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荣耀手机重启后输入密码8手机屏幕变成这样了,重启后还是一样,这要怎么解决呀,触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0&ZD073) “自然语言信息处理的逻辑语义学研究”报告会召开
发布时间:[]
作者:[哲学所博士生 崔佳悦]
年月日,中国社科院哲学所邹崇理研究员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自然语言信息处理的逻辑语义研究报告会。与会人员有:哲学所杜国平研究员和刘新文研究员,清华大学信息技术研究院周强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夏年喜教授,合肥师范学院李可胜教授,北京交通大学讲师宋诗畅博士,北京科技大学讲师满海霞博士,哲学所博士后娄永强、姚从军和贾青,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周晓竺,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杨菁,南开大学博士生孙雯,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陈晶晶,哲学所博士生傅光全、石运宝、崔佳悦、温雪,哲学所硕士生赵曼、祝瑞等。会议报告的题目有:从形式到认知:连动式的句法语义交界面研究;信息流逻辑研究;组合范畴语法与汉语照应现象的处理;对称范畴演算;连续逻辑与概率论;汉语词库的自助构建研究;命题逻辑排斥演算系统等;会议对逻辑、语言和计算的跨学科研究领域的特点问题进行了研讨,对今后的研究前景提出了展望。
语言逻辑方面,李可胜教授对汉语连动式机制的句法和语义的交界界面进行了分析,根据动词之间时间上的关系将汉语连动句式分为了三类,并根据有界性和体的关系对这三类连动式进行了进一步分析,指出句子中的动词如果具有无界性并且不对其进行显性标记则称为未完整体,反之则是完整体,而这两种体在汉语连动句的具体分析中分别为泛时式和限时式。这些结论是李可胜教授多年来对连动句进行不断的探索和研究的结果。
娄永强博士后针对信息流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指出语义信息,是以信息内容为基础的质化研究,今年来在信息和信息流研究方面呈现出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相结合的态势。而后又针对情境理论,针对语言语义的问题对信息流进行了解释。指出认知主体可以进行信息流推理。最后娄永强博士后将认知逻辑与情境理论相结合,指出信息流研究以后的发展趋势。
贾青博士后对国际逻辑语言学研究的前沿&对称范畴语法&进行了梳理和介绍。除了对&对称范畴语法&的背景知识和非结合的兰贝克演算。对NL和LG的四种表示方法进行了对比。提出&对称范畴语法&比原本的范畴类型逻辑以及多模态的范畴类型逻辑等范畴语法相比,拥有更强的生成能力。但在表达力问题,复杂性问题和语义问题上尚需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姚从军博士后在范畴语法框架下对汉语照应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如何处理好照应回指现象,一直是范畴语法所关注的重点和难点。他分别对汉语反身代词自己的跨句回指现象,汉语空代词的处理,汉语谓词缺失现象,是字结构与代词的相互作用方面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并对范畴类型语法在处理动词的局限性进行了思考,使用涉及到照应的一些推理规则对进行扩展,得到包含照应算子的组合范畴语法。
数学方面,宋诗畅博士首先对连续逻辑的历史进行了概括,对经典逻辑和连续逻辑进行对比,定义了连续逻辑的语言,包括的符号、项、原子公式、类,结构,条件等。随后根据具体例子对概率代数的语言、公理,无原子的概率代数,定理,随机变量空间结构等进行介绍。连续逻辑从经典逻辑出发,保存了良好的性质,并进行了扩充,在模型论上意义巨大。
计算机科学方面,周强研究员针对词库中的谓词论元,词库进行分析,提出了能否融合现有资源构建类似的词库?如何为真实文本汉语句子的谓语论元关系分析和隐含角色发现提供有力支撑?,在知网,北大语法信息词库,真实文本事件句式分析库的支持下,致力于构建完整的汉语谓词词库,并确定了其他谓词的范畴标记。最后,周研究员对词库提出了进一步的展望和可能改进的方向。
逻辑学方面,杜国平研究员总结发言。在卢卡希维茨工作的基础上,对他的工作进行了适当的改造,构造了排斥所有非有效式的演算系统&&命题逻辑排斥演算系统,并对其中的演算过程进行比较充分的展开和讨论,随后,在给出严格语义的基础上,进一步证明该系统的的可靠性和完全性。并提出了以下问题:各种谬误的逻辑起点在哪里?如果有逻辑起点,那么为什么是它(它们)?各种谬误之间的逻辑结构是什么?并对该演算系统定义了相应的公理和规则。
满海霞博士结合自己在国外的学习经历对比了国内外语言学的发展趋势,指出美国的语用学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并介绍了非断定句和条件句研究在国外的最新发展。
最后,在逻辑语义学理论及其汉语应用方面,邹崇理研究员就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今后的研究,对逻辑语义及其在计算机,数学方面融合的前景提出一些指导性的意见和具体做法。并语重心长的告诫,科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一个专题进行坚持不懈的持续研究才能有所建树。本次会议体现了该课题的跨学科特点,逻辑学、语言学、计算机人工智能科学和数学等相关领域的报告为相关科研人员提供了交流讨论的广阔发展平台。大家就逻辑学今后的发展和逻辑学与其他相关科学融合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会议现场气氛热烈。语言学中的逻辑_PDF图书下载_(瑞典)詹斯﹒奥尔伍德,拉斯﹒冈纳尔﹒安德森,奥斯坦﹒达尔_在线阅读_PDF免费电子书下载_第一图书网
语言学中的逻辑
出版时间:2009-1&&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作者:(瑞典)詹斯﹒奥尔伍德,拉斯﹒冈纳尔﹒安德森,奥斯坦﹒达尔&&页数:233&&译者:王维贤,李先焜,蔡希杰&&Tag标签:无&&
  这本书是作为语言学家用的逻辑学引论,1971年由瑞典隆德(Lund)学者文献出版社出版了瑞典文版,1973年出版了德文版(聂梅叶·维拉格出版社)。这一版对瑞典文版全部章节作了修订,并且作了某些增订(包括整个第八章 )。其目的仍然是对语言学家和其他对语言有兴趣的人在逻辑学方面指导,使他们能够了解逻辑学概念怎样运用于(或可能运用于)语言学理论,特别是运用于语义学。  一些朋友向我们提出了有益的建议和批评意见。另外,我们要感谢曾作为我们试教对象的哥德堡语言学系的几届学生,感谢克拉斯·阿伯格(Claes Aberg),他曾经看过本书编写的各个阶段的手稿;感谢麦克尔·格拉布斯基(Michael Grabski),他将此书由瑞典文版译成德文并且提出了一些改动的建议,很多建议已经吸收到现在这个译文里;感谢约翰·莱昂斯(John Lyons),他是这套书的编辑。我们也要感谢彼得·辛斯特(Peter Hinst)在《日耳曼语言学杂志》三卷3期(1975)上对德文版译文作了深刻而有力的批评,我们对其中的意见是部分同意的。要不是我们坚持自己的观点,所有这些人对这本书可能会发挥更大的积极影响。我们还要感谢皮尔·雅凡诺德(Pier-reJavanaud)、安·玛丽·兰斯特兰德(Ann-MariRanst,rand)和剑桥大学出版社的工作人员在录入和编辑工作方面所给予的热情帮助。
  《语言学中的逻辑》是一本专为语言学家而编写的逻辑学教材,涉及经典的命题逻辑和谓词逻辑、模态逻辑、内涵逻辑和范畴语法,还涉及自然语言的逻辑分析方法、自然推理系统、语用分析方法等逻辑方法,最后一章讨论了语言逻辑和语言哲学的重要理论问题。语言学家想要了解语言分析所使用的逻辑理论和方法,有此一卷足矣!  《语言学中的逻辑》的特色是将现代逻辑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对自然语言的分析,包括句法分析、语义分析和语用分析。各章后面附有练习,全书后面附有练习答案。  《语言学中的逻辑》是一部长销不衰的经典教材,出版以来重印达11次之多,并有芬兰语、德语、西班牙语、瑞典语、日语等多种语言版本。  《语言学中的逻辑》适合于语言学和逻辑学及其相关专业的教师和学生以及其他关注语言学和逻辑学的读者使用,是语言学和逻辑学的非常值得推荐的一本优秀的入门教材。
中文版序前言符号与标记的约定第一章 供语言学家用的逻辑学第二章 集合论2.1 集合和元素2.2 集合之间的关系2.3 集合的运算2.4 关系和函项第三章 推理和语句的逻辑分析3.1 推理3.2 逻辑形式3.3 语句和命题3.4‘能世界和命题的真值集3.5 分析性语句和综合性语句3.6 简单句和复合句3.7 逻辑分析的深度第四章 命题逻辑4.1 联结词4.2 逻辑联结词的意义4.2.1 否定~4.2.2 合取&4.2.3 析取V4.2.4 蕴涵4.2.5 等值三4.3 如何表示组成成分的结构4.4 命题演算的语法学(syntax)和语义学4.5 语法学(syntax)4.6 语义学4.7 重言式和矛盾式4.8 真值表第五章 谓词逻辑5.1 逻辑分析的扩展5.2 量词5.3 谓词逻辑语法概述5.4 谓词逻辑的语义学5.5 在所有解释中都真5.6 谓词逻辑语义学概述5.7 语义学的一种形式的表述5.8 关系的形式的性质5.8.1 自返性(RefIexivity)5.8.2 对称性5.8.3 传递性5.8.4 逆关系5.8.5 关系的定义域和值域的结构第六章 演绎6.1 演绎系统6.2 日常会话中的演绎规则第七章 模态逻辑7.1 模态算子7.2 严格蕴涵7.3 其他模态7.4 在模态逻辑中同辖域和同。一相联系的问题7.4.1 “Dedicto”——“dere”的歧义7.4.2 特指性7.4.3 晦暗性7.4.4 跨越世界的辨认7.5 反事实语句7.6 时态逻辑和参考点第八章 内涵逻辑和范畴语法8.1 内涵和外延8.2 内涵8.3 弗莱格原理8.4 弗莱格原理和范畴语法8.5 范畴、内涵和类型第九章 进一步的扩展9.1 二阶谓词逻辑和谓词算子9.2 预设和有定摹状词9.3 预设的语用分析9.4 抽象算子或莱姆答算子第十章 有适用于语言学家的逻辑学吗?10.1 概说10.2 意义的概念10.3 形式语言在分析自然语言中的作用10.4 古典逻辑的局限性参考书目习题解答索引译者后记
  第一章 供语言学家用的逻辑学  20世纪的大多数语言学家都把语言的结构方面作为他们研究的主要对象。这不但包括通常称之为结构主义者的那些语言学家(如索绪尔(Saussure)、叶尔姆斯列夫(Hjelmslev)、布龙菲尔德(Bloomfield)和布拉格学派),而且包括对语言结构的形式的研究有重要突破的乔姆斯(Chomsky)和生成转换学派。①结构主义在音位学、形态学、语法学等领域有着突出的成就。但当涉及到语言的内容或意义的形式结构的时候,就很少有为大家所公认的进展。许多结构主义者实际上不去理会语言的内容,甚至达到否认语义学是语言学的一部分的程度。  这样,一些既描绘一般的结构又描绘内容的结构的极其引人注目的尝试,就不是出现在狭义的语言学中,而是出现在形式逻辑中。尽管20世纪的逻辑学注意力集中在数理逻辑、数理语言学方面,而普通的日常语言却仍被像弗莱格(Frege)、罗素(Russell)、卡尔纳普(Carnap)、赖辛巴(Reiehenbach)和蒙塔古(Montague)②这样的逻辑学家所分析,虽然还不十分完善。现在语言学家和逻辑学家已开始认真地把逻辑方法应用于自然语言的研究,而且已出现了对语义结构的某些非常有趣的分析。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用户评论&(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 2016扫描二维码,下载文件到手机
文件夹内容会因为分享者操作 或审核发生变化
用户应遵守著作权法,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不违法上传、存储并分享他人作品。举报邮箱:
京网文[0号 京ICP证100780号模态逻辑语义学在语言学语义学中的应用--《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02期
模态逻辑语义学在语言学语义学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以逻辑与语言交汇为出发点,以现代逻辑和当代语言学为背景,从模型论语义学、可能世界语义学、内涵性、命题态度、条件句、时间与时态、参考时间和蒙太格语义学八个方面,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模态逻辑语义学在语言学语义学中的应用这一跨学科综合性课题;提供了模态逻辑语义学对语言学的横向渗透和整体处理的全新景观;展示了模态逻辑语义学思想所特有的理论魅力。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B815.1【正文快照】:
逻辑和语言的密切联系从各自的定义中便可窥见一斑。逻辑是研究论证中的有效推理的。在逻辑中有效推理是按照模型中真的方式来定义的。符号逻辑研究自然语言某些方面的模型的形式语言,尽管它抽象掉了自然语言中的某些诸如模糊性等特征。语言学研究自然语言的结构以及与认知科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柴生秦;;[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张力锋;;[J];哲学动态;2005年12期
朱建平;;[J];思维与智慧;1991年04期
李小五;[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3年02期
刘国锋;;[J];哲学动态;2006年07期
许涤非;;[J];哲学动态;2006年04期
李娜;魏燕侠;;[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年11期
朱建平;;[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朱建平;;[J];阴山学刊;2011年01期
刘张华;;[J];东方论坛;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许涤非;;[A];2001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奋荣;[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焱;[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刘国锋;[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作者简介:朱水林,1973年生,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上海逻辑学会副会长。逻辑语义学是采用现代逻辑方法,研究语言表达式及其意义之间关系的学科。目前发展迅猛。本文论述逻辑语义学的涵义、形成和发展,特别论证了它对逻辑学从外延转向内涵的跃进,对现代西方哲学的分析,对现代语言学的发展,对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建设的重要意义。语义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发展迅速,目前已经包括了一批分支学科,因此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一般地说,广义的语义学又称指号学(semilsis或semiotic),它包括语形学(syntactics),语义学(semantics),语用学(pragmatics),语形学也称语法学、句法学,研究语言表达式之间的关系,不涉及表达式与它所指称的对象或意义之间的关系;语义学研究表达式与它所指称的对象或意义之间的关系;语用学研究表达式与它的意义、使用者、语境之间的关系。逻辑语义学属于语义学,也研究语言表达式与它的意义之间的关系,其特征是从逻辑的角度、采用现代逻辑的方法研究语义问题。当今,语义学研究的发展已涉及诸多学科,它们分别从语言学、哲学、逻辑学以及心理学、人类学的角度研究语义问题,相应形成了语言学的语义学、哲学的语义学等,逻辑语义学是从逻辑学角度研究语义问题的结果。再说得具体一点,逻辑语义学把语言看成一种逻辑推演的形成系统,从而把对语言表达式及其意义之间关系的研究,看成对形式系统中符号表达式及其意义之间关系的研究。上面所说到的现代逻辑方法,主要是指形式化方法,大意是指用一套特制的表意符号(其意义可以解释),去表示概念、判断、推理,获得它们的形式及结构,从而把对概念、判断、推理的研究,转化为对形式的符号表达式系统的研究。这里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即概念形式(包括个体表达式、谓词表达式等)、命题形式、推理论证形式等。尽管有些作者把意义只理解成表达式所指称的对象,也就是所谓的外延;另外一些作者认为意义不仅指表达式所指称的对象,而且还有第二层含义,它相当于斯多葛学派的“所意谓的东西”(Lakton),弗雷格的“涵义”(Sinn),卡尔纳普、蒙太古的“内涵”(Intension)。可见现代逻辑语义学应该是研究语言表达式和它的意义之间的关系的理论。这里所指的意义包括外延和内涵,至于感情的、动因的意义等暂不包括在其中。一如果我们把逻辑语义学看成如上所说,那么它的某些因素在古代中国、印度、希腊就可以找到。在西方,亚里士多德已论及语义。斯多葛学派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西方逻辑发展史中,几乎有成就的哲学家、逻辑学家都对这个问题发生兴趣。不过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只是到了19世纪以后才出现。弗雷格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罗素作了极有意义的陈述。当然,真正现代形式的逻辑语义学还是应该从塔斯基算起,他的模型论语义学,主要论述外延意义,也可称外延语义学。之后,进一步的发展由维特根斯坦提出了设想,卡尔纳普第一个把它展开成系统。通过卡普兰(D.Kaplan),克里普克(S.Kripke),蒙塔古(R.Montague)的努力,建立起了内涵语义学。广义的语义学、即“指号学”这个语词可以追溯到希腊时期,希腊指号学的发展是亚里士多德的分析所提供的,他的分析又利用了柏拉图、诡辨者和医学所提供的材料。亚里士多德逻辑学说,主要包括在他的《工具篇》中。在《工具篇》中,他也研究了科学语言的语形学和语义学。《工具篇》含有六篇逻辑论文,《范畴篇》是其中之一。文中首先列出并且分别论述了十个范畴;其次文章还论述了同音异义、同形异义、同音同形异义词。虽然在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找不到一个和“概念”这个术语相应的词语,但是他还是建立了他的概念学的基础。这些材料反映在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可以找到语义学的因素。至于他把语言指号划分为范畴性(ctegorematic)指号,即能在语句中作主词或宾词的词语;非范畴性(Syncategorematic)的指号,即不能独立地用作为主词或宾词的词语,可以看作是导致语言指号划分为有独立意义的(autosemantic)和无独立意义的(synsemantic)类的渊源。斯多葛学派的逻辑,可以说是以语言为中心的。他们在逻辑方面最引人入胜的贡献是确立了对语言所作的逻辑分析。斯多葛学派认为语言有三要素,它们是(1)记号,具有意义的东西,(2)意义,(3)事物。三者互有联系又有区别。记号如声音,例如‘狄翁’这个声音就是记号;事物是指语言之外存在的实体,如狄翁这个人,这两者都是物体的。第(2)个要素‘意义’则不然,它是由声音表达的,并为我们理解且存在于我们的思想之中的东西,是非物质的,在斯多葛学派的术语中,它被称为“Lecton”,国内有人译为“所意味的东西”。它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内涵”。Lecton是斯多葛逻辑所讨论的一个重要概念,显然它是一个语义学概念。斯多葛学派还把Lecton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完全的,另一类是不完全的。前者是表达完了的。如“苏格拉底写字”,后者是未表达完的。例:“写字”。人们会问:“谁”写字?不完全的Lecton可以分为两类:主项和谓项。完全的Lecton可以分为命题、问题、命名、宣誓、祈祷等。在逻辑学中命题最为基本。按斯多葛的标准定义,命题是本身有所断定的(即真的或假的)一个完全的Lecton。这里明显看到,他们把命题看成是真的或假的。真这个概念是语义学中的重要概念。斯多葛学派把真理或真的东西是加以区分的。他们认为真理和真的,两者有本质的区别。在他们看来,所谓真的是对一个命题而言的,而命题也是一个完全的Lecton,Lecton又被认为是非物质的,所以真的也并不是物质的;真理与此并不一样,它是对一切真命题给予断定的知识,而知识不过是灵魂的主要部分(理智)的一种状态,所以真理是物体。不管怎么说,把真或假看成和意义相关,这是斯多葛学派的特点。意义的理论是这个学派最富有创见的理论,是他们最为值得赞扬的成就。现在看来,斯多葛学派关于记号、意义、事物之间区别的理论,把“真的”当作命题的意义的思想,和后来弗雷格、卡尔纳普对符号的处理十分相似,它们是当时逻辑理论的创新,为奠定一个十分准确的语义学提供了基础。中世纪,欧洲有所谓“七艺”,其中包括语法、辨证法(逻辑)和修辞,它们总称为语言学科。中世纪的逻辑学家在考察命题时,把它们的成分划为范畴词和非范畴词两类,进而还明确地区分了范畴词的“意谓”和“指代”。所谓“意谓”是指范畴词所具有的独立的涵义,而“指代”是范畴词在命题中代表它所指称的东西。它们还对指代进行了细微的分类,把指代分为形式指代和实质指代,再把形式指代分为简单指代和人称指代。简单指代又可分为单独指代和普遍指代等。中世纪逻辑学家,还发现了类似于说慌者悖论性质的悖论,他们称之为“不可解命题”,因为这种悖论涉及命题的真假,故称语义悖论。他们不仅发现了悖论,而且还尝试着提出解决悖论的方法。所有这些,可以看成是语义学研究的延续和不同程度的推进。近代语言逻辑的研究,十七世纪阿尔诺(Antoine Arnauld)和尼科尔(Nicole)的《波尔—罗亚尔逻辑》堪称代表。该书全名为《逻辑学或思维的艺术,和几个共同的规则,几个新的意见,有力的证明形式》。作者在第一部分概念论中明确指出:概念是我们用于构思的最清楚、最简单的一类词,是构思的最基本元素。普遍概念中,有两个东西需要加以区别,即内涵和外延。包含在一个观念(即概念)之中,而且一旦失去即不再成为这一观念的那些属性,称之为观念的内涵;一个观念所适用的那些对象,称之为观念的外延。在逻辑发展史上,《波尔—罗亚尔逻辑》第一次明确提出概念有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应该看成是对语义学作出的杰出贡献。19世纪德国逻辑学家G.弗雷格(G.Frege)从考察专名和摹状词着手,对符号(名称)区分了它的所指和涵义。他把符号的所指看作是符号所指称的事物,把符号的涵义看作是符号所表达(意谓)的东西。这种区分与斯多葛学派的划分相当吻合。弗雷格在1892年发表了影响深远的文章《论涵义和意义》(On Sense and Meaning),文章着意说明区分名称的涵义和所指的必要性。我们来看一个例子:令a、b、c是三角形顶点A、B、C到对边中点的连线(中线),那么a、b的交点和b、c的交点是相重的。于是我们对同一点有了不同的名称:“a和b的交点”和“b和c的交点”。现在,较为自然的看法是,把与符号相联的指示,看成除了它的所指(我们现在称为意义)之外,还有符号的涵义。也就是说:在我们的例子中,表达式‘a和b的交点’和‘b和c的交点’的意义是相同的,但是它们的涵义并不相同。象“最小的快速收敛级数”,“离地球最远的天体”这些语言表达式,就只有涵义,而没有意义,即没有所指称的对象。弗雷格还进一步把名称既具涵义又具所指的理论推广到陈述句。认为所有真句子有同样的指示真,所有假句子有同样的指示假。在此基础上,他就提出了著名的外延论题:一个句子,当它含有的一个表达式由另一个具有同样意义(即所指)的表达式(涵义可以不同)替换时,其真值不变。例:句子“晨星是太阳所照耀的物体”,经用“昏星”替换“晨星”后,成为“昏星是太阳所照耀的物体”,由于昏星所指与晨星所指相同,即有同样意义,因此上述两句子的真值相同。但是句子的涵义、思想却改变了。弗雷格还明确地说:“如果现在a=b那么确实‘b’的所指和‘a’的所指是相同的,然而‘b’的涵义可以不同于‘a’的涵义,因此‘a=b’所表达的思想也不同于‘a=a’所表达的思想。”①可见这样的区分可以明确地看到‘a=b’和‘a=a’的不同认识价值。弗雷格还进一步研究了外延论题的例外情况,涉及到了内涵。他指出:“如果我们以普通方式使用语词,那么人们想要说的就是他们的所指。但是,也可能发生这样的情况,人们想要谈论语词本身或它们的涵义。”对此,弗雷格分别做了处理。关于谈论语词本身涉及间接引语,关于涵义,弗雷格通过主从复合句为例说明他们的看法。象“哥白尼相信:地球的轨道是圆的”,这样的主从复合句的真值,并不依赖于哥白尼所相信的那个思想(由子句表达)的真假。弗雷格揭示了,对于这样的复句,外延论题并不成立。解决这类问题,需要研究句子的涵义。弗雷格的符号,及其涵义和所指的理论,特别是他所表述的外延论题及其例外情况分析,不仅涉及外延而且也涉及到了内涵,无疑对语义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至其中有许多论述,已经为现代的逻辑学所吸收。遗憾的是,同这位伟大的思想家的其他想法一样,他的外延和内涵的理论,也长期未受到人们的注意,直到罗素悖论提出后,语言问题才在逻辑学中逐步占据重要的地位。1904年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罗素提出了著名的集合论悖论,这个逻辑学和数学中提出的特殊困难,促使逻辑学认识到语言是它的重要研究对象,逻辑学家把逻辑系统看成一种语言,对语言研究的兴趣增大,促使逻辑学取得了类型论、语义范畴理论等成果。并且随着这方面研究的深入,逻辑学才可能在语形学研究的基础上,进入语义学研究。塔斯基建立逻辑语义学正是适应这种需要的结果。30年代,塔斯基发表了重要论文《形式化语言中的真理概念》,主题十分明确,一开始就说:“本文几乎全部内容都奉献给一个问题,真句子的定义问题。它的任务是要针对一给定的语言,构造一个实质上适当的、形式上正确的‘真句子’这个词语的定义。”②所谓“实质上是适当的”,是指能成功地抓住或表达被定义语词的日常直觉涵义,能抓住古典的真理定义所蕴含的内容;所谓“形式上是正确的”,是指能将清晰的不会混淆的定义语词精确而无歧义地用于被定义语词的外延。这个问题属于经典的哲学问题,解决起来相当困难。尽管“真句子”这个词,在日常语言中似乎十分清楚,可以捉摸,但是对这个词的意义(meaning)加以精确定义的各种努力,迄至那时仍收效甚微。使用这个词语以及以它作为出发的许多研究都导致了悖论和谬误。就在此时,塔斯基在深入研究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独辟蹊径,寻得了一个极好的解决途径。他在文章中证明了一个重要的结果:在一个语言系统的内部,是不能定义该语言中真句子等语义学概念的。对象语言的语义学概念,必须在对象语言之外的元语言中予以表述和加以定义;而元语言中的语义学概念又必须在元语言学中予以表述和加以定义。这样才能避免悖论,建立起实质上适当的、形式上正确的关于真句子等语义学概念的定义。所谓句子的真,就是句子的一种意义、外延。可见解决‘真句子’这个语词的精确定义,就要解决逻辑语义中一个最基本的概念的精确说明问题,就要解决逻辑语义学的基本问题。正是塔斯基在《形式化语言中的真理概念》一文中,证明了可以把真理这个概念不引起矛盾地引进一个演绎推理,因而严格意义之下的逻辑语义学才真正创立了。塔斯基的语义学,尽管涉及到内涵,但整个来看处理的是外延,所以是狭义的逻辑语义学。自此以后,逻辑语义学得到了广泛的关切,取得了迅速的发展。
第一页1&&&&
我有话要说……
欢迎,&&&已有0条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为荣耀手机重启后输入密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