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电脑看看新闻,标题栏要点2次word怎么打开标题栏解决

【图片】大家帮帮忙,看看电脑上这些东西怎么让他没有了啊【南皮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45,468贴子:
大家帮帮忙,看看电脑上这些东西怎么让他没有了啊收藏
我电脑一打开下面就挂着这么多东西,怎么能不让他显示了啊
这些东西都用不着,看着这么多东西感觉别扭,大家教教我啊,先谢谢了啊
还有这个东西是什么啊,也卸载不了呢,再给你们截图个打开以后的啊打开后是这个
专业挽尊20年,质量保证
直接把标题栏隐藏了不就ok了
都是有用的,不要管他
点右键设置成隐藏。
纯手工处理 无需高科技取与屏幕下方任务栏等宽等长不干胶一条 粘上即可
大宝。我有个方法,特别简单。你把电脑关了就不显示了,哇哈哈
打开电脑管家
或360安全卫士
优化开机速度就可以了
打开电脑管家或者360安全卫士
优化开机速度
你那样只是看不见 但是后台运行
你可以打开每个程序的设置 把开机自动运行关掉就可以了
这是你的显卡设置器,卸载不了的,除非换n卡,a卡都有这个东西,其余的把开机启动项关了就行了
别用360了,换金山吧
你把那些软件都关了不就没有了吗
控制面板直接卸载,解除以后的困扰,希望能帮到楼主
虽然不知道楼主说的什么,但感觉很厉害的样子。
什么也不安就行了
换回xp吧,哈哈,你可以把这些不常用的图标都放到一起,隐藏起来~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小站会根据您的关注,为您发现更多,
看到喜欢的小站就马上关注吧!
下一站,你会遇见谁的梦想?
我可能是个有点文艺的普通青年吧。。。。。。。。。
SNS新貌:私密社交
随着path、pair等APP的出现流行,私密社交这种新型的SNS模式进入大众视野,在我看来这种新型的社交网络前景广阔,在大范围社交网络的背景下另辟蹊径。然而国内的众多山寨产品很多都只是抄了皮毛,要想真正壮大起来或许还是需要更多的自主创新。&为什么人们需要私密社交服务&4月16日,据AllThinsD爆料,Path融资4000万美元,估值高达2.5亿。去年2月2日曾传出消息,Google欲以1亿美元价格收购Path,被Path拒绝。当时Path刚拿到一笔865万美元A轮融资,上线仅三个月。三个月前,Path刚达到200万用户。我在上篇文章里提过,Path是我继Instagram之后最喜欢的社交应用。在我看来,它也代表着社交网络的新方向。200万用户规模很小,相比国内的微信、米聊,差得远。Path现在的用户数估计和陌陌差不多(最近陌陌刚突破300万用户)。2.5亿的估值显然并不仅仅是投给&社交&,而代表投资人对&私密社交&这个方向的认可与期望。这是Facebook等公共社交网络以及推特等社交媒体所无法深入开拓的领域。Facebook代表着公共社交领域,Path则代表了私密社交领域。经常用微博、人人网、豆瓣、推特的用户会发现,我们很难控制自己发布的信息最后会流传到哪里。有时候可能你只想向自己的关注者、豆友、朋友或同学吐个槽,并不希望被太多人看到。但你的言论如果恰好引发了广泛的共鸣,按照目前流行的设计机制(转发/推荐),你的言论很有可能被成千上万人看到。如果你在的发言刚好情绪性比较严重,&不理性&且&偏激&,碰巧还拥有不少的关注者足以达到信息引爆的时候,被无数陌生人毫无来由的骂一顿那简直是家常便饭。骂完之后,他们掉头走人,并不关心你发表此番言论的来龙去脉。政治专栏作者刘瑜深受读者欢迎,她大概也是继林达之后最受广大读者欢迎的谈论民主的政治作者。在使用微博一段时间之后的两个月前,她删掉全部微博内容,在停用帐号后,她写了一篇文章解释。文章标题是《我喜欢冰岛》:&书上说,冰岛只有30万人,说一种只有这30万人听得懂的冰岛语,幸福指数全世界排名第四。&为什么要去冰岛?&随着我的博客读者数量越来越多,我发现完全自由地、舒展地表达自己变得越来越困难了。首先,从内容上而言,我越来越觉得只能对公共或者半公共的话题发言,谈论自己隐私的内容变得越来越不妥当。其次,从形式上而言,由于一个逻辑纠察队的存在,我感到自己必须清晰、完整、有理有据地表达一个观点,而很多时候,我只想表达一个观点而已,并没有力气和兴趣去清晰、去完整、去有理有据。比如,有时候我只想说&fuck you&,并不想详细说明为什么要fuck you,用什么姿势fuck you以及fuck you的历史意义。最后,从情绪上而言,我不能再随便暴露自己狂躁、抑郁的一面。在两千双眼睛面前&凄凄惨惨切切&,实在令人害臊。再真诚的忧郁或者狂躁,也因为这两千双眼睛,变成了一种表演,以至于你自己都忘记它是一种感受还是一种姿态。&&总而言之,一个自我忧国忧民、结构工整、情绪稳健,而另一个自我鸡毛蒜皮、七零八落、丧心病狂。后一个自己不堪忍受前一个自己的霸权主义,只好离家出走。&于是,&它走啊走,从热闹纷呈的欧亚大陆走到荒无人烟的冰岛。&刘瑜的这几段文字,很形象地描述出当今公共社交网络普遍反映出来的弊病所在:为了吸引更多的眼球和转发,大家绞尽脑汁写出尽可能让人传播的文字&&这远远不够,更关键地是要配图。哪怕是一条含有&社会不公、&民主&、&法制&、&公平&、&改革&、&毛左&、&法西斯&等众多字眼的探讨当前严肃政治环境的微博上,配着一张打有水印文字为&长沙市建鑫楼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图片,习惯成了自然,也不曾注意到这样一条微博是多么分裂,尤其是当这条微博是从颇受人尊敬的程益中先生的认证帐号中发布出来时,更觉得讽刺。在大家见惯不怪的背后。反映的是微博的一个普遍现象。一图胜千言。用更科学、更严谨一点的表述则是,根据Garcia和Stark的研究,报纸上的图片会吸引读者75%的注意力,而投入资源远远大于图片的文字内容,只能吸引读者25%的注意。我曾在去年做过简单的抽样调查,随机选取两个月,抽取每周第一天的最热微博,其中80%的热门最微博都有配图。当你脑子里全都是读者的时候,你想随性表达自己观点和看法的时候将变得越来越难。而熟稔于社交网络发言的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选择更容易被读者喜欢、接受和转发的内容,从形式到内容编排到发布时间到发布频率以及发布主题,全为受众考虑。逻辑严谨、理性专业的公众表达固然重要,而情绪性地表达、感悟或体验性地直露感情以及生活化的一面,在经过多次试探时候,逐渐被掩盖、隐藏起来。&我可以说脏话吗?&是微博上看到油价上涨、蒙牛奶粉添加新品种有害物质等社会不满时,人们常见的在表达愤怒时又保持语言&干净&的一种方式。在生活中人们表达愤怒显然并没有这么含蓄,我听得更多的(包括我自己经常说的)表达愤怒的语言更直接:&我操&,&我靠&,&你大爷&,&傻逼&。我们需要理性、严谨而专业地公共表达,我们也需要感性、情绪化、直露感情地与家人和朋友说话。私密社交服务,给我们提供了无需用严谨的逻辑、清晰的语言和必须要有理有据来解释为什么要&fuck you&的人类表达愤怒时最自然最舒服最畅快且最直接和最简单的表达方式。因为我们平常和朋友相处时就是这么做的。& 私密社交崛起 &美刻&不走Path老路& 国外网站Path所构建的私密社交图谱,正引起新一轮关于社交网络新的模式的探讨。  而与国外同行Path有所不同的,同样主打&私密社交&的移动社交应用&美刻&,则希望走出自己独创的私密社交之路。美刻首创了&主副账号&概念,让用户在维护密友圈的同时,也可以拓展与普通朋友的关系,同时在界面呈现、使用功能、以及好友限定数量上,也更符合国内用户的使用习惯。  随着社交网络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开放式社交网络正在不断遭遇用户需求变化所带来的挑战。曾经在Facebook担任高管职位的Dave Morin发现,Facebook这一类社交网络非常开放,却并没有满足很多人都存在的&私密社交&的需求。其创办的走小众路线的Path在最近半年发展迅猛,Path2版本发布短短两个月,已吸引上百万新用户,公司估值超过2.5亿美金。  显然,在开放的社交环境下,层出不穷的各种社交产品已经让人们在尝鲜之后感到越来越疲于应付。一位用户在论坛上说,将一些生活细节在社交网站上向那么多人分享,不会令人感觉鲁莽和不安吗?这种情况是否会带来隐私外泄的问题?如果只向一小部分关系密切的人分享某些个人信息,那么感觉将完全不同。作为一种更为私密的社交生态,&由于参与者只有你最亲密的、可以信任的朋友和家人,所以你可以在任何时刻安心地贴出照片,&分析人士指出:&在私密社交圈里,你可以做你自己。&  于是Path、Pair、美刻等国内外私密社交产品应运而出,Path针对用户的密友圈,Pair则针对情侣、家人等更为私密的社交对象,美刻则通过&主副账号&的独特设置,兼顾了开放社交与私密社交的用户需求。在某些垂直细分领域,业界也开始了更为深入的&私密社交&探索。  今年年初,国内已经有点滴、脚印、湖畔等&私密社交应用&现身市场。同时,腾讯等社交平台推出类似产品的消息也已满城风雨。包括&微信&在内,也开始被人们认为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移动社交&,并传出4.0版本中将填充多种交友分享功能的消息。  与国外同行有所不同,虽然同样是私密社交,依托开心网的美刻,是国内第一家平台级企业推出的移动社交应用,其&主副账号&的独特设置,一方面会使用用户现有社交图谱中的信息,挑出那些最可能与之分享私人信息的好友,进入数量限制为66人的&密友圈&;另一方面,用户可以创建副账号,把不是&关系最密切的朋友&加到副账号中,而这一账号是不受数量限制的。开心网副总裁郭巍说:&通过这种方式,用户既可以在私密小圈子里分享更多生活瞬间,也可以满足与普通朋友日常社交的需求。&  在社交网络中每个人都有好几个社交圈子,不同的朋友归属不同的圈子,在不同的社交圈用户展示自己不同的一面。郭巍称,&假设用户是非常看重社交质量的,所以才会有只和一个小圈子的密友分享生活中点滴的美好时刻,这也是我们这个产品叫&美刻&的原因。& 而主副帐号的设计,实际上是一种社交圈子的管理,但它的分隔线是关系的远与近,主帐号上都是好友,而副帐号上可能是普通朋友甚至是陌生人,可以满足用户基础社交以及&弹性社交&的需求。  &作为一款移动社交应用,美刻的发布是开心网在移动互联网上的重要举措&。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助理周勇指出:&手机具有随身、随时、私密等等特性,手机上的移动社交应用先天就具有很强的私密社交需求。同时,用户在信息接触习惯上的&碎片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私密社交正在成为与移动互联网特性最为贴合的社交应用方式&。&Nextdoor:建立邻里之间私密社交网络&&腾讯科技讯(Kathy)北京时间5月1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圣何塞州立大学的商业教授,著名专栏作家兰德尔&斯特罗斯(Randall Stross)近日发表文章,介绍了邻居社交网站Nextdoor,以下为全文摘要:可能是由于我天生比较害羞,很多邻居我都不认识。直到我加入了以居民区为基础的社交网络,这种情况才发生了变化。即使像我这样害羞的人也觉得Nextdoor是一个舒适的所在。社交网络为居民区提供了论坛以及能显示一栋栋房子的地图。它用不同的颜色显示成员和非成员的家。&用不同的颜色显示成员和非成员的家(腾讯科技配图)Nextdoor总部设在旧金山,其首席执行官尼拉夫&托利亚(Nirav Tolia)说:&随着你的年纪增长,对你而言最宝贵的社区就是你居住的居民区。你在这里买房置业,你的孩子在这里上学,你的大部分现实生活都在这里发生。&Nextdoor上的地图可以显示会员的房屋,但你可以选择不标出自己的名字 。它还有一个张贴兴趣话题的论坛,出售或免费赠送东西的分类目录,以及本地服务数据库。该服务于去年10月推出,目前已经在全美建立了2000多个这样的社区,每个社区大约包含500至750户人家。Nextdoor主要使用地理数据供应商Maponics定义的居民区地理边界。跟其他一些&邻居&网站不一样,Nextdoor的内部网页是私密的。在Nextdoor上,包括成员目录在内的一切东西都只有成员才能看得见,所以营销人员无法从这里收集你的姓名和地址。而且这些信息也不会出现在搜索引擎结果中。为了避免破坏分子闯入,Nextdoor需要新成员证明他们确实居住在他们所说的居民区。你可以用绑定到你地址的信用卡划账1美分,或是让一位现有成员为你作担保等方式来验证身份。在验证了地址之后,你就可以查看地图,看看还有哪些邻居已经加入这个服务。目前旧金山郊区附近的住户有20%都是Nextdoor的成员。你可以选择用电子邮件接收帖子,这样你无需访问Nextdoor网站就能看到它们了。帖子可以随到随收,也可以每天接受一次 ;如果有紧急提醒,它还会给你发送短信。广告问题Nextdoor的服务是免费的,至少迄今为止没有任何广告。该公司在&常见问题&页面声称将邀请本地商家为成员提供独家优惠。这意味着该公司将帮助&本地商家,强化它们自己的社区。&与此同时,该公司将依靠从Benchmark Capital 和Shasta Ventures筹集的资金维持经营。托利亚说:&在Facebook上,你会在宣布结婚的信息或假期照片旁看到广告,这种感觉不太对味。&他表示,在Nextdoor上,本地水电工的广告将恰如其分地显示在用户寻求推荐的帖子旁边。但Nextdoor成员们可能会把广告看成是一种&入侵&。上周,在我自己的Nextdoor居民论坛上,一名成员请大家给他推荐一个好花匠,结果却引发了一场热闹。有些成员很乐意地给他推荐园丁,但有个人莫名其妙地贴了一份本地保险代理证明书。有几名成员认为这是广告,并表达了自己的失望之情。一名成员说:我们这里完全不应该允许有广告。另外几个人则发誓说,如果Nextdoor允许广告进入,他们就要离开这个网站。这表明大家非常注意保护居民区的空间,无论这种空间是现实的还是虚拟的。邻居社交网络的创业空间邻居身份并没有被互联网摧毁。哈佛大学社交学教授罗伯特&J &桑普森(Robert J. Sampson)说:&很多人都有一种误解,以为技术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本地社区的衰落。我不赞同这种说法。实际上你可以利用技术来促进本地交往。&桑普森教授对避免夸大邻居关系的亲密程度十分注意。邻居关系不是像友谊那样的密切关系,也不是匿名的。它形成了一个熟人网络,桑普森教授把它定义为人们分享了一种信任,尽管他们不是好朋友。桑普森教授在他的新书《伟大的美国城市:芝加哥和持久的邻里效应》中表示,担心所谓的城市社区衰落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1938年,社交学家路易斯&沃思(Louis Wirth)就把&匿名&和&泛泛之交& 的社交关系作为城市的基本要素。但桑普森教授认为这种说法忽略了城市是由特色各异的社区形成的。Facebook最早就是围绕着一个独特社区(哈佛校园)建立起来的社交网络。它使用哈佛分配给大家的电邮地址来验证居住地。但是当Facebook超出校园范围时,它就把居民区这个单位抛在了一边。这给Nextdoor等初创公司创造了机会,让它们可以创建Facebook不再提供的东西:由现实生活毗邻度定义的网络生活。&&
Path与Google+ circle都没能解决的 “窄带社交”
一直以来都有朋友抱怨:&公司的同事在人人网和新浪微博都加好友了,以前工作上的抱怨还能在人人上发泄一下,现在都没地方说了&。也有一些有趣的事情发生,很多人都是在人人网,新浪微博上同时更新状态和微博,因为Show出来的事不仅仅想要同学和朋友看到,也期望别人能够看到。社交圈重叠会让原本美好的互动变得僵硬起来,相信很多人这时候已经迫不及待的喊出Google+的circle功能。是的,circle本来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但是相信用过Google+的朋友们都比较清楚,Google+中circle的功能并没有贯彻到整个产品中,作为一个重度黏性的社交网络,Google+承载的内容很重,而circle在其中的份量很轻。到目前为止,circle看起来更像是Google+的一个噱头而已,没能真正解决好&窄带社交&的问题,于是Path便有了机会。试想一下,我在Facebook上有600多个好友,每个好友都有着多重的属性,有的不仅仅是校友,也是同事,有的不仅仅是朋友,也是暗恋的对象,我应该如何去分组呢?而且我得花很多的时间才能把600个好友理想地进行分组,而当我想分享一张图片时却发现&同事&这个组中有一个比较令人讨厌的角色我不想分享给他,那么,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我想了很多办法尝试去解决这个问题,比如群组,圈子,电话号码等等,但是结果都不尽如人意。在我最沮丧的时候,我用最原始的方式与几位朋友分享了一下我沮丧的心情――短信。我突然惊讶的发现,我群发短信的接收人总是固定的几个。我马上打开人人网查询最常在人人网上互动的朋友一共有几人,然后再打开微博,点点网继续做同样的工作。当我完成统计工作时发现结果是很有规律的,那就是在同一话题(或兴趣点)上进行互动交流的人数总是在6个人左右,不会超过10人。就像我有什么新点子和想法,我会在微博上@龙真 @安琦 @贱名阿三 等其它5人一样,当我想去K歌时我总会发短信问固定的4,5个朋友,而这些强关系和强互动的社交圈才是让我在人人或者微博上更新状态或微博的推动力!很神奇,不是吗?停下来想一想你是不是也是这样?统计完后我突然想起,在美剧&老友记&里面,不管来往多少人,雷打不动的总是6个主角。热播的&The Big Bang Theory&也是5个主角+2个熟悉的龙套不是吗?很多事情就是这样的巧合!当我把这个&基于某事件或某兴趣点的窄带社交&套用到我的社交圈中的时候,我发现很多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我不用建立Google+那样的circle,也不用像人人网那样设置不同的隐私范围。我只需要根据我对社交圈内朋友的定义,按兴趣给他们贴上标签,当我写完日志或才微博的时候,我只需要输入或者贴上这些兴趣标签,问题就解决了!真的很简单!现在国内做社交网络的团队数都数不过来,有基于LBS的社交,有陌生人的社交,太多的社交网络了,我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经营,这就像是一个平衡。我花在社交网络上的时间是有限的,当我在A网络耗费到较多时间的时候,B网络自然就减少了。其实问题看起来很麻烦,实际上也很简单。我不需要一个一个的去把600多个朋友逐一的拖到circle中,我只需要给其中的几十个重要的好友贴上我对他们印象的标签,其它的放到一边不用管。因为他们和我似乎没有冲突也没有太多的交集,即使我发一篇10万字的日志,我想他们十年之内也是肯定不会回复的。
这样一来,我在微博上发一条微博&明天唱歌去不?&系统自动检测到&唱歌&标签,那这条微博就只有被我贴上&唱歌&标签的好友能够看到。怎么样?听起来是不是很不错?让我来给好友贴标签,而非好友自己给自己贴标签,这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国内类Path汇总:画说、美刻、登登、点滴
一、Path简介  Path是由Facebook前高管Dave Morin创建的简单并且私密的社交网络。Path新版从原有的分享照片平台,服务内容不再局限于照片分享,用户现在可以分享一切内容,致力于构建一个私密好友的分享平台,分享好友的生活点滴。Path1.0时的广告语是share life moment,是私密社交为核心。Path 2.0是The smart journal that helps you share life with the ones you love,仍然有着私密社交的功能,但是核心已经变成了个人日记,这种私密社交是建立在个人日记上的社交,在此基础上,愿意和身边最亲近的人分享的,才是这种私密社交。yixieshi  新版Path 2.0推出之后,很多人认为Path其实很适合作为Facebook的移动版,更好的和好友互动的移动体验,新版Path每日活跃用户数在两周半的时间内实现了30倍的增长,不得不说很神奇!
&  链接:&
  二、国内类似应用&
  画说&  画说是一个好玩的社区,能让你和你喜欢的朋友在一起记录和分享人生中的点滴镜头&&不管你们本来是熟悉还是陌生人。
&  支持平台:iPhone、Android&  链接:&
  美刻  据说开心网内测移动社交应用&美刻&,让用户与密友、家人建立一个小型社交网络,分享亲密内容。(Via)&
  脚印&  脚印一款通过影像和文字记录生活,与好友及家人分享精彩瞬间的手机应用。脚印是心动游戏推出的手机应用,心动游戏是由心动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创立的网游服务平台。&
&  支持平台:iPhone&  链接:
  登登&  登登是您的私人智能社交软件,支持100个好友的私人小圈子应用。您在这里可以安静的聊聊天谈谈情,这里是没人骚扰的地方。 可以分享您的照片、您的地点、您的状态、您的睡觉起床时间、和谁在一起等等,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都可以分享给您的好友。&
&  支持平台:iPhone、Android&互联网的一些事  链接:&
  点滴&  本应用由北京柏拉互动科技有限公司(Plato Interactive)开发。&
&  支持平台:iPhone、Android&  链接:&
  三、问题与挑战&
  解决的需求  Path其实致力于解决私密好友之间的分享,私密好友之间其实可以分享任何的东西,这种互动性也会更强,对于国内的类Path服务而言,一个问题其实就是私密关系的来源,Path是通过通讯录、Facebook,国内当然也可以通过通讯录、SNS、微博关系,不过国内貌似有关系的都有可能做私密好友分享应用,比如开心腾讯。腾讯的核心是关系,但是除了QQ以外,其有微信,朋友,另外据说也要做类Path私密社交应用,原因也是在一个产品内覆盖不同强弱的关系其实很难,所以其会通过不同的产品让不同的关系在其中沉淀,开心做应该也是这个原因。&yixieshi
  产品表象&  产品的形式可以类似,比如腾讯朋友的iPhone客户端其实和Path的感觉很像,但是其确不是承载这种私密关系,国内也有类Path服务希望构建一个非私密关系的分享,那其实这个产品和Path有差别,挑战会更大!关注产品表象以外的东西才是创业者更需要去做的事情,创业需要多考虑怎么把事做成,而不仅仅是把产品做出来。&
  国内用户&yixieshi  私密社交的需求的确存在,但是要想伺候好国内的用户,光学习Path显然不够,需要更多的了解国内用户群的需求。比如新浪微博之于Twitter,尽管很多人认为Twitter的方式更利于信息的传播,但是新浪微博还是有评论,因为用户有这个需求,产品只有那种方式更适合用户,纯粹比较好坏没有太大的意义!&yixieshi
  四、小结&  说一下个人对于移动私密社交的看法,其实个人觉得在国内这个领域可能创业者没有太大的机会,因为人的关系只有一套,手机尽管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但是其实也只是我们关系的一个展示终端,在目前我们的关系已经在互联网上存在的情况下,希望基于移动端再构建一个用户粘性高的关系圈可能很难,可能最终的情况还是已经有关系的这些互联网公司会是一个自然的延伸。移动上面的价值基于关系可能很难有大的突破,但是基于地理位置和真实社会化的信息组织和互动会有很大的空间,值得创业者好好思考!&一些事本文链接:&&我说:看到界面如此类似的n个app,真是感叹!
【思考】互联网产品如何从无到有聚集用户?
最近遇到考题:一个互联网产品如何从无到有聚集用户?对此,我分了3个阶段来进行论述。(中间加了一些孙子兵法的观点,学习孙子兵法,对做产品也有一定的指导思想。希望更多的人能学习国学,爱国学。多学国学,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也是哲学的本意。)
一:思考用户为什么用你的产品?
&&&&产品产生前,也就是IEDA诞生那一刻起,你必须为用户回答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使用你的产品,你的产品跟别人的产品相比,我能得到什么其他产品上不能获得的价值。其实这个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核心价值或产品定位。那么这个问题怎么回答呢?&&&&在你决定做哪个方面的产品开始,你就必须做一个很重要的工作,那就是竞争对手分析和自我分析。这就是《孙子兵法》谋攻篇提到的:&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现在做产品,大部分的方向应该都已经存在竞争对手了,所以竞争对手分析和自我分析是很有必要的。竞争对手分析主要是分析对手的优点和缺点,自我分析是分析我方的优点和缺点,只有用我方的优点去攻击敌方的缺点,才有可能制胜。这就是《孙子兵法》虚实篇提到的&避实就虚&原则。
&&&&举例说明,我曾经在YY和昆仑万维一直负责语音软件,在昆仑负责韩国和国际版时,就做过这样的分析,当时在韩国主要是Nate talk on和gametalk两款语音软件,Nate talk on为基于兴趣爱好的临时兴趣群语音工具;gametalk是垂直化服务于个体游戏玩家的语音工具。我总结了两者的关键字,nate talk on:兴趣爱好、语音工具;gametalk:个体游戏玩家、语音工具。我在分析了昆仑在国际市场的游戏用户资源以及YY成功的经历,为昆仑韩国市场的产品定位:团队语音社交平台,关键字:团队、语音、社交平台。从定位和关键字看出,主要是服务于团队的语音社交平台。当然,后续的一系列产品规划也是为了满足团队的需求,并且为实现团队以及组成团队的个体在这个平台的社交价值而服务。这也就回答了:我为什么要用你的产品,以及你为我提供了哪些我在其他产品上无法获得的服务。
&&&&竞品分析也符合《孙子兵法》的另外一个原则&上兵伐谋&
&&&&竞品分析以及自我分析一定是要做的,这也就符合了《孙子兵法》作战篇提到的:&夫未战而得算胜者,得算多也;夫未战得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何况乎不算乎?&。
二:找到最有影响力的那部分用户,通过他们带来口碑效应。
&&&&这个属于运营的范畴,但我一直认为,产品和运营是没有绝对的界限的。运营如何没有第一步做为指导,是无法找到最有影响力的那部分用户的。
&&&&这个我们在很多产品上是看到的,例如新浪微博前期的明星效应,知乎的名人效应,所以在决定做这个产品的时候,一定需要有运营资源,否则,酒香其实是怕巷子深的。我曾有过创业的冲动,某次想好了一个产品概念,也一直觉得可以成功,当时一个朋友跟我说:&你找人投资,要的不仅仅是资金上的帮助,更多的是资源上的帮助,而且资源的帮助是最主要的。&。现在想想这句话,看起来是这个道理。不过有些资源也是通过资金可以解决的,但也不是绝对的。
&&&&所以,拿我负责的那个语音产品来说,前期的明星游戏战队,游戏公会资源是相当重要的。例如在YY上就聚集了一大堆知名的网游公会:北狼,天峰,狐狸美眉等等。公会产品跟其他产品还有个区别,他比其他产品聚集用户更快,一是树立标杆,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公会是有组织有目标的,他们需要壮大自己的公会,所以这种需求更为强烈。所以,公会的会长及管理层也就是我们的核心用户。
三:让用户在你的平台得到成长,扩大有影响力的用户群体。&&&&这个需要从马斯洛的人的五个需求来说,通常基本需求和安全需求是最容易满足的,也是最基本的需求。&社交、尊严、及实现自我&需求的满足通常是树立产品壁垒比较有效的方式,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沉淀&或者&成长体系&。&&&&实现了尊严甚至是自我价值得到实现的那部分群体,为了追求自己价值最大化,必定会拉更多的用户加入到这个群体,第一,他是真的认可这个产品,也就是说产品为他带来了价值。《认知盈余》中提到,&分享本身就是一种需求&;第二,他的价值最大化,通常是由人带来的,所以人更多,价值更大。&&&&马斯洛的人的五个需求是一个金字塔,如下图。由此可见,当这个平台规模越来越大时,金字塔会长高长大,在金字塔顶端的那部分用户会越来越多。由此,他们将带来越来越多的口碑效应,更多的传播你的产品。&&&&&&&&&对于网游公会来说,提升(强化)网游公会的品牌概念,从而提高公会的影响力,同时随着品牌影响力的加强,最终实现盈利,这就是公会在平台上自我价值的实现;同时,公会的会员或管理层因为自身的努力,而为平台或者公会带来价值,从而获得勋章、世界排名甚至经济价值,这就是个人在平台自我价值的实现。&&&&而网游公会的影响力及品牌价值是通过会员或管理层创造的,个人的自我价值实现是因为获得了公会或者其他用户的认可,这就是前面提到的,公会(人)的自我价值实现是通过人创造的,为了实现价值最大化,他们有很强的驱动力拉更多的用户来到这个平台。
手机应用开发者需注意的20个事项
在你开始进行开发之前,你需要弄清楚那些必须解决的问题。谁会使用你的应用?他们会在何处使用应用?他们会如何使用应用?如果他们同时参与其他的活动,会对应用的使用有何影响?得出这些问题的答案后,将它们写下来粘在墙上。如果你在做决定时遇到困难,可以回头看看这些答案,它们会引导你选择正确的方向。
0、选择平台平台的选择取决于你构建的应用类型和用户群体。用户数量最多的平台是网页。如果你想要出售应用,那么可以将它投放到应用商店中。如果你需要访问Camera或其他设备的特殊API,那么你可以选择本土化路径或使用AIR、PhoneGap和Titanium之类的包装器。不存在最完美的平台。影响平台选择的因素很多,你需要从上述问题的答案中寻找适当的平台。
1、你不会一夜暴富许多人将当前App Store的状况比作19世纪40年代末的加州淘金热。这种想法固然极具吸引力,但却是对行业的误解。我不推荐仅仅为了赚钱而制作手机应用,通过这种方法来致富还不如直接去赌场。但是,我们都曾经听到过媒体报道的成功故事。我最喜欢的故事是,加拿大开发者Matt Rix花数个月晚上的闲暇时间制作出的游戏最终超越《愤怒的小鸟》登上榜单前10名,这款游戏便是《Trainyard》。面对当前App Store和Android Market的数十万竞争者,获得用户关注并非易事。
2、阅读HIG可供你选择的任何平台都有Human Interface Guidelines(游戏邦注:简称&HIG&)文件。它告诉你如何在目标平台上创建用户界面。在这个方面,每个平台都有所不同,你应当有一定的了解。
HIG(from netmagazine)比如,iOS用户习惯于在界面左上角寻找后退按钮。而在Android上,多数设备都有个硬件的后退按钮,所以在应用中设置额外的后退按钮便显得多此一举。在BlackBerry PlayBook上,用户期望能够在拉下顶部斜面时能够看到设置和选项。使用这些用户熟悉的设置并不一定会赢得用户好感,但如果不这么做的话,势必会使用户反感。所以,请阅读HIG,了解其中的概念。但是要记住,这些只是指导意见而已,并不是规则,也不是应用审查的项目。
4、将功能与趣味性融合构建实用应用并不意味着它必须显得乏味无趣。2009年,在我们的《Flash on the Beach》会议指导中,我们使用了iOS组件的标准设置,但是设计出完全不同的外观和感觉。我们想要让应用更有特色,但同时不会让用户感到困惑。我最喜欢的iPhone摄影应用是《Camera+》,它的按键和名称看起来很普通,但是有可爱的自定义字体。
我最喜欢的Twitter客户端《Tweetbot》精妙地结合使用了阴影和偏斜,使得自定义警告栏的风格与应用设计的其他成分相符,应用整体看起来很美观。从这个方面可以看出开发团队对应用细节的关注。
所以,我们可以在遵从指导的前提下呈现一定的趣味性。现在,使用支持iOS5的新Appearance API,这样的目标更容易实现。
4、挑战传统这个方面最著名的例子便是&拉动更新&。你应该知道我所说的是什么功能。Loren Brichter在《Tweetie 2》中将这种设计概念呈现给全世界,自那时起便如同野火般迅速传播,并蔓延至其他手机操作系统上。想法很简单,你将列表拉动到某个点,放开后就会发生某些事情,比如重新加载Twitter等数据。尽管乍看之下显得很普通,但是一旦你理解了它的原理,就会认同这是个天才般的发明。今天,我们可以在Gowalla、Facebook、Google+、Tweetbot、foursquare、oink和Fribi中看到&拉动更新&。
在底部工具栏突出某个按键也是个流行的创新。Oink、foursquare和Fribi等许多应用都通过这种方式来突出重点。
5、行为差异在开发手机应用时,你的产品需要在30秒到1分钟的时间内吸引用户。你的应用应当设计成,我们一看到应用就愿意使用。这意味着不要使用复杂的界面,只需要给用户提供细节内容,是吗?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有时,我坐在沙发上看电视,那时平板电脑就会受到限制。有时,我又会需要平板电脑和应用。用户在不同情况下对应用有不同的需求。所以,要弄清楚用户有可能在哪些地方使用应用,他们当时可能会在做什么事情,根据这些问题的答案进行相应的设计。
6、内容的差异性简单就是良好,但简单并不意味着愚蠢,我们需要专注于应用的核心功能,编写有效且与该功能相关的复制应用。对其他应用进行微妙的复制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7、注意操作便捷性我的手指比较粗大,所需的最小点击区域为44像素。任何小于这个尺寸的图标都有可能造成应用使用过于困难。我们在《FOTB 2010》应用上犯过这方面的错误。
尽管后退按键的高度只有10个像素,但是我们设计了很大的点击区域,使操作更加容易。这样做会产生什么问题呢?这样的按键在屏幕上几乎看不到。不要犯这样的错误!
8、独立的分辨率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应用能够与各种设备兼容,很可能需要对你的应用进行缩放,这样才能更好地在多种设备上呈现图片。实现这个目标最简答的方法是,让设计师自开发一开始就以矢量形式来创建美术图像。这样,当你需要以512X512的形式在iTunes上呈现图标时,就不会产生问题。
9、设计漂亮的图标
这个古老的真理目前依然适用。你只有一次给玩家留下印象的机会,你的图标便是整个应用的基础。我们可以利用图标在呈现应用精美的一面,好好利用这个机会。所以,让我们在图标细节上花点时间和精力。去年,针对《Flash on the Beach》,我们构建了FOTB.me,我们最初试图构建的是只适用于手机设备的web应用。当站点被添加到iOS的主屏幕上时,你可以自行设定图标和屏幕。所以,我们利用这个机会,创作了许多种类的图标。一个用于较老的iPhone,一个用于retina屏幕,一个用于iPad。诚然,很少人会注意到我们所做的这项工作。但是如果他们发现了,希望这会令他们感到惊讶,也可能会让他们感到高兴。如果取得这样的效果,着实是件令人惊叹的事情。
A、手机就是身份之所以需要注意到这点,是因为我的手机会告诉你许多有关我的信息。你可能会看到我在手机上安装了许多应用,虽然它们被分成多个不同的文件夹,但是我的桌面看起来仍显得一团乱麻。看到这一切,你会怎样看待我呢?
我的底线是,不能用丑陋的图标来污染我漂亮的屏幕,因为这会让我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B、不要让用户阅读使用手册如果你知道人们不愿意去阅读桌面软件的使用手册的话,那么对于手机应用,他们不阅读使用手册的可能性是桌面软件的两倍到三倍。当iPad面世时,有款杂志应用设计了各种导航手势。一开始我觉得,这样的设计真得很酷!然而一周之后,我不知道要如何使用这款应用。帮助屏幕也被应用隐藏,所以唯一的选择是重新安装应用。这可不算是什么好的体验。如果你计划使用某些疯狂和基于手势的导航,这是可以的。但是,请确保在应用中可以随时选择查看帮助,而且让用户觉得这些特别手势是值得学习的。
C、不要伪装原生应用我并不喜欢那些模仿原生应用外观和感觉的web应用。许多开发者尽量使自己应用的UI框架看起来像原生应用的控制方式。当它们最终被发布到App Store上时,问题就产生了。这些web应用运行较为缓慢,但是因为其外观和感觉像是原生应用,所以用户也期望它们的速度类似于原生应用。也就是说,开发者似乎做出了承诺,但是却无法兑现。我不会选择这种做法。
D、想法并不重要2001年,Nas说过:&世间不存在原创的想法。重要的不是你做什么,而是做得怎么样。&事实在于,开发者有可能萌生出多种想法,但执行才是应用成功的关键。只有精心设计的产品才能够走得更远。
E、针对自己的需求进行设计这样,你至少能够确保让一位用户开心。但是,更重要的是,如果你针对自己的需求来设计应用,你可以精确地知道自己想通过应用解决那些问题,以及如何妥善地解决这些问题。
F、倾听用户的需求某些情况下用户会提供反馈,所以拥有与他们交流的方法是件很重要的事情。使用GetSatisfaction这样的服务可以使用户与你对话,包括报告应用漏洞或提出功能要求。这个关键在于,交流应当公开且透明。Twitter自然也是个值得考虑的工具,但需要做更多的工作。虽然我们需要倾听用户的反馈而且用户有时也确实有些精妙的想法,但应用的设计并非集思广益。你不需要完全根据用户的看法来设计应用,要相信你自己的直觉。
11、跟踪用户分析是很重要的步骤。我们可以从中学习用户行为,看到他们是如何使用应用的。我们在FOTB.me上使用Google Analytics,主要关注Android、iPhone、iPad和PlayBook。我也使用Twitter来跟踪人们谈论应用的内容,曾经看到如下评论:&@FOTBme 我希望在今年看到web应用的梦想实现了,但是应用完全无法在Symbian系统的Opera上运行&&&&Thomas Kr&ftner (@tkraftner) 日于是,我想知道有多少人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查看Google Analytics,我发现在4241个独立访客中,只有4个人有此问题。比例只有0.09%,我们还能够接受。数个小时后,出现了以下评论&#Fotb 应用无法在所有Android版的Opera上运行。&&&Andreas R (@sunjammer) 日我们看到,受这种情况影响的用户有20个,比例为0.5%,我们依然可以接受。关键点在于,如果没有这些数据,我们根本不知道问题的严重性。拥有这些数据,或许可以让我们晚上睡得踏实些。
12、测试原型这是个向其他人展示想法和探索技术易用性的良好工具。我们会编写计划和部分功能,由此来测试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法。无论你设计何种应用,都要先针对设备制作出原型。你可以用来制作出可触碰原型的工具很多,比如Prototypes、Balsamiq和FieldTest。你甚至可以使用Keynote。无论你选择何种工具,都要用设备来运行游戏原型,将其展示给好友,获得他们的反馈。获得足够的反馈意见后,你就可以将原型抛弃。没错,我的意思就是将原型抛弃。尽管这听上去有点可惜,但是任何你已经编写过的代码都会被运用到游戏的制作中,它们不会就此消失。无论使用何种方法,你都需要快速地制作出原型。但是,你不能为修改此代码花费大量的时间,所以要将其抛弃。
13、开始动手以你的想法为基础,开始应用的开发。尽管开发很困难,但也很令人兴奋,将想法变成现实吧!当然,我们很希望能够从一开始就将所有内容制作得相当完美,但这是无法实现的,我们只能努力去做到这一点。
14、用产品改变世界这是个崇高的目标,但是我认为值得拥有。作为设计师和开发者,我们有能力创造出影响自己和他人生活的产品。如果我们能让生活更加简单,同时还能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那么我们创造出的就是好产品,是值得我们骄傲的产品。作者:Paulo Fierro原文出处:
[HT实验室] Draw Something, 以何种魅力征服大众
[HT观点]:5周2000万的下载量!Draw Something火到了外太空!但从名字入手,是一款画图软件?肯定不是这么简单,能够瞬间引爆这么多的关注,一定少不了SNS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试想这是一款基于SNS的软件,那么它拥有了稳定的群众基础。那么更关键的是什么留住了这些用户呢?从这款火爆的软件中,我们一定可以发现些什么,在学到些什么。
本期评测:&Draw Something
#第一部分:第一次见到你#1. 与一般的APP不同,Draw Something的初始页面并不是主打产品的名称,而是把开发团队的LOGO放在了前面,这也彰显了OMGPOP这家年轻的充满活力的团队充分的自信心。初始页面1采用了充满活力的背景色,显得很有层次,给用户以很强的视觉冲击。
2. 其次才是产品的初始页面。继承了欧美设计者一贯的优点,动态式的切入方式拉近了产品与目标消费者的关系。而图中颜色鲜明的黄色小铅笔也是后来在游戏中提示用户参与的利器。3. 初始页面的加载速度都很快,大约3&&4秒进入下一级页面。
#第二部分:使用初体验#1. 一款人气旺盛的APP果然离不开SNS的功劳!进入主页面的方式即是要通过SNS登录的方式,也是进入游戏的必经之路!主页面的色调与初始页面保持得非常一致,蓝色调为主,层次分明。
2. 用户指导体现在每一个步骤里,还用黄色加以凸显,非常的人性化。
3.主页面除了游戏选择之外,SNS也占据了很大的版面,可见Draw Something对群众基础的重视。色彩与前面保持一致的活力。
4.组建游戏提供三种方式,方式灵活,随机配对进入游戏,快捷轻松,随即寻找游戏伙伴,也增加了趣味性。
5. 操作以点击为主,操作简单,随时随地的注释,便于用户操作。还有很形象的图示,用户交互做的非常好。
6. 真正是交给用户主宰的界面设计又是极简的。按钮还是采用点击式。操作简单。
7. 重复确认减少用户误操作的概率。
8. 可以看到对方描绘的过程,趣味性做的非常棒,体验非常神奇,让双方都更进一步的参与到实际的互动中来,感觉好像是面对面的交流。
9. 每个步骤的色彩搭配都恰到好处。
#第三部分:发现亮点#1. UI非常出色。无论是配色,色彩的传承性还是撞色都处理的恰到好处,还体现出了产品的定位,面向有活力,富有创造性的年轻人;2. 趣味性是本产品的最大亮点!也是留住用户的关键!用户交互做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看来设计者在交互和用户体验上下了很大的功夫,这也是他们的制胜之道&&3. 金币奖励形式是附加的一种体验,增强了用户在游戏中的趣味体验,同时奖励行为还能够吸引用户持续的关注产品,是一种培养用户忠诚的手段。4. 细节设计的很好,用户指导很好的引导了用户参与游戏,同时操作简单,互动性强。
#第四部分:大家来找茬#声音一: 返回设置的还不是很周到,比如用户开始游戏之后找不到按钮退出&&声音二: 等待时间是否需要有个限制,否则游戏等待耗费时间太长,甚至有的用户中途退出登录,很影响用户体验&&声音三: 画图操作有些辅助就好了,毕竟水平相差还是很大的嘛&&更多声音等你来发出&&
Path,网络时代里可贵的真实社交
在这个Facebook和Twitter盛行的时代,我们每人都应该有上百位&好友&,然而有研究称,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仅仅只有两个最亲密的朋友。再比如,我们每个人都同时存在于不同的圈子里,家人,同事,同学。我们在不同的圈子里分享的信息一般是不同的,有些事总是&不足为外人道也&。如何在圈子间划分清晰的界限是各大社交网站共同的、并没有完全解决的课题。已经有人意识到了这些问题,于是出现了。Path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开发的社交网络项目,于2010年10月正式推出,目前提供iPhone与Android客户端。Path的UI非常漂亮,布局也很合理,你可以在Path上方便地记录生活的精彩瞬间:照片、视频、音乐、想法、你目前所在的位置、和谁在一起等,这些信息形成了你的日志,好友间可以基于此进行互动。你也可以选择把Path上的某个记录分享到Facebook、Twitter等大型网站上。
就功能而言,Path与Facebook、Instagram之类的服务看似没有多大区别,但Path有三点最大的不同:
1、它限制你的好友总数Path的意图很明确,它希望打造一个相对封闭、有安全感的环境,使得用户可以更加自由地与家人和亲密朋友分享个人生活的精彩瞬间。而好友数的限制会帮助用户更加仔细地挑选真正的亲密朋友。观察Facebook这类开放式的社交网络,你会发现流传最多的信息一般较为大众化:类似于《成功人士的10大习惯》的文章,各种搞笑的GIF图片,各种钓鱼文&&真正有关个人生活的事件往往淹没于迅速更新的公共资讯的汪洋大海里。好友数目越多,这种趋势就越明显。而Path则能够让我们回归最真实、最简单的生活。不用理会爆炸的资讯,我只是把自己每天经历的美好瞬间自然地分享给朋友和亲人,不用顾忌旁人知道太多。我只是关心我的好朋友们生活得怎么样,他们去了哪些地方,在做些什么。
2、它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状态设置:睡眠状态不知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使用IM工具时总是担心对方实际上并不在电脑前。在打电话时,也会经常考虑对方是否在休息或者参加会议,方不方便接电话。所以实际上我们对亲人和朋友们的状态十分在意。Path的这个功能看似简单,其实很重要。另外,在你将状态设为&入睡&之后,消息提醒功能也将随之关闭,你就可以睡个安稳觉啦。
3、它只提供了手机客户端,桌面无法访问这一点有利也有弊,比如Path的用户数量或因此受到极大的限制是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但Path坚持这样做一定是有其原因,比如这样就能保持Path的简洁:用户无需在电脑和手机之间频繁切换;社交圈进一步缩小。过滤掉更多选择,也许人们的生活将更加轻松。
秉承了Less is more的哲学精神,Path给我们的总体印象是简洁、务实、温馨。当前正是小众化社交网站纷纷崛起的时候(如专注职业发展的,专注体育的等),随着时代潮流发展,人们对小众化社交的理念越来越认同,相信Path的未来会越来越好。图片来源:,&
云计算、社交网络和移动互联网
本文的目的是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向你解释这三个时下最流行的IT术语(云计算、社交网络和移动互联网)的实质,分析它们的问题,并预测未来趋势。  什么是云计算  首先是云计算。时至今日,我的身边还常有朋友问起,这个喊得震天响的云计算,到底是什么东西?开始时我也会解释一大堆话,后来发现,简单记得住最管用。于是概括为一句:云计算就是互联网,互联网就是云计算。而云计算的用处,或者说目的,是要将个人电脑(台式机也好笔记本也好)放到互联网中。  什么叫个人电脑放到互联网中?举例来说,你能直接在网络上看电视剧,并且可以在任何能上网的地方接着看同一部电视剧。而在几年前,你可能得先把电视剧一集集下载到你的个人电脑里,还得先安装好暴风影音这样的播放软件。换句话说,原本属于个人电脑的功能,现在被互联网替代了。  云计算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取代个人电脑的全部功能,这就叫把个人电脑放到网络里。云计算将最终让你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做任何与电脑相关的事,还不用随身带着笔记本或者U盘,因为你需要的所有数据、软件都在云中,在你的网络账户里。  对IT圈外的朋友来说,&把个人电脑放到网络里&这句话听起来可能还不够刺激。充其量,它不过能让我们的信息生活更方便而已。但如果我告诉你这一变化将造成曾经只手遮天的微软帝国的消失,那么你可能精神为之一振。有那么厉害吗?不过细想想也不奇怪,如果个人电脑都消失了,那么Windows还有什么用呢?  回顾一下我们如今的电脑操作,那种软件使用的最为频繁?没错,是浏览器。当云计算的终极目的成真,我们将只需要在本地电脑中留下一个浏览器,而不再需要Windows的其它复杂功能。到那时,我们甚至希望开机就直接看到一个运行之中的浏览器,而不再需要Windows本身(这正是Google的chrome os项目的目标)。  对于IT从业人士来说,个人电脑向互联网的迁移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机会和可能。以往我们熟悉的各种桌面软件,大到Office,小到记事本,在云时代都需要改写为互联网中的网页。仅这一条就意味着数以亿计的潜在财富价值。更不用说个人电脑向互联网迁移过程所伴随的另一个实质性变化&&社交。  社交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而个人电脑向互联网的迁移正好将为社交舞台提供远远超过今天的空前庞大的用户群体基础。我们知道,即使是在Windows和互联网共存的今天,社交网络服务都已经产生了如Facebook般市值估价超过千亿的超级大公司。换句话说,云计算孕育的不仅是再造一个微软帝国的潜力,更意味着一个史无前例的巨大影响力的信息时代的真正来临。  云计算分析与预测
  对于业内人士来说,即使所有人都知道云计算的好处,也不见得有多少人能真真切切地将它落到实处。表面轰轰烈烈的云计算产业建设,到如今看来也不过是为多搞一些机房拉资金的噱头。落到实处的云计算就只是铺宽带、上机器?前车之鉴是,电信运营商们投入大笔资金砸向3G,等到管道铺好才最终发现自己更像是在为互联网公司们做嫁裳。  硬件投资是必须的也是赚钱的,但它只是行业生态系统中最低端的部分。这种技术门槛极低的基础建设就不要再拉上云计算的幌子了。  云计算的真正精彩在于软件行业。虽然以&互联网即云计算&的角度来讲,所有互联网公司都与云计算相关,但却并非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在真实地参与云计算的发展进程。不是不想参与,是不知如何参与。  应该怎样将云计算落到实处?紧紧把握&个人电脑向互联网迁移&这一本质正是关键。遵循这一思路,网络操作系统,或者说online windows,也许正是云计算领域的头等发展大事。如果做不了OS,那么退而求其次,发展云时代的应用软件,或者说互联网服务,也是正解。  先来看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将是什么样的?有人认为浏览器即使未来云时代的操作系统。不对!请记住,云时代的特点是&一切皆在云中&。因此,浏览器这种本地软件注定了它与云无缘。在它身上下功夫,势必走本地化的老路,离云越来越远。归根结底,浏览器只是一个客户端,一个云的终端显示驱动,不可能成为网络操作系统。浏览器在当下仍是各大公司们抢得死去活来的网络入口,但那只是云中的世界还不够成熟时的假象。随着更多个人电脑功能迁移至云中,浏览器将最终成为一个不需要附加功能的躯壳,使用哪种浏览器接入云中将变得不再重要。  也有一些聪明的公司看懂了云的未来。就国内而言,腾讯在这方面的动作可谓领先一步。打开,呈现在眼前的与其说是网页,不如说是在线的windows桌面。这种数据、软件、操作皆在云中的网络桌面,正是网络操作系统的雏形。随着越来越丰富的第三方应用被加入其中,企鹅帝国的野心也昭然若揭。  辛运的是,云计算并非复制一个online windows那么简单。这才使云计算不至于被大公司们垄断,从而给我们留下了参与的机会。问题在于,即使腾讯们把页面做得再像Windows,互联网的生态也不会遭到个人电脑时代的垄断之灾。门户主页、电子邮箱还是可以照常打开,丝毫不受所谓网络操作系统的约束。要知道,在个人电脑时代,任何软件没有Windows都是不可能存在的。这种截然不同的本质区别表明:看起来很像Windows的网络桌面只是一个桌面。你甚至可以将它理解为网络硬盘。无论如何,它绝对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操作系统。  尽管如此,网络桌面仍然是云时代生态系统中最接近操作系统的一环。只是,当年Windows的荣光再也无法复制,绝对垄断的可能也将连同这种并不光彩的荣耀一同褪去。某个优秀的网络桌面(比如Facebook)可能长期被大多数人设为主页,但这并不妨碍长尾用户群中的少数人按照自己的偏好选择其它网络桌面。不同公司的网络桌面产品将共存于云中,而所有互联网服务都可以很好地在它们中运行,不受兼容性的困扰。因为,云时代的决定性标准不是由某一家制定,而是植根于已经深入人心的公共网络协议。  换句话说,云时代将不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操作系统。网络桌面与其说是操作系统,不如说是另一种云中的应用软件。也可以认为,云时代的操作系统,由互联网中的所有服务共同组成。  因此,落实云时代的关键,最终归结为开发互联网服务。但是,互联网服务并不等于传统的互联网网站。最大区别,在于互联网服务于用户及其它服务交互的软件特性,而传统网站只是一段段静止的文字和图片,只相当于个人电脑中的一个个数据文件。  这就是为什么互联网中为数众多的网站中,只有少数算是真正参与到了云计算的进程之中。即使是Web2.0的兴起让许多网站开始重视与用户的互动,也很少有网站能够像Windows时代的软件一样,与外部数据一起与系统共生。换到互联网语境之中,这也可以理解为网站的开放性。在这方面,不仅需要胆略,更需要想象力。Facebook与Myspace的不同,正是因为前者将自己的社交资源向外界开放,才获得了决定性的质的飞跃。  简而言之,喧嚣的云计算其实很简单。无需长篇累牍的论文,无需盲目的政府投资。未来和机遇在于互联网服务的创新和细化。中小互联网内容提供商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平台和系统将不再重要,绝对性的垄断将分流到一些优秀的互联网服务之中。随着云计算的深入,优秀的互联网服务将越来越多,信息世界的秩序则将最终趋于平等和自由。  社交网络  相较于云计算,社交网络的概念容易理解一些。毕竟,人们对社交并不陌生。社交网络嘛,就是在网络上社交呗。用更广义也更简单的话来概括,社交网络就是多用户参与的网络。  从这个意义上讲,Web2.0热潮的核心概念社交网络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为人熟知的即时通讯软件如QQ,多人网络游戏如传奇,都是早在Web2.0之前就已经大获成功的社交网络服务。  今天,我们已经有了Facebook、腾讯等巨无霸级的大型社交网站。这是否意味着社交网站已经发展到了熟透的阶段?是否意味着后人已经没有进入该领域的机会?  结论恰恰相反。随着以&个人电脑向互联网迁移&为核心的云计算进程的深入,使用网络的人群基数将远远超过今天的数量。同时,未来人们的每一次电脑操作都将与网络相关。云计算的模式结构与其用户总量的叠加结果,将是前所未有的新的社交需求。我们所需要的,只是更多的想象力,去挖掘这些潜在的可能性,而完全无须担心今天看起来庞大的Facebook们。社交,依然前景无限。  第三方登录的深意  更令人欣喜的是,大多数大型社交网站都已经陆续开放了第三方登录功能。今天,我们已经可以在很多中小网站中见到&用QQ账号登录&的选项。用户可以直接通过已有的QQ账户登录,而无需另外注册。这既是所谓的第三方登录。对中小网站来说,这绝对是有效吸引用户流量的天大喜事。  为什么社交网站巨头们要做这样的慈善事业?要知道,今天名不见经传的小网站,明天就可能成长为可怕的竞争对手?究竟其中有何玄机?  这个问题有很多不同的解答,但深层的答案还是要从云计算之中寻找。我们之前讲过,云计算的生态将最终由许多互联网服务共同构成,这些互联网服务将呈现出一种开放可交互的状态,就如同个人电脑中软件与软件,软件与数据文件的关系一般。云中的&个人电脑&要求云中的&软件&们互通而不是各自为政,而互通的关键则是统一的用户身份认证。  换句话说,用一个账户通行互联网是云计算的天然需求,而现行互联网中一个网站一套用户账户的格局已然成为了云计算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破除它势在必行。  这种技术发展所蕴含的自发动力才是巨头们开放用户资料行为的幕后推手。早在Facebook率先开放用户资料之前,用于账户互通目的的网络通行证技术OpenID就已经如暗流涌动,随时可能破冰而出。即使Facebook自己不开放,迟早也会有别的网站这么做。与其守住既得利益等到人老珠黄,不如顺势而为与世界共同前进。这也正是一流公司是否能够持续优秀的基因所在。  从长远看来,开放账户资料的确会逐渐削弱Facebook这样的巨头原先拥有的平台垄断优势,甚至有沦为账号提供商的风险。但这是大势所趋。互联网从诞生之日其就担负着自由与平等的使命,任谁也改变不了。顺势而为,秉持开放的态度,反而能够在现有的优势基础上,集中精力做强做深具体的内容服务,从而在新的阶段持续保持优势。例如,在社交空间这项服务上,相信Facebook将长期保有优势(所谓社交空间,即用户进行经常性社交活动的场合。并非所有的社交活动都在社交空间完成,但社交空间却是社交活动最多的场合)。  对于广大IT从业人员来说,开放的互联网当然更意味着福音,这是一个多赢的局面。伴随着云时代的深入,社交这块大蛋糕将愈发显露出活力。  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也许是时下最热的IT领域,连圈外的朋友们也很乐意将它作为时髦词挂在嘴边。毕竟,不懂云计算,不懂SNS,还不懂天天把玩的小手机吗?  然而,笔者要说的是,移动互联网恰恰是笔者最不看好的方向。一旦IT再次出现泡沫(但愿不会),其源头必然是今天投资人竞相追捧的所谓移动互联网。  手机&移动互联网  最大的问题也是最容易搞错的一点是:手机不等于移动互联网!如果你仔细读过本系列文章之前的部分,你应该明白,未来的互联网将成为每个人的&个人电脑&,而任何一种具备显示屏的终端,无论是台式机、笔记本、手机、腕表、相机,又或是公共查询机甚至是ATM机,都将成为云中&个人电脑&的显示终端。换句话说,互联网的未来形态天生就是移动的,而与是否使用手机无关。我们将会在不同的地方以不同的设备接入云中的&个人电脑&,这才是移动的真实含义。  那么手机将会是移动互联网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吗?是,又不是。我们的确将经常使用手机来接入互联网,但同时大部分的工作仍然是通过其它设备,尤其是传统的配备有大屏幕的台式机或者笔记本来完成。  原因在于,手机归根结底受制于屏幕大小和输入的流畅性,因而不可能成为大部分电脑操作的适用设备。你可以用手机编短信发微博,但你不会用它来编辑word或excel,甚至长一点的email也不会用它。同样的,你用手机来弹小鸟打僵尸,但你会长时间用它来玩魔兽或是使命召唤吗?甚至赛车游戏你也会觉得还是台式机来的爽快。  把手机屏幕做大点能不能有所帮助?君不见今天清一色苹果长相的智能手机们比拼的正是面子大小。只是实在怀疑,这种令广大MM们不爽的砖头风到底能持续多久?莫非我们真的想要吧笔记本揣到裤兜里逛街?NO!那还是手机吗?  手机的定义决定了它的体积不可能无限增长。它的输入方式从键盘、触摸再到语音、图像识别也就达到了想象力的上限。最顶级的设备也无法改变手机不利于阅读和输入的特性,因此已经和正在烧钱的朋友们请接受这个现实:手机&移动互联网,手机只适合简单应用,最多是正常应用的简化版。  给手机设计开发者如下建议。你们开发的应用应该:  1.不需要总是看屏幕  2.不需要仔细看屏幕  3.如果你的应用必须随时看屏幕,仔细看屏幕,那就不用煞费苦心在手机上牵强附会了。配备有鼠标键盘和正常尺寸屏幕的传统电脑才是你应该考虑的目标。手机取代不了传统电脑。  第二个问题  笔者不看好移动互联网的第二个根本原因在于基础设施的不成熟。即使已经到了3G审美疲劳4G才是王道的21世纪,我们最缺的依然是基础设施建设。今天的移动互联网硬件环境,和我们刚跨入新世纪互联网刚抬起全民普及苗头时的那个年代极其相似。从业者一片热血沸腾,用户们却还在盘算30块钱包20小时还是80块钱包60小时划算。  历史的惊人相似实在无法不让人联想到曾经的泡沫危机。君不见,上一次的互联网喧嚣散尽之后,多少互联网先驱们被拍在岸边,死在明天。足足七八年之后互联网才盼到了复苏,结果是毛头小子开心网们捡了大便宜,而从之前的阴影中活下来的就只有利用互联网却不采用互联网思路的QQ而已。  除非基础设施足够成熟,否则进入移动互联网就是一种先烈式的冒险。笔者的建议是,五年之后再作打算也不晚。  智能手机误入歧途  最后一个问题,让我们再来凑凑手机的热闹。乔帮主引领的智能手机革命成功击破了中国山寨头头们冒起的泡泡,搞得大大小小的手机店不换上清一色的苹果状砖头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卖手机,也搞得稍懂一点时髦的年轻人不揣上一块砖头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带了手机。但事实是,智能手机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  笔者升级过一次Android系统。从上网查资料下载升级包再到最后安装成功,总共花费两个小时。据说这已经算是好成绩。普通用户大概不会和系统较劲,但如果想要尝试某款新软件功能,也必须要经历先下载再安装后使用的过程。至于应对安装冲突、升级失败、运行异常,以及控制情绪避免系统设置查找抓狂症,乃至学习新型杀毒软件和防火墙的用法,也是每个智能手机用户必须具备的常规素质。  这一切多像那令人怀念的Windows 95年代!可是拜托,我们里那个岁月已经不折不扣的过去了十六年的光阴。云计算都已经过喊得耳朵起了茧,微软都已经不再是历史舞台的主角,为什么手机开发者们还试图让我们重复那当年的往事?  不要下载!不要安装!手机软件应该直接做成网页应用,在浏览器中打开就OK!你说本地软件才能跑的顺畅,难道你不知道现如今连网络游戏都在转型网页版免安装?你说放在桌面的快捷方式才能吸引用户,难道你不知道网页图标也可以放到桌面上?顺便说一句,浏览器的开发者们应该好好学学UC,把浏览器的入口界面做得像桌面一点很难吗?  只有将你的手机软件变成即打开即用的云中应用,你的开发成果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尝试。也只有这样,用户在丢手机/换手机/换操作系统之后,你的开发成果才有更大的几率不被用户抛弃。  可以预言,手机操作系统的升级大战在一段时间之后将趋于平静。苹果的封闭还是安卓的开放,又或是Nokia的落伍都将成为不重要的过去式。在任何一部智能或非智能手机上所必须的,将只是一部功能完善的浏览器,而更多的热闹看点则将进入互联网,进入云计算的大舞台。  最后给出关于移动互联网的建议:  1.五年后再进入  2.进入也是小市场  3.为手机开发特别版本  4.无论什么版本,记住做成云中的应用  笔者知道你有很多的不满。欢迎拍砖。  来源:投稿,作者email:generic_
互联网产品经理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如何培养?
人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一般来说,是指个人对目标位置(或其他想要获取的东西)的适合程度的关键考虑点,这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相对的问题,在不同的情境下会有不同的回答。
  没耐心看的人,这里我放个脱水版的思维导图:&
  比如我们都在讨论交流沟通技术能力如何,台上一名大腹便便的领导轻挑牙签,弹了出去,说:&你们扯JB蛋,劳资能喝酒,能看人眼色做事,晓得怎么糊弄上面威逼下面,这TM才是核心竞争力,我才能在这位置坐得这么稳。&&  谁能说他错了?&  于是,我愿意为这个问题指定一个问题范围,然后来回答它。即,我下面考虑的是,针对互联网产品经理这个职位,我有哪些核心竞争力。另外有一个必须要提的题外话是,为了让这点文字不变成自吹自擂,我不如针对我的这些核心竞争力是怎么来的,做一些具体实在的解释,做个分享。相信这也是大家最想知道的。  我按我理解的优先次序,来把它们列出来,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那么第一点让我来说这个:热爱与激情  又是这两个词语,你甚至可以把它们拼接成一个词语&热情&,但是我硬要把它们分开是有原因的。&热情,热情!我有热情!&,许多人这么说着,然后问HR,你们公司加班不?&一些事  这是一个很看起来有失偏颇的观点,许多人会来与我争论,工作和生活应当分开。我也赞同。但是,我热爱的东西,为什么我工作之外,生活之时,不能也想想它?我想想它就开心啊,就来劲啊。于是我每天除了上厕所吃饭睡觉都在做工作了,或者准确地说,不应把上厕所去掉,因为我上厕所的时候会看新闻、研究app的体验、琢磨游戏的可玩性根源;也不应把吃饭去掉,每次吃饭我无数次想到一个东西,就停箸闷思,有时候把筷子停在了嘴巴里面几分钟才知道;也不能完全把睡觉去掉,我不止一次地梦到那些东西了。&yixieshi  这是我同时打着几份工,并让每边都满意,自己也过得身累心不累的原因。互联网这个行当,有趣有趣,1024的伙计们,咱们一起在这里再拼10年好吗?热爱与激情,嘿,哪有那么容易?&一些事
  2、超快的学习速度,这是可培养的  依旧是个炒烂了的东西,但是学习速度,真的说得再重要也不怕,绝大部分的硬能力都是可学得的,当然,天赋所限,会有学习速度的差异,但是实际上,我始终认为,这种差异恰好就来源于上面那点(热爱与激情)。&  如果你真的对一件事情充满热情,你一定会想方设法地寻找方法、路子、导师和实践经验去学它做它。凡事就怕有心,实在是一个被人忽视的至理名言。你听过哪个热爱某个游戏(比如DOTA)的人,会和你说这游戏我学它学得痛苦死了难死了?&  学习速度的培养其实没有多少方法,如果一定要我说,我愿意说,请你爱上它。&
  3、优秀的思考和总结能力&  嗯,怎么说明我的思考总结能力比较优秀呢?我突然想笑,因为我想到了前段时间大名鼎鼎的刘俐俐那一句&刚才不就可以证明&。这句话安放不此,感觉无比恰当啊。我又想到了韩寒的无奈,如果你不愿意相信我思考总结能力不错,我再说得天花乱坠,那你也能说是别人教我说的,我在别的地方看到的,不是自己的思考的。这真是没办法解释呢。&yixieshi  呜,想到一个不错的法子来证明,看看我的和知乎专页和博客吧,http://kant.cc。这上面的内容,大抵都是我的思考和总结,我向来在写东西时,不用搜索引擎(所以词语用错就莫怪了)。总结能力这块,还有些别的东西,就是不可公布的了,要有职业操守呵。&  按惯例,该说这东西怎么培养了。其实,如果你擅长思考,你大致已经看到了,我的办法是:写博客,自主主动地写优秀的文字。不是要让你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东西来震撼世界,而是要让你写出一篇篇自己比较满意的文字,在这过程中,你就不可避免地持续思考了。对了,写博客这种事情,三分钟热度就算了,否则坚持不下来的,别想着会有多么大的鼓励和动力,你只靠自己,请参照第一点。&互联网的一些事
  4、软素质&yixieshi  软素质是个潜移默化中形成的东西,但是如果你有意识地去培养,相对更加容易形成。这很难坚持,所以前提依旧是,请参照第一点。  让我把我的软素质按我理解的重要程度排个名次:&互联网的一些事  ●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这是基本,基础。沟通表达不是要你话多,而是让对方更容易理解你,更愿意理解你。这算个相对好培养的能力。&  ●良好逻辑能力。这也是基本能力,这点我也说不清楚怎么培养,多看些逻辑思维方面的书,然后遇事多思考,多提问并解答,是个路子(不保证好)。&  ●理性、数据感、证据感强烈。前面三点算是说服能力的几大构成因素了。所以我不把说服能力列出来了。理性、数据感、证据感让人感觉你的话有说服力,逻辑能力让你自己能把话和分析材料组织好,沟通表达能力让你把话正确地说出来(否则再有说服力也没用。)。  ●积极主动。无比重要,培养方法请继续参照第一大点。&  ●时间管理能力。这一点恐怕越走到后面越会清楚它的重要性,否则时间会越来越不够用(别只会觉得领导不干事)。用好工具是个办法,但更重要的仍是自己的心态,对自己严格要求是必须的前提。时间管理还体现在高效保质,这是我信奉的。&  ●可怕的细致入微。这个可有趣了,也没那么好培养的。这东西体现出来可让人蛋疼了,我诸多强迫症和体验狂热症的根源恐怕在此,我受不了不对齐的图标,受不了粗糙的字体,受不了杂乱的电脑桌面,受不了设计差劲的app或logo。细致入微也是我每提一个刺,旁人便会说,这没事吧?谁会感觉得到?我还是梗着脖子地想着,用户就算说不出口,但一定感觉得到这种差劲,一定会感到不舒服。这有时会导致危险。对了,细致入微也是爱情和睦的保证,亲测哦!&  对软素质,我比对硬能力更加敏感在意。主要原因在于,我以为它们更难学,更难培养,即使我有自豪的学习速度,但也不能保证朝夕之间能获取这些我现在最想获得的素质:胸怀、眼界、复杂协调能力等宏观素质。&互联网的一些事  对了,责任感没有提到,不是我忘记了,而是我实在觉得,这个东西如果没有,你都不需要看下去了。(其实有了第一大点,责任感是可以预见的)
  6、硬能力&  硬能力没什么好说,努力去学吧。我也是废寝忘食学来的,有许多能力现在只是皮毛。&  ●较深的技术积累。好好去做吧,技术的确枯燥,但如果你真的喜欢它,你又感觉它无比神奇。再简单的项目,几个项目开发下来,你也会变得对技术有所感悟。别等,立刻去做。做开发很累啊,但是你如果试试了,会发现,自己带的项目一步步朝前进并完美收尾,是非常有成就感的,切身体会。  ●较深的产品心得体会。心得体会只有能过长期的学习和积累才能获得,而且你必须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吸收。或者更严格地说,产品体会只能通过亲力亲为地跟着做一次产品,才能获得,我现在就是腆着脸说说。&互联网的一些事
  ●良好的产品sense。有点看天赋的东西。不过我向来觉得,绝大部分人和身边人竞争的时候,他对事物的努力程度和热爱程度,还远远没有达到需要拼天赋的时候。&  ●良好的产品分析和策略分析能力。这是工作中学来的东西了,同样是腆着脸说说的了,牛人在侧,让人无比悲戚啊。你在上学也没关系,看新闻的时候,多思考多分析多总结,慢慢就走出路子了。  ●对运营和营销有一定的理解。真诚感激亮哥和其他在知乎上让我有所获的回答者们,这一处你们帮我不浅。&  硬能力方面,我目前最缺乏,或者说我最希望获取的,主要是商业敏感,这个不是朝夕的事,持续努力吧亲。其他硬能力我都有信心获取。&
  7、对爱的感恩和对蔑视的蔑视&  谁帮过我的,没齿难忘。我才活到二十来岁,也算有些波折,好在遇到的贵人实在是很多。实在是他们都不像我这样喜欢丢人现眼,一个个点名恐怕不礼貌。大恩不言谢。&  人的成长过程总不会太顺,甚至太顺还不好。人总会遇到点挫折、忽视甚至蔑视。这时,蔑视回去吧少年!他时若遂青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奔着这点念头去努力,而不是受着那点挫折就跪倒。&  对爱的感恩和对蔑视的蔑视,会让你随着本心专注地前行,却也不会忘记了身边的关怀。&互联网的一些事本文链接:
关键字:|||||
http://bt./b/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2098 我已经把昨天培训的视频发到品知人大了。。。。。筒子们有需要的去下载吧。。。。。有点不完整,各种粗糙。。。。不过也能看了
浅析iPhone平台三种应用类型的布局方式
在手机这样一个小小的有限的屏幕尺寸里,要使界面保持清晰合理、简洁美观,就涉及到产品&框架布局&的设计问题,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产品需求及应用场景来设计合理的界面布局。&iPhone平台的标准界面布局为顶部标题栏、中部内容区、底部工具栏/标签栏,设计师们根据不同的应用类型以及不同的使用情境进行着巧妙的布局,其中不乏很多勇于打破常规,精巧合理的布局设计。今天就一起来看看iPhone平台多样化的界面布局方式。&iPhone平台有三种类型的应用:
效率型应用(Productivity Applications)
实用型应用(Utility Applications)
沉浸型应用(Immersive Applications)
每一种类型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应用场景。设计之前要清楚产品的目标、特点以及用户使用产品的动机,以选择合适的应用类型。下面我们分别通过这三种应用来总结一下界面的布局方式。&效率型应用几乎包含了从社交网络到手机银行的所有应用。此类应用具有组织和操作具体信息的功能,需要比较精简的用户体验,从而不会阻碍用户的工作,要将用户体验的重点放在任务上,用户可以快速地找到需要的目标,轻松地完成操作。&
1)如何设计效率型应用以任务为导向的设计理念。建立准确的任务模型,将用户可能的任务进行拆解,并逐一设计优化流程。要让用户快速开始,快速找到信息,快速离开。建立清晰的层级关系,便捷准确的检索方式,以便于用户迅速定位需要的信息。要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尽可能的使用系统的控件和操作。降低噪音,保证高级的功能在用户需要时能够找到即可,在不需要的时候也不会造成困扰。&
2)效率型应用的界面布局
此类界面通常是用户进入产品后的首屏,为用户提供分类入口,入口通常以图表加文字的形式展现。以格子的形式排列,可以让用户快速地找到入口。此类布局适合用于丰富的内容展现,且内容适合分类聚合。
B.&折叠列表
折叠折表是为避免页面内过长的滚动而做的布局设计,通常需要在同一页面内展示大幅内容时可考虑使用此类布局。内容以两级列表的形式进行分组,每组可以分别展开显示它的子项目。
C. 图片列表
图片列表可以直观地将图片的全图显示出来,方便用户快速检索查看,大幅的图片也为用户带来视觉上的愉悦体验。
D. 旋转木马
旋转木马的布局适用于内容以线性或者循环的形式进行组织,充分利用有限的屏幕空间,更好的来展示一系列图形图像,从而让用户获得更好的聚焦体验,正如欢快奔腾的木马,不停的旋转展示,让每个独立个体都得到表现的机会。这种布局特别适用于屏幕空间有限而又需要展示大量内容。
常用的旋转木马式布局有两种,一种是如上图的全屏的展示,一般多用于首页,用作各个内容的入口。另一种是如下图的应用,带有多个项目的通常用于页面的顶部。
E . 侧滑分屏
侧滑分屏的界面布局是采用三屏模式(左屏、主屏、右屏),此架构具有极好的扩展性。path2.0完全颠覆了iOS guild line的模式,采用这种三屏模式,极简了主页面,主屏仅留下feed展示和添加功能。将导航放入左侧的屏幕,增加了未来的可扩展性,同时也保证了主屏幕清晰的内容。&实用型应用完成的任务对用户输入要求很低。用户打开实用型应用程序,是为了快速查看信息摘要或是在少数对象上执行简单任务 。实用型应用的特点是最小化安装、简单的流程及布局、标准化的界面元素。&
1)&如何设计实用型应用专注做好一个功能,使其一目了然,将需要的信息展示在一个层级里,让用户快速地获取某类特定的信息或者执行某一具体的任务,因此在开启后无需操作就能解决问题是最完美的。力争使界面简洁,并尽量使用简单的、标准的视图和控件。设置通常在主视图背面,可以设置不同的数据源。&
2)&实用型应用的界面布局
界面以平面列表的方式显示信息;易于浏览,只包含了最必要的信息,没有深入的信息层次结构。每一个视图都提供同样的数据组织结构和细节深度。在界面下方显示打开的视图数量,用户可以按顺序浏览,在一个视图后选择另一个视图。&
通常一个实用型应用只解决某一个方面的问题,如上图的指南针和温度计,通过拟物化的设计,全屏布局突出应用功能,一目了然。&
界面简明地突出了主要功能,没有多余的操作和设置,以使用户快速完成操作。
沉浸型应用可以为用户带来极致的娱乐和游戏体验,这类应用和标准的系统界面不同,用户希望这类应用能够给他们带来最大的娱乐。此类应用的特点是聚焦于主要内容及完全个性化的用户体验。
1)&如何设计沉浸型应用
富媒体的表现形式,声,光,色,效,通过丰富的表现力让用户沉浸其中。不拘泥于系统的控件和表现方式,因此,界面设计的自由发挥度比较高,仿真的、可爱的设计风格往往容易出彩。
2)&沉浸型应用的界面布局
A. 游戏类的全屏布局
沉浸式应用通常会占据整个屏幕,包括电池和网络信息的状态栏,让用户聚集于主要内容,以增强用户的参与感。这种全屏界面布局没有多余的任务导向和元素干扰,让用户探索,并在探索中得到发现和奖励,不拘泥于系统的控件和表现方式。此类应用多为以横屏方向进行布局。
B. 媒体类的全屏布局
媒体类最常见的是电子阅读和视频播放,特写内容会占据整个屏幕,界面只显示内容,让用户沉浸其中,当用户点击屏幕时会在浮动层上显示控件。
C. 特定任务类的全屏布局
特定任务类常见的有录音、拍照、图片处理等,界面布局以突出特定任务为主,在界面的下方辅以任务的操作按键,通常使用自定义的界面以配合环境。此类应用程序运行时可能会涉及到大量数据的处理,但是通常不显示这些数据,无须让用户查看。
在手机的交互设计中,我们要思考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合理布局,更好的展现内容,无论是文字还是图片,都要让内容看上去优雅得体。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应用类型、产品定位、用户目标来选择合适的界面布局,还要勇于尝试,敢于打破常规,设计出让用户赏心悦目的产品
跨媒体课程第一次培训整理总结
&一、微电影介绍&主讲人:李偲扬
1、介绍微电影概念
微电影,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微电影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超短)时&(30秒-300秒)放映、&微(超短)周期制作(1-7天或数周)&和&微(超小)规模投资(几千-数千/万元每部)&的视频(&类&电影)短片,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
2、经典案例展示:
哈根达斯广告:
还有一些推荐如下: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5周年院庆宣传片&&《女生日记》
阅读温暖清华&&《清新时报》宣传片
这两个片长较长,七八分钟左右,独白为主,叙事型,偏纪录片风(北大那个带有一些表现的元素),无论从取景、画质、影调,还是剪辑来讲都比较优良平稳。
董洁主演悦己微电影《赴》
无对话,情节简单明了,完全通过镜头语言实现表达,极简,表现力强。
The&One&That&Got&Away
倒叙式mv,感人温情型。
分享戛纳获奖短片:黑洞
思维取胜型的典范。微电影有时只需要一个&点&就可以达到震撼的表现效果。
我的美丽日记&美白
/v_show/id_XMjMzMzM0NDY0.html
我的美丽日记&补水
/v_show/id_XMjMwNTY1Nzcy.html
同一系列产品的两个广告,情节相互补充缠绕,双生类的典例。
L&Accordeur 调音师
【梦骑士】 台湾大众银行2011年度形象宣传片
母亲的勇气 (台湾2010年最感人的广告)
台湾汇丰银行最新广告
【动画篇】
瓶子 Bottle (逐帧动画)
父与女 Father and Daughter(奥斯卡获奖动画短片)
回忆积木小屋 つみきのいえ(超推荐,虽然不能直接模仿)
无翼鸟 Kiwi!(奥斯卡奖的动画短片)
精神分裂症 Skhizein
暴力云与送子鹳 Partly Cloudy
失物招领The lost thing (83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
死神与老太&La dama y la Muerte(第82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提名)
苍蝇一分钟的生命 One Minute Fly
食物 J&dlo
鸟!鸟!鸟! For the Birds (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皮克斯)
(这视频所属专辑里有一串可看的)
宅 Killing Time at Home
父亲 The Father
生命的三秒半 Three and a Half Seconds About Life
想起了你 Thought of You
秒速五厘米 秒速5センチメートル&(品知种子。可拍其现实版,或者类似《花与爱丽丝》)
3、重要贴士:
微电影的关键在于打动人的或者特殊的point,只要有了一个亮点那这个微电影就可以吸引人,抓住人心,哪怕其它的都拍的很一般或者很平淡都是可以的。
二、技术软件(vegas&premiere)培训
1、Vegas主讲人:李偲扬
因为很多人都安装不成功所以这个软件是略讲的(安装图文教程我已经发到了品知安不上的同学可以先去看看教程)
主要介绍了基本的导入,剪切还有特效处理。
李偲扬同学语录:&镜头可以碎一点,长镜头一定要慎用。&
这里介绍一些vegas常用快捷键
J 反向搜索 K 暂停 L 正向搜索& Enter 播放/暂停(光标就地停止)
Space 播放/停止(光标返回播放点)
R 标记视频区域
N 标记音频区域
` 折叠轨道 开/关
Tab 在标题栏和时间线之间跳转
Ctrl+T 裁切[X&保留循环区域
Ctrl+X 裁切&X[剪掉循环区域Shift+Ctrl+W 开/关 图示 提高素材读取速度
Shift+Ctrl+I 开/关 名示 素材标记文件名
Shift+Ctrl+C 开/关 图标 素材段落密集时可防止错点击,尤其是在单纯的裁剪阶段
Shift+Ctrl+T 开/关 转场时间显示
另外vegas 相比premiere的优点:渲染的速度较快,占内存较小,不容易崩溃死机(这个大家剪过片子应该有体会啥的),特效多且实用
2、Premiere主讲人:陈若萌
Premiere是详细讲了的,不得不说这还是一款很不错的视频剪辑软件。
总结一些要点方便大家回去整理练习
A 新建项目,选择制式(学院的机器的话选择DVCPRO50-480i-24P宽银幕即可,大家拍摄的时候一定记得选16:9的哈~其实我也不太确定是不是要选480i 的,貌似学院的是1080i的,但是我们上个学期就用的是这个,大家也可以试一下那个1080i-24p的)
B 导入视频,音频,解除音视频链接,使用剃刀工具、比例缩放工具、缩放、裁剪视频、调色工具、添加关键帧。(调色神器插件magic bullet 请猛戳:)还有各种视频特效,大家自己慢慢摸索。
C 视频切换特效:只推荐用叠化里面的叠化、黑场、白场三种,其它都山寨感十足。
D 字幕我忘记讲了,大家也可以自己先试着做做看,还是那句话,越简单的字体越好,千万不要整个黄黄蓝蓝还立体的字,山寨气息扑面而来。
三、微电影剧本、脚本写作,以及前期准备 主讲人:韩楚青
这里给两个个简短的例子
音乐:第一段主歌部分
走不完的长巷原来也就那么长
跑不完的操场原来小成这样
时间的伤翻云覆雨了什么
从我手中夺走了什么
男生寂寞地走在黄昏的胡同里,远近景交织
(切换)男生女生在路上追着跑
&&&&& 男生女生跑累了(笑)坐在操场的台阶上.
&&&& 穿插女生吃冰淇淋的画面(镜头摇摆)
(切换回现实)屋子里,男生看以前两人的可爱合影.彩色沙漏(寓意时间)给特写
&&&&&&&&&& 女生的侧脸+风叶对角构图(手近镜头)
&&&&&&&&&& 手中一朵花(或随便一个神马),合掌再打开,不见&
0:23 画面由远景变为近景,给男主角脚部特写,定格。(前奏完)
走不完的长巷,原来也就那么长0:24-0:33
(夜景,参考地点如下图,后海)
镜头再由近到远,拍男主角在胡同中的背影一个人往里走(0:30左右合成闪回男女主角牵手走在胡同场景)
Tips:大家一定要精确到电影的每个半分钟或者十秒都要出现什么,切忌把剧本写得很小说一样。
2、脚本写作:
简短例子:
男主角骑车载女主角。
车轮近景一个(女主角晃腿,这里要慢)
两个人上半身近景一个,脸部特写一个(这个让他们在三轮车上拍,拿机器的人也在三轮车上)表情要甜蜜,男女主角都要。男主角从正面拍
正面全景,两个人骑车从路上过来。背面全景,自行车慢慢远去。
侧面全景,转镜头拍自行车
机器摆在河对岸,拍两个人在骑车大远景。(类似空镜头,但是实际上有人穿过)
胡同灯下场景
男女主面对面(靠近)站着全景
女主眼神特写(紧张的,睫毛微颤)
男主眼神特写(紧张的但坚定的)
女主闭眼(慢)
脚部特写----女主踮脚(慢)
女主手特写 抓紧男主衬衫
给两个人脚部特写,慢慢拉回全景 两个人笼罩在昏黄的光影中逐渐变暗
TIPS:A一定要写好分镜头的脚本,一个动作最好多拍几个景别,素材多了自然好剪。不要偷懒,在拍摄的前一天晚上一定要写好分镜头脚本并打印出来,这样第二天可以防止漏镜头。
B提前找好拍摄地点,这里的两幅图都是我去年提前去看景的时候拍的,不能现到那现找。
3、其它前期准备和贴士
A拍夜景最好准备一个充电的大手电筒和反光板(都挺便宜的,反光板自行淘宝)
B 要学会厚脸皮的跟不让你在他那拍的人周旋(一个人谈判另外的人赶紧拍)
C 强烈不推荐用学院的机器 色彩 清晰度都没有单反好,且导片子麻烦(我去年为此丢了100块钱)
D 拍一些相对运动要慎重(骑自行车,奔跑之类的,有必要的话可以借个三轮车)
大家可以看看我们去年的工作照
稍后我们会把今天培训的部分视频发出来,方便大家参阅。
跨媒体会议记录
1、周五(3-16)上午九点半,在明新培训premier、vegas&&微电影等脚本写作。
大家可以先在品知人大&下载vegas&软件并安装,注意选择版本要和电脑系统匹配(32位/64位,xp有其他版本,可在品知上搜到)。
地点我们借到教室了立马通知你们。
2、推荐关注&媒体跨客&小站,它是所有骨干资讯的汇总。
我带的同学对我的小站随意哈,不要求一定要关注什么的,看你的喜好~
我们会定期汇总一些方便大家阅读的资讯、信息然后发到一个平台上。
3、几个比赛:
金犊奖官网:
大广赛官网:
人大&创新杯&的相关事宜班级应该会有通知。
4、这学期大致培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ad打开标题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