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运营是什么职位这个职位怎么弄?

#微信招聘# 怎么最大化使用微信的功能来做招聘? - 知乎81被浏览8011分享邀请回答MAKA.IM、、、Epub360等第三方平台DIY,或提交需求给技术、市场部门02、粉丝的应聘表单设计
应聘表单可用、易企秀、以及金数据、问卷星、调查派、爱调查、天会调研宝等社会化表单/调研平台进行字段定义和设计制作以及分享传播,如果部门有熟悉WordPress开源平台可用插件Visual-Form-Builder制作03、应聘简历和ATS的对接
微信和招聘管理软件ATS的对接,特指从哪个ATS出来的joblist网页,该网页可以植入到WEB的页面同时,同样可以植入到手机端的微网站,并通过微信的自定义菜单等功能建立连接引导目标候选人关注微信公众账号进入招聘微站04、职位搜索的体验
最佳的实践是ATS后台控制每一个职位的状态,暂停,下架,如果公司还没有ATS系统,可以用WordPress开源平台搭建简单的职位内容发布并集成到多个页面,并把职位按照城市职能等设定分类目录,方便候选人查询05、简历投递的体验(信息双向反馈)
思考如何方便求职者完成职位的应聘没有最佳的标准答案,常见的方式有:填写应聘基本信息的表单并提交、填写邮箱接收JD回PC端完成应聘、1分钟语音简历、图片化简历、用社交账号SignIN后应聘、转到ATS进行注册后应聘06、可能合适的职位算法
根据职位的职能/名称/城市等生成算法并向候选人进行推荐,可用WordPress开源平台搭建职位内容页面,结合插件Yet Another Related Posts Plugin实现,LinkedIn付费用户可植入Jobs You May Be Interested In插件植入07、订阅职位的功能实现
职位订阅是一种很具有战略思维的做法,在促成交易(候选人提交应聘)之前,需要提供入口给到候选人进行职业机会的订阅,最简单最低成本的方法是WordPress+QQ邮箱提供的邮箱订阅功能()08、内部外部员工的识别
新媒体招聘,内部员工应当是最优先进行招聘营销的种子用户,微信企业号以及部分ATS系统都支持嵌入微信菜单,要求内部员工根据操作进行身份识别绑定,降低员工参与内部推荐的成本、内推过程管理也需要重视09、应聘简历的监测(投递来源等)和统计
最低成本最高效的办法是开通不同的邮箱,例如是ABC公司用于微信图文消息接收应聘简历的邮箱,投递后设定自动转发到amy.,既统一汇总又能监控来源还可以第一时间转发到负责的Recruiter10、二维码扫描的数据统计
合招聘的场景例如校招,我们往往需要知道更多例如扫描时间地点等信息,我们推荐二维码生成管理平台提供的功能,有技术的雇主可以关注下公众平台最新提供的生成带参数二维码接口,实现用户来源统计等场景11、职位转发分享的数据追踪
推荐关注文思海辉微信公众号,文小招的系统联结了公司人才储备库和内部推荐网站。通过技术开发追踪每个分享路径,并设置相应的奖励政策以刺激用户的行为导向,直接从用户几度人脉传播中获得人才红利12、粉丝的留言智能回复
利用关键词自动回复规则,来引导和输出粉丝想要的内容,在第一条即被关注回复的内容中就申明在线回复的时间等信息会更加友好,也要考虑各种无针对性目标的随时主动发起交流情况下,系统自动给出的自动回复13、粉丝的分组和管理
重点考虑第一批(500个)粉丝的拓展,基于互动定期总结粉丝关注账号的原因、目的、以及来源,核心粉丝可以备注关键属性为:名字+手机+应聘职位+城市我们认为,任何一家雇主,都需要通过内部自建招聘营销与运营团队,或结合外部媒体专业的执行团队,在社交网络/媒体上(Social-Media/Social-Network包括微信之外的其他)持续发布职业发展相关的最新内容资讯(Content)以及空缺职位信息(News/Jobs),才能尽可能多地聚集有潜力的候选人(Followers),进而对已建立起的人脉(Contracts)网络(Groups)不断进行后续跟踪和联络(Invitations/Messages),并重复着这样的循环做好在每个社交社交网络/媒体上虚拟人才社区(Talent-Community)的互动管理(CRM),逐步吸引优质候选人应聘(Career-Site)和成功招聘到岗。您将获得哪些系统性的知识和经验?微信招聘案例和点评概述
微信招聘案例和点评数据来源说明
微信招聘案例和点评研究模型说明
微信招聘案例和点评评分维度说明
微信招聘案例和点评量化指标说明微信招聘技术方面(技术优化体验)
H5手机页面的生成(手机微站/招聘营销页面)
粉丝的应聘表单设计
应聘简历和ATS的对接
职位搜索的体验
简历投递的体验(信息双向反馈)
可能合适的职位算法
订阅职位的功能实现
内部外部员工的识别
应聘简历的监测(投递来源等)和统计
二维码扫描的数据统计(扫描时间地点等)
职位转发分享的数据追踪
粉丝的留言智能回复
粉丝的分组和管理微信招聘运营方面(运营转化结果)
雇主微信内容的生产和传播
雇主微信内容的传播和转化
粉丝社群(微信群)的维护
粉丝行为的追踪和激励雇主微信招聘之综合体验TOP30汇总榜单制药o医疗行业TOP5细分表
政府o农林牧渔行业TOP5细分表
消费品行业TOP5细分表
汽车o机械o制造行业TOP5细分表
能源o化工o环保行业TOP5细分表
金融行业TOP5细分表
电子o通信o硬件行业TOP5细分表
房地产o建筑o物业行业TOP5细分表
服务o外包o中介行业TOP5细分表
广告o传媒o教育o文化行业TOP5细分表
互联网o游戏o软件行业TOP5细分表
交通o贸易o物流行业TOP5细分表雇主微信招聘之内容生产机制TOP20汇总榜单
随机30条内容生产数量TOP20细分榜单
平均阅读数TOP20细分榜单
合计点赞数TOP20细分榜单雇主微信招聘之传播沟通策略TOP20汇总榜单
有无统一EVP概念和视觉创意TOP20细分榜单
有无留言评论场景TOP20细分榜单
有无整合其他沟通路径TOP20细分榜单雇主微信招聘之平台对接技术TOP20汇总榜单
职位呈现方式的体验友好性TOP20细分榜单
应聘提交方式的体验友好性TOP20细分榜单
细分受众的入口考虑便捷性TOP20细分榜单微信招聘常见问题汇总
账号类型选择
粉丝增加的难题
内容创作的难题
效果转化的难题微信招聘趋势和机会
内容:不仅仅是职位列表
传播:借力内部员工的社交网络
连接:内部员工和外部候选人才之间的连接
体验:用技术提供更加智能的用户体验
效果:监测数据并持续运营提升转化微信(移动)招聘研究观察报告——阅读精选
为什么要做社交化移动化的招聘?
社交化移动化的招聘带来的价值
社交化移动化招聘的效果衡量和ROI
必须包养好80%的被动求职者(二八定律)
让职位信息的传播范围和路径可控(六度空间)
招聘者个人和雇主社交影响力都要加强(150人)
拿什么圈住雇主的“潜在候选人”粉丝(2*N)
重视招聘流程里面的团队协作(三个和尚)移动(微信)招聘研究观察报告——工具推荐
用于管理微信在线可搜索的职位状态表(按照工作地点+职位职能)
用于管理上周粉丝互动情况(包括问题和回答)
用于管理信息推送和相关数据情况
用于总结微信招聘渠道状况周报表
用于环比统计微信图文内容质量和数据分析
用于向实习生培训指导维护公司微信公众账号的运营手册
用于管理微信公众账号的统计数据和明细数据汇总表
基于微信公众账号粉丝增长下HR团队的人力配置和规划模板
雇主社交媒体渠道运营关键数据汇总表
招聘营销项目运营关键数据汇总表
一个H5的成本结构移动(微信)招聘研究观察报告——经验汇总
①如何提高公众号的关注度和转发量?
②建立微信公众号后,如何让迅速“增粉”?
③如何有效创新地管理公众号的内容?
④如何选择和利用第三平台去推广公众号?
⑤如何在社交网站上经营自己的人脉关系?
⑥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与维护有哪些关键事项?
⑦优秀的微信文案包含哪些要素?
⑧如何通过企业人才社区跟踪候选人?
⑨如何有效发挥雇主的微信平台的价值?
⑩一个理想的微信招聘公众是什么样的?涵盖12大细分行业覆盖如下制药·医疗——已收录 16 家雇主微信招聘公众账号
政府·农林牧渔——已收集 13 家雇主微信招聘公众账号
消费品——已收集 22 家雇主微信招聘公众账号
汽车·机械·制造——已收集 19 家雇主微信招聘公众账号
能源·化工·环保——已收集 15 家雇主微信招聘公众账号
金融——已收集 15 家雇主微信招聘公众账号
电子·通信·硬件——已收集 18 家雇主微信招聘公众账号
房地产·建筑·物业——已收集 18 家雇主微信招聘公众账号
服务·外包·中介——已收集 16 家雇主微信招聘公众账号
广告·传媒·教育·文化——已收集 17 家雇主微信招聘公众账号
互联网·游戏·软件——已收集 19 家雇主微信招聘公众账号
交通·贸易·物流——已收集 16 家雇主微信招聘公众账号——————————————这是更新分界线———————————————首先唠叨两句,这段时间由于帮助客户基于微信平台运营雇主品牌营销+招聘用的微信公众账号,因此在用下面两个方式和步骤在重度使用一些关键词进行搜索:【朋友们】-【添加朋友】-【搜号码】和【朋友们】-【添加朋友】-【查找微信公众账号】同时也在用招聘、求职,职业等关键词在监测和观察一些企业官方的微信公众账号,这部分内容可以查看我近期发布在博客的专题可以点击阅读和了解更多本篇文章的写作背景。,还可以到我创建的新浪微博话题上的“”话题上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几周,我有拜访了一些很注重talent attraction或者说雇主品牌的雇主,有个发现无一不是对微信for recruiting, for employer branding有很多的期待。我现在和客户分享自己的理解,一般都会讲现在市场上已经在做微信公众账号的雇主们,要么侧重mobile recruiting的定位,要么侧重online career service center的定位,达成的共识还是可以的。一、微信用作雇主内部的员工交流平台是否可以,应该这么做?注意什么事情?
根据我目前接触到的客户,除了想利用微信做外部招聘和雇主品牌推广,还有一方面是想做内部员工的沟通,例如内部员工推荐,内部项目和信息分享,这就要求对粉丝分类。但是微信用户的FOLLOW方式可以通过二维码,也可以直接搜索,这样就比较难控制(指非本公司的人也有可能闯入进来,但是雇主本身是不期待有这样的事情发生的),这点的解决方法是:可以,如果是自己员工的话,让他们直接在微信里发送自己的工号+姓名,然后就可以把他们和普通粉丝做区分,通过一些简单的程序开发,可以实现对分组粉丝进行批量提取了,人工做的话也不是多大的活儿。二、微信对于做校园招聘,应该注意什么?应该这么做?
微信对校园招聘的应用,很多雇主担心变成一个答疑的平台,这样工作量大,效果可能还不如其他平台,因为学生对微信的期望肯定比其他平台(BBS或微博)高,信息量大了继续人工在线服务一对一回复吗?先补充下雇主的疑虑“担心变成一个答疑的平台,这样工作量大”,是担心粉丝随口就来一个“在吗?”“hi”“有人在吗”之类1-3个字的询问,带来太多无实际意义的问题,随意输入的可能性大,关于这点我的建议是:
1、先在这样大规模对话之前,设定一条自定义回复或者post to all一条notice,如“亲爱的童鞋们,请尽量详细描述您的疑问,在问题前加上#校招咨询#…我们会优先回复您的问题哦”之类的提示,来引导粉丝不要随意输入。
2、借鉴其他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经验,告知粉丝们如“每天的下午16:00-17:30,是我们的在线答疑时间,请您尽可能完整表述您的问题…”
3、通过编辑模式下,让技术实现,让粉丝询问的字数少于?个字的时候,自动回复一条“童鞋,我没有能知道您的意思,伦家没有听懂哈,请尽量完整又言简意赅的表述您的问题哈”
4、定期总结有代表性的问题,POST TO ALL 也算是个方向吧三、是否所有类型的企业都适合拓展微信公众平台这个招聘渠道?
补充背景介绍,对方是是一家欧洲制造企业的hr’除了engineer及其以上level的职位外’还有大量的蓝领工人的招聘,不知道这个平台能否准确的覆盖到这部分的人群?我的回复如下:首先我们都知道的道理:多个渠道,多些成本,这个问题是个好问题哈。就我们手头上几个账号来看’关注了并且冲上来就问有没有适合的工作的微信粉丝还是比较多的,不过,做比不做好、有比没有好、早做比晚做好、做和做精做细需要投入的成本肯定是不一样的。微信的用户你知道的因为是腾讯的产品,手机号和QQ号均可注册,且苹果和安卓版本都有,微信用户又在疯长,这个有3亿多量级的用户的确很值得我们引起足够重视并去做点什么事情。只要在我们现有的招聘渠道上添加上我们的微信号、二维码等信息适当推广下还是可以做的。四、微信招聘用的微信公众账号,运营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
这点我想应该也是很多从业者的常见问题,我有几个建议和数据分享
1、一定要备注好粉丝的来源、粉丝的期望和目的
2、粉丝名称备注、分组是必须的
3、在一定量级的时候对粉丝进行过滤(通过问卷调查)
4、腾讯招聘的微信公众账号粉丝现在4万左右,大部分是学生,质量都还可以
5、我们自己有个账号粉丝4千左右,每天粉丝对话300-500条左右,新增的粉丝在每天在20-100左右目前个人在关注的微信招聘账号有25个,其他媒体类账号若干,腾讯因为是自家产品,其中微信招聘和腾讯招聘两个微信账号有开通自定义菜单功能,方便互动。 25个账号中有三分之一我认为做的比较好,主要是从下面角度:
1、微信号的设定+账号名称设定,涉及到粉丝们在搜索微信公众平台账号时用心仪公司的关键词,在搜索结果列表中更容易被找到
2、账号内容的日常运营角度,包括内容推送的时间,及时有效的回复(将近80%以上账号被我调戏后几天内都没有任何反应)
3、利用关键词自动回复规则,来引导和输出粉丝想要的内容
4、在第一条即被关注回复的内容中就申明在线回复的时间等信息会更加友好
5、发送图片内容时可以提前提醒粉丝们注意WIFI网络环境和流量问题
6、可以在推送的内容里设定用户点击应聘邮箱即启动新建邮件功能,可是少部分人简历随机带
7、URL连接跳转到公司官网的做法比较多,如果上PAD的大屏设备浏览还算方便,建议有做微信招聘账号的HR部门要先确保careersite上浏览的友好性,甚至可以切换成MOBILE状态,我的博客就有这个功能哈。
8、粉丝数量上规模后再策划一些阶段性的活动,配合其他渠道可能会比较好
9、每个具体POST出去的PAGE,页脚可以做细心的内容,如期待粉丝们将本条信息分享到群聊、分享到朋友圈等、分享到腾讯微博20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写回答社会化媒体
了解更多>>
桂ICP备 号
桂公网安备 36号
阅读下一篇
自媒体运营攻略
行业经验交流
Hi,在你登录以后,就可以永久免费的收藏任何您感兴趣的内容,关注感兴趣的作者!
请输入正确的邮箱
已有帐号请点击
帐号创建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验证邮件
请在48小时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验证邮箱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重新发送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又想起来了?
邮件发送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邮件
请在5分钟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重置密码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重新发送
对不起,你的帐号尚未验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意见与建议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 留下您正确的联系方式,以便工作人员尽快与你取得联系
新!变现功能上线
现在,只要登录微口网账号,点击“我要变现”,就能领取任务,轻松推广商品,坐收丰厚佣金,只要一分钟操作,就能获取50%超高提成!
合适的商品更容易推广,你可以根据公众号定位,选择调性最适合推广的商品;如果没有公众号,你也可以选择自己喜爱或者符合自己品味的商品。
优秀的产品文案能让我们赚更多钱,你可以直接使用我们平台提供的文案素材;如果你不想用,那么你可以自己随心撰写合适的产品文案。
关于购买链接
你可以将购买链接粘贴在“阅读原文”处;或者分享购买链接/二维码至社交平台或社交群内。只要有用户通过此链接购买了商品即可获得丰厚提成!
转藏至我的藏点微信将会怎么改变我们的工作生活方式?
微信将会怎么改变我们的工作生活方式?
导读:一个离不开的产品,将会怎样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我们就此事采访了上海拜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申颖超和上海名品导购网CEO董平先生。
& & 7月22日微信大面积故障,逾3亿微信用户受到影响。截止7月24日,在新浪微博搜索&微信故障&关键词,共有1016620条搜索结果。百度的搜索结果则显示,7月22日到7月24日,&微信故障&仅就有3510篇。这时我们才发现,微信已经成为一个离不开的产品。
& & 一个离不开的产品,将会怎样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我们就此事采访了上海拜般网络有限公司CEO申颖超和上海名品导购网CEO董平先生。
& & 微信是对原有通讯机制和工作形态的补充,不是颠覆。
& & 拜般科技CEO申颖超表示,本公司内部有好几个微信群,有全体的,有高管之间的,等等。微信带来的改变是对原有通讯或者工作形态的补充,而不是颠覆。它把我 们的通讯方式从一对一变成了一对多。同时,沟通的架构变得更加扁平化了,这种扁平化可以让上级与下级进行更直接的沟通。
& & 而名品导购网的董平则补充道:微信带来的扁平化沟通提高了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效率与能力,打破了原先各部门相对孤立的状态,提高了实时沟通的效率,同时也降低了沟通的金钱成本和时间成本。
& & 微信是强关系,微博是弱关系。
& & 申颖超还认为,微信让沟通变得垂直化。它基本属于&熟人-熟人&间的沟通,也因此让朋友之间的互动变得更容易。&我每天晚上都会把朋友圈的动态全部刷一遍。 以前则会刷微博&,但他认为微博是一种follow的关系,属于弱关系;而微信是相互关注,属于强关系。这种强关系可能会带来更多的信息互动和商业机会。
& & 在董平看来,这些商业机会来自微信对商务社交圈的扩展。它突破了以前1对1的通讯状态,发展到了&1对N&甚至&N对N&,它把人脉变成了一个固化的群。所以,带来的不只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还可能是圈子与圈子之间的交流。
微信会模糊工作与生活的界限吗?
& & 在这个问题上,两位CEO表现出明显的观点差别。申颖超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链本身没有层级,各种级别、中间层都是人为划分出来的,微信的出现打破了这些级 别限制,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回到了扁平化。&例如,我的员工在微信圈里分享了他的晚餐,我很可能会去点赞或者评论,但是以前我是没有渠道关注他们的生活 状态的。他也不会感受到来自上司的压力,因为微信朋友圈主要还是分享生活,看见上司、同事的动态并不会感受到工作上的压力。&
董平则认为微信一个显著的缺点就是让商务圈和生活圈交集在了一起。&因此,我觉得微信未来是不是可以对朋友圈进行分组设置,例如某些内容可以设置仅某个分组可见。&如果你不得不用微信工作,这些礼仪你应该懂得 - 简书
如果你不得不用微信工作,这些礼仪你应该懂得
文/明道创始人任向晖我难得写一篇此类主题的文章,因为我觉得这不再是个小事了。我们每个人几乎每一天都在体验和遭遇这个问题,它已经影响了整个商业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和我们的商业效率。1. 微信昵称和名字除非你完全不用微信工作和社交,否则你应该放弃使用各种个性昵称的权利。除了非常相熟的密友,一般商务伙伴记住和辨认你的昵称机会为零。与其让每一位伙伴备注你的真实姓名,不如使用实名,别人会在加你的时候,从心底里产生一点点的感激。我有好些微信好友心思缜密,名字包括了中文,英文和公司简称的组合,这样的朋友通常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想问题。我还遇到一些心地细腻,但又起名叫“南瓜糊糊”的朋友,提醒我在加好友时要备注他的真实姓名,我知道他是不甘心放弃隐藏真名的权利,又希望别人能够记住他,这样的朋友,你要懂得先有Give,才有Take。当然,如果你真的顶着昵称另有打算,我建议你转战其他App。2. 通信微信发展到现在,你不能再相信它是一个即时通信工具了。当移动互联网把所有的通信工具都转换为即时送达和通知(包括Email),即时的前缀就没有了意义。在这个时代使用通讯工具,有几个原则你可以自己掂量掌握:1)你是不是随时可以发送消息,取决于你和对方的关系。不是很熟悉的朋友,就不要半夜凌晨发消息给人家了。更重要的是,你发送的是即时消息,但不应期待任何即时回复,因为对方此刻处于什么状态有一万个可能性,我都没有例举的必要。即时对方是你的公司下属,也不要有任何不合理的期待。移动互联网已经让每个人贡献出了24小时的弹性,比比旧时代,咱们已经不知道高效多少倍了。钉钉的DING,企业微信针锋相对的“休息一下”,都是多余的设计,无论多么紧急或者不紧急的消息,对方在给孩子讲完故事,掖完被窝,自然会来回复你的。如果他就是不回复,那跟任何通讯工具都毫无关系。2)你使用即时聊天时不会像Email时代以Dear...开始,但是有很多人使用“Hi"开始,然后静静地等待,是等我回一个"Hi”吗?这是毫无必要的,你应该在Hi的那一句直接开始说事,比如“你好张总,抱歉打扰了,我想问问合同你还有其他问题吗?如果没有问题,我明天下午5点快下班的时候过来帮您签了可以吗?有问题我也可以现场答复的。”,你看,我顺便又教了你一个销售沟通技巧。3)既然是沟通,基本的礼貌不能忘记。求人办事,托付下级,都要说谢谢;长久不见,应先致问候,不要张嘴就是办事;新春佳节不要先谈公务;工作时间不要闲碎聊天;对别人的成就要盛情称赞;对待客户,对待供应商,都要有饱满的热情。我们的礼训和通讯方式没有关系,它是人性的需要。卡耐基出版集团在前两年出版了一本《社交网络时代怎样赢取朋友和爱》,其中的原则和几十年前出版的《人性的弱点》如出一辙。3. 朋友圈我承认添加好友后,我有刷一下对方朋友圈的习惯,顺势拉几条,大概对这个人就有一个轮廓印象,难以相信的是这件事最多只花五秒钟时间。但就是这五秒钟,你管不了我心里各种Judge。我肯定也谈不上能够总结出你的价值观,但浅薄的“第一印象”总是无法阻挡。古时候说“字如其人”,今天,不管你愿不愿意,你的朋友圈总是你的镜子。你不应指责我的偏狭,因为你也必然拉黑过专卖茶叶手镯的微商。反过来说,你的朋友圈应该给朋友带来新知,无论是音乐电影,还是文章视频,追求雅趣,必能惠泽众生。我之前写了一篇文章发在朋友圈,某友半夜三更突然发了我200块红包,他说“十分感谢,对我太有启发了”,我说“卧槽,这么多!”。好的内容当然也会给你带来悦目的红心和慷慨的转发,你不要告诉我你不是一个喜欢被赞的人,连国家领导人都喜欢被赞。说到这,你懂得,转发此文,我心沸腾!当然,我承认我经常发明道的广告,拿不拿红包,都要帮朋友转发点广告。像我这样的创业朋友,你不必担心,这么做只证明你的敬业和爱人。
梅花网和明道创始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信公众号怎么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