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今年问的不成问题的问题在1970年就有人回答了?穿越了吗?

Access denied |
used Cloudflare to restrict access
Please enable cookies.
What happened?
The owner of this website () has banned your access based on your browser's signature (38a0e3ff12b841bd-ua98).有人知道吗找了很久都没找到 55
美国的人口总数从. 73万人增长为. 19万人(各国历年人口总数及大学学龄人口数资料均来自United Nations《Demograp hic Yearbook》历年各卷或由该资料经整理,计算而得).
其他答案(共1个回答)
第19次人口普查,结论是美国居民人口203,302,031,两亿。
属牛男生和属狗女生婚姻配吗?这种配对会有些困难。你未必能容忍她的叛逆行径,而放弃志向。你们之间的情趣更是不同。
你们俩的个性迵异,不太适合。她性情温顺,待人和...
70年出生的人,那时候小学是五年,初中三年,合计八年。那时候没有什么学前班的说法,都是家长直接带小孩报名,如果你六岁上一年级,那么上高中应该是14岁左右。
文革之后恢复高考,之前都是工农兵推荐上大学。现在高考每年一次,6月份。如果我的回答对您有用,请给我好评,谢谢?
庐山恋 405凶杀案《看不见的战线》、《原形毕露》、《火车司机的儿子》、《金姬和银姬的命运》、《地下游击队》、《宁死不屈》、《第八个是铜像》、《南海风云》
截止万,市区为258.4万
中国东部重要的海滨城市
  青岛是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
答: 听说欧小勇教授7月30号有去爱美尔坐诊,这是真的吗?
答: 就是社会矛盾的集中点!
答: 社会民主连线是香港一个由激进民主派、在港组建中国各大政党的政治性组织。中文简称「社民连」,英文名称为League of Social Democrats,其目的...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问题中人”梁漱溟
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第1页:梁漱溟家族 儒者风骨
第2页:与毛泽东通宵长谈
第3页:“文革”10年不改常度
梁漱溟幼年时的全家福。前排中间为梁漱溟,两边为两位妹妹,右一为长兄;后排左一为母亲,左二为祖母,左三为父亲梁济
梁漱溟的研究者艾恺至今和梁家保持联系。从左至右为梁钦宁、艾恺、梁钦元(付帅)
  与毛泽东通宵长谈
  很多熟识梁漱溟的人认为他不适合搞政治,他原本也不愿意搞政治。但战争改变了一切。1937年夏,国民政府召开的庐山谈话会因“七七事变”终止。中途折返的梁漱溟被请去南京参加“国防参议会”。之后政府迁到汉口,国防参议会改为国民参政会,他担任驻会委员(常委)。政府要参议员去各地考察,他选择了陕西和河南,但“目的地实是延安”,因为“对于中国共产党的转变,是真是假,是深是浅,极考虑之而欲求一个明了”,“同时亦是测探统一前途的消息”。
  1938年1月,他在延安停留了20天,见了边区政府代主席张国焘和总书记张闻天。谈话最多的是毛泽东,除了设宴欢迎和送行是礼节性的,其余6次,每次至少两个钟头,其中有两次通宵。毛住的地方不火自暖,“在他们的社会中,似对他特别优待&&是从屋外掘地,转于地下烧煤,所费不赀。在全延安更无此设备。又他出门走路,有四卫士相随,别的人俱未见有。”毛白天睡觉,下午五六点起床,然后开始办公、会客,到天亮时再睡下。据说这习惯是在军中养成的:日间听完敌情报告,夜里筹划对策,早上作出指示后,部队前去作战,他回去睡觉。
  梁漱溟对毛泽东印象很好:“他不落俗套,没有矫饰,从容,自然,而亲切。彼此虽有争辩,而心里没有不舒服之感。”听他谈话时毛随手记录。“秃笔粗墨,在大纸上横行写来如飞。我一边谈,他一边写。我谈完,他便手指所记要点,一条一条答复。条理清楚,句句到题。”当时他对抗战前景很悲观,毛“从国际方面,敌方,我方,三下分析给我听,转换我的悲观见解不少”。
  两人都认为中国问题有两面:对外求得民族解放,对内完成社会改造(即建设新中国)。梁问:两者应当分别解决还是一并解决?毛答:这原是相关的事,不应分开。但眼前应当一切服从于抗战。梁却认为应在抗战同时推进社会改造。中国必须团结才能抗战,在建国的目标和实现的路线上达成一致团结才是真的,否则必生后患。毛说:单为抗日而团结的确有一时手段之嫌。但社会改造问题重大,牵涉甚远,倘若各方面意见不一,岂不又影响眼前抗日?不如走一步,说一步。梁说:对这类困难,当以热心(热心于彻底团结)信心(相信彼此说得通)克服,努力求得最后结果。毛说:你的意见是好的。两党正在起草共同纲领,和你所说的国是国策很相近。梁问:假如国是国策定下来,党派问题是否将实现根本转变?毛答:是的,那样全国将只有一个联合的大党。
  按一般规律,革命党为完成革命必须掌握政权实施其方针,今后共产党是否一定要取得政权?之前,梁漱溟问过张闻天,张回答得很吃力。现在他又拿这个问题来问毛泽东,毛游刃有余,反问他:“我们不是已经有一部分政权了吗?假如国民党邀我们参加到中央政府去,我们亦可以参加,他如不邀,我亦不强求。即使他来邀,而我们亦待考量大局相宜否。”梁漱溟揣测其意:不否认要有政权,而表示不夺取政权。
  两人对中国未来前景的看法分歧比较大,原因在于对中国的历史文化认识不同。梁漱溟认为中国和诞生马列主义的西方在本质上是不同的,中国老社会有其特殊构造,与欧洲中古或近代社会都不一样,中国革命因而也有其特殊性。毛泽东也认同中国社会有其特殊性,“但他说,中国社会亦还有其一般性,中国问题亦还有其一般性,你太重视其特殊性而忽视其一般性了。我回答他:中国之所以为中国,在其特殊之处,你太重视其一般性,而忽视其特殊性,岂可行呢?”
  两人的对话到此为止。
  “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
  关于党派问题,梁漱溟认为,中国社会形势散漫,各党说不上有截然不同的社会基础,而从中国的问题来看,恰又有共同的任务。因此“绝不相容”是人们的误解,而非势所必然。“大家合拢来,乃是问题所需要,而形势甚有其可能。”
  他曾嘱咐山东乡建同人:“严敌我界限,于自己人一方,凡事皆可让步”,“对自己人让步即是对敌人进攻”。“在同一地方,如先有他方人领导抗敌工作,吾人不必独树一帜,更不必争取领导地位”,“吾人对各党派团体一视同仁,但求有利抗敌,概无其他计较”,“对于他人领导的抗敌势力,绝对不予分化拉拢”。
  他还写了《抗战建国中的党派问题》寄给《大公报》,建议组成一个党派联合体,政府成为无党派的执行机构。文章被国民党中宣部扣下。显然党派问题不是这么容易解决的。
  1939年2月至10月,梁漱溟偕友人出入华北、华东战地。一路上他看到了些什么?他看到铁路、公路都在日军控制之下,中国军队如需穿越,只能在深夜急行军。他看到许多县城都被敌人掌握,许多土匪加入游击队。他看到各方面军队集中在敌人不到的地区,给养无不取之于当地百姓,乞食于老百姓时不问内容,先行吞咽。他看到有些地方八路军和国民党军已经开始火并。“&&游击区域短兵相接,与大后方雍容坐谈者不同。我初去时,问题将开始,还没有大决裂&&在归途上所见所闻益多&&我们自己朋友学生亦连连被杀&&”
  梁漱溟急切地回到后方想办法。他去找中共在重庆的代表谈话,找蒋介石的亲信张群谈话,找蒋本人谈话。他对中共提出解决党派问题的办法,特别说到一点:军队脱离党派统一于国家。中共答复:这和中共的理论有出入,但道理上讲军队应该属于国家。国民党这么办,我们就照办。张群则相当坦率:军队是蒋先生的命根,你要他命根怎么行?
  梁漱溟也知道有实力才解决得了问题,但他不相信只有军队才是实力。在他看来,两大党以外的人有防止内战影响抗战的任务。国共以外小党派的朋友们原本就有联合之意。于是,青年党、国家社会党、第三党(今农工民主党)、职教会、救国会、乡建派,加上以个人身份参加的张澜、光明甫,组成“统一建国同志会”。他们的第一次重大考验,是在“皖南事变”后劝说中共参加第二届国民参政会。这次劝驾不幸失败。不久,统一建国同志会改组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后又改称中国民主同盟。梁漱溟任民盟国内关系委员会主席兼机关报社长,赴香港办报。费很大劲办起来的报纸,出版不到3个月就因日军进攻香港而停刊。
  从香港返回内地,他去了老家桂林。
  有两件事可以表现出他的特立独行。一是共产党派人带了周恩来的密信来,请他去靠近他们的地区建立乡村建设或民盟的据点,他们愿帮助他开创出一个局面。一是蒋介石成立了宪政实施协进会,自任会长,连发电报邀请他。两个邀请他都“没有什么考虑”就拒绝了,理由是“我不能靠近哪一边。靠近哪一边&&对于我要广泛团结全国各方面来说,是不合适的”。共产党失望,蒋介石失望,民盟同志也失望:他不和大家一起向蒋施加压力推动宪政。
  1944年,日军攻陷桂林,梁漱溟避居两广之间的偏僻镇子八步。一年后他就在这里获知了抗战胜利、国共和谈的消息,并到重庆参加政治协商会议。政协会议分5个小组:宪法起草、国民大会、政府组织、施政纲领、军事。出席军事组的民盟代表是梁漱溟和张东荪,共产党是周恩来和陆定一,国民党是张群和邵力子,此外是青年党和社会贤达各二人。梁漱溟的“现役军人脱离党籍”提案本来不可能通过,但竟然通过了。邵力子说,梁先生意思很好,事实上做不到的。梁漱溟拍着桌子说做不到也得做。中共方面周恩来缺席,陆定一没有坚持反对。第二天周恩来一入场就说,让我们的军人脱党是做不到的,昨天通过的通通不算。“结果我的话被推翻了。”
  会议一闭幕梁漱溟就宣布:他将继续做文化研究,脱离政治。但他非但没能脱离,反被推为民盟秘书长(总书记)。4月18日,他从外地回到重庆。同一天,国共调停人马歇尔回国述职之后又来重庆,解放军送他的礼物是打下长春。马歇尔请民盟也帮忙斡旋。梁漱溟就这样陷入更加现实的政治——“抢救和平”。
  9月29日,周恩来致信马歇尔,请他转告蒋介石:进攻张家口双方即全面破裂。10月6日,马歇尔和大使司徒雷登向蒋介石力争7个小时,才得到停止进攻10天的承诺。10日,梁漱溟去上海见周恩来。次日坐夜车回南京,下车翻开报纸,发现国军已拿下张家口。“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
  马歇尔和司徒雷登找他想办法,商定调停人改由民盟担当。遇事要对国方说话由马、司去说;要对共方说话由民盟去说。
  事实证明民盟不堪此任,和谈最终破裂。
  梁先生迟到了
  1949年,当初一同组织民盟的人要么去了台湾,要么到了北京。梁漱溟是个迟到者,1950年1月才到北京,其时毛泽东正在莫斯科。3月回到北京后,毛约他见面,问他对国事有何看法。他说,“得天下易,治天下难。”毛笑着摆手,“治天下难,得天下也不易啊!”并请他参加政府工作。他不确信国家能就此统一稳定,想保持“对各方说话历来的立场资格”,说,“像我这样的人,先把我摆在政府外面,不更好吗?”毛面露不悦,片刻又谈笑自若,劝他去各地看看解放后的变化。梁漱溟深感这次谈话不如十多年前舒畅。
  他去了华东、华中和东北参观,在各地都是“第一把手”出面接待。第一站自然是山东,同行的有长子梁培宽和学生李渊庭。次子梁培恕1949年起在济南工作,去邹平与他们会合。梁漱溟的发妻黄靖贤1935年逝于邹平并埋在那里。当年,在悼念妻子的文章中他曾这样写道:“在这中国问题极度严重的时候,她又早早离开我,给我以爽利的身子,容我以全副的精神,对付大局问题。”
  梁培宽、梁培恕幼年逃过两次难,两次都是为了躲避日军,两次父亲都不在场。第一次是1932年,梁培宽7岁,梁培恕4岁,母亲带着他们先去张家口再转赴大同,住在一位亲戚家。推算下来,这时梁漱溟在邹平的乡村建设实验刚刚开始。第二次是1937年,母亲已去世,堂姐梁培昭带着他们和自己的5个孩子从邹平逃到青岛。梁漱溟在南京参加国防参议会。
  1938年华北、华东沿海被日军占领,梁漱溟托一位远房兄弟把两个孩子从青岛经上海、香港、广州带到汉口,与他重聚。在汉口只住了半个来月,他又带着孩子上路了。最后,梁培宽和梁培恕被安顿在了四川南充的表姑家中。梁培宽一向不提要求,当父亲离开南充去重庆时,只是流泪。问起来才说,今后照顾弟弟的责任怕要落在自己身上了。这年他13岁,弟弟10岁,表姑还有个不满周岁的孩子需要照顾。之后他充当了弟弟的实际监护人。
  和父亲聚少离多的状态直到建国后才结束。但兄弟俩没有怨言,有记忆以来父亲就常常不在家,他们习惯了这种状况,也认同父亲去做更重要的事。
  梁漱溟父子是日晚9时到的邹平。次日早饭后去看一别十三载的县城。历经战乱,县城内完整住房所剩无几,遍地残砖碎瓦。原乡建研究院房舍已夷为平地,原卫生院尚完好,今为教育科办公处,昨夜即借宿于此。
  县委的人陪他们在城内外走了一圈,一路重复着一句话:“这里当初是&&”梁培宽和梁培恕不时交换印象互相唤起回忆,梁漱溟神情沉静内敛。
  几乎是空城,然而终究有人住。“在一处地方大约有十来个人等着。他们并不靠近,约束着自己,只以笑容表情意。”从东关出去,上一个坡,有人踉踉跄跄追上来,喊着:“梁院长!梁院长!我是老范,管传达的老范。外国人来参观都是我领他们进去。”梁漱溟噙着眼泪,笑着向他伸出手去,老范没这习惯,僵在那里,太激动,竟不再说话。
  中午县委设宴,大家稍稍追忆过去,一位老者说,那是邹平的好时光。梁漱溟只以“我们做得很不够”作答。
  下午他带两个儿子去看他们的母亲。并没有坟头。一位附近的居民脚尖轻轻点地,说,“就在这里。”没有用香烛。默立,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几分钟后,他抬起头来,大家缓步走开。
  在邹平只停留十几个小时,向县委的人致谢告辞,决然离去。
  第二年他去四川考察土改,向主政西南区的邓小平说,我在北京参与土改法的制定,除了学习,也想看看一切所行合法不合。
  毛泽东看出他喜欢自己得出结论,越发劝他多出去走动。梁漱溟却辞谢了,提出想去一家国营工厂当副厂长。毛面露惊异之色,但没有表态。一年后,他又提出想去苏联留学,毛坦言这不可行,“他们不知道你在搞什么。”劝他还是在国内参观调查。几年后,他才醒悟毛再三劝他出去参观,是想用这种方式转变他的思想。
  通过考察,梁漱溟认为共产党对中国作了三大贡献:实现全国统一稳定、为中国人引进了团体生活、激励了人心。“到今天共产党这条路算是大有成功希望,而我所设想者似乎已经证明不对,但&&一个真正用过心来的人,是不能随便就承认,随便就否认的。”所说用过心,是指对中国社会和所形成的文化用过一番心思。
  “1953年事件”
  对梁漱溟来说,“1953年事件”是个意外。周恩来几次劝他,他才在日的政协常委扩大会上发了言,其中有这么一段话:“过去20年的革命全在于发动农民、依靠农民。依靠农民革命所以成功在此,而农民在革命中亦有成长,但进入城市后,工作重点转移到城市。&&一切较好干部都来做城市工作&&今建设重点在工业,精神所注更在此。生活之差,工人九天,农民九地。农民往城里跑,不许他跑。人力财力集中城市,虽不说遗弃吧,恐多少有点。然而农民就是人民,人民就是农民,对人民照顾不足,安顿不好,建国如此?当初革命时农民&&与共产党亲切如一家人,今日已不存在此形势。”讲完回座,注意到“周似未能接受”,并让秘书拿来材料,证明工人日常开支多。
  次日,他列席中央人民政府会议,毛泽东即席讲话:“有人不同意我们的总路线,认为农民生活太苦,要求照顾农民。这大概是孔孟之徒行仁政的意思吧。然须知有大仁政有小仁政,照顾农民是小仁政,发展重工业是大仁政。&&有人竟班门弄斧,似乎我们共产党搞了几十年农民运动还不了解农民。笑话!”
  梁漱溟感觉毛“似暗有所指”,半夜起来写信,第二天面交毛,“主席坚谓我是反对经济建设路线的人,竟不得自明。”
  16日会上,他“发言分三段,自以为无事”。17日午后入场,座前有印刷品:1949年春他发表于《大公报》的两篇文章之一,劝中共不要以武力求统一。“我明白是要批判我。”果然,先是章伯钧发言,诸多指责。继而是周恩来作长篇讲话,追述往事,说他一贯反动。他站起来质问为什么没印另一篇指责国民党是内战战犯的文章。无人应答。当周恩来说到他想升官发财时,他愤怒地打断,“说我想升官发财!笑话,笑话,笑话。”
  周恩来发言时毛泽东3次插话。一次说:“人家都说你是好人,我看你是伪君子。”一次说,“你不是以刀杀人,却是以笔杀人。”最后说,“对于你非止这次不开除你的政协委员,下届政协仍将有你。为什么?因为社会上有一部分人还受你迷惑。”他站起来想辩解,主席台上宣布会期延长一天,准许他明日发言。
  梁漱溟心气很盛:对我施加高压手段那我是不受的。毛主席从来不打无把握之仗,这次打击我怕未必有把握。18日上午有人问他准备怎么发言,他笑着说,你们晚间再来,且看胜负如何。
  18日午后梁漱溟到会发言。以往政府开会列席人员不多,这次却有两百多人,他发言不到10分钟便被群众制止。他向主席台上说:“现在我惟一的要求是给我充分的说话时间。我很希望领导党以至在座的党外同志考验我,给我一个机会,就在今天。同时我也直言,我还想考验一下领导党,看看毛主席有无雅量。等我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毛主席能点点头说,好,你原来没有恶意,误会了。这就是我要求的毛主席的雅量。”
  毛泽东这时插话,“你要的这个雅量,我大概不会有。”梁漱溟紧接着说,“主席你有这个雅量,我就更加敬重你,若你真没有这个雅量,我将失掉对你的尊敬。”
  毛泽东建议让他再讲10分钟,并说他的作用就是借揭露他的反动思想,使大家分清是非。梁漱溟依然坚持,“我有许多事实要讲,10分钟讲不清楚。”
  毛泽东说,“你这个人啊,就是只听自己的,不听大家的。不让你讲长话,你说我没有雅量,可是大家都不让你讲,难道大家都没有雅量吗?”经全场(包括列席者)表决,剥夺了他的发言权。5位民主党派代表和统战部长李维汉先后发言,李提到他上午说过“胜负如何”的话。会议最后一幕是举手表决,把他的问题交付政协全国委员会讨论处理。
  事后他曾把写的检讨拿给长子看,梁培宽说,太偏于个人修养考虑而未从政治上考虑——写检讨应多说政治上的错误和给国家造成的损失。梁培恕看了他会上的发言提纲,劝他相信共产党。共产党领导着中国,你要配合他们。许多年后他觉得对不起父亲——“即使我少年时那般不安分,他都相信我,可是我竟然劝他不相信自己。”而梁漱溟的自我反省,仍不外乎个人修养:“功夫只在慎独,其他皆非可用力处。”
  奇怪的是,开过会后他的“问题”被挂了起来,不做结论不给处分,有些开会通知乃至宴会(如公宴金日成)请帖仍送上门来。只是,1955年邹平县公安局曾在全县范围内3次收缴与乡建运动有关的物件,力图没有遗漏。
  事件之后,毛泽东、周恩来与梁漱溟再没有来往。
  1976年,周恩来去世后几天,梁培恕和父亲提到,从报上的照片看毛泽东身体状况不好。梁漱溟说,“肯定过不了今年。”梁培恕震惊得呆了几分钟,说,“总理和主席在同一年逝世,那就是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开始了。”梁漱溟说,“就这个意思。”9月,毛泽东逝世。17日,政协宣布次日追悼大会安排,说他不必参加。街道革委会的同志找上门来,约他第二天看电视转播。他如约去看。
  两位领导人的追悼活动都将梁漱溟摒于门外,但他比许多人更肯定两人的功绩。他曾向人说,周恩来差不多是一个完人。对毛泽东,他说“此公自是世界历史上卓出之伟大人物”。“你不要以为始终是一个毛泽东。他在变,你不能拿他的一段、一角来概括或推论他的前头或后头。那不行。所以实质上没有一个毛泽东,而是有无数毛泽东。是前后变化的,种种不同的毛泽东。”
  匹夫不可夺志
  共产党有自己的路线,“国事已上轨道我无所用其力”。在政治主张上梁漱溟一度失去了自信,“自愧不如共产党多矣”,“拟写中共从何而得以挽救中国”。1957年别人以为他要鸣放,他并没有。次年全国国家干部向党交心,他说,心里虽然有冲突,国家统一稳定是事实,“不服自服”。“尽管自己一时不够明白亦拥护,拥护总不会错的”。但,“在决心拥护之中而有时候出之不很自然,特别在思想改造运动中如此”。
  比如他说自己改造不了出世思想。于是“每位先生对我提意见都说到这个问题”,说这是拒绝为人民服务。因为政协委员们不都懂佛学,他为他们解说,并说自己承认,马列主义作为世间法完全对,但马列主义不承认出世说,结果是“我承认马列主义,马列主义不承认我”。至于为人民服务,他愿意到偏远乡村去推广拼音方案和普通话。大家还指责他很少发言“帮助”别人。他请过几次假想留点时间写《人心与人生》,却困惑能否在“作拥护党的公民的前提下,从事研究写作”。
  1953年后,他当了二十余年“反面教员”,渐渐明白“所有现在对我的批判是说给广大群众的,还是说给我的?&&我想二者兼有,而主要在前者”。他仍然明知某些话不能说还是忍不住要说。“文革”中政协受冲击,到1969年春才在军代表主持下勉强恢复工作。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梁漱溟还要当3次反面教员。
  一次是“批林批孔”运动。他先是说了对于林彪的意见:“林彪无路线可言”,“我认真找过,没有发现。”“路线是公开的,可以见人的”,“不敢见人的不是路线”。“而刘少奇主张很多,都是公开的。彭德怀也有信给毛主席,他对党的路线、政策有怀疑,公开提出自己的主张”,“只是所见不同或所见不对”。这被认为是把路线斗争说成了权力之争,有意反对领导党的定论。
  对批孔他原想不发言,终因不能坐视误导写了《今天我们应当如何评价孔子》。经江青点名,政协的批斗集中到了他身上。1974年1月到9月,先是每周4次批判会,后减至3次,8月减至1次。每次批判他都认真听,批判间歇还打太极拳。9月下旬举行各组联席会议,主持者问他感想,他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习惯了批判一方获胜的主持者惊愕之余让他作解释。他说:“我认为,孔子本身不是宗教,也不要人信仰他,他只要人相信自己的理性。我只是相信自己的理性,而不轻易去相信别的什么。别的人可能对我有启发,但也还只是启发我的理性,归根结底,我还是按我的理性而言而动。因为一定要我说话,再三问我,我才说了&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的老话。吐露出来,是受压力的人说的话,不是得志的人说的话。&匹夫&就是独一人,无权无势。他最后一着只是坚信自己的&志&。什么都可以夺掉,但这个&志&没法夺,就是把这个人消灭掉,也无法夺掉。”
  另两次是议论宪法。
  对1970年的宪法草案,他说,宪法的要点之一是限制个人过大的权力。“一个国家有了宪法,则从国家元首到普通公民,都得遵循,而不能把任何一个人放在宪法之上。因此现在的《宪草》序言中,写上个人的名字,包括林彪为接班人,都写上了宪法,我认为不甚妥当。”新宪法草案比旧宪法少,“条文少不见得就一定不好,但有的重要内容少了却不甚妥当。比如设国家主席,一国的元首不能没有。”谁来当,“则要经过法定手续来选。”举座皆惊,他质疑的两点,都是毛泽东的意思。几天后上级指示:个别人思想反动不足为怪,可不必纠缠。
  1978年政协第五届会议召开,委员们“有不少刚刚解放,甚至刚刚离开监狱”,“也几乎无例外地缅怀毛主席、周总理的故去”,梁漱溟却提出了人治和法治的问题:“我想认真而严肃地指出的是,中国的历史发展到今天,人治的办法恐怕已经走到了尽头。毛主席故去了,像毛主席这样具有威望的领导人现在没有了,今后也不会很快就有——至少在可以预见的几十年内,往后即使有人习惯搞人治,困难将会大得多”,“应该尊重宪法,多靠宪法少靠人,从人治渐入法治。”清末和民国的制宪“都是上面给下面的&&人民群众要求的东西上面不实行”,而宪法本意是“由下面限制上面”。
  大会闭幕后过了一段时间,政协奉命批判其“错误言论”。但“推动批判的工作进行得颇为艰难”,没有人主动发言,只得轮流上台。因为临近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有头没尾地结束了。
(责任编辑:克伟)
11-12-14·
11-12-09·
11-12-05·
11-05-20·
11-05-06·
10-11-23·
10-09-19·
10-08-20·
10-08-12·
10-06-02·
进口商品吸收国内“纯购买力”,恰恰有利于抑制通胀。
搜狐财经社区话题
不知道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是哪部分人的CPI,反正和我无关
网友点击排行
网友评论排行
财经媒体封面
财经·大视野
高清影视剧
关注一件事并尽力做好,这种心态是种创业心态
近期热点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7省环保问题清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