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2拆掉导航里面有个ps圆头直线的是什么线

&b&&i&(先感谢所有原图作者,图侵删!!多图杀猫)&/i&&/b&&br&&b&&i&这就是传说中的上首页吗?谢谢各位捧场!&br&&/i&&/b&不能说歼7简直是作弊。剩下的当然是PLA的运-8啦,被各种魔改,简直上天入地无所不能。&br&先说说基本的。&br&An-12,运-8他老娘。&img src=&/c3d9a9b4ad7d2dbb62a320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8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c3d9a9b4ad7d2dbb62a320_r.jpg&&Y-8 原型机在日首飞成功。日正式命名为运-8。在此之后一发不可收拾&br&1. Y-8基本型:&br&&img src=&/b3fe9f9bd587da41ce9557_b.jpg& data-rawwidth=&1152& data-rawheight=&7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52& data-original=&/b3fe9f9bd587da41ce9557_r.jpg&&2. Y-8A,为了运输黑鹰研制的改进型号。这是上西藏的照片。&img src=&/2af7fe4c88fc73d8f56d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3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2af7fe4c88fc73d8f56d_r.jpg&&3. Y-8B,民用机型&br&4. Y-8C,载货货舱改为了全气密舱,更新了电子设备。&br&&img src=&/8a3e5b8e416dffea496457e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8a3e5b8e416dffea496457e_r.jpg&&5. Y-8CI,Y-8C的出口型号&br&6. Y-8D,Y-8DI和Y-8DII都是出口型号,装备了Collins公司飞行指引系统(FDS)、大气数据系统(ADS)、近距导航和着陆系统(VOR/ILS)、比较告警系统(CWC)、空中交通管制应答机(TDR-90)、超高频电台(VHF22B)。Honeywell公司磁航向基准系统(MHRS)、垂直陀螺(VG)、彩色气象雷达(P-400)。Litton公司奥米加/甚低频全球导航系统(LTN-311)。Bendix/King公司高频通讯系统(KHF950)。Sundsstrand公司飞行记录仪(UFDR)、座舱音频记录仪(CVR)。&br&&img src=&/7fe5fedc06_b.jpg& data-rawwidth=&200& data-rawheight=&13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00&&7. Y-8E,无人机母机平台,为长虹-1服务。&br&&img src=&/dd0574ccb9b30a1e43dedf05_b.jpg& data-rawwidth=&322& data-rawheight=&15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2&&&img src=&/3c7bacf0d1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27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img src=&/f3f2ecd5326aed57e3d219d_b.jpg& data-rawwidth=&753& data-rawheight=&4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3& data-original=&/f3f2ecd5326aed57e3d219d_r.jpg&&8. Y-8F100,跨时代意义的产品,按照运输类飞机适航标准CCAR25改的。EMS有好多架&img src=&/3f3bfbbac8f9cc65eeb0b132aa843b08_b.jpg& data-rawwidth=&1200& data-rawheight=&7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0& data-original=&/3f3bfbbac8f9cc65eeb0b132aa843b08_r.jpg&&9. Y-8F200,出口型号,坦桑尼亚空军有&img src=&/5163dc21ebc9faecee1b5_b.jpg& data-rawwidth=&950& data-rawheight=&6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0& data-original=&/5163dc21ebc9faecee1b5_r.jpg&&&img src=&/f57d857eaa6bcc_b.jpg& data-rawwidth=&445& data-rawheight=&29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5& data-original=&/f57d857eaa6bcc_r.jpg&&9. Y-8F400,民用型号。01年8月25日首飞,从五人驾驶改成了三人驾驶,机头玻璃罩的设计也被移除。&br&&img src=&/bf96dfb0c4742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bf96dfb0c4742_r.jpg&&10. Y-9,Y-8的究极魔改版,原命名为Y-BF600。别说亲妈了,隔壁亲爹老毛也认不出原来的模样了。虽然正式亮相是在14年的珠海航展,但之前的新闻稿,空警200,高新6号的机身都已近证实了这个新型号11年之前就开始批量生产了,之前所谓的Y-8III平台很有可能就是之后被命名为Y-9的。&img src=&/dbbef9d2a740fce8be4dc23dd2fc2c29_b.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3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dbbef9d2a740fce8be4dc23dd2fc2c29_r.jpg&&&img src=&/186e87aea0cd00a134fb1d4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0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img src=&/67cc21ffabaff_b.jpg& data-rawwidth=&1500& data-rawheight=&10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00& data-original=&/67cc21ffabaff_r.jpg&&&img src=&/ec010f8a834e_b.jpg& data-rawwidth=&1216& data-rawheight=&7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16& data-original=&/ec010f8a834e_r.jpg&&&img src=&/44abc2da9d82ba724d80_b.jpg& data-rawwidth=&1200&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0& data-original=&/44abc2da9d82ba724d80_r.jpg&&接下来就要介绍各种已Y-8,Y-9为平台的试验机,预警机,反潜机等等。作为PLA中型运输机唯一的平台,Y-8承担这些重任也是义不容辞的。先来一张总览。&img src=&/ccb914ad2_b.jpg& data-rawwidth=&950& data-rawheight=&12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0& data-original=&/ccb914ad2_r.jpg&&先说试飞院的几家Y-8。&br&11. 079,雷达电子试验机,99年服役,现在还在承担下一代战机雷达研制,测验的重任。试飞院还有一架塞斯纳奖状,一架tu-204也是干这个活的。&br&&img src=&/78ea9e7f77e6e4ea71bf93da1519c59e_b.jpg& data-rawwidth=&940& data-rawheight=&7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40& data-original=&/78ea9e7f77e6e4ea71bf93da1519c59e_r.jpg&&&img src=&/c97f10c1c382096eadd31f4_b.jp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27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c97f10c1c382096eadd31f4_r.jpg&&12. 编号为T-0518的预警机测试平台,给巴基斯坦的ZKD-03的前身。&img src=&/71fb44b4b9f9bf4da036a21e5604bf20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5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71fb44b4b9f9bf4da036a21e5604bf20_r.jpg&&13. 中国民航的航测机Y-8H&br&&img src=&/a625c3edcc51c578bf0946_b.jpg& data-rawwidth=&365& data-rawheight=&13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5&&接下来是各种高新机。&br&14. 海航的Y-8X,装备了4架。很多年头了,应该已近退了。想当年也是和各种三代机伴飞的料。&img src=&/2a275d15f885e43f7d75c5c5a4ea1306_b.jpg& data-rawwidth=&950& data-rawheight=&6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0& data-original=&/2a275d15f885e43f7d75c5c5a4ea1306_r.jpg&&15. Y-8J 海上警戒机。大鼻子里面从英国买来的搜水雷达。05年公开亮相,算是老兵了。&br&&img src=&/638cb66e33c4d3fe6e8ee516f32b1995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7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638cb66e33c4d3fe6e8ee516f32b1995_r.jpg&&&img src=&/bccc1e725ece6e70d9d93d_b.jpg& data-rawwidth=&1053& data-rawheight=&76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53& data-original=&/bccc1e725ece6e70d9d93d_r.jpg&&接下来正式开始高新机1-11号&br&16. 高新1号,Y-8CB综合电子对抗机。00年1月首飞。&br&&img src=&/0aac6a2bda51fffe0f5c27d7a784d924_b.jpg& data-rawwidth=&620& data-rawheight=&2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0& data-original=&/0aac6a2bda51fffe0f5c27d7a784d924_r.jpg&&&img src=&/b9f1dfe033a6_b.jpg& data-rawwidth=&620& data-rawheight=&45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0& data-original=&/b9f1dfe033a6_r.jpg&&17. 高新2号,Y-8JB海军电子情报收集机&br&&img src=&/eb8aa4abe318c001a0a9ba9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42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eb8aa4abe318c001a0a9ba9_r.jpg&&&img src=&/55becc6ef_b.jpg& data-rawwidth=&1020& data-rawheight=&5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0& data-original=&/55becc6ef_r.jpg&&18. 高新3号 Y-8G电子干扰机。俗称腮腺炎。&br&&img src=&/622f617d69e2ebca9ff07fb56df4e5ef_b.jpg& data-rawwidth=&599& data-rawheight=&3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9& data-original=&/622f617d69e2ebca9ff07fb56df4e5ef_r.jpg&&&img src=&/1da8f0a8d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5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1da8f0a8d_r.jpg&&19. 高新4号 Y-8T空中战场指挥通信机&img src=&/27f7cf8bf53754ddb21d9_b.jpg& data-rawwidth=&950& data-rawheight=&5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0& data-original=&/27f7cf8bf53754ddb21d9_r.jpg&&20. 高新5号 Y-8W空中警戒机。这就是大家熟知的空警200。这时候Y-9的影子已近出来了。&img src=&/cc626107db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5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cc626107db_r.jpg&&&img src=&/b2214aaa1013cdb2075f6_b.jpg& data-rawwidth=&1200& data-rawheight=&8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0& data-original=&/b2214aaa1013cdb2075f6_r.jpg&&21. 高新6号 Y-8Q反潜巡逻机 &br&&img src=&/14dba2bb950bc0d69ac926b67daa2d89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3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14dba2bb950bc0d69ac926b67daa2d89_r.jpg&&&img src=&/f269fce4591cedaecbcbf2e8_b.jpg& data-rawwidth=&1600& data-rawheight=&11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00& data-original=&/f269fce4591cedaecbcbf2e8_r.jpg&&22. 高新7号 Y-8XZ心理战机 &br&&img src=&/ca96b42e18a6dccd0969b3da_b.jpg& data-rawwidth=&892&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92& data-original=&/ca96b42e18a6dccd0969b3da_r.jpg&&23. 高新8号 Y-9JB海航的综合电子战机。注意看,Y-8已经改为Y-9了&img src=&/bc86aa03b98c4c_b.jpg& data-rawwidth=&980& data-rawheight=&7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80& data-original=&/bc86aa03b98c4c_r.jpg&&24. 高新9号 Y-9W 也就是空警-500小盘子,据说空军很满意,将来会大规模装备代替空警-200和2000。&br&&img src=&/243bcbdc3bba44ea4c6a4_b.jpg& data-rawwidth=&960&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243bcbdc3bba44ea4c6a4_r.jpg&&&img src=&/e4d36b9ce0ce8cb1c999821cfaf0345e_b.jpg& data-rawwidth=&1600& data-rawheight=&98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00& data-original=&/e4d36b9ce0ce8cb1c999821cfaf0345e_r.jpg&&&img src=&/e9ebf701dd65d22a31bf6fc7c7043d27_b.jpg& data-rawwidth=&1600& data-rawheight=&10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00& data-original=&/e9ebf701dd65d22a31bf6fc7c7043d27_r.jpg&&25. Y-9W的表兄,出口巴基斯坦的ZDK-03&br&&img src=&/cdfafbde400_b.jpg& data-rawwidth=&1143& data-rawheight=&7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43& data-original=&/cdfafbde400_r.jpg&&26. 高新10号Y-9XZ最新一代的心理战机&br&&img src=&/0cbc83c8dcda9d8c6970f3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0cbc83c8dcda9d8c6970f3_r.jpg&&&br&27. 高新11号 Y-9G最新一代情报搜集机&img src=&/ba112ea439cb85a1de2fe_b.jpg& data-rawwidth=&900& data-rawheight=&5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ba112ea439cb85a1de2fe_r.jpg&&28. 对了,还有COD里面的Y-8炮艇。。。。&img src=&/6ac428db93a6a51fc2d633b2_b.png& data-rawwidth=&1673& data-rawheight=&93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73& data-original=&/6ac428db93a6a51fc2d633b2_r.png&&&img src=&/cbca838d347ccca297a5cd9e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cbca838d347ccca297a5cd9e_r.jpg&&
(先感谢所有原图作者,图侵删!!多图杀猫) 这就是传说中的上首页吗?谢谢各位捧场! 不能说歼7简直是作弊。剩下的当然是PLA的运-8啦,被各种魔改,简直上天入地无所不能。 先说说基本的。 An-12,运-8他老娘。Y-8 原型机在日首飞成功。1980…
这个问题其实非常有价值,尤其对于正在树立价值观的年轻朋友和刚刚开始思考一些国家关系和政治学问题的朋友。当然我也不专业,票友程度的胡扯而已。&br&&br&&b&中国能否顺从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呢,技术上讲短期内没问题,而且目前中国依然在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框架下发展,远没有到踢翻现有秩序的程度。但是长期趋势来看,又呈现另一种情况。但是问题从来不是这个,而是人民能否接受这样一条路?&/b&这个问题可以引申出一个宏大社会蓝图,一个贯穿整个国民心态和社会图景的哲学思考。&br&&br&在正文之前,我还得先点明一个普遍的误解。&b&中国并不是一直被美国的国际秩序束手束脚,中国过去三十年可以说是美国所主导的这一国际秩序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在这个国际秩序和产业分工下,中国才取得了今日的国际地位和经济实力,所以不应当把美国的国际秩序视为不共戴天的对立面,美国的国际秩序,即是限制中国发展的玻璃天花板,也是保证中国成长至今的刚性需求。没有美国主导的秩序,中国不可能通过接盘西方的产业转移来积累资本,这些资本是中国未来继续发展的必要基础。如果中国换成美国的角色,就需要庞大的军事开支来维持全球存在,需要很多精力来维持全球均势。这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根本无法做到。而如果做不到,那么中国很难有过去三十年的平稳发展,也难以在世界经济产业分工里,取得“世界工厂”这个虽不高级,但是却举足轻重的位置。这个位置,是中国得以成就今天的中国的基础,但是未必能满足得了中国未来的发展需求。&/b&&br&&br&此外,&b&“顺从”&/b&这个词太过生活化,不够学术化,(当然我写的东西也未见得学术到哪里去2333)我们很难从学术层面给顺从这个词一个准确的定义,而如果没有定义,自然就不好讨论这个问题。&b&所以我暂且自作主张给一个定义,“这里的顺从,我将其视为不挑战美国所建立的国际秩序框架,只在这个框架下发展自己,以美国对中国的定位作为行为底线,不超出美国对中国的定位。”符合这些特征的行为方式,我们称之为“顺从”。&br&&/b&&br&好,在明确以上这些概念后,我们可以开始思考一些细节的问题。&br&&br&思考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几个切入点。&br&&b&1.那就是美国主导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国际秩序?&/b&&br&&b&2.&/b&&b&如果想要做到“顺从”,那么中国应该在这个国际秩序里扮演一个什么角色?&/b&&br&&b&3.&/b&&b&中国目前在这个国际秩序里是一个什么样的位置?&/b&&br&&b&4.以以上三点为基础,探讨一下中国顺从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的技术可行性?&/b&&br&&b&5.以第4点为基础,探讨一下这个可行性对中国目前发展的影响和中国面对的国际环境的影响。&/b&&br&&br&以上是我们认真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的基础和几条主要线索。&b&(没有耐心看完的朋友就别继续看了,省的断章取义再来提问,你连文章都看不完,我有何义务回答你的问题?)&/b&&br&&br&&b&1&/b&&b&.美国正在主导的和他所需要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国际秩序呢?&/b&&br&大体上讲可以分为几个层面,&b&军事上就是一个只存在唯一全球性军事存在的国家的秩序。这个特殊国家以海权论为基础,一手把持着世界海运的15条主要咽喉要道。&/b&在全球设立前进军事基地,做到全球到达全球投送。允许存在地区军事强国,但是不允许其力量投射超过地区的范畴,开始往全球性上靠拢。&br&&b&经济上,美国扮演全球的庄家,和掌舵者,几十年来陆续利用黄金美元,石油美元等在投资和避险上占据优势地位,使得资本流向受美国影响,国际交易美元本位进一步维护这一基础。&/b&其组织的发达国家联合体占据产业链上端,对其他欠发达国家形成优势,利用技术革新和产业转移,不断稳固其经济地位。&br&&b&政治上,美国作为带头人,推行世界各国广泛接受的法律,人权等概念,构建一个较19世纪更为文明的现代国家秩序。逐渐同化其他不属于这一政治概念圈子的国家,最终构建美国心中的理想世界格局。&/b&&br&&br&当然,国际秩序是个大命题,单独这四个字就可以写篇论文,所以就不能展开说了。总之,美国主导的全球秩序就是美国在经济,军事,政治上起到全方位领导作用。其他国家的发展都在这一框架内呈拱卫之势。可以说是对当前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的一个简单概括。&br&&br&&br&&b&2.&/b&&b&如果想要做到“顺从”,那么中国应该在这个国际秩序里扮演一个什么角色?&/b&&br&我们依然可以用那三个层面来简单解释。&b&军事上,中国应当在东亚地位成为一个相对强的国家。但是又不能超过美国所设定的“区域强权”的定义。所谓区域强权,可以简单理解成,在第一岛链内拥有不错的战斗能力,能保护国家稳定和现存领土。&/b&考虑到中国的体量和规模,其军事实力一定会超过几乎所有邻国,但是在美国设想里,中国的邻国们一定要在某些领域针对中国具有有效的压制措施,共同作用下,维持中国的地区强权不至于向“全球化”迈进。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日本的防卫特点,偏重反潜反导和海军建设。目的主要是限制中国冲破第一岛链,进入太平洋。东南亚各国在南海方向上给中国造成掣肘,共同在进入印度洋方向上给中国施加阻力,等等等等。&b&总之,在美国的国际秩序里,中国并不需要当个弱鸡,但是你不能妄想从区域强国的定义里冲出来,往全球化强国队伍里钻。&/b&&br&&b&&br&经济上,中国最合适的产业模式是出口导向的初级工业品制造,比如纺织业,橡胶加工,代工业。停留在初级工业品和半资源产品出口上,为美欧为主的上游经济体提供强有力的原料支持和初级消费品支持,降低发达国家国民的消费花费。&/b&初级工业品和消费品在发达国家的生产成本过于高昂,故向中国进行产业转移也是允许的。这样并没有坏处,反而能升级发达国家的工业模式,淘汰附加值低的部分,留下附加值高的部分,降低污染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重。而中国的廉价生活用品可以极大提高发达国家公民单位收入水平下的生活质量,节省资源投入技术研发和产业升级,维护发达国家的产业和经济优势。这是中国在美国所主导的世界秩序里理想的角色。&b&总而言之,在美国的国际秩序里,中国人不需要家破人亡衣不遮体,但是你不能妄想跳出始终比发达国家产业模式落后一个层级的格局,往上游产业里钻。&/b&&br&&b&&br&政治上,中国作为东亚地区一个相对孤立的政治阵营。无法建立属于自己强力政治军事联合体和合作机制,并依附于现存的国际合作发展框架上。在意识形态方面被大多数国家排斥在外,并或强力或细水长流的方式接受西方政治理念的灌输,最终成为“大同世界”的一员。&/b&当然,这并不与上面两点冲突,你的经济角色和军事角色还是不能超过那个限定范围。其实比起上面两点,这一点美国反而更容易做到,目前中国的确就是这个状态。慢慢在吸收西方的理念,只有有几块自己阵地是不放松的。而中国的意识形态在东亚的确也确实孤立。只是意识形态孤立本身就不是一个显性的特征,它并不是强力作用在经济和军事上,所以给个体的感觉也不是那么明显。&br&&b&以上就是在美国的国际秩序下的“顺从”中国应该具有的政治经济军事特征。&/b&&br&(当然,这个“顺从”的标准有一定主观因素,所以见仁见智吧,我也只是说个人意见,因为根据我的观察,只要中国开始做这个标准下出圈的事情,马上就引发跟美国在经济军事乃至政治,以及民间舆论上的对立。)&br&&br&&br&&b&3.&/b&&b&中国目前在这个国际秩序里是一个什么样的位置?&/b&&br&&b&这个问题稍微了解时政的朋友应该会有自己的看法。那就是除了第三点政治意识形态上,前两点,经济和军事上,中国已经把腿伸出了圈外,而外媒甚至也认为第三点也在松动。&/b&&br&&b&军事上,新的国防白皮书颁布起,中国的海军开始逐渐从近海防卫转向近海防卫+远海护卫,不但在第一岛链内保持高频率高密度的存在,也周期性突破岛链到达公海大洋上进行远洋训练。&/b&不但在太平洋里航行,也开始穿过马六甲进入印度洋航行,在亚丁湾以护航为理由保持长期不间断存在。核潜艇潜航状态进入印度洋,停靠斯里兰卡。今年更启动了吉布提的海军补给基地的建设,开始谋求海外的军事节点。纵然&b&离美军的全球存在还差的远,但是已经远不是一个美国所设想的岛链内的地区强权所应该谋求的能力。&/b&&br&&b&&br&经济上,虽然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还未过去,且中国面临的经济困境也非常明显,但是过去几年里,中国的很多产业已经开始脱离中低端工业品的圈子,开始进入高端工业品的行列。&/b&高铁核电光伏特高压传输这种国企战略暂且不说,华为中兴的通信基站和交换机业务已经在非洲取得了很好的成果,欧洲的业务也做的不错。再细化一点,大疆公司的民用无人机在国际民用无人机市场上也取得了不俗的成果。这些所谓的高端产业在经济蛋糕里的比重虽小,但是成长势头却不断,时间会解决这些问题。这些东西, 比例未见得很大,但是却是区别中国和一般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标志。对这些不以为然的人,可以找找当今世界,哪一个非发达国家搞成了这些东西?&b&美国敏锐的察觉到了这一点,所以在中东如此之乱和乌克兰战火纷飞的背景下, 依然排除一切干扰坚定落实重返亚太,就是察觉到了这个不正常的势头。所以必须说,老美的眼光还是很尖锐的。&/b&&br&&b&&br&政治上,中国是走的最慢的一个方向。由于意识形态的隔阂,中国近年来也转向务实外交,尽可能淡化意识形态色彩,用经济夹带政治的思路来获得政治受益。&/b&一带一路和亚投行便是这一思路的外在表现。除此之外,还有政治效果稍逊,军事色彩稍浓的上合组织,以及中韩自贸区等经济性很强的半政治部署。中国虽是东亚政治天平上重量级的砝码,但是长期自成一体,近年来开始逐渐寻求与他国整合,以换得在国际政治博弈中更大的回旋余地。&br&&b&总而言之,中国目前在国际上的角色,已经部分超过了美国所主导的世界秩序对中国的角色设定。&/b&&br&&br&&br&&b&4.&/b&&b&以以上三点为基础,探讨一下中国顺从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的技术可行性?&/b&&br&&b&世界上没有无条件的顺从,顺从一般意味着放弃谋求更高地位的表态,这个更高地位不是打嘴炮层面的地位,不是嘴上不提“星辰大海”,“伟大复兴”,“中华崛起”就能达成的,他必须伴随着实际的行动。这些行动包括但不仅限于:&/b&&br&&b&1。维持现有的初级工业品出口的产业结构,不挑战西欧及北美的上游产业结构,并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为本国产业升级的动力。&/b&&br&&b&2。维持不超过第一岛链的海空军力量以及放弃所有海外的永久存在。&/b&&br&&b&3。放弃一些已经建立的,跟现有国家秩序下的多国组织利益相悖的联合体或组织。亚投行是一个例子。&/b&&br&&br&&b&这些能接受吗。我不知道,但是据我观察,很多人都不能接受。&/b&国民不能接受的东西有很多,不能接受中国只能制造运动鞋和袜子,不能接受中国的战机不如美国先进,不能接受美国在国际上一呼百应而中国没有影响力。在中国少数做的还算可以的领域,国民也喜欢拿来跟世界第一的同类产品相比,小到圆珠笔和笔记本,大到第四代战机和驱逐舰。国民潜意识里是喜欢第一的,有时候仅仅是位列第一梯队而不是领先,就已经可以让很多国民不满了。&br&很多国民觉得有这样的愿望理所应当嘛,是理所应当。不过这是一个特别有雄心的国家的国民才具有的理所应当,不是一个顺从于别国的国家的国民的理所应当。所以在思考应不应该给这个国家的某些属性提出一个要求时,也应该考虑你所希望的这个国家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以及,是不是跟你的期望真的相符。&br&&br&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中国动画做的不如日本好,不如美国好,很多人不满,很多人怨声载道。但是同时也可以想一下,世界上二百多个多家,真正有强大成熟乃至国际化的动画产业的国家,也就美国日本两个,中国为啥要去争这个东西呢?动画产业好不好很重要吗?没有动画产业你的生活就会差吗?西欧很多国家的动画产业也不算强啊,东南亚很多国家根本没有这种产业啊,人民不一样安居乐业吗?做不好动画的中国很特殊吗?你不过就是那二百多个大多数之一而已,从比例上讲,中国要是动画做好了,反而是鹤立鸡群。所以很多东西,如果要当一个顺从的国家,其实是没有必要的。&br&&br&有人说,日本动画做的很好,但是人家也很顺从啊,还是发达国家,这证明鱼和熊掌可以兼得嘛。但是日本真的就是标准的顺从国家吗?日本的国防政策,很大程度上偏离了美国的设计。前几年的东海风波,日本也做了很多美国想按住却按不住的东西。日本,某种程度上,算不上一个标准的顺从国家。美国也经常对日本很不满,其实一样的&b&。&br&&/b&&br&很多国民目前有一个比较矛盾的心理,一方面不愿意接受中国相当多的领域的落后不能比肩美欧,另一方面又不愿意看到目前中国跟其他国家严峻的竞争形势,乃至对抗。&br&&br&还有人想到欧洲国家,觉得欧洲国家也很先进啊,而且对美国的秩序也还算顺从嘛,这又是一个鱼和熊掌可以兼得的例子嘛。但是欧洲国家的标准真的能满足我们的国民的期望吗?有几个欧洲国家的防务不是高度依赖美国?有几个欧洲国家的战机,军舰能跟美国相提并论?你们能接受中国的戴高乐比美国的福特号小上万吨吗?你们能接受中国的阵风打不赢美国的F22吗?你们能接受中国跟一堆邻国一起鼓捣一个叫伽利略的定位系统,搞到现在还没成功吗?我不知道,但是按照目前这个时代的国民性,我觉得这远远满足不了我们国民的胃口。&b&你可以说我没要求那么多,我就要求高收入高福利稳定的生活,不过别忘了,除了你之外,有人要求,而且大有人在。&/b&&br&&br&再举个例子,中国一定要去争那个&b&“第一经济体”&/b&的名号吗?那很重要吗?这里有一个小学生都会算的算术题。考虑到中国的人口和美国的人口,要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人均需要达到美国的多少?掰手指头一算,只需要达到美国人均产值的不到三分之一。&b&那么中国如果定一个人均达到美国人均的三分之一的发展目标,算不算过分?听起来不算过分吧。同样的一个“要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狂妄目标,换种说法,就显得那么的理所应当。那么,我亲爱的朋友们,你还要不要跟美国争这个“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交椅吗?如果想顺从,不去争了,那么中国人民的人均产值就一定不要超过美国人的三分之一的水平,超过了,不用你主动去抢,你就是不折不扣的第一经济体。是不是有点残酷呢。&/b&&br&&br&有没有可能闷声发大财的同时依然顺从呢?我觉得难,因为你想,你的经济体量都碾压美国了,你还想让美国觉得你“顺从”?你还想让美国继续对你和和气气?难,实在难。经济体量一旦超越美国,美国必然要做出相应的政策调整,不可能坐在那里静观其成。而一旦经济体量被超过,美国的霸权就只有军事这一条腿在支撑,必然萌生强烈的不安感,一个国家不安的时候最容易做出格事儿,这是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br&&br&想要做到顺从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需要做的事情远比一些人想象的多。&b&摆出低姿态和不再继续在政治军事乃至经济层面做出重大进取行为自然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更需要中国在现有的发展水平上做出“断腕”之举,自废甚至放弃一部分现有能力。包括现有的整个产业经济层面的高端化成果,潜在会挑战IMF和亚开行地位的AIIB组织,上合组织等等。已经初具雏形的海军远洋作战能力和海外军事节点,以及大批性能指标比肩美军的军事装备项目计划。&/b&&br&&br&&b&不舍得?那就难以让美国感觉到中国的“诚意”,就算你再表现出“顺从”,美国也难以不认为你的能力不会对其所主导的国际秩序构成挑战。这不单是一个中国“愿不愿”和“能不能”的问题,更是一个美国“信不信”的问题。&/b&&br&&br&&br&&br&&b&5。以第4点为基础,探讨一下这个可行性对中国目前发展的影响和中国面对的国际环境的影响。&/b&&br&&br&&b&中国目前真的有本事冲破美国所主导的国际秩序么?早得很,这是个伪命题。但是不可否认,这是进行时,或早或晚都会有这一天。而且最关键的是,中国早就踏出了这一步。这一步不但是在跟美国等发达国家争利,还跟众多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争利。&/b&&br&&br&中国产业升级,开始侵蚀以往完全有欧美把持的高端电子产品,机械制造,互联网商务,乃至军火出口。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b&而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中国过去几十年从发达国家接盘了转移来的低端产业,很大程度上拖慢了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东南亚国家应该深有体会,中国的代工业,如果分散到东南亚诸国,对他们的经济是非常有好处的。但是为何还是大部分落户中国,其原因在于中国配套齐全的基础设施和搞笑的物流转运,稳定的政局和经济也是一大有利因素,更重要的在于中国的义务教育提供了大批受过基本教育的熟练技工。这就是为何同为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中国跟东南亚国家,为何只有中国成为了最大的代工基地。因为廉价劳动力从来不是产业转移的唯一参考指标。&/b&&br&&br&&b&当然,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劳动力价格也会逐渐提高,其廉价劳动力的优势也会慢慢消退。所以中国向其他更欠发展的国家的产业转移,也已经开始。只是,考虑到中国的发展不平衡和国土纵深,在向别国转移产业的同时,也会在本国内部进行东西方向的产业转移,中西部的劳动力价格依然符合廉价的标准,所以中国在对外产业转移的同时,也在自我产业转移。这拖慢了其他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的速度,自然也会让他们不爽。而中国这种两边不讨好的现状,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中国这个架子太大了,家里孩子多。某种程度上,中国的经济发展,在很多国家看来,是有原罪的。这也算是中国当今面对的国际形势如此复杂的原因之一。&/b&&br&&b&&br&所以这也是为何不管国内国外,都有大批学者认为,中美矛盾很大程度上是“结构性”的。远不是调整发展目标和指导政策就能够缓和的,矛盾在根儿上。&/b&&br&&br&这个世界上就算没有中国,也依然会有人会做中国的低端制造业,顶替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也许不能像中国一样很好的胜任这个角色,但是也肯定不会导致国际产业链的缺失,要知道,当今世界上,很多亚非拉国家和地区,梦寐以求加入国际分工。&b&中国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就像一个吃相很难看的胖子,把本来可以喂饱几十个小国的来自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给自家了孩子们分光了。&/b&这些小国,想得到中国一样的机会,只能等待中国也进行产业升级然后向他们淘汰落后产业。如果没有中国,欧美国家一样能享受到廉价消费品,不是没有国家可以做这个事情。而其他发展中国家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以更快的发展速度发展。&b&中国的存在,不但让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上限降低了,还让他们的发展速度降低了。中国是给世界经济做了很大贡献啊,但是并不代表其他国家就会感谢中国,因为没有中国他们未必过得更差。&/b&&br&&br&世界经济的蛋糕就这么大,你一个庞然大物想加入进来,必然有人会因此饿死。过去十几年里,很多亚非拉国家已经因为中国的发展吃了亏了,未来,为了中国发展而吃亏的,可就不只是亚非拉国家了。中国的存在,本身就是断人财路。这个世界,本身很难让每个国家都吃得饱,更何况还想吃好。这里存在另一种可能,有人提醒我,所以我觉得有必要提一下。“世界经济的蛋糕就这么大”这句话的前提是在没有革命性的技术爆发和新能源选择来缓解压力,前面说过一句话,缓解蛋糕分配紧张的最好办法就是把这个蛋糕做大,所以这依赖于一个条件,即技术革命对于资源压力缓解速度,能否跑得赢世界发展对蛋糕分配的要求。跑赢了,那么整个世界的发展压力都会得到极大缓解,如果跑不赢,那么世界范围内的不稳定因素就会增加。分蛋糕是国际社会间的固有矛盾,&b&只要继续发展,这个矛盾就会越来越明显,政策,交流,“人民的爱”可以缓解这个矛盾,但是却无法祛除这个矛盾。最好的缓解结构性矛盾的办法就是把全球经济蛋糕做大,不过这需要新能源革命等前提条件,这个东西又是一个很没准的东西,我们自然乐见其成,但是也必须做好相当一个时间段内没有这种好机会出现的准备。&/b&&br&&br&前面的回答里有朋友用了一句很有意思的形容:“你可以问问美国:大象抱在腿上是个什么感觉?”这其实从侧面也给美国带了一个问题:“你能不能carry的动中国?”待在你所设计的国际秩序里,你能不能保证中国能吃的饱,吃的饱的同时,还要能满足中国国民对更好生活的渴望,另外满足中国国民什么产品都要能跟美国比一比的心态?&br&&br&&b&那是不是中国政府近年来一直提倡的“互利共赢”的发展模式都是骗人的?也未必,互利共赢和零和博弈,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共存。&/b&中国的发展给发达国家提供了廉价消费品,降低了发达国家人民的生活消费,此乃互利共赢。中国的继续发展开始进入原本属于发达国家的产业上游,开始抢夺本属于发达国家的市场份额,其他国家的优势地位开始受到威胁,这就是零和博弈。两个看起来相反的东西,其实都能解释的通。&b&无论你相信“零和博弈“也好,相信”互利共赢“也好,都能找到足够的弹药支持自己的论断。&/b&&br&&br&&br&&b&很多时候,“零和博弈”和“互利共赢”之间,只有一线之隔。而这一线之隔,很可能就决定于在中国未来的发展跟外界的矛盾到达一个临界点之前,会不会出现一个能够极大缓解资源能源紧张的技术革命。&/b&&br&&br&世界上有很多国家,不是每个国家都想当有声有色的大国,不是每个国家都必须去争个高低才能立足。这就是跟社会一样,有的人觉得,我为啥要那么有雄心,我可以小日子过得很滋润嘛。当然也有的人就是觉得,我不去博个功名简直是愧对我这一生。前者是大多数,后者虽然较少,但是也不乏其人。中国就是后一种,或者说后者代表了中国当今国民的主流思想。&br&&br&&b&中国还远不到一个能一脚踢翻旧世界的程度,很多时候中国是被推上风口浪尖。&/b&而推中国不推其他国家的原因也在于中国确实是唯一潜在的有可能踢翻旧世界秩序的国家,虽然这一天还远得很。&b&谁都知道中国跟美国差了不止一个量级,然而如果除去中国,其他任何国家跟美国差得更多更远。这算是矮子里面拔高个,强行把中国放进跟美国争霸的命题里。&/b&&br&&br&&b&对于这种思维,还请年轻的朋友们不要轻信。中国只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到处“被VS美国”,累不累啊?很多时候,做好眼前的事情即可,其他的问题,交给时间来解决。没人非得让你去把美国干翻,但是你必须正视中美的矛盾是结构性问题。&/b&&br&&br&&b&美国的世界秩序是个好东西,中国的发展一直得益于它。但是美国的世界秩序给予中国的定位,不是永远可以满足中国的发展需要。&/b&所以,美国的世界秩序不会永远是个好东西,至少需要不断去修正这个秩序,才能满足动态的国际平衡。而修正到一定程度,量变达到质变,这个秩序还是否是以前的秩序,就很难讲了。&b&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是中国过去三十年里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且中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依然需要依赖这个秩序,中国要做以及不得不做的,只是对这个国际秩序中,对中国继续发展带来限制和制约之处,进行修补和改动。 而这种对现今国际秩序的修正和改动。某种程度上就是中国与外界的矛盾之根源。&/b&&br&&br&&b&而对于中国在未来某个时间段或主动或被动去颠覆现有国际秩序的可能,暂时还不是我们大众现在需要考虑的问题。但是身为掌舵者的高层领导,必须对此有足够的认知和心理准备。&br&&/b&&br&所以归根结底,这个问题其实是个开放性问题,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再完善的答案,其实也是建立在回答者设定的诸多条件之上,无法解决所有潜在的疑问。想挑个例外和逻辑BUG也非常简单,所以,最好的角度,就是看答案的同时,也别忘了继续思考。&br&&br&&br&以上。
这个问题其实非常有价值,尤其对于正在树立价值观的年轻朋友和刚刚开始思考一些国家关系和政治学问题的朋友。当然我也不专业,票友程度的胡扯而已。 中国能否顺从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呢,技术上讲短期内没问题,而且目前中国依然在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框架下…
被邀请回答这个问题,看了看上面几位的回答,觉得还是有必要谈一谈。&br&&br&这里需要好好科普一个很重要的事情:&b&宋理宗时期宋军曾经收复了山东,并且一度收复沧州、大名府等地。&/b&&br&宋宁宗嘉定七年,金朝迁都汴梁,南宋停止对金朝输送岁币,同年山东群盗蜂起,不久后大部分被金军击败,其中部分逃入宋境,被南宋收编。&br&嘉定十年,金宣宗采取“取偿于宋”的战略,主动南下攻宋。不过很快攻势失败,南宋转入反击。其中一步就是以原山东盗匪和义军首领组成忠义军北上收复山东州县。南宋军队一度控制山东全境,甚至北上收复沧州、大名府等地。&br&嘉定十三年(1220),蒙古发动山东攻略,直到宋理宗宝庆三年(1227),宋军才完全失去对山东的控制。&br&绍定四年(1231),窝阔台南下攻金,在四川方面借路伐金,宋军经过激烈抵抗最终落败,四川方面主力的四个都统司全部败溃。&br&绍定五年,宋蒙敲定联合灭金,此时宋蒙在四川依然在开片。&br&端平元年(1234),宋蒙联合灭金实现。&br&&br&上面说的只是个大概轮廓,因为这方面史料其实非常复杂,有兴趣的可以自己翻翻&br&&a href=&///?target=http%3A///p/&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宋元战史》链接总汇&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target=http%3A///p/&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宋元战争大事记&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target=http%3A///p/&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李天鸣《宋元战史》图集&i class=&icon-external&&&/i&&/a&&br&在整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一点。南宋在金宣宗南伐的三年后即同时与蒙古在山东和四川两地作战。而此时金军也在抵抗蒙古入侵。也就是说,&b&在嘉定十三年以后的十四年时间里,宋、蒙、金三方都在多线作战,而且蒙古有着一定的优势。&/b&&br&其实这里有个很有趣的假设,如果金朝当时和南宋订立攻守同盟,那么南宋可以从山东和四川两个方向对金进行支援,而这两个方向其实是可以直接攻击到蒙古侧翼的。但是&u&金宣宗在这件事上的态度很坚决:取偿于宋,尽管他自己一直标榜自己想和南宋恢复和平,但是貌似他对部下的控制力有限,金军一直和南宋保持着相当程度的军事冲突知道自己灭亡,结果就活活把自己坑了。&/u&&br&所以说三分天下连刘抗曹真的是一件很伟大的功业,尤其是两国之间还死了个关羽的情况下。&br&&br&剔除了宋金联合的可能,回过头说宋蒙。&br&&b&有几位答主提到宋蒙必有一战,这话欠妥,实际情况其实是,宋蒙已然开战。&/b&所以说,端平入洛没有对错的说法,端平元年金朝亡国后,仔细算算其实宋蒙之间已经开了十几年的片了,即使在宋蒙联合出兵蔡州的前后,宋蒙还在别的战场上打的不可开交。&br&所以说打是一定会继续打下去的,但端平入洛本身在具体操作时的糟糕表现依然是要批判的。
被邀请回答这个问题,看了看上面几位的回答,觉得还是有必要谈一谈。 这里需要好好科普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宋理宗时期宋军曾经收复了山东,并且一度收复沧州、大名府等地。 宋宁宗嘉定七年,金朝迁都汴梁,南宋停止对金朝输送岁币,同年山东群盗蜂起,不久后…
我先抛砖引玉,坐等大神斧正。&br&&br&技术资料主要源自??(这位仁兄头衔一大堆,就不翻译了,大家知道两点就行:他是一名军事专家;去中东训练过特种兵,还去亚丁湾打过海盗)所著的《?? ???―――?? ????? ?? ??? ????? ??》一书(2012)。&br&&img src=&/dc4c42f2688_b.png& data-rawwidth=&120& data-rawheight=&15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20&&&br&&img src=&/016f47b47a65b7ee6260_b.png& data-rawwidth=&248& data-rawheight=&36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48&&&br&在二战结束后,韩国成立韩国国军的前身―――国防警备队(?????),主要使用日军留下的友坂三八式栓动步枪(????? ??)和南部十四式手枪。&br&&img src=&/5ab5019080bdb31fa19ddc_b.pn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28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5ab5019080bdb31fa19ddc_r.png&&&br&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韩国陆军急剧扩军,步兵武器主要来自两个途径:一是美军紧急援助的M1半自动步枪,整个战争期间交付了约30万支,主要给韩军精锐部队使用;但由于美国参战,本身也急需步枪等武器,M1数量不足(二战刚结束5年就武器不足?不很理解),于是驻日美军从日本国内紧急调拨库存的友坂三八式步枪进行改膛,改为可发射美军.30步枪弹的型号,配发给韩军部队。&br&&br&韩军M1&br&&img src=&/889aecc08f06f6914018abd_b.pn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5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889aecc08f06f6914018abd_r.png&&&img src=&/76cadb1f300c61fa0454d3_b.pn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52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76cadb1f300c61fa0454d3_r.png&&电影《高地战》出现的M1&br&&img src=&/3d4be89d4c5b1c75fdeefc_b.png& data-rawwidth=&984& data-rawheight=&6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84& data-original=&/3d4be89d4c5b1c75fdeefc_r.png&&夹个私货,大爱金玉彬+莫辛纳甘&br&&img src=&/4af2dad2f8c2f7caf88823_b.pn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3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4af2dad2f8c2f7caf88823_r.png&&&img src=&/ceccedf77ded_b.pn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3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ceccedf77ded_r.png&&&br&&br&此后,M1半自动步枪、M1卡宾枪、M3冲锋枪和M1911A1手枪、M1919机枪等美系轻武器在整个50至60年代,一直是韩国陆军标准配备。在此期间,韩国只是建立起枪械维修、保养体系,虽然军方有“自主研发轻武器”的呼声,但限于贫弱的国力,并没有付诸实践。值得一提的是,直到2015年年底,韩军预备役部队仍然在使用这批“爷爷辈”武器进行训练,2016年初才换装M16A1步枪进行训练。&br&&img src=&/d2c3caa50d_b.png& data-rawwidth=&355& data-rawheight=&24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5&&韩军的M1卡宾枪(实尾岛事件)&br&&img src=&/a0f4f7b5c1b801a33bd6fbb5f69b42ec_b.png& data-rawwidth=&350& data-rawheight=&25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0&&&br&越战爆发后,韩军积极参加越南战事,为了适应美军作战体系,派驻越南的韩国军队使用美军提供的M16自动步枪和M60机枪。在对M16步枪进行评估后,韩国军方认为轻巧的M16自动步枪远胜于笨重的M1半自动步枪,在1973年从美国获得了生产许可。从1974年开始,韩国在釜山兵工厂许可生产603K M16A1自动步枪(韩国特许生产型),生产了约60万支;另外还生产了M60机枪12万挺。&br&&br&《国际市场》剧照&br&&img src=&/f65dba40b45_b.pn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4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f65dba40b45_r.png&&&br&&br&韩国在80年代初对国防企业进行私营化改革,其中国营釜山兵工厂被并入韩国大宇集团。大宇曾试图对外出口韩国生产的M16,但科尔特公司出于保护海外市场的目的,在授权合约中规定了韩国M16不得外销,这也无意中促使韩国决定自行研发本国轻武器。&br&&br&一直到这儿,韩国轻武器一直都是“拿来主义”,没什么可说的。&br&&br&由于韩国已经生产了近10年M16自动步枪,对其性能掌握充分、生产经验丰富、基础条件厚实,所以开展国产步枪的研制十分顺利,仅用两年时间,于1984年推出了K1系列卡宾枪和K2突击步枪。&br&&br&这里说一下韩国轻武器的命名序列,韩国传统军用轻武器以英文K(意即Korea)命名。如K1为卡宾枪;K2为突击步枪;K3为轻机枪;K4是榴弹发射器;K5是手枪;K6是重机枪;K7、9、10是冲锋枪;K11是双口径武器;K12是通用机枪;K14是狙击步枪;K201是下挂枪榴弹发射器,等等。上述武器基本均由?? ?? ?? ???(韩国国防科学研究院)设计。&br&&img src=&/37a63ed58a8b5e80bc6ece6_b.pn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29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37a63ed58a8b5e80bc6ece6_r.png&&&br&由于韩国枪械研发时间并不长,且受欧美影响极深,所以几乎所有轻武器都能看到欧美轻武器的影子。特别是K3轻机枪是翻版米尼米、K4是翻版MK19、K6是翻版M2HB、K11就是OICW表亲,K201是翻版M203等等,不仔细看很难分辨。&br&&br&K3&br&&img src=&/73a09fcddf1cd166fef9cb_b.png& data-rawwidth=&984& data-rawheight=&5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84& data-original=&/73a09fcddf1cd166fef9cb_r.png&&&br&比如K3轻机枪。在FN公司推出米尼米后,西方国家大量采用。用了多年M60的韩国军方起初想直接采购M249,但迫于国内压力无法购买,于是干脆直接参考米尼米的设计开发本国机枪。这种敷衍的态度导致除了外观细节略有不同(如导气调节装置),K3本身就是韩版“米尼米”机枪。&br&&br&还有一些并不出名的,比如K8自动步枪,K9、K10冲锋枪,K12通用机枪、K14狙击步枪等,简单翻了翻,术语很枯燥,并无出彩之处,就不浪费篇幅了。&br&&br&下面我主要介绍K1卡宾枪、K2突击步枪和K5手枪这三型大规模列装的主力枪械,首先介绍K1系列。&br&&br&K1卡宾枪设计之初原本是作为K2突击步枪的短版,用以取代美式M3冲锋枪(没错,就是在国产战争影剧中国军也用、红军八路军也用、甚至日军也用的“万金油神枪”),但在发展过程中两个枪族分道扬镳,K1系列卡宾枪成为了独立的卡宾枪族。&br&&br&K1A&br&&img src=&/cbe0c23132caad46b5f5b_b.png& data-rawwidth=&660& data-rawheight=&4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0& data-original=&/cbe0c23132caad46b5f5b_r.png&&&br&K1系列在研制过程中,由于科研功力不足和为了压缩成本,参考了M16的多种设计思路。比如直接移植了M16A1的气吹式导气方式;上下机匣结合方式也与M16相同,使用两根插销固定,但取消了上提把;扳机组件沿用M16的设计,在握把上方,有保险、点射、半自动、全自动四种;直接采用了M16的30发铝制弹匣和弹匣卡榫等等。所以用过M16的人可以很快上手K1。而且K1系列继承了M16精度高的优点,在非全自动射击状态下,普通士兵可以在200米距离上轻松使用点射打中半身靶。&br&&img src=&/57db7f620f62da808cd2735_b.png& data-rawwidth=&360& data-rawheight=&29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0&&&br&但两者也有不同之处:一是K1系列的枪机拉柄在右侧,左撇子操作不很方便;二是M16的复进簧是布置在在直枪托中,K1(K1A)为了缩短长度,舍弃了美国的单复进簧布置方式,而是改为在机匣两侧刻出沟槽,用以容纳双复进簧,成功的将枪的长度大幅度缩短,K1的长度在640mm(收起枪托),而M4的长度则在760mm(收起枪托),付出的代价就是由于两侧弹簧推力不均时会造成卡弹,这个问题现在依然在困扰着韩国军队。目前韩国军队已经将改进型K1A卡宾枪取代了所有原版K1卡宾枪。&br&&br&K1系列存在的问题:一是虽然K1系列的枪身紧凑,但由于大量使用钢材和铝合金加工件,所以不算太轻,全枪重2.82kg(满弹匣),与不装弹匣的M16A1接近。二是由于枪托位置较低,加上钢条比较细,所以不可能像M4那样托腮射击,造成射击舒适性不高。三是由于K1系列枪管短、射速高(700-800发/每分),而且使用SS109步枪弹,所以即使有销焰减震枪口帽的情况下,在非抵肩全自动射击时,枪口上跳仍非常严重,且枪口焰巨大,不利于夜战。&br&&br&另外,韩国还在K1系列的基础上研制出了使用9mm派弹的K7冲锋枪,K7使用自由枪机,安装消声器,成为韩国特种部队标准配备。&br&&img src=&/f2b66dfe0bfa3c_b.png& data-rawwidth=&546& data-rawheight=&42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6& data-original=&/f2b66dfe0bfa3c_r.png&&&br&&br&K2突击步枪。&br&&br&从外观上看,K1系列和K2外观极为相似,实质上内部差异很大。与K1系列的气吹式导气方式不同,K2为了提高可靠性,不惜牺牲部分精度为代价,采用了苏系AK的长行程活塞结构。&br&&img src=&/29494f93dfdcf63a37f812ac2c21fc0b_b.png& data-rawwidth=&420& data-rawheight=&29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20&&&br&扳机组件则与K1系列相同,直接采用M16的组件,也有四种模式,弹匣也与K1系列和M16通用。K2全枪重3.3kg(满弹匣),全枪长970mm,可以发射M193弹或者SS109弹。K2在准星设计上参考了以色列“加利尔”突击步枪,在L形后瞄具上,除了2个砧孔,还有一个缺口照门。大砧孔用于近距离概略射击,小砧孔用于远距离精确射击,缺口照门用于发射枪榴弹。&br&&br&从枪身上看,机匣采用铝合金并氧化处理,前护木采用绝缘橡胶,握持感非常不错。枪托采用略带弧度射击,较M16和M4的直枪托更加舒适。&br&&img src=&/f6132dcdeef4b324eec52f_b.png& data-rawwidth=&420& data-rawheight=&4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20&&&br&由于采用了小口径弹药和直枪托设计,K2的射击精度虽然不如M16,但射击精度仍然很高,普通士兵经过训练,能够轻松点射打中200-300米的人形靶。&br&&br&另外,得益于类似AK的导气方式,K2还开发出了类似于SIG550的折叠枪托版本,供装甲兵或空降兵等部队使用。&br&&img src=&/20b90cadfeb_b.png& data-rawwidth=&420& data-rawheight=&4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20&&&br&&br&K5手枪&br&&img src=&/4dbfe34b4fd9c5_b.png& data-rawwidth=&420& data-rawheight=&26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20&&&br&K5手枪于1989年由大宇精密工业有限公司研制(这是前文所有提到的大宇的全称,是韩国大宇集团的全资子公司。这里之所以要说明,是因为2002年公司重组,经过一系列改名,2012年更名为S&T Motiv公司,一开始我眼花还以为是史密斯韦森……),专为韩国军警研制的紧凑型手枪。该枪发射9mm派弹,采用枪管短行程后座。&br&&img src=&/4df3faed35d1e821eb4c72_b.png& data-rawwidth=&420& data-rawheight=&35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20&&&br&剩下的资料我简单看了看,这个枪总的来说,设计中规中矩,与贝雷塔92F等手枪相比,威力略大,但射速稍慢。&br&&br&韩国人最津津乐道的是向外输出这种手枪,特别是打进欧美民用枪市场(民间代号DP51)。&br&&img src=&/30dc7bc0603caf31b84b689_b.png& data-rawwidth=&353& data-rawheight=&56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3&&&br&总的来说,韩国军用轻武器还没有脱离欧美影响,形成自己独特的体系。&br&&br&大概就这些吧。&br&&br&有人对K11很感兴趣,贴两张图&br&&img src=&/aa253271cbd11d41bb8cef8dcdb1474e_b.png& data-rawwidth=&950& data-rawheight=&42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0& data-original=&/aa253271cbd11d41bb8cef8dcdb1474e_r.png&&&img src=&/f6b37cf2932faf316179_b.pn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4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f6b37cf2932faf316179_r.png&&是不是很有喜感
我先抛砖引玉,坐等大神斧正。 技术资料主要源自??(这位仁兄头衔一大堆,就不翻译了,大家知道两点就行:他是一名军事专家;去中东训练过特种兵,还去亚丁湾打过海盗)所著的《?? ???―――?? ????? ?? …
昨天看了篇文章特别好,这里分享下&a href=&///?target=http%3A//m.tiexue.net/touch/thread_.html%3Ffrom%3Dtimeline%26isappinstalled%3D1&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m.tiexue.net/touch/thre&/span&&span class=&invisible&&ad_.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1&/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昨天看了篇文章特别好,这里分享下
其实问题就在于一个,中国为什么要打抗美援朝?&br&&br&有人说是投名状?&br&有人说不自量力?&br&有人说被人绑架?&br&&br&都不是。&br&&br&我们今天再去回顾历史,许多时候只是凭借自己大约的印象,然后给人物或者事件贴上一个标签,这个标签可以是对的or错的,可以是受益的or受损的,甚至还有当初要是怎么怎么样就好了。然后引以为茶余饭后的谈资,或者党同伐异的话题。这样并不有助于大家增加对历史的理解,也不能深化对现实的思考,只是工作之余消磨时间的工具罢了,和lol,和手机游戏,和喝酒打牌也没什么区别。&br&&br&如果真要思考的话,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去除自己之前的情感,虽然基本不可能去得干净,但是能去除的尽量去除,会增强人的判断力。然后,去看相关的事实记载,可以是后人文章的引用,也可以是直接的档案记载(如果可能的话)。最后,用可靠的逻辑去串联事实,思考涉及各方可能的立场,目标和态度,预测事件变化各方可能的反应。&br&&br&而这里的关键是“可靠的逻辑”,这一点犹为困难,别说我们这些普通人,就连许多饱读史书的学者也不见得具备真正“可靠的逻辑”,所以我们只能按照国家利益原则和战后世界大背景,再结合朝鲜半岛问题各方的具体诉求,来梳理一下,朝鲜战争的由来。&br&&br&首先,半岛南北双方作为直接冲突方肯定是以统一为目标,但同时又因为三八线南北分别接收的关系,又同时具备代理人性质。&br&&br&然后,东北亚的对峙是美苏全球对峙格局的具体体现,双方在这里各自有一些原则和底线,同时也有一些期望。美国方面底线是对日本的完全控制,这是显而易见的。原因一是能力所及,确实打到了日本四岛,逼其投降,二是这一点不可退让,失去日本,则在东亚事务上失去话语权。而苏联的底线是什么,是拥有可靠的代理人以对这一地区施加影响。许多人说的比如出海口,其实只是一个方面,苏联要的是在远东足够扎实的影响力,也就是把自己国土南侧是自己的地缘利益区。地缘利益区,不同于美国对日本的控制,更不是直接的驻军或者占领,而是要保持足够的影响力,其所依靠的就是代理人。&br&&br&那美苏的各自期望又是什么呢?首先是美国,美国不希望与苏联发生直接冲突。是的,这是大前提,对苏联来说也是一样,否则也不会有冷战数十年。所以,美苏两国,在潜在冲突发生时,都是既硬气又又怂包的。硬气是在自己已经划定的地缘利益区内硬气,倘如对方阵营搞侧翻搞颠覆,或者自己阵营出了不听话的人物,都是非常硬气的,能动手绝不吵吵。而怂包在于,在自己划定的利益区之外,所发生的冲突就变成了“吃回扣我来,送死你去”的不粘锅。因而,美国所期望的,就是在东北亚东亚分化苏联的影响力,说白了就是让中国和朝鲜半岛都不至于完全倒向苏联,至于影响力自然是多多益善。那考虑意识形态因素之后呢,其期望自然也有全面对抗和封锁共产世界的成分,这个不是所有美国决策层都有,但是部分是有的,同时绝大多数不反对。&br&&br&苏联的期望在这里至关重要,因为东北亚是苏联传统的地缘利益区,从前和日本争,后来日本被打败了,到了俄国人扬眉吐气的时候。但问题是,俄国具体要什么呢?其一是在东北的权益,包括中东路和旅大。其二是中国官方的站队,其三是在朝鲜半岛的影响力。这三点,都是俄国人需要在不与美国人直接冲突的情况下,越扩大越好的。&br&&br&所以,美苏两方的底线是不冲突的,因此两方不会直接冲突,不会出现明目张胆的美苏对打。但是,美苏两方的期望是冲突的,冲突有两块,一是在半岛之内,双方都有扩大影响力的需要。二是双方都有在中国取得地缘利益的打算。因此,冲突的位置也就是朝鲜半岛和中国。而依照矛盾总是爆发于最激化的部位,因此肯定是朝鲜先于中国爆发,或者发展规律是由朝鲜推向中国。&br&&br&那问题来了。如何引爆,又为何要引爆,谁来引爆?&br&&br&美国人希望引爆吗?有的希望,有的不希望。希望引爆的人是想借此矛盾出兵朝鲜,半岛尽在掌控,或者再进一步与苏联划长春而治,在中国直接立起自己的代理人。当年日本尚且拥有这样的地缘实力,作为征服了日本的美国人,自然也希望或多或少能接手日本过去的利益,而不仅是它的本土。不希望的一方其实顾忌也还是苏联,美苏在欧洲分庭抗礼,中间还隔个东西欧诸国,尚且剑拔弩张,在东北亚可是直接涉及苏联边境。苏联掌控东北亚的决心可比美国大得多,部分美国人不愿冒冲突的风险。但是归根结底的态度是,利益是要的,朝鲜的中国的都想要,多多益善,只要苏联不翻脸,尽可能多拿。总之这样说,绝大多数美国人是不会反对的。&br&&br&苏联希望引爆吗?非常希望。自日俄战争以来,俄国人在东北亚一直取守势,因为日本人。直到1945年,欧洲战事结束,终于报了一箭之仇。其无论军事存在,政治影响,都处于触底反弹疯狂生长的阶段。比如,二战结束,国民政府与苏联就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迫不及待地把中东路和关东洲的权利揽入怀中。它急需一场天下有变,来把自己的图谋变现。而且,有美苏互相制衡,各自避免冲突的基础在,苏联依靠其地缘优势就可以保证不会吃亏了。&br&&br&然而,我们似乎还忘了一个棋手。&br&&br&就是中国。在美苏两国的剧本里,都没有这个角色的台词,但是这个龙套却非要有几句台词不可。一个棋子,想当棋手了,而他可能被别人一吹气就倒了。&br&&br&这个龙套的台词是什么呢?中东路和关东洲中国拥有,苏方限期撤出。朝鲜半岛与中国唇齿相依,这地方中国要有影响力。中国要独立,要自主,不想当做谁的代理人。按实力政治的评价,这叫耗子腰里别杆枪——起了打猫的心思。按照冷战格局下各阵营成员的评价,这叫麦当劳里要上校鸡块——砸场子来了。&br&&br&——————————今天的实验做完了,赶紧来更新,不过明天还要继续做——————————&br&&br&中国的角色转变,是诱发朝鲜战争的重要因素,买办不会打,代理人不会打,只有一个不甘久居人下的国家,才会做出“以卵击石”的选择。因此,出兵的投名状说也就无从谈起了。因为假如要彻底倒向苏联,甘心做代理人,做一个儿子党,此时中国需要做的根本不是出兵。而是立即发布声明于国际社会,请苏联出来调停朝鲜战事,因此保证自己不用直面美军的兵锋。这一幕在此前的历史中并不少见。&br&&br&那么获得政权暂时安全的代价呢?当然是中东路和旅大双手奉上莫斯科,从此予取予求都是苏爹砧板上的肉。&br&&br&想到这一层恐怕苏联的如意算盘也就不言自明了,诸位想到了吗?&br&&br&这不是阴谋论,这就是一场精妙的棋局。&br&&br&二战后,国民政府与苏联的条约前面已经叙述了,外蒙公投独立,中东路旅大港奉上。然而到解放战争结束,北京与莫斯科又签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次条约的达成颇为艰难,毛周二人亲赴莫斯科会见斯大林,谈判到一度人们以为太祖被扣押。所争的无非就是外蒙和东北。外蒙是国民政府承认并且公投独立的,王世杰就是见证人,一切手续俱全,而且解放军势力薄弱,根本没有拿回来的理由和力量。而东北本身就是tg的基本盘,而且中东路旅大港全在国土之内,所以这里是争夺的焦点。&br&&br&对于中国来说,苏联人从来都是两头下注。此时的冷战大背景,美国手握核武器,苏联还没从二战中恢复,苏联不可能因为铁路港口就和中国闹翻,把中国推向美国那边。同时,对于中国的影响力,特别是在东北的地缘利益,斯大林又不可能轻易放弃。朝鲜已经收入麾下,必须通过中东路旅大港与之直接联系,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东北亚架构,才是值得斯大林绞尽脑汁的大手笔。然而中国人死活不肯同意,那怎么办呢?&br&&br&一个团体的内部矛盾在不火并的情况下怎么解决?&br&&br&外部矛盾来解决。外部矛盾自然就是对面的美军。所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中东路国有,旅大限期移交。好一个友好,好一个互助,好一个同盟。然后就授意金日成对南朝鲜出兵了。正所谓一不做二不休,说的就是斯大林的手腕。&br&&br&北朝鲜有解放军老部队,有苏联支持,有中国之前的培养,打南朝鲜如同砍瓜切菜。虽然在美苏看来当然是菜鸡互啄,但以北吞南,对面没有一丝防备,也没有一丝顾虑,还是可以做到的。过汉江,破汉城,眼看就能把老李赶下大海了,仁川登陆了。&br&&br&这里要理解美国为什么要出兵。前面说了,三八线是美国底线吗?不是,日本才是。但美国同时也拥有大量的希望在东北亚发挥影响力,扩大军事存在的人,比如老麦。军人,特别是派头大的军人,没有不好大喜功的。但同时,也不仅仅是好大喜功这么简单,这背后还有一番绕口令需要明白。&br&&br&苏联和美国都不想和对方冲突。&br&苏联和美国都知道对方不想和自己冲突。&br&苏联和美国都知道对方知道自己不想和对方冲突。&br&苏联和美国都知道对方知道对方知道自己不想和对方冲突。&br&。。。。。。&br&&br&但是双方都希望在美苏不冲突的情况下,尽可能扩大自己的利益。所以金日成南下,打破这个平衡以后,美国的出兵就成了必然。因为当时的综合平衡就在三八线,至少美国人把战线重新退回三八线苏联人是没有动机出来干预的。&br&&br&印证这条线是平衡的还有一个例子,中国的声明措辞是美军越过三八线中国也将出兵。&br&&br&但是推回三八线以后,形势,特别是前线将领们眼中的形势就不同了。美军势如破竹,而苏联由于中间隔着中国,同时又因为避免直接冲突的“默契”,不可能拦住势头正盛的联合国军。所以,此时的老麦和几个月前的金日成就陷入了同样的思维。趁热打铁,能多得一分是一分,到了剑拔弩张不可调和的时候,自己再停手,然后把问题丢给身后的大哥去谈。老麦可以丢给白宫,老金可以丢给克里姆林宫。他们都选择了顺风局下,打破平衡,争取对自己有利的谈判环境(战线在谁的一边)。&br&&br&然而,美国后方的指示颇耐人寻味。要越过三八线的美军尽可能不要过于靠北活动,北朝鲜北部的行动尽量交给韩国军队,如果实在韩军不堪重用,就让美军换上韩军服装再行动。得陇望蜀,从来都不只是说说。&br&&br&这就是美军一定会出兵,而且一定会越过三八线的原因。而斯大林和杜鲁门其实都能看得到。&br&&br&斯大林的思路到这里就路人皆知了。&br&金日成老早就仗着自己的人马要统一半岛,他不会中途收手。&br&他一旦前出到一定程度,要在东北亚扩大力量的美国人肯定要介入。&br&美国人介入金日成一触即溃,美军打回三八线是迟早的。&br&战线重回三八线以后,将军们又面临当年金日成的处境,所以必然也不会收手。&br&而白宫看着苏联的反应给指示,能多占就多占,自然不会拼命阻拦。&br&&br&所以,三八线是一定一定要过。&br&但过了三八线,问题就踢给中国了。&br&&br&金日成来建立流亡政府,是不是东北得安置一下这个亲苏派?&br&美国人打到家门口,北京打算怎么处理?&br&如果要打仗,中国军队有什么条件,有什么能力跟美军在别的国家抗衡?&br&&br&然后,除了求助于苏联,中国还有别的办法吗?中国除了让出东北利益,引苏联来制衡美国,还有什么办法吗?&br&&br&金日成,中东路,大连港,三道紧箍咒,不怕东北不成黄色俄罗斯,不怕tg不成为苏共的儿子党。&br&&br&这就斯大林的高超的手腕。&br&&br&一个大写的服。&br&&br&——————一边跑程序一遍来更新,4月10日晚————————&br&&br&评论里有同志说我不读沈志华的文章就来乱说,我看是他没仔细看沈志华。说实话,我对朝鲜战争的起因的大部分事实的了解就是来自于沈志华,沈老师的文章我看过,讲座我也听过。他以档案入手,按照时间顺序,对照苏朝,苏中,中超的往来电报,还有各方人士的回忆录,以及当时的媒体消息,详细树立开战之前各方的酝酿过程,可以说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在此回答中关于发展经过的陈述,也没有超出沈老师研究的范畴,在此向这位老专家致谢。&br&&br&但我于沈老师的观点是不完全相同的。&br&&br&我认为苏方在这一事件中是完全发挥其综合实力和政治手腕,几乎以是一种对中国方面设局和报复的态度来发动这场战争。&br&&br&这样的观点在有的人看来是下大棋,是阴谋论。沈先生的观点是,苏方和朝方是认为美军不会出兵干涉的,并且希望快刀斩乱麻,让美国人措手不及,迅速以既成事实迫使美国放弃南朝鲜。比如,苏朝制定进攻计划,确定具体时间,并且要22~27天解决问题。&br&&br&然而,我的疑问在于,斯大林真的认为朝鲜战事能速战速决,美国人措手不及?斯大林真的认为美国会看着南朝鲜被北朝鲜吞并,而且袖手旁观?&br&&br&同志们呀,思路一定要全面,一定要多想为什么呀。斯大林作为战后仍然在位的全球最具影响力和判断力的政治家,怎么可能不明白战争是要为政治服务的呢?&br&&br&如果苏联仅仅只是想靠北韩吞并南韩,进而用釜山浦项等军事要地弥补自己在中东路和旅顺港的失意,那么苏共中央就幼稚的如同中二少年。就在两年前,美英在德国西占领区发行D记马克,配合马歇尔计划,扩张西欧诸国和美国在欧洲的势力,你看看苏联的反应是什么,立即封锁西柏林以示抗议,美英被迫空投物资支援。这还仅仅是在对方自己占领区发行货币整顿经济,苏联自己尚且要封锁以还击。斯大林以己度人,如今金日成大军开拔,是要武力把美国人的势力范围抢过来,美国人有什么理由不干涉?这一点斯大林不会不清楚。&br&&br&而且,一旦按政治来考虑,我们就必须要从美国角度出发。国际政治方面,当时冷战已经形成,第一次柏林危机平息,两大阵营分界线上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不仅仅是局部的地方的某国内部的。金日成大举进攻南韩,在美方看来绝不是金日成个人的轻举妄动,而红色集团的行动。苏联说是朝鲜内政,自己不加干涉,这话只能说是冠冕堂皇的套话。美国人听来心里自然清楚,都是千年的狐狸,就别演什么聊斋了。汉江失守的报告摆到杜鲁门的案头,就是“共产世界”向“自由世界”的战书,英国法国西德,还有中东,还有东欧,还有越南台湾,全世界的眼睛都看着杜鲁门,他的退让就是“自由世界”的退让。小小韩国,就在远东空军海军的打击范围内,尚且被强行颠覆。那么,全世界还有那么多美国需要抓住的国家和地区,是不是人人自危?朝鲜保不住,又有什么威信去要求法国人的支持,没有法国人的支持,又怎么会有欧洲复兴,欧洲不能在美国手里复兴,难道要等着红军来解放吗?&br&&br&此时,从国际政治的角度来看,朝鲜战争早已超出了半岛本身,这是对美国霸主地位的拷问。&br&&br&从地区政治角度考虑,同样令美国无法接受。半岛迅速变色,解放军始终备战台湾,那琉球及日本的防务压力将空前巨大,很可能美军要布置倍于此前的海上和空中力量,地面部队也要相应加强,将给美苏在欧洲的角力带来巨大负担。而日本国内本就有大量左倾或者社会主义倾向的组织,在中国遣返日本的侨民中尤为明显(这些势力后来六七十年代爆发出巨大力量)。一旦韩国变色,日本在军事重压的同时,内政还有无穷无尽的麻烦要面对,这又是动摇美国全球布局和霸主地位的大问题。&br&&br&再从美国内政考虑,杜鲁门为代表的民主党,一直饱受“丢失中国”的诟病,此时在面对丢失朝鲜的指责,白宫无论如何也说不过。艾奇逊,杜鲁门早就因为远东问题被各路对手拷问地焦头烂额,朝鲜出事,恐怕直接要求杜鲁门下台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而且,美国的两党制也在发挥巨大作用。主张积极进取的共和党乘着远东战事的东风给杜鲁门的民主党带来巨大威胁,如果杜鲁门没有快刀斩乱麻的决断,在这一重大问题上犹豫或者退却,那他和他的政党就将面临灭顶之灾。&br&&br&从国际,到地区,再到美国国内,政治账无论怎么算,美国也必须有力干涉。难道斯大林在给朝鲜送钱,送军火,送军事专家之前,都没有评估过吗?&br&&br&所以斯大林根本就不可能寄希望于金日成的快速统一能真正实现,所谓的补偿在东北的损失更是无从谈起。也就说夺取南韩根本就不是斯大林的终极目的,那他想要什么恐怕也就不言自明了。&br&&br&—————————————4月11日更新,做算例停顿中的答主—————————————&br&&br&关于苏联方面的态度和目的,前面的分析已经很详细了。&br&&br&苏联人从头到尾就没指望人民军能统一半岛,他们要的是用朝鲜战争把中国的命脉掐住。所以,苏方所做的比如对朝军火,贷款和军事顾问的援助,也是为了给金日成信心,让其敢于出手跨过汉江。而人民军进攻一旦打响,就如同多米诺骨牌倒下了第一块。之后南军溃退,美军介入,人民军溃退,三八线失守,兵临鸭绿江,就会顺次展开。只要苏联不强行出头,比如在联合国或者直接与美国搓商调停,这一切都必将发生。&br&&br&作为佐证的几件事。&br&&br&一是斯大林对朝对中表态的时间差。从金日成建立人民军以来一直有强烈的统一愿望,特别是新中国成立,更加刺激了朝鲜半岛上的统一情绪,金日成尤其明显。1949年10月以后,他多次对苏联驻朝官员,对莫斯科,对北京,表达了这一愿望。此时,莫斯科和北京的态度都是肯定其正当性,但时机尚未成熟,同时助其编练军队。比如中方曾分几次将解放军中的朝鲜族军人编为朝鲜族师,然后转交人民军。直到1949年末,苏中的态度都未见明显变化。然而,1950年1月中旬,斯大林同意了金日成的请求,开始大规模援助朝方资金,军火和顾问人员。而斯大林致电北京,告知中方其已同意朝鲜方面的军事行动请求,并“征询”中方意见时,已经是1950年5月了。此时,作战计划苏朝已经敲定,顾问人员已经到位,资金军火也准备妥当,可以说人民军已经枕戈待旦了,斯大林才轻描淡写地“征询”中国同志的意见。这是摆明了联共已经决定了,金日成来当出头鸟。中方的意见同意归同意,不同意也得同意了。&br&&br&二是苏朝密谋作战,已经互派人员,特别是苏方对朝方的支援,军火,资金,和顾问专家,都是经过海陆到达朝鲜,并未走铁路。因为走铁路需要过境中国,或者易被中国方面察觉。这是清楚表明苏朝有意回避中方的直接证据。&br&&br&三是开展前在联合国苏方的行动。众所周知,联合国军是在苏联代表缺席的情况下通过的(当然不通过这兵也要派,但是过程曲折一些)。那么,是苏联代表回家了吗,还是美国人趁着苏方代表不在抢行通过?都不是,马利克当时就在美国,就在联大驻地附近。而且,当天下午开大会投票,中午马利克还与联合国官员以及美方官员共进午餐。联合国官员询问马代表,下午的议题对苏方的利益十分重要,您什么时候到会。马利克回答,不参加,而且就当着美方官员的面。可见,马利克是接到了莫斯科的指示故意不参加投票的。而且当着美方官员表示不干涉,也就是等于告诉了美国官方对于半岛上的战争,苏联不会强烈介入,这无异为美军日后跨过三八线,递进鸭绿江吃了一颗定心丸。马利克的表现,明明白白的显示苏方是想看到美军出兵的,而且生怕美国人遇到困难退缩。&br&&br&四是开战后苏联立即撤回在前线的苏方顾问团,这也是尽可能置身事外的态度。一是怕自己的人员落入韩方手中外交上不利,二是目的已经达到,开展后三天美军就决定出兵了,苏方顾问团随时可能面对美军,这更是苏联极力避免的。&br&&br&五是中方于开战后才从外国报纸上得知战争打响的消息,而朝方在开战三天以后,才派一位校官到北京通报消息。可见,即便五月斯大林明示其态度变化要中方支持开战,也并未将作战计划告知中方。&br&&br&根据以上种种表现,可以得出结论。&br&&br&苏联利用金日成强烈的统一情绪,支持其发动战争,同时朝苏怕中方阻挠一直隐瞒中方长达四个月。在开战后,美方介入过程中,苏联主动退让,置身事外,甚至明确表达出不干涉的态度,意在侧面促进美方出兵。同时,以突然袭击为手段,以战争危险为既成事实,把压力转移到中方。&br&&br&他苏等着的,就是北京的求救电报。&br&&br&然而,人算不如天算,等来的是请战书。直到中国觉得出兵以前,都是顺理成章的。而中国的出兵,美方是十分惊讶的,而在我看来同时惊讶的还有苏联。中方出兵,要求苏联提供空军和军火援助。在支援方面争执许久,可见苏方是并没有做中国出兵的打算的,而且也并不认可中方的态度。&br&&br&所以,到了1950年秋,美国人认为最好的出兵时机已经过去,打算饮马鸭绿江的时候,中国才匆匆忙忙派出了军队。这时候,苏联的援助并未松口,美国人的推进势如破竹。可以说,1950年的最后几个月,是志愿军压力最大,最为艰难,也最为重要的一段时期。第一批入朝的志愿军,是最为精锐的,但是却是空中支援最少,后勤补给最弱,武器装备最差的,同时是意义最大的。&br&&br&意义在哪?&br&&br&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重点在保家卫国上。&br&&br&而且,此时的战斗,不仅仅是在跟美国人对抗,也是在和苏联人对抗。保家卫国,保卫的不仅仅是鸭绿江图们江,也同样是黑龙江乌苏里江。&br&&br&因为,如果不打,美军势力扩展到鸭绿江边,靠中国自己是无法做长期的防御。也就说,金日成流亡中国,苏联此时选择介入,辽宁面临的战争危险将是中方无法承受的。&br&&br&我们试做以下推演。&br&&br&假如联军到达鸭绿江,不再向北继续进攻中国,此时需要停战,那么话事人是谁?美苏。停战最大的问题在于划界,那么在什么地方划界?可能是鸭绿江,也可能是39度线,或者两者之间,反正38线美军是不会吐出来了。划界完成以后,金日成如何安置?自然是仍在朝鲜北部发挥影响力,但不可避免的要不断牵涉中国。因为他失去了回旋的余地,稍有冲突都可能牵涉到中国境内。可能是流亡政府,可能是残兵败将,可能无数难民。面对这样一个时刻要求作战,同时难以取得成功的“小朋友”,打也打不得,除也除不掉,试问中国需要准备多少国防力量在辽宁备战?或者仅仅是维持稳定?然后,当时的辽宁,还有毗邻的吉林,都将成为金日成可能的活动区域,也就是苏联方面可以发挥影响的区域,而诸位不要忘了,辽吉两省分别是国家的工业中心和能源中心,共和国的长子将生下来就有一块顽疾。&br&&br&而为了避免这块顽疾,只能请医生来治疗。当时的中国没有核武器,没有任何拿得出手的工业产品,无论面对美苏哪一方都没有任何说话的机会。只能在面临威胁的时候请求保护,就如同马关条约后俄国人过来干涉还辽一样。拉拢一方,对抗一方。无论当时的中国导向哪一边,所面临的都是巨大的战略层面的损失。倒向苏联,中东路旅顺港将失去,甚至整个东北也脱不开苏联的势力范围。倒向美国,且不说与台湾方面如何商谈,就是国内的秩序也要天翻地覆,因为这种走投无路的投靠意味着革命的失败,无论对于tg队伍里的革命者还是建国者,或者共产主义者还是民族主义者来说,都是彻彻底底的失败。要谈主权独立,要谈大国地位,要谈和平稳定搞经济建设,根本就无从谈起了。&br&&br&这与后来的中美关系正常化又有很大不同,那时候是两个核大国在谈合作,是相对平等的。&br&&br&推演完了不打仗的结果,哪一个也接受不了。&br&&br&剩下的答案,无论多艰难,无论冒多大风险,就只剩下华山一条路。此时的tg,此时的prc,此时的中国人民,是名副其实的向死而生。&br&&br&只有不怕死的人才配活着。——道格拉斯·麦克阿瑟&br&&br&……………………………………时隔一年多来更新的答主…………………………………………&br&&br&不知怎么的,这个问题最近又被炒了起来。回答写了一年,对这个话题有兴趣的基本都已经看过,我想可能又有一波新用户加入了知乎,这使我有了把这一回答终结的冲动。&br&&br&回答是根据问题来,目的是为了批驳题目中关于打朝鲜战争不值得的这一说法。我详细梳理了战争的起因,从中美苏朝韩各个角度论述了各方势力的诉求,进而推演了事件发生的过程以及隐藏的博弈内容。对照史实,解释了各自的行为策略和意图。从而发现,这场战争不是中国想打,也不是打了对中国有好处,中国才打的。而是因为,如果不打,其后果中国无法承担,也就是所谓的不打不行。不打永无出路,打了或许才有一线生机。我们的敌人,也不仅仅是联合国军,还包括所谓的大哥,所谓的朋友。&br&&br&这场战争,与其说是豪赌,不如说是鱼死网破拼死一搏。因为豪赌是贪图本不应该得到的东西,而拼死一搏是保卫本该拥有的东西。这个东西是什么?想必各位都明白,这个东西就是我们脚下这个国家的位置,或者说角色。&br&&br&如果像有人所说的豪赌,像有人所的得不偿失不如不打,那么的基本认识就是中国本不该作为一个大国,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而只要背靠大树好乘凉,安安稳稳小确幸岁月静好就万事大吉了。这样的观点就会导致诸如“不要大国崛起,要小民尊严”之类的话。一旦建立了这样的认识,那么一切为了长远考虑,为了谋求国家民族利益而放弃眼前利益的行为,都会得到批判。比如,西部还在吃草,为什么要援助非洲。比如,动车请停下来等一等你的人民。比如,神舟若干号又怎么样,我口袋里的钱也不会多。比如,航母劳民伤财,三峡漏洞百出,建好了跟我有什么关系。细想起来,这些观点基本不值一驳,我们这个国家还没有到遍地都是平成废物和太阳花小将单位程度,从上古祖先我们就一直研究个人、家族和天下的关系。正是由于无数人能处理好这一关系,这个文明才能得以延续至今,我们不可能在连古人都明白的事上装糊涂。&br&&br&丧失独立性是文明衰落的前兆,也是国家灭亡的先声。所以,一旦我们确立了中国的国际定位,明白了其扮演的角色,那么理解起朝鲜战争也就不困难了。前一段时间,还有人为殖民三百年者如丧考妣,如果那个人真的是那样认为而不是拿了钱替别人说话的话,那只能说明近代的坠落实在太惨痛,以至于砸昏了一些人的头脑。&br&&br&以一个要在世界和人类国际社会中独立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的国家来理解,朝鲜战争的起因和影响也是严丝合缝,前后自恰的。如果放弃这个立场这个出发点,那么不止朝鲜战争,中国近代的农民起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等就失去了意义?殖民三百年不好吗?大清国还抵抗什么?英国船一开来就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仍不失封侯之位?到时候还能和印度争一争谁是日不落帝国王冠上的明珠,岂不美哉?&br&&br&朝鲜战争以后呢?中国已经初步取得了独立的地位,无论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阵营中,都有了本质的变化,与台湾的小朝廷更是有着根本不同。苏联在认识到中国是棋手而非棋子的时候,果断采取了支援措施,正如美国的欧洲复兴计划。当你的邻居不受你影响时,你需要拉住他使其尽量不为你的对手做事。当年苏联的扶持,直接促进了中国的工业化,到今天俄罗斯还从中受益。而正是这次角色的转变,才有了后来中美的平等建交的基础,才有了联大的合法席位的前提,才有了后来改革开放的可能。否则,改不改革开不开放都由不得你中国人,又何谈什么小民尊严呢。&br&&br&人们对历史的认识,总是这样曲折。比如对读书反感,也就对书上说的话反感,开始相信一些新奇的,和老师教的不一样的说法。于是书上的就成了官话套话,就成了陈词滥调,就成了洗脑愚民。而随着见识增多,分析能力增强,思想也逐渐成熟,开始渐渐明白了如何独立分析问题,进而也就懂得了青春期的稚嫩和冲动。这样就能对书上的说法有所理解,能看出其论述的目的,能批判地看书。&br&&br&相信知乎诸位也都有这样类似的体会吧?如果跳入逆反的青春出不来,那也无妨,就祝他们青春永驻,岂不快哉?
其实问题就在于一个,中国为什么要打抗美援朝? 有人说是投名状? 有人说不自量力? 有人说被人绑架? 都不是。 我们今天再去回顾历史,许多时候只是凭借自己大约的印象,然后给人物或者事件贴上一个标签,这个标签可以是对的or错的,可以是受益的or受损的…
图片转载需私信,而且说下我换头像了 (?_?),首先说下吧,其实我们这个国家能有这样一个BUG级别的领土,完全是从很久以前一个BUG级的人物开始的,这个国家就是因为他,从一个东方并不大并且四处危机的地方,成为了一个横亘在亚欧大陆的超级大国,可能还有很多人不知道,其实所谓的“新疆”正式成为“中国”的一部分,没有我们认为的那么晚,而我们熟知的“广东、广西、福建”这些地方,也没有那么早,这些地方成为我们的土地,其实是几乎同时期的,一切都从这个时代开始。&br&&ul&&li&这个马上也要在专栏里写了,人物也并不陌生,其实就是一个神奇的皇帝刘彻,也就是后来被称作汉武帝的这位,看了这么多答案,仿佛都是有意的避开了“帝王将相”,实际上宏观的布局,才是战争上真正的BUG,然而至于他怎么当上皇帝的在之后的文章里会说,也是个不亚于甄嬛传的狗血剧情。&br&&/li&&/ul&&br&其实我们的沛县丰邑地痞刘邦拿下这个天下的时候啊,这个国家早就已经千疮百孔了,当年秦始皇的时候,好歹还是&br&&blockquote&“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br&&/bloc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ai线段圆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