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叫王晗旭,A1=1,A2=2,及A1=3,A2=4,OR(A3=1,3,5,要怎样写,谢谢了

投资人为何选择了百度外卖和饿了么,却放弃了美团?--百度百家
投资人为何选择了百度外卖和饿了么,却放弃了美团?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最为悲惨的事情莫过于,冬天到了,你却还没有找到过冬的棉衣!不无夸张地说,如今的美团,就处于这样的悲惨境地。
最为悲惨的事情莫过于,冬天到了,你却还没有找到过冬的棉衣!不无夸张地说,如今的美团,就处于这样的悲惨境地。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全球二级市场都处于大跌之中,这也连累了投资机构在一级市场上的投资底气和力度。无论是传媒大亨、新闻集团总裁鲁珀特o默多克,还是“大闲人”史玉柱,都认为新一轮的金融危机已经迫在眉睫。聚焦到互联网O2O领域,亿欧网创始人、O2O专家黄渊普也认为,O2O的寒冬已经来临。面对这样的大环境,对于正在苦苦寻求新一轮融资的美团来说,无疑是时运不济。
不仅如此,美团在外卖、团购领域的老对手百度外卖、百度糯米和饿了么,却在近段时间分别拿到了2.5亿美元、200亿人民币和6.3亿美元的“大额支票”。一方面是自己的口袋日益干瘪,另一方面竞争对手却荷包鼓鼓、咄咄逼人,一直以来主要靠烧钱获得发展的美团,无疑正面临雪上加霜的危险境地。
从自诩O2O第一集团、中国互联网的第四极,到如今被指出亏损严重、资金链紧张、融资不顺、公司内部混乱、和供应商的官司等等,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业界从一致看好,到众口唱衰,又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
比烧钱更恐怖的是烧掉投资人的信心
从成立至今,美团一共进行了1200万美元的A轮融资、5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3亿美元的C轮融资、以及今年年初7亿美元的D轮融资。
纵使融资的金额不断增大,但是美团仍旧处于极度“缺钱”的状态中。原因就在于美团烧钱速度实在太快,以外卖为例,此前媒体的报道还是,美团外卖从去年9月份开始,每月补贴额就将近2亿人民币。但是到了今年,根据知乎爆料者引述美团最新一轮融资的接洽者的话,美团上半年每月烧钱的额度,很可能已经增至6亿。
即使美团年初所融的7亿美元全部都补贴给外卖,也仅仅能够持续七八个月,何况在美团内部,除了外卖外,包括团购、电影票、酒店等等,都是需要输血的主。因此坊间传闻“美团资金链日益紧张”,可能并非空穴来风。
和传统行业不同,互联网是先烧钱再赚钱的行业,O2O领域更是如此。如果说美团大规模的补贴和烧钱,能够换来用户数量的快速增长,以及用户粘性的不断提高,那么这样的烧钱也未尝不可,可是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原因有二:
一是,外卖用户和团购用户一样,在价格方面,几乎没有一分钱的忠诚度,绝大部分人是“哪家便宜选哪家”,这样当美团补贴力度下降的时候,用户数就会锐减;另外一点,和团购用户不一样,外卖用户对时效性有较强的需求,而在物流这点上,并非美团的强项,相反无论是百度外卖还是饿了么,都极为看重物流体系的建设。饿了么最新的6.3亿美元的投资,有很大一部分要投在物流方面,而百度外卖更是明确要做同城物流,包括餐厅、超市购、药品等,已经基本满足了限时服务需求。
由此,就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美团大量的团队辛辛苦苦进行地推,花巨资进行补贴,其实并不能圈用户、构建护城河,仅仅是在培育市场、教育用户而已;相反类似百度外卖那样,基于用户核心痛点而进行物流建设,反倒更能提升用户体验,获得用户的青睐和黏性。
虽然不能真正做大有黏性的用户规模,但是只要有钱,仍旧可以做大GMV,为上市讲一个好听的故事,因此钱还是要找的。只不过对不善于和资本打交道的王兴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头疼的事情。小道消息称,美团已经从原本对自身150亿美元甚至200亿美元的估值,主动降低为了100亿出头,可见美团对“钱”是如何的急迫。
美团还是那个美团,对手早已不是那个对手
其实,就算美团能够找到新一轮的投资方顺利融到急需的10亿美元资金,摆在美团面前的也绝非阳光大道。原因就在于美团还是那个美团,而竞争对手却早已不是原来的竞争对手。
几年前,美团的竞争对手仅仅是拉手、窝窝、满座、高朋等小企业,千团大战虽然惨烈,但是那也仅仅是局限于团购行业而已。彼时团购网站的竞争非常传统,比拼的是折扣、资金、地推能力等等。拉手的内争外斗、大众点评的疏忽,让美团得以一举突出重围。
但是,如今在O2O的战场上,美团要面对的都是中国互联网的巨头以及准巨头。具体来说,团购领域,美团要面对百度糯米和大众点评,这两者背后是百度和腾讯;在外卖领域,美团的竞争对手是百度外卖和饿了么,这两者背后站着的是百度、腾讯和京东;在电影票领域,仍旧是百度糯米,以及微信电影、网易电影、格瓦拉等;在酒店领域,则有携程和去哪儿两座大山。不难看出,美团如今已经成为了整个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全民公敌”。
不可否认,在成为全民公敌之前,美团2012年在电影领域,2013年在酒店领域,2014年在外卖领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只不过,如今多线开战、疲于奔命的美团,已经越来越力不从心。在今年年初,王兴提出美团今年要重点建设平台、构建生态。但是,大半年过去了,美团在平台、生态方面却鲜有亮点。
这背后,最大的原因在于,无论是建设平台还是构建生态,都必须对行业有着高度的格局和深刻的洞察,而这些并非王兴的长处,王兴的优点在于早期发现细分领域的需求和机会,并成为先人一步的Copycat!此外,平台和生态,还需要有产品、技术、资源等多方面的支撑,相比BAT,美团显然要薄弱得多,即使和小米、乐视比,美团也有较大的差距。这也导致了美团出不了小米“硬件+软件+服务”的平台布局,也出不了乐视“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垂直整合生态。
在平台、生态方面布局的毫无起色,不仅意味着美团各个业务板块不能有效耦合,达不到相互增值、良性循环的效果。相反,每一个业务板块其实还是“竞争对手”的关系,只会在内部争夺资金、资源等。如果各大业务板块都能做得好,固然是好事,但是如果有某一块业务陷入泥潭的话,势必就会在整体上拖累美团。最终,缺乏生态系统的美团,很有可能就会在各个细分领域被竞争对手分而食之。
资金是短板,王兴更是短板?
不管未来的发展怎样,以美团现在的体量和地位,可以说王兴已经新晋成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大佬级人物。和其他大佬不同,在王兴的身上,两种不同的标签都极为鲜明。一方面,王兴聪明、好奇心强、对互联网行业高度敏感、能够深刻洞察用户需求,这也使得王兴三次“第一个”地发现了社交网络、社交媒体和在线团购的巨大机会;另一方面王兴也被传称,管理能力弱、缺乏合作精神、不善于和投资人打交道、过分拘泥于细节等等,而这些甚至很可能成为资金之外,美团最大的短板。
先说,不善于和投资人打交道这点。其实,在这方面王兴之前已然吃过大亏。多年前,王兴就因为校内网的融资失败,而不得不以200万美元的低价贱卖给千橡集团的陈一舟。而后者,却在短短的5年时间,将校内改为人人网,并打造了“中国最大的社交网络概念”成功赴美上市。如今,再次面临关键的融资节点,不知王兴是否会重蹈覆辙。
在缺乏合作精神这方面,就不得不说美团和阿里貌合神离的关系了。当然,你可以说是王兴的野心大、心气高,但是即使如此,也不至于会发生干儿子不和干爹进行业务合作,反倒把机会让给竞争对手的事情。以去年的淘宝38生活节为例,这是阿里集团仅次于淘宝双十一、天猫双十二的节日,但是淘宝整合了淘宝、天猫、拉手、窝窝等多方力量,却唯独看不到美团的身影,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前段时间,阿里巴巴与蚂蚁金服合资成立了一家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公司——口碑。不仅注资额高达60亿人民币,原先阿里巴巴旗下的餐饮服务平台淘点点,以及蚂蚁金服在线下的商超、医疗、售货机资源,都将整合进新的公司,这对于美团来说,无异于被重重的捅了一刀。
而在管理方面,从最近美团高层的各种动荡,更是可以管中窥豹。先是报道称去年底,美团的销售副总裁杨俊离职,而在此后短短的2个月里陆续有超过10名区域总经理、城市经理级别的员工离职。随后又有传闻称元老王慧文的权限就被不断削弱,目前只负责美团新设立的外卖配送事业群。接着,虽然一手建立了美团地推铁军,但是如今却没有接手具体业务群或者业务部的干嘉伟,也变得日益尴尬。而最新的小道消息又称,此前颇受重用的空降军沈丽,已经离职。不管各种消息、传闻真真假假,但是至少可以看出如今美团内部的各种混乱,而这一切掌舵人王兴自然难辞其咎。
公司极度缺钱,掌舵人却不是一个融资高手;内部各种明争暗斗、抢夺资源;外部竞争对手却不断升级,可以说美团如今已经到了最为关键、最为危险的时刻。而在全线作战中,又属外卖最危险:既要面临有资金、有物流、有入口、有技术的百度外卖的追杀;又要面临一直以来都非常专注、有深厚积累的饿了么的拦截。如果美团在外卖领域真的丢失阵地的话,那么很可能引起美团各个业务板块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这或许也是投资人为何选择了百度外卖和饿了么,却“放弃”了美团的重要原因——因为他们要选择风险更小、潜力更大的标的。
阅读:494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2500
热门文章HOT NEWS
对于这些争议,周立波很少正面回应,他说他不屑
投资中国网
大数据文摘
百度新闻实验室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您的位置:
两个小时才送到家的外卖,我们该不该原谅他们?
作者:王春龙
  “两个小时才送到的外卖,我们该不该原谅他们,或者还会不会选择呢?”乍一看这样的问题,价值兄觉得可能大多数人都不会原谅,但是目前外卖O2O发展的状况来分析,这样的现象并非偶然现象。究其原因可能有很多,这也为2016年的外卖O2O发展,敲响了一个警钟——别忙着编织什么生态、平台化或者是布局那些高大上的故事,做好用户最迫切的配送需求,才是活下来的根本条件。
  一、两小时配送时间任何时候都不能让人接受
  首先,把文章开头的问题讲清楚。这个问题来源于发生在价值兄身上的真实事情:昨天晚上8点05分,价值兄在美团外卖上预定了一份外卖,可能是节后外卖配送人员还没有回归到正常对待,再加上北京的一场春雨,让一份米线在21点54分才送到,配送时间长达将近两个小时。价值兄当然很怒气冲冲,但是看到配送的河南小伙儿连声说了10多次对不起,并且退还了餐费,特别是看到穿着雨衣的他满脸内疚的表情,价值兄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对他说了谢谢并提醒他路上小心。
  但是有个问题价值兄却不得不提及,配送的时间问题关乎外卖O2O的生死,超过一定的等候时长,必然会让用户大失所望,导致用户大量流失,甚至有死亡的危险。外卖O2O是线上预定到线下配送的服务,online部分早已经解决,但是offline部分却是O2O最难以解决的难题。价值兄认为,外卖O2O的配送时间,用户可以接受的最佳时长应该在30分钟以内或左右。因此,超过两倍的配送时间,甚至达到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不论是在春节期间或者平时忙碌时间段,都不能让用户接受,不管在配送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为了解决配送这个问题,外卖O2O们过去一年间可谓是不断试错,也是各有千秋。
  二、过去一年外卖O2O配送都做了哪些努力?
  概括来说,过去一年间,外卖O2O阵营的饿了么、百度外卖和美团外卖等,都在逐步建立属于自己的物流配送体系,虽然各有不同的努力方向和程度,但似乎殊途同归。
  1.饿了么:自营+第三方的广泛配送。日,饿了么公布其日配送订单突破了100万单。从2015年年8月开始搭建自己的配送平台以来,饿了么的配送方式包括自营配送、蜂鸟团队和蜂鸟众包三类运力,分别承担中高端餐饮、大部分普通餐厅及长尾订单配送。目前其自营配送队伍超过6000人。饿了么的配送应该属于比较早采用自营和第三方结合的方式。甚至饿了么还与投资方滴滴一起推动同城配送服务。目前,饿了么在配送范围上可以提供早餐、中餐、晚餐和夜宵多个时间段的配送需求,也是外卖O2O中覆盖时长最长的一家,其追求的也是广泛品类和渠道的配送方式。
  2.百度外卖:定位精准的同城自营配送。与饿了么不同的是,百度外卖CEO巩振兵曾表示,百度外卖的口号是:只做有品质的外卖,配送的定位也是22-40岁的白领群体。所以价值兄认为,讲究的是以质取胜的精品配送形式。这个也让百度外卖在过去一年中,发展范围并不宽广,但是速度和品质方面似乎有了提升。过去一年间百度外卖平台2015年整体交易额超过80亿,而2016年的目标是交易额超过250亿,日均订单100万单,单一配送人员日均派单20单。根据这个数据进行估算,2015年百度外卖的日均订单量在20-30万之间。不太讲究订单数量的百度外卖,2016年还将在品质和速度方面下大功夫。此前传闻其将融资5亿美元,其中40%用于平台建设,这其实主要都在配送服务方面。
  3.美团外卖:以数量取胜的自营+代理+众包配送。根据美团外卖官方公布的模式,其选择的与饿了么类似,即
“自营+代理+众包”三位一体的物流模式。众包物流是从2015年下半年兴起的一种配送方式,主要利用社会化物流来解决外卖等配送能力不足的问题。这种新兴的第三方服务,就类似于打车软件的抢单制,有配送需求的商户发单,附近的兼职配送员抢单,然后将货品送到消费者手里,通过众包送货方式,提高送货上门速度。目前美团的众包物流日均订单超过20万订单,其总体配送日订单量最高峰超过300万单。以数量取胜,依然是过去一年时间美团外卖的最大优势。
  此外,包括一直主打自营配送的到家美食会,正在复制美团外卖配送模式的口碑外卖,以及第三方物流公司,都在不断尝试解决配送这个目前发展的最大瓶颈问题。
  三、配送为何是阻碍外卖发展的最大瓶颈?
  但是无论哪家外卖O2O的成绩单如何漂亮,配送问题依然是困扰其发展的最大瓶颈。
  1.外卖物流体系尚未建立完善。目前,外卖配送的线上到线下的体系尚未建立完成,这是阻碍外卖O2O发展的一个长远性问题。价值兄理想状态的外卖配送应该是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打开外卖APP选择餐饮的时候,除了可以看到预估的配送时间(最好不要超过30分钟),以及商家的星级配送评价(外卖平台自己配送的也要体现几颗星),让人选择时候充分了解。随后在下单后会有商家接单的提醒,当配送员接单后,通过地图及时定位其路程,其次,当即将抵达目的地后,有标准的客服电话提醒下楼取餐(这个提醒并不是配送员自己打电话提醒用户取餐)。最后,当用户取餐后对于配送和餐饮质量的评价,都能清晰地体现在每一家餐馆的详细信息中。这样才能算是完善的外卖物流体系。但是现在配送实际时间并不能与线上显示的时间差不多,在配送的过程中定位以及后续反馈中,也没有足够重视,都是需要提高的环节。
  2.订餐时间集中与配送人力不足的矛盾暂时无法根本解决。外卖配送当前最大的问题是配送时间过于集中,这与用户需求有关。根据艾瑞发布的《2015年中国外卖O2O用户报告》显示,午餐时段(11:30-14:00)和晚餐时段(17:00-21:00)是我国网民外卖叫餐的最主要时段,用户占比分别达到84.7%和64.3%,远高于其他时段。这就造成了订餐集中时间段配送人力不足的问题。目前外卖O2O都采取自营与第三方结合的方式,这样就是为了在集中范围订餐时候自营配送无法满足配送需求的状态下,其他物流模式可以缩短配送时间,而在并不集中的时间段自营方式即可解决配送问题。但是这个矛盾还无法根本解决,因为其庞大的订餐需求,比如饿了么称日订单超过100万,但其6000人的配送员,每位配送员日20单的配送销量,才仅仅完成百万订单的八分之一左右。高峰时间段的配送的需求很难充分满足。
  3.非标准化订单需求如何与标准化配送融合?每一次送餐都是非标准化的需求,但对于配送来说,其送餐从起点到终点都是较为标准化的过程。如何将非标订单与标准配送融合,这是外卖O2O需要未来解决的一大难题。因为即便是一个平台养着数十万的配送员,也无法充分满足用户高峰时间段的需求,但是物流配送属于亏本生意,将会随着人员增多难以让自己获得盈利,甚至还会拖垮自己的发展速度。
  两小时的配送的外卖,显然是用户不能接受的,但是我们可暂时原谅外卖O2O的模式发展依然不成熟,以及面临的困难过多,但是如果不能在较短时间内解决标准配送和用户非标需求的矛盾,或许谁的耐心都不会太长久了。
(转载请保留)
置顶推荐热门话题大家都在看
互联网的一些事,已超50万小伙伴关注!被饿了么、美团和百度外卖联合封杀是什么体验?
(原标题:被饿了么、美团和百度外卖联合封杀是种什么体验?)
周路平导读 : 凭借10亿估值,众包配送平台达达已正式跻身互联网“独角兽”行列。不过,面对饿了么、口碑网、外卖等多家外卖平台相继断开与达达的物流配送合作,这个新晋独角兽的前路似乎并不好走。i黑马讯(周路平)2015年的最后一天,众包配送平台“达达”向媒体证实,已在几月前获得3亿美元D轮融资,估值超过10亿美元,正式跻身互联网“独角兽”行列。不过,这只“独角兽”的未来之路并不好走。饿了么、口碑网、美团外卖等多家外卖平台向i黑马表示,已断开了与达达原有的物流配送合作。失去大平台的流量支持,在O2O发展并不景气的当下,达达该何去何从?红杉在O2O的最后一注蒯佳祺本科毕业于同济大学物流工程专业,尔后进入麻省理工物流工程专业进修,先后在麦肯锡、、安居客工作。“O2O到家的核心是物流,无论卖什么东西,都需要配送。”蒯佳祺很早就看到了物流配送的价值。2014年5月,在一个200平米的民宅里,他创办了第三方同城配送物流“达达”。起步初期,在共同的投资方红杉资本的牵线下,达达与外卖巨头饿了么达成合作。达达的产品demo(演示)得以在饿了么平台上完成测试。根据双方最初的合作计划,饿了么从品牌馆的订单中,每天分出10单给达达配送,之后每周增加10单。当时为了保证配送及时完成,达达几乎把办公室里仅有的10余名工作人员全部调动。一旦出现订单没人抢的情况,蒯佳祺就自己上。最终达达获得了饿了么的信任。饿了么订单的接入也成为达达在起步初期获得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随着后续美团、外卖等平台的接入,达达一举成为O2O市场最大的第三方配送平台。目前,达达的配送服务已经覆盖了全国40个城市,配送员超过100万,每天完成超过150万订单。从成立到现在,达达受到资本青睐,一年半时间获得了四轮超过4亿美元融资。在“2015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红杉(中国)资本创始合伙人沈南鹏透露了一个惊人的数据。在过去O2O发展最为迅猛的12个月里,红杉资本只投资了一家O2O公司,这家公司就是达达。“我认为O2O到最后是需要解决配送和物流执行。不是说后面没有了,显然模式创新空间是越来越被压缩的。”沈南鹏看中达达,并愿意在2015年投下最后一注,很大原因在于物流配送在O2O行业中起到的“水电煤”基础作用,而O2O又是当下最大的风口。艰难的同城配送达达的定位是用众包模式做3公里同城配送。所谓众包就是以自由自愿的形式外包给个人,一方愿意花钱买服务,另一方面愿意卖时间赚取报酬。在达达正式上线前的两个月,另外一家点对点的众包配送平台“闪送”也正式上线。尽管时间点接近,但两家采用了完全不同的做法。这也是做众包模式的两种选择。闪送坚持C端路线,下单的是个人,接单的同样是个人。达达早期借助饿了么等外卖平台的订单实现了快速发展,后来也一直坚持走B端路线,面向商户或者O2O平台,没有直接向个人接单。“(面向B端的)3公里配送是补贴驱动的市场,用户对价格尤其敏感。补贴一断,订单下滑特别厉害。”闪送营销总监杜尚骉并不看好面向B端市场的发展方向。杜尚骉发现C端用户使用频次虽然很低,但量大,而且这种需求的应用场景正在越来越多元化。“每个B端都对应一个C端,B端的量都这么大,那C端的量比它还大。我为什么要把主动权放到B端,让商户掐住我的脖子呢?”杜尚骉表示,闪送坚持做C端品牌。“C端并没有人们想象的这么狭小,只是这类产品尚没有标准化,而将来并非没有接入的可能,譬如挂号。”事实上,众包配送的首个尝试者出现在成都,这家叫“人人快递”的众包平台上线于2013年4月,采用类似于滴滴、Uber等共享经济的做法,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服务者,在同城捎带东西,赚取外快。然而在一年之后,“人人快递”在湖北被叫停,随后,上海、天津、洛阳等地也加入叫停行列。“人人快递被叫停是因为没有快递资质,国内对于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并没有明确规定要快递资质。”业内观察人士卫继勇对i黑马表示。根据《邮政法》规定,人人快递的运营模式已涉及具体的收、转、投,公司从中获利,形成了具体的经营行为。而后来进入的配送平台很清晰的意识到这点,都不把自己看成是快递,对法律和政策风险进行了规避。尽管如此,同城配送依然困难重重。一是拼单。与、等快递不同,同城配送对时效的要求相当高,大部分在1小时之内集中配送完成。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拼单,同一配送区域划分出合理线路,集中配送。这是一项技术活,达达在初期并不具备这些。百度外卖CEO巩振兵透露,达达曾为了绘制合理的POI(信息点,包括名称、类别、经纬度等信息集合成的点),专门派配送员进行人工打点,测算合理的配送时长,进行区域的划分,并不完全围绕一个点画圆。蒯佳祺创业之初甚至加入了配送大军,前后接过40多单,专挑刮风下雨,没人愿意接的订单。二是订单与配送员之间的平衡。订单太少,配送员收入低,没有积极性,配送员太少,用户体验又糟糕。闪送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上线之初的价格是39元5公里,配送员从A点到B点,送完一单再接单,每单的成本高昂。后来随着单量提高,起步价一路下降,从19元到当前16元。百度内部曾对先做规模还是先做体验,也有过激烈的争论。规模一定需要,但规模和体验之间的平衡怎么掌握?“规模做大,如果体验不好的话,只会死得越快,加速死亡。”巩振兵说。这是做众包配送的一个明显特征,没有双边市场都做大,整个平衡就无法维系。与外卖平台“分手”在同城配送站稳脚之后,2015年国庆期间,做O2O水电煤的达达上线了自己的外卖品牌“派乐趣”。达达的做法很快遭到了外卖平台的反击。根据网上流传的一张截图显示,饿了么、美团、百度、口碑网等集体封杀了派乐趣,要求店家不与其合作。不过,在i黑马的采访中,后面四家均回避了封杀一事。“估计是个别市场的人自己瞎搞的”,饿了么内部人士指出。但有一点毋庸置疑,这四家的订单都没有再交给达达进行配送。上述人士称,“目前(与达达)几乎没有合作”。之所以称“几乎”是因为部分饿了么的商户依然会自行使用达达的服务。不过,对方并未透露断开合作的具体时间和原因。根据一名不愿具名的外卖平台人士对i黑马透露,达达作为第三方众包平台,掌握了大量用户信息,他们在洗其它外卖平台的用户。这被认为是其它平台断开与达达合作,甚至封杀它的重要原因。此前达达与饿了么、百度、口碑等外卖平台打通,作为第三方众包物流接入,随着达达旗下“派乐趣”的上线,前期掌握的数据成为了达达自建外卖平台最有力的基础。只是,当下并不是一个绝佳的时间窗口,外卖市场早已一片火海。包括饿了么、美团外卖、百度外卖,以及蚂蚁金服重新启用的品牌“口碑”网都扎堆在外卖这一入口。这些平台几乎瓜分了整个市场,而且背后均站着BAT等大树。卫继勇认为达达走上外卖的道路是出于入口考量,迫于无奈。“因为入口不是它的,它说了不算。它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自主权。”达达方面则解释称,“(做外卖平台)为了形成闭环,因为我们有强大的物流基础。”当然,在达达想要形成业务闭环的同时,外卖巨头们也在做着同样的事情,开始自建物流体系。2015年5月,京东到家上线“京东众包”;6月,饿了么上线“蜂鸟配送系统”,搭建第三方物流平台和众包物流平台。3个月后,刚宣布获得口碑网C轮融资的外卖平台“点我吧”,也推出面向商户的配送服务“点我达”;12月,美团正式启动“美团众包”项目,上线一周后,日订单突破10万。“未来百度外卖就是要做中国最大的同城物流。”巩振兵在一次演讲中公开表示。他认为,物流的核心竞争力是规模和效率。达达想要单纯地做O2O的水电煤几无可能。又是BAT的故事?作为后来者,达达想要努力缩小差距。蒯佳祺采用全场半价的手段,重新掀起价格补贴大战;同时利用配送员方面的优势,在帮其他O2O平台配送时,趁机宣传“派乐趣”。根据达达方面公布的最新数据,派乐趣在三个月内业务覆盖40个城市,订单超过120万单。暂且不知道这个数据的真实性有多高,但可以明显看到,达达在极力打破外卖市场原有格局。从配送端向消费端转变,达达面对的挑战远不止外卖平台的封杀。它想拿下的外卖山头,本身就是一个普遍亏损的入口。“外卖这个领域在今年应该是不负众望,至少给大家补了很多钱出去,几个公司加在一起,至少有五六十亿人民币已经补贴出去了。”巩振兵直言,“这个行业的特点就是单均收入不能覆盖单均成本。”不过,补贴在蒯佳祺看来恰恰是商业策略。“本质上补贴是花钱买时间,补贴是希望能够快速超越规模临界点的动作。”蒯佳祺相当信奉补贴的作用,他也曾受益于此。一年半前,上海是达达上线之后的第一站,当时单量少,也没有配送员,配送成本非常高。为了吸引更多人接单,达达初期给配送员的15元费用中,平台需要补贴10元。而随着订单量提高,当前每单的补贴维持在4到5元。在降低补贴的同时,达达也开始探索可能的盈利方向。一方面物流本身有获得微薄利润的可能,另一方面,蒯佳祺提到一个有趣的场景:在达达配送员上门与用户短暂接触的那几秒,配送员可以利用这次机会,进行高效推广,“因为场景和用户都是最精准的”。换言之,达达除了配送服务,也可以利用配送员优势,提供推广服务。不过,这两个场景都没有经过大规模的实践检验,而达达配送的每一个订单,依然处在补贴状态。
现在,蒯佳祺已经很少在公开场合提及饿了么等大型外卖平台,他更愿意提到诸如“一米鲜”、“回家吃饭”等垂直细分市场的O2O平台。因为这些平台没有能力自建配送体系,绝大部分依赖于达达。只是,随着资本寒冬的到来,越来越多的O2O平台已自身难保,在生死线上挣扎。根据品途网的数据统计,2015年死亡的O2O项目达到220个,这还不算未披露的数据。“明年再次召开这次会议的时候,我希望大家都可以非常好的坐在这里,我们大家都活下来。”在2016年初一个行业峰会上,蒯佳祺在演讲最后说道。在O2O哀鸿遍野的当下,这既是对他人的祝愿,更是对自己的良好祝愿。“未来还是BAT的故事。”卫继勇似乎洞察一切。当然,被BAT相中,创始人套现出来,未必不算成功。
本文来源:i黑马
责任编辑:李德雄_NT2021
关键词阅读: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家好我是vae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