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流量和wlan的区别和流量的区别

您所在的位置: &
几种流量采集技术的比较
几种流量采集技术的比较
清华大学出版社
《Linux企业应用案例精解(第2版)》第10章主机监控应用案例,本章目标就是向大家介绍用于帮助监视网络并排除网络故障的各种工具,例如Nagios、Ntop、OpenVAS、OCS、OSSIM等开源监控工具。本节为大家介绍几种流量采集技术的比较。
10.4.1& 几种流量采集技术的比较
流量采集技术是监控网络流量的关键技术之一,为流量分析提供数据来源。为了能够在复杂的企业网络中有效地分析网络流量,本节对常见的四种网络流量采集技术进行讲解,并分析了不同流量采集方式的优缺点。
1.Sniffer
嗅探法是一种常用的网络技术,通过在交换机的镜像端口设置数据采集点,来捕获数据报文。这种方式采集的信息最全面,可以完全复制网络中的数据报文。但是Sniffer技术的应用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大多数厂商的设备不支持跨VLAN或者跨模块镜像数据,因此可能需要在多个网段安装探针,在部署上比较复杂。一般企业网络VLAN数量很多,都不太可能实现全部VLAN的监控。流量很大的网络中采用端口镜像对网络设备的性能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对所有数据报文都进行采集在吞吐量很大的网络中也是难以实现的。
SNMP是一种主动的采集方式,采集程序需要定时取出路由器内存中的IP Accounting记录,同时清空相应的内存记录,才能继续采集后续的数据。这对路由器的性能将造成较大的影响,取得的数据只包含端口层的数据,没有MAC地址信息,对于伪造端口地址的蠕虫病毒无能为力。
3.Netflow
Netflow是Cisco公司的专有技术,早期的Netflow版本需要统计所有的网络数据报文,因此对网络设备性能影响较大,v8版本以后的版本提供了采样功能,但是Netflow数据中只有基于流的统计信息,只记录端口等数据,也没有MAC地址信息。
采用采样的方式,通过设置一定的采样率,进行数据捕获,对网络设备的性能影响很小。sFlow agent一般采集数据报文前128个字节,通过封装后发往sFlow receiver,数据报文中包括了完整的源和目标MAC地址、协议类型、TCP/UDP、端口号、应用层协议,甚至URL信息。
在这里,我们不再介绍MRTG的配置,主要是因为MRTG基于SNMP协议获取信息,对于端口的流量,MRTG虽能精确统计,但对于3层以上的信息则无能为力,对于详细流量也无法分析。而这些正是Ntop的强项。Ntop能够显示网络的使用情况,显示正在使用网络的主机而且能报告每个主机发送和接收的流量信息。Ntop能作为一个前端数据收集器工作(sFlow and/or netFlow),Ntop与Tcpdump或Wireshark有着极大的差异,它主要是提供网络报文的统计数据,而不是报文的内容。表10.3给出了对每台网络互连的主机通过Ntop进行处理的信息
表10.3& 对每台网络互连的主机通过Ntop进行处理的信息
另外,Ntop还允许用户安装插件用,以提供对于特定协议下具体统计数据的报告,如NFS和NetBIOS插件。当然,Ntop也可以生成运行它的主机的统计数据,列出开放套接字、接收和发送的数据以及每个过程的相关主机对。
&【责任编辑: TEL:(010)】&&&&&&
关于&&的更多文章
本书在出版当年就获得了不错的销量,从出版社获悉打算再次出版,
本书描述了黑客用默默无闻的行动为数字世界照亮了一条道路的故事。
网站运维工作,一向以内容繁杂、覆盖面广著称。《网站
身处大数据时代,消费者获得信息的渠道和范围已大大增
炒股是百姓理财的常见手段之一,人人都想在其中分到一
C#经典名著!2006年最受读者喜爱的十大技术开发类图书!也是Wrox红皮书中最畅销的品种之一,从第一版开始就名满天下;其第3版被
51CTO旗下网站数据流量和本地流量的区别是什么 - 爱问知识人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491531',
container: s,
size: '150,90',
display: 'inlay-fix'
生流量优先扣省内流量,再扣国内流量。本地流量限本地使用。建议咨询当地10086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本地是以市为范围,省内指的是广东省范围
国内是指你到别的省时用的流量,省内流量就是你在本省用的。
老大,这个你就不用管了,如果你是在省内,用的都是你的省内流量,省内的用完了,就会用你省外的,都用完了就...
基础流量就是你套餐内自带的流量,通用的就是套餐之外的流量
大家还关注为什么说小米不行了?看看流量数据就知道了
为什么说小米不行了?看看流量数据就知道了
上周Mr.QM给大家分享《3月APP TOP20 榜单》,惹得几家巨头很愤怒,找了过来,不过QuestMobile公司里生活着一群快乐的极客小(da)精(diao)灵(si),一向是不(bu)畏(dong)强(ren)权(qing)的,所以没鸟他们,有没有觉得很牛啊?
什么,还不够牛?OK,那Mr.QM就来点更牛的,给大家带来上周被Mr.Zhou按下的文章,彻底揭示三大板块内容:
各品牌、型号手机在、4G、WIFI情况下的渗透率、人均流量、人均使用时长排行榜;
国内主流APP在3G、4G、WIFI情况下的渗透率、人均流量、人均使用时长排行榜;
各品牌、型号手机在旅游、新闻、音乐三类应用中所占份额排行榜;
QuestMobile的这份榜单,首次在全球范围内,以数据榜单模式,全面透视移动互联网不同网络环境下硬件、软件的流量、时长使用情况,也是首次揭示不同品牌、型号手机用户的软件使用情况(此处有掌声,部分代表起立、挥舞报告、持续三分钟,下面,筒子们、童鞋们,请鼓掌!!!)!
还记得年初Mr.QM就曾放出豪言:QuestMobile是目前全球范围最诺拇笫菔叭 ⒎治觥⒃擞局唬ㄗ⒁猓鼋鍪侵唬淙蝗蚍段冢壳盎姑挥幸患夜究梢宰龅秸庖坏悖Mr.QM还是很谦虚的用了之一),这回信了吧?
看到这里,一路走来,跟着看Mr.QM胡言乱语的各位,是不是有点萌萌哒小牛逼的感觉?嘘,不需要回答,好好看报告,像Mr.zhou学习,努力做中关村最安静的美男子、拼命去寻找人生最摩擦的滑板鞋!
OH!Almost forgot:
Mr.QM warning!
1.No Sex and Violence in this PAPER!No Animals Were Harmed!
2.BUT,ru guo ni shi xiao mi shou ji de fen si,qing ni leng jing,bao chi feng du!
3.本报告数据多源自ISP,如果xiao mi粉丝有异议,请面向东方、伸出右手第三根手指、抬头45度角仰望星空,用力喊出存在婶婶的脑海中的那句话:没有蛀牙!
Chapter 1 3G、4G、WIFI环境下各类手机渗透率及用户时长、流量消耗
与此前所有分析报告、榜单一样,本文即将展开的分析也是独家的,为了给竞争对手(是哪家?有奖竞猜,前十名答对的用户,赠送Mr.zhou的滑板鞋)足够的学习机会,给予他们足够的成长空间,Mr.QM会非常仔细地、一步一步地展开剖析,彻底展示QuestMobile的大数据运营能力,如果有什么不清楚的,还可以留言提问,竭诚回答,绝不藏私!
一、不同网络环境渗透率:3G端小米、三星平分天下,4G端小米已被甩开
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15年3月份,Android设备端,3G环境下,小米已经领先三星,米3、红米note、米2均有上佳表现,渗透率分别位列第1、2、5位;不过,三星的机型非常多,所以在前十名中依旧占了五席,高于小米的4席。4G环境下,三星已远远甩开小米,甚至OPPO都飙起来,表现好于小米。
下面是亮点时间:
从QuestMobile数据中看,小米前几年的爆发确实不假,其在3G环境下的市场渗透率非常惊人,前30名中占据了11位,渗透率达到了15.1%。不过在4G环境下的表现堪忧,前30名中仅占3席,渗透率也只有6.8%,显示其后劲不足。
从QuestMobile数据中看,三星依旧是非常凶猛的,在3G环境下,渗透率和席位都高于小米。而在4G环境下,更是远远甩开小米和其他对手,30席占据8席,渗透率达到了15.3%,是小米的两倍多!
华为从去年开始爆发,这也得到了数据的支撑:3G环境下,两款手机上榜,4G环境下3款手机上榜:P7、荣耀6、Mate7,均是主打机型,占有率达到3.5%。考虑到其生产、销售环节的重重问题,如果其生产、销售端能解决好匹配问题,市场份额还会提升,如果解决不好,极有可能重蹈其在3G市场上的覆辙:赔本赚吆喝。
4G环境下,OPPO的表现非常惊人,7款手机上榜,超过了所有国产机;VIVO 4款手机上榜;酷派两款上榜,不过都垫底;联想、魅族各有一款。
从数据上看,4G的集中程度高于3G,这可能与4G兴起时间不够长有关,接下来还会有更加激烈的厮杀。
WIFI环境的渗透率不做分析,唯一的结论就是:四处找wifi的,小米用户最多。
其余亮点还很多,各位可以自己找。
二、不同网络环境下人均使用时长及流量消耗:三星是土豪,HTC、魅族、华为蛮拼的,小米不见了
手机设备用户的时间、流量消费,对于运营商、APP厂商而言,都是很有意义的指标:在网时间越长、耗费流量越多,显然是更具价值的。看着一群小伙伴拿着智能机当单机游戏机玩,运营商、APP厂商的内心,肯定跟节假日看着高速免费的收费员一样的:五味杂陈却又百般不是滋味啊!
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15年3月份,Android设备端,3G、4G环境下,三星均大幅领跑,单机型的人均消耗流量最高分别达到486 MB、685 MB。
接下来是亮点时间:
很多人会对三星占据排行榜的局面感到不解,其实原因很简单:三星机型特别全,覆盖各种网络制式,例如在3G、4G环境下,其S系列、Note系列均覆盖了移动、联通、电信的不同制式,这些机型均单独计算,榜上有名。
3G环境下,魅族在国产手机中的表现很突出,其次是华为,小米的表现非常勉强。4G环境下,HTC、华为表现突出,其次是金立、OPPO、联想、酷派,小米依旧勉强。WIFI环境下暂不分析了,各位自己看。
综合分析,之所以国产厂商上榜机型很少,主因是网络制式覆盖不够、机型少而集中,故而平均值会被拉低(不理解?请仔细思考)。这么做的好处是:容易快速打出品牌,同时,大幅减少研发、生产、销售成本,产业链控制、品控也更简单。
上面分析的模式,其实就是传说中小米的模式,压缩成本、硬件微利、软件赚钱,也就是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很牛吗?其实也就一般。相比较,三星完全复制了诺基亚的模式:全制式、多品类、快速反应,采取成本曲线销售模式。
抛开所谓的风口、想象空间,三星才是真正的落袋为安,什么未来的利润,那是扯淡,三星现在就赚到手。这还不是关键,关键是,小米号称自己学的是苹果模式,问题是,苹果在赚钱这个问题上可是一点也不手软:何止是落袋为安啊,恨不得去别人口袋里抢。小米以及小米的追随者,你们肿么看这个问题?
硬件不赚钱,就只能靠软件赚钱,所谓的入口优势,赚应用分发的钱。问题出来了,各运营商大佬、各位APP负责人,你们看看这个人均流量消耗、人均联网时长排行,还觉得花那么多钱装这个机有价值吗?
前面几点严重跑题,不过没关系,Mr.zhou出门赶酒局去了,所以,你懂得,小米的粉丝可别喷啊,哈哈。
其余亮点还很多,各位可以自己找。
三、不同尺寸、价位手机数据消耗情况:尺寸越大、价位越高,流量消耗越多
相信很多手机厂商、运营商都考虑过屏幕大小、价位高低对用户使用网络情况的影响,进而做出产品策略运营决策。事实上,这个影响确实很大(这不是废话吗?影响不大,苹果会搞出那么大屏、卖那么高价钱?)。今天,Mr.QM就给大家揭示一下这个影响到底有多大。
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15年3月份,Android设备端,3G、4G、WIFI环境下,屏幕大小,价位高低,基本上都与人均流量消耗呈现正比,中间唯一的特例出现在4G环境,下面详细分析:
在Mr.QM此前的分析报告中(见《一到五线城市APP差异分析:看看大爷大妈们都在用啥APP?》)曾指出:“五线城市城市流量消耗反而更高”,对此结论曾有不少质疑。实际上,这一点与上图的结论非常一致:4G环境下,千元以下机型的流量消耗,居然高过了、这两个区间。
究其原因,显然与运营商策略有关,千元以下机型的主力消费群正好是小城市、乡村,一旦4G网络铺设,为了抢占市场份额,运营商以低价策略快速推进,效果会非常惊人。
上图再一次佐证为什么小米会越来越没有价值:其价格区间、屏幕区间,流量消费都很低,对运营商来说,很难带来增值消费,对于APP厂商来说,其分发平台价值有限。
与小米相对,华为的策略只怕会更为有效:大屏幕、高价格,往死了拼高端,一旦成功站稳脚跟,在运营商、APP厂商那里的溢价空间非常可观。而这本来是小米不惜甩掉硬件利润、兴冲冲地报以厚望要去挖金子的地方。
唉,可怜的小米米,要是她兴冲冲来到桌子旁,发现蛋糕被别人吃了,她得多伤心啊!!!!不说了,小米米,QM哥哥支持你,刚芭蕾、バレエ、Aja Aja Fighting、 !
Chapter 2 3G、4G、WIFI环境下各APP渗透率及用户时长、流量消耗
一、不同网络环境渗透率:微信、QQ称雄,360表现堪忧
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15年3月份,Android设备端,各网络环境下APP渗透率表现最大差异出现在视频类APP上,WIFI环境下,视频类APP的渗透率普遍上升。3G、4G环境下差异不太大:社交类微信、QQ,搜索类百度,购物类淘宝,浏览器类QQ浏览器、UC浏览器。
下面是亮点时间:
从3G到4G,360手机卫士的渗透率从23.3%、排行榜第6位直线下跌至19%、14位,360手机助手也出现下跌,考虑到排行榜中众多APP从3G到4G渗透率都在上升的背景,360危机重重!这下,各位总算明白“红衣教主”为啥要去做手机了吧?
除了360,下跌的还有UC浏览器、天天动听等等,无一例外,在此前分领域的分析文章中,曾点出这些APP后劲乏力、遭遇新生对手挑战的问题。
从3G到4G,除了社交类、视频类、搜索类、购物类有较高增长,其余的领域还比较低。
视频类APP中,优酷渗透率最高,3G、4G环境分别为17.4%、20.7%,腾讯视频增长比较大,从11.4%提高到17.1%。爱奇艺最乏力,仅从9.3%增长到13.7%,有点危险哦!
同样的,WIFI环境暂不分析。亮点还有很多,各位不妨自己找。
二、不同网络环境下人均使用时长及流量消耗:视频、社交、浏览器称雄
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15年3月份,Android设备端,不同网络环境下各APP人均时长、流量消耗中,视频类均为第一位的,其次是社交类和浏览器。视频类出现了比较奇怪的局面:3G、4G、WIFI环境下,优酷的人均时长都是最长的,但是在人均流量消耗上,均比较靠后,分别是第三、第三、第二。
下面是亮点时间:
优酷的人均时长非常可观,3G、4G、WIFI环境下分别达到了102、104.7、194分钟;不过在流量消耗上,腾讯视频均高于优酷,分别达到了116.2、110、871.2MB。其余的爱奇艺和搜狐视频两家,各位可以自己看。
微信无疑是最猛的,时长很吓人,不作分析。360很尴尬,两款APP的时长、流量都很短。
3G、4G、WIFI环境下,UC浏览器的时长,基本上是QQ浏览器的一倍,与此前的一再分析的数据一致:一个增长快,一个粘性高。
此前拿在一起分析的酷狗、WIFI万能钥匙,从3G到4G环境下看,差异化开始出现(可能也与3月份那一轮舆论重击有关),酷狗的人均流量消耗从4.1MB增长到了5.7MB,WiFi万能钥匙则下降了。
其余亮点,各位可以自行寻找。
Chapter 3 不同机型旅行、新闻、音乐类APP人均使用时长、次数排行榜
与此前的一次次分析一样,接下来这个部分的分析,也是QuestMobile首创的:不同品牌、机型的用户,对于运营商、APP厂商而言价值差异巨大,具体体现就是,在不同类型APP的使用时长和访问次数上,不同品牌、机型差异很大。
这直接影响两个方面:
APP厂商的渠道策略必须做出细分,要做精细化运作,此前那种粗放式的预装、海量铺货的做法已经失效。
品牌手机厂商的整体战略有必要做出改变:从硬件到软件,产业链很长,哪个环节的钱是自己能挣到的,必须在手机出来之前就想清楚,否则,金山被人挖走了,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一、旅行类APP在各机型里的人均时长、访问次数:三星称雄,小米失踪
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15年3月份,Android设备端,在旅行类APP的使用上,无论是人均时长还是人均访问次数,三星均占据了绝对优势,华为勉强挤进去了一款,人均次数不到10次。小米有五款,但排位很靠后,其余能上榜国产厂商只有OPPO、vivo。
下面是亮点时间:
虽然,Mr.QM很不情愿将经常用旅行类APP的用户,定义成比较高端、比较有价值的用户,但是从现实看,能经常旅行的人绝对比Mr.QM这种每天坐在办公室抠脚、看片儿、去楼底下买个快餐就当成购物、去趟家乐福就当旅行的潘恳屑壑档亩喟伞
写完上面这段,Mr.QM的办公室里,蛋蛋忧桑的氛围,已经盖过了Mr.zhou的雪茄味!看着外面是中关村车水马龙的景象,Mr.QM不想写了。
其他的,各位自己看吧,好桑心,为了安慰受伤的心灵,下楼买包泡面,要桶装的,加个卤蛋,奢侈一下,吃完再写!
二、新闻类APP在各机型里的人均时长、访问次数:三星、HTC、华为表现突出
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15年3月份,Android设备端,在新闻类APP的使用上,前7名中,三星与HTC咬的非常紧,人均时长和访问次数也旗鼓相当,HTC甚至还超过多了一款机型。这之外,华为Mate7算是非常突出的,国产机中硕果仅存。
下面是亮点时间:
吃完了泡面,卤蛋有点咸,不是太爽,所以买了两个生鸡蛋,放在了Mr.zhou的凳子上,提前祝他圣诞(生蛋)快乐!
新闻类APP,大概是目前非常有希望实现盈利的APP产品了,广告模式非常清晰,接下来争夺点包括两个,一是活跃用户量,二是广告与精准用户匹配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从这张表上看,除了华为、魅族有点效果,小米等等国产机的预装,基本上价值为零:用户根本没有需求,其渠道价值还不如一桶泡面、一个卤蛋,装了也白装!
第二个问题,其实就是所谓的“用户标签”,这也是所有移动APP厂商都要解决的问题,但是,目前为止,国内只有几家公司可以真正意义上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呢?不超过三家。
那么,为什么Mr.QM要提这点呢?原因很简单,因为QuestMobile的兄弟公司可以做到这个,而且就在Mr.QM隔壁!未来,Mr.QM将陆续给大家分析、分享一下这个领域,敬请期待!
三、音乐类APP在各机型里的人均时长、访问次数:三星、HTC、魅族表现突出
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15年3月份,Android设备端,在音乐类APP的使用上,魅族表现非常突出,上榜了4款,彰显出了其发烧友本色。当然,三星依旧强势,HTC也很牛!但是其他的就不见了,比如小米。
下面是亮点时间:
喂、米米,你在哪里?QM哥哥好想你啊!
音乐手机一直是手机细分领域的大标签,很多手机厂商想要切这个作为卖点,但是从现实情况看,只有魅族成功了。其余手机厂商不妨研究研究魅族。
从人均时长和人均次数上看,音乐手机这个领域还是很有前途的,手机厂商的想象空间很大。
Chapter 4 结语
很久以前,江湖上有一个很牛的人,他的名字叫做百度,被Mr.QM黑了很久很久,都已经忍无可忍了,准备出手解决掉Mr.QM,正在筹划的时候,突然,他惊讶的发现,Mr.QM不黑他了,改黑另一个很牛的人了,那个人叫做小米。
小米这个人不仅很牛,而且是新时代的精神领袖,打起仗来一呼百应,米粉“赢粮而影从”!得罪他的代价,甚至可能超过得罪“红衣教主”,更别说百度了!所以,Mr.QM很紧张,非常担心会被人扔鸡蛋。
好紧张、好紧张,肿么办、肿么办?
奥克,这就是今天Mr.QM要讲的故事,谢谢大家!
最后,如本文开头所言,虽然本文涉及到三只鸡蛋,但是绝对没有动物受伤。
编 辑:章芳
杨元庆:对PC整合才是联想真正的挑战,在PC时代,联想依靠强大..
CCTIME推荐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数据流量与通用流量的区别_百度知道移动数据流量和上网流量有什么区别?_百度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据流量和wlan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