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本地网络不使命召唤ol安全屋闹鬼什么鬼?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本版帖子相册用户帖子
查看: 11333|回复: 5
签到天数: 1012 天[LV.10]以坛为家III主题帖子积分
本帖最后由 雨落寒梢 于
09:55 编辑
 用户:身份简单核实,就被办了呼叫转移 
 通信公司:呼叫转移是简单业务,只需核实身份即可办理
 甲先生给乙先生打电话,按道理,接电话的自然应该是乙,可是乙的手机却没响,一个不认识的人丙却接到了电话,而问题是乙明明记得自己没设置呼叫转移等任何业务,你说这事奇怪不奇怪?
 这样奇怪的事,偏偏让市民王先生给碰到了。
 手机明明在身边,没响过,也没接到过电话,客户却告诉他:和他在电话里谈成的生意,钱都已经付给他了,快点发货吧。
一头雾水的王先生一查:原来自己的手机被人设置了呼叫转移。
金华的手机在台州被呼叫转移
 引起关注的是金华网友“骆家塘”在本地论坛上发的一则帖子《网络新型骗子出现》。
  这名网友姓王,在网络上做点小生意,大概是从大前天开始,电话被人呼叫转移了。
“骗子作案时间大多在晚上,大前天我有一个顾客汇来2000元货款,电话联系的,当时已经被转接过去了,我手机上一点反应都没有。”王先生说,随后,他和顾客完成了交易。就在当天,骗子加了王先生的QQ,从骗子的聊天来看,当时王先生以为对方是顾客的朋友,所以没有察觉。
 不承想,第二天晚上又发生了同样的事。顾客又汇来2000元,汇完款,顾客自然要给王先生打电话,但问题是电话转接到了骗子手机,这一次,骗子接到电话后,找到王先生,报上姓名冒领了2000元的货物。
 就这样,在顾客那里,骗子冒充王先生;在王先生这边,骗子冒充客户,骗取了2000元的货物。
 随后,顾客打网络游戏时和王先生在线交流,对方说这两天打王先生的电话总是不接,没有反应,王先生纳闷了:手机明明在手边,也没响过。
 顾客一提醒,自己一检查,王先生才发现手机被人设置了呼叫转移。最后,他赶紧找到通信公司,取消了呼叫转移。
可王先生不解的是:自己的手机明明是在金华用的,怎么会被在台州的人呼叫转移了呢?“要呼叫转移我不会用本手机设置吗?”
& & 【记者求证】
& &办理呼叫转移,简单身份核实即可
  一个不认识的人,也能给你的手机办理呼叫转移?记者向通信公司一求证:这起投诉确有其事。
 通信公司客服经理宋小姐调取了当日的电话录音。原来,在11月2日的凌晨,有一个属地为杭州萧山区的用户打电话到全国统一客服热线,说是自己另外一只手机放在家里没带出来,担心漏接了重要电话,能不能帮忙办理下呼叫转移。
 办理呼叫转移,按照公司流程规定,需要核实对方身份。在用户报上了自己的身份证号码、姓名以及要办理的手机号码后,接线员帮其办理了呼叫转移服务。从这个时候起,呼叫王先生的手机,电话就被转接到了该用户手机上。
 可是,为什么办理了呼叫转移后,王先生的电话就一点响动都没有呢?按常理,不是应该响动几下没人接听后再转移吗?
  原来,呼叫转移业务分三种:无条件转移、遇忙呼叫转移和无应答呼叫转移。
 无条件转移:当你忘带手机出门或手机关机,设置该业务,对拨打该号码的所有来电,都直接自动转到预先设定的号码上。
 遇忙呼叫转移:设置遇忙呼叫转移后,当你的号码处于呼叫中,对拨打该号码的其他所有来电,会自动转移到您事先设置的号码上。
 无应答呼叫转移:当你的手机处于无信号、关机或无应答状态,设置无应答呼叫转移,对拨打该号码的所有来电,会自动转移到你事先设置的号码上。
 【提醒追问】
 程序简单,会给不法分子钻空子
  报上手机号码、身份证号和姓名,自己的手机就能被人办理呼叫转移,然后一个电话都接不到?
 昨天,记者致电几大通信公司客服热线进行求证:确实,办理程序很简单。有所区别的就是:有的通信公司要收取费用,有的则免费,有的则需要“搭配”开通其他服务;有的通信公司更谨慎一点,需要验证服务密码,但如果你提供不了,那也只要提供身份证等信息就可以了。
 这样一来,担心自然就来了:验证程序简单,不法分子只要盗取他人身份信息,岂不是就可以钻程序的空子?
 客服经理宋小姐说,通信公司开通这项业务,当初也是本着从方便客户的角度出发,“手机被盗、遗失或者遗忘在家里,希望马上开通呼叫转移来避免损失,这样的客户诉求很常见”。
 要防止被人恶意办理呼叫转移,首先自然是要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可是在个人信息被盗屡见不鲜的现在,这明显不是万全之策。
 还有没有其他办法呢?记者了解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部分通信公司开通有一项服务:机主若担心手机号被恶意呼转泄露隐私,本人可以到营业厅设定口令密码,之后机主的号码在申请呼转时须提供口令才能进行。
 不过,口令设定并非强制性规定,如果机主未设定,还是会被他人呼转。
  宋小姐表示,这起案件确实是意外,是否要增加办理呼叫转移时的确认程序,他们会向省公司反映。
 & && && && && && && && &&&--记者 杨林聪
89783.jpg (78.92 KB, 下载次数: 23)
20:11 上传
民生零距离,生活早知道,欢迎关注稠州论坛微信公众号。
签到天数: 1012 天[LV.10]以坛为家III主题帖子积分
需要验证服务密码
民生零距离,生活早知道,欢迎关注稠州论坛微信公众号。
签到天数: 1012 天[LV.10]以坛为家III主题帖子积分
验证服务密码,这是最后一道防线。
民生零距离,生活早知道,欢迎关注稠州论坛微信公众号。
签到天数: 1097 天[LV.10]以坛为家III主题帖子积分
民生零距离,生活早知道,欢迎关注稠州论坛微信公众号。
签到天数: 968 天[LV.10]以坛为家III主题帖子积分
防不胜防。
民生零距离,生活早知道,欢迎关注稠州论坛微信公众号。
签到天数: 121 天[LV.7]常住居民III主题帖子积分
雨雾飘渺若水寒
骗子也与时俱进啊,什么复制手机卡监听的信息时常有收到,国家对这些网络电信骗子要到下狠手的时候了!
风雨同舟勋章
Powered by
请谨慎发帖
本网站会记录您的IP地址。请注意,根据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您发帖内容、发帖时间以及您发帖时的IP地址的记录保留至少60天,并且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这类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本网发布的内容属原作者和本网站共同所有,未经作者和本网站书面认可,不得转载。
声明:本网言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所有帖子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
手机里安装了那么多App&你的个人信息还安全吗?
日06:11&&来源:
原标题:手机里那么多App,你的信息还安全吗
  网上约车、购物、叫外卖……从早上一睁眼到晚上睡觉,“手机控”张静几乎每时每刻都享受着手机App带来的便利,在她看来,没有手机的生活已不能想象。但在2016中国大数据产业峰会上,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邬贺铨的一场主题演讲,把张静讲“懵了”。
  只要你的手机里安装了百度、高德等导航软件,无论你在哪里我们都能很快通过手机里App提供的数据找到你。在邬贺铨看来,名字可以造假、身份信息也可以造假,但位置信息是无论如何都掩盖不了的。
  “App本身跟位置并没有太多的关系,可是App会强行搜索你的位置信息,而你的位置信息根本屏蔽不了。”邬贺铨解释道。
  “那我不是一个人透明人了吗?”听了邬贺铨的演讲,张静自言自语地念叨着。
  2015年全球数据泄密的事故1673起,涉及7亿多条数据记录;医疗行业丢失了8000多万份个人隐私数据。阿里研究院数据经济研究中心秘书长潘永花列举出的一组数据更让张静直冒冷汗。
  “这不是现实版的《窃听风云》吗?”张静有些后怕,她不知道自己的信息是否已经泄露了。
  和张静一样,很多“手机控”在下载安装App时不会注意看授权权限条款,便直接同意安装,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App会完成访问通讯录、读取通话记录、读取短信记录、读取位置信息、监听手机通话等一系列行为,一不留神用户的隐私就泄露了。
  就像空气和水一样,数据在我们周围自然而然地存在着。每一次点击鼠标,每一次刷卡消费,每一次拨打电话,每一次驾车出行……数据便已生成。我们每一个人既是数据的消费者,也是数据的生产者,每天都生成海量数据。
  “只要一上网,我们基本上等同于裸奔。”微软中国首席技术官韦青坦言,只要你掏出手机打开App,你今天去了哪儿、你的电话号码是多少、你的实时位置信息……你在手机上进行的一切动作,都被悄无声息地记录在册。
  这个搞技术出身的工程师认为:“我们越是享受数字化的便利,隐私越少。”
  拥有用户越多的公司往往掌握的数据也越多。
  “现在滴滴公司已经覆盖了全国400多个城市,是全球最大的一站式出行平台,我们掌握了3亿多客户端用户的数据。”滴滴公司副总裁凌亢表示,滴滴公司掌握了所有用户交通出行的信息,包括姓名、实时的位置、手机号码、真实出行的轨迹、单位的地址、家庭住址。
  在中国互联网协会秘书长卢卫看来,企业利用App软件收集用户相关数据的行为存在很大争议。
  “在数据价值和产权没有明确分类和清晰界定的时候,数据收集者的动机可能被隐藏,数据安全和各类隐私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卢卫表示了担忧。
  “当整个国家的各种数据都汇聚到一个人手上的时候,那我感觉他跟恐怖分子没有什么区别。”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副局长赵林在一场探讨大数据安全的高层分论坛上表达了和卢卫一样忧虑。
  同样是在这场大数据安全的高层分论坛上,国家密码管理局商用密码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安晓龙认为,密码是保障大数据安全的有效手段。据安晓龙介绍,密码技术与核技术、航天技术一直被视作国家安全的三大支撑技术,从国之重器的角度上讲,在身份认证、安全隔离、信息加密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和安晓龙的观点一样,京东集团首席技术顾问翁志对个人数据保护同样采取加密的手段,存取要控制,形成日志。让系统能够进行日志的回溯,可以回溯到过去的某一个节点,进行实时监控。
  数据安全与个人隐私,应该说数据安全这一方面的话题更多地需要技术供应商考虑,但个人隐私绝不只是靠厂家解决。邬贺铨认为不能把保护用户隐私的希望寄托在互联网企业身上,因为它们既是数据管理者又是使用者,这就好比让“裁判员”当“运动员”一样。
  邬贺铨认为保护数据最好的方式就是分布式存储,别把所有的东西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我们现有的数据中心技术是不足的,过去大多数安全分析工具方法是针对小数据设计的,直接把它用到大数据上,处理能力不够,直接用来存储大数据,也并不安全。”
  数据保护除了在技术上进行突破外,卢卫认为大数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有很大的完善和建设空间,应该完善相应的数据交易规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院长龙卫球也主张通过立法来保护个人隐私数据,进行数据资产化立法。但龙卫球认为数据只有通过一系列的处理才能产生真正的价值,数据资产化是立法的前提。
  在阿里集团安全部技术副总裁杜跃进看来,上网痕迹是大数据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对于坏人也最能形成巨大的威慑力,真正的坏人最怕留下痕迹,所以痕迹的留存对保障安全是很重要的,用户本质上并不怕留下痕迹,只是怕痕迹被别有用心的人偷走、滥用。
  “保护数据最终的目的是让我们的数据流动起来,产生价值。”杜跃进说。(裴江文)
(责编:宋心蕊、燕帅)
庆祝建党95周年 走进党报历史长廊
  回首过去的95年,我们的党披荆斩棘、开拓进取,我们的党风雨无阻、成就辉煌。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风华正茂,笔耕不辍,砥砺前行。以人民日报为首的党报正是95年征程的见证者和记录者……你还敢用手机吗?揭秘中国网站安全报告
你还敢用手机吗?揭秘中国网站安全报告
随着智能手机和4G网络的出现与普及,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如涌而来。这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衣食住行,无一不是如此,用面面俱到来形容移动互联网的容纳量,一点都不夸张。你还敢用手机吗?揭秘中国网站安全报 移动互联网革命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出门打车、购物、支付、运动等一切你能想到的事情,还有你想不到的。人们不再等候在马路边招手,而是逐渐习惯了“滴滴一下,马上出发”;人们不再花更多的时间去商场超市,甚至都不在电脑上浏览购物网站,而是在手机上随时随地买自己想要的东西;信用卡逐渐被冷落在了钱包里,手机成为了线下支付的唯一“通货”,甚至包括路边摊、菜市场;人们也逐渐乐于用手机或手环计步,乐于用手机APP预订周边的游泳健身场所,乐于加入各种运动爱好者的圈子。总之,移动互联网已经占领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几年前还被人们议论纷纷的“手机综合症”,如今似乎都已经冠冕堂皇的成为了一种理所当然。毫无疑问,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普及,的确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许多多的便利。但我们在享受他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应看到随之而来的一些隐患。据《2015年度中国网站安全报告》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国内的网民,人均有8条个人隐私被盗,数万网站存在安全漏洞。用户想要通过互联网享受便捷的服务,需要通过姓名、手机号、身份证、银行卡等个人信息的绑定才能实现。换言之,无论是电商购物网站,还是移动应用软件,甚至是我们平时收发的快递,以及最近非常火热的互联网金融服务等等,他们都存有大量的用户信息。《2015年度中国网站安全报告》显示,在被调查的网站中,有43.9% 的网站存在安全漏洞,一年或有55亿条用户信息因这些网站漏洞泄露。而这些漏洞的修复率竟不足一成,对个人及社会造成极大的威胁。你还敢用手机吗?揭秘中国网站安全报 我们不是危言耸听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的危害,但我们必须正视网络信息安全的问题。虽然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管控网络信息安全,但是鉴于网络环境的特殊性,人们在互联网环境下的许多行为,都会涉众多的环节与主体,很难证明用户因信息泄露而遭受的损失,与某个网站的信息泄露直接有关。此外,监管环节的薄弱也进一步造成了此类法律法规很少实际施行,在业内威慑力不足。我们认为,营造一个更加安全的网络环境,不能只依赖于国家或第三方机构的监管,更多的还是需要网站和移动应用程序的运营方共同努力。在维护用户信息安全这方面,其实行业内已经有许多成功的案例供我们学习。作为国内甚至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阿里巴巴不仅每年投入巨资确保数据安全,还专门组建了上百人的团队,专门负责数据和用户信息安全等问题。人们常用的360安全卫士,更是针对网站信息安全等问题,专门研发了多个功能模块,帮助用户鉴别网络环境的安全程度。在国家倡导全民健身、健康中国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人依靠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进行健身锻炼。作为国内知名的大众体育运动服务平台,百动网在2016年初,被曝出有系统漏洞,涉嫌泄露用户信息100多条,百动网同时还是国内几乎所有主流银行的运动健康服务合作伙伴。在这种情况下,百动网不惜投入上千万元,升级系统平台和系统架构。同时,多次聘请第三方机构,对应用程序安全进行监测。最终,百动网顺利通过了PCI全球级别最高的金融支付安全认证,这也是国内体育行业唯一一家获得此类认证的公司。同时,包括Visa、中国银联、中信银行、广发银行、中国移动在内的国内多家主流金融和通信企业,都与百动网实现了系统对接。你还敢用手机吗?揭秘中国网站安全报 在如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下,我们既要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先进性,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的服务便利性,也要充分保障移动互联网的用户安全性。我们希望有越来越多的网站和移动应用程序运营商,能够像阿里巴巴、360和百动网一样,为数以亿计的用户,营造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你还敢用手机吗?揭秘中国网站安全报告.cn/620/6203675.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科技头版带给你不一样的IT视角
作者最新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安全又能见鬼的方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