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评论眼镜蛇炸评论是什么意思思

怎样发展?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br&现在打着提前体验的旗号心安理得开飞机。解了锁无非换成保护国家安全敏感地点不被敌人发现,为了有更多种类宝可梦,为了强迫症,为了懒,累,麻烦的旗号而已。&br&贴吧众每天撕来撕去,开着飞机的人说不开飞机的人酸,想玩没得玩。。快得了吧,飞机版又不是你开发的,下个飞机版游戏的事也值得用来秀智商。作弊党和蝗虫党永远不会少。愿意按照规则来玩游戏的人,才配说自己是一个游戏玩家。&br&&br&不好意思离题了。实在是有些看不过眼。但是go在国内一定活不久,几个月后(或许更短?)不会有人会在想起这个游戏,不会有人发个截图炫耀一下自己抓到了什么,最后留下站满了各色高CP稀有精灵的道馆烂摊子和一小部分依旧热爱着宝可梦不愿放弃的忠诚玩家,而这些玩家中,或许又会以不愿意开飞机的那些人为中坚力量,这点我敢打赌。最后,向那些坚持正道的神奇宝贝训练师致以敬意,你们才是最强大的训练师,与宝可梦强弱无关。
怎样发展?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现在打着提前体验的旗号心安理得开飞机。解了锁无非换成保护国家安全敏感地点不被敌人发现,为了有更多种类宝可梦,为了强迫症,为了懒,累,麻烦的旗号而已。 贴吧众每天撕来撕去,开着飞机的人说不开飞机的人酸,想玩…
&b&理论上,时光机器不可制造&/b&&p&我们都知道,人类所生存的空间是4维的,但是其中的物质均是3维的,包括人类本身。我们能感受和理解的空间,也仅限于2维、3维和4维:谁都无法画出一条没有宽度的线段或者没有大小的点,谁也无法感受到5维时空及更高维度的时空。时光机器这种设定恰恰是在5维时空中,所以理论上我们无法认识,更加不可能将它制造出来。&/p&&img data-rawheight=&324& data-rawwidth=&398& src=&/6c43de09de799a5d1c8471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8&&&br&&p&&b&多维时空不同于多维空间&/b&&/p&&p&回到多维时空,首先想区分两个概念:多维时空和多维空间。多维空间对于拓展思维、研究宇宙的实际意义其实并不大,因为它更多地局限于数学、量子理论之中,概念上仅仅是空间的拓展,必要时加上时间的一个维度。但是多维时空就不同了,在多维时空的概念中,允许除了空间之外的东西有更多的维度——比如时间,甚至,规则。&/p&&p&&b&多维空间是怎样的?&/b&&/p&&p&在现在流行的量子力学、弦理论及超弦理论中,为了使能量为正,解出宇宙空间为26维或者10维。其中超弦理论因为格拉斯曼空间的振动,计算出的宇宙维度较小,但是10维却早已超出了我们能够理解的范围。如何理解呢?其实可以用正方形(体)来进行理解。假设我们生存在1维空间(一条线上),垂直穿过一个正方形,那么我们所看到的就是一条线段出现、持续、消失;同样的在2维中穿过一个正方体,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正方形突然出现、持续、消失;所以在3维中,如果穿过一个4维的正方X,我们看到的应当是一个正方体突然出现、持续、消失……以此类推,可以理解更高维度的空间。&/p&&img data-rawheight=&713& data-rawwidth=&962& src=&/f6969284effdb958f620a3f9dc7d0f64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2& data-original=&/f6969284effdb958f620a3f9dc7d0f64_r.jpg&&&br&&p&&b&为什么说理解高维空间意义不大?&/b&&/p&&p&当然还有另一种理解4维空间的方式,那就是空间折叠:2维的一张纸,我们将它弯曲之后站到一块,当点穿过接点的时候,它会突然发现自己奇怪的消失了、然后出现在世界的另一头;同样的,如果在4维之中,是可以实现将3维的两个点连接起来,令一个人瞬间移动,这也便是《星际穿越》中虫洞的作用。&/p&&img data-rawheight=&591& data-rawwidth=&461& src=&/eb28a65ccf53f47d5aa57c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1& data-original=&/eb28a65ccf53f47d5aa57c_r.jpg&&&br&&p&可以配合这张图进行理解,A-B构成的是1维空间;而从A出发不只可以到B,还可以到C的时候,ABC就共同构成了2维,B、C均成了A的潜在的选择性。然而B要到达C必须经过A,但是3维中,BC可以直接相连。但这些依然处于理论阶段,并且理解起来颇为抽象,对于我们想要“改造宇宙”、成为造物主的愿望相距甚远。所以,空间本身已经满足不了我们的野心。&/p&&p&&b&现在谈谈时间&/b&&/p&&p&时间这种东西太神奇,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无所不在,其本身不能说存在抑或不存在,通常认为,时间与物体的运动紧密相联,如果世间的所有物质都静止下来,那么时间再无意义。而正是因为人类想认识世界、改造宇宙,在理解力、运动、规则这些东西的时候,迫不得已把时间的概念引入,让它作为很多事情的“自变量”。我认为研究时空为主的多维空间更有意义,同样的在《星际穿越》中,也是以多维时空作为多维模型的。&/p&&p&&b&我们对时间的错觉&/b&&/p&&p&我们一直有一种错觉,那就是时间是均匀前行的,身边的人与我们一同老去、四季交替、日落日息……一切都是稳定而均匀的。所以当初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以及兄弟佯谬的时候,人们会大吃一惊:什么!哥哥去宇宙旅行一趟会比弟弟还年轻?然而正是因为时间对于运动的依赖性的存在,两个人身上的细胞、分子、原子的运动方式很不相同,自然经历过的时间也不同了。哪个为准?其实哪个都是标准,哪个也都不是……宇宙中有着亿亿级的物质,任何两两物质间的时间都不一样,换句话说——所有东西的时间都是自己的。&/p&&img data-rawheight=&220& data-rawwidth=&248& src=&/0ea3e36bdb2ac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48&&&p&&b&第一站:时间是几维的?——&/b&&b&时空4&/b&&b&维&/b&&/p&&p&问题来了,尽管时间不均匀、没有标准,但是它是几维的?如果是一维,那么把人抽象成一点,从生到死把他何时在哪里都记录下来,构成他的4维空间,那么他便只能在这“条”时间线上运动:回到16岁,在第一中学;再到50岁的某时,在家看报纸……不会改变也不能改变。如果他是一个4维的人,那么他就可以通晓他的一生,知道自己的命运,甚至可以自由在任何年龄之间穿梭。诸葛亮应当就介于3维到4维之间,而我们的旅程也正式开始了。&/p&&p&&b&第二站:时间2&/b&&b&维——时空5&/b&&b&维&/b&&/p&&p&但是,如果时间是2维的,该如何解释呢?同样结合那张图来理解:&/p&&img data-rawheight=&591& data-rawwidth=&461& src=&/eb28a65ccf53f47d5aa57c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1& data-original=&/eb28a65ccf53f47d5aa57c_r.jpg&&&br&&p&现在要注意,在这张图中,A-B并不是1维空间,而是4维时空,同时包括1个时间和3个空间:A代表16岁,在第一中学;B代表50岁的某时,在家看报纸;C则代表60岁的某时,在医院病床上。ABC以及更多从A出发的“线段“所构成的集合便是5维时空,此时它表示的是从A做出的不同选择、走的不同的人生道路的所有可能性的大集合。6岁时不小心摔了一跤,都有可能因为蝴蝶效应而导致过早的夭折。周杰伦的一首歌中唱到:也许在不同的时空,还牵着你的手。5维时空便是所有这些时空、所有平行空间的集合。但是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如果要从B到C,必须回到A。&/p&&p&&b&5&/b&&b&维时空的讨论:上帝掷骰子吗?&/b&&/p&&p&我一直是一个先定论者,认为宇宙的所有物理定律是确定的,给定初态,那么之后任意时刻,所有的分子、原子、弦等等的位置都可以解出来。那么所有事情的发展,从一开始就都是确定。包括我们此时在做着思考、做着决定,看似自由,其实都由因果所决定着,其实都由那些更为微小的物质的确定的运动所左右着……笃信不疑,然而就在不久之前,我突然想到了上帝的骰子,这便是量子力学——它指出在更为微小的层面,比如电子等,它们的运动是以概率的形式存在的。这便导致了不同:尽管物理定律可能是确定的,初态也是确定的,但是这些成千上万的粒子时时刻刻都在以概率在决定下一时刻的状态,就好像上帝在掷骰子时时刻刻创造更多的平行空间。从这个角度看,正是因为“概率”的存在,5维时空才有了存在的可能性。不严谨地通俗理解一下,此时投一枚硬币,正反面概率相等,那么硬币落下之前,便同时产生了两个平行空间,一个“正面”,一个“反面”。(其实硬币这种宏观的物质,其落下的正反,只是人类无法猜测,而非真正有正反的概率,抛出之前,甚至很久之前,就已经确定了)&/p&&p&所以我认为第5维应当称之为“概率维度”,就是时间的第二维度。&/p&&img data-rawheight=&302& data-rawwidth=&503& src=&/a5e561ccacc7662f3ccb44b8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3& data-original=&/a5e561ccacc7662f3ccb44b8_r.jpg&&&br&&p&&b&5&/b&&b&维时空再讨论:4&/b&&b&维人的寂寞&/b&&/p&&p&在伦理上,我也想讨论一下4-5维时空。如我们一般认为的,我们是3维的,生活在4维中,我们活着,对未来一无所知,也就是对于时间的维度未知。这种未知给了我们活下去的勇气与希望,探索未知构成了我们生活的全部——我们的生活说白了,就是在第4个维度上“走”下去。我们觉得命运在自己的手中,是因为自己可以按照愿望做出选择(不是真正的自由,但是我们觉得自由),并且因为想象和社会对比的存在,我们会快乐或者忧伤。但是对于4维人,事情好像残酷了很多,他同时知道自己的所有时刻的所有状态,经历过什么、会经历什么,一切都是已知的、确定的。尽管他知道很多,甚至可以随意穿梭,在自己的时空中到达任意的年纪,但是这种不可改变的命运,他是否能够承受?理论上的永生,对于他有何意义?&/p&&p&&b&5&/b&&b&维时空优化:不确定的确定&/b&&/p&&p&可能你会说,不要理解了就好,管他呢。但是我认为,维数的拓展不应该会有矛盾的产生,即使是4维人,活在5维空间中,也应当有活着的意义,所以问题应当出现在模型上。之前的模型是说4维时空中一个人有着确定的人生轨迹,不可改变,但是在5维——多出来概率维度的影响下,会有一件事情产生,那就是4维人在时空中穿梭的时候,会因为概率的影响而有着不同的人生!尽管在他看来,人生依然是确定的,50岁看报纸的时候回到16岁一定是在第一中学,但是概率的未知性会让未来重新变成一种不确定的确定!每一次都会有一系列的骰子投下去,确定一条轨迹,4维人生活在其中,并且等待新的骰子组合。4维人生活的意义,就在于在不同组合的概率选择的未知之中,他的生活也依然是无限种可能。&/p&&img data-rawheight=&391& data-rawwidth=&550& src=&/43e0a37ecb5a9de973adf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43e0a37ecb5a9de973adf_r.jpg&&&br&&p&&b&第三站:时间3&/b&&b&维——时空6&/b&&b&维&/b&&/p&&p&6维空间相比就容易理解多了,还是用到那张图。&/p&&img data-rawheight=&591& data-rawwidth=&461& src=&/eb28a65ccf53f47d5aa57c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1& data-original=&/eb28a65ccf53f47d5aa57c_r.jpg&&&br&&p&现在,B可以不会到A直接到C,6维人的你,原本成为科学家可以一瞬间变成程序猿,不需要回到高中之类。时间上的不需要回溯,换句话说就是无视因果论;另外要注意这一句话,无视因果论,不代表因果论不存在。如果换条路走,B到C还是必须经过A。如果说5维是时光机器存在的维度,依然需要紧密地根据事情的因果发展而到过去或未来改变事情的发展方向;那么6维就是神仙存在的维度,可以随意将事物变成它可能的样子,左右它过去及将来的,所有的概率、一切的选择。点石成金、呼风唤雨……几乎已是无所不能。&/p&&p&&b&5&/b&&b&维、6&/b&&b&维时空伦理的简单讨论&/b&&/p&&p&这样看来,5维人,即坐着时光机器的人(比如大雄)好像很开心没有烦恼,可以到达任意的时间点、任意的位置来改变事情的发展方向,满足所有的愿望;而6维人更甚,凌霄宝殿的众神仙,可以随心所欲、法力无边……但是要注意一点,他们能做的,也无非是在这个包含所有可能性的时空中的能做到的所有事情。比如说,这个时空源自一个不可分割的小粒子,那么即使在6维,也无法用他创造出一个星球(需要更多的粒子),或者让它分裂出更多的粒子(宇宙规则不允许)。纵使是神力,也依然被冥冥中的规则、因果等类似的东西所束缚着。寻找和试着理解创造这些规则,也便是这些维度的同学们的任务。&/p&&img data-rawheight=&480& data-rawwidth=&864& src=&/5ce0f19e2fc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64& data-original=&/5ce0f19e2fc_r.jpg&&&br&&p&另外,空间之多维均是对称的;但是时间所定义的几个意义,尤其在于第6维度,比较抽象。我想这个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时间朝多个方向流逝没有太大意义,而且在我们的3维中是很难看到时间维度是否对称,或许6维人看去,时间的这3个维度都是对称的。&/p&&p&&b&第四站:规则1&/b&&b&维——时空7&/b&&b&维&/b&&/p&&p&对于第7维度的理解,虽然借鉴了一些理论,但是“规则”维度是我自己大胆的提出。回顾之前的维度,我们看到,空间和时间都拓展到了3维并且就此而止,这似乎并没有太大的道理——也许是因为我们只能直观理解到空间的3维,所以通过3来叠加我们的时空维度。此时到第7维,便不得已要引入新的维度,并且将它叠加到3维形成9维空间了。个人认为这并不太科学,所以以下的维度还望多批评指教。&/p&&p&在网上的一部片子中,将第7维度解释成我们这个宇宙的所有时刻,它的各种常熟、定律可能在宇宙演化中有着一些变化,还是回到那张图:&/p&&img data-rawheight=&591& data-rawwidth=&461& src=&/eb28a65ccf53f47d5aa57c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1& data-original=&/eb28a65ccf53f47d5aa57c_r.jpg&&&br&&p&第7维就是A-B的线段所代表的维度,它表示从宇宙大爆炸开始到任意时刻;像4维的A-B线中,每一个点有着确定的“时间”维度一样,7维的A-B线中,每一个点便是有着确定的“规则”维度,组成A-B的不是一个个的时间点,而是不同的规则、规定、因果论。&/p&&p&&b&为什么要引入规则?&/b&&/p&&p&最简单的完全描述一个质点状态的方程:&img data-rawheight=&43& data-rawwidth=&172& src=&/d1edc1efe12df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72&&&br&中,x代表质点的空间状态,t代表质点的时间状态,那么v呢?速度。但是我更想把它理解为,从宇宙大爆炸开始,经过这么久与各种其他质点的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一个状态,显然在这个状态中,包含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因素,那就是宇宙的规则、物理定律。万有引力、强弱相互作用、动量守恒……总之,v将会是物质、规则和时间的共同产物。如果空间和时间的维度都已经考虑到了,那么时空再延伸,便将是规则的改变:光速在宇宙演变中不断变化、引力常数变化……甚至有些定律会失效,有些定律会产生。昨天发现的定律,今天完全不适用了;突然发现的一个规律,却有可能才在这个宇宙中一个月大……&/p&&p&&b&第五站及以后:8&/b&&b&维及更高维度&/b&&/p&&p&如此理解8-9维就不再困难,类比之前,8维就是多元宇宙的概念,并且可以回到大爆炸的原点进行宇宙间的旅行,接触不同方式演变的宇宙的不同规则,而且可以任意选择6维时空中要用那种规则;而9维就是不需要回到大爆炸原点,直接在无限多的无限可能的宇宙规则中选择一个,作为自己6维时空的规则,不开心再换一个……网络上很多人喜欢把8维称为上帝的维度,对于规则随意创造、毁灭以及更改。但是我想说,无限多的无限可能依然不以为着“随意”。所以我猜想,上帝的定义可能要上升到更高的维度。&/p&&p&&b&规则及时间维度的再讨论&/b&&/p&&p&时间讨论到3维就停止了,其实只是因为无法理解和想象了;规则也是如此。但是注意在方程&img data-rawheight=&43& data-rawwidth=&172& src=&/d1edc1efe12df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72&&中,v是t的隐函数,所以他们的混叠有可能产生更多的维度,甚至规则本身,在确定的x和t时是不是确定的都还未知。但是我的理解和讨论就仅限于此了。&/p&&p&&b&写在最后&/b&&/p&&p&因为自己一直喜欢关于宇宙时间的这些问题的思考,所以很愿意写这样一篇文章来分享。文中的太多观点都是个人观点,极不成熟,漏洞颇多,望小伙伴们海涵。欢迎随时提出观点意见,让我们共同进步!&/p&
理论上,时光机器不可制造我们都知道,人类所生存的空间是4维的,但是其中的物质均是3维的,包括人类本身。我们能感受和理解的空间,也仅限于2维、3维和4维:谁都无法画出一条没有宽度的线段或者没有大小的点,谁也无法感受到5维时空及更高维度的时空。时光…
转载一篇不错的博文:&a href=&///?target=http%3A///gisangela/archive//2918884.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GIS:揭开你神秘的面纱&i class=&icon-external&&&/i&&/a& 版权属于原作者:&a href=&///?target=http%3A///u/gisangel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gisangela&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  GIS从出现到为人所知,只不过经历了短短的几十年时间,尤其是近几年,大有欣欣向荣之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GIS。自己和GIS打交道也快10年时间了,所从事的工作也是把“阳春白雪”变成“下里巴人”,让更多的人能理解并使用GIS,但每每向其他行业的人介绍GIS,还真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讲清楚的事情,于是近日写得小文一篇,希望能够给想了解GIS的人一点点启发,也许GIS可以在你的工作中大显身手呢。&br&1. GIS:你能帮我做什么&br&  “GIS是什么,能干什么?”,我想这个问题可能是困惑大多数GIS专业学生的问题,现在当然好很多,但在我们上学那会儿,完全是混混沌沌,不知道以后毕业了去干嘛,当人家很好奇地问起自己的专业时,也很难用只言片语跟人家描述清楚,那种学了n年还说不清自己专业的羞愧呐。。。直到后来Google Map、Google Earth横空出世,当大家发现这玩意儿能在电脑上看到自己家房顶,找到玩转世界那种“君临天下”的感觉的时候,我们终于可以傲娇地说,俺的专业就是做这个的lol(其实你懂得)。&br&  当我们去查询GIS的概念,一般都会这样介绍——“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地理数据进行获取、存储、分析、显示、输出的信息系统。”&br&  “那GIS不就是用计算机做地图吗?”&br&  “GIS比计算机制图高级,因为我们有数据库支撑,我们还可以做空间分析……”&br&  听起来无所不能的GIS,但在很长时间里其实也只是停留在做出专题图的阶段,像图1中的渐变色就很清晰的显示出各省的男同胞的平均身高,各位可以很迅速地在心里得出自己有木有拖后腿的结论,再或者可以跟地图交互查询一下属性,压根儿用不到复杂的空间分析。&br&
图1 中国各省男性平均身高&br&
那GIS究竟能做什么呢?首先就是收集地理信息,人类活动75%都与地理位置有关,比如想和男朋友找个电影院看电影,出差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找宾馆,这些都是地理信息,通过GIS能有效地把这些都存储起来,怎么存呢?excel吗?那怎么和地图关联起来?这是后话,当然这些问题不太用我们用户操心,业界大佬们早就定义好了地理信息的各种存储方式,文件抑或数据库都可以,我们只要按要求把信息录入就可以了。&br&
收集到的地理信息,现在也只是电脑中的一堆表格,那怎么为人们所看到呢?这就是所谓的“可视化”了,各种图表是信息可视化的产物,那地理信息可视化的产物就是“地图”,当然地图远比GIS出现的要早,这位前辈是GIS重要的代言人,GIS可以方便地将收集到的信息在地图上展示,如图1用深浅变化的颜色表达身材的高低,如果收集到的信息还有女性的身高,分分钟就可以再做出一幅类似的女性身高图来。而即使你是一个绘图高手,可以在CorelDraw、Illustrator甚至Photoshop中绘制出图1,但却很难再此基础上立刻绘制出另一幅女性身高图来。&br&
而空间分析其实离我们也并不遥远,像大众点评这样的应用已经相当普及,我可以很方便地找到周边的餐馆,还有地图导航,都是通过GPS装置收集的你的地理位置之后,在地图上找到正确的位置显示,再进一步的实现诸如查询搜索等功能。&br&2. 数据:有料才是王道&br&  大体知道了GIS是什么,我们再来讨论下图1是怎么做出来的,身高之类的数据很好收集得到,可是地图呢?让我们追根溯源地想一想地图究竟是怎么画出来的,在没有测绘,没有RS,没有GPS的年代,我们的老祖先们就是靠脚步来丈量土地,靠眼睛看到的来手绘地图,而现在RS可以通过卫星来给地球拍照,GPS可以实时定位,虽然已经摆脱了“数据基本靠走”的时代,但是想得到数据还是要花费些代价,大多数地理数据还没有开放需要购买,当然像图1中这样比例尺级别(第4部分我们会讨论到)的地图,还是很容易从网上得到,那我们下载后,就可以在GIS软件中打开,将身高数据录入,从而快速的做出一幅地图来。&br&  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数据才是王道,否则GIS系统就是一个空架子。对于数据而言,GIS有两大基本存储模型,一种是矢量数据模型,一种是栅格数据模型。如图2所示,同样信息的表达,在左边的矢量数据中,我们看到的是清晰的点、线、面的实体,来表达河流、湖泊、地块这样的信息;而右边的栅格数据中,我们看到的则是一个个的格子,相相同的像元值在地图上展示出相同的颜色,从而也呈现出河流、湖泊、地块的形态。虽然都能表达出一样的信息,但是这两种存储模型是完全不同的,矢量是以对象为单位,我们可以把一个湖泊的面积等属性都存储在该对象中;而用栅格表达的话,湖泊是由一组像元组成的,我们不可能将整个湖泊的面积分别赋予每个像元。&br&
图2 矢量数据模型与栅格数据模型&br&
网上公开免费的数据哪里可以下到呢?在美国数据的开放程度还是相当高的,像人口普查之类的详细数据完全可以获取到(&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his Tract&i class=&icon-external&&&/i&&/a&),另外还有一些网站可以获取数据:&br&全球90m分辨率的DEM(高程数据)下载:&br&&a href=&///?target=http%3A//srtm.csi.cgiar.org/index.asp&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rtm.csi.cgiar.org/inde&/span&&span class=&invisible&&x.asp&/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Natural Earth提供了全球1:10 000 000、1:50 000 000、1:110 000 000比例尺的矢量和栅格数据下载,格式为ESRI的shp、Geodatabase以及tiff:&br&&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Natural Earth&i class=&icon-external&&&/i&&/a&&br&Bathymetry是海洋深度的测量数据,在 British Oceanographic Data Centre 的网站上可以下到全球海洋深度数据:&br&&a href=&///?target=https%3A//www.bodc.ac.uk/data&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bodc.ac.uk/data&/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Globe land cover facility提供免费卫星图像,如Landsat、 Modis、 Ikonos、 Quickbird等,下载地址:&br&&a href=&///?target=http%3A//glcf.umiacs.umd.edu/&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GLCF: Welcome&i class=&icon-external&&&/i&&/a&&br&   对于中国用户,开放的免费数据获取途径有限,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发布过全国1:400万比例尺的矢量图,详细到县级行政数据。另外,如果我们只是需要背景地图显示的话,可以不必获取原始数据,而采用叠加地图服务的方式。中国的ArcGIS Online(&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rcGISOnline-China首页&i class=&icon-external&&&/i&&/a&)为中国用户提供了免费的地图服务,我们只需要将其与我们的数据叠加,就可以快速做出一幅地图来,当然这里的地图服务不能够直接进行查询,它的作用类似于背景图片。&br&3. 比例尺:地图的亲密爱人&br&  早在晋代制图学家裴秀就提出“制图六体”的概念: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首当其冲的分率指的就是比例尺。无论是我们购买的地形图,还是我们在软件中出图,都要涉及到比例尺,对于地图而言,比例尺是不可或缺的亲密爱人。就像上节中我们提到Natural Earth提供了全球1:10 000 000的矢量数据下载,这里的1:10 000 000就是比例尺,它的含义是:地图上任意线段长度与它代表的实地水平距离之比,也就是说如果地图上两点之间测量的距离为1mm,那么实地的距离则是10km。&br&  简单来讲,地图都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缩小,比例尺就代表了抽象的程度。比例尺越小,抽象程度越高,表达的地物就少而简单;比例尺越大,抽象程度低,表达的地物就越详细。如图3所示,同一个湖泊在较大比例地图上以面来表示,可以看到湖泊的轮廓,而在较小比例尺地图上就只是以线来表示。这个对地物进行抽象的过程存在于数据采集这个环节,对于采集到的数据,在软件中我们是可以实现比例尺的无极缩放的,这时候改变的就不再是抽象程度,而是显示的地理范围了。&br&
图3 不同比例尺对于地物的抽象程度&br&   我国规定1:5千、1:1万、1:2.5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1:100万八种比例尺地形图为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编制这些地图要么通过全站仪、经纬仪等大地测量的方式,要么通过航摄的方式。因此这里又要引入两个概念:测图比例尺和航摄比例尺。由于人眼在地图上的分辨率通常为0.1mm,不同比例尺图上0.1mm所代表的实地距离,称为地形图比例尺的精度,该精度决定了测图比例尺。例如,某工程测量要能够在图上表达出10cm的精度,则选取的测图比例尺应不小于0.1mm/10cm=1/1000。航摄比例尺与成图比例尺的关系见下表(影像分辨率指的是影像所能识别出的最小地物单元的大小)&br&
成图比例尺与航摄比例尺及影像分辨率关系&br&&br&成图比例尺&br&&br&航摄比例尺&br&&br&影像分辨率(m)&br&&br&1:500&br&&br&1:00&br&&br&0.05&br&&br&1:1000&br&&br&1:00&br&&br&0.1&br&&br&1:2000&br&&br&1:00&br&&br&0.2&br&&br&1:5000&br&&br&1:000&br&&br&0.4-0.8&br&&br&   通过上表中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成图比例尺基本是航摄比例尺的4倍,为什么是4倍,原因是精度决定,4倍内的摄影照片就够了,刚好不会出现马赛克,如果将摄影比例尺确定得过小,造成图像模糊不清,甚至出现“马赛克”图案,影响成图质量;反之,将摄影比例尺确定得太大,“大材小用”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br&4.
坐标:究竟有多重要&br&  很多时候碰到学员拿来这样的数据,坐标值不正确或者没有坐标系,无法和其他数据正确的叠加在一起显示,无法设置比例尺,也无法做拓扑检查之类的工作。坐标不正确的原因主要有:在用CAD等软件作图的时候没有设立好正确的地理坐标系,或者数字化纸质地形图或影像的时候没有注意是否经过配准这一步骤;坐标系缺失的情况就更多了,导入数据的时候只导入了坐标值信息,或者数据格式转换的时候忘记了指定坐标系。&br&  而一个地物怎样才能正确定位在地球上?答案是正确的坐标值加上坐标单位。让我们暂时抛开地球是个三维球体,先来完成在平面图上画出一栋房子的任务,现在知道房子的几个拐点坐标(1,1)(3,1)(3,4)(1,4)。首先我们必须要先确认的是坐标原点在哪里?其次还要有横轴和纵轴以及单位刻度(房子的长宽是米,现在坐标轴的刻度单位也是米),那图4中所示的就是房子应该在的位置。而地理数据定位也是同样的原理,只不过大地坐标系的定义则是:以参考椭球体(用来模拟地球的光滑球体)中心为原点,本初子午面(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所在位置为本初子午线,即0度经线)为纵轴方向,赤道平面为横轴方向,如图5所示,红色点的坐标就应该是(50,40),单位为度。&br&
图4 二维笛卡尔坐标系&br&
图5 大地坐标系&br&  获取正确的地理坐标究竟有多么重要?是不是我做一幅地图所需的数据必须要知道正确的地理坐标呢?我们知道获取坐标并不是一件相当容易的事情,草根的方法通常是在Google Earth上添加地标,通过KML这种格式导入GIS软件生成矢量图,官方的途径就是通过购买了。但其实某些时候,坐标并不是我们所认为的那么重要,比如我要做景观分析,研究一个村落的布局,在此基础上做一些地图,我想说,其实你真的不必为地理坐标困扰,找一个航拍图片,没有的话纸质地图也可以,直接在上面描图获得数据,就像小时候大家大概都撕过课本封面上的透明薄膜叠在其他图上描图,原理是一样的,只是你这时获取的坐标是相对坐标罢了,既然我不需要和其他地图叠加在一起定位,我又何必要关心地球坐标原点在哪里呢?
投影:神马不是浮云&br&  我们知道地球是一个形状不规则的椭球体,那如果为地球画一张平面画像,那该如何尽可能真实地再现地球的真实面貌呢?前面我们了解到地理坐标系的定义:以球心为坐标原点,东西方向按经度划分为360度,南北方向按纬度划分为180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WGS(大地坐标系)将地物进行还原,如图6即是按经纬度直接描绘出的世界地图。&br&
图6 未投影的世界&br&
一切看起来都很正常,正如有本书所写“世界是平的”,但我们仔细一看就会发现问题,A1A2之间的距离和B1B2之间的距离在图上看起来是相等的,但是实际上,位于不同纬度的相同经度差绝对是不相等的,位于赤道上的距离远比位于两极的要大很多,因此用上面提到的画像方式来做平面地图是不能很好地表达距离,方向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所以我们在制图的时候才要引入投影,即将三维球面展现到平面地图上,对于地图来讲,投影绝对不是浮云。&br&
图7 Albers投影&br&  这里我们选取了Albers(等积圆锥投影),世界地图立马呈现出不一样的形态,这里A1A2和B1B2之间的距离也发生了变形,因为投影是三维向二维的映射,所以必然会产生变形,我们可以为不同用途的地图选取相应的投影方式来保证面积,方向或角度的变形最小。&br&
转载一篇不错的博文: 版权属于原作者: GIS从出现到为人所知,只不过经历了短短的几十年时间,尤其是近几年,大有欣欣向荣之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GIS。自己和GIS打交道也快10年时间了,所从事的工作也是把“阳春白雪”…
答主关闭了位置权限那么应用不能直接从手机信号或者GPS来获取你的位置。&br&&br&原理是:&br&(&a href=&///?target=http%3A///idcnews/Article/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解密:手机是怎么通过Wifi获取你位置的&i class=&icon-external&&&/i&&/a&)&br&&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text&&1、每一个无线AP(路由器)都有一个全球唯一的MAC地址,并且一般来说无线AP在一段时间内不会移动;
2、设备在开启Wi-Fi的情况下,即可扫描并收集周围的AP信号,无论是否加密,是否已连接,甚至信号强度不足以显示在无线信号列表中,都可以获取到AP广播出来的MAC地址;
3、设备将这些能够标示AP的数据发送到位置服务器,服务器检索出每一个AP的地理位置,并结合每个信号的强弱程度,计算出设备的地理位置并返回到用户设备;
4、位置服务商要不断更新、补充自己的数据库,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code&&/pre&&/div&&br&求个点赞哈~
答主关闭了位置权限那么应用不能直接从手机信号或者GPS来获取你的位置。 原理是: () 1、每一个无线AP(路由器)都有一个全球唯一的MAC地址,并且一般来说无线AP在一段时间内不会移动;
2、设备在开启Wi-Fi的情况下,…
谈到GIS就言必称ArcGIS,我是不赞同的。&br&&br&既然是地理信息系统(GIS),其本质是附加了地理信息标签(位置、高度)的多维信息的整合和管理。跟其他的信息相比,GIS的优势在于一切事物都添加了地理标签,也就提供了与现实世界更加深刻的联系。比如做香港尖沙咀地区的建筑规划,你是不会考虑旁边有高山遮挡的,做巴黎地区的通视分析,你是绕不开埃菲尔铁塔的。GIS信息的多维度体现在几乎任何信息都可以跟实际世界联系起来,无论是传统的高程、地下水、矿产信息,还是最近很火的物联网(IoT)和大数据,都可以在加了位置信息之后成为GIS的信息来源。那么任何能够存储、处理、查询、展示这些带有地理标签的信息的系统,都可以是GIS。&br&&br&但是ArcGIS无疑是标杆性的GIS软件,抛去其强大的功能不说,ArcGIS对业界最重要的贡献在于提供了通用的平台和良好的协同性(Interoperability),而有文献证明,良好的协同性是会显著降低信息交流和处理的成本的。目前GIS软件发展有三大趋势,第一个是注重轻量化、移动化,比如 用于苹果移动操作系统的ArcGIS Runtime SDK for iOS,第二是注重基于网络和云的服务,第三是三维化。ArcGIS 10以来的各项更新都紧扣这些趋势,ESRI显然在意图进一步增强GIS的通用性。&br&&br&事实上,众多的科研机构、政府部门和企业都有对于GIS应用的渴求。我最近参与的几个香港政府的咨询项目中,三维GIS都是他们一直提到的通用平台,用于管理管线信息、公屋选址以及公共咨询。但是目前业界对于GIS依然又爱又恨,爱的是完善的数据库管理和分析功能,恨的是可靠信息源问题。更加直白一些说,GIS的建模问题,一直是瓶颈。&br&&br&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从事目前的科研项目,借用建筑信息模型(BIM)软件强大易用的建模能力,为GIS提供大部分关于建筑的信息源。这些信息源不仅包含详细的三维几何信息,也集成了建筑的其他属性,如建造年限,维护记录等。BIM建模更加瞩目的另一个应用在于基础设施领域。基于LiDAR,三维点云以及影像学的快速建模,加上传感器系统,就可以充分了解城市基础设施的运行状态,并提供关键基础设施(critical infrastructure)的状态识别、预警、灾难响应。&br&&br&我们分别借用了GIS和建筑建模软件的长处:GIS的分析功能,和建模软件高效的建模能力。&br&&br&而把这两个系统的协同性搭建好以后,我们发现取得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加入了细致的建筑和基础设施的GIS,可以解决很多新的问题。从一些期刊如Autocon, AEI上面,可以发现很多相关的研究,用于运维、供应链、公众参与等等。&br&&br&所以,回到原本的问题,GIS在未来的建筑规划与城乡规划领域中会发挥重要的作用吗?&br&&br&答案是,会的,而且现在已经开始有相关的应用。&br&&br&但是GIS终究是一个工具。我们应该问的是,在什么样的工作流程下面,我们能在建筑和城乡规划中发挥GIS最大的效用?&br&&br&最后贴上一张图,我们用GIS结合建筑模型做的噪声模拟,萌萌哒。&br&&img src=&/9c976ea21d888ca0818756_b.jpg& data-rawwidth=&838& data-rawheight=&6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38& data-original=&/9c976ea21d888ca0818756_r.jpg&&
谈到GIS就言必称ArcGIS,我是不赞同的。 既然是地理信息系统(GIS),其本质是附加了地理信息标签(位置、高度)的多维信息的整合和管理。跟其他的信息相比,GIS的优势在于一切事物都添加了地理标签,也就提供了与现实世界更加深刻的联系。比如做香港尖沙咀…
这是我发在自己微信上的。&br&马航飞机失联八十多个小时没有找到原因,想必大家跟我一样心里很焦急,还是期待 他们平安无事。网上公开了中科院发布的失联地区油迹带雷达监测图,引来了一大批 喷子说分辨率太低,不专业如何如何。我想有必要跟大家普及一下遥感知识。包括前 天NASA发布的MODIS卫星监测结果,其最高分辨率只有250米,但MODIS在全球民用生产 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一般大家熟知的分辨率就是空间分辨率,它是辨识地物特征的 能力,空间分辨率越高辨识能力越强。高空间分辨率有个缺陷就是宽幅太小,覆盖地 区范围不大,重复覆盖能力较弱,通常要几个月时间才能重复覆盖一个地区。针对马 航失联若刚好有高分卫星过境失联地点更好,否则等到高分卫星覆盖的时候已经是猴 年马月了。低空间分辨率卫星时间分辨率很高,短时间内能够到达事发地点,比如 MODIS两个卫星组成的星座一天能够覆盖两次为探测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此外, MODIS,LANDSAT等卫星属于光学卫星,海洋上淡淡的油迹几乎没有辨识度,这时候就 需要雷达星发挥作用。雷达属于主动式遥感,本身不接受地物的发射辐射能量值,卫 星具有发射雷达探测波的能力。雷达波波长较长有穿云透雾的能力,全天24小时工作 。对于海洋油迹的监测具有得天独厚的能力。雷达影像由于其入射角的不同和本身的 强噪声干扰,没有丰富的经验根本无法判读。雷达影像是灰度图,跟网友心目中的谷 歌地球上看的合成真彩色影像心里差距很大,这就是为什么网友笑称中科院发布的雷 达监测结果仿佛是上古年代的产品。从中科院发布的影像覆盖情况来看,数据来源于 环保部发射的环境1号C合成孔径雷达小卫星,该卫星是我国首颗民用SAR,发射与2012 年11月,2013年4月前接受的数据质量非常好,2013年4月至9月出现故障,9月之后实 施降轨并重新开机。另外,我国高分三号卫星也是一个雷达星,期待它能发挥更重大 的作用。手机打字有点累,给点赞呗。
这是我发在自己微信上的。 马航飞机失联八十多个小时没有找到原因,想必大家跟我一样心里很焦急,还是期待 他们平安无事。网上公开了中科院发布的失联地区油迹带雷达监测图,引来了一大批 喷子说分辨率太低,不专业如何如何。我想有必要跟大家普及一下遥感…
&p&个人是在读博士,也算是半工作了,平时忙出翔,有一天晚上开会时接到的回答邀请,那个瞬间莫名的被触动了一下,毕竟作为一门较小的学科,这些年对遥感也有过思考和疑惑,这个问题正好也和自己的一些思考有了些碰撞。不过那天开会到了晚上10点半多了,没时间了,只能拖到这个安静的下午了。刚发现前回答的竟然还有武测的学弟,对这个问题更是倍感亲切。&/p&&p&首先研究一下题目。看题目所属的分类,好像把遥感仅局限在了“遥感图像处理”这样一个范畴,其实遥感的领域远比这要广,我就把我所知的遥感一点点给大家拆解一下。再看“科学与技术”的区分,以数学为例,数学算是基础科学了吧,但也有应用数学这个分支。从这种角度出发,所以我更赞同遥感兼具科学与技术的属性。看之前的回答,好像宏观的东西更多一些,我就在遥感领域更多细微和的地方发一些个人的看法,同时说一下遥感中偏“科学”的一面。&/p&&p&下面是正文:&/p&&p&遥感的概念很多,不同的学者在各自的学术论文中都给出过或详细或简单的定义,但大致离不开“遥远的感识与认知”(个人感性上的一个总结)。从这些年个人总结来看,我认为遥感包括传感器与平台的制作与集成、数据的采集与处理、不同领域的应用三个方面。&/p&&p&要说遥感,首先要从遥感数据开始,要说数据,肯定要从坐标系说起,因为没有坐标系,大量的数据只会增加麻烦。而坐标系也是这个遥感能称之为科学的一个地方,因为这是对大到地球小到区域的一个模拟。在遥感中,地球被拟合为一个椭球,进而基于这个椭球体有了多种坐标系。我国常用的托球模型包括WGS84、CNG2000、西安80和北京54,而每个坐标系下都有三种坐标(直角坐标、投影坐标、大地坐标也即经纬度),投影包括高斯投影、克鲁克投影等,都是根据某种情况下的最小误差而进行的精确转换。而不同的椭球也有七参数模型作为支撑。除了这些公用坐标系外,每个地区都有局部坐标系。什么?你说这些东西都很成熟了,已经没什么要研究的了吧。那我可以给你说,去年我们院一个师兄的博士论文就是做的不同坐标系之间的误差传递以及控制问题,而且做了五年,答辩时和一个答辩老师“吵架”吵的真是激情四射啊!你要说他们就是个技术人员,他们估计肯定有意见。&b&在遥感领域下的坐标系及其误差这个领域里,很多科研人员一直在致力于对地球这个真实世界用坐标来做更精确的描述,同时在发现和减小这个描述误差上也在孜孜不倦的进行探求。从这个角度,我认为遥感可以称作是一门“拟合地球的科学”。&/b&&/p&&p&再来看遥感数据都有什么。我所知道的包括卫星影像(高分、高光谱数据等,都是指的产品级数据而非原始数据)、航拍影像(光学影像为主,辅以IMU、GPS数据,后两者简单的说就是告诉你飞机在哪里、是躺着还是趴着的数据)、点云数据(机载、无人机和地面都有,KINECT等采集的深度数据也能算)、雷达数据(SAR、INSAR数据以及平台轨迹数据)、GPS数据等等。就从这些数据的处理方法上来讨论下遥感到底是不是科学吧:&/p&&p&a、以卫星遥感影像预处理为例。卫星影像从原始数据到大家在网上看到的那样要经过很多步骤,包括辐射校正、大气校正、几何校正、匀光匀色、图幅拼接等过程(这些好像不是严格前后关系,我有点记不清了),就说辐射和大气校正,原理啥的不多说,要改正这些影响就要考虑太阳高度角、日地距离、地形、大气折射、散射和吸收、气压、大气成分(水、氧、二氧化碳等等等等)、还有电磁波本身的特性等等等等,需要很复杂的模型。你可以说这些东西属于其它领域,但你也不能说遥感领域没有这些东西,而其实遥感领域是有很多人在研究这些东西的。&/p&&p&b、以定量遥感为例。其大概含义就是通过遥感信息去推算实际地表的地学和生物信息。不说中间的推导模型如何建立,但就其目的来说,已经是在用自己的手段和方法去描述推测和描述真实的地表状况了,也涉及到不同地物的波谱特性。说到定量遥感,联想起我一个在清华做博士的哥们的例子(与定量遥感无关),他们小组也一直使用的DNDC模型,通过多种参数和指标预测预测陆地生态系统中碳和氮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b&这些工作都试图在用自己的方法找出现实世界生物、地学和其它物质的一些规律,你可以说这些工作是地学、是生物学、是环境学,但也不能否认它们确实也是遥感的一部分吧,也不能否则遥感确实是一门在用自己的努力去“模拟地球的科学”吧。&/b&&/p&&p&c、以误差处理为例。上面只是说到了坐标系中的误差,其实在遥感领域中(或者说测绘领域;毕竟遥感领域是测绘的二级学科,不过领域内的不少院士一直在为推动遥感成为一级学科而努力),误差处理也是一门单独的学问。说到误差处理,我首先想到的不是高深的公示,而是一个有意思的定理——“测不准定律”,其实在量测现实世界时,也是成立的。物理学关于不确定性的讨论不胜枚举,同样在遥感领域关于不确定性的讨论也是非常多,论著有香港理工大学史文中老师的《空间数据与空间分析不确定性原理》等很多本,而学术论文就更多了。其中讨论了很多关于空间数据不确定性的内容、位置模糊性的问题等等,我并不做这方面的研究,所以也没法更详细展开了。&b&但我想说的是,上世纪海森堡对于量子测不准的思考和讨论无疑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和先驱性,是物理科学史中很重要和出名的一环,那遥感人对于空间测量和空间数据不确定性的思考以及为此做出的努力如果在外行人看来很微不足道,难道连科学都不能算么?&/b&说的有点远,对于实际测量中的误差,遥感的先辈们也是提出很多的模型去处理,以摄影测量为例,前交模型、后交模型、航带法、光束法等等,都是处理空间数据的经典模型,而在摄测发展的进程中也不断有学者提出改进的甚至新的数据处理模型。这些可以说就是数学的推导和证明,你可以说这主要是数学的功劳,但无可否认这也正是遥感领域的一部分。&/p&&p&遥感的领域太多了,像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这块大家相对熟知的我就不说了。遥感不同领域的研究太多了,再挨个写数据这块感觉就像是列流水账了-.-,就不提了。&/p&&p&3、遥感的应用。这个真的太广了,这里就是遥感技术属性的方面了。在灾害预防、农业信息、军事应用、智慧城市、考古、城市规划管理等方面,遥感应用太广了,就不提了。&/p&&p&PS:遥感的东西就说这些吧,我个人觉得毕竟现在做研究的人少,做应用的人多,所以可能持遥感是一门技术观点的人偏多,因此我就主要从做科研的角度谈谈自己对遥感是不是科学的认识。&/p&&p&看到有人提到GIS(其实遥感和GIS结合是非常紧密的,希望不要给大家两者相去甚远的错觉),也可以顺便发表下自己的看法,毕竟自己本科也是专门学GIS的,后来慢慢做到遥感这块了。我个人还是认为GIS是当的起一门科学的。不知道Goodchild那些前辈们是怎么想的,我觉得单看Waldo Tobler的“地理学第一定律”,就可以看出GIS人对空间和地球是有着源远流长的思考和研究的。已故院士李小文曾经在博客上推荐过一篇文章叫《地理学第一定律之争及其对地理学理论建设的启示》。单看这篇文章里面GIS人的着眼点,我个人就觉得GIS是当的起GIScience的称呼的。&/p&&p&要赶车回家过中秋,赶不及从头润色了,直接把答案的草稿就放上了,希望不要因为文字错误过多被拍-
个人是在读博士,也算是半工作了,平时忙出翔,有一天晚上开会时接到的回答邀请,那个瞬间莫名的被触动了一下,毕竟作为一门较小的学科,这些年对遥感也有过思考和疑惑,这个问题正好也和自己的一些思考有了些碰撞。不过那天开会到了晚上10点半多了,没时间…
以下讨论主要针对工科背景的城乡规划学专业。&br&&ul&&li&三维建模软件——譬如 SketchUp,或如 Rhino——的基本使用技能。工科背景的城乡规划学前两、三年是要学建筑设计的;而后两年的场地设计、居住区规划、城市设计等作业中也离不开这些软件。&br&&/li&&li&二维制图软件,如 AutoCAD 或 Rhino.&/li&&li&Adobe 三件套——InDesign、Illustrator、Photoshop. ID 排版,AI 配合 CAD / Rhino 绘图,PS 润色。将 ID 和 AI 放在 PS 前面,是因为很多人忽视了这两个软件。&/li&&li&Office 类技能。包括而不限于:&/li&&ul&&li&打印 / 交付成果前输出 PDF, 以保证样式在其他电脑中不会发生变动,从而避免浪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li&&li&学会用首行缩进而非四个半角空格来实现「段首空两格」;使用段落样式来格式化文章中的标题、题目、正文等各个逻辑层次,并便于修改样式,等等。&/li&&li&学会在做演示文稿时避免用不必要的动画及装饰性小图片;意识到演示文稿并非适合堆大量文字的一种媒介(除非是打算用来排文本);注意板式,等等。&/li&&li&学会用 Excel 来做最基本的数据处理和统计。&/li&&/ul&&li&基本的 GIS 软件使用能力,及分析能力。&/li&&li&能学一点编程就最好了。&/li&&/ul&&br&目前,国内的城市规划专业仍有相当的形态设计色彩,类似于欧美未分化出城市设计专业前的状态。因此,「画图」所需的技能,对于目前的城乡规划学学生而言可能仍然是重要的。&br&&br&对于非工科背景的城市规划专业学生,可能在画图的软件方面不需掌握太多;但学一点 SketchUp、CAD 的基本操作,对于在日后工作中的交流也是有用的——或许你不需要去做城市设计,但规划成果在空间形态上的表达或许还是用得着上述的软件的。
以下讨论主要针对工科背景的城乡规划学专业。 三维建模软件——譬如 SketchUp,或如 Rhino——的基本使用技能。工科背景的城乡规划学前两、三年是要学建筑设计的;而后两年的场地设计、居住区规划、城市设计等作业中也离不开这些软件。 二维制图软件,如 Au…
&b&补充:&br&ios新上了个软件,比我讲的更生动,限时免费哦&br& &a href=&///?target=http%3A///x&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x&/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br&&br&&br&-------------分割线----------&br&&br&&br&原答案:&br&首先我们要理解四维空间&/b&&br&&br&实际上三维空间我们也看不到,但我们能理解三维空间&br&&br&我们唯一能看到的是二维空间&br&&br&通过多个二维图像(即我们能看到的图像),我们的大脑自动将其拼合成三维的空间,而四维空间我们不能理解,即使看到其在二维的投影,也无法将其拼成四维。&br&&br&至于&b&理解&/b&,这就是一个哲学上认识论的概念,题主可以看看相关书籍。&br&&br&ps:要想看四维空间的投影很简单,安卓手机上有个动态背景叫hypercube,就是一个四维立方体不停地旋转,还可以用手指互动,本人看多了感觉能体会一点四维空间的奥妙了。&br&&img src=&/e2eb5d8dac41c6c1e74b_b.jpg& data-rawwidth=&220& data-rawheight=&2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0&&
补充: ios新上了个软件,比我讲的更生动,限时免费哦
-------------分割线---------- 原答案: 首先我们要理解四维空间 实际上三维空间我们也看不到,但我们能理解三维空间 我们唯一能看到的是二维空间 通过多个二维图像(即我们能看…
0. 首先网络信号不是以(真空中的)光速传播的&br&&br&1. TCP-3 海底光缆全长 13300 公里, 以光速传播, 算上来回, 需要 100 毫秒左右&br&&br&2. 这是纯理想化的, 光纤中不是真空, 以比较理想的阶跃型介质光纤为例, 单模传输时等效折射率按 1.5 (当然实际这个数值可以有优化), 不考虑色散, 那光速就是原来的 2/3, 延迟这下就到了 150 毫秒&br&&br&3. 最后最重要的是经过多层路由器, 交换机, 还有不适合讨论的政治内容 以及不适合讨论的政治内容
以及 不适合讨论的政治内容
(目前不知道 不适合讨论的政治内容
的实体, 猜测是附在主干线上, 多分布于东部), 转发, 相当耗时. &br&&br&4. 这样, 考虑到实际中的复杂情况 (增加延迟), 和各种神奇的技术优化(减少延迟) 中美延迟极限值视地区可能在 150~200 ms 之间.&br&&br&5. 玩游戏的话, 以标准的流畅度而言, 60fps, 也就是一帧 16 ms, 这样你和别人的差距可能就到了十几甚至几十帧.&br&&br&6. 网页的话, Google 的推荐是, 对于一般网页, 完全不影响用户体验的加载速度是在 0.1s 也就是 100ms 内加载完, 加载不完的 js 等资源应在 body 后异步加载.&br&&br&7. 以我们现在访问的 不适合讨论的政治内容 为例, 原来在 linode, linode 其实在日本有节点, 但为了提升用户体验(笑), 不适合讨论的政治内容 应该是搬迁到了天津的自建机房. 延迟很低.&br&&br&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0. 首先网络信号不是以(真空中的)光速传播的 1. TCP-3 海底光缆全长 13300 公里, 以光速传播, 算上来回, 需要 100 毫秒左右 2. 这是纯理想化的, 光纤中不是真空, 以比较理想的阶跃型介质光纤为例, 单模传输时等效折射率按 1.5 (当然实际这个数值可以有优化)…
对楼上匿名用户的回答进行一些更正。&br&
1.目前民用信号的精度确实不如军用信号,但这并不是因为受到美国的故意干扰,而是因为民用信号体制使用的伪随机码CA只有1023位,远远低于军用的Y码位数,导致测距精度的差异进而性能不同。军用Y码是加密的,没有美国军方授权无法使用,当然即使开放使用,要能够捕获Y码就目前需要目前的商用GPS芯片具有更大的计算能力,这会带来成本的大幅上升。很早以前美国确实有干扰测距精度的政策SA,但是已经在2000年被废止(当然他们有随时恢复干扰的能力)。&br&
2.differential GPS 应该叫差分GPS(DGPS)吧,这不是上个世纪就有的技术吗。。。&br&--------------------------------------------分割线----------------------------------------------------------------------&br&添加一点对差分GPS的介绍吧。&br&
GPS信号从卫星发射传播到地球表面,中间通过大气层、电离层,它们的一些特性导致信号在其中的传播的时间会比在同样长度的真空中多,而多出来的这些时间是时变的而且相对较难精确测定,导致卫星与接收机之间的测距不准,所以定位精度也就下降了。差分GPS是利用地面接收机附近的已经被精确测定位置的差分站的信息,因为它和接收机相对比较近,可以认为它们收到的信号受到同样的上述延迟,因为差分站的位置已经事先精确的测定,所以接收机就可以利用它的数据大幅消除信号上述不确定的时间延迟,从而获得更高的定位精度。&br&-----------------------------------------------又见分割线--------------------------------------------------------------&br&第一次有这么人点赞,还上了知乎日报,飘飘欲仙中~哈哈。&br&PS:看了楼下&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ash=&9ba31f471c319c57df0f39& href=&///people/9ba31f471c319c57df0f39& data-hovercard=&p$b$9ba31f471c319c57df0f39&&@张苏&/a&的回答,觉得威武的应该是某些媒体。
对楼上匿名用户的回答进行一些更正。 1.目前民用信号的精度确实不如军用信号,但这并不是因为受到美国的故意干扰,而是因为民用信号体制使用的伪随机码CA只有1023位,远远低于军用的Y码位数,导致测距精度的差异进而性能不同。军用Y码是加密的,没有美国军…
很难想象这一问题2年间居然没有一个说对的。最高票答案说得很简单,但缺充满了致命伤。&br&&br&&b&先简单回答楼主问题:&/b&&br&&strong&「&/strong&我今天刚安了一个全新的无线路由,如果是用iPhone类似的具有GPS功能的手机来收集MAC地址和SSID,不可能立刻就收集进数据库,但是我可以同样得到1Km范围的定位&strong&」&/strong&&br&&br&原因很简单:&br&&ul&&li&Wi-Fi定位并不只是拿设备正在使用的Wi-Fi当定位依据,此时手机(或其他无线设备)会扫描周围所有的Wi-Fi信号,并把它们当作定位依据。&br&&/li&&li&Wi-Fi定位时,不需要手机(或其他无线设备)连接Wi-Fi。因为Wi-Fi定位的依据是Wi-Fi的BSSID和RSSI,这两个定为依据在Wi-Fi未被连接的情况下,也可以被手机等无线设备获取。&/li&&/ul&&b&以下是详细的Wi-Fi定位原理:&/b&&br&WiFi 定位这事儿其实非常好理解。先打个比方,你现在突然出现在一片荒凉的大草原上,不知道自己身处何方,但神奇的是你身边居然立了大于等于3根的柱子,而且每根柱子上都应有该根柱子的精确坐标。你手里居然还有一把测距仪,能够知道你离柱子的准确距离,那么恭喜你,你现在就可以算出(算法后面会介绍)自己所在位置的坐标。&br&&br&回到正题,在实际的 WiFi 定位中,你眼前的每一根柱子其实就是一个 WIFI热点(以下简称AP,Access Point),或者说路由器。每个AP都有它自己名字和它所在位置的坐标。但关键问题是,在 WIFI 定位中,柱子的坐标从哪儿来?我怎么知道我离柱子的距离?就算距离和坐标我都知道,我又怎么能算出我的位置?这就得说说 Wi-Fi定位的三个步骤:&br&&b&第一步:数据采集与制备(采集柱子的名字、制备柱子的坐标)。&br&第二步:确定移动设备与热点的距离(确定与柱子之间的距离)&br&第三步:通过算法推断出移动设备的位置(通过柱子的坐标与我与柱子的距离,得到我的位置坐标)&/b&&br&&br&&b&一、数据采集与制备:&/b&&br&&b&不管你的手机有没有连接 Wi-Fi,手机都会扫描附近存在的WIFI 信号&/b&,如果扫描出某个WIFI 信号,那么手机系统就可以知道发出WIF信号的AP 的BSSID(MAC 地址) ,也就是这个 WIFI在地球上唯一的名字。此刻如果你的手机还用 GPS 定上了位,那么在采集方的数据库里就会添加一条数据,【BSSID、(X1,Y1)】,其中(X1,Y1)正是GPS 定位得到的坐标。但是(X1,Y1)并不是 AP 的位置,而是手机的位置,因为手机实际离 AP存在一定的距离。为了得到更精确的 AP 位置坐标,此AP 会被大量的手机扫描到,并重复采集。如果此 AP 被采集了 N 次,那么在数据库里,实际的AP信息应该是【BSSID、(X1,Y1),(X2,Y2)...(Xn,Yn)】。&br&一个 AP可能只被采集一次, 可能被采集上百次。当AP被采集的次数越多,通过算法计算出的 AP 坐标也就越精准。经过算法处理(三角定位算法,后面会介绍),最终该热点的位置数据应该是【BSSID、(X,Y)】。&br&PS:如果一个AP 能够被不断采集,那么此 AP 的坐标随着采集次数的增多而不断地迭代,其坐标也会越来越精准。&br&&img src=&/e682d0ab7e921eb59d8c_b.jpg& data-rawwidth=&876& data-rawheight=&6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76& data-original=&/e682d0ab7e921eb59d8c_r.jpg&&&b&二、确定移动设备与热点之间的距离:&/b&&br&WIFI 信号和太阳光一样,都是电磁波。只是 WIFI 信号和光有两点较大的不同:一是 WIFI 信号 的波长比光长许多,二是太阳光的发射源是太阳,WIFI 的发射源是 AP(如路由器)。既然 WIFI 信号也是电磁波,那么WIFI 的信号强度必然也会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而衰减。&br&当手机连接上某一 WIFI 时,手机的系统会记录手机能够捕获的 WIFI 信号强度-RSSI。既然 WIFI 信号会随着距离衰减,那么通过RSSI=a+b*log(d)的理想化模型便可以计算出手机距离路由器的长度 d。当理想化模型终究是理想化模型,无线信号因为干扰、反射等等原因,我们计算出的距离其实并不太准确。&br&&img src=&/cc4b6e6d7bc7c43a6f40c1_b.jpg& data-rawwidth=&824& data-rawheight=&74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24& data-original=&/cc4b6e6d7bc7c43a6f40c1_r.jpg&&&br&&br&三、&b&通过算法推断出移动设备的位置&/b&&br&有了热点的坐标和到热点的距离,就得靠定位算法来帮助我们定位了。&br&Wi-Fi 定位的算法其实有很多,目前主流的有三种算法:&br&&ul&&li&三角定位算法&/li&&li&指纹定位算法&br&&/li&&li&最大似然估算法&/li&&/ul&&b&三角定位算法&/b&&br&说白了就是以 AP 的坐标为圆心画圆,圆的半径是我与热点之间的距离,三圆重叠处就有可能是我的位置,其中的推倒证明公式初中就教了,就不在这里细说了。&br&&img src=&/15b4b8fd4af239f04429cbd18136cd49_b.jpg& data-rawwidth=&474&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4& data-original=&/15b4b8fd4af239f04429cbd18136cd49_r.jpg&&&br&但是三角定位也有其缺点,就是定位结果非常不精准。原因很简单,因为 AP 的位置和手机距离 AP 的长度都是推算出的,误差+误差=更大的误差。&br&&br&&b&指纹定位算法&/b&&br&这算法只能在学校实验室拿小样本来玩儿玩儿,真正做 Wi-Fi 定位的 App根本不敢用。因为这一算法的核心思想就是大量的数据存储、大量的query查询。&br&简单介绍一下指纹算法,回到「&b&数据采集与制备&/b&」,当手机获取到 GPS 定位信息的同时,手机会扫描周围所有 AP 的 BSSID。这时所有能采集到的 BSSID 序列就成了指纹存储在数据库中,指向的是收集到该指纹的坐标。当有手机采集的 BSSID 序列能够匹配之前采集到的指纹(BSSID序列),那么就可以认为此时的坐标正是指纹所指向向的坐标。&br&&img src=&/f24fa315a1f743_b.jpg& data-rawwidth=&424& data-rawheight=&2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4& data-original=&/f24fa315a1f743_r.jpg&&&br&指纹算法也有致命缺点:一是采集量需要非常大。二是对服务端性能和数据存储要求太高。三是 WIFI 不密集的地方,定位结果会非常糟糕。&br&&br&&b&最大似然定位法&/b&&br&目前最靠谱的 Wi-Fi 定位算法。说白了就是三角定位法加入了概率论的因素。感兴趣的同学可自己琢磨和研究。&br&&br&&br&&b&简单说说Wi-Fi 定位的一些有意思的坑:&/b&&br&&b&跨省定位&/b&:万万没想到,万万没想到,Wi-Fi 定位这件事儿在中国居然可以出现跨省定位这样的严重错误。原因就是某家王八蛋路由器生产商根本不遵守一台设备一个 BSSID 的原则。数据库里这条 BSSID 的坐标明明是在大砍省,没想到大吃省居然有一片路由器用了同一个 BSSID,砍省瞬间变吃省。另外,这家王八蛋生产商名叫腾达,堂堂腾达居然连买MAC地址的钱都没有,还是请腾达早日滚蛋破产。&br&&b&移动 Wi-Fi:&/b&你能想到吗,现在公交车上都各种装AP啊,公交车带着 Wi-Fi 满大街跑,你叫我拿你的 Wi-Fi定个毛位啊!我又怎么知道你这是公交车上的 Wi-Fi 啊(其实可以^-^)!!&br&&b& Wi-Fi 集体搬家:&/b&唯一能打倒概率论的敌人。玩了 Wi-Fi 定位后,某天你会发现四川某大学所有的校园 AP(移动)全部出现在了西安某大学里面,数量多达上百个。可怜的西安某大学学生,只能看着地图上的四川地图哭啊!你还敢玩儿概率论??(当然还得玩)&br&&b&高层建筑内的 WIFI定位:&/b&在高层建筑中,手机几乎不可能连上 GPS,也自然无法采集到 AP 的位置。这个坑也有解,考验的是研发同学的实现能力和算法设计能力。&br&&br&&b&另外,说说为什么 iPhone 可以在无网状态下定位 &a data-hash=&873abd3b6e6b3f32cd6eb1c3273be81a& href=&///people/873abd3b6e6b3f32cd6eb1c3273be81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Ts8zs& data-tip=&p$b$873abd3b6e6b3f32cd6eb1c3273be81a& data-hovercard=&p$b$873abd3b6e6b3f32cd6eb1c3273be81a&&@Ts8zs&/a& :&/b&&br& 当iPhone 获取到WIFI 定位结果后,会在客户端保存一份定位结果,比如「(x1,y1),BSSID1,BSSID2。。。BSSIDn」。即便 iPhone 没有联网,只要扫描到其中一个 BSSID,iOS 即认为此时的位置是(x1,y1)&br&PS:不连接 WIFI,手机也可以获取 WIFI 的 BSSID 和 RSSI。&br&&br&&b&最后,说一些对 WIFI定位的常见误区:&/b&&br&&b&一、第三方无法在 iOS 上获取 RSSI,「至于你们第三方的地图应用,自己玩泥巴去吧~」&/b&&br&前半句是对的,&b&后半句大错特错&/b&。苹果的wifi定位能力和精度是神一般的存在,完爆谷歌和国内任何一个定位团队。在某些场景下,普通用户甚至无法察觉现在是 WIFI 定位还是 GPS 定位。&br&另外,真正玩泥巴的是国内的安卓应用,iOS 应用只要调取苹果的网络定位 API 即可获取最高水准的WIFI定位结果。开发者省时省力,用户也能获得最好的体验。&br&二、&b&「iPhone 在向 Google 提交数据时,总是把所有可能有用的数据同时提交上去,包括 IP、基站编号、Wi-Fi MAC 地址等等&/b&&b&,然后 Google 返回尽可能精确的定位信息&/b&&b&」&/b&&br&很难相信说出这话的同学 &a data-hash=&11ca7f85ad9fff60c29c9& href=&///people/11ca7f85ad9fff60c29c9&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Cat Chen& data-tip=&p$b$11ca7f85ad9fff60c29c9& data-hovercard=&p$b$11ca7f85ad9fff60c29c9&&@Cat Chen&/a&是位 Facebook 的工程师。只要第三方iOS 应用无法获取 WIFI 的 RSSI,就无法进行WIFI 定位(指纹算法也不行,因为 iOS 第三方只能知道当前连接 WIFI 的 BSSID 地址,iOS 7连当前连接的 WIFI BSSID 都无法获取了。)&br&事实上非越狱状态下,iOS 的第三方应用就是无法获取WIFI 的 RSSI。因此 Google Maps 无法上传关键的定位要素,自然也无法得到自家生产的定位结果。&br&&b&三、「IP 定位」&/b&&br&难以置信有人会这么说,就算猜答案也应该有点计算机网络的基础常识。如果真用 IP 来定位,定位的精度会比基站定位的精度还低。一般 WIFI 定位的精度在500米以内。&br&&b&四、想用 WIFI 定位,必须连上 WIFI&/b&&br&手机不用连WIFI,也可以扫描得到附近 WIFI的 BSSID和 RSSI。一般在小区楼底打开地图的前几分钟,都是 WIFI 定位的结果。
很难想象这一问题2年间居然没有一个说对的。最高票答案说得很简单,但缺充满了致命伤。 先简单回答楼主问题: 「我今天刚安了一个全新的无线路由,如果是用iPhone类似的具有GPS功能的手机来收集MAC地址和SSID,不可能立刻就收集进数据库,但是我可以同样得…
看完了上面的回答,我有一个瞬间觉得自己活在另一个位面...&br&&br&这么大关注量,这么多回答一个都没有提到Desktop Help...&br&&br&吓得我赶紧打开看了一眼:&a href=&///?target=http%3A///zh-cn/arcgisdesktop/10.0/help/&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rcGIS Desktop&i class=&icon-external&&&/i&&/a& 果然还在...&br&&br&我就纳了闷了...&br&&br&你们想学一个软件,都不先看看官网吗...&br&&br&像是ESRI这样挂逼公司,一般官方教程给的都是相当全面而且规范...&br&&br&基本都是无脑教你点点点...&br&&br&&img src=&/7c587b1f8ba71dc89df3b_b.png& data-rawwidth=&1907& data-rawheight=&94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07& data-original=&/7c587b1f8ba71dc89df3b_r.png&&&br&&br&每一步点的按钮位置在哪都告诉你...&br&&br&还有对应的数据供你练习...&br&&br&不仅能教你用ArcGIS,还能让你做出来点东西成就感爆棚&br&&br&就地理分析这块的教程的广度和深度让我感动哭了...&br&&br&&img src=&/c4e1e810e4bf1ee3a32c_b.png& data-rawwidth=&1580& data-rawheight=&7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80& data-original=&/c4e1e810e4bf1ee3a32c_r.png&&&br&你们给人家这种纯新手推荐教程...&br&&br&一不按照题主的要求推荐...&br&&br&二不推荐原生官方教程(尤其是这个官方教程做的几乎比网络上能找到的一切ArcGIS教程都高出一个档次)&br&&br&我真是替你们捉急啊...&br&&br&(七夕还在这里回答问题的我,真是替我自己捉急啊...)&br&&br&以上
看完了上面的回答,我有一个瞬间觉得自己活在另一个位面... 这么大关注量,这么多回答一个都没有提到Desktop Help... 吓得我赶紧打开看了一眼: 果然还在... 我就纳了闷了... 你们想学一个软件,都不先看看官网吗... 像是ESRI这样挂逼公司,…
大家都不觉得速成的话高中课本最好使么?
大家都不觉得速成的话高中课本最好使么?
现实点吧:&br&&br&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啥钱也没存上。对我来说,这就是一光年。
现实点吧: 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啥钱也没存上。对我来说,这就是一光年。
百度贴吧有一篇&a href=&///?target=http%3A///p/&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转】海平面下降后的世界&i class=&icon-external&&&/i&&/a&
百度贴吧有一篇
&p&前从业者表示,这是个既拼资源又靠技术的麻烦事儿。要和各地的公交集团谈合作,购买他们的数据,也要把自己的定位设备装在车上,哪一样都不容易,都很烧钱的。&/p&&p&关于定位不准的技术问题这里不展开讲了,这里跟大家讲个故事。行业里目前自称做的最大的车来了,(对就是楼上那个冒着坐牢危险为大众服务的“好公司”,但是楼上那位同学,服务大众的这家公司,也要和公交公司合作拿数据的哦)几轮风投非常抢眼,雷军、徐小平、阿里都投了的那个车来了,一大卖点就是技术强,强到什么程度呢?他们是这样讲的:&/p&&p&今日头条
&a href=&///?target=http%3A///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车来了”一年内获得亿元风投,神了?&i class=&icon-external&&&/i&&/a&&br&&/p&&img src=&/9f4ded886b1d0d47e8296c_b.png& data-rawwidth=&558& data-rawheight=&48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8& data-original=&/9f4ded886b1d0d47e8296c_r.png&&&p&长江日报
&a href=&///?target=http%3A///html//content_5520457.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为4000万等车人每天节省11分钟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i class=&icon-external&&&/i&&/a&&/p&&img src=&/a6fae53eb828ee65767a61_b.png& data-rawwidth=&558& data-rawheight=&3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8& data-original=&/a6fae53eb828ee65767a61_r.png&&&p&很牛吧,不是北大就是博士。但是最近爆出了这样一个丑闻(链接我就不放了,百度一搜大把):&/p&&img src=&/6de074fcf8e7ae46ae35c_b.png& data-rawwidth=&558& data-rawheight=&4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8& data-original=&/6de074fcf8e7ae46ae35c_r.png&&&img src=&/f1cd46af0c0_b.png& data-rawwidth=&558& data-rawheight=&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8& data-original=&/f1cd46af0c0_r.png&&&p&前几天还听一个知情人士爆料,警察去车来了调查的时候,&b&直接在电脑里查到了叫“眼镜蛇”的程序,专门用来盗取同行的数据,证据确凿就把高管逮捕了。&/b&&/p&&p&原来博士团队是用来做黑客盗取别家公司数据的,辛辛苦苦学成出来就为了干这种鸡鸣狗盗的事情,还真是替他们可惜。&/p&&p&顺便贴一下车来了高管的简历,看起来都是挺有才的人啊,结果集合起来偷数据&/p&&img src=&/2a9def8d76c5b_b.png& data-rawwidth=&375& data-rawheight=&60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5&&&p&不过,这件事也说明了做这行获取实时数据的难度。&/p&&p&有的人不愿意埋头苦干下功夫,又等不及要成功,竟然这样甩开膀子偷了起来。这种事情还有人叫好,那这个社会就真的不可能有创新发展了。&/p&
前从业者表示,这是个既拼资源又靠技术的麻烦事儿。要和各地的公交集团谈合作,购买他们的数据,也要把自己的定位设备装在车上,哪一样都不容易,都很烧钱的。关于定位不准的技术问题这里不展开讲了,这里跟大家讲个故事。行业里目前自称做的最大的车来了,…
及其不同意麦田的回答,所以表述一下看法。&br&麦田说做这类产品都是YY,很不幸,我就是做这类产品的。我不是打广告,我只是拿我知道的数据来说一下,tagged,美国最大的陌生人交友社区,用户全球范围1亿,最早的基于位置的交友,在美国社交类网站中排前五。最近融入了基于位置的即时通讯。&br&所以,陌生人交友,并且基于lbs的市场是很大的,至少在美国,这是成功的。而且不要想这类网站或者app会发展成为ONS,有这种想法的人才叫YY。&br&另外,可以搜索几个软件,HeyTell,Mobile Messenger(IPhone平台),facebook Messenger,可以看看HeyTell的下载量,他只是简单的提供基于lbs的发现和即时聊天,极其纯粹的基于LBS的陌生人交友,他的下载量已经说明了问题,MM是苹果开发出的即时通讯软件,他添加好友的渠道就是基于位置,把周边的用户推荐给你,FM是facebook的产品,功能类似,如果只是一家公司做这个,那可能是在试探,但是如果好几个网络巨头都在做一个东西,那这个东西就是经过了他们的评估,认为有市场的东西。所以,市场是存在的,如何运作才是问题。&br&1,看到有人说功能太单一,门槛低,会扎堆,确实,但是能扎进来的公司不多吧,没有个1亿用户,能扎进这个坑?这是需要大量用户做基础的,只有当你发现你周围很多人时,你才有继续玩的热情。&br&2,微信已经在做了,不过好在,不是QQ在做,腾讯搞出一个新的产品毕竟不如直接添加在QQ上有杀伤力。所以其他公司还是有一定的机会。&br&3,不要说兴趣图谱了,这个东西数据已经证明了,影响力已经很淡了,兴趣图谱做的最好的是豆瓣,在这种陌生人发现和交友的app中,想去找同类兴趣的人,只能说这个人不适合这种社交,在这种社交中玩的人寻求的是另一种刺激。&br&4,平台延展性问题,有人提出在这个平台发现人,然后互留QQ,就转移平台了,这个确实是个真是存在的问题,在基于LBS的陌生人交友中,这个问题也一定会出现。但是QQ的使用是点对点,或者说他没有基于位置的一些特性。所以,我们需要的是用一些特有的功能来发展这个平台,继而留住用户,使用户只能在这个平台上才能实现一些他想要做的事。这个就看运营公司的想法了。&br&5,中国国情,有人说国内的人比较含蓄保守,不会太喜欢这类的应用,不过我想说,那里有压迫,那里就会有爆发,憋的久了总会释放出来的,中国人的思想憋的已经很久了,做东西都要有个前瞻性,有些东西要来的话,就来的太快了,倒是你想进这个领域,已经晚了。
及其不同意麦田的回答,所以表述一下看法。 麦田说做这类产品都是YY,很不幸,我就是做这类产品的。我不是打广告,我只是拿我知道的数据来说一下,tagged,美国最大的陌生人交友社区,用户全球范围1亿,最早的基于位置的交友,在美国社交类网站中排前五。最…
谢&a data-hash=&13b5ed82cf428c3303fb78cd& href=&///people/13b5ed82cf428c3303fb78cd&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overcard=&p$b$13b5ed82cf428c3303fb78cd&&@第五大洋&/a&莫叔邀。。。想不到知乎第一次被正经邀请竟然是来吐槽老东家。。姑且谈一点感受吧。&br&&br&首先,阿里是个大公司,虽然很多部门都在招数据挖掘工程师,但是由于每个部门的需求不同,层次也不一样,因此对于人员的技术要求实在是说不清楚。。我一直觉得我所在的部门一定是全阿里技术最菜的了(否则怎么会把我这种渣招进去。。),然而经过和其他部门的同学交流之后才发现原来还有更菜的存在。。题主如果想进阿里,可能的话,最好能提前联系好部门,想做科研型的研究算法底层的话最好去iDST(似乎北京地区的部门在算法上总体要比杭州做的好一些),其他部门如搜索和安全部似乎也有类似岗位,可以提前联系。看题主描述要做空间信息,应该是要去高德了吧,具体有没有这种部门不太了解。至于其他的一线业务部门,如我之前所在的部门,所做的工作一般比较low,下面会详细说。这些岗位的工作根据部门的差异会比较大,当然,毕竟岗位的名字都是叫数据挖掘工程师,工作当中自然也会有许多相同之处。下面谈一下作为一线业务部门每天数据挖掘工程师都在做些啥。&br&&br&1.跑数据,每天最重要也是最耗时间的事情就是跑数据。为此你经常需要和SQL打交道,在我们部门所有新入职的数据挖掘工程师都需要到数据研发工程师(管数据仓库的)轮岗半年。想想好多人在一个部门可能也就呆两三年。。一轮岗半年也是很醉。如此决定的原因是为了让你熟悉业务。身为数据挖掘工程师,如果对于数据仓库里的数据都不能做到完全理解,直接跑算法纯粹属于抓瞎。照我们老大的说法就是你要“培养数据的感觉”,对此我还是深表赞同。但是久而久之你会慢慢发现这尼玛和当初自己想象中的数据挖掘工作不一样啊,我是想来当算命先生的,怎么过来就成了在数据仓库搬砖的了。。sad but true。如果题主无法接受这样的工作状态,建议你还是找更偏研究一些的岗位,不要来一线业务部门。&br&&br&2.算法,说实话,因为工期催得紧,算法层面都很low,基本都是随便写写再直接调库跑出来一个结果能交差就没有然后了。毕竟现实情况下,耗费大量时间在算法优化的结果往往是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才提高了0.0000x个预测准确率,并没有什么意义。目前部门内做推荐算法的团队还只是在用最基本的Apriori,而像决策树,随机森林这些比较古旧的方法在部门内貌似还是很常用的算法。。SVM什么的我都很少见有人用,至于深度学习什么的就更不说了。。你可以感受一下,当然别的部门是什么情况我并不知道。因此我并不觉得面试的时候把数据挖掘算法全都搞的很透彻有什么必要,可能很多面试官也没搞清楚吧(逃)。&br&&br&3.评case。我们这边每周都会评case,当然很多时候会因为下一个需求来了很多没解决的问题也就不了了之。。&br&&br&日常工作大概就是上面三个周而复始&br&-----------------------------------------------------------------------------&br&关于实习面试,其实问的还是很杂。我所遇到的情况,多数时间还是项目描述,你做了什么,怎么做的,如果项目经验比较丰富的话,往往面试就在聊项目的过程中过去了。一些基本的数据挖掘概念肯定是要知道。比如聚类分类,过拟合,还有一些算法的理解和如何优化,不用太深刻,但原理要懂吧。至于编程,阿里是众所周知的Java圣地,我遇到好几个面试官问了我多线程编程问题,也有喜欢问JVM的,虽然在工作中并不知道有什么卵用(或许还是因为我们太low了吧)。面试这种运气因素占比爆表的事其实谁也说不清楚,感觉最重要的还是要体现出你的自信,或者概括成三个字:不能怂。&br&&br&最后,找实习的话,可以找内推,但还是那句话,一定要提前打听清楚团队。谨慎入坑。
谢莫叔邀。。。想不到知乎第一次被正经邀请竟然是来吐槽老东家。。姑且谈一点感受吧。 首先,阿里是个大公司,虽然很多部门都在招数据挖掘工程师,但是由于每个部门的需求不同,层次也不一样,因此对于人员的技术要求实在是说不清楚。。我一直觉得…
简说:&br&1. 准确而言,该构造为郯庐断裂带中的一条断层,地震区划定名为&b&梅山-龙河口断裂&/b&(下图)。&br&2. 影像上阴影的形成,断层活动是部分因素,主要还是地表侵蚀作用。&br&&br&&img data-rawwidth=&2048& data-rawheight=&1536& src=&/8a09fea554d64bd8b562a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8a09fea554d64bd8b562a_r.jpg&&&br&细说:&br&1. 动辄就说郯庐断裂带其实不太严谨,郯庐断裂带是一个构造带。这种错断了莫霍面、深入岩石圈地幔的深大断裂带,在上地壳会形成多条脆性断裂,而我们看到的局部地貌形态往往只是受这些脆性断裂影响,所以你们想说的是&b&梅山-龙河口&/b&这条断层。而构造带整体的影响会控制一定的地貌格局,形成地势差。&br&&br&2. 梅山-龙河口断裂该段有三条近平行的断层向南交汇:F1位于题主问的地貌陡坎位置,F2过三县尖北麓,F3为三县尖南麓、通过安庆市。因为F2、F3地貌侵蚀严重表现不明显,所以大家不易察觉到。至于该断层活动性,我现在在跑野外,没法查文章就不讨论了,但至少是晚更新世以来活动的(120ka),具有发震可能性。&br&&br&3. 那么针对这个地貌陡坎来说其原因,地貌上的线性陡坎形成原因有很多种:断层活动、差异侵蚀、植被影响、湖岸阶地等。一般正断层活动才会形成这么平直的陡坎(比如下图a),但正断层活动会有明显的断层三角面(如下图b)。但梅山-龙河口F1并没看到,而且郯庐断裂带内基本都是走滑性质的。&br&&br&&img src=&/de573cb4bc_b.png& data-rawwidth=&1122& data-rawheight=&7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22& data-original=&/de573cb4bc_r.png&&a&br&&br&&img src=&/edf369fe9ad12c50e409f17e64a2aadf_b.png& data-rawwidth=&1171& data-rawheight=&76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71& data-original=&/edf369fe9ad12c50e409f17e64a2aadf_r.png&&b&br&&br&4. 所以我觉得地表作用的因素更多一些,长江中下游河流改道的频繁程度很高。看一下水系发育情况,现代长江河道以北湖泊众多(下图),三县尖北侧很可能是长江古河道或支流通过处,伴随着断层活动河流摆动逐渐侵蚀掉一侧,沿断层形成陡坎。如果不是大河侵蚀,仅靠构造活动,一条走滑断裂很难形成这样的断错地貌。&br&&br&&img src=&/8e1cbd79d7b2a49c1c231a3d22a9a2fe_b.png& data-rawwidth=&1119& data-rawheight=&74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19& data-original=&/8e1cbd79d7b2a49c1c231a3d22a9a2fe_r.png&&&br&&br&扯完了。
简说: 1. 准确而言,该构造为郯庐断裂带中的一条断层,地震区划定名为梅山-龙河口断裂(下图)。 2. 影像上阴影的形成,断层活动是部分因素,主要还是地表侵蚀作用。 细说: 1. 动辄就说郯庐断裂带其实不太严谨,郯庐断裂带是一个构造带。这种错断了莫霍面…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空间评论99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