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计算机准考证打印问题

关于智库研究的新观点: 智库是什么
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
徐晓虎 陈圻
  智库的本质并不在于非营利性和独立性,而在于提供高质量的思想产品。这种思想产品既包括为公共决策服务的政策、建议和分析报告,还包括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的公共知识。
  如何定义智库,长期以来都是困扰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一个重要问题。基本上,每位学者给出的答案都不一样。加拿大著名智库研究专家唐纳德?E.埃布尔森提出:智库一般都是专注于公共政策研究的非营利性、无党派组织。美国著名智库研究专家詹姆斯?麦肯认为,世界各国的领导人都需要智库学者为其提供独立分析,帮助确定政策议程,构筑知识与行动间的桥梁。实际上,以上种种定义仅为众多智库概念中的冰山一角。智库概念如此混乱,一方面是因为现代智库发展历程不长,相应的智库研究工作仍处于初级阶段;另一方面是因为对什么样的社会组织是智库,学界尚无共识。
  官方智库成为中国当代思想库的主体
  我们认为,智库是指一种专门为公共政策和公共决策服务、生产公共思想和公共知识的社会组织,它的基本特征包括思想创新性、政策影响力和公众关注度。它的主要功能包括提供思想产品(政策、建议、公共知识等)、搭建交流平台(举办论坛、报告会、碰头会等)、培养公共人才(提供大学、企业、政府之间的人才流动平台)、引导社会舆论(为权威媒体提供思想素材等)。以上定义与传统智库概念有着较大的差别。我们认为,智库的本质并不在于非营利性和独立性,而在于提供高质量的思想产品。这种思想产品既包括为公共决策服务的政策、建议和分析报告,还包括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的公共知识。
  当前,国内外一些有名的智库都是具有营利性特点的公司化组织,如美国的麦肯锡咨询公司和波士顿咨询公司,再如近年来在国内公共政策分析领域声名鹊起的零点调查公司和安邦咨询公司。它们虽然都是市场化运作、以营利为重要目标的企业组织,但却生产了大量的公共知识和政策建议。有这样一些企业(以咨询公司为代表),它们一方面是追求自身生存和健康成长的营利性组织,同时又志存高远,以国家兴盛为己任,以研究公共政策和服务公共决策为目标,先后发布了大量的政策建议和社会调查成果。
  但是,在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的智库基本上都是官方智库或者半官方智库。在2006年举办的“中国首届智库论坛”上,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为代表的中国十大著名智库集体展示在人们面前,它们均为官方和半官方智库。同时,各级党委政府、党政机关以及国有企事业单位内设的政策研究机构更是不为公众所知的真正推动公共决策形成的“隐形”智库。以地级市为例,这样的官方智库包括市委研究室、市政府研究室、市委组织部研究室、市委党校等等,它们的主要职能就是研究和出台公共政策,并将研究成果直接呈报上级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
  在中国当前的政治体制下,无论是社会科学院还是政策研究室,都属于体制内的官方智库,并不具有所谓的“独立性”,但却是真正发挥作用的智库。由于是体制内智库,中国的官方智库能够与决策机构实现无缝对接,研究成果能够迅速而完整地转化为决策方案,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因此,中国官方智库的运转模式和工作成果表明,以社科院、研究室、党校为代表的各级各类官方智库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思想库的主体。
  鉴于以上案例和逻辑分析,我们认为,是否具有非营利性和独立性,不能作为判断一个组织是否为智库的标准。智库的基本价值在于它能否提出开创性的思想观点。
  智库能发挥作用吗
  “智库有用吗”实际上是一个系列问题:首先,智库真的有用吗?其次,智库有什么作用?最后,智库是通过什么机制发挥作用的?
  埃布尔森提出,智库对政策制定和形成政策制定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有多大?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众多学者。当然,众多智库的领导者和政府官员都深信智库对政策制定有着巨大的作用。布鲁金斯学会理事会主席约翰?桑顿指出,该学会一直坚守三个核心价值――质量、独立性和影响力,布鲁金斯的学者帮助创建了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并且在建立联合国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传统基金会的政策主张极大地影响了里根政府的执政理念,其1980年推出的《领导者的使命》,成为里根政府人员的必备手册。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对智库的重要性深信不疑,2009年1月份他宣誓就任总统后,32位布鲁金斯学会的学者进入了他的执政团队,其中很多人都是核心官员。当然,也有学者有不同观点,他们认为智库所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而且其发挥成效的机制是不明显的。我们认为,智库对政策决定毋庸置疑地发挥着重要作用。
  那么,智库到底能发挥什么作用?智库的影响力至少有三种形式:设定议程、引领讨论和设计政策。根据中国过去30多年的改革实践来实证考察,智库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是巨大的。
  智库影响政策制定过程的机制是什么?有学者认为,智库发挥效用的机制可以通过政治学理论(多元理论、精英理论和国家理论)、基于政策过程的中观理论、基于“知识运用”的微观理论来解释。也有学者提出,“旋转门”机制是美国智库最具特色的现象之一,“旋转门”机制的主要功能体现为构建人际传播网络、搭建知识与权力的桥梁以及推进二轨外交等方面。我们认为,对智库运作机制的解释不能仅限于政治学、新闻传播学、知识学等理论,而应该更多地从哲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理论加以论述,当然,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网站编辑:回答解决好三个“谁”和三个“什么”的问题
&&&&作者: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中央领导反复强调,要回答解决好入党为什么、当干部做什么、身后留什么的问题,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三个“什么”是江泽民同志在我们党开展“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教育活动时提出的;三个“谁”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中提出的。三个“什么”和三个“谁”的问题,是事关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的重大问题,是一个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回答解决好这些问题,关键是要牢固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
  回答解决好“为了谁”和“入党为什么”的问题,必须坚持为民宗旨
  “为了谁”和“入党为什么”,反映的是我们党的理想信念和目标追求。毛泽东同志在1945年党的七大的闭幕词中鼓励全党:“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从根本上说,一个只有53人的小党成长为有8000多万党员的执政党,正是因为我们党与民同根同生,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本质特征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入党誓词中“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响亮地回答了“入党为什么”的问题。共产主义事业是人类历史上空前伟大而艰难的事业,是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事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因此,共产党人的天职就是“为民”,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现在绝大多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坚定、宗旨意识明确,但也有一些同志没有回答解决好“为了谁”和“入党为什么”的问题,淡忘了入党誓言,淡忘了为民宗旨。有的人甚至疑问马克思主义“还灵不灵”,共产主义“还讲不讲”,社会主义“还行不行”;有的对人民群众作风粗暴、态度冷漠,高高在上、盛气凌人;有的眼睛只看上头、不看下头,不怕群众不乐意,就怕领导不满意;有的想问题、作决策、干工作不是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是从个人或小集体的利益出发。这些都已远离我们党倡导的理想信念,与共产党人的宗旨背道而驰。
  回答解决好“为了谁”和“入党为什么”的问题,我们必须坚持为民宗旨。要坚定不移地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各级党组织要推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更加注重发挥法治的重要作用,努力实现“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的目标。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根本宗旨,牢固树立“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权力观,时刻把群众利益摆在首位,坚持以民为亲、以民为友,把来访群众当“家人”、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家事”,把群众工作当“家业”。要健全为民服务的机制,问需于民明方向、问计于民定良策、问政于民察得失,切实解决好教育、医疗、交通、住房、养老等民生问题,关注好征地拆迁、土地纠纷等群众诉求集中的民意问题,真正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回答解决好“依靠谁”和“当干部做什么”的问题,必须弘扬务实作风
  “依靠谁”和“当干部做什么”,反映的是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方式。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每当党的事业面临重大挑战,每当中国的前途命运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关头,总是用人民群众的力量推动历史车轮前进。毛泽东同志曾深刻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离开了人民,我们党什么也干不成。我们共产党人一定要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之风,致力于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惟有务实,才能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前进。
  现在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是务实敬业的,但也有一些同志没有回答解决好“依靠谁”和“当干部做什么”的问题,突出的表现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有的学风不正,学用脱节,华而不实、工作浮躁;有的个人英雄主义严重,不顾客观条件、无视人民群众力量,习惯于“长官意志”搞“瞎指挥”,急功近利、好大喜功;有的知行不一、不求实效,“工作在会上,干劲在纸上,行动在嘴上”,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有的奉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推诿扯皮、办事效率低下。这些表现忽视党的思想路线,严重削弱了党的执政根基,必须坚决根除。
  回答解决好“依靠谁”和“当干部做什么”的问题,我们必须弘扬务实作风。要准确掌握和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正确处理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努力实现理论与实践在真理性与科学性上的高度统一,坚决不搞不计成本、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多下基层调查研究,汲取营养、增长才干、获取智慧,多系统思考和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基层的生动实践中探寻打开工作思路的钥匙,最大限度集中民智民力推动工作。要大力弘扬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 扎扎实实推进发展、改革、民生、稳定等工作取得新进步,以实实在在的成果惠及人民群众。
  回答解决好“我是谁”和“身后留什么”的问题,必须永葆“清廉”本色
  “我是谁”和“身后留什么”,反映的是我们共产党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价值包括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两个方面,社会价值是指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个人价值是指社会对个人的满足,贡献与满足具有关联一致性。弄清了“我是谁”,就能明白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是由谁赋予的,明白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是由什么决定的,进而明白“身后留什么”。我是中国人,就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追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是共产党人,就要强化人民公仆的人生观,多讲社会贡献少讲个人满足,立志在自己有限的生涯里,为人民为历史也为子孙留下点闪光的东西。
  现在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是清正廉洁的,但也有一些同志没有回答解决好“我是谁”和“身后留什么”的问题,突出表现是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有的只讲个人满足而不讲社会贡献,精神懈怠、不思进取,追名逐利、贪图享受,讲究排场、玩风盛行;有的铺张浪费、挥霍无度,大兴土木、节庆泛滥,生活奢华、骄奢淫逸,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这些表现背离了个人价值服从社会价值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严重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侵蚀了党的健康肌体。
  回答解决好“我是谁”和“身后留什么”的问题,我们必须永葆清廉本色。要坚守道德底线,筑牢思想防线,把准法纪高压线,艰苦奋斗、勤俭简朴,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时刻不忘“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坚持慎初、慎独、慎微,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管住自己的口、自己的手、自己的腿以及自己的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钱管人,形成不能贪不敢贪的机制,给权力涂上防腐剂、戴上紧箍咒,从源头上防范官僚、寻租等腐败行为发生。总之,我们一定要把权力视为责任,把权力当作奉献,以谨慎之心对待权力,以敬畏之心使用权力,争做“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
  回答解决好三个“谁”和三个“什么”的问题,实质是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问题。我们只有不断增强为民的自觉和自信,提高务实的能力和水平,永葆清廉的本色和形象,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思想和行动中,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才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团结带领群众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作者单位:江津区人民政府)
网站编辑:学而信 学而用 学而行
《求是》2015/05
核心要点:
■ 要持续深入地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领会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入脑入心上下功夫,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
■ 在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三个方面的要求中,学而信是前提。学而信是指广大党员干部要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坚定理想信念重要论述的深入学习,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切实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与制度自信。
■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学是用的基础、是用的前提,用是学的目的,是学的深化。学而不用则废,用而不学则滞。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向深入、落到实处,就必须始终坚持以用为本,在用上着力,真正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求成效。
■ 县委书记作为“一把手”,除了做到学而信、学而用,更应贯彻落实学而行的要求,将讲话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焦裕禄式的好干部。
编者按:今年1月5日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明确指出,要持续深入地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领会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入脑入心上下功夫,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为此,本刊特邀三位同志加以阐释。
坚定理想信念 筑牢精神支柱
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 徐伟新
在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三个方面的要求中,学而信是前提。学而信是指广大党员干部要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坚定理想信念重要论述的深入学习,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切实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与制度自信。
现在,强调广大党员干部的信仰信念问题具有鲜明的针对性与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比如精神懈怠、消极腐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究其思想根源,说到底是信仰迷茫、信念动摇、精神迷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指出的: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在改革的攻坚期与全面深化阶段,针对党员干部思想根源与灵魂深处存在的各种问题,要有效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就必须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以讲话精神武装头脑。
坚定的理想信念不能自发形成,而是基于对科学理论的系统认知与深入理解。毛泽东同志曾说,有三本书(《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史》)特别深刻地烙刻在我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的正确理解,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阐明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的运动规律,指出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和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90多年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破解中国问题,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反复强调,党员干部要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真学习牢固树立坚定的信念信仰。1983年到1985年在任河北省正定县委书记时,习近平同志就提出,要加强以共产主义教育为核心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各种生动有效的形式向广大干部群众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不断提高干部群众的政治思想觉悟。日,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的讲话中,时任中央党校校长的习近平同志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领导干部的必备素质,是保持政治上坚定的思想基础,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多次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只有学懂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特别是领会了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才能心明眼亮,才能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始终坚定理想信念。”他还曾以陈望道专心翻译《共产党宣言》为例,生动地说明了信仰的巨大力量。陈望道是《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全本译者。1920年,他在翻译这本书时,母亲为他准备了红糖蘸粽子吃。母亲在屋外问他红糖够不够,要不要再给添些。他说:“够甜,够甜的了。”当母亲进屋收拾碗筷时,却发现儿子的嘴上满是墨汁,红糖却一点儿也没动。原来陈望道是蘸着墨汁吃掉粽子的。这就是信仰的味道!信仰的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就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就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我们的制度必将越来越成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我们就是要有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可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刻骨铭心的自信不是盲目的,这种自信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巨大成就,来源于对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三大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和正确把握,来源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与意志,来源于对问题解决的定力与能力,来源于对中国发展前景的良好预期。
不闻大道则志不宏,不听至言则心不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坚定理想信念,就要原原本本地学,学原文、读原著、悟原理,真切地理解其信仰追求,真实地体会其理论关切,真心地领悟其百姓情怀;就要结合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融会贯通地学,学立场、学方法、学精神实质,拥有了这样的思想罗盘和思想武器,我们将信念坚固,意志笃定,方向清晰;就要联系新时期治国理政的新常态,着眼于正在做的事情,着眼于新的实践与新的发展,学中干,干中学,以学促用,学行合一,坚定方向,找对“鞋子”,准确把握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开创“四个全面”的新局面。
“革命理想高于天”。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入耳、入脑、入心,补精神之“钙”,固思想之元,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真正做到学而信,继而为学而用、学而行奠定前提、打好基础。
学而用 定有大用
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教育局局长 李小三
毫无疑问,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学是用的基础、是用的前提,用是学的目的,是学的深化。学而不用则废,用而不学则滞。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向深入、落到实处,就必须始终坚持以用为本,在用上着力,真正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求成效。
学而用,首要是学以致用。这是党的优良学风。我们党提倡的学习,从来不是空洞的教条式的学习,而是为满足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需要的学习。为用而学,是中国共产党人学习的最大特点。毛泽东同志曾指出:“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治国理政的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思想武器。党的创新理论来源于实践,最富于实践的品格,必须用于实践、服务于实践,使之贯穿于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之中。邓小平同志曾严肃地指出: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用就是干,就是实践。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用,同样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学而不用,思想理论就会落空,就容易陷入教条主义、经验主义。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怎么办?根本出路在于旗帜鲜明、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指导实践。因此,党员干部必须牢固树立学以致用的思想,决不能学用脱节,为学习而学习,学归学,做归做,食而不化;决不能学用相悖,当作口号,为了应付、装点门面,说得多做得少,讲得好用得差。理当着眼于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着眼于增强党性修养、提升精神境界,着眼于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理论,深入学习讲话精神,真正用以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自觉地做学以致用、用有所成的表率。
学而用,关键是要善学善用。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鲜活的思想,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必须联系实际、善学善用,这才是真正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方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蕴含着一系列独创性的思想理论观点,体现了形势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指导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决不是照本宣科,决不是死记硬背,更不是搞形式的“跟风”,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善学善用。善学,就是要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善用,就是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只有学活了,才会展现讲话的魅力、激发学习的动力;也只有用活了,才能展现讲话的强大生命力、激发改革创新的动力。这样,才会越学越有味,越用越有劲,越学越用越有效。善学善用的要义,就是要联系实际,搞好结合,在实践中学习运用。党员干部要坚持边干边学,边学边思,边思边用,在实践探索中找准讲话精神与本地区本部门工作和自身思想实际的最佳结合点。要紧密联系实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的实践,把讲话要求转化为改革发展的思路措施,转化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规范,转化为履职尽责的工作本领。与此同时,还应深刻认识到,不仅要改造客观世界,而且要改造主观世界,通过理论学习与问题研究相结合,使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达到学以重德、学以增智、学以兴业的目的。
学而用,根本是要真学真用。共产党人从来不玩虚的。真,始终是共产党人的做人品格和干事态度。真学,就是要真正带着问题学;真用,就是要真正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我们学习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我们学习是否有成效以及成效大小的根本标准。为此,任何时候都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真抓实干的作风;任何时候都必须坚决废除孤立的、静止的学习方法,废除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的形式主义的学习方法。众所皆知,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也是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得好不好,实践见分晓。判断党员干部学得好不好,最终要看实际问题有没有解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本身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以问题为导向,抓住涉及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关键性问题来叙事解析,来明理出招,切中时弊,为党员干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出了示范,提供了改革发展的“指南针”和破解难题的“金钥匙”。实践证明,真学真有效,真用真管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按照讲话所体现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的哲学、实干的哲学要求,运用讲话所贯穿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解决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做实现中国梦的实干派、行动派。党员干部要戒虚、戒假、戒浮,增强问题意识,树立问题导向,紧密联系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紧迫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善于用讲话精神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集聚改革发展和凝聚党心人心的正能量,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
总之,每个党员干部都必须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只有学而用,光辉的思想才能变成行动,伟大的中国梦才能实现。
牢记“四有” 躬身践行
中共新沂市委书记 赵立群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最终要落实到行动上,也就是学而行。县一级政府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县委书记作为“一把手”,除了做到学而信、学而用,更应贯彻落实学而行的要求,将讲话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焦裕禄式的好干部。如何贯彻?如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上对县委书记提出的“四有”要求,为新时期如何当好县委书记,提供了清晰的标尺。
学而行,就要心中有党,当好信党爱党的忠实人。对党忠诚不是一句大话、空话,最基本的就是要在党信党、在党爱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其中,信党是前提,爱党是关键。只有做到信党爱党,才能真正为党分忧、为党尽力。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时刻牢记自己是党的一分子,要随时随地履行好作为先锋队一员应尽的责任和应起的作用。县委书记作为“一线总指挥”,要始终心里装着党,时刻想着党,对党有一种荣誉感、归属感,把信党爱党体现在实际行动上。要始终对党忠诚,带头站稳政治立场,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大是大非前稳住心神,在大风大浪中站稳脚跟,做到政治方向明确、政治原则坚定、政治信念牢固,真正职守一域、尽忠一方。要始终从严管党治党,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切实担负起管党治党“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大力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学而行,就要心中有民,当好亲民爱民的贴心人。群众满意不满意是衡量干部优秀与否的“试金石”。焦裕禄同志之所以深受群众爱戴,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心里始终装着群众,一门心思为群众办实事。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讲“百姓谁不爱好官”,老百姓眼中的好官,标准其实并不是高不可攀,就是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要想成为一名人民满意的县委书记,我觉得就是要把为人民服务内化为自己的一种态度、一种自觉、一种习惯,心系群众、亲民爱民,时刻把群众的需求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就是要认真践行群众路线,真正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说土话、拉家常、接地气,主动解民难、排民忧、顺民意,当好群众贴心人,争做人民好公仆。
学而行,就要心中有责,当好改革发展的带头人。县委书记是一个县的“当家人”,如果干了一年、两年、三年,山还是那座山,梁也还是那道梁,那党和人民就会不高兴、不答应、不满意,自己也会脸上无光。县委书记只有敢于担当、奋发有为,才能真正成为带领人民群众战风险、渡难关的“主心骨”,才能真正成为推动改革发展、造福百姓的“顶梁柱”。作为苏北欠发达地区的县委书记,肩负的责任、承载的期望更重、更高,更需要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绩观,更需要始终保持强烈的责任心、事业心,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大胆探索、敢于开拓,义无反顾地把改革推向前进,以扎实有效的改革发展业绩赢得百姓“点赞”。
学而行,就要心中有戒,当好公正廉洁的清白人。在基层,群众气的是大吃大喝的“馋”干部,烦的是无所作为的“懒”干部,怨的是见钱就捞的“贪”干部。“公生明,廉生威。”作为县委书记,首先自身要正,公道正派、一身正气,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坚持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利。其次要廉洁,始终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管好自己的手,管住自己的嘴,在任何情况下都稳得住心神、抵得住诱惑、耐得住清贫,铸就金刚不坏之身,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再就是要担负起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扎紧织密制度“笼子”,让干部“不易腐”;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加强对关键岗位、关键环节和关键人物的监督,加强对干部“八小时”之外的监督,让干部“不能腐”;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让干部“不敢腐”,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总之,落实学而行,就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与本职工作结合起来,以学习来推动工作,用工作来深化学习。
责任编辑:李文阁 魏天舒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ncre准考证打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