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2c设备i2c msm err bus errnumber怎么确定

千米网:经销商做电商千万别放弃主动权_网易财经
千米网:经销商做电商千万别放弃主动权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千米网:经销商做电商千万别放弃主动权)
近期,关于转型危机的话题引发了不小的讨论,有的经销商认为在现如今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企业更应该抱紧电商平台的&大腿&,以期提振销量,有的则表示电商平台的大行其道使他们感到忧虑,担心电商平台会渗透他们原有的销售渠道,越过经销商直接联通厂家与消费者,最终成为掌握他们生死的存在。
那么,企业该不该入驻电商平台?想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需要从几种与经销商息息相关的电商平台模式谈起。总结下来,电商平台目前主流分为两种,即撮合型平台和自营型平台。
1、撮合型平台模式:
第三方的角度介入,本身不碰产品,商家和客户在平台上交易。
特点:需要商户高度参与,需要本地的供货商自营。
与经销商关系:争夺流量入口和终端网点,部分经销商极度抵触。
2、自营型平台模式:
物流,营销与交易与售后全部自己来做,厂商/经销商是其商品来源,用账期等形式与他们结算货款
特点:自建仓储物流和本地化服务团队,跨过经销商,直接与终端交易。
与经销商关系:竞争大过合作,强势挤出小经销商。
对撮合式的电商平台来说,把经销商和便利店整合到一起,通过一个商城来进行交易,当经销商选择入驻平台的那一刻起,用户数据、资金和商品就已经完全暴露给了平台。自营型的电商平台就更加直接了,就是要干掉其他的经销商。
经销商看似通过电商平台越做越大,发展了越来越多的网点,实际上是帮平台做嫁衣:平台的资金是经销商提供的,货源、网点和物流也掌握在平台手中,等到在某一区域内占有主导优势后,平台很可能踢开经销商,直接和终端产生联系,不带经销商一起玩了,这就很有几分&引狼入室&的感觉。
本地化联盟自建是趋势,行业内有成熟方案
既然与平台合作有被吞并的危险,经销商是否应该回避电商化,回到原先的老路上呢?不,电商化经营是大势所趋,经销商应该积极的拥抱电商,并建立联营型的电商平台。
所谓联营型电商平台指的是本地经销商或者商会共同投资加盟,搭建的本土化的交易平台。将交易由线下转移到线上,通过集中配送优化运营效率。
由于这个平台是经销商自行组建的,所以它符合经销商的利益,同时兼有管理灵活,符合当地客情等便利。
那么新的问题出现了:自建平台说着容易,很多问题经销商是无力解决的,其中最严重的是平台搭建。
事实上,技术本身不是难题,外包就可以搞定,目前市面上的电商软件外包公司有很多,他们或是独立部署,或是用SaaS的方式进行租用,价格从几万至几十万不等,经销商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实际经济条件进行选择,挑选最为合适的软件服务商合作开发电商平台。
另外,经销商在自建电商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缺少套路,即便有ERP、CRM等电商化系统,但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运营策略,常常使得运营效率无法提高,甚至自相矛盾。所以在自建电商平台的时候,经销商需要有成套的电商解决方案,帮助他们有规划的完成企业的电商化转型,实现效益的二次增长。
在这里,我们以网的电商解决方案举例。
千米网的电商解决方案,适合手机、快消等各个行业的经销商,只要有相应的货源及渠道,就能借此方案转型企业电商,布局线上分销和全渠道零售。
1、千米网为经销商在产后商品流通的各个环节部署运营工具和营销手段,帮经销商形成一套自上而下的良性分销系统。通过专业的B2B批发订货系统,帮助经销商高效管理下级网点,提升批发订货效率,降低人员及沟通成本;同时,通过渠道拓新工具,经销商可以快速拓展下游渠道网点,提升渠道网点粘性及业务员销售业绩;通过微信分销工具,基于社交化属性获取及圈住身边的每一个消费者,甚至让每一位顾客都成为渠道的分销商。
2、千米网帮助经销商搭建B2C电商平台,让经销商的商品快速面向消费者、占领市场,启动全渠道零售模式。通过专业的B2C电商平台,经销商实现下级品牌门店商品订单、库存、员工、销售、业绩的统一管理。通过&多屏零售+门店管理&经营模式,经销商能够实现&互联网+品牌&的快速扩张,让品牌效应极速占领消费者和市场。
(编辑:yaodaohui)
本文来源:财经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家具电商“去中间化” 经销商还能活多久?
来源:家居热线
发布日期: 08:55:41
查看次数:
电商的本质就是零售,就是干掉经销商,这是很多电商人士的经验总结,因为经销商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是电商的障碍。经销商会抬高商品成本,妨碍实现线上线下价格统一和电商产品的低价原则,还拉长了用户和企业之间的直接距离,结果会导致企业电商实施起来效率低下、价格高、用户抱怨无法转达。对于京东和小米这样的新型电商企业而言,经销商当然没有存在的必要,必须&干掉&。但行业不同于零售行业,比如服装、食品等,本身有特殊性。
电商暂时离不开经销商
零售行业在线上下单货,不需要线下店的维护就可以完成完整的交易过程。但行业不同,消费者买一个好的起码要干掉几万块钱,这么大的交易当然不能靠着网上的虚拟展示就能让消费者毫无保留的下单,消费者需要到体验店真实体验产品合不合适,买得值不值,尺寸合不合理。然后才会决定购买与否,而衣柜在确定购买后还要安装,还要上门服务,更需要后期的保养,这些工作对于行业的大部分工厂而言难以完成。
试想一个在东莞的家具工厂网上开店卖出一个衣柜给一位北京的顾客,而在北京工厂又没有直营店,那是不是要从东莞派人去北京安装,当顾客需要保养时是不是也要从东莞再派人去北京保养,这一来一回,怎么盈利。
当然,如果你是实力强的工厂在全国都由自己的工厂或是自营店,这是可以做到的,但目前而言这样的家居工厂很少。工厂要做电商,还是需要和全国的经销商合作。
虽然,干掉经销商,家具工厂做电商可以不再&纠结&线上线下产品价格等的问题,但干掉经销商后,工厂如何将电商做起来,又变成了另一个难题就等于挖东墙补西墙,借新债还旧债,债还是债。所以现在家具行业要&去中间化&,还为时尚早。
工厂暂时无力接管全部的经销商店面
从上面的第一个点,可以看到,需要线下体验店,如果去掉经销商,那么工厂肯定不可能撤掉全国的加盟店,必然需要一举接下全国各地的店面,转为其电商的线下店,以此解决家具售后的问题。但对于工厂而言这是困难的,近几年,家具工厂也不比经销商好过,一举拿下全部的店面,负担严重,而如果循序渐进的代替经销商,也势必会影响电商发展的进程。
就目前的电商发展形式而言,不管是电商平台还是工厂都需要经销商,还暂时无法&去中间化&。但家具行业的经销商过于墨守成规,对于新鲜事物缺乏挑战性,只要有货卖,不亏本,便很少考虑其他渠道。这在电商时代是可怕的,经销商如果不想最终被淘汰还是要首先拥有电商的运营思维,如果只纠结于不甘愿做搬运工而不去结合工厂在线上获得发展,就算不被&去中间化&也会被行业淘汰。而工厂做电商时,也需要全方位考虑经销商的利益,如何能结合经销商去搞电商,比强迫经销商做线下服务更有发展前景。
电商兴起的这两年,在所接触到的人当中,最痛苦的是经销商,一方面市场下滑,找不到方法提高销量,而租金又连年攀升;另一方面,未来电商将抢饭碗,被迫沦为搬运工或是被&干掉&;再一方面既想加入电商又感觉无处下手。真是鸡遇黄鼠狼,手足无措。
行业对电商的探索本身还没有整体的成功案例,从工厂到经销商到卖场到电商平台,家具人无一不着急。记得,去年我们讨论电商还是在讨论电商的问题和出路,今年我们便已经开始讨论电商整体运作中的各个小环节的配合问题,这就是进步,当所有小环节打通后,形成整体的运营体系,那么家具业的电商将迎来新的发展高度。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九正&;可查看热门文章《今年家具不好干,站在厂里四处看......》想与同行交流可加入九正家具群:<span style="color:#FF329】
查看数 238
-22日,深圳时尚家居设计周暨32届深圳国际家具展将于深圳会展中心华丽启幕。本届深圳国际家具展再次聚焦全球最前沿国际潮流风尚。
查看数 249
日,在”2016全国家具行业工作会议暨中国家具协会第六届三次理事会上,中国家具协会授予庞村钢制家具产业集聚区“中国家具行业先进产业集群”..
查看数 242
1月5日,林氏木业2017年菁英供应商战略合作大会召开。本次大会,林氏木业共邀请300余名供应商出席,以“年轻躁,造年轻”为主题。
查看数 251
中国古代器物中,瓷器和家具是受世界认同度最高的两个门类。中国家具有三千年历史,如果把竹席、篾席也算入其中,则可上推至五千年前。
查看数 245
陈女士在西安某家居卖场内的祥利为家红木家具店面,购买了价值35万元的家具,2016年7月中旬送货时,陈女士发现一个三门三斗柜不同于其他几件家具。
查看数 248
湖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通报了2016年三季度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查检验情况。其中,抽检的照明灯具不合格率达55%,家具、装饰板材等产品抽检不合格率均接近三成。
查看数 256
“现在的实木家具暗藏了太多猫腻。一不小心就遭骗了……”近日,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工商局经济检查大队接到市民徐先生的投诉,反映一经销商以次充好销售实木家具。
查看数 255
2005年,香港电视台针对当时香港家具品牌的生存现状,对当时极具代表性的香港几大家具企业进行了跟踪走访,其中,就有今天为行业耳熟能详的迪信家具。
查看数 241
12月2日,第11届广州设计周的展位上,迪信家具董事长梁少禧再度“语出惊人”,用一些乍听惊讶,细思却满含深意的话语迎来了参观者们自发的热烈掌声。
查看数 240
24小时热点
相关专题报道
(中国建材第一网)
九正建材网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
传真:028-& “电商来,经销商死”:一个不折不扣的伪命题
“电商来,经销商死”:一个不折不扣的伪命题
摘 要:电子商务近几年呈快速发展之势:淘宝网成就了无数人的创业梦,2010年交易额达4000亿元:京东商城作为国内IT行业的B2C企业,2010年销售额达104亿元;陈年更是在短短的2年时间里,将凡客诚品20
【题 名】“电商来,经销商死”:一个不折不扣的伪命题
【作 者】郭连志
【机 构】不详
【刊 名】《陶瓷》2011年 第15期 53-54页 共2页
【关键词】经销商 命题 电子商务 IT行业 购物方式 销售额 淘宝网 B2C
【文 摘】电子商务近几年呈快速发展之势:淘宝网成就了无数人的创业梦,2010年交易额达4000亿元:京东商城作为国内IT行业的B2C企业,2010年销售额达104亿元;陈年更是在短短的2年时间里,将凡客诚品2010年销售额做到了20亿元……互联网正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人们的消费和购物方式。
【下载地址】
本文导航:
经销商,命题,电子商务,IT行业,购物方式,销售额,淘宝网,B2C
上一篇:暂无当前位置: >
电商未来真的能取代经销商?
  最近看了一遍说客文章,关于&面对电商,奔驰厂商颤抖了吗?&,里面找了北京、太原、江门三个地方的经销商老总来聊对电商的看法,大意是:1、你电商是取代不了我经销商的;2、电商可以存在但要为我经销商服务;3、未来我们自己也做网络平台,而且比你快比你有更多厂家资源。反正告诉你我们经销商是不会颤抖的,厂商是站在我们经销商一边的。   姑且不谈到底会不会颤抖,主要看看未来群众的电商能否解决买车人群对经销商的不满,消费者会决定让谁颤抖。(这里的电商是指独立大型且被客户认可中立的电商)   第一、经销商运营成本太高,却转嫁给消费者。一个中档品牌的经销商一年运营成本少则几百万,豪华甚至多则上千万(点击查阅传送门),地皮租赁、员工工资、贷款利息等,这些运营成本凭啥要我们客户来承担?而电商则可以提供厂家城市区域物流中心直接到客户手中,甚至你下班后,物流商已经把你的爱车运到你的府上,这样直接砍掉大量对客户不需要的成本。   第二、经销商价格不透明。有经销商的朋友抱怨现在客户太精明其实是被他们自己自己培养,一个城市多家店报价优惠都不一样,电话里和实际都不一样,客户怕的是被当傻X,而不是多几千少几千块钱。你想想统一售价小米,还有客户去讨价还价吗?电商则可以同样一个产品减少价格差异化,避免买家和卖家将大量精力用于讨价还价。   第三、消费者到经销商那不能很好的感受车的性能特点。有一个朋友买一部涡轮增压车,在试驾过程中不告知这里时速不得超过60,那里刹车不得急刹,所选择的路面均是附近很好的路面,这样客户根本就感受不了车辆的底盘、动力、噪音、舒适性等关键内容,结果是只能被销售顾问忽悠,搞笑的就是吉利和沃尔沃竟然试驾流程都一样,感受当然也只能差不多了。   电商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其实可以在一个城市设立归属于电商或者第三方的城市主售车型体验馆,体验馆只负责提供最佳状态且有保险的车辆,交给客户充分体验试驾,甚至可以付费长期试驾,要的就是客观真实方便,这样的中心相信消费者更会选择后者,因为他就像京东的使用评论一样,有优评也有差评,如果都是优评你的客观性就没有了。   第四、部分维修价格高,不透明,甚至过度维修。相信这并不是汽车厂商的初衷,但难免会在经销商体系队伍中东施效颦。今年央视315报道的过度维修正是这种信息不对称不对等造成的结果,其实这种思维就是,嗨,要想车正常开你就得花大价钱保养维修。   电商怎么应对这个问题,其实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三包法已经解决了核心部件三包的问题,且核心部件故障率也非常低,而大量的一般性维修保养可以在电商指定的若干个大型高效口碑好的维修中心进行,实行先下单预约,再体检维修,最后评价支付的体系,将售后评价主动权掌握在消费者手中。   
&   以上这些其实并不是让经销商下岗,而是经销商集团自己要真正拿起刀革自己历史的命,转变成为价值创造者,不能只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始终抱着我为主你为辅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互联网汽车市场中成为信息中心、物流中心、试驾体验中心、维修中心等创造价值的各个环节里的一个部分。   最后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厂商如果发现经销商没有价值了,还会站在经销商那一边吗?
责任编辑:石腾 
相关文章推荐
电商未来真的能取代经销商?
&nbsp出处:汽车之家 [转载] 责编:石腾
  最近看了一遍说客文章,关于&面对电商,奔驰厂商颤抖了吗?&,里面找了北京、太原、江门三个地方的经销商老总来聊对电商的看法,大意是:1、你电商是取代不了我经销商的;2、电商可以存在但要为我经销商服务;3、未来我们自己也做网络平台,而且比你快比你有更多厂家资源。反正告诉你我们经销商是不会颤抖的,厂商是站在我们经销商一边的。   姑且不谈到底会不会颤抖,主要看看未来群众的电商能否解决买车人群对经销商的不满,消费者会决定让谁颤抖。(这里的电商是指独立大型且被客户认可中立的电商)   第一、经销商运营成本太高,却转嫁给消费者。一个中档品牌的经销商一年运营成本少则几百万,豪华甚至多则上千万(点击查阅传送门),地皮租赁、员工工资、贷款利息等,这些运营成本凭啥要我们客户来承担?而电商则可以提供厂家城市区域物流中心直接到客户手中,甚至你下班后,物流商已经把你的爱车运到你的府上,这样直接砍掉大量对客户不需要的成本。   第二、经销商价格不透明。有经销商的朋友抱怨现在客户太精明其实是被他们自己自己培养,一个城市多家店报价优惠都不一样,电话里和实际都不一样,客户怕的是被当傻X,而不是多几千少几千块钱。你想想统一售价小米,还有客户去讨价还价吗?电商则可以同样一个产品减少价格差异化,避免买家和卖家将大量精力用于讨价还价。   第三、消费者到经销商那不能很好的感受车的性能特点。有一个朋友买一部涡轮增压车,在试驾过程中不告知这里时速不得超过60,那里刹车不得急刹,所选择的路面均是附近很好的路面,这样客户根本就感受不了车辆的底盘、动力、噪音、舒适性等关键内容,结果是只能被销售顾问忽悠,搞笑的就是吉利和沃尔沃竟然试驾流程都一样,感受当然也只能差不多了。   电商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其实可以在一个城市设立归属于电商或者第三方的城市主售车型体验馆,体验馆只负责提供最佳状态且有保险的车辆,交给客户充分体验试驾,甚至可以付费长期试驾,要的就是客观真实方便,这样的中心相信消费者更会选择后者,因为他就像京东的使用评论一样,有优评也有差评,如果都是优评你的客观性就没有了。   第四、部分维修价格高,不透明,甚至过度维修。相信这并不是汽车厂商的初衷,但难免会在经销商体系队伍中东施效颦。今年央视315报道的过度维修正是这种信息不对称不对等造成的结果,其实这种思维就是,嗨,要想车正常开你就得花大价钱保养维修。   电商怎么应对这个问题,其实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三包法已经解决了核心部件三包的问题,且核心部件故障率也非常低,而大量的一般性维修保养可以在电商指定的若干个大型高效口碑好的维修中心进行,实行先下单预约,再体检维修,最后评价支付的体系,将售后评价主动权掌握在消费者手中。   
&   以上这些其实并不是让经销商下岗,而是经销商集团自己要真正拿起刀革自己历史的命,转变成为价值创造者,不能只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始终抱着我为主你为辅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互联网汽车市场中成为信息中心、物流中心、试驾体验中心、维修中心等创造价值的各个环节里的一个部分。   最后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厂商如果发现经销商没有价值了,还会站在经销商那一边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i2c msm err bus err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