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qu 为什么q和u是正比? 网上q正比于I,I正比于U,所以q正比于U 但根据暴雨强度公式i与q得,应为反比

物化实验思考题_52物化实验思考题答案-疾风资料库
物化实验思考题_52物化实验思考题答案
发布时间: 00:09&&&&发布人:
52物化实验思考题答案
1.2.3.4.5.6. 实验十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本实验为什么需要在恒温下进行? 答:因为反应速率k受温度的影响大,(kT+10)/kT=2-4,若反应过程中温度变化比较大,则测定的结果产生的误差较大。 为什么在测定κ0时要用0.0100mol·dm-3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定κ∞时要用0.0100 mol·dm-3的CH3COONa溶液? 答:κ0是反应:CH3COOC2H5+NaOH →CH3COONa+C2H5OH 体系t=0时的电导率,但是CH3COOC2H5与NaOH混合的瞬间就已开始反应,因而混合后第一时间测的κ也不是t=0时的电导率。根据CH3COOC2H5与NaOH体积和浓度都相等,二者混合后浓度均稀释一倍,若忽略CH3COOC2H5的电导率,0.0100 mol·dm-3NaOH所测κ即为κ0;κ∞是上述反应t=∞时的电导率,当反应完全时,CH3COONa的浓度和t=0时NaOH浓度相同,若忽略C2H5OH的电导率,0.0100mol·dm-3的CH3COONa所测κ即为κ∞。 为什么NaOH溶液和CH3COOC2H5溶液要足够稀? 答:因为乙酸乙酯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本质原理是乙酸乙酯和水发生水解反应,若氢氧化钠浓度过高的话则会抑制水的电离,而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不高,所以只能配稀溶液。只有溶液足够稀,每种强电解质的电导率才与其浓度成正比,溶液的总电导率才等 于组成溶液的各种电解质的电导率之和,才可通过测定反应液的电导率来跟踪反应物浓度的 变化。 本实验为什么可用测定反应液的电导率的变化来代替浓度的变化? 答:因为本实验的反应液中只有NaOH 和NaAc 两种强电解质,并且OH-离子的电导率比Ac-离子的电导率大许多。在反应溶液的浓度相当低的条件下,可近似地认为溶液的电导率与OH-离子的浓度成正比,所以可用测得的反应液的电导率来代替浓度变化。 本实验为什么要求NaOH溶液和CH3COOC2H5溶液混合一半时就开始计时?反应液的起始浓度应该是多少? 答:乙酸乙酯微溶于水,刚开始反应时乙酸乙酯和水分层,混合不均匀;随着水解的进行,生成的乙醇和乙酸乙酯及水能互溶,其次,故反应一半时开始计时能够提高测定的准确率;反应液的起始浓度应为0.0100 mol·dm-3。 利用反应物、产物的某物理性质间接测量浓度进行动力学研究应满足哪些条件?答:该物理性质需要满足的条件:易于测量,并能用数值表示;该性质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是稳定的;该物理性质和反应物、产物的浓度之间有一个明确的推导公式。实验七+实验八 电动势及化学反应热力学函数变化值的测定1. 为什么不能用伏特计测量电池电动势?答:(1)用伏特计测量,有电流通过电池,电池的内阻电压下降,使所测电动势偏低;(2)有较大电流通过电极时,电极极化作用使电极电势偏离平衡电极电势,测得的电动势小于电池的可逆电动势;(3)有电流通过电池时,电池会发生化学反应使溶液的浓度改变,导致电动势的改变,从而破坏了电池的可逆性。2. 对消法测量电池电动势的主要原理是什么?答:利用对消法可以使电池在无电流通过的条件下测得两极间的电势差,这时电池反应是在接近可逆条件下进行的,这一电势差即为电池的平衡电动势。3. 盐桥有什么作用?应选用什么样的电解质做盐桥?答:盐桥起到降低液接电势和使两种溶液相连构成闭合电路的作用,常用于电池实验材料。电解质条件:不与两种电解质溶液反应且阴阳离子的迁移数相等,而且浓度要高。4. 为什么本法测定电池反应的热力学函数变化值时,电池内进行的化学反应必须是可逆的,电动势又必须用对消法测定?答:因为Gibbs-Helmholtz方程是建立在可逆过程上的,根据电动势的定义,要在电流等于零时才能测出准确值,当电路中有电流时,会使电极处产生极化作用,也就会使电极电势降低,从而使测量值低于实际值,所以必须在电流等于零时才能测,故必须用对消法测定。5. 什么是盐桥?答:盐桥是由琼脂和饱和氯化钾或饱和硝酸铵溶液构成的,常用在原电池中,用来在两种溶液中转移电子。实验二十(Ⅲ) 最大气泡压力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1. 液体表面张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答:与液体的成分、溶质的浓度、温度及表面气氛等因素有关。2. 表面张力仪的清洁与否对所测数据有何影响?答:气泡不能连续平稳地通过压差计,读数不稳,数据不准确。3. 为什么不能将毛细管插进液体里去?答:如果毛细管末端插入到液体内部,毛细管内会有一段液柱产生压力,则测定管中的压力会变小,ΔPmax会变大,测量结果偏大。4. 气泡如果出得很快对结果有何影响?答:会使测得的表面张力结果偏大,因为逸出太快,读数不稳定,还没达到ΔP最大值时气泡已破裂,ΔP最大值偏小。5. 本实验为什么要读取最大压力差?答:附加压力与表面张力成正比,与气泡曲率半径成反比,当气泡曲率半径r为最小即毛细管半径R时,压力差达到最大,故要读取最大压差。6. 为什么不需要知道毛细管的半径?答:因为做实验时用的是同一支毛细管,其尖口的半径r不变,而r/2=k,由测蒸馏水(纯水)的压力差和在不同温度下查表得到的σH2O计算出来,所以可以不必知道毛细管脚尖口的半径。1.2. 实验九 蔗糖转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蔗糖转化反应的速率与哪些条件有关?该反应作为一级反应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答:条件:温度、催化剂的浓度及催化剂的种类;必要条件:温度 为什么可以用蒸馏水来校正旋光仪的零点?在本实验中,若不进行校正,对实验结果是否有影响,为什么?答:因为蔗糖溶液以蒸馏水作溶剂,这样就消除了溶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且蒸馏水没有旋光性,其旋光度为零,故可以用蒸馏水来校正旋光仪的零点;无影响,本实验中,因为测定反应速率常数k利用旋光度的差值(αt-α∞),不用蒸馏水校正,lg(αt-α∞)对t作图得到的斜率仍正确。配制蔗糖溶液时,蔗糖浓度配制准确与否对求出的反应的速率常数k有无影响? 答:无影响,因为反应的速率常数只与温度和催化剂浓度有关。当把蔗糖溶液和盐酸溶液相互混合时,你认为是把盐酸倒入蔗糖好,还是把蔗糖倒入盐3. 4.酸更好?请说明理由。答:把盐酸倒入蔗糖好。如果将蔗糖倒入盐酸中,由于H+浓度高,反应速率大,一旦加入蔗糖则马上分解产生果糖和葡萄糖,在开始测量时,已经有一部分蔗糖产生了反应,记录t时刻对应的旋光度已经不再准确,影响测量结果。反之,将盐酸溶液倒入蔗糖溶液中,由于H+的浓度小,反应速率小,计时之前所进行的反应的量很小。5. 使用旋光仪测定旋光度是以三分视野分界线消失且较暗的位置读数,可否以三分视野分界线消失且较亮的位置读数?那种方法更好?答:不能以三分视野消失且较亮的位置读数。第一种方法更好,因为人的视觉在暗视野下对明暗均匀与不均匀比较敏感,调节亮度相等的位置更为准确。若采用视场明亮的三分视野,则不易辨明三个视场的消失。实验二 溶解热的测定1. 温度和浓度对溶解热有无影响?答:有影响。温度,压力以及溶质和溶剂的性质,用量,是影响溶解热的显著因素。对于固态晶体的溶解,在水合,形成水化膜,扩散时有差别,所以温度和浓度都会影响以上过程进行的难以程度,以及相应的热效应。2. 本实验为什么要测量热体系的热容?答:因为在溶解过程中有温度变化,则热量有变化,溶解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会被量热体系吸收一部分,所以要测量热体系的热容。1. 实验二十(Ⅰ) 乙醇蒸发焓的测定 静态法测蒸汽压的原理是什么?答:把待测物放在一个封闭体系中,在不同温度下,直接测量蒸汽压或在不同外界压力下测液体的沸点。能否在加热情况下检查是否漏气?答:不能。因为温度升高,使气体的压力增大,且温度不能恒定,气液两相不能达到平衡,同时,压力增大会弥补因漏气减小的压力,造成不漏气或漏气程度很小。 如何判断等压计中试样球与等压计间空气已全部排出?如未排尽空气对实验有何影响?答:在使试样球内液体沸腾了3-5分钟,可以认为其中空气已被全部排出。试样球与等压计间有空气会使所测蒸汽压降低导致所测沸点降低。试验时抽气及漏入空气的速度应如何控制,为什么?答:抽气速度以使气泡一个一个地逸出为宜,如发现气泡成串上窜,缓缓打开进气活塞,漏入空气时也要缓缓打开进气活塞。因为要有空气倒灌入a、b管中蒸汽压测量值将会降低。升温时如液体急剧汽化应作何处理?答:缓缓放入空气,使系统压力慢慢升高,以保持等压计两液面平齐,以免使等压计内的乙醇急剧沸腾,使液封量减少。每次测定前是否需要重新抽气?答:不需要,因为不同温度其饱和蒸汽压也不同,而且饱和蒸汽压随着浓度梯度升2. 3. 4. 5. 6.高而升高,即压力计的测量值在减小,设计温度升高梯度,可以避免每次测定前重新抽气这一步骤。7. 等压计的U形管内所贮液体起何作用?答:(1)封闭气体,防止空气进入a,b弯管内;(2)作等压计用,以显示U形管两端液面上的压力是否相等。1.2. 实验二十(Ⅱ) 双液系的气-液平衡相图 作乙醇-环己烷标准溶液的折光率-组成工作曲线的目的是什么? 答:求平衡体系的两相组成,组成与沸点之间的关系。 每次加入烧瓶中的乙醇或环己烷是否应严格按记录表规定的精确值来进行?答:乙醇及环己烷的量可以不是很准确,因为工作曲线已经绘制出来,只要通过测定折光率就可以知道其组成。测定乙醇和环己烷的沸点时为什么要求烧瓶内必须是干燥的,而测定混合液的沸点组成时则可不必将原先附在瓶壁的混合液绝对除净?答:测试纯样时,如果烧瓶内不是干燥的,所测得的沸点就不是纯样的沸点,测试混合样时,其沸点和气液组成都是实验直接测定的,绘制图像时只需要这几个数据,并不需要测试样的准确组成,也跟试样的量无关。如何判定气液相已达平衡状态?收集气相冷凝液的小球过大或过小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答:当温度计读数稳定时表示气液相已达平衡状态,体积过大,冷凝液回流液体不能回到溶液中,会造成分馏影响实验结果;若体积过小,则收集不到足够的溶液。 为什么工业上常生产95%酒精?只用精馏含水酒精的方法是否可能获得无水酒精?答:因为种种原因在此条件下,蒸馏产物只能得95%的酒精。不可能只用精馏含水酒精的方法获得无水酒精,95%的酒精含有5%的水,它是一个共沸物,在沸点时蒸出的仍是同样比例的组分,所以利用分馏法不能除去5%的水。工业上无水乙醇的制法是现在此基础上加入一定量的苯,再进行蒸馏。3. 4. 5.实验一 燃烧热的测定1. 指出公式中各项的物理意义。答:公式(1):Qp,m=QU,m+∑vB(g)RT ∑νB(g)为反应中产物气体物质的总物质的量与反应物气体物质总物质的量之差;R为气体常数;T为反应的绝对温度。 公式(2):-mQV,m-m点火丝Q点火丝-m棉线Q棉线=C量热计ΔT C量热计为量热计的热容,M表示量热计,每升高1℃所需吸收的热量;△T为样品燃烧前后量热计温度的变化值;m为待测物质的质量;M为待测物质的相对摩尔质量;Qv,m为待测物质的恒容燃烧热;m点火丝为点火丝的质量;Q点火丝为点火丝的燃烧热;m棉线为棉线的质量;Q棉线为棉线的燃烧热。2. 数字贝克曼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是什么?数字贝克曼温度计与普通温度计的主要区别是什么?3.4.5.6. 答:使用方法:①操作前准备,将探头插入被测物,并打开电源开关;②温度测量:先将“温度—温差”置于“温度”,其次将面板“测量—保持”置于测量位置;③温差测量:先将“温度—温差”置于“温差”位置,其次将面板“测量—保持”置于测量位置,再次,按被测物的实际温度调节到“基温选择”使读数的绝对值尽可能小。区别:数字贝克曼温度计是用热电耦做的,利用的热电耦原理;普通温度计利用的是物质密度的变化。 在本实验装置中哪些是体系?哪些是环境?体系和环境通过哪些途径进行热交换?这些热交换对结果影响怎样? 答:体系:内筒水,氧弹,温度计,内筒搅拌器。环境:外筒水 实验过程中,由于对流和辐射,存在热消耗,如:内桶水温与环境温差过大,内桶盖有缝隙会散热,搅拌时搅拌器摩擦内筒内壁使热容易向外辐射。采取措施:(1)量热计上方加盖,减少对流;(2)外筒内壁和内筒外壁皆镀成镜面,减少热辐射,这些热辐射将会降低被测物的燃烧热。 使用氧气要主要哪些问题? 答:使用前要检查连接部位是否漏气,可涂上肥皂液进行检查,调整至确实不漏气后才进行实验;由于氧气只要接触油脂类物质,就会氧化发热,甚至有燃烧、爆炸的危险。因此,必须十分注意,不要把氧气装入盛过油类物质之类的容器里,或把它置于这类容器的附近或火源附近;使用时,要把钢瓶牢牢固定,以免摇动或翻倒;开关气门阀要慢慢地操作,切不可过急地或强行用力把它拧开。 搅拌过快或过慢有何影响? 答:搅拌太快则散热过多,测得反应热偏低;搅拌过慢则热量分布不均匀,误差较大。 为什么实验测量到的温度差值要经过作图法校正?答:因为热量的散失无法完全避免,这可以是由于环境向量热计辐射进热量而使温度升高,也可以是由于量热计向环境辐射出热量而使量热计温度降低。因此,燃烧前后温度的变化值不能直接测量准确,所以必须用作图法进行校正。
10物化实验思考题答案
物化实验思考题实验一1、 凝固点降低法在什么条件下适用? 答案:在稀溶液且溶质在溶液中不发生解离或缔合的情况下适用。【用凝固点降低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选择溶剂时应考虑哪些因素?答案:首先要能很好的溶解溶质当溶质在溶液里有解离、缔合、溶剂化或形成配合物等情况时不适用一般只适用于强电解质稀溶液。其次凝固点不应太高或太低应在常温下易达到。如水、苯、环己烷等。】2、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为什么会产生过冷现象?如何控制过冷程度? 答案:过冷现象是由于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在温度降到凝固点以后,没有晶体析出而达到过饱和状态的现象。原因是刚刚析出的固体颗粒小,比表面积大,表面吉布斯函数高。为了控制过冷程度,因而寒剂的温度不能大大低于待测的凝固点,而且在凝固点附近时应该加速搅拌。当过冷后温度回升,立即改用原先较缓慢的搅拌方式。3、 根据什么原则考虑加入溶质的量,太多或太少会有何影响? 答案:根据稀溶液依数性,溶质加入量要少,而对于称量相对精密度来说,溶质又不能 太少。实验二1、 在实验步骤1中配置1、2、3号样品时,加入的各物质的量是否准确对分配系数的测定结果有无影响?答案:1,2号样品对分配系数的测量没有影响,分配系数为两相对浓度的比值,不准确不影响测量。2、 滴定CCl4层中的I2时,为何要先加入KI溶液?此处加入的KI溶液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有没有影响?答案:用KI可以有助于CCl4中的I2被提取到水层,有利于Na2SO3的滴定顺利进行;无影响。实验三1、 本实验如何达到汽液两相平衡? 答案:在实验条件下,液相的饱和蒸气压与气相的压力相等时,两相就达到平衡了。2、 若沸点仪中冷凝管底部的小球体积过大或过小,对测量有何影响?答案:若体积过大,冷凝回流回来的液体不能回到溶液中,使得所测得的不是此溶液的气相组成,而是偏向于分馏,影响实验结果;若体积过小,则小球室里面的液体量不足,不够测2次(或有些实验要求测3次)折射率,从而会加大实验的偶然误差。【沸点仪中的小球E体积过大或过小对测量有何影响?答案:过大——冷凝出来的液体过多,体系偏向分馏,影响测量结果;过小——液体量不足,不够实验三次取用。】3、 【平衡时,气液两相温度是否应该一样,实际是否一样,对测量有何影响 答案:不一样,由于仪器保温欠佳,使蒸汽还没有到达冷凝小球就因冷凝而成为液相。】【平衡时,气液两相温度应该不应该一样?实际是否一样?怎样防止有温度差异?答案:应该相同;实际不相同;平衡加热回流几分钟,冷凝时用滴管吸冷水淋洗小球,进行充分混合回流。】4、 实验过程中如果有过热现象,这会使得到的相图有何不同?答案: 根据相图测定原理,过热时将导致液相线向高温处移动,就是向上移动。分馏作用会导致出来的气相组分含有的易挥发份偏多,该气相点会向易挥发组分那边偏。【过热现象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如何在实验中尽可能避免?答案:过热现象使得溶液沸点高于正常沸点。在本实验中,所用的电热丝较粗糙,吸附的空气作为形成气泡的核心,在正常沸点下即可沸腾,可避免过热现象。】实验四1、 试验中为何要防止空气进入系统?答案:试验中大气压力与压差计的读数之和为A,B之间气体的饱和蒸汽压大小,若系统有空气混杂在内,则测量的就不是液体的饱和蒸汽压,而是液体与空气的混合的饱和蒸汽压的大小,测量的比真实的大。2、 克拉伯龙-克劳修斯方程在什么条件下适用?答案:纯物质具有气液两相且平衡,气体可看作理想气体,液体可看作凝聚态物质。3、 严格来说摩尔汽化热与温度有没有关系?为什么?答案:摩尔汽化热与气化时的压强与温度有关。实验五1、 为什么组成不同的混合物系的低共熔温度相同?答案:当温度降低到低共熔温度时,由于共晶反应的发生使得系统多了一个相,变成了三相平衡共存。此时系统自由度为零,因而温度恒定不变,因而低共熔温度是相同的。2、 实验过程中如何判断样品是否熔化?答案:当数显温度计的示值迅速上升时,表明开始融化。3、 实验工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答案:配置样品时要往各样品上方加一骨勺活性炭,使其避免氧化;要在每个样品上贴上标签,以防止搞混;一旦开始熔化必须马上关掉加热电源,以免损坏探头;加热时要注意温度和探头高度,并不断搅拌,这样可以判断呢是否熔化;对新的样品进行测定时必须重新加热使其熔化。实验六实验八
[物化实验思考题]物化实验习题
物理化学实验液体饱和蒸汽压的测定1. 本实验方法能否用于测定溶液的蒸汽压,为什么?答:溶液不是纯净物,其沸点不稳定,实验操作过程中很难判断是否已达到其沸点。2. 温度愈高测出的蒸汽压误差愈大,为什么?答:首先,因为本实验是假定?Hm(平均摩尔汽化热)在一定范围内不变,但是当温度升得较高时,?Hm得真值与假设值之间存在较大偏差,所以会使得实验结果产生误差。其次,(假定气体为理想气体),PV=nRT。V是定值,随着T升高,n会变大,即使n不变,p也将变大,即分子运动加快,难以平衡。凝固点降低法测摩尔质量1. 为什么产生过冷现象?如何控制过冷程度?答:由于新相难以生成,加入晶种或控制搅拌速度2. 根据什么原则考虑加入溶质的量?太多太少影响如何?答:根据稀溶液依数性,溶质加入量要少,而对于称量相对精密度来说,溶质又不能太少。3. 为什么测定溶剂凝固点时,过冷程度大一些对测定结果影响不大,而测定溶液凝固点时却必须尽量减少过冷现象? 答:溶剂凝固热较大,可以抵偿散热,温度可以回升到凝固点;而溶液出现拐点时,析出晶体量少,放热也小,过冷程度大,温度会升不到正常凝固点,测量值偏低。熔解热1. 本实验装置是否适用于放热反应的热效应测定?解:不能。本实验装置采用电热补偿法测量反应的热效应,其原理是用电加热器提供热流对体系的热损耗进行补偿,适合求测吸热反应的热效应。2. 设计由测定熔解热的方法求CaCl2+6H2O= CaCl2*6H2O(s)的反应热?[解答]考虑以下两个反应的热效应:CaCl(s)nHO(l)CaCl(aq)nHOCaCl6HO(s)(n6)HO(l)CaCl(aq)nHO可知,将以上两个反应式相减即可得到要求反应热的反应式:2222CaCl(s )6HO(l)C依据盖斯定律,第三反应的热效应也可由前两个反应热相减得到。因此,可以设计分别测定CaCl2(s)和CaCl2·6H2O(s)在相同n0时的积分溶解热Qs1和Qs2,则rms1s2 H=Q-Q燃烧热的的测定1. 在这个实验中,那些是体系,那些是环境?实验过程中有无热损耗?这些热损耗实验结果有何影响?答:内筒和氧弹作为体系,而外筒作为环境。实验过程中有热损耗。有少量热量从内筒传到外筒,使得内筒水温比理论值低,而使得燃烧焓偏低。2 加入内筒中水的温度为什么要选择比外筒水温低?低多少合适?为什么?答:因为本实验中要尽量避免内外筒之间的热量交换,而内筒中由于发生反应,使得水温升高,所以内筒事先必须比外筒水温低,低的数值应尽量靠近化学反应使内筒水温升高的值,这样,反应完毕后,内外筒之间达到一致温度,而外筒温度在反应开始前和反应后数值相等,说明热量交换几乎为0,减小了实验误差。3. 实验中,那些因素容易造成误差?如果要提高实验的准确度,应从哪几方面考虑?答:内外筒开始反应前的温度差造成误差,我们应提高软件质量,使软件调试出的温度如(3)所述,有利于减小误差。又如点燃火丝的燃烧带来的一定的热量,造成误差,应寻求一种让反应自发进行的方法,或寻求一种更好的点火材料。挥发性双液系T-X图的绘制1. 沸点仪中收集气相冷凝液的袋状部的大小对结果有何影响?答:若冷凝管下方的凹形贮槽体积过大,则会贮存过多的气相冷凝液,其贮量超过了热相平衡原理所对应的气相量,其组成不再对应平衡的气相组成,因此必然对相图的绘制产生影响。2. 你认为本实验所用的沸点仪有哪些缺点?如何改进?答:蒸馏器收集气相、液相的球大小没有设计好,应根据实验所用溶液量来设计球的规格;温度计与电热丝靠的太近,可以把装液相的球设计小一点,使温度计稍微短一点也能浸到液体中,增大与电热丝的距离;橡胶管与环境交换热量太快,可以在橡胶管外面包一圈泡沫,减少热量的散发。 3. 试分析哪些原因是本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答:影响温度测定的:温度计的插入深度、沸腾的程度等;影响组成测定的:移动沸点仪时气相冷凝液倒流回液相中、测定的速度慢等4. 试推导沸点校正公式:5. 蒸馏时因仪器保温条件欠佳,存在分馏效应时T-X图将怎样变化? 答:若有冷凝,则气相部分中沸点较高的组分含量偏低,相对来说沸点较低的组分含量偏高了,则T不变,x的组成向左或向右移(视具体情况而定)二组分简单共融系统体系相图的绘制1.是否可用加热曲线来做相图?为什么?答:不能。加热过程中温度难以控制,不能保持准静态过程。2.对于不同成分混合物的步冷曲线,其水平段有什么不同?答:纯物质的步冷曲线在其熔点处出现水平段,混合物在共熔温度时出现水平段。而平台长短也不同。3.作相图还有哪些方法?答:作相图的方法还有溶解度法、沸点法等蔗糖水解速率常数的测定1. 蔗糖的转化速率常数k和哪些因素有关?答:温度、催化剂浓度。2. 在测量蔗糖转化速率这是时,选用长的旋光管好?还是短的好???答:选用较长的旋光管好。根据公式〔α〕=α×1000/Lc,在其它条件不变情况下,L越长,α越大,则α的相对测量误差越小。3. 如何根据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的比旋光度数据计算a无穷大?答:α0=〔α蔗糖〕Dt℃L[蔗糖]0/100α∞=〔α葡萄糖〕Dt℃L[葡萄糖]∞/100+〔α果糖〕Dt℃L[果糖]∞/100式中:[α蔗糖]Dt℃,[α葡萄糖]Dt℃,[α果糖]Dt℃分别表示用钠黄光作光源在t℃时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的比旋光度,L(用dm表示)为旋光管的长度,[蔗糖]0为反应液中蔗糖的初始浓度,[葡萄糖]∞和[果糖]∞表示葡萄糖和果糖在反应完成时的浓度。 设t=20℃ L=2 dm [蔗糖]0=10g/100mL 则: α0=66.6×2×10/100=13.32° α2×10/100×(52.2-91.9)=-3.94°4. 试估计本实验的误差,怎样减少实验误差?答:温度、光源波长须恒定、蔗糖溶液要现用现配。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静态压1. 本实验方法能否用于测定溶液的蒸气压,为什么?答:不能。因为克-克方程只适用于单组分液体,而溶液是多组分,因此不合适。2. 温度愈高,测出-好文章-的蒸气压误差愈大,为什么?答:首先,因为本实验是假定?Hm(平均摩尔汽化热)在一定范围内不变,但是当温度升得较高时,?Hm得真值与假设值之间存在较大偏差,所以会使得实验结果产生误差。其次,(假定气体为理想气体),PV=nRT。V是定值,随着T升高,n会变大,即使n不变,p也将变大,即分子运动加快,难以平衡。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1. 如果NaOH和乙酸乙酯起始浓度不相等,试问应怎样计算k值?式中x为t时刻产物的浓度。2. 如果NaOH与乙酸乙酯溶液为浓溶液,能否用此法求k值?为什么?电动势的测定及其应用1. 对消法测电动势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为什么用伏特表不能准确测定电池电动势?答:对消法就是用一个与原电池反向的外加电压,与电池电压相抗,使的回路中的电流趋近于零,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测出来的电压为电动势。伏特表测定电池电动势的时候,回路中的电流不为零,测出的电池两端的电压比实际的电动势要小,因此用伏特表不能准确测定电池电动势。2. 对消法测电动势的装置中,电位差计,工作电源,标准电极及检流计各起什么作用???答:电位差计:用于电池电动势和电极电势的测量。测定时电位差计按钮按下的时间应尽量短,以防止电流通过而改变电极表面的平衡状态。检流计:用于平衡直流电测量,如电桥中作为示零装置。在测量过程中,若发现检流计受到【】冲击,应迅速按下短路按钮,以保护检流计。检流计在搬动过程中,将分流器旋钮置于“短路”。 标准电池:提供电动势的标准参考量,用以标定电位差计。工作电池:提供与待测电池电动势方向相反而数值几乎相等的外加电动势,用以对消待测电池的电动势。3. 在用电位差计测量电动势的过程中,若检流计的光点总往一个方向偏转,可能是什么原因??答:可能的原因有:(1) 电池(包括工作电池、标准电池和待测电池)的正负极接反了;(2)电路中的某处有断路;(3)标准电池或待测电池的电动势大于工作电池的电动势,超出了测量范围。4. 参比电极应具备什么条件?它有什么功用? 盐桥有什么作用? 选用盐桥应有什么原则?答:参比电极一般用电势值已知且较恒定的电极,它在测量中可作标准电极使用,在实验中我们测出未知电极和参比电极的电势差后就可以直接知道未知电极的电势。盐桥起到降低液接电势和使两种溶液相连构成闭合电路的作用。作盐桥的电解质,应该不与两种电解质溶液反应且阴阳离子的迁移数相等,而且浓度要高。最大气泡压力法测定液体表面张力1. 用最大气泡法测定表面张力时为什么要读最大压力差?答:分析毛细管口气泡的形成与破裂的过程中,气泡的半径与气泡膜表面张力的关系有: 当时,气泡的达到最大,此时等于。当时,减小;而继续抽气,使压力差增大而导致气泡破裂。故读取最大压差,使满足最大,从而计算表面张力。2. 哪些因素影响表面张力测定结果?如何减小以至消除这些因素对实验的影响?答:温度、气泡逸出速度、毛细管是否干净及毛细管的尖端是否与液面相切会影响测定结果。减小或消除这些因素引起误差的措施是:恒温、控制气泡逸出速率恒定、毛细管干净以及毛细管与液面相切。3. 滴液漏斗放水的速度过快对实验结果有没有影响?为什么?答 :若放水速度太快,会使抽气速度太快,气泡的形成与逸出速度快而不稳定,致使读数不稳定,不易观察出其最高点而起到较大的误差。胶体电泳速度的测定1. 电泳速度与那些因素有关?答:电泳速率与胶粒的大小、带电量、电压的大小及两电极的距离等因素有关。 2. 写出FeCl3水解反应式。解释Fe(OH)3胶粒带何种电荷取决于什么因素? 答:FeCl3+3H2O〓Fe(OH)3(胶体)+3HCl,胶体带电性质取决于Fe(OH)3胶核对H+,Cl-Z吸附程度的大小及自身电离。3. 说明反离子所带电荷符号及两电极上的反应?4. 选择和配置辅助液有何要求?
物化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及数据记录格式复习题与答案81
实验一 燃烧热的测定【思考题】1. 在氧弹里加10mL蒸馏水起什么作用? 答:在燃烧过程中,当氧弹内存在微量空气时,N2的氧化会产生热效应。在一般的实验中,可以忽略不计;在精确的实验中,这部分热效应应予校正,方法如下:用0.1mol·dm-3 NaOH 溶液滴定洗涤氧弹内壁的蒸馏水,每毫升0.1 mol·dm-3 NaOH溶液相当于5.983 J(放热)。2. (1)本实验中,那些为体系?那些为环境?(2)实验过程中有无热损耗,(3)如何降低热损耗?答:(1)氧弹中的样品、燃烧丝、棉线和蒸馏水为体系,其它为环境。(2)实验过程中有热损耗:内桶水温与环境温差过大,内桶盖有缝隙会散热,搅拌时搅拌器摩擦内筒内壁使热容易向外辐射。(3)降低热损耗的方法:调节内筒水温比外筒水温低0.5-1℃,内桶盖盖严,避免搅拌器摩擦内筒内壁,实验完毕,将内筒洗净擦干,这样保证内筒表面光亮,从而降低热损耗。3. 在环境恒温式量热计中,为什么内筒水温要比外筒的低?低多少合适?在环境恒温式量热计中,点火后,系统燃烧放热,内筒水温度升高1.5-2℃,如果点火前内筒水温比外筒水温低1℃,样品燃烧放热最终内筒水温比外筒水温高1℃,整个燃烧过程的平均温度和外筒温度基本相同,所以内筒水温要比外筒水温低0.5-1℃较合适。实验四 完全互溶双液系的平衡相图【思考题】1. 该实验中,测定工作曲线时折射仪的恒温温度与测定样品时折射仪的恒温温度是否需要保持一致?为什么? 答:在该实验中,测定工作曲线时折射仪的恒温温度与测定样品时折射仪的恒温温度应保持一致,因为温度不同,物质的折射率不同;而且测定样品的折射率后,要在工作曲线上查折射率对应的气液相组成。2. 过热现象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如何在实验中尽可能避免?答:过热现象使得溶液沸点高于正常沸点。在本实验中,所用的电热丝较粗糙,吸附的空气作为形成气泡的核心,在正常沸点下即可沸腾,可避免过热现象。3. 在连续测定法实验中,样品的加入量应十分精确吗?为什么?答:样品的加入量不用十分精确,因为测定样品的折射率后,要在工作曲线上查折射率对应的气液相组成。实验五 二组分金属相图的绘制1. 有一失去标签的Pb-Sn合金样品,用什么方法可以确定其组成?答: 将其熔融、冷却的同时记录温度,作出步冷曲线,根据步冷曲线上拐点或平台的温度,与温度组成图加以对照,可以粗略确定其组成。2.总质量相同但组成不同的Pb-Sn混合物的步冷曲线,其水平段的长度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答: (1)混合物中含Sn越多,其步冷曲线水平段长度越长,反之,亦然。-1 (2)因为Pb 和Sn的熔化热分别为23.0和59.4jg,熔化热越大放热越多,随时间增长温度降低的越迟缓,故熔化热越大,样品的步冷曲线水平段长度越长。实验十四 弱电解质电离常数的测定【思考题】1. 为什么要测电导池常数?如何得到该常数?答:测出电导池常数后,把待测溶液注入该电导池测出其电导值,再根据G=κA/l 求出其电导率,然后根据 Λm=κ/C,α = Λm /Λm∞ Kc = cα2/(1-α)可求Kc。由于电极的l和A不易精确测量,因此实验中用一种已知电导率值的溶液,测出其电导,根据G=κA/l可求出电导池常数Kcell。将已知电导率的溶液装入电导池中测其电导值,即可求得电导池常数。2. 测电导时为什么要恒温?实验中测电导池常数和溶液电导,温度是否要一致?答:因为电导与温度有关,所以测电导时要恒温,而且实验中测电导池常数和溶液电导温度是要一致。3. 实验中为何用镀铂黑电极?使用时注意事项有哪些?答:铂电极镀铂黑的目的在于减少电极极化,且增加电极的表面积,使测定电导时有较高灵敏度。 电导池不用时,应把两铂黑电极浸在蒸馏水中,以免干燥致使表面发生改变。实验十三 溶液偏摩尔体积的测定1. 使用比重瓶应注意哪些问题?(1) 时应手持其颈部。(2) 实验过程中毛细管里始终要充满液体,注意不得存留气泡。2. 如何使用比重瓶测量粒状固体物的密度?对固体密度的测定也可用比重瓶法。其方法是首先称出空比重瓶的质量为W0,再向瓶内注入已知密度的液体(该液体不能溶解待测固体,但能润湿待测固体),盖上瓶塞。置于恒温槽中恒温10min,用滤纸小心吸去比重瓶塞上毛细管口溢出的液体,取出比重瓶擦干,称出重量为W1。倒去液体,吹干比重瓶,将待测固体放入瓶内,恒温后称得质量为W2。然后向瓶内注入一定量上述已知密度的液体。将瓶放在真空干燥内,用油泵抽气约3~5min,使吸附在固体表面的空气全部抽走,再往瓶中注入上述液体,并充满。将瓶放入恒温槽,然后称得质量为W3,则固体的密度可由式(5)计算:3. 为提高溶液密度测量的精度,可作哪些改进?温度影响测量结果,因此尽可能在室温与所需恒定的温度相同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十六 电极的制备与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思考题】1. 电位差计、标准电池、检流计及工作电池各有什么作用?如何保护及正确使用?答:(1)电位差计是按照对消法测量原理设计的一种平衡式电学测量装置,能直接给出待测电池的电动势值,测定时电位差计按钮按下的时间应尽量短,以防止电流通过而改变电极表面的平衡状态。(2)标准电池是用来校准工作电流以标定补偿电阻上的电位降。(3)检流计用来检验电动势是否对消,在测量过程中,若发现检流计受到冲击,应迅速按下短路按钮,以保护检流计。检流计在搬动过程中,将分流器旋钮置于“短路”。(4)工作电池(稳压电源)电压调至与电位差计对电源的要求始终相一致。2. 参比电极应具备什么条件?它有什么功用? 答:(1) 装置简单、可逆性高、制作方便、电势稳定。(2) 以标准氢电极(其电极电势规定为零)作为标准,与待测电极组成一电池,所测电池电动势就是待测电极的电极电势。由于氢电极使用不便,常用另外一些易制备、电极电势稳定的电极作为参比电极,如:甘汞电极。3. 盐桥有什么作用?选用作盐桥的物质应有什么原则?答:(1)盐桥用来减小液体接界电势。(2)作盐桥的物质正负离子的迁移数应接近;在使用温度范围内浓度要大;不能与两端电池溶液发生反应。4. UJ34A型电位差计测定电动势过程中,有时检流计向一个方向偏转,分析原因。原因:电极管中有气泡;电极的正负极接反;线路接触不良;工作电源电压与电位差计对电源的要求数据不一致等。5. 在测量金属电极的电极电势时,金属电极要加以处理,以除去氧化膜。6. 如何使E测定准确? 答:(1)电极管不能漏液。(2) 准电池和待测电池极化,“标准/未知选择”旋钮在“标准”或“未知”位置的时间应尽可能的短。对“待测溶液”应将读数盘预置到理论值后再将“标准/未知选择”旋钮旋到,“未知”。(3) 甘汞电极不用时浸泡在饱和氯化钾溶液中。(4) 对新制锌汞齐电极和新镀铜电极应及时测量,避免再度被氧化。实验二十一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1.为什么由0.0100mol·dm的NaOH溶液和0.0100mol·dm-3的CH3COONa溶液测得的电导率可以认为是κ0、κ∞?答:κ0是反应:CH3COOC2H5+NaOH →CH3COONa+C2H5OH 体系t=0时的电导率,但是CH3COOC2H5与NaOH混合的瞬间就已开始反应,因而混合后第一时间测的κ也不是t=0时的电导率。根据CH3COOC2H5与NaOH体积和浓度都相等,二者混合后浓度均稀释一倍,若忽略CH3COOC2H5的电导率,0.0100mol·dm-3NaOH所测κ即为κ0。κ∞是上述反应t=?时的电导率,当反应完全时,CH3COONa的浓度和t=0时NaOH浓度相同,若忽略C2H5OH的电导率,0.0100mol·dm-3的CH3COONa所测κ即为κ∞。2. 反应物起始浓度不相等,试问应怎样计算k值?答:若CH3COOC2H5溶液浓度a>b(NaOH溶液浓度),则其反应速率方程的积分式为 a a κt+κ0 (— -1) - κ0— b c a ln????????? = κ (a—b)t + ln— ____ b b κt - κc — cC和κc分别为反应进行完全后体系中产物CH3COONa的浓度和电导率若a>b时b =C, 若a? b时a =C3.如果NaOH和乙酸乙酯溶液为浓溶液时,能否用此法求k值,为什么?答:不能。只有反应体系是很稀的水溶液,才可认为CH3COONa是全部电离的。反应前后Na+的浓度不变。随着反应的进行,导电能力很强的OH-离子逐渐被导电能力弱的CH3COO-离子所取代,致使溶液的电导逐渐减小。可用电导率仪测量皂化反应进程中电导率随时间的变化,以跟踪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4. 哪些离子的贡献? 答:溶液的电导是OH、Na+和CH3COO离子的贡献。5. 使用浓度相同的两种反应物? 答:两种反应物的浓度相同比不同的κt ~ t关系式简单。6. 反应进行的过程中为何溶液的电导发生变化?--答:随着反应的进行,导电能力很强的OH离子逐渐被导电能力弱的CH3COO离子所取代,致使溶液的电导逐渐减小。 -3实验二十 蔗糖的转化1.实验中,为什么用蒸馏水来校正旋光仪的零点?在蔗糖转化反应过程中,所测的旋光度αt是否需要零点校正?为什么? 答:(1)因为待测液是以蒸馏水作为溶剂的蔗糖水溶液,以蒸馏水的旋光度作为零点,则待测液的旋光度的变化反映出蔗糖的转化过程旋光度的变化。(2)在蔗糖转化反应过程中,所测的旋光度αt不需要零点校正,因为数据处理要求ln(αt-α∞)对t作图,若αt和α∞对零点都有一个偏差,αt-α∞可以抵消。2.蔗糖溶液为什么可粗略配制?答:以ln(αt-α∞)对t作图的斜率为 – k,粗略配制蔗糖溶液不影响αt-α∞,需要的是差。3.蔗糖的转化速率常数k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温度、盐酸的浓度4.试分析本实验误差来源,怎样减少实验误差?答:(1)温度波动大,测定过程中旋光管无法恒温,室温也不恒定。(2)测定温度尽量接近室温实验二十八 溶胶的制备及电泳1. 本实验中所用的稀盐酸溶液的电导为什么必须和所测溶胶的电导率相等或尽量接近?答:为了保持ξ电势计算式中的电势梯度(V/L)尽量接近2. 电泳的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答:由ξ=ηυ/[ε。εr (V/L)], 式可以分析,电泳的速度υ的影响因素有:ξ电势、介质的粘度η和介电常数εr、两极间距L、外加电压V以及影响ξ、η、εr、L、V的因素如温度、胶体浓度、胶体中杂质、通电时间的长短、电泳管受到震动的情况、电泳管的胶塞处通大气的畅通状态等。3. 在电泳测定中如不用辅助液体,把两电极直接插入溶胶中会发生什么现象?答:本实验是用界面移动法测电动电势,如果在电泳测定中如不用辅助液体,只靠气液界面,不存在液-液界面,无法判断液-液界面移动情况4. 溶胶胶粒带何种符号的电荷?为什么它会带此种符号的电荷?答:(1)实验中溶胶移向负极,说明溶胶带正电。 (2)溶胶带正电,实际上是胶粒带正电:水解法制备Fe(OH)3溶胶的反应为:FeCl3 + 3H2O = Fe(OH) 3 + 3HCl+-Fe(OH)3+ HCl= FeOCl+2H2O, FeOCl 离解成FeO与Cl离子。胶团结构为:+-+- (Fe(OH)3)m].nFeO.(n-?) Cl]?.?Cl胶粒5、仅用自来水冲洗电泳管和试管,对实验结果会有何影响?答:溶胶会发生聚沉。界面移动速率减小,电动电势ξ偏小。6、通过气味判断两电极上各产生的什么气体?为什么?答:(1)从正阳极上产生刺激性气味判断是氯气。负阴极上产生的气体没有气味应该是氢气。(2)正阳极上电极电势低的物质首先发生氧化反应,考虑到制备Fe(OH)3溶胶时加入的FeCl3浓度低,体积小,-2生成的HCl和辅助液HCl浓度很小,可忽略浓度对E的影响,I=1000A.m时,在光亮的Pt上+-H2O→2H+(1/2)O2+2e,Eir≈Er+ηO2(Pt)=1.229+1.28=2.51V--2Cl→Cl2+2e Eir≈Er+ηCl2(Pt)=1.36+0.054=1.41V+- 负阴极发生还原反应2H+2e→H2没有竞争反应。7、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答:(1)使用的仪器必须洁净,蒸馏水及药品不能被污染。(2)制备好的溶胶一定冷却到和HCl辅助液温度一致或比HCl辅助液温度略低。(3)用下加液法往电泳管中加溶胶时,乳胶管中无气泡,开始一定要慢,保证界面清晰。(4)电泳管的胶塞处通大气要畅通。实验三十 粘度的测定和应用1. 与奥氏粘度计相比,乌氏粘度计有何优点?本实验能否用奥氏粘度计?答:(1)乌氏粘度计比奥氏粘度计增加了支管C,通过支管C使毛细管下端和上端同时与大气相通,溶液是在其本身重力作用下流出的,故测定数据更准确。(2)本实验也能用去掉C管的奥氏粘度计,只是测定精度不高。2. 乌氏粘度计中支管C有何作用?除去支管C是否可测定粘度?答:(1)乌氏粘度计中支管C起与大气平衡的作用。(2)除去支管C也可以测定溶液的粘度,但是没有C支管使毛细管下端和上端同时与大气相通,F管中溶液重力的影响会影响流出毛细管的时间,导致测定结果精度差。3. 乌粘度计的毛细管太粗或太细有什么缺点?答:毛细管太粗流经时间短,容易使读数误差增大。毛细管太细容易造成堵塞。4. 为什么用[η]来求算高聚物的分子量?它和纯溶剂粘度有无区别?答:(1)K与α的数值可通过其它绝对方法确定,例如渗透压法、光散射法等,从粘度法只能测定得[η]。(2)[η]主要反映的是无限稀释溶液中高聚物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内摩擦作用,纯溶剂粘度反映的是溶剂分子之间的内摩擦作用。5. 分析ηSP /C-C及lnηr / C-C作图缺乏线性的原因?答:(1)温度波动,(2)记时有误差,(3)每次加入水之后未混合均匀,使溶液的浓度不准,(4)G管溶液有泡沫,(5)测定过程中因为毛细管垂直发生改变以及微粒杂质局部堵塞毛细管而影响流经时间。实验一 燃烧热的测定数据记录格式1. 苯甲酸的燃烧热的测定样品重:0.?g 铜镍丝重:0.0?0g 剩余铜镍丝重:0.00?g棉线重:0.0?g 棉线+铜镍丝+苯甲酸片:0.?g2. 萘的燃烧热的测定 与1格式相同实验四 完全互溶双液系的平衡相图乙酸乙酯一、 目的 1。用热分析法绘制二组分金属相图,2.学会使用计算机及作图软件辅助实验3.掌握SWKY数字控温仪和KWL-08可控升降温电炉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二、 原理将纯Pb或纯Sn以及不同含量的Pb-Sn混合物熔化后,冷却的过程中温度-时间曲线(步冷曲线)斜率发生改变,表明有相变热放出。根据相律f =C–P+2,压强一定,单组分发生相变时f =1 – 2+1=0,步冷曲线斜率发生改变处应为平台。而双组分发生相变析出一种固体时,f =2 – 2+1=1;步冷曲线斜率发生改变处为转折,两种固体同时析出时,f =2 – 3+1=0,步冷曲线斜率发生改变处为平台。因而,从步冷曲线上有无转折或平台就可知道系统在冷却过程中有无相变化。测定一系列组成不同样品的步冷曲线,在其上面找出发生相变时的温度,就可绘出温度-组成图。三、 仪器和药品 1.算机及其作图软件 2.SWKY数字控温仪 3.KWL-08可控升降温电炉四、 实验步骤1、配制Sn 质量百分数0%、40%、80%、100%的Pb混合物,上盖石墨粉。2、将可控升降温电炉与电源线连接好,接通电源,置于 “外控”状态3、 数字控温仪与电源线、传感器、计算机、电炉连接好,接通电源,置于“置数”状态,将“设定温度”设为高于样品熔点40(纯Pb)-60℃,转置“工作”状态。4、 将传感器放到电炉炉膛保护筒内,样品管外。5、 将装有金属的样品管(玻璃管轻放!!!)放到电炉炉膛保护筒内,6、 将“加热量调节”旋钮顺时针调至最大,待控温仪“实时温度”达到了所“设定温度”之后,迅速将控温仪“工作”转置 “置数”状态,同时将“加热量调节”旋钮逆时针调回最小(旋不动),再将传感器转移到样品管中(玻璃管轻放!!!),待控温仪“实时温度”达到了“设定温度”并稳定2分钟后:7、 将“冷风量调节”旋钮顺时针电压调至最大(旋不动),使冷却速率基本恒定。a) 控温仪置于“置数”状态,设置控温仪的时间间隔(20S或30S)后转置“工作”状态,按设置的控温时间间隔记录温度,直到步冷曲线的平台及拐点以下,结束一组实验,得出该配比样品的步冷曲线数据。b) 6稳定时,打开计算机→程序→工程1→串口1→图框1→点击“开始绘图” →直到步冷曲线平台以下1厘米,点击“结束绘图”得出该样品的步冷曲线。8、 重复步骤4—7,依次测出所配各样品的步冷曲线数据和步冷曲线。9、 待教师对实验数据签字、仪器检查完毕即可关闭数字控温仪与电炉的电源,计算机退出系统。最后一组完成该实验者关闭计算机总电源。注意: 1、传感器不能超过400℃!!!(失灵)2、实验时勿将样品管拿出观看!更不能将高温的样品管直接移置低温处!五、数据记录和处理 1.绘制步冷曲线所需数椐 2.步冷曲线 3.温度-组成图。1.有一失去标签的Pb-Sn合金样品,用什么方法可以确定其组成?2.总质量相同但组成不同的Pb-Sn混合物的步冷曲线,其水平段的长度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查表: Pb 熔点 327℃ ,熔化热 23.0jg,Sn熔点 232℃ ,熔化热59.4jg) -1-1物化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及数据记录格式 复习题与答案 81_物化实验思考题实验十三 溶液偏摩尔体积的测定 数据记录格式136-137一、 目的1. 学会铜电极、锌电极的制备方法 2.测定丹尼尔以及其它电池的电动势 3. 掌握电位差计的测量原理和使用方法 4.巩固盐桥、可逆电极(池)的概念 二、原理可逆电池必备条件是物质转变可逆和能量转变可逆。盐桥可使液接电位降至1—2mv,当电池放电的电流微小时,以上电池可视为可逆电池。电池电动势不能用伏特计直接测量,而要用电位差计测量,因为电池与伏特计连接后,由于电池中发生化学反应,有电流流出,电池中溶液浓度不断变化,因而电池电动势也发生变化,另外电池本身也存在内阻,因此伏特计量出的两极间的电势差较其电动势小,利用对消法,电池在无电流通过时测量两极间的电势差,其数值等于原电池电动势。电位差计就是利用对消法原理测量电池电动势。本实验先制备铜电极、锌电极,再将它们组成原电池(化学电池和浓差电池),用电位差计测量其电动势。 三、仪器和药品1.UJ33D-3型数字电位差计 2.稳压电源 3.电极管 4.铜、锌棒 5.饱和甘汞电极6.毫安计 7.镀铜液(100毫升蒸馏水中溶解15克CuSO4 5H2O,5克浓H2SO4,5克C2 H5OH) 8.ZnSO4(m=0.01000mol.kg-1),CuSO4(m=0.00mol.kg-1),H2SO4(3M),HNO3(6M),KCl、Hg2(NO3)2饱和溶液,试剂瓶(Hg2(NO3)2)回收。 四、实验步骤1.镀铜制备铜电极: 取2ml6M HNO3溶液置于小烧杯中,使其倾斜,将Cu棒浸旋转5秒钟除去表面氧化膜,用蒸馏水淋洗后与电镀装置阴极相连,两支Cu棒电流强度=电流密度*电极面积=20mA/cm2*2π电极直径*浸入电解液中电极长度,如果Cu棒直径为3mm,浸入电解液中电极长度为3cm,电流强度为113mA,6支Cu棒电流强度为339mA。 2、制备锌汞齐电极:取2ml3MH2SO4溶液置于小烧杯中使其倾斜,将Zn棒浸入并旋转5秒钟除去表面氧化膜,用蒸馏水淋洗, 取少量Hg2(NO3)2溶液置于小烧杯中,使其倾斜,将以上Zn棒浸入并旋转2-3秒钟后用滤纸轻擦,使Zn棒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汞齐,其表面光亮如镜,再用蒸馏水淋洗,回收Hg2(NO3)2溶液及滤纸!!3、取少量饱和KCl溶液置于小烧杯中使电极管尖嘴刚浸入KCl溶液中,组合原电池4、将稳压电源电压调节旋钮逆时针旋到头,确认电压为零后,与UJ33D-3型数字电位差计两个“6V”电源插孔连接,将稳压电源电压调到6V5、将电位差计与所组合原电池的正负极正正、负负连接,测定四组原电池的电动势值。. 五、数据记录和处理 记录实验室温度t= / ℃ 带入以下1.2求φ t ,E/v(理)-4)2+待测电池电动势理论值的计算式 2.电池反应Cu(m=0.1000mol.kg-1)=Cu(m=0.01000mol.kg-1) E1(理)= -(RT/2F)ln[(m??Cu)0.01/(m??Cu)0.1] CuCl2+2Hg(l)=Hg2Cl2(S)+Cu E2(理)=φ°Cu/Cu+(RT/2F)ln[m??(Cu)]-φ甘(饱和)Zn(S)+Cu= Zn+Cu(S) E3(理)=φ°Cu/Cu-φ°Zn/Zn-(RT/2F)ln[m??(Zn)/m??(Cu)]2+2+2+2+2+2+2+2+ 2+ 2+2+Hg2Cl2(S)+Zn= ZnCl2+2Hg(l) E4(理)=φ甘(饱和)-φ°Zn/Zn-(RT/2F)ln[m??(Zn2+ 2++)]六、思考题1. Zn、Cu电极为何在测量E前先进行处理? 2.如何使E值测量的准确? (25℃参考数据E1(理)=0.0178V,E2(理)=0.0424V,E3(理)=1.1V,E4(理)=1.058V,)实验二十一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 报告格式一、 目的1. 用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 2.进一步了解二级反应的特点 3.掌握DDS—307型电导率仪的使用方法 4. 学会使用恒温槽 二、 原理——CH3COOC2H5 + Na+ + OH → CH3COO + Na+ + C2H5OH其反应速率方程式:Υ=-d[CH3COOC2H5]/dt=κ[CH3COOC2H5][OH-] (1)式中κ为反应的速率常数。若用a、b分别表示CH3COOC2H5和NaOH的起始浓度,χ表示经过时间t后消耗掉的反应物浓度,则(1)式可表示为:dχ/dt=κ(a–χ)(b-χ) (2)本实验a和b相同,则(2)式可表示为:dχ/dt=κ(a–χ)2 (3),将(3)式积分得: χ/a(a–χ)=κt (4),本实验用电导法测定反应系统在不同时刻的电导来求出反应速率常数,因为——在乙酸乙酯的皂化反应的过程中,溶液人中导电能力强的OH逐渐被导电能力弱的CH3COO取代,Na+浓度不发生变化,而CH3COOC2H5和C2H5OH不具有明显的导电性,所以溶液的电导逐渐减小。故可以通过反应系统电导的变化来度量反应的进程。由于电导率κ、电导G、电导池常数Kcell三者之间的关系为:κ=Kcell G,在稀溶液中 NaOH和CH3COONa的电导率分别与其浓度成正比。若令G。、Gt、G∞ 分别表示反应起始时、反应时间t时、反应终了时溶液的电导,Gt是浓度为(a –χ)的NaOH溶液与浓度为χ的CH3COONa溶液的电导之和。得出Gt= G∞+(G。-Gt)/aκt (5),由(5)式可以看出,以Gt对(G。-Gt)/t作图,可得一直线,其斜率为1/aκ,就能求出反应速率常数κ。 三、 仪器和药品DDS—307型电导率仪, 恒温槽, 双管电导池, 铂黑电导电极, 移液管, NaOH(0.006M), CH3COOC2H5 四、 实验步骤1.DDS——307型电导率仪与电源接通,预热30分钟。2.溶液的配制3.选用电极常数为近似为1的DJS-1C型铂黑电极,将其与电导率仪、电导池装配好并用蒸馏水洗净4.用NaOH专用移液管吸取25毫升浓度为0.006M的NaOH溶液置于装有铂黑电极的电导池内,再吸25毫升蒸馏水稀释一倍---1号溶液。 5.校准电导率仪:(1) 将电导率仪最左边的旋钮白色刻度线指向“检查”, (2) 将“常数”补偿调节旋钮指向“1”刻度线 (3) 将“温度” 补偿调节旋钮指向“25”刻度线,调节“校准” 调节旋钮,使仪器显示100μS/cm6.电极常数的设置:将“温度”补偿调节旋钮指向“实验室温度”刻度线,“常数”调节旋钮指向“铂黑电极所标值”(如电极常数为0.967仪器显示96.7)7.选量程: 测量1号溶液的电导率,选定量程规则由大(Ⅳ)到小(Ⅰ),本实验选定量程Ⅲ(测量范围200—2000μS/cm)8. NaOH 专用移液管吸取25毫升浓度为0.006M的NaOH溶液置于装有铂黑电的电导池内,用乙酸乙酯专用移液管吸取25毫升浓度为0.006M的乙酸乙酯置于另一电导池内,用洗耳球将两溶液混合,按时间间隔由短到长记录电导率值,Ⅲ挡被测电导率=显示读数*电极常数μS/cm,本实验用电极常数≈1,κ=KcellG≈G 9.教师对实验仪器检查完毕即可关闭电导率仪的电源。五、数据记录和处理 1.实验室温度 ℃, 2.0.02M的NaOH溶液G。= μs.cm-1tt六、思考题: 1.被测溶液的电导是哪些离子的贡献? 2.为何使用浓度相同的两种反应物?3. 反应进行的过程中为何溶液的电导发生变化?实验二十八 溶胶的制备及电泳 报告格式一、 目的1、 用宏观界面移动电泳法测定Fe(OH)3溶胶的电泳速率,并计算ξ电势。 2、 掌握界面移动电泳法测定ξ电势的原理和技术。 3 验证胶粒的带电性质 二、 原理水解法制备Fe(OH)3溶胶的反应为:FeCl3 + 3H2O = Fe(OH) 3 + 3HClFe(OH)3+ HCl= FeOCl+2H2O, FeOCl 离解成FeO+与Cl-离子。胶团结构为:[(Fe(OH)3)m].nFeO+.(n-?) Cl-]?+.?Cl-,由于胶粒带正电,故在电场的作用下胶粒 胶粒会向负极移动,胶粒与分散介质之间会发生相对运动,产生电势差,此电势差叫作ξ电势。这种现象称为电泳。凡是高度分散的和颜色鲜明的溶胶,都可以用界面移动电泳法测定ξ电势(伏)。电泳速率υ,介质的粘度η数据分为: 温度/℃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粘度η/10- 3N.s m 1.053、1.027、1.002、0.8、0.1、0.5、0.8513-12- 2介质相对于真空的介电常数εr(水)=81,真空的介电常数ε。(8.85╳10),两极间距L(米),外加电压V(伏)之间的关系:ξ=ηυ/[ε。εr (V/L)], 式中υ=d/t=界面移动距离(米)/界面移动此距离所需时间(秒) 三、仪器与药品1.电泳仪, FeCl3溶液, HCl辅助液, 杯烧, 量筒, NaCl, Na2SO4, K3[Fe(CN)6] 四、实验操作步骤1、将150毫升蒸馏水烧至沸腾,逐滴加入3.2%的FeCl3 7毫升,再沸腾2—5分钟,冷却至和0.0004M的HCl辅助液温度相等,量取所制胶体溶液35毫升备用。 2、将两支铂电极和电泳管以及与之连接的漏斗用蒸馏水洗净,3、将已量取的35毫升溶胶加入与电泳管连接的漏斗中,乳胶管中不能有气泡!!!,关上旋塞。 4、根据所用电泳管的不同,用上加液法加60或50毫升(无刻度电泳管)0.024M的HCl辅液5、使漏斗内的液面高出电泳管内液面1—2毫米后,将旋塞部分打开,待旋塞上小段的玻璃管内充满胶体后,将漏斗缓慢上移至两支铂电极浸入HCl辅助液中!!,关闭旋塞。6、在电泳管上做好界面标记,接通电源,将电压调至100V,记录开始通电的时间,每隔5分钟记录一次5分钟界面上升和下降的距离,记录3次。 7、改变电压,重复“6”的操作。8、观察两电极上气泡产生速率是否相同,分析原因,用嗅觉判两极产生的各是什么气体? 9、实验完毕将电泳管冲洗干净。10、量取两电极之间的距离(直管部分用自带尺子量取,玻璃弯管部分用线从玻璃管中部量) 11、用幻灯机的光源观察所制Fe(OH) 3胶体的丁达尔效应12.实验三种电解质对胶体的聚沉情况,分别记录两毫升胶体所用各电解质的滴数,换算填表将试管、烧杯刷洗净。清洁台面,使本组仪器与整个实验台仪器摆放和谐有序。 五、数据记录与数据处理 1、Fe(OH)3溶胶所带电荷符号 2、填写下表2、影响电泳速率的因素有哪些? 3、通过气味判断两电极上各产生的什么气体?为什么? 4、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5、本实验所用盐酸为什么须和所制胶体电导值相同?实验三十 粘度的测定和应用 数据记录格式-3 - 32010学年物理化学实验考试复习题1. 用精密水银温度计测定温度时还需要进行露茎校正,是因为: ( ) (A) 温度计不够精确 (B) 温度计水银球所处的位置不合适 (C) 玻璃和水银的热膨胀系数不一样 (D) 所有温度计都需要进行露茎校正2. 在使用真空系统后,关闭真空泵的方法是: ( )(A) 切断电源即可 (B) 切断电源,但维持系统真空度 (C) 先切断电源,再使真空泵通大气 (D) 先使真空泵通大气,再切断电源3. 在玻璃真空系统中安置稳压瓶的作用是:( )(A) 加大系统的真空度 (B) 降低系统的真空度 (C) 减小系统真空度的波动范围 (D) 便于实验操作4. 在完全互溶的二组分的汽-液平衡相图中,混合物的沸点: ( ) (A) 应介于两个纯组分之间 (B) 会出现一个最大值 (C) 会出现一个最小值 (D) 不一定,都有可能5.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可以用: ( )(A) 直流伏特计 (B) 电子电位差计 (C) 普通万用表 (D) 五位半精密数字电压表6. 为了了解某一化学反应的动力学,在实验中要测定的是: ( ) (A) 反应速率常数 (B) 反应级数(C) 反应活化能 (D) 反应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7. 在最大气泡法测定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实验中,当气泡所承受的压力差达到最大时,气泡的曲率半径为: ( )(A) 无穷大 (B) 大于毛细管半径 (C) 等于毛细管半径 (D) 不确定8.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中,使用电导仪测定溶液电导率,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电导率( )物化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及数据记录格式 复习题与答案 81_物化实验思考题(A) 逐渐增大,趋近G0 (B) 逐渐减小,趋近定值(C) 不变 (D) 与反应温度有关,无法判断9. 在二元合金相图实验中,假定一样品的熔点为270℃,你认为应加热到多少温度比较适宜?( )。(A) 270℃ (B) 290℃(C) 320℃ (D) 370℃10. 热电偶的温差电势与什么有关?( )。(A) 室温 (B) 冷端温度(C) 热端温度 (D) 冷热两端温度差11. 在氨基甲酸胺分解压测定的实验中,实验前要将装样球中的空气抽尽,如果空气没有抽尽,所测得的标准平衡常数K?将( )。(A) 偏大 (B) 偏小(C) 不变 (D) 很难确定12. 测定蔗糖水解的速率常数可用下列哪种方法? ( )(A) 粘度法 (B) 旋光法(C) 电导法 (D) 量热法13. 气压计的读数校正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14. 实验室自行组装一套恒温槽,需要的五个主要部件是(不包括槽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 如果粘度计毛细管孔径过大、流速过快会使得液体在毛细管中流经时间的误差_____,从而导致测定结果不准确。16. 在乌氏粘度计和奥氏粘度计中,_____粘度计与液体的使用体积有关,_____(可不可以?)使用两支粘度计分别测定待测液体和参比液体的流经时间。17. 共沸混合物(或恒沸混合物)的特征是具有______和______,其气相和液相的组成完全相同,因此不能用______进行分离。18. 在测定二组分完全互溶体系的沸点-组成图的实验中,测定平衡时气、液两相的组成常用的仪器是_____,直接测定的物理量是_____。19. 为确保样品完全燃烧,氧弹中必须充入足够量的____,同时粉末样品必须制成______,以免充气时______样品,使燃烧不完全,造成实验误差。20. 在燃烧热测定的实验中,有时点火后温度不迅速上升,说明点火不成功,这可能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 在燃烧热测定实验中,需要对升温曲线进行______校正,目的是:____________ 。22. 采用电导法进行化学反应动力学实验的条件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电导率值须______,且各组分浓度与电导率之间应存在______关系。23. 在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实验中,移取NaOH和CH3COOC2H5溶液加入到电导池两边后,应立即塞上橡皮塞,这是为了防止:______和____________。24. 用热电偶测量温度时,为保持冷端温度的稳定,须将它____________;常将几组热电偶串联使用,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25. 热电偶作为测温元件有许多优点,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 下图为电池电动势测量的示意图,请按照测量电池电动势的要求,通过画线把检流计、稳压电源、标准电池、待测电池与直流电位差计连接起来。银电极 盐桥 甘汞电极AgNO3溶液 饱和KCl溶液注:K1、K2为测量转换旋钮; R1、R2、R3为可变电阻调节旋钮,其R1为粗调旋钮, R2为中调旋钮, R3为细调旋钮; I、II、III、IV和V是标有伏特数的旋钮。 27. 上图是测溶液表面张力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请利用上图(如有必要)回答或完成下列问题:请你按照做实验时的合理的先后顺序对其编号(将编号填在括号内),同时完成其中的填空(假设实验前浓度为0.25、0.20、0.15、0.10、0.075、0.050、0.025mol/l 各50 ml的溶液已配好):( )调节恒温槽在20.0±0.1℃。( )用洗液洗净毛细管及大试管,再用自来水和蒸馏水洗净,如上图装好仪器,检查______,如果_______可以进行下步实验。( )打开DMP-2B型数字式微压差测量仪电源,预热15分钟。在体系______按下校零按纽,使面板显示值为0000,将单位开关置于kPa(或mmHg)档。( )将水换成待测浓度的正丁纯水溶液,按照上述步骤分别按______的顺序测定不同浓度正丁醇溶液。测定时不必烘干表面张力仪,只需用欲测溶液洗三次即可。( )往表面张力仪B中加入适量的纯水,调节毛细管______,慢慢打开吸气瓶的放水活塞,使毛细管端逸出的气泡不连续为宜。一般在______ 左右,从DMP-2B型数字式微压差测量仪上读出______值,连续读三次,取其平均值。2010学年物理化学实验考试复习题答案1.B 2. D 3. C 4. D 5. B 6. D7.C 8. B 9. C 10. D 11.A13. 仪器误差的校正、温度校正、维度和海拔高度的校正14. 加热器、搅拌器、温度计、导电表(接触式温度计)、继电器15. 变大16. 奥氏、不能17. 最低恒沸点和最高恒沸点、分馏法18. 阿贝折光仪、折射率19. 氧气、片状、冲散20. 短路、断路、氧弹内氧气不足21. 雷诺校正、消除温度-时间曲线中环境对体系的影响22. 相差较大或存在较大差异、线性23. 吸收空气中的CO2、乙酸乙酯的挥发和水解24. 置于冰水浴中、提高测量灵敏度和精度25. 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量程宽、非电量变换26.12. B27. 1→3→2→5→4、是否漏气、不漏气、通大气、溶液由稀到浓、刚好与液面接触、3~6个/分钟、最大压力差2010学年物理化学实验考试复习题1. 用精密水银温度计测定温度时还需要进行露茎校正,是因为: ( )(A) 温度计不够精确 (B) 温度计水银球所处的位置不合适(C) 玻璃和水银的热膨胀系数不一样 (D) 所有温度计都需要进行露茎校正2. 在使用真空系统后,关闭真空泵的方法是: ( )(A) 切断电源即可 (B) 切断电源,但维持系统真空度(C) 先切断电源,再使真空泵通大气 (D) 先使真空泵通大气,再切断电源3. 在玻璃真空系统中安置稳压瓶的作用是:( )(A) 加大系统的真空度 (B) 降低系统的真空度(C) 减小系统真空度的波动范围 (D) 便于实验操作4. 在完全互溶的二组分的汽-液平衡相图中,混合物的沸点: ( )(A) 应介于两个纯组分之间 (B) 会出现一个最大值(C) 会出现一个最小值 (D) 不一定,都有可能5.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可以用: ( )(A) 直流伏特计 (B) 电子电位差计(C) 普通万用表 (D) 五位半精密数字电压表6. 为了了解某一化学反应的动力学,在实验中要测定的是: ( )(A) 反应速率常数 (B) 反应级数(C) 反应活化能 (D) 反应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物化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及数据记录格式 复习题与答案 81_物化实验思考题7. 在最大气泡法测定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实验中,当气泡所承受的压力差达到最大时,气泡的曲率半径为: ( )(A) 无穷大 (B) 大于毛细管半径 (C) 等于毛细管半径 (D) 不确定8.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中,使用电导仪测定溶液电导率,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电导率( ) (A) 逐渐增大,趋近G0 (B) 逐渐减小,趋近定值 (C) 不变 (D) 与反应温度有关,无法判断9. 在二元合金相图实验中,假定一样品的熔点为270℃,你认为应加热到多少温度比较适宜?( )。(A) 270℃ (B) 290℃ (C) 320℃ (D) 370℃10. 热电偶的温差电势与什么有关?( )。(A) 室温 (B) 冷端温度 (C) 热端温度 (D) 冷热两端温度差11. 在氨基甲酸胺分解压测定的实验中,实验前要将装样球中的空气抽尽,如果空气没有抽尽,所测得的标准平衡常数K?将( )。(A) 偏大 (B) 偏小 (C) 不变 (D) 很难确定12. 测定蔗糖水解的速率常数可用下列哪种方法? ( ) (A) 粘度法 (B) 旋光法 (C) 电导法 (D) 量热法13. 气压计的读数校正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14. 实验室自行组装一套恒温槽,需要的五个主要部件是(不包括槽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 如果粘度计毛细管孔径过大、流速过快会使得液体在毛细管中流经时间的误差_____,从而导致测定结果不准确。16. 在乌氏粘度计和奥氏粘度计中,_____粘度计与液体的使用体积有关,_____(可不可以?)使用两支粘度计分别测定待测液体和参比液体的流经时间。17. 共沸混合物(或恒沸混合物)的特征是具有______和______,其气相和液相的组成完全相同,因此不能用______进行分离。18. 在测定二组分完全互溶体系的沸点-组成图的实验中,测定平衡时气、液两相的组成常用的仪器是_____,直接测定的物理量是_____。19. 为确保样品完全燃烧,氧弹中必须充入足够量的____,同时粉末样品必须制成______,以免充气时______样品,使燃烧不完全,造成实验误差。20. 在燃烧热测定的实验中,有时点火后温度不迅速上升,说明点火不成功,这可能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 在燃烧热测定实验中,需要对升温曲线进行______校正,目的是:____________ 。22. 采用电导法进行化学反应动力学实验的条件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电导率值须______,且各组分浓度与电导率之间应存在______关系。23. 在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实验中,移取NaOH和CH3COOC2H5溶液加入到电导池两边后,应立即塞上橡皮塞,这是为了防止:______和____________。24. 用热电偶测量温度时,为保持冷端温度的稳定,须将它____________;常将几组热电偶串联使用,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25. 热电偶作为测温元件有许多优点,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 下图为电池电动势测量的示意图,请按照测量电池电动势的要求,通过画线把检流计、稳压电源、标准电池、待测电池与直流电位差计连接起来。银电极盐桥 甘汞电极AgNO3溶液饱和KCl溶液注:K1、 K2为测量转换旋钮; R1、R2、R3为可变电阻调节旋钮,其R1为粗调旋钮, R2为中调旋钮, R3为细调旋钮;I、II、III、IV和V是标有伏特数的旋钮。27. 上图是测溶液表面张力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请利用上图(如有必A-液滴漏斗;B-表面张力仪;C-玻璃管(下端为毛细管); D-塑料杯;E-恒温槽;M-DMP-2B型数字式微压差测量仪;要)回答或完成下列问题:请你按照做实验时的合理的先后顺序对其编号(将编号填在括号内),同时完成其中的填空(假设实验前浓度为0.25、0.20、0.15、0.10、0.075、0.050、0.025mol/l 各50 ml的溶液已配好): ( )调节恒温槽在20.0±0.1℃。( )用洗液洗净毛细管及大试管,再用自来水和蒸馏水洗净,如上图装好仪器,检查______,如果_______可以进行下步实验。( )打开DMP-2B型数字式微压差测量仪电源,预热15分钟。在体系______按下校零按纽,使面板显示值为0000,将单位开关置于kPa(或mmHg)档。( )将水换成待测浓度的正丁纯水溶液,按照上述步骤分别按______的顺序测定不同浓度正丁醇溶液。测定时不必烘干表面张力仪,只需用欲测溶液洗三次即可。( )往表面张力仪B中加入适量的纯水,调节毛细管______,慢慢打开吸气瓶的放水活塞,使毛细管端逸出的气泡不连续为宜。一般在______ 左右,从DMP-2B型数字式微压差测量仪上读出______值,连续读三次,取其平均值。2010学年物理化学实验考试复习题答案1.B 2. D 3. C 4. D 5. B 6. D 7.C 8. B 9. C 10. D 11.A 12. B 13. 仪器误差的校正、温度校正、维度和海拔高度的校正14. 加热器、搅拌器、温度计、导电表(接触式温度计)、继电器 15. 变大 16. 奥氏、不能17. 最低恒沸点和最高恒沸点、分馏法 18. 阿贝折光仪、折射率 19. 氧气、片状、冲散20. 短路、断路、氧弹内氧气不足21. 雷诺校正、消除温度-时间曲线中环境对体系的影响 22. 相差较大或存在较大差异、线性23. 吸收空气中的CO2、乙酸乙酯的挥发和水解 24. 置于冰水浴中、提高测量灵敏度和精度 25. 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量程宽、非电量变换 26.27. 1→3→2→5→4、是否漏气、不漏气、通大气、溶液由稀到浓、刚好与液面接触、3~6个/分钟、最大压力差
CopyRight&2012- AllRight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飞qu码爱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