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拉机液压提升器图纸提升扁担怎么加长

您现在的位置: &
来源: 时间:
篇一:编写县志的几点建议 编写县志的几点建议
关于资料及其收集 1.资料的载体形式及其收集方法 文字资料:文字资料内容丰富,数量大,是修志的重要资料。要注意收集。应注意收集的具体形式有: 档案资料。档案是历史活动的原始记录,是一件事情办理完毕后归档保存、以备查考的文件材料。这既有本部门的档案、也有专职档案部门馆藏档案、组织人事部门管理的人头档案等。本部门档案应注意收集复制,其他部门档案,应抄录、复制与自己编写内容有关部分。如果要编写独立的专业志或部门志,更要兼收并蓄,多多益善,广泛地收集有关本志的资料。 图书资料。如地区志、原县志中本部门的内容,原《水富县志》上限整体上是1974年,下限是1994年底,续志与原志上限一致,有21年的交叉,而且是各单位提供的,并经原提供单位审查,是较为准确的,如果有错讹,则在此次编修时纠正,这次修志可以充分利用;市、县年鉴中关于本部门的资料;政协文史资料;本部门编写的专题图书资料等。这些图书中的有关资料,一般都较准确、真实。 报刊资料。《昭通日报》中关于本部门的报道;本部门所办的工作简报、刊物等。 总结报告。单位历年所作计划、,也有许多具体的内容可用。 实物资料:建筑、产品图片及音像制品等。比如广播电视制作的录像带、VCD等,是可视可触的实物资料。 2.资料的收集范围 空间范围,即地域范围。一是本区范围内的部门状况及资料;一是本区向外辐射的情况,如本部门在外地进行的演出、招商引资等。 时间范围。以志书断限为要求收集资料。 专业范围。只收与本部门有关的资料。 3.资料的归类 在一开始收集时,就应注意归类。首先参照县志办设置的篇目,按性质归并,如农业部类,就可以按种植业、养殖业、农机农具、农业管理4类归并资料,而在种植业类,可以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种子、植保、检疫等小类归并资料;又如工业部类资料,可按体制、行业、管理3大类归并,在行业中,又可按化工、采矿、电力、建材、食品、机械、服装、印刷等归类;而在电力门类中,又可按发电、电网、供电、用电等再分别归类,以此类推。这样,在编写时使用起来就方便,避免收集的资料杂乱无章,到用时摸不着头脑,甚至千辛万苦收集来了,到编写时却因找不到而未用上。 (三)初稿的编写 1. 设好“目”,归类准确。 现在设置的《水富县志》篇目是平头章节体,其中节是具体编写单元,之下设“目”,是便于归类,使之条理分明。但这个“目”,不能简单地将它与年鉴的条目体对应。因为年鉴的条目是一事一目,比较零碎;而志书的“目”则是一类一目,综合性要高得多,要体现著述性,而不能支离破碎;也不能当作一般文章的小标题看待,文章小标题也是一种分类,但往往是一个小标题一个观点或谈一个方面。以第二篇中第五章《自然资源》为例,第三节《水与水能》下的《河流水系》、《地下水》、《水能》就称“目”。“目”一般可设置两个层次,称为一级目和编写目(有人将编写目称为二级目或子目),如果设置两个层次,则整部志书总层次为5个(篇、章、节、一级目、编写目),不宜更多,层次多了,版式不好处理,也容易造 ― 2 ―成混乱。现在设置的篇目中,有的设有一级目,如刚才所举《自然资源》章例子,也有的没有设置,如第一篇1~4章,只设到了节这一层次,大家在编写时应根据实际需要来设置。我们所说的是根据实际需要,而不是说必须都有一级目。有的节下内容不多、层次单一,就不必设目。如果在节下设目,不能只设1个,那就是孤目,不允许存在,最少要有2个目,否则就不设。如第二篇《政区》中第一章《建置》下的1~4节,就没必要设目。排列上,一级目独立成行,变字体;编写目与正文同行,中空一字,变字体区别。这样,在编写时资料就按目归类、取舍、综合,志稿就会有条理而不混乱。 2.遵守原则,规范叙述 经过历代修志,出八大修志原则:秉笔直书、博观约取(广泛收集资料,去粗取精)、贵辨真伪(存真求实)、盖棺论定(生不立传)、藏往知来(详今略古)、有章有序、言必有据(注明出处)、文质相宜(既要有价值,又要有文采)。当代修志,在借鉴以上八原则的基础上,归纳为以下原则,在编写中应该遵守。 ①秉笔直书:秉笔就是执笔,直书就是如实记载、写出来。这是历代史家的最高道德原则,被称为“史德”。我们今天提倡“实事求是,存真求实”,就是秉笔直书原则。在编写中一定要用真实准确的资料,实事求是地写,才能体现出地方志的价值。 ②横排纵写:也称“横分纵述”。这是志书划分门类的原则。通常的提法是“横排门类,纵述史实”。横排的方法是事以类从,类为一志。一般按照事物或者事业的性质进行划分,归并同类项,性质相同的或者相近的归为一类。纵写,就是指横排划分到一定层次后,从事物起始按时间顺序进行撰写,要求从上限到下限写完整。若事业、事物发展过程中停顿,应作交代。比如农业税,不到下限年就不再征收了,要交代停征时间;又 ― 3 ―如毕业生分配,1999年后就不再由国家包分配,而是改为自主双向择业,要交代变化时间,不然,读者会认为没有写到下限年。 首轮修志时提出“横不缺项,纵不断线”的要求,但通过修志实践证明很难做到,所以现在修正为“横不缺要项,纵不断主线”。重要的门类不缺、发展的主线不断。不能只记上限年和下限年的情况,更不能只记现实情况而忽略历史过程。 ③述而不作,叙而不议:这是地方志记述中的主要原则,指记述要客观真实,不能随意发挥,更不能加进编纂者的主观评价和议论。在记述方法上,要摒弃“形容、比喻、论述”等文学笔法。清代方志学家章学诚曾提出“文人不可与修志”的观点,就是这个道理。(举例另附) ④依时叙事:这是与“纵写”相联系的原则,要严格按照事物或事业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记述,只能顺叙,不能运用插叙与倒叙等方式。当然,顺序也不是记流水账,不是将收集的材料按年份像码砖头那样堆砌,如果那样,修志就显得过于简单了,就没有著述性。而是要恰当取舍,合理剪裁。比如商品销售,各年方式不一样,就要记那不一样的东西,而不是只记去年销售了多少、今年销售了多少;同样是公安机关破案,但所破案件不一样,有的太一般,有的很特殊,一般的概略写、综合写,特殊的重点写。 ⑤生不立传:这是历来史家和志家处理人物立传的原则。从《史记》到今天的地方志以及《辞海》等大型工具书都不为在世人物立传。列传人物应是在本行政区域有重大影响(不分本籍与外籍)和本籍人物在外地有重大影响者。传记应是传其一生,主要记传主的生卒年月、籍贯(出生地)、主要经历、典型事迹、个性特征、社会影响等,入传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业绩和影响,而不是身份地位。人物应分为传、表、录3个层次。表的要素不能缺少,表和录要严格确定入志标准。一般情况下,县志的《人物》 ― 4 ―部类由县志办完成,这里就从略了。 ⑥以事系人:为了弥补因“生不立传”而难以记述在世人物的缺陷,志书通常在人物传、人物表、人物录以外采用以事系人的方式(即写事物时联系人来写),通过记载事业中人物的活动来反映人物的业绩,避免志书中只见事不见人弊端。事物、事业都是人创造的,事和人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讲以人为本,在地方志中也要体现出来。我们不仅要设人物部类来记述突出人物,还要在志书各篇章中大量地记述人及人所做的事。无论是机构、科研、生产、销售等等,都离不开人。所以在写志稿各部分内容时,要以事系人、人随事出地进行记述,也就是说写哪些事是由哪些人做的,做得怎么样等。以事系人要以事为主,在记述事物、事业时联系与人的关系写,不能变相写成人物传记式。 ⑦越境不书:主要指志稿记录的地域范围。一般情况下,不超出志书界定的地域范围进行记述。本志记述范围是水富县,超越水富县范围的就不能写入,只写地域范围内的事。当然像反映与水富区域外的横向联系、对比、水富县各部门组织到外地进行的演出、培训等,虽然地点发生在水富以外的其他地方,但它是水富县部门、企业做的事,不是越境不书的范畴,不视为越境而书。 ⑧通典不录:通典指已有的、共性的典籍。指全国、全省、全市共同或相同性的内容,如中央、省、市文件以及县委、县政府下发的有关文件等,在志稿正文中一般不照录,但可以联系事物、事件写其主要要求等。即便是本县制定的重要文件、具有存史意义的规章以及上级有关水富的重要文献等,也不在正文中照录,而是放在《附录》(附录也不是照原样录,而是在不改变内容的前提下进行编辑)。 ⑨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过去提“详今略古,详近略远”,而这“略”,应该是“简略”,而不是“省略”。本来过去资料就少,很难得,如果再略, ― 5 ―篇二:兴海县县志稿 兴海县“两基”工作县志稿征求意见函
各有关部门,各位领导: 为了全面客观反映我县“两基”工作历程,教育督导室草拟了《兴海县“两基”工作县志稿》,务请相关部门和各位领导提出修改意见,并将修改稿于9月25日前反馈给教育督导室。征求意见部门与个人: 征求意见部门:县委办、县政府办、县教育局、县财政局、县发展改革和经济商务局、县民语办。 征求意见个人(按任职先后排序):安拉太(原县教育局局长、县委主管教育常务书记)、周毛(原民语办主任)、多杰(原教育局局长)、加吾(原县教育局局长、主管教育副县长)、丁念善(原教育局秘书)、索南达杰(原教研室主任、督导室主任),东主才让(原教育督导室秘书)、旦科(教育局项目办主任)、斗改(教育局项目办干部)、杨本加(教育局局长)。
备注:此文所有内容以2011年“迎国检”内容为依据
兴海县教育督导室 二0一二年八月二十一日
兴海县“两基”工作县志稿 (“两基”攻坚历程) 一、“两基”前奏()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是加快教育发展,全面提高人口素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基本目标。兴海县自2000年始,利用四年的时间 “普及三年、四年”义务教育,2003年省政府教育督导室就义务教育阶段“普三”“普四”工作进行检查验收; 2002年我县得到荷兰政府“建华基金会” “扫除青壮年文盲”项目援助,拉雅受荷兰政府“建华基金会”的委托来我县开始实施“扫除青壮年文盲”项目,县民语办牵头实施,县教育局扫盲办、教研室协助。扫盲工作历时四年,到2005年扫盲工作由省政府教育督导室检查验收合格。 二、“两基”攻坚() 实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是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着眼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根本上解决西部地区农牧业、农村和农牧民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民族团结、稳定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我县实现“两基”攻坚计划,将有力地推动县域教育的发展,普遍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县域大开发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自2004年开始,我县进入“普六”阶段,2006年“普六”验收,2007年“普九”验收。摆在面前的是:底子薄,时间紧,任务重。自然条件艰苦、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教育基础薄弱、“两基”工作难度很大。但是我县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全县各族人民群众共同努力,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全县“两基”工作得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巨大成就。到2007年“普九”验收时,“两基”人口覆盖率由33.8%提高到100%,适龄儿童在校生7491名,入学率98.7%,初中阶段在校生3916名,入学率99.2%。小学辍学率0.53%,控制在1%以内,初中在校生辍学率0.6%,控制在3 %以内。16周岁初等教育完成率99.2%,18周岁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86.5%;小学专任教师423名,学历合格率98.8%,中学专任教师162名,学历合格率100%;小学校舍面积46854.9平方米,生均4.8平方米,中学校舍面积14357.7平方米,生均5.9平方米,中小学危房全部消除。中学图书29728册,生均12册,小学图书81715册,县城学校生均7.1册,乡村学校生均9册。 三、“两基” 国检() “国检”阶段是我县“两基”巩固提高阶段,自通过“两基”验收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两基”工作,特别是在进入“迎国检”工作以后,进一步强化政府行为,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机构设置,紧盯普及率,狠抓巩固率,加大教育投入,补充教师队伍,着力巩固“两基”成果,努力在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上下大功夫。 国检时我县辖4乡3镇57个行政村,3个居民委员会,人口总计6.4万人,藏族占总人口的77.27%,是一个以藏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地区。经布局调整各级各类学校10所,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12443名,其中小学生8652名,初中生3791名。初中、小学专任教师574名。全县学校占地总面积787605平方米,建筑面积69685.1平方米。 小学共有图书82544册,生均图书10.3册;初中共有图书30460册,生均11.7册。15至50周岁人口39356名,非文盲率98%; 15至24周岁人口13996名,非文盲率100%。 四、完成“两基”目标,所作的工作与采取的措施自2004年实施“两基”以来,为全面实现“两基”目标,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全面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制度 ,巩固提高“两基”水平 一是全面推行“两基”工作“六三制”。要求乡镇在行动上做到政府行为、经费投入、思想认识“三个到位”;在制度上完善目标责任、考核奖惩、责任追究“三项机制”;在战略上实现从“普六”到“普九”、从教育部门行为到政府行为、从抓局部学校到所有学校的“三个转移”;在策略上注重人口密集的乡镇重点突破、条件较好的乡镇首先突破、薄弱环节首先突破的“三个突破”;在措施上加大宣传力度、执法力度、工作力度的“三个力度”;在目标上力争使所有的适龄儿童少年都能按时入学、所有的小学毕业生都能升入初中、所有的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都不辍学的“三个所有”。二是建立了“两基”攻坚五项制度。即在全县建立义务制度、“两基”工作报告制度、“两基”工作通报制度、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校保学跟踪制度以及县级“两基”工作组派驻制度。三是完善过程性督导检查制度。加强“两基”攻坚基础性工作和过程性督导检查,做到突出问题重点抓,薄弱环节经常抓。规范实施程序,明确政策要求,严格掌握标准,督促各地规划到乡,措施到村,落实到校,责任到人,明确目标,夯实基础。四是建立县级自查自评制度。县政府依照“两基”验收标准,根据全县“两基”规划,对所辖乡镇分期分批进行评估验收,采取成熟一个,验收一个,确保乡镇有规划,年度有目标,通过自查自评发现典型,推广经验,针对问题采取措施,及时整改,使“两基”各项指标在实施过程中逐年分解落实,将一次性验收变为全过程分阶段验收,确保了“两基”攻坚规划目标的顺利实施。五是规范评估验收工作制度。按照“两基”工作要求,规范县级自查程序,在申报州级核查和省级验收时,采取一周公示制度在全县进行公示,加大社会各界监督力度,增强“两基”工作的透明度,保证“两基”评估验收的质量。六是建立“两基”攻坚倒计时制度。我县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细化倒计时工作日程,将有关措施和任务分解落实到每个攻坚阶段,将有关要求落实到每个单位和有关责任人,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两基”工作。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两基”迎国检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县委、县政府按照省、州政府的有关要求,专题研究“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及时召开动员大会,安排部署了“两基”工作;同时明确责任,签定了各阶段“两基”目标;相继出台了《中共兴海县委、兴海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两基”工作的决定》、《兴海县“两基”迎接国家督导检查意见》、《控辍保学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成立了县、乡两级领导小组,实行了“两基”工作主要领导负责制和县级干部“两基”联乡包村工作责任制;县政府与各乡镇、有关部门签订了“两基”各阶段目标责任书。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确保宣传工作到位。利用广播、电视、黑板报等宣传媒介,向社会各界宣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扫盲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不断提高社会各界对实施“两基”工作的认识。二是强化扶贫助学工程,确保贫困家庭子女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近几年来,县财政每年安排教育助学基金10万元。截止2010年10月份共资助122名考入大中专院校贫困生,发放资助金40万元。与此同时,通过国家开发银行信用助学贷款,为90名考入高校的学生办理贷款手续,累计贷款金额达39.7万元。三是为严格控制学生辍学,县委、县政府制定并签订了县、乡、村(社区)、家长和局、校、班主任、家长“双线四级”控辍保学目标责任书,采取乡镇干部包村社、村篇三:大兴县志大兴县传统农具主要有犁、耠子、锄头、镰刀、辘轳及大车等。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县广 泛使用新式步犁、解放式水车等农具,同时国营农场开始使用拖拉机耕地、播种。尔后各种 农业机械逐步推广。1957年全县拥有大中型拖拉机36台、1 358马力。60年代,耕、耙、播、 管、脱粒等开始广泛使用农业机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农田基 本建设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的进程。1990年,全县拥有大中型农机具5711台件, 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 501台,小麦联合收割机380台,玉米精量播种机156台,玉米联合收获 机69台,总动力38.16万千瓦。全县机械耕耙面积100%,小麦机播面积100%、机收面积 90%,玉米机播面积90%,其中精量播种面积62%。耕、播、收、脱、运及化学除草、农田灌溉 等项生产实现机械化和半机械化。 第一章 传统农具 第一节 耕播农具 传统耕播农具,主要有犁、耠子、耧等。 犁 有老犁和新式步犁(亦称七寸步犁)两种。老犁使用历史悠久,新式步犁于1950年 引进。50年代中期,北部红星地区弃用老犁。1960年,全县尚有老犁1 791部。60年代中 期,老犁全部被新式步犁取代。与犁配套的农具有丁齿耙、盖等。 耠子 播种开沟农具,1960年全县使用2219部。1963年推广机播以后,耠子主要用于 夏播玉米开沟和玉米、高梁、花生、棉花等苗期追肥开沟,以及花生、白薯、土豆等农作物收获 时耠松土壤。进入80年代后,使用渐少。与耠子配套使用的传统农具有小碌碡、老弓儿等。 耧 播种器具,也称耩子。多为一腿耧,也有少量二腿耧。1958年全区尚有300余台, 机播普及后闲弃。1983年后,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而恢复使用。县东部、南部 农户使用较多,尤其遇干旱年份,为保墒,多用耧播种玉米。也有用耧在零星小块地耩豆类、 小麦和棉花的。 第二节 收获农具 传统收获农具主要是镰、碌碡等。 镰 有镰刀、草镰(俗称韭菜镰、薅刀子)、钐镰、爪镰、捅镰等。镰刀为常用农具,主要用 于收割稻、麦、豆类等;草镰亦为常用农具,主要用于割菜、割草等;爪镰,主要用于掐谷穗、黍 穗、高粱穗等,70年代即基本弃用;钐镰,一种把儿很长的大镰刀,主要用于割长的较高且面 积较大的野草,数量很少;捅镰,主要用于铲除高大乔木树干上的树枝。 碌碡 以畜力或拖拉机牵引,用于场院脱粒(70年代以前亦用于小麦播种后镇压)。 1960年,全县计有大碌碡5037个。70年代中期后,随着脱粒机的普及逐渐弃用。 场院脱粒用的农具还有铡刀、杈子、钢叉、扫帚、唼耙、木锨、推板、筛子、扇车等。 第三节 运输农具 传统运输农具主要是扁担、手推车、畜力大车等。扁担 用于担运粮、菜、柴、水、肥等,是农家皆备的担运工具。进入60年代后,随着手 推车、大车、手扶拖拉机的增加以及庭院压水机、自来水的普及,扁担用处大减,数量渐少。 手推车 历史上大兴北部地区使用较多,始为木制独轮。新中国成立后,木制轮胎式独 轮车逐渐普及。1958年,开始使用铁制双轮轮胎式手推车,1959年全区共有419辆。进入 80年代,逐步普及双轮手推车,1990年全县计有4600余辆。 畜力大车 历史上使用的多为木轴木轮四辋大车和花轱辘大车,是农家主要运输工具。 40年代初,始出现胶轮大车。新中国成立后,胶轮大车渐增,1957年全县有650辆,1990年 全县有13 388辆。 农村常用小型运输工具还有背筐、土筐、眼笼筐等。 第四节 其他农具 其他传统农具有田间管理农具薅勺、锄,提水农具戽斗、桔槔、辘轳、龙骨水车、拔杆、井 绳、水筲,以及铁锹、四齿、镐、箩筐等。 薅勺,用于田间除草、间苗,70年代随着机播面积扩大使用量减少;锄,用于田间除草松 土,兼用于间苗及玉米的中耕培根土等。80年代中期,普及小麦、玉米两茬平播后使用减 少。 戽斗,用于淘水灌田和排除田间沥水;桔槔,也称吊杆,用于提水浇地。戽斗和桔槔均效 率甚低,50年代初弃用。辘轳,井用提水工具,60年代中期弃用。龙骨水车,俗称水龙,木 制,有脚踏和手摇两种,1959年全区有268架,60年代淘汰。拔杆、井绳,用于提水,60年代 渐少,70年代弃用。水筲,木制水桶,主要用于提水、运水,50年代末铁制水桶普及后弃用。 铁锹、三齿、四齿、平耙、镐、竹耙子等多用途传统小农具,用途广泛,仍普遍使用。 第二章 农业机械 第一节 耕播机械 拖拉机 1949年,首次使用拖拉机开垦荒地。1957年,全县拥有轮式、链轨式拖拉机36 台、1 358马力,多从苏联和东欧国家进口。1970年后,大中型拖拉机及手扶拖拉机每年增加 百台左右。1975年,国产机基本取代进口机。1979年,全县拥有大中型拖拉机893台,手扶 拖拉机2107台。1990年,全县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 501台、小型及手扶拖拉机5 911台。 机引犁 1949年3月,县北部地区首先用拖拉机带圆盘犁、二铧犁耕地2700亩。1950 年,开始使用苏联产牵引五铧犁。1953年,使用国产仿苏式五铧犁、四铧犁,由链轨式拖拉 机牵引,犁后配装合墒器。1957年秋,县南部地区开始用机引重型犁、轻型犁及悬挂轻型 犁。是年,全县共有各种机引犁13种、318台。70年代中期,为解决7.5尺畦翻耕问题,引 进与大中型轮式拖拉机配套的旋耕犁。1990年,全县共有旋耕犁321台、铧式犁700台。 机引耙 耙型分为重型圆盘耙、丁齿耙、钢丝滚动耙,与犁编组作业。重型圆盘耙多用 于耕前耙切小麦、水稻、玉米根茬和黏土地耕后切碎较大的垡块。1982年后,重型耙还用于 玉米、小麦秸秆切碎作业。1990年,全县有机引耙416部,其中重耙213部。 机引镇压器 用于播前播后对地表进行压实。60至70年代,常用的机引镇压器有石制、铁壳水泥芯制及国产V型镇压器等多种。80年代,大多使用V型镇压器和环形镇压器。 1990年,全县有机引镇压器341部。 谷物播种机 1950年,五里店农场开始使用苏联进口24行条播机及6行点播机播种小 麦、玉米等。1954年,南郊农场全部实现机播。南部各公社,60至70年代使用的谷物播种 机为24行牵引式和16行悬挂式条播机。1973年,为适应7.5尺畦和4.5尺畦播种,各公社 使用自制与手扶拖拉机配套的6行、7行圆盘式播种机200余台。1974年,全县拥有播种机 1085台,其中手扶拖拉机牵引的播种机923台(此型播种机1989年淘汰)。1990年,全县拥 有与小四轮拖拉机配套的小型播种机300余台(多为11行、10行),与大中型拖拉机配套的 谷物播种机293台。 棉花播种机 1950年,五里店农场始用苏联制4行棉花播种机。1964年,采育农机站 在朱庄、凤河营等产棉区试用棉花播种机。60至70年代,全县有棉花播种机20余台。1979 年后因植棉面积大量减少而闲置。 玉米精量播种机 1950年,五里店农场添置苏联制6行精量播种机。1979年,榆垡大 队作为县农业区划综合试点,引进1台气吸式6行精播机。1980年,全县使用气吸式6行精 播机16台。1986年,红星、青云店地区使用6行机械式、气吸式玉米精播机效果良好。其中 青云店镇东店村870亩夏播玉米平均每亩用种子1.35公斤,出苗整齐,不用间苗,并可进行 机械化学除草,在全县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1988年,引进与小四轮拖拉机配套2行玉米 精播机。1990年,全县拥有玉米精播机156台。 水稻插秧机1960年,引进并生产人力捏式插秧机,分配到各公社1 864台,实际使用 删余台。由于制造质量差等原因,很快弃用。1967年至1970年,主要使用县农机厂生产 的人力夹式插秧机,该机型比手插提高工效3倍至4倍。1970年,红星公社农机修配厂研制 生产出东风一25型机动插秧机51台,时效2.5亩。是年,有213个大队使用人力和机动插 秧机491台。1971年后,不断引进新型机动插秧机。至1979年共有887台。1980年后水稻 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只在红星和长子营乡留民营村有少量机插。1990年,全县仅有机动插 秧机15台。 其他播种机械60年代初期红星公社使用大白菜播种机和土豆播种机,80年代初期榆 垡、大辛庄等地使用花生播种机,均为零星间歇使用。1990年,长子营乡试用大白菜起垄播 种机。 第二节 排灌机械 水泵及配套动力机械 1946年,河北省建设厅支持大红门、六合庄、德茂等村地主、农 场主打机井8眼,皆用水泵提水。1955年,县内机井装配单级叶轮泵。芦城、前辛庄等地挖 水柜,安装抽水机8部,配套动力共有锅驼机4台、柴油机4台。是年,全县投入使用排灌用 水泵73台、电动机81台(567千瓦)。1958年,在使用电动机械的同时,引进使用煤气机、煤 油机、汽油机作为水泵动力机械。翌年,各种内燃机、外燃机使用133台(674.7千瓦)。锅驼 机、煤气机、煤油机于1962年后逐渐淘汰,柴油机、汽油机作为辅助动力延用至1990年。 1967年后,农排泵在农村广泛使用。1969年,全县有557台,1978年增至1926台,1981年使 用最多为1970台。1983年后地上水供应减少,农排泵随之减少,1990年有788台(4008千瓦)。1974年,地下水位下降,机井用单轮泵已不能满足需要,开始使用深井泵。随着地下 水位的持续下降,1979年机井用泵更换为潜水泵。是年,全县有机井8637眼,其中使用潜水 泵1246台(8673.6千瓦)、深井泵2002台(17646.8千瓦)。1990年,全县拥有排灌用电动机 12533台(89259千瓦),水泵10029台,其中潜水泵8617台(57094千瓦),深井泵1N7台(13164 千瓦)。 喷灌机械 1973年,采育公社使用县内研制的固定式喷灌装置,效果较好。1983年,大 兴县购进大型移动式薄壁铝管喷灌装置90套,当年喷灌面积达1.1万亩。1985年后大部分 闲置,安定、长子营等乡镇继续使用。 第三节 植保机械 手动喷雾(粉)器 1950年,始用单管式喷粉器30台。1957年,县内发生蝗虫、棉蚜虫、 粘虫等虫灾,灾区农民除人力扑打外,使用手摇式喷粉器185台,有效地控制了虫害。19印 年,水稻面积扩大,手动喷雾(粉)器增至1 356台。1972年,增至4400余台,机型多为工农16型。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户大多自备。1990年,全县计有各种手动喷 雾(粉)器28 448台。 机动喷雾(粉)器 1952年,五里店农场使用苏联大型机引联合喷药机,防治棉田、稻田 的病虫害。1964年,全县使用国产机动喷雾机11台。1973年,东方红公社率先使用机动喷 雾机进行春稻田间除草。1980年,全县普遍使用手扶拖拉机牵引喷药机在旱种水稻播后地 面进行喷药除草。同年,红星地区和青云店公社还使用机动喷雾机进行夏平播玉米地药剂 除草,杀草率达86%至91%,抑制杂草生长率达92%,后逐年推开。1983年,定福庄乡使用 果树专用大型喷雾机,为果农有偿服务,因资金不足,一年后停办。1985年,引进幅宽12米 以上的大型机引喷雾机,用于夏平播玉米精量播种地块的除草和虫害防治。1990年,机动 喷雾(粉)机已广泛使用于小麦、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及西瓜、花生、蔬菜、林果等经济作物 的病虫害防治和田间化学除草。是年,全县有大型机引喷雾机24台,小型机引喷雾机137 台,背负式机动喷雾机962台。 第四节 收获机械 小麦手扶割晒机 1963年,县农机局示范105型立式小麦手扶割晒机,因在畦中使用时 压二茬玉米苗未能推广。1974年礼贤、芦城、大辛庄等公社试制出仿105卧式机,1976年红 星公社金星大队研制出175型机,这两种割晒机均因制造质量差,于三四年后报废。1985 年,个体农机户开始使用河南省产的手扶割晒机。1990年,全县个体农机户有小麦手扶割 晒机735台。 小麦联合收割机 1950年,五里店农场首次使用进口牵引式小麦联合收割机。1955 年,又引进2台同类型机。至1958年,全县陆续引进11台。1959年,榆垡公社拖拉机站购 进1台小麦联合收割机。1973年,红星公社畜牧分场引进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自走式小麦联 合收割机3台,国产东风自走小麦联合收割机2台,北京自走小麦联合收割机3台。1979 年,青云店、南各庄、东方红、黄村等公社开始购买大型联合收割机,是年&三夏&全县投入使篇四:统计县志
志丹县志 统计篇 第一节 机构 1995年12月恢复统计局,属政府职能部门,正科级建制,领导职数设一正两副,人员编制26人。至2010年,统计系统有人员40人。领导职数为11人,其中局长1名,支部书记1名,副局长2名,总统计师1名,工会主席1名,主任科员2名,城调队队长1名,副队长1名,普查办副主任1名。具有本科学历9人,大专学历25人。有党员17人,
第二节 统计报表 统计报表包括县域经济考核、工业企业报表、农业统计报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报表、建筑业统计报表、商业统计报表、劳动工资报酬统计报表和能源统计。其中: 县域经济考核 2004年,参与全省县域经济考核,上报31项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指标。其中,经济发展指标9项,包括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总收入、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不变价)、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不变价)、财政总收入增长速度、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经济结构指标5项,包括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城镇化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占乡村劳动力比重。社会发展指标13项,包括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可人均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农村社会保障覆盖率、城镇社会保障覆盖率、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财政支出中农科教文卫和社会保障支出比重、公众安全感满意率、有线电视入户率、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人均城镇维护建设资金。生态环境指标4项,包括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总量减排、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农村安全饮水普及率、常用耕地面积指数。2004年至2010年连续7年入围陕西十强县,依次位居第十、第八、第七、第三、第四、第四、第六位。 工业企业统计报表 重点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机构、人员、产销总值、主要产品产量、工业品出厂价格以及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和主要财务成本费用构成进行统计。反映本县工业经济效益,经济发展的动态,作政府指导政策和的依据,便于经济核算和综合平衡。 农业统计报表 统计农业总产值、增加值、农村基层组织、乡村人口及从业人员情况、耕地面积、农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林牧生产情况、主要农业生产资料使用情况、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指标情况、扶贫统计。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主要统计基本建设项目、更新改造项目、房地产开发项目、其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完成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以及投资的资金来源、行业分布、建设性质、投资用途、投资构成情况。 建筑业统计报表 统计建筑业生产情况、财务状况、房屋建筑完成情况、劳务分包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商业统计报表 限额以下采用抽样调查和限额以上全面调查的方法,统计全县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经营情况并计算出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反映全县城乡商品市场运行情况 劳动工资统计报表 行政、企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及从业人员变动情况和社会从业人员及劳动报酬情况。 能源统计报表: 能源统计 反映能源资源、生产、流通、消费和加工转换、库存的基本状况,反映能源利用过程中的效率、效益以及能源节约情况。通过能源统计分析,了解能源的规律性以及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问题,提出可资借鉴的政策建议。为国家和地区编制中长期能源发展规划,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的科学管理服务。志丹县年万元GDP能耗分别为0.1、0.9、0. 吨标准煤。 统计执法 完成省市下达的执法任务和回访。统计执法严格执行发出检查通知书、调查笔录、检查处罚告知书和处罚决定书等法定程序。至2010年立案查处企事业单位30个,罚款金额8600元。 附:志丹县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第三节 统计调查
一、城市抽样调查 商品价格调查 重点对县城126个调查点,8大类601个规格品,在每月逢五逢十分别进行6次调查。完成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的月、季、半年报和年报任务。 附:志丹县1996年-2010年主要物价指数 志丹县1996年-2010年主要物价指数
城镇住户抽样调查 我县从2006年第二季度起开展城镇住户抽样调查工作。每年从一相样本300户中轮换的经常性调查样本50户中进行调查,以测算我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情况。
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情况:附:消费支出情况为:
二、农村经济调查 农产量抽样调查 农民家计调查(农村住户调查),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农村贫困监测、乡村固定资产投资、农产品生产价格、畜禽监测、农作物播种面积等常规业务调查任务根据抽样。对全县6个乡镇8个点60――80户进行逐日调查登记经济活动情况,反映全县农户固定资产投资调查、农产品中间消耗调查、农村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锐志扁担提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