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为何不发展显示屏大健康产业的小生意

日,法国物理学家、199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P-G·德热纳在法国巴黎郊外的奥赛逝世,享年74岁。     5月23日下午5时许,在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正准备离开办公室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钟灿习惯性地打开科学网,头条新闻就是德热纳逝世的消息。“我为此震惊!他对我的影响相当大,从研究生到今天,我的研究都是在追随他的思想。去年夏天,德国马普学会与我们合作在北京香山举办了一个国际生物系统暑期学校,我们还邀请德热纳来讲课,但他很客气地回信说不能来。后来我才知道他生病了。”     一个多小时后,欧阳钟灿约见了《科学时报》记者。他说:“德热纳的逝世给我们一个反思的机会。液晶相概念是法国人提出的,液晶显示技术的概念是美国人提出的,液晶显示技术的原理是德国人提出的,而液晶的应用技术基本上全掌握在日本人手里。我国液晶显示技术研究始于1969年,基本与世界同时起步,但核心技术里怎么就缺少中国人的影子呢?”     欧阳钟灿认为,中国是彩电生产大国,如今,平板显示(FPD), 特别是液晶显示(LCD)正在取代阴级射线显示,如何继续保持已经拥有的市场,这是一个关系到中国国民经济的重大问题。“现在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我们应该想想如何将研究与产业结合起来,解决生产中的问题。”     “需要提出的是,现在液晶显示器的产业规模已相当于半导体。我们应该加强反思,及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不能让液晶显示重蹈半导体的覆辙,成为不能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欧阳钟灿说。     “我热爱液晶,因为它既美丽又神秘”     液晶的概念不是德热纳提出的,液晶的技术也不是他突破的,但为什么他被称为“液晶显示之父”呢?欧阳钟灿说:“美国人黑尔迈乐提出了液晶显示的概念,但是只有在德热纳搞清液晶和液晶显示的物理原理之后,人们才找到现在的液晶显示技术。”     对今天的人们来说,液晶是一个耳熟能详的东西,它在电视、电脑、手机等的显示器上发挥着核心作用。液晶显示屏的出现让电视和电脑的“大脑袋”屏幕变成平板屏幕,而且,液晶显示所需要的能量微乎其微,一颗微型电池就能供手表用两年。     那么,到底什么是液晶呢?     欧阳钟灿介绍,液晶是一种性能介于液体和晶体之间的有机高分子材料,它既有液体的流动性,又有晶体结构排列的有序性。     1888年,奥地利博物学家莱尼茨尔(F. Reinitzer)在测定有机物的熔点时发现,将胆甾醇苯甲酸酯结晶加热到145.5℃时,结晶熔解为混浊黏稠的液体,这种液体会发出多彩而美丽的珍珠光泽,加热到178.5℃时,则形成了透明的液体。1889年,德国物理学家莱曼(O. Lehmann)将这种白而浑浊的液体称为液态晶体,即液晶。     法国物理学家乔治·弗里德尔(G. Friedel)是第一个真正弄清液晶本质的人。1922年,他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液晶分子的空间排列,提出可将液晶分为向列型、近晶型、胆甾型3类。20世纪60年代,正在准备博士论文答辩的美国RCA公司的年轻学者黑尔迈乐(F. Heimeier)对有机半导体产生了兴趣,为了研究外部电场对晶体内部电场的作用而想到了液晶,并提出液晶显示技术的概念。     1968年,RCA在广播报道中向世界报告了黑尔迈乐等人的成果,并引起了法国原子能委员会的兴趣。在巴黎市郊的奥赛,正在原子能所工作的德热纳组织了一个由结晶学、化学、材料缺陷、光学、核共振和理论方面专家组成的多学科研究小组,开展液晶物理的基础研究,他们发现软、硬两种物质存在着相似性。德热纳在回忆奥赛小组的工作时说:“用最小的财政投入和最短的时间,我们取得了令人尊敬的国际地位。时机的适合、思想的开放使合作非常愉快。”     在奥赛小组的工作中,德热纳认识到序参数、相变等概念是处理液晶等复杂系统的物理基础,因此提出许多新发现,并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写出专著《液晶物理学》。“我热爱液晶,因为它既美丽又神秘。我希望本书的读者也会感受到同样的魅力,同时帮助揭开它的奥秘,并且提出新问题。”他在书的序言中如是说。     德热纳将液晶的排列比喻为“篮子里的苹果”,当“篮子”晃动的时候,液晶就会重新排列,实际上就是液晶显示的原理。而突破液晶显示技术的人是一位德国科学家W.海尔弗里希(W. Helfrich)——欧阳钟灿在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做博士后时的合作导师。据欧阳钟灿介绍,1971年,海尔弗里希在《应用物理快报》上发表了一篇两页纸的论文,提出了“扭曲丝状相液晶(TN)显示器”的原理:按螺旋方式排列在几微米厚的玻璃盒中,然后用几伏的低电压就可以控制和改变盒内液晶分子的排列。这篇论文奠定了今天液晶显示技术的原理,并获得首次欧洲物理学会凝聚态物理最高奖——惠普奖。     1973年,两位英国科学家乔治·格雷和肯·哈瑞在室温下合成了稳定的液晶材料——联苯系。1990年,世界上第一台14英寸彩色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研究成功,从此开创了民用液晶显示器的历史。     “液晶显示技术的流失是最大的失误”     1989年5月,德热纳为《液晶物理学》中文版撰写序言,第一段就说:“液晶是100年前由德国学者发现,后来法国的弗里德尔建立了结构分类的基本方案,美国人最先注意液晶在显示器件中的应用潜力,今天的液晶应用技术大部分掌握在日本人手中……”     为什么美国人最早提出液晶显示技术的概念,却最终没能占有这一技术的市场呢?欧阳钟灿正在研究这段历史,他说:“主要原因是美国政府鼓励企业自由竞争,产业是自由发展的,公司领导不支持,就没有发展的可能。而日本的产业是政府、学术界和企业界合作推动的,比较有组织。二战失败后,日本很有危机感,总是要掌握和占有一些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这使自主创新在日本最明显。他们把别人的知识拿来用,发展出自己的技术和产业。事实上,将一个科学原理转化为生产力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其中的每一步都有专利的产生。”     20世纪60年代初,黑尔迈乐发明了液晶动态散射(DS)显示技术,RCA公司对此极为重视,一直将其列为企业的重大机密项目,直到1968年才在一项最新科技成果的广播报道中向世界披露,但立刻引起了日本和韩国科技界、工业界的重视。日本和韩国将当时正在兴起的大规模集成电路与液晶结合,以“个人电子化”市场为导向,很快开发了一系列商品化产品,打开了液晶显示实用化的局面,掌握了主动,并促成了日本和韩国微电子业的惊人发展。     而在美国,RCA公司一些生产部门领导人一方面局限于传统的半导体产品,一方面又过分强调了初出茅庐的液晶显示器件的缺点,以市场还未开拓为借口,诋毁液晶显示的产业化。为此,液晶小组成员开始外流,其中包括做博士后的海尔弗里希,液晶显示的专利也被卖出。据报道,当上世纪70年代中期液晶显示形成一个产业的时候,RCA公司在一次董事会上沉痛地总结,在RCA百年发展历史上,液晶显示技术的流失是最大的失误。黑尔迈乐在1976年发表的文章《液晶显示:从事交叉科学研究的经验教训》以及前两年因液晶显示获京都奖的演讲中,都回忆了这段令人痛惜的历史。     日本人最近也在总结这段历史,以期从昔日的辉煌中找出办法,克服因泡沫经济带来的困境。欧阳钟灿指着日本学者沼上幹所著的《日立技术革新史》说:“这本书有500多页,它专门讨论了在液晶显示技术和产业化方面,日本为什么会胜过欧美。日本人认为,他们超过欧美的关键就是‘官产学研’结合。”据书中介绍,日本支持基础研究的基金会(JSPS)设立了142号专门委员会长期资助液晶显示研究,东京农工大学(拥有日本液晶显示之父小林骏介)、东京工大(拥有第三任国际液晶学会主席福田纠夫)、东北大学(拥有彩色液晶电视原理发明家内田龙男),及几乎所有的“大手”电子企业(夏普、富士通、日立、松下等)都设有液晶显示研究机构。     现在,世界上最好的液晶显示技术掌握在日本夏普公司手里,日本人基本上将液晶显示技术的专利全部都申请完了,然后再将技术转让给韩国,韩国液晶显示器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欧阳钟灿说:“日本液晶显示企业很注意发展,一直在创新技术,它让韩国及我国台湾增加生产,自己坐收渔利,因为技术是它们的。”     “液晶显示对中国太重要了”     “现在,我国组建有3条从日本、韩国等进口的第五代TFT-LCD生产线,生产的液晶平板显示器能够作电视和笔记本电脑用,但在世界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很小,而且我国在液晶显示技术上拥有的知识产权很少。这是一个值得我们严重关注的问题,液晶显示对我们国家太重要了。”     欧阳钟灿说:“现在我们面临平板技术革命。估计以TFT-LCD为主导的平板显示器(FPD)产业,在21世纪头几年就将赶上甚至超过普通的阴极射线管显示技术,用阴极射线制造的笨重大彩电将被淘汰。我国是彩电出口大国,主要采用的是阴极射线显示技术,因此,我国彩电业面临一个很大的危机,如果不上去,原来的电视大国地位就要下来。”     “我们面临一个市场的转型,应该通过液晶技术的研究来发展,政府要总结前些年组织‘彩管工程’的成功经验,支持、加强液晶技术的研发。我们也有光荣的‘角落’,比如我们有液晶材料的知识产权,发展液晶材料的液晶化学研究则一直被坚持下来,创建了自主创新、产量规模世界第五的液晶材料厂,但这点上游产业所占产值份量太小,占大头的液晶物理为主导的TFT-LCD屏制作技术还有很大差距。”     欧阳钟灿再次强调,德热纳的去世给我们一个机会,他在中文版中提出的问题,正是我们今天要反思的。欧阳钟灿说:“平板显示技术是信息产业部‘十一五’规划的重大专项,所以我们要回顾这段历史。为什么概念是法国人提出的,技术概念是美国人提出的,技术是日本掌握的,其中就是没有中国人呢?半导体产业50年,为什么不能诞生自主产业?这些都应该反思。我们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和市场化等方面,都有很多问题值得深思。”     光写文章 招致失败     1978年,欧阳钟灿成为“文革”后国内第一批学液晶物理的研究生,他说,选择液晶物理专业是考虑到了它未来的发展;而选择去清华大学深造,是因为当时它的液晶物理也很强。1984年,欧阳钟灿以论文《液晶的非线性光学》获得博士学位,但指导他们的导师退休后,清华液晶物理专业就被取消了,他所在的由周光召命名的“现代应用物理系”也不知不觉被易名为“物理系”。对此,欧阳钟灿现在仍有“想法”——“似乎‘应用’就要低人一等”。     “像液晶物理这样的物理专业,如果没有与生产结合,就没有生命力,而所写的论文也刊登不了高级杂志,基础研究也就得不到基金的支持。”欧阳钟灿认为,中国人没有掌握液晶技术的主要原因,类似于德热纳所批评的法国人不重视应用。德热纳在《软物质与硬科学》中说:“法国知识界曾有一个不幸的缺陷,就是认为基础研究人员更加高尚和聪明。事实上,来自于工业研究的许多产品证明,工业界的研究者至少具备了与基础研究者相当的创造天才……学术界与工业界的合作能开辟一些潜在的硕果累累的途径。”     在2004年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大会上,国务委员陈至立在报告中对出席会议的1000多名两院院士提出一个沉甸甸的问题:韩国这样一个小国,为什么能在液晶显示工业中占据世界第一的位置?作为中国物理学会液晶分会会长,欧阳钟灿自然十分关心液晶的产业化,因此,这也是令他“赧颜”的一个挑战性问题。     “我们要吸取半导体50年自主产业化的不成功的教训。20世纪50年代,咱们国家北有黄昆、南有谢希德,他们组织北大、复旦、南京、厦门和东北人大5校的师生,在北大举办‘五校联合半导体专门化’,以最快的速度培养半导体学科基础知识人才。我国当时的半导体晶体管的水平与国外是一样的,但后来到大规模集成电路,全部都垮了。”     “厦门大学的吴伯僖是‘五校联合半导体专门化’的成员之一,他在《历史地看我国半导体事业过去的五十年》中说,‘改革开放后,虽有较大发展,尤其是半导体基础理论研究在一些研究所与高校里得到重视与支持,有了较好的成果,但却有曲高和寡、与生产结合不紧的缺点,而在生产方面,受市场经济的牵引,生产线一条又一条地引进,使我们原来的半导体几乎都下马或转型或被外资买断,在我们的国土上,外资企业利用我们的人力向国际市场赚取利润,而我们的企业却缺乏竞争力。’”     “曲高和寡、光写文章,半导体为什么失败,就在这个地方;工业界也有问题,我们的工业界基本上没有研发能力。”欧阳钟灿说。     “不能因价格问题放弃市场”     “如果我们不能保持使我们领先一步的研究和革新精神,就难说西方的优势还能持续多久……如果我们法国继续走这样的路,我们无疑要走上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道路,不是鼓励发明新技术,而只是简单地直接向国外购买这些技术,在有许可证的情况下加以利用,设立工厂。”德热纳在《软物质与研究科学》一书中如是说。     “液晶显示技术问题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尽管我们现在有3条线,但技术设备大都是买的,都很贵,一条就是十多亿美元。现在人家又将市场价格压低,我们是做一个、赔一个。关键是怎么看。也就是说,韩国人提高了技术、升级了,他们的技术还在进步,我们还在原地踏步,价格就下去了,一旦竞争开始,我们的市场就出问题了。”欧阳钟灿说。但他认为我们不应该就此放弃,“因为价格问题就放弃,这个问题就永远解决不了”。     液晶显示的技术基本上全部掌握在日本人手里,我国的彩电产业又十分重要,该怎么办呢?     “技术是不断发展的,咱们也要发展。而且,我们国家的市场最大,我们可以用市场来抗衡,争取胜利。但现在是最困难的时候,应该学习日本的官产学结合,这是日本赢欧美的3个要点。产就是大公司,日本的大公司都有研发,日本的松下公司拥有最好的电饭煲技术,它研究做米饭的实验室就有篮球场那么大,几十人在那里研究,台湾一个液晶公司的研发单位也上千人啊,我们许多工厂没有实验室、没有做研发的概念。”     “咱们国家花很多钱来支持写文章,却没有支持应用开发研究。现在,我们至少有3条生产液晶显示屏的线,产能占到世界的5%(其余95%份额被韩国〈47%〉、我国台湾地区〈37%〉和日本〈11%〉瓜分),三者合并,就成为有相当竞争力的基地了。但在加入WTO后,国家的关税保护撤除了,现在它们都处于亏损状态,政府一定要采取其他补偿方式予以支持。要保证彩电世界出口量第一的地位,就必须将液晶显示屏的产量提起来,比如,让这3条生产线联合,利用劳动力低廉的优势,先稳住市场,让它像一个雪球一样,有了一个核,会越滚越大。而且,实践出真知,只要生产,就会出问题,出了问题去研发,就会有自己的技术。”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很好很深刻!!!!!!!!!!!
  在这种体制下,研究不出什么来
  就我们那些做学问的官老爷,是指望不了了  大唐的TD搞了这么多年,还是那副鬼样子,只会伸手向国家要经费
  没做过东西的人,不知道中国和国外的差距多大
  深刻理性啊 比垃圾ff天天喊抵制日本货好一万倍  反思啊 真的要反思 长此以往,就跟阿三一样了
  放屁,我们大中国是世界的加工厂,中国工人要是罢工全世界的品牌公司都得关门,世界少不了中国人的。
  液晶产业我个人认为是一个过渡产品
  就我们那些做学问的官老爷,是指望不了了    大唐的TD搞了这么多年,还是那副鬼样子,只会伸手向国家要经费  ==================================  官僚的产物,想用不入流的技术搞垄断
  做为微电子学的一个学生,咱很惭愧...无论是半导体还是液晶..
  作者:lf1018 回复日期: 22:58:19 
    就我们那些做学问的官老爷,是指望不了了      大唐的TD搞了这么多年,还是那副鬼样子,只会伸手向国家要经费    ==================================    官僚的产物,想用不入流的技术搞垄断   =====================================  外国进口的东西,能去外国进修啊,学习啊,那公家的钱花的爽。  国内研发出来了,只能呆在研究室里了
    目前大陆具规模TFT-LCD的制造企业有:中芯国际(上海),龙腾光电(昆山),京东方(北京/成都)
  插足精液就够他们受的了。
  国家热衷搞的就是房地产这些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来钱快的东西 !房子是越做越让人买不起了,这很值得反思。。。。
  科研开发既需要有组织,更需要自主的持续性,我们不乏组织动员能力,但让科研人员,企业长期投入,以期达到目的,又必须有合理的利益安排和开放和容忍失败的态度,这方面,我们欠缺得太多了。
  有道理
  作者:风雨客舟 回复日期: 5:53:21 
    科研开发既需要有组织,更需要自主的持续性,我们不乏组织动员能力,但让科研人员,企业长期投入,以期达到目的,又必须有合理的利益安排和开放和容忍失败的态度,这方面,我们欠缺得太多了。  -----------------  看BBC拍摄的《行星地球》就有这样的感触,早晨还和妻子谈论中国不可能拍出《动物世界》的片子。
  怎么没看到点题的内容
  各位看过&森林之歌&没有?国家投了巨资拍摄,花了好像10年,个人感觉还不错。  CCTV-10和CCTV-1都播过,但没有在黄金时间播出  
  作者:lf1018 回复日期: 22:53:37 
    液晶产业我个人认为是一个过渡产品  ----------------------------------------------------------------    这话说的太早,但不是说我否定你说的意思    在目前来说还根本看不到有替代液晶的技术出现的新闻,
  国内最强的液晶是5代线,而上马6代线只是下半年的一个想像.惠普都要上马十代了,可以看得出来在这方面我们的差距.天天在吹是什么电视大国,很多年前的事了,叹~~
  很有忧患意识.....  
  中国的技术人员都是干苦力,地位底层,包括最强的华W公司都是这样,能搞出好的东西来吗?
  日本,韩国,台湾应该是差不多的,日本要强一点。boe和sva不是一般的落后,别指望他们。  研发水平一点没有也就罢了,可是连生产都不行,那就没救了。
  1: 文章没有回答自己的题目提出的问题;  2: 废话太多  3: 没搞清楚重点是记叙、说明还是报道  4: 本人外行    终上几点,没看完……
    为什么美国人最早提出液晶显示技术的概念,却最终没能占有这一技术的市场呢?欧阳钟灿正在研究这段历史,他说:“主要原因是美国政府鼓励企业自由竞争,产业是自由发展的,公司领导不支持,就没有发展的可能。而日本的产业是、学术界和企业界合作推动的,比较有组织。二战失败后,日本很有危机感,总是要掌握和占有一些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这使自主创新在日本最明显。他们把别人的知识拿来用,发展出自己的技术和产业。事实上,将一个科学原理转化为生产力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其中的每一步都有专利的产生。”  ========================  尽是些胡扯,不过是为了多要些国家的经费吧,美国公司不支持原因很简单,他们依靠原有的产品就应经占领的市场,现在在开发利用新技术的新产品,不但要投入大量经费、而且还会挤占原有产品的市场。他们当然会阻拦新产品的应用。而日本在当时的半导体和电子产品领域属于新兴国家当然舍得投入,而且也更多的想靠新产品打破原有的市场结构,这也是人们所说的后发优势,像19世纪末德国的电气时代取代英国的蒸汽机时代是一个道理。至于政府支持根本就不是主要原因,不然在IT领域日本政府的支持并不少怎么没成功?
  在中国TFT-LCD都是制造业,那里有多少研发技术呢?
        日本人认为,他们超过欧美的关键就是‘官产学研’结合。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全部资讯文库产品社区找工作&&
热门搜索:
当前位置:
为何LED显示屏行业“无高考”
常年以来,高考是国家选拔人才,划分阶层进行社会分流的重要手段。通过高考这个跳板,在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展现自我。然而,在LED显示屏行业,众多LED屏企历经“九年义务教育”后行业内竟无“高考”!
  企业&作弊&  抄袭模仿,同质化竞争下企业难再受尊重  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降低生产成本,显示屏行业生产同一产品的企业日益增多,产品外观、结构几乎一样,含金量低。不少企业缺乏创新,产品体现不出差异性,市场上同质化产品扎堆。  LED显示屏设计被模仿抄袭的还少吗?  早在2010年3月,就曾联合工商局对侵犯其压铸铝箱专利技术的11家企业进行了查封,对部分严重抄袭的企业进行了严厉处罚。但这已经给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并且这次处罚并没有遏制抄袭之风。  2013年,在吉林省博物馆大厅一处体验区域,由锐拓显示设计的时光隧道LED显示屏正式交付使用,然而这个锐拓这个工程案例出来不久,就有另一家LED显示屏企业拿这个工程案例给自己装点门面,称工程案例是自己做的,简直荒诞。  而在最近的一年,抄袭仍在延续。就在前两个月,齐普光网站banner图就遭同行企业盗用。  深圳市巴可光电总裁刘志红曾表示:&大部分显示屏厂家的供应商相同,那产品肯定雷同。&现在LED显示屏行业的利润仅为10%-15%,只有采用公模(指的是大家共有的没有专利的制造模具)设计才能最大程度的降低成本。  LED显示屏业之所以同质化严重,主要原因是显示屏产业的细分化程度高。LED显示屏厂商只需要从供应商那里采购控制系统、电路板、框架结构、配套设备等部分,然后组装即可。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同质化产品最后不得不以降价销售的方式处理掉。显然,一些企业陷入了产能过剩、同质化和价格竞争的恶性循环中。  另外,从技术层面来看,LED产业的众多发明专利都掌握在老外手中,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众多以出口为主的LED企业,亦陷入技术壁垒的阻击。中国作为LED显示屏生产制造大国,但占据的只是整个价值链上最低端的环节,在国内市场,行业内竞争对手众多,产品差异化业已变得越来越无路可走,技术创新之路又略显遥远,这皆是客观现实。  为了缓解国内厂家不注重创新与研发、毛利不断下降,最终无法可持续发展,国家、行业出台了一系列补贴政策,希望借此分摊一部分研发费用同时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但&创新&对于LED显示屏企业来说已经是个&老大难&的问题。这不仅仅有现有科学技术的主观约束,也有研发资金、研发时间、以及研发成果转化等客观限制。对此,业内人士指出:&LED显示屏已经进入了一种瓶颈PK状态,现在很少有企业进行比较深入的研发。&大厂尚且抄袭,小厂抄袭大厂也就屡见不鲜了。  或许有人认为:&管他抄不抄袭侵不侵权,只要我能得实惠就成&。甚至会觉得抄袭者给我们送来了更加喜欢的产品,我们就去追捧他。这种看法目光太短浅,LED显示屏产业如果不能建立一套自我创新的系统,而去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去投机取巧,一味去集大家之所强,必然忘自己之所短。所有的成果都是暂时的,只能短期获利,或者给国家撑一下GDP,打肿脸充胖子,那么LED显示屏制造在世界上也很难有被尊敬的那一天。&
责任编辑:Galy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OFweek半导体照明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邮箱/用户名:
忘记密码?
用其他账号登录: QQ
请输入评论
照明设计照明结构照明工程
广东省/深圳市
四川省/成都市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深圳市
北京市/海淀区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惠州市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试水海外 LED显示屏出口之路怎么走?
试水海外 LED显示屏出口之路怎么走?
字体放大 ╋
字体缩小 ━
  在我国经济增长形势的带动下,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逐步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也是自中国改革开放后,对外出口贸易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企业对出口的依赖度也逐渐上升。近年来,LED企业积极涌向海外市场的现象非常的频繁,出口已经成为了LED企业争相试水之道。但在繁荣背后,却也隐藏着一些隐忧,产品质量问题、国际社会理念区别、贸易壁垒、售后服务等等问题成为中国企业出口的制约因素。LED显示行业中,出口的企业各有优势,也各有区别。选择在海外市场掘金的企业各有各的考量,也会遇到各自的问题。在海外高利润的诱惑下,企业该如何走好这条道路呢?  LED显示屏出口背景及原因  我国LED产业起步较晚,在LED核心技术和专利被国外垄断的大背景下,发展初期异常艰难。国际巨头主动放弃低端市场,国内LED企业开始了“原始资本”积累的过程,随着政府加大LED产业扶植力度,巨大的内需市场拉动,我国LED产业逐步发展完善起来。  作为LED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我国LED显示屏行业经过多年发展,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规模不断扩大,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多年高速的发展过后,LED显示屏行业面临的问题愈加明显,如产品同质化、无序竞争、价格战、行业集中度不高等,这些不利因素严重阻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也增加了LED屏企的风险。  随着LED显示行业增长逐年趋缓,国内市场又是一片“红海”,不少LED屏企纷纷把目光投向广阔的海外市场。  根据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LED显示应用分会(以下简称协会)提供的数据表明,年间,我国LED显示屏行业年出口额依次为16.28亿、20.2亿、26亿、28.5亿、31亿。以上仅为行业协会统计旗下会员企业得出的数据,实际出口额肯定会更大。  据GSCResearch产业监测数据显示,2014年广东省LED产业总产值为3460.06亿元,同比增长23.09%,产业规模稳居全国之首。  其中,LED显示屏占到了总产值的8.31%,达287.53亿元,位列各LED细分产品的第五位。  在出口方面,2014年广东省LED显示屏出口额为144.33亿元,同比增长30.58%,排在LED照明灯具类产品之后,是出口额第二大的LED产品。  一边是渐趋饱和而又硝烟滚滚的国内市场,另一边则是美味可人似乎触手可及的海外“大蛋糕”,立足海外市场日盛的现实,不少LED屏企开启“出口模式”,以求分一杯羹。LED屏企纷纷选择出口的背后究竟有哪些原因呢?  1.海外市场广阔  LED显示屏应用领域广泛,在全世界市场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我国LED显示屏企业主要出口地区为欧美、日韩、东南亚等地,但是国际上还有很多有待开发的市场,比如以俄罗斯、印度、巴西为代表的金砖国家,国际可拓展空间很大。  有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LED显示行业销售总额达到270亿元,出口总额在45亿元左右,其中LED显示屏出口额在32亿左右。而这一年全球LED显示屏市场规模为137亿美元(约849亿人民币),约为国内市场销售总额的3倍多。同一年,巴可和达科的年销售额分别为11.58亿欧元(人民币超过99.6亿元)和5.18亿美元(人民币超过32亿)。  由此可见,我国LED显示屏行业的出口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600亿人民币的海外市场,值得LED屏企去深耕,既能避开国内激烈的竞争环境,降低风险,又有足够的利润空间来支撑出口型LED屏企的快速发展。
深圳都安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降低企业采购、销售成本!买卖双方信用!供应链金融服务!旗下网站: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健康产业的小生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