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回复博导信息:40岁读博是不是太晚了

帐号:密码:下次自动登录{url:/nForum/slist.json?uid=guest&root=list-section}{url:/nForum/nlist.json?uid=guest&root=list-section}
贴数:99&分页:...Jim发信人: Jimgreeat (Jim), 信区: WorkLife
标&&题: Re: 40岁再读一个量子力学的学位,会不会太晚?
发信站: 水木社区 (Mon Nov 16 19:58:47 2015), 站内 && 财务自由,那就不为生活所累,想干自己的事情吧 && -- && ※ 来源:·水木社区 ·[FROM: 175.25.172.*]
小木头猪发信人: crazyqg (小木头猪), 信区: WorkLife
标&&题: Re: 40岁再读一个量子力学的学位,会不会太晚?
发信站: 水木社区 (Mon Nov 16 19:59:59 2015), 站内 && Higgs只是标准模型里面一个待实验测定的粒子而已,特殊之处在于它与质量起源有关,为了要测定这个粒子必须建造14TeV量级的加速器以及相应的探测器,cern搞了十几年才建起来,今年五月份 ATLAS 和CMS合作组在PRL上联合发布了对Higgs测量实验结果文章:&& && 有更多兴趣的话自己去cern的主页看, www.cern.ch。&&&& 【 在 brighto 的大作中提到: 】
: 终于找到内行了,给我解释一下上帝粒子学说吧?
: 我对这个非常感兴趣,不知道对人类的意义在哪里?
&& -- && ※ 来源:·水木社区 ·[FROM: 194.36.1.*]
花落无声发信人: brighto (花落无声), 信区: WorkLife
标&&题: Re: 40岁再读一个量子力学的学位,会不会太晚?
发信站: 水木社区 (Mon Nov 16 20:21:33 2015), 站内 && 很感谢,我看看。 && 【 在 crazyqg 的大作中提到: 】
: Higgs只是标准模型里面一个待实验测定的粒子而已,特殊之处在于它与质量起源有关,为了要测定这个粒子必须建造14TeV量级的加速器以及相应的探测器,cern搞了十几年才建起来,今年五月份 ATLAS 和CMS合作组在PRL上联合发布了对Higgs测量实验结果文章:&&
: 有更多兴趣的话自己去cern的主页看, www.cern.ch。&&
-- && ※ 来源:·水木社区 ·[FROM: 59.66.65.*]
没有什么不可能的发信人: nudtcq (没有什么不可能的), 信区: WorkLife
标&&题: Re: 40岁再读一个量子力学的学位,会不会太晚?
发信站: 水木社区 (Mon Nov 16 20:29:35 2015), 站内 && 话说老杨有几个娃?现如今在世的还有几个?都在干啥?
【 在 Sciens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你真的是指95个年头以前的话的话,怕是对的。
: 要是指1995年,显然是错的。1995年是生物的时代,杨振宁80年带回国说,我让我的儿子学生物,因为二十一世纪是生物的世纪...
-- && ※ 来源:·水木社区 ·[FROM: 111.161.52.*]
Brasil 2010 & 2014发信人: rioz (Brasil 2010 & 2014), 信区: WorkLife
标&&题: Re: 40岁再读一个量子力学的学位,会不会太晚?
发信站: 水木社区 (Mon Nov 16 21:01:56 2015), 站内 && 量子物理领域不怎么美,粒子物理纯理论方向发prl很难
什么是state of art?
【 在 acseed 的大作中提到: 】
: 朋友的朋友是个技术控,上大学时因为分不够,没选上物理系去了计算机,出来工作后借着IT互联网的东风,不算大发横财,但也不多不少赚了一笔,这辈子无忧了。现在他想趁自己脑子还灵光时,重新报读物理系,特别是领略量子物理领域之美,不知道是否现实?
: 他的计划是10年左右做到量子物理的state-of-the-art,在类似PRL之类的杂志发论文
-- && ※ 来源:·水木社区 ·[FROM: 111.161.57.*]
发信人: skyandearth (), 信区: WorkLife
标&&题: Re: 40岁再读一个量子力学的学位,会不会太晚?
发信站: 水木社区 (Mon Nov 16 21:33:24 2015), 站内 && 哈哈哈,笑死了,你说的这个是有可能,但远远不是说明PRL&诺奖,我读博时两篇PRb,一篇PRL,岂不是吊炸天了?其实也就中等水平。清华物理系硕士发prl的都有一大把,虽然是物理口最权威期刊,但只要追热点,熟悉prl的评审风格,也不是很难。物理系有些组现在发prl快和灌水差不多了,每年都有1-2篇。
【 在 patentsimon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朋友是否知道PRL的分量?
: 当年希格斯在PRL投稿,被拒
: 后来2013年&&希格斯拿了诺贝尔
&& -- && ※ 来源:·水木社区 ·[FROM: 60.206.230.*]
发信人: skyandearth (), 信区: WorkLife
标&&题: Re: 40岁再读一个量子力学的学位,会不会太晚?
发信站: 水木社区 (Mon Nov 16 21:35:00 2015), 站内 && 只有中科大是这样吧,数学物理分最高,在校内地位也最高。
【 在 brighto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当年想去数学系和物理系,分数太高,只能去计算机。
: 我当年计算机系分数是最高的。
: 我当年想学文科,英语,后来想学法语和德语。
: ...................
&& -- && ※ 来源:·水木社区 ·[FROM: 60.206.230.*]
发信人: skyandearth (), 信区: WorkLife
标&&题: Re: 40岁再读一个量子力学的学位,会不会太晚?
发信站: 水木社区 (Mon Nov 16 21:35:59 2015), 站内 && 你查查清华物理系一年几篇?跟灌水差不多了。
【 在 legendjack 的大作中提到: 】
: 。。。很难,一个学校一年能出一篇就不错了,我们学校物理系高流体的发了一篇,变成鸟巢学者
&& -- && ※ 来源:·水木社区 ·[FROM: 60.206.230.*]
Frank发信人: knarf (knarf), 信区: WorkLife
标&&题: Re: 40岁再读一个量子力学的学位,会不会太晚?
发信站: 水木社区 (Mon Nov 16 22:24:30 2015), 站内 &&&& 【 在 iridium 的大作中提到: 】
: 新的炫富方式。
: 附:旧的炫富方式:“我老婆是学生物的。”
我老婆是学生物的 这个是什么geng
-- && ※ 来源:·水木社区 ·[FROM: 221.216.248.*]
心如止水发信人: fly17 (心如止水), 信区: WorkLife
标&&题: Re: 40岁再读一个量子力学的学位,会不会太晚?
发信站: 水木社区 (Mon Nov 16 22:27:44 2015), 站内 && 完全可以,永远不晚!
【 在 acseed 的大作中提到: 】
: 朋友的朋友是个技术控,上大学时因为分不够,没选上物理系去了计算机,出来工作后借着IT互联网的东风,不算大发横财,但也不多不少赚了一笔,这辈子无忧了。现在他想趁自己脑子还灵光时,重新报读物理系,特别是领略量子物理领域之美,不知道是否现实?
: 他的计划是10年左右做到量子物理的state-of-the-art,在类似PRL之类的杂志发论文
&& -- && ※ 来源:·水木社区 ·[FROM: 1.194.191.*]
文章数:99&分页:...
抽奖到手软!将狂欢进行到底!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今日已签到
全部服务类型
我要去美国
美国硕博申请
美国本科申请
美国高中申请
我要去他国
30岁了是否出去读博士?
我工作4年,现在在国内一所名牌大学读工科硕士,明年就满30了,出去读博,是不是年龄太大了。
看到这里出国的人,多是24,5岁的,呜。。。。。。
有机会为什么不去增加一些新鲜经历呢?当然有家庭的话要认真考虑了
可是我快30岁了,适合出去读吗?
如果你喜欢简单的生活就去吧
三十五六岁博士毕业在美国多得是
我也29了,还没结婚,不是一样出去读PHD的吗?关键看你的心态了。我认识不少出去的,有的还比我大,没结婚,还是女的。都是为了实现以前没有实现的梦想,所以能够义无反顾的放弃自己在国内的一切。
哦,原来还有这么多大龄青年为了理想而奋斗!敬佩!!
出去,为什么不出去呢?
支持支持,我也是大龄寄托
支持支持,我也是大龄太傻
我硕士毕业,去读博,值得吗?出国的ms都是本科ddmm,:(
你不看DDMM大多是去读本、硕的吗?
活到老还学到老呢~
以现在的年龄比例来说~30还是正当年~哪里有老……
建议携家带口出去读哦..30而立,立在米国..
原帖由 Dr.Ali 于 2/2/ 发表
建议携家带口出去读哦..30而立,立在米国..
严重统一楼上的!!!!
再说,30也不老啊,正壮年嘛。我朋友在休斯敦大学念书的时候曾跟我提起过,他们学校本科的平均年龄是40岁。
相比之下,您简直太年轻了,根本就是“神童”级人物了哦!
加油,LZ~ 有了梦想就去追逐,别轻易放弃!
i am 35 years old and have a son.
i applied this year and received my dream school offer.
why not to do if you want have a new idea of life
楼上的妈妈好样D~~
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严重支持去!
回复 #1 flyer2010 的帖子
我出去时都35了.国内收入RMB1500/月.在UMN做TA,也1500/月.每月节余1000USD吧.就当找个工作吧.而且环境好,今后有发展.全奖去美国是不会后悔的!女生应不应该读博士?
很多人都在说,女孩子读博士不好的。浪费了青春,或者是心理压力。我非常想要读博士,希望听听大家的分享,为什么很多人认为女生读博士就是不好的?多一点的知识,认识更多的人,在校园环境中生活有什么不好..为什么大家把女博士描述的那么恐怖?已经读博士的女生,你后悔吗?正在读的,你痛苦吗?------------------补充的分界线-----------此问题原来是‘为什么女生不应该读博士’ ,伪命题。而后被改为‘女生应不应该读博士’,也不太贴切。题主为自己的表达能力感到捉急。想问的是‘为什么某些人认为女生读博士成本大于男生’以及‘这是否是事实’?希望后面看到这个问题的大家可以更容易回答。我并不认为这是事实,学校很多professor都是很出色的女性,生活与工作处理的很好。之所以有此一问,读博毕竟是将影响自己很多年的决定,自然希望听听更多有经验的人的分享。所以希望掐性别歧视的人们不要再浪费时间了,我需要的是有实际意义的答案‘现在的情况是’,而非你觉得什么‘应当如此’。多谢各位的回答,我都有认真拜读,非常受益。以及找对象这个的确不是我的重点阿....
336 个回答
PS,看到题主补充问题,问成本,补充一下答案吧:个人认为女生光是读博的话成本并没有比男生高,最大成本是推迟几年生小孩,有不少老板还是接受女生读博期间生娃的。况且读到硕士以上的女孩子,有几个真的急着25之前生娃啊?但是如果做教职的话,成本差距还是很大的。国内不清楚,北美的话6年tenure track基本上正赶上女性家庭压力最大的年龄段,男生最坏情况下tenure了之后再生娃也是很赶趟的,女生就有点晚了。所以北美女教授未婚或无子的比例都超过平均值。我记得美国有调查报告研究“为什么医生工作压力和教职一样大,但女教授比例远远低于女医生?”,最后结论是教授的最高淘汰率出现在30-40岁(tenure track),医生出现在22-28岁(医学院),而女性受到家庭的distraction最严重的就是30-40岁。PS,实在忍不住吐槽一句:现在西方国家都有鼓励女性追求高学位的潮流,只有我们天朝比较有意思,男研究生比例超过女研究生那么多年大家都很happy,这两年刚一反超,媒体如丧考妣,铺天盖地报道要鼓励男生读研。这也罢了,还有详细专题报道,津津有味描述教授们是怎样红着眼抢男生,怎样像甩包袱一样把女生甩给别的导师……我想说这种事要是在美国分分钟被起诉好么?如果说天朝女生读博要面临的阻力更大的话,我是绝对同意的。——————————————以下原答案————————————我是女生,我在读博(工科)。本来觉得这个问题不太好答,因为各人情况太不一样,但是看到“浪费青春”觉得还是要进来说一下,因为这个“浪费青春”恰恰是我最终决定读博的因素。我是本硕连读,毕业前在500强做过一个长实习,毕业答辩前后还有别的公司打电话来希望我去给他们工作。学习期间我考虑过读博,但到临近毕业那一两年的时候,我是真的认真考虑要就业的,因为当时对于我的情况(女生,硕士毕业年龄也不算小了,专业是就业热门而且基本已经找好单位了)来讲,就业是看起来最合理的选择。当时那两年,心里一直在想着要不要去读博吧,但还是会不断否决,因为觉得自己要做“聪明的决定”。我的硕士毕业设计是在姊妹学校做的,成行很仓促,就我一个人去。当时是放假,校园里没有什么人,冰雪连绵,我一个人拖着一个轱辘坏掉的二十几公斤的大箱子,勉强在雪地里走的时候,脑海中浮现的是我当年离家万里去读本科的场景。我在心里问自己,为什么同样大的箱子,当年我拖得十分兴奋,如今却很艰难呢?大概是因为我年纪逐渐大了,不再愿意折腾了吧。想到这里的时候我心里突然冒出一个声音:再不折腾就迟了。然后我突然想通了,所谓青春,就是你有更多的时间,更少的牵挂,更大的活力,因而可以突破更多的困难,克服更多的惰性,把你的生命拓展到更大的宽度。我想看的,我想做的,理论上一辈子都可以去做,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去这么折腾的可能性越来越低,年轻时候错过的,也许一辈子都错过了。人生只走一辈子,如果你想要的人生,是这一辈子中,只要“做聪明的决定”就够了,那其实也很好,真的。但如果你希望这一辈子中有一部分是在做一些令人激动的,追随内心的,但可能要吃苦,要颠沛,要承受挫败的事情的时候,你希望这一部分安排在哪里呢?什么叫浪费青春?把一生中仅有的,拼搏的时候可以以最小的代价换最大的成功率,可以去尝试自己喜欢的路,去实现理想的珍贵时光用在患得患失上,用在了“绝不犯错”上,然后一辈子就再也没有这么好的机会去试一试了——这才是浪费,这是真正的,对仅有一次的生命最彻底的浪费。这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意见:如果喜欢就去,不喜欢千万不要勉强自己去,这个选择将决定你未来3-5年(有些人可能是6-10年甚至更多)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你的一生没有那么多个5年可以浪费在不喜欢的道路上。不管你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下面回答一点你的具体的问题吧:)1)女博士痛苦不痛苦?有痛苦的时候啊,比如熬夜赶paper的时候。上次我赶一个due到凌晨4点,然后中午12点的飞机去开会,行李还没收拾,当时超级委屈,给我妈打电话痛哭了一场。(后来放假跟一个做投行的闺蜜吃饭,她描述了一下她的schedule,我顿时觉得自己弱爆了,竟然还哭真是太丢人了怎么办……)除此以外我是很开心的,读博这几年,基本上是我人生中到目前为止过得最充实又逍遥的几年:没有严格的上下班时间限制,每天都能学到新的东西,能够探索一些感兴趣的未知的东西,还能去骚扰懂得多的人来指导你怎么探索,能认识超多超聪明,而且年轻有活力的人,偶尔还可以出去开会。做出一点点东西的时候,虽然可能很废柴,但是因为是自己挖掘的,所以还是很开心很有满足感。2)为什么大家把女博士描述得那么可怕?这个问题我本来想抨击一下“世俗观念”的,但后来想想这样于事无补,不如跟你谈谈女博士和别的女孩子有什么不同吧。大体上两方面吧,一方面,读博是一种由很高兴趣驱动的行为,女博士的兴趣点有很大一部分被她的专业吸引了,相对在其他女孩子热衷的比如化妆购物上的热情会低一些。而且读博的环境里大部分人都是不太打扮的,peer pressure么,所以女博士的造型一般都比较朴素。(呃,去年夏天我一周内穿了三次裙子,结果我们组从老板到同学都在八卦我的新裙子...他们没有恶意,纯粹是看裙子的次数少了点。)这个情况是在慢慢改变啦,但鉴于女博士的注意力被专业占据很多,改变也是不可能彻底的。总之女博士的形象总体来说是比较素的,像小保方晴子那样化点妆梳个刘海就可以被热捧为美女了……另外一方面呢,博士训练不光是要你在专业上精进,更重要的是训练你的思维方法:科学求证,严密的逻辑推断,相信数据不相信主观感受,追根问底,真理至上……这些会使你成为一个不容易被说服,不容易被糊弄,不容易崇拜他人,不容易迷信权威的人,也会使你在交流中无意识地带出“说话要有证据”“要准确”“要讲逻辑”“我质疑你”这样的倾向,这种倾向不幸被称为“咄咄逼人”。其实男博士这样也很容易惹人不快的,但社会对男性的评价更多看他的职业成就,而对女人的话,看社交能力的比重更高——Sheldon讲话欠扁依然广受喜爱,说话风格相似的Amy却被拍烂……PS,题主姑娘,咱们都不是笨人,应该明白一味期待社会观念改变是很坑爹的,偶尔学会向社会妥协可以让你的现世人生更加美好……比如我只有在知乎上说话这么呛(~我爱知乎~),把呛劲儿都撂出来了,回到现实生活中才能更好地忍耐那些崩坏的逻辑……3)读博的坏处无非就是“择偶面变窄”,“就业面变窄”两件事。这两条都是事实,但都未必是坏事。第一条,请参见排名第一的答案,感谢自动筛选机制~第二条,博士搜寻合适的岗位确实是不容易的——你要是初中没毕业,楼下大排档就可以求职了,那个岗位数特别多……但就业面宽往往意味着更容易被替换,尤其对于女性来说,尤其是在对妇女权益保护还不够的国家,这意味着你有更大的机会失去工作或者根本找不到工作。总结:付出确实很大,所以我说了,这不是一个“聪明的决定”。4)后悔吗?从来没有。但如果你不是发自内心的喜欢,那你肯定会后悔的。
题主你好,如果你确定自己想读博士,就请记住以下这个道理:等你读完博士以后,那些现在告诉你女生不应该读博士、女生读博士不划算、女生读博士嫁不出去的人,今后是不会跟你处在同一个层次的世界中的,那些持这类观点的男人,今后不是他们看不上你,而是你看不上他们。
我2008年开始在美国读博,2010年结婚,2011年生孩子,同年答辩,2012年正式拿到土木工程博士学位(环境空气质量方向),然后在企业工作。希望能给你提供一个更完整的视角。因为很多喜欢回答博士相关问题的人都是在读的学生。我尊重他们的观点,但是几年后他们会遇到的问题,并非事先可以预料的。
首先,一个经过严格学术训练的博士生很难不被你的标题搞得心急火燎。任何事情的判断都有一定的前提和适用条件。并不存在对于所有女生都适用的“应不应该”。如果你对人的分类还简单停留在“男生”和“女生”上,我建议你去看一下我在“女权”问题下的回答。更不要说,读什么专业的博士,在哪所学校读,拿谁的钱读,甚至跟哪个导师,做什么课题,都是重要的问题,一点儿不亚于结婚生子,辛苦与否这种一般人会想到的问题。
但是很多人不会跟你提这个,他们只会根据自己有限的经验和有限的观察,给你一个十分笼统的答案,有些看起来甚至还颇有道理,也有个一二三四。警惕!如果你真的要读博士,第一要做的就是学会批判性思考。我一开头就告诉了你我写作的动机和背景,所以你自然已经可以开始判断我的答案会有哪些偏颇。如果你还未有这个觉悟,这里再多的答案也只是噪音罢了。 然后,很多人忽略的一个问题是,读博的决定和获得博士学位相比有一个滞后期。特别是你加了“留学”这个话题,意味着你可能打算要去做一件五六年后才能真正得到结果的事情。谁敢说自己能预言五六年后的事?六年前我们还没有iPhone。对我自己而言,六年前我的专业出国人数还很少,甚至整个国家自费留学的人都还不算太多。而今天就连本科留学都已经水涨船高。六年前我们的房价虽然看涨,但认为它是泡沫的人还不少。那时如果我选择用父母的卖房款支付留学的费用,如今恐怕已经追悔莫及。六年前我觉得我可以安于做一个薪水不高但在研究中自得其乐的高校教师——而今我确能自得其乐,却并不在我所设想的地方。是的,现在的你,不仅不可能知道未来的世界如何,你甚至都未必知道,未来的自己会如何。就如同你在补充中说的:找对象不是你的重点。现在还不是,而已。当然读博也不是什么可怕的牢笼,一旦进去就三五年不得而出。但是请相信我,事物具有两面性。读博的人太少,读完了还来这里打字的人更少。所以他们不会告诉你:那些所谓的读博的好处,甚至都有着代价。试着列举几条:可以做喜欢的科研:首先,在部分专业和学校,学生的课题选择是比较自由的。在更多的地方,科研项目是导师的,而不是你的,你只是恰巧被她/他选中。你未必真的会喜欢一开始分配到你头上的科研。即使你喜欢,你未必能做出成果——意味着你无法证明自己适合科研,从而成为你下一步的阻碍。即使你喜欢还能出成果,你未必能接着做下去——至少在工科,课题的有无是和经费的有无直接相关的。即使你能接着做下去到毕业,你不能一直在同一个地方做(为了避免学术近亲繁殖,通常政策不允许博士毕业后在本校担任教职),而换一个地方意味着要看哪个课题组有位置,此时又是一个运气的游戏。可以在学校多待几年:除非你真能保证一辈子待(比例并不高)。否则出来混的时候,这多待的几年就成了你的劣势——别人会觉得你不懂社会,而你基本上也真的不懂,否则你恐怕不会是个很合格的博士生。在读博士的时候就帮导师做业界项目做包工头的人,就别来显摆了。谢谢。懂得更多:通常你只会在自己特别钻研的方向上懂得更多。别忘了这些年,那些和你一样聪明但没读博的人也没闲着。他们可能在专业上那些更“有用”的地方懂得多。思维方式blablablah:没错,博士思维更严谨更全面更……但如果你把你的分析判断说出来,很多时候会不受欢迎,像我现在这样,忠言逆耳。这个世界的悲哀和可爱之处在于,人不理性的时候比理性的时候多得多。为了达到你的目的,理性未必是最佳手段。可惜很多博士,要有好几年都不懂这件事。好吧,再写下去就有传播负能量之嫌了。如果你是聪明人,你一定已经想到,既然事物有两面性,那么自然那些读博的缺点也有好处。只是从缺点中找出好处的能力,是更稀有的罢了。若你没有这种能力,我说了你也得不到这些好处。说到底,选择读博需要冒许多风险。而我们冒风险是为了更大的收益。你如何评估风险的大小,如何判断收益的价值,都是一件非常个人的事。这里所说的价值当然不仅仅是薪资。价值观无对错,但不要南辕北辙。很多在读博士看不到上述问题,其最大的原因是他们对就业困难认识不足。我不幸身在一个不好找工作的专业,而我猜测越是不好找工作的专业,越多人读博。而越多人读博,教职竞争就越激烈。于是教职也不好找。很多人以为别人不好找,自己不会的。你知道有多少人和你一样这么想吗?“赚钱的工作不是我的重点……”有些人已经在这么说。现在还不是,而已。赚钱和兴趣并不对立,赚钱还至少证明一件事情被需要,有价值。而完全不在乎俗世得失的人,如颜回这种——他/她一定不会问出“好不好”“该不该”“要不要”的问题。最后,如果看了我的话你开始动摇。不要再想了,现在的你一定不适合读博。容易自我怀疑的人,很难成为一个好的博士生。我把所有的负能量传播出去,不是在否定博士的价值,而是在淘汰那些不适合的人。请记得写出这样一个答案的我,曾经有三年从未怀疑过自己应该读博士。
第一次在知乎答题受到如此多的赞和评论,非常感谢大家,看来很多人都很需要个人规划、就业方面的指导。我也希望自己闲暇能够开个专栏写点帖子。————————————————写在前面的话————————————————————我在答题的时候,并没有太在意“女”博士这个问题。我首先考虑的是你作为一个普通学生打算读博士,你需要思考和面对的是什么。如果都可以接受,并且热爱自己的专业,读博士未尝不可。当然,作为女性,在读博之后会面临到实际的择偶问题。许多男生会因为你的学历问题望而却步。但我生活中遇到过本科的男生娶了博士女,男生很开朗自信,俩人婚姻美满。如果觉得因为周围人的议论、将来择偶问题等等不能承受读博的压力,那就不要读博。说明你对知识的追求和热爱,抵不过世俗的压力。最后,希望你在读博的时候睁大眼睛,多看看社会,多了解社会,为自己今后的择业和择偶做好准备。如果有可能最好在读博期间就找一个理解你,了解你的男友。————————————————正文部分———————————————————————作为hr,我想说博士的就业面不如本科和研究生。一般到了博士阶段,也就是对所学的专业进入真正地研究阶段了,严格说来应该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和研究能力。研究生阶段只是对本科内容的进一步深化了解,和博士生还不一样。那么,首先作为一名学生,在考博之前要想好几件事情:1、家里的经济条件是否允许你读博, 家人是否理解、支持。虽然博士有津贴等等,但是毕竟跟已经工作的人不一样。有的人读了博士,发现周围人都已经工作几年小有成就了,家里人或者女友也盼着你能带来经济收入,这时候就容易奈不住寂寞。2、你是否具备成为研究人员的素质。前文所述,博士生已经进入真正地研究阶段了。你是否真正地具备独立的思考、研究能力,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如果你不具备,就算考上了,勉强读了。但最终成果搞不出来,迟迟毕不了业,浪费几年时间。青春宝贵,浪费不得。3、你是否打算从事本专业的相关工作。博士生的就业面比较狭窄,工科以研发为主。专业理论研究的理科和文科最大的可能性是做老师。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你要终身从事这个行业的相关职业,你是否真正热爱这个行业,是否理解这个行业,是否能够坚持在这一行业积累下去。有的人其实学了十几年,到头来发现,并不喜欢,只是为了读书而读书,为了拿到一个博士学位。这个思想不可有。4、对女博士说。女博士曾经被嘲讽为第三类人。可是这两年,说这句话的人少了。作为女性,无论你是什么学历,在学习之外,早日找到一个靠谱的人组建家庭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我不赞成“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但是,干得好如果能够有一个美满的家庭,理解你的丈夫,那真是特别好的一件事情。进入博士阶段,在读书之余,不如多交交友,多认识认识不同的人,了解这个社会,了解男性。早日找到理解你,接受你,欣赏你的人,这也是读博阶段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最后,题主是一个好学的可爱女孩子,祝福你一切顺利。
曾经读过一句话,共勉之:“我读完博士都40岁了。”“即使你不读,也会是40岁。”
读个博咋了?我打算读两个。假设某女生本来有读博的想法,就因为听了别人说“女生不要读博,否则嫁不出去”,好吧,不读博了,她为了把自己卖给一个水平低到找个博士都觉得自卑到无地自容的男性,随便找了个糊弄的工作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做着,她不敢在任何事上做好,还很可能拿着很少很少的薪水(她老公都不敢娶女博士了,你指望他敢找一个在任何行业有理想有追求的人么?你指望他敢找一个收入比较高的人么?)凡事她都为了老公的“面子”考虑,在本应更加充满激情充满梦想的年龄里,她就不能做这个,不能做那个了,她只好随时等着年老色衰以后被这个如此“爱面子”的老公嫌弃。到了三四十岁,她的人生好像已经结束了。别说浪费了,你觉得这样的人有过青春么?读博也好,做其他工作也好,在任何一个领域因为“别人都说女生不能怎么样”就不去做的人,是连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的勇气都没有的人,不配说自己有青春。与之相比,读博总是能接触新鲜的问题、有各种有创造力的想法和做法,还能在遇到一个个问题并不断解决的过程中经历各方面的锻炼增长见识和能力(包括搜集信息的能力、迅速理解和归纳整合信息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挑战权威的勇气、学习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应对困难的冷静心态和持久的耐力等等)。这些都是受益终生的、能让人生变得更为丰富多彩、让心智变得更为成熟、让一个人各方面都得到修炼的事情。如果这是自己原本就想去做的事,这才叫不枉青春。
首先,“女生应不应该做某事”这种generalization式的问题本身不太好,大家长篇大论地分情况举例子,其中对你有用的可能并不多,甚至众说纷纭让你更加迷茫,不如把个人具体条件列出来直接求建议。再者,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你是个挺容易受外界舆论影响的人,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不怎么强。你列举的那些读博的优点都很好,但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缺点你受不受得了。如果留在国内学校,“舆论压力”和“很可能嫁不出去”的确就是首当其冲的两条。———————————————————————————————————————————补充一点,“很多人认为女生读博士不好”这个观点在中国是绝对主流,在西方无足轻重。归根结底应该是在严重男权社会的环境里,二十多岁女性花3~5年获得博士学位后生存价值的升高(即有本事,能赚钱)远远抵不上生殖价值的降低(年龄变大,激素水平下降),也就是说整体贬值了。这里的主流观念依然把女性的生殖价值(年轻貌美)放在生存价值(聪明能干)之上,或者说,认为前者是决定因素,后者是锦上添花。如果题主听到的舆论是一边倒的,应该想到,因选择读博而后悔莫及的女生也不会少。我毕业前和其他系的女博住在一栋楼,感觉博士生的总体精神状态明显比研究生消沉。年近三十,以前的同学朋友早已结婚生子、事业步入正轨,她们才刚开始择业,而且除去"高校教师"这个选项,其他行业的职场起跑线和本科毕业生基本一样,怎可能不辛苦纠结后悔。当然,读博读得无忧无虑、风生水起的女友也有,列举一下她们的情况供你参考:A:大学认识的伙伴,知识分子家庭,明星级别的漂亮,追求者无数,专业水平也出类拔萃。北外本科保送硕博连读, 大四就开始为各种国际会议做同传。B:小学同学,工薪家庭,身高180爽朗女汉子。本科在国内普通二本,研究生跨专业申到USC的TA,边念书边教书,假期驾车环游美国。研究生最后一学期到某大公司实习,好学勤奋,不满一月便得到转正offer,婉拒,为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再次跨专业读博。C:大学同班同学,家里有矿,人属于可爱迷糊型,专业水平尚可。毕业后自费到欧洲读研,生活轻松恋爱甜蜜,后因喜欢欧洲的环境,继续申请读博。D:中学同学,父母农民,中人之姿,不修边幅,冷静犀利略显古怪的水瓶女,门门全班第一。一流本科背景,暑期去UCLA交流,获一教授欣赏,全奖直博录取。任何事面前都是四平八稳的淡定气场,从不见她害怕或悲伤。共同点就是,谋生和择偶这两个普通人生命中最大的问题,在她们的能力范畴或者价值观中,根本算不上问题。以上。
那些竭力讽刺女博士的,学渣占到98%以上,而且自己就没接触过女博士,只接触过自己渣学校学习刻苦、长相不突出的女娃子。他们竭尽全力讽刺女博士,只是为了给自己灰暗的人生和节肢动物般不堪的学习能力找一点安慰。但是也要奉劝女娃子,毕竟年龄在那里,如果选择读博,在读书期间解决个人问题是一个有百利而害不多的办法,我身边的高知识阶层女性也大多是这样。
首先,女人不该读博士的观点是建立在男权社会基础上的。。。因为这违背了男权社会对于女人的定义。。。女人就该弱势,就该被保护,就该被圈养。。。而女博士,可以跳出这三个圈儿。。。而一旦出了这三个圈儿,男人对女博士的看法就会急转直下。。。由此产生了题主所说的那些劝阻你读博的理由。。。“女人读博耶!一定很强势!hold不住啊!”“她这么强,一定缺乏女人味儿,不小鸟依人~~”“她工资比我高啊。。以后我肯定在家里没地位啊”嘛,你看,这就是女博士难嫁的根本原因。。。错根本不在你身上。。。再看看题主你说的几个想读博的原因。。多一点的知识,认识更多的人,在校园环境中生活有什么不好希望你读博单纯从第一点出发。。。象牙塔不是一个可以认识各种类型人的地方,毕竟还是相对纯净。。而如果是因为校园生活好,所以不出来,那么那个不叫读博,叫逃避。。。既然不想别人对女博士有偏见,那么自己能达到什么程度就很重要。。。私以为,如果没有一颗钻研的心,研究生已经足够足够找工作了。。。所以既然选择要读博,就要做到高精尖。。否则就真是浪费青春了。。。但同时,反过来,我也要告诫你。。虽然我上面说的也许都对。。但现实与理论是相差甚远的。。比如难嫁,也许问题不在你身上,但女博士嫁不出的客观现象的确就摆在那儿。。不是你的错,也得你买单。。又比如科研,目前国内的科研环境说句实在话,不敢恭维。。如果有条件,如果真想做研究,能到国外去读博(至少香港吧。。)学术氛围要好得多。。。So,绕着圈说这么多。。无非只想告诉你一句话。。抉择之前,请考虑所有可能的情况,做好心理建设。。。抉择之后,就无论如何都要走下去,享受好的一面,接受不好的一面。。。相关问题传送门。。。
我也是个女博士。应该说不后悔,因为读博士既没有影响我结婚,也没有影响我生孩子,而且我读的专业博士的就业前景比较好,发展前景好过硕士和本科。当时我选择读博士的时候,目的是比较实际的, 就是要找一个专业读了博士好找工作,然后就往这个方向努力了。我同系差不多时候毕业的女博士里没有找不到工作,也没有不结婚生子的(女同性恋除外)。要说遗憾,我也是有的。就是当时选择过于实际,所以自己的专业完全是个吃饭的工具, 自己对它不那么热爱,正因为此, 工作到了一定的层次自己就不太追求上进, 把家庭和孩子看得比较重要, 同时闲杂书也读了很多。这个博士学位的重要性,就是给我提供了一份还不错的收入。如果你有热爱的专业, 并有决心和毅力钻研下去,同时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伴侣,你就比大多数人都幸福了。我不觉得婚姻家庭和女性读不读博士有什么必然联系。不知道如何追求幸福的女人,不读书难道就幸福了?知道怎么去把握幸福的女人,她的学历难道会妨碍她的幸福?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回复博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