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软件哪个好银行移动能用吗

“流量银行”值得一试
前几日给家里打电话,母亲说她刚好腌制了很多咸菜,准备送给正好缺咸菜的邻居家,家里不浪费还顺带帮了邻居家一把。挂电话不久,电信运营商推出流量银行引起的围观与热议就扑面而来。
银行、理财以及流量等内容大家可谓是司空见惯,但是将流量与银行两者结合起来则还是全新的事物。之所以称之为全新,是因为“流量银行”不论是从运营商自身的角度,还是从用户与运营商相处习惯与感知的角度,都是打破既有方式方法的新突破。
据了解,“流量银行”是一个针对用户的流量管理、流量交易平台。对于用户而言,流量管理比较常见,每月的流量还剩下多少,有多少流量可供家人共享,如果流量不够的话,增加多大的流量加油包就够用了等,这都是大家所熟知的。但是流量交易,则是一种新概念,新的打理流量的方式。所有的运营商用户都可以应用流量银行业务,下载App后不仅可以查询、购买、存取流量,还可以将多余的流量转赠给其他亲朋好友使用。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平台上,用户还可以通过完成免费的任务来自己赚取流量币。例如60个流量币能换50M流量,150个则可获200M流量,下载京东商城、邮箱大师分别能赚7个、6个流量币。
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基于流量的新玩法,在这种玩法中,流量不仅仅是一种管道,更是一种接入和互动的平台。
众所周知,当前电信运营商的短信语音等传统业务下降明显,而流量则成了运营商战略转型、保持增长的关键所在。1~10月我国通信行业经济运行状况分析显示,每用户月均贡献的移动语音业务量持续下降,移动本地和长途去话MOU同比分别下降6.1%和5%。而移动互联网单月接入流量则创新高,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突破190M,同比增长50%。
出现的比较尴尬的情况是,虽然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已达到了8.75亿,虽然流量业务增长迅速,但是运营商的流量经营还存在增量不增收和增收不增利的情况。
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电信运营商在流量经营上做出尝试与探索,则是跨出了难能可贵的一步。虽然迈出这一步之后也引来了不少质疑,虽然类似的流量钱包、流量宝等在流量银行出现之前有所尝试,但对于运营商和用户而言,这一步都是至关重要的。
有网友打趣,在马斯洛需求理论的“最底层”则需要增加无线上网流量的内容。虽然这仅是一种玩笑,但也的确反映出了一个现实。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流量需求已经逐步成为一种工作、生活的必需品,用户对其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强。在依赖增强的同时,用户在移动互联网应用中体现出了四个显著特色,即免费化、玩具化、融合化、圈子化。
免费是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一大特色,用户逐步习惯并青睐于以这种方式参与移动互联网生活。游戏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用户玩游戏尽可以免费玩,但要想更快地玩到更高的层级,则需要花钱买一些道具和武器。同样的,还设有网络视频,看电影看娱乐节目用户尽可以免费看,但在此过程中会穿插一些广告,用户也不得不看。不难看出,免费既是一种趋势,也是一种选择。流量银行就体现出了免费的特点,用户免费领取任务,运营商的收入不是以前的“羊毛出在羊身上”,而是由其他的广告方等来为用户埋单,正如网上流行的那句话,“羊毛出在猪身上”。
玩具化同样伴随着免费化,正如有人提出移动互联网营销中应当具有“玩具思维”一样。这强调的是用户的参与感与互动性。用户参与平台,与商家互动的方法,不是简单地写评论和提建议,而是一整套的运营体系。这套体系包含有签到、领任务、完成任务等多个内容,其中免费领取一项任务,完成任务后获得一定的包括用户级别升级等在内的奖励,这就是一种玩具思维。玩具思维的魅力在于让用户在参与过程中找到存在感,而在获得存在感的同时,又收获一定的实质性的喜悦。用户在流量银行中领取任务,完成任务后获得流量币等奖励,就是一种典型的玩具思维方式,用户参与时的互动性和娱乐性相结合,才能吊用户的胃口。
融合化简单来说,就是打通。举个例子,以前银行卡只能存取钱转账,而后来就可以交电话费、水电费及交通罚款等,这就是典型的融合应用。融合中最具影响力的就是阿里和地产商之间的合作案例,在阿里电商的单子里消费了多少,在实际的购房中则可以获得相应金额的免费。融合就是将具有自然的、行业的以及人造的多种现实的或规则的隔阂给打破,使其可以实现相互间的转换,用户可以用“一盘棋”的方式来玩转。至于流量银行而言,流量币不仅可以用于购买和增加流量本身,还可以与其他业务相结合,比如购买其他物品等。这都是一种融合手段的体现。
圈子化也是移动互联网的一大特色,特别是话题的特色。各种各样的社区、各种各样的论坛、微信群中各种各样的群,都是一种圈子。在这个圈子内,大家都是熟人都是朋友,可以共享分享内容和信息。很明显,移动互联网用户就是一个圈子一个圈子的叠加与交叉。流量银行的推出,也是有着圈子方面的考虑的。例如获得的流量币就可以转赠与他人,不管这个所谓的他人是移动互联网上这个圈子里的,还是现实的圈子里的。
正如我母亲将自己家的咸菜转赠与邻居家,这就是一种圈子文化的体现。只是这是一种现实的社交圈子而已,移动互联网上的社交圈子同样如此。
因此,不论是从哪个角度来分析,流量银行都是符合移动互联网的生态环境的。它的出现,既承载着运营商转型经营的压力,展示着运营商逐步转型的探索与勇气,从很大程度上来说,也是一种趋势的体现。今年以来,不论是运营商应时推出的各种理财宝宝的举措,还是流量银行的创新,都足以看出运营商这些“大象”在不断地、一点一滴地探索与迈步,不惜从最小的细节着手和发力。
正如360周鸿所言:不要小看这些细节,任何颠覆性的创新都是从细节入手,从不起眼的地方出发,不断纠正自己的缺点,不断地完善。当有一天你注意它的时候,你已经无法抵挡它颠覆性的力量了。
本文来源:中国信息产业网-人民邮电报
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349054条
评论222512条
评论201788条
评论117181条
评论94506条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请选择流量包
请选择流量包
1G/60.00元500M/36.00元200M/18.00元100M/12.00元50M/8.50元30M/6.00元10M/2.50元5M/1.50元/li>
请选择流量包
导入电话号码
请使用Excel文件(*.xlsx),格式为每行一个电话号码
填写电话号码(号码间请用英文字符逗号隔开)
套餐(全国套餐)
合计(元)
20M/3.50元
50M/7.00元
10M/2.50元
10M/3.50元
30M/6.00元
请填写相应信息进行兑换:
流量卡号&&&&
手机号码&&&&
充值密码&&&&
还没有账号中国移动通信
欢迎来到中国移动!
&&|&&&&|&&&&&&|&&&&|&&
流量银行能否成为“网上央行”?
如果问现如今哪个行业最为景气,那么大多数人会想到银行业。的确,商业银行通过揽储转存可实现“钱生钱”,而央行作为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还可以“自己印钱”。虽然这种看法有失偏颇,但也代表了一种令其它行业羡慕的生存模式。对于运营商而言,过去在寡头垄断竞争中自成一统的日子已经不复存在,在移动互联网应用与服务提供商的轮番冲击下,运营商面临着传统业务收入占比不断下滑的“内忧”和价值模式被新兴竞争对手抢夺替代的“外患”,此时如果运营商也可以像商业银行一样“钱生钱”,甚至像央行一样“自己印钱”,也许是开辟新天地的创举。在此背景下,中国联通的流量银行应运而生。
流量银行如何“钱生钱”
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和服务对消费者生活的不断深入及渗透,老百姓们发现,自己的日常生活已经越来越离不开手机,衣食住行中处处都有移动互联网的影子。随之而来的,是无线数据流量的使用从过去少数先行者、极客们的专美,变成了普罗大众的普遍需求和刚性需求。有网友称,在马斯洛需求层级模型的最底层,应该增加无线数据流量的需求。此语虽是戏谑,却一针见血地描绘出了无线数据流量作为移动互联网各类应用和服务承载基础的重要性。
  但是,以往运营商对于流量业务的定位却依旧停留在基础业务层面,即流量(或称为“无线数据传输链路”更加贴切)作为消费者的信息载体只起到了通道的作用,消费者在此之上所创造或实现的价值,与提供通道的运营商的关联度十分微弱甚至并不相关。由此可见,一方面是消费者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另一方面是附加价值低下的“哑管道”,两者之间的矛盾和差距形成了一定的价值空间,而弥补两者之间的差距、实现其桥接就有可能实现价值的转换,也就给流量银行“钱生钱”带来了可能。
  那流量银行如何才能实现“钱生钱”?
  一是实现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桥接,即运营商的服务作为中间平台,面向移动和网络应用服务的提供者时,可作为盘活业务、吸引客户、构建通道的手段;面向消费者时,可以作为价值行为交换的激励。例如,目前中国联通流量银行推出“做任务赚流量币”的活动,消费者通过下载、安装、运行应用来换取流量币,而应用提供商则获得用户关注、体验和黏性,各得其所、相得益彰。在此过程中,中国联通可以向应用提供商销售流量,通过“流量800”等类似的方式获得利益,实现从前向收费转向后向收费。
  二是提升用户的黏性,即通过流量自主管理、以流量作为互动内容(如流量相互赠送)的方式,在吸引更多消费者使用流量、吸引消费者更多使用流量的同时,增加流量消费的透明度和自主控制度,稳固老客户,拓展新客户。
  由此可见,以流量为载体、以流量为互动内容,运营商完全可以设计出不同于传统前向收费模式的新模式。当然,目前的尝试只是简单的初级阶段,今后流量银行甚至可以作为各项业务平台的交易入口,从中又可以创造出更新的价值模式来。
  流量银行能否“自己印钱”
  免费作为互联网的主旋律,也一直延续到移动互联网领域中来。之所以OTT应用与服务能够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免费或是付出成本相较于通信业务更低,是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对于许多应用与服务提供商而言,做出免费的承诺容易,如何从“前向免费、其他方付费”的模式中获取利益和价值才是难事。在长尾经济的作用下,提供商们必须尽可能地扩大用户群体,才有可能从稀薄的单体价值中获得足够的利润总额。我们常说“互联网世界只有第一、没有第二”,也有此因素的影响。
  既然如此,运营商就必须考虑一个问题,既然流量的合理运营有可能实现“钱生钱”,那作为流量提供者的运营商,有没有可能实现“自己印钱”,即实现流量的“虚拟货币化”或甚至“货币化”?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成为通货必须至少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能够代表一定价值,二是可流通可交换。流量银行提供了一个流量可以交互交换的平台,使得流量从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概念,变成了“触手可及”的交换品,虽然目前功能单一、规则明显不完善,但至少具备了这方面的雏形。那流量是否能够代表一定的交换价值呢?
  虽然运营商都对其流量进行了定价,但这个定价只是流量的价格,而不是流量的价值,流量价值的确定并不是运营商说了算,而且也没有客观标准可供参照,这才是流量“虚拟货币化”或“货币化”的最大障碍。之前中国联通曾经尝试过对内容(如多媒体、音乐、文本等)进行定价,但这种积极尝试最终不了了之,也是因为无法客观、公正、合理地判定内容价值并设定内容价格。因此,通过积极引入流量银行的第三方合作伙伴,从虚拟物品的交易着手,逐渐向实体物品领域过渡,是较为切实可行的道路;同时,积极推动消费者观念转变、培养消费者使用习惯,实现“客户教育”也是重点和难点。
  有人认为,此次中国联通推出流量银行的尝试,是用传统业务思维的方式运营新的领域和市场。诚然,从目前流量银行的价值模式来看,还未能完全摆脱旧有的烙印,但是我们也从中看到了运营商在不断反思、不断尝试、寻求突破的决心和行动。流量银行未来的成功与否,不在于开局,而在于后续跟进,运营商的转型也不可能依赖类似流量银行的业务一蹴而就,而在于用更开放的心态和更长远的目光推动转型。
【来源:通信世界周刊】
行业解决方案流量银行体验
一、流量银行客户端(APP)下载与安装1、到官方网站下载 2、通过手机应用、豌豆荚等下载
二、流量银行主要功能推出流量币,把流量货币化。流量银行账号可以是微博号,但如果不与手机号捆绑,有些功能无法使用(只有赚取流量可以用)。目前用移动号码捆绑不成功。1、赚取流量币1)签到有奖,每天2个流量币;2)安装软件,不同软件不同的流量币(后向收费,联通向应用提供商收费);3)使用软件(客户端),不同软件不同的流量币(后向收费,联通向应用提供商收费);4)抽奖5)捆绑手机给流量币。
2、充流量到手机60流量币相当50M流量150流量币相当200M流量只能给联通号码充流量。
3、给朋友赠送流量、发流量红包与微信红包类似;分享流量红包,增强用户间娱乐互动。
中国联通将“流量银行”定义为:一个针对3G、4G用户的流量管理与交易平台;同时也是一个为企业用户提供精准、高效营销服务的推广平台。----从现有功能来看,
流量管理与交易平台体现在赚取流量币、充流量到手机,赠送、红包上;
为企业用户提供精准、高效营销服务的推广平台体现下载安装应用各公司的APP。
中国联通“流量银行”还打破了传统的运营商界限,所有运营商的用户都可以参与其中,真正实现了无障碍的跨平台运营。----这个还有待完善。目前移动号码都捆绑不了,但可以用微博注册。 权限:公开&&&来自:labs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原创性及文中表达的意见、判断、数据、观点和陈述文字等内容均与中国移动研究院无关。移动Labs博客致力于为ICT领域的研究者及从业者提供技术和业务交流的网络平台,对本文中全部或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读者参考交流。
阅读全文: | 转发(0) | 评论
Labs推荐给你的相关资讯
看过此博文的还看过
地区:福州上街移动运营中心大厦
公司:中国移动福建公司业务支撑系统部
行业:运营商
总访问量:
京公网安备 |
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版权所有内容字号:
段落设置:
字体设置:
精准搜索请尝试:
能否像存钱一样存流量?
来源:作者:崔国强责编:悠悠
流量银行打破了传统的运营商界限,用户都可以参与其中。专家表示,运营商的转型不可能依赖类似流量银行的业务一蹴而就,应以更开放的心态和更长远的目光来推动运营商转型“我办的是中国移动28元100兆流量套餐,经常流量一不小心就用超了;但有时月底流量没用完,运营商又会清零,很不划算。”家住北京市翠微路的叶先生说。很多手机用户都曾面临和叶先生类似的烦恼,用户在流量服务方面的需求促使运营商进行更精细化的流量经营。《经济日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各大运营商已纷纷在流量经营上“发力”。例如,,开通此业务后,用户可以像存钱一样,随时查询、存取和购买自己的流量,没用完的流量可以转赠他人,甚至通过参加活动可以免费赚取流量。中国电信日前推出的“流量宝”,是一个以“流量币”为核心的互联网流量经营平台。当前流量宝已实现了三网(电信、移动、联通)手机流量兑换、流量赚取以及转赠等功能。“传统的以免、送为主的流量1.0经营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大流量时代的用户需求,未来流量将连接一切。‘流量银行’就是流量经营的一种有益探索。”中国联通宽带公司流量经营中心总经理周华说。“‘流量银行’为企业提供了庞大、高质量、真实的用户平台,为企业用户扩张和精准营销提供了先决条件。入驻‘流量银行’平台的企业,通过设计各种创新营销推广活动,吸引用户积极参与互动和分享,可以提升企业推广效率。”周华说。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认为,“流量银行”打破了传统的运营商界限,各运营商的用户都可以参与其中,实现了无障碍的跨平台运营。他认为,“流量银行”等产品之所以能日渐走俏得益于3个因素:首先,运营商不断改进技术,为流量的多元化经营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其次,来自互联网的竞争促使运营商转变模式。随着蜗牛移动、巴士在线、京东商城等网络运营商纷纷推出流量的精细化服务产品,运营商有必要通过发展“流量银行”,增强用户黏性,打造新的流量入口。再次,顺应当前移动2.0时代的大势所趋。在移动1.0时代,语音是最主要收入来源,但随着用户流量使用习惯逐渐形成,流量逐渐成为通信服务的主计费“货币”。“流量银行”等产品覆盖的用户范围更加广泛,影响力也较大,流量赠送等特色服务会带来很高用户参与度,流量经营业务潜力巨大,将来有望成为移动通信的“新宠儿”。也有用户反映“流量银行”的不足之处。用户只有在“流量银行”中购买的流量才能存储并赠送他人,并以“流量币”这种虚拟货币的形式体现。即使想通过“流量银行”购买流量,或把别人赠送的流量币兑换成流量充值到手机中,目前也仅限于中国联通3G和4G手机用户。针对这些问题,周华说,中国联通对流量经营业务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未来“流量银行”将打通第三方积分(如信用卡积分、超市会员积分等)与流量相互兑换,用流量来进行购物结算,真正实现流量的货币化功能。付亮认为,从“流量银行”的盈利模式看,运营商还未能完全摆脱旧有的思维模式,但从中看到了运营商的尝试和探索。“流量银行”未来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后续的服务是否能跟上,运营商的转型也不可能依赖类似“流量银行”的业务一蹴而就,应以更开放的心态和更长远的目光来推动运营商转型。
大家都在买
软媒旗下软件:||||||||
IT之家,软媒旗下科技门户网站 - 爱科技,爱这里。
Copyright (C)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鲁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银行卡能买手机流量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