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 什么时候2016万科股东大会会 2016

格力首度跌破千亿
十大股东里还有美的何老板_网易财经
格力首度跌破千亿
十大股东里还有美的何老板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格力首度跌破千亿
十大股东里还有美的何老板)
一年一度的年报时间从3月拖到4月底,压力山大也得交卷了。4月29日,和同时公布了2015年报。营收从2014年的1378亿暴跌到977亿,四年来营收首次不过。海尔营收、净利润、现金流三项指标全部向下,算上一个月前发年报的,2015年白电三驾马车业绩全部负增长,连美的都跌了2%,可见空调日子难过。
年报最大的亮点是,格力电器年报披露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出现了宁波普罗非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有格力电器4290万股,与第九大股东、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的持股数量差距不到100万股。&普罗非的法人代表是何剑峰,美的集团大老板何享健之子。普罗非由宁波开联100%控股,宁波开联由何享健控股70%,美的投资持股30%。
资料显示,普罗非是首度进场格力,之前投资公司包括、、,持股数量都只有几百万,远没有格力电器多。
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要把鸡蛋放在竞争对手篮子里。不管是美的赢还是董姐赢,何老板都能笑到最后,这就是资本思维和产业思维的差距。
何老板都来给董姐捧场了,虽然格力电器还在停牌,开盘后肯定坐等涨停啊。青岛海尔和美的集团今天都大涨5%。有三季报垫底,市场对白电集体负增长早有预期,就看谁家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更强,更抗跌了。
过去最能赚钱的空调现在成了最大的累赘。4000万套库存从2015卖到2016,今年还得接着消化。美的2015年第四季度几乎没有新出库,格力2016年一季度内销排产直接腰斩,春节假期都多出一周。
泡沫挤掉后,真实的需求在哪里?一二级城市进入升级换代,农村空调市场还没全面启动,光靠价格战并不能拉动需求,所以2015年下半年起,一度打得火热的空调价格战纷纷鸣金收兵。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说:“就算今天出现50度高温,空调也不会有10年前那种爆发式增长了。”
中怡康数据显示,2016年3月空调销量和销售额分别下降17.8%和15.3%。多位业内人士预测,2016年国内空调市场仍然会有个位数甚至两位数跌幅,出口的微弱增长不足以冲抵内销疲软。
没关系,空调底子厚、净利高,负增长照样扛得住。盈利能力最强的格力2015年净利率达到12%,比2014年又涨了2个点,美的也有10%,是彩电企业的两倍多,是制造业平均水平的5倍。多年积攒下来的高利润给了空调企业宝贵的缓冲期。
2015年空调价格跌得快,原材料成本跌得更狠。格力的营业成本下降了23%,海尔营业成本减少了7.86%,美的营业成本降了7.86%,其中空调成本下降了12%,这是三大家毛利率上涨的重要原因。2016年钢铁去库存还在继续,空调利润继续挺住没问题。
对这三家千亿级大佬来说,眼下还不到生死攸关的时候,两三年内生存不会有任何问题,但是要想活得更好,现在就得动手布局了。
抛开空调,新的增长引擎在哪里?智能家电,手机,还是?三驾马车转型各显神通,刷屏是暂时现象,三年五年后才能看出谁笑到最后。
  格力:“董明珠式增长”到头了?
2015年格力营收从2014年的1378亿滑落到977亿元,暴跌400亿元,居然没过千亿。要知道从2012年起格力连续三年每年增长200亿元, 2012年营收1001亿元,亿元,亿元,几乎是踩着小数点完成任务,被业界戏称为“式增长”。
400亿是个什么概念?空调老三海尔2015年空调的营收是162.5亿,老二美的空调营收是645亿。格力减掉的相当于2个半海尔,半个美的。以董姐的能力,格力市场占有率都快40%了,怎么会不过千亿?难道是乾坤大挪移?
空调压力山大,董姐果断放弃200亿增长目标,靠手机成功刷屏,用“开机画面”吸引眼球。2016年董姐新的吸睛大招是电饭煲,在北京参加两会期间她搞了个百人饭局试吃,4月27日,董姐在格力总部给160个企业家上公开课,照例又是请吃饭,会后大家排队购买格力电饭煲。
董姐的思维绝对是跳跃式,格力从冰箱到手机再到电饭煲,2016年又要买汽车,为收购珠海银隆格力从2月停牌至今。
格力多元化效果如何?格力手机据说已经有二代产品上市,售价3000元,可从不对外销售,销量扑朔迷离。晶弘冰箱由董明珠亲自站台推广多年,但并未计入上市公司报表,反正在主流品牌排名里看不到晶弘。
2015年格力977亿元营收中空调有837亿元,占了85.7%,生活电器只有1.56%,其他业务占2.75%。这个“其他”里不只有手机,还有智能装备。
2015年格力在珠海成立了智能装备子公司,这几年制造企业都在搞智能工厂,做装备市场需求不成问题。不过按照董姐一贯的自主研发风格,以格力搞空调的底子,很难在这个领域快速占据优势。
董姐最大的优势是能赚钱,2015年格力营收比美的少400亿,净利润跌了11%还有125亿,只比美的少2亿。格力空调毛利率高达36%,傲视群雄。现金流更是一绝,2015年经营性现金流443亿,同比大涨134%。库存怕什么,照样有经销商打款。
现金在手,心中不慌,营收没过千亿,董姐出手依然大方。格力电器每10股派现15元,直追美的的10转5派12元。难得的良心企业啊,就冲这,谁敢不给大姐点赞?
  海尔:漫长的阵痛期
海尔今年把年报推迟到和一季报同时发布,大概是为了用一季报找平年报。 2016年一季度海尔营收222.4亿元,同比降低8.4%,归母净利润15.97 亿元,同比增长48.1%,毛利率28.59%,同比提升1.09个百分点。营收降幅收窄,盈利能力和利润都在提升,情况比2015年明显好转。
海尔斥巨资54亿美元买下家电,这项交易已经获得股东大会批准,下一步就看海尔如何整合GE了。2015年海尔海外销售186亿元,远低于国内市场的705亿元,也低于美的的494亿元。海尔国际化起步最早,但在海外市场一直不赚钱,GE品牌如果用好应该能在美国赚到钱。
在国内市场,海尔是转型先行者。海尔最早推行的人单合一、以销定产其实就是去库存,但是在空调这个特定行业并没有做好,反而被格力和美的拉开了差距。目前海尔空调的市场占有率11%,只有格力的三分之一,美的的二分之一。
空调的销售特定是淡旺季明显,每年夏季三个月的销售占全年的50%,不压货经销商就会无货可卖,企业也就没有销量增长。
2015年起空调负增长,去库存成为行业主流。海尔可以重新捡起低库存模式,如果能在产品竞争力上有所提升,还是有机会赶上,至少可以从中小品牌手里抢一些份额。
其实在智能家居、物流、电商多个转型方向上海尔动手都很早,也有产品化落地,为什么销量上不去?主要还是产品竞争力不够。海尔SKU好几千,可真正叫好又叫座的爆款产品很少,很多时候还是依靠价格战抢市场。
海尔要贴近用户,要激发员工的创造性,但国企的惯性阻力依然巨大。张瑞敏的思想再超前,说是要去中介化、砍掉中层,实际上在执行过程中层层衰减,效果打折。
海尔依然有机会,在冰箱和洗衣机两大品类上海尔依然是第一名,2015年海尔冰箱市场份额27.4%,洗衣机26.5%,分别提升了1.4个点和0.3个点。在北方市场海尔有渠道优势,特别是冰箱,短时间内很难撼动。
在高端品牌上海尔动手最早,卡萨帝从2007年就开始布局,虽然销售费用2015年上涨了4.2%,但2015年卡萨帝品牌销售也增长了27%,在2万元以上冰箱和1万元以上洗衣机市场都占据了第一名。格力和美的至今没有推出高端子品牌,美的的凡帝罗只是产品系列,并没有单独运作成品牌。
海尔的小微化转型在家电企业里力度最大、最激进,引发了集体围观。大企业到底能不能变成平台,变成平台后怎么赚钱?从690 的年报来看,这一点依然存疑
  美的:千年老二的逆袭
一个月前发表年报的美的现在看来得分最高,在营收、净利润、增速三项指标上占据第一,特别是净利润首次超过老对手格力,值得RK一记。不过一季报还没出来,也许董姐很快就要翻盘呢。
空调不行了,美的还有别的,这是美的比格力更抗跌的原因。2015年美的冰箱、洗衣机、小家电收入分别增长17%、20%、8%。&
但是在销量最大的“冰洗空”上,美的仍然是跟随者。空调占有率25.2%,落后第一名格10个百分点,洗衣机占有率21.3%,落后第一名海尔4个百分点,冰箱占有率9.6%,市场排名第四。美的在电饭煲、电磁炉等多个品类拿到了第一,但小家电的营收规模只有空调的一半。
在方洪波看来,空调的今天就是家电业的明天。“我估计三年内,大规模制造、大规模分销,打款、压货、分销这种模式将永远消失。无论空调还是其他产品。我们必须改成新的模式,T+3订单式生产。” 方洪波说。
所谓“T+3”,从客户下单到物料准备、成品制造和物流发运,每个周期从过去的7天压缩到三天。订单式生产其实海尔提得更早,现在就看谁能真正执行到位了,这对产能和物流都是极大的考验。
和海尔、格力相比,民营企业美的最大的优势是机制灵活,何享健舍得拿钱出来激励人才。
2016年3月,美的宣布首期股权激励计划,共有562 位员工拿到期权,期权激励总额为8126 万份,只有4人因业绩未达标被取消行权资格。
比股权激励更刺激的是“美的合伙人”。2016年3月,美的推出首期核心团队持股计划,人数从最初定的31人减少到了15人,除了董事长方洪波,还有5位副总裁,9位事业部和经营单位总经理。由美的集团出资购买股票分给15位合伙人,第一期金额就有1.15亿元,第二期也有8050万元。2015年美的集团净利润127亿元,核心团队持股金额约占净利润的1%,在家电企业里绝无仅有。
智能装备、智能家居,这些美的也都在做。2015年美的与日本安川合作做机器人,同时入股德国库卡成为第二大股东。2016年3月美的花4.74亿美元买下东芝白电,预计6月可以完成交易。美的虽然海外销量大,也面临着和海尔一样的问题,不赚钱,海外市场的毛利率只有20%。东芝也许可以帮美的多赚点。
以专业化为基础的多元化,加速走向海外市场。在美的身上能看到格力和海尔的影子,但又不同于他们。这个不同,就是企业家的风格。方洪波是现在家电企业一把手里最年轻的,他有足够的时间去尝试,包括试错。
本文来源:投资界网站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董明珠:未来五年格力依然是龙头老大_公司_经济网_国家一类新闻网站
董明珠:未来五年格力依然是龙头老大
文章导读:
5月19日下午,格力电器召开2015年年度股东大会,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用三个原因与三个满意描述了格力2015年的成绩单。而董明珠在现场再次推销格力手机二代,呼吁股东购买格力产品,变身实力派的格力销售员。
《中国经济周刊》视觉中心 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摄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邹锡兰 | 广东报道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6年第21期)
5月19日下午,格力电器召开2015年年度股东大会,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用三个原因与三个满意描述了格力2015年的成绩单。而董明珠在现场再次推销格力手机二代,呼吁股东购买格力产品,变身实力派的格力销售员。
未来5年依然是龙头老大
对享受利益同时承担风险的格力股东们而言,格力2015年营收出现下滑,显然是件让人惊慌的事,毕竟在2012年至2014年,每年营收增长都在200亿元左右。
对此,见惯风浪的董明珠认为,2015年的营收波动实属正常现象。在股东大会上,她分析营收下滑的原因有三个:一是过去三年,格力的空调主营业务实现了从800亿元到1200亿元的大幅度增长,市场消化需要时间;二是国内市场的需求下滑,并超出了预期;三是格力对产品价格的主动下调,即使在销售数额没有改变的情况下,营收也会下滑160亿元到180亿元,这是让利于消费者的行为。
&一个企业不是会被别人说死的,而是自己作死的。如果这个企业本身患了癌症,你怎么夸它厉害也无济于事,如果一个企业身体强壮,你怎么说也会没事。&董明珠对格力的信心从未减少。她也提出了2015年格力最满意的三个数字。
一是2015年格力电器获得了历史上最高的利润率,从三年前的6%提升到12.55%,翻了一番;二是2015年格力电器的股东分红保持了2014年的水平,&这个数字分红我认为可以表现为格力电器具有强势的市场竞争力&;三是2015年格力市场占有率接近50%,达到历史最高。
董明珠认为,格力空调的品牌诚信度及美誉度在市场上已不用质疑,此外,通过技术升级,使家用空调可以采取很多的技术创新,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因此格力的家用空调依然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未来5年,在家用电器方面,格力依然保持龙头老大的地位。这个地位不只是在中国,是在全球。&董明珠给格力的股东们打了一针强心剂。
她继续给出理由,目前格力商用空调已得到方方面面的认同,并进军了核工业、航空航天等特殊行业,也是中国地铁的首选品牌。格力的多联机实现了低温高温的突破性技术,未来会有很大的成长。此外,光伏空调在国内市场逐步推广,运行效果非常好。另外,格力品牌地位在海外市场牢固,尤其在中东市场占了四成的份额。
收购银隆,意在电池技术
自今年2月22日,格力电器开始停牌,计划收购珠海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3个月停牌期满。由于收购计划仍在进行,股东大会上,格力宣布申请继续停牌3个月。
银隆新能源是我国新能源产业大型现代化高新技术企业之一,该公司打造以锂电池材料供应、锂电池研发、生产、销售为核心,延伸到电动汽车动力总成及整车的研发、生产、销售,智能电网调峰调频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技术为一体的新能源闭合式循环产业链。
很多人认为,格力此举是要进军汽车领域。然而,董明珠与格力电器副总裁望靖东在股东大会上都表示,格力意欲收购银隆,并非是因为汽车,而是银隆的钛酸锂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两大块的优势技术。
董明珠坦言,银隆的企业增长能力和空间是格力所看中重的。而钛酸锂电池的优势运用在新能源汽车方面,通过技术再升级后,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另外,在储能领域方面,今后国家发展如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技术与储能结合、智能化电力能源再分配等都离不开储能技术,这一块产业的前景也非常可观。
&未来我们的目标是要建成以家庭为中心的能源管理系统,几年前格力就已经开发出光伏空调,储电技术对于格力来讲是非常关键的技术,现代化的家庭,储能必不可少。&董明珠说道。
望靖东也认为,银隆主营的钛酸锂电池技术优势明显,国家也对发展钛酸锂电池加大了政策支持。而格力在电机、电控、空调、模具、钣金等方面本身就具有技术优势,这与银隆在发展新能源汽车和储能技术上有很高的契合度,收购银隆力既是技术协同,也是格力未来新的增长点之一。
现场推销手机,是急了吗?
在股东大会上,董明珠再次拿出格力手机二代给现场的股东传看,并展示大松电饭锅,呼吁股东购买。有外界评论此举是因为格力营收下滑,&董明珠急了&。
但是,董明珠真的是急了吗?有业内人士认为,董明珠此举更表现出她的自信心。作为格力电饭锅与手机的第一个用户,董明珠就像找到一个宝贝产品,急迫地想要和所有人分享。再深究,这何尝不是董明珠对支持中国制造的又一次呐喊。
董明珠认为,2015年格力电器已成功转型,不再只是一个空调企业,而是多元化发展。尽管除空调外,其他板块业务还很微不足道,但这正是格力的成长空间。
去年开始,格力打得最响的产品之一,肯定是大松IH电饭煲。这款采用多层复合材质、三段智能保温技术的电饭煲,消费者使用后普遍反映煮出来的米饭不仅颗粒均匀,而且Q感十足。在3月份一场盲测活动中,大松高票获胜,碾压日本品牌,也让一直对国人到日本买电饭煲现象&耿耿于怀&的董明珠吐了一口气,同时这也是中国制造的一场胜利。
董明珠表示,正是由于格力对品质对技术的追求,不靠广告吹出来,而是靠消费者体验出来,才打造大松品牌。而目前经过消费者的体验,大松获得了成功,为品牌形象和品质都开辟了新的市场。&所以说格力电器要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就必须要真实地体验,感受改变。所以电饭煲不是盈利,是树立品牌,树立国人对中国制造的信心。&
实际上,说起格力电器,几乎所有人想到的肯定是空调。但是,中国制造只有空调能造得好吗?电饭锅也一样做得好,手机也一样做得好。可见,格力在下一盘大棋局。
诚如董明珠一直在重复的,格力技术底子厚,要延伸到更多的产品与行业,造福更多的人。近日董明珠自媒体公开课上,董明珠提到&希望有更多的格力走向世界&,创造更多个如&格力空调&的品牌走向世界。
换句话说,格力的多元化路径,折射的正是这家以振兴中国制造业为己任的企业内在追求,也是董明珠高举&让世界爱上中国造&的旗帜后,不断付诸实践的体现。
&&&&&&&&&&&&&&&&&&&&&&&&&&&&&&&&&&&&&&&&
2016年第21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贾璇)2016年格力股东大会网络投票何时开始_百度知道404页面没有找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万科股东大会2016直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