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d固态硬盘降价已经降价了为什么笔记本不全都用SSD

天极传媒:天极网全国分站
您现在的位置:
& >>24日三大件:大容量SSD普遍降价
24日三大件:内存下跌/大容量SSD普遍降价
天极网硬件频道
作者:shadow
责编:毛少欣
  【天极网DIY硬件频道】今日DIY配件市场,大容量普遍降价,入门产品价格稳定。价格平稳,价格下跌,而市场,英特尔,AMD处理器价格保持稳定,对于近期有想要装机的用户不妨关注下各大产品的价格变化。
  酷睿i5 4690K该处理器主频为3.5GHz,最大睿频为3.9GHz,超频后更是有比拼酷睿i7的性能表现,搭配高性能的独立显卡可以流畅运行3A级单机游戏大作。目前该处理器的京东报价为1549元,感兴趣的玩家不妨重点关注一下。
  酷睿i5 4690K是最实惠游戏应用的处理器,其四核四线程高主频的规格,轻松满足游戏大作需求,为玩家带来更低的功耗和发热,让系统运行更加持续、稳定,能够进一步发挥出游戏平台的强大性能。
  以下报价采自中关村卖场,可能与实际报价略有出入,仅供大家参考。
Intel处理器最新报价
● 22nm LGA 1150接口/Haswell/Haswell Refresh(适用Z97/Z87/H87/B85)
赛扬 G1820(散)
2.7G/2MB/22nm/HD Graphics
赛扬 G1820(盒)
2.7G/2MB/22nm/HD Graphics
奔腾G3220(散)
3.0G/3MB/22nm/HD Graphics
奔腾G3220(盒)
3.0G/3MB/22nm/HD Graphics
酷睿i3 4130(散)
3.4G/3MB/22nm/HD G4400
酷睿i3 4130(盒)
3.4G/3MB/22nm/HD G4400
酷睿i5 4430(散)
3.0G/6MB/22nm/HD G4600
酷睿i5 4430(盒)
3.0G/6MB/22nm/HD G4600
酷睿i5 4570(散)
3.2G/6MB/22nm/HD G4600
酷睿i5 4570(盒)
3.2G/6MB/22nm/HD G4600
酷睿i5 4670(散)
3.4G/6MB/22nm/HD G4600
酷睿i5 4670(盒)
3.4G/6MB/22nm/HD G4600
酷睿i5 4670K(盒)
3.4G/6MB/22nm/HD G4600
酷睿i5 4690 (盒)
3.5G/6MB/22nm/HD G4600
酷睿i7 4770(盒)
3.4G/8MB/22nm/HD G4600
酷睿i7 4790(盒)
3.6G/8MB/22nm/HD G4600
酷睿i7 4770K(盒)
3.5G/8MB/22nm/HD G4600
酷睿i7 4790K(盒)
3.6G/8MB/22nm/HD G4600
Xeon e3-1230 V3(散)
3.3G/8MB/超线程/22nm/--
● 22nm LGA 1155接口(适用Z77/H77/B75/Z68/P67/H67/H61)
赛扬 G1610(散)
2.6G/2MB/22nm/
赛扬 G1610(盒)
2.6G/2MB/22nm/
赛扬 G1620(散)
2.7G/2MB/22nm/
赛扬 G1620(盒)
2.7G/2MB/22nm/
赛扬 G2010(散)
2.8G/3MB/22nm/
赛扬 G2010(盒)
2.8G/3MB/22nm/
赛扬 G2020(散)
2.9G/3MB/22nm/
赛扬 G2020(散)
2.9G/3MB/22nm/
赛扬 G2030(散)
3.0G/3MB/22nm/
赛扬 G2120(盒)
3.1G/3MB/22nm/
酷睿i3 2120(散)
3.3G/3MB/22nm/HD G2500
酷睿i3 3220(散)
3.3G/3MB/22nm/HD G2500
酷睿i3 3220(盒)
3.3G/3MB/22nm/HD G2500
酷睿i3 3240(散)
3.4G/3MB/22nm/HD G2500
酷睿i3 3240(盒)
3.4G/3MB/22nm/HD G2500
酷睿i5 3330(散)
3.0G/6MB/22nm/HD G2500
酷睿i5 3330(盒)
3.0G/6MB/22nm/HD G2500
酷睿i5 3450(散)
3.1G/6MB/22nm/HD G2500
酷睿i5 3450(盒)
3.1G/6MB/22nm/HD G2500
酷睿i5 3470(散)
3.2G/6MB/22nm/HD G2500
酷睿i5 3470(盒)
3.2G/6MB/22nm/HD G2500
酷睿i5 3550(散)
3.3G/6MB/22nm/HD G2500
酷睿i5 3550(盒)
3.3G/6MB/22nm/HD G2500
酷睿i5 3570(散)
3.4G/6MB/22nm/HD G2500
酷睿i5 3570(盒)
3.4G/6MB/22nm/HD G2500
酷睿i5 3570K(散)
3.4G/6MB/22nm/HD G2500
酷睿i5 3570K(盒)
3.4G/6MB/22nm/HD G2500
酷睿i7 3770(散)
3.4G/8MB/22nm/HD G4000
酷睿i7 3770(盒)
3.4G/8MB/22nm/HD G4000
酷睿i7 3770K(散)
3.5G/8MB/22nm/HD G4000
酷睿i7 3770K(盒)
3.5G/8MB/22nm/HD G4000
Xeon e3-1230 V2(散)
3.3G/8MB/超线程/22nm/--
推荐经销商:北京中关村鼎好3434# 电话:010-
推荐经销商:北京中关村鼎好3227# 电话:010-
推荐经销商:北京中关村鼎好4285# 电话:010-
1分页导航1.Intel处理器今日最新报价2.3.4.5.
(作者:shadow责任编辑:毛少欣)
天极新媒体&最酷科技资讯扫码赢大奖
* 网友发言均非本站立场,本站不在评论栏推荐任何网店、经销商,谨防上当受骗!
适用类型:消费类
存储容量:250GB
传输接口:SATA3(6Gbps)
闪存架构:MLC多层单元
硬盘尺寸:2.5英寸
主控芯片:带有Micron 定制固件的Marvell 88SS9189
网上商城商品/规格/促销价格
固态硬盘报价
按价格选择
软件数码办公IT新闻降价扩容 揭秘固态硬盘现状。。。。。。。。。。。。。。。。。_笔记本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682,754贴子:
降价扩容 揭秘固态硬盘现状。。。。。。。。。。。。。。。。。收藏
笔记本修理,百姓公认的选速修电脑,不仅价格底,服务好,重要的是技术好,100%修复.笔记本修理服务电话:021-
 全球闪存价格大崩盘,一衣带水的SSD市场跟进降价风潮。由于技术准入门槛低,闪存芯片跌价,越来越多小型厂商加入SSD市场分一杯羹。卧塌之侧,岂容他人安睡,SSD大厂发动价格大战,欲淘汰小厂出局,保护处于襁褓之中的SSD商机,并透过降价加速普及SSD。
我去,我的二楼
真的假的,现在降到多少了
一直想买个固态,好消息,我想要个100G的,300是心理价位,U盘就成浮云了
●降价   64GB固态硬盘从去年的699元直落到399元;128GB从1299元直接杀价到799元。网友们大呼过瘾:“SSD厂家提着关公大刀猛砍价”。 ●扩容   固态硬盘的主流容量从去年的30-32GB,今年扩大容量到60-64GB,并且有往120-128GB发展的趋势。 ●提速   去年SATAII固态硬盘半遮半掩成为主流,SATA3.0固态硬盘不愿随行就市。如今入门级固态硬盘市场成为SATA3.0的天下,读取速度普遍超过500MB/秒。 ●制程   去年固态硬盘的闪存采用34nm制造工艺,今年普遍过渡到27-25nm,即将全面推荐到20nm-19nm。   在硝烟弥漫的固态硬盘市场,首次出现了固态硬盘产业中拉低价格、升级制程、扩大容量、提高速度等共同迸发的乱象。为何固态硬盘产业会出现种种乱象?今天笔者将为大家进行一一解读。内存厂家改产抢食 SSD想不跌都难!●内存厂家改产抢食 SSD想不跌都难!  固态硬盘的主要由主控和闪存芯片构成,其中闪存成本占据70-80%,因此闪存成本的多少直接影响固态硬盘的价格。
早在2011年,闪存厂家普遍乐观看好2012年需求,闪存三大巨头三星、东芝、美光踌躅满志,投入巨资升级19-20nm制造工艺。熟料2011年下半年,内存价格跌到谷底,内存厂家为了躲避风险纷纷转产闪存。  19-20nm对比25nm闪存制造工艺,制造成本降低30-50%,产能提高35-50%。原有闪存产能加上内存转产的产能,导致整个闪存行业的产能严重供大于求。
 19nm“2bit/单元技术”制造的TLC闪存可以做到单颗128GB容量。今年闪存厂家还将力推“3bit/单元技术”,最大容量可以做到单颗196GB。这就意味着其元件数更小,硅片更少,体积缩小,这个就是我们常说的“短命鬼”TLC闪存,它的制造成本对比MLC闪存能降低30-50%的成本。  但是内存厂家的制造工艺普遍在25-50nm制程,制造成本偏高,闪存三大巨头凭借规模和成本优势,拉低降价,压缩这些内存厂家的生存空间,逼迫它们出具。  在这样的特殊产业背景下,固态硬盘的价格急剧下跌有其必然性。鹿死谁手?SSD主控进入战国时代  顶级SATA3.0固态硬盘一度以Marvell和SandForce两大主控平分天下,2011年第四季度,三星发布采用自行研发主控的SATA3.0固态硬盘。2012年1月LSI收购SandForce成为分水岭,曾经大规模采用SandForce的固态硬盘大厂OCZ启用自行研发的Indilinx Everest 2 顶级主控,发布第四代Vertex固态硬盘。   至此,市面上共有4款品牌的SATA3.0主控,并且新增的两大品牌主控均为自主研发,同时两大固态硬盘工厂承担OEM业务。无法研发主控的SSD厂家同样掌握主动,可在第三方主控芯片厂商中议价,有利于压缩成本。
三星不是刚出的64G才360么
128现在399估计传统盘直接下岗了
128现在399估计传统盘直接下岗了
 ●SandForce:旗下SF2281主控芯片采用压缩算法,市场占有率最高,英特尔为最大客户,包括金士顿、威刚等品牌客户。
Marvell:旗下Marvell 88SS9174主控采用非压缩算法,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二,美光和浦科特是其主要客户。其他原有客户逐步退出Marvell阵营。
●三星:旗下S4LJ204X01-Y040主控芯片采用非压缩算法,三星自主研发,主要应用自产830系固态硬盘,暂无市场占有率排名。
●OCZ:旗下新一代Indilinx Everest 2 主控芯片采用非压缩算法,OCZ自主研发,主要应用自产的Vertex 4固态硬盘,暂无市场占有率排名。   三星和OCZ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控芯片,其中三星是唯一拥有”主控、闪存、缓存等一揽子解决方案“的固态硬盘厂商,在本次降价潮最为迅猛。英特尔是另一个具有“主控、闪存、缓存等一揽子解决方案”潜力的固态硬盘厂商。   名声在外的金士顿、不知名的国内SSD厂商扮演内存模组厂的角色,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主控,无法自给闪存、缓存,沦为组装工厂,并且难以控制成本。这些SSD厂商在价格大战中,处处受制于人,其产品难以降价。SSD市占率遭传统硬盘厂商侵蚀争论:固态硬盘取代机械硬盘   正方:固态硬盘大幅跌价,业内人士指点江山称固态硬盘将取代传统机械硬盘,并举出柯达因循守旧最后破产的例子佐证。   反方:希捷CEO卢克佐说出“固态硬盘永远无法取代机械硬盘”。   部分网友认为卢克佐说的是狂言。实际上卢克佐这番话是说给固态硬盘工厂CEO们听的,我们需要分析他说这番话的动机和目的,支撑他说这番话的底气在哪里。固态硬盘能不能撼动机械硬盘的地位,则需要对整个存储市场进行剖析。 ●市场硬盘/闪存厂家2012年第一季度财报
厂商(产业类型)
季度总收入
希捷科技(传统硬盘厂商)
西部数据(传统硬盘厂商)
三星(闪存制造商)
16.23亿美元
东芝(闪存制造商)
15.74亿美元
美光(闪存制造商)
6.79亿美元
海力士(闪存制造商)
英特尔(闪存制造商)
3.65亿美元
  通过上叙统计,2012年第一季整体闪存品牌供货商营收为47亿9千1百万美元,仅比希捷科技略多。无论规模效应,还是营收,闪存产业均无法和传统硬盘产业相提并论。   泰国洪水导致机械硬盘价格暴涨,沉重打击整个IT制造业。假设固态硬盘遭受严重停产,对IT制造业的影响却微乎其微。根据Thomson Reuters I/B/E/S的调查,固态硬盘市占率已遭Seagate、Western Digital等厂商的侵蚀。   机械硬盘市场的复苏,主要是因为硬盘价格下跌,容量大幅提高,容价比提升,同时单碟1TB技术提高50%的硬盘性能。
在台式机市场领域,机械硬盘可以独立完成存储任务,而60-128GB固态硬盘性能有余,容量不足的毛病。此番固态硬盘降价,用户购买60-128GB固态硬盘主要作为系统盘使用。   在笔记本市场领域,单碟500GB技术帮助2.5英寸机械硬盘急速扩张市场份额,对固态硬盘造成冲击。在强调便携性的电脑设备,比如超级本和平板电脑,固态硬盘则强势压制机械硬盘。 ●关系   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并不是水火不容的关系,它们恰恰是互补的关系。“存储”顾名思义,其首要任务在于增加容量,其次是提高性能。传统机械硬盘突出超大容量,强调容价比;固态硬盘的强项在于其性能,突出性价比。   综上所叙:机械硬盘与固态硬盘优劣互充。机械硬盘在2012年的显著特征是容量翻倍、价格回落,提高性价比和容价比的机械硬盘又是固态硬盘的温柔敌人。不但闪存行业面临内存转产跨行业的竞争,就连固态硬盘产业也得面临跨行业的竞争,并且所受威胁更大。   那么固态硬盘的真正敌手是谁?水火不容 混合硬盘死磕固态硬盘  如果说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可以互补,那么混合硬盘则是固态硬盘的天生死敌,两者没有兼容的余地。市场专业调查机构的硬盘市场占有率数据,往往将混合硬盘划分到机械硬盘,忽略了混合硬盘对固态硬盘的严重威胁,实际上混合硬盘真正起到侵蚀固态硬盘。
3.5吋、2.5吋
2.5吋、1.8吋
容量价格比
性能价格比
  混合硬盘将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的优点结合,它的作用不同于广大网友在机箱里同时放置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将固态硬盘做主盘,机械硬盘做副盘。   混合硬盘具备容量大、反应快的特性,它基于机械硬盘作为主体和存储介质,同时将主控、闪存集成在PCB板上,厂商设计独立算法,实现SSD模块应用于记忆或者加速功能。 ●市场
 混合硬盘对固态硬盘的挤压作用目前不甚明显,希捷第一代混合硬盘自2010年春节上市发售,截止2011年8月份,仅用了14个月卖出100万块。去年11月份,希捷发售第二代混合硬盘,最大容量达到750GB,SSD模块达到8GB。
7毫米厚度的混合硬盘是超级本市场的有效切入点   单碟500GB技术有利于混合硬盘实现7毫米厚度的500GB混合硬盘,它利于放置在普及版超级本。其次标准9.5毫米厚度的双碟混合硬盘,最大容量提升到1TB。   闪存成本的降低,有利于实现混合硬盘的SSD模块扩大容量,未来的混合硬盘将出现64GB-128GB SSD模块。混合硬盘的关键在于主控算法设计,算法的最高境界在于能否同时实现记忆和加速两大功能。   日,西部数据在希捷进军混合硬盘两年之后,宣布跟进研发混合硬盘,硬盘行业两大巨头齐头并进提前构筑版图,准备对固态硬盘进行围剿。SSD:等着包饺子?降价提性能!  固态硬盘的构造原理和SD卡、优盘同出一辙,技术准入门槛低。业界人士普遍担忧固态硬盘沦落为第二个优盘市场,伪劣产品泛滥,最后利润摊薄,和内存产业一样难以为继。这也是OCZ、三星积极发展自主知识产权主控的主因之一。
固态硬盘和优盘、SD卡工作原理类似   恰恰是机械硬盘的准入门槛极高(机械硬盘的精密程度仅次于CPU),发展数十年后,实际仅剩希捷和西数两大巨头。   2011年三星和希捷联姻,双方交换股份组成联合体,无论是希捷还是三星,均互相渗透到各自领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三星未雨绸缪,断然不敢脚踏一只船。
回复6楼:我认为500左右 都可以入了
买了20天的m4 128g 降了200块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给电脑提速5秒就能开机 长春固态硬盘降价促销(图)
编辑:周建平
[导读]长春大学的学生李宏想买一台组装机,听同学说固态硬盘要比机械硬盘速度快,他经过比较最后选择了一块500元的120G固态硬盘。
长春IT市场固态硬盘降价促销
长春IT市场固态硬盘降价促销
随着大学生返校,长春IT市场迎来新一轮装机热潮,与往年不同,今年固态硬盘成为电脑硬件中的热销产品。26日中午,记者来到红旗街附近的一家大型IT商城。笔记本、CPU、显卡、内存、机箱、显示器、硬盘&&各种电脑产品都打出了促销广告。
长春大学的学生李宏想买一台组装机,听同学说固态硬盘要比机械硬盘速度快,他经过比较最后选择了一块500元的120G固态硬盘。&最近生意不错,多数都是学生来装机,他们很多都选择固态硬盘,这种硬盘不仅开机速度快,而且噪声特别小。&一家电脑公司经理王先生说,固态硬盘最大的特点就是快,一般电脑装上固态硬盘只需5&10秒就能开机,而传统的机械硬盘需要35&50秒才能开机。现在三星、金士顿、希捷、影驰、闪迪等厂商都在大力推广固态硬盘,而且都在不断研发新产品。新产品上市后,老产品也自然就降价。目前市场上销售的120G固态硬盘,最便宜的只需要399元。(毕成功)
您觉得这篇文章: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周建平]
吉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吉和网”或“东亚经贸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吉和网或东亚经贸新闻,未经吉和网或东亚经贸新闻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发表,已经吉和网或东亚经贸新闻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吉和网”或“东亚经贸新闻”。
②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来电或来函与吉和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解决。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长春羿尧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吉ICP备号-2 吉B-2-4- E-mail:SSD固态硬盘的选购经验 | SSD固态硬盘品牌介绍_什么值得买
适合小白学习的家用SSD固态硬盘的选购和使用心得
学习海淘经验的时候瞄到在通缉固态硬盘的的经验。但考虑到我的SSD知识都是从论坛网站上学来的,都是二手甚至N手的,而且SSD的使用经验也仅有一年多而已,因此没敢立刻下笔。不过搜了一下既有的SSD经验,貌似没有什麽是比较全面的选购经验,因此斗胆发一篇。如上所说,所有的知识都是爬文后自己总结的,因此想来必有错误之处,此处抛砖引玉,望高手给予指正。————————————————————朴素的分割线————————————————————SSD(固态硬盘)的优势首先解答一个问题:为什麽要用SSD(固态硬盘),较之原本已普及的HDD(机械硬盘)有什麽优势?作为家用来说,SSD的主要优势就是:4K读写快。除了大文件复制等少数的情况外,硬盘的读写几乎都是4K的。这里需要特别指出一点,不是说读大文件就一定是顺序的。以游戏为例,数据文件一个可能数百MB甚至数GB,但每次往往只读其中的一小部分,而且这一部分还可能分散在文件的不连续地址上,因此对其读取其实还是4K。再比如看电影,虽然本身数据是连续的,但播放器不可能一次将整部电影全部装入内存,而是放一点读一点。所以,影响我们日常操作体验的主要就是4K随机读写,而这就是SSD较之HDD最大的优势。快多少?最次的SSD的4K读也有10MB/S(现在家用旗舰可以上30MB/S),而HDD的这个成绩往往是1MB/S甚至更低。不过,木桶原理大家都懂的。具体能有多少提升还是看你的其他硬件及日常应用。此外,笔记本电脑用户还有个理由使用SSD:更轻,抗震。这也是现在军用电脑基本都用它的原因。但对一台2KG的笔记本来说,换个SSD基本感觉不出区别。抗震对多数人也意义不大。一般认为SSD还能更省电,但我看过一篇测试,同为2.5寸盘,SSD在低负载时功耗胜于HDD,高负载时是输的。而且两者差距并不大,除非极限情况,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凡事都是双面的,SSD也有缺点。某些人比较抵触SSD的一点是数据不可还原。也就是说如果你不小心彻底删除文件,或者SSD硬件损坏,则其上的数据几乎无法挽回。但我认为,要数据安全的,应该使用备份。现在云盘和宽带都不是什麽稀罕物了,刻录机刻录盘也很便宜,再加上很多人都是SSD系统盘存软件加HDD存数据的组合。因此这个缺点并不严重。另外一个SSD的缺点就很大众了:贵。SSD的容价比不到HDD的十分之一(3T的HDD每G容量不到0.3元,128G的SSD要4元多)。优缺点都列出来了,至于是否要买就见仁见智了。——————————————————不想买的可以拜拜了——————————————————下面开始介绍我的选购经验。我不会具体涉及主控,颗粒,跑分,优化等话题了,因为我相信大部分人买东西是用的,仅仅是用户而已,没必要做专家。先决定容量现在SSD的主流容量是64,128和256。当然也会有80,96,160等等。此外,你还可以看到60,120,240这种比较奇怪的数字的。其实60实质上就是64,只是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厂商保留了一部分空间做特殊用途,120和240同理。下文如果提到64G,那就是包含了60G的。硬盘一直有个特点就是越大则容价比越高。所以如果从容价比角度来说,一般买更大容量的更合算一些。但硬盘容量多了用不着就是浪费。而硬盘的单G价格必然是随着时间越来越低的,因此提前购买用不着的容量并不合算,够用就好。但是SSD有个特点,如果空间塞满会大幅降低速度,同时附带的大幅减少寿命。所以个人建议大部分时候可以保留10%到20%的空间。这里要提一下浦科特的TrueSpeed技术,宣称在空间塞满后依然能不掉速。该技术确实可以做到不掉速,但代价是寿命。而且,SSD内部其实是类似RAID 0的方式进行读写的,所以内部通道数是影响性能的重要因素。一般128G及以上的通道数是相同的,64G就直接减半了,32G再减半。这一点会大幅影响顺序和高队列读取,但几乎不影响最重要的单队列4K读写,因此影响其实并不大。好了,现在只要看看你的常用软件游戏有多少,加上一些常用的文档。再加上30G空间放win7(或win8,或Vista,请别提XP了)。再加20%差不多就是你需要的SSD了。电影,图片素材这种最吃硬盘的资源没必要放在SSD上,除非你打算只用单硬盘。如果文件本身很重要担心丢失的,也可以放HDD。一般来说,当下64G的容量对多数人就够了,但还是推荐128G。因为128G的容价比比64G高很多,却和256G相当。64G虽然够,但时不时还是会捉襟见肘,需要进行调整,日常使用时需要更多关注。尤其是如果用户本身PC知识不太丰富的(如老人),则128G无疑适用性更佳。就算现在出个WIN9,估计128G应该也绰绰有余了,所以256G及以上一般是没必要的。除非,你不想或不能再上块HDD。那样的话可以根据你的具体情况增加容量。再挑挑品牌依据价格和性能表现,我个人将当前SSD行业分为三个档次。第一档是Intel,浦科特,三星,美光,闪迪为主(OCZ争议太大,海盗船之流国内没怎么卖的都不谈)。Intel:I记的产品一直是以稳定以及无可挑剔的售后制胜。因此虽然跑分不咋地,价格还贵却依然不愁卖。其中530定位高端,335定位低端。定位服务器的型号不在此讨论。&&&&&
&浦科特:口碑极好(PCEVA居功至伟),性能,稳定,售后都能令人满意。相对来说价格也算可以接受。浦记有M5P和M5S两个系列,现在来说两者硬件规格完全相同。只是M5S使用了限速固件来拉开同M5P的差距。此外,M5P是5年质保,M5S是3年。&&&&&
&三星:定位高端的840Pro跑分上自然是家用产品的第一流水准,低端的840EVO则因为TLC闪存的原因毁誉参半。个人对TLC还是MLC不太在意,使用和寿命上其实没什麽实质性的区别。三星的售后比较混乱,都是店保,因此要买他家产品建议走大电商。&&&&&
&美光:2012年凭借M4风光无限,无奈到了2013年竟然没后续产品了,直到下半年才出了一款M500,也是主打性价比。如此下去,快要被踢出第一档的队伍了。&&&&&
&闪迪:闪存产品一直是其强项,SSD自然也不例外。高端的至尊极速(Extreme)性能极佳,中端至尊告诉性价比出众(Ultra Plus),低端Solid State Drive就算了。&&&&&
&第二档是东芝,金士顿,威刚,影驰等。东芝:用的是和浦科特一样的马维尔主控,但无缓存,想来是对自家的闪存芯片十分自信吧。相对性能表现,价格算公道,家用挺不错的,售后不太了解。&&&&&
&金士顿:内存条行业的老大在SSD领域表现很一般,缺乏核心技术,基本是个组装厂而已。但考虑到十分可靠的售后,依然推荐。何况较之第一档产品,还是有一些价格优势的。其高端产品沿用内存条的系列名称:HyperX,而低端则使用SSDNow的名字。&&&&&
&威刚:同为内存大厂,同样是无核心技术的组装厂。但因为使用白片,以及各种原因,口碑一直不咋地。我倒觉得还好,我自己也买了一块。看重的就是可靠的售后服务,外加具备吸引力的价格。它家现在有三个系列:SX900, SP900和SP600。SX900和SP900闪存不同,而SP900和SP600则是主控不同,不过价格上差别不大。&&&&&
&影驰:后起的品牌。但凭借其板卡建立起来的通路和售后,加之在第二档中最低的价格,不错的性能,性价比极高。价格敏感的用户可以考虑。产品线有雷电和X将(战将,黑将什麽的),前者闪存用的是东芝原厂,战将差一些,是白片。&&&&&
&第三档主要是国内的一些品牌,如金泰克,金胜什麽的。由于SSD现在已经有很多成熟方案,组装厂的设备技术要求都很低(普通玩家DIY的都有不少),因此现在随便什麽厂商都可以做,售后也堪忧。这一档产品虽然便宜,但需要谨慎购买。同为128G,上述产品从800多到400多,价格差1倍,体验差多少呢?请参见。不想费神的给你结论:几乎没区别。这也是为什麽我在上面介绍品牌的时候比较多的谈售后。常见品牌产品售后惨参考。讨论下有争议的寿命很多人纠结SSD的寿命,某些人很排斥三星840也是因为它的寿命。其实就家用来说,5年甚至10年都不会坏的。在这块硬盘坏掉之前,你多半已经因为容量太小将它淘汰了。当然前提是质量可靠,你买个山寨货用两天坏了可别来喷我。所以选购的时候不用太在意寿命问题。提醒大家注意一下硬盘的尺寸SSD都是2.5寸盘(或者更小尺寸),台式机用户请确认机箱是否自带2.5寸盘位,没有的话就顺带买个支架吧。此外,2.5寸盘有3种厚度:12.5mm,9mm和7mm,SSD一般都是后两种,笔记本用户前请确认厚度是否适配。如果对SSD很有兴趣,想深入了解的,可以参考PCEVA的硬盘版,那里有个传说中的“浴室”大神对SSD了解的很深入。我的相关知识绝大部分都是从那里学来的。如果大家对SSD的日常使用,优化有兴趣,我可以回头再写一篇使用经验。——————————————————伪晒单——————————————————接下来介绍一下我现在在用的4块SSD,但没有图片(放几张图真没意义),所以叫伪晒单。第一块尝鲜的是12年10月买的浦科特M3S 160G(停产)。用在我的T420上,因为不想用双硬盘,因此选择了容量大一些的160G产品。当时原本看上威刚的256G,结果迟迟不降价。再考虑到浦科特的5年质保和口碑,就选了这款。第二块是贪便宜买的蓝科 X2 128G。12年双11买的399。刷了金士顿固件后使用至今,尚未出什麽问题。这个价格我很满意。&
&第三块是威刚SP900 64G。一来发现X2的容量浪费很多,二来想试试SF的压缩方案,所以就入了,13年4月。换上后X2给我爸用了。使用体验和其他SSD没什麽区别,考虑到售后和价格,还是比较推荐的。&
&第四块是现在用的PLEXTOR 浦科特 M5S 128G,13年7月入。当时因为想换台新电脑,恰逢低价就买了。&
&4块现在都在用,使用体验上几乎没区别。如果预算不足的话,先加4G内存提升可能会更明显一些。其实,我觉得换SSD除了开关机有明显提升,日常使用上貌似也没什麽区别,可能是因为我内存比较大吧。但据说用惯了SSD再换回HDD会崩溃,这个我没经历过,不好说。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和什么值得买共同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如有更多内容分享或是对文中观点有不同见解,值客原创欢迎您的投稿。
推荐关注:
鼠标移到标签上方,
尝试关注标签~
相关热门原创
【抢先首发】SIEMNES 西门子飓风吸油烟机
【轻众测】Maxnon 麦能科技 iPhone背夹电池
【抢先首发】特斯拉 Model X 90D 五天使用权(限地区)
【抢先首发】亚马逊Prime会员权益1年+千元海外购现金补贴
【抢先首发】ThinkPad 黑侠E570 GTX 游戏笔记本
【抢先首发】Kodak 柯达 便携式照片打印机
【抢先首发】MOOV NOW语音健身教练
【抢先首发】极米 无屏 电视 CC
【抢先首发】清华希澈 AVORI ONE 智能声波 电动牙刷
【抢先首发】联想 ThinkVision X27q 2K Quad HD 显示器
【抢先首发】coocaa 酷开 55N2 游戏电视
赞53评论47
赞25评论32
赞18评论32
赞2427评论1894
赞860评论615
赞508评论240
赞594评论759
赞546评论457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
用户名/邮箱
两周内免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笔记本加ssd固态硬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