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访问互联网特性网站的国内定向流量包

再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网络中立”--百度百家
再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网络中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互联网有着一个不成文的规则,名为“网络中立(Network Neutrality)”,这项规则主要针对网络运营商(ICP)和网络服务商(ISP),强调前者对于后者要一视同仁,不得采取因人而异的收费方式。
互联网有着一个不成文的规则,名为“网络中立(Network Neutrality)”,这项规则主要针对网络运营商(ICP)和网络服务商(ISP),强调前者对于后者要一视同仁,不得采取因人而异的收费方式。
(比如在中国,扮演网络运营商角色的,是中国电信、中国联通、长城宽带等企业,扮演网络服务商角色的,是新浪、腾讯、百度等企业。)
打个比方,网络运营商所提供的网络接入产品,就像是建造了一条高速公路,而网络服务商则是在这条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各种车辆,无论是奔驰,还是丰田,都以同样的价格缴纳过路费。
但是,网络运营商一直对这种规则不满,因为在它们看来,重型车辆对于公路承载能力的消耗,要大于轻型车辆,所以它们一直希望采取阶梯收费,不愿保持中立。但是网络服务商以及公众并不接受这种有些歧视味道的主张,全球大多数国家的法律,目前也站在网络服务商这边。美国一家网络运营商CMCSA曾经因为连接到自己网络中的某些文件分享网站占据了大量带宽而降低了后者的网速,被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以“违背网络中立”为由进行了处罚。
然而,“网络中立”这项规则,并不见得在任何时候都不利于网络服务商,当竞争环境激烈时,如果网络服务商愿意支付额外的费用就能够让网络运营商在流量传输的速度上给予自己一定优待的话,资本后盾愈来愈大的网络服务商巨头也并非“冥顽不灵”。
Google是一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网络服务商,它一直是全球的流量消耗大户,很多网络运营商都希望对Google这种富户“抽以重税”,而Google则一贯奉行“网络中立”原则,拒绝被差异化对待。不过,以最近几年的表现来看,Google正在改变以往立场。
2008年,《华尔街日报》报道,Google在私下频频与美国主要的有线公司和电信公司等网络运营商谈判,以求在网速上获得优惠。Google随后做出了反驳,称自己与网络运营商接触,只是申请在网络运营商的网络当中放置一些自己的私有服务器,当用户访问Google的某些高流量服务时——比如在Youtube观看视频——他们不必进入网络运营商的公共网络,直接通过Google部署的私有网络就能完成数据传输,这样网络运营商也轻松(避免了被Google这种流量大户过度消耗),Google也可以灵活的配置私有服务器,为用户实现比公共网络最好的用户体验。
显然,“网络中立”已经开始受到动摇,其适用性也遭到时间的质疑。
网络运营商反对“网络中立”的主张并非一无是处,毕竟,“管道化”的威胁困扰着全球所有的网络运营商,没有规则要求微软就只能提供操作系统而不许进入其他市场,也没有规则要求Google一辈子只做搜索不得涉足其他行业,凭什么就要有这么一条规则要求网络运营商永远只能安于流量管道的现状?
正值移动互联网方兴未艾,基于无线网络的网络运营商开始筹划改变“纯管道化”的角色定位,Google在去年与法国电信达成合作,以向后者额外付费的方式获取流量的优先级权限,这让“网络中立”进一步孤立于移动互联网之外。即使抛开保守的欧洲,在美国,美国联邦上诉法院哥伦比亚特区巡回法庭于今年年初否决了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关于“网络中立”的一项立法申请,认为此类争端应当交由市场博弈来解决,任何机构不得享有外力介入形式的执法权。
中国相关政策的立场,其实在此时与美国十分接近。在去年“微信收费”愈演愈烈时,工信部部长苗圩也公开宣称“将市场的交给市场”是最好的平息争论的方法,相信商业智慧有能力在保持竞争的同时磨合出妥协的解决方案。
很快,“微信收费”被迅速搁置,网络运营商们启动了“去电信化”、力做“智能管道”的计划,有的主动进入OTT市场(中国电信和网易合作推出易信产品)、有的设法跻身应用分发的入口领域(中国移动名高举高打一个名为“MM”的移动应用市场)、有的与网络服务商深度合作探讨业务融合的可能性(广东联通与微信合作推出定制流量的套餐业务)。
哈耶克所说的“协调问题是市场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协调的失败能使市场经济达到更高程度的协调”,就是这个道理。当一刀切式的“收费”协调失败,竞争各方会自然寻求更为精细化的协调路线,并逐渐达到不同方向的妥协。
最新的一个案例是,QQ空间手机版与广东联通推行了“签到送流量”的活动,联通用户在QQ空间的活动中签到,可以换来一定流量的返还,“黄钻用户月最高峰可以有250M免费流量,普通用户可以有220M免费流量。”有消息称,此轮合作已经持续一个月,共有571万用户参与其中,共送出流量领取资格1.3亿M。
这是网络运营商和网络服务商在竞争之外仍然存在合作空间的证明,意图开拓移动疆土的QQ空间希望尽可能的降低用户使用自己服务的门槛(流量成本),而联通则希望捆绑畅销服务来获取新增用户,共同的利益带来了新的合作模式,双方共享同一条价值链,各施所长,各取所需。
与改革开放的顺序相同,中国网络运营商的变革亦从广东区域开始,各种定向流量套餐,都出自广东电信、广东联通的业务。根据网络运营商内部的消息,这种立足于南方经济发达地区的“试水”,一方面是投石问路,在控制成本风险的前提下探求创新的投入产出比,另一方面则是行“流量经营”之实,正视并承担OTT带来的冲击,进而向网络服务商示好,与对方合作寻找新的商业机会。
以中国联通为例,其选择与腾讯的合作,出自集团层面的签发文件。腾讯的几个拳头产品——QQ、微信、QQ空间、QQ邮箱等——都是堪称全民级的网络服务,马化腾在腾讯内部也一直在推动公司对于社交数据的挖掘,因为社交关系本身就是“宝藏”,只要开采得当,一定能够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腾讯的另一名高管刘炽平也对比腾讯与Facebook两大社交巨头的收入结构,“Facebook有90%的营收来自于广告。而我们90%的营收来自于用户的付费。因此,我们认为我们的社交网络拥有巨大的潜力,我们可以籍此获得广告营收。”也正是看到雷军在QQ空间卖红米、万科在QQ空间卖房产的成功,中国联通意识到流量的“溢价”是传统管道所无法识别和获取的,所以广东联通的入局,实际上是向腾讯索要了一张合作券,一旦腾讯在挖掘社交宝藏的工作上有了突飞猛进,作为移动时代的网络运营商,联通可以继续与腾讯相互交换“优先权”——比如,腾讯找联通拿到“流量优先权”(定向、免费等),联通找腾讯拿到“共享优先权”(流量溢价的分成)。
连对“网络中立”的捍卫最为坚定的Facebook——Facebook曾是Google行为妥协后的批评者,也是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关于“网络中立”的立法的赞助商——也开始不得不面对移动流量给新兴市场的用户带来的负担,如果不在中立原则之外做出一些调整,整个移动互联网的进化都会被规则拖累。在美国,Facebook已经和T-Mobile美国公司旗下的预付费服务GoSmart达成了免流量营销计划(预付费用户在美国一般是中低收入者),而另一家网络运营商AT&T也在今年的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上宣布了与中国相似的“定向流量增值计划”。无论是网络运营商还是网络服务商都逐渐有了一项共识:如果拒绝合作、不愿为降低移动网络的准入制而支付成本,一定会对用户的积极性造成消极影响,而由此带来的增长放缓,对两者的经营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总的来讲,“网络中立”的初衷,本是意图建立一个公平的竞争市场,但是当公平与自由产生冲突,市场往往还是会偏向于后者多一些。毕竟,当有人愿意并买得起私家车之后,那些仍然需要挤公交的人可能难免心生不满,但是明智的做法,是赶紧努力让自己也能够买得起私家车,而非鼓动公交车上的其他乘客一起去将别人的私家车砸掉。
阅读:20743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2542
阅读:14万
阅读:10万
热门文章HOT NEWS
釜山电影节在一片星光暗淡中冷清落幕,但韩国演艺人士与韩国政府之...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这个怎么用,定向流量求回答_百度知道访问A网站打开的却是B网站|互联网|流量_凤凰科技
访问A网站打开的却是B网站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保护网民拥有更加安全流畅的上网体验。
在互联网这片无形的疆土上,用户的每一次点击都会给网络的另一端产生&经济效益&,虽然微小,但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上亿网民的点击所带来的规模效益更是令人惊叹。然而,就在一次次从这端到那端的传输过程中,线路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劫持,指向另一个终点。 今日头条、美团大众点评网、360、腾讯、微博、小米科技六家互联网公司25日共同发表了一份《六公司关于抵制流量劫持等违法行为的联合声明》,对于流量劫持等违法行为进行坚决的联合抵制,呼吁有关运营商严格打击流量劫持问题,并保留进一步采取联合行动的可能。 六家企业对流量劫持说不 说起流量劫持,多数网民以为跟自己没多大关系,不少人还将这个概念与近期热门的&偷流量&混淆,实则有着云泥之别。流量,指的是网络上传输的数据量。所谓偷流量,简单来说就是实际只用了50MB流量,但被后台计算为100MB,根本原因是计算流量时动了手脚。而流量劫持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正常上网时,数据会在网民的客户端与正确的网站服务器之间传输,这样用户才能顺利地浏览网页、下载歌曲、收看视频。如果你原本想访问A网站,但是有人偷偷做了手脚,让你实际上打开的是B网站,这是流量劫持中的域名劫持。& 猎豹移动安全专家李铁军告诉记者,利用各种恶意软件修改浏览器、锁定主页或不停弹出新窗口,强制用户访问某些网站,这是流量劫持中的数据劫持。 随着4G网络的普及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流量成为支撑信息应用服务的血管和命脉,也成为互联网企业可以变现的无形资本,但不管是哪一种流量劫持,都干扰了用户的正常使用,给用户上网体验构成危害。 &像弹出广告这种流量劫持的方式,在二、三线城市用户体验中比较常见,其中,有的弹出广告还包含木马病毒,用户在上网时,很有可能会不小心点击,感染病毒。&李铁军说。 这六家企业在联合声明中指出,困扰互联网行业多年的流量劫持问题对互联网公司、普通用户的正当利益均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劫持流量者提供的信息服务,由于完全脱离相关法律监管,放任这种非法劫持的泛滥,将带来无法挽回的恶果。六家公司希望&社会各界充分重视流量劫持这一问题的严重性,采取共同措施抑制劫持,共同打造一个健康、诚信、有序的市场环境。& 自我保护给网页加密 据了解,流量劫持在业内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了。流量劫持有多种方法可以实现,其中一种是DNS劫持。DNS是负责域名解析的服务器,一旦黑客破坏了DNS解析的过程,输入域名后,可能转化为黑客指定的IP地址,用户往往很难看出破绽,但所有的流量都会转向黑客指定的虚假服务器,黑客不但可以很容易获取各种密码、个人信息等,还可以植入木马病毒,盗窃个人财产。 &用户在上网时,通常是不太会意识到发生流量劫持这件事,然而,对于这种抢别人流量,自己挣广告钱的方式,几乎所有提供互联网内容服务的企业都是受害者,更重要的,会伤害用户的上网体验,乃至安全。&李铁军说。 那么,这些被&劫持&的互联网企业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展开自我保卫战呢? &互联网企业可以增加投入,给Http加密,这样就不会被流量劫持。但这样做企业的流量支出会增加,传输量变大,导致网速变慢,用户加载页面的时间也会更长。&据李铁军介绍,仔细观察网络链接会发现,一般网址都是Http冒号,随后有一串长长的字母数字,然而被加密的网址则是Https冒号开始的。&一般为了信息安全,只在用户注册登录或需要支付的时候,页面才会设置加密,但现在,为了防止流量拦截,有的互联网公司普通页面也进行了加密设置。& 在互联网迎来爆发式繁荣的同时,其野蛮生长也将逐步走出监管真空的&无人区&。就在今年11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判决了中国大陆首起流量劫持刑案,两名被告人被判有期徒刑三年。这起刑案中,两名被告人通过劫持某导航网站的流量出售给另一家导航网站,10个月非法获利75万元。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阚凯力认为,此番六大企业联合发声是一种表态,呼吁有关部门加强监管,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法规,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和追究制裁。&不仅保护企业权益,更是保护网民拥有更加安全流畅的上网体验。&(实习记者范晓)
[责任编辑:姜雯倩]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科技官方微信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1740012
播放数:1248522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图文】互联网各大平台特性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互联网各大平台特性
||暂无简介
电子商务培训讲师|
总评分0.0|
大小:11.04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定向流量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