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手环2耗电很快1耗电太多,能解决么

当前位置 & &
& 小米手环1/2腕带能通用吗?答案来了
小米手环1/2腕带能通用吗?答案来了
23:03:05&&作者:
编辑:鲲鹏 &&)
让小伙伴们也看看:
阅读更多:
好文共享:
文章观点支持
当前平均分:0(0 次打分)
[06-05][06-03][06-03][06-03][06-02][06-02][06-02][06-02][06-02][06-02]
登录驱动之家
没有帐号?
用合作网站帐户直接登录小米手环2和小米手环1对比:增色不少
作者:IT168
6月7日,小米手环2在多个平台发售,再次成为米粉们抢购的产品之一。距离2014年7月,第一代小米手环亮相,已经历时近两年时间。虽然中间曾推出过光感版,但外观和功能并没有太大变化,只增加了心率监测功能。小米手环2与上一代产品相比进行了大幅升级,最主要的区别是增加了LED屏幕。编者第一时间有幸拿到了小米手环2,通过几天的使用后,推出小米手环2使用评测。
小米手环2最直观的升级增加一块LED显示屏,可以更加直观的显示时间、步数、心率。小米手环2提供心率传感器,检测心率。相比小米手环上一代相比,使用起来功能更简单,也更加直观,不再需要通过手机便可了解一些运动相关数据。
带屏幕的小米手环2看时间更方便
小米手环2主机米粒与一代相比体积稍大,其最重要的原因在于0.42英寸OLED显示屏。
小米手环的核心&米粒&
小米手环2腕带的主体接触部分采用坚韧的弹性材料,接触部分材料更柔软更亲肤,透气防汗,佩戴更舒适。牢固的内衬结构包裹住手环主体,最大程度上避免了手环主体的丢失。
官方微博/微信
每日头条、业界资讯、热点资讯、八卦爆料,全天跟踪微博播报。各种爆料、内幕、花边、资讯一网打尽。百万互联网粉丝互动参与,TechWeb官方微博期待您的关注。
↑扫描二维码
想在手机上看科技资讯和科技八卦吗?想第一时间看独家爆料和深度报道吗?请关注TechWeb官方微信公众帐号:1.用手机扫左侧二维码;2.在添加朋友里,搜索关注TechWeb。
小米手环2对比小米手环1
小米手环2价格
小米手环2发布时间
小米手环2怎么样
相关的资讯有:
小米手环2对比小米手环1
小米手环2价格
小米手环2发布时间
小米手环2怎么样
相关的博文有:
果粉在iPhone上最心心念念功能非它两莫属,一个是双卡双待,而另外一个就是无线充电。...
纵观魅族这几年的旗舰机历程,可以说是曲折且艰辛的,而这种曲折主要源于魅族自身对于...
国产手机已经完全霸占了国内市场,既然抢下了市场份额,接下来就是要更多的利润,在这...
北京时间7月19日早间消息,亚马逊旗下AWS云计算服务周四发布的新版客户协议显示,该公...
亚马逊发布了2017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报告显示,亚马逊第二季度净利润为1.97亿美元,较...
苹果芯片代工商台积电公布了公司未经审计的2017年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台积电第二...
在今年E3的PC游戏发布会上,经典的RTS游戏《帝国时代》公布了最新的4K重制版本,命名...
今天,微软宣布,Windows 10创意者更新已经可以被每一台Windows 10设备获取(除了部分...
作为最大名鼎鼎的网络多媒体技术之一,Flash的名号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然而,触...
王者荣耀策划微博目前再次与大家开启了交流,比较明确的是貂蝉、赵云有优化可能,并且......
换上夏季浴衣新装,在落樱流萤的庭院中消暑纳凉,秉烛共话……......
帅气又强力的男偃师登场后备受好评,如今,天工阁的第二位角色——女偃师阮烟罗也将隆......
夜雾迷城活动2月22日5:00—2月28日23:59,本次活动新增套装黎明之冠新月之吻,下面为......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请选择一张图片分享
要转发到新浪微博,请
要转发到QQ空间,请经验3023 米
在线时间197 小时
版本7.7.20
机型小米Max 高配版
签到次数162
MIUI版本7.7.20
以前用了一年多小米手环1 基本上20多的天。但是这次换了小米手环2用了一个多月了 就开始10天一冲后来 我把心率检测都关了。不到十天就一冲。
Screenshot_-15-29-57-515_com.xiaomi.hm.health.png (115.69 KB, 下载次数: 0)
今天一看用了5天竟然还剩百分之20!大家耗电怎么样???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经验3023 米
在线时间197 小时
版本7.7.20
机型小米Max 高配版
签到次数162
MIUI版本7.7.20
就我这样?
经验2896 米
在线时间23 小时
版本5.12.31
积分 318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11 积分
积分 318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11 积分
机型红米Note2 移动/标准
MIUI版本5.12.31
我的四天用60%唉,不知为什么有人的能十多二十天。
经验3023 米
在线时间197 小时
版本7.7.20
机型小米Max 高配版
签到次数162
MIUI版本7.7.20
我的四天用60%唉,不知为什么有人的能十多二十天。
估计天天待机。
经验2896 米
在线时间23 小时
版本5.12.31
积分 318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11 积分
积分 318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11 积分
机型红米Note2 移动/标准
MIUI版本5.12.31
是丫,你又知,我就看看时间与步行,别的没开。
经验10321 米
在线时间44 小时
版本7.6.15
积分 12159, 距离下一级还需 7841 积分
积分 12159, 距离下一级还需 7841 积分
机型小米手机5
签到次数24
MIUI版本7.6.15
一直是20多天
经验10321 米
在线时间44 小时
版本7.6.15
积分 12159, 距离下一级还需 7841 积分
积分 12159, 距离下一级还需 7841 积分
机型小米手机5
签到次数24
MIUI版本7.6.15
一天大概3%
Screenshot_-21-18-14-747_com.xiaomi.hm.health.png (124.45 KB, 下载次数: 0)
经验1246 米
在线时间32 小时
版本6.7.28
积分 1434, 距离下一级还需 566 积分
积分 1434, 距离下一级还需 566 积分
机型小米手机4c
签到次数13
MIUI版本6.7.28
今天早上刚到货60%电,一天下来,现在56%。
预估以后每天用电量5%~6%。预估使用15~18天。
经验2133 米
在线时间21 小时
版本V8.2.1.0.MHOCNDL
积分 223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69 积分
积分 223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69 积分
机型一加手机
MIUI版本V8.2.1.0.MHOCNDL
今天早上刚到货60%电,一天下来,现在56%。
预估以后每天用电量5%~6%。预估使用15~18天。 ...
刚买的到货时电量用的快,自己充电再用就好了
经验306 米
在线时间3 小时
版本7.6.10
积分 33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2 积分
积分 33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2 积分
机型红米Note 4
签到次数11
MIUI版本7.6.10
小米六周年
小米六周年米粉节
1000万用户纪念勋章
MIUI1000万用户纪念勋章
关注新浪微博
已关注新浪微博
MIUI 9纪念勋章
小米众筹2周年
参加回帖活动
新版论坛APP
更新新版APP
小米7周年勋章
2017米粉节晒单赢专属勋章
“澎湃S1 ”芯片纪念勋章
参与活动回帖可得
参与红米Note 4X活动
2017年小金鸡勋章
回复2016年度评选活动贴
圣诞节勋章
参与圣诞活动
APP 1000万
MIUI论坛APP注册用户突破1000万纪念勋章
小火箭勋章
神舟11号 话题活动
为奥运加油勋章
为奥运加油勋章
已关注微信
关注腾讯微博
已关注腾讯微博
已关注极客秀微信
Copyright (C) 2017 MIUI
京ICP备号 | 京公网安备34号 | 京ICP证110507号【产品体验】小米手环,给我一个带你的理由 - 知乎专栏
{"debug":false,"apiRoot":"","paySDK":"/api/js","wechatConfigAPI":"/api/wechat/jssdkconfig","name":"production","instance":"column","tokens":{"X-XSRF-TOKEN":null,"X-UDID":null,"Authorization":"oauth c3cef7c66aa9e6a1e3160e20"}}
{"database":{"Post":{"":{"title":"【产品体验】小米手环,给我一个带你的理由","author":"jinjuan","content":"在App store 可以找到不少检测用户运动、睡眠情况的App。相比App,智能手环的优点一方面是在跑步、打球、游泳等运动过程中更易于携带,另一方面是电量使用更持久。尽管如此,如何让用户为手环买单,找准用户痛点来实现产品价值才是关键。本篇将从目标用户、用户需求、小米手环的解决方案、App交互设计分析、面临的挑战、同价位的竞品bong2的使用体验 这六个方面记录我的体验与分析。一、目标人群关注身体健康的运动爱好者二、用户需求有一定运动目标的用户,希望能实时监控当天的运动量,朝着目标奋进,同时也可以从中得到满足感、激励自己持续保持健康的运动习惯。睡眠质量不够好的用户,希望了解每天的深度睡眠时长,若是检测到深度睡眠时长不够好,希望通过一定的措施来改进。三、小米手环的解决方案通过随身携带的小米手环检测每天的运动量、睡眠状况,通过蓝牙、网络将数据同步至App,进而查看可视化的统计数据和当天的数据细则。1.可设定每天的运动目标(步数),通过身高、体重、运动量(低、中、高)给予建议的运动目标。2.记录每天的运动情况(走路、跑步的步数)、消耗了多少能量3.监控每天的睡眠情况(总时长、深度睡眠、浅眠各XX小时XX分)4.统计过去每天、每周、每月的运动数据、睡眠数据5.分享数据到微信公众帐号,看自己的运动量在好友中的排名情况6.支持来电提醒、闹钟这两项附属功能四、交互设计分析1.手环与App绑定的方法与步骤第一次使用时需完成:开启蓝牙、注册/登录小米帐号、搜索手环、当手环上蓝灯闪烁时轻敲几下即可绑定成功。绑定成功后设置个人信息(性别、身高、体重、运动量等),设置后进入主页同步手环的数据。交互改进点:1)弹出提示“打开蓝牙来允许连接到配件”,选择“设置”。打开设置App,开启蓝牙。看到提示正在搜索设备,以为需要搜索到了手环设备,点击对应的设备信息才能回到手环App继续使用。所以等在这个界面,可惜一直等了6分钟以上依旧啥也没搜索到,奇了怪了,思考怎么办。掏出已经放在抽屉、不打算研究的使用手册,原来需要登录小米帐号,于是再次打开小米手环App,进入登录界面。2)登录界面如下图,“确认登录”按钮在第一屏不能看到,必需继续上滑一定距离才能看到。这个页面估计使用的是小米帐号的API登录接口,HTML 5页面制作,对于“确认登录”按钮,可以考虑根据屏幕高度做相对定位。另外,在登录小米帐号时遇到了一点问题。虽然我有小米账号,但不经常登录,忘记用哪个邮箱注册的。决定先试试,点击立即登录,提示文字一闪而过没看清,同时把我的密码输入框清空了。(纳尼,难道密码错了?)换个密码再点击立即登录,这次盯着屏幕看到“登录错误”几个字一闪而过。(OK,难道邮箱错了)换个邮箱重新输入密码,登录成功了。这里有几处需要改进:错误提示的文案要足够明确,是邮箱未注册、还是密码错误提示文字停留的时间不宜太短,除非用户非常专注才能捕捉到一闪而过的提示。不要清空用户已输入的内容,一方面容易误导用户被清空的那一项填写错误,另一方面增加了用户下次输入的成本3)手环有蓝灯闪烁时,敲几下完成绑定。我的体验过程是:左手腕带着手环,右手拿手机,用右手指腹敲击几下手环,再摊开右手看手机界面,没连上。继续敲击几下再看,还是没反应。难道不能用指腹?用指甲敲,再看界面连接上了。好吧,难道一定要用指甲?与bong 2的yes键触摸灵敏度差不多,两个都需要多次试验才能绑定成功。4)同步手环数据绑定手环后,开始同步手环上的数据。即使在WIFI环境下,同步数据的速度也不够快,而且只有当数据100%同步完成后才显示进入的运动数据、睡眠数据。建议:在同步过程中,通过渐进显示的方式,让圆盘进度条、数值逐步增加直至达到最终值。不过这里提一个小米手环与App搭配比较好的点:当我在走动过程中查看App界面的今日活动数据,发现随着我的走动,数字和圆环图形也同步更新,这样的处理方式很细腻、赞一个。5)蓝牙未打开时的提示对于iPhone来说,通过下拉滑出的小工具可打开蓝牙。如果从设置App打开蓝牙再返回小米手环App,步骤多且绕一些。所以,是否直接文字提示用户打开蓝牙更好,而不用弹窗提示呢?6)升级固件如下图,此时我正在3G网络下,弹窗提示升级固件,且只有“立即升级”而不能先“取消”,待WIFI打开后再升级。所以此时看到弹窗只能将用户逼着离开App。2.主要界面层级结构3.可视化统计数据1)今日活动、昨晚睡眠从下图的页面指示器可切换活动、睡眠;在可视化数据下方,展示当天的每个时间段的数据记录。2)数据统计如下图,通过可视化的柱状图展示活动数据情况,可按时间段、天、周、月来查看对比同级的数据(通过放大、缩小按钮切换),以及该段时间全部、行走、跑步的里程、步数和消耗。点击底部中间的“月亮”图标,可切换至睡眠数据。在睡眠数据界面,点击“跑步”图标,又可回到活动数据。4.辅助功能之——如何玩转小米手环1)抬起手腕查看运动完成度这是个坑么?抬起手环跟没抬手环时木有区别呀,指示灯都不闪也不亮。2)运动量超过目标的2/3看到下图2时,我预期的效果时指示灯一直亮着、提示我的目标已经超过了2/3。实际效果是当我达到目标时三个知识等循环闪亮3秒后三灯同时亮1-2秒,最后恢复原状三灯全部熄灭。最初我还以为这是来电提醒的效果,后来看手机也没未接来电,才想到这是提示我达标了。3)电量将耗尽请及时充电的红灯提示从1月8号开始使用,一个月期间佩戴了14天,目前电量还剩29%。还未体验电量耗尽的提醒,猜测与运动达标的提示方式类似,只是指示灯是红色。5.分享数据到微信公众号可查看微信好友的运动数据排名,通过用户的社交关系来激励用户持续使用手环。但从我的使用体验来看,此时用户量不够大,使用手环的微信好友只有一位,轻松达到第一后没啥成就感,也就不存在激励了。6.来电提供优点:当用户手机未放在身边、隔着一定距离时,如果看到手环的来电提醒可以迅速找到手机来接听,而不至于错过电话。缺点:收到两个必要条件条件的限制——开蓝牙、手环和手机的距离不能太远。手机开蓝牙耗电量太多,一般人电池电量就撑不了多久,更不愿意开着蓝牙了。另一方面,距离近来电提醒才有效,实用性上打了些折扣。优缺点思考完毕,来看看实际体验。首先,手机开启蓝牙、App来电提醒设置为8秒、保持手环和手机近距离1米内,接着给手机拨打电话。意外的结果是,从手机接到来电开始,支持电话自动挂断,小米手环始终没有给予来电提醒。难道我的手环有bug?7.闹钟功能优点:更容易让佩戴的用户感知。五、面临的挑战产品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什么?1.数据的准确度1)目前走路、跑步检测的数据还不错,但是睡眠数据的检测就让人哭笑不得了。如下图,检测我的睡眠是从21:33开始,实际上我21:33分摘下手环去洗漱、22:20左右开始躺在床上看视频,图中橙色柱状条的那一小段时间也就是00:10份左右,我将电脑放到书桌上,又重新回到床上开始睡觉很快就睡着了。据我观察,小米手环对摘下手环的检测不够准确,长时间的摘下可以检测到,小范围比如1个小时内的摘下无法检测到。另外,在晚上身体活动范围很小或静坐时,非常容易检测成睡眠状态。2)检测其他运动,比如网球,只能折算为步数,可能我的脚下移动不那么频繁,但是手腕的击球、身体的转动是非常消耗能量的。这样的检测方式、折算方式对用户来说参考意义不大。2.检测到的数据如何给用户带来更大的价值让用户依赖这些数据来提升个人健康六、如何改进这个产品?我觉得有这样几个方向:持续优化监测数据的方式、算法针对用户的数据情况,给予有价值的建议。比如运动量不够时,建议出去散步10分钟,跑步5分钟;深度睡眠时间不长时,可以建议睡前跑步、连瑜伽、喝点牛奶,第二天再测试数据,对比查看效果。如果效果好,对用户来说就是持续的激励。监控更多的运动类别,目前只支持走路、跑步,是否可监控到打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篮球等)、游泳更更为丰富的运动类别,每类运动消耗的能量计算方式是不同的。将数据化成用户可直观感知的其他数据。比如XX卡=XX个鸡蛋辅助计算用户每天的能量吸收,和当天的能量消耗做个对比。七、同价位的竞争对手bong 2 的使用体验手环未佩戴时,bong 2 也会检测成睡眠,数据同样不准确。每天的运动情况、睡眠情况通过曲线表示,哪个时间段是静止、步行、跑步、睡眠,非常一目了然。3. 可以回溯往天的数据,跟查看当天的数据一样,非常详细。而小米手环当天的数据很详细,想查看往天的数据只能看到汇总值。不支持来电提醒,但支持起床提醒(闹钟)。App有PK榜模块,类似小米微信公众号的排名功能。但因为没啥朋友使用bong2,所以PK榜无数据。每次同步除了打开蓝牙,还需要再触摸yes键,比小米手环多一个步骤。bong 2 手环的电池不可充电,电量用完后必须更换电池。相比而言,我更偏爱小米手环可充电的电池,更为省事儿、也更符合现在电子设备的使用习惯。版本说明:iPhone 1.0.16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青溪札记(qingxizhaji)一枚交互设计师,正在这里分享产品体验记录、交互设计思考心得、阅读笔记、生活乱弹。","updated":"T01:41:08.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0,"collapsedCount":0,"likeCount":0,"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titleImage":"","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reviewers":[],"topics":[],"adminClosedComment":false,"titleImageSize":{"width":0,"height":0},"href":"/api/posts/","excerptTitle":"","column":{"slug":"productdesign","name":"产品设计研习社"},"tipjarState":"inactivated","annotationAction":[],"sourceUrl":"","pageCommentsCount":0,"snapshotUrl":"","publishedTime":"T09:41:08+08:00","url":"/p/","lastestLikers":[],"summary":"在App store 可以找到不少检测用户运动、睡眠情况的App。相比App,智能手环的优点一方面是在跑步、打球、游泳等运动过程中更易于携带,另一方面是电量使用更持久。尽管如此,如何让用户为手环买单,找准用户痛点来实现产品价值才是关键。本篇将从目标用户、…","reviewingCommentsCount":0,"meta":{"previous":{"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titleImage":"","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topics":[],"adminClosedComment":false,"href":"/api/posts/","excerptTitle":"","author":{"bio":"公众号:产品设计研习社","isFollowing":false,"hash":"c518908ade913deee0291cbd8e45028b","uid":08,"isOrg":false,"slug":"jinjuan","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近5年互联网产品和交互设计经验,知识管理践行者。\n\n公众号:产品设计研习社\n用我喜欢的知识管理理念,与大家一起建立产品设计的知识体系","name":"青溪","profileUrl":"/people/jinjuan","avatar":{"id":"6e34cad7a3","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column":{"slug":"productdesign","name":"产品设计研习社"},"content":"一、设计原则用户界面应该基于用户的心理模型,而不是工程/程序的实现模型。二、什么是用户的心理模型?什么是表现模型?心理模型:用户对于“自己如何进行操作、计算机将怎样运行”会有一种想法、想象或预期。表现模型:设计者将软件的运行机制展示给用户的方式,对Web、App等产品而言通常是可视化的界面。三、设计目标使表现模型与用户的心理模型尽可能的接近。表现模型越接近于用户心理模型,用户就会感觉到程序越容易使用和理解。对于这一原则的应用,可以展开思考一下:1.常见设计模式的使用就是为了让用户对于熟悉的模式有可感知的预期结果,也就是界面的表现模型与用户的心理模型非常接近。这也是为什么一位资深交互设计师建议,使用的设计模式至少能举出三个别人设计过的例子。独一无二的创新设计当然提倡,但是需是简单易学习,与用户的心理模型更加接近的。比如:twitter首创的下拉刷新加载数据的模式。2.拟物化的设计用户在生活中熟悉的物品、使用方式,搬到界面设计中供用户使用,这种表现模型也能更加接近用户的心理模型。比如:Podcasts采用收音机拨动调台的方式来切换频道;阅读app采用拟物化的书架,用户可以随取随读;记账App-DailyCost通过下拉卷纸来新建账目;日历的设计,模拟了真实挂历的外观和布局;摇一摇类似掷硬币、掷骰子的效果,随机的结果、有未知的乐趣感滑块切换价格或距离,有点像古老的杆秤,滑动切换价格刻度距离。拟物化的设计既能更直观的引导用户操作和使用,也增加了操作乐趣。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青溪札记(qingxizhaji)一枚交互设计师,正在这里分享产品体验记录、交互设计思考心得、阅读笔记、生活乱弹。","state":"published","sourceUrl":"","pageCommentsCount":0,"canComment":false,"snapshotUrl":"","slug":,"publishedTime":"T18:03:45+08:00","url":"/p/","title":"【读书笔记】About Face 3——用户界面应该基于用户的心理模型","summary":"一、设计原则用户界面应该基于用户的心理模型,而不是工程/程序的实现模型。二、什么是用户的心理模型?什么是表现模型?心理模型:用户对于“自己如何进行操作、计算机将怎样运行”会有一种想法、想象或预期。 表现模型:设计者将软件的运行机制展示给用户…","reviewingCommentsCount":0,"meta":{"previous":null,"next":null},"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sCount":0,"likesCount":0},"next":{"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titleImage":"","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topics":[],"adminClosedComment":false,"href":"/api/posts/","excerptTitle":"","author":{"bio":"公众号:产品设计研习社","isFollowing":false,"hash":"c518908ade913deee0291cbd8e45028b","uid":08,"isOrg":false,"slug":"jinjuan","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近5年互联网产品和交互设计经验,知识管理践行者。\n\n公众号:产品设计研习社\n用我喜欢的知识管理理念,与大家一起建立产品设计的知识体系","name":"青溪","profileUrl":"/people/jinjuan","avatar":{"id":"6e34cad7a3","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column":{"slug":"productdesign","name":"产品设计研习社"},"content":"一、产品概览版本备注:城觅 V1.9.8( iPhone 4S)1)产品定位手机上的城市精品生活指南用户可以发现城中最有意思、最流行的、最新鲜的吃喝玩乐逛的去处和玩法2)目标人群追求生活品质/对生活有要求的人活跃用户70%是女性高收入群体(一部分是消费能力很高的大学生、一部分是白领)3)用户痛点大众用户:发现“有趣的吃喝玩乐逛的好地方”不太容易达人:在朋友中分享有意思的好去处得不到共鸣,无法深入探讨4)核心需求大众用户:希望能快捷的发现城中有意思的、流行的、新鲜的吃喝玩乐逛的好去处达人:与兴趣相投的人分享有意思的好去处给5)运营策略每天一个主题,推荐 10 个风评很好的地点,涵盖了美食(餐厅或咖啡馆)、逛店、活动、休闲、周边游。6)内容推荐来源一部分基于社交网络口碑数据;一部分来自传统的探店达人二、功能模块分析功能概览:1、“发现好去处”模块1)定位当前城市目前支持北、上、广、深四个城市,如果所在城市没有开放推荐,则定位到邻近城市。2)每日推荐每天一个主题,推荐 10 个风评很好的地点,可能是美食(餐厅或咖啡馆)、逛店、活动、休闲、周边游。主题的推荐方式,给用户一种体验的场景,覆盖了对这类体验感兴趣的用户。3)搜索推荐通过关键词,比如茶餐厅、烤肉、火锅,搜索感兴趣的内容。搜索结果可按分类、地区筛选,也可按最新、最近、最热排序。适合目的性很强的用户。4)附近的推荐对当前城市的所有城觅推荐,默认筛选附近的内容,也可按其他方式筛选、排序。这个功能对出行位置就在附近的用户非常方便。5)按主题浏览推荐对历史推荐的内容重新按主题组织,是内容的沉淀和再利用。6)按分类浏览推荐包括美食、逛店、活动、休闲、周边游、最新、最热,吃喝玩乐逛均覆盖到,满足用户全方位的出行需求。尽管目前逛店、活动、周边游不够多,但是给用户留有期待、相信城觅的内容会越来越丰富。7)按地区浏览推荐地区,指当前城市著名的景区、购物商城,比如深圳的世界之窗、万象城、东门老街等。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对这些地点一般都比较了解。可以选择几个常去的地区浏览城觅推荐的内容,吃喝玩乐逛在一个地方都能得到满足。2、了解好去处1)基本信息一句话推荐语、配图、名称、所在地区和位置,这些是吸引用户了解更多信息的基础,也是内容运营的关键。2)达人推荐的文章探店达人撰写的文章质量非常重要,用户通过浏览图片和文字了解这个地方的风格特色。这很大程度决定用户是否会分享、收藏这个推荐。达人的文章详情页,提供了分享、赞功能,分享适合内容传播,赞则可以给达人们鼓励。3)地图查看所在位置、调用地图app导航对基本信息的一种补充,用户对这个去处感兴趣之后,可能想了解更详细的地理位置;当用户计划去这个地方,可能想用地图导航功能,去查具体的线路。4)分享支持微博、微信、朋友圈,用户可以分享给特定的几个好友,讨论是否要去这个地方,也可以分享到微博或朋友圈,或许有些朋友也对这个地方有兴趣,能凑个伴一起去呢。这个功能既能满足用户的分享需求,也适合城觅的内容推广、吸引新用户。5)收藏用户收藏一个内容,代表TA对这个地方非常感兴趣、希望有机会能去。下次,用户可以来自己的收藏列表找合适的地方列入行程计划。这个功能,一方面满足了用户收藏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能提高产品的留存率、吸引用户再次打开App。3、生活家1)我要加入探店达人的扩充,对于城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现阶段达人数量比较少,需要吸引更多用户主动加入。2)本地生活家列表、生活家的推荐、生活家的收藏这几点的作用是,让用户可以“跟随”生活家,发现更多感兴趣的好去处。3)生活家的获赞动态展示有哪些用户赞了生活家的推荐文章,作用是通过生活家这个中间节点,发现有相似品位和喜好的用户。目前因为缺少用户交流的社交元素,这个功能较为弱化、作用还未突显。4、我的收藏1)获取当前城市的收藏数据与定位城市关联,如果当前在城市A,则显示收藏的城市A的好去处。这一点做的比较巧妙,也符合移动端的使用习惯,不过有一定的记忆成本。如果用户当前在城市A,但是收藏了城市B中感兴趣的好去处,希望到了城市B之后再去体验。城觅的这个设计方式,适合的场景是——用户到达城市B后,再从收藏中细细挑选真正要去的地方。如果用户还在城市A,希望提前计划去城市B玩哪些地方,就需要先修改城市,再进入我的收藏,切换步骤不够流畅。2)用列表展示收藏当用户对于自己的收藏有些印象,从收藏中挑选时有了几个备选方案之后,通过列表可以快速锁定备选的号去处。3)用地图展示收藏当用户对去哪些店没有目标,但是对地区/目的地有一定要求时,通过地图模式可快速锁定备选方案。列表模式和地图模式可互为补充。4)筛选和排序支持按分类、地区筛选,按最新、最近、最热排序。筛选方式,可以更细化用户的目标,减少备选项;排序,则是让用户尽快浏览到TA在乎的(最新、最近、最热)内容。三、交互分析主导航:首页、发现频道、生活家、我的主页,这几个界面均展示着较为重要的功能模块,所以城觅采用了Tab选项卡的导航模式,较为合理。主流程:目前城觅帮助用户实现了三个重要的环节:发现好去处、了解好去处并收藏、从收藏中挑选。从城觅创始人的一次采访得知,城觅希望做闭环,即让体验过后的用户回来评价反馈。“评价反馈”的价值确实不容小觑,大众点评网就是靠点评积累数据量和用户。未来城觅也可以通过用户评价服务第一步,帮助用户更好的发现好去处。翻看App store的评价,用户也期待这样的功能,毕竟达人的推荐只是一家之言,更多评价可以给“发现”的用户更丰富的参考。1、发现好去处1)城觅首页-每日推荐界面布局和交互操作:每天1个主题,推荐10个好去处,有吸引力的图片和恰当的标题文案,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地理位置信息让用户对该去处的距离远近有了直观的认识。这些信息配合展示,可让用户大致判断是否对这个地方感兴趣。突出显示的“收藏”图标,让用户可以先收藏稍后再看,适合移动端利用碎片化时间使用App。如果感兴趣,可直接收藏;如果还不确定是否感兴趣,可点击浏览详情。问题和建议:通过与自己当前的距离展示地理位置,限制了用户打开城觅发现好去处的场景。当用户在地铁和公交上浏览城觅时,这个“距离多少km”的价值就打了折扣。所以,是否采用地标/景点名+距离的方式呢?2)搜索-输入关键词界面布局和交互操作:光标置入搜索框时,显示历史搜索记录、热门搜索关键词。当用户想搜的关键词正好在历史记录或热门搜索关键词中时,直接点击即可开启搜索,操作效率提高。当用户没有明确的搜索目标时,也可通过热门搜索浏览,让用户有内容可看。3)搜索结果——地图+列表模式界面布局和交互操作:通过Tab选项卡展示筛选方式、排序方式。默认展示地图模式+列表模式,点击地图区域、或者在列表区域下拉,可切换至地图模式;在地图模式点击“列表”又可恢复到默认布局。列表展示模式,与首页不同。一方面图片弱化,另一方面默认采用生活在这个城市的用户熟知的地标或景点展示该去处的地理位置。当用户更改“地区”想象至附近或某个地区如“世界之窗”后,地理位置又用“距离多少km”表示。点击地理位置及向下三角图标,可展开推荐摘要、攻略数、收藏图标和收藏数。点击收藏按钮或收藏数,可收藏该内容;点击攻略,进入内容详情页。问题和建议:点击界面上的刷新图标,可刷新界面数据(可能因为下拉手势被用作其他操作,所以未使用常见的下拉刷新)。不过是否需要刷新,值得商榷。毕竟数据更新几个小时一次,不够频繁,这段时间用户可能早已离开这个界面。排序方式,当用户切换到某个选项(比如最新),没有办法回到初始的排序方式。建议排序方式,是否再增加一个“默认”选项。点击地理位置及向下三角图标,可展开推荐摘要、攻略数、收藏图标和收藏数,这个操作方式可适当优化。原因一是点击区域小,用户很难发现,原因二是展开的信息中只有收藏的作用较明显(推荐摘要,通过标题即可体现;进入内容详情页,直接点击某个列表项即可)。改进方式有两种:一是左滑展示收藏按钮,适合现阶段;二是将收藏按钮及收藏数、攻略数直接展示,适合未来攻略文章更为丰富、不再只有1篇的时候。搜索结果页,默认既展示地图又展示列表,正如前面所说,这两种方式是互补满足用户不同的使用场景,优先级的高低不容易确定,所以个人赞同目前这种布局。后续地图模式优化的更好之后,可以获取数据判断用户浏览习惯是更偏向地图和列表,再以此为依据看是否要改进这个布局重点突出某种浏览模式。4)搜索结果——地图模式界面布局和交互操作:如果一定范围内有多个好去处,用数字表示;地图放大后,数字可能拆解两个数字、或者一个数字+多个“店铺/景点”图标。点击“店铺/景点”图标,可展示其摘要信息,再次点击可进入详情页。问题和建议:用数字展示“店铺/景点”的个数,虽然避免了地图上的“店铺/景点”图标密密麻麻,用户无法准确点击每个图标的问题;但是有个缺点是,用户无法对所有去处一览无余,必需一步步放大直至看到图标,才能点击了解这个去处。从前文分析使用地图模式的用户特点及其目标来看,他们对地理位置有一定要求,所以可能会定位到某个地区范围后,再逐一查看。如果想挨个查看某个去处,必须一点点放大地图,将所有数字“拆解”成图标,这样的操作方式不够一目了然。所以为了提高用户浏览“好去处”信息的效率,推荐将所有“店铺/景点”图标直接展示出来。5)附近的推荐界面布局和交互操作:与搜索结果页类似,不同之处是列表模式的地理位置采用的是“距离多少km”,只有筛选条件“地区”选中“全城”时,才切换到用地标/景点名展示地理位置。6)发现频道界面布局和交互操作:深圳站的发现频道展示了8个主题,这些主题各有特色且扩展性很强。在设计上为每个主题配图一张,同时展示有多少人收藏,采用了格子列表布局,这种方式让用户的浏览非常顺畅。但如果未来主题数量更多,仍然这样把所有主题展示出来,则会让另外两种推荐分类展示权重更加弱化。7)发现频道——某一分类的列表页界面布局和交互操作:列表模式,与首页布局类似,不同的是可切换至地图模式地图模式,与搜索结果页的地图模式类似问题和建议:此界面是否需提供给用户筛选、排序功能?比如我查看岁粤情怀这个主题,希望找找离我比较近的店铺,列表模式没有按照地理位置排序,这时我需要进入地图模式,查看当前位置周边的店铺。这样看来,筛选、排序的需求不会特别强烈,不过未来数据库庞大之后可能有必要。8)生活家——列表页界面布局和交互操作:“我要加入”模块占据了第一屏的大半空间,滑动页面时在顶部标题栏区域又显示了“我要加入”按钮,足以凸现其重要程度。生活家列表,展示了他们的照片、昵称、一句话签名以及最新一篇推荐文章的摘要。点击照片区域可进入生活家的个人详情页、点击文章摘要可进入文章详情页。9)生活家的主页界面布局和交互操作:第一屏展示生活家的基本信息——照片、一段介绍自己的文字、推荐文章数、收藏数、获赞数。上滑手势,可切换至详细信息界面(默认选中第一个Tab 推荐文章);点击推荐文章数、收藏数、获赞数,同样是进入详细信息界面,不过选择各自对应的Tab。在任一Tab界面,点击顶部的用户头像所在行,可切换回到第一屏。在推荐文章、获赞动态的Tab界面,下拉到顶部时继续下拉即可回到第一屏。与最初的上滑手势呼应。2、了解好去处并收藏1)“好去处”的详情页界面布局和交互操作:顶部基本信息——配图、推荐标题、店铺名、地址信息Tab选项卡展示了推荐文章(默认)、地图、详细信息在第一屏上滑或者点击某个Tab导航,即可看到界面元素变化(配图收起在标题栏区域做半透明处理、只保留标题、其他信息隐藏)。用户在推荐文章、详细信息Tab通过下拉手势又可回到第一屏。推荐文章Tab,显示一片推荐文章的摘要。这样做估计是考虑到以后会有多篇推荐文章。详细信息Tab,这里的信息非常实用。地图Tab,可查看店铺的详细地址,点击“导航”可选择手机上的某个地图App查看线路。问题和建议:在详情页,默认进入推荐文章的Tab,鼠标继续上滑,有时直接进入了文章详情页,有时留在当前tab页来浏览文章摘要、收藏用户信息等。这样的体验不够自然,甚至有点迷惑,不知道手指放在哪里上滑才好。“好去处”详情页的底部有分享和收藏按钮,推荐文章详情页的底部采用相同的方式显示分享和赞按钮,相同的设计、不同的操作,非常容易让人混淆。我认为应该明确“收藏好去处”、“赞生活家的文章”,这两个操作的优先级,在设计上突出重要的操作、弱化相对次要的,通过这样的对比引导用户。2)文章详情页界面布局和交互操作:顶部配图模糊处理的方式很赞,像是在阅读精品杂志底部的设计,与“好去处”的详情页推荐文章Tab的底部类似问题和建议:“好去处”详情页的底部有分享和收藏按钮,推荐文章详情页的底部采用相同的方式显示分享和赞按钮,相同的设计、不同的操作,非常容易让人混淆。我认为应该明确“收藏好去处”、“赞生活家的文章”这两个操作的优先级,在设计上突出重要的操作、弱化相对次要的,通过这样的对比引导用户。3、从收藏中挑选(计划出行)1)我的收藏界面布局和交互操作:我的收藏,与定位城市关联,如果当前在城市A,则显示收藏的城市A的好去处。查看当前定位城市的收藏内容,支持按列表浏览、地图浏览,支持按分类、地区筛选,支持按最新、最热、最近排序列表模式、地图模式的布局和操作方式与搜索结果也一致。问题和建议:只展示收藏的当前城市的内容,这个逻辑规则满足了部分场景:用户当前在城市A,收藏了城市B中感兴趣的好去处,到达城市B后,再从收藏中细细挑选真正要去的地方。但是对于喜欢提前计划行程的用户来说,可能在城市A时就希望挑选区城市B之后去哪里吃喝玩乐逛。对这类用户来说,如果进入我的收藏,发现只有城市A的收藏,TA想查看城市B的收藏,需要先回到首页切换城市,再进入我的收藏,这些步骤有些绕、且有记忆成本。建议在我的收藏中,默认展示当前城市的收藏,但也可以一步切换至其他城市的收藏。四、总结城觅是我喜欢的一款App,通过它我发现自己所在的城市有这么多好去处。因为城觅,我这个万年大宅女真心想出动,去体验这个城市的创意小店、各种美食了。当然,非常期待城觅越来越完善,比如更丰富的生活家、支持用户评论反馈、支持用户之间互动交流等等。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青溪札记(qingxizhaji)一枚交互设计师,正在这里分享产品体验记录、交互设计思考心得、阅读笔记、生活乱弹。","state":"published","sourceUrl":"","pageCommentsCount":0,"canComment":false,"snapshotUrl":"","slug":,"publishedTime":"T15:03:27+08:00","url":"/p/","title":"【产品体验】城觅,发现本地吃喝玩乐逛的好去处","summary":"一、产品概览版本备注:城觅 V1.9.8( iPhone 4S)1)产品定位手机上的城市精品生活指南 用户可以发现城中最有意思、最流行的、最新鲜的吃喝玩乐逛的去处和玩法2)目标人群追求生活品质/对生活有要求的人 活跃用户70%是女性高收入群体(一部分是消费能力很…","reviewingCommentsCount":0,"meta":{"previous":null,"next":null},"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sCount":0,"likesCount":0}},"annotationDetail":null,"commentsCount":0,"likesCount":0,"FULLINFO":true}},"User":{"jinjuan":{"isFollowed":false,"name":"青溪","headline":"近5年互联网产品和交互设计经验,知识管理践行者。\n\n公众号:产品设计研习社\n用我喜欢的知识管理理念,与大家一起建立产品设计的知识体系","avatarUrl":"/6e34cad7a3_s.jpg","isFollowing":false,"type":"people","slug":"jinjuan","bio":"公众号:产品设计研习社","hash":"c518908ade913deee0291cbd8e45028b","uid":08,"isOrg":false,"description":"近5年互联网产品和交互设计经验,知识管理践行者。\n\n公众号:产品设计研习社\n用我喜欢的知识管理理念,与大家一起建立产品设计的知识体系","profileUrl":"/people/jinjuan","avatar":{"id":"6e34cad7a3","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badge":{"identity":null,"bestAnswerer":null}}},"Comment":{},"favlists":{}},"me":{},"global":{},"columns":{"productdesign":{"following":false,"canManage":false,"href":"/api/columns/productdesign","name":"产品设计研习社","creator":{"slug":"jinjuan"},"url":"/productdesign","slug":"productdesign","avatar":{"id":"v2-eebfcdbcd66","template":"/{id}_{size}.jpg"}}},"columnPosts":{},"postComments":{},"postReviewComments":{"comments":[],"newComments":[],"hasMore":true},"favlistsByUser":{},"favlistRelations":{},"promotions":{},"switches":{"couldAddVideo":false},"draft":{"titleImage":"","titleImageSize":{},"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can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title":"","titleImageUploading":false,"error":"","content":"","draftLoading":false,"globalLoading":false,"pendingVideo":{"resource":null,"error":null}},"drafts":{"draftsList":[]},"config":{"userNotBindPhoneTipString":{}},"recommendPosts":{"articleRecommendations":[],"columnRecommendations":[]},"env":{"isAppView":false,"appViewConfig":{"content_padding_top":128,"content_padding_bottom":56,"content_padding_left":16,"content_padding_right":16,"title_font_size":22,"body_font_size":16,"is_dark_theme":false,"can_auto_load_image":true,"app_info":"OS=iOS"},"isApp":false},"sy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米手环耗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