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口网络如下,求出求戴维南等效电路路,当负载为多少时获得最大功率,最大功率为多少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第3章 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和网络定理法和,线性,网络,第3章,电路分析,定律定律,电路的,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分析方法和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第3章 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和网络定理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图文】最大功率传输定理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大小:129.5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
电路分析上下册试卷及答案.doc 32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5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电路分析(1)试题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提醒:全部答案写清题号,做在答题纸上。
核分人签名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图示元件吸收的功率为
2、图示电流源吸收的功率为
3、在一阶动态电路中,换路定则指的是电容元件的
不能跃变,电感元件的
不能跃变。
4、已知某元件电压的有效值相量,频率 ,则它相对应的正弦电压表示式为
5、、、串联电路,,,。电路中的电流A。则:电阻元件消耗的平均功率是
瓦。电感元件瞬时功率变化的角频率是
弧度/秒。电感元件吸收的平均功率是
瓦。电容元件的平均储能
6、某单口网络的电压、电流分别为:
则单口网络的等效阻抗等于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如图所示Y型电路,转换为Δ型电路后,跨接在之间的电阻为(
A); B); C); D)
2、如图所示电路中等于(
A)2A ; B)1A ; C)1.4?A ; D)1.8?A
3、电路如图所示,其开路电压等于
A)12 V; B)6 V ; C)18 V ; D)66 V
4、图示单端口电路的等效电阻等于(
A);B);C);D)
5、电路如图所示,时,电感元件的电流的表达式为(
6、设有两个相同频率的正弦电流:
下列四个选项哪个是正确的?
7、某元件的电压、电流(关联方向)分别为:
则该元件为何元件,元件值等于多少?
电阻   
 C) 电容    
 D) 电容
8、图示电路的输入阻抗等于
;C);D)
9、如图所示单口网络的开路电压和等效电阻分别为:
10、图中电压表的读数分别为:。则电压源的电压有效值
A) ;B) ;C) ;D)
三、计算题 (共60分)
1、(10分)利用网孔电流法,求所示电路中的网孔电流、和。
2、(10分)如图所示电路,列写关于和的节点电压方程。
3、(6分)如图所示电路为含有理想运放的加法运算电路,试证明:
4、(14分)电路如图所示,开关合在1时电路已达稳定状态。时,开关由1合向2,求时电感中的电流和电压的表达式。
5、(10分)施加于电路的电压,输入电流,电压、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问电路的平均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复功率、功率因数角各是多少?
6、(10分)单口网络如下图所示。(1)求出其戴维南等效电路。(2)当负载为何值时获得最大功率?(3)最大功率为多少?
附加题:如图电路为使负载获得最大功率,应为何值?它获得的最大功率为多少瓦?
学年第一学期
电路分析(1)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3、电压、电流
5、100、8、0、25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5:C、C、C、B、C
6~10:A、C、A、A、C
三、计算题 (共60分)
1)、列网孔电流方程:(6分)
2)、附加方程:(2分)
3)、解方程求电流:(2分)
1)、设流过无伴受控电压源的电流为I。(2分)
2)、节点1的电压方程为:(2分)
3)、节点2的电压方程:(2分)
4)、附加方程:(4分)
(1)、根据规则2确定电压。(1分)
(2)、根据规则1确定电流。(1分)
(3)、根据KCL列方程。(4分)
根据换路前的电路求初始值(2分)
2、求换路后的等效电路(7分)
(1)求开路电压
(2)求短路电流
(3)求等效阻抗
(4)求得等效电阻。
若求(1)(3)需用求得短路电流。
3、求电流响应(3分)
因为电感上的初始电流,外加激励电流,所以电路响应为一阶RL电路的全响应。
因为电路的电阻,电感的自感系数,所以电路的时间常数为:
代入全响应计算公式得:
4、求电压响应(2分)
根据给定的电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让学习驱动您的世界
查字典教育系列APP
语文、作文、板报等APP
客户端二维码
手机浏览器打开查字典
1、直接输入 m.chazidian.com
2、扫描二维码,用手机
访问查字典手机版
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空军工程大学电子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基础综合A卷2011考研试题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研真题
上传者:|上传时间:|加载中...人阅读 |密次下载
更多考研真题笔记等资料请登录华研考试网http://wendang.chazidian.com购买
第 1 页 共 6 页
空军工程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试题
考试科目: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基础综合(A卷)科目代码 832
说明:答题时必须答在配发的空白答题纸上,答题可不抄题,但必须写清题号,写在试题上不给分; 考生不得在试题及试卷上做任何其它标记,否则试卷作废,试题必须同试卷一起交回。
试题共分两部分
电路分析基础部分(75分)
1. 简单计算题。1-5题每题3分,共15分。 1) 求图1.1所示直流电路中的电压U。
2) 求图1.2所示正弦稳态电路ab端的等效阻抗Zab。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3) 求图1.3所示动态电路的时间常数τ。
4) 图1.4所示电路工作于单频率正弦稳态,各电流表是理想的,电流表旁的数字是表的读数。求电流i(t)的振幅和电路的功率因数。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3+j1 V,电流从a5) 正弦稳态单口网络端口上的电压相量为Uab
更多考研真题笔记等资料请登录华研考试网http://wendang.chazidian.com购买
第 2 页 共 6 页
&=1+j1A。求单口网络吸收的平均功率P和视在端流入网络,且有I功率S。
二、分析计算题。2-6题每题12分,共60分。
2. 图2电路,已知:u(t)=9+12cos(ωt+15o)+6cos(2ωt+90o)V,
=6 。求电流i及电路消耗的功率 ωC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3. 对图3所示串联带通选频电路,求其通带中心角频率(谐振角频率)
ω0、电路的品质因数Q、通频带BW以及电路工作在谐振状态时电容
电压的幅值UCm。已知us(t)=2cosω0tmV, L1=3 mH,L2=M=1 mH,。
C=2000 pF,R=10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4. 图4所示电路R=4 ,在t&0时处于直流稳态,t=0时开关打开,求t≥0+时的电压u1(t),u2(t)。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更多考研真题笔记等资料请登录华研考试网http://wendang.chazidian.com购买
第 3 页 共 6 页
&=100∠0° V。5. 在图5所示电路中,U(1)求双口网络N(虚线框s内)的Z参数;(2)求a'b'端的戴维南等效电路; (3)负载RL=?时它可获得最大功率,求此最大功率。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6. 下图中NR为线性无源电阻网络。根据图(A)给出的条件求图(B)中的电压U。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自动控制原理部分(75分)
一、填空(8分)
1.控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如图1所示,则系统的超调量为
,闭环增益值为
2.系统的开环幅相曲线如图2所示,其相角裕度γ =
,幅值裕度h=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更多考研真题笔记等资料请登录华研考试网http://wendang.chazidian.com购买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二、单项选择题(8分)
1.下列一阶系统中,带宽最大的是(
0.05s+10.5s+15s+150s+1
2.线性定常二阶系统的闭环增益加大,(
A. 系统的快速性愈好
B. 系统的超调量愈大 C. 系统的峰值时间提前
D. 对系统的动态性能没有影响
3.ω从0→+∞变化时,传递函数G(s)=复平面的(
A. 第Ⅰ象限
B.第Ⅱ象限
C. 第Ⅲ象限
D.第Ⅳ象限
4.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低频段和中频段分别影响系统的(
A. 稳态性能和抗干扰性能
B. 稳态性能和动态性能 C. 稳态性能和滤波性能
D. 抗干扰性能和滤波性能 三、(20分)控制系统结构图如图3所示。
1. 若系统以ω=2rad/s的频率作等幅振荡,试用劳斯判据确定系
的幅相曲线位于2s 1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更多考研真题笔记等资料请登录华研考试网http://wendang.chazidian.com购买
统参数K与a的值;
2. 确定使系统稳定且在单位阶跃输入作用下的稳态误差小于0.1的参数K、a值的范围。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四、(22分)控制系统结构图如图4所示,要求采用串联校正后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渐近线如图5所示。要求:
1. 写出校正后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G(s); 2. 近似计算校正后系统的截止频率ωc;
3. 写出串联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Gc(s),并指出属哪种串联校正; 4. 绘制校正网络的对数幅频特性渐近线,标明主要特征点(交接频率、渐近线斜率及高频幅值等)。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五、(10分)离散控制系统如图6所示,采样周期T=0.1s。要求:
1.求出系统的开环脉冲传递函数; 2.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本文共有6页,这里只展示前5页,更多请下载文档查看。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赠获查字典积分换实物礼品
免大量免费文档可下载
辑创建文辑分享文档
此文档贡献者
密下载次数
文档浏览排行榜
空军工程大学电子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基础综合A卷2011考研试题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研真题当前位置: >>
11.3电路(作业)习题集
目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录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1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7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 ...............................................16 电路定理 ........................................................21 含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 .........................................32 储能元件 ........................................................36 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 .....................................40 相量法 ..........................................................49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52 具有耦合电感的电路 ...............................................70第十一章 电路的频域响应.................................................79 第十二章 三相电路....................................... 79 ....................... 92第十三章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和信号的频谱第十四章 线性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 .......................................92 第十六章 二端口网络 ....................................................99 第十七章 非线性电路...................................... 36 第一章一、是非题 (注:请在每小题后[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内用&√&表示对,用&×&表示错) [√].1. 电路理论分析的对象是电路模型而不是实际电路。 .2. 欧姆定律可表示成 U=RI, 也可表示成 U=-RI,这与采用的参考方向有关。[√] .3. 在节点处各支路电流的方向不能均设为流向节点,否则将只有流入节 点的电流而无流出节点的电流。 .4. 在电压近似不变的供电系统中,负载增加相当于负载电阻减少。 . 5. [×] [√]U2 解:负载增加就是功率增加, P ? UI ? I R ? 。 R2理想电压源的端电压是由它本身确定的,与外电路无关,因此流过它的电流则是一 定的,也与外电路无关。 [×] [×].6. 电压源在电路中一定是发出功率的。.7. 理想电流源中的电流是由它本身确定的,与外电路无关。因此它的端电压则是一定 的,也与外电路无关。 .8. 理想电流源的端电压为零。 .9. *若某元件的伏安关系为 u=2i+4,则该元件为线性元件。 . 解:要理解线性电路与线性元件的不同。 [×] [×] [√]10.* 一个二端元件的伏安关系完全是由它本身所确定的,与它所接的外电路毫无关系。 [√] .11.元件短路时的电压为零,其中电流不一定为零。元件开路时电流为零,其端电压不一 定为零。 [√].12. 判别一个元件是负载还是电源,是根据该元件上的电压实际极性和电流的实际方向 是否一致(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 。当电压实际极性和电流的实际方向一致时,该元 件是负载,在吸收功率;当电压实际极性和电流的实际方向相反时,该元件是电源 (含负电阻) ,在发出功率 [√].13.在计算电路的功率时,根据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可选用相应的公式计算功率。若1 选用的公式不同,其结果有时为吸收功率,有时为产生功率。[×].14.根据P=UI,对于额定值 220V、40W 的灯泡,由于其功率一定,电源电压越高则其电 流必越小。 .15.阻值不同的几个电阻相串联,阻值大的电阻消耗功率小。 解:串联是通过同一电流,用 P ? I R 。2[×] [×].16.阻值不同的几个电阻相并联,阻值小的电阻消耗功率大。[√]U2 解:并联是承受同一电压,用 P ? 。 R.17.电路中任意两点的电压等于所取路径中各元件电压的代数和。而与所取路径无关。 [√] .18.当电路中的两点电位相等时,若两点间连接一条任意支路,则该支路电流一定为零。 [×] .19. 若把电路中原来电位为 3V 的一点改选为参考点,则电路中各点电位比原来降低3V, 各元件电压不变。 [√].20.电路中用短路线联接的两点电位相等,所以可以把短路线断开而对电路其他 部分没有影响。 [×] 二、选择题 (注: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适合的答案编号填入该题空白处,多选或不选按选错论) .1. 通常所说负载增加,是指负载__C__增加。 (A) 电流 (B) 电压 (C) 功率 (D) 电阻 .2. 图示电路中电压UAB 为_C____V。 解: U AB ? 5 ? 24 ? 3 ? ?16V (A) 21 ; (C) -16; (B)16; (D) 19.3. 图示电路中,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_A___。 解: R1 I1 ? E1 ? R3 I 3 ? 0 ,U ? E1 ? R1 I1 ,或 U ? E2 ? R2 I 2(A)I1 +I2 =I3 ; (B)I1R1 +I3R3 +E1 = 0; (C)当R3 开路时U=E2 .4. 图示电路中S断开时I1= _C_A,2 I=_B_A。S闭合时I1= _A_A,I=_C_A。 解:S断开时, I 1 没有通路,电流为零;I?12 ? 2A; 2?4S闭合时, I 1 有通路,电流 I1 ?12 ? 6 A, 2 0 4 ? 电阻被短路,电压为零, I ? ? 0 A 。 4(A) 6 ; (B) 2 ; (C) 0 ; (D) 3 .5. 图示电路中,当IS=10A 时电压U为_C_V,当IS=8A 时电压U为_D_V。 解:当IS=10A 时, I 2 ? 10 ? I S ? 10 ?10 ? 0 A ,U ? 2I 2 ? 12 ? 12V ;当IS=8A 时, I 2 ? 10 ? I S ? 10 ? 8 ? 2 A ,U ? 2I 2 ? 12 ? 16V ;(A) 0 ; (B) 8 ; (C) 12; (D) 16 。 .6. 图示电路中 I = 0 时,电位 UA=_B_ V。 解:I = 0 时, I1 ?90 ? (?10) ? 10m A, (3 ? 7)103 U A ?
? 60V 。(B) 60 V ; (D) 90 V。(A) 70 V ; (C) -10 V ; 三、填空题.1. 图示电路中电流I=_-3_A。 解:I?6 1 ? 5 ? ? ?3 A 2 1.2. 电路图中的 IX = _1.4_ A。 解:10 ? 2I X ? 3?1 ? I X ?1 ? 2I X3 IX ?7 ? 1 .4 A 。 5四、计算题 1. 求图示电路中的UX 、IX 解:I X ? 2 ? 4 ? 3 ? ?5 A, U X ? ?10 ? 5(2 ? 3) ? ?15V 。2. 求如图所示电路中US =? 解:标电流参考方向如下图1 ? 0.5 A ; 10I 2 ? 1 ? 6 , I 2 ? 0.7 A ; 2 I S ? I1 ? I 2 ? 1.2 A ; U S ? 2( I1 ? I 2 ) ? 1 ? 3.4V 。 I1 ?3. 求图示电路中的 is 解:10 ? 10is ? 98 ? 4i1 ? 10(i1 ? is ) is ? ?5 A 。4. 图示电路中,求: (1)当开关K合上及断开后,UAB =? (2)当开关K断开后,UCD =? 解: (1)当开关K合上, U AB ? 0V ; 当开关K断开后,4 12 ? 8 ?1 ? 9 ? ?14.14V 1? 6 12 ? 8 ?1 ? 6.14V 。 (2)当开关K断开后, U CD ? 9 ? 1? 6 U AB ? ?8 ?5.求出图示电路的未知量I和U。解: I ? ?2 ?? 10 ? 10 ? ?4 A, 10U ? ?4 ? 4(10 ? 3) ? 24V6. *电路如附图所示。试求: (1)求电压 │ (2)如果原为 1Ω 、4Ω 的电阻和 1A的电流源可以变动(可以为零,也可以为无限大) 对结果有无影响。 解:(1)求电压 u;u?24 ? 2 ?1 ? 1 ? 1.4V ; 2?3(2)如果原为 1Ω 、4Ω 的电阻和 1A的 电流源可以变动(可以为零,也可以为无 限大) 对结果有无影响。 4Ω 的电阻不为零,则对结果无影响。7. 试求电路中各元件的功率。 解:标参考方向I 3 ? 4 ? 6 ? 10A U 3 ? ?25 ? 20 ? ?5V 1.5I 3 ? 15V U 2 ? 15 ? (?5) ? 20V P20V ? ?20? 4 ? ?80W P ? 25? 4 ? 100 W 1 P2 ? 20? 6 ? 120 W P3 ? ?5 ?10 ? ?50W5 P .5I3 ? ?15? 6 ? ?90W 18. 试求电路中负载所吸收的功率。 解:标参考方向I L ? 5A U L ? ?20 ? 10 ? 20 ? 100 ? 50V PL ? 50? 5 ? 250 W9. 求图示电路中的电流I和受控源的输出功率。 解:I?1? 2 ? ?0 . 5 A 2 P ? 2 ? 2 I ? ?2W (实际吸收功率)。10. 电路如图所示。试求: (1)仅用KVL求各元件电压; (2)仅用KCL求各元件电流; (3)如使流经 3 伏电压源的电流 为零,则电流源 iS 应为什么值。 解:电源取非关联的参考方向, 电阻取关联的参考方向。 (1) 仅用KVL求各元件电压;U 2 A ? 4 ? (?5) ? ?1V U 2? ? 4V , U ?3 A ? ?12 ? 3 ? ?9V , U IS ? ?3 ? 5 ? 4 ? ?8V(2)仅用KCL求各元件电流; I 2? ? 2 A , I ?5V ? ?2 ? 4 ? ?6 A , I 4V ? ?4 A , I 3V ? 4 ? (?3) ? 7 A ,I12V ? ?3 A (3) iS ? ?3 A11. 求图示电路中电源发出的功率. 解:电源取非关联的参考方向, 电阻取关联的参考方向。I 6? ?12 ? 2 A , U 2 A ? 4 ? 12 ? 16V , 6 I12V ? I 6? ? 2 ? 0 A,P V ? 12? 0 ? 0W , P2 A ? 2 ?16 ? 32W 1212. 如图,试计算UAC, UAD 解:U AC ? ?20 ?10 ? 2 ? ?28V6 U AD ? ?20 ? 10 ? 2 ? 2 ? ?26V13.计算如图示电路中当开关K断开及接通时A点的电位VA 解: 开关K断开时,VA ? 6 ? VA ? 2 ?12 ? (?12) ? (?12) ? ?6V 24 12 ? 1.2V 20开关K接通时,14. 图示电路中,以A点为参考点计算电位UC、UD UE 和电压UBE 解: 关键点:8Ω电阻中的电流为零。U C ? 4 ? 10 ? 14V U D ? 14V 1? 2 U E ? 9? ? 14 ? 20V 1? 2 1? 2 U BE ? ?4 ? 9 ? ? ?10V 1? 215. 图中各电阻均为 1Ω ,则当UAB 解:关键点: U DB ? 0V ,=5V 时US 应为多少?I DB ?U AB I AC ? ?2.5 A , U S ? 10 ? I AC ? 7.5 ?1 ? 5 ? 12.5V第二章 一、是非题 (注:请在每小题后[ ]内用&√&表示对,用&×&表示错) .1. 如图所示电路的等效电阻为 解:7U DB ? 0 A, 1 ? 1I AC ? 1(10 ? I AC ) ? 5V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R1R2 R1 + R2 - 2[√] I?U ? R1U ?2 R2U R2?U R2U ? 2U ? R1 R1 R2Req ?R1 R2 U ? I R2 ? R2 ? 2.2. 当R1 、R2 与R3 并联时等效电阻为:R1 R2 R3 R1 + R2 + R3[×].3. 两只额定电压为 110V 的电灯泡串联起来总可以接到 220V 的电压源上使用。[×] 解:功率不同的不可以。 .4. 电流相等的两个元件必属串联,电压相等的两个元件必属并联。[×] .5. 由电源等效变换可知, 如图A所示电路可用图B电路等效代替, 其中 is = us / R 则图 A 中的 Ri 和 RL 消耗的功率与图B中 Ri 和 RL 消耗的功率是不变的。 解:对外等效,对内不等效。 可举例说明。 [×].6. 一个不含独立源的电阻性线性二端网络(可以含受控源)总可以等效为一个线性电 阻。 一个电阻串联或一个电流源与一个电阻并联。 .8.已知图示电路中A、B两点电位相等,则AB支路中必然电流为零。 解:根据 KVL 有: [√] [√] [×] .7. 一个含独立源的电阻性线性二端网络(可以含受控源)总可以等效为一个电压源与E ? I BA R5 ? U AB ? I BA R5 ? U A ? U BI BA ? E R5[×].9. 图示电路中, 既然AB两点电位相等, 即UAB =0,必有 IAB =0 解: I AB ?4 5 ?9 ? ? 9 ? 1A 2?4 4?52Ω 9A 4Ω A I AB B 5Ω 4Ω8 .10. 理想电压源不能与任何理想电流源等效。 二、选择题[√](注: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适合的答案编号填入该题空白处,多选或不选按选错论) .1. 图示电路 AB间的等效电阻为_C_A20Ω 10Ω20Ω20Ω 12Ω 12ΩB6Ω2Ω解:二个电阻并联等效成一个电阻,另一电阻断开。 (A) 10.67Ω (C) 14Ω (B) 12Ω (D) 24Ω解:二条并联后少一条支路。.2. 电路如图所示,A、B端的等效电阻R=_A__ (A) 4Ω (B) 5Ω (C) 10Ω (D) 20Ω 解: Req ? RAB ? RBAI?U 4U 5U ? ? 20 20 20 U Req ? ? 4? I.3. 电路如图所示,可化简为_C_。 解:Req ?U 8I ? 5I ? ? 3? I I(B) 13Ω 电阻 (B) 减小 (C) 3Ω 电阻 (D) 不能化简(A) 8Ω 电阻 (A) 增加.4. 如图所示电路中, 当电阻R2 增加时电流I将_A__。 (C) 不变9 解: I ?R2 1 IS ? R1 ? R2 R1 / R2 ? 1.5. 现有额定值为 220V、25W 的电灯一只,准备串联一个小灯泡放在另一房间作为它的信 号灯,应选择_A_规格的小灯泡? (A) 6V,0.15A; (B) 6V,0.1A; (C) 1.5V,0.5A; (D) 1.5V,0.3A; (E) 都不可以 分析思路: R ?P 25 U 2 2202 ? 0.1136 A A;舍去(B) ? ? 1936 ; I ? ? ? ; U 220 P 25 U 6 U 1.5 U 1.5 R XDA ? ? ? 40? ; R XDC ? ? ? 3? ; R XDD ? ? ? 5? ; I 0.15 I 0.5 I 0.3 220 220 U XDA ? ? 40 ? 4.45V , U XDC ? ? 3 ? 0.34V , 40 ? 1936 3 ?
U XDD ? ? 5 ? 0.57V , 5 ? 1936额定功率:PXDA ? 6 ? 0.15 ? 0.9W , PXDC ? 1.5 ? 0.5 ? 0.75W , PXDD ? 1.5 ? 0.3 ? 0.45W ,实际功率:PXDA ? PXDC ?U 2 4.452 ? ? 0.49W , R 40 0.342 0.572 ? 0.039 , (亮度不够) PXDD ? W ? 0.065 , (亮度不够) W ; 。 3 5( B ) 0 ~ 5V ( C ) (1 ~ 4)V ( D )(1 ~ 5)V.6. 图示电路的输出端开路,当电位器滑动触点移动时,输出电压U2 变化的范围为_C_ ( A ) 0 ~ 4V 解:1 U 2 min ? ? 5 ? 1V 5 4 U 2 max ? ? 5 ? 4V 5.7. 图示电路中,当开关S接通时, 电压U2 _C__,电流I2 _C_,电压 U1 B_,电流 I1 _B_。 (B) 增大 (D) 增大或减小 (A) 不变 (C) 减小解: R2 // R3 后,并联值减小;电流 I 1 增大; 电压 U1 增大;电压 U 2 减小。10 .8 . 将25W、220V的白炽灯和60W、220V的白炽灯串联后接到220V的 电源上,比较两灯的亮度是_A_。 (A) 25W的白炽灯较亮 (C) 二灯同样亮 (B) 60W的白炽灯较亮 (D) 无法确定那个灯亮2解:串联是通过同一电流,用 P ? I R 。25W的电阻大。 .9 . 电路如图所示,若电流表A的内阻很小,可忽略不计(即内阻为零) ,则A表的读 数为_C__。 (A) 0A (C) 1/2A 解: I 10 ? ? (B) 1/3A (D) 2/3A10 10 ? 1A , I 20 ? ? ? 0.5 A , 10 20I A ? I10? ? I 20? ? 0.5 A 。.10. 现有四种直流电压表,为了较准确地测量图示电路的电压,电压表应选用_C_。 解: U 3 K? ?12 ? 3 ? 3V , 9?3电压表量程应略大于 U 3K? , 内阻尽可能大。 (A) 量程 0~100V,内阻 25 KΩ /V (C) 量程 0~5V,内阻 20 KΩ /V 率_B_; 独立电流源发出的功率_A_。 (A) 改变 解: 若在独立电流源支路串联接入 10Ω 电阻, 该支路电压和电流值不变,但独立电流源 上的电压增大。 .12. 图示电路中,就其外特性而言,_A_。 (A) b、c等效; (B)a、d等效; (C) a、b、c、d均等效; (D)a、b等效 (B) 不改变 (B) 量程 0~10V,内阻 20 KΩ /V (D) 量程 0~3V,内阻 1 KΩ /V.11. 如图所示电路, 若在独立电流源支路串联接入 10Ω 电阻,则独立电压源所发出的功11 3Ω 3A a+3Ω+1Ω- 9Vb- 9V2A c3A3Ωd.13. 如图所示电路, 增大G1 将导致_C__。 (A) UA 增大,UB 增大 ; (B) UA 减小,UB 减小; (C) UA 不变,UB 减小; (D) UA 不变,UB 增大。 三、计算题 1. 图所示的是直流电动机的一种调速电阻,它由四个固定电阻串联而成。利用几个 开关的闭合或断开,可以得到多种电阻值。设 4 个电阻都是 1Ω ,试求在下列三种 情况下a,b两点间的电阻值: (1)K1 和K5 闭合,其他打开; (2)K2 、K3 和K5 闭合,其他打开; (3)K1 、K3 和K4 闭合;其他打开。 解: (1)K1 和K5 闭合,其他打开;Rab ? R1 ? R2 ? R3 ? 3?(2)K2 、K3 和K5 闭合,其他打开;1 Rab ? R1 ? R2 // R3 // R4 ? 1 ? 3(3)K1 、K3 和K4 闭合;其他打开。Rab ? R1 // R4 ? 0.5?2. 求图示电路等效电阻RMN. 解:RMN ? RNMU 2 ? ?30I1 , U NM ? ?0.1U 2 ? 5I1 ? 8I1Req ? U NM ? 8? I13. 试求图示电路的入端电阻RAB 图中电阻的单位为欧.12 46 7 (1)6 102 2 A 3 (2)4 2 4 B解:二个电阻并联等效成一个电阻,另一电阻断开。 (1) RAB ? 5 , (2) RAB ? 1.5 。4. 求图示电路A、B端的等效电阻RAB 解:设包含受控源向左的等效电阻为 R,U ? 2( I ? 2U 0 ) ? U 0 U 0 ? 2U 0 ? IR? U ? 3 ?1 ? ?3?, R AB ? 2 ? ? 3.5? I 1? 35. 在图示电路中, 求当Ri =0 时的 K 值。 解:设包含受控源向左的等效电阻为 R,U ? KI 0 ? 1(?I 0 ) ? ( K ?1) I 0I0 ? ? 0. 5 U 1 I , R ? ? (1 ? K ) 1 ? 0. 5 I 3当Ri =0 时,必有 R=-1Ω,即 K=4。 6. 求图(1)(2)两电路的输入电阻。 、 解: (1) I ?U U ? 12 I1 2U U ? ? ?4 3 3 3 3U ? ?1.5? I (2) U ? 3I ? 4 Req ?13 Req ?U ? 12? I7. 图示电路中AB间短路时电流I1 =? 解:等效电路图如右:I1 ?12 12 ? (?5) ? ? 8.25 A 3 48. 试用电源等效变换的方法计算图示电路中 1Ω 电阻中的电流. 解:等效电路图如下: I=4/9 A。9. 试求图示电路中安培表的读数.(A点处不连接) 解:等效电路图如下: I ?10 ? 0.68 A 10 ? 4.810. 如图电路中,内阻R0= 280 欧,万用表I0 的满标值为 0.6 毫安、且有 R=R1+R2+R3 =420 欧。 如用这个万用表测量直流电压,量程分别为 10 伏、100 伏、 和 250 伏。试计算R4 、R5 、R6 的阻值。 解:量程分别为 10V、100V、和 250V 时, 万用表I0 的值不能超满标值 0.6 毫安。14 I0 ?10 420 ? 0.6 ?10?3 420? 280 420? 280 R4 ? 420? 280R4 ? 9832Ω;I0 ?100 420 ? 0.6 ?10?3 420? 280 420? 280 R4 ? R5 ? 420? 280 R5 ? 90 KΩ;同理, R6 ? 150k? 。11.图示电路中,R1 、R2 、R3 、R4 的额定值均为 6.3V,0.3A,R5 的额定值为 6.3 V,0.45A。为使上述各电阻元件均处于其额定工作状态,问应选配多大阻值的电阻元件 RX 和RY ? 解: R1 ? R2 ? R3 ? R4 ?6.3 ? 21? 0.3R5 ?6.3 ? 14? 0.45U RX ? 6.3 ? 4 ? 25.2V , I RX ? 0.45 ? 0.3 ? 0.15A , RX ? U RY ? 110? 6.3? 4 ? 6.3 ? 78.5V , I RY ? 0.45A , RY ?U RX ? 168? , I RXU RY ? 174.44? I RY12. 应用电源等效变换法求如图所示电路中 2Ω 支路的电流 . 解: 等效电路图如下:I=35/7=5A。13. 电路如图所示,试求独立电压源电流、独立电流源电压以及受控电流源电压。 解: U ? ?2V , 2U ? ?4 A,I 2? ? 2 A,I1 ? 2 ? 2U ? 2 ? 4 AU 2 ? 2 ? 4 ? 6VU 3 ? 4 ? 4 ? 0V15 14. 试求电路中的 i A 解: (iB iC1 1 ? )U 40 A ? 40 ? iB 400 600 1 U 40 A ? ?36 ? iB 3001 U 40 A ? ?36 ? iB 300U 40 A ? 533.33 , i A =1.33A, iC =2.66A, iB =37.77A。 V15. 在图示电路中,用一个电源代替图中的三个电源,并且保持R1 至R4 中的电流和 端电压不变。 解:等效电路图如下:第三章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一、是非题 (注:请在每小题后[ ]内用&√&表示对,用&×&表示错) .1. 利用节点KCL方程求解某一支路电流时,若改变接在同一节点所有其它已知支路 电流的参考方向,将使求得的结果有符号的差别。 .2. 列写KVL方程时,每次一定要包含一条新支路才能保证方程的独立性。 [×] [√].3. 若电路有n个节点,按不同节点列写的n-1个KCL方程必然相互独立。 [√] .4. 如图所示电路中,节点A的方程为: (1/R1 +1/ R2 +1/ R3)U =IS+US/R? 解:关键点:先等效,后列方程。 图 A 的等效电路如图 B: 节点A的方程应为: [×](U 1 1 ? )U A ? I S ? S R2 R3 R316 .5. 在如图所示电路中, 有UA =I S1 + U S 2 / R2 1/ R3 + 1/ R2[√]解:图 A 的等效电路如图 B:.6. 如图所示电路,节点方程为:(G1 + G2 + G3 )U1 - GUS = I S ; G3U2 - G3U1 = I S ; GU3 - GU1 = 0 . 1 1 1解:图 A 的等效电路如图 B:[×](G1 ? G2 )U1 ? I S ? G1U S.7. 如图所示电路中,有四个独立回路。各回路电流的取向如图示, 则可解得各回路 电流为: I1=1A;I2=2A; I3=3A;I4=4A。 [×] 解:I1 ? 1A; I 2 ? 2 A;I 3 ? 3 A;I 4 ? 4 ? 3 ? 7 A;二、选择题 (注: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适合的答案编号填入该题空白处,多选或不选按选错论) .1. 对如图所示电路,下列各式求支路电流正确的是 C_。 ? (A) I1 =E1 - E2 E ?; (B) I 2 = 2 R2 R1 + R2(C) I L =U AB RL17 .2. 若网络有 b 条支路、n 个节点,其独立KCL方程有_C_个,独立KVL方程有_D__ 个,共计为_A_个方程。若用支路电流法,总计应列_A_个方程;若用支路电压法,总计应 列_A_个方程。 (A)b (B)2b (C)n-1 (D)b-n+1 .3. 分析不含受控源的正电阻网络时,得到下列的节点导纳矩阵Yn ?,其中肯定错误的 为_ B 、C 、_ D 、E _。 (A) ? ?? 0.8 ? 0.3? ? (B) ?? 0.3 1.5 ?? 1.2? ? 1 ?? 1.2 1.4 ? (C) ? ?? 0.4? ? 2 0.8? ? 2 (D) ? ?0.8 1.6 ? ? ? ? ?? 0.4 ? 1 ?(E)? 1? ? 2 ?? 1.5 3 ? 解:自导为正,值大互导;互导为负,其值相等。 ? ?.4. 列写节点方程时,图示部分电路中B点的自导为_F_S, BC间的互导为D_S,B 点的注入电流为_B_A 。 (A) 2 (B) -14 (C) 3 (D) -3 (E) -10 (F) 4 解:图 A 的等效电路如图 B:.5. 图示电路中各节点的电位分别为 V1 ?、V2 、V3 ?,则节点②的KCL方程: ( ) + 0.5I+ 2 = 0 ,括号中应为_C__. (A) V1/3 (B) (V2 ?-V1)/3 (C) 3(V2 ?-V1) (D) 3(V1 ?-V2) 解: 3V2 ? 3V1 ? ?0.5I ? 23(V2 ? V )1 ? 0.5I ? 2 ? 018 .6. 电路如图所示, I=_D_。 (A) 25mA (B) 27.5mA (C) 32.5mA (D) 35mA 解: 3I1 ? I1 ? 10, I1 ? 5m A,I ? 30 ? I1 ? 35mA.7. 图示部分电路的网孔方程中, 互阻R12 为_B__Ω ,R23 为_E__Ω , R13 为_A_Ω 。 (A) 0 (B) -3Ω (C) 3Ω (D) -4Ω (E) ∞I 1 3Ω 4Ω I 2 I S I 3+ -三、计算题 1. 求附图中的电流I1,I2, 和电位 VA ?, 解: ( ? 1)V A ? 3 ? 4 ? 6 ,US1 4VA ? 10.4V12 ? 10.4 ? 0.4 A 4 6 ? 10.4 I2 ? ? ?4.4 A 1 I1 ?2. *用节点法求电路中的电流I1。 2I 1 应为受控电流源) ( 解: ( ? )U A ?1 1 4 UB ? ?2 2 2 2 2 U 1 4 ? A ? ( ? 1)U B ? ? 2 I1 2 2 12I1 ? U A ? 4 , 解之: U A ? 8V , I1 ? 2 A,3. *如图所示电路中, US=5V,R1 =2Ω , R2 =5Ω , IS=1A,用节点法计算电流I及电压U之值。 (原电路图有误) 解: ( ? )U R 2 ?1 21 55 ?1 , 2U R 2 ? 5V19 I?U R2 ? 1A, U ? 2 I ? 5 ? 7V 54.试用节点分析法列出图示电路的节点方程的一般形式。 解:(G2 ? G3 )U n1 ? G2U n 2 ? G3U n3 ? I S1 U n2 ? U S 4? G3U n1 ? G5U n 2 ? (G3 ? G5 ?G6G7 )U n3 ? 2U 2 G6 ? G7U 2 ? U n1 ? U n25. 列写图示电路的网孔方程,并用矩阵形式表示. 解:(1 ? 2) I1 ? 2I 2 ? 8 ? I1? 2I1 ? (2 ? 3 ? 4) I 2 ? 4I 3 ? 9 ? I1 ? 2I 2 ? 4I 2 ? (4 ? 5) I 3 ? ?3 ? 2I 2? 4 ? 2 0 ? ? I1 ? ? 8 ? ?? 3 11 ? 4? ? I ? ? ? 9 ? ? ?? 2 ? ? ? ? 0 ? 6 9 ? ? I 3 ? ?? 3? ? ?? ? ? ?矩阵形式为6. 电路如图,试求:i 和 u ?。(电导的单位为S)。 解:4U n1 ? 2U n 2 ? 2 ?10 ? 3u ? 5 ? 2 ? 5? 2U n1 ? 11 n2 ? 7 ?10 ? ?3u ? 2 ? 5 ? 2i ? 3 U i ? 2(U n1 ?10), u ? U n1 ? 5 ? U n2 U n1 ? U n2 ? 20 , 5U n1 ? 8U n2 ? 112解之:U n1 ? 16V , U n 2 ? 4V , i ? 12A, u ? 7V*7 . 用网孔分析法求电流I1,I2,I3 (I 在哪?) 解: (5 ? 2 ? 4) I m1 ? 4I m2 ? 6 ? 5I1? 4I m1 ? (4 ? 3 ? 2) I m2 ? 9 ? ?2I20 I m1 ? 4I m2 ? ?6 ,8. 电路如图所示,仅需要编写以电流 i1 和 i2 为回路电流的方程,如可以求解,试解之。 解:5i2 ? 3i1 ? 10(i1 ? 4) ? 2(3i1 ? i1 ? 4) ? 100 5i2 ? 12(i2 ? 3i1 ? i1 ? 4) ? 100解之: i1 ? 0.24A, i2 ? 9.39A, ?第四章一、是非题 (注:请在每小题后[ .1. 替代定理只适用于线性电路。电路定理]内用&√&表示对,用&×&表示错) [×].2. 叠加定理不仅适用于线性电路,也适用于非线性电路。如小信号法解非线性电路就 是用叠加定理。 .3. 电路如图所示,已知Us=2V时,I=1A,则当Us=4V时,I=2A。 [×] [×]I含有 电阻和 独立源+ - US.4. 电路如图所示,已知Us=2V时,I=1A,则当Us=4V时,I=2A。 [√]I只含 电阻和 受控源+ - US.5. 叠加定理只适用于线性电路的电压和电流的计算。不适用于非线性电路。也不适用 于线性电路的功率计算。 [√].6. 测得含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 Uoc=1V, 若A、B端接一个1Ω 的电阻,则流过电阻 的电流为1A。 [×]A含源 二端 UOC =1V 网络 B21 .7. 若二端网络N与某电流源相联时端电压为6V,则在任何情况下二端网络N对外都 可以用6V电压源代替。 [×].8. 若两个有源二端网络与某外电路相联时,其输出电压均为U,输出电流均为I,则 两个有源二端网络具有相同的戴维南等效电路。 .9. 戴维南定理只适用于线性电路。但是负载支路可以是非线性的。[√] .10.如图所示电路中电阻R可变,则当R=2Ω 时,1Ω 电阻可获得最大功率。 [×]+ - 10V2Ω R 1Ω[×].11. 工作在匹配状态下的负载可获得最大功率,显然这时电路的效率最高。[×] .12. 若电源不是理想的,则负载电阻越小时,电流越大,输出功率必越大。 [×] 二、选择题 (注: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适合的答案编号填入该题空白处,多选或不选按选错论) .1. 图示二端网络N中,只含电阻和受控源,在电流源 is 的作用下,U=10V,如果使 u 增大到 40V,则电流源电流应为__D_。 (A) 0.25 (B) 0.5(C) 2(D) 4is+Nu-iS.2. 在利用戴维南定理把图A所示电路简化为图B电路时,满足的条件是_B_。 (A) N为线性的纯电阻性的二端网络,NL 为无源线性网络。 (B) N为线性纯电阻的有源二端网络,NL 不必是线性的或纯电阻性的。 (C) N和NL 都是线性的纯电阻性二端网络.AR1A+NBNL- UOCBNL图A图B.3. 若实际电源的开路电压为 24V,短路电流为 30A,则它外接 1.2Ω 电阻时的电流为_BA,22 端电压为_D__V。 解: I ?U OC 24 ? ? 12A , U ? 1.2 I ? 14.4V 。 1.2 ? Req 1.2 ? 24 30(B) 12 (C) 0 (D) 14.4(A) 20.4. 图示电路的戴维南等效电路参数Us 和 Rs 为_D__。 (A)9V, 2Ω ; (B)3V, 4Ω ; (C)3V, 6Ω ; (D)9V, 6Ω 。 5. 图(b)是图(a)的戴维南等效电路。问:⑴ 图(a)虚框内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是否等于图 (b)Ro 上消耗的功率?__B_。 为什么?_C_。 图(a)及图(b)中 RL 上消耗的功率是否 ⑵ 相同? _A_。为什么? __E__。 (A)是 ;(B)不是 ; (C)因为等效是指外部等效; (D)因为功率守恒 ; (E)因为是等效网络。 (a) (b).6.图示电路中,当在A,B两点之间接入一个R=10Ω 的电阻时,则 16V电压 源输出功率将_C_。 (A)增大 解: U OC ? (B)减少 (C)不变 (D)不定16 12 R1 ? 2 R2 ? 0V R1 ? R1 R2 ? 2 R2I10 ? ?U OC ? 0A 。 Req ? 10.7. 图示电路中,若RL 可变,RL 能获得的最大功率Pmax=_B_。 (A)5W (B)10W (C)20W (D)40W2 2解: Pmax ? I RL ? 0.5 ? 40 ? 10 。 W . 8. 电路如图所示,负载电阻RL 能获得最大功率是_A_。 (A) 20mW, (C) 100mW , (B) 50mW, (D) 300mW.23解:将电阻RL 的支路断开, U OC ? ?40i ? 5000 ? ?20020 ? ?20V 200Req ? 5K?Pmax ?2 U OC 400 ? ? 20mW 4Req 20000三、填空题 (注:请将正确答案填入空白处,不必写求解过程或说明其原因) .1. 如图所示电路, 各电阻均为 1Ω ,各电压源大小、方向皆未知。已知AB支路电流 为 IAB=1A,若将该支路电阻换为3Ω ,那么该支路电流 IAB=_0.5_A。 解: 断开AB支路,求 Req 的等效电路如下:Req ?1 .5 ? 3 ? 1? , UOC ? I (Req ?1) ? 2V 1 .5 ? 3 2 I? ? 0 .5 A 1? 3.2. 利用戴维南定理将图(1),(2)电路化为最简形式. 图(1)的Us=_30 V;Rs=_5_Ω ; 图(2)的Us=_4_V;Rs=__2_Ω .+ -5V+ -5Va3A 8V a 4Ω b (2)5A 5Ω b4Ω(1).3. 求如图A,B端的戴维南等效电路的Uoc=_4_V; Ro=_4_Ω . 解:U OC ? 2 ? 4 ? 2 ? 4V24+ - Req ? 4?.4. 附图(A)所示电路的诺顿等效电路如图(B)所示,其中ISC=_0.67A_;Ro=_-2Ω _。 解 :I SC ?4 ? 0.67 A , U ? 4U ? 4 6,4 U ?? V 3,R0 ? ?2?。四、解答下列各题 1. 用叠加定理求出图示电路中 I1 ,I2 。解: 分二个子电路,一为仅电压源 作用,电流源不作用;另一为仅 电流源作用,电压源不作用。' I1' ? 4 ? 2 ? 6 A , I 2 ? 2 A ' I1'' ? 0 A, I 2' ? 2 AI1 ? 6 A, I 2 ? 4 A2. 求图示电路中AB间的戴维南等效电路。 解: U OC ?I SC32 1 32 ?1 ? ? 2 ? 4 ? 24 ? 28V 2 ?1 3 2 ?1 2? 2? 1? 2 1? 2 32 32 2 ? ? ? ? 44.8mA 2 ?1 1 ? 2 1 1? 2 ?1U OC ? 0.625K? I SCReq ?3. 求图示电路中AB间的戴维南等效电路。 解:利用叠加定理: U AB ? 2 ?'4 ? 2 ? 3 ? 4.67V 2?3? 425 '' U AB ?17 ? 6 ? 11.33V , U AB ? 16V 2?3? 4 3? 6 Req ? 1 ? ? 3? 3? 64. 图示电路中,(1)N为仅由线性电阻构成的网络。当 u1=2V、u2=3V 时,Ix=20A, 而当 u1=-2V、u2=1V 时,Ix=0A。求 u1=u2=5V 时的电流 Ix;(2)若将N换为含有独立源的网络, 当 u1=u2=0V 时,Ix=-10A,且(1)中的已知条件仍然适用, 再求当 u1=u2=5V 时的电流 Ix. 解: (1) k1u1 ? k 2u2 ? I X ,2k1 ? 3k2 ? 20, ? 2k1 ? k 2 ? 0 ,k1 ? 20 ? 2.5, k 2 ? 5, I X ? 5 ? 2.5 ? 5 ? 5 ? 37.5 A 8(2) k1u1 ? k2u2 ? k3uS ? I Xk3uS ? ?10 , 2k1 ? 3k2 ? k3uS ? 20 , ? 2k1 ? k2 ? k3uS ? 0k1 ? 0, k 2 ? 10 , I X ? 0 ? 5 ? 10? 5 ? 10 ? 40A5. 图示电路中电压U不变时, 要使电流I增加一倍,则电阻 18Ω 应改为多少? 解: 断开电阻 18Ω 的支路,Req ?3 ? 6 20 ? 5 ? ? 6? 3 ? 6 20 ? 5I?U OC U OC , 2I ? , R X ? 6? Req ? 18 Req ? R X6. 图示电路中R=21Ω 时其中电流为I。若要求I升至原来的三倍而电路其他部分不变, 则R值应变为多少? 解: 断开电阻 R 的支路,Req ?2 ? 2 3? 6 ? ? 3? , 2? 2 3? 6I?7.U OC U OC , 3I ? , R ? 5? Req ? 21 Req ? R图示电路中N为有源网络。当开关S接到A时 I1=5 A,当S接到B时 I1= 2 A, 求 S接到C时的电流 I1 。26 解: k1u1 ? k2u2 ? k3uS ? I110k1 ? 0k2 ? k3uS ? 5 , 10k1 ? 6k2 ? k3uS ? 2k2 ? ?0.5 ,8.I1 ? 10k1 ? 12? 0.5 ? k3uS ? 6 ? 5 ? 11A电路如图所示,已知线性含源二端网络N的开路电压Uoc=10V,ab端的短路电流 Isc=0.1A。求流过受控电压源的电流I。 解:Req ?U OC ? 100? , I SCU ? 10 ? 100 I , I ? 25mAU ? 900 I ? 2U ,9 .用叠加原理计算图示电路各支路电流。 解: I 6 ?'? 10 5 ? ? A, 6?8 7' I 5 ? 0 A,' ' ' I1' ? I 2 ? I 3 ? I 4 ?5 A, 14' I 6' ? 0 A, I 5'' ?10 ? 1A, 2?8' ' ' I 2' ? I 3' ? 0.5 A, I1'' ? I 4' ? ?0.5 A,I6 ? ?5 ? ?0.714 A , I 5 ? 1A , 7 5 7 5 7 I1 ? I 4 ? ? ? ?0.143 A, I 2 ? I 3 ? ? ? 0.857 A, 14 14 14 1410.如图所示电路中,各参数已知, 试求该电路A、B左右两方的戴维南等效电路。 解: U OC 1 ? 10 , VU 1.2 I ?1 ? 1I ? ? 2.2 K? ; I I 0.5 ? 1.5 U OC 2 ? ? 4 ? 1.5 KV , 0.5 ? 1.5 0.5 ?1.5 Req2 ? ? 0.375 K? 。 0.5 ? 1.5 Req1 ?11. 图示无源网络N外接Us=8V ,Is=2A 时,开路电压UAB= 0 ;当Us=8V,Is=0 时开路电 压UAB=6V,短路电流为 6A。求当Us=0,Is=2A 且AB间外接 9Ω 电阻时的电流。27 解: U ABO ? K1U S ? K 2 I S ;0 ? 8K1 ? 2K2 , 6 ? 8K1 , K1 ? 0.75 , K 2 ? ?3 ,R ABeq ? U ABO ? 1?, I SCU ABO ? 0U S ? 3? 2 ? ?6VI AB ? U ABO ? ?0.6 A RABeq ? 912. 图示无源网络N外接Us=5V ,Is=0 时,电压U=3V。当外接Us=0 ,Is=2A 时,电 压U=2V,则当Us=5V,Is 换成 2Ω 电阻时,电压U为多少? 解: U OC ? 3V , Req ?U 2 ? ? 1?, IS 2I?U OC ? 1A, U ? 2 I ? 2V 。 Req ? 213. 如图所示电路, 求RL=?时,RL 消耗的功率最大? 解:断开 RL 支路,可得 U OCU U U 3 U OC ? S ? aI1 , I1 ? ? OC , U OC ? S , 3? a R1 R1 R1短路 RL 支路,可得 I SCI SC ? aISC ?US US ? aI1 , I1 ? aISC ? I SC , I SC ? R1 R1 (a ? 1) 2Req ?U OC (a ? 1) 2 R1 ,当 RL ? Req 时, RL 消耗的功率最大。 ? I SC 3? a14. *如图所示电路.RL 是负载问当 RL= ?时才能使负载上获得最大功率.并求此功率值. 解:(答案有误)。 断开RL,电路如图示,可求 U OC ;28 1 1 12 36 36 ( ? )U ? ? 2U , U ? ? ?2.1176V , , U OC ? ?2U ? U ? ? 2 3 2 17 17短路 RL ,电路如图示,可求 I SC 。1 1 36 ( ? ? 1)U ? 6 , U ? V ; 2 3 11 U 36 36 I1 ? ? A, I SC ? I1 ? 2U ? ? ? ?3.27 A, 1 11 11Req ?U OC 11 U2 ? ?, Pmax ? OC ? 1.732 W I SC 17 4Req15、 如图所示电路为一直流电路,参数如图所示, 试用最简便的方法求出AB支路中的 电流 IAB。 解:断开 I AB 支路,平衡桥电路 可得 U OC ? 0V ,Req ? 4?, I AB ?8 ? 1A 。 4?416.*网络A含有电压源、 电流源和线性电阻, 应用实验a和b的结果, 求实验c中的U。网 络 A17Ω+ 1A - 3V+ -10V网 络 A17Ω1Ω 4V - 3V -++网 络 A17Ω 1Ω - 3V+U 1A -+实验a实验b实验c解: (答案有误)网络A可用戴文宁支路替代。(U 1 1 3 ? )10 ? OC ? ? 1, Req 17 Req 1729 (U 1 1 3 ? ? 1)4 ? OC ? , Req 17 Req 17解之Req ? 1.29?, U OC ? 9.24V ,U ? 4.54V 。17. 图示电路中No 为一线性无源电阻网络, 图A中11'端加电流 Is=2A, 测得U'11=8 V; 22=6V, U' 如果将 Is=2A的电流源接在22'两端,而在11'两端接2Ω 电阻 (图B) 。 问2Ω 电阻中流过电流多大?图A 解:利用戴文宁定理和互易定理:图BReq1 ?18.U OC 1 8 6 ? 4? , U oc 2 ? 6V , U oc1 ? 6V , I ? ? ? 1A 。 2 Req1 ? 2 6电路如图。已知: us1=2V,us3=24V, us7=-24V,is1=2iA,is2=3u, R1=R2=R4=R6=R7=2Ω ,R3=R5=4Ω ,R=10Ω 。求: 电流 i 和 is1 的端电压。解:断开 i 所在的支路,可分别得 U12 OC 左 、 Req左 和 U12 OC 右 、 Req右U12OC左 ? U S1 ? 2V ,30 Req左 ?U1 ? I1U1 U 2 I1 ? 1 R2? ? R2 ? ?2?,U12OC 右 ? 3U12OC 右 R5 ?U 12 OC 右 ? 12 V, 11US7 R6 ? 12U12OC 右 ? 12, R6 ? R7I SC 2 ?U S7 R6 U S 7 R6 ? ? ?2.4 A R5 R6 R5 ? R6 R5 R6 ? R5 R7 ? R7 R6 R7 ? R5 ? R6Req右 ?U12OC ? ?0.4545 ? I SC 2I?U S 3 ? U12OC左 ? U12OC右 24 ? 2 ? 1.09 ? ? 2 A, R3 ? R ? Req左 ? Req右 14 ? 2 ? 0.4545U is1 ? R2 ( I ? 2I ) ? U S1 ? ?4 ? 2 ? ?2V 。19. 图A所示电路中,测得二端网络N的端电压U=12.5V,在图B中,当二端网络N 短路时,测得电流I=10A。求从ab端看进去N的戴维南等效电路。2.5Ω a2.5Ω a+5Ω+U N+5Ω- 20V-b- 20VI Nb图A解:网络 N 可用戴文宁支路替代。图B(1 1 1 20 U OC 20 U OC ? ? )12.5 ? ? ? , 10 ? 2.5 5 Req 2.5 Req 2.5 Req解之Req ? 5? , U OC ? 10V 。31 第五章具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一、选择题 (注: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适合的答案编号填入该题空白处,多选或不选按选错论) 1. 如图所示的含理想运放的电路,其节点方程组中错误的是 (B) 。 (A) (G1 + G2 )U1 - G2U 2 = GU S ;(B) - (G2U1 ) + (G2 + G4 + G5 )U2 - G4U3 = 0 1 (C) (G3 + G4 )U3 - G4U2 = 0 ; (D) U1 - U3 = 0解: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点不能用节点电压法列方程。 2. 电路如图所示,ui=0.3V,则 uo 为 (C) 。 (A)+4.5V; (B)-4.5V; (C)+4.8V;(D)3V。 解:u0 ?100 ? 1500 ui ? 4.8V 100。3. 理想运算放大器的两条重要结论是:理想运算放大器的(A), (C) 。 (A)输入电流为零 (B)输入电阻为零 (C)输入电压为零 (D)输出电阻为零 解:输入电流为零(虚断路) ; 输入电压为零(虚短路) 。. .4. 如图所示电路中,运算放大器视为理想元件,可求转移电压比 U 2 / U1 = (B) 。 (A) 2 (B) 332 (C) 5 解:(D) 10u 2 5 ? 10 ? ?3。 u1 55. 如图所示电路中,运算放大器视为理想元件,可求转移电流比 I2/I1=(A) 。 (A) (C)R1 R2R1 R2R2 R1 - R1 (D) R1 + RL(B)解: R1 I1 ? R2 I 2 ? 0 ,I2 R ?? 1 。 I1 R2.6. 如图所示电路中,运算放大器视为理想元件,可求转移阻抗Uo.= (D)。IS(A)R1 +R1R3 ; R2(C) R1 + R2 + R3 ;R1 R3 ; R2 RR (D) R1 + 1 2 R3(B)解:? U0 R ? R3 ? 2 , ? I S R1 R37. 如图所示电路中,运算放大器视为理想元件,可求得R3 消耗的平均功率为(C)。 已知: us ? 100 2 sin ?tV 。 (A) 0.625W (C) 40W (B) 20W (D) 80W解: u o ? ? u s ? ?200 2 sin ?tV ,2 1PR3 ?2 U O 2002 ? ? 40W 。 R3 100033 8. 运放为理想运放, 则 uo / is =_(C)_. (A) 0 (C)-R 解: (B) R (D) ∞uo ? ?R is二、解答下列各题 1. 电路如图所示, 求: uo 的表达式. 解:图有误RF R2.电路如图所示,求电路的电压增益 u0/ui 其中: R1=1MΩ ,R2=1MΩ ,R3=0.5MΩ , R4=9.9MΩ , R5=0.1MΩ 。 解:(原答案uo ? ?100有误) uiui ?? R1uo R5 , R2 R5 R5 ? R2 R4 ? R2 ? R5uo R R ? R5 R4 ? R2 R5 ?? 2 4 ? ?109.9 ui R1 R53. 电路如图所示,已知 ui1=1V,ui2=-1V,R1=R2=300Ω ,R3=200Ω 求: uo1, uo2 。 解: (原答案 uo1 ? 4V , uo 2 ? ?4V 有误)34++UiR2U01R2--R1∞RA1+∞U0A2 + ui1 ? ui 2 ? 1 ? (?1) ? 2V ,iR 2 ? ui1 ? ui 2 2 ? A R2 300uo1 ? R1iR 2 ? ui1 ? 2 ? 1 ? 3V ,uo 2 ? ? R3iR 2 ? ui 2 ? ?200 2 7 ?1 ? ? V 。 300 34. 图示电路中,试求输出电压 uo=? 解: u o1 ?2R ? 2R u1 ? 2V , 2Ruo 2 ? u2 ? 2V ,u o ? ?2 R 2 ?1 ? 1 ? 0V 2R5.求如图所示电路中的电压比 uo/ ui;并说明该电路的运算功能. 解:(G1 ? G2 ? G4 ? G5 )U1 ? G4U 2 ? G5uo ? G1ui ? G4U1 ? (G3 ? G4 )U 2 ? G3uo ? 0U 2 ? 0, U 1 ? ?G3 uo G4uo G1G4 ?? ui G1G3 ? G2G3 ? G3G4 ? G3G5 ? G4G5电路的运算功能是反向比例器。6. 电路如图所示,ui=1V,求图中I.35 解: I F ?ui ? 0.1mA, 10000uo ? ?100000 F ? ?10V , IIO ? uO ? ?1mA, 10000I ? I O ? I F ? ?1.1mA。第六章一、是非题非线性电阻电路(注:请在每小题后[ ]内用&?√&表示对,用&×&表示错) 1. 伏安特性处于第一象限且采用关联参考方向的电阻元件,其静态电阻和动态电阻均为 正值,当静态电阻越大时动态电阻也越大。 2. 非线性电阻两端电压为正弦波时,其中电流不一定是正弦波。 [×] [√]3. 不论线性或非线性电阻元件串联,总功率都等于各元件功率之和,总电压等于分电压 之和。 [√]4. 用曲线相交法解非线性电阻时,电源和负载的伏安特性都应采用关联参考方向。 [×] 5. 折线法各段直线相应的等效电路中,对于第一象限的伏安特性,其等效电阻和电压源 总是正值。 [×]6. 用小信号法解电路时,非线性电阻元件应该用动态电阻来建立电路模型。[√] 7. 非线性电路可能不止有一个稳定的工作点,而且还可能存在不稳定的工作点。 [√] 8. 大多数非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对原点不对称,就是说元件对不同方向的电流或不同极 性的电压,其反应是不相同的。因此,在使用非线性电阻器件时,必须区分它的两个端 钮。 9. [√] 许多非线性电阻是单向性的,就是说它的伏安特性与施加电压的极性有关。 [√] 二、计算下列各题 1.画出如图所示电路端口的 u―i 特性.36 解: i ?u ?2 22. 如图所示电路中, 非线性电阻伏安特性为:?u 2 u ? 0 i ? g (u ) ? ? ?0 u?0源 iS = cos w tA, 。求电路工作时的 u、i 。 解: 仅 I 0 作用时,且知 I 0 ? 15A , R0 ? 0.5? 小信号电流I ? I0 ?U ? 15 ? 2U , I ? U 2 , R0U 2 ? 2U ? 15 ? 0 ,解之: U ? 3V , U ? ?5V (舍去) I ? U 2 ? 9 A, ,g? di 1 ? 2u u ?U ?3 ? 6 S , g 0 ? ? 2S du 0 .5仅 i S 作用时, id ?i g is ? 0.75cos?tA , u d ? d ? 0.125cos?tV g ? g0 gdi ? I ? id ? (9 ? 0.75cos?t ) A , u ? U ? ud ? (3 ? 0.125cos?t )V 。3. 如图所示电路, u1 ? 2 ?10?3 sin 628tV , 试用小信号分析法求通过非线性电阻中的电 流 i。 解:仅直流电源作用时,断开非线性 电阻支路,可得:U OC ?3 ?1 ? 2 ? 1 ? 2V , Req ?1? 2?2U ? U OC ? Req I ? 2 ? I , I ? U 2U 2 ?U ? 2 ? 0, 解之: U ? 1V , U ? ?2V (舍去), I ? 1Ag? di du ? 2 s, r ?u ?11 ? 0.5? g37 仅信号源作用时, id ?u1 2 2 ? ?10?3 sin 628tA 2 ? 0.5 2 ? 0.5 3 2? 2 ? 0.52 i ? I ? id ? (1 ? ?10 ?3 sin 628t ) A 。 34. 画出如图所示电路的DP图。 解: i ?u ?3 2?5. 图示电路中,已知 uS ? sin ?t , , 非线性电阻为电流控制型的,伏安关系为u = 2i + i 2 , 用小信号分析法求电流?。设当 uS = 0 时,回路的电流为 1A。解:(答案 i ? (1 ?1 sin ?t ) A 有误)设当 uS = 0 时, 7U ? 5 ? 2 I , U ? 2I ? I 2 , I 2 ? 4 I ? 5 ? 0解之: I ? ?5 A(舍去) , I ? 1A , U ? 3Vr?du diI ?1? 4? , i d ?uS 1 ? sin ?tA , 2?r 61 i ? I ? id ? (1 ? sin ?t ) A 66. 如图所示电路中,已知 I S ? 10A, iS ? sin tA, R ? 1/ 3? , 非线性电阻特性关系为:?i ? u 2 u ? 0 ? ?i?0 u?0求非线性电阻两端电压。解:仅直流电源作用时,I ? IS ?U ? 10 ? 3U , I ? U 2 , U 2 ? 3U ? 10 ? 0 RU 解之: U1 ? ?5V (舍去), 2 ? 2V , I ? 4 A38 gd ?di guU ?2? 4S , G ?1 ? 3S R仅信号源作用时, id ?i 4 4 1 sin t ? sin tA , ud ? d ? sin tV 4?3 7 gd 74 1 i ? I ? id ? (4 ? sin t ) A , u ? U ? u d ? (2 ? sin t )V 7 77. 在如图所示电路中,已知? u = i 2 , 求该电路中 u = ? 解: 非线性电阻以外的电路用戴维宁等效支路替代。i =?U OC ? ?2 I1 ? 15 I1 ? 13 ?20 ? 13V 20Req ?U ? 2 I1 ? 15I1 13 ? ? ? I 4 I1 413 13 I , U ? I 2 , I 2 ? I ? 13 ? 0 4 4U ? 13 ?V 解之: I ? 2.33A,U ? 5.438. 图中两非线性电阻均为电压控制型,其伏安特性分别为 i1 ? g1 (u ) ? ??u 2 u ? 0 ?0 u?0?u ? 0.5u 2 u ? 0 直流电流源IS=8A,小信号电流源 is = 0.5sin tA, , i2 ? g 2 (u ) ? ? u?0 0 ?试用小信号法求? u 、 i1 、 i2 . 解: i ? i1 ? i2 ? 1.5u ? u2仅直流电源作用时,I S ? i,1.5U 2 ?U ? 8 ? 0 ,解之: U 1 ? ?4 V (舍去), 2 ? 2V , I ? 8 A U 1 .52 2 I1 ? U 2 ? 4 A, I 2 ? U 2 ? 0.5U 2 ? 4 A di di g1 ? 1 U ?2 ? 4 S , g 2 ? 2 U ?2 ? 3S , du du仅信号源作用时,39 i g1 g2 2 1.5 1 iS ? sin tA , id 2 ? iS ? sin tA , u d ? d 1 ? sin tV , g1 ? g 2 7 g1 14 g1 ? g 2 7 1 u ? U ? u d ? (2 ? sin t )V , 14 2 i1 ? I1 ? id 1 ? (4 ? sin t ) A, 7 1.5 i2 ? I 2 ? id 2 ? ( 4 ? sin t ) A, 7 id 1 ?第七章 一阶电路一、是非题:(注:请在每小题后[ ]内用&?√&表示对,用&×&表示错) [×]1. 如果一个电容元件中的电流为零,其储能也一定为零。 解: WC ?1 CU 2 2[√]2. 如果一个电容元件两端的电压为零,则电容无储能。 解: WC ?1 CU 2 2[√]3. 一个线性、非时变电容可以用唯一的一条 i~du/dt 曲线来表征。 解: i ? Cdu dt[×]4. 在电路中当电容两端有一定电压时,相应地也有一定的电流,?因此,某时刻电容贮 能与该时刻的电压有关,也可以说成是与该时刻的电流有关。 解: WC ?1 CU 2 2[√]5. 一个电感与一个直流电流源接通,电流是跃变的。解:直流电流源的定义是:不管外电路如何变化,该元件输出的电流为恒定值。 6. 在RL串联电路与正弦电压接通时,?电流自由分量的初值总与稳态分量的初值等值 反号。(初始状态为零) 解: i ? i ' ? Ae ? ? I m cos(?t ? ? ) ,初始状态为零: i(0) ? i (0) ? A ? 0 ,'[√]?t电流自由分量的初值为 A, 稳态分量的初值为 i (0) , i (0) ? ? A' '7. RL串联电路与正弦电压接通时,若电压初相为零,则不存在自由分量。[×]8. 若电容电压 uc (0- ) = 0 ,则接通时电容相当于短路。在 t=∞时,若电路中电容电流?ic = 0 ,则电容相当于开路。40[√] 9. 换路定则仅用来确定电容的起始电压 uc (0+ ) 及电感的起始电流 iL (0+ ) ,其他电量的起 始值应根据 uc (0+ ) 或 iL (0+ ) 按欧姆定律及基尔霍夫定律确定。 10. 在一阶电路中,时间常数越大,则过渡过程越长。 [√] [√] [√] 12. 零输入的RC电路中,只要时间常数不变,电容电压从 100V 放电到 50V 所需时间与 从 150V 放电到 100V 所需时间相等。 [×] 13. 同一个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零输入响应和全响应具有相同的时间常数. [√] 14. 设有两个RC放电电路,时间常数、初始电压均不同。如果τ 1 ?>τ 2 ?,那么它们 的电压衰减到各自初始电压同一百分比值所需的时间,必然是t1 ?>t2 ?. [√] 15. 在R、C串联电路中,由于时间常数与电阻成正比,所以在电源电压及电容量固定 时,电阻越大则充电时间越长,因而在充电过程中电阻上消耗的电能也越多。 [×] 二、选择题 1. 电路出现过渡(暂态)过程的原因有两个:外因是(A) ,内因是(C) 。 (A)换路 (B)存在外加电压 (C)存在储能元件 (D)电容充电 (E)电感磁场 2. 电路如图所示,电流源IS=2A向电容(C=2F)充电,已知t= 0时,11. 一阶电路的时间常数只有一个,即一阶电路中的各电压、电流的时间常数是相同的。uc (0 ) = 1 V,则在t=3S时,? uc (3) = .(C)(A) 2V; (B) 3V; (C) 4V; (D) 8V。 解: iS ? Cdu ,即 dtu?1 3 iS dt ? u (0) ? 3 ? 1 ? 4V v。 c ?0(B) 电感元件 (C) 电容元件 (D) 电压源3. 电路中的储能元件是指(B)、(C)。 (A) 电阻元件 (E) 电流源 4. 电路中的有源元件通常是指(D)、(E)。 (A) 电阻元件 (E) 电流源 5. 如图所示电路的时间常数τ 为(C)。 (A) ( R1 + R2 )C1C2 /(C1 + C2 ) (B) R2C1C2 /(C1 + C2 ) (C) (B) 电感元件 (C) 电容元件 (D) 电压源R2 (C1 + C2 )41 R2+us6. 图示电路的时间常数为(C) s 。 (A) 3 (B) 4.5 (C) 6 (D) 1.5R1c1c27. 图示电压波形的数值表达式为(C). (A) -2ε (t)+ε (t-1) (B) -2ε (t)+3ε (t+1)-ε (t+3) (C) -2ε (t)+3ε (t-1)-ε (t-3) (D) -2ε (t)+3ε (t-1)u(V)1 1 28. 电路如图所示,电路的时间常数是(A)。 (A) 0.25s (B) 0.5s (C) 2s (D) 4s 解:将独立电源置零,将动态元件用电压源替代, 可得: Req ?3t(s)U 2 I ? 3I ? 2 ? ? 8? , I I??L 2 ? ? 0.25s 。 Req 8(B) R2C ;9. 电路如图所示, 开关K断开后,一阶电路的时间常数τ =(B)。 (A) ( R1 + R2 )C ; (C)( R + R2 ) R3 R1 R2 C ; (D) 1 C R1 + R2 R1 + R2 + R342 10. 一阶电路时间常数的数值取决于(C)。 (A) 电路的结构形式 (C) 电路的结构和参数 (B) 外加激励的大小 (D) 仅仅是电路的参数 ?11. RC一阶电路的全响应? UC(t)=[10-6exp(-10t)]V,初始状态不变而若输入增加 一倍,则全响应? UC(t)为(D)。 (D) 20-16exp(-10t)。 解:UC(0)=4,零输入响应为:UC 零状态响应为:UC 零状态响应为:UC(1)(A) 20-12exp(-10t); (B) 20-6exp(-10t); (C) 10-12exp(-10t); (t)=4 exp(-10t)V,(2)(t)= [10-10exp(-10t)]V, (t)= [20-20exp(-10t)]V,初始状态不变而若输入增加一倍,则(3)全响应? UC(t)=[20-16exp(-10t)]V 12. f(t)的波形如图所示,今用单位阶跃函数ε (t)表示f(t),则f(t)= (C)。 (A) tε (t-1) (B) (t-1)ε (t) (C) (t-1)ε (t-1) (D) (t-1)ε (t+1) 解:ε (t-1)有起始函数的作用。f(t)2012t313. f(t)的波形如图所示,今用阶跃函数来表示f(t),于是f(t)=(C)。 (A)ε (t)-ε (t-1) (C)ε (t+1)-ε (t-1) (B)ε (t-1)-ε (t+1) (D)ε (t-1)-ε (t)f(t)1-11t(s)14. 电路如图所示,电容C原已充电到3V,现通过强度为8δ (t)的冲激电流,则在冲 激电流作用时刻,电容电压的跃变量为(B)。 (A) 7V (B) 4V (C) 3V (D) -4V8δ(t) 2F+ uc-43 解: ic=cdu/dt,即uc ?1 8?dt ? uc (0) =4+3=7v, 2?电容电压的跃变量为 uc=7-3=4v。 15. 电路如图所示,电感L原已通有恒定电流3A,现施加7δ (t)V的冲激电压,则在 冲激电流作用时刻,电感电流的跃变量为(B)。 (A) 6.5A (B) 3.5A (C) 3A (D) -3.5A+-2Hi解: il ?1 7?dt =3.5A。 2?(B) (D)16. 如图所示电路的冲激响应电流 i=(A)。 (A)2e?2t ? (t ) A?0.5t? (t ) ? e?2t? (t ) A? (t ) ? e?0.5t? (t ) A(C) e? (t ) Aiδ(t) 2Ω 1H17. 电路如图所示,可求得单位阶跃响应电压? u=(B)。 (A) 0.5e?t? (t ) V?t(B) ?0.5e V?t? (t ) V?t(C) 0.5(1 ? e )? (t )(D) 0.5? (t ) ? e? (t ) VM=0.5H1Ω ++ε(t)1H2H三、填空题 (注:请将正确答案填入空白处,不必写求解过程或说明其原因)u-1. 图A所示为一线性元件,其电压、电流波形如图B、C所示,该元件是电容元件,它 的参数是 1 微法。44 u(V)i (?A)12 4i-   +2ut(s)00 -1t(s)2 图C 4图A图B? 2. 如图所示电路,开关S合上的瞬间电容器电压? uc1 (0+ ) = 2v;?? uc 2 (0+ ) = 1v。s+1?F 3v 2?F+ uc1-WC =______;电感储能WL=______。+ uc23. 图示电路原已稳定,t=0 时闭合开关S后在 t = (0+ ) ?时,则电容储能S2A 2Ω1H 1?F 2Ω+ u-解:uc(0+)= uc(0-)=4V, WC=0.5CU =8 微焦耳; il(0+)= il(0-)=2A, WL=0.5LI =2 焦耳。224. 如图所示电路原已稳定, t=0时开关由位置“1”换到“2”,则换路后,响应 uc (t ) 的暂态分量为_______________, 稳态分量为______。1S2R+US1+ CUS2解:用三要素法可得: uc(0+)= uc(0-)=Us1 , uc(∞)=Us2 , τ =RC;45+-- uc(t)=Us2+[Us1-Us2]e 暂态分量为:uc 稳态分量为:uc(1) (2)-t/RC,-t/RC(t)=[Us1-Us2]e (t)=Us25. 图示电路中,换路前电路已处于稳态,如t=0时将S打开,则 iL=____A。 其中: iL(0+)=6A;? iL (∞) =8A; τ =0.1 s解:iL(t)=8-2e-10tA。6. 图示电路为 1 阶电路。iS(t)C LR1 R27. 图示电路为 1 阶电路。+R1CR2四、计算题?uS(t)L1. 图示电路原已稳定,t=0 时断开开关S后,则在 t = (0+ ) 时,求电容储能和电感储能。S 50?F 12V 2Ω2Ω+“2”位置。试求 u(t ) 并画出波形.462. 已知: 如图所示电路, S在“1”位置已处于稳态,t=0时开关突然由“1”搬至 21 S 4Ω2Ω5Ω2A2Ω U1+-0.25F+9Ω3. 如图为-个延迟继电器J的电路,已知继电的电阻r=250Ω ,电感L=14.4H,它的最 小启动电流Imin=6mA,外加电压E=6V.为了能改变它的延迟时间,在电路中又串接了 -个可变电阻R,其阻值在 0 至 250Ω 范围内可调节。试求:该继电器延迟时间的变动范 围。RrLE(t=0)4. 图示电路原已稳定,t=0 时闭合开关S, 求 t&0 时的? iL (t ) 和 uL (t ) ,并写出 iL (t ) 中的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分量.解:iL(0+)= iL(0-)=1 A iL(∞)=0.5A iL(t)=0.5+0.5e uL(t)=-10e-10t -10tA (t)= e-10tV(1)零输入响应分量 iL 零状态响应分量 iLA-10t(2)(t)=0.5-0.5eA。5. 图(2)电路中. iL (0- ) = 0 ,求在图(1)所示的脉冲作用下电流 i (t ) 。47+u3Ω18V1 U1 42Ω- uS(t)12Ωi(t)+iuSLt(s)0 1-1.2H3Ω(1)?(2)6. 如图所示动态电路,原已处于稳态,在t=0时开关S闭合,求: (1) 电感电流 iL (t ) 及电压 uL (t ) ; (2) (2)就 iL (t ) 的函数式,分别写出它们的稳态解、暂态解、零输入解、及零状态解。1KΩS500Ω+i10VL+求? iL (t ) =?R1 1K1HuL500ΩI s10mA-7. 在如图所示电路中,当开关K在t=0时合上后又在t=0.71mS打开,KR2 0.5K L 1H R3 0.5KL+10V-10mA8. 如图所示电路,t<0时处于稳态,且 uc1 (0- ) = 0,t=0时开关闭合。 求t≥0时的 u2 (t )4ΩuC+3V 2Ωi10.5F 0.5 1i9. 如 图 所 示 电 路 中 , 已 知 : N R 为 纯 电 阻 网 络 , i1 (t ) ? 2? (t )u2 (t ) ? 4sin(?t ? 600 )? (t ) , 若全响应 iL (t ) ? [1 ? 4e?t ? 2sin(?t ? 300 )]? (t ) 求该电48-+ +S1:2 +12Ω6Ωu2? iL (0? ) ? 0 路的零输入响应 iL (t ) .i1 i+Lu2NR -L10. 图示电路中,己知: iS ? 10? (t ) A, uS ? 10? (t )V , uC (0? ) ? ?1V , 求 uC (t ) 。时,求 uC (t ) .若当 uc (0? ) ? 6V , iS ? 20? (t ) A, uS ? 20? (t )V第八章二阶电路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电路原已稳定,t=0 时断开开关,则 t.& 0 时网络的动态过程为(A) (A) 振荡的 (B) 非振荡的 (C) 临界状态1Ω 1H S。+6V解: R ? 21F1ΩL L L ,振荡的; R ? 2 临界状态; R ? 2 ,非振荡的。 C C C1&2, 振荡的。 2、图示电路中, uc (0- ) = 10V ,D 为理想二极管,t=0 时闭合开关 S 后,二极管(B)。 (A)不会导通 (B) 有时会导通 (C) 不起任何作用 (D) 以上结论都不对49 20Ω S 10mH 1?F+-uCD解: 2L =200&20, 振荡的。二极管有时会导通。 C。 (D) ?3、电路如图所示,二阶电路的固有频率是 (A) -1+ j1/s (B) -1+ 11/s (C) ?1 31 ?j 2 2 s1 71 ?j 2 2 s1 H 4ε(t)2F解:固有频率即为特征方程的特征根, 特征方程为:LCP2+(L/R)P+P=0,即 4、电路如图所示,原处于临界阻尼状态,现添加一个如虚线所示的电容 C ,电路成为(A)。 (A)过阻尼 (B)欠阻尼 (C)临界阻尼 (D) 无阻尼2Ω 1H 1FC解:C 变大,则 2L L 变小,故 R& 2 ,过阻尼。 C Cd 2 uc du + 6 c + 13uc = 0 ,此电路属(B)情况。 5、二阶电路电容电压的 uc 的微分方程为 2 dt dt解:P=-3+ j2,欠阻尼。 (A)过阻尼 (B)欠阻尼 (C)临界阻尼 (D) 无阻尼 6、图示电路中的二极管是理想的,其中 b 电路中的二极管有可能导通, a 电路中的二 极管不会导通。50 (a) 二、计算题 1、 图示电路中, μ =?此电路可能产生等幅振荡。(b)+1Ω10?F 1Ω解:RLC 串联电路中的 R=0 时,此电路可能产生等幅振荡。故有: 如图中的等效电阻=-1Ω 。 解之:μ =-2。2、 图示电路中的 R C 支路是用来避免开关 S 断开时产生电弧的, 今欲使开关 S 断开后, 其端电压 uS = E ,试问 R、L、C、r 之间应满足何种关系。iC RSCEuS解: 3、 图示电路中,求电路中流过的电流为非振荡时的电阻 R 的临界值。设 R 为无穷大时 过渡电流是振荡的。51+?u10mHu-i rL-+L rELi iC +C-uCR第九章一、是非题正弦交流电路(注:请在每小题后[ ]内用&√&表示对,用&×&表示错)? ? 1. 如图所示电路中, 若 U ? U ?0 V, 则 I ? 5?0 A。 ? ?[×]?? 解:画相量图如下:总电流 I 只可能超前或滞后电压 90 。02. 正弦电压(或电流)与其相量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IM ?表示取虚部) ?u ?2U sin(?t ? 60? ) ? I M [ 2Ue j 60 e j?t ] ? I M [ 2 U e j?t ]??[√]52 3. 二支路电流? i1 = 6 2 sin100t A, i2 = 8 2 sin(200t + 90? ) A? ?? ?,电流相量分别?? ? 是 I1 ? 6?0 A, I 2 ? 8?90 A,二支路并联的总电流? I ? I1 ? I 2 ?? [×]解:同频率的相量才能相加减。 4. 电感元件电压相位超前于电流π /2rad,所以电路中总是先有电压后有电流。[×] 解:只是初始相位不一样。 5. 正弦电流电路中,频率越高则电感越大,而电容则越小。 解: 。电感和电容的大小与频率无关,感抗和容抗才与频率有关。 6. 正弦电流通过电感或电容元件时,若电流为零则电压绝对值最大,若电流最大则电压 为零。 解:正弦电流通过电感或电容元件时,电流与电压的相位相差 90 。 7. 采用非关联参考方向时,电感电流比电压超前π /2rad,电容电流比电压滞后 π /2rad。 解:画向量图可得。 8. 若电路的电压为 u ? UM sin(?t ?30? )V , 则 i 滞后 u 的相位角为 75°。 解:Ψ =Ψ u-Ψ i=30 -(-45 )=75 。 9. 若电路的电流 i ? I M sin(?t ? 30? ) A 则该电路是电感性。 解:Ψ=Ψu-Ψi=60 -30 =30 ,电流的相位滞后电压的相位。 10. 如图所示电路中, 若电压表的读数U2>U1 则ZX ?必为容性。 [√]0 0 0 0 0 0 0[×][√][√] 电流为 i1 ? I M sin(?t ? 45? ) A ? [√] ,电压? u ? UM sin(?t ? 60? ) , [√]V2LV1解:元件上的分电压大于元件组合的总电压。 11.已知: 复阻抗Z=(10+j10)Ω , 它的复导纳Y=(0.1+j0.1)S。 解:Y=1/Z=1/(10+j10)= (0.05-j0.05)S 12. 当Z=(4+j4)Ω 上加电压 u= 20 sin(ω t+135°)V 时,电流 [×]Zx20sin(?t ? 135? ) i? A ? 2.5 2 sin(?t ? 45? ) A 4 ? j4[×]? 解: I ?20 / 2?1350 ? 2.5?900 A, 0 4 2?4553 i ? 2.5 2 sin(?t ? 900 ) A 。13. 在频率 f1 时,对R、L串联电路求出的阻抗与在频率 f2 时求出的阻抗相同。 [×] 解: Z ? R ? j 2?fL , 阻抗与频率有关。 14. 额定电压为 110V,阻值 为 1000Ω 的灯泡, 为了接于 220V电源,分别串 1000Ω 电 阻和 1735Ω 感抗使用,如图所示. 图A的效率和图B的效率一样. [×]解:电阻消耗有功功率,而电感不消耗有功功率。 15. 在R、L、C串联电路中,当L>C时电路呈电感性,即电流滞后于总电压。[×] 解:当ω L>1/(ω C)时电路呈电感性,而不是L>C时电路呈电感性。 16.R 、 L 串 联 电 路 中 ,元 件 两 端 的 电 压 分 别 为 3V 和 4V , 则 电 路 总 电压 为 5V 。 [√]2 2 解:画向量图, U RL ? U R ? U L =5V。17.R、L并联电路中,支路电流均为4A,则电路总电流I=IR ?+IL = 8A。 [×] 解:画向量图, I ?2 2 IR ? IL ? 4 2 。18. 两个无源元件串联在正弦电流电路中,若总电压小于其中一个元件的电压值,则其中 必有一个为电感性元件,另一个为电容性元件。 大于分电流。 二、选择题 (注: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适合的答案编号填入该题空白处,多选或不选按选错论) 1. 电感电压相位滞后其电流 90°, 电容电流相位滞后其电压 90°,这个结论(C)成立。 (A) 根本不可能; 2. 若 i1 ? 10sin(?t ?30? ) A, (A)20° (B) 电容、电感为非线性元件时; (C) 电感电流和电压,电容电流和电压为非关联参考方向时。 [√] [×] 19. 在正弦电流电路中,两元件串联后的总电压必大于分电压.两元件并联后的总电流必i2 ? 20sin(?t ?10? ) A(C)40°,则 i1 的相位比 i2 超前(C)。(B)-20°(D)-40° (E)不能确定?2. 图示电路中R与ω L串联接到 u ? 10sin(?t ?180 )V ,的电源上,则电感电压u L ? (B)? V。(A) 6sin(ω t-143.1°) (B) 6sin(ω t-126.9°)54 (C) 6sin(ω t+36.9°)(D) 8sin(ω t-53.1°)解:画相量图如下:4. 若含 R、 的线圈接到直流电压 12V 时电流为 2A,接到正弦电压 12V 时电流为 1.2A,则 X L ? L 为(B)Ω 。 (A) 4 (B) 8 (C) 10 (D) 不能确定 ? 解:R=12/2=6Ω ,|Z|=12/1.2=10Ω , X L ? 102 ? 6 2 =8Ω 。 5. 正弦电流通过电感元件时,下列关系中错误的是(D)、(E)、(H)、(I)。 (A)?? U L ? jX L I ??(B) U M ? ? L I M ? (E) p ? ui ? 0 (I) ?i ? ? u ? ? (F) QL = U L I? ?? (C) I ? ? j(G)? U (D) u ? ? Li ?L U di ? L? (H) U ? L dt ?I2(B) I M ? j?CU M ? (G) QC = 0 (C) u ? ? Li (D) I = U6. 正弦电流通过电容元件时,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A)。? ? (A) I ? j?CU ?C(E) i ? ?Cu (F) P = U C I (I) X C ? ? j?C? (H) I ? C? dU dt7. 电导 4S、感纳 8S与容纳 5S三者并联后的总电纳为(D)S,总导纳模 为(E)S, 总阻抗模为(A)Ω ,总电抗为 (C)Ω 。 (A) 0.2 (B) 3 (C) 0.12 (D) - 32(E) 52 1/2(F) 1/3解: Z=R+j(XL+XC),Y=G+j(BC+BL),ZY=1, Y=4+j(5-8), 总电纳=-3S, 总导纳模=(4 +3 ) =5S, 总阻抗模=0.2Ω ; Z=1/Y=1/(4-j3)=(4/25-j3/25),X=3/25=0.12Ω 。 8. 图示二端网络 N 中,u 与 i ?的相位差φ =Ψ u -Ψ i 可以决定网络 N 的性质。下列 结论中错误的是 (D)。55 (A)当φ 在 0--π /2 时为感性网络; (B) φ 在 0―-π /2 时为容性网络; (C)│φ │& 90°时为有源网络; (D) φ = 0 时网络中只有电阻。 解:Z=R+j(XL+XC), 有 R、L、C 元件,当 XL+XC=ω L-1/ω C=0 时。 9. 如图所示的RLC并联电路 Im = 5 A, (A) -1A (B) 1A (C) 4AI Rm = 3A,ICm = 3A, 则 ILm = _____。(D) 7/? A (E) 7A解:画向量图如下:由 Im ?2 I Rm ? ( I Cm ? I Lm ) 2 ,可得 ILm=7A10. 图(a)中的总阻抗z=________Ω ,总电压U=_______V。 图(b)中的总阻抗z=(E) Ω ,总电压U=(G)V。 (A) 8 (E) 18 (B) 5.83 (F) 2 (C) 11.66 (D) 16 (G) 36 (H) 410ΩV1 20V V2 16VU8Ω(b)解:电路元件相同,单位为欧姆。 11. 图(a)中的总阻抗z=(C)Ω ,总电流I=(D)A。 图(b)中的总阻抗z=(F)Ω ,总电流I=(E)A。 (A) 2 (B) 8 (F) ∞ (C) 2.82 (D)4 2(E) 056 I4AA1A24AI4AA1A24A4Ω4Ω4Ω4Ω(a)解:(a) Z ?(b)4 ? j4 ? 2 2?450 Ω ,z=2.82Ω , I=4 2 A。 4 ? j4 j 4 ? (? j 4) ? ? ,z=∞Ω 。I=0A。 j4 ? j4(C)同相 (D)不能确定(b) Z ?12. 在R、L、C并联电路中,若XL ?&│XC│,则总电流相位比电压(B)。 (A)滞后 (B) 超前 解:画向量图, 若XL&│XC│,容性电路。 13. 图示电路中,电源电压的有效值U=1V 保持不变,但改变电源频率使电阻两端所接 ? 电压表的读数也为 1V,则此时角频率ω =(B)rad/s. (A) 500 (B) 1000 (C) 1 (D) 10 ? (E) 1000/(2π )解: ? ?1 =1000 rad/s. LC14.图示电路中, 已知 u1=220sin(ω t-15°)V,若ω 增大,? u1 的有效值不变, o 将(A) ; U uo 与 u1 之间的相位差将(B)。 (A)增大 (B)减小 (C)不变解:若ω 增大,则OXCO减小, z 减小,I=U1/z 增大,? 15. 电路如图所示,若 I R ? 0 则(B)。? ? (A) I C 与 I S 同相;? ? (B) I C 与 I S 反相;57 ? ? (C) I C 与 I S 正交.解:画相量图如下:? ? ? ? I L1 = I S , I C 与 I S 反相。? 16. 图示正弦电流电路中 U 保持不变,当开关S闭合时电流表读数将(D) 。(A) 增加 (B) 不变 (C) 有些减少 (D) 减至零解:开关S闭合时, Z=64/0→∞。17. 图示电路中, 电压有效值 UAB=50V, UAC=78V (A) 28 (B) 32 (C) 39.2则 XL =(B)Ω 。 (D) 60解:I=50/50=1A,|Z|=78/1=78Ω ,X L ? X L1 ? 782 ? 302 ,X L ? 32?18. 图示二端网络 N 与 M 相联且φ = -135°,则可以看出__(A)_。 (A) M 为无源感性网络, N 为有源网络 (B) M 为无源容性网络, N 为有源网络 (C) M 为有源网络, N 为无源感性网络 (D) M 为有源网络, N 为无源容性网络 解:画相量图如下:58 三、填空题( 注:请将正确答案填入空白处,不必写求解过程或说明其原因)1. 如图所示为正弦稳态电路, 已知 u1 (t1 ) = 3V ,u2 (t1 ) = 4V ,则u(t1 ) = 7 V解:瞬时值相加减符合 KCL 与 KVL。 2. 图示电路中 AB间等效阻抗ZAB=-Z。解:ZEQ=? ? U U ? ? ?Z ? ? ? I (U ? 2U ) / Z3. 一个电感线圈 (电阻忽略不计) 接在 U=100V、 f=50Hz 的交流电源上时, 流过 2A 电流。 如果把它接在 U=150V、f=60Hz 的交流电源上,则 流过的电流I=2.5A。 解:2πfL=U/I, 2πf1L=50, L=50/(2πf1)=1/2π, I=U/(2πf2L)=150/(2π*60*1/2π)=2.5A。? ? 4. 电路如图所示, 已知 U S =120∠0°V,ZC=-j120Ω , ZL=j60Ω , 则 I 1 =j,??? ? I 2 =(1-j)A,? I =1A。? U S 120?00 =1∠90°=j A, ? ZC ? j120? 解: I 1 =0 ? ? = U S ? 120?0 =(1-j) A, I = I? + I =1A。 ? 1 ? I2 2 Z RL 60 ? j 605. 已知如图所示的一 RLC 串联谐振电路,其谐振频率ω o=2×10 rad/s, R=10Ω ,?5? ? ? U S ? 50 2?00 V , U C ? 5 2? ? 900 V ,则 L=5μH ,C=5μF。解:Q=UC/US=0.1,Q=ω oL/R=0.1, Q=1/(ω oCR)=0.1 L=0.1R/ω o=5μH, C=5μF 四、计算题 1. 定性画出图示电路的相量图(包括各支路电流及元件电压, 设XC=0.5XL ?)。59 1 IR13 I 2 I+US+UL-UC+-XL XCR2 U3+-解:如图示。? ? 2. 两端无源网络No 如图所示,已知: U ? 220?25 V ;ω =1rad/s; I ? 22?55 A 。0 0试求: (1)No 的最简等效电路参数(表为Z或Y均可,但需写出相应的C、L、G、R 的值) ; (2)此网络的S、P、Q。解: Z ?? U 220?25? ? ? 10? ? 30? ? (5 3 ? j5)? ? I 22?55?R=8.66Ω,由 1/(ωC)=5,可得 C=1/5=0.2F; S=U*I=220*20=4840VA, P=U*I*COS(-30 )=4191.44W, Q=U*I*sin(-30 )=-2420VAR。 3. 图所示,电容器C1 和C2 的规格分别为 20μ F/300V和 5μ F/450V。求 允许接入电压的最大值Umax 。 解:法一:CEQ=CI*C2/(C1+C2)=4μ F, UC1=[C2/(C1+C2)]Umax, UC2=[C1/(C1+C2)]Umax, Umax1=5UC1=5*300=1500V; Umax2=5UC1=25/20*450=562.5V; 取:Umax=562.5V。 法二:CEQ=CI*C2/(C1+C2)=4μ F,Q1=20*300=6 毫库,Q2=5*450=2.25 毫库, Umax=Q2/CEQ=2.25*10 /4*10 =562.5V-3 -6 0 0? ? 4. 图示电路中,已知 U ? 10 2?90 V , I ? 1?45 A ?,00?60 Z1 =7+j6Ω , 求Z2 ?为多少?解:Z1+Z2=? U ? (10+j10)Ω , ? IZ2=10+j10-(7+j6)=(3+j4)Ω 。 5. 图示电路中R=ω L=1/ω C =10Ω 时,求整个电路的等效阻抗和等效导纳。 ?? 解:Z=-j10+(10*j10)/(10+j10)=(5-j5)Ω , Y=1/Z=(0.1+j0.1)s。6.在R、L、C并联电路中, 已知: L=5mH,i ? 10 2 cos(?t ? 30? ) A,ω =10 rad/s.试求? iL (t )3u(t ) ? 100cos(?t ? 75? )V ,、iC (t ) 表达式.解: Y ?? I 10?300 =(0.1-j0.1)S ? ? U 50 2?750R=10Ω ,B=ω C-1/ω L= -0.1; C=(1/ω L -0.1)/ω =0.1mF。 1/ω L=0.2S, ω C=0.1S, iL(t)= 1/ω L*100cos(10 t-15 )=20cos(10 t-15 )A, iC(t)= ω C*100cos(10 t+165 )=10cos(10 t+165 )A, 7. 读得一纯电感电路中安培表(见 附图)读数为5A,若在L两端再并联一个电容C。 问(1)能否使安培表读数仍保持为5A?(2)若能,则该电容应为何值?3 0 3 0 3 0 3 0IAC I L I L~u解:画向量图如下:能使安培表读数仍保持为5A。C61 ω C=2/ω L,即 C=2/ω L。 8. 图示电路中,已知 u AB ? 10 2 cos?tV , R1=XC =4Ω , R2= XL=3Ω , 求: (1) ; i1、i2和uCD 的瞬时值表达式。2? ? ? ? (2) 以 U AB 为参考相量,画出 I 1 、 I 2 和 UCD 的相量图。? 解:(1) I1 ?? U AB 10?00 10 ? ? ?450 ? (1.25 ? j1.25) A , 0 4 ? j 4 4 2? ? 45 4 2i1 ? 2.5 cos(?t ? 450 ) A ;? U 10?00 10 5 5 ? I 2 ? AB ? ? ? ? 450 ? ( ? j ) A , 0 3 ? j3 3 2?45 3 3 3 210 cos( ?t ? 45 0 ) A ; 3 ? ? ? UCD ? ?I1R1 ? I 2 R2 ? ?5 ? j5 ? 5 ? j5 ? ? j5 ? 10? ? 900V 。 i2 ?(2) 相量图如下:@9. 有一由R、L、C元件串联的交流电路,已知:R=10Ω ,L=1/31.4H, C=10 /3140 微法 ,在电容元件的两端并联一短路开关K。 ⑴当电源电压为 220 伏的直流电压时,试分别计算在短路开关闭合和断开两种情况626 下电路中的电流I及各元件上的电压UR,UL,UC。 ⑵当电源电压为正弦电压? u = 220 2 sin314tV , 种情况下电流及各电压的有效值。R伏时,试分别计算在上述两220V KLC解:⑴当电源电压为 220 伏的直流电压时, 在短路开关闭合时: I=U/R=220/10=22A, UR=220V,UL=0V,UC=0V; 在短路开关断开时: I=0 A,UR=0V,UL=0V,UC=220V。 ⑵当电源电压为正弦电压? u = 220 2 sin314tV , 在短路开关闭合时:? I?? U 220?00 22 ? ? ? ? 450 ? (11 ? j11) A , R ? j?L 10 ? j10 2I=11*1.41A, UR=RI=110*1.41V,UL=110*1.41V, UC=0V; 在短路开关断开时:? I?? U R ? j?L ? j 1 ?C?220?0 0 ? 22A 10 ? j10 ? j10I=22A, UR=RI=220V,UL=220V, UC=220V;@10. 在 图 示 中 , 已 知 u = 220 2 sin314tV ,i1 = 22sin(314t - 45? ) A,;??i2 = 11 2 si n(314 t+?90 安, 试求各仪表读数及电路参数R、L和C。 A)63 i + uA A2i2CA1Ri1LV解:? U 220 ? ?450 ? (10 ? j10) Ω, ? 22 / 2 IR=10Ω ,L=10/314=31.8mH, ωC=11/220,C=159μF;? ? ? I ? I1 ? I 2 ? 11*1.41∠-450+11∠900=11A;电压表 V 的读数为:220V,电流表 A 的读数为:11A, 电流表 A1 的读数为:15.56A,电流表 A2 的读数为:11A。 11. 如图所示正弦稳态电路,R、L、C、ISm ?均为常数, iS = I Sm cos w t , ω =2ω 1 时,电流表PA2 的读数为多少?(注:各电流表内阻忽略不计)PA电源角频率ω 可变. 已知: 当ω =ω 1 时电流表PA1 读数为3A,电流表PA读数为6A。问当A ARPA1 C PA2ALiS? 解:法一: I C ?? ? I SM I SM j?1 L ?1 L ? , j?1 L ? j1 / ?1C 2 ?1 L ? 1 / ?1C 2IC= 6ω1Lω1C /(ω1Lω1C -1) =-3A, 即ω1Lω1C /(ω1Lω1C -1)=-0.5, ω1Lω1C=1/3 I = 4*6ω1Lω1C /(4ω1Lω1C -1), =8/(1/3)=24A,‘ C? 法二: I L ?? ? I SM ? j1 / ?1C I SM ?1 ? , j?1 L ? j1 / ?1C 2 ?1 L?1C ? 1 2IL=6*/(1-ω1Lω1C )=9,ω1Lω1C=1/3 I L=6/(1-4ω1Lω1C )=-18A, 画向量图如下:64‘ 12. R、L、C串联电路如图所示,已知 iS ? 6 sin ?tA, ω =100rad/s, U1=U2=U, 负载吸收的平均功率为 60W,试计算R、L、C的 参数值. ?解:画向量图如右图: P=I*I*R=60,R=20Ω,UR=20*1.732V, ULR=20*1.732*2/1.732=40V, UL=20V, L= ULR/ω IS=20/100*1.732=0.115H,C=I/(Uω )=0.433mF. 13. 图示电路中,加上f=50Hz 的 交流电压后,开关K合上前I=10A,开关 K合上后I=10A,电路呈容性,求电容C的大小。解:向量图如下: IL=10A, IC=20A, U=10*10=20*XC, XC=5,XC=1/ωC=5, C=0.2/314=636.6μF 。 14. 如图所示电路中,调整R和C,使它们的阻抗为 5000Ω ,电源频率为 1000Hz。 ⑴试求出使 U i 和U o 之间产生 30°相位差的R值及C值。? ?65 ??⑵相对于电压 U i ?而言, U o 是滞后还是超前? 画出相量图加以说明。+UiR C+U0解:向量图如下:-⑴ Z=(R*R+XC*XC) =5000,R/XC=1/1.732, R=2500Ω , XC=1.732*R=4330Ω , C=1/2*3.14*1000XC=0.0367μF。?1/2?⑵相对于电压 U i ?而言, U o 是滞后 30 。? ?015. 在图示正弦稳态电路中,电源频率为 50 Hz,为使 电容电流 I C 与总电流 I 的相位差 为 60°,求电容C。+UIR=60ΩC IC解:向量图如下:RIR=XCIC,XC=1.732*60, C=1/2*3.14*50*1.732*60=30.6μF。 16. 利用叠加原理求如图所示电路中的电流I; (设二电源的角频率相同) 。66 228 700Ω0.02-40O V20OA 7.5KΩ3.52KΩ+I? 解: I ?? ? 400 0.02?200 ?
? ? 700 ? 3520mA。? 12.8?200 ? 19.45? ? 40017. 如图所示电路中, uS = 60 2 sin1000tV, ,求 i(t)=?i(t)100?F 0.01H 3A 10Ω 10Ω 5Ω+-uS(t)解:利用叠加原理 I (t)=-3*10/(10+5)=-2A, XC=1/ωC=10Ω , XL=ωL==10Ω ,[1]? I ??? US =-4A, (10 ? j10)(10 ? j10) 5? 10 ? j10 ? 10 ? j10[1] [2]I (t)=-4*1.414sin1000t, i(t)= I (t)+I (t)= -2-4*1.414sin1000t A。 18. 列出如图所示电路的节点电压方程(以节点0为参考点).L11 I[2]c2js IR1US0c167-2UL2kG++UL2 L2m+41 I-l 解: (1 j?L1 ? j 1 ?c?1 ? 1 ? ? )U n1 ? U n 4 ? I S , R1 R1? U 1 ? ? ? ? )U n3 ? n 2 ? I 43 , U n2 ? U S , ( j?C ? j?L j?L ? ? ? ? U n1 U n 4 U n1 ? ? ? , ? ? ? I 43 ? 2U L 2 , I1 ? 1 R1 R1 j?L1 ? j ?C ? ? U ? U n4 ? ? ? ? ? ? 2U L 2 U L 2 ? U n 2 ? U n3 , I 43 ? n1 R119. 试列写出如图所示电路的回路方程.2 30oA100VO+-j10Ω 2 j2Ωj20Ω -30oA 4Ω解:? ? ? ? j 2I ? 10?00 ? j10( I ? 2?300 ) ? j 20(2? ? 300 ? I ? 2?300 ) ? 4(2? ? 300 ? I ) ? 020. 图示电路中N为有源线性网络。当 uS= 0 时, i= 3 sinω t A ;当 uS= 3 sin(ω t + 30°) V 时, i = 3 2 sin(314t + 45? ) A ).则当 uS= 4 sin(ω t - 150°) V 时,求 i。uS+-Ni68 解:根据叠加定理有:? ? ? I ? K1U S ? K2U S1 ,3 ? ? I [1] ? K1 * 0 ? K 2U S1 ? ?0 0 , 2 3 ? ? I [ 2] ? K1 ?300 ? K 2U S1 ? 3?450 , 2K1 ? 1?600 ?1 3 , ?j 2 24 3 ? ? ? ? ? 1500 ? ?0 0 I ? K1U S ? K2U S1 ? K1 2 2=? j4 3 1 ? ? 5? ? 53.10 2 2 2i ? 5 sin(314t ? 53.10 ) A21. 图示电路中,调整电容器C的容量,使开关K断开和闭合时,流过电流表的读数保 持不变,试求电容 C的值(f=50Hz) 。XL 1ΩRK3ΩCAU=202 sinωt V解:相量图如下:? IL ?? U 20?00 ? ? 10? ? 300 A R ? j?L 3? j69 ωC=I/U=10/20,C=0.5/314=1.59mF。 22. 图示电路中电压有效值UAB = 28 V, UAD. ??AUBC =60 V, UCD=96 V, UAC =80 V, 求B R1 R2 L CCs ID解:相量图如下:已知三角形的三个边,可用余弦定理: UBC =(UAC*sinβ ) +(UAC*conβ -UAB) =UAC +UAB -2UAC*conβ *UAB, 解之,conβ =(UAC +UAB -UBC )/2UAC*UAB =0.8, sinβ =0.6 又 UAD =(UAC*conβ ) +(UCD-UAC*sinβ ) =6400 UAD=80 V.2 2 2 2 2 2 2 2 2 2 2第十章 具有耦合电感的电路一、是非题 (注:请在每小题后[ ]内用&√&表示对,用&×&表示错)70 1. 在如图所示电路中, 当S闭合后,则有 I1=IS, I2=0。R1[×]+UL1 M L21 I2 I S s I解:要考虑互感电压的作用,I2≠0。2. 空心变压器副绕组如接感性负载,则反映到原绕组的引入电抗一定是容性电抗。[√] 解:反映到原绕组的引入阻抗=ω M / Z22 。 3. 空心变压器中反映阻抗ω M / Z22 的正负号与同名端及电流参考方向有关。 4. 如图所示电路中,若要使 RL 获得最大功率, 则必须选择 n =2 2 2 2[×] [×]R1RL解:R1=(1/n)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戴维南定理等效电路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