通信与网络技术是从第几代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开始的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八年工作经验,擅长网络程序开发和应用的研究。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15秋福师《计算机网络与通讯》在线作业答案一辅导资料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15秋福师《计算机网络与通讯》在线作业答案一辅导资料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6|
上传日期: 20:52:47|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15秋福师《计算机网络与通讯》在线作业答案一辅导资料
官方公共微信浙大2015年 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离线作业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浙大2015年 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离线作业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5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0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计算机通信与网络 期末考试名词解释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 期末考试名词解释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当前位置:
>>>信息技术的核心是()A.电子技术B.计算机与通信C.人造卫星技术D.互..
信息技术的核心是(  )A.电子技术B.计算机与通信C.人造卫星技术D.互联网技术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B现代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集成电路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了解此概念即可得出答案。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信息技术的核心是()A.电子技术B.计算机与通信C.人造卫星技术D.互..”主要考查你对&&信息技术的发展&&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信息技术的发展
&“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的重要区别:
信息技术的发展:1、信息传播变革的历程。 (1)造纸术改变了信息的载体; (2)印刷术加快了信息传播,扩大了传播的范围; (3)电子媒介改变了人类信息存储和加工的方式,使信息传播加快,信息获得更为便捷。 2、互联网的诞生:(1)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1946年,美国研制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日,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在美国研制成功。它当时由1.8万个电子管组成,是一台又大又笨重的机器,体重达30多吨,占地有两三间教室般大。它当时的运算速度为每秒5000次加法运算。1949年,英国剑桥大学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程序储存式电子计算机。(2)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处于和苏联争夺世界霸权的需要加紧了对信息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推动了互联网的产生。(3)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为全球信息网(WorldWideWeb),音译为万维网。 3、互联网的功能和特点:一般认为,以纸质为媒介的报纸是第一媒体,以电波为媒介的广播是第二媒体,以图像为媒介的电视是第三媒体。而互联网是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信息的文化载体,这种以数字化的方式存储、处理和传播,以比特为计量单位的电子媒介被人们称为“第四媒体”。网络媒体具有界面直观、音色兼备、链接灵活和高速传输的特点。是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的显著标志。 4、影响:(1)积极影响: ①互联网推动了信息化社会的到来;②信息经济在世界各地全面发展,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促使知识经济的兴起; ③传统产业也借助互联网提高管理水平,并通过全球营销和采购扩大市场; ④改变工作方式,人们可以在家里完成很多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增加乐趣; ⑤改变人们生活方式,扩大交往,网上购物网络聊天等。还引发了一场学习的革命。(2)消极影响: ①垃圾信息和网络安全等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安全; ②各国之间围绕互联网的竞争造成世界更加动荡不安。主要是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网络优势传输西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文化思想; ③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容易使青少年沉迷网上虚拟世界,同时互联网上有害信息,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互联网诞生:
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雷纳德·克兰罗克(L.Kleinrock)教授实验室内,两部电脑成功地由一条5米长的电缆接驳并互通数据,在场大约只有20来人,这天就被视为网络网骨干网络诞生的日子。若仅根据两部电脑在实验室内互联的资料,便断言互联网络诞生未免使人产生疑惑。要知道,麻省理工学院(MIT)林肯实验室的拉里·罗伯茨(L.Roberts),在他尚未成为“阿帕网之父”前,就曾经主持过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远程联网实验。他成功地将MIT一台TX-2小型电脑,以电话线传输和声音调制方式,连接到千里之外的加州圣莫尼卡,与另一台Q-32大型机实现了远程通讯,时间是1965年10月,只不过没有采用分组交换技术。正是这次成功的尝试,罗伯茨才被调到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规划署(ARPA),主持阿帕网(ARPANet)联网项目,从而催生了互联网络。因特网起源于阿帕网,阿帕网UCLA第一节点与斯坦福研究院(SRI)第二节点的连通,实现了分组交换技术(又称包切换)的远程通讯,才是互联网络正式诞生的标志。UCLA联网实验的主持者正是克兰罗克教授,不过,准确的时间是日22点30分。
电子计算机的问世:
20世纪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创造了必要的技术前提,1943年,美国开始实施“电子数字积分和计算机(electronicnumericalintegratorandcomputer)”(简称ENIAC,中文译名“艾尼阿克”)工程。整个工程吸收了大约200名科学家,经过两年多艰苦的创造性劳动,1945年底,这台标志着人类智力解放的巨大机器,宣告竣工。这台电子计算机是个笨重的庞然大物,它占地170平方米,总重量达30吨,其耗电达150千瓦/时。它里面约有18000个电子管,1500个继电器,7英里长的铜丝和50万个焊接头代替了马克的760000个转动机件及无数的电阻、电容等,信息由快速的电脉冲传送。当然,艾尼阿克的计算速度是无与伦比的,它每秒钟可作5000次运算,比当时已有的最快的继电器式计算机要快上1000倍。它可以胜任广泛的科学计算。当时计算中最复杂的问题,要数描写旋转体周围气流的5个双曲型偏微分方程组了,这个问题如果让机电式计算机来计算,需要花一个月以上的时间;如让人工手算,则要花上几年时间,而艾尼阿克仅用一个小时,就把结果准确无误地全部告诉了人们。电子计算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问世以后,电子计算机飞速发展,广涉人类的军事、科技、经济、文化、政治和娱乐领域,对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产生了并将继续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因特网的诞生:
因特网(Internet)又称为国际互联网。20世纪60年代,美苏冷战,美国军方认为,万一仅有的一个集中军事指挥中心被前苏联的核武器摧毁,那么全国军事指挥就将瘫痪,其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有必要设计一个由多个分散指挥点构成的指挥系统,某些指挥点的摧毁,并不影响其他指挥点的正常运转,而这些分散点的相互联系则要通过某种形式的通信网。于是在1969年,美国开始建立一个命名为ARPAnet的网络,不过那时它只链接了美国的4个军事及研究用电脑主机。1986年,美国建立了NSFnet广域网,这个网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鼓励和资助下,并入了很多大学、研究机构以及私营研究机构的局域网。随着ARPAnet军用部分与民用、商用部分的脱离,ARPAnet逐步被NSFnet所代替。20世纪90年代初期,逐步形成了今天的因特网。因特网的早期应用服务主要有电子邮件、远程登陆和文件下载FTP等。所有这些应用都需要有相当的计算机知识才能使用。这种局面直到1990年万维网WWW(WorldWideWeb)出现之后才逐渐改变,WWW通过建立Web网站进行信息的发放,用户通过操作简单的浏览器软件,以图形界面来访问这些网站,并可以通过超文本链接,转接到其他相关网站。WWW极大简化了网上信息的发布和用户访问。
信息社会:
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认为1956年和1957年是一个转折点,它标志着“工业社会”的结束和“信息社会”的开始。从那时起,信息时代已不再是一个观念,而成为一种现实。学者们按照生产技术的重大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生产结构、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把从古到今的社会区分为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 信息社会与工业社会最大的区别在于战略资源不同。工业社会的战略资源是资本,信息社会的战略资源则是信息。奈斯比特举例说,100年前很多人可能就已经知道怎样建造一座钢铁厂,所缺少的只是资金。如今再兴办企业,最要紧的已经是信息(知识和技术)了。人类跨入信息时代,是和电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日本经济学家松田米津在《信息社会》一书中指出,信息社会就是以电脑技术为发展核心的社会,信息社会的发达程度要由电脑技术的发展水平和普及程度来确定。按照电脑化发展的过程,他把信息社会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大型科技项目为基础的电脑化,时间大致从1945年到1970年。在这个阶段,电脑主要被用于军事和太空探险,如计算导弹飞行的弹道,组织阿波罗登月计划等。推行电脑的主体是国家机构。第二阶段是管理的电脑化,时间大致从1955年到1980年。这个阶段的主要目标是运用电脑技术增加国民生产总值,提高行政和企业管理效率。推行电脑的主体为政府机关和企业界。第三阶段是社会的电脑化,时间大致从1970年到1990年左右。电脑技术主要被用于科学、教育、医疗、交通指挥、资源调查、清除污染等,以增进社会福利,满足社会需求。推行电脑的主体除了政府和企业外,还增加了个人。第四阶段是个人的电脑化,时间为1975年到2000年。在这个阶段上,每个家庭都可以拥有电脑,每个人都可以从电脑系统取得他所需要的资料,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实现未来目标。个人将取代机构成为电脑化的主体。 在信息科学技术领域,新突破不断涌现,已有的突破又酝酿着新的突破,使社会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遥控生产、远程会诊、电影创作、合作攻关、打击犯罪、学校教育、邮递信件、电子报刊等。
发现相似题
与“信息技术的核心是()A.电子技术B.计算机与通信C.人造卫星技术D.互..”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29021135601203160204067125433100194计算机网络试题
计算机网络试题
  太原科技大学  《计算机网络》 课程试卷  一、选择题(单项选择题,请将答案填写在括弧中。每空1分,共40分)1。最早的计算机网络产生的时间和名称是( D )A 1959年 SAGE B 1969 SAGE C 1959年 ARPANET D 1969年 ARPANET 2.IEEE802协议标准中不提供的服务原语有( B )A Request B Indication C Response D Confirmation 3.在OSI参考模型中,第N层与第N+1层之间的关系是( A )A第N层是第N+1层的服务提供者 B第N+1层从第N层接收报文并添加报头 C第N层使用第N+1层提供的服务 D第N层与第N+1层没有直接关系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计算机网络物理层的特性是( D )A 机械特性 B 电气特性 C 功能特性 D 规程特性 5.在OSI参考模型中,物理层的功能是( B )A 建立和释放连接 B 透明地传输原始比特流 C 在物理实体间传送数据帧 D 发送和接受用户数据6.计算机网络传输的信息单位是数据单元,对等实体间传送的数据单元是( B )A SDU B PDU C IDU D SDH  7.在OSI参考模型中,提供流量控制功能的是[1]( B )。提供建立、维护和拆除端到端连接功能的是[2]( D )。为数据分组提供路由功能的是[3]( C )。 [1] A 1、2层 B 2、4层 C3、5层 D 5.6层 [2]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 会话层 D传输层1  [3]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 网络层 D传输层8.第二代计算机网络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通信子网包括( B )A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传输层 B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 C物理层、网络层、应用层 D物理层、数据链路层、会话层9.不属于数字数据的模拟信号调制技术是( B )A ASK B PCM C FSK D PSK  10.计算机网络数据交换技术中,不属于分组交换技术的有( A )A 线路交换 B 数据报 C 信元交换 D 虚电路11.不属于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的数据传输模式为( C )A 正常响应模式NRM B 异步平衡模式ABM  C 非平衡响应模式NNM D 异步响应模式ARM12.UTP双绞线,指的是( B )  A 屏蔽5类双绞线 B 非屏蔽5类双绞线C 屏蔽3类双绞线 D非屏蔽3类双绞线13.数据链路层进行的流量控制指的是( D )A 源端到目标端 B源端到中间节点C 目标节点到目的端 D相邻节点之间14.不属于自动请求重复发差错控制的策略是( D )A 停等ARQ协议 B后退N机制C 选择重发机制 D滑动窗口机制15.透明传输是数据链路层的基本功能,所谓透明性是指( C )A 传输的数据内容、格式及编码有限 B传输数据的方式透明C 传输的数据内容、格式及编码无限 D传输数据的方向透明16.在二进制同步通信协议中,ACK表示( B )A 拆除建立链路 B正确接收发送方报文的确认C 请求远程站的相应 D未正确接收发送方报文的响应 217.使用字符填充的首尾定界符法,为了达到数据的透明性,采用( B )A 0比特插入法 B转义字符填充法C 增加冗余位 D以上都不是18.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HDLC是( B )A 面向字符型的同步协议 B面向比特型的同步协议C 面向字计数的同步协议 D异步协议19.滑动窗口流控机制工作原理中,可直接传输并不需要确认的是( C )A 滑动窗口左边的数据 B滑动窗口右边的数据C 滑动窗口内的数据 D滑动窗口收缩的数据20.在数据传输的线路复用技术中,时分复用与统计时分复用的区别是( B )A 时分复用采用时间片控制,统计时分复用不采用时间片控制B 时分复用采用固定时间片控制,统计时分复用采用按需分配时间片控制C 时分复用采用预先扫描用户需求控制,统计时分复用不预先扫描用户需求控制 D时分复用与统计时分复用在信道复用控制策略上基本相同21.局域网体系结构中,IEEE802.2描述了( B )层的功能A MAC B LLC  C CSMA/CD D Token Bus22.局域网数据链路层分为( A )两个子层功能A MAC子层和LLC子层 B IP子层和MAC子层C MAC子层和TCP子层 D LLC子层和ICMP子层23.逻辑链路控制子层提供了( B )两种链路服务A TCP、 UDP B 无连LLC、面向连接LLCC 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D 网络层和传输层24.CSMA采用退避算法来决定避让时间,常用的坚持算法有( B )A 不坚持、1-坚持、II-坚持 B 不坚持、1-坚持、P-坚持C 不坚持、1-坚持、N-坚持 D 不坚持、1-坚持、连续坚持3  25.VLAN网的帧结构( D )  A 与以太网帧结构完全相同 B 与以太网帧结构完全不同C 与以太网帧结构不兼容 D 在以太网帧结构中增加4个VLAN标记26.计算机网络的数据交换技术包括( A )A 线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B 帧交换、ATM交换、虚电路C 线路交换、包交换、存储转发交换 D 帧交换、TAM交换、数据报27.计算机网络的存储转发分为( B )A 报文交换、帧交换 B 报文交换、分组交换C 线路交换、分组交换 D 报文交换、TAM交换28.下列描述中,不属于IP层实现的功能是( D )A 尽力而为 的不可靠传输服务 B 数据报的路由选择与转发C 数据报的分段与重组 D 确定主机进程间的接口29.C类地址的最高三个比特位,依次是( B )A010 B110 C 100 D10130.下列属于B类IP地址的是( A )  A 128.2.2.10 B 202.96.209.5C 20.113.233.246 D 192.168.0.131.现在要构建一个可连接14个主机的网络,如果采用划分子网的方法,则子网掩码为( C )A 255.255.255.255 B 255.255.255.248C 255.255.255.240 D 255.255.255.22432.以下那组网络地址和子网掩码正确标识了172.16.128.0---172.16.159.255地址块( D )A 172.16.128.0、255.255.255.224 B 172.16.128.0、255.255.0.0C 172.16.128.0、255. D 172.16.128.0、255.255.224.033.IP地址为192.168.200.2,子网掩码为255.255.255.192,则网络标识为( C ) 4A 191.0.0.0 B 191.168.200.192C 191.168.200.0 D 191.168.200.12834.一个B类网络172.16.0.0,使用子网掩码255.255.255.192来划分子网,则理论上可以利用的网络数和每个网络中的主机数分别为( C )A 512、126 B1000、62 C 、6235.IP层负责---------的通信,TCP层负责----------的通信:( A )A 主机到主机、进程到进程 B 进程到进程、主机到主机C 进程到进程、端到端 D 主机到进程、进程到主机36.TCP协议使用三次握手来建立连接,TCP协议规定,在对发送端SYN确认信息中,同时捎带( C )以减少通信的量。  A 上一个已接收的报文编号 B 下一个希望接受的报文编号C 对发送进程的链接请求SYN D 对发送进程的请求确认ACK37.TCP的拥塞控制算法中,当拥塞窗口cwnd达到哪一个值时,进行线性增长( B )A 接收窗口rwnd B拥塞门槛 ssth C发送窗口 wnd Dssth一半38.下列哪种策略不是TCP可靠传输协议的控制策略( D )A 累计确认重传机制 B 校验和  C 数据片序号 D 进程端口号二、 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第一代计算机网络诞生于1969年,其网络名称是:___________,体系结构采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二级子网构建模式,信息传输的机制是____________。  2、 在计算机网络中,协议和服务是两个基本的概念,服务是同一系统不同层次间相互提供的,协议是____________实体间遵循的约定。协议主要由语法、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  3、 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相邻层间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传递的信息单元为SDU,其全称是:___________,网络相邻层间接口数据单元为:_________.同层对等是体间 5交换的信息单位是PDU,其全称是:__________.(N+1)PDU=___________________。 4、 IP地址中,表示自己连接自己的网络号为______,主机地址表示为本网主机的网络号为_______。用于在本网广播的主机地址为________,标识一个网络的主机地址为________。  5、 ARP协议的全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RP是依靠查找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映射表,来实现地址转换的。  6、 IP数据报中报头长度为6个字,则其报头的长度为______字节。其分段位移值为40,则该分段在原始数据报中第______字节开始分段。  三、  1.  2、下图表示模拟信号在数字传输系统中传送时的整个调制过程。已知模拟信号的采样幅值分别为5.2、7.3、1.6、2.1。假设其最大幅值为7.3。采用脉码调制技术对图中表示的模拟信号进行采样、量化和编码。最后画出其基本曼彻斯特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图(10分)简答计算题(共40分) 简述计算机网络层间体系结构的工作原理?OSI七层协议模型分哪几层?(6分)3、已知从网络的数据链路层中传输到PLS层的原始数据流为M=,应用循环冗余码差错检测技术进行校验,其校验项P=110101,试求其CRC码和传输的数据帧T?(6分)4、在亚太地区单位甲需要2000个IP地址,单位乙需要4000个IP地址,单位丙和丁各需1000个IP地址,甲的起始IP为202.0.0.0,乙的起始IP为202.0.16.0,丙的起始IP为202.0.8.0,丁的起始IP地址为202.0.12.0,试采用无类别域间路由协议CIDR求四个单位 7的地址段,目标网络和子网掩码码(10分)  5、 已知一个长度为3820字节的IP数据,穿越最大传输单元MTU=1420字节的物理网络,请对其分段进行划分,标注出每段的数据编号范围、分段位移值、DF和MF的值。(8分)8
热门新闻资讯
推荐新闻资讯
最新新闻资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