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百度推广被骗上的公司骗了怎么办

因&魏则西之死&事件,将百度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百度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公司?为何沦落为江湖骗子,而Google却高速发展?百度之前的员工如何评价百度?广告主又会如何评价百度?
本人曾将使用百度关键词广告推广了8年之久,对百度有自己的理解。2013年我们的新公司也开通了百度关键词广告,后来因没有任何广告效果,超过3个月因没有续费被强制封号。可见百度因没有Google的强力竞争,对待广告客户已经极度地嚣张。我们即使在银行开设银行账户,也不会因没钱,账号被强制关闭。
近几个月,几乎每周都会接到百度的客服电话,每次我都和他们耐心讲解百度的种种恶行:
不作恶,是Google的企业宗旨,为外界称为:一个伟大的企业;让人们最平等、便捷地获取信息,找到所求,是百度的企业宗旨,但依然被外界称为:金钱至上、唯利是图的家伙。百度的企业宗旨也可以看出仅仅是口号式的,和为民服务、为国争光、舍己为人等国家式口号没啥本质的区别。
Google以自然搜索结果排名展示为主,广告展示为辅;百度以广告展示和自己的产品展示为主,自然搜索结果排名为辅。这一点被业内广为诟病。
Google追求大小公司的均衡发展;百度引入蜂巢系统,致使小企业或盈利薄的企业无发展的机会,从而助推大公司和盈利丰厚的坑蒙拐骗的企业获得高速发展。
Google以自己的魅力吸引广告客户;而百度采取暴力方式主动攻击客户,即采取轮番电话轰炸广告主,最终因不堪其扰无奈成为百度客户。
百度内部员工如何看待魏则西等和百度相关的事件?
作者:匿名用户;来源:知乎链接:/question//answer/
本人曾在百度工作过一段时间,就职于百度某直销分公司(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东莞五家直属分公司,其他的一些公司都是代理商,不和百度签直接劳动合同),任客服岗位,现已从百度离职。自认为还算有点良知,所以觉得有必要说出一点自己所知道的不那么光彩的一些东西。当然,所有的信息都只限于百度直销体系,也是直接能够接触百度广告投放的部门,了解最多推广内幕的部门。我眼中的百度是一家对客户非常不友好,唯利是图,为了钱不择手段,毫无节操可言的公司。可以说整个百度直销体系的主流价值观都是扭曲的。百度总公司对于直销分公司及其员工的考核指标主要是客户的消费完成率,为了钱,基本是没有一点道德底线。员工及管理层为了业绩,明知客户是做假机票、火车票(付款后不出票),照样给客户开绿灯,内部的监察部门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曾经我所在的分公司就有一个假机票户,一天在百度消费3万元,分公司总监和监察部门都知道客户是做网络诈骗的,照样推广了3个月。而且更加无底线的是某个假车票的客户被监察查到拒户之后,所在部门经理主动联系诈骗的客户,协助他换资质在百度继续开户,继续危害社会,前后总共开了6个之多。最最极品的是,全公司的知道手段不干净,居然还让这种小人在总结会上分享成功的经验,他们自己还觉得自己老牛逼了,非常自豪。价值观之扭曲,从高层到员工。这是在违法啊!!!对客户不友好,体现的地方就更多了。比方说,为了业绩点击客户广告,因为完成不了当天的消费任务,经常整个部门建一个群,把客户的关键词发出来,轮流点击,没有一点基本的职业道德。很多客户不懂后台,都是客户在帮忙管理,消费不出去怎么办,调匹配,私自调整移动比例,多少创业的小公司就死在了他们的手上。当然上面说的还只是基层的小领导,小员工。但是公司做决策的上层也没有高尚到哪里去,突然开放了一个新的匹配模式,默认就开启了,客户的消费突然之间就增多了,连自己的员工都不知道。以前广告和正常搜索结果好歹还是分开的,现在移动端的搜索和广告都是混到一起的,基本移动端首屏都是广告。这就是所谓的百度的商业产品经理做出来的产品,一切向钱看。说到百度的无节操,前段时间百度推广本地直通车的手段真的是体现的淋漓尽致。各地分公司为了&做&出好看的数据给总部交差,整个直销分公司,从总监,到经理,专门组织员工私自修改客户密码,用客户权限进去后台给客户开通本地直通车,还专门培训被客户发现之后的应对话术。反正营业执照之类的资质后台已经有了,没经过允许拿来用,门头照片就靠PS,我还能吐槽什么,这个是整个公司有组织的造假啊,不是一两个员工的个人行为。本来这个产品就不适合很多行业,你让一全国范围内卖挖掘机的客户去你百度糯米上面开个账户,你觉得有意义吗?当然这件事在北京地区有少量见报,不过最后被压下来了,百度的公关还是很强大的。当然百度做了婊子还立牌坊的事情也没少做。百度客户推广的物料是有审核规则的,但是实际情况呢!?卖假表的不可以推广&高仿手表&之类的词,但是推广&精仿手表&就给你过,这不是做婊子又立牌坊是什么?更有胜者拿自己的员工背黑锅。百度的技术是可以屏蔽关键词的,很多词后台都审核不通过,但是呢。赌博之类的词,百度系统就是没有屏蔽,有些不法份子,乘着客服不注意,添加了赌博相关的物料,系统照样可以审核通过,然后消费一大笔钱,接着监察部门查到,处罚客服,公司还对外表示我们是不可以推广赌博等违法的业务的。明明你就可以从源头通过技术解决的问题,就是故意留个漏洞,钱让公司赚,锅让员工背,不要脸。还有,百度是可以人为控制流量大小的。哪天嫌钱赚的太少,后台搞点小动作,本来不会触发广告的搜索词也展现广告。这可不是针对一两个客户,而是几个行业或者全行业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客户有疑问怎么有段时间怎么突然消费增多了,却没有效果。基本的商业道德呢?当然百度恶心的地方远不止这些。百度负责开户的销售部门的某些手段只会更加&高明&,这个还得前同事们来补充,毕竟没有亲身待过那个部门,不足以阐述其中的&精彩&。总归,稍微有点良知的人在百度的直销体系基本都待不久。曾经有个客户说过&不做百度是等死,做百度是找死&,现在我从百度离职之后也有接触其他的网络推广渠道,不得不承认,搜索对于网络推广来说精准度是非常高的,导致很多客户离不开百度,就包括万恶的莆田系医院,所以百度短时间内不可能倒闭。单靠网民的抵制也根本解决不了问题,根源还是在于行政导致的垄断,且几乎为0的&犯罪&成本。人性本恶,没有足够的法律制度约束,只要利益足够大,道德起不到任何约束作用。技术本没有罪,但是百度却纵容技术被拿来作恶,怎么也别想装的多清高。为了钱,麻木不仁,纵容别人作恶,这就是百度最大的原罪。&不作恶&,&不逼着员工做恶&是一个企业基本的社会责任。选编自:《知乎》匿名用户
百度前员工:每次医疗推广曝负面 高管都鲜有反思
来源:侠客岛作者:西门独客
百度、莆田,在持续发酵中,不断点燃着围观者的怒火。人们的愤怒千言万语,简单说来却不过是:你们怎能为了点钱,拿生命当儿戏?
莆田不言,孤傲一时无两。而处在风暴眼中的百度,则不断用&泄露&的内部邮件与文章进行着艰难而无效的公关。也许正如今天的内部通报所言,&可能从来没有一个五一假期让百度人过得如此揪心甚至委屈&。
到底发生了什么?
侠客岛请到了一位百度前员工,非常非常熟悉搜索业务,谈谈他眼中的症结所在。尽管我岛(ID:xiake_island)对他的要求是不虚美不隐恶,但作者依然表示,其中观察结论谨代表个人看法。
信息量极大,可能是舆论场中对这次风波最为鲜活的一次观察。
进入百度时我得到一张工牌,它的背面写着&让人们最便捷地获取信息,找到所求。&这句话后来被修正为&让人们最平等、便捷地获取信息,找到所求。&
这是每一个百度员工入职培训时会听到的故事。那是2009年左右的百度,&狼性&文化尚未被提起,所谓的&企业文化建设&也没有成为公司内部沟通的重要内容,入职时,培训师甚至称赞道:&在百度,我们不做那些没用的洗脑的培训,我今天只介绍下百度的这句使命,以及公司的历史,就可以了。希望大家能在工作中感受到简单可依赖的氛围,也预祝大家做出简单可依赖的产品!&
对于我等刚从校园踏入社会的同学来说,百度的这种见面礼,真有一种让人如沐春风的感觉。甚至感叹,互联网行业真是希望之地啊!
但这种美妙的感受没有持续多久,随着谷歌退出中国,百度在公司业务战略层面趋于懈怠,搜索的迎面一击又使得百度乱了阵脚。自彼时起,这家公司先天的不足和&原罪&,越来越多的在具体工作中体现出来。
外界可能少有人知,在百度内部,&用户产品部门&和&商业产品部门&是相对独立的两套体系。虽然后来百度也试着融合两个体系,但成效并不明显。这种划分也许本是出于好意,也就是希望用户产品部门能够真正抛开金钱利益的考量,专注考虑用户体验和用户利益。
然而,设计初衷是一回事,实际效果是另一回事。
百度搜索的用户产品团队,事实上挺有使命感的。其中不乏清华北大毕业的高材生,也不乏江湖上各路出身神奇的(比方说曾经是销售员啊,工人啊)聪明人、世外高人。在早期,作为中国互联网第一代用户,他们带着对信息时代的热情,以及对谷歌的好感,加入百度,参与到建设中国人自己的搜索引擎的工作中。著名的俞军,百度许多拳头产品的第一代掌门人,也是百度正宗的产品方法论的集大成者,就是那个时代的代表。2009年正是俞军离开的时候,那时内网的wiki(一种集体在线创作工具)里,还有不少他的总结沉淀。对于虚假信息,内网上甚至有许多工作外的讨论,例如如何正确看待转基因,孕妇如何正确保养,如何正确看待中医等,都是秉持着科学严谨的态度,反对忽悠和愚昧的。
这种较真的性格在工作中也有明显的体现,用户产品部的人会经常给商业产品部发邮件或打电话&报bug&,指出搜索结果中存在的推广信息问题。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百度的搜索结果由头部的付费推广信息和下面的自然搜索结果组成。
自然搜索结果理论上和金钱无关,也是用户产品部坚守的底线。须知,用户产品部拥有对网站的生杀大权,但理论上都是以网站本身的价值和规范性为准,外界有时传言网站要给百度&保护费&,否则就会被干掉,其实这对用户产品部来说完全属于不该背的锅,因为并不存在这样的机制。也是因为有一些销售采用这种恶劣的说辞,不明不白背了锅的用户产品部的员工,在遇到商业产品损害用户的情形时,非常希望能让商业产品部纠正错误,维护百度的良好形象。
然而就在360和百度&宣战&的前夕,许多怀有这种情怀的第一代、第二代搜索产品经理,离开了百度。也有个别高升,成为高管。留下的和新招的毕业生,说话的分量也轻了很多。
本意要自我修正,提升医疗信息的准确性和权威性的应战项目&医疗知心&,据说也是因为最终不敌商业变现压力,沦为笑话。而360只是虚晃一枪,其实自己也开始贩卖一滩浑水的医疗信息,也不深究百度的问题了。因此在医疗领域,百度一次很好的自我纠错机会也因此白费。(今天,360再次宣布放弃医疗商业推广业务。原因你懂的。)
花钱的总是拗不过赚钱的,用户产品部的话语权也因此渐渐丧失。百度又面临转型和收入的压力,需要漂亮的财报支撑股价,内部越来越对商业产品部的所作所为亮绿灯,甚至对一些高风险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曾经还有情怀抗争的人们,越来越显得微不足道。
用户产品人员其实也不是全然没有过错。也许说过错有点过度,或者可以说,搜索引擎的核心产品方法论(关键指标由数据驱动,缺少人文关怀),使得产品人员很难找到虚假信息的真正解决之道。
事实上,是搜索引擎就难免有虚假信息,无论是百度还是谷歌。机器算法只能解决大面的问题,剩下的部分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成本人工监管,并且收效并不会太好。而国内的互联网信息环境相对比较恶劣,这件事情就很难办好。
产品决策中,最重要的是要考虑投入产出比,要根据收益列出需求的紧急程度。百度每天响应搜索次数在数亿以上量级,而企业的技术开发和运营资源是有限的,关系到产品生死存亡但不一定在直观感知上显性的问题又很多。
因此,像虚假信息这种问题,处于一种长期来说中等重要但不是最紧急,但单个问题解决优先级较高的存在,难以得到系统性的解决。毕竟客观来说,真正产生危害的信息,在所有搜索行为中的占比,不是特别高。
因此搜索引擎业界也努力使一种&避风港原则&成为全世界基本通行的准则。也就是说搜索引擎对信息不是负有无限责任,毕竟搜索引擎不是信息的直接生产者,而是出现问题及时整改即可。谷歌在美国也是这么承担法律责任的,百度在这方面大体上是一致的,只是可能稍微宽松,也正是因为有这种现实存在,百度在设计产品时,不可能做到对虚假信息真正上心。
百度在搜索业务上,常年维持在较高的利润率水平。如果真打算要把虚假信息等问题,用人工的方式审核好,所需花费的成本,又会使利润率下降到什么程度呢?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年标榜自己不做医疗信息推广的360和搜狗,都已经做起了医疗信息推广。在高利润面前,企业的决策逻辑,怎么会拒绝呢?
然而最关键的问题却不是出自一线,而是出自百度的最高管理决策层,也就是总裁和副总裁们。
其中的核心又是CEO李彦宏本人&&虽然&厂长&可能不会承认这一点,在他看来,问题出在一线的执行力和&价值观&,而非自己身上。
李彦宏自然有自信这么认为。出生并不显赫的人家,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贵人帮助起家,曾经是首富以及&BAT&三巨头之首的他,在性格上传说非常自负。在百度内部,素有&小王子&(来源于某年年会他一身王子打扮出场)和&小公主&的戏称。这是因为传说李彦宏很难听进去批评性意见,以及对外界批评声,他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我没有做错什么,是他们黑我!&
素以&技术驱动&为传统的百度,还试图把本包含复杂社会现实的产品功用以简化的思维方式解析:搜索结果是客观的,哪怕是有付费推广信息呈现,用户都应该具备信息甄别的能力,而不是搜索引擎提供无菌温室。这种理论也是从高层到一线很多人设计产品时的潜意识认知。
在每次百度被爆出负面新闻(是的,几乎都来自于医疗推广信息)后,高管群里总是一副受害者论调,鲜有反思。更有甚者,还会喊口号表明对百度的爱和忠心,让&厂长&放心。在这种氛围下,内网中哪怕是有员工以较为个人情绪化的方式探讨百度的责任,也会有人出来驳称这样的言论居心叵测,不想为了公司好。
回忆起百度还在中关村办公的年代,李彦宏与员工之间还并非这种&皇上与太监&的管理关系,那时他还是一个可以走近一线员工工位,聊家常、倾听一点意见的管理者角色,时常面带微笑。这些年来的转变,也令笔者略感困惑。
自与360对垒以来,百度的&狼性文化&建设,最终以这种&马屁文化&定型。李彦宏或许从来没有意识到,当时舆论所指的百度缺乏狼性,主要不是指员工缺乏进取精神,而是指领导层的决策保守、业务只能守成而不能开疆拓土。
在这种&文化&氛围下,真正的百度文化传统(如第一段所介绍的时期)所提倡的反思精神、独立思考的精神,荡然无存。反而是那些善于阿谀奉承、掩盖问题、官僚做派的中高层如鱼得水。而这一切,&厂长&或许明白,或许不明白,一线和中层的员工也鲜有能真正了解原委者。
有人把这种文化风向的改变,戏称为&文化大革命&。它真正损害了百度作为一个企业有机体,自我修复的能力。
医疗信息是一块肥肉,却不好消化。百度非常依赖这块业务,即使它早已成为臭不可闻的腐肉,百度还是无法抛弃它。
自身业务逻辑和能力建设的失败,使百度失去了消化它的能力。自身业务转型的屡屡失败,也使得百度难以割舍这块腐肉。
搜索产品的一大特点是,它是数据驱动的。一方面,搜索产品的好坏,由一些数据指标来印证,例如点击率、点击分布之类的;另一方面,搜索产品的内容呈现,十分依赖准确的数据。
医疗就具有这样的特点,事实上百度也曾经和国家卫计委、药监局之类的权威部门进行过数据合作,但一方面这些数据本身的质量、完整性有待改进,另一方面百度自身也缺乏对这类专业数据的解读能力。不仅是百度,市面上任何一家从事医疗信息服务的公司,或多或少都面临这样的问题。要么下血本雇用医疗专业人士完善这些数据,要么和国家监管机构达成非常有序的、稳定的数据合作,这两条路实施起来其实都很困难。
就拿医院认证数据来说,一些军队医院外包的科室,事实上可以拿出三甲公立医院的证明,百度会照例审核通过。百度内部自然有人明白,这些科室并不值得信任,更谈不上和公立三甲医院认证为一个级别。但在商业部门的压力下,产品的数据审核流程、最终呈现的设计,都对此开了绿灯。这纯粹是因为在金钱利益,换句话说某些部门的&KPI&的驱使下,昧着良心蒙混过关。然而又并没有任何有魄力的领导站出来说,愿意安排一个人力专门负责做类似的资质审核&&事实上百度有一个认证产品,最终变成了赚钱的增值服务产品,这不就是一个笑话吗?
百度潜意识里,并没有觉得自己是在做&医疗产品&,医疗信息只是互联网上亿万信息的很小一部分。它更期望用通用的、小成本解决大问题的方式来顺带把医疗也做了&&结果自然是不但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制造出了新问题。
举个例子,在百度搜索&孕妇可以吃螃蟹吗&,你会看到百度告诉你64%的人说不能吃,这个答案是百度通过计算网民的意见得出的&&但这并非专业的医疗指导意见,它只是人群中的迷信。类似产品设计逻辑很多,其中就包括对一些并不科学的疗法的判断,也反映在对推广物料的审核政策上。
百度的意思是,只负责检索信息,不负责提供正确的医学知识&&然而人们却并不清楚这一点,只会信或者不信百度的搜索结果。
近年来有关医疗问题外界对百度的批判不绝于耳,百度也因此成立了医疗事业部,想通过哪怕是&烧钱&的方式,建立一些良好的医疗从业形象。事实上百度内部很少有医疗专业人士,或者对医疗比较有了解的人担当这类信息或产品的负责人。想从公立优质资源入手做些&好事&,但这也是需要专业能力的,医疗事业部成立至今,并没有做出什么实质性的改善医疗市场生态的事情出来。
作为一个曾经的百度老员工,去年离开公司时心情就非常复杂。百度作为一家企业,整体上表现得并不尽责,有愧为国内最大的搜索引擎。而身在其中的人最能体会到,抽象地讲一家公司好不好是一回事,具体到尊敬哪些同事,鄙视哪些&同事&,是另一回事;如何看待它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更是另一回事。百度作为我的第二大学,我也对其并没有任何恨意,只是感到有点痛心,如果厂长能看到本文,也请厂长扪心自问,在下讲的是否有一定道理?
不在百度的人,自然也没有义务去了解它其中的林林总总,诸位权当看个热闹。今天受侠客岛岛主之邀,不吐不快,各位看官江湖再见!(作者为一个百度的老司机)
为什么谷歌越来越牛逼,而百度却沦为江湖骗子?
文章来源:微信号优创工场作者:TMT分析师观点
近期,谷歌机器人越发火爆,与此呼应的是前段时间百度贴吧事件的持续发酵。
在某种程度上,企业的发展轨迹正是其拥有及管理者个人意志的体现,更是人生观、价值观、社会环境、教育背景的折射。相信每个执着于自我教育的人都有一番思考,今天我们就尝试着一起探讨一下。
你,是你的选择
而非你的天赋
其实,成立之初,百度和Google差距并不大。
1998年9月,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成立了Google公司,Google网站1999年下半年才正式启用。
2000年1月,李彦宏和徐勇成立百度。两家公司均以搜索为主要业务内容,技术相似。
2004年Google上市,2005年百度上市。
十余年后的今天,Google成了全球访问量最高的站点,并在浏览器、云存储、操作系统、无人车、太空探索、可穿戴设备等多项领域取得成就。
2015年8月,Google宣布重组,被纳入新成立的Alphabet公司旗下,从而将Google和其他新兴业务剥离开来。
百度这十年在干啥呢?
推出了百度地图、百度国学、百度百科、百度旅游等,投资了&去哪儿网&、&糯米网&等。
为什么15年前几乎同时起步、10年前先后上市的两家相似企业,差距会越走越大?
亚马逊的创始人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曾受邀在母校普林斯顿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他说:&善良比聪明重要。聪明是一种天赋,而善良是一种选择(Cleverness is a gift,kindness is a choice)。天赋得来容易,因为它们与生俱来,但选择往往很困难。&
然后,贝佐斯问了学生们一个问题:有朝一日,你,将以什么为自豪,你的才智?还是你的选择?
当年,贝佐斯看到了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萌生了创办亚马逊的主意。那年,他刚满30岁,结婚才1年。他跟太太说,想辞掉工作,去创这个很可能失败的疯狂的业。贝佐斯的太太同样毕业于普林斯顿,她的回答是:去吧。
从小,贝佐斯就是个业余发明家,他发明过一种用废轮胎做的自动关门器、一种用雨伞和锡箔拼凑的太阳能锅(听着就不会好用)&&但当个发明家一直是他的梦想。
当时,贝佐斯在纽约一家金融公司上班,跟一群聪明人共事,老板非常厉害,令人佩服。贝佐斯跟他辞职,老板就带他到中央公园散步,并说贝佐斯的创业计划&听起来是很好的想法,但是,它更适合一个还没有找到好工作的人去尝试。&然后,老板建议贝佐斯多考虑两天再做决定。
最终的结果全世界都知道了。
对此,贝佐斯在演讲中说:&我决定放手一搏。因为,万一试了、失败了,我并不会后悔;但如果不去试试看,我可能永远都会耿耿于怀。于是,我最终选择了一条比较不安全的路,去追随我的热情。今天,对这个选择,我感到非常自豪。&
决定你是谁的,不是你的天赋,而是你的选择。We are our choices.
放任自己怠惰,还是追随热情?服从教条,还是坚持创新?选择安逸的人生,还是开创的人生?在批评下屈服,还是坚持信念?在犯错时蒙混过关、装聋作哑,还是认错道歉?遇到逆境,选择放弃,还是坚持?做个嘲讽者,还是建设者?
贝佐斯说,人生最有意义的部分,就是你做过的那些选择。
Google创始人拉里&佩奇这样解释Alphabet名称的由来:&Alphabet是字母表,代表着人类最重要的发明之一&&语言,也是Google搜索索引的核心!Alphabet也可以理解为&alpha-bet&,意味着投资回报高于基准,这是我们一直以来奋斗的目标!&
目前,Alphabet公司旗下包括:研究生命科学的Verily,主要研究智能隐形眼镜、可分析注射进血液中纳米粒子的手腕电脑、让生命避免死亡的抗衰老研究等;Sidewalk实验室,这个团队想把月球探测器应用到城市生活中;Titan无人机项目&&等等。
Google的另一名创始人谢尔盖&布林亲自领导了一个秘密实验室&&Google X,这座实验室位于加州旧金山湾区某处,研究项目包括太空电梯、谷歌眼镜、GoogleDriverlessCar、Project Loon在内的众多科技产品。
反观百度,过去几年稳居国内搜索引擎的第一把交椅,身处&舒适区&,创新乏力,利润快速增长。2015年6月,李彦宏在百度糯米&会员+&战略发布会上表示,百度账上有500多亿现金,拿200亿投给糯米。
可以说,在起跑阶段并驾齐驱的Google和百度,今天之所以相去甚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选择了不同的路.
正确的价值观
能让人走得更远
既然选择这么重要,那么,是什么决定了选择呢?
答案当然是价值观。
价值观,顾名思义,就是价值判断的标准。它是一个人、一个企业面对一件事情时,判断是非、对错,决定先后、取舍的依据和准绳。
诚品书店的创办人吴清友曾在演讲中分享自己长达15年承受书店亏损的心路历程,他说诚品赔钱的15年,是他一生中最丰富的时间,让他第二次看到了自己,看到了自己对生命态度的诚恳。在他看来,生命才是我们最重要的关口,而不是生意和钱。
吴清友说:&一个企业真正的创新是在价值和理念部分。&
好的企业、能改变世界的企业一定有清晰、进步的价值观,并会坚守它。
2015年,苹果现任CEO蒂姆&库克(Tim Cook)在乔治亚华盛顿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演讲的核心就是&&坚守你的价值观。
&在你感到自己正在做正确的事时,当你用自己坚信的价值观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时,工作就会产生新的意义。我们要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内心深处的追求,并为内心深处的理想而努力奋斗。马丁&路德&金博士曾说,&我们这一代人终将悔恨,不仅仅因为坏人的可憎言行,更因为好人的可怕沉默。&&
创始之初,Google官方将公司使命定为&集成全球范围的信息,使人人皆可访问并从中受益(Toorganize theworld's information and make it universallyaccessible and useful)&。非正式口号&不作恶(Don't be evil)&,由工程师阿米特&帕特尔(Amit Patel)提出。
2004年,Google的招股书(Google创始人的一封信,后来被称为&不作恶宣言&)曾说:&不要作恶。我们坚信,作为一个为世界做好事的公司,从长远来看,我们会得到更好的回馈&&即使我们要放弃一些短期收益。&
Don't be evil.We believe strongly that inthe long term,we will be better served && by acompany that does good thingsfor the world evenif we forgo some short termgains.
据说,一开始,人们普遍认为&不作恶&这个口号毫无意义,毕竟哪个公司的目标也不是作恶,而是赚钱好吗?但随着公司的发展,当短期利益和作恶捆绑着出现时,Google价值观的优势便显现无遗。
百度贴吧事件后,有人说百度应该重塑价值观。目前,百度百科对&百度公司使命&的描述是&让人们最平等、便捷地获取信息,找到所求&,对&百度核心价值观&的描述是&简单可依赖&。
基本还停留在技术层面,或者说,这也代表了某种强调实用性的价值观?
走进更广阔的世界
别教TA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在一档网络脱口秀节目中,一名看起来极优秀的清华学生向高晓松吐露自己正在为找什么样的工作而烦恼,同为清华大学毕业生的高晓松当时就怒了:&一个名校生走到这里来,一没有胸怀天下,二没有改造国家的欲望,反而问我们该找什么工作,你觉得你愧不愧对清华十多年的教育?&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理群曾提出了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概念,并对他们进行了详细描述:&他的一切行为,都从利益出发,而且是精心设计&&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问题的要害,就在于没有信仰,没有超越一己私利的大关怀、大悲悯、责任感和承担意识,就必然将个人的私欲作为唯一的追求,目标。&
当然这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并不仅仅存在于中国,美国也同样存在。
这些人毕业后,也大多会进入投行、咨询等&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行业,不关心也不屑于关心这个世界上其他阶层的人,作者用&藤校弱智症(Ivy Retardation)&来形容这些人,并认为这些人对社会并无益处。
诚然,这是一个注重物质的时代,尤其在中国&&
但,还是那句话,时代总是在变的,纠结于一时小利,很容易&丢西瓜捡芝麻&,相反,顺应人类社会进步的大潮流,做有益社会的事,自己也会成为受益的人。
1997年,苹果曾制作过一个阐述苹果精神、由乔布斯配音的视频&&《致疯狂的家伙们(Here's to theCrazy Ones)》。
加勒比海护照:投资10万美元多米尼克快速入籍计划
欧盟护照:25万欧希腊护照快速入籍
哥斯达黎加快速护照:投资25万美元全家获得护照
欧盟护照:罗马尼亚快速入籍项目
__________________
世海易达Seahida-专业//海外护照
微信公众号:seahida;微信咨询:yks1108
相关新闻 & & &
& (昨 05:05)
标题内容作者
本周热门内容
京ICP备 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偷拐抢骗 百度云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