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头条说骁龙820的CPU性能输给骁龙810 820是真的吗?

820真的不热810很热?到底哪个是谣言
在今年上半年的SoC中可谓是高通骁龙820的天下,性能猛、能耗低再加上强大的图形处理能力让高通骁龙820成为国产旗舰手机的标准配置,并且一改高通骁龙810的低迷,成为挽救高通市场占有率下滑的一剂良药。
那么高通骁龙810为什么失败?“发热”肯定是大多数人的回答。难道高通骁龙810的发热程度真的是导致其失败的主要病因吗?而在我看来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是媒体大肆宣传和高通官方的不作为才导致高通骁龙810成了过街的老鼠,谁看了都想上去踹一脚。
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没有记错的话骁龙810发热严重是源自黑小米手机的一篇文章,也自此高通骁龙810的发热一炮而红,然而面对此事件高通方面并没有马上做出回应,而是静观其变(拿出苹果5C的作风,就不出来解释C是色彩的定义),随着各家媒体的大肆宣传(制造热点),810的热已经众人皆知,高通官方再想出来解释时早已为时已晚,无力回天。
在今年小米5发布后不久,又有一篇黑小米的文章应时而生,并且顺便捎带上了高通820,文章中指出高通820的发热程度一点也不比810弱,此文章一出,大众哗然,媒体竞相转载,高通820则又成了最热门话题,并且迅速蔓延。不过好在高通官方马上做出回应,用数据进行了有力回击,才使得高通820发热事件平息。
试想当初,如果高通官方及时回应,高通810还会惨死街头吗?
当然在这里写这篇文章的意思并不是要旧事重提,非要把“暖手宝”称号安在高通骁龙820的头上,也不是想给高通骁龙810翻案,而只是想不那么人云亦云,谁更热试过才知道。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两款CPU的相关参数:
高通骁龙810:骁龙810采用四核Cortex-A57+四核Cortex-A53架构,以及Adreno 430图形芯片。高通声称相比Adreno 420来说其性能提升了30%,功耗降低20%,支持DX11.2、OpenGL ES 3.1、OpenCL1.2完整版,支持完整的H.265硬件解码,不但能输出4K信号到手机显示屏,还能同步输出4K到外接设备,性能极为强大,几乎所有规格都是最高标准,同时功耗控制也相当出色,高通声称,使用4K超高清显示时,骁龙810的功耗会和1080P显示一样
高通骁龙820:骁龙820采用面向异构计算而设计的高度优化定制64位CPU——Qualcomm Kryo。Kryo采用最新14纳米FinFET工艺制程, 支持最高达单核2.2GHz的处理速度。Kryo是广受欢迎的定制Krait CPU的延续——Krait CPU支持骁龙 800、801和 805处理器。与骁龙810处理器相比,Kryo CPU和骁龙820将带来最高达两倍的性能提升及功效提升。与骁龙820的其他异构组件结合后,Kryo能够带来卓越的用户体验、创新和效率,让骁龙 820成为Qualcomm Technologies迄今最具创新性的顶级移动处理器之一。
下面为了进行了测试,分别找来了两款搭载高通骁龙810(nubia Z9 Max精英版)和高通骁龙820(nubia Z11)的两款机器。测试的内容也是比较简单的,就是大型游戏试玩30分钟,每十分钟查看手机温度,运行的是大型3D游戏2K16,两款CPU的表现到底如何呢?来看一段视频吧!
视频我想大家也已经都看了,在第一次测温度的时候,高通骁龙820的温度要比高通骁龙810的温度高上一些,第二次的温度测试也是相同的情况,而因为前两次都先测试的是高通骁龙820的温度,后测试的高通骁龙810有冷却的时间,温度略有下降,所以在第三次测试是先对高通骁龙810的温度进行测试,但结果还是高通骁龙820的温度要高一些。
难道高通骁龙820真的要比高通骁龙810热吗?答案不是的,在前十分钟的游戏测试中,nubia Z9 Max精英版出现了明显的卡顿,这也就是说骁龙810降频了,但好在卡顿的时间不长,但是在后来的游戏过程中明显感觉高通骁龙810并没有火力全开。
那么火力全开的温度会直接飙升吗?显然是不会的。在整个测试过程中,nubia Z9 Max精英版的机身温度在36度上下,并且幅度不大,火力全开的话也基本保持在高通骁龙820的程度上,而想达到网络上流传的50度以上还真是有点难。
总结:两款CPU真的热的不行吗?我想大家也都有了自己的一个答案,而至于高通骁龙810表现的也没那么糟糕吧,所以说任何事情都不要盲目的跟风,热不热试过才知道。
分享给你的圈子
来源: 手机之家
热门手机排行榜
& 2002-.cn 手机之家 所有权利保留
京ICP备号&京ICP证090349号&电信业务审批[2009]字第281号魅族PRO 6评测:联发科Helio X25真的比骁龙820更差劲吗
总结来看,X25比起7420在性能上有进步,其表现依然处在目前CPU的第一梯队,而在功耗控制和CPU性能上也找到了不错的平衡点,而在GPU上与骁龙820的差距则像五十步笑百步,在A9面前都是渣,你笑啥?
  5年前的我还想着MX能否得到市场的认可,而如今的魅族却已经成为了市场里的明星。
  形成这种高速的扩张一个很大的原因在于魅族不再坚持单一产品线,转而做阶梯性价格的产品。
  于是,在长达一个星期的PRO 6的体验中,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魅族在产品线全面铺开的情况下,PRO 6究竟瞄准了哪一类消费者?
  我在这篇PRO 6的评测中,将采用问答的形式,在8个关键点中,慢慢给出答案。砍掉毫无营养的开箱环节,我们直接切入主题。
  1、PRO 6的设计究竟是不是一个好设计?
  魅族在旗舰机上的外观设计是有传承的,从MX到PRO 5,从双料注塑到金属,从小圆点到腰圆键,材质在变,交互方式在变,但有一点却一直未变。
  那就是坚持背部弧线。
  这实际上是一项看起来不那么明智的决策,在手机迭代如此迅速的时代,外观设计上的突破一直是吸引消费者掏腰包的一大杀器。
  但黄章没有这么做。
  即使用户已经审美疲劳并开始抨击魅族外观没有创新,但黄章依然坚定不移的保留了手机的背部弧线设计,而到了PRO 6,黄章坚持了5年的背部弧线设计似乎已经开始显露出它的价值。
  PRO 6的外观设计上共有7点改变:
  1、前高光倒角再一次缩小
  2、采用新的天线设计方案
  3、移除了高光倒角上的金属信号点
  4、采用了更加厚重的喷砂工艺
  5、新的阳极氧化颜色
  6、闪光灯与摄像模组重新定制
  7、更窄边框
  仔细上手PRO 6后你会发现,整个PRO 6的设计,依然在围绕着手感打转,而背部弧线经过多次的修修补补,在PRO 6上已达到了一个临界点。
  我一直认可一个理念,手机设计应该朝着无割裂感方向发展。
  什么是无割裂感?
  早年三星在S3的全球发布会上曾提到过鹅卵石手感,无割裂就是如同鹅卵石一般,一体、顺滑、无阻隔,并在外形上保持整机的视觉统一。
  在2016年的今天,无论你是玻璃、金属、陶瓷还是塑料,都应该朝着无割裂感的方向发展,把中框做的更窄、更不易察觉,把切割倒角做的更细甚至直接抹去,把R脚做的更圆润更加贴合手心,把2.5D玻璃做的弧度更大更加顺滑,这一切都能更好的保证用户在上手时感受不到阻碍,保证用户大拇指在屏幕上滑动时有畅快淋漓的感觉。
  黄章坚持了5年的背部弧线设计,正是为了让手机具有更加无割裂的手感。
  PRO 6在新的天线方案下,抛弃了PRO 5的三段式切割,选择了更加舒适的全金属设计,新的喷砂工艺比起PRO 5手感上要来的更加细腻。
  PRO 6去掉了占据视觉表面的横向信号带,将硬直的拐角做的更为圆滑,同时新的着色工艺使得PRO 6的三色机型上信号带颜色和背面金属颜色更为接近。
  这还没有完,由于采用了新的天线设计后,PRO 6上取消了PRO 5上侧边切割面上的金属信号点,并且再一次减小了侧边的金属切割面积,把高光倒角控制在了一个非常小的范围内,而如此小的高光倒角也依然保持了光线照射下,一定质感的抛光视觉效果,这些都是采用新天线工艺后的连锁反应。
  2014年供应商的加工技术和天线设计的局限性使得iPhone6只能以双白带的形式露面,而2016年的PRO 6则是在经过技术发展后,一体化金属机更进一步的形态。
  更高的屏占比,更美观的天线设计,以及JW依然坚持的背部弧线手感,对于它的外观和手感,如果你有机会亲自上手,我相信你能体会到。
  这部手感无阻隔的PRO 6已经触碰到了金属一体化完美形态的天花板。
  2、Helio X25到底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Helio X25采用了很有意思的Tri-Cluster(三丛集处理器架构),而且采用了更加激进的十核心方案。
  CPU:2&Cortex-A72 2.5GHz、4&Cortex-A53 2.0GHz、4&Cortex-A53 1.4GHz
  GPU:ARM Mali-T880MP4 850MHz
  基带: LTE FDD/TDD(Cat.6 300/50Mbps)/DC-HSPA/TD-SCDMA/EDGE/CDMA20001x/EVDO Rev.A(SRLTE)
  为了探究X25究竟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我框定了5款有代表性的机型进行对比:
  iPhone 6S Plus(AppleA9)、三星Galaxy S7(骁龙820)、小米Note(骁龙810)、PRO 5(Exynos7420)、PRO 6(Helio X25)
  这次我依然会无视跑分而选择代表性场景进行测试,选取的依然是支持全平台的炉石传说,并增加了NBA2K15和皇室战争。
  同时在考虑实际应用场景后,我增加了一个新的应用打开时间测试,采取的是时间累加的方式,统计不同手机打开10款应用所耗费总的时间。
  开启应用:QQ、微信、uc浏览器、网易新闻、网易云音乐、百度地图、知乎、好奇心日报、新浪微博、皇室战争
  启动规则:后台全清、按相同顺序启动、相同Wi-Fi环境
  整个结果非常值得玩味,我们可以进一步解析一下。
  从休闲游戏来看,在皇室战争中,所有的测试机型全部以满帧流畅跑完了全程。
  从大型游戏来看,X25的性能属于第一梯队,但不顶尖,主要的差距在于GPU。
  与820相比,X25搭载的Mali-T880在大型游戏里即使能保持和Adreno 530相差不多的帧数,但是稳定性要差很多,在一些图形较多的复杂页面场景掉帧要比820要严重。
  而与7420以及810相比,x25在游戏性能上有优势,但是优势不明显,在2K15等游戏中的读取速度也并没有太多优势。
  从纯应用来看,在统计的10款应用启动速度中,除开稳定第一的A9,X25与820差距只有1秒左右,而则要相对落后。如果在考虑到Tri-Cluster(三丛集处理器架构)后,可以得出一些理论上的推测结论。
  首先,X25属于2016年第一梯队的CPU方案,与骁龙820在CPU表现上拉不开太多差距。
  其次,X25的Mali-T880与Adreno 530依然有一定的差距,在多数Android全体掉帧的游戏中,X25比820掉帧要更加明显。
  最后,X25在百分之80的用户实际软件使用场景中,相比820无差别,甚至有部分领先。
  X25使用的Tri-Cluster(三丛集处理器架构)在运行低功耗的程序等场景时,会调度四颗Cortex-A53 2.0GHz核心,它们的实际运转速度很可能和低频率的A72基本保持一致,并且会有更低的功耗,而Flyme在系统流畅性上的优化也使得X25在部分软件开启速度上已经超过820。
  实际测试还可以得出另一个结论。
  Android系统的流畅性已经开始由硬件主导转为系统主导,这其中包括了Android的二次定制调校以及BSP系统内核的优化。
  而测试的结果也反应出了一个更加残酷的事实。
  苹果的A9芯片依然一览众山小,这不仅体现在它绝对的速度表现上,更在于多数大型游戏中,Android还在讨论谁卡的更委婉时,苹果以60帧的绝对流畅横扫了所有Android机。
  这其中的关键在于一个词,适配。
  Android与IOS的现状有点像PC与家用游戏机,在PC上超级多样的硬件搭配与分辨率组合使得游戏厂商不得不做大量的适配工作,而在调整游戏贴图,重绘三角的,专项匹配驱动的过程中肯定就会存在一定的游戏性能损失。
  已经发售了3年的PS4拿着AMD的老款X86处理器依然吃着如今的热门大作,而几年前家中的酷睿i3和GT750的台式电脑如今却已经力不从心。同样的道理,在Android复杂的分辨率与GPU体系下,游戏厂商不得不进行大量的适配工作,这当中造成的性能损失最终就会反映在实际游戏体验中。
  从采用Unity3D引擎的炉石传说中就可以看到,除了iPhone外,包括820和X25在内的所有旗舰机依然只能保证大型游戏的基本流畅,而无法保证其稳定流畅性。
  总结来看,X25比起7420在性能上有进步,其表现依然处在目前CPU的第一梯队,而在功耗控制和CPU性能上也找到了不错的平衡点,而在GPU上与骁龙820的差距则像五十步笑百步,在A9面前都是渣,你笑啥?
  3、PRO 6的压力感应意味着什么?
  PRO 6实现的3D Press技术和苹果的3D Touch基本保持了一致,在桌面的快捷操作以及应用内的快捷浏览两种最常用的场景下,两者体验的差别只在于马达的震动方式不同,而PRO 6也对自带的微信等第三方应用进行了进一步的适配,这确实有些超出了我的预料。
  但是在我看来,压力感应技术对于目前的消费者而言没有太多实际意义。
  这不是在开玩笑,很多人都在强调压力触摸的学习成本问题,而在我看来压力触摸最大的拦路虎在于它依然没有找到痛点。
  以目前压力触摸最普及的iPhone 6S为例,我日常使用的总共80款应用中,依然有40款应用未适配3D Touch,这其中不乏美团外卖、滴滴出行、虾米音乐等装机量非常大的应用,而已经适配的40款应用中,有23款应用仅支持了桌面压力快捷方式,依然无法在软件内进行压力操作。
  以上的数据充分说明了,比起点按、滑动这些常用操作,3D Touch对于开发者和用户而言并不是刚需。很多互联网企业对于压力触摸这种目前非刚需的技术,在权衡开发成本和BUG风险之后,完全有可能放弃加入3D Touch,在苹果如此强大的闭环号召力下软件表现都是如此,那Android阵营的表现可想而知。
  但螃蟹难啃就不啃吗?
  不,新技术先行面临困难不代表厂商不应该跟进,压力感应的痛点找寻之路靠的就是这一批先吃螃蟹的人,而采用新技术不只是为了当前的用户,更是为了未来的用户。
  于是魅族在PRO 6上引进的压力触控不仅带来了新的交互方式,同样也带来了新接口的开放,这正是为了找寻压力感应的痛点所必须要做的开放工作。
  同时,如果现在不采取领先一步的举措,那么很可能在压力感应成为刚需并大面积普及之后,早先未吃到螃蟹的一批厂商将会被打个措手不及,在新技术发展的过程中,软件的适配,硬件的稳定性,以及功能的更深度开发都需要长时间的积累。
  而魅族此前在新技术的痛点探寻上不缺乏先例,窄边框、正面指纹识别、Mback、协处理器,都是如此。
  即使压力感应会增加巨大的难度,会增加相当多的额外成本,但这块硬骨头现在的厂商必须坚定不移的啃下去,这是先吃螃蟹的人所要面临的风险,这也预示着手机研发技术的硬实力依然是极其关键性的因素。
  回答开头提出的问题。
  PRO 6上的压力感应技术是在为未来买单,谁也保不准你在此刻埋下的种子以后会不会变成一片森林。
  4、PRO 6的基础功能是否有进步?
  这次基本性能指标我一共测试了6个项目:通话质量、信号、音质、快充、屏幕、USB 3.1。
  通话质量与信号:
  PRO 6的通话质量依然保持了魅族传统的慢爬姿态,你说它差它也不差,你说它好,我也找不出它好在哪,无论是降噪效果还是声音洪亮度表现都尚可。
  同样在信号上,即使砍了一条天线条,PRO 6的信号表现也没有太大的缩水,在信号条件恶劣的环境下也处于可用状态,同时全网通的加入对于电信用户来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屏幕:
  依然是一块表现不错的屏幕,色彩和可视角度等方面相比PRO 5上的AMOLED有一定的提升,但在这我依然维持我之前的观点。
  &我个人认为高端机的屏幕测试在2015年之后意义已经不大,除了一些亮度和发色冷暖倾向上的区别,大家的色域,对比度都有着非常高的水准,我很难从这些旗舰机型当中比出一个好坏,你非要我在2K和1080P,TFT和AMOLED中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我是做不到的。&
  快充:
  PRO 6的0-100充电时间为1小时10分,即使只有2500毫安的电池,这个成绩也可以说是非常漂亮。
  24W的充电器和USB3、1的附加使得PRO 6的这个Type-C接口来的有点分量,但随之带来的充电时机器发热问题也依然比较明显,因此我不建议你在快充时玩大型游戏,体验一定不会太友好。
  音质:
  PRO 6采用了一颗CirrusLogic的CS43L36解码耳放一体芯片,基本上PRO 6涉及到的音频部分都是由它在管控。
  在使用WestonW40和威索尼克GR07进行了一个星期的试听后,我对PRO 6的音质评价是找对了风格,却降低了素质。
  首先,相比于PRO 5豪华的ES9018K2M与OPA运放的配置,一颗CS43L36的光杆司令明显缩水,这主要体现在了在推K701等大耳机时推力明显不足,并且在听The Magnificent Seven(豪勇七蛟龙)这种交响乐时解析力有损失。
  而所谓的找对了风格,则是PRO 6走在了减少音染的正确道路上,CirrusLogic的芯片素以干净而闻名,在之前苹果的一系列机型里的表现就可以体会到,PRO 6比起PRO 5而言,声音的风格变的更加朴素,在部分男声较多的民谣曲目中,人声的数码味明显减弱,在多数流行曲目中,整体配乐氛围的表现也更加紧凑。
  PRO 6在硬件缩水的情况下,却在调音上找对了路子,推个500以内的耳塞还是很有韵味的,但上多单元动铁和大耳则实在太勉强了。
  USB 3.1:
  PRO 6上搭载USB 3.1是超出我意料之外的,原因就在于曾今有一款机型在USB 3.0上吃过亏,它就是三星NOTE 3,三星NOTE 3是全球首款搭载USB3.0技术的手机,而其在传输速度上的性能表现也确实非常抢眼,但是,NOTE 3上的USB 3.0有一个硬伤,就是在进行USB 3.0传输时会有信号干扰的情况,同样在PRO 6上,当你开启USB3.0时,它同样会有信号干扰的提示。
  注:PRO 6支持的其实是USB 3.1 Gen1,传输率等同于USB 3.0 5Gbps,但也有一些增强。
  实测来看PRO 6的写入速度在35M/s左右,读取速度在60M/s左右,相比于USB2.0还是有相当大的提升,而信号干扰的问题对于偶尔需要大文件传输的手机而言,实际影响并不是太大,毕竟在绝对的速度优势面前,这点疼可以忍一忍。
  5、PRO 6的拍照水平是否有提升?
  先看样张。
(此为工程版固件样张)
  与iPhone 6S相比,两者可以说是互有胜负。
  以第一张警示牌为例,PRO 6出现了白平衡漂移的情况,虽然在细节还原上表现还不错,但是能明显看出地板瓷砖的颜色有一定程度的偏黄。
  而在第二张绿叶的照片中,iPhone 6S又出现了绿叶颜色过于饱和的情况,使得颜色看起来非常假,PRO 6的还原则相对准确。
  第三张天空里,两者表现基本持平,天空绿叶的边缘PRO 6的解析要相对较好,但不具备明显的优势。
  在夜间成像上,从第四张光线极差的夜景来看,iPhone 6S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噪点,PRO 6则通过延长曝光时间并进行色彩涂抹来控制了噪点,但是画面的涂抹感又比iPhone要更加严重。
  PRO 6采用了新的环形闪光灯,在最后一张无光环境下可以看到,PRO 6的环形闪光灯亮度要比iPhone 6S更大,并且颜色要更加偏向于日光效果,而iPhone的双色温闪光灯要相对偏冷。
  PRO 6搭载的这颗IMX 230在之前的PRO 5上也使用过,这次更新了新的ISP并重新定制后,拍照速度和成像质量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提升,但白平衡不准确的情况依然存在。
  白平衡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虽然iPhone 6S也会偶尔出现白平衡漂移的情况,但目前的国产手机依然表现的更为明显。
  6、PRO 6的续航表现如何?
  从塞班时代到如今的后Android时代,电池技术发展依然缓慢,续航依然是一部手机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PRO 6采用了2560毫安的电池,对于5.2寸的AMOLED屏幕而言,这个电池容量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手机的实际耗电情况非常复杂,按照惯例,我依然进行了三项基础测试,而对比的机型依然是比较有代表性的iPhone 6S Plus和iPhone 6S。
  轻度3小时使用:3小时QQ、微信间歇使用,网易新闻间歇使用,网易云音乐后台播放
  重度3小时使用:1小时炉石传说,1小时优酷视频,1小时网页浏览手动设置:联通4G,WIFI常开,关闭所有通知消息,屏幕亮度自动
  从测试结果来看,PRO 6基本维持在了和iPhone 6S Plus一样的水平上。在这台工程机上,2500毫安的电池配上1080P的屏幕还不算太吃紧,而在3小时的重度使用中,PRO 6的续航也依然比小屏的iPhone6s要好上一大截,X25在运行大型程序时的功耗控制也还算不错,不会出现严重掉电现象。
  模拟使用环境,假设你在早上8点钟充满电,像我一样每天30分钟左右轻度电话,偶尔刷刷微信和微博,控制在1小时以内的游戏和视频时间的话,那么PRO 6能够确保你使用一整天。
  如果你是一个重度玩家,那么电量能够保证你撑到下班回家,这和iPhone 6S Plus的表现基本一致。
  总的来说,PRO 6的电池表现可以说是中规中矩,应付一天的使用足矣。
  7、什么是PRO 6的核心竞争力?
  Flyme。
  对于大多数手机厂商而言,做Android定制系统是一件上手容易精通难的事情。
  在给Android包装上自己的皮肤加一些小功能后就可以挂上自己定制系统的牌子,然而要想要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并能打出自己定制系统的名号,这后面的难度就比一般人想象的要大的多。
  而目前国内能够打的出名号的Android定制系统依然只有两家,Flyme和MIUI。
  Flyme和MIUI比起其他Android定制有着4大明显的优势。
  1、与用户的距离更近
  Flyme和MIUI拥有国内最为庞大的两个系统社区平台,组建的固件测试团队最多,用户的反馈机制最为健全,用户一旦在痛点功能上有需求,两大系统响应更新的速度是远超其他Android系统的,这确保了在系统的新功能需求上,这两大系统总能以最快的速度提出解决方案。
  2、拥有更健全的资源团队
  无论是音乐、视频、游戏、阅读、生活等等,它们在自己的APP上进行相应的资源整合内容要远胜于其他系统,有编辑团队进行合适的内容推送,同时有深度账户的二次挖掘,有账户的积分奖励体系,有自己强大的互联网周边硬件服务支持,这一系统资源的广度是远超其他国内Android系统的。
  3、拥有更加鲜明的设计特色
  无论是MIUI的圆角矩形,黄色主色调,还是Flyme的简约图标,蓝色主色调。这两者在设计上的识别度是远超其他品牌的。
  设计语言的好坏并不体现在你在设计上有多少亮点,而在于设计是否有长时间的传承。
  Flyme和MIUI,它们都是在国内有着最长时间打磨的标杆设计,以Flyme的图标为例,从M8到Flyme3、0时代,Flyme就一直保持着当初所构建的图标基准。
  从设置的图标中也可以看到,从拟物到扁平,从繁杂到简约,即使图标在不停的变化当中,但设计的思路,和对图标的定调,一直存在着传承。
  4、拥有更多的研发人员与更长的研发史
  这两大系统都已经有超过3年以上的研发史,并且其组织框架内都有超过1000名员工,其核心成员都已经有5年以上的软件开发经验,这对于系统底层的二次开发是非常有利的保障。
  但是,MIUI,这个Flyme唯一的竞争对手,在这两年却已经开始走上了一条商业化变现的不归路。
  对于一家手机企业而言,手机系统的盈利一直是一个逃不开的话题,而MIUI这两年似乎走的有点太快了,这个曾今以人性化著称的Android定制系统,如今却被绑上了adui(advertisementui)的标签,在MIUI7的整个系统里,充斥着大量的内置广告,简单、粗暴、直接,有许多用户开始在互联网上声讨MIUI,并开始质疑MIUI的初心。
  Android定制系统需要盈利吗?
  当然需要,一个系统的盈利是确保这个系统能够长期良性循环的基础,但是,MIUI做的太硬了。
  Flyme和MIUI中都有大量的互联网服务内容,这些都是系统盈利的基础,而强行在用户界面中插入广告的做法,则直接的影响到了用户正常的使用体验,广告比起服务,一个在明,一个在暗,对用户的影响可想而知。
  未来Android定制系统都免不了要进行更多的商业化举措,至于谁能做的更舒服,更不易察觉,这就要拼产品经理的真功夫了。
  至于当下,除了Flyme你还有更好的选择么,Flyme从诞生之初到现在已经迭代到第5个版本,这款独树一帜的Android定制系统如今已经完全形成了一套带有Flyme标签的设计与服务体系。
  这一次新的Flyme系统增加了3D Press,同时加入了护眼模式,并且升级了基带版本,具体的功能细节我就不再多言了。
  Flyme是国内目前唯一一款既有历史积淀同时又保持着相对纯粹的Android定制系统,这是PRO 6的杀手锏,也是魅族的杀手锏。
  8、谁该买一台PRO 6?
  我们来总结一下PRO 6的优缺点:
  优点:
  - 极佳的手感与外观
  - 优秀的系统体验
  - 不错的续航表现
  - 前瞻性的新技术引进
  - 均衡的性能
  缺点:
  - 待优化的相机白平衡算法
  - 手机快充存在发热
  - 音质有一定程度缩水
  适宜购买人群:
  对外观品质有追求的用户、退烧玩家、手感爱好者、小屏需求者。
  PRO 6已经表现出了国产手机上非常高的水准,同时设计和Flyme的表现也已经开始由追赶着变为行业领先者。
  在最后,我想引用耳机圈常用的一个词,退烧。
  就是金盆洗手了,从良了,不再乐此不疲,不再玩这些烧钱的东西了。
  曾今对手机折腾的不亦乐乎的你,如今只想要找一台各方面均衡并能安心用的手机,它需要性能主流,设计有品质,价格恰到好处,并且有一个用着舒适安逸的系统。
  PRO 6就是这么一个恰到好处的选择。
  国产Android手机即将迎来一个追求设计品质的时代,PRO 6是一个开始,但绝不是结束。
责任编辑:孙小平
齐鲁财富网移动客户端
24小时热点
2016法国欧洲杯于北京时间6月11日凌晨开战
济南市弓客射箭俱乐部成立于2011年9月,目
要将齐鲁财富网设为上网首页吗&&&&&&&&
要将齐鲁财富网添加到收藏夹吗
齐鲁财富网,
门户( ) 服务于大众的财经信息网,部分资讯引用互联网金融信息,如有侵权,我们将立即删除!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 鲁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通骁龙810和820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