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有电路三种工作状态态i=o是什么状态

导读:第1章习题,第1章习题解答,计算机工作原理的核心是“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配以内存储器、输入/输出(I/O)接口电路,CPU通过总线与存储器和I/O接口电路连接,I/O接口和外设也是通过总线连接,答: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主要由CPU、存储器、I/O接口电路、输入/输出设备、总线,CPU:微机系统的核心部件,是微机系统的存储和记忆部件,I/O接口电路:CPU与输入/输出设备的连接与信息交换不能
1、冯诺依曼计算机的内涵是什么?这种计算机的程序运行是由指令流驱动的还是数据流驱动的?
2、微型计算机系统有哪三个层次?试简述它们的内涵及其联系和区别。
3、为什么把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结构说成是总线结构?试简述总线结构的优点。
4、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各组成部分的功能是什么?
5、计算机分那几类?各有什么特点?
6、微处理器应包含的最基本功能部件是哪些?
7、微计算机应包含的最基本功能部件是哪些?
8、微型计算机系统有哪几部分组成,简述各部分功能特点?
9、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通常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系统硬件和系统软件这四种组合中的哪一种?
第1章习题解答
1、冯诺依曼计算机的内涵是什么?这种计算机程序运行是由指令流驱动的还是数据流驱动的? 答:冯诺依曼计算机的内涵:
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5大部分组成计算机硬件。
数据和计算机指令采用二进制数形式表示,存储在计算机内部存储器中。
计算机工作原理的核心是“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事先编制好的由计算机指令组成的程序在执行前先装入存储器,控制器依据程序中的指令顺序周而复始地取出指令、分析指令、执行指令,根据指令的功能进行相应的运算,直到完成全部指令操作为止.
程序的运行是通过指令流来驱动的。
2、微型计算机系统有哪三个层次?试简述它们的内涵及其联系和区别。
答:微型计算机系统的三个层次: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系统。
三者的内涵:
微处理器是利用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将组成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运算器和控制器集成在一块硅片上的集成电路,简称MPU,习惯上称CPU。
微型计算机则是以微处理器为核心,配以内存储器、输入/输出(I/O)接口电路,通过总线结构连接而构成的裸机。
微型计算机系统是由微型计算机配以相应的外围设备(如键盘、显示器、打印机、外存储器等)、电源和其他辅助设备(如面板、机架等),以及控制微型计算机工作的软件而构成的完整的计算系统。
它们三者之间是从局部到全局的关系。单纯的微处理器和单纯的微型计算机都不能独立工作。只有微型计算机系统才是完整的计算系统,才可正常工作。
3、为什么把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结构说成是总线结构?试简述总线结构的优点。
答:在微型计算机中,各组成部分之间是通过总线(包括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连接在一起而构成一个整体的,它们之间的信息交换也是通过总线进行。CPU通过总线与存储器和I/O接口电路连接,I/O接口和外设也是通过总线连接,即使在CPU内部,它的各功能部件也是通过总线相连的。因此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就是总线结构。
微型计算机采用总线结构后,系统中各功能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变为各部件面向总线的单一关系。一个部件只要满足总线标准,就可直接连接到采用这种总线标准的系统中。这使得系统的设计与构造非常方便,同时也便于系统的扩充、升级和维修。
4、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各组成部分的功能是什么?
答: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主要由CPU、存储器、I/O接口电路、输入/输出设备、总线,以及电源和一些辅助设备构成。
CPU:微机系统的核心部件,是运算和指挥控制中心。
存储器:包括内存和外存,是微机系统的存储和记忆部件,用以存放数据和程序。
I/O接口电路:CPU与输入/输出设备的连接与信息交换不能直接进行,I/O接口电路充当了二者之间的“桥梁”。
输入/输出设备:计算机与外界(人或其他设备,包括另一台计算机)联系和沟通的桥梁,用户通过输入/输出设备与微机系统互相通信。
总线:以上各组成部分是通过总线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整体的,各部件之间的信息运载和传输由总线承担。
5、计算机分那几类?各有什么特点?
答:传统上分为三类:大型主机、小型机、微型机。大型主机一般为高性能的并行处理系统, 存储容量大,事物处理能力强,可为众多用户提供服务。小型机具有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提供一定用户规模的信息服务,作为部门的信息服务中心。微型机一般指在办公室或家庭的桌面或可移动的计算系统,体积小、价格低、具有工业化标准体系结构,兼容性好。
6、微处理器应包含的最基本功能部件是哪些?
答: 算术逻辑单元,寄存器阵列,控制器部件。
7、微计算机应包含的最基本功能部件是哪些?
答: 微处理器,内存储器, 外围接口电路 , 系统总线。
8、微型计算机系统有哪几部分组成,简述各部分功能特点?
答: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及其接口电路。
9、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通常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系统硬件和系统软件这四种组合中的哪一种?
答: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10、通常我们所说的32位机,指的是这种计算机CPU是什么样的?
答:总线的数据宽度为32位。
1、的CPU由哪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主要功能各是什么?
2、 CPU中有哪些寄存器?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3、状态标志和控制标志有何不同?的状态标志和控制标志有哪些?
4、系统中存储器的逻辑地址和物理地址之间有什么关系?写出存储器地址:
5、什么是引脚的分时复用?请说出CPU有哪些引脚是分时复用引脚?其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6、若8086CPU工作于最小模式,试指出当CPU完成将AH的内容送到物理地址为91001H的存储单元操作时,以下哪些信号应为低电平:M/ IO、RD、WR、BHE/S7、DT/R。若CPU完成的是将物理地址91000H单元的内容送到AL中,则上述哪些信号应为低电平。
7、什么是指令周期?什么是总线周期?什么是时钟周期?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CPU读/写总线周期各包含多少个时钟周期?什么情况下需要插入Tw周期?应插入多少个Tw取决于什么因素?
8、8086在结构上引入的最重要概念是什么?以后从,到80386,到80486,直到Pentium4,每更新一代CPU,主要有什么改进?
9、8086是多少位的微处理器?为什么?
10、EU与BIU各自的功能是什么?如何协同工作?
11、与其前一代微处理器8085相比,内部操作有什么改进?
12、微处理器内部有那些寄存器,它们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13、8086对存储器的管理为什么采用分段的办法?
14、在8086中,逻辑地址、偏移地址、物理地址分别指的是什么?具体说明。
15、给定一个存放数据的内存单元的偏移地址是20C0H,(DS)=0C00EH,求出该内存单元的物理地址。 16、为什么采用地址/数据引线复用技术?
17、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第2章习题解答
1、的CPU由哪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主要功能各是什么?
答:由总线接口部件BIU和执行部件EU组成。
BIU主要负责CPU内部与存储器和I/O接口之间的信息传送,包括取指令、传送EU执行指令过程中需要的操作数和EU的执行结果。
EU则主要负责分析和执行指令,并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
2、 CPU中有哪些寄存器?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1)8个通用寄存器:
AX、BX、CX、DX:暂存运算过程中的操作数、计算结果和其他信息。
BP、SP、SI、DI:主要用于访问内存时提供16位偏移地址。BP、SI、DI也可用于暂存运算过程中的操作数。
2)4个段寄存器:
CS、DS、SS、ES:专门用于存放段地址。
3)IP:存放代码段中指令的偏移地址。在程序执行过程中,它始终指向下一条要执行的指令,从而控制着程序的执行流程。
4)标志寄存器FLAGS:记录CPU的工作状态。
3、状态标志和控制标志有何不同?的状态标志和控制标志有哪些?
答:的状态标志有6个:CF、AF、SF、PF、OF、ZF,控制标志有3个:TF、DF、IF。
状态标志用于表示执行某种操作后ALU所处的状态,例如运算结果是否有溢出、最高位是否有进位等,这些状态是执行指令操作后自动设置的;而控制标志是人为设置的,每个控制标志将对某种特定的功能起控制作用,例如IF控制着CPU是否响应外设申请的可屏蔽中断请求。
4、系统中存储器的逻辑地址和物理地址之间有什么关系?写出存储器地址:3FB0H:0053H的段地址、偏移地址和物理地址。
答:8086系统中,逻辑地址由段地址和段内偏移地址构成,是用户编写程序时所用的地址。物理地址则是CPU与内存交换数据时所使用的地址。CPU在执行存储在内存中的程序时,需要将逻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物理地址=段地址×16+段内偏移地址。
存储器地址 3FB0H:0053H
段地址:3FB0H
偏移地址:0053H
物理地址:3FB53H
5、什么是引脚的分时复用?请说出CPU有哪些引脚是分时复用引脚?其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答:引脚的分时复用指的是同一引脚在同一总线周期的不同状态(时钟周期)内功能不同,例如地址/数据引脚在总线周期的T1态作为地址总线使用,而在其他状态则作数据总线使用。
8086CPU的分时复用引脚有:
AD0-AD15:地址/数据引脚
A19/S6-A16/S3:地址/状态引脚
BHE/S7:高8位数据总线允许/状态引脚
引脚复用技术主要是解决8086CPU封装芯片引脚数目受限制,引脚比较紧张而采取的措施。
6、若8086CPU工作于最小模式,试指出当CPU完成将AH的内容送到物理地址为91001H的存储单元操作时,以下哪些信号应为低电平:M/ IO、RD、WR、BHE/S7、DT/R。若CPU完成的是将物理地址91000H单元的内容送到AL中,则上述哪些信号应为低电平。
答:当CPU完成将AH的内容送到物理地址为91001H的存储单元操作时,CPU执行的是将AH中的一个字节写入内存奇地址单元(91001H)的操作,此时M/IO=1(CPU访问内存),RD=1,WR=0 (写操作),BHE/S7=0(选中奇地址单元,数据通过高8位数据总线传送,BHE=0),DT/R=1(写操作)。
若CPU完成的是将物理地址为91001H的存储单元的内容送到AL中,CPU执行的是从内存偶地址单元(91000H)读取一个字节送入AL的操作,此时M/IO=1(CPU访问内存),RD=0(读操作),WR=1,BHE/S7=1(选中偶地址单元,数据通过低8位数据总线传送,BHE=1,A0=0),DT/R=0(读操作)。
7、什么是指令周期?什么是总线周期?什么是时钟周期?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CPU读/写总线周期各包含多少个时钟周期?什么情况下需要插入Tw周期?应插入多少个Tw取决于什么因素?
答:指令周期:一条指令从其代码被从内存单元中取出到其所规定的操作执行完毕,所用的时间称为相令的指令周期。
总线周期: CPU通过总线与内存或I/O端口之间,进行一个字节数据交换所进行的操作,称为一次总线操作,相应于某个总线操作的时间即为总线周期。
时钟周期:微机系统工作的最小时间单位,它取决于系统的主频率,系统完成任何操作所需要的时间均是时钟周期的整数倍。
对以上三个概念分析后可知,指令周期应包含若干个总线周期,因为指令周期中进行的取指令、读
/写内存或I/O端口操作都需要执行总线周期。而总线周期又包含若干时钟周期。
一个基本的8086读写总线周期通常包含4个时钟周期:T1态、T2态、T3态、T4态。
T1态:CPU输出地址信息,指示所要读写的内存单元或I/O端口的地址。
T2态-T4态:CPU读写内存单元或I/O端口。
如果系统中的内存或I/O端口读写速度较慢,不能及时进行数据传送,CPU将检测到READY引脚为低电平,此时CPU需要在T3态之后插入一个或若干个TW等待周期。插入多少个TW取决于READY引脚何时变为高电平,一旦CPU检测到READY引脚变为高电平,便会马上脱离TW,进入T4态。 8、8086在结构上引入的最重要概念是什么?以后从,到80386,到80486,直到Pentium4,每更新一代CPU,主要有什么改进?
答:8086CPU在结构上引进的两个主要概念是:
指令流水线和存储器分段管理。
从8086到Pentium4,每更新一代CPU,主要的改进有:
指令流水线级数由8086的两级提高至4级,提高了数据的吞吐率;
引进虚拟存储器概念,把外存当内存用,扩大了软件可使用的存储空间,解决了内存容量不足的问题;
CPU的工作方式演变出两种:实方式和保护方式。在保护方式下80286可支持多任务多用户操作。
CPU芯片封装开始采用PGA封装,以适应高频率环境;
CPU增加一种新的工作方式:虚拟8086方式。
CPU芯片开始采用通过相应的接口(Socket插座)安装到主板上;
芯片内部集成与CPU速度相当的高速缓冲存储器,提高了系统的运行速度;
首次采用RISC技术,可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执行一条指令;
采用突发总线方式提高与内存的数据交换速度;
引入倍频技术。
首次引进超标量结构,可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执行两条指令,极大地提高了程序的执行速度;
采用双Cache结构;
工作方式增加系统管理方式;
采用分支预测技术。
Pentium Pro:
超标量结构增加至3级,流水线级数增至14级,为设计和制造更高频率CPU创造了条件;
引进动态执行技术,使程序执行效率更高。
Pentium MMX:
增加MMX(多媒体扩展技术)指令集,增强了Pentium处理器在音像、图形和通信方面的能力。
Pentium II:
CPU封装改用SEC卡盒封装形式,提出了将L2 Cache和CPU整合在芯片内部的思想;
采用双总线结构,L2 Cache能运行在更高频率上(CPU主频的一半) 。
Pentium III:
新增加SSE指令集,进一步增强了CPU的音频、视频和三维处理能力,并大大优化网络功能;
CPU主频突破1GHz。
Pentium 4:
超标量流水线达到30多级,使Pentium4处理器可达到更高的频率;
首次在台式处理器芯片中引入超线程技术;
增加SSE2、SSE3指令集;
CPU封装改用LGA封装形式。
9、8086是多少位的微处理器?为什么?
答:8086是16位的微处理器,其内部数据通路为16位,对外的数据总线也是16位。
10、EU与BIU各自的功能是什么?如何协同工作?
包含总结汇报、外语学习、IT计算机、资格考试、计划方案、word文档、党团工作、工作范文、专业文献以及微机原理与接口习题1_4等内容。本文共4页
相关内容搜索导读:习题4,3.MCS-51单片机访问片外存储器时,MCS-51系列单片机具有很强的外部扩展功能,单片机所有的外部扩展都是通过三总线进行的,地址总线用于传送单片机输出的地址信号,只能由单片机向外发出,是单片机应用系统中使用最频繁的通道,MCS-51系列单片机中用于系统扩展的控制信号有RD,WR,PSEN,ALE和E,MCS-51单片机采用了统一编址方式,MCS-51单片机应用系统扩展较多外部设备和
;正确接收完16位数据,清出错标志位7F ;校验有错,置位7F
1.三态缓冲寄存器输出端的“三态”是指( 低电平 )态、( 高电平 )态和( 高阻 )态。
2. 扩展外围芯片时,片选信号的三种产生方法为:( 线选法 )、( 全地址译码法 )、( 部分地址译码法 )。
3. MCS-51单片机访问片外存储器时,利用( ALE )信号锁存来自( P0 )口的低8位地址信号。
4. 74LS138是具有3个输入的译码器芯片,其输出作为片选信号时,最多可以选中(
)块芯片。
5. MCS-51外扩ROM,RAM和I/O口时,它的数据总线是(
6. 使用8255可以扩展出的I/O口线是(
7. 当8031外出扩程序存储器8KB时,需使用EPROM 2716(
8. 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时,不起作用的信号是(
9. 扩展外部存储器时要加锁存器74LS373,其作用是(
A:锁存寻址单元的低八位地址
B:锁存寻址单元的数据
C:锁存寻址单元的高八位地址
D:锁存相关的控制和选择信号
10. 若某存储器芯片地址线为12根,那么它的存储容量为(
11. 解释三总线的概念。
MCS-51系列单片机具有很强的外部扩展功能。其外部引脚可构成三总线结构,即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单片机所有的外部扩展都是通过三总线进行的。
(1)地址总线(AB)
地址总线用于传送单片机输出的地址信号,宽度为16位,可寻址的地址范围为162=64KB。地址总线是单向的,只能由单片机向外发出。P0口提供低8位地址,P2口提供高8位地址。由于P0口既做地址线又做数据线,分时复用,所以,P0口提供的低8位地址是由P0口经锁存器提供的。锁存信号是由CPU的ALE引脚提供的。
(2)数据总线(DB)
数据总线是由P0口提供的,宽度为8位。P0口是双向三态口,是单片机应用系统中使用最频繁的通道。P0口提供的数据总线上要连接多个扩展的外围芯片,而某一时刻只能有一个有效的数据传输通道。具体哪一个芯片的数据通道有效,是由各个芯片的片选信号控制选择的。欲使CPU与某个外部芯片交换数据,则CPU必须先通过地址总线发出该芯片的地址,使该芯片的片选信号有效,则此时P0口数据总线上的数据只能在CPU和该芯片之间进行传送。
(3)控制总线(CB)
控制总线实际上是CPU输出的一组控制信号。每条控制信号都是单向的,但是由多条不同的控制信号组合而成的控制总线则是双向的。MCS-51系列单片机中用于系统扩展的控制信号有RD,WR,PSEN, ALE和EA。
12.I/O接口的作用是什么?
接口(也称为I/O接口)是指连接CPU与外部输入/输出设备之间的部件,这些部件是CPU与外设之间进行信息传送的媒介。
在信息传送过程中,接口起着数据锁存、数据缓冲、输入/输出、联络、数据转换、中断管理、时序控制、可编程、电器特征匹配等作用。
13.I/O接口数据有几种传送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CPU与外设之间传输数据的控制方式通常有三种:程序方式、中断方式和DMA方式。
程序方式:指用输入/输出指令,来控制信息传输的方式,是一种软件控制方式,根据程序控制的方法不同,又可以分为无条件传送方式和条件传送方式。
无条件传送方式接口简单,适用于那些能随时读写的设备。条件传送方式(查询方式) 的特点是接口电路简单,CPU利用率低(程序循环等待),接口需向CPU提供查询状态。适用于CPU不太忙,传送速度要求不高的场合。要求各种外设不能同时工作,外设处于被动状态。
中断方式:当外设准备好时,由外设通过接口电路向CPU发出中断请求信号,CPU在允许的情况下,暂停执行当前正在执行的程序,响应外设中断,转入执行相应的中断服务子程序,与外设进行一次数据传送,数据传送结束后,CPU返回继续执行原来被中断的程序。其特点是CPU的利用率高,外设具有申请CPU中断的主动权, CPU和外设之间处于并行工作状态。但中断服务需要保护断点和恢复断点(占用存储空间,降低速度), CPU和外设之间需要中断控制器。适用于CPU的任务较忙、传送速度要求不高的场合,尤其适合实时控制中的紧急事件处理。
存储器直接存取方式(DMA):外设利用专用的接口(DMA控制器)直接与存储器进行高速数据传送,并不经过CPU(CPU不参与数据传送工作),总线控制权不在CPU处,而由DMA 控制器控制。其特点是接口电路复杂,硬件开销大。大批量数据传送速度极快。适用于存储器与存储器之间、存储器与外设之间的大批量数据传送的场合。
14.外设端口有几种编址方法?各有什么特点?
在计算机系统中,凡需要进行读写操作的部件都存在编址的问题。存储器的每个单元均有自己的地址,对于I/O接口,则需要对接口中的每个端口进行编址。通常采取两种编址方法:一种是独立编址,另一种是统一编址。
统一编址又称“存储器映射方式”。在这种编址方式下 ,I/O端口地址置于存储器空间中,在整个存储空间中划出一部分空间给外设端口 ,端口和存储单元统一编址。其优点是无需专门的I/O指令,对端口操作的指令类型多,从而简化了指令系统的设计。缺点是端口占用存储器的地址空间,使存储器容量更加紧张,同时端口指令的长度增加,执行时间较长,端口地址译码器较复杂。
独立编址又称“I/O映射方式”。这种方式的端口单独编址构成一个I/O空间,不占用存储器地址空间。其优点是端口所需的地址线较少,地址译码器较简单,采用专用的I/O指令,端口操作指令执行时间少,指令长度短。缺点是输入输出指令类别少,一般只能进行传送操作。
MCS-51单片机采用了统一编址方式,即I/O端口地址与外部数据存储单元地址共同使用0000H~FFFFH(64KB)。因此,MCS-51单片机应用系统扩展较多外部设备和I/O接口时,要占去大量的数据存储器的地址。
15.什么是全地址译码?什么是地址部分译码?各有什么特点?
所谓的全地址译码法是利用译码器对系统地址总线中未被外扩芯片用到的高位地址线进行译码,以译码器的输出作为外围芯片的片选信号。全地址译码法芯片的地址范围确定方法是:以外部扩展的全部芯片未用到的地址线作为地址译码器的输入,译码器的输出作为片选信号接到外部扩展芯片上。
全地址译码法优点是存储器的每个存储单元只有惟一的一个系统空间地址,不存在地址重叠现象;对存储空间的使用是连续的,能有效地利用系统的存储空间;利用同样的高位地址线,全地址译码法编址产生的选片线比线选法多,为系统扩展提供了更多的冗余条件。其26
缺点是所需地址译码电路较多,尤其在单片机寻址能力较大和所采用的存储器容量较小时更为严重。全地址译码法是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中经常采用的方法。
部分地址译码法是指单片机的未被外扩芯片用到的高位地址线中,只有一部分参与地址译码,其余部分是悬空的。在部分地址译码方式下,无论CPU使悬空的高位地址线上的电平如何变化,都不会影响它对外部存储单元的选址,故存储器每个存储单元的地址不是惟一的,存在地址重叠现象。因此,采用部分地址译码法时必须把程序和数据存放在基本地址范围内(即悬空的高位地址线全为低电平时存储芯片的地址范围),以避免因地址重叠引起程序运行的错误。部分地址译码法的优点是可以减少所用地址译码器的数量。
16. MCS-51单片机系统中,片外程序存储器和片外数据存储器共用16位地址线和8位数据线,为何不会产生冲突?
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虽然共用16位地址线和8位数据线,但由于数据存储器的读和写由RD和WR信号控制,而程序存储器由读选通信号PSEN控制,这些信号在逻辑上时序上不会产生冲突,因此,两者虽然共处于同一地址空间,但由于控制信号不同,所以不会发生总线冲突。
17.某一单片机应用系统,需扩展4KB的EPROM和2KB的RAM,还需外扩一片8255并行接口芯片,采用线选法,画出硬件连接图,并指出各芯片的地址范围。
硬件连接图如下图所示。
4.17题硬件连接电路图
注:8255的复位线RESET应与MCS-51的RESET线连上。复位、晶振电路应画上。 各芯片的地址范围为:
2732:E000H~EFFFH
6116:D800H~DFFFH
8255:BFFCH~BFFFH
18.某单片机应用系统,需扩展2片8KB的EPROM和2片8KB的RAM,采用地址译码法,画出硬件连接图,并指出各芯片的地址范围。
硬件连接电路图如图4.18所示。各芯片的地址范围为:
2764(1#):0000H~1FFFH
2764(2#):2000H~3FFFH
6264(1#):4000H~5FFFH
6264(2#):6000H~7FFFH
4.18题硬件连接电路图
19.I/O接口扩展方法有哪几种?
(1)并行总线扩展的方法
(2)串行口扩展方法
(3)I/O端口模拟串行方法
(4)通过单片机内I/O的扩展方法
20.8255A有几种工作方式?如何选择工作方式?A口和B口的工作方式是否完全相同?解:
8255A有3种工作方式:方式0、方式1和方式2。
① 方式0(基本输入/输出方式)。这种方式不需要任何选通信号,适合于无条件传输数据的设备,数据输出有锁存功能,数据输入有缓冲(无锁存)功能。
② 方式1(选通输入/输出方式)。这种工作方式下,A组包括A口和C口的高四位(PC7~PC4),A口可由程序设定为输入口或输出口,C口的高四位则用来作为输入/输出操作的控制和同步信号;B组包括B口和C口的低四位(PC3~PC0),功能和A组相同。
③ 方式2(双向I/O口方式)。仅A口有这种工作方式,B口无此工作方式。此方式下,A口为8位双向I/O口,C口的PC7~PC3用来作为输入输出的控制和同步信号。此时,B口可以工作在方式0或方式1。
21.8255A的端口地址为7F00H~7F03H,试编程对8255A初始化,使A口按方式0输入,B口按方式1输出。
程序如下:
MOV DPTR,#7F03H
MOV @DPTR,A
22.8255A的方式控制字和C口按位置位/复位控制字均写入8255A的控制寄存器,8255A是如何来区分这两个控制字的?
写入控制端口的控制字的最高位为1则为方式控制字,否则为C口置位/复位控制字。
23.试编程对8155初始化,使A口为选通方式输出,B口为基本输入,C口作为控制联络信号,启动/计数器,按方式1工作,输出方波,频率为50Hz,输入时钟频率为500kHz。 解:
8155输入时钟的周期=1/500×103=2×10-6 (s),8155计数器的初值为:
20×10-3/2×10-6=H。
由于/计数器按方式1工作,所以写入定时器/计数器的初值为6170H。程序如下:
包含总结汇报、资格考试、IT计算机、人文社科、办公文档、计划方案、外语学习、word文档、考试资料以及单片机课后习题答案等内容。本文共15页
相关内容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路的三种状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