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是进入了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还是面临困境?自媒体还有红利吗?

自媒体时代,该如何做公关?
自媒体火了,火到这个概念已经混沌不清。一个人开个公众账号叫自媒体,一堆人开一个也叫自媒体,一个公司开一个,还叫自媒体。这概念已经说不清了,本文也不想讨论概念,毕竟不是写学术文章。 我只想说一下这一波自媒体狂潮的后果之一:公关的难题。主要以我略微熟知一点的互联网企业为例。 企业公关大致有这样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专门和传统媒体打交道,这个阶段其实这部分工作并不难。我有一个多年朋友在某跨国企业做媒体关系,每天的任务就是看看报纸杂志,对自己的品牌有无批评。若有,则沟通之,若无,一天的工作基本结束。他更多的工作量倒是策划一些活动,做一些联谊,等等。 第二个阶段,互联网公司兴起,需要扫描的对象变多了,工作开始繁重起来。而且,互联网7*24小时运作,周末节假日都会有比过去多得多的信息冒出来,这位老兄开始变得忙碌,不仅要看更多的内容,而且无论是策划活动还是搞媒体联谊,要联络的人越来越多,但总体上,过去的章法还是能用,增加的只是工作量罢了。 第三个阶段,社交网络时代,同时,也是大量自媒体冒出来的年代。这个阶段不仅工作量更大(要联系的人多了),而且还有一个和过去完全不同的状况:你不知道哪个角落里哪个完全不知名的自媒体人(或者什么网络ID账号)就会写上一篇批评自己公司的文章,而且根据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原理,这类文章还有可能传播得极广。基本上,公关人员缺乏事先联络感情的机会,只好忙于灭火——很多时候还忙活效果不好。和自媒体打交道,变成了一个全新的课题。 自媒体刚兴起的时候,很多人——包括我在内,都认为从公关的角度来看,自媒体由于环节少(一般就一两个人),似乎比机构媒体更容易搞定。但后来发展的事实证明,自媒体的人多势众,而且推送文章的时间不确定性(偶发),使得面对自媒体的公关,越来越让人头疼。可以这么说,过去针对机构媒体(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网媒)的那套方法论,出现了严重的残缺。 怎么办?我有大致如下四条建议: 其一,更开放的心态。这种开放指的是要去除那种“公关是企业的保护壳”那种做法,改变成“公关是企业的沟通管道”,换而言之,公关是安排企业内部人员(产品、研发、技术、运营、法务等等)和外部媒体人或自媒体人沟通的桥梁。 这一点,我曾经在过去的某篇文章里提及过,那篇文章起因于某网络巨头公关和我讨论的一个苦恼。我当时就建议他做沟通渠道而不是信息源,他回去汇报后被上司否了。不过,最近一个月,他又和我说,上司决定这么干了。过去否的道理是怕非公关人员说错话,但老实讲,一个大型企业里的员工哪个没几个自媒体人媒体人朋友(或者二度朋友),与其在私下场合里说得云里雾里词不达意,不如把这种私下沟通正式化。互联网企业里具体从事某个业务的人,比公关对业务更了解,沟通的时候更到位。 从自媒体人这边看,他们并不满足于官样信息——这一点和媒体人很不同,媒体人当然也会去挖独家消息,但更多的时候,官样信息能满足他们。安排企业内部人员和外部人士多交流,会大大有助于在危机来临时的善意评论出现。 其二,更完善的议题管理(Issue Management) 议题管理,又被称为预案。我参加过一次企业内部公关研讨会,会议下半场就是拿出几个具体的案例,让与会者讨论该怎么操作。但这几个案例过于具体,可能会导致议题管理不够具备高度,故而适用面不够广。也不奇怪的是,这些案例事实上都是过去实际发生过的。 在整个危机处理环节中,议题管理是最重要的,它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大致假设了可能会爆发出危机的几个点。坦承一句,任何企业都有罩门,这些罩门平时不显山露水,一旦出事,就会引起一轮又一轮的负评。 最近有一家网络巨头出了一件事:某怀孕女工猝死。这件事引起了批评,在我看来,其实是这个企业一向的形象就是员工要拼命干活,有所谓每天九点上班九点下班一周六天工作的制度——这个是企业的罩门。这种罩门你可以理解为具有创业精神,但也可以理解为不人性,再往大里说就是违背劳动法。真相是这位怀孕女工并不从属于实施996制度的工作单元,但就网络评论来说,这一点,压根不重要。重要的是那种刻板印象:压榨员工,违反劳动法。 议题管理就是针对企业罩门而爆发危机所做的处理程序,这家公司在处理上的环节是有问题的:一位公关部员工以私人的微博身份与一个自媒体人开始吵架。这不是理性的做法,也可以说是没有章法。自媒体人和你吵完架,回头就又去写篇文章,要不了半个小时,又在社交网络里被广为传播,而作为企业,已经对传播渠道失控,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形象再一次受损。 老实讲一句,太多互联网企业在策划如何鼓吹自己的时候会精心策划,有条有理,但在面对危机时颇有些进退失据,胡乱出牌的感觉。私下里揣测的是,没有议题管理,或者有但很草率是这些企业的通病。企业越成功就越出名,越出名罩门就越多,没有预案仓促上阵,结果可想而知。 其三,产品业务层面的改变 这一点其实已经远离了一个公关部能掌控的范畴,但对企业形象的影响却是巨大的。这里最著名的案例就是3Q大战。 3Q大战之后,腾讯的公关水平有显著提升,但更重要的是,腾讯开始力推开放平台。对于这个企业来说,过去的罩门是“吃独食”,所谓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通过一定意义上的公关运作,吃独食这个形象可能会有一定的改变,但公关水平再高,不可能真得去改变事实,这个时候,就需要产品业务逻辑上出现深刻变化。应对一个罩门的最好做法是:彻底消除这个罩门。 最近有个巨头做了一个自媒体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自媒体人写稿并根据流量来获取相应的广告费。这件事究竟是出于公关动机,还是出于内容建设动机,其实也没啥好多讨论的,看到的一个事实是,关于这个巨头的负评文章,委实少很多。少到他们自己也有些郁闷:咋大家都不讨论我们了,貌似要边缘化啊——呵呵,这个有点说笑,但通过一定意义上的产品建设,事实上形成一定的公关效果,这也是一例。 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广结盟友的根本就是有很多人能依靠你巨大的资源来获取利益,吃独食在这个时代显然是不行的。开放平台兼具业务效果和公关效果。最近有一家巨头在某个产品火了之后,频频出手封杀一些基于这个产品的刨食者——这本身倒没什么,但关键的问题是,在关上一扇门之后,必须打开更多的门。否则,历史会重演的。 很多自媒体人与各种互联网公司都有紧密或松散的关系,一旦爆发出来,会比历史上出现过的“皆曰可杀”那种排山倒海式的负评规模更大,更震撼,而且,极难处理。 最后一点,要有耐心。这个耐心包括两个部分:1、危机处理的时候不能太急;2、对这轮自媒体大潮,要保持些许冷静的心态。 危机管理时有所谓“24小时黄金法则”,这个法则通常会被理解为越快越好,在今天这个信息流动几乎即时的网络时代,大众的心态也是你不能慢。 如果议题管理做得足够好,那自然以快为好,但可惜的是,很多企业并没有这个,而做议题管理其实需要蛮长的时间,反复探讨打磨可能没一个月都拿不下来。在议题管理没做好的时候,突然爆发危机,并不是越快越好的,因为快了就有可能出错,有可能引发更多的争议点,形成一轮又一轮的“议程设置高点”,一件小事,会迅速催化成大事。 而对于自媒体大潮,我的看法是:自媒体这个事会一直持续下去,人们总是有说话的欲望,但具体到单个自媒体人,倒是不见得一定会把自媒体这个事一直做下去,非常常见的情况就是由于工作的关系,慢慢远离了这个事。 一些基于自媒体的联盟也慢慢出现,这个有点以前的机构媒体的意思了。对于公关从业者来说,这是一个好消息,联系一个自媒体联盟的运作者总比联系一百个自媒体人来得效率高些。联盟这种形式目前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谁也不好说它能否长久,但适当地做一些前期沟通建立管道,以备不时之需,总是必要的。 公关业界,的确需要做出改变。自媒体未来会不会成为持续的大潮,当然可以去理论探讨。但现下每天都在发生,这是必须正视的。说到底,公关不是一个学术问题,是一个操作问题。完全漠视自媒体的力量,我以为,大为不妥。 本文由扯氮集博主魏武挥原创撰写,欢迎于钛媒体/微信/网易云阅读/腾讯新闻客户端中搜索ItTalks以订阅公众账号,或于搜狐新闻客户端科技频道订阅“魏武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授权 虎嗅网 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article/33706.html
未来面前,你我还都是孩子,还不去下载 猛嗅创新!
后参与评论
先说说文章。题目已经写得是自媒体时代了,我理解文中写得观点就是:平时要重视和加强和自媒体的联系,意识到现在自媒体时代的特殊环境,改变原有的与媒体沟通的方式等等,但我以为,其中的那二点:“更完善的议题管理”跟“自媒体时代”这个背景没多大关系,非“自媒体时代”危机公关也应该照此办理不是么?因此我觉得更多的应该从“自媒体人”这个”人“的因素来看,从“自媒体”这三个字来看,槽点就是这个“自”字。自,自发的自,自觉的自,自顾自的自。草根状态的自媒体人其实就是自觉自发,自顾自的草根创作者的代名词。之所以说是草根阶段是因为名气大了以后就会有所顾忌,正所谓“光脚不怕穿鞋的”,而草根阶段以我看来,恐怕是自媒体人最好的阶段。自媒体其实最重要的就是态度。企业公关目前对于自媒体的难搞定,就是因为1、数量众多,2、不好琢磨,数量众多甚至大爆发是因为自,自觉自发的“自”。网间已有“忽如一夜春风来,人人都是自媒体”的佳句流传,虽然夸张,但数量多且目前整体还在呈上升趋势却是实情。不好琢磨,也是因为自,自顾自的“自”。自媒体来源于网友,很多自媒体自觉或不自觉做的其实就是代表网民的意见领袖,所思所写能代表广大草根网民的观点和心声,简单来说就是他写得文章你喜欢看,你爱看,看了觉得爽!当意见领袖自少不了要有妙笔生花的文采,但更重要的是有态度,传统媒体之所以土崩瓦解我觉得有一个原因就是缺少态度和个性,少了态度和个性就难再吸引人,在普遍追求阅读快感的时代,没有哪个高大上的传统媒体能做到给网民带来阅读的快感,让你读了以后觉得畅快淋漓,打开窗户大喊一声“太牛逼了!”的,有吗?没有。个性和态度这点,传统媒体是很难做到的,制约因素就不聊了大家都懂的。我记得前段时间有个某省台的男主播报导侵占农田盖豪华办公楼的新闻,画面里那个正义感爆发状态的帅哥主播不可谓没有态度和个性的,但他的行为结果却是显而易见的果断“被叫停”。我琢磨着这位仁兄要是索性就此离开电视台,出来搞个专门吐槽贪污腐败的自媒体网络节目什么的(最好是真人秀节目,一定很过瘾!)肯定火爆,一来可以满足自己的“专长”,二来不愁没人看,呵呵。
:您过奖了,我胡咧咧的,您要喜欢我下回继续,得意中~~
:今天看到这位大哥的两篇有料长评了
公关是企业的沟通管道”,换而言之,公关是安排企业内部人员(产品、研发、技术、运营、法务等等)和外部媒体人或自媒体人沟通的桥梁。
新媒体给很多行业带来不同的冲击!
新媒体观察者,上海交通大学媒体...内容流量红利消失,自媒体领域是否还有投资机会? - 简书
内容流量红利消失,自媒体领域是否还有投资机会?
起源于博客,兴盛于微信,自媒体已经不再是“自”,品牌的背后有团队、有资本、有商业模式,自媒体以内容的角度在某种层度上改变了流量结构和用户交互方式,在移动红利消失的大背景中成功吸引了市场的注意。本文主要讨论自媒体的演变、内容价值、现状以及潜在的投资机会。1)自媒体的演变:从博客时代的游击队到微信时代的正规军自媒体1.0:个人赋权+不同价值观+去中心化媒介自媒体2.0:团队PGC+社群衍生交易服务自媒体3.0:人格IP化+跨平台+跨载体
2)自媒体的商业价值:从广告到交易到IP,商业价值也更新换代广告:内容和品牌结合,输出价值观;人以群分,精准流量渠道价值。交易:多样化内容有引导消费决策的能力;建立有影响力的消费场景。IP:积累品牌势能(IP)带来的衍生改编价值。
3)行业玩家:生活汽车文化娱乐母婴火爆迎来春天从2015年-2016年,80多个自媒体项目有融资披露,主要与生活相关以及广告主密集的行业。
4)资本布局:真格领衔,经纬平安跟后,狮享家、高樟成立专项自媒体基金
5)行业利空:粉丝快速增长阶段过去红利消失,模式单薄变现路径较长行业:大行业的自媒体(汽车、生活、娱乐等)已经被布局完毕头部效应出现,大号的的阅读量和粉丝数占比约来越大,获客成本上升;内容红利时代已经过去(获客成本上升和增速普遍下降)。模式: 模式较单薄,广告资源供给端不足; 媒体切入交易的悖论:标品低转化,非标难高频。 人才:懂内容的人不懂交易,懂交易的人不做内容,目前自媒体行业绝大多数创业者来自于广告和媒体行业。变现:拼广告位供给和拼流量都不行,小变现较容易,大变现较难。6)可能的机会:看好第三方服务、内容消费场景、自媒体ip化等新媒体结合公司运营成为新常态,衍生出来的第三方服务需求(培训、招聘、教育、数据服务、工具、营销等)。 具有横向复制能力和持续内容产出的自媒体大号,形成媒体矩阵增加自身广告溢价。 内容制造消费场景和改变流量结构,通过高频电商变现,或者第三方电商服务变现。 娱乐领域人格化品牌营销能力强有可能成为大IP的自媒体号。形成行业入口,寻找机会切入交易的自媒体号。数据来源:IT桔子、新榜、企鹅智酷作者:险峰长青李显冬(微信:xiandongli)
观察、思考、验证。在内容红利时代,自媒体和网红应该怎么做?
腾讯科技 俞斯译/文两个月前,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策划了一次papi酱广告招标会。当21.7万的起拍价一路走高最终定格在2200万这个惊人数字时,这个“新媒体史上第一拍”刷新了所有人对于自媒体和网红商业价值的认知。传统媒体人纷纷辞职,开设公众号做起了自媒体;三四线城市的年轻人架起手机,通过直播找到一个新的挣钱方式。还有像罗振宇、吴晓波这样更早“下海”的人已经通过内容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并聚齐到了一批忠实的用户。没有人再怀疑,这是内容创作者们得到了最好的自我实现商业价值的机会。在很多情况下,在内容创业者们还没有思考清楚自己要做什么,甚至连商业计划书都从没见过时,他们就被这股内容创业浪潮席卷而去,泥沙俱下。不少自媒体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了超出想象的商业回报,但又可能在接下去一个季度被新出来的竞争者狠狠打败。投资人在成千上万的创业项目中大浪淘沙。无论是谁,都希望能有一个机会,能用更加清晰冷静的眼光观察一下这个“内容红利”时期。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腾讯科技在6月30日举办了“腾讯科技T+自媒体矩阵成立仪式暨内容创投论坛”,与大家一同探讨内容红利时代的机遇、挑战与未来。内容创业进入”红利时代”,但竞争也随之加剧微信的出现,不仅改变了大家的社交形态,同时也改变了人们获得新闻信息的方式。这种变化催生出了“微信公众号”这样一个产品,而它也成为了最大的自媒体创业平台。在超过7亿的微信用户中,有超过80%的用户至少订阅了一个公众号。正是因为可以在平台上接触到海量用户,使得公众号具备流量变现的能力。而对于平台来说,这些内容又成为了吸引粘住用户的重要砝码,因此,内容的价值也得到了新的发挥。于是我们看到包括几大门户网站、今日头条、等平台都纷纷推出了自己的自媒体扶持计划,希望借此吸引到优秀的内容创作者。内容与平台的关系在“直播”这件事上变得更为紧密,映客在不到一年时间内成为了估值30亿人民币的公司,而许多主播又通过在映客上直播成为了网红,并获得了可观的收入。出品了《万万没想到》、《报告老板》等网络剧的万合天宜是内容创业和网红经济的重要的参与者,万合天宜首席财务官陈伟泓在论坛上指出,网红在PC时代就有了,从去年开始爆发是因为移动互联网时代对流量的追求成为一个核心,因为网红是自带流量的自媒体。紫牛基金的创始人张泉灵认为,只有“最头部”的内容创业者才具备足够的投资价值。她在此前与罗振宇一起投资的papi酱,估值达到3亿元。罗振宇、papi酱财富的快速增长在刺激着不计其数的内容创业者加入,这也让“红利时代”迅速变成了“红海”。目前微信公众号的总数已经突破了1千万,仅腾讯科技一个频道旗下就有3000家科技自媒体入驻,来竞争获得被推荐的机会。副总编马立认为,随着内容平台竞争的加剧,以及大量自媒体的涌入,内容创业已经从野蛮生长快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内容出现了三个新的趋势:内容生产已经从单一的图文模式,向图文、语音、视频、直播等综合模式演进;内容分发平台的多极化;内容创业商业模式越来越多元化。思考如何变现和思考如何做内容同样重要对于内容创业者来说,最为关心的问题就是如何变现。懒熊体育创始人韩牧认为,如果只是内容本身,它的价值会非常有限。因此他把懒熊体育从一个体育商业的报道机构,重新定位为了“体育产业助推器”。“从举办体育论坛,发布行业报告,到做FA(财务顾问)创业者培训,我们希望帮大家一起把体育做起来。”韩牧在圆桌讨论时说,“我们不接软文,做FA现在也不收钱,就是为了先把服务打通。”张泉灵认为媒体经营的从来都不是内容,内容只是一种获取用户的手段,最终媒体经营的都是用户。另一位参与圆桌讨论的创业者,编程猫创始人李天驰也认为,内容非常适合做为一个获得用户的“入口”,通过内容去圈住用户,然后继续去深挖商业价值。比如编程猫一开始只是一个发布图文的公众号,后来开始做了自己一套可视化编程的工具。有了工具之后然后做服务,进而做成一个社区。参与讨论的几位投资人都分享了自己在内容领域的投资经验。多位投资人都表示,其实内容创业在现阶段的商业模式并没有显著差别,他们在投资时更看重的还是人和团队。经纬中国合伙人丛真认为,网红的人格化比非人格化更具有吸引力。真正能红的人不是有什么标签或什么技能,而是特别会跟人一起玩;真格基金合伙人李剑威则表示,真格基金投资网红Papi酱不只是投这个人,还是投这个团队,认为他们可以有很好的商业运作。相对于讨论怎么赚钱,高樟资本创始人范卫锋觉得更应该引起内容创业者警觉的是,内容创业行业的会议和论坛越来越少谈内容,都在谈变现。“我个人觉得有点不正常,或者有点早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平心而论,现在就拿所谓最顶尖的一批自媒体提供内容质量的稳定性、高度、产量,和传统媒体黄金时代相比,我认为还没有赶上,还是有很大差距的。”范卫锋说。成功的内容创业还要注意这些“坑”媒体观察家魏武辉在论坛中充当了“泼冷水”的角色,他认为目前内容创业的主要有四大坑:广告、电商、IP和估值,应该得到创业者的重视。魏武辉认为,由于广告主在移动时代失去了百度、阿里这样大的“流量节点”,所以把一部分预算转移到以公众号为代表的内容平台上来。不过他认为目前广告主的报价是“虚高的”,“在传统媒体时代比较好的传统媒体一个杂志有10万订阅者,凭什么公关软文在汽车圈可以卖到10万块钱,我不觉得这是合理的现象。”他认为接下来这个“泡沫”会慢慢破掉。做电商被认为是内容创业在广告之外,最有可能实现的变现模式。不过魏武辉提醒创业者,涉足电商意味着你又要进入一个全新的陌生领域,包括仓储、物流、客服,往往会造成成本上升,有时反而得不偿失。而对于目前热炒的“IP”,魏武辉则持更加谨慎的态度。他认为目前没有一个微信公众号可以被称为真正的IP,只有像《魔兽》、《哈利波特》那样经过多年积累和沉淀,才能发挥出与一个IP匹配的能量。这同时也就意味着,那些用IP概念去做估值的自媒体,普遍都存在价值虚高的成分。
正在加载...
[责任编辑:sonicluo]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还能输入140字全民自媒体时代是怎样一种体会? - 知乎12被浏览1692分享邀请回答4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0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两个月前,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策划了一次papi酱广告招标会。当21.7万的起拍价一路走高最终定格在2200万这个惊人数字时,这个“史上第一拍”刷新了所有人对于自媒体和网红商业价值的认知。  传统媒体人纷纷辞职,开设公众号做起了自媒体;三四线城市的年轻人架起手机,通过直播找到一个新的挣钱方式。还有像罗振宇、吴晓波这样更早“下海”的人已经通过内容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并聚齐到了一批忠实的用户。  没有人再怀疑,这是内容创作者们得到了最好的自我实现商业价值的机会。在很多情况下,在内容创业者们还没有思考清楚自己要做什么,甚至连商业计划书都从没见过时,他们就被这股内容创业浪潮席卷而去,泥沙俱下。  不少自媒体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了超科想象的商业回报,但又可能在接下去一个季度被新出来的竞争者狠狠打败。投资人在成千上万的创业项目中大浪淘沙。无论是谁,都希望能有一个机会,能用更加清晰冷静的眼光观察一下这个“内容红利”时期。  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腾讯科技在6月30日举办了“腾讯科技T+自媒体矩阵成立仪式暨内容论坛”,与大家一同探讨内容红利时代的机遇、挑战与未来。  内容创业进入”红利时代”,但竞争也随之加剧  于是我们看到包括几大门户网站、今日头条、等平台都分分推出了自己的自媒体扶持计划,希望借此吸引到优秀的内容创作者。  内容与平台的关系在“直播”这件事上变得更为紧密,映客在不到一年时间内成为了估值30亿人民币的公司,而许多主播又通过在映客上直播成为了网红,并获得了可观的收入。  出品了《万万没想到》、《报告老板》等网终剧的万合天宜是内容创业和网红经济的重要的参与者,万合天宜首席官陈伟泓的论坛上指出,网红在PC时代就有了,从去年开始爆发是因为时代对流量的追求成为一个核心,因为网红是自带流量的自媒体。  紫牛基金的创始人张泉灵认为,只有“最头部”的内容创业者才具备足够的投资价值。她在此前与罗振宇一起投资的papi酱,估值达到3亿元。  罗振宇、papi酱财富的快速增长在刺激着不计其数的内容创业者加入,这也让“红利时代”迅速变成了“红海”。  腾讯网副总编马立认为,随着内容平台竞争的加剧,以及大量自媒体的涌入,内容创业已经从野蛮生长快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内容出现了三个新的趋势:内容生产已经从单一的图文模式,向图文、语音、视频、直播等综合模式演进;内容分发平台的多极化;以及,内容创业商业模式越来越多元化。  思考如何变现和思考如何做内容同样重要  对于内容创业者来说,最为关心的问题就是如何变现。懒熊体育创始人韩牧认为,如果只是内容本身,它的价值会非常有限。因此他把懒熊体育从一个体育商业的报道机构,重新定位为了“助推器”。  “从举办体育论坛,发布行业报告,到做FA(财务顾问)创业者培训,我们希望帮大家一起把体育做起来。”韩牧在圆桌讨论时说,“我们不接软文,做FA现在也不收钱,就是为了先把服务打通。”  张泉灵认为媒体经营的从来都不是内容,内容只是一种获取用户的手段,最终媒体经营的都是用户。  另一位参与圆桌讨论的创业者,编程猫创始人李天驰也认为,内容非常适合做为一个获得用户的“入口”,通过内容去圈住用户,然后继续去深挖商业价值。比如编程猫一开始只是一个发布图文的公众号,后来开始做了自己一套可视化编程的工具。有了工具之后然后做服务,进而做成一个社区。  参与讨论的几位投资人都分享了自己在内容领域的投资经验。多位投资人都表示,其实内容创业在现阶段的商业模式并没有显著差别,他们在投资时更看重的还是人和团队。  经纬合伙人丛真认为,网红的人格化比非人格化更具有吸引力。真正能红的人不是有什么标签或什么技能,而是特别会跟人一起玩;真格基金合伙人李剑威则表示,真格基金投资网红Papi酱不只是投这个人,还是投这个团队,认为他们可以有很好的商业运作。  相对于讨论怎么赚钱,高樟资本创始人范卫锋觉得更应该引起内容创业者警觉的是,内容创业行业的会议和论坛越来越少谈内容,都在谈变现。  “我个人觉得有点不正常,或者有点早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平心而论,我们传统媒体的时期达到内容的水准,也就是现在的自媒体就拿所谓最顶尖的一批自媒体提供内容质量的稳定性、高度、产量,和传统媒体黄金时代相比,我认为目前还没有赶上,还是有很大差距的。”范卫锋说。  成功的内容创业还要注意这些“坑”  媒体观察家魏武辉在论坛中充当了“泼冷水”的角色,他认为目前内容创业的主要有四大坑:广告、电商、IP和估值,应该得到创业者的重视。  魏武辉认为,由于广告主在移动时代失去了百度、阿里这样大的“流量节点”,所以把一部分预算转移到以公众号为代表的内容平台上来。不过他认为目前广告主的报价是“虚高的”,“在传统媒体时代比较好的传统媒体一个杂志有10万订阅者,凭什么公关软文在汽车圈可以卖到10万块钱,我不觉得这是合理的现象。”他认为接下来这个“泡沫”会慢慢破掉。  做电商被认为是内容创业在广告之外,最有可能实现的变现模式。不过魏武辉提醒创业者,涉足电商意味着你又要进入一个全新的陌生领域,包括仓储、物流、客服,往往会造成成本上升,有时反而得不尝失。
责任编辑:wzy
禁止发表不文明、攻击性、及法律禁止言语
请发表您的意见(游客无法发送评论,请
还可以输入 140 个字符
热门评论网友评论只代表同花顺网友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同花顺金融服务网观点。
净额(亿)
同花顺财经官方微信号
手机同花顺财经
专业炒股利器
同花顺爱基金
您有什么问题想要告诉我们?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以便我们向您反馈结果
提交成功,感谢您的支持!
收益宝·活期
7日年化收益率
理财宝·短期
7日年化收益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阶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