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机这样,ipad开不开机怎么回事事?怎么解决?

Service Unavailable
Service Unavailable
HTTP Error 503. The service is unavailable.23:52:04 修改
  如果有人问8G和16G内存使用起来有何不同?我肯定会说,不同的地方有很多,但最最感受深刻的就是,我用8G内存,禁用虚拟内存后,基本上天天都会碰到系统提示内存不足的对话框,如果不赶快处理的话,正在浏览的网页,很快就会崩溃,浏览器也会自动关闭。而且用16G内存时,却从有没碰到过这种提示。这就是我最大的不同感受。其实平时使用电脑时,我需求也并不高,就是打开360浏览器,然后开上二,三十个网页,看看新闻什么的。最多再开个QQ,酷我。其它软件就很少再同时使用了。但就这个看似简单的需求,也得至少16G内存才能完成。那16G和32G内存使用起来有何不同?说实话,在目前的使用过程中,我真没感受出来。也许只有在特殊的状态下,或者特殊用户才会用到并感受出不同吧,如PS用户,虚拟机用户会用到32G,甚至64G内存。【说明一下为什么使用8G内存时,会出现系统提示内存不足的对话框】&  原因很简单,因为我用的测试平台,禁用了虚拟内存。目前所用的测试平台,硬盘只有128G,又分为C盘与D盘二个盘,安装一些常用测试软件,并做备份后,C盘的剩余空间不足10G,所以为了扩大C盘的剩余空间,就禁用了虚拟内存,这才出现了开二,三十个网页,挂个QQ,开几个软件,就提示内存不足的情况。如果不禁用虚拟内存,并设置为“托管的系统”,那就是开上一百个网页,也不会出现提示内存不足的情况,但内存占用空间却很容易超过70%。超过70%后,360浏览器会经常出现无提示的奔溃,网页全关。内存占用空间超过90%后,电脑会变得很慢。  下面就用几款软件的实测数据,来展示一下16G和32G内存使用起来有何不同吧。评论评论  先展示一下测试所用的内存,型号为宇瞻雷鸟DDR3内存,每根内存的容量为8G,加起来是32G。对于常用的主板而言,一般也只有四个内存插槽,刚好可以全部插满。这四根内存是二年前购买的,当时正好碰到矿难,不少用户都在深水宝上处理挖矿平台的硬件。可惜当时内存的价格还是比较高的,每根内存的购买价格是310元,现在这个型号的内存,全新的售价也才200元左右。&评论  这个内存系列,本人感觉还是很不错的,有着不错的超频潜力,而且马甲设计也比较漂亮。&评论  内存马甲被设计成了雷鸟的样式,一共有四种颜色,最常见的应当就是这种蓝色的了。&评论  宇瞻雷鸟DDR3内存的规格为8GB&UNB&PC3-12800&CL&10-10-10-28,其中PC3代表台式机DDR3。12800是用带宽来命名,=1是DDR等效频率。&评论评论  四根内存放到一块,视觉冲击力很一般。如果是八根的话,估计会好些。&一:16G评论评论评论  首先测试一下16G内存的效果,测试平台是I5&2500K+Z77+7850。评论&  内存是同一批次的,都是2014年4月的产品。&评论  通过操作系统查看,可以看到内存的容量为16G。&1:鲁大师(5.13.16.1070)评论  鲁大师是一款专业而易用完全免费的硬件检测工具,让用户很直观地了解自己的电脑配置。鲁大师官网称它能够24小时全程监控用户的计算机硬件状态,了解电脑健康状况,避免硬件高温过热让计算机出现故障。同时它能够分辨出用户计算机系统运行产生的垃圾痕迹,一键清除使用痕迹和内存空间,提供计算机运行的效率。鲁大师官方下载电脑版还能键清理系统运行产生的垃圾,全方位提升电脑性能。测试软件为最新版本。&评论  内存得分是9000,是所有硬件中得分最低的。如果想让鲁大师软件中内存性能得到较高的分数,估计也只能提升内存的频率了。电脑综合性能得分是146082。&2:AIDA64(5.70.3811)评论  AIDA64是一款测试软硬件系统信息的工具,提供了诸如协助超频,硬件侦错,压力测试和传感器监测等多种功能,它可以详细的显示出pc每一个方面的信息。前身是叫EVEREST。AIDA64能够进行32位的底层硬件扫描,使它可以详细的显示出PC硬件每一个方面的信息。支持上千种(3400+)主板,支持上百种(360+)显卡,支持对并口/串口/USB这些PNP设备的检测,支持对各式各样的处理器的侦测。支持查看远程系统信息和管理,结果导出为HTML、XML功能。&评论  AIDA64软件测试中,内存为16G时的得分展示。在Memory&Benchmark测试中,Read、Write、Copy的速度(单位MB/S)分别是2、23083。&3:SiSoftware&Sandra&Lite(.20)评论  SiSoftware&Sandra是一套功能强大的系统分析评比工具,拥有超过&30&种以上的分析与测试模组,主要包括有CPU、Drives、CD-ROM/DVD、Memory、SCSI、APM/ACPI、鼠标、键盘、网络、主板、打印机等,还有&CPU、Drives、CD-ROM/DVD、Memory&的&Benchmark&工具,它还可将分析结果报告列表存盘。&评论  这款软件很久没有用过了,为了这次测试,特别下载的,它可以对内存性能进行比较全面的测试。&评论  内存带宽18.21GB/s。&评论  内存延迟26.8ns。评论  缓存与内存79.566GB/s。&评论  内存事务吞吐量6.96MTPS。&4:3DMark(1.5.915)评论  新版3DMark通吃Windows、Windows&RT、iOS、Android四大操作系统,横跨桌面和移动设备,不同平台上的成绩也是可以直接对比的。新版3DMark由Ice&Storm、Cloud&Gate和Fire&Strike三个测试组成,分别适用于“移动设备和入门级电脑”、“笔记本电脑和家用电脑”以及“高性能游戏电脑”。&评论  Fire&Strike模式下的得分为4314,Sky&Diver模式下的得分为12586,Cloud&Gate模式下的得分为13088,Ice&Storm模式下的得分为121048。&5:Unigine&Heaven&Benchmark(4.0)评论  Unigine&Heaven&Benchmark是俄罗斯开发商Unigine自家开发的游戏引擎Unigine&Engine,所制作的测试电脑性能及画面的软件“Heaven&Benchmark”(天堂测试软件)。该软件支持DirectX&9/10/11及OpenGL&3.2,只要自行下载安装,马上可以在自己的电脑上体验次世代游戏的画面,还可以自己操控变幻视角。尤以其高负载、高压榨而知名。得益于Unigine引擎的出色性能,Heaven在曲面细分上的表现明显要优于3DMark。&评论  在极端模式下,16G内存平台在Unigine&Heaven&Benchmark测试中得分为26.3。&二:32G评论评论  接下来测试一下32G内存的效果,测试平台不变。&评论评论&  四根内存是同一批次的,都是2014年4月的产品。评论  通过操作系统查看,可以看到此时内存的容量已增加为32G。&1:鲁大师(5.13.16.1070)评论  内存得分是9000,很神奇,与16G内存的得分一模一样。电脑综合性能得分是145853,比16G内存时,降低了229。&2:AIDA64(5.70.3811)评论  AIDA64软件测试中,内存为32G时的得分展示。在Memory&Benchmark测试中,Read、Write、Copy的速度(单位MB/S)分别是2、22926。得分都多数都要比16G内存时要低。&3:SiSoftware&Sandra&Lite(.20)评论  内存带宽19.499GB/s,比16G内存时,增加了1.289GB/s。&评论  内存延迟26.7ns。比16G内存时,减少了0.1ns。&评论  缓存与内存84.463GB/s。比16G内存时,增加了4.897GB/s。&评论  内存事务吞吐量6.99MTPS,比16G内存时,增加了0.03MTPS。&4:3DMark(1.5.915)评论  Fire&Strike模式下的得分为4310,Sky&Diver模式下的得分为12523,Cloud&Gate模式下的得分为12706,Ice&Storm模式下的得分为117306。得分都要比16G内存时要低。5:Unigine&Heaven&Benchmark(4.0)评论  在极端模式下,32G内存平台在Unigine&Heaven&Benchmark测试中得分为27.3,比16G内存时,增加了1。增加的这点分数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小结:<font color="#G和32G内存使用起来到底有何不同呢?通过五款常用软件测试,它们的得分相差并不是很大,有的是32G内存下,得分高一点点,有的是16G内存下,得分要高一点点。而且多数测试项中的增加或者减少的分数,基本上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因为实在是太相近了。这说明用户在多数情况下,<font color="#G和32G内存使用起来,基本上感觉不到不同。估计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才能感觉得到。而这种特殊情况,对于多数用户而言是接触不到的。
今朝有酒今朝醉,管它明天愁与悲。人生在世如一梦,刹那芳华已成
多数用户8G内存足够用了。
可以适当的增大虚拟内存。
虚拟内存除了设置C盘的,其它盘最好也设置上。
多数用户设置的虚拟内存,都是默认“托管的系统”。
按网上的一些说法,虚拟内存的最佳容量:一般虚拟内存的设置为实际内存的1.5倍到3倍。例如,实际内存为2G,可以设置最小为3G(3072M),最大为6G(6144M)
这测试应当是在关闭虚拟内存的情况下测的。
好像只有在关闭虚拟内存后,系统才会提示内存不足。
如果不关闭虚拟内存的话,内存占用率就是达到90%以上,电脑卡个半死,软件崩溃,系统也不会提示内存不足的吧。
我8G内存,开三十多个网页,以及几个常用的软件,有迅雷,WPS,酷我,内存占用率基本上就超过了70%。这还是设置了超大虚拟内存的情况,把虚拟内存关闭,直接报内存不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其他登录方式:内容字号:
段落设置:
字体设置:
精准搜索请尝试:
别傻傻分不清,科普:内存和存储到底啥区别
来源:作者:张伟责编:凌空
1、手机/电脑的内存和存储现如今随着手机的不断推广和普及,已掩盖电脑时代的辉煌,很多新生代的用户都与手机的存储就陷入了茫然,于是我们经常会遇到“Q:你的手机内存多大?A:128GB”这样的笑话,实际上我们也相信提问者就是想知道手机存储容量的大小,而回答者也已经按照约定俗成的方式回答了问题。于计算机组成原理来分析:手机和电脑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主体结构依然为输入设备、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和输出设备,至于外围的存储设备实际只是一个辅助,所以称之为辅助存储器,只是因为人们对于结果的更多需求,所以它又成为人们似乎“看得着、摸得见”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存储。计算机的组成原理里面这样介绍计算机的存储器:存储器是用来存储程序和数据的部件,对于计算机来说,有了存储器,才有记忆功能,才能保证正常工作。存储器的种类很多,按其用途可分为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主存储器又称内存储器,而诸如硬盘、SSD等都为辅助存储器。套用网络上这样一个关于内存和存储的定义,大家可能再也不会弄混淆了:你口里吃花生就CPU在处理数据,硬盘容量大小就是你的口袋大小(能放多少花生),内存大小就是你的手的大小(一次能抓多少出来)。现如今,无论是手机还是电脑内存都使用了DRAM存储技术。DRAM(Dynamic&Random&Access&Memory),即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最为常见的系统内存。DRAM只能将数据保持很短的时间。为了保持数据,DRAM使用电容存储,所以必须隔一段时间刷新(refresh)一次,如果存储单元没有被刷新,存储的信息就会丢失。至于存储方面,现如今主要包含两大类技术:HDD(Hard&Disc&Drive)和NAND&Flash,关于HDD在这里就不做过多介绍。NAND&Flash全名为Flash&Memory,属于非易失性存储设备(Non-volatile&Memory&Device),Flash的内部存储是MOSFET,里面有个悬浮门(Floating&Gate),是真正存储数据的单元。数据在Flash内存单元中是以电荷(electrical&charge)&形式存储的。存储电荷的多少,取决于图中的外部门(external&gate)所被施加的电压,其控制了是向存储单元中冲入电荷还是使其释放电荷。而数据的表示,以所存储的电荷的电压是否超过一个特定的阈值Vth来表示。对于数据的表示,单个存储单元中内部所存储电荷的电压,和某个特定的阈值电压Vth,相比,如果大于此Vth值,就是表示1,反之,小于Vth,就表示0;对于nand&Flash的数据的写入1,就是控制External&Gate去充电,使得存储的电荷够多,超过阈值Vth,就表示1了。而对于写入0,就是将其放电,电荷减少到小于Vth,就表示0了。2、DRAM和NAND的单位从上面的存储原理可以看出,DRAM和NAND的存储单位实际为b,那么为什么存储产品的容量一般都用B来标注呢?而存储产品的颗粒容量又以b来标注呢?以DRAM内存颗粒为例,其存储组织结构为深度(Depth)加上位宽(Width),下面我们以美光官方的一份内存颗粒文档为大家解析,例如编号为MT40A1G16HBA-083E的内存颗粒,其深度(Depth)和位宽(Width)分别为1Gb和16,容量显然为16Gb,关于内存颗粒的容量我们这样解释下大家可能会更好理解一些。我们把MT40A1G16HBA-083E比作一个国家,这个国家有16个城市,每个城市有24(1G=1024M,1M=1024K,1K=1024)个家庭,那么这个国家总共就会有16x24个家庭,又假如每个城市都设置一个城门,每次只能放行一个家庭,那么这个国家每次都多只能放行16个家庭。而现在无论是桌面PC还是手机基本已经进入了64bit时代,处理器每次吞吐数据的单位为64,也就是说处理器一次需要抽调64个家庭,那么怎么办呢?于是我们就将多个国家联合起来,对于一个拥有16个城市的国家而言,那么只需要4个国家就可以满足处理器的需求。不过如果对于一些小国只有4个或者8个城市的,那么一次就需要16个国家联合起来或者8个国家联合起来才能够满足需求。现在再来说说为什么DRAM或者NAND存储颗粒不适用B而是用b来标注呢?实际上稍微了解计算机原理的用户应该知道,现存的计算机体系结构B(Byte)表示一个字节,而b(bit)表示1个位。对于单纯1个bit的0或者1来说计算机的识别就是“是”或者“非”,无数个0或者1组织起来计算机并不会知道这代表着什么?而数据应该怎么和计算机的0或者1对应起来呢?于是就有了ACSII编码,每一个字母或者符号都对应一个ACSII编码,这样现实世界的语言就和计算机就完全对接上了。ACSII编码规定每一个符号占用的大小为8bit,简称一个字节(Byte),于存储而言1个字节才算基本的单位,所以文件的存储就以Byte为最小单位。不过无论是DRAM还是NAND由于对接的计算机甚至是非计算机设备,其产品的存储单位属性并不一定是Byte,所以依然为bit标注。另外在数据流,例如网络带宽、USB带宽、PCI-E带宽,我们又会发现以b为单位,这是因为对于数据传输而言,都是以通道流形式,就像上面的例子一样一次只能放行一个家庭。而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为了确保数据的安全还会加入一些校验数据在其中例如USB&3.0就采用了8b/10b的编码方式(每传输8bit数据就需要加入2bit校验数据),这个时候如果再使用Byte作为单位显然乱了章法,不合时宜。3、SLC、MLC、TLC NAND的区别对于基于NAND存储技术的设备而言,无论是U盘还是SSD,甚至是SD卡,都会涉及到一个问题成本,于是产品设计从SLC转变到MLC,再到TLC,甚至QLC也将在后续问世,那么SLC、MLC、TLC究竟对用户有什么影响呢?SLC--SLC英文全称(Single&Level&Cell——SLC)即单层式储存SLC技术特点是在浮置闸极与源极之中的氧化薄膜更薄,在写入数据时通过对浮置闸极的电荷加电压,然后透过源极,即可将所储存的电荷消除,通过这样的方式,便可储存1个信息单元,这种技术能提供快速的程序编程与读取,不过此技术受限于Silicon&efficiency的问题,必须要由较先进的流程强化技术(Process&enhancements),才能向上提升SLC制程技术。MLC--MLC英文全称(Multi&Level&Cell——MLC)即多层式储存英特尔(Intel)在1997年9月最先开发成功MLC,其作用是将两个单位的信息存入一个Floating&Gate(闪存存储单元中存放电荷的部分),然后利用不同电位(Level)的电荷,通过内存储存的电压控制精准读写。MLC通过使用大量的电压等级,每&个单元储存两位数据,数据密度比较大。SLC架构是0和1两个值,而MLC架构可以一次储存4个以上的值,因此,MLC架构可以有比较好的储存密度。TLC--TLC英文全称(Trinary-Level&Cell)即三层式储存TLC即3bit&per&cell,每个单元可以存放比MLC多1/2的数据,共八个充电值,所需访问时间更长,因此传输速度更慢。TLC优势价格便宜,每百万字节生产成本是最低的,但是寿命短,只有约1000次擦写寿命。正如上面的介绍,从SLC到MLC再到TLC,cell对于电压的精确控制更高,这直接导致TLC的寿命下降到只有1000次PE,而对应的SLC和MLC分别为1,相对来说TLC的耐久度显著下降。TLC的另外一个劣势就是数据的读写效率,在SLC时代,1个cell一次只需要读取/写入1个bit,到MLC时代每次需要读取/写入2bit,而到TLC时代则上升到3bit,很显然其性能受到电压控制的程序复杂度会变慢,当然由于工艺和主控的不断升级,目前TLC已经可以追平MLC产品。不过TLC耐久的硬伤短时间内并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当然TLC的耐久可以通过存储设备的容量加大而均衡磨损,变相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大家都在买
软媒旗下软件:
IT之家,软媒旗下科技门户网站 - 爱科技,爱这里。
Copyright (C)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鲁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脑开机绿屏怎么回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