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网上认识美女一个美女,她是上海浅深集团的经理,据说里面工资很高,而且是正规店,一个足浴技师一个月能

今日数码相机导读
&&&&&&&&&单电优势何在?索尼A77与单反对比分析
单电优势何在?索尼A77与单反对比分析
日 03:30&出处:&【原创】 作者:袁源 编辑:
延伸阅读:&&&&&&&&单电的半透镜并不影响画质
&&&&泡泡网数码频道4月27日&一款A55的横空出世,宣告索尼正式进军数码单电领域。与微单不同,单电并未取消反光镜,而是采用固定的半透镜结构,由此带来“实时相位检测自动对焦、实时自动对焦高速连拍、实时自动对焦高清动态影像”等优势。
&&& 但是,固定的半透镜会不会因为部分光线的损失而影响画质呢?对此我特地采用一款非半透镜的数码与采用固定式半透镜的数码单电A77对比,结果如下:
索尼单电A77:图左为样片(可点击看原图);图右为样片局部100%截图
APS-C画幅单反:图左为样片(可点击看原图);图右为样片局部100%截图
&&& 从100%截图对比可以看到,无半透镜的数码单反和半透镜的数码单电在分辨率和锐度上并没有肉眼可见的差别,因此用户并不用担心单电的画质问题,反倒是半透镜技术带来的“实时相位检测自动对焦、实时自动对焦高速连拍、实时自动对焦高清动态影像”3大特点更值得关注。
对焦速度极快:实时相位检测自动对焦
&&& 虽然现在的单反都加入了实时取景,但单反在实时取景的过程中都是对比检测自动对焦,因此对焦速度较慢。单电则由于固定式半透镜的结构的原因,在实时取景时实现了相位检测自动对焦。下面我们看一段索尼单电A77实时相位检测自动对焦的演示视频:
&&& 可以看能到,A77实时相位检测自动对焦的对焦速度非常快,合焦都非常干脆,即使对画面的一些纯色位置对焦也如此。
A77具有19点(11个十字对焦)自动对焦系统
&&& 如上图,索尼单电A77的自动对焦点共有19个,其中11个为十字对焦。这样排列的十字对焦点保证了覆盖面积,因此不容易跑焦。
12张/秒!实时自动对焦高速连拍
&&& 索尼单电A77最高支持12张/秒的高速连拍(连续拍摄优先AE模式下),这样高速的连拍意味着什么呢?我们通过一组实例来看看:
A77 12张/秒连拍拍摄的一组照片:
&&& 如上图,12张/秒的连拍可以抓拍到物体从高处掉进水杯里溅起水花的更多瞬间,从而保证抓拍的成功率。
我们再用一款6张/秒连拍的单反在同一场景拍摄对比看看:
&&& 如上图,在与A77相同时间的拍摄时间内,6张/秒连拍的单反只能记录到如上画面,很容易错过水花四溅的精彩瞬间。
下面是索尼单电A77与6张/秒连拍的单反连拍时快门运动的视频演示:
6张/秒连拍的单反连拍时快门运动视频演示
单电连拍时快门运动视频演示
&&& 可以看到,因为固定式半透镜结构的原因,A77拍摄时反光板不需要抬起,因此可以节约更多时间用于提升连拍速度。而单反在反光板抬起的过程中损失了部分时间,因此在连拍速度上并没有优势。
非常实用:实时自动对焦高清动态影像
&&& 索尼单电A77可以记录 50p的高清动态影像,并且可以实时自动对焦。得益于固定式半透镜结构,A77在拍摄动态影像时的自动对焦速度非常快,虽然有的单反也能实时自动对焦,但受限于结构,自动对焦的速度较慢。
A77(单电)实时自动对焦高清动态影像视频演示:
单反实时自动对焦高清动态影像视频演示:
&&& 可以看到,A77在拍摄动态影像的时候自动对焦速度极快,相比之下支持拍动态影像时实时自动对焦的单反则慢了不少。虽然专业用户拍摄视频时一般用手动对焦,但对于绝大部分非专业用户而言,拍动态影像时实时自动对焦还是非常有用的,何况A77拍动态影像时可以很方便的切换手动对焦模式。有更多的选择,对用户来说是好事。
电子取景器的优势
&&& 与光学取景器相比,电子取景器主要有3点优势:拍摄前可以看到拍摄结果、低光照下更加清晰取景、更多显示参数。
拍摄前就能看到拍摄结果
&&& 如上图,电子取景器显示的画面与拍摄结果是一致的,而光学取景器无论曝光补偿如何改变,显示的画面始终不变。因此电子取景器有着所见即所得的优势。
低光照下更加清晰取景
&&& 如上图,A77的电子取景器可以根据光线自动调节屏幕亮度,在低光照下取景更加方便。
更多显示参数
&&& A77的电子取景器有着极其丰富的参数信息,而单反的光学取景器通常只有快门速度、光圈值、曝光表、ISO等参数信息。
O/电子取景器有何不同?
&&& 索尼单电A77除了电子取景器外,还有一个236万像素的彩色XGA OLED电子取景器。与LCD电子取景器相比,OLED电子取景器有如下优势:色彩还原更接近真实、对比度更高、分辨率更高、没有拖影。
OLED色彩还原更接近真实/对比度更高
&&& 上图为影棚环境下拍摄的LCD/OLED电子取景器界面,可以看到OLED电子取景器的色彩还原更接近真实,对比度也更高。
OLED分辨率更高
&&& 对比A77 92万像素的LCD和236万像素的OLED,后者更高的分辨率带来更更细腻的显示效果。
OLED没有拖影
LCD电子取景器在拍摄运动的物体时会出现拖影
OLED电子取景器在拍摄运动的物体时没有拖影
&&& 上面这组对比视频分别拍摄的是A77的LCD电子取景器和OLED电子取景器界面,可以明显看出LCD电子取景器在拍摄运动的物体时会出现拖影,但OLED电子取景器则没有这种情况。
索尼单电A77实拍样片
&&& 样片均可点击查看原图,保留EXIF信息。
&&& 不难看出,索尼的半透镜技术并不会降低画质,至少肉眼看不出,反倒是半透镜技术为包括索尼A77在内的单电带来了“实时相位检测自动对焦、实时自动对焦高速连拍、实时自动对焦高清动态影像”等优势。并且索尼采用的OLED电子取景器相比光学取景器有着诸多优势,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
延伸阅读:&&&&&&&&
数字验证码:
点击查看IT168网报价:
参考报价:
商家报价:
上市时间:
a77 相关评论:
热点评测 相关阅读 推荐文章 论坛热帖
美图 | 体验 | 体验 | 新品 | 体验 | 深度 | 美图 |
图文精选推荐产品热门产品高清大图
· · · · · · · · · ·
汽车之家内容精选拆机步步惊心 索尼单电半透镜画质测试
太平洋电脑网
作者:太平洋电脑网
&&&&&作者:烧卖
&&&&索尼半透镜技术有别于传统单反以及普通相机,在镜头与图像传感器之间,会一直存在着一块半透镜,该半透镜会将部分光线反射到AF传感器上,让相机获得持续的相位检测AF性能。很多人认为半透镜会让相机曝光时间增长,并且会损失画质,但一直都只是“空口说白话”的层面争论。这次PConline数码相机频道将进行最直接的对比测试,拆掉索尼A65的半透镜进行实拍对比。
这次测试真的拆开了索尼的半透镜
&&&&一、前言概述
&&&&半透镜的诞生,其实并不是由索尼首创。早在胶片单反相机时期,佳能等光学厂商便设计出采用半透镜技术的单反,用意其实是想在超高速连拍时,消除传统单反反光板上下运动所产生的振动、延迟、取景器全黑时间过长等不利因素。不过由于采用这类半透镜技术的胶片单反,在取景器明亮度、AF性能等方面都不能完全满足专业用户的需求,所以就没有继续发展下去。
索尼单反取景原理图(光线穿过反光板,利用副反光板到达AF传感器)
&&&&随着单反技术的不断发展,像尼康D3S这类顶级高速单反,已经能通过超高性能反光板来获得高速连拍时的优秀取景效果以及连续AF性能,在单反领域里面似乎已经没有任何使用半透镜的必要。
索尼单电取景原理图(光线通过半透镜反射到AF传感器)
&&&&但是,反光板是给单反用的,在没有反光板以及光学取景器的单电/微单相机当中,虽然没有了反光板的振动、延迟等问题,但对焦性能较高的“相位检测AF”就用不了。现在所有的单电/微单都是使用“对比侦测AF”作为AF的机制,除了索尼A77/A65/A55/A35这类。
&&&&关于单反、单电、微单的称呼:
&&&&很有必要说明一下现在可换镜头数码相机的“名称”。尽管还未像数码单镜反光相机那样拥有“单反”这样深入民心并且广受认可的通称,但索尼旗下拥有两种“可换镜头,电子取景”的相机类别,为了区分,索尼自创了“微单”和“单电”两个名称。“微单”指NEX系列这类与其他品牌单电相机原理一致的型号;“单电”指使用了半透镜技术的数码相机。由于其他品牌并没有使用半透镜技术的数码相机(相信将来也不会有,索尼的专利手段相当高明),所以我们仍然觉得其他品牌的“可换镜头,电子取景”的相机叫做“单电”也是合理的。至于索尼NEX系列叫不叫单电?反正我们叫它单电/微单(一起叫啰)。
索尼 SLT A65(单机)图片系列评测论坛报价
&&&&对比侦测AF在单电/微单刚发展时,AF速度是相当慢的,跟单反的相位检测AF完全不能比。但是可换镜头电子取景是一大趋势,为了让其产品获得更为理想的AF速度,索尼突发奇想地使用“失传”多年的半透镜技术,让本身完全投射到图像传感器上的光线,部分反射到机内相位检测AF传感器上,以获得相位检测AF性能。
索尼的半透镜特写
&&&&相比起其他类型相机,由于半透镜相机多存在了一块会反射光线的镜片,很多人都怀疑半透镜相机的画质会打折扣。尽管索尼一再强调,半透镜只会反射“极少量”光线到相位检测AF传感器,对画质的影响“微乎其微”,但蛋疼的我们又怎会完全相信索尼的洗脑之言呢,于是网上的争论一直不断。
索尼半透镜的作用
&&&&争论归争论,但一切都是纸上谈兵,“空口说白话”让争论没有一个准确的结果。之前曾有人尝试用索尼A580(1600万像素单反)与A55(1600万像素半透镜单电)进行画质对比,虽然两者传感器基本一致,但是发布时间有较大差异的A580与A55,之间的对比又怎能服众?今天烧卖做了很多人想做但都不敢做的事情:拆掉半透镜单电的半透镜进行画质对比!
索尼单电所用的相位检测AF模块
&&&&&&二、索尼半透镜真机拆解过程
&&&&原本我以为索尼的半透镜是无比坚固、很难拆下来的,并且已经做好“不能还原”的准备。但是当开始实际“动刀”时才发现,索尼用了一个相对简单但是有效的方式,进行半透镜的固定。由于挡在传感器前面半透镜并不是完全把传感器密封,所以传感器仍然有进灰的可能,加上维修的需要,半透镜是设计成可打开的。轻压半透镜前端的金属扣件,装载半透镜的固定框就会在弹簧的作用下自动往上打开。
&&&&反转过来,让固定框在较好操作的下方。很多人都以为半透镜跟单反的反光板一样是长方形,但其实由于工作时摆放的角度不同,索尼的半透镜是呈正方形的,当打开时是会伸出卡口外的,所以某些人想通过简单的打开半透镜来进行画质对比的想法是不可行的,必须要拆走它。
&&&&固定框上有两个凹位,用稍微细小一点的工具(甚至你的手指)往这两个位置水平向内推,半透镜即可脱离两个卡扣,然后拿出来。
&&&&拿半透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只能碰触边框位置,中间的部分是不能碰的。落下什么尘之类的,可以用气吹吹掉,但是粘上手指油污等东西时,那就麻烦了。我暂时未能测试半透镜的中间位置的“坚固程度”是否足以承受各种擦拭。
&&&&传闻中半透镜会损失30%光线,我觉得这个说法站不住脚,因为用肉眼观察半透镜,透光率肯定远远高于70%的。不过在特定角度下,半透镜的反光程度也是相当明显的。
&&&&与其说是“镜”,倒不如说是“膜”。索尼的半透镜其实是一个坚固的边框,黏贴上一片特殊的薄膜,平整的边框加上严密的工艺,让薄膜有很高的平整度,就像玻璃一样。不过老实说,索尼的半透镜看上去有点“山寨”,薄膜比边框大,边框边缘留有薄膜的余料。我十分相信薄膜最初是比较大一片的,粘结边框后再裁剪,索尼你裁剪的时候不能裁得准一点么?
&&&&翻过来看半透镜背面,就可以了解到边框的厚度完全不能反映薄膜的厚度,反正薄膜是很薄啦。
&&&&拿掉半透镜之后,就可以看到固定框上的弹簧片了,其作用就是把半透镜固定在固定框上。也就是这种弹簧片固定的方式,让我可以多次拆装半透镜,而不会对机身造成明显影响。
&&&&拿掉半透镜后,把固定框按回去定位位置,这时的索尼半透镜单电就成了“无镜”版本了,可以进行画质对比测试了。而我们的测试方式也很简单,使用同一部机身,在“装上半透镜”与“拆掉半透镜”两个状态之下拍摄同样的景物,光圈优先模式(f/5.6),ISO 100,三脚架固定,两种模式都采用手动对焦,放大画面精细调焦,机身各种镜头校正功能关闭。
&&&&&三、索尼半透镜成像影响测试——1600万像素篇
&&&&(注意:以下对比画面,左边均是带有半透镜,右边均是去掉半透镜,下面就不再作注释,大家可以点击对比图查看放大的画面。)
&&&&第一批上市的索尼半透镜单电相机是采用1600万像素CMOS的(A55/A35是1600万像素,A33是1400万像素),所以这次测试先从索尼A35开始,看看半透镜对于这一像素级别机型的画质有没有影响。
&&&&重复一下测试方式,利用三脚架固定相机,使用同一部机身,在“装上半透镜”与“拆掉半透镜”两个状态之下拍摄同样的景物,光圈优先模式(f/5.6),ISO 100,两种模式都采用手动对焦,放大画面精细调焦。
1、索尼A35搭配DT 50mm f/1.8镜头
截取区域示意图
&&&&首先是索尼A35搭配DT 50mm f/1.8镜头进行测试,事前我们已经通过实拍,确定这只镜头的最佳光圈在f/5.6,所以这里就只比较f/5.6下的画质,对比时截取两个位置。
点击可放大
&&&&最直观的差异就是快门时间的改变,去掉半透镜之后,快门速度会变快1/3EV到2/3EV,注意是EV而不是百分比。这就证实了之前推断半透镜会让曝光时间变长的说法。从画面细节锐度来看,去掉半透镜后虽然是有锐度的提升,但是其提升幅度远远未达“明显”的水平,可以说有/无半透镜之间,画面锐度的差异仅仅是可感觉到,但完全是不明显的。
点击可放大
&&&&这部分的对比当中,画面暗部的对比度稍有不同,而画面锐度方面,去掉半透镜的画面,树叶的锐度有可察觉的差异。
&&&&2、索尼A35搭配索尼蔡司135mm f/1.8镜头
截取区域示意图
&&&&在前一个对比当中,我们曾怀疑DT 50mm f/1.8素质不够高,体现不出差异(但实际上并不是),于是我们找来索尼蔡司135mm f/1.8继续进行对比。
点击可放大
&&&&这组对比当中,有/无半透镜的快门速度差异达到2/3EV,但其实去掉半透镜后的画面明显比较暗,所以我们认为相差1/3EV快门速度才是靠谱的(难道半透镜也影响测光倾向?)。在这组对比当中,有/无半透镜的画面锐度差异稍微比之前的明显一些,冷气机商标可以看出差异。
截取区域示意图
点击可放大
  这组对比当中,树叶的锐度也是有可察觉的差异,但是不明显,另外画面的对比度也有差别,去掉半透镜后的画面对比度更高一点。
截取区域示意图
点击可放大
  像上图这样的条纹也是比较考验画面锐度的,不过有/无半透镜之间的锐度差异不明显。另外画面之间的色调差异,是由现场阳光改变而造成的。
  小结:在索尼A35这部1600万像素半透镜单电上,半透镜的存在的确会影响到光线进入的量,半透镜会让曝光时间变长1/3EV到2/3EV之间(注意是EV,并不是百分比)。而在画面锐度方面,有/无半透镜之间虽然存在可察觉的锐度差异,但是程度很不明显,大部分情况下都可以认为半透镜对画质没有明显影响。&&&&&四、索尼半透镜成像影响测试——2400万像素篇
&&&&(注意:以下对比画面,左边均是带有半透镜,右边均是去掉半透镜,下面就不再作注释,大家可以点击对比图查看放大的画面。)
&&&&如果说1600万像素不能完全用尽镜头分辨率的话,想必大家一定会期待索尼最新款的2400万像素级别的单电相机——A77和A65。这两款机型都是采用APS-C尺寸、2430万像素CMOS传感器的半透镜相机。如果半透镜会对画质有影响,那么在A77/A65身上一定可以反映出来。
&&&&重复一下测试方式,利用三脚架固定相机,使用同一部机身,在“装上半透镜”与“拆掉半透镜”两个状态之下拍摄同样的景物,光圈优先模式(f/5.6),ISO 100,两种模式都采用手动对焦,放大画面精细调焦,机身各种镜头校正功能关闭。
1、索尼A65搭配索尼蔡司135mm f/1.8镜头
截取区域示意图
点击可放大
  一开始的结果就让人觉得有看头了。右边没有半透镜的画面,冷气机的网罩细节明显要比左边有半透镜的要好,具体表现为网罩横纹相互之间的干扰较少,所以横纹显得更清晰。而后面的石米墙的细节也是右边的好。至于画面对比度的细微差别,就跟前一页的1600万像素对比一样,也是没有半透镜的对比度稍高。
截取区域示意图
点击可放大
  这个拍摄距离下,树叶的细节没有前一组对比的那么多,所以画面细节之间的差别并不明显,而对比度的差异则仍然存在。快门速度仍是相差1/3EV。
截取区域示意图
点击可放大
  这组对比我们截取两处位置做对比。首先是冷气机散热排的细节位置,左右两边的差别并不明显,而蓝色水管的细节差异也不明显。画面对比度的差异在这个画面上也不明显。可以说有无半透镜在这一截图中并没有明显差异(好吧,我承认我失望了)。
点击可放大
  另外一组截图,主要是查看金属边缘的色散情况。之前国外的不直接对比当中,曾提出半透镜对色散的影响。而这一场景中,如果用镜头的最大光圈拍摄,金属边缘是有比较明显的色散现象的。现在用f/5.6光圈拍摄,为的就是看看半透镜会不会产生色散。对比结果中,没有发现半透镜对色散的影响。
&&& 2、索尼A65搭配DT 50mm f/1.8镜头
截取区域示意图
点击可放大
  重新搭配这只中低端定焦镜头测试,发现有无半透镜之间并无可见的画质差异,只是画面对比度有那么一丁点的不同(还是去掉半透镜的对比度高),但差异也是极度难以察觉的。
&&& 3、索尼A65搭配索尼蔡司135mm f/1.8镜头(最近对焦距离)
截取区域示意图
点击可放大
  看完那些在无限远拍摄的画面对比,我们不妨看看最近对焦距离下的对比。索尼蔡司135mm f/1.8镜头最近对焦距离为0.7米,在这一距离下拍摄报纸,除了画面亮度稍有不同(右边的暗一点),其余细节方面没有差异。这里不排除拍摄的报纸细节不够(烧卖:摊手……)。
  小结:在索尼A65的2430万像素威力下,有无半透镜之间的画质差异,相信大家都能看得比较清楚了。可以说,在应付非密集线条的场面时,索尼的半透镜对画质没有明显的影响,情况就如1600万像素测试当中一样。而在拍摄密集线条的场面,似乎半透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这一情况还未有再进一步的验证,所以这里也不能作出太确实的判定(至少同样的情况在1600万像素对比时不明显)。而在曝光影响的情况上,半透镜会对曝光产生“降低1/3EV”的影响,就是说相同光圈和ISO下,带有半透镜时快门速度会慢1/3EV(重申一次,这里说的1/3EV,并不是百分比,请各位看清楚)。&&&& 五、全文总结
  本次对比评测其实挺有“没事找茬”的感觉,尽管索尼一再强调半透镜不会对画质有任何影响,但是官方没有给出实质性的对比时,难免会有人想要寻根究底,于是我们就替大家做了这次对比(相信没有人敢对自己的索尼单电动刀吧?)。我们将本次对比评测的结果归纳成表:
索尼半透镜画质影响对比总结
带有半透镜
去掉半透镜
对画质的影响
极少数情况下会有画面锐度的提升
对色调的影响
对比度少量提升
对曝光的影响
去掉半透镜可增加1/3EV-2/3EV曝光
对操作的影响
无任何限制
不能自动对焦
  总体来说,半透镜对曝光的影响是实实在在、没有异议的,半透镜的存在的确会减少1/3EV-2/3EV曝光,再次重申这个EV并不是百分比。这个曝光差异会不会对实际拍摄造成什么差异呢?其实1/3EV的幅度,在日常拍摄中完全可以忽视,至于在长时间曝光(超过1秒的快门)的情况下,相机自动测光系统甚至对有无半透镜两种情况调整出一样的曝光参数。
  而对画面色调的影响,在上面众多对比画面当中也可以发现,去掉半透镜后画面对比度会有少量的提升,虽然幅度并不大,但确实是可以观察得到的。不过对比度这回事,只要在创意风格或者色彩调整里面稍微调节一下,即可消除两者之间的差异,所以也是可以忽略的。
  至于大家最关心的画质(画面锐度)影响,这里可以简单地说,大部分情况下有无半透镜之间的差异都是相当不明显的,差异程度绝对挑不起我为此而拆掉半透镜的劲头(就算我是完全不使用自动对焦镜头的用户)。
  而对相机操作的影响,拆掉半透镜意味着光线不能进入相位检测AF传感器,相机也就不能让镜头正确合焦,半按快门时镜头会一直出于“拉风箱”的状态,所有AF镜头瞬间废了武功。与索尼NEX系列不同,很少人会在索尼A系列单反上玩镜头转接(转接镜头都只能MF),大部分A系列用户都是使用带有AF的镜头。所以为了换取那么一丁点的画质提升而拆掉半透镜、废掉AF武功,着实不值得。
如果连实际拆机也不能满足你的话,地球人已经不能阻止你了……
  看完全文,可能部分人士会觉得烧卖很枪,这是一篇索尼的枪文。但其实只要仔细考虑一下,凭索尼的实力,要让半透镜对画质的影响降到最低,相信也不是什么难事。而本次实际对比,也证实了半透镜对画质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至于你信不信,反正看到前几页的对比后我就信了。
官方微博/微信
每日头条、业界资讯、热点资讯、八卦爆料,全天跟踪微博播报。各种爆料、内幕、花边、资讯一网打尽。百万互联网粉丝互动参与,TechWeb官方微博期待您的关注。
↑扫描二维码
想在手机上看科技资讯和科技八卦吗?想第一时间看独家爆料和深度报道吗?请关注TechWeb官方微信公众帐号:1.用手机扫左侧二维码;2.在添加朋友里,搜索关注TechWeb。
相关的资讯有:
相关的博文有:
产业链已经不止一次的传出消息,今年苹果要推出的iPhone8要支持无线充电功能,这虽说...
之前我们曾经介绍过,三星今年会将大量骁龙835处理器给S8手机,毕竟骁龙835处理器的10...
前不久索尼公布了PS4 Slim而微软也推出了类似风格的版本Xbox One S,它们都是针对上一...
美国《财富》杂志撰文称,在成功揽下中国智能手机销量宝座后,华为开始将目光着眼于欧...
据调研机构Canalys昨日发布的报告显示,去年第四季度,苹果在印度的智能手机市场份额...
北京时间1月26日消息,Facebook今天对“趋势话题”功能进行升级,暂时只面向美国用户...
日前,调研机构StatCounter发布了一份新的有关操作系统的调研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
支付宝集福狂潮还在继续,刚刚看了一眼,已经有超过9500万人集齐了五福,破亿指日可待...
苹果公司在过去几年收购了 Turi、Tuplejump、Perceptio、VocalIQ 以及其他专注于开发...
火影忍者手游策划今日曝光了下个版本的部分内容,其中包括了即将推出新的忍者百机蝎,......
王者荣耀至尊宝皮肤在此前已经曝光,大家猜测是情人节皮肤,目前官方已经给出了上架时......
阴阳师本周更新内容部分曝光,新皮肤即将推出,神龛商店也会上架新的式神,下面为大家......
芒果互娱携手湖南卫视、芒果TV于5月26日在北京举行了一场以“1+N,一起玩”为主题的游......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请选择一张图片分享
要转发到新浪微博,请
要转发到QQ空间,请&主题:据准确消息:索尼新技术为单电相机加入第二块半透镜!
&浏览:10480&& 回帖:197 &&
泡网分: 75.333
帖子: 25889
注册: 2003年11月
仅仅是申请专利而已,又不是现在就加入了。
再说了,即便加入也未必会影响成像,只要价格不涨,多加个硬件提高性能没啥不好?!
泡网分: 37.772
帖子: 17584
注册: 2007年08月
说“加多了防抖镜片影响画面”的人,可以肯定是在放大炮。并不理解什么叫光学防抖。
这些人不算索托,因为索尼的趋势肯定是大面积镜头防抖的。A口销量太低,暂时没有动力。看E口就知道索尼的目标了。
至于防抖镜片影响画质,这个真的很搞笑,动的那个镜组,对比一下各个镜头,就知道其实是一个普通镜组。只是做成会动而已。
当然,为了省电,一般会希望镜组轻一些。但这样的条件,不至于影响到成像。
1、先看看原理
再对比一下几个镜头光学结构,稍微动动脑就知道,并不是加入防抖镜片,而是选择一些镜片来动而已。
佳能的18-55 IS
对比没防抖
尼康的24-85VR也很明显
对比没防抖
索尼的720G。如果不考虑镜片重量和移动距离的问题的话,中选选一组来动,就可以防抖了。我认为光学性能不会有啥影响
再看看其他720的镜片。
没防抖小白
爱死小白,后组加了很多镜片,但这个后组不是用来防抖的。防抖的部分,可以看到并没有变化
甚至尼康的80200,和小竹炮对比,负责防抖的中间镜组,还反而是防抖的更简练了
本帖最后由 fasciae 于
14:48 编辑
泡网分: 4.31
帖子: 3775
注册: 2011年10月
fasciae 发表于
这个专利感觉是脱裤子放屁。
取景才144万像素。搞个1000万像素的相位对焦模块,通过算法还原出144万的图像毫无困难。
一个对焦模块就解决了取景和相位对焦了。代价无非是对焦模块可能比现在的大几倍。
但电子产品,CMOS降价那么快,很快就比安装多几个部件的人工还便宜了某些等外品也可以废物利用的嘛,不就是用来对焦和取景的嘛,要求这么低,原本一些接近报废的CMOS都能回用了。成本低到不能再低了,利用率高到不能再高了。日本是资源缺乏的国家,每件东西都要求物尽其用。
泡网分: 3.188
注册: 2011年05月
fasciae 发表于
说“加多了防抖镜片影响画面”的人,可以肯定是在放大炮。并不理解什么叫光学防抖。
这些人不算索托,因为索尼的趋势肯定是大面积镜头防抖的。A口销量太低,暂时没有动力。看E口就知道索尼的目标了。
至于防抖镜片影响画质,这个真的很搞笑,动的那个镜组,对比一下各个镜头,就知道其实是一个普通镜组。只是做成会动而已。
当然,为了省电,一般会希望镜组轻一些。但这样的条件,不至于影响到成像。
1、先看看原理
/column5/38.html
再对比一下几个镜头光学结构,稍微动动脑就知道,并不是加入防抖镜片,而是选择一些镜片来动而已。
佳能的18-55 IS
对比没防抖
尼康的24-85VR也很明显
[img=410,350]http://www2.xit ...索尼a口机用机身防抖是厚道,e口用镜头防抖是学着cn使坏,被坑了也不知?cn家的大光圈定焦为啥不加镜头防抖啊?这镜头防抖初用时哪有问题啊?几块镜片不断抖长时间了光轴还能完美保持?高档镜头以前都是有专人校准的,这么抖法校都不用了,蔡司难道还不会镜头防抖?索尼都会了,有多难的事嘛?这就是传统和坚持!但绝不是索尼的坚持!
泡网分: 34.308
帖子: 6843
注册: 2006年01月
尚同 发表于
你是否对比过同家的同一规格的防抖与不防抖的镜头的分辨率?
我不是搞光学的,不知为什么,镜头的焦距超过50,加了防抖片,镜头分辨率很难超过不防抖的。焦距越长,困难越大。
比如佳能的百微,它的光学质量就是不如便宜得多的自家老头(在我看来差不多差了一个档次)。当然其它方面好了很多。你还可以比一比70-300。你那“一堆”里,长焦方面,几乎都是差强人意。
说实话,长焦方面是绝对称不上“画质升级”的,应该是“画质降级”才对。为了防抖,接受画质妥协,仅此而已。这话说着真不腰疼,反正IS小小白纯秒小小白,IS小白兔纯秒小白,小竹炮纯秒小钢炮,至于红圈百微我可没觉得比过去的老百微画质差,只不过差距没拉开而已。
泡网分: 8.734
帖子: 7891
注册: 2012年09月
Angel17th 发表于
这话说着真不腰疼,反正IS小小白纯秒小小白,IS小白兔纯秒小白,小竹炮纯秒小钢炮,至于红圈百微我可没觉得比过去的老百微画质差,只不过差距没拉开而已。顶级镜头舍得下料,不过那是变焦防哆嗦头,真说不带防抖还是看135za吧,定焦头镜片少于变焦头才有画质的区别,防哆嗦模块不会降低画质的。
泡网分: 24.784
帖子: 3966
注册: 2006年09月
chenhongzjj 发表于
你说书的,爱死小白兔比小白兔分辨率提高不是一点点吧?还尼康家的大竹炮分辨率比索家不加防抖的720g强的不是一点吧?
再看看感动家新款2470二代防抖版的mtf吧。别以为躲在s区就可以信口开河佳能2470II代没防抖吧?!
泡网分: 2.677
帖子: 2342
注册: 2011年06月
w811880 发表于
佳能2470II代没防抖吧?!抱歉,这个似乎没调查清楚,有错误,应该是Canon EF 24-70mm f/4 USM L IS 这个头带防抖,2.8那款二代没有光学防抖
但是不代表加光学防抖就影响画质,Canon EF 24-70mm f/4 USM L IS 和Tamron AF 24-70mm f/2.8 SP Di USD VC这两个头的分辨率可以看看测试结果,有光学防抖一样可以做得很牛
泡网分: 24.784
帖子: 3966
注册: 2006年09月
mayjune 发表于
个人觉得SONY用二块半透的目的:
第一片和现在的一样
第二片分光后有二个用途,一是相位对焦,二是象微单一样的EVF成像对焦方式
但我想索尼用二块半透还不如象现在一样,只用一块,不过分流的光不是只用于相位对焦,而是用具有相位对焦的CMOS代替。别忘了,在成像CMOS上集成相位对焦点并不影响成像不是这么容易实现。但如果在取景用CMOS上做相位对焦点就少了很多顾忌。到时只要主处理器的速度够快,连拍速度会提高至很高(30fps或是60fps),这是高端单反根本无法达到的。完全可以满足下代高清影像拍摄!同意,还有追焦!
泡网分: 2.677
帖子: 2342
注册: 2011年06月
fasciae 发表于
说“加多了防抖镜片影响画面”的人,可以肯定是在放大炮。并不理解什么叫光学防抖。
这些人不算索托,因为索尼的趋势肯定是大面积镜头防抖的。A口销量太低,暂时没有动力。看E口就知道索尼的目标了。
至于防抖镜片影响画质,这个真的很搞笑,动的那个镜组,对比一下各个镜头,就知道其实是一个普通镜组。只是做成会动而已。
当然,为了省电,一般会希望镜组轻一些。但这样的条件,不至于影响到成像。
1、先看看原理
/column5/38.html
再对比一下几个镜头光学结构,稍微动动脑就知道,并不是加入防抖镜片,而是选择一些镜片来动而已。
佳能的18-55 IS
对比没防抖
尼康的24-85VR也很明显
[img=410,350]http://www2.xit ...谢谢这位仁兄科普,所谓光学防抖只是移动一些镜片,并不是平白无多加了几个镜片而已
至于那个半透膜确实很奇葩
泡网分: 2.677
帖子: 2342
注册: 2011年06月
神论哥 发表于
顶级镜头舍得下料,不过那是变焦防哆嗦头,真说不带防抖还是看135za吧,定焦头镜片少于变焦头才有画质的区别,防哆嗦模块不会降低画质的。跟NC同焦段比,索尼也真的只有135ZA能拿得出手,不容易啊
索尼有空雇几个人在这里打打嘴仗,不如好好学学适马,如何做一款35 1.4这样的精品出来秒了各家35定 本帖最后由 chenhongzjj 于
20:57 编辑
泡网分: 3.188
注册: 2011年05月
chenhongzjj 发表于
谢谢这位仁兄科普,所谓光学防抖只是移动一些镜片,并不是平白无多加了几个镜片而已
至于那个半透膜确实很奇葩移动了几片镜片对镜头性能的长久保持影响还不够大吗?这个奇葩的想法也只有小日本想得出来了,反正过几年你就得换了!
泡网分: 2.677
帖子: 2342
注册: 2011年06月
尚同 发表于
你是否对比过同家的同一规格的防抖与不防抖的镜头的分辨率?
我不是搞光学的,不知为什么,镜头的焦距超过50,加了防抖片,镜头分辨率很难超过不防抖的。焦距越长,困难越大。
比如佳能的百微,它的光学质量就是不如便宜得多的自家老头(在我看来差不多差了一个档次)。当然其它方面好了很多。你还可以比一比70-300。你那“一堆”里,长焦方面,几乎都是差强人意。
说实话,长焦方面是绝对称不上“画质升级”的,应该是“画质降级”才对。为了防抖,接受画质妥协,仅此而已。佳能的百威,不知道你如何得出的狗屁结论,还是看看实测结果
http://www.photozone.de/canon_eos_ff/489-canon_100_28_5d?start=1
http://www.photozone.de/canon_eos_ff/458-canon_100_28is_5d?start=1 本帖最后由 chenhongzjj 于
21:06 编辑
泡网分: 3.188
注册: 2011年05月
chenhongzjj 发表于
谢谢这位仁兄科普,所谓光学防抖只是移动一些镜片,并不是平白无多加了几个镜片而已
至于那个半透膜确实很奇葩移动了几片镜片对镜头性能的长久保持影响还不够大吗?这个奇葩的想法也只有小日本想得出来了,反正过几年你就得换了!
泡网分: 2.677
帖子: 2342
注册: 2011年06月
mianbao77 发表于
移动了几片镜片对镜头性能的长久保持影响还不够大吗?这个奇葩的想法也只有小日本想得出来了,反正过几年你就得换了!你要这样说,所有的AF都靠马达转动对焦,若干年后肯定是自动头比手动头容易坏,那你干脆所有品牌的自动头都不要买吧
如果你有数据支撑可以拿出来,不然那就别靠个人臆想了,靠想当然这个办法,索尼是无法击败NC的
本帖最后由 chenhongzjj 于
21:10 编辑
泡网分: 3.188
注册: 2011年05月
chenhongzjj 发表于
你要这样说,所有的AF都靠马达转动对焦,若干年后肯定是自动头比手动头容易坏动有这样动的吗?想想吧,机械部件有疲劳的,防抖构件就长久把镜片定在光轴上?
泡网分: 2.677
帖子: 2342
注册: 2011年06月
mianbao77 发表于
动有这样动的吗?想想吧,机械部件有疲劳的,防抖构件就长久把镜片定在光轴上?我就问你一句,AF对焦是否会造成机械部件疲劳?变焦镜头的变焦环是否也会造成机械部件疲劳?你别告诉我这两个玩意不属于机械运动?
对了忘记说了,手动镜头那个手动对焦环更是时时刻刻被操的主,难道它就没有机械疲劳吗? 本帖最后由 chenhongzjj 于
21:20 编辑
泡网分: 3.188
注册: 2011年05月
chenhongzjj 发表于
我就问你一句,AF对焦是否会造成机械部件疲劳?变焦镜头的变焦环是否也会造成机械部件疲劳?你别告诉我这两个玩意不属于机械运动?那你不想想运动方向?你说的两个垂直光轴有啥问题?问题就是这个防抖动作不是这个方向嘛!为啥上架要关防抖?问题就是用久了你关也未必有用!索尼也就这喳样,但把镜头防抖捧太高也太搞笑了!
泡网分: 3.188
注册: 2011年05月
chenhongzjj 发表于
我就问你一句,AF对焦是否会造成机械部件疲劳?变焦镜头的变焦环是否也会造成机械部件疲劳?你别告诉我这两个玩意不属于机械运动?那你不想想运动方向?你说的两个垂直光轴有啥问题?问题就是这个防抖动作不是这个方向嘛!为啥上架要关防抖?问题就是用久了你关也未必有用!索尼也就这喳样,但把镜头防抖捧太高也太搞笑了!
泡网分: 2.677
帖子: 2342
注册: 2011年06月
mianbao77 发表于
那你不想想运动方向?你说的两个垂直光轴有啥问题?问题就是这个防抖动作不是这个方向嘛!为啥上架要关防抖?问题就是用久了你关也未必有用!索尼也就这喳样,但把镜头防抖捧太高也太搞笑了!我觉得你这人很奇怪,东拉西扯的,前面的话题一直谈的是光学防抖对画质的影响,画质扯不清了就转移话题扯机械质量?你下次干脆再发散思维一点,说用了光学防抖后镜头更沉了,手感更差了,不是跟好?
关于机械质量的问题,你就给个明确的数据,镜头防抖机械寿命或者返修数据之类的统计,没有的话就歇歇吧,扯东扯西的搞得自己好像真收了厂家的钱
泡网分: 3.188
注册: 2011年05月
chenhongzjj 发表于
我觉得你这人很奇怪,东拉西扯的,前面的话题一直谈的是光学防抖对画质的影响,画质扯不清了就转移话题扯机械质量?你下次干脆再发散思维一点,说用了光学防抖后镜头更沉了,手感更差了,不是跟好?
关于机械质量的问题,你就给个明确的数据,镜头防抖机械寿命或者返修数据之类的统计,没有的话就歇歇吧,扯东扯西的搞得自己好像真收了厂家的钱有些人理解力就这样,有些人知道不答这个问题!光轴不能保证在中心谈画质?防抖构件的机械疲劳使镜头光轴偏离就这样!动不动说人收钱的人也没什么好鸟!
泡网分: 2.677
帖子: 2342
注册: 2011年06月
mianbao77 发表于
有些人理解力就这样,有些人知道不答这个问题!光轴不能保证在中心谈画质?防抖构件的机械疲劳使镜头光轴偏离就这样!动不动说人收钱的人也没什么好鸟!不管你说防抖影响画质,还是防抖影响镜头寿命,有数据你就拿出来,不管是你测的还是第三方测的引用,都行,唧唧歪歪有劲的伐?玩唯心主义?
泡网分: 1.412
帖子: 1983
注册: 2005年09月
biekeou 发表于
你激动啥? 过一阵或许还有3个、4个、N个半透膜装在SONY的机身里的,有管对焦的、有管测光的、还有管测距的......,将来你买一台索尼机器随机免费赠送一盒(12个)半透膜!再给你送个半透棺材啥的,就真的是呵护终身了~
泡网分: 4.31
帖子: 3775
注册: 2011年10月
chenhongzjj 发表于
跟NC同焦段比,索尼也真的只有135ZA能拿得出手,不容易啊
索尼有空雇几个人在这里打打嘴仗,不如好好学学适马,如何做一款35 1.4这样的精品出来秒了各家35定135MM算长焦吗?算的话为什么这个长焦配合机身防抖可以赢你的镜头防抖呢?照理应该输的嘛。有时候,太迷信也不是一种科学的态度。你说的长焦镜头防抖,只是取景画面比较稳定,但拍出来真的那么稳定吗?很多双休,三修的资深用过机身防抖配合长焦后,都改变了对机身防抖的认识,天漠虎峪手持索尼A77和55-300拍摄,300端十五分之一秒的快门,刚开始也是觉得取景晃,但是配合防抖进度条和扎实的技术,照样妥妥的出片。世事无绝对,谎言说一千遍都比不上自己用一次。
泡网分: 1.412
帖子: 1983
注册: 2005年09月
chenhongzjj 发表于
跟NC同焦段比,索尼也真的只有135ZA能拿得出手,不容易啊
索尼有空雇几个人在这里打打嘴仗,不如好好学学适马,如何做一款35 1.4这样的精品出来秒了各家35定观阴不也雇了你这种人在这里嘴仗打得忒欢?
泡网分: 1.412
帖子: 1983
注册: 2005年09月
gissacgh 发表于
长焦端分辨率媲美CN新头?敢问您用过这三只头么?吹牛逼也是要有个限度的
索尼也就只是一家普通相机厂,自身光学设计经验也不多,凭什么动不动就超越XXXXX?别人都是白痴就你大索尼牛逼?
另外,索尼哪怕说自己这也牛逼,那也牛逼,在长焦镜头这一块和CN还没什么一争高下的资格。人家炮群都更新十位数了,好不容易憋出来只70-400G又感觉自己牛逼了?
别的不说,400端手持,有没有镜头防抖简直就是两个概念,天差地别。人家沒用过那三支头,你用过?买都买不起的吧你?用都沒用过,你掰扯什么概念啊?
泡网分: 16.671
帖子: 3201
注册: 2008年06月
<font color="#0years 发表于
人家沒用过那三支头,你用过?买都买不起的吧你?用都沒用过,你掰扯什么概念啊?
不好意思,我还真用过,而且很不巧还是经常用
不信问问你,三只镜头脚架环怎么拆啊?记得看到问题马上回想一下,超过10秒钟就算你没用过
泡网分: 64.394
帖子: 14091
注册: 2005年09月
fasciae 发表于
这个专利感觉是脱裤子放屁。
取景才144万像素。搞个1000万像素的相位对焦模块,通过算法还原出144万的图像毫无困难。
一个对焦模块就解决了取景和相位对焦了。代价无非是对焦模块可能比现在的大几倍。
但电子产品,CMOS降价那么快,很快就比安装多几个部件的人工还便宜了专利把取景从主CMOS里独立出来的思路还是不错的,用了A55后高速连拍时EVF里画面动画般的跳跃有时让人难掌握(主要是横向移动的快速目标),估计新专利的这个思路能解决这问题,
如果一个对焦模块就解决了取景和相位对焦的话那更好,
我以前还设想过直接提高射速到24张/每秒左右(接近电影24帧/每秒),感觉也能解决单电高速连拍时EVF里画面动画般的跳跃现象,估计成本会高些(把主CMOS累死。。。),
现在新专利还不知猴年马月才能实用上。。。
泡网分: 28.409
精华: 1帖子: 8828
注册: 2008年06月
chenhongzjj 发表于
谢谢这位仁兄科普,所谓光学防抖只是移动一些镜片,并不是平白无多加了几个镜片而已
至于那个半透膜确实很奇葩加肯定是加了: C XXB vs XXBIS
泡网分: 2.677
帖子: 2342
注册: 2011年06月
Triston 发表于
加肯定是加了: C XXB vs XXBIS
现在的核心问题,是由索尼半透膜引发的某些索粉提出光学防抖损害画质论,但就这个问题却一直提不出合理的论据,相反大量的第三方测试数据却证明nc新一代光学防抖镜头画质的进步。
对了,还有个证据足以讽刺某些索粉,富士新出的1855带光学防抖的套头,photozone已经测完,画质自己去看吧
&版权所有:&&桂ICP备号&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海美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