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互联网公司会死于什么是资本寒冬冬,谁是剩下的10

2015究竟是谁的资本寒冬?
文/孟永辉资本寒冬下,知名企业尚可抱团取暖辗转腾挪,而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创业者存活都难,那还有机会成为独角兽吗?百度、腾讯、阿里陆续宣布停止社招,美团与大众点评、去哪儿与携程等较具代表性的互联网陆续合并,O2O企业不断宣布破产……,这些信号无不在告诉我们资本寒冬的到来。然而,在这样一种市场情势下,百度、腾讯、阿里的财报却出奇地好,一些独角兽的创业型公司也正在以几何级数不断发展。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境让我们对于外界传出的资本寒冬有了一种不一样的理解。如果我们正在面临着一次史无前例的资本寒冬,为什么这些互联网公司的财报这么好?如果创业型公司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什么独角兽的创业公司却依然发展势头强劲?两种截然不同的境况让我们对于资本寒冬是否到来有了一个大大的疑问。或许,外界所说的资本寒冬对于某些行业,某些企业并不是使用,而他们所提出的资本寒冬只不过是一个矛盾体而已。资本寒冬这个词最早出现在今年10月份,之所以会出现这个词汇主要是因为很多O2O企业在经历了上半年突飞猛进的发展之后,面临着全新的发展状态和发展诉求。而面对国内层出不穷的互联网企业,资本对于互联网企业的投资则显得更加谨慎,他们对于项目的考察较之年初有了更加苛刻的要求。企业庞大的资本需求与资本投资的谨慎的不同凡响让人们陡然感觉到资本有收紧的迹象,而对于依靠资本生存的企业来讲,他们面临的发展瓶颈越来越大。于是,资本寒冬便在这种情境之下出现了。资本寒冬一个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大量以O2O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的死亡,而这种死亡气氛在整个互联网界的蔓延则让人们感受到了比死亡本身更加恐怖的味道。年初创业时期的踌躇满志,变成了如今的黯然退场。整个创业圈都蔓延着一种悲观消极的情绪,这种情绪的蔓延让人们对于资本寒冬有了一个更加深切的感受和理解。悲观情绪的蔓延让原本并不是资本寒冬的季节平添了很多不一样的味道,这种味道在我的身边同样弥漫。一个在年初创业,年中已经发展到二三十人的创业公司,在10月份的时候突然宣布破产。这位朋友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条消息说道:年近四十,我经历了人生的第一次创业,刚刚起步时候的踌躇满志被公司成立之后突如其来的问题一一击碎,我原本打算撑到年底,谁知道我猜到了开始,并没有猜到结局。在十月份的时候,我便败下阵来,明天我准备去理发店烫个头开始新的打工生活。朋友创业失败的经历无疑是众多创业者在资本寒冬下生活的一个缩影。很多人在创业的时候总是意气风发,往往立下要打造一个百年历史的企业,而等到真正参与到公司日常运作的时候却发现,一百年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口号,而是一个的痛苦而又不断刮骨疗伤的过程。有些人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更多的免疫力,有些人却在这个过程中败下阵来。而他们的遭遇则给整个行业营造着的资本寒冬氛围平添了更多悲情的色彩。个体创业者的失败只不过是一个具体的体现,而不断有步入正轨的互联网企业进行合并重组加剧了资本寒冬的氛围。外界盛传的美团融资失败,去哪儿发展遭遇瓶颈,饿了么面临新的发展问题,这些互联网知名企业面临的难题更加让资本寒冬变得确信不疑。面对企业的发展危机,这些知名企业远比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创业者有更大的腾挪空间,他们在迟迟打不开局面的情况下,通常会通过合并的形式抱团取暖。美团与大众点评的合并,携程与去哪儿的结合都在告诉我们这些互联网企业正在以另外一种形式来度过漫长的资本寒冬。针对当下互联网企业的合并浪潮,有人就提出大胆预测表示,未来还将会有更多的互联网企业加入到合并的行列之中,因为只有通过抱团取暖才能度过企业发展最困难的时期。而相对于普通创业者的失败,这些企业的抱团取暖或许是一种更加明智且实际的选择。个人和企业面临的状态似乎在告诉我们资本寒冬真的已经来了,未来我们还将会遇到更多创业的悲情人物在我们的身边出现,未来我们或许还将会见证更加夺人眼球的合并重组案例。这一时期人们经历的改变或寒冬在未来的某个时期内或许为成为未来人们学习的经典案例。然而,事情并不是都是这样。在很多企业面临着资本寒冬的同时,我们却发现一些互联网企业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种发展机遇似乎要比年初面临的发展机遇更好。这些企业便是被互联网创业者称作“独角兽”的企业。在资本寒冬的情景下,这些独角兽们的发展似乎要比以前所有的时间段都要好。独角兽企业通常是指那些估值超过10亿美金的企业,这些企业有着独特的发展模式、优质的创业团队、十足的发展潜力、横亘各界的发展平台。这些企业通常在成立之初便获得了各方的关注,投资方、竞争方、衍生方都对他们充满了期待。而这些独角兽公司超前的发展模式、十足的发展后劲、创新的发展思路成为他们能够晋级独角兽俱乐部的关键因素。作为分享经济的杰出代表,Uber的发展便是一条典型的独角兽企业的发展道路。杰出的运营团队、高端的技术开发团队、别出心裁的营销推广手段……这些因素让Uber从成立之初便成为各界关注的独角兽企业。而它的发展脉络也证明了其独角兽特质。企业估值的不断提升,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让它在资本寒冬的时候依然获得了众多资本的青睐。然而,即使是这样一家企业,它依然面临着众多发展瓶颈。在资本寒冬之下,它同样要和普通的创业者一同经历。尽管Uber的发展势头迅猛,但是它依然面临着诸多发展问题,比如运营模式的亟待创新、市场规模迫切需要扩大、竞争对手不断进入……这些问题都让Uber在资本寒冬下无法独善其身。面对这样的困境,Uber却始终保持着自身独特的发展姿态。经过不断的本土化,Uber的估值已经超过了700亿美元,这对于很多面临创业困境的个人和企业来讲,简直就是无法现象的现实。而这也不是在资本寒冬下会遇到的境况。国内互联网企业正在遭遇资本寒冬,以Uber为代表的国外企业却正在经历着一次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两种不同的发展脉络让我们对于资本寒冬是否真实存在提出了质疑。外界所说的资本寒冬或许只是一个矛盾体,它对于发展势头良好的互联网企业并不适用,资本寒冬只是对于普通的创业者和创业型公司来讲的。资本寒冬的到来或许是一个开始,它将会使更多的企业摒弃之前的发展模式回归到一种更加理性的状态,这种状态或许将会成为未来一个时期众多创业者和创业型公司的代名词。传统企业需要转型升级,前期经历了盲目发展的互联网企业通常需要一个冰河期之后才能孵化出全新的生命体,而这种生命体或许将会成为未来一个时期内众多企业的发展榜样,而这或许是创业者们需要再一次模仿的开始。资本寒冬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正如地球进化过程中面临的冰河期一样,每一个冰河期都会孕育出新的生命,而这种生命不断荡涤,不断升华,才能留下真正适应这个环境的物种。资本寒冬正是互联网企业发展进化过程中所要经历的冰河期,只有经历过这个冰河期之后,它们才能真正具有适应更加恶劣环境的力量。
以资本寒冬为代表的冰河期正是身处其中的创业者们修炼自身功力的一次绝佳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创业者们将会面临更加有力的发展机遇。而以Uber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正在进行的发展态势则会给这些创业者们提供一种非常有用的发展示例。这种发展示例便是创业者们必须要有一种创新的发展思路,这种发展思路必须超越同时期的创业者们,并能够保持一个时期的领先性;必须有一种领先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包括技术、运营、营销等诸多方面,在这些方面当中技术方面的优势非常重要,以Uber为例,他们的技术研发团队涵盖了核科学家、人体工程学家、生物科学家等诸多方面,正是这种多工种的协调配合才让它在技术方面上至少领先同行业5至10年以上。资本寒冬带来都是挑战,但是这种挑战并不全部都是负面的,消极的。只有在资本寒冬下俯下身子,刮骨疗伤,摒弃以往发展过程中的所有错误,才能找到一条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而所谓的资本寒冬对于很多人来讲不仅能够得到一种挑战,更能得到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发展机遇。所以说,在资本寒冬下,创业者们练好内功,才能成为度过冰河期的“三叶虫”。
本文来源:《创业邦》杂志
关键词阅读: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90%的互联网公司会死于资本寒冬 谁会是剩下的10%
  不管人们愿不愿意承认,资本寒冬已经成为“新常态”,从1997年到2015年,欧美国家“每隔7年就有一次经济危机”的魔咒在中国也应验了。相信对于很多人而言,2008年金融危机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的影响至今还难以忘怀。工作难找、钱难挣、买东西精打细算、尤其是经济下行和物价高走,造成了普通上班族每天在刀削面的问题上,纠结于买敞开了吃的大碗还是便宜两块钱却不管饱的小碗。
  时隔七年,经济寒冬的论断再次席卷中国,由于中国股市的提前预演,人们面对寒冬来临前已经有了相对充分的心理准备,然而,现实仍然以超出预期的姿态刺激着人们的神经。钢铁煤炭等能源资源产能过剩、传统企业面临着经济增速放缓和互联网改造的双重压力,然而,以挑战者自居的互联网行业也好不到哪去,互联网头牌阿里市值狂跌,360百度等巨头在美国受冷遇阻,都在酝酿退市。最有意思的创投圈,那些关于常年潜伏在3W咖啡里,见到不错的项目就塞上3万5万的互联网大叔们的故事,也早已成为笑谈。真实的情况是,以前能拿到美元投资的公司现在只能谈谈人民币,更多的人已经饥不择食,不管金额大小,美元还是日元,只要还能融到钱就谢天谢地了。
  所以,我们将要面临的大环境是:经济危机预期之下,虽然人们的生活急需互联网技术来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但是互联网行业本身却必将经历一个挤出泡沫的过程。这也引发了我们对一个问题的思考,资本寒冬之时,90%的互联网公司将会死掉,然而,谁会成为那剩下的10%?“傻钱”越来越少,人们不再需要锦上添花的需求,只有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互联网公司能够生存下去。
  锦上添花将凋零
  所谓锦上添花,就是非必要的需求,人们有钱时会尝试一下,没钱时一刀砍掉。对于普通消费者和互联网行业来看,锦上添花有几种表现形式:
  1、奢侈品产业首当其冲
  半年前,香奈儿为首的奢侈品公司已经采取了“欧洲提价、中国降价”的全球协调定价策略。近期随着人民币汇率连续下跌,奢侈品行业遭遇投资者冷遇:8月11日当天,Kering、LVMH、Tod、Ferragamo几家公司在各自市场均有3%-5%的跌幅。实体经济影响下,奢侈品电商明显萎缩,聚美优品忍痛砍掉第三方奢侈品业务,尚品网不仅转型为轻奢网站更陷入裁员风波,二手奢侈品寄卖网站寺库网转型成了高端消费品服务平台。其实富豪们的财富并没有受到很大的冲击,只是中产阶级的财产缩水,消费者基数没了。这种情况下,别说投资了,估计连投资人都在算计着怎么把给老婆的礼物从“古驰”变成“蔻驰”吧?
  2、房地产项目暗自寥落
  近年来中国城镇的现状是“城市扩张,人口收缩”。城市扩张是伴随着新城区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等城市化进程的必然结果。然而人口收缩则反映了中国人抛弃乡村甚至二三线城市向大城市聚集的现实。据北京城市实验室的分析显示,全国654个城市中有超过27%出现了人口密度收缩,其中包括一个省会城市乌鲁木齐和四十余个地级市(市辖区)。以沈阳为例,作为东北最大的城市,沈阳目前房屋存量27万套(超过北京上海之和),可去年新增人口仅有3万余(不及北京零头),房子还在建,需要的人少了,买房市场陷入低迷。未来房产商的处境可想而知。
  电商本来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手段,但在目前房屋价格体系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并不能给消费者挤出更多的优惠。随之而来的房产互联网公司之间的更凶猛的搏斗和厮杀。首先是中介和电商相互倾轧,此前链家就与搜房分手,并迅即合并德佑、亿诚等公司进行电商化,同时全面封杀搜房。其次是创业公司步履艰难,爱屋吉屋遭多地投诉,以中介房源充当个人房源。凤凰财经爆其亏本占领北京地区,一个月亏损高达3000万。所以,你会发现,黄了买房,火了租房,大家都在寻思怎么把自己的二套房挂上在线短租网站呢。
  3、上门扫地擦桌子修指甲的O2O是虚假繁荣
  有“美业”、家政、健康护理、吃喝拉撒……几乎所有的领域都被O2O涉足了。然而,一个家里有洗衣机的人,会有多忙才需要雇人帮忙洗衣服?一个健康的人是有多力不从心才需要经常雇人打扫房间?明明在居民楼里就能开一个推拿诊所,又需要多少人走街串巷地上门敲背?消费者们优惠券拿到手软,e袋洗、河狸家、功夫熊、58到家等O2O项目的的补贴大战不亦乐乎。其实,目前O2O的玩法是融资-推广-补贴模式,实际上只是复制了当年团购市场的“百团大战”。然而,补贴得到的用户也会随着补贴的消失而离去。除去补贴,大部分O2O们既不是用户们离不开的需求,也没培养起有效的用户习惯,只不过玩玩而已(咦,玩谁呢?),大家看看就散了吧。
  刚需才是王道
  刚需就是受价格影响不大的需求,放在互联网领域就是那些解决实际问题的服务,或者不靠补贴,靠互联网技术本身就能降低成本的服务。比如新媒体行业就两者兼具。虽然纸媒注定进一步衰弱和精英化,但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不但没减少,反而更加细分和多元。所以你看到2014年以来全球传统媒体巨头裁员超过5000人,而新媒体代表《赫芬顿邮报》却大举向海外扩张,不仅今年将入驻中国,还表示即将盈利。在国内,不仅科技媒体春风得意,弹幕网站也成为投资热门,AcFun刚刚宣布获得5000万美元A轮融资,而大牌视频主播的工资更是以千万计。
  1、挖掘沉睡价值的共享经济
  普华永道估计,未来十年间共享经济的市场规模要超过3350亿美元。这里所说的共享经济可不是“人脉经济”或者“上门服务”经济。而是能够把沉睡的资源挖掘出来投向市场的经济模式。比如Uber、PP租车、Airbnb,甚至沙发、器械、游艇....。.只要这东西(注意,只能是“东西”)我有你没有,我就可以租给你。好处我就不说了,值得注意的是,共享经济公司一定要有同样优秀的基于需求和LBS以及信用的算法。不然那就不是共享经济,和BBS有什么区别?
  2、三驾马车去其二 这一次的内需靠谁拉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的主要驱动力被形象的归结为三驾马车,即投资、出口、消费。2008年金融危机来临时,出口遭遇重创,基于互联网的投资和消费支撑着中国经济进行着艰难却更加健康的转变,中国政府果断拿出四万亿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互联网迅速成为与房地产、汽车、服装等行业并驾齐驱的支柱产业,淘宝交易额首次突破千亿;中概股赴美上市,两国政府、投资界、创业圈都乐见其成。然而,如今,在新的经济寒冬面前,资本大量外逃,中概股饱受诟病,创业公司融资异常艰难,于是,三驾马车去其二,消费成为中国经济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与生活服务相关的智能设备构成了捂紧钱袋子的亿万国民的强需求消费。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长期以来让消费者不爽或者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传统行业首当其冲。
  举个例子,行业的变迁
  短短五年间,手机从耐用品变成了快消品,由暴利变为平价,用户体验不再是一句空话,众多山寨手机厂商一夜之间不见了踪影,渠道为王的中华酷联解体。过去五年,小米依靠自建电商渠道卖手机,完成了从0到450亿美金的高速成长,于是,乐视、锤子等品牌手机也迅速诞生。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不光是“互联网新军”,老牌的厂商华为果断推出荣耀系列,在性能、配置、定价上完全对标小米,抢占了智能手机消费的关键窗口。
  与手机行业五年前的情形极为相似,眼镜行业也有着暴利、强需求和由耐用品转变为快消品的特点,但由于这个行业的封闭性太强、产业链整合难度大,门槛高,互联网创业者并没有表现出像手机、移动医疗、O2O等行业一样的热情;而宝岛、暴龙等传统眼镜企业长期以来的暴利经营模式,缺乏改造的动力,尽管在线上的营收很可观,然而,这种赚点小钱的思维难以上升到战略格局的高度;于是,行业需求和消费者的痛点倒闭下,催生了一批如望客、Tapole等新兴的眼镜品牌。然而,眼镜是一个需要精耕细作的行业,且战略窗口期很短,匆匆上马和浮躁营销无法成就一个靠谱的眼镜品牌。目前,从线上来看,主打快时尚的音米眼镜起家于传统眼镜店,线上运营五年时间,去年双十一,这个单一品牌当天的销量等同于全国6000家线下店的总和。
  除了生活必需品,即使是经济寒冬的阴影下,人们依旧愿意为酷炫装备买单。今年以来,大疆无人机频频亮相,从夜闯白宫,到以色列服役,再到汪峰求婚,简直出尽了风头,目前,这家科技公司已经估值百亿美金,甚至有媒体直接将其推崇为创新能力可以媲美苹果的科技公司。不过,消费者对其的喜爱,多半是由于这类以往只能出现在军事领域的神秘装备,终于可以成为普通人手中的玩物。
  总之,互联网的思维再发散也不能直接变出人民币,O2O的噱头再响亮也阻止不了消费者一哄而散。泡沫吹起来的时候,所有人都头脑发胀;寒冬到来之时,互联网公司将经历市场最严苛的考验。当前位置: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不管愿不愿意承认资本寒冬已成为“新常态”据说90%的互联网创业公司会死于本次资本寒冬那么问题来了当“傻钱”越来越少谁会成为剩下的10%怎样的互联网创业公司更能受投资人青睐话说,投资人,就像是身经百战、谈过无数次朋友的高帅富。而创业团队往往像是涉世不够深的待嫁娇娃。所以,不得不承认,相亲经验丰富的同学占优势了。此时此刻,屁屁踢做得美不美,团队成员是否BAT前员工,公司目前的用户数……都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创业团队努力表现的部分可能往往不是投资人关心的,相反投资人可能关注你在整个表现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其他品质和项目特点。而且,项目有不同的特点,投资人也有不同的特点,甚至同一个投资人在刚开始投资和经历了多年成败之后的喜好和判断也会产生变化。但据在VC圈潜伏多年的资深投资线记者透露,有一个小细节,投资人在观察创业公司的时候会很CARE。天使轮投资人特别看重的是,创业公司是将业务跑在云上,还是仍然走传统老路自建机房,购买服务器。why天使投资不是投创业公司的现在,而是投创业公司的未来。一家公司,现在可能不盈利,但是要证明未来能够高额的盈利,这基于创业者的眼光。某国内知名投资公司合伙人坦诚,那些仍然还在计算能力上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创业公司,是不会花时间去聊的,因为他们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现在,阿里云基本已经成为创业者的标配。run在云的企业才会贴上smart creative的标签。这样的团队,无论做什么,都会成功”
分享给好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第一步 打开微信底部扫一扫
第二步 扫下面的文章二维码
第三步 右上角点击转发
相关文章Relevant
■ 点击上面蓝字一键关注 ▲QIBU生活微刊建议在WIFI下观看,土豪请随意~~1、每一次接吻 会消耗体内至少12个卡路里科学家指出:...
我是主播 贝妮~(微信号:Voaoao)每天提供最热门、最火爆、最精彩的视频!口味有点儿重喔~笑死!笑死!笑死!如果觉得这些还...
【最费脑力的14部电影】《盗梦空间》、《记忆裂痕》、《生死停留》、《死亡幻觉》、《禁闭岛》、《穆赫兰道》、《蝴蝶效应》、...
现如今,飞机以舒适、方便与节省时间等原因成为出行首选的交通方式之一.可你是否知道,为何不能喝飞机上的冲泡茶饮,又为何在...
感知CG,感触创意,感受艺术,感悟心灵 在CG世界的一期中我们展示了 Vince Low的一部分作品,今天再次翻看CG网站时发现他的...
因女儿未出世便患肿瘤,柴静离职后首发雾霾调查.雾霾是什么?它从哪儿来?我们怎么办?看完这些,才知道雾霾的真相.震撼!震...90%的互联网公司会死于资本寒冬,谁会是剩下的10% - 福步新人 -
福步外贸论坛(FOB Business Forum) |中国第一外贸论坛
QQ: google SEO
UID 2650983
阅读权限 0
来自 上海-google SEO/竞价/百度SEO
90%的互联网公司会死于资本寒冬,谁会是剩下的10%
不管人们愿不愿意承认,资本寒冬已经成为“新常态”,从1997年到2015年,欧美国家“每隔7年就有一次经济危机”的魔咒在中国也应验了。相信对于很多人而言,2008年金融危机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的影响至今还难以忘怀。工作难找、钱难挣、买东西精打细算、尤其是经济下行和物价高走,造成了普通上班族每天在刀削面的问题上,纠结于买敞开了吃的大碗还是便宜两块钱却不管饱的小碗。
  时隔七年,经济寒冬的论断再次席卷中国,由于中国股市的提前预演,人们面对寒冬来临前已经有了相对充分的心理准备,然而,现实仍然以超出预期的姿态刺激着人们的神经。钢铁煤炭等能源资源产能过剩、传统企业面临着经济增速放缓和互联网改造的双重压力,然而,以挑战者自居的互联网行业也好不到哪去,互联网头牌阿里市值狂跌,360百度等巨头在美国受冷遇阻,都在酝酿退市。最有意思的创投圈,那些关于常年潜伏在3W咖啡里,见到不错的项目就塞上3万5万的互联网大叔们的故事,也早已成为笑谈。真实的情况是,以前能拿到美元投资的公司现在只能谈谈人民币,更多的人已经饥不择食,不管金额大小,美元还是日元,只要还能融到钱就谢天谢地了。
  所以,我们将要面临的大环境是:经济危机预期之下,虽然人们的生活急需互联网技术来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但是互联网行业本身却必将经历一个挤出泡沫的过程。这也引发了我们对一个问题的思考,资本寒冬之时,90%的互联网公司将会死掉,然而,谁会成为那剩下的10%?“傻钱”越来越少,人们不再需要锦上添花的需求,只有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互联网公司能够生存下去。
  锦上添花将凋零
  所谓锦上添花,就是非必要的需求,人们有钱时会尝试一下,没钱时一刀砍掉。对于普通消费者和互联网行业来看,锦上添花有几种表现形式:
  1、奢侈品产业首当其冲
  半年前,香奈儿为首的奢侈品公司已经采取了“欧洲提价、中国降价”的全球协调定价策略。近期随着人民币汇率连续下跌,奢侈品行业遭遇投资者冷遇:8月11日当天,Kering、LVMH、Tod、Ferragamo几家公司在各自市场均有3%-5%的跌幅。实体经济影响下,奢侈品电商明显萎缩,聚美优品忍痛砍掉第三方奢侈品业务,尚品网不仅转型为轻奢网站更陷入裁员风波,二手奢侈品寄卖网站寺库网转型成了高端消费品服务平台。其实富豪们的财富并没有受到很大的冲击,只是中产阶级的财产缩水,消费者基数没了。这种情况下,别说投资了,估计连投资人都在算计着怎么把给老婆的礼物从“古驰”变成“蔻驰”吧?
  2、房地产项目暗自寥落
  近年来中国城镇的现状是“城市扩张,人口收缩”。城市扩张是伴随着新城区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等城市化进程的必然结果。然而人口收缩则反映了中国人抛弃乡村甚至二三线城市向大城市聚集的现实。据北京城市实验室的分析显示,全国654个城市中有超过27%出现了人口密度收缩,其中包括一个省会城市乌鲁木齐和四十余个地级市(市辖区)。以沈阳为例,作为东北最大的城市,沈阳目前房屋存量27万套(超过北京上海之和),可去年新增人口仅有3万余(不及北京零头),房子还在建,需要的人少了,买房市场陷入低迷。未来房产电商的处境可想而知。
  电商本来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手段,但在目前房屋价格体系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并不能给消费者挤出更多的优惠。随之而来的房产互联网公司之间的更凶猛的搏斗和厮杀。首先是中介和电商相互倾轧,此前链家就与搜房分手,并迅即合并德佑、亿诚等公司进行电商化,同时全面封杀搜房。其次是创业公司步履艰难,爱屋吉屋遭多地投诉,以中介房源充当个人房源。凤凰财经爆其亏本占领北京地区,一个月亏损高达3000万。所以,你会发现,黄了买房,火了租房,大家都在寻思怎么把自己的二套房挂上在线短租网站呢。
  3、上门扫地擦桌子修指甲的O2O是虚假繁荣
  有“美业”、家政、健康护理、吃喝拉撒……几乎所有的领域都被O2O涉足了。然而,一个家里有洗衣机的人,会有多忙才需要雇人帮忙洗衣服?一个健康的人是有多力不从心才需要经常雇人打扫房间?明明在居民楼里就能开一个推拿诊所,又需要多少人走街串巷地上门敲背?消费者们优惠券拿到手软,e袋洗、河狸家、功夫熊、58到家等O2O项目的的补贴大战不亦乐乎。其实,目前O2O的玩法是融资-推广-补贴模式,实际上只是复制了当年团购市场的“百团大战”。然而,补贴得到的用户也会随着补贴的消失而离去。除去补贴,大部分O2O们既不是用户们离不开的需求,也没培养起有效的用户习惯,只不过玩玩而已(咦,玩谁呢?),大家看看就散了吧。
  刚需才是王道
  刚需就是受价格影响不大的需求,放在互联网领域就是那些解决实际问题的服务,或者不靠补贴,靠互联网技术本身就能降低成本的服务。比如新媒体行业就两者兼具。虽然纸媒注定进一步衰弱和精英化,但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不但没减少,反而更加细分和多元。所以你看到2014年以来全球传统媒体巨头裁员超过5000人,而新媒体代表赫芬顿邮报却大举向海外扩张,不仅今年将入驻中国,还表示即将盈利。在国内,不仅科技媒体春风得意,弹幕网站也成为投资热门,AcFun刚刚宣布获得5000美元A轮融资,而大牌视频主播的工资更是以千万计。
  1、挖掘沉睡价值的共享经济
  普华永道估计,未来十年间共享经济的市场规模要超过3350亿美元。这里所说的共享经济可不是“人脉经济”或者“上门服务”经济。而是能够把沉睡的资源挖掘出来投向市场的经济模式。比如Uber、PP租车、Airbnb,甚至沙发、器械、游艇......只要这东西(注意,只能是“东西”)我有你没有,我就可以租给你。好处我就不说了,值得注意的是,共享经济公司一定要有同样优秀的基于需求和LBS以及信用的算法。不然那就不是共享经济,和BBS有什么区别?
  2、三驾马车去其二 这一次的内需靠谁拉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的主要驱动力被形象的归结为三驾马车,即投资、出口、消费。2008年金融危机来临时,出口遭遇重创,基于互联网的投资和消费支撑着中国经济进行着艰难却更加健康的转变,中国政府果断拿出四万亿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互联网迅速成为与房地产、汽车、服装等行业并驾齐驱的支柱产业,淘宝交易额首次突破千亿;中概股赴美上市,两国政府、投资界、创业圈都乐见其成。然而,如今,在新的经济寒冬面前,资本大量外逃,中概股饱受诟病,创业公司融资异常艰难,于是,三驾马车去其二,消费成为中国经济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与生活服务相关的智能设备构成了捂紧钱袋子的亿万国民的强需求消费。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长期以来让消费者不爽或者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传统行业首当其冲。
  举个例子,行业的变迁
  短短五年间,手机从耐用品变成了快消品,由暴利变为平价,用户体验不再是一句空话,众多山寨手机厂商一夜之间不见了踪影,渠道为王的中华酷联解体。过去五年,小米依靠自建电商渠道卖手机,完成了从0到450亿美金的高速成长,于是,乐视、锤子等品牌手机也迅速诞生。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不光是“互联网新军”,老牌的厂商华为果断推出荣耀系列,在性能、配置、定价上完全对标小米,抢占了智能手机消费的关键窗口。
  与手机行业五年前的情形极为相似,眼镜行业也有着暴利、强需求和由耐用品转变为快消品的特点,但由于这个行业的封闭性太强、产业链整合难度大,门槛高,互联网创业者并没有表现出像手机、移动医疗、O2O等行业一样的热情;而宝岛、暴龙等传统眼镜企业长期以来的暴利经营模式,缺乏改造的动力,尽管在线上的营收很可观,然而,这种赚点小钱的思维难以上升到战略格局的高度;于是,行业需求和消费者的痛点倒闭下,催生了一批如望客、Tapole等新兴的眼镜品牌。然而,眼镜是一个需要精耕细作的行业,且战略窗口期很短,匆匆上马和浮躁营销无法成就一个靠谱的眼镜品牌。目前,从线上来看,主打快时尚的音米眼镜起家于传统眼镜店,线上运营五年时间,去年双十一,这个单一品牌当天的销量等同于全国6000家线下店的总和。
  除了生活必需品,即使是经济寒冬的阴影下,人们依旧愿意为酷炫装备买单。今年以来,大疆无人机频频亮相,从夜闯白宫,到以色列服役,再到汪峰求婚,简直出尽了风头,目前,这家科技公司已经估值百亿美金,甚至有媒体直接将其推崇为创新能力可以媲美苹果的科技公司。不过,消费者对其的喜爱,多半是由于这类以往只能出现在军事领域的神秘装备,终于可以成为普通人手中的玩物。
  总之,互联网的思维再发散也不能直接变出人民币,O2O的噱头再响亮也阻止不了消费者一哄而散。泡沫吹起来的时候,所有人都头脑发胀;寒冬到来之时,互联网公司将经历市场最严苛的考验。
(俄罗斯专线)
俄罗斯专线庄家
UID 2367334
阅读权限 60
胜利属于坚持下去的人们。
QQ: google SEO
UID 2650983
阅读权限 0
来自 上海-google SEO/竞价/百度SEO
坚持的下去就有机会,但也要看行业前景。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Powered by D1scuz! && 200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6资本寒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