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产品密钥在哪里能找到找

国内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呈现放量增长态势
日 来源: 互联网 【】 【】分享到:
据工信部数据显示,从2011年到2013年上半年全国共规划建设数据中心255个,已投入使用173个,总用地约713.2万平方米,总机房面积约400万平方米。中研网讯:  IDC作为、和等产业的重要之一,近年来在国内迎来建设高峰。然而在当前数据中心“遍地开花”的同时,国内整体布局并不均衡,“重建轻用”现象仍然存在,须警惕投资“虚火”。  据工信部数据显示,从2011年到2013年上半年全国共规划建设数据中心255个,已投入使用173个,总用地约713.2万平方米,总机房面积约400万平方米。  国内数据中心市场规模也呈现放量增长态势。机构“中国IDC圈”统计,2013年中国IDC市场规模已达262.5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16年,将会达到548.3亿元。
相关研究报告
2014年10月
2013年12月
2013年11月
2013年10月
  在国内资本市场上,数据中心也成为一些上市公司的追捧对象。今年以来,包括四海股份、新海宜、紫光股份等在内的多家上市企业,纷纷宣布将投入巨资建设数据中心项目。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互联网应用的日益多元化,带动数据中心需求的多元化发展。而受客户需求增加和行业加大投资的影响,国内数据中心行业的机房器数量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与此同时,构建新型云计算数据中心也正在成为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专家预测,云数据中心是云计算产业的基础设施,同时也是数据中心新的进化形态,未来将在国内形成刚性需求。目前,无论是企业数据中心EDC还是传统互联网数据中心,都在积极谋求向更绿色、更高效的云数据中心转型。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我国数据中心产业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整体布局尚不够理想,重建轻用现象仍然存在;仍有一半以上数据中心的效率指标没有达到规划要求;政府部门采购云服务的引领作用尚未充分显现;标准体系仍不够完善等。  为更好地促进数据中心产业发展,工信部不久前曾发布通报指出,要合理规划布局各地数据中心;坚持资源环境优先,推动绿色安全发展;以应用为引领,鼓励政府带头使用云服务等。
本文分享地址:
相关新闻关键词阅读:
2015年智能机搭载指纹识别功能将迎爆发期...
根据盖世汽车网整理的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国内A0级轿车市场继续萎缩:销量...
深秋已至,记者调查部分国家5A级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后发现,多数景区均准备在...
10月3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了2014年第三季度我国工业通信业发展情况新...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7月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同比增长为12%,为 20131...
电子商务的发展正在冲击着传统的商业模式和市民的消费理念,悄然改变、甚至...
携程透露,国庆作为传统的出游旺季,酒店业务增长迅猛,国庆 7天大批量游9...
截止到目前,全国仅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三亚5个城市仍在执行限购。1...
深圳运营中心:深圳市中研普华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华南运营总部:深圳市福田中心区深南中路东风大厦12楼全层 邮编:518031 &&乘车路线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856--5388 客户服务专线:6 06 96
专线:6 29596 专线:6
媒体合作:6 广告合作:6网站合作:6 邮箱: 传真:8
咨询QQ:5336038
Copyright (C) 199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行业研究网(简称“”) TM 旗下网站 粤ICP备号CNNIC:2015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用户规模分析-中商情报网
CNNIC:2015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用户规模分析
中商情报网讯,日前,中国络信息中心发布《2015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研究》,下面来看报告中对网购市场用户规模的分析: 1.整体市场 网购用户增速高于网民,农村网购用户增长潜力大 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4.13亿,较2014年底增加5183万,增长率为14.3%,高于6.1%的网民增速,我国网络购物市场依然保持着稳健的增长速度。与此同时,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增长迅速,达到3.40亿,增长率为43.9%,手机购物市场用户规模增速是整体网络购物市场的3.1倍,手机网络购物的使用比例由42.4%提升至54.8%。
2015年,政府部门出台多项政策促进网络市场快速发展。《“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和《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推进进农村、进中小城市、进社区,线上线下融合互动,跨境等领域产业升级;推进包括协同制造、现代、智慧能源等在内的11项重点行动。上述政策有利于电子商务模式下大消费格局的构建。《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将“共享”作为发展理念之一,而网络零售的“平台型经济”顺应了这一发展理念,使广大商家和消费者在企业平台的共建共享中获益。 在政策的支持下,跨境电商成为网络零售市场新的增长点,影响力直达全球。商务部数据显示,中国主要跨境电商交易额平均增长率在40%左右,其中进口网络零售增长率在60%左右,出口网络零售增长率在40%左右。网络零售平台引入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25个以上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个海外知名品牌的全进口品类,国内超过5000个商家的5000万种折扣商品售卖到包括“”沿线的64个国家和地区。与此同时,网络零售企业深挖农村市场消费潜力,农村地区网购用户占比达到22.4%,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电商平台在农村建立电商服务站,招募农村推广员服务于广大农村消费者。 2.社交网购 增长得益于微商三种营销方式在2015年被广泛应用 2015年社交网购用户规模为1.45亿,较2014年增加2330万人,年增长率19.1%;社交网购在网购用户中的使用率由33.8%提升到35.2%。作为社交网购的一种,微商及其三种营销模式在2015年被广泛应用。 微信生态体系的微商具有三种常见的营销方式:公众号、微信群、朋友圈。微信公众号:定位并非营销工具,利用基本功能围绕服务价值营销,效果好但难度大,需要专业团队维系,不适合一般的小商户进行微商运营。微信群:通过兴趣聚合,投其所好的多点互动营销更具传播、销售潜力。在兴趣聚合群里进行有价值的互动营销效果更好,除了意向加群能迅速获得好友,恰当的互动增加粘度之外,更深层次的心理诉求在于兴趣认同、情感维系、群体智慧。微信朋友圈:其展示容易产生信息过载的副作用,在熟人关系中展示推广产品信息容易与刷屏划等号,多数情况下引起朋友的反感被屏蔽,转发传播的效果更是有限。不过,这种主动关注微商成为好友的营销模式可遇不可求,需要慢慢积累、细水长流,适合从副业微商做起,不适合专职微商。
【版权提示】中商情报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4,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数据平台合作】我们的数据自媒体平台“”、数据交易所“”正式上线了!欢迎各位数据自媒体们合作入驻。免费入驻类型:各行业数据自媒体、数据企业。咨询QQ :
中商情报网扫一扫、与您一起发现数据的价值
中商产业研究院扫一扫、每天阅读免费高价值报告
中商情报网始终聚焦科技、互联网+、创业、财经、产经大数据等,目前在全国财经网站中排名居前,旗下中商产业研究院专注产业经济细分市场研究,中商可以为用您提供一手的市场数据和高价值的商业资讯,欢迎沟通交流合作!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askc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商情报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5年数据中心行业分析报告
我的图书馆
2015年数据中心行业分析报告
导读作为云计算和大数据等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数据中心,从深潜到冒泡的阶段应该会逐渐来临。近几年,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的加速发展,我国数据中心产业也进入了大规模的规划建设阶段。2011年到2013年上半年全国共规划建设数据中心255个,已投入使用173个,总用地约713.2万平方米,总机房面积约400万平方米。IDC关于中国数据中心市场今日公布的数据表示,2010年中国数据中心总数量已经达到504,155 个,市场总规模达到92亿美元,IDC预测该市场在2010年至2015年仍将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2015年该市场规模将达到约157亿美元。一、发展: 三个阶段IDC认为数据中心在中国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1、2000年前后数据中心的概念随互联网进入中国,第一次掀起了建设数据中心的热潮。但是由于互联网在中国尚未普及,在用户数、内容、应用等各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局限性,用户对数据中心尚未产生有效的需求。在2001年的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数据中心的发展很快进入了蛰伏期。2、2004年至2008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无论是国民经济还是百姓生活对信息技术的应 用和依赖都日益广泛和深入,从服务提供方和用户方两端都纷纷投入巨资建设数据中心。数据中心行业经历了从小到大、优胜劣汰的过程,作为重要的IT基础设施,数据中心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期。3、2008年至今互联网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各主要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日趋成熟,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和商业模式不断涌现,数据中心的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与此同时,行业内越发重视运营的效率和资源整合的能力,建设绿色数据中心成为未来数据中心发展的方向。十二五时期,中国IT 投资规模将达到1,600亿美元,IT投资的增长促进了数据中心市场的发展,数据中心的建设和升级反过来又将带动包括服务器、存储和基础设施等相关IT市场的增长。IDC将数据中心按照不同的规模划分为五个等级,对该市场的研究包含了从服务器机柜到数千平米的企业级数据中心的各类型数据中心的情况,并且从最终用户的IT投资和服务提供商的外包服务等不同角度对数据中 心整体市场进行跟踪和分析二、驱动力: 市场分析各政府部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大力扶持,以及对云计算、物联网、宽带和下一代网络的发展的高度重视,都给中国数据中心市场的发展带来极大利好因素。相应政策的引导和落实,客观上促进了数据中心市场的快速增长。地方政府大规模建设云计算园区,客观上促进了数据中心市场的发展。1、从行业角度看作为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数据中心始终是金融、政府、能源、交通等行业的投入重点;而伴随着电信行业的转型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IDC也成为电信行业重点投资领域。 此外IPDC互联网数据中心成为市场的热点,互联网提供商大规模建设云数据中心。2、在标准方面国内综合布线和数据中心领域的技术专家,始终紧盯各大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规范进展和技术方向,并结合中国实际,为高速发展中的数据中心建设保驾护航。特别是国内互联网厂商对于数据中心的驱动力量不容小视,例如天蝎计划。百度、腾讯和阿里巴巴2011年启动天蝎计划,众多服务器厂商共同参与研发制定整机柜服务器解决方案。3、从全球市场看数据中心相关技术、产品、应用和服务产业正向亚太地区转移,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又处在产业转型的战略机遇期,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潜力,在数据中心投入方面具有优势。而最新的数据中心技术和理念不断涌入中国,对于中国数据中心市场既是极大的推动,又使其面临变革的挑战。三、规模: 市场数据据工信部发布的通报称,我国数据中心产业开始呈现出向规模化、集中化、绿色化、布局合理化发展的趋势,但总体来看,仍存在五方面的问题。以下是我国数据中心产业发展趋势的详细内容:1、在规模方面在规划建设的255个数据中心中,超大型数据中心(规模在1万个标准机架以上,功率2.5千瓦为一个标准机架)有23个,大型数据中心(规模在3千到1万个标准机架之间)有42个,中小型数据中心(规模在3千个标准机架以下)有190个。2、在投产方面255个数据中心的总设计服务器规模约728万台,实际投产服务器数约57万台,占设计规模的7.8%,超大型、大型、中小型数据中心的投产率分别为1.8%、21.5%和40%。3、在布局方面255个数据中心分布在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5个超大型、大型数据中心中,一半以上位于或靠近能源充足、气候严寒的地区,12个是以灾备为主要应用。4、在能效方面255个数据中心中近90%的设计PUE(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能源效率指标)低于2.0,平均PUE为1.73。超大型、大型数据中心设计PUE平均为1.48,中小型数据中心设计 PUE平均为1.80。另外,一些老旧数据中心通过采用先进制冷节能技术改造,PUE也降到2.0以下。5、在政策支持方面65个超大型和大型数据中心中,70%以上获得了大工业用电或直供电的支持政策。255个数据中心用电的平均价格为0.87元/度,超大型和大型数据中心用电的平均价格为0.66元/度和0.78元/度,超大型数据中心最低的电价达到0.3元/度。7、在应用引领方面已经出现了一些政府采购云服务的成功实践案例。如浙江省水利厅将台风路径实时发布系统项目外包给阿里云;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部分电子政务系统已迁移到第三方的云服务上;贵州省新农合项目使用中国移动提供的云服务,成为卫生部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标杆之一。8、在标准评测方面出台了《互联网数据中心技术及分级分类标准》、《互联网数据中心资源占用、能效排放技术要求和评测方法》等行业标准。第三方机构对百度、腾讯、阿里、电信、移动、联通等企业的6个数据中心进行了绿色分级评测,其中测试最好的数据中心年平均 PUE达到1.36,在我国属于较先进水平。通报指出,目前我国数据中心产业虽然已经开始呈现出向规模化、集中化、绿色化、布局合理化发展的趋势,政府采购云服务也涌现出一些成功的案例。但总体来看,目前全国数据中心产业仍存在一些问题。1) 目前全国数据中心整体布局尚不够理想,重建轻用的现象仍然存在。2) 《指导意见》的配套政策尚未完全落实到位,部分满足条件的数据中心未得到电价优惠政策,一些地区的数据中心企业电力引入成本过高。3) 仍有一半以上的数据中心设计PUE没有达到 1.5的规划要求,特别是中小型数据中心在绿色节能方面差距较大,同时数量庞大的老旧数据中心改造任务也颇为艰巨。4) 政府部门不自建数据中心转而采购云服务的探索刚刚开始,引领作用尚未充分显现,同时对云服务安全的意识也尚需提升。5) 数据中心标准体系仍不够完善,标准工作尚不能满足产业界对数据中心绿色节能、服务质量、评估评测、数据安全等方面的需求。四、问题及挑战目前我国数据中心产业虽然已经开始呈现出向规模化、集中化、绿色化、布局合理化发展的趋势,政府采购云服务也涌现出一些成功的案例,但总体来看,目前全国数据中心产业仍存在一些问题。目前全国数据中心整体布局尚不够理想,重建轻用的现象仍然存在。仍有一半以上的数据中心设计PUE没有达到1.5的规划要求,特别是中小型数据中心在绿色节能方面差距较大,同时数量庞大的老旧数据中心改造任务也颇为艰巨。政府部门不自建数据中心转而采购云服务的探索刚刚开始,引领作用尚未充分显现,同时对云服务安全的意识也尚需提升。数据中心标准体系仍不够完善,标准工作尚不能满足产业界对数据中心绿色节能、服务质量、评估评测、数据安全等方面的需求。对于近几年新兴产业相关技术发展来说,无论是云计算还是下一代数据中心的技术,当前中国政府到企业都在提倡。目前,在软件园区等政府扶植的新兴产业园区,为园区内企业提供各类公共服务的云计算平台正在成为新的建设热点。预计未来几年,政府云计算建设将进一步增加。随着各地政府云的建设浪潮,各种私有云的建设也将快速启动。与传统数据中心相比,新一代数据中心对传统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资产、信息数据资产、应用资产进行整合,形成共享的、虚拟化的、面向服务的整体数据中心结构。虚拟化和云计算有助于提高数据中心效率,并减少实体数据中心规模,淘汰小型数据中心,把应用程序转移到大型的数据中心中。另外,随着 IT 技术的进步,企业的管理不断向精细化、集约化方向发展,集中化的企业级数据中心服务已成为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业务正常运行的必要支撑。因此,为应对业务发展和 IT 技术进步的挑战,客户需要对数据中心运维不断进行更新改造和扩容。未来几年,我国金融、电信、能源等信息化程度较高的重点行业对数据中心服务更新存在改造需求,互联网等新兴行业对数据中心的外包需求以及云计算带来的巨大市场机遇都将推动数据中心市场的巨大发展。五、展望:下一个巨头会是谁?在数据中心市场里早已经巨头林立,IBM、惠普、EMC、微软、亚马逊等等,哪家的名头说起来都是响当当的。也许是这个市场里的机会的确太多,虽然这些巨头企业的产品几乎覆盖了数据中心的整个产业链,但是仍有不少的新兴企业闯入,在夹缝中寻找生存的机会,也有一些技术型企业则在数据中心发展的大潮中异军突起,成为了这个市场的新贵,它们在与这些巨头企业竞争时,毫不所惧。凭借着独特的技术秘籍和小巧的体量,仍可在数据中心这个大市场里获得一杯羹,本文就来说一说那些闯入数据中心市场的新贵。1、抓住服务器业务的企业-联想联想,自不必介绍,是中国民族企业里的佼佼者,在去年刚刚成为全球最大的PC设备制造商。收购IBM的笔记本业务、收购摩托罗拉、再到收购IBM的服务器业务,这些大手笔让联想在世界范围内都名声大噪。然而联想一直以来都是消费品领域的巨头,从未染指数据中心领域,或者说在数据中心市场毫无建树,不过最近拿到IBM的服务器业务后就做不住了。IBM的服务器是企业级产品,而不是面向广大消费者的,联想已经在PC领域做到了第一,显然仍不满足于现状,希望在新的领域获得发展,而收购成了进入一个新领域最快的方式。在收购了IBM的服务器业务后,联想迅速成立了数据中心事业部,准备在数据中心市场大显身手。在数据中心这个市场里,联想希望利用自身的品牌优势,再加上IBM的优良产品技术,与传统的巨头企业展开竞争。不过联想拥有的服务器业务主要做中低端业务,还无法覆盖全系列服务器产业链,更不用说整个数据中心的市场,成立的数据中心事业部还需要更多的产品来丰富自己的业务。联想并不是一个技术型企业,它是靠市场营销能力和低成本供应链环节来打天下的,在数据中心市场它还会抛出这样的杀手剪,至于收效有待市场反应,要知道数据中心市场里的很多企业用户不差钱,这一招在消费级市场有用,到了数据中心市场不好说。2、抓住绿色数据中心概念的企业-汉柏随着这几年数据中心市场的大发展,全球掀起了建设新一代数据中心的热潮,然而数据中心运转起来的能耗是非常高的,如何降低数据中心的能耗成为了业界研究的热点。汉柏科技抓住了这个机遇,主打绿色数据中心概念,推出一系列的智能网络与安全产品,提供云计算的虚拟化平台,其提供的新一代绿色数据中心全面实现虚拟化,成为新一代数据中心领域的领跑者。汉柏科技虽然是本土企业,却面向世界的数据中心市场,在美国硅谷设立研发中心,获取最先进的数据中心技术,并进军海外市场。在数据中心市场,汉柏科技算不上巨头,其十几亿元的年收入还不及惠普的零头,但是汉柏科技却在绿色数据中心应用方面占得先机,尤其是虚拟化技术,具备领先势头,到也让自己在数据中心市场获得了一定地位。3、关注网络设备单端口成本的企业-领英领英是一家美国企业,在国内还没有什么影响。领英意在通过软件减少交换机端口的成本,并减少流量转发延迟,这项技术可以进一步降低数据中心的网络部署成本。同时领英公司还可以将它的EOS操作系统和其它网络设备兼容,完成所有网络设备的虚拟化。领英的出现加速了数据中心虚拟化的进程,不过其一直倡导的通过软件降低网络设备成本,在如今财大气粗不差钱的数据中心市场,未必能够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不过虚拟化技术到是走到了其它巨头的前面。4、关注软件定义网络的企业-Plexxi软件定义网络SDN是以太网技术发展这四十年来最具革命性的变革,可以说的上是网络领域的第二次革命。一时间诞生了很多SDN相关解决方案的公司,Plexxi就是其中的佼佼者。Plexxi成立于2011年,创始人来自于3com,其在2013年就获得4800万美元的风投。其产品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当今数据中心网络的超买问题,他们认为客户只需要购买他们需要的带宽和连接,而不需要购买一个无阻塞的网络,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开支。SDN是Plexxi主推的软件技术,技术也比较成熟,已经有相关的网络巨头公司看上了Plexxi,希望可以将Plexxi收入囊中。除了Plexxi,在SDN领域几乎一夜之间诞生了很多创业型企业。比如:Midokura,Pexip,Cloudscaling,Blue Jeans Network,Big switch Networks 等等,其中Pexip也是由思科的一些前高管创建的,还有不少的SDN企业都是一些网络巨头的员工出来创建的,希望在这个领域有所发展。有人预测到2018年,SDN市场规模可能达到110亿美元,如此巨大的市场机会,足可以让这些初创公司大赚特赚了。数据中心广阔的市场给这些初创公司提供了机会,云计算、大数据、虚拟化、FCoE等新技术都孕育着大量的市场机会,一旦抓住把握好就有可能成为数据中心领域里新的王者。时势造英雄,现在正是数据中心面临变革的时代,只有把握机会才能掌控未来。这些数据中心里出现的新贵,虽然无法和传统的信息巨头公司直接对抗,却可以利用新技术的优势逐渐占到上风。要知道这些巨头公司如同一艘大船,想转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这些新贵企业则如一片绿舟,随风飘荡,却可以随时变换航向。不管现在的数据中心市场是三国争霸,还是战国七雄,都不能忽视这些新贵的存在,还有本文提到的这些企业,还有很多数据中心的初创企业,都是看到了数据中心市场里的巨大机会。不难预测,也许下一个巨头就是从这些新贵里产生。(来源/智慧城市圈子邱文斌)
发表评论:
馆藏&28497
TA的最新馆藏& 新闻客户端 &
CNNIC:2015年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四)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今日发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以下为《报告》第四章:
一、上网时长
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
2015年上半年,中国网民的人均周上网时长达25.6小时,相比2014年底减少0.5个小时。
二、整体互联网应用状况
2015年上半年,我国个人互联网应用发展加速分化,电子邮件、BBS等传统互联网络应用使用率继续走低;搜索、即时通信等基础网络应用使用率趋向饱和,向连接服务方向逐步发展;移动商务类应用发展迅速,成为拉动网络经济的新增长点;网络支付从线上走向线下,使用率增长迅速。此外,网络炒股成为网民投资焦点,由于股市带来的用户分流,使得网络余额理财类应用的使用率增长出现停滞。
信息获取类应用与前沿技术融合发展,实现个性化服务
搜索引擎、网络新闻作为互联网的基础应用,使用率均在80%以上,未来几年内,这类应用使用率提升的空间有限,但在使用深度和用户体验上会有较大突破。搜索引擎方面,多媒体技术、自然语言识别、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触控硬件等多种技术探索融合,推动产品创新;网络新闻方面,在“算法”的支持下,新闻客户端能迅速分析用户兴趣并推送其所需信息,实现个性化、精准化推荐,提升用户体验。
商务交易类应用稳定发展,支付工具增长明显
网络交易类应用经过多年发展,在国内市场已经逐渐步入稳定期,虽然用户规模增速逐渐放缓,但绝对规模均较2014年底有了不同幅度提升,其中网上支付工具的增长最为显著。究其原因,网上购物类应用由于用户基数较大,很难再获得突破性增长;团购由于低价模式难以持续,正在尝试“去团购化”转型;而支付类工具由于移动支付技术与设备的日益完善以及“线上支付线下服务”模式的逐渐成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接受。
金融服务类网络应用发展紧随市场环境
2015年上半年网络金融服务类应用发展紧随金融市场变化。伴随着过去一年来国内股市的暴涨,网上炒股的用户规模显著提升,截至2015年6月,网上炒股的用户规模达到5628万,较去年增长了47.4%。而受到今年上半年宽松货币政策影响,货币基金收益率持续下滑,以及股市带来的用户分流,使得网络余额理财类应用的使用率增长出现停滞。
娱乐类应用整体用户规模保持稳定,使用率涨跌互现
数据显示,娱乐类网络应用的整体用户规模在过去半年中基本保持稳定,除网络文学用户规模略微有所下降外,其他娱乐类应用的用户规模均有增长;在使用率方面,网络文学和网络音乐的用户使用率有所下降,网络视频和网络游戏的使用率略有提升。整体而言,娱乐类应用作为网络应用中最早出现的类型,经过多年发展用户规模和使用率已经逐渐稳定,而在过去半年中,对于新型商业模式的探索成为其发展的主要方向。
5.6中国网民对各类网络应用的使用率
5.6中国手机网民对各类手机应用的使用率
(一)信息获取类应用发展
1.1 搜索引擎
5.6搜索/手机搜索用户规模及使用率
截至2015年6月,我国搜索引擎用户规模达5.36亿,使用率为80.3%,用户规模较2014年底增长1392万人,增长率为2.7%;手机搜索用户数达4.54亿,使用率达76.5%,用户规模较2014年底增长2520万人,增长率为5.9%。
2015年上半年,移动搜索是整体市场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其一,网民互联网生活重心向移动端转移,移动搜索场景极大丰富,用户增量、增速都超过搜索市场整体;其二,搜索服务提供商的移动业务营收占比持续提升,正在成为支柱业务,以百度为例,财报数据显示其移动业务营收占比已经从%增至%,搜狗也在2015Q1达到了22%。
搜索技术与前沿技术融合发展,推动产品创新和用户体验提升。搜索引擎通过将自然语言识别、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等技术进行融合,推出了以交互式问答机器人为典型代表的搜索引擎深度问答产品,使网民更准确、更快速的获取知识类信息;搜索的输入模式更加多元化,除了语音、图片输入,还结合了触控式硬件设备,不仅创新搜索体验,还在推动互联网普遍服务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如百度与清华合作开展可触摸点阵式屏幕和语音交互研究,为视障人群提供盲人搜索服务。
搜索引擎服务模式已经发生转变,呈现“去产品化”趋势,在连接用户与服务环节中发挥桥梁作用,作为关键支撑技术和基础连接服务,推动互联网生态链形成。在实物与服务产品交易方面,搜索引擎推出直达服务,企业网店可以跳过搜索结果页,直接将产品和服务呈现给用户;在公共服务方面,搜索引擎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在教育、医疗、交通等方面与政府部门合作,开展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等项目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效率与质量。“去产品化”趋势下,搜索引擎盈利模式也不再局限于关键字排名,而是通过面向用户提供“一站式”生活服务搜索,从而对接入搜索平台的企业提供云存储、云计算、运营管理工具等增值服务,并基于用户属性和特征进行精准推送,帮助企业开展营销,打造O2O闭环。
1.2 网络新闻
5.6网络新闻/手机网络新闻用户规模及使用率
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络新闻用户规模为5.55亿,较2014年底增加3572万,增长率为6.9%。网民中的使用率为83.1%,比2014年底增长了3.1个百分点。其中,手机网络新闻用户规模为4.60亿,与2014年底相比增长了4420万人,增长率为10.6%,网民使用率为77.4%,相比2014年底增长2.8个百分点。
网络新闻作为信息获取类的重要应用,使用率仅次于即时通信,排在第二位。从网络新闻的发展状况来看,主要呈现新闻入口多样化、内容推荐精准化的特点。
第一,各类新闻传播平台众多,用户获取渠道多样化。除了传统的门户网站、专业新闻网站外,用户规模庞大的浏览器、即时通信工具、社交媒体、甚至一些应用分发类的APP也都利用其用户基础来推送新闻,其中浏览器、分发类的APP主要扮演用户和流量导入的角色,即时通信工具和社交媒体则充分发挥其社交属性,转发新闻资讯同时还能加载个性化评论,增加新闻可读性。
第二,新闻渠道通过推荐引擎技术解读用户从而实现精准推荐。各新闻渠道首先会采集海量信息,通过数据挖掘,智能分析出热点资讯,然后根据用户的社交关系链和浏览记录等建立用户模型,两者相结合,实现向用户智能推荐个性化的信息。使用过程中,系统会自动记录用户的阅读情况,不断摸索用户兴趣,优化推荐算法,最终实现个性化阅读,提升用户体验。
从发展趋势来看,新闻入口多样化这一特点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延续,精准推荐的算法会进一步优化,更贴切用户个性化需求。在此基础上,网络新闻尤其是新闻客户端会衍生出更丰富的商业模式,如精准广告、O2O服务的入口等,行业的发展前景向好。
(二)商务交易类应用发展
2.1 网络购物
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3.74亿,较2014年底增加1249万人,半年度增长率为3.5%;2014年上、下半年,这一增长率分别为9.8%和9.0%,数字表明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增速继续放缓。与整体市场不同,我国手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增长迅速,达到2.70亿,半年度增长率为14.5%,手机购物市场用户规模增速是整体网络购物市场的4.1倍,手机网络购物的使用比例由42.4%提升至45.6%。
5.6网络购物/手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及使用率
近年来,网络购物市场的繁荣与宏观政策、经济、社会、技术环境良好密切相关,具体表现为:
“互联网+”相关政策的支持,促进网络购物快速发展,带动其他行业升级转型。2015年3月,政府在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概念,旨在通过互联网带动传统产业发展,而网络购物作为“互联网+”切入口,能够带动传统零售、物流快递、交通、生产制造等其他行业升级转型。随后,商务部发布的《“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了网络购物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转型升级的任务部署。
消费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提升,为网络购物市场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保障。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经济正在由外需驱动向内需驱动转变,网络购物在实现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移动网购、跨境网购和农村网购等发展潜力逐步凸显,将成为新的增长点。
网络交易环境逐步改善,实名制的推进提升诚信水平。近两年,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即时通信、网络购物等企业积极贯彻落实政府的实名制要求,推出包括实名制相关的行业自律公约、用户实名制认证等诚信举措,提升行业信任水平,助力形成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交易市场诚信体系建设。
技术的发展推动创新变革,提升用户消费体验。互联网技术的革新对网络零售业影响较大,多样化的移动支付方式重塑用户的消费习惯,智能手机和移动应用的发展将取代传统钱包。随着3D打印、无人机送货、虚拟试衣等技术的研发和完善,更多技术应用不仅能够提升用户体验,而且有助于推动生产运输、物流配送、平台展示等运营模式的变革创新。
截至2015年6月,我国团购用户规模达到1.76亿,较2014年底增加372万人,半年度增长率2.2%,团购网站的使用率为26.4%。相比整体团购市场,手机团购发展更为迅速,手机团购用户规模达到1.29亿,半年度增长率为8.7%,手机团购的使用比例为21.7%。
5.6团购/手机团购用户规模及使用率
近两年,低价团购模式难以持续,团购网站“去团购化”转型谋求生存发展,具体表现为:
团购企业由价格驱动向服务驱动转型。虽然团购模式最初的低价策略对于刺激模糊需求、吸引新客户效果明显,但是单纯的低价策略难以维持可持续发展,由于其无法提高商户的品牌知名度和用户忠诚度,很难获得预期收益。鉴于此,团购网站通过提供更多的便捷化服务改善用户体验,提升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比如:全面推崇免预约服务、提供现场下单-团券-消费的即时服务模式、团购电影票可享受在线选座自助终端取票服务等。
由构建大而全的团购平台向发展垂直业务转型。当团购行业的市场格局较为稳定,企业市场份额难以快速提升时,团购平台不再追求品类扩张,而是集中资源和精力专注强势业务和潜力业务。目的是依托团购平台孵化垂直业务,再通过垂直业务的崛起带动整个平台的发展。以美团为例,其大力发展高频消费的电影票业务和外卖订餐业务,并推出独立的猫眼电影移动客户端。与此同时,美团也在拓展旅游产品团购业务。
团购网站转型本地生活服务平台电商,以提供营销服务获得收益。团购网站以往靠低价吸引客户,毛利偏低,利润更是微乎其微。转型本地生活服务平台电商后,团购网站的盈利模式变为平台经济,即团购网站拥有平台资源的所有权,将使用权批量复制租给商户,商户利用平台资源和服务自行做团购业务。以窝窝团为例,其已转型并更名为窝窝商城,并为平台上的商户提供各种营销服务。
2.3 网上支付
截至2015年6月,我国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达到3.59亿,较2014年底增加5455万人,半年度增长率17.9%。与2014年12月相比,我国网民使用网上支付的比例从46.9%提升至53.7%。与此同时,手机支付增长迅速,用户规模达到2.76亿,半年度增长率为26.9%,是整体网上支付市场用户规模增长速度的1.5倍,网民手机支付的使用比例由39%提升至46.5%。
5.6网上支付/手机网上支付用户规模及使用率
纵观网上支付发展历程,其应用范围和方式不断拓展深化,具体表现为:
技术进步驱动网络支付应用场景和方式不断丰富。网上支付提供了满足资金流通需求的基本服务。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水平的提升,扫码支付、刷卡支付、信用卡还款、生活缴费、红包等应用场景应运而生;基于生物认证技术的发展,网络支付领域出现指纹识别支付和人脸识别支付等应用方式。应用场景和方式的丰富顺应了网络支付平台化发展思路,促进了网上支付商业模式和变现途径的创新。
资金流量的富集推动网络支付企业拓展金融服务。随着网络支付工具中资金量级的攀升,网络支付企业不断探索,突破“交易手续费+沉淀资金利息”的盈利模式,创新消费金融产品,推出供应链金融、网络银行、P2P贷款、网络信用卡等服务。这些产品和服务一方面切入消费者生活,解决资金流入、流出、增值问题;另一方面利用互联网众筹理念帮助小微企业融资贷款解决贸易问题。在此基础上,网络支付企业在平台上形成了资金循环增值流动闭环。
数据资源和挖掘技术助力网上支付企业建立征信机制。对个人而言,网络支付行为与个人信用评价的关系最为密切。随着网络支付平台业务架构的不断完善、用户数据的海量存储,以及数据挖掘技术的逐渐成熟,网上支付企业具备了个人征信业务的基本资质。在国家放开企业构建征信业务的权限后,芝麻信用、腾讯征信等8家机构获批开展个人征信业务。未来,阿里基于支付链、腾讯基于用户关系的个人征信系统,联合人民银行等其他征信机构的基础数据将在行业内形成广泛、全面、完善的个人信用评价体系。
2.4 旅行预订
截至2015年6月,在网上预订过机票、酒店、火车票或旅游度假产品的网民规模达到2.29亿,较2014年底增长730万人,半年度增长率为3.3%。在网上预订火车票、机票、酒店和旅游度假产品的网民分别占比26.8%,13.3%,13.8%和6.2%。值得注意的是,网上预订酒店的网民规模增长迅速,半年度增长772万人,涨幅9.1%,对在线旅行预订市场增长贡献最大。与此同时,手机预订机票、酒店、火车票或旅游度假产品的网民规模达到1.68亿,较2014年12月底增长3350万人,半年度增长率为25.0%,是整体在线旅行预订市场增长速度的7.6倍。我国网民使用手机在线旅行预订的比例由24.1%提升至28.3%。
5.6在线旅行预订/手机在线旅行预订用户规模及使用率
纵观近两年行业发展历程,在线旅行预定行业呈现出全产业链拓展态势,具体表现为:
在线旅行预订企业通过频繁投资并购加速战略型产业链扩张。价格战曾经在在线旅行预订企业的市场争夺中扮演重要角色,但是由于该模式下企业资金消耗过大而使竞争陷于僵持局面,所以在线旅行预订企业开始持续投资并购拓展产业链,通过资源整合重组强化资产和业务,实现品牌增值。以携程网为例,2014年至今,其先后投资了途风网、途牛旅游网、同程网、世纪明德、艺龙、易到用车等企业,通过这一系列投资并购强化了北美、加拿大等地出境游、景区门票、游学、酒店和用车市场。
在线旅行预定企业通过业务拓展打通全旅行流程服务链。其中以用车和汽车票业务尤为明显。经过多年的发展,机票、酒店、旅游度假产品、景区门票已经成为在线旅行预订企业较为成熟的产品业务。随着叫车软件的兴起,在线旅行预订企业纷纷与汽车租赁企业、叫车软件等新兴上游供应商合作,拓展用车相关的高频消费业务。除此之外,在线旅行预定企业还拓展汽车票业务,满足用户中短途出行方式多样化选择需求。从而构建和完善在线旅行预订一站式服务体系,进行全产业链布局。
在线旅行预定企业通过业务模式融合丰富平台供应链主体。为了保持差异化竞争优势,在线旅行预订企业一度奉守独立的业务模式,包括:代理商、开放平台和自营模式等。为了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实现产品渠道来源的多元化选择,提升用户消费体验和品牌忠诚度,在线旅行预订企业的代理商和开放平台模式、代理商和自营模式彼此开始渗透融合。比如:携程开启开放平台思路,去哪儿的酒店业务引入代理商理念,经济型酒店增设代理商模式等。融合后,在线旅行预订企业取长补短,不仅丰富了产品现有的供应模式和渠道来源,而且使企业的收入模式更加多元化,从而促进营收增长。
5.6 中国网民各类在线旅行预订服务使用率
2.5 互联网理财
历经高速增长期后,2015年上半年互联网理财使用率进入平台期。截至2015年6月,购买过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网民规模为7849万,与2014年底持平,网民使用率为11.8%,较2014年底下降了0.3个百分点。
5.6互联网理财用户规模及使用率
互联网理财产品使用率在2015年进入平台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首先,理财市场整体环境变化显著,股市暴涨使得股票成为网民投资理财的焦点,对互联网理财市场用户起到较大分流作用。2015年上半年,网上炒股或炒基金的用户规模增加1809万人,其中年龄在30岁及以下用户占到41.8%,股市对于低龄理财者群体产生较强吸引力,而低龄、低净值投资群体恰是互联网理财用户的核心用户群。其次,受宽松货币政策影响,货币基金的收益率持续下跌,当前市场主流产品收益率跌破4%,“宝宝”类产品自身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有所减弱。
从趋势分析,互联网理财产品向多元化转变。2015年,各互联网金融公司在众多理财领域与生态伙伴展开积极合作,互联网理财市场产品已由初期货币基金包打天下转变为货币基金为主,债券型、指数型基金和P2P模式的借款产品快速成长的新格局。虽然货币基金已进入低收益率水平时代,但其高流动性和相比储蓄的利息优势依旧存在,且客户端产品与众多生活消费场景天然对接,依然具有很高的投资配置价值。受过初期互联网理财启蒙的投资者寻求更高收益理财产品的需求日增,债券型、指数型基金等高收益理财产品为网民投资提供了更多选择,并有望带动互联网理财市场的第二轮增长。
(三)交流沟通类应用发展
3.1 即时通信
截至2015年6月,网民中即时通信用户的规模达到6.06亿,较去年底增长了1850万人,占网民总体的90.8%,其中手机即时通信用户5.40亿,较去年底增长了3256万人,占手机网民的91%。
5.6即时通信/手机即时通信用户规模及使用率
过去半年腾讯旗下即时通信产品依然维持了在该领域的优势地位,由于即时通信使用率增长放缓,如何变现以及连接其他更多服务成为其下一步发展重点,而其他即时通信工具则将注意力转移至寻找细分市场用户痛点并为其提供针对性更强的专业服务。
以微信和QQ为代表的第一阵营即时通信工具的商业化尝试主要表现在营销模式和服务模式两方面。营销模式上,朋友圈的广告推送业务成为其商业化的首次尝试,不久之后推出的行业解决方案和“摇一摇?周边”功能,则旨在将超市、酒店等传统行业的线下商业模式通过微信支付转移到线上,并利用其在移动和社交领域的优势使传统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实时为潜在客户推送优惠信息并对用户群进行分析,实现精准营销。服务模式上,第一阵营的即时通信工具不断尝试连接用户生活中的各方面需求,为用户提供出行、购物、理财、信贷、娱乐等多样化服务,京东商城、微信理财、大众点评、微粒贷、滴滴打车等应用相继接入了其服务平台。
而对于微信、手机QQ以外的即时通信工具,则主要通过以寻找差异化的用户需求、为垂直用户群体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为突破口,不断提升自己的市场份额。差异化主要表现在内容、用户关系、场景三方面:比如在用户关系方面主打陌生人社交和兴趣圈子的陌陌,内容方面主打匿名社交的无秘,以及用于不同生活场景的阿里旺旺和钉钉,都由于满足了用户的垂直需求而在各自的细分领域获得了相当规模用户的青睐。可见在目前国内即时通信领域,明确自己产品的竞争优势与用户定位,通过寻求差异化与创新来更好的服务于目标用户群才是未来发展的核心方向。
3.2 微博客
截至2015年6月,我国微博客用户规模为2.04亿,网民使用率为30.6%,手机端微博客用户数为1.62亿,使用率为27.3%。手机端微博客用户占总体的79.4%,比2014年底上升了10.7%,除了整体互联网向移动端迁移的趋势影响外,微博在移动端为用户提供的新体验也是重要的推动力,尤其是对垂直领域的布局,拓宽了移动端的使用场景,增强了用户黏性。
5.6年微博客/手机微博客用户规模及使用率
自2013年开始,搜狐、网易、腾讯等公司对微博客投入力度陆续减少,微博客整体市场进入洗牌期。截至今年上半年,微博客市场内部的品牌竞争格局已经明朗,用户逐渐向新浪微博迁移和集中。2015年上半年,微博客用户中,使用新浪微博的用户占69.4%,一至五级城市的使用率都在65%以上,全面超越其他微博客运营商,新浪微博一家独大的格局已经确立和稳固。
从整个社交类产品范畴来看,以微博客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已经建立了与社交网络完全不同的类型区隔,其社交媒体属性逐步得到客户市场和用户市场的认可,并且逐渐成长为社交媒体领域最具备营销传播效果的社会化媒体平台。
(四)网络娱乐类应用发展
4.1 网络游戏
截至2015年6月,网民中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到3.80亿,较去年底增长了1436万人,占整体网民的56.9%,其中手机网络游戏用户规模为2.67亿,较去年底增长了1876万人,占手机网民的45%。
5.6网络游戏/手机网络游戏用户规模及使用率
网络游戏在2015年上半年整体依旧保持快速发展并逐渐呈现多样化趋势,而不同的游戏类型其多样化趋势亦不完全相同。总体来说,端游的多样化发展主要集中于商业模式上的变化;移动游戏的表现则为游戏类型的多样与均衡;主机游戏方面,由新技术变革推动的各种新型游戏主机将有望打开新的市场。
商业模式的多样化发展主要来自端游。在过去的半年中,端游虽然在行业营收占比上受到了移动游戏的冲击,但并没有影响到其在整个游戏产业中的支柱性地位,经过了十余年的发展,已经高度成熟的旧端游商业模式逐渐落后,取而代之的是由单一产品到多样化产业生态的新型商业模式。随着以魔兽世界为代表的一些老牌角色扮演类游戏用户活跃度降低,端游厂商逐渐开始探索如何给玩家带来更好游戏体验和更多样化的参与感。在这一过程中,竞技类游戏开始越发受到重视,并逐渐衍生出游戏直播、线下赛事、电竞明星等多样化的游戏周边产业,而这将成为未来端游增长的强劲动力。
游戏类型的多样化则表现在移动游戏上。虽然如跑酷、棋牌等休闲游戏目前依然是移动游戏的主流,但比较重度的格斗、角色扮演类游戏开始逐渐获得更多市场份额。从用户的游戏频率和平均游戏时长上看,移动游戏的重度化趋势十分明显,这带动移动游戏营收在过去半年产生了显著增长,也有益于游戏本身的精品化发展趋势。从长远来看,多样而均衡的移动游戏类型将满足更多用户的不同需求,这对于移动游戏本身的健康发展和营收增长都是不可或缺的。
新技术与设备的多样化正推动着主机游戏产业的革新。2015年上半年,现有的游戏主机由于在国内外市场因为分别受到政策限制和移动游戏冲击而逐渐呈现衰落状态,但各种新型游戏设备开始崭露头角并获得人们关注。以虚拟现实技术(VR)和增强现实技术(AR)为基础的游戏设备逐渐登陆电子娱乐展览会等各大游戏展会,其更加真实的互动性和游戏体验使其极可能成为下一代主机游戏的发展方向,与此同时,国内很多厂商对于游戏手柄、电视游戏盒子等设备的开发也不遗余力。未来,主机游戏产业伴随各种游戏设备的兴起必将迎来再度繁荣。
4.2 网络文学
截至2015年6月,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较去年底略有减少,达到2.85亿,较去年底减少了918万人,占网民总体的42.6%,其中手机网络文学用户规模为2.49亿,较去年底增加了2282万人,占手机网民的42%。
5.6网络文学/手机网络文学用户规模及使用率
随着内容产业中优质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简称IP)的价值日益凸显,网络文学产业过去单纯依靠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正在逐渐向“创造优质IP为其他易变现的内容产业输血”过渡。作为IP生产的最上游,网络文学在2015年上半年受到互联网巨头企业的高度重视,百度、腾讯、阿里先后成立了自己的网络文学部门,希望在未来内容产业的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
巨头企业对网络文学领域的介入不仅处于自己的竞争需要,同时也为读者和作家提供了很多便利。首先,通过并购与重组,原本分散的文学资源被整合到少数渠道中,这大大降低了读者寻找新作品所需的时间成本,提高了用户黏性,而文学网站则可以通过对用户的长期阅读习惯和内容进行跟踪分析,更加有效的为读者推送其可能感兴趣的新作品,进而为有潜力的作者提供更多机会。其次,互联网巨头企业通过最近几年对于内容产业的布局,旗下往往拥有可以对网络文学进行改编的多种业务,这为IP的转化利用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和极大便利,有效提升了优质IP的利用效率。最后,由于近年来优质IP的价格越来越高,很多视频网站都因为高昂的版权费用而难于盈利,很多热门作品的影视版权已经达到数百万元,这一方面证明了网络文学的巨大经济潜力,一方面也反映了版权采购方所面临的极大压力,而企业自己培养优质IP为旗下其他内容业务“供养”的方法则从客观上为企业降低了成本。
随着这种新商业模式优势的逐渐显现,之前令读者付费的盈利模式将逐渐退出舞台,培养受众广泛的优质IP并进行转化的商业模式将成为未来网络文学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而由于这种变化推动的网络文学价值的重新释放将令整个行业焕发新的活力。
4.3 网络视频
截至2015年6月,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4.61亿,较去年年底增加2823万人,网络视频用户使用率为69.1%,比去年年底上升了2.3个百分点。其中,手机视频用户规模为3.54亿,与2014年底相比增长了4154万人,增长率为13.3%。网民使用率为59.7%,相比2014年底增长3.5个百分点。手机端视频用户占总体的76.8%,比2014年年底提升了4.6个百分点,移动视频用户的增长依然是网络视频行业用户规模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
5.6网络视频/手机网络视频用户规模及使用率
网络视频行业在发展期间,一直被宽带、版权成本以及相对单一的盈利模式所困,绝大多数视频企业处于亏损状态,但随着行业的逐步成熟,这一情况有望得到改观,目前从整个视频行业的发展态势来看,视频网站接近盈利边缘,“钱景”越来越光明。
首先,庞大的用户基础以及使用黏性为视频网站盈利奠定了基础。自2007年以来,随着网络带宽、终端设备的发展,网络视频用户也快速增长,目前已经是仅次于网络音乐的第二大休闲娱乐类应用。同时,从娱乐特性分析,网络视频作为一种低成本、高需求的娱乐活动,具有高频、长时的用户使用特点。
其次,多元化的商业模式扩展了视频网站的收入来源。传统的贴片广告在视频网站收入来源中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新的盈利模式不断被尝试:如针对PGC内容的品牌植入、与电商合作边看边买的“屏购”模式、大型线下互动体验活动、针对会员的差异化编排从而吸引付费用户等,视频网站的盈利模式呈现多元化趋势。
再次,整体市场环境让视频网站盈利的趋势向好。一方面针对用户前向收费的条件成熟,主流视频网站联合各方力量,打击盗版盗链,营造了行业健康的影视版权环境,再加上移动支付安全、便捷的用户体验,付费用户呈快速增长;另一方面行业内容成本大幅降低,主流视频网站采用联合购剧模式得以分摊成本,同时加大对PGC内容的制作力度,以降低对专业版权内容的依赖,做到成本可控。
(本文来源:中国互联网数据中心
没有相关新闻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产品密钥在哪里能找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