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着和lte随机接入信令流程有什么区别

LTE基于竞争和基于非竞争随机接入过程的区别_百度知道fdd lte的随机接入和td-lte的一样吗_百度知道随机接入过程_百度百科
随机接入过程
随机接入是LTE系统中一个基本且重要的过程,其主要目的如下:①建立上行链路同步;②建立一个唯一终端标识C-RNTI,请求网络分配给终端上行链路资源。所以随机接入不仅用于初始化接入,而且还可以用于切换过程中的新小区接入、无线链路失败后的接入、在有上/下行数据传输时重新恢复上行同步以及UL-SCH资源请求等。
随机接入过程LTE
LTE无线接入协议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该接入系统分为三层:层一为物理层(PHY),层二为媒体接入控制子层(MAC)、无线链路控制子层(RLC)和分组数据会聚协议子层(PDCP),层三为无线资源控制层(RRC)。其中物理层是无线接入系统最底层,它以传输信道为接口,向上层提供服务。
LTE无线接入协议体系结构
LTE(LongTermEvolution,长期演进),又称E-UTRA/E-UTRAN,和3GPP2UMB合称E3G(Evolved3G)
LTE是由(The3rdGenerationPartnership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组织制定的(UniversalMobileTelecommunicationsSystem,通用)技术标准的长期演进,于2004年12月在3GPPTSGRAN#26会议上正式立项并启动。LTE系统引入了(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和(Multi-Input&Multi-Output,多输入多输出)等关键传输,显著增加了和速率(20M带宽2X2MIMO在64QAM情况下,理论下行最大传输速率为201Mbps,除去信令开销后大概为140Mbps,但根据实际组网以及终端能力限制,一般认为下行峰值速率为100Mbps,上行为50Mbps),并支持多种带宽分配:1.4MHz,3MHz,5MHz,10MHz,15MHz和20MHz等,且支持全球主流2G/3G频段和一些新增频段,因而频谱分配更加灵活,系统和也显著提升。LTE系统网络架构更加扁平化简单化,减少了网络节点和系统复杂度,从而减小了系统,也降低了网络部署和维护成本。LTE系统支持与其他3GPP系统互操作。系统有两种制式:FDD-LTE和TDD-LTE,即频分双工LTE系统和时分双工LTE系统,二者技术的主要区别在于的上(像帧结构、时分设计、同步等)。FDD-LTE系统空口上下行传输采用一对对称的频段接收和发送数据,而TDD-LTE系统上下行则使用相同的频段在不同的时隙上传输,相对于FDD双工方式,TDD有着较高的。
LTE/EPC的网络架构如图2所示,其中E-URTAN对应于图3,E-URTAN无线接入网络架构。
3GPP接入的非漫游架构
E-UTRAN的网络结构
随机接入过程基本原理
LTE系统上行链路随机接入过程采用非同步的接入方式,即在终端还未获得上行时间同步或丧失同步时,用于eNodeB估计、调整UE上行发射时钟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同时用于UE向eNodeB请求资源分配。eNodeB响应UE的非同步随机接入尝试,向UE发送时间信息来调整上行链路发送定时,并分配所传送数据或控制信令的上行链路资源,而且定时信息和上行数据资源分配也可以组合在一起发送到UE。随机接入过程有两种模式:①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②无竞争的随机接入。在LTE系统中,每个小区中有64个可用的前导序列,对于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来说,UE随机选择一个前导序列向网络侧发起随机接入过程,因此如若同一时刻多个UE使用同一个前导序列发起随机接入过程,就会发生冲突,有可能导致接入失败。而无竞争的随机接入使用eNodeB所分配的前导序列发起随机接入过程,故接入成功率较高。但考虑到仅在切换或有下行数据发送两个场景下,eNodeB能够事先知道UE需要发起随机接入过程,所以仅在这两个场景可以使用无竞争的随机接入,对于其他应用场景,只能使用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
(1)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
LTE中,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流程如图5-3所示。
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主要分为4个步骤。
a.UE随机选择一个前导序列,在RACH信道上发送。
b.eNodeB在检测到有前导序列发送后,下行发送随机接入响应,随机接入响应中至少应包含以下信息。
-所收到的前导序列的编号。
-定时调整信息。
-为该UE分配的上行资源位置指示信息。
-临时分配的C-RNTI。
c.UE在收到随机接入响应后,根据其指示,在分配的上行资源上发送上行消息。
d.eNodeB接收UE的上行消息,并向接入成功的UE返回冲突解决消息。
(2)无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
无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是指UE在接入时,使用eNodeB提供的特定前导序列和PRACH资源,这样就不会与其他的UE发生冲突,以保证接入的成功率,其实现流程如图5-4所示。
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流程图
无竞争的随机接入流程
与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相比,该流程增加了eNodeB分配并发送特定前导序列的过程,减少了冲突解决的过程,其具体过程如下。
a.在下行方向,eNodeB通过专用信令指派专用随机接入前导。
b.UE在RACH信道上发送eNodeB分配的随机接入前导。
c.eNodeB在检测到有前导序列发送后,下行发送随机接入响应,随机接入响应中至少应包含以下信息。
-前导序列的编号。
-定时调整信息。
-为该UE分配的上行资源位置指示信息。
随机接入过程应用场景分析
上一节已经对随机接入过程的原理、实现方式和实现流程进行了介绍,本节在此基础之上对随机接入过程的应用场景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场景1:UE处于RRC_IDLE状态,进行初始随机接入。
场景2:无线链路失败后需要进行RRC连接重建。
场景3:切换,即UE处于RRC_CONNECTED状态,由于某些原因(如当前服务小区信号质量变差等),需要切换到另一个目标小区。
场景4:UE处于RRC_CONNECTED状态,但没有取得上行同步,然而UE需要接收新的下行数据,然后在上行链路上反馈ACK/NACK信息。
场景5:UE处于RRC_CONNECTED状态,但没有取得上行同步,然而UE需要发送新的上行链路数据或者是控制信息(如事件触发测量报告等)。
场景6:UE处于RRC_CONNECTED状态,需要进行定位。
上一节中我们已经提到,LTE的随机接入过程包括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和无竞争的随机接入两种,那么在上面所提到的不同场景下,所采用的随机接入方式如何选择呢?建议如下。
(1)从3GPP协议的角度来看,上面6种应用场景下,UE均可以采用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
(2)对于场景3和场景4,从3GPP协议的角度来看,UE既可以采用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也可以采用无竞争的随机接入,具体方式取决于厂家设备的实现。如果采用无竞争的随机接入方式,则eNodeB可以通知UE使用特定无冲突的前导序列和PRACH资源来进行接入,这样就可以避免可能发生的冲突,减少随机接入的时间延迟。尤其对于场景3,为了保证切换的成功率和切换的时延,可考虑采用无竞争的随机接入。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中国通信学会
中国通信学会
原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互联网中心
副院长兼总工程师
中国移动设计院
首席架构师业务总工程师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百度公司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通信学会科普中国百科科学词条评审专家委员会
中国通信学会是全国通信...
提供资源类型:内容
企业信用信息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LTE中的随机接入过程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LTE基于竞争和基于非竞争随机接入过程的区别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lte随机接入前导格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