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评一下Audioengine 声擎d1解码器器的外观和做工怎么样?

>> PART:DetailVer3/Part/Detail/FirstScreen >>> -->
商家报价:
>> PART:DetailVer3/Part/Detail/ParamPerformance >>> -->
声卡类别:
适用类型:
声道系统:
安装方式:
浏览了该产品的用户还关注:
>> PART:DetailVer3/Part/Detail/ExtraPriceOld >>> -->
>> PART:DetailVer3/Part/Detail/RelDocV31 >>> -->
【山西省太原市行情】创新Sound Blaster X-Fi Surround 5.1 Pro是一款多声道的USB外置声卡,具备了SBX Pro Studio音频技术,可以和笔记本、台式机、HTPC等配合,组建桌面影...
【山西省太原市行情】创新Sound Blaster Audigy 4 II声卡外观并不像之前的ZXR那么酷炫,走的是常规声卡的外观,然后其做工的品质却是秉持着创新一贯的高标准,声卡的集成电...
【山西省太原市行情】客所思(XOX)P10是一款外置声卡,安装非常的容易,在音频录入及音效运算方面得到全面加强,非常方便了我们的生活,现在太原经销商“太原麦博电子”处...
>> PART:DetailVer3/Part/Detail/ProRelZjNew >>> -->
有关 声擎D1 热门攒机配置单
(己选用2次)
如果您的攒机单选用了这款产品,他将有机会显示在这里。
>> PART:DetailVer3/Part/Detail/EvaPic >>> -->
>> PART:DetailVer3/Part/Review/ReviewDetail >>> -->
>> PART:DetailVer3/Part/Review/ReviewPosterPart >>> -->
评分表达您的观点
简洁概括您对该产品的感受,分享更多内容,可选择高级点评
有机会获得奖励
哇塞您的点评好用心,去中记录吧!
上传图片(0/9)
>> PART:DetailVer3/Part/AskBbs/AskBbs >>> -->
>> PART:DetailVer3/Part/Detail/RelPros >>> -->
>> PART:DetailVer3/Part/Detail/Drive >>> -->
>> PART:DetailVer3/Part/Detail/PossibleInterest >>> -->
同价位,同采样位数
好评率100%
同采样位数
好评率100%
同采样位数
同价位,同采样位数
>> PART:PluginVer3/Rank/Manu >>> -->
>> PART:PluginVer3/Rank/Pro >>> -->
>> PART:DetailVer3/Part/Detail/AdZPlusGoods >>> -->
>> PART:DetailVer3/Part/Detail/LastProTbl >>> -->
>> PART:PluginVer3/Rank/Pro >>> -->
>> PART:DetailVer3/Part/Detail/AboutManu >>> -->
联系电话:400-007-6364
官方网站:
联系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新闻路1号中电信息大厦东座查看: 6569|回复: 46
声擎audioengine D1试听——[小身材有大能量 audioengine D1小测](编辑完成)
& &&&三月的北京,空气中弥漫着黄沙尘烟,这是一座喧闹的城市,每个人都行色匆匆,仿佛只要落后了一步,就会被历史的车轮远远的甩在了身后。北漂的生活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住所的杂乱与拥挤,让我很少有机会拿出我的K702来欣赏欣赏音乐。适逢一个休息日,在坛子里看到了audioengine新出的小解码D1,顿时觉得很有意思,小小的解码器,个头甚至比不上我的第一块声卡,乐之邦的玲珑三豪华版。之前也没怎么关注过解码器这个领域,总觉得买个类似声卡的玩意还没法接麦克风,非常不值得,同时我也在怀疑,这个小小的玩意真的能发出很好的声音来吗?带着这些疑问,我来到了佳佳耳机的大本营。
& & 佳佳耳机的老板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作为一个活动的承办方,他尽自己所能为去她那里试听的消费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试听环境,而且服务热情周到,让我受宠若惊。当老板听说了我的来意之后,就把D1拿给了我,让我慢慢听,仔细品。相机比较渣,大家看看就行啊,嘿嘿。
接下来的评测分为三个部分
1:简介和民用级别的数据测试。
2:audioengine D1大战M AUDIO 610。
3:不同耳机下的听感。
& & 其实要评价一个前端是比较有难度的,耳机之间的差距巨大,只要听音经验丰富,基本上一耳朵就能判断出很多的东西,而作为音源来说,彼此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太大,甚至很多人已经听不出不同前端的差距来了。我想了一下,还是先客观的做一点测试,再来一点对比,这样的说服力会比较强一点。
1. 简介和民用级别的数据测试
& &&&看网络上的介绍,audioengine是一个美国2006年由Dave Evans和Brady Bargenquast创建的品牌,创建品牌之前,团队主要生产专业录音室定制的监听音响设备。从这个简单的介绍就可以看出来,声擎的技术积淀比较深,录音室产品和民用产品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而作为一个能制造录音室产品的公司来说,民用产品的制造不会存在太大的问题,要说问题,可能就是音染做的没有传统HIFI大厂好。不过按我的观点,解码耳放这种东西,还是少染色一点的好,要染色用耳机染色的效果来的比解码耳放大的多,选择也要宽泛的多,一个人可以有很多耳机,但是他的前端设备一定是没有耳机多的,所以按照我的观点,前端需要的仅仅是真实的还原声音,那就足够了,D1能不能做到真实还原呢?我很期待。
& & 来贴个参数吧。
  解码器类型:USB与光纤(SPDIF)双模
   输入接口:USB/光纤(SPDIF)
   输出接口:RCA/3.5mm耳机
   D/A转换器:AKM4396
   光纤接收器:CS8416
   USB控制器:TI1020B
  USB版本:USB1.1或更高
  最高输出幅值:2.0V RMS (RCA & 3.5mm)
  输出阻抗:47ohms RCA, 10 ohms 3.5mm
   供电电源:USB 5V
  功耗:200mA
  USB电源滤波:2级冗余调较
  信噪比:&110db
  失真+噪声:&0.002%
  串扰:&-85db
  频响范围:10Hz – 25KHz +/- 0.5db
  比特率:最高24Bit
  采样率:最高192KHz(光纤),96KHz(USB)
  尺寸:3.5x4x1″
  包装重量:1.0 lbs (0.5kg)
& & 从参数可以看出来,D1的功能相对还是比较简单的,就是解码,USB和光纤都可以支持。USB支持到24 / 96,光纤更是可以达到24 / 192的水准,已经够用了。输出有两组,一组耳机输出和一组RCA输出,耳机口也是3.5mm的,从各个角度来说,都是一个定位于民用便携的小玩意。解码芯片采用的是AKM4396,属于高端级别的芯片,动态范围标称值可以达到120db,相比常见的WM8740,个人感觉声音会更加结实一些。
& &刚刚见到D1的那一刻,我还是被她的外观给震到了,除了小,还有精致。磨砂金属的面板,还是那种细细的磨砂,拿在手里非常有质感。前面板很简约,音量旋钮,电源开关,耳机接口。电源开关散发出微微泛白的光,一点也不刺眼。背后的接口也很简单,RCA接口和SPDIF接口,加上一个USB接口,一点多余的东西都没有。RCA接口做的也很不错,就是一个字,闪。随机附送的USB线两头也都镀了金,比较短,插在笔记本上感觉正合适,这么看来,D1的定位完完全全就是给对声音有要求的笔记本用户设计的,意图就在于让忙于生活的人们随时可以享受到高品质的音乐。对D1的第一印象很好,我迫不及待的打开了我的电脑,接上D1,走起来。。。
& &&&D1这小东西不需要任何的驱动,插上之后,系统直接就默认为输出的音频设备了,对于大部分玩家来说,这是个好事,但是我觉得,这种设备最好还是能支持ASIO的比较好,毕竟ASIO直通的话,可以绕过WIN系统的KMixer,无论是从延迟,还是说从声音的干净角度来说,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不过D1现在这样带来的好处就是方便,就像一个U盘一样即插即用,也还是不错的。
& &&&先听了几首歌,D1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声音完整,大气。无论是推K702,还是ROCK IT R50的塞子,整体的声场都要比我的M ADUIO 610的声卡大上一圈。声音有力度,K702也算公认难推的东西,在D1下的702,只要开到1/3就可以获得足够的声压级,同时出来的声音已经展现出了一定的hifi水准,当然,要说完全推开了也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只能说推的还可以,高频也能收住了,动态也打开了,密度也有了一些,但是瞬态各方面和推好还有一定的差距。不过对于直推来说已经很不容易了,一个解码器的耳机口能达到这样的水准应该也是一件挺值得称赞的事情了。同时D1的耳机旋钮的做工很不错,旋转的手感很有质感,把声音关到最小也不会出现偏音,说明电位器的用料还是比较到位的。
& & 之后我给D1做了一个RMAA测试。一直以来我都不是很赞同RMAA测试,因为这个测试需要用到AD,而民用级别的AD的频响和动态范围都很难达到测试级别的要求,随机性很大,数据线也会对测试造成很大的影响。我这次做这个也就是一个仅供参考的东西,毕竟610只是一块准专业卡,在最后的几个bit上肯定还得存在不少的失真。下面贴RMAA的测试成绩,只测了24bit / 44.1的采样,我做24 / 96的时候,RMAA一直在退出,不知道是什么BUG,估计是系统的原因。时间也比较紧,没能测了不得说不是一种遗憾,我相信24 / 96的成绩会更加出色。
& & 采样率影响的是高频的频响,根据奈奎斯特采样定律,完整实现信号重建所需的频响带宽等于每秒内编码元素的一半。所以说,44.1khz最多能实现22.05khz的频率的重现,高于这个频率的,基本上都被输出滤波器过滤掉了。而96khz可以重现48khz的频率,虽然说听不见,或者有些已经被数字滤波器过滤掉了,但是在20-20k之间,就可以带来更好的高频响应。而采样深度影响的是动态范围,1个bit从理论上来说可以带来6db的动态范围,从理论上来说,16bit的采样深度可以带来96db的动态范围,而24bit可以带来144bit的动态范围。不过这仅仅是一个理论值,底噪和采样精度的缺失基本上使使得民用设备中超过100db的动态范围的设备都不常见。常见的设计是实现24bit的文件播放,而保证16bit的还原的完整。在现在来说,96db是动态范围的一个门槛,低于96db基本上不能说是HIFI,而高于96db的话在这个数据上,就迈进了HIFI的大门。从图上就可以看出来,D1整体的频响还是比较平直的,高频略微有衰减,如果采用24 / 96的模式测试,达到了厂家数据的水准应该很轻松。立体声分离度达到了-97db的水准,远比厂家给的参数要高。动态范围表现一般,96.7db的指标在播放16bit的时候不会存在任何问题,而播放24bit的时候就会存在一定的缺失了,会产生量化失真,这种失真在电平比较大的歌曲里面基本听不出来,但是在安静的歌曲里,就会感觉到背景有点雾,不够黑。不过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我的声卡的AD存在低噪,这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 &&&数据这个东西,看看就可以了,只要不是专业的测试,谁也没法保证数据是否权威,最重要的还是实际的听感。顺便说一下搭配的问题,其实很多的设备真实的声音都是很不错的,当你接上一根线,输出到AD中,可以获得很好的频率响应,但是接上耳机之后声音就变得不一样了,我思考这个问题思考了很久,后来觉得,是不是因为耳机的阻抗在不同的频率存在很大的区别,接上前端之后还原就不太一样了。这就是一个需要自己去搭配的过程了,在这里不细说,接下来带来的是最重要的,歌曲试听部分。所有的歌曲都是基于audioengine D1和M AUDIO 610在K702下的声音对比,可能有人会说,这都推不动啊,不过我觉得,做对比的话,还是得来一条相对均衡的耳机,而K702相对来说能让我满意,而且这还可以测试两个设备的推力,高下立判。
2:audioengine D1大战 M AUDIO 610
我这块M AUDIO 610的声卡是2009年买的,也陪伴了我将近4年的时光了,当时花了2200块钱,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已经非常奢侈了。一直以来,这块卡陪伴我做出了我第一首歌,第一张唱片等等,我早已经习惯了这个卡的音色,中性偏冷,细节有余而味道不足,是一个很纯粹的干活的设备。卡配了两个耳机接口,分别可以调节音量大小。不过耳放口的功率不大,推702的声压级我估计最多也到不了100db,还好平时干活和听歌都习惯了85db左右的声压,问题也不会太大。我大概估算了一下,610由于要加上录音等功能,回放部分应该也就是1000元级别的解码器出来的声音了,D1的价格是1499,由于他的体积很小,可能还得减点钱,如果没有意外的话,两者的声音应该在一个差不多的层次上,或者说610的声音很可能要更加的好一点,到底是不是这样呢?YY是没有用的,马上开始我们的对比吧。
& &&&第一首评测必须上GREEN DAY的《21 GUNS》,这已经成为了我做评测的一个习惯了。从开头的合成器漂移,D1的左右宽度就要明显大于610。合成器往上下流淌的感觉都能比较到位,D1感觉要比610稍暗,温暖感要好很多。合成器带来的类似军鼓响弦的声音,610传递的要比D1清晰一点。当人声进唱之后,整体的声音区别就变得非常明显了。D1的音乐味明显要比610好上不是一个层次,但是要比解析和透明度,D1就得略输一筹了。不管怎么说,610也是面向小型音频工作室的卡,对素质的要求会更高。在D1下,开头的吉他声和人声表现不错,特别是吉他,你都可以听见是从哪一根弦扫到哪一根的,腔体的共鸣仿佛就把你的整个脑袋给包围了。人声的密度很高,声音略微偏下盘,GD的主唱声音显得比较厚实,符合摇滚的听感。右边的delay定位稳定,边缘清晰,补充着声场缺失的部分,同时也为声音增加了很多趣味。当鼓出来的时候,610和D1的推力差距就变得很明显了。610听着底鼓偏肉,下潜也不是很足,包围感还没有完全出来,而且镲片的声音变得很炸,量感也更大。而D1的表现就要好了很多,鼓和贝斯的包围感丰满而不过量,一下是一下,声音开了很多,镲片也没有那么炸,基本上按我的观点来说,镲片炸的原因就是失真了,前端给的电控制不住高频。在推力这方面,610完败给了D1。从整体的声场来说,610也是完败的,进入高潮之后,失真吉他进来,610给人的感觉是人声在面前,两边的失真吉他独立的放在两边,比较刺激,给人的感觉是三个独立的东西,而D1给人的感觉是人声在面前,而两边的失真吉他要放的稍微靠前一点,也要宽上不少,同时声音比较温暖,包围感也要强上一些,给人的感觉就是这几个东西是一个整体的。但是对朋克的声音有两种看法,一种是追求刺激,一种是追求厚实和完整,所以孰优孰劣很难判断。我是追求声音的完整度的,我觉得对于听欧美流行,朋克之类的来说,D1要比610略好,这就得看个人口味了。
& &&&接下来上一首大气一点的歌吧,EPICA 《CRY FOR THE MOON》,这是一首哥特金属的歌,对器材的考验程度相当大,首先要有声场,其次要有动态,对低频的还原要有包围感,女声又比较亮,基本上来说要是能把这个歌还原好的设备,其他的歌问题都会比较轻松。开场的弦乐就D1就把610干了个马趴,610明显气势,声场,层次和动态都是要输给D1了的,不过610的解析还是要比D1高一些,有一个特别小声的合成器铺在背后,我用D1的时候没注意到,换了610才确定后面是有一个小小的声音,换回D1发现也有,不过没那么清楚。610给人的感觉就是整个空间都是透明的,即使声音很小,也可以听得见,而D1的感觉就像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雾,没有610那么通透。女声出来之后二者各有胜负把,D1胜在厚实,610胜在女声亮丽。当进入第一个A段之后,贝斯和鼓一起进来了,还有合唱,D1的包围感要强一些,底鼓和贝斯结合的更加紧密,吉他的音色也要更加温暖,更宽一些。610相比就显得小气了很多,数码味比较浓,不过信息量要比D1大一些,各自和声的声部的分离要显得更加明显一些。中间的一段过段对这俩设备来说就有点难了,这一段是一些对瞬态要求非常高的鼓,贝斯,吉他riff和弦乐的演奏,610在这里显得有点惊慌失措,高频收不住,低频也缺乏了一些控制力,毕竟702是个吃推力的玩意,610对付不了。D1对付这一段也存在这一定的问题,D1在这一段下的表现略微有一些紧张,低频的量稍微的大了一点,浑浊了一点,声场倒是还能保持住,然后高频感觉稍微有那么一点点的下降,还没能达到那种收放自如的水平。这个结果也是在我预料之中的,毕竟702是个大家伙,没有耳放是没法把他给发挥出来的,不过D1给了我一个小小的惊喜,最起码他的声场和氛围还是稳定住了的,按我的经验,加上耳放之后声音整体就会变得稳定很多。这个回合下D1算是完胜610。
& & 上面两首歌都是比较激情的,来首柔软的平复一下心情把。梁静茹的《FLY AWAY》。开头的钢琴体积还是不小的,在610的演绎下,钢琴很通透,每一点细微的动作都可以听得到,夸张一点说,仿佛听见了钢琴的泛音凝固在了空气中的感觉。D1下的钢琴稍微要闷一点,钢琴的体积更加大了一些,极高频的泛音有一点点被压住了的感觉。当梁静茹的歌声进来之后,610的通透就把她的歌声演绎的淋漓尽致,让人感觉到梁MM的声音特别贴耳,一点点细小的齿音也好,混响也好,都清清楚楚的表现出来了。而D1就是另外一种感觉了,D1的良好氛围让我找到了小时候听磁带的那种温暖感,让你只关注于音乐本身而不去分析任何东西。梁MM的声音显得稍微有点厚,没有那种直接通到你的灵魂里的感觉。当笆音器的音色进来之后,610的表现是一下就是一下,全部给你展现出来,位置还略微的有一点点靠前,而D1把这个东西就放在了更加靠后的位置,不引起你的注意,却默默的支持着整个音色。对于伴奏来说,二者的表现都还是可圈可点的,不过我还是觉得,人声和钢琴的表现,610要比D1好,抓住主要矛盾,在流行女声之中,我觉得610要比D1好一些。
& &&&D1时尚的造型决定了会有很多喜欢电子乐的朋友会选择,下面说说LADY GAGA的《POKE FACE》吧。这个歌在2010年火遍全世界,在电子乐里,GAGA的歌曲制作水准非常高,具有一定参考价值。K702并不是一条适合电子乐的耳机,只能在这里作为一个参考。D1下的《POKE FACE》低频氛围要远远好过610,微动态的表现也要比610好上一个档次。D1的下潜要比610略深,有一种篮球撞击到地面带来的那种震撼。610的低频表现是点到为止,尾音的延续要弱于D1。檫片的声音也出现了两种不一样的感觉,D1属于那种量感不大,直直的传递上去的感觉,而610有一点点炸,从后面直接就透过来的声音。开头GAGA的人声做了电子效果,610的中频密度要高于D1,声音也要更加靠前。当GAGA的第一个段落结束,进入,哦,哦,哦那块之后,两边出现了一个小音量的,类似于打响舌的音色,左右定位准确,来回漂移的速度也非常稳定,D1的感觉要比610靠后,也没有那么突出,个人觉得D1的声音更符合制作人的想法。当进入高潮之后,整个歌曲的响度得到了明显的增大,压缩感也变得更加强烈,610感觉还是稍微有一点乱,高频有些炸,抢了一些人声的风头,我感觉是推力不足的缘故,D1表现尚可,基本上能让人接受的水准吧。总的来说,在电子乐方面,D1是要超过610一些的。
& &评测不来首古典总感觉缺了点什么,虽然我平时并不爱听古典,但是有些经典的还是可以拿来说说的,贝九第二乐章,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部分。开场的弦乐D1还是在氛围上占尽优势,几下动态感也能推出来了,而610就稍微有一点软脚。对于610来说,声音还是分的有点开了,没有听交响应该有的那种包围感,而D1对声场的还原明显要显得更大,无论是左右还是纵深,都占了很大的优势。而且混响会有一定的粘滞性,完整的构建了整个声场。弦乐和木管组除了长笛和小提琴,D1的表现都要超过610,而对于长笛和小提琴的高频表现,D1就不如610显得通透,D1缺少的就是那种声音凝固在空气中的感觉,离金碧辉煌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610展现的古典是属于在开着日光灯的排练室听到的感觉,D1仿佛是在光线比较暗的剧院乐队进行的演出。而金碧辉煌这种声音我只是在大奥和SPL 2730推的HD600下面找到过,也不能要求太高了。要说听古典,这俩设备基本上也都是勉强合格,从音乐性角度来说,D1还是要好于610的。
&&从上面几首歌试听下来,我基本可以对D1和610做一个判断了,和610比,D1的声音偏中下盘,比较温暖,声场大,声音分离度高,低频足,高频自然延展不刺激,极高频部分略有下降,声音平滑,包围感强,完成度高,味道比较到位,推力尚可,给人感觉回放的是完整的歌曲。而610胜在了解析出色,高频延展要更好,其他方面个人感觉610还是比D1要差上一些的,像是在听分轨,看来610还是更适合做监听设备而不是听歌的设备。仅仅从PO口推耳机的角度,D1的声音要比610好上一些,这点很出乎我的意料,原本以为彼此会打成平手或者说610还得略胜一筹的想法瞬间就没有了,这也让我对D1这个小东西刮目相看,如此小的体积能发出和体积不太相符的声音,看来audioengine的设计功力非凡啊。
3:不同耳机的听感
其实我一直觉得作为音源的评测,除非是特别格鹿,针对特殊耳机进行了优化的音源,不然的话基本上耳机是什么声音还原出来就是什么声音。我主要试了试我的ROCK IT R50的塞子,这塞子没低频,其他倒还都不错。在D1的驱动下,R50发出来的声音要比我平时听到的好很多,丰满了不少,低频也能出来一点了。而且收住了R50的一些过多的高频,听着感觉非常不错。而且D1的增益还是比较大的,推R50只需要开一点点音量就可以做到足够的声压级,这点在推702的时候也可以得到证明。
其他耳机的话,由于时间的缘故,我就随便试了试店里的几个耳塞,也没拍照,没留下太深的印象,就记得新锐一个600多的小耳塞让我眼前一亮,声音的完成度相当高,具体型号我也忘记了,上面画了好像是一条龙还是啥的一个平头塞子。还试了试声美HP100,印象一般,国产大耳机的路还很长,国内的厂商要加油啊。总的来说,在D1上我还没有发现能出恶声的耳机,通用性能还是很不错的,如果能从RCA输出到一个耳放的话,我想声音一定能再上一个台阶。
&&时间过的总是很快的,两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通过我自己的测试和试听,我大体能对D1做一个判断了。由于测试的时候没有耳放,也没能测测D1的光纤解码和加了耳放的效果,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不过我觉得,D1的主要面向对象还是便携来推一些不是特别难推的耳机,或者是客厅的准hifi系统,上面的评测已经可以满足大部分对D1感兴趣的朋友们的好奇心了。总的来说,在这个价位上,D1还是一款不错的小解码,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找个实体店试听一下,毕竟每个人的听感都不一样,不过我相信如果你想找一个方便的,高品质的移动听音解决方案,D1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感谢audioengine组织这么一次试听的活动,当然,还要感谢佳佳耳机,不厌其烦的给我提供这么长的试听时间和这么多的耳机进行对比,最后祝audioengine和佳佳耳机的生意更好把,^_^。。。
(36 KB, 下载次数: 0)
19:56 上传
(58 KB, 下载次数: 0)
19:56 上传
(57 KB, 下载次数: 0)
19:56 上传
(58 KB, 下载次数: 0)
19:56 上传
(47 KB, 下载次数: 0)
19:56 上传
(54 KB, 下载次数: 0)
19:56 上传
(64 KB, 下载次数: 0)
19:56 上传
(85 KB, 下载次数: 0)
19:56 上传
(53 KB, 下载次数: 0)
19:56 上传
(71 KB, 下载次数: 0)
19:56 上传
(62 KB, 下载次数: 0)
19:56 上传
(62 KB, 下载次数: 0)
19:56 上传
(74 KB, 下载次数: 0)
19:56 上传
(67 KB, 下载次数: 0)
19:56 上传
(117 KB, 下载次数: 0)
19:56 上传
(39 KB, 下载次数: 0)
19:56 上传
(20 KB, 下载次数: 0)
19:56 上传
(40 KB, 下载次数: 0)
19:56 上传
(54 KB, 下载次数: 0)
19:56 上传
可算编辑完了,大家谈编辑太格鹿了
Re:小身材有大能量 audioengine D1小测(编辑完成)
第二次和LZ一起参加测评了~~~支持下
Re:Re:小身材有大能量 audioengine D1小测(编辑完成)
引用第2楼水音雾于 20:58发表的 Re:小身材有大能量 audioengine D1小测(编辑完成) :
第二次和LZ一起参加测评了~~~支持下哈哈,都各有千秋嘛,评测这东西,就在于用心。。。
Re:Re:Re:小身材有大能量 audioengine D1小测(编辑完成)
引用第3楼yanghejie于 21:38发表的 Re:Re:小身材有大能量 audioengine D1小测(编辑完成) :
哈哈,都各有千秋嘛,评测这东西,就在于用心。。。
嗯哪~~做到最好的自己就好了 呵呵~
lz功力深厚,评测专业而到位啊,支持了。。。
我顶!!!
引用第5楼reverb于 23:41发表的 :
lz功力深厚,评测专业而到位啊,支持了。。。客气客气,谢谢兄弟啦
引用第6楼moreytarc于 10:23发表的 :
我顶!!!多谢支持
引用第7楼森海庄于 10:24发表的 :
[s:25]谢谢庄哥夸奖[s:2][s:2]
“而24bit可以带来144bit的动态范围。”笔误咯。
p.s. 如您文中提到的“不过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我的声卡的AD存在低噪,这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M-Audio 610官方给出的S/N是-108dB @192kHz平衡输入,非平衡则是-107dB,用来测S/N -110dB的D1就微微有点勉强了。S/N达到-120 dB的声卡如Onkyo SE-300PCIE可能会更有参考价值吧。
另,只能44kHz取样是硬件所限。M-Audio 610非平衡输入/输出时,频响只达到+/- 0.2dB, 20Hz to 22kHz,就算不退出也没有意义的。
引用第11楼vanmotor于 11:38发表的 :
“而24bit可以带来144bit的动态范围。”笔误咯。
p.s. 如您文中提到的“不过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我的声卡的AD存在低噪,这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M-Audio 610官方给出的S/N是-108dB @192kHz平衡输入,非平衡则是-107dB,用来测S/N -110dB的D1就微微有点勉强了。S/N达到-120 dB的声卡如Onkyo SE-300PCIE可能会更有参考价值吧。
另,只能44kHz取样是硬件所限。M-Audio 610非平衡输入/输出时,频响只达到+/- 0.2dB, 20Hz to 22kHz,就算不退出也没有意义的。哈哈,是db,的确是笔误,兄弟看的很仔细啊。我在文章里也说了,民用级别的测试嘛,专业测试也不能这么干啊,根据我的估计,就我那根秋叶原的线带上转接头都能带来一些问题,所以说,参数这个东西,看看就得啦,还是听感比较重要
引用第12楼yanghejie于 11:55发表的 :
哈哈,是db,的确是笔误,兄弟看的很仔细啊。我在文章里也说了,民用级别的测试嘛,专业测试也不能这么干啊,根据我的估计,就我那根秋叶原的线带上转接头都能带来一些问题,所以说,参数这个东西,看看就得啦,还是听感比较重要要的就是民用测试,器材不一定有多好,但可以逻辑很严谨。所以您下次带着610这个宝贝测其它器材前,可以比对下参数,测擅长的,这样就可以多些时间听音啦。
p.s.在佳佳一个人没打扰的听音乐是很快乐的事。
看来声音偏向下盘?
而且话说桌面设备做这么小,其实也没啥意义啊。。。
引用第14楼s13-03-24 12:25发表的 :
看来声音偏向下盘?
而且话说桌面设备做这么小,其实也没啥意义啊。。。怎么说呢 我觉得不算是偏下盘吧 还是均衡的~~
这个意义估计是在不 可以随身带着走 因为 用起来很方便即插即用 不需要装任何驱动~
引用第13楼vanmotor于 12:21发表的 :
要的就是民用测试,器材不一定有多好,但可以逻辑很严谨。所以您下次带着610这个宝贝测其它器材前,可以比对下参数,测擅长的,这样就可以多些时间听音啦。
p.s.在佳佳一个人没打扰的听音乐是很快乐的事。是啊是啊,有个测试作为参考,还是稍微有点价值的。佳佳真是个好地方,去起来也很方便啊,嘿嘿
引用第14楼s13-03-24 12:25发表的 :
看来声音偏向下盘?
而且话说桌面设备做这么小,其实也没啥意义啊。。。声音略微偏点下盘,总体还算中性,关键就便携啊,其实都不能算台式系统,只是提供了一个笔记本随身的解决方案
引用第16楼yanghejie于 12:45发表的 :
是啊是啊,有个测试作为参考,还是稍微有点价值的。佳佳真是个好地方,去起来也很方便啊,嘿嘿民用实测是很有实际意义的。包括器材周边的搭配,都是很实际的应用。赞啦~
太给力了 这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ocos2dx audioengine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