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德基社保人员增减流程增减人员在电脑上具体怎么维护提交,需要哪些步骤

搜试试 3 帮助 全部 DOC PPT TXT PDF XLS ...地产品牌策略案例_销售/营销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品牌服饰时装秀、其他奢侈品品牌: 将购买星河丹堤的......搜 试试 7 帮助 全部 DOC PPT TXT PDF XLS ...地产文案__经典文案__奥美___4A_企业管理_经管营销...高端奢侈品品鉴、或参加世界500强职业经理人EMBA培训......搜试试 3 帮助 全部 DOC PPT TXT PDF XLS ...奢侈品培训概论_销售/营销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模块...商店、La Grande Epicerie de Paris食品店、房地产......思源:奢侈品-对于高端楼盘置业顾问培训.ppt_企业管理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奢侈品...思源小讲堂
中管网房地产频道 顶级品牌价值更多体现在......房地产高端客户奢侈品基础知识培训讲义教程课件PPT模板_销售/营销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房地产高端客户奢侈品基础知识培训讲义教程课件PPT模板,提供的各类文档吸收了万科......格式:ppt 关键词:暂无1/2 相关文档推荐 奢侈品培训系列课件-宝石 84页 10财富...全球奢侈品之一 —— 珠宝 上海睿诺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 主讲人:黄立伟 2013.03......搜 试试 7 帮助 全部 DOC PPT TXT PDF XLS ...课题研究 —1— 课题研究 奢侈品与房地产课题研究 ...同时哈雷还提供的是对于驾车培训、定制、改装车, ......搜试试 3 帮助 全部 DOC PPT TXT PDF XLS ...房地产高级定制奢侈品尊享会_营销/活动策划_计划/...艺术培训 新艺术 歌友会 场地供应 影音 词曲创作 ......公寓豪宅培训课件_理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公寓豪宅产品篇 与题培讪 ...今天我们癿话题,就是众多业界内癿一个—— 豪宅,房地产中癿奢侈品 8 奢侈品......社保查询具体操作步骤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社保查询具体操作步骤
&&查阅社保详细信息方法步骤
大小:868.41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img src=&/v2-c1a4a539ea0d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v2-c1a4a539ea0d_r.jpg&&&p&&strong&在中国众多产业集群中,晋江称得上是与体育联系最为紧密的区域。2016年,晋江体育制造业总产值达到1472.33亿元,占全部工业产值34.07%。懒熊体育特别推出“研究晋江”系列,以期通过记录晋江品牌沉浮,管中窥豹中国体育制造业发展的成败逻辑。&/strong&&/p&&p&&br&&/p&&p&&strong&30多年过去,晋江从福建东南沿海的小渔村蜕变为“中国鞋都”,诞生了上百个体育用品品牌。但岁月激荡,许多红极一时的的名字如今几近消亡……德尔惠、喜得龙、金莱克,它们是如何被时间和潮水冲走的?&/strong&&/p&&p&&br&&/p&&p&&a href=&/?target=https%3A///x/page/v0525jnw1f8.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关于晋江 你可能不知道的十件事_腾讯视频&i class=&icon-external&&&/i&&/a&&br&&/p&&p&▲ 关于晋江系,你可能不知道的十件事&/p&&p&&br&&/p&&p&十几年前,当李一克只身来到晋江闯荡的时候,他不会想到,在2017年的盛夏,自己会习惯了在热火朝天的订货季守着曾经辉煌的品牌独自冷清。&/p&&p&&br&&/p&&p&700公里外的香港,丁世忠对参加安踏上市10周年庆典的700多位来宾说:“十年前没有的(不知名)企业现在做得很大,十年前好多很大的企业现在没了。”他说这句话时,曾经年销售额超过30亿的喜得龙刚刚宣布破产63天,德尔惠创始人丁明亮则已经因病去世了6年……&/p&&p&&br&&/p&&p&晋江“中国鞋都”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这座649平方公里的县城曾出现过上百个运动鞋品牌。历经30多年的激荡,依然立足于市场的品牌屈指可数,许多一度耳熟能详的名字几近消亡……&/p&&p&&br&&/p&&p&李一克所在的金莱克现在一年只会开两次订货会,一次3月,一次9月。今年3月的秋冬订货会总共来了几百个经销商——5年前,订货会一年四次,每次都要迎接好几千人。&/p&&p&&br&&/p&&p&“以前品牌做得挺响亮的。在2010年、2011年,一年营业额算起来也有30多亿,后来下滑那么厉害,从30多亿降到几个亿。”李一克对懒熊体育说。&/p&&p&&br&&/p&&p&&img src=&/v2-48d3aaef42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6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v2-48d3aaef42_r.jpg&&&/p&&p&金莱克总部位于晋江池店镇,与其紧邻的是大名鼎鼎的陈埭镇。陈埭镇是安踏、特步、361°、德尔惠和喜得龙的发源地,也是德尔惠的总部所在地。&/p&&p&&br&&/p&&p&时间才下午4点半,德尔惠总部大楼却是大门紧闭,一片漆黑,供奉的神龛闪着微弱的光亮。&/p&&p&&br&&/p&&p&&img src=&/v2-bda85e97d18d875c737e49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75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v2-bda85e97d18d875c737e49_r.jpg&&&/p&&p&&br&&/p&&p&德尔惠工业园内,由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何振梁先生题词的“质量成就德尔惠品牌”标语仍摆放在正中间,诉说着它曾经的辉煌。部分厂房尚在使用,外墙上挂着一条长长的横幅:“回归本质,稳扎稳打,开拓创新,铸就美好未来——凯天体育用品有限公司”。&/p&&p&&br&&/p&&p&“现在德尔惠的品牌属于凯天了,”凯天体育员工刘金龙告诉懒熊体育,“整个体育品牌在下滑,人家是慢慢溜下来的,我们是一下子掉下来的。”最高峰时,德尔惠在全国拥有4000多家门店,而现在,刘金龙说这个数字不到1000家。&/p&&p&&br&&/p&&p&尽管举步维艰,但德尔惠比起喜得龙仍是个“幸运儿”,后者已经彻底消逝。&/p&&p&&br&&/p&&p&日,喜得龙在纳斯达克借壳上市,股价最高达到13.69美元。2012年,喜得龙业绩开始下滑。日,喜得龙召开特别股东大会,投票通过日订立的私有化协议,公司从纳斯达克退市。&/p&&p&&br&&/p&&p&日,晋江市人民法院裁定终止喜得龙(中国)有限公司重整程序。这个成立于1992年的晋江品牌由此宣告破产。&/p&&p&&br&&/p&&p&&img src=&/v2-7c10a6dd4bae2d8ddd7573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3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v2-7c10a6dd4bae2d8ddd7573_r.jpg&&&/p&&p&&br&&/p&&p&这是三个曾经名噪一时的晋江体育品牌当下的结局。&/p&&p&&br&&/p&&p&晋江的辉煌不必赘言。但三十多年时间里,曾经的3000多家制鞋厂变成了如今十来家有规模的品牌,不少公司就此陨落。&/p&&p&&br&&/p&&p&成功或许不可复制,失败却容易予以后来者启示。不管是德尔惠、喜得龙、金莱克,还是那些当年就未能为人所知的逝去品牌,他们消亡的历程与安踏、李宁、特步、361°这些当下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代表公司的成长一样,都是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发展历程中不容忽视的一段历史。&/p&&p&&br&&/p&&p&无论如何,晋江模式从显露雏形到沥尽黄沙的三十多年里,本身就是一个长期探索和试错的故事。&/p&&p&&br&&/p&&p&&br&&/p&&p&&strong&集中爆发于县域经济下的品牌萌芽&/strong&&/p&&p&&br&&/p&&p&&br&&/p&&p&晋江鞋业的故事,首先应该从一条河讲起。这是位于陈埭镇鞋都路旁的乌边港,外来人更习惯叫它“黑河”。&/p&&p&&br&&/p&&p&乌边港的北面是溪边村,同村的丁明亮和丁思强分别创建了德尔惠和美克,据村民说,这两家芥蒂颇深。丁国雄的乔丹总部也在这里。村里还有一栋著名的三兴鞋业大厦,那是特步的前身,属于丁水波。&/p&&p&&br&&/p&&p&河的南岸,岸兜村的丁世忠在这里起步,安踏工业大厦是村里最显眼的建筑物。再往南去是江头村,丁伍号家族的三六一度大楼就坐落在那里。&/p&&p&&br&&/p&&p&称乌边港为晋江体育用品的母亲河并不为过。1987年,孕育的大潮涨起。&/p&&p&&br&&/p&&p&那一年,17岁的丁世忠背着600双鞋子北上闯荡;同样17岁的丁水波在河边搭起了棚子并创办三兴制鞋厂;花厅口村的林水盘已经在鞋厂当了2年学徒;丁明亮为经营了4年的鞋厂命名“德尔惠”——这个连员工都觉得“土得要命”的名字是工商局工作人员临时取的。&/p&&p&&br&&/p&&p&群体性的大胆尝试并不是简单的偶然。&/p&&p&&br&&/p&&p&在1978年之前,土地资源匮乏的陈埭是出了名的穷镇,人均年收入仅52元。极度贫困滋生出一些不太光彩的历史,1985年,《人民日报》爆出震惊全国的晋江假药案,57家假药厂中45家在陈埭。&/p&&p&&br&&/p&&p&但更多晋江人依靠东南沿海这一地理优势,在陈埭形成一个兜售港货的集市,制造业的火苗在那时被点燃。制作门槛低、需求量巨大的旅游鞋成为晋江人瞄准的下一个目标。&/p&&p&&br&&/p&&p&1987年的晋江是幸运的。就在前一年,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提出了“晋江模式”——一种“以市场调节为主,以外向型经济为主,以股份合作制为主,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全新县域经济模式。这意味着在晋江产生的新经济模式得到官方认可。&/p&&p&&br&&/p&&p&中国经济也在1987年走到十字路口——达能、联合利华、雀巢、摩托罗拉、肯德基相继进入中国,“企业家”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大众视野,膨胀的消费欲望与匮乏的商品供给激情碰撞,给了晋江人无限遐想。&/p&&p&&br&&/p&&p&不过在那个时代,品牌对晋江来说仍是一个相当遥远而模糊的概念,这里小工厂的产品或是畅销国内各大批发市场,或是远销海外。&/p&&p&&br&&/p&&p&低成本、低售价的贴牌产品并不需要自有品牌加持。但随着生意规模变大,越来越多企业家意识到,需要给自己的产品赋予一个更响亮的名号,以此在市场上和其他产品呈现差异。&/p&&p&&br&&/p&&p&1990年代称得上中国体育品牌商标意识集体萌芽的年代。体操王子李宁在1989年开起先河,他在广东成立同名品牌,并注册了中英文的李宁商标。随后十多年里,李宁在中国体育用品市场一骑绝尘,一直是晋江体育用品羡慕、崇拜甚至模仿的对象。&/p&&p&&br&&/p&&p&在晋江,1990年,丁明亮注册了第一个德尔惠商标,安踏也在那一年横空出世。&/p&&p&&br&&/p&&p&&img src=&/v2-d5d78e1aad7769efb2be6dc8cd61ef12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9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v2-d5d78e1aad7769efb2be6dc8cd61ef12_r.jpg&&&/p&&p&&br&&/p&&p&1992年,当了多年学徒的林水盘成立了自己的鞋厂九州奔克,此时丁水波的三兴已经进入了俄罗斯市场。晋江也在那一年撤县设市。&/p&&p&&br&&/p&&p&林水盘的姐夫丁志德稍显落后,直到1997年,他才为自己经营了6年的鞋厂注册了第一个商标——金莱克。&/p&&p&&br&&/p&&p&2000年以后,申奥成功、男足出线、加入WTO……中国的二十一世纪是在这些好消息中拉开序幕的,晋江也迎来了一个历史性跨越——首次跃入全国百强县“前十”。&/p&&p&&br&&/p&&p&&br&&/p&&p&&strong&“周杰伦争夺战”与“晋江频道”&/strong&&/p&&p&&br&&/p&&p&&br&&/p&&p&新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初步成形,晋江体育用品行业也在这时出现了一个分水岭——继续从事代加工还是大力发展自主品牌,成为摆在许多晋江鞋厂老板面前的难题。&/p&&p&&br&&/p&&p&1999年,安踏以80万元请刚刚获得男子乒乓球世界冠军的孔令辉代言,并在CCTV-5播放公司广告片。这是晋江体育用品业进入品牌时代后的首次重磅营销手段。安踏一炮而红,赢得了品牌知名度和渠道上的先机——也刺激了不少同乡。&/p&&p&&br&&/p&&p&紧接着,丁志德在2000年为金莱克选择了女子乒乓球世界冠军王楠,并拿下“中国第六届大学生运动会专用运动鞋”的赞助权益。&/p&&p&&br&&/p&&p&&img src=&/v2-79d448ee036be6f82a27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7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79d448ee036be6f82a27_r.jpg&&&/p&&p&&br&&/p&&p&2001年,已经成为外销大王的丁水波苦于代加工利润的微薄,把目光转向了正在崛起的本土市场,三兴也随之改名为特步。同一年,林水盘做出相似的决定,他弃用九州奔克,注册了一个更喜庆的名字——喜得龙,同时请来时任中国乒乓球教练的蔡振华代言并在CCTV-5播放广告。&/p&&p&&br&&/p&&p&两年后,丁伍号也为颇受争议的别克更名,他选择了更具国际化色彩的名字——361°。&/p&&p&&br&&/p&&p&一时间,晋江诞生了上百个体育品牌。新生行业总是充满机遇,彼时,每一个品牌的起跑线相距并不遥远,这也意味每个人都有机会脱颖而出。&/p&&p&&br&&/p&&p&“当时我们看,在体育用品品牌里,德尔惠最有潜力,它是第一个引进外援做品牌的,”品牌中国战略规划院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侯立东对懒熊体育回忆。丁明亮在2000年从李宁请来了策划专家何苦。&/p&&p&&br&&/p&&p&此前,德尔惠的代言人是刚刚当选中国足球先生的宿茂臻,但市场反应不温不火。作为德尔惠品牌副总裁兼总裁特别助理,初来乍到的何苦决定换一种思路。&/p&&p&&br&&/p&&p&彼时,品牌大师李光斗到厦门参加一场推介会,提出“体育也娱乐”这一全新概念。受此启发,何苦花了100多万元请来吴奇隆作代言人,并把广告投放的阵地从CCTV-5扩大到湖南卫视等地方台娱乐节目。从此,德尔惠走上了休闲体育的路线,这在当时独树一帜。&/p&&p&&br&&/p&&p&紧接着,在特步负责品牌的王礼雨也请来了谢霆锋。他曾和何苦在酒后“对赌”:“要请就请最火的!”&/p&&p&&br&&/p&&p&吴奇隆确实给品牌带来了一定提升,但德尔惠的产品却并不突出,市场地位也不牢固。2002年,在何苦的积极倡导下,德尔惠请来吴挺全团队,并在晋江成立了第一个研发中心。当年,德尔惠的销售总额突破3.5亿元。&/p&&p&&br&&/p&&p&产品提升后,何苦决定给德尔惠再加把火,他把目光锁定在已在港台成名的周杰伦上。&/p&&p&&br&&/p&&p&但看上周杰伦的却不止德尔惠,安踏也势在必得。当时在安踏负责品牌的是叶双全,他和何苦、王礼雨这3位营销专家被称为“晋江三剑客”。&/p&&p&&br&&/p&&p&丁世忠带着叶双全,丁明亮带着何苦,就这样在上海开始了“周杰伦争夺战”。双方轮番上阵和周杰伦团队单独洽谈,价格也一路交替上涨。&/p&&p&&br&&/p&&p&何苦和丁明亮定下了谈判口径——承认德尔惠与安踏之间的差距,但有信心和周杰伦一起成长。这样的“低姿态”赢得了周杰伦的心。&/p&&p&&br&&/p&&p&&img src=&/v2-4fe588c089cfcb41cd1a32b88d973384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7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v2-4fe588c089cfcb41cd1a32b88d973384_r.jpg&&&/p&&p&&br&&/p&&p&后来事实证明,安踏的定位并不适合走时尚运动。错失周杰伦后,安踏一度请来了萧亚轩,但市场反响平平。不过由安踏带动的这股“代言人+CCTV-5”的风潮,让此后几年的CCTV-5被戏称为“晋江频道”。&/p&&p&&br&&/p&&p&名乐与F4,鳄来特与王力宏,美克与罗志祥、孙燕姿,都成为一代人的青春记忆。&/p&&p&&br&&/p&&p&“2004年是品牌元年,大家很注重品牌,广而告之,”侯立东说,“但国内发展更注重产品和销量,品牌的推广内涵没有完全从真正的品牌角度去做,更多的是为了销售服务。”&/p&&p&&br&&/p&&p&德尔惠是大陆地区第一个聘请周杰伦代言的公司,双方的合作一直持续到2014年年底,这样的长情仅次于特步与谢霆锋(2016年,谢霆锋以2250万港元入股特步,从代言人升级成股东)。&/p&&p&&br&&/p&&p&但过度依赖周杰伦却给德尔惠带来一个问题。“有人就质问我:你德尔惠除了周杰伦,还有什么?似乎德尔惠的文化底蕴比鞋底儿还薄!”何苦在接受懒熊体育采访时表示。&/p&&p&&br&&/p&&p&无独有偶,喜得龙也在那时大打娱乐牌。2002年,林水盘请来郭富城为代言人,并在次年赞助了中国流行音乐排行榜颁奖盛典。2004年,喜得龙销售680万双旅游鞋、服装年产450万套,年销售额高达6.2亿元,那时的安踏是3.11亿元。&/p&&p&&br&&/p&&p&&img src=&/v2-abc0ec9afe83e4625dab6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7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abc0ec9afe83e4625dab6_r.jpg&&&/p&&p&&strong&&br&&/strong&&/p&&p&&strong&错过的,不仅仅是上市&/strong&&br&&/p&&p&&br&&/p&&p&&br&&/p&&p&2004年对中国体育用品行业来说是值得铭记的,当晋江品牌仍在为代言人、CCTV-5的广告时段、渠道商争夺不休时,李宁率先进入资本市场,再次确立了自己的霸主地位。&/p&&p&&br&&/p&&p&对爱面子的老一辈晋江企业家来说,上市在某种程度上是有些“丢人”的,毕竟借助外力意味着自身实力不够,资金不足,闷声发大财更符合他们的喜好。&/p&&p&&br&&/p&&p&但随着安踏出击,这个风向被彻底改变。&/p&&p&&br&&/p&&p&2007年,安踏如愿以偿成为晋江体育品牌中的第一股,上市当天收盘市值达到187亿港币。丁世忠也凭借50亿元的资产,排名“《福布斯》2007年中国富豪榜”第117位。&/p&&p&&br&&/p&&p&德尔惠则请来李光斗,将品牌英文名从“DEERHUI”变为“DEER-WAY”,广告语从“我的个性”换成了“ON THE WAY”,同时聘请凤凰卫视主持人许戈辉作为其公益文化大使,由体操冠军肖钦担当代言,从而弥补周杰伦在体育基因上的不足。一系列动作后,德尔惠的上市大计旋即启动。&/p&&p&&br&&/p&&p&原本美好的故事却在这里发生了一个转折点。&/p&&p&&br&&/p&&p&2007年,德尔惠正盘算着“金麒麟计划”,准备在港股上市,由美林作为保荐人,毕马威作审计。何苦在其个人微信公众号“何苦随笔”中回忆,日晚上,他与丁明亮、德尔惠财务总监施文等人正在德尔惠公司总部开会。夜里11点多,丁明亮却接到一个电话——告诉他德尔惠财务总监被公安控制了。&/p&&p&&br&&/p&&p&第二天,“德尔惠为上市做假账、财务总监跳楼”的消息甚嚣尘上。何苦回忆中当时的实际情况是,为德尔惠做财务整理的“福州金财富公司”在晋江南苑酒店8楼办公遭遇警方控制,这家公司曾为泉州许多企业做过上市前财务辅导,但未在工商注册登记。过程中,公司员工戴某试图脱身,不慎摔伤。&/p&&p&&br&&/p&&p&德尔惠在这个时候却找不到办法澄清自己,财务总监施文本人频频现身也无济于事。无奈之下,丁明亮和何苦赶往香港,终止了IPO进程。&/p&&p&&br&&/p&&p&代理商借此向德尔惠施压,不少亲友也开始和丁明亮划清界限。最大的冲击来自讨要贷款的各家银行。为了抓紧还贷,德尔惠在全国举行了一次名为“超级盛宴”的大力度促销,迅速回款5000多万元。表面上,这场罗生门引发的危机暂时过去,但实际上却留下了无尽的隐患,甚至成为日后公司一落千丈的导火索。&/p&&p&&br&&/p&&p&“福州金财富公司”老板终因私刻公章被判有期徒刑3年,这个判决直到3年后才尘埃落定。并未涉案的德尔惠在这段时间里却是有口难辩。因促销拉下的价格,使消费者忠诚度与品牌美誉度也受到了不小打击。更重要的是,德尔惠错过了2007年的上市良机,只得一拖再拖。&/p&&p&&br&&/p&&p&对于德尔惠来说,2007年的麻烦不止这于此。&/p&&p&&br&&/p&&p&从2003年起,周杰伦代言的德尔惠连续两年销售增长超过50%,但彼时其产品仍以滑板鞋、跑鞋为主,服装占比很小。德尔惠前员工赵毅回忆,2005年,销售部门曾向丁明亮提出“小店变大店”,鼓励客户在省会及主要城市开旗舰店,在产品中加入更多服装。&/p&&p&&br&&/p&&p&他们的建议是,旗舰店由总部给予相应的货架、灯具、装修方面的支持。“你面临的不只是安踏,还有361°,它的投入非常大,贵人鸟也签了刘德华,”赵毅说。但丁明亮拒绝了这个提议,他认为这笔投入应该由代理商支付,而非总部承担。&/p&&p&&br&&/p&&p&这样的结果是,德尔惠广州总代理2006年的回款同比2005年并没有增加,依然维持在3000万元,到了2007年,这个数字下降了一半。而对于那3000万元的营业额,德尔惠总部补贴只有几十万元——当时行业平均补贴应占据回款的10%左右。&/p&&p&&br&&/p&&p&“那时所有品牌大同小异。你开这个店,道具、货架、灯具总公司都支持,你开那个店,还要自己掏钱。你开我的店,还是开他的店?”赵毅说。&/p&&p&&br&&/p&&p&那是一个跑马圈地的年代。“只要有钱,你能找到店,随便开,租金又低,一定是盈利的,”赵毅回忆。&/p&&p&&br&&/p&&p&然而,在本该笼络好代理商并大举扩张的时期,德尔惠却开始面临代理商流失。2007年,23个代理商中的17个集体“造反”,只剩6个代理商的德尔惠开始构建直营体系。“门店渠道混乱,渠道老总天天混日子,想着怎么运钱,”德尔惠前员工汪家康回忆。&/p&&p&&br&&/p&&p&对金莱克而言,2007年同样是充满遗憾的。&/p&&p&&br&&/p&&p&“金莱克是自己不想上市,不然早就上市了。老板觉得有钱就好,干嘛要上市,”金莱克员工李一克说。&/p&&p&&br&&/p&&p&但在地方政府鼓励和上市大潮下,金莱克也曾作出些努力。&/p&&p&&br&&/p&&p&2007年,金莱克启动了第一次上市计划,却被随即而来的金融危机打乱了阵脚。实际上,2008年至2012年的四年里,正是金莱克的发展高峰,年均复合增长率在23%—25%之间,且整体资金运作良性。李一克坦承:“我们2007年、2008年没上市是最可惜的,现在都很后悔。虽然2008年有金融危机,但是持续就半年,半年后又反弹了。”&/p&&p&&br&&/p&&p&甚至在2007年,金莱克还拒绝了厦门市政府提供的低价70亩用地以及一整套优惠招商政策。单是厦门飞涨的地价,就足以让金莱克追悔莫及。“如果当时公司去了,我们买房就不会在晋江城区买,都去厦门买了,当时厦门一平米才7000多元,现在后悔得要命,”李一克说。&/p&&p&&br&&/p&&p&喜得龙的第一次上市也不太顺利。2008年6月,喜得龙在香港正式招股,但一个月后宣布中止全球发售,上市步伐将暂时搁置,体育用品类个股估值受压,发售并未得到足额认购成为一大原因。&/p&&p&&br&&/p&&p&&br&&/p&&p&&strong&奥运刺激:扩张与黑洞&/strong&&/p&&p&&br&&/p&&p&&br&&/p&&p&时间到了2008,似乎用再多的想象力去展望这个年份都不为过。&/p&&p&&br&&/p&&p&这一年对于中国实在太过特殊。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就举世瞩目,北京奥运就是这段波澜壮阔历史的最好注脚。&/p&&p&&br&&/p&&p&家门口的奥运会像一阵充满诱惑的暖风,吹得整个中国体育用品业沉醉不已。阿迪达斯不惜以12亿元的代价拿下中国奥委会合作伙伴的赞助权益。以李宁、安踏为首的中国体育品牌更是开足马力加大量产,大肆扩张渠道占领市场,同时疯狂投放广告。&/p&&p&&br&&/p&&p&2009年,李宁最终以近84亿元的营收在中国市场超越阿迪达斯,成为仅次于耐克的第二大品牌。紧追不舍的安踏也做了当时不太起眼,却在如今被证明颇具眼光的决定——收购意大利休闲运动品牌FILA的中国商标权及业务。&/p&&p&&br&&/p&&p&同年,3家中国体育品牌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其中,361°和匹克在香港上市;喜得龙在纳斯达克借壳上市。&/p&&p&&br&&/p&&p&&img src=&/v2-eda5a610d9d4b1b9ea5291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6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v2-eda5a610d9d4b1b9ea5291_r.jpg&&&/p&&p&&br&&/p&&p&“去纳斯达克上市对喜得龙是好事,很多订货资源、多元投资思考,银行借贷也容易。20年的奋斗有了证券化的资产,”曾为喜得龙服务的业内人士于飞告诉懒熊体育。&/p&&p&&br&&/p&&p&但另一位知情人士认为,“喜得龙去美国借壳就意味着将要破产,美国借壳把资融过来、把投资还算上,就基本完成了任务了。”&/p&&p&&br&&/p&&p&上市融得7亿元后,喜得龙开始了急速扩张的脚步。2009年11月,林水盘对《晋江经济报》表示,正在寻求收购一些欧美高端品牌,“如果我们要想进军国内高端市场的话,通过引进海外高端品牌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式,这也是我们实现从产品经营者到品牌运营商的非常重要的一步。”&/p&&p&&br&&/p&&p&虽然林水盘当时的这番表态极具市场性与前瞻性,但在实际操作层面,喜得龙上市后转变最大的是渠道。林水盘一声令下,许多大市场全部改成直营制,包括江苏、福建、湖南这些最重要的堡垒。&/p&&p&&br&&/p&&p&开直营店的费用非常高。算上店铺转让费、道具费、装修费、备货等成本,当时一家店铺的投入在60至100万元之间。&/p&&p&&br&&/p&&p&直营的弊端还在于门店的盈亏业绩并不直接与管理人员相关,分公司的运营成本难以把控。而当总公司要求业绩时,分公司又只能降低综合折扣率。在总部把控不严的情况下,直营往往造成巨额亏损,喜得龙就在这个问题上狠狠栽了跟头。&/p&&p&&br&&/p&&p&在正常情况下,已开业店铺的流水可以为后续店铺提供部分资金支持。但作为以运动鞋起家的品牌,喜得龙鞋类营收占比一度下降到只剩三成,甚至要靠打折才能出售。占营收主力的服装又在产品研发生产环节未能及时跟上,无法准时出货。这个恶性循环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p&&p&&br&&/p&&p&“上市完了有了钱,有钱就拼命挥霍,主要资金都被直营公司吃掉了,他(林水盘)说要砸2、3个亿干直营,”前喜得龙员工黄成对懒熊体育说。&/p&&p&&br&&/p&&p&而当扩张的规模达到500家店铺时,一个巨大的黑洞就此出现。上市的风光背后,实际上是更大的烂摊子。&/p&&p&&br&&/p&&p&“20多亿(的销售额),外欠款就高得惊人。每个代理商都要平方的仓库,”黄成直言。&/p&&p&&br&&/p&&p&当时,行业的店效平均在60多万元,而喜得龙的店效非常低。数亿元的订货量又意味着喜得龙必须每天都开出几家新店。由于开店之前缺乏相应的市场调查和团队建设,这些新开的店又大多成为无效店,“直营门店乱扩张,实际上没有产生效益,很多不是专业的人,这样就亏了很多,”黄成说。&/p&&p&&br&&/p&&p&直营制的所有缺点毫无保留地发生在喜得龙身上。“四川分公司办公室都100、200万租金,到银行高档写字楼里面去,飘飘然了。所有分公司老总都不具备能力,不断换帅,”黄成回忆。&/p&&p&&br&&/p&&p&在大肆的无效扩张之下,上市融得的资金很快就被挥霍殆尽。“上市对喜得龙没有价值,拿的钱不多,7个多亿不够他(林水盘)两年烧掉,烧纸一样烧掉,”黄成不断叹气。&/p&&p&&br&&/p&&p&扩张本身并没有错。李宁和安踏也都有过疯狂扩张的年代。恰恰就是这样的跑马圈地,才能在一开始就占领市场,把竞争对手从地盘上挤出去,然后等待对手无力支撑时再关店撤退。只是有人过于稳健,失去了突围时机;有人在最紧绷的时候没能坚持住,最终断了弦。&/p&&p&&br&&/p&&p&在黄成看来,喜得龙本有机会用上市的资金清理库存,但实际上,过于激进的林水盘让喜得龙背上了一座更重的大山。&/p&&p&&br&&/p&&p&“喜得龙想做一些并收、直营,学安踏,但没有安踏的体量和实力。安踏上市拿了很多钱。喜得龙第二轮增发以后才可能有足够的钱去做,那时候还为时过早,还有很多工作都没有做,”业内人士于飞评价。&/p&&p&&br&&/p&&p&随着喜得龙成功上市,身为林水盘姐夫丁志德也开始了金莱克上市第二次计划。&/p&&p&&br&&/p&&p&2009年11月底,时任金莱克营销总监的姚辉在接受腾讯财经采访时表示,金莱克计划在未来的3至5年内上市,首选地点为美国纳斯达克,其次为香港,同时在品牌方面,在未来3至5年内做成体育用品行业内的前三名。&/p&&p&&br&&/p&&p&按照时间进度,金莱克有望在2012年上市,却又在那时遭遇库存危机,上市再度搁浅。此后,金莱克的业绩一路下滑,最终上市也渐渐不了了之。&/p&&p&&br&&/p&&p&但不可否认,丁志德曾有机会利用上市将企业带向一个新的高度,但最终失之交臂,“没有上市,我们老总后悔,后悔100遍了,”李一克说。&/p&&p&&br&&/p&&p&如果对照未上市与上市企业日后的发展轨迹,这种悔恨也许更加强烈。&/p&&p&&br&&/p&&p&&br&&/p&&p&&strong&风起于青萍之末&/strong&&/p&&p&&br&&/p&&p&&br&&/p&&p&接下来的2010年是令人陶醉的。李宁无限接近所有中国体育品牌梦寐以求的目标——年营收100亿元。站在巅峰的李宁决定趁胜追击,重塑品牌形象并开始国际化。而对晋江来说,“中国鞋都”这个金字招牌在这一年的落户无疑值得骄傲。&/p&&p&&br&&/p&&p&&img src=&/v2-50ed34bb00ab9e209c1bed39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7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v2-50ed34bb00ab9e209c1bed39_r.jpg&&&/p&&p&&br&&/p&&p&德尔惠在全国的门店达到了3000多家后,在品牌风格上也做出了转型,签约中国国家登山队、中国国家马术队、中国网球协会青少年等,正式向运动生活领域进军,倡导全新“运动生活方式”。&/p&&p&&br&&/p&&p&但此前盲目扩张的弊病已经开始显露。前德尔惠前员工汪家康回忆,2009年年底临近春节时,他亲眼目睹40多人围着德尔惠总部大门要债。&/p&&p&&br&&/p&&p&无独有偶,金莱克也在那时露出了转型的端倪。那年4月,金莱克独家冠名《加油,校园天使》校园选秀活动,全新风格的潮鞋广告片也在CCTV-5、湖南卫视等电视台及视频网站播放。&/p&&p&&br&&/p&&p&在此之前,金莱克最擅长的产品是跑鞋,其制作工艺在晋江数一数二,也是当地第一批把跑鞋作为核心品类的品牌。金莱克还通过赞助全国城市马拉松赛这样的方式建立在跑步领域的优势。&/p&&p&&br&&/p&&p&2010年,丁志德长子丁龙虎成为金莱克总经理,他的理想是成为一名设计师,从大学时就开始跟着丁志德看市场。毕业后,丁龙虎在金莱克的车间呆了半年。&/p&&p&&br&&/p&&p&在接受网易财经采访时,丁龙虎曾表示,父辈在一些传统产品上追求稳定,但现在的社会要审时度势,“他们可能要保持一些传统的东西,但是我要的就是一些比较时尚,比较潮的东西,在这里面会发生一些小小的摩擦。”&/p&&p&&br&&/p&&p&与父辈专注于体育用品不同,丁龙虎还透露希望企业多元化发展,不单单只做服装和鞋子。从那时起,金莱克开始学习韩国的依恋,舍弃擅长的跑鞋往国际时尚集团转型。&/p&&p&&br&&/p&&p&或许就是这一转念的差异,当2014年席卷全国的跑步浪潮风起云涌时,曾经以跑鞋起家并建立了极强跑步基因的金莱克,已经在国产体育品牌的竞争中没了位次。&/p&&p&&br&&/p&&p&喜得龙则继续开疆扩土的步伐,全国门店数量终于达到4000家。就在林水盘大手笔扩张时,一起浙江代理商事件搅得他心神不宁。&/p&&p&&br&&/p&&p&2010年,和喜得龙合作十多年的张天富不幸中风成为植物人。当时张天富拥有加盟店在内的100多家店铺。张天富妻子在微博称,喜得龙对通过“代承外债”接收代理商资产的承诺无故推诿。&/p&&p&&br&&/p&&p&当时喜得龙在浙江一年的营收在万元之间,张天富尚拖欠喜得龙上千万元的回款,且在外有较大数额的贷款。喜得龙接手了其中的部分店铺,偿还了部分贷款,供应了张天富住院期间的生活费,而剩余的一些店铺被张家亲友转让给了其他经销商。&/p&&p&&br&&/p&&p&“杭州代理商已经资不抵债,林水盘出于人道主义接手,但这一接手把他拉入泥潭,”一位知情人士表示。&/p&&p&&br&&/p&&p&对于这件事,不同的亲历者对于林水盘的做法产生了截然相反的评价。有人认为他太过优柔寡断,舍不得自己的名声,在商业上拖泥带水;而另一方则认为他的处理缺少人情味。&/p&&p&&br&&/p&&p&这件事并没有阻碍林水盘的野心。2011年,喜得龙营收达到5.225亿美元。林水盘表示,计划未来5年内,在全国的专卖店要达到10000家——直至今天,没有哪一个国产体育品牌能做到这件事。&/p&&p&&br&&/p&&p&德尔惠则迎来了结构、人员最齐备的一年,订货量达到35多亿元。就在这时,丁明亮却被病魔击倒。&/p&&p&&br&&/p&&p&日,丁明亮因癌症不幸病逝,距离他的51周岁生日只有十几天。这位英年早逝的企业家留下了未竟的事业和遗憾。上市一事也因此不得不搁浅,此前掌管设计开发的胞弟丁明炉接过了公司。&br&&/p&&p&&br&&/p&&p&&br&&/p&&p&&strong&“200块钱7件”后的时尚风&/strong&&br&&/p&&p&&br&&/p&&p&&br&&/p&&p&2012年,以李宁全年亏损近18亿元为标志,奥运后遗症开始显现。中国体育品牌对市场的美好预估与自我陶醉终究变成了一个巨大泡沫。更加疯狂的打折、促销,不计成本的大甩卖,成为最直接的应对办法。&/p&&p&&br&&/p&&p&“有一年我妈去买了(某晋江体育品牌的)7件衣服,她说100块钱3件,200块钱7件,不穿了擦地都比抹布便宜,”侯立东回忆。&/p&&p&&br&&/p&&p&李一克对当时情况的形容是:“2012年行业爆仓,我们晋江生产的鞋,不再生产了,都够整个行业卖3年。”&/p&&p&&br&&/p&&p&2012年,同在危机中的德尔惠亟待资本市场的援助。正当德尔惠准备再次进军港股时,地方政府建议德尔惠在国内上市。考虑到香港股市的融资能力有限,同时在国内体育用品第一股的诱惑下,德尔惠开始了漫长的IPO之路。&/p&&p&&br&&/p&&p&但为德尔惠服务的券商并未在招股说明书中提及2007年那场“风波”,导致重大事项漏报。德尔惠不得已更换了券商。加之排队IPO的企业数量剧增,证监会的审核也日趋严格,德尔惠只能在队伍中一等再等。&/p&&p&&br&&/p&&p&正在上市冲刺阶段的德尔惠选择放弃运动风格,直接转型为“快时尚”品牌,并在2013年7月将品牌标志更换为蓝色“Deerway”,甚至还请来了一位快销行业的供应链管理人员。&/p&&p&&br&&/p&&p&时任德尔惠品牌总监曾静当时对新浪财经表示,未来在德尔惠的产品中,带有运动风格的产品会越来越少,时尚化和生活化的产品将越来越多。&/p&&p&&br&&/p&&p&同年,喜得龙的营收只剩下两年前的一半,折合人民币16.3亿元,但这并没有阻碍林水盘荣获“2013晋江年度十大产经人物”的称号。&/p&&p&&br&&/p&&p&在下滑中的喜得龙也搭上了这波时尚休闲潮流的末班车,启用以“XDLONG”字母为核心的品牌新蓝标,主推“美式时尚休闲”。2014年5月举行的Q4产品订货会,“领尚致胜”被定为主题。&/p&&p&&br&&/p&&p&&img src=&/v2-6ad48cfbc429e30de2cd3ff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7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6ad48cfbc429e30de2cd3ff_r.jpg&&&br&&/p&&p&但不管是喜得龙、金莱克还是德尔惠,时尚并没有带领他们走向渴望的胜利,反而将他们推向难以自拔的泥潭。&/p&&p&&br&&/p&&p&当ZARA、HM、美特斯邦威等一众时尚快销品牌在中国市场异军突起时,确实对体育用品行业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和触动。几乎每个品牌都在那时或多或少地触碰了时尚,只是方式和程度的不同,造成了大相径庭的结局。&/p&&p&&br&&/p&&p&安踏曾在2008年打造时尚鞋系列,361°也在2011年推出了子品牌“尚”,都市个性年轻人是他们的目标消费群。&/p&&p&&br&&/p&&p&最终,时尚鞋系列和尚品牌都不了了之,拥有谢霆锋的特步也开始从时尚运动回归专业运动——他们恰好接下了金莱克留下的跑步市场空白。安踏和361°好在都只是以产品线和子品牌的方式浅尝辄止,并未对企业本身造成实质性伤害。&/p&&p&&br&&/p&&p&但金莱克、喜得龙、德尔惠采用了更激进的直接转型,导致品牌定位失策和业绩断崖式下滑。&/p&&p&&br&&/p&&p&体育品牌往快时尚转型,在理论上看似无懈可击,但到了实际执行层面,快时尚对供应链有着极其严苛的要求,没有在这方面的深厚积淀,就无法掌控这朵带刺的玫瑰。美特斯邦威后来的轰然倒塌就是一个例证。&/p&&p&&br&&/p&&p&喜得龙在转型当年,宣布从纳斯达克退市。2014年,喜得龙营收仅为8.45亿元,利润下跌至0.7亿元。&/p&&p&&br&&/p&&p&积极推进德尔惠转型的何苦也感到内疚。德尔惠的转型战略执行了不到一年就草草收场,但留下的库存等后患,直到现在都无法彻底消除。&/p&&p&&br&&/p&&p&而金莱克在经历一次失败的转型后,终于重新将产品调整到原来的跑鞋方向,“老祖宗”留下的制鞋手艺如今还能帮助金莱克接下每年近百万美元的外贸订单。只是,拥有上百亿体量的国内跑步市场已经是特步、李宁和安踏的天下。&/p&&p&&br&&/p&&p&“我们的厂能活到现在还是靠的跑鞋,金莱克是个老品牌,不是想就能变的,我们在消费者心中是什么品牌就是什么品牌,已经改不过来了,”李一克表示。&/p&&p&&br&&/p&&p&尽管目前早已无法和特步、安踏抗衡,但在李一克看来,金莱克仍有机会做到小而精。“我们全国重点做几个省,山东、陕西、河南这一块,只要这个公司活着,我们运作良性也很好。就像德国,德国那么多小企业,也能活得很好。”&/p&&p&&br&&/p&&p&转型并不成功的德尔惠祸不单行。2014年7月,在IPO漫漫长路上耗费2年多的德尔惠终于按耐不住,向证监会提交了中止审查申请,止步国内资本市场,转而计划到香港上市。而作为IPO募投项目的厦门观音山大楼,也在终止IPO后被出售。&/p&&p&&br&&/p&&p&在长达七年的等待期里,德尔惠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相关财务费用已是一笔巨款,代理商越来越慢的回款更让公司不堪重负。“德尔惠与代理商之间,是一场没有赢家的博弈,”何苦感叹。&/p&&p&&br&&/p&&p&回首德尔惠前后8年的上市之路,不可谓不坎坷。股灾人祸、谣言噩耗,终于把一个品牌拖到精疲力竭。&/p&&p&&br&&/p&&p&“德尔惠的事,谁也躲不了干系,有企业自身的决策失误,也有当地政府的推波助澜,有市场的暗流涌动,也有券商的推诿扯皮,德尔惠是摆在中国证券政策下的鲜活’祭品’,何苦对懒熊体育表示,他希望在时机成熟时,写一本书来记录这段曲折的历程——《折戟沉沙IPO》。&/p&&p&&br&&/p&&p&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库存危机,传统体育用品遭遇大洗牌,山寨品牌却在此消彼长间伺机大热。在极度依赖渠道的低线品牌市场,山寨货的出现无疑是雪上加霜。&/p&&p&&br&&/p&&p&抓住法律漏洞,打国际品牌名字与LOGO的擦边球,山寨品牌让低线市场的消费者无从辨认。其次,当渠道变得更为集中,即从街边店、百货向购物中心转移时,山寨品牌也获得了更多机会。&/p&&p&&br&&/p&&p&“其实我们品牌进这些商场,租金是不贵的,但问题在于,这些商场的品牌是崇洋媚外的,只要是英文商标就OK,我们根本没机会,”金莱克员工李一克说,“在中国市场,山寨New Balance进入的商场比正宗的New Balance还要多。”&/p&&p&&br&&/p&&p&有了渠道上的优势,山寨品牌就能在终端零售上侵蚀原有的晋江品牌,抢占低端市场的份额。&/p&&p&&br&&/p&&p&&img src=&/v2-f74db6e47e0cbb2a8583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6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f74db6e47e0cbb2a8583_r.jpg&&&/p&&p&&br&&/p&&p&“仿鞋总量可能会比这些家(指晋江的体育品牌)还高,我的产品做得还不错,价格又便宜,没有中间环节,加点利润就能卖,那个冲击力是巨大的,”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p&&p&&br&&/p&&p&&br&&/p&&p&&strong&跌落云端,生存OR毁灭?&/strong&&br&&/p&&p&&br&&/p&&p&&br&&/p&&p&2015年, 元气大伤的德尔惠遭遇关店潮。《山东商报》曾在当时走访了德尔惠在济南的几家门店,发现市区多数门店在打折清仓后彻底关闭。2010年高峰时,德尔惠在济南市区有10多家店,五年后却几乎退出了市区市场,只能转战郊区。这正是德尔惠彼时的缩影。&/p&&p&&br&&/p&&p&那一年,德尔惠品牌中心解散。“最近一、两年我们和媒体没有任何来往,就像偷偷摸摸在做一样,现在也没有代言了,视觉方面可能会弱很多,官网我们还在,微博还有,粉丝也都还在,但没有人去打理,”凯天体育员工刘金龙说。&/p&&p&&br&&/p&&p&之后,德尔惠被整体交给凯天打理。凯天体育于2016年12月注册成立,目前有约60名员工,法人代表为唐明强。他的另一家公司名为福建省零点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同样于去年12月注册,注册地址为晋江池店镇新华宝公司内。&/p&&p&&br&&/p&&p&据知情人士透露,德尔惠的资产基本已经转移到了这两家公司。“丁家现在是老三(丁明亮三弟丁明坤)负责财务,产品他会抓一下,”刘金龙表示。&/p&&p&&br&&/p&&p&今年春节过后,凯天也搬到了新华宝公司内。公司内右手边一栋楼的四层,就是目前凯天的办公地。在一间小小的会客室里,沙发、茶几杂乱地摆放,一旁的大纸箱上印着大大的蓝色“S”,和斯凯奇(Skechers)的Logo高度相似,几乎难辨真假。&/p&&p&&br&&/p&&p&&img src=&/v2-9deed3cb678e6ab02dfd62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7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v2-9deed3cb678e6ab02dfd62_r.jpg&&&/p&&p&&br&&/p&&p&刘金龙介绍,除了运营德尔惠,凯天也生产销售另外两个运动品牌——纽巴伦和赛凯奇,分别是美国运动鞋品牌New Balance和斯凯奇的山寨版。&/p&&p&&br&&/p&&p&而德尔惠品牌还将继续调整,“今年(门店)要控制到500家左右,把一些非盈利的店铺都关掉,”刘金龙交叉着双手,用低沉的语气缓缓说道。&/p&&p&&br&&/p&&p&他对德尔惠依然抱有浓厚的情感和信心,“我们的产品是有客户群体、基础的,消费群体对这个品牌都还比较认可,新开的第九代店的店铺形象也不错,投入成本也很低,如果说有钱,我们的产品还能搞起来。”&/p&&p&&br&&/p&&p&把品牌交出去,这对站到幕后的丁明炉来说,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解脱。&/p&&p&&br&&/p&&p&同样,破产对林水盘而言,也许是更好的结局。晋江许多企业用破产作为缓解自身的办法,而实际上并非真的破产。破产后的林水盘很少露面,那些离开了喜得龙的员工此后再也没有见过林水盘,也没有再听说过他的消息。&/p&&p&&br&&/p&&p&尚能主宰自己命运的金莱克还算幸运。相比2012年巅峰时的4000家门店,目前金莱克剩下不到1000家,这还要算上三、四线的城市和乡镇的一些专柜。曾经启用的十几条跑鞋生产线,也只留下了几条。过去五年里,金莱克亏损了数亿元。&/p&&p&&br&&/p&&p&当懒熊体育进入池店镇清濛工业区的金莱克总部园区时,保安并没有理会陌生来访者。10多辆汽车零散地停在停车场,一层前台的工作人员仍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不远处,神龛亮着灯光。&/p&&p&&br&&/p&&p&在设计部门,约10来位工人在白纸板上画着鞋样,脚下摆满了各种运动鞋。但几十个工位还是空了一大半,没有人的地方漆黑一片。&/p&&p&&br&&/p&&p&随着晋江大量二、三线品牌和鞋厂跌落,从业人员也集体失业。&/p&&p&&br&&/p&&p&&img src=&/v2-e5df4e6e7efdecd2daa0c67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6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v2-e5df4e6e7efdecd2daa0c67_r.jpg&&&/p&&p&&br&&/p&&p&现在做滴滴司机的陈师傅就曾多次改行,他回忆说:“以前晋江家家户户都做鞋,自产自销。我以前鞋子卖到中东、东南亚,最多一年卖100多个柜。2008年金融危机,鞋厂倒闭得差不多了,我后来做塑料,也不顺。”&/p&&p&&br&&/p&&p&人才外流是更普遍的趋势。“我很多朋友去了重庆、浙江。有个朋友去温州,一个月拿元,有的更高,在我们这里就是元,”滴滴司机刘师傅表示,他所在的鞋厂也倒闭了。&/p&&p&&br&&/p&&p&刚刚被划入雄安新区的河北三台是许多晋江老师傅们的下一站,那里的制鞋业景象颇似30年前的晋江……&/p&&p&&br&&/p&&p&(应采访者要求,文中李一克、刘金龙、汪家康、赵毅、于飞、黄成均为化名)实习生赵剑缘对本文亦有贡献&/p&&p&&br&&/p&&p&声明:本文为&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懒熊体育&i class=&icon-external&&&/i&&/a&原创,转载请注明来自&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 class=&icon-external&&&/i&&/a&&/p&&p&&br&&/p&&p&&strong&“晋江系列”更多内容&/strong&&br&&/p&&p&&br&&/p&&p&&a href=&/?target=http%3A///%3Fc%3Dposts%26a%3Dview%26id%3D677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越过红海 | 独家专访361°总裁丁伍号&i class=&icon-external&&&/i&&/a&&br&&/p&&p&&br&&/p&&p&&strong&&a href=&/?target=http%3A///%3Fc%3Dposts%26a%3Dview%26id%3D6806&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上市十年,安踏进化论&i class=&icon-external&&&/i&&/a&&/strong&&/p&
在中国众多产业集群中,晋江称得上是与体育联系最为紧密的区域。2016年,晋江体育制造业总产值达到1472.33亿元,占全部工业产值34.07%。懒熊体育特别推出“研究晋江”系列,以期通过记录晋江品牌沉浮,管中窥豹中国体育制造业发展的成败逻辑。 30多年过去,…
首先写一点自己的话在前头。&br&题主认为建筑工人、普工、保洁就是社会底层了。这其实是一种大错与缪误。&br&事实上,这些人至少还能自给,不至于什么时候一个不慎就无声无息自杀了。能够在城市找到工作,还算不得最底层。&br&最底层的,是农村。&br&&br&今天恰好看到一篇很写实的关于农村的文章,转发大家看看吧。&br&&b&【农村问题二篇】一个农村儿媳眼中的乡村图景
惨到难以想象:农村老人自杀的平静与惨烈-------------------&/b& 黄灯 当代文化研究网&br&&br&&br&&blockquote&编者按:年关将至,在外漂泊、打拼的朋友们又纷纷踏上了回家的旅途。当代文化研究网今天推送的文章,便是黄灯老师在这几年返乡之后有感而发,写下的《一个农民儿媳眼中的乡村图景》。这篇文章从湖北一户普通农民家庭的内部深挖开去,有如纪录片一般,将家中三代人近十年来的命运变迁展现在我们眼前。在作者的叙述中,农村的养老和医疗、留守儿童、城乡二元结构等等,并不全然是学界平日里辩论的大词,也&br&&br&&img src=&/b1fe3e1cdb23df12a6e68a17641fcfd6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b1fe3e1cdb23df12a6e68a17641fcfd6_r.jpg&&&br&不是新闻记者笔下夺人眼球的故事。以农民儿媳的视角,观察一个普通家庭如何与残酷现实短兵相接,思索其家族命运变迁背后的偶然因素与深层原因,在困境之下继续追问“回馈乡村何以可能”……这种种努力,是黄灯老师这篇文章弥足珍贵之处。面对愈发严峻的社会现实,当“待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农村”几乎成为我们每个人心底最深的无奈,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唤起我们更深的思考。&br&&br&&p&&strong&一个农民儿媳眼中的乡村图景&/strong&&/p&&br&&p&黄
灯&/p&&p&广东金融学院财经传媒系教授,从事文学及文化研究、批评。&/p&&br&&p&
一、现实所有的触角都伸向了这个家庭&/p&&br&&p&写不写这些文字,纠结了很久。哥哥、嫂子及其家人的日常生存进入我的视线,是在结婚以后。这么多年,日子对他们而言是严酷、结实的生存,是无法逃避的命运和选择,我作为一个介入者,总认为文字是对其生存的冒犯。&/p&&p&但正因为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介入者,并已内化为家庭中的一员,我再怎么冷静,也无法还原到一种完全旁观的心态。多年来,我们共同面对、处理、甚至正遭遇很多家庭琐事,这些真实的处境,和知识界、学术界谈论的农村养老、留守儿童、农村教育、医疗、农民的前景有密切关联。本文中,我愿意以一个亲历者的角色,尽量回复到对事件的描述,以梳理内心的困惑,提供个案的呈现,并探讨回馈乡村的可能。&/p&&br&&p&我丈夫家在湖北孝感孝昌县的一个村子。2005年第一次过年回到他家,印象最深的就是嫂子。嫂子个子矮小,皮肤黝黑,长相粗陋。我暗自问当时的男友,“哥哥尽管算不上特别帅气,但为何找了这么难看的嫂子?”后来才发现,这种问题多么粗鲁无礼,对一个农村的贫苦家庭而言(更何况哥哥还有家族遗传病,后来才得知,父亲、二姐都因此早逝),能够找到一个适龄的女子组建家庭,已是万幸。事实上,美貌和帅气在农村的婚配关系中,其权重远远不能和经济条件、家庭地位相比。&/p&&p&嫂子的家境也不好,具体情况我不太清楚,我认识她十年来,发现她几乎很少回娘家,也很少谈起家里的事。嫂子性格开朗,简单没有心机,和我一见如故,她也只比我大几岁,因此,第一次去给村里老人拜年时,很自然,我们竟然手拉着手。&/p&&br&&p&当时,婆婆身体还不错,大约75岁,小侄子14岁,小侄女12岁。那几年,哥哥嫂子一直跟着四姐、四姐夫在北京工地打工,四姐夫是一个包工头,从老家找了很多青壮年劳动力,乡里乡亲,干活让人放心,自然,乡里乡亲也能通过姐夫顺利拿到工钱,互相之间都很信任。后来才得知,四姐夫当时赚了不少钱,他甚至在九十年代末期,就很有先见之明地在孝感市内买了土地,盖起了四层高的楼房。&/p&&p&现在回忆起来,这几年竟然是全家最为安静、平和的日子,丈夫当时还在念书,无法像以前那样给与家里更多经济支持,婆婆因为身体尚可,主动承担了照顾侄子、侄女的重担,快八十高龄,依然喂鸡做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哥哥、嫂子为维持生计(孩子念书、村里人情往来、家人生病等必要开销),一直呆在北京工地,只有过年时才提前一月、半月回家,准备年货。这样,侄子侄女事实上就成为祖辈照顾的留守儿童,只不过,相比当下很多孤苦的儿童,因为能够得到祖母的爱,孩子倒也没有留下太多心理阴影。&/p&&br&&p&情况到2008年发生了一些变化,哥哥、嫂子尽管在外打工多年,但年头到年尾的拮据状态让他们颇为失望,加上婆婆、公公年龄已大,已无法照顾好进入叛逆期的孙辈,这样,嫂子就决定留在家里,一方面照看老人,更重要的是管教孩子。嫂子在家种种菜,喂喂鸡,养养猪,我们按时给家人寄生活费,一家人无病无灾,日子倒也过得去。&/p&&p&这样,哥哥、嫂子同时在外打工的局面,就变成了哥哥一人外出打工的状态。哥哥身体并不好,并不适合外出在建筑工地干很重的体力活,但待在家里,几乎没有任何额外的来源,而孩子逐渐长大,老人年事已高,子女成家,父母善终的具体压力一件件摆在眼前。房子尽管98年在丈夫的资助下已经建起,但二楼几乎是一个空架子,没有任何装修,以致过年过节回去,都没有办法安置亲人过夜。但不管怎样,毕竟一家人还能过一种平平安安的日子,随着孩子们的成长,日子总是在走向好的一天。&/p&&p&哥哥每次得知我们寒暑假要带儿子回去,总是提前从工地回来,杀鸡、宰鸭,用摩托车带儿子去镇上集市赶集,给儿子买各种夸张而廉价的玩具,公公、婆婆也极为开心,嫁出去的大姐、小妹,还有妻子早逝的二姐夫都会回来相聚,一家人倒也能感受到亲人相聚的温馨,只有四姐一家,因为姐夫常年待在北京,几乎很少回去。但这种平常、安稳的日子并未维持多久,就出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并直接影响到了整个家庭的走向。&/p&&br&&p&一件事是四姐的工地出问题。由于政府拖欠姐夫承包工程的付款,大量的工程欠款无法到位,直接摧毁了姐夫多年累积的家底,不但导致哥哥、嫂子跟随他们打工多年的工资不翼而飞(这笔钱几乎是他们整个家底,有将近十万块的劳务费,哥哥、嫂子一直指望这笔钱给儿子娶媳妇),而且因为拖欠工人工资,欠下大量无法逃避的债务,最困难的时候,甚至找我们借钱。大约2009年临近春节一天,丈夫接到四姐夫的紧急电话,说有人用刀架着他的脖子,逼他必须在当天还钱,求我们帮他解燃眉之急。&/p&&p&姐夫在我印象中,一直经济算是宽裕,穿的衣服也挺括光鲜,很有农村成功人士的派头。几年以来,这是姐夫第一次向我们开口,但当时我确实不愿借钱,一则,手头并没有多余的闲钱等着帮助他们,而买房欠下的首付还等着年底归还,当时我们的经济状态几乎处于最紧张的阶段;二则,也因为他们拖欠了哥哥、嫂子将近十万块钱的血汗钱,对他们心生嫌隙,总感觉他们没有保障亲人最基本的利益。&/p&&p&我向丈夫讲明了我的意思,丈夫也没有吭声,四姐被逼无奈,再次向我们打电话求助,面对危急情况,她也没有任何办法,事情明摆着,我们已没有任何退路,也没有任何选择,只得厚着脸皮找一个经济条件尚可的朋友借钱。尽管四姐当时承诺几个月以后还钱,但我知道,还不还钱不是她的主观愿望说了算,从借出那笔钱开始,我们就没有期待有还钱的那天。&/p&&br&&p&事实也是如此,此后几年,四姐一家的经济状况没有任何好转,她甚至几年都不敢回家,害怕村里那些曾经跟随姐夫打工的乡亲讨要工钱(我后来才意识到四姐一家命运的转变,对我们此后几年经济状况的直接影响,因为他无法归还哥哥、嫂子的工钱,哥哥嫂子再也没有别的储蓄,随着儿子、女儿长大,他们结婚、成家的大事,通过婆婆的叮嘱,就责无旁贷落到我们身上)。&/p&&p&2015年,我在北京访学,曾经和丈夫去看过四姐一家。他们居住在北京一个极其混乱的城中村里,村子里污水横流,垃圾遍地,两间逼仄的平房在一条弯弯曲曲的小巷的尽头,为躲避别人逼债,几年来他们和外界断绝任何联系,四姐夫更是几年都不敢回家,作为独子甚至无力照看家中的老母,也不敢公开找工作,一家人的生活全靠四姐在咖啡厅洗碗、两个女儿当导游来支付。想到九十年代,四姐一家最辉煌的时候,一家人的日子红红火火,没想到现在最需要经济支撑时,却因为政府拖欠工程款,不得不躲在一个隐匿的角落生活。&/p&&br&&p&第二件事,也是更大的打击,则是妹妹的出家。在整个家庭中,妹妹的生活最让人舒心。她生得漂亮,又有着湖北姑娘的泼辣能干,初中念完后,去武汉打工,在工厂做临时工,认识了本厂一正式工并结婚。两人发展不错,因为结婚早,在房价还不到一千时,就买了很大的房子,女儿也聪明可爱,妹夫后来还当了副厂长。&/p&&p&事实上,多年来,除了丈夫,妹妹同样承担了照顾家庭的很多重任。侄子、侄女、婆婆、公公的衣服、日常用品,几乎全都是她从武汉带回,哥哥、嫂子在武汉打工的几年,住房问题也是她帮忙解决。但最近几年,妹妹信佛,开始吃素,2012年暑假,她带外甥女去广州玩,也时常和我们宣传吃素的好处。仅仅一年后,2013年9月的一天,丈夫忽然接到哥哥的电话,说是妹妹已经出家,并且决断离婚,没有给自己留任何退路,就此遁入空门。&/p&&p&尽管从信仰的角度,完全能理解她的个人选择,但事实上,当这种事情落到身边家人身上时,还是无法接受。妹妹和我同一年出生,正处于人生和家庭压力最大阶段,妹夫工作繁忙,外甥女刚上高一,她婆婆年事已高,自己的父母也是八十高龄老人。&/p&&p&妹妹突然做出出家的决定,让全家人如坠冰窖。丈夫为了说服她还俗,连夜请假从广州感到武汉,又从武汉赶往庵里,但终究不为所动,一直到婆婆去世,我也未能在葬礼上见上妹妹一面。直到现在,那个热爱世俗生活的妹妹为何突然放弃红尘,始终是萦绕在亲人心中的不解之谜(我只是偶尔听起妹妹讲起她丈夫家复杂的情况,讲起公公对她的冷暴力,讲起懦弱胆小的婆婆对她的依赖,无助时总是抱着她哭),但既然她作出了决绝的选择,家人也没有任何办法。&/p&&p&妹妹一走,直接受到影响的就是外甥女,外甥女原本内向的性格变得更为孤僻,仅仅念到高一,迫于社会舆论压力,就草草休学。想起2006年春节一家人的团聚,外甥女在田野采地菜时,跟随其他的表哥表姐在田野疯跑,红色的蝴蝶结在脑后摇曳生姿,一副活蹦乱跳的模样,那时,她是所有孩子中唯一在大城市出生、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小公主,没想到七年以后,因为妈妈执意出家的决定,竟然变成最可怜的孩子。除此以外,伤害最深的就是婆婆,婆婆因为女儿出家一事,怎么也想不明白,家里只要有人来,就开始念叨,原本硬朗的身体一蹶不振,在摔了一跤中风后,一直卧床不起,死前也未能见到小女儿一面。公公(继父)更是变得木讷,妹妹是他唯一的亲生女儿,女儿的出家也让他彻底失去了最重要的情感寄托,终日在村子里漫无目的的荡来荡去,脸上很难看到往日发自内心的欢颜。&/p&&br&&p&四姐夫的破产,小妹妹的出家,直接碾碎了两个家庭的希望,也波及到其他兄妹,尤其是哥哥一家,原本经济基础就相当脆弱,在五六年的劳务费泡汤后,更是毫无根基。自此以后,全家兄妹再也没有像2006年春节那样,有过真正的欢聚。以前还有妹妹帮着分担家庭的重任,妹妹一走,我们就不得不承担更多。&/p&&br&&p&除此以外,隐匿于家庭暗处的悲伤随处可见,我每次回到婆婆家,在和哥哥、嫂子或者大姐的聊天中,总能听到一些让人压抑的事情。2013年年底,侄子和本县一女孩网恋闪电结婚,哥哥嫂子极为高兴。但女孩嫁过来后,总是和嫂子闹别扭,性格也极其怪癖,后来才得知,她的家境也极为不幸。听说她妈妈在生下她后,被乡政府捉去结扎,一回来,就变疯了,根本就没有任何能力照顾孩子,而且还暴力打人,总是将身穿衣服撕破,没有办法,家人只得将她关在一间房子里,谁都知道这种惨剧和结扎有关,但没有任何人有力量去申诉惨剧的真相,而是任由命运的安排以最残忍的方式作用到一个普通的农家。我曾经问过侄媳妇,“有没有到乡政府反映情况?”她一脸的茫然,并未意识到一次失责的结扎手术对她的生活到底产生了多深伤害。只说小时候从来就没有人抱,都是在房中爬大的。我一直念叨向她打听更多情况,看能否帮他们维权,没想到前一向得知,她妈妈在疯病中已经去世,年仅四十多岁。&/p&&br&&p&平心而论,哥哥、嫂子一家都是最普通的农民,也是最老实、本分的农民,他们对生活没有任何奢望,也从来没有想到通过别的途径去获取额外资本。他们所能做到的就是本本分分劳动,过一点安生日子。而在农村,像哥哥一家的情况非常普遍,守在乡村,没有任何收入来源,外出打工,有可能连工资都拿不回,但全家的基本开销,诸如孩子的念书、成家、房子的修缮和更新,老人的生病、善后,一样都不能少。尽管农村免除了农业税,近几年也推行了合作医疗,但和水涨船高的支出比较起来,实在是杯水车薪。可以说,中国无数的财富、希望没有多少途径流向他们,但社会不良的触角,诸如政府拖欠工程款、信仰危机所导致的价值观混乱、基层执行计划生育的粗暴和失责,却总是要伸向这个普通的农家,种种无声的悲剧最后总是通过各种渠道渗透到他们的日常生存,唯有认命,才能平复内心的波澜和伤痕。&/p&&br&&img src=&/db93f3f76bba603a7b5ed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db93f3f76bba603a7b5ed_r.jpg&&&p&&em&- 婆婆和两个儿子及孙子&/em&&/p&&br&&p&
二、看不到前景的家庭命运&/p&&br&&p&日,卧床将近一年的婆婆去世,走完了她86岁的艰难人生。&/p&&p&在忙乱、悲伤、空落中给婆婆办好丧事,我突然感到维系整个家庭最牢固的纽带轰然断裂。尽管和婆婆在一起居住的日子并不多,但她的慈祥、宽厚还是让我感到一个老人的亲切和温暖,丝毫没有婆媳相处的尴尬和芥蒂(我对她感情认同更像自己外婆)。&/p&&p&每次回家,她都极为开心,对于年幼的孙子尤其喜爱,孩子刚出生,她便买了很多糖果招待村里乡亲,并且总是将我们定期寄回的照片分给村里老人看。&/p&&p&婆婆最大的心愿,就是儿子能当官,最好当大官。在她眼中,再也没有什么比家中拥有当官的子女,更能改变家族的命运,儿子、媳妇空戴两顶博士帽子,甚至比不上一个乡镇干部或赚钱的包工头,更能解决家庭其他成员的实际难处。&/p&&p&老人卑微的心愿更让我感受到她一生当中所遭遇的痛苦、屈辱,还有望不到边、无穷无尽生存的折磨和厄运。我知道,像丈夫这种家庭出生,通过念书得以改变命运,最后在城里找到一个安居之所的人并不少见,他们身后因为共同的家庭负重和压力,从精神面目、阶层气质上甚至具有某种共同特征,以致在各类社交群中,被城里或者家境优于配偶的女人冠以一个“凤凰男”的群体标签,并作为轻易不能下嫁的目标进行讨伐。&/p&&p&我丝毫不否认作为个体的选择,与这种男人的结合意味着要面对更多,但这种来自社会单一舆论的道德优势,还是使我感受到掩盖在这个标签背后所蕴含的歧视、无奈和漠然,以及城乡二元结构给农民造成的不可逆式的生存劣势,怎样通过代际传递一直作用到婚恋层面,从而导致不可排解的天然矛盾。可以说,尽管农村出生的读书人通过个人努力得以改变身份,但只要和出生的家庭还依存各种血肉关联,那份深入骨髓的卑微、渺小、和人格的屈辱感,就会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逃出泥坑的幸运者尚且如此,留在故地的坚守者又怎么可能有更好命运?&/p&&br&&p&事实就是如此,冷静下来想想,哥哥一家确实看不到太好前景。&/p&&p&首先是代际的贫穷已经开始轮回。在体力最好的时候,哥哥、嫂子当年丢下孩子外出打工,现在侄子、侄女长大成人,结婚生子后,随着生存的压力变为现实,也不可避免要重复父辈的命运,踏上下一轮的打工生涯,哥哥、嫂子像当年公公、婆婆一样,要承担起照看孙子的重任。2013年年底侄子结婚以后,为偿还债务,过完年就离开新婚妻子,随村里去外省打工的队伍,成为泥水匠中的一员。&/p&&p&运气好时,一年能够攒下一万多元,运气不好,或者多换几个工地,可能就只够买一张回家的火车票。毕竟和父辈比较起来,侄子不可能像他们那样严苛节约,二十出头的年龄,和城里的年轻人一样,他迷恋各类智能手机,或者一些时尚的行头,光是这一笔开销,就足够家里开支半年。他也曾经考虑在附近的镇上找个事做,或者开个店,但不是没有成本,就是没有过硬技术,始终难以做成。&/p&&p&客观而言,农村自身的生产已经难以形成良性循环,更多时候,获取基本的家庭开销,还是不得不以肢解完整的家庭结构为代价。这样,结婚、生子、外出打工、制造留守儿童,就成为了事实上的轮回。对哥哥而言,新的挑战在于,他老了以后,甚至会面临老无所养的境地,毕竟他的子女,没有一人通过读书得以改变命运,而他在半生的劳作中,也仅仅只是维持了一种最简单的生存,并没有给自己留下半点养老的资本,贫穷和贫穷的传递,已经成为这个家庭的宿命。&/p&&br&&p&其次是留守儿童的后果开始显现。侄子、侄女作为第一代留守儿童,已经长大成人。侄女通过网恋,十九岁那年就结婚,二十岁就生了孩子,丈夫是一个比他还小一岁的本乡男孩。尽管已身为母亲,但侄女根本就没有身为人母的心理准备,更感受不到母亲身份沉甸甸的重任,怀孕期间,依旧维持以前的生活方式,猛吃方便面和饮料,手机更是二十四小时不离身,床头柜前堆满了方便面盒子和饮料瓶。孩子生下来后,甚至连棉纱的尿布,都不知道在哪儿买。&/p&&p&我暑假看到她带着一岁不到的女儿,大热天里,就让她光着大半个身子,一身的泥巴和脏污也不管,我告诉她应该给孩子备用一点棉纱尿布,她开始一脸茫然,随后便很开心地告诉我,她让女儿几个月就开始吃冰棒,拉了几天肚子后,现在不管吃什么都没关系,但事实上,她女儿一直不明原因的高烧不退。&/p&&p&和城里刚做母亲女性的谨慎、细致比较起来,侄女的无知、粗糙着实让我吃惊不小。她原本就是一个孩子,一个二十岁就做了母亲的孩子,爱玩的天性和母亲沉重的责任放在她身上,显得尴尬而又刺眼。我叫她买两本书看看,或者上网时,顺便看看育儿专栏的内容,她青春勃发的脸庞再一次转向我,“我明年就出去了,带伢是奶奶的事情”。&/p&&p&侄子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她妻子因为自小没有母亲的滋养和教导,也不懂得怎样对待孩子,孩子一哭闹,她就将几个月大的孩子丢在床上,要么不理不睬,要么大喊大叫,很难有平和情绪,更不要说一个理智妈妈应该具有的淡定。加上侄子终年在外打工,她整天和嫂子相处,两人总难免因为家庭琐事磕磕碰碰,因此,也难以有好的心态对待刚出生的孩子。&/p&&br&&p&不得不承认,和哥哥一代被逼外出的心态不同,侄子、侄女外出打工的心态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相对贫穷固然是其选择外出的理由,但对于年轻而又过早当妈妈的女孩而言,很多时候,外出打工是她们逃避养育孩子的最好借口。在她们的思路和情感发育中,养育孩子的繁琐让她们苦不堪言,而过早外出对另一个孩子的伤害,根本就没有进入她们的视线。&/p&&p&留守儿童缺爱的童年,让他们从小难以获得爱的能力,当他们长大到做父母时,这种爱的缺失,并不会随身份的改变,有如神助一般的得以弥补,爱的荒芜的代际传递,才是真正让人担忧之处。对比城市正常家庭孩子获得的关爱和良好教育,不可否认,另一种看不见的差距,已经将城乡差距的鸿沟越拉越深。&/p&&p&但另一方面,因为多年在外的打工经历,侄子、侄女一辈的价值观念已经根深蒂固植入当下的消费理念。不论是穿衣打扮、结婚置业、还是日常起居,其风向标已经和城市孩子没有差异。侄子尽管婚前没有赚到过什么钱,但换智能手机的速度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其妻子网恋而成,让哥哥、嫂子安慰)。&/p&&p&结婚典礼,甚至还请了乐队、车队,更不要说农村流行的三大件金饰(项链、耳环、手圈)。其所营造的气氛,和城里任何一个高档酒楼举办的婚礼没有本质上的差异,唯一的不同就是婚礼的背景是在一个并不富有的农家。面对如此的场景,他们几乎没有任何抵抗的余地,婚礼的排场,婚礼给女孩的彩礼和装备,在他们彼此暗淡的一生中,几乎就是仅有的一次出彩机会。而为此背下的债务,顺理成章成为一个新家庭的沉重起点。&/p&&br&&p&再次是传统乡村结构已经失去内在坚韧扭结,经济的脆弱加速了乡风乡俗的凋零。以养老为例,尽管几千年来,养儿防老一直是农民最为坚定的信念,但这一朴实愿望,在严酷的生存现实面前受到了极大挑战。贺雪峰团队曾提到湖北农村老人自杀的现象非常严重,“笔者所在研究中心调研表明,两湖平原(洞庭湖平原和江汉平原)及其周边地区,是一个自杀率极高的地区,尤其是老年人自杀率,已经远远高于正常自杀水平。”&/p&&p&(《试论农村自杀的类型与逻辑》,在《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第116期》)。&/p&&p&陈柏峰在《代际关系变动与老年人自杀——对湖北京山农村的实证研究》一文中,再次强调了这一事实,“老年人高自杀率、高自杀比重、以及自杀率、自杀比重的高速增长,这都是不争的事实。这种事实的残酷性令人震惊。”&/p&&p&(载《社会学研究》2009年第4期)若不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几乎很难相信这么残酷的情况如此普遍。在婆婆生重病期间,不时有村里乡亲过来看望聊天,总是提到,农村老人得了病,总是拖着,能得到及时救治的情况很少(嫂子因为每天细心护理婆婆,及时帮她翻身、换药,得到了村里人一致好评,成为全村媳妇的典范),如果得了绝症,一般就是等死,有些老人不愿拖累子女,很多都会选择自行了断,有些儿女实在无法忍受这种长期的折磨,也会选择逐渐减少给没有自理能力病人的食物,最后活活饿死。&/p&&br&&p&以写作底层文学著称的作家陈应松,在其小说《母亲》中,以冷静、严苛的目光直视这种生存的真相,对此作了入目三分的叙述,我在阅读这部作品时,眼前总是浮现那些老人的身影,感受到他们面临生命终点之时的坦然和冷静。&/p&&p&生命在他们眼中,并不具有特别珍贵的意义,活着,是卑微而麻木地活着,能够感受到的幸福纯粹来自生命本能和惯性,死去,也是理所当然的死去,在一个日渐寂寥而没落的村庄,这种无声的悲剧并不会引发人们心中的太多波澜。悲苦农民与生俱来的天聋地哑的悲剧命运,从来就难以从根本、整体上得到任何改变,多年经济发展的光鲜,除了让他们吃饱饭,并没有让其享受到和国家整体实力相当的体面和尊严。&/p&&p&大城市的光鲜、城市有钱人的奢靡、成功人士的高大上生活,和同一片国土上的农村悲惨的处境无法产生太多关联。&/p&&br&&p&最后,农村面临资本的侵蚀,虎视眈眈的社会游资通过官商勾结,已经盯上了农村最后的资源——土地。尽管关于农村土地私有化仅仅停留在讨论阶段,但在实际情况中,农村的土地已通过资本的运作被兼并。丈夫所在的村子在丘陵地带,风景算不上太好,几个并不太高的小土包,村里一条小河蜿蜒流过,为全村的农田提供基本灌溉。但近两年,不知哪里来的人,将村子里的土地圈起了一大块,河流也被迫改道,流入到私挖的池塘里面,模仿经济发达地区的度假村模式,修一些和整个村庄根本就不搭调的亭台楼榭和供城里人享乐的房子。&/p&&p&事实上,因为周边旅游资源欠缺,并未有多少游客带动村庄经济,倒是因为河流的改道,已经直接影响到了农田的供水,农田被占,最后到底会导致什么后果,现在根本无法预料,而村民对此也漠不关心。对侄子、侄女一辈的孩子而言,反正种田已不可能给他们提供出路,农田被装扮成度假区的模样,反而能给他们一份心理幻觉。&/p&&br&&p&若不是和丈夫结婚,作为家庭中的一员,亲身经历各类无法逃脱的日常琐事,亲眼目睹各种让人无语的真相,旁观者几乎很难体验到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在具体的生存和抗争中,到底要面临多少先天的劣势,他们的实际生活,和整个社会发展的大势到底要断裂到何种程度。种种真实的痛楚总是让我追问:造成这个家庭天聋地哑的困境,问题到底出现在哪个环节?回馈乡村,又何以可能?&img src=&/62112a3eabc697e5c2c748b71ea07252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62112a3eabc697e5c2c748b71ea07252_r.jpg&&&em&农村废弃的老宅&/em&&/p&&br&&p&三、回馈乡村何以可能&/p&&br&&p&平心而论,尽管进入到理性分析,哥哥一家的前景充斥着灰暗和绝望。但每次回乡,哥哥、嫂子的精神状态还是让人放心、安慰。尽管手头总是缺钱,哥哥也患有先天的遗传病,但他们精神比我们要愉快很多,哥哥从不失眠,嫂子也从不唉声叹气。哪怕在婆婆卧床最艰难的阶段,嫂子还是毫无愠色的去干该干的一切,家里丝毫没有危重病人的压抑、郁闷。他们越是活得坦然而毫无欲望,越是对个人命定的困境毫无感知,越是对生活没有过多的奢望,我就越感到这种命定的生存是多么残酷,感到这个世界为什么总有人要占有如此之多。而如何回馈家庭,对跳出龙门的家庭成员而言,几乎成为一种天然的情感选择。&/p&&br&&p&冷静下来想想,关于对乡村的回馈,哪怕在国家经济实力如此强大的今天,在农村的家庭模式中,自古至今,其实一直停留在家庭之间的互助。我父母辈如此,到我这一辈还是如此,这一点,我的感受实在是刻骨铭心。我想起我的父母,半生以来,仅仅因为爸爸是一乡村教师,有一份公职,妈妈因为能干,家境比别人稍稍好点,就不得不接受无止境的帮助亲人的重任,几十年中,几乎有大半的精力都用来对付亲人的求助。&/p&&p&妈妈一辈子对自己人生的总结就是“帮忙的没一个,麻烦的一大堆”,简单的一句,实在是她几十年来面对两边穷亲戚所发出的真实感慨。我童年的整个印象,不是爸爸的同母异父哥哥坐在家里不动,不拿到钱绝不出门的身影,就是妻子早逝的叔叔一有事情就来找爸爸的理所当然,要不就是多病的小舅舅腼腆但又坚决的求助,更有同父异母的姑姑过一段时间就会定期来娘家诉苦。&/p&&p&这些亲人善良、淳朴、也有温情(姑姑临死前,知道爸爸去看他,都挣扎着要去抓她养的母鸡,让他带回去给小孩吃),并非要故意麻烦亲人,占到多少便宜,实在是生活在农村的悲苦命运,让他们一碰到麻烦几乎就找不到任何出路,向家里情况好点的兄妹求救,就成为唯一的路径。&/p&&p&父辈的命运如此,几十年后,尽管改革开放的大旗已经招展几十年,国家的财富已获得巨额增长,亲人中间也不存在温饱问题的成员,但随着新的困窘的出现,我和丈夫所面临的情况和父母并无二致。&/p&&br&&p&摩罗在《我是农民的儿子》一文中,曾经感叹,“所有的农民都本能地希望通过儿子进城改变家族的命运,可是所有这些努力都不过是复制电影上流行的‘你撤退,我掩护’的故事模式,留下来作为后盾的不堪一击,固然难免一死,逃脱者面对亲人的沦陷更加无能无力,也只能痛不欲生地仰天长嚎”。&/p&&p&我作为一个农民家庭的儿媳,身处其中,实在能体会到这种痛楚中的无奈。丈夫和任何一个通过求学改变命运的农村孩子一样,在城市的生活从来就不以追求享受为前提,甚至用在他身上的正常开销,在他看来都是一种负罪,与生俱来的家庭阴影深深渗透到他的日常生活中,他不抽烟、不喝酒、也没有多少交际,更谈不上特别嗜好,唯一的兴趣就是看书,过着一种在别人看来寡淡无味的简单生活。&/p&&p&他性格沉默,不爱多言,他愈是沉默,我就愈能感受到过去家庭所施加给他的痛苦和压抑的深重,他像一条运气很好的鱼,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游出了这个令人绝望的家庭,但这种逃脱的幸运并不能给他带来发自内心的快乐,他所出生的原生家庭就像一个长长的阴影,只要还有家庭成员处于不幸和痛苦中,逃脱的个体就不可能坦然享受生活本该具有的轻松、愉悦,一种血肉相连的痛楚,总是无法让他对有着共同成长记忆的亲生兄妹的困境视而不见。&/p&&br&&p&尽管自身背负房奴、孩奴的压力,他从来就觉得回报原生家庭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更何况,家中老父老母的日常起居事实上也是留守家园的兄妹照顾更多。因此,家里任何人经济上求助于他,除了默默接受,从来就没有任何回绝的念头。&/p&&p&结婚多年以来,在捉襟见肘的经济状况中,我也时时为丈夫背后的庞大家庭,感到沉重压力,有时甚至有一种深不见底的绝望感,但相比经济的困窘,更让人难受的还是情感折磨。我难以回避一个基本事实,如果连我们都不去管他,连他最亲的人对他所遭受的痛苦都能视而不见,那还有谁会对哥哥、嫂子一家伸出援手?可是,逃出乡村在城市立足的人,同样面临各种实实在在的困境。&/p&&p&杨庆祥在《80后,怎么办?》一文中,认真剖析了80后中逃脱农村在城市打拼一代知识精英的深刻困境,对70后一代而言,尽管情况没有如此惨烈,但实际上也仅仅只是抓住了房价刚刚失控之初,及时当上“房奴”的幸运,当中年困境如期来临时,他们所面对的生存、事业压力从来就没有减轻半点。所能给家里的帮助,也无非是从有限的工资中省出一部分开销,如此微薄之力,到底又能在多大程度改变家庭的命运?摩罗11年前提出的问题,“改变农民的命运究竟是靠应急的政策还是更需要社会体制、政治体制的配套改革?如果农民享受不到更好的教育资源、如果他们不能在一个平等的政治构架中享受到所谓国民待遇、如果他们不能在一个开放的社会体制之中以自己的声音和力量来维护自己的权利,那么,谁能保证他们的命运能够得到改变?谁有那样的能力和良知成为他们的救世主?”(《我是农民的儿子》,载《天涯》2004年第6期)直到今天依然没有答案,而且也看不到答案能够兑现的一天。&br&&/p&&br&&p&我由此想到这样一个群体:通过个人努力,进入城市,得以改变命运,并拥有相应权力,在现实诱惑下,最终走向贪腐之路。我想到,对他们而言,对一个从小物质匮乏到极致的人,必然在拥有机会以后滋长更为膨胀的欲望,因为他深知一种来自身份差异的残酷真相,有作家通过文学作品,曾表达这种人物的真实想法,“既然机会这么多,那么赶紧捞上几把吧,否则,在利益分化期结束以后,社会重新稳固,社会分层时期结束,下层人就很难跃上上层阶层了。”&/p&&br&&p&事实就是如此,逃出来的家庭成员,若无法通过个人力量改变家族命运,那么,此生便几乎永无可能。我在村子里,也常常看到一栋栋废弃的房子,一打听,这种情况,一般都是举家搬往城里,再也不可能回到乡村生活的家庭。我所出生的湖南老家,也有一户仅仅是通过参军得以改变命运的军官,利用各种关系将两边兄妹的子女全部弄出去,甚至27岁初中都未毕业的小舅子都能弄到部队当兵,转业后再通过关系,安排到公安局。与他们相比,我和丈夫实在是为家庭贡献最小的人。&/p&&p&几乎没有任何契机和资源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亲人命运,甚至大外甥女大学毕业,连给她找个好工作都帮不上太多忙。正因为意识到权力的重要,婆婆生前最大的遗憾就是他的儿子没有当官,她老人家凭借想象,将博士的头衔兑换为看得见的官职,却不知道这个群体的实际生存境况。无力帮助亲人的内疚,越发让我感受到农村家庭难以改变命运的结构性困境。在这一点上,摩罗的感慨让我深深共鸣,“在所谓现代化过程之中,农民已经付出了非常惨重的代价。我再也不敢指望那些兄弟姐妹能够在继续现代化的过程中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明天的命运只会跟昨天的命运一样严酷。在大政府、小社会的境遇中,成为卑贱的垫脚石是弱势群体的唯一宿命。”&/p&&br&&p&既然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助,无法达到帮助弱势家庭过上更好生活的程度,改变留守乡村哥哥一家的命运,从国家和政府层面而言,最好的途径自然是通过教育。而摆在面前的事实是,乡村的教育资源已经凋零到无法直视的程度,侄子和侄女在条件极为简陋的乡村中学,连初中都没有办法坚持念完。&/p&&p&丈夫曾历数过和他同龄的读书人,在村里上过大学的就不下七八个,但到侄子、侄女辈,和他们同龄的孩子,如果父母不早早将子女送往县城或孝感的初中,连高中都很难考上,就算农村的教育条件能够和城市媲美,留守儿童的先天缺失,父母素质的差异,都让他们仅仅在起点就构成了无可挽回的劣势。社会的结构性差距已经在这个家庭兑现,对哥哥、嫂子、侄子、侄女,他们的孩子而言,通过念书,社会再也不可能给他们提供如丈夫一般改变命定人生的机会,逃脱乡村、跻身城市的简单而朴素的愿望,在下一代的身上终将如海市蜃楼一般缥缈。不从根本上促进一种更为持续的发展,和我们曾经同呼吸、共命运的亲人,必将在撕裂的社会较量中,被彻底抛入尘埃中的生存,无从反抗,也毫无声息。&/p&&br&&p&最后,我想说。尽管对于底层的书写,我一直心生警惕,但刻骨铭心的感受,还是让我担心这个世界的声音将变得无比悦耳,当像哥哥这种家庭的孩子、孙子再也不可能获得任何发声机会,关于这个家庭的叙述自然也无法进入公共视野,那么,关于他们卑微的悲伤,既失去了在场者经验的见证性,从而也永远丧失了历史化的可能。而我今天所写下的一切,不过以一个亲历者的见闻,以一个农民儿媳的身份,记载我与他们之间偶遇的亲人缘分。&/p&&/blockquote&
首先写一点自己的话在前头。 题主认为建筑工人、普工、保洁就是社会底层了。这其实是一种大错与缪误。 事实上,这些人至少还能自给,不至于什么时候一个不慎就无声无息自杀了。能够在城市找到工作,还算不得最底层。 最底层的,是农村。 今天恰好看到一篇很…
&p&来说个鸡汤吧。&/p&&p&1846年,28岁匈牙利医师伊格纳兹·塞麦尔维斯开始在维也纳大学产科当助理,他立刻就得面对日以继夜的医疗任务,几乎无法脱身。当时横扫欧洲产科病房的疾病是产褥热。在塞麦尔维斯任职的医院,每六位刚生产完的妇女就会有一位死于产褥热。当医师解剖她们的遗体时,都会发现她们身上满是恶臭的白脓及不寻常的大量腐肉。塞麦尔维斯几乎天天目睹产褥热对产妇的危害,脑子里已装不下任何其他东西。他决心把全部时间用在找出产褥热谜样的根源。&/p&&p&当时,医学界普遍认为产褥热来自空气散播的物质,从肺部吸入人体,因而造成产褥热。但塞麦尔维斯认为那根本说不通,不同季节、气候条件及空气似乎不会影响产褥热的疫情变化。他和一些同僚归纳后发现,由医师接生的产妇罹患产褥热的比例,远远高出由产婆接生的产妇。没人能解释造成这项差异的成因,也很少人为此事思索。&/p&&p&塞麦尔维斯为这个问题伤神不已,他钻研相关文献,最后得出的惊人结论是:产褥热是医师以手直接碰触病人所造成的,这在当时是十分惊世骇俗的主张。他在进行这项推论时,发生了一件能彻底证明他想法很正确的事件:产科里有位地位崇高的医师,在解剖产褥热患者遗体时,不慎被刀子刺伤手指,几天后就因为严重的感染而死亡。解剖他的遗体,发现了跟产褥热死者相同的白脓和腐肉。&/p&&p&塞麦尔维斯认为真相已经大白,医师的手在解剖室受到感染了,当他们再去检查妇女、接生宝宝时,产褥热便透过产妇身上的各种伤口造成血液感染。残酷的事实是,医师们亲手传染给产妇产褥热。如果这就是成因,解决之道也很简单:医师们在接触病患之前要洗净双手并且彻底消毒,当时没有任何医院这么做。他在自己的病房执行这个步骤后,死亡率立即下降一半。&/p&&p&塞麦尔维斯眼看即将有重大的医学发现:破解细菌与传染病之间的关系,前途似乎一片大好。但有一个问题。产科主任约翰·克莱因是个保守派,他要求手下医师恪守前人所建立的正统作法,他认为塞麦尔维斯从菜鸟医师变成激进分子,一心想推翻正统医学,借此扬名立万。&/p&&p&塞麦尔维斯不断跟他争辩产褥热的话题,当这位年轻医师终于发布了自己的推论,克莱因简直愤怒到了极点。这个的推论等于在责难医师们,其中当然也包括克莱因,等于是他们不断在谋杀病人,这罪名未免太沉重。(克莱因主张塞麦尔维斯病房的低死亡率,要归功于安装了新的通风设备。)到了1849年,塞麦尔维斯担任助理医师的契约到期,克莱因拒绝续聘他,基本上就是要让年轻的塞麦尔维斯滚出这个行当。&/p&&p&然而,塞麦尔维斯后来在医学院得到几位重要盟友,特别是年轻一辈。他们催促他进行对照实验来验证主张,把研究结果记录下来,最好把这个理论传遍欧洲。但塞麦尔维斯放不下他与克莱因的斗争,怒火一天高涨过一天。他觉得克莱因简直愚不可及,坚信这个还未经验证的产褥热成因是谬论,克莱因对真相如此盲目排斥,令塞麦尔维斯相当气愤。这种人怎么还能在医院坐揽大权?真相明明已经昭然若揭了,为何塞麦尔维斯还得投资大把时间做实验、或写书?他决定开课讲述这个主题,如此还能同时顺道表达他对医学界许多老古板的不屑。&/p&&p&欧洲各地有不少医师前来参加塞麦尔维斯的讲座,有些仍然对他的主张存疑,但愿意支持他的人增加了。他在大学的盟友敦促他要打铁趁热,继续研究自己的理论,将之付梓成书。但讲座开始几个月后,出于没人能理解的缘由,塞麦尔维斯突然离开维也纳,回到故乡布达佩斯,获得没有机会在维也纳拿到的大学工作及医疗职务,似乎也是因为无法忍受再与克莱因待在同一座城市,他需要能自由工作的环境,尽管布达佩斯当时的医疗水准比较低落。他的盟友觉得遭到他的背叛,他们赌上自己的名声来支援他,他却说走就走,弃他们于不顾,让他们陷入困境。&/p&&p&塞麦尔维斯回到布达佩斯后,在他工作的医院里立下严苛的规定,强制医师做好消毒工作,死亡率有因此下降,但一起工作的医护人员几乎个个都疏远他。不满他的人愈来愈多。他逼迫每个人要执行新的消毒程序,但没有任何能替这项作法背书的书籍或相关实验研究,以致他活像是在自说自话,对自己的想象着了魔。他拚命坚持消毒的必要,徒然令大家意识到,根本没有学术研究可以为这事背书。医师们猜测,他之所以成功降低产褥热的发生,或许原因有他。&/p&&p&到了1860年,他承受同仁的施压,终于决定写一本书来完整阐释他的理论。当他完成书稿,原本不应过长的篇幅,却暴增到几乎令人读不下去的六百页谩骂。内容不断重复迂回,他列举出反对他的医师,宣称他们是杀人犯,才会对他的论点有疑议。那些气冲冲的文句简直就是恣意的谩骂。&/p&&p&这时,反对他的人全一股脑儿冒出来了。他努力写书,却写得一塌糊涂,反对他的人可以从他的论述挑出无数毛病,或质疑他的激烈言词,光是这点就够要命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保人员增减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