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上删掉的人还要加吗?抹不开面子,死要面子活受罪的故事。

对中国人爱面子的思考
中国人爱面子、重面子具有漫长的历史。翻开孔孟之道,史记以及各种文学作品,无不反映出面子的问题。象“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不为五斗米折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等等。
面子在中国人的道德评价体系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民国时期,早年威风八面的上海大亨杜月笙,晚年却穷困潦倒。他曾说过:“做人有三碗面最难吃---场面、体面、情面
。”杜月笙的这“三碗面”,点出了中国人面子哲学的核心问题。人的一生,某种程度上,就是为了吃好三碗面:场面、情面、体面。吃好人生三碗面,就是:做事要有场面,做人要讲体面,交朋友要念情面。所谓过得好,就是——场面上风光,情面上润泽,体面上光溜。所谓过得差,就是——场面上窝囊,情面上糟糕,体面上暗淡。
我国有句成语叫“八面玲珑”,形容为人处世圆滑世故,待人接物面面俱到。八面者,容貌、形体、举止为表三面;文才、谋略为中二面;心性、修养、觉悟为内三面。以上八面追求的核心,归根到底也是面子问题。
面子是指一个人或一个团体对他人的道德评价的综合心理反应,是一种由结果判断成因的举动。有面子的人,被看作“能人”。给了面子,就是尊重了人格;扫了面子,就是侵犯了尊严。面子往往成了中国人社会交往的通行证,有了它,就可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左右逢源,化难为易。不论江湖,还是官场、商界,但凡是有人的圈子,面子似乎都是打通关节的法宝。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主持人窦文涛曾说:“在这个江湖里头混吧,你总得通晓人情世故,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什么话得这么说,什么话得那么说。不通人情世故,恐怕活下去都有困难。”真是一语道破了中国千年的潜规则。
俗话说:人活脸、树活皮。正因为面子贯穿着国人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道德评价,为了取得他人的好评,以使得维系着自己的“面子”光彩照人,于是演绎出中国人特有的“场面、体面和情面”的各种故事。中国人活着实质上是被这“三碗面”所包围着和笼罩着。下面对这“三碗面”作一些具体分析:
1.场面就是办事的规模或场合,与排场有关,与虚荣为伍,需要权力和金钱作支撑。场面是做给外人看的,满足的是主人的虚荣心。例如,古时中了状元骑马巡游,当今奢华的婚丧礼仪场面、庞大有序的各类庆典仪式、豪华的宴会场所,等等。在中国“面子消费”相当普遍。因为,国人素来就是极爱面子、很讲面子的,说“面子是中国人最大的虚荣心”毫不为过。与爱面子的虚荣心相生相伴的,是炫耀、攀比、从众的心理。因此,尽管人人皆知“死要面子活受罪”的道理,但为了面子风光或者不丢面子,都在重复作着“打肿脸充胖子”的事。
中国人好场面,因为场面事关形象。形象没了,信任度就会大打折扣。为撑场面即使撑得累死累活,但事关大局,事关信用,最终也还是要硬着头皮撑下去。这种虚荣心实际上是被扭曲了的自尊心。
2.体面是指人的地位和被尊重的程度,包括级别顺序、座次规格、讲话次序等复杂的心理诉求的汇集,体面大小以被尊重的程度为标志。
体面又类似于荣誉。在一个官本位的社会环境里,官越大,地位越高,荣誉越大,就越体面。因此,体面的大小往往由身份决定的。小角色享受高规格叫破格,大角色享受低规格叫降格,不合规格就有人质疑“你算老几”!”反之,如果本人有意降格,那叫“低调做人”,会得到舆论赞誉。现实生活中,往往身份的高低决定了人情冷暖,客观地讲,我们都一直被人情冷暖影响着:当有人平步青云时,人们会笑脸相迎;而一旦下台退休,往往落得人走茶凉,感觉没了“面子”。真正的体面是活的充实而有尊严。但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为了争个所谓体面,不惜低三下四,卑躬屈膝,出卖人格、出卖色相;有的人官瘾十足,使出浑身解数,跑官要官;有的贪得无厌,贪污腐化,显名摆阔。这样一来,为了一张无形或有形的体面,许多人反而丢了脸面。
3.情面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灵相通、成为知己的友谊关系。一般来说,给面子就是送人情。比如说,先前帮助过你的,你就欠了他的人情。下回他找你帮忙,你就不好驳他的面子。由于人情和面子相互依存,所谓与人方便与己方便,我们常常把它们合起来称作“情面”。人们在日常交往中,把情面看得很重要。日常口头禅如“不看僧面看佛面”,“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体面是脸面和情面的结合体。体面里头既能体现出脸面,也能体现出情面。比如说,中国人外出办事,能不能办成,就看你的脸面大小了。脸面大了,不能办的事也能办了,脸面小了,能办的事可能也办不了。再比如说,要托人办事,就得送礼。这礼送多少合适,就涉及到体面。送少了,送者觉得拿不出手,不够体面,受者有种受辱的感觉,没脸面。体面,不光权势人物喜欢,普通老百姓也喜欢。比如,某家的儿子要结婚,尽管家里的经济状况不怎么样,但为了把儿子婚礼办得体面、风光,“死要面子活受罪”,甚至哪怕债台高筑也在所不惜。正如人们说的“宁教累死牛,不叫翻了车”。老实说,在现实生活中,为了这个情面,中国人“打肿脸充胖子”,不知吃了多少亏。
情面和脸面与人的自尊心有关。中国人做事,往往感性大于理性,感情大于法理。因此而言,中国人在许多事情上重人情而轻原则。人情的基本法则是“回报”。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中国人很看重回报,“有恩必报”是天经地义的事。一个人,如果忘恩负义,便不是东西。就这样,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你投之以桃,我报之以李。如此往返相报,则情感更深厚,友谊更绵长,关系更密切,群体更巩固。
“不给面子”,这在中国是一句可以压死人的话。林语堂说:“中国人的脸,不单可以洗,可以刮,并且可以丟,可以赏,可以争,可以留。有时好象争脸是人生第一要义,甚至倾家荡产为之,也不为过”。别人作出好的评价叫有面子,而作出不好的评价叫没面子。有面子的人,精神面貌阳光灿烂,神采奕奕;没面子的人,往往会产生各种消极的思想和行为,如焦虑、诽谤、告状、打架,甚至自杀、杀人。那些丢了大面子的人,在心理上痛苦至极,认为社会黑暗,没有公平正义,把人间视为地狱。可见,面子问题是何等厉害的问题,我们必须予以正视。
毋庸置疑,对身份、地位、成功的渴望,同人类的其他欲望一样,也具有积极的作用:它能激发潜能,使人格力臻完善。有道是“唯焦虑者方能成功”。然而现实是残酷的。每个人都想做某个领域的佼佼者,然而佼佼者只是少数。作为大多数的我们,只能望着别人的背影,感受差距带来的焦虑。人们往往拿自己的成就与同一层面的人相比较,由此产生“面子”的焦虑。因为最亲近的朋友成功了,我们似乎就没了“面子”。
如何面对“三碗面”反映了一个人的处世态度。你给人家情面,也当有分寸才是。抹不开情面,受困于情面,许多事便会因情而突破人生的底线,最后害人害己。碍于情面往往是要付出代价的。碍于情面的次数多了,就会越陷越深,付出的代价必将惨重。
“面子”这东西,有时是缺点、错误的“保护伞”,有时是违法乱纪的“导火线”,有时是前进路上的“绊脚石”,有时是诱发社会不良风气的“酵母菌”。虚荣的满足,不能弥补良心的谴责;荣誉的花环,掩盖不了丑恶的阴影。死要面子活要脸之人,即使保住了自己一时的虚荣,却失去了宝贵的真诚,失去了人生最基本的价值。当前,在讲求民主法治的社会中,我们应当与时俱进,进行必要的观念革命:
第一,树立依法、依规办事就是最安全的生存观念,决不能碍于情面而去违纪违法,以权谋私。遵纪守法就是人生最大的面子。必须划清几个界限:一是“公与私”的界限,公私要分明;二是“人情与原则”的界限,树立制度的权威,法不容情;三是“礼与贿”的界限,不能收受的礼金、贵重礼品等决不收受,一般的人情往来也要把握原则,掌握分寸。情面再大也没有法律法规大,情义再重也没有法律法规重。
第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荣辱观。要面子是人的本性,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有道是:“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层皮”。但是,要脸就要有骨气,有正气。要让自己活的有尊严、有价值,对得起自己、对得起他人、对得起天地良心。正所谓“宁可身受苦,不让脸发烧”。死要面子要不得,不要脸则更可耻!俗话说“面子是别人给的,而脸是自己丢的。”我们只有一张脸,善待自己的脸面无论何时都应该像守护自己的生命一样重要!凡事都有一个“度”,真理超过一步就会变成谬误,对“三碗面”不讲究分寸,往往会走向反面。
第三,按经济科学原则安排生活开支,发扬勤俭节约、勤俭办一切事业的优良传统,改变为撑面子而铺张浪费的行为。在人情社会里,人不可能不顾面子、不讲面子。但在社会上炫富、攀比“蔚然成风”的今天,许多人的心灵世界扭曲了,形成了畸形的“面子观”,导致无论官场还是民间,追求铺张奢华已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所造成的浪费相当惊人。我们应该记住这样一公式:面子=实际的成就/对自己的期望。它告诉我们提升自尊、维护面子的两种策略:其一,努力取得更多的成就;其二,降低对自己的期望。
第四,树立平等交往的观念,不媚上欺下,不嫌贫爱富,做一个大写的人。要讲情面,但决不能拘泥于情面。要树立敬业、专业精神,靠专业、靠本事谋生成事,而不能靠庸俗主义的拉关系、凭面子吃饭。
&(张奎胜博士整理成文,原载《临汾企业家内参》第141期)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死要面子活受罪的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