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尼玛玉龙雪山开发公司怎样进行保护与开发

前世今生 神山阿尼玛卿转山完整攻略 - 探险 - 国家地理中文网
论坛已注册用户可直接登录
邮箱/用户名
扫一扫,手机浏览国家地理中文网
其他登录方式:
前世今生 神山阿尼玛卿转山完整攻略
内容来源:
网站编辑:玄天
发布时间:
  雄伟壮丽的阿尼玛卿雪山在藏语中意为&黄河流经的大雪山爷爷&,它和西藏的冈仁波钦、云南的梅里雪山、玉树的尕朵觉沃并称&四大神山&。阿尼玛卿雪山不仅自然风光旖旎,而且迷人的传说更给她笼罩了一层神秘色彩。&阿尼&藏语意为先祖老翁,并含有幸福或博大之意。&玛卿&藏语意为黄河源头最大的山,也有雄伟壮观之意,当地藏族认为阿尼玛卿雪峰是主宰山河大地威力无比,神通广大的山神,因此阿尼玛卿峰成为了藏族同胞朝拜之地。每逢藏历的马年或者神门、雪门隔开之年,朝拜的人们跋山涉水、风餐露宿,以顽强的毅力绕山朝拜一周,洗尽一生罪孽,已达到永远免除六道轮回之苦。
  阿尼玛卿的主峰玛卿岗日海拔6282米,山势巍峨磅礴。四周还有17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峰,中国第二大河黄河在这里来了个180度大拐弯后向东南流去。这里地势高峻,气候多变,冰峰雄峙,有冰川57条,面积约126平方公里,绕山一周,徒步一般要花七、八天时间,沿途条件艰苦,但在转山途中,与之伴随的是奇异的地貌,嶙峋的怪石,变幻莫测的气象,清澈的激流,晶莹的冰川以及各类野生动物。转山,不止是一个旅程,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朝圣。
第一天:西宁
  上午前往塔尔寺参观,下午返回西宁购买物资,适应海拔,做转山前的最后准备。西宁取&西陲安宁&之意,是一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古城,古称西平亭,古&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自古就是西北交通要冲和军事重镇,素有&海藏咽喉&之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塔尔寺,位于西宁市西南25公里的湟中县鲁沙尔镇,始建于明代嘉靖三十九年,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中国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是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酥油花、壁画和堆绣被誉为&塔尔寺艺术三绝&,另外寺内还珍藏了许多佛教典籍和历史、文学、哲学、医药、立法等方面的学术专著。
注意事项:
  1、西宁海拔2200米,不会有高原反应,但是也不要有过于激烈的运动。
  2、西宁有直达塔尔寺的班车,十分方便。可以在西宁火车站乘坐火车站&塔尔寺公交专线,票价3元/人,车程约为1小时40分钟。或者在新宁路汽车站或管理站公交车站坐西宁发往塔尔寺(湟中县)的往返的公交专线,5-10分钟一班,车程约1个半小时,高速专线车程约40分钟。
  3、塔尔寺门票80元。
第二天:西宁-玛沁县大武镇 乘车8小时,车程441公里。
  早餐后集合,沿101省道乘车前往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州府玛沁县大武镇。沿途欣赏高原风光、丹霞地貌,途径湟中县、贵德县,全程440多公里,车程8小时。抵达大武镇,安排好住宿后,补充物资,适应海拔,联系前往雪山乡的吉普车。大武镇藏语意为&丢失马匹的地方&,位于阿尼玛卿雪山北麓,格曲河东侧,群山环抱,海拔3719米,是果洛藏族自治州州府和玛沁县政府所在地,也是前往阿尼玛卿的重要中转地。
注意事项:
  1、从西宁到大武早晚都有班车,为了安全还是不要乘坐夜班车。
  2、大武海拔3700多米,初上高原,要避免剧烈的运动。
  3、租车到雪山乡大约800元-1000元价格,面包车大约500元左右。
  4、大武镇有两座寺庙,分别是格鲁派藏传佛教寺庙喇日寺和宁玛派藏传佛教寺庙桑格加德寺,有时间可以去参观一下。
第三天:大武(3719米)-雪山乡(3740米)-察那卡多(3920米),乘车5小时,徒步4个小时。
  早餐之后乘坐街吉普车,前往雪山乡,这是传统转山的起点。这段路80多公里,为土石公路,路面坑洼,部分路段雨季很难通行。抵达雪山乡后简单吃完午餐,联系向导,租牦牛。稍事休息后后整理装备,开始适应性徒步,前往察那卡多。离开雪山乡后,是漫长的河谷土路,起初四五公里还有几户人家,有可以通车的泥路,沿途是游牧风景,之后就没有路了,但后面的土路相对平坦,海拔变化不大。雪山乡前往察那卡多的路上,会经过一个流淌着红色泉水的玛积药泉,据说泉水有治疗肚子疼的功效。大约徒步15公里,约4个小时抵达察那卡多,即三岔河口。从这里往北是阿尼玛卿南坡转山山路,往东则通往大武。晚上在三岔河谷扎营,海拔3920米。
  1、从大武包车前往雪山乡,需要5个小时,吉普车大约800-1000元左右,但是这段路小面包同样可以通过,价格比吉普车便宜很多。
  2、阿尼玛卿转山租牦牛价格大约400元/天。
  3、租马或者牦牛一定要提前谈好向导人数、马匹、价钱、哪些马驮物、哪些马可以载人(以防万一备用)、载人时需不需要加价等。
第四天:察那卡多(3920米)-枯毛(4275米),徒步8个小时。
  今天开始进入无人区,以适应性徒步为主,为转天翻越海拔4700米的垭口做准备。早晨吃过早餐后,从三岔河口出发,往北沿着河谷山路往北行进。这段道路主要是沿着阿尼玛卿南坡河谷一路向上,海拔平稳上升,一座座大山引入眼帘,波澜壮阔。沿途要多次跨越峡谷和河道。冬季时,可以踏冰过河,其余季节,河水较大,需要注意安全,最好骑马或者牦牛通过。大约行进18公里,在达木乔垭口下的河谷牧场扎营。这片河谷被称作枯毛,海拔4275米。
  1、阳靠河附近有牧场和牧民的帐篷,以及简易的牛棚,可以宿营。
  2、达木乔垭口之前有很多适合扎营的牧场或者草甸,可以根据自身状态随时选择营地扎营。
  3、沿途需要跨过一些河面较宽的激流,建议骑马或者牦牛通过,否则又可以被冲走。
第五天:枯毛(4275米)-达木乔垭口(4720米)-阿尼玛卿2号峰脚下营地(4610米),徒步8个小时
  今天目标是翻越海拔4720米的达木乔垭口。早餐后离开营地,继续山谷继续前进,沿途风景秀丽,道路是缓慢上升的土石路,沿途会经过数个冰川,哪怕是夏季,这些冰川也是无处不在。在步行5个小时左右,开始看到巍峨的雪山,这就是阿尼玛卿2号峰,海拔6268米。找平坦的地带稍事休息,简单午餐补充体力后,沿着碎石山路缓慢爬升,准备翻越海拔4720米、南坡最高的垭口&&达木乔垭口。大约半个多小时抵达达木乔垭口,垭口处有一处壮观的祭台。站在垭口上,南坡阿尼玛卿珠峰一览无余。在垭口拍照,欣赏巍峨的阿尼玛卿后,沿着碎石山路一路往下,跨个几个终年不化的冰川,然后是草甸和沼泽交替,缓慢向下,路迹明显。过哑口大约1小时,会有一块巨大的许愿石,可以绕石三圈许愿。在海拔4600多米的阿尼玛卿2号峰山下的营地扎营。
  1、道路基本上是缓慢上升的碎石山路,难度不大,但注意体力分配和高原反应。
  2、据称,在达木乔垭口处的祭台祈愿,神能够听到,所以很多信徒会在这里停下来祭拜,绕垭口的玛尼堆三圈,挂经幡。
  3、翻过垭口时相对平坦的高山草原,但草原之中有沼泽湿地,需要注意。
  4、从达木乔垭口到给日格之间有很多平坦的草甸适合扎营,根据体力,随时调整计划。
第六天 阿尼玛卿2号峰山下营地(4610米)-给日格(4200米),徒步7个多小时
  早晨吃过早餐后,收拾装备,围绕着美丽的阿尼玛卿珠峰,一路往西,沿着山路出发。这段道路海拔平缓下降,碎石山路与高山草甸交替,沿途可以看到雪山、草甸、冰川遗迹,夏日时这里格桑花开满整个山坡、期间散落着牛羊。沿途部分为沼泽路段,但是有明显的道路,今天徒步过程中最轻松、最美丽的一段。大约6个多小时,抵达河谷的拐角处,名为给日格营地,海拔4200米,这里可以看到正面的阿尼玛卿,夜晚在此扎营。
  1、沿途草甸之间有沼泽、湿地以及冰河,建议骑马或者牦牛通过。
  2、沿途适合扎营的草甸很多,根据体力随时可以选择地方扎营。
第七天:给日格(4200米)-下大武(3980米)-格日寺(3920米)-扎堆摊(3925米),徒步10小时
  今天是徒步线路最长的一天,但是基本都是下行,道路明显,多为相对平坦的泥石路,沿途可以欣赏到夏热贡卡、参康龙哇、阿柔万德修行洞、觉木央拉、背报恩父母石。早晨早起拍日照金山,然后收拾行李出发,沿着山谷继续前往,沿途翻过一个小垭口,抵达给同沟,从这里往东北方向走,基本是摩托车可以通过的土公路,缓慢下坡,大约9个小时到达下大武乡。稍事休息,补充物资,继续前行,沿着沙石公路步行大约6公里,远远就可以看到阿尼玛卿文化中心、宁玛派寺庙格日寺矗立在荒凉的河滩上,金碧辉煌、气势非凡。夜宿扎日寺附近的扎堆摊营地,海拔3925米。
  1、进入给同沟后,沿途可以搭车前往下大武。
  2、下大武到雪山乡有碎石公路,在这里包车返回大武。
  3、下大武、格日寺以及扎堆摊都适合扎营。
第八天:扎堆滩营地(3925米)-知亥代垭口(4600米)-知加郭营地(4310米),徒步10小时。
  今天徒步线路较长,需要翻越海拔4600米的知亥代垭口,对体能要求较高。早餐之后,沿着沙石公路,缓慢上坡,进入到阿尼玛卿北坡。因为该段可以通车,沿着路边的草地,道路相对好走,脚底也不会感到疲惫。大约6个小时抵达海拔4600米的知亥代垭口。知亥代垭口面对的是壮观的哈龙冰川,长 7.7 公里,落差 1800 米,是黄河流域里最大的冰川。这里也是拍摄阿尼玛卿最好的地方,再次稍事休息。从垭口下撤,继续沿着缓缓的山路往下,陆陆续续的山谷中都有平坦的草甸适合扎营,根据自己体能情况选择。傍晚抵达知加郭营地,海拔4310米。
  1、沿途已经有沙市公路,虽然平坦,但是碎石比较硌脚,可以走公路边的草地。
  2、知亥代垭口风大,停留观景注意防寒。
  3、垭口前后几公里都有非常好的营地可以选择。
第九天 知加郭(4310米)-左哈龙(4015米)-白塔(3690米),徒步7小时。
  早晨离开知加郭营地,沿着沙石公路缓慢下坡,沿途有一些牧场,星星点点的牛羊在蓝天白云雪山下悠闲地吃着草。大概2个多小时抵达左哈龙,这里是一个岔路,继续往东前往雪山乡,往北进入阿尼玛卿腹地。继续沿着公路往前,时不时的要过草地、过河,大约4个多小时,就可以看到一字排开的白塔。白塔村,这也是一个三岔口,往左是雪山乡,往右是察那卡多方向,夜宿白塔村。
  1、这段道路风景一般,沿着公路走也比较绕,可以达乘往返下大武与雪山乡的车辆。
  2、沿途需要过几次河,有的河水比较湍急,需要注意。
第十天 白塔-雪山乡-玛沁县大武镇 徒步1小时,乘车5小时。
  早餐之后,告别阿尼玛卿雪山,返回雪山乡。抵达雪山乡后,联系租车,返回大武镇,好好休息。
第十一天 大武-西宁
  早晨从大武镇乘坐返回西宁的客车,每天早晚都有,车程大约8个小时。
  登山包、登山杖、护膝、防水袋、登山鞋、速干袜、拖鞋(非必须)、帐篷、防潮垫、睡袋、冲锋衣、抓绒衣、羽绒服(非必须)、冲锋裤、速干裤、抓绒裤、排汗内衣、速干内裤、雨衣(非必须)、遮阳帽、棉帽、手套、头巾、炉头、套锅、水壶、水袋、保温杯、气罐(集体采购)、对讲机(非必须)、眼镜、头灯、登山手表、手机、电池、GPS(非必须)、日用品、相机、电池、存储卡、三脚架(非必须)、药品(感冒药、腹泻药、止疼药以及红景天、肌甘口服液等抗高反药物必须)等。
最佳穿越季节:
  阿尼玛卿雪山地区属于大陆性气候,天气变化无常,有时一日数变,常常大风、雪、雾交替变化,每年4月底以前为狂风大雪主宰,6月初以后至8月末以前,&则阴雨连绵,雪雹齐全,时而还伴有龙卷风,日降水量10毫米左右的情形往往持续20天以上。一年中最低气温为1月份,峰顶气温可达-50℃以下。而每年4月底至6月初和9月、10月两月,主峰最低气温-30℃。全年以西北风和东北风最盛,西风也较多。最佳季节是4月底-6月初,9月-10月。
人员要求:
  阿尼玛卿转山全程大约130多公里,沿途海拔在米之间,地形单一,靠近水源,比较容易辨认,但是沿途罕见人烟,高海拔气候变幻莫测,因此徒步阿尼玛卿的驴友需要有基本的野外生存经验,长距离高海拔环境重装徒步经历,较强的体力和耐力,无心血管疾病以及不适应高海拔户外活动的疾病。
当地特色美食
  青海是我国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长期以来,居住在这里的汉、藏、土、回、蒙古、撒拉等民族,利用本地的土特产品作原料,不断创造和发展自己多姿多彩的风味小吃,形成了独具高原民族特色的饮食文化。
  尕面片是青海最普遍的一种地方小吃,这种面片不是用擀面杖擀出来的,而是用手揪出来的,所以也称"揪面片"。将揉好的软面先切成粗条,然后用潮毛巾盖上片刻后,用手指捏扁、揪断,每个大约手指宽,形似指甲盖,投入沸水中煮熟食用。
  青海最有名气的小吃。高原独特的水土环境,使生长在青海的牛羊有着与别处不同的特点。它肉质细腻肥嫩,并带有一种特有的香味,加上质朴的烹调,作料不多,爽而不腻,油润肉酥,质嫩滑软,滋味不凡。
  酿皮是青海地方风味较浓的传统小吃,将制作好的酿皮切成长条,配上面筋,浇上醋、辣油、芥茉、韭菜、蒜泥等佐料,吃起来辛辣、凉爽、口感柔韧细腻,回味悠长。即可作主食充饥,也可当菜肴充当下酒冷盘,冷热均宜,四季可食。
  青海人民把杂碎汤泡馍看成是最美好的早餐,它补身、耐饥、抗寒。杂碎是指煮熟的牛羊的头、心、肺、肠、胃、四蹄等,杂碎汤就是杂碎煮成的汤,即杂碎下锅后,加调料、山楂等物,文火煮,肠肚烂后捞出,继续煮头蹄,之后汤中加一些干葱丝、绿芫荽等调味品。杂碎汤香味浓、不腻、补身。
周边其它线路推荐
  1、青海湖环湖
  2、祁连山穿越
  3、年宝玉则穿越
  4、岗什卡雪峰
  5、玉珠峰
行程轨迹卫星图(GPS坐标图)
去程、返程交通方式及价格
西宁到玛沁县大武镇每天有三班班车,早上8:45、9:15和晚上18:00,车程441公里,乘车大约8个小时。
从玛沁县大武镇返回西宁,每天同样也是8:45、9:15和晚上18:00,车程441公里,乘车大约8个小时。
目的地作者:seasky
本文内容为国家地理中文网原创或者授权编译,未经正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或使用。站内检索:
设为首页 |
                  
地方新闻网→
                
现在的位置:→
阿尼玛卿雪山保护区发现兔狲
西海都市报
发布时间:
  青海新闻网讯 在保护区发现&神秘&动物
  3月13日,才旦加带着跟同事不久前在保护区发现的&不明&动物照片来到西海都市报社,他打算在省城找相关专家看看,照片中的动物究竟是什么。
  &我们设置的红外线摄像机陆续拍下这些珍稀野生动物,不能不让我们兴奋,起码说明我们保护区的野生动物种群量在逐步增多,生态环境在逐渐变好。&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雪山乡阿尼玛卿自然保护站站长才旦加说。
  提起保护区的动物,才旦加脸上就会露出掩饰不住的笑容。他一边兴致勃勃地讲述着,一边利索地打开随身携带的电脑,让记者看不久前发现的&神秘&动物的照片。照片上,是一只外形似猫的动物,有着长尾巴,三角耳朵,不过体积比普通家猫大三四倍。动物的毛皮是灰白色的,脸上比家猫多了很多&胡须&。这只动物嘴里还叼着食物,在石山中间行走着。&它嘴里叼的应该是高原鼠。&才旦加凭着自己的经验说。
  &前段时间,我们巡山时在雪山乡一大队收集到这些照片,这只动物所在的位置是阿尼玛卿雪山对面的山上。看到这些照片,有的同事认为是猞猁,也有的认为是兔狲。我观察了一下,它的外形确实跟这两种动物都比较像,但是尾巴要比猞猁的长,跟兔狲似乎也有区别。讨论了很久也没有统一的答案,所以我抽空到省城来找专家确定一下。&才旦加说。
  这个动物原来是兔狲
  3月14日,大清早才旦加就将照片拿到省林业厅请相关专家鉴定。专家们根据才旦加提供的照片,以及他对拍摄视频的描述,最终确定该动物为兔狲。
  &有结论了,这个动物确实是兔狲。&在得到确定答案后,才旦加第一时间打电话给记者,&经过仔细观察发现这只动物与家猫类似,较粗而肥,尾粗而浑圆。耳朵短而宽,呈钝圆形,两耳间距离较远,体色背面青灰色,背毛基部浅灰色,毛尖黑褐。被毛长而密,绒毛丰厚,体后部有较多暗黑色细横纹,头部灰色,带有一些黑斑,眼内角白色,颊部有两道细黑纹,体腹面是乳白色,颈下方和前肢之间浅褐色,四肢颜色较背部稍淡,还有几条短而模糊的黑色横纹,尾部也有黑色斑纹。经过认真比对后,专家们确定这是兔狲。
  &又发现了一种珍稀野生保护动物,它可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呢!&才旦加兴奋地说,兔狲是猫科,它是比较典型的漠原动物,常单独栖居,筑巢在岩石裂缝和石块下面,也利用旱獭的旧洞等,巢穴通路弯曲,深两三米。夜行性,多在黄昏开始活动和猎食,冬季食物缺乏时白天也出来觅食。视觉和听觉发达,遇到危险时迅速逃窜或隐藏在临时的土洞中,叫声似家猫,但性情较粗野,是高原草地上的捕鼠能手。兔狲是比较珍贵的猫科毛皮兽,对消灭鼠类,防止传染病,减低鼠害影响均有重要作用。
  &有了新设备经常有惊喜&
  &我在保护区已经工作十几年了,总共发现过二十多种野生动物,不过从前也就是经常发现岩羊、白唇鹿、棕熊、狼、狐狸等这些常见野生动物。自从有了红外线摄像机后,发现了不少珍稀野生动物。确实是有了新设备经常有惊喜。&才旦加说。
  回想起以前,他和保护区的队员们每次巡山都会背上老式照相机,一边巡查安全,一边不停地搜索野生动物。一旦碰上了就赶紧拿出相机拍摄,幸运的时候能拍到,很多时候刚刚举起相机,敏锐的动物就逃走了。于是他们想到了另外一个办法,根据发现的动物粪便辨别动物以及它们的习性,凭借自己的经验蹲点拍摄,这种&守株待兔&的办法虽然笨了些,也比较辛苦,但是还是有一定的收获。
  2012年年底,北京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得知他们的状况后,赠送了5台红外线摄像机。几个月后,才旦加就发现了雪豹。
  &当时,我和同事在阿尼玛卿自然保护区开展野生食肉动物资源调查。调查中,我们发现在阿尼玛卿保护区有雪豹粪便、刨坑及出没的痕迹。于是,我们在雪豹出没地点设置红外摄像机,两个多月内多次记录下雪豹活动视频。视频显示,有两只成年雪豹和一只约两岁的小雪豹,在阿尼玛卿保护区活动得非常频繁。&才旦加回忆说,不久后又是红外摄像机拍下了猞猁的身影,近期又发现了兔狲。这说明阿尼玛卿保护区野生动物得到了有效的保护,种群数量比往年有增多现象。 (作者:倪晓颖)
  背景资料 兔狲 体粗短,大小似家猫,体重2千克~3千克,栖息于沙漠、荒漠、草原或戈壁地区,能适应寒冷、贫瘠的环境,常单独栖居于岩石缝里。夜行性,多在黄昏开始活动和猎食。视觉和听觉发达,遇危险时则迅速逃窜或隐蔽在临时的土洞中。腹部的长毛和绒毛具有很好的保暖作用,有利于长时间伏卧在冻土地或雪地上,伺机捕猎。叫声似家猫,但较粗野。主要以鼠类为食,也吃野兔、鼠兔等。分布于亚洲中部地带向东至西伯利亚。
相关新闻↓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 新闻登载许可国新办[2001]55号 青ICP备号【资 讯】: -
【行 业】: -
【商 务】: - 建设市场 -
阿尼玛卿雪山的养路人(图)
  在青海省申报的模范道班中,达日公路段阿尼玛卿雪山工区给“双百”考评组印象是最深的。也是青海条件最艰苦的养护工区之一。
  条件最艰苦
  考评组在青海的调研中,记者见到了雪山工区工区区长尹国成。他穿着有些破旧的白色衬衫,洗得发白的裤子,黑黑的脸庞,粗糙的双手。在回答考评组的问题时,显得很紧张,拿着汇报材料的双手有些发抖。他用简短的语言回答着考评组和记者的问题。即便如此,却句句透出对养护工作的喜欢和热爱。
雪山工区有职工12人,主要担负着花上线k42+929-k86+43.071公里的养护任务。该工区的条件是整个青海省最艰苦的工区之一,它位于海拔4700米的阿尼玛卿雪山上,一年没有夏天,无霜期也只有23天,高寒缺氧,职工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是很艰苦的。
  说起条件艰苦,除了海拔很高,气候恶劣之外,工区还面临引用水水源远、用电难的问题。
  因为环境所致,工区里没有吃水,他们的吃水通常要到很远的地方用车拉水,冬天他们吃的是冰水。工区没有电,尹国成说,他基本是每天下班后,抽时间用微型发电机发一点电,大部分时候还是用油灯。手机也是没有信号的,职工们要给家里打电话的机会很少,他们想给家里通电话,总是跟着买菜的师傅去很远的县城(距离工区170公里),还只能轮流着去。除了生活上的困难,养护公路的条件也是很差的。他们管养的路段交通量大,全部是砂石路,冬天是冻土。还经常下雪,天气变化很大,员工们劳动强度很大,重复性工作也很多。
  即便生活和工作的的环境很艰苦,但他们还是克服了种种困难。他们的优路率保持在54.36%,同时他们还在抗灾保畅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们有一个好团队
  雪山工区的条件这样艰苦,想要养好路,就必须有一个好的养护集体,职工的思想一定得过硬。
人们常说:“路要靠人养,人靠好思想。” 雪山工区所养护的路段,坡度大,野外作业多。养路工长期要跟荒漠风沙作伴,以雪山冰峰为邻,忍受枯燥、单调和寂寞的生活,所以他们没有坚定的信念和思想是不行的。为了做好职工的工作,尹国成经常带了职工参加政治学习、法制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前些年有一个退伍军人小王,初到雪山工区,由于高原反应,身体不适,一直想回原籍找工作,经过段领导和其他同事一再做工作,小王最后放弃了回家的念头,一门心思投入到公路的养护和抢险保通工作中。
  还有“五一老大奖章”的获得者王如意,他在雪山工区一干就是好几年,无任何怨言,他用实际行动为工区的职工做出了榜样,在他的影响下,职工都乐于奉献,全身心投入到公路养护工作中。
  现在,雪山工区有一支作风过硬、业务精,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队伍。这都得益于他们坚持学习的制度,深入开展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的教育活动、重视职工培训的措施。几年来,该工区职工培训面已达90%以上,合格率为85%以上。他们坚持以人为本,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对影响发展的难点热点问题,找准切入点,对症下药,进行疏导。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工作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即讲道理,又办实事,为职工排忧解难,共同促进工区和谐发展。
  哪里有危险
他们就冲向哪里
  “冬季抗灾保通工作,也是工区一项主要工作。他们伴随着推雪机械,哪里有大雪封山,道路受阻,他们就冲向哪里。”尹国成说。
  冬季是最艰苦的季节,也是最考验人的时刻,他们冒着零下40多度的严寒,不畏艰苦,不怕牺牲,每一次的打冰保通都是他们用生命换来的,从而确保了公路的安全畅通。
记得那是2008年1月,达日地区连续普降大到暴雨,所辖路段因雪封堵中断,交通受到严重影响,通往果洛州府及四县(大武、甘德、达日、班玛)的客运班线停运,各类救灾物资运输受到影响,人民群众出行受阻。雪情就是命令,雪山工区职工,接到抗灾保通命令后,第一时间内赶赴到受灾路段,冒着零下40多度的严寒,终日奋战在抗灾保通一线,一干就是30多天,无怨无悔,默默奉献。
  在这次抗灾保通战斗中,他们每天连续工作20余小时,清雪保通工作中职工们克服高寒缺氧带来的种种不适,战风雪、斗严寒,加班加点,奋力保通。期间共清理积雪5230m3,撒防滑料210 m3,撒融雪剂4.5吨,打冰841 m3,救助受阻车辆140余辆次,人员810余人次,整个抗击雪灾工作没有造成过往人员冻伤,免费为受阻车辆提供食物、御寒、燃油及人民币万余元,受到当地农牧民群众及政府的好评。
  达日公路段阿尼玛卿雪山工区的养路工们,多年来坚持在最艰苦最寒冷的地方,养护这我们的公路,他们是高原的“守护天使”。
敬告:转载本文时请注明出处为“中国公路网”,必须保留网站名称、网址、作者等信息,不得随意删改文章任何内容,中国公路网将保留法律追究权利。
 今日信息概览
上周网友最关注公路新闻
上周网友最关注行业热点
中 路 公 告
[ 服务热线 (010) ] [ 在线服务QQ:6673744(大聪头)、(Dior甜心)、(左岸)、(沁雨) ]
京ICP备号-3 中国公路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 Copyright &::阿尼玛卿雪山脚下的新气象::
您的位置:
欢迎访问新华网 新华网 全球新闻网
阿尼玛卿雪山脚下的新气象
( 09:30:23)
  新华网西宁11月27日电(记者& 王娟)
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海拔3800米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大武镇,依偎在雄壮巍峨的阿尼玛卿雪山脚下,四周是连绵起伏广袤无际的草原。阿尼玛卿雪山是藏族人民心中的神山,山脚下流淌着的清亮的玛沁河,带着草原的芬芳缓缓汇入黄河。日益发展的大武宛如雪山草原怀抱中一朵含苞欲放的雪莲花,在大山深处吐露着她的现代美丽与芬芳。
  “面的”带你到处逛
  小面包车被当地人称为“面的”,在一些大城市已退出出租行业,可却是这里牧民致富的好帮手。大武镇没有公交车,上街不想走路就得“打的”。不过,别担心车费,在这“打的”逛遍全城也只需花一元钱。当地群众会自豪地告诉你:“看,我们的‘1路车’便利又便宜!夜里一、二点钟都有呢!”。开“面的”的还有许多“的姐”。这些女司机多数是当地藏族妇女,大武镇200辆出租车,女司机就占了四分之一。记者在果洛州最繁华的东大街上招了招手,一辆崭新的红色“面的”紧靠着路边停了下来。车内非常干净,司机是一位身穿藏袍的年轻姑娘,脸上还带着被草原上炽热的太阳灼红的黝黑,她熟练地起步换档还说一口相当流利的普通话。当记者好奇地问起开出租的原因,姑娘爽朗地说:“我从果洛民族师范学校毕业后,觉得现在来我们这儿旅游的人挺多,开出租效益不错,我又有点文化还能顺便给坐车的乘客当个免费导游,也是替自己的家乡做点宣传”
  从西安来这旅游的刘老板说:“我一直都很向往青藏高原的博大和古朴,现在站在神山脚下,却不是原来想象的荒凉和落后,藏族风情格外美丽迷人。吃住行都很方便,虽说离西宁四百多公里,我们坐的旅游大巴也只需六、七个小时就到了。沿路还能颀赏独特的草原风光!”
  “网吧”总是爆满
  “你的QQ号是多少?”“你的网友给E-mail照片了吗?”听着这类的谈话,很难想象是在雪山脚下的小镇。这里共有大大小小的“网吧”近10家。在书剑网吧,老板很热情地招呼客人:“请稍座片刻,喝点茶,空位马上就有了。”上网的人中,既有四十来岁的机关干部,也有十来岁的小学生。还有许多身着藏袍头戴毡帽的藏族群众,端着茶,坐在网吧里,虽然大多不会上网,可也好奇地在一旁观看。对于这些凑热闹的看客,老板并不在意:“人越多就越红火。”一位30多岁的藏族牧民正在网上浏览新闻,谈到上网,他说自己对聊天可不感兴趣:“果洛现在发展得很快,我把羊全卖了,在州上开了一家台球店。没时间看电视,一有空我就上网看看新闻,省里还有全国的事全能知道。这也算关心国家大事吧!”
  在大武镇除了网吧外,街道两旁还有很多制做精细的“酒吧”、“饮吧”、“茶吧”的招牌,昭示着这座草原新城多彩的生活。
  手机不再是奢侈品
  在大武镇电信公司,交话费的、选手机的、买好了手机正在选号的人把不大的营业大厅填了个满满当当。电信公司业务部门的王经理说,每天准备的三四十个手机号码,基本上都能选完。牧民尕藏加是州上比较有名的贩运户,主要收购牛羊和牦牛绒。他一边挥动着刚交了500多元话费的单据,一边大声说:“我们这些以前只知道拿马鞭的手也拿上这么精致的手机,在前些年想也不敢想。有了手机做生意可是方便多了,有固定的客户,消息也灵通,现在我的客户不光是州上的,还有外省的。有时一个电话就是上万元的业务。这点话费算个啥!”在大武街头每走20米就能听见各种悦耳的手机声。一位鞋店老板把刚买的摩托罗拉998伸到记者面前:“现在大武镇的通讯可方便了,联通也通到了这里。什么样的手机都有,什么手机卡都能用,价格和西宁差不多。我的手机就是在这儿买的,看信号满满的!”
  整个大武镇街上商品琳琅满目,商店装潢也是新潮现代。身着传统服装的人们与穿着时尚的青年男女在大街上来来往往,谁都不会觉得有什么不谐调。漂亮的藏族女孩出入于大小的精品店和美发厅,擦肩而过时也会带着淡淡的香水味。在黄河源头这座蓬勃发展的草原新城里,每天都有新的变化,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她旺盛的发展活力。(完)
( 稿件来源:新华网 )
推荐给朋友:
(02-12 14:14)(02-12 14:12)(02-12 14:06)(02-12 14:05)
新华网新闻检索
版权所有:新华网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新华社网络中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阿尼玛卿雪山旅游攻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