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神用PS的习惯有哪些

23.62G 类型:角色扮演语言:英文时间:日
50M 类型:角色扮演语言:中文时间:日
382M18.6M748KB732KB50M
35.16G1.56G2.05G2.63G1.19G
周热门资讯
周热门大作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35|回复: 5
大家的PS一般用哪个版本呀?
UID504138在线时间 小时积分269帖子离线17110 天注册时间
中级会员, 积分 26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31 积分
问下大家用的最多的是什么版本啊
我学的时候 用的是PS9.0 CS2
一直用到现在
现在PS最新版出来了 都用不习惯 各位大神呢? - -
UID555856在线时间 小时积分594帖子离线17110 天注册时间
高级会员, 积分 594, 距离下一级还需 406 积分
没有明显区别,自己电脑装的cs3,公司是cs2, 9.0也在用
UID504138在线时间 小时积分269帖子离线17110 天注册时间
中级会员, 积分 26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31 积分
jie4038 发表于
没有明显区别,自己电脑装的cs3,公司是cs2, 9.0也在用
咋这里人现在这么少了
一天就这么点帖子 - -
UID555856在线时间 小时积分594帖子离线17110 天注册时间
高级会员, 积分 594, 距离下一级还需 406 积分
VipBoy 发表于
咋这里人现在这么少了
一天就这么点帖子 - -
灌水区人要多点,其它版本相对人少,可能是管理比较到位,水贴少
UID626925在线时间 小时积分1208帖子离线17110 天注册时间
银牌会员, 积分 120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92 积分
VipBoy 发表于
咋这里人现在这么少了
一天就这么点帖子 - -
一天发太多,会被视为灌水。 禁言啊。 少而精,要的是精华啊。我用的是CS 5
UID393032在线时间 小时积分631帖子离线17110 天注册时间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Powered by02:15:55 修改
  美国密苏里州24岁的女记者Esther&Honig日前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她将自己的素颜照发给不同国家的网友,请求他们“让她看起来更美丽”,从而分析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审美观差异。  Esther在Fiverr上发起的了这个活动,她找到了来自25个国家,共40名不同制作者(有专业的也有业余的),然后向他们发送一张自己的素颜照,让他们根据自己不同的文化与审美观,将之PS成“美丽”的照片。  Esther向斯里兰卡、摩洛哥、智利、菲律宾、澳大利亚、阿根廷等25个国家的发送了这张照片,其中摩洛哥PS的结果最令她惊讶:“摩洛哥的‘美’让我有种喘不过气的感觉。”而美国的作品更让她抓狂:“PS的太彻底了,就像在镜子中看到自己的脸被扭曲了一样。”  Esther惊讶地发现来自不同国家的照片只有很少的相似之处,想要在世界范围内找到一个统一的“美”之标准难度太大了。评论原图评论阿根廷评论澳大利亚评论智利评论德国评论希腊评论印度评论印尼评论以色列评论肯尼亚评论摩洛哥评论巴基斯坦评论菲律宾评论罗马尼亚评论塞尔维亚评论英国评论乌克兰评论越南评论美国评论委内瑞拉&好吧,没天朝恶搞版不习惯。
不觉得漂亮呢
挺有各个国家的人特点的
没有大神ps,好不习惯
希腊,古典美,女神的P法,,,
这也叫美女?看着快吐了
中国呢中国有木有。。。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审美观所致
《引用荣耀6直播送耳机手机》,大家去看看规泥码的蛋则,不刷屏能到24900楼?那条评论有意义了?尼玛鼻你看着有意义别人看着也有意义?都有意义你吗比连100楼到不了,不想给就别给,就他嘛的又想评论多显得直播多成功,又想自己把手机拿走!屮,下次再有直播看看除了你们内补人还有人回复评论没?!马勒戈壁的!糙你大叶!
&发表于&08:56&《引用荣耀6直播送耳机手机》,大家去看看规泥码的蛋则,不刷屏能到24900楼?那条评论有意义了?尼玛鼻你看着有意义别人看着也有意义?都有意义你吗比连100楼...
我也看到那个作废的,平心而论太平洋真的很过份。又不是纯粹无意义的刷楼,这样坚持也要付出很多的时间和心血,太平洋这种做法太没有责任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其他登录方式:Photoshop CC集合了许多优秀的功能,让我们的设计工作变得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与此同时,Photoshop内涵的丰富资源让我们的设计工作更具效率。不过,在日常使用过程中,我们难免养成一些坏习惯,从而降低了工作效率,甚至影响工作质量。
  本期的国外精品翻译教程就将会列出10个最常见的Photoshop操作错误,让你在实际操作中尽量避免这些错误的发生,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1.不用快捷键
  对于设计者,利用PS准备的快捷键或者创建个性化的快捷键,是提高工作效率,同时省时省力的方法之一。虽然其中可能要花点时间去学习熟悉,但是应用快捷键的效果是值得你花费的时间的。甚至可以通过创建自己的Photoshop脚本,进一步打造属于你自己的快捷键模式。
2.忘记保存
  在应用一款编辑软件的时候,我们总会犯一个错误,就是保存。当遇到突然断电或者莫名其妙的故障时,没有保存就会让一切的工作成果化为乌有。我们总会告诉自己,我们会定期保存,并且觉得自己的说话挺有说服力。事实上,健忘的我们还是忘记保存。
3.混乱的图层管理
  PS图层功能让图像编辑更加容易,并且根据设计层次创建足够的图层可以提高编辑效率。但是对于初学者,往往为了提高编辑文件的启动速度而忽略掉合理创建图层的重要性。当需要图层的内容越来越多的时候,才后悔没有开设计前期创建合适的图层体系。
  图层组是PS管理图层的一个工具。对于这个非常简单的工具,连有一定工作经验的设计师有时也会忽略掉,没有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组织管理好繁杂的图层群。
  利用图层组可以有效将某种同类的图层分类管理,不仅在图层面板看起来干净利落,而且编辑查找图层内容的时候也会得心应手。试想想,下一个接手你工作的人见到乱糟糟的图层面板,肯定会降低你的印象分。
4.永久性调整
  当需要调整图像,并且可以选择图层蒙版或者橡皮擦工具的时候,建议优先选用图层蒙版工具。因为使用橡皮擦工具将会对图像进行永久性调整,也就是下次打开图像文件的时候,再也找不回原来的图像,而图层蒙版提供了你选择的理由。同理,能使用智能对象的时候,不使用格栅化图层。
5.过度依赖图片库
  当我们在用Photoshop设计时,会常常用到图片库。但有时候,自己拍摄或者打造的图像可能会更好,甚至更快。当使用图片库的时候,需要明确图像素材跟设计是有关联的,并且必要的时候使用Photoshop优化素材。不能因为日渐完善的图片库,而忽略其他获得设计素材的途径。
6.过于相信CMYK模式
  对于印刷设计,经常会用到CMYK模式。但是不要认为CMYK模式就是最好的颜色模式。其实CMYK模式有一定的限制和缺点,比如某些功能和滤镜不能正常使用,而且图像文件一般比较大。因此在某些条件下,采用RGB模式打样可能更具有优势,并且在最后阶段转化为CMYK模式将会让实际印刷效果更加符合设计目的。
7.过度修饰
  在实际应用,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过度修饰的例子,比如设计师是图像中过度运用PS喷枪,导致画面不协调。无论是清楚风景的杂项或者模特的皮肤瑕疵的时候,都不要想将这些做得过于完美,因为过分的完美,就会显得失真。在修饰的操作中,注意适可而止,过度的操作会让一切看起来显得虚假以及无趣。
8.过度依赖Photoshop
  Photoshop是一款非常实用的软件,但并不是说每个设计任务的操作软件都以选择PS为最佳。实际上,诸如设计矢量图标设计,Illustrator是更加好的选择;对于网页设计,Fireworks的针对性更加强,尽管Adobe已经不再更新此款软件。所以,尽量尝试其他的图像编辑软件,记住它们的优点,然后综合运用。
9.转换黑白图像方法单一
  在PS主菜单中选择“图像&调整&去色”,就会将图像中所有颜色的饱和度降为0,将所有颜色值转为灰度值,从而得到黑白图像。但是这样的图像看起来非常没有质感和毫无生命力。
  然而还有其他的方法:通道混合器。在PS主菜单中选择“图像&调整&通道混合器”,检查是否勾选单色,然后调整红色、绿色和蓝色通道的设置,值得获得满意的结果。
10.分辨率采用72dpi
  Photoshop默认分辨率为72dpi,对于网页设计来说已经足够,但是不能满足印刷设计的要求。因此,在创建画布的时候,就要根据设计需要设置好dpi的数值,比如印刷一般设置为300dpi。设置正确的分辨,可以减少后期不必要的麻烦,并且为后续修改提供更大的空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账号提交,由微讯啦收录,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扫码 分享文章你与大神最本质的差距,是思维模式的不同! - 设计 - 伯乐在线
& 你与大神最本质的差距,是思维模式的不同!
每个设计师,都有自己喜好的设计风格,也都有自己崇拜的大神,自己过往的设计中或多或少都受到他们的影响。你观看他们的演讲,研究他们的作品,阅读他们的书籍,甚至着装打扮也向他们靠拢,期待有朝一日,自己也会成为他们那样的人。但为什么你那么努力,你还只是现在的你?你加班加点,你报班学习,期待着进入大公司,让你的设计能让更多的人看到,而你,为什么只是现在的样子?
因为,你跟大神最本质的差距,不是行为上的差距,而是思维模式的不同!
提问和交流模式的差距
你曾用不同方式,向你崇拜的大神有过提问,希望他们帮你解除心心中的恐惧,职业的困惑……而真正得到他们有效回复的几率却寥寥无几。即便你有机会和他们交流,也不太知道该如何向他们提问,或是从他们身上获取真正有价值的知识。
有一种有效的方式可以帮助大家检视沟通中的问题,并且从相互的交流中发现有价值的东西。
乔哈里视窗(Johari Window)是由美国学者乔瑟福o拉夫(Joseph Luft)和哈里o英格汉姆(Havry Ingham)提出的一种关于沟通的技巧和理论,也被称为“自我意识的发现——反馈模型。
他们认为两个或更多的人之间互动,取决于他们的开放程度和互动发生的背景。乔哈里把他们比作一个窗子,它有四格:开放区、隐藏区、盲区和未知区。
乔哈里视窗使用了两个维度:“我”的信息状况和“他人”的信息状况,交叉后构成了四个区域
开放区:我知他也知
盲区:他知我不知
隐藏区:我知他不知
未知区:我他都不知
每一次交流,都会使这四个区域的面积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
如果你想和大神有一次理想的交流,应该是扩大开放区,适度的降低盲区和隐藏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开放区扩大,就会让对方更了解自己,也更容易创造共同的交流话题,不至于使沟通冷场。
缩小盲区和隐藏区,但不要完全去除。如果完全没有,那就失去了获取知识的机会,变成了唠家常。甚至会中断交流的机会。因为每一个大神,不会轻易浪费时间去和你探讨一个大家都懂的话题。对善于学习的人来说,尤其要关注盲区,也就是别人知道而自己不知道的,也要适度的涉及一点点未知区,这样有利于调动交流的创造性,才会从中获取新的知识。
举个我经常碰到的例子:
有人会问我:
大宝,我是一个刚入行的设计师,能推荐些设计书单吗?
如果按照乔哈里视窗的原理来分析,检视一下他的问题就是:
公开区:他是一个刚入行的设计师,对于他的设计师属性诸如:哪个领域的,UI、品牌、工业、室内还是环艺设计师等等则完全没有提及
盲区:不知道阅读哪些专业书籍,希望获得推荐。希望获得哪个领域的推荐,是教程、案例、设计方法还是开拓思路的作品集等等也完全没提及他个人的开放区和盲区的缩小,相对来说,就增大了隐藏区和位置区的面积
所以,最终的乔哈里视窗可能会是这样的:
因为单方面的信息不足,导致这类提问没有达成一个有效的提问或是沟通,这就是为什么我经常收到提问,却大部分都不太愿意回复的原因。
所以下次再参与提问或是交流前,先检视一下自己的开放区是否能够引起对方的兴趣,促成交流。自己的盲区是否足够清楚到对方能理解和驾驭。
你是海绵式思维设计师还是淘金式思维设计师?
海绵式思维:因为海绵放到水中的反应—充分吸收水分,而被称为海绵式思维,这种思维的设计师的特点是:
愿意吸收外部信息,大量的接触不同领域的设计知识和技能,随着吸收的信息越多,就越知道这个行业的发展及趋势。为下一步的发展也会打下基础。但这种思维模式相对被动,因为不用绞尽脑汁去辨别和思考哪类知识是最适合结合自身发展方向。对各种分之而来的信息和观点做不出相应的取舍,而对权威的建议会深信不疑。
淘金式思维:相比海绵式思维设计师,淘金式思维设计师则更重视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与知识展开互动,辨别哪些是自己在目前状态中最需要的“金子”。
再举个常见的现象:
近两年行业主流话题都在说移动端设计是行业最热的发展方向,有前景,有“钱”图。然后就有一大批“海绵式思维设计师”纷纷转型,然而刚转型不久,VR来了,似乎更热门,更抢手,更有钱景。所以他们心里又在蠢蠢欲动的想接触这个领域,学习相关知识。
在站酷上发现很多大神都开了自己的设计课程,比如字体设计课,版式设计课,动效课等等,因为热门,因为被大神的作品吸引,所以赶紧报了班生怕落下一点内容。但忙碌的他们从来没有去想,哪些知识是自己目前工作阶段最需要的,哪些行业是值得自己沉下心去好好积累和发展的。
作为淘金式思维的设计师,会更聚焦在他感兴趣的方向上的,去掌握自己职业的主动权,选择该相信什么,忽略什么,带着批判性的思维去看待热门的事物。
长板理论而不是木桶原理
我们以前都听说过木桶原理,大致的意思是说一个木桶所能容纳的水量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作为一个个体,尤其是设计师,是不是应该给自己的技能做个大体检,发现自己最差的部分,然后拼命地补足?
最初,木桶理论是用来管理团队的。对一个团队来说,团队的核心竞争力最终看的不是其最强的成员,而是最弱的成员,因为团队成员都有明确的分工,这些分工一环套一环构成了结构紧密的整体,所以一旦某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团队整体的表现。
这个不难理解,就像APP产品最终的好坏,不是只单单看视觉设计有多优良,也不是看交互逻辑有多合理,因为即便这两项做的再好,技术没办法实现,也不能称作一个好产品,甚至没办法称作一个完整的产品。也正因为现在工作分工明确,作为团队细分下的个体,只有不断的提升个人技能,也就是自身“长板”才能提升木桶最终的的容水量,所以当今社会,能否最终取得成功,不是补齐短板,而恰恰看你最长那块木板,木桶原理并不适合个体。
这也是我们现在常说的“职人精神”或是“工匠精神”,他们最后能在某领域做到了受人尊敬的地位,一定是因为他的“长板”已经磨砺到别人无法触及的高度,就像现在九十几岁还在每天捏寿司的“寿司之神”小野二郎,只用圆点作为创作元素的前卫艺术家草间弥生等等。
所以,真要在设计行业走到最后,并不需要盲目的涉猎太多也许平日工作里并不太能用得到的技能,毕竟像达芬奇这样能在各个领域像开了挂一样做到大师的人历史上也没有几个。专注的打磨自己擅长的领域,集中所有的资源和时间去拉开自己的长板与别人的距离才是你真正该做的事情。
二分式思维法让我们失去了更多审视事物的可能性
很少有重要的问题我们可以用简简单单的“是”或斩钉截铁的“不是”来回答。当我们习惯用非黑即白、费是即否、非对即错的方式来思考问题的时候,我们就陷入了二分式思维法。
这种思维方式往往将一个可能存在多种答案的问题假设成了只有两个可能性答案。当我们把结局只局限在两个以内的时候,就失去了更多可能衍生出更好结果的答案。
什么意思呢?
好多设计师在做设计的时候,多少都会遇到稿子被领导毙掉的情况。(想减少毙稿,参看上周我发的文章)如果顺利通过,他会觉得领导有品位,和他在审美意识上达成了共识,但如果熬夜加班被领导一句话给毙掉了,他就会觉得领导傻X,觉得自己费尽心思的稿子多么多么好,但被一个没有审美的傻X领导给否了多么的可惜。
如果抛开二分式思维法来看这件事,你可以试着再多问自己几个问题:
除了我与领导在审美意识上的差异,还有哪些是他更关注的?
如果时间能在充裕一些,你的设计会有哪些改变?
换一个比自己更资深的设计师来做这个项目,自己会和他有哪些设计上的差距?
多从不同角度和自己提问,就会减轻因为被否定而产生的排斥感和挫败感。大部分领导,都是对事而不对个人。盲目的否定你对整个项目的发展带不来任何好处,还会延缓进度,增加团队沟通的紧张感。
大部分设计师恰恰没有意识到,真正能够成就自己的并不是自己的作品做的多炫酷,多么碉堡,而是自己的专业意识和领导在某个点达成了共识,能让这个恰当的作品问世。只有真的“问世”才能有机会得到所谓的成功。还没有哪个设计师仅仅靠飞机稿或是练习的草稿让自己成为大神的吧。
所以,不要让一成不变的二分式思维限制了你的决定和选择范围,它会过度简化复杂情况,会让你陷入相对极端的思维牢笼里。
最后做个总结,如果作为一个初级设计师,即便很迫切的希望与大神交流和提问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在交流前也先检视自己的问题,尽量扩大自己的开放区,让沟通不至于冷场,并且积极关注自己的盲区,获取有价值的知识。想要在某个设计细分领域有所为,不能只盲目的吸收知识,更要淘出你最需要的专业“金子”,尽可能延长你的“长板”。看待事物并不只是非黑即白,很多重要事情的发展都可能涉及很多隐藏因素。多个维度看事情,也会从中发现不一样的观点,真正能成为卓越设计师的那些人不正是习惯用批判性思维来审视事物的人吗?
最后要记住:技能可以通过努力习得,而思维模式的转变,才是真正影响你发展的关键。
可能感兴趣的话题
很有收获,谢谢。
关于设计频道
分享UI、网页、交互、用户体验设计和各种设计教程。
新浪微博:
设计频道微信公众号
(加好友请注明来意)
– 好的话题、有启发的回复、值得信赖的圈子
– 分享和发现有价值的内容与观点
– 为IT单身男女服务的征婚传播平台
– 优秀的工具资源导航
– 翻译传播优秀的外文文章
– 国内外的精选文章
– UI,网页,交互和用户体验
– 专注iOS技术分享
– 专注Android技术分享
– JavaScript, HTML5, CSS
– 专注Java技术分享
– 专注Python技术分享
& 2016 伯乐在线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