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的一个q群突然就被无理由永久停封

刚刚看到有人说手机上的音频处理芯片_手机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741,347贴子:
刚刚看到有人说手机上的音频处理芯片收藏
想起个事情,就是华为P7貌似有一个独立的HiFi芯片,这玩意作用好不好?
手机购买 百联商城,食品大狂欢,生鲜随心订,甄选进口商品,一键下单,优质商品到你家!手机购买,百联专业的综合网上购物商城,正品低价,品质保证!
hifi芯片也得要专业人士调音
不是发骚天天动听丽音足够,那些嚎头吹得这么好玩几百几千的耳机干嘛
好的芯片还要有好的电路设计。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中元节包袱怎么写 【范文十篇】
中元节包袱怎么写
范文一:中元节烧包袱的写法
旧时民间每年的七月半鬼节都要写封包,烧给死去的亲人,那些称谓的写法难记,现搜集整理如下,如有需要可以添加到收藏。
民俗农历七月初至七月半,是人们中元祭祖的日子。
烧袱子,汉族信仰习俗。由烧纸钱演化而来。民间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祭祖或平常祭奠亡灵时,都要烧袱子。意在寄钱给祖先亡灵,好让他们在阴间有钱用,更好地庇佑子孙。将一叠叠打好的纸钱,整理得平平顺顺的,再用白纸封起来,就成了一个个长方形的袱子了。封好后,还要用毛笔字写上敬奉的字样。
男称大人,女称孺人。
父母死三年内:称新逝显考,母称新逝显妣。
三年后:父称故显考,父称故显妣。
孝家称呼 烧袱子火单写法 自称
九代:称鼻祖 故鼻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耳孙
八代:称远祖 故远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云孙
七代:称太祖 故太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乃孙
六代:称烈祖 故烈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弟孙
五代:称天祖 故天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来孙
四代:称高祖 故高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玄孙
三代:称曾祖父 故曾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曾孙
二代:称祖父 故祖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孙
一代:称父亲 故显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男
父之兄:称伯伯 故伯考 公 老大人收用 孝胞侄
父之弟:称叔叔 故叔考 公 老大人收用 孝胞侄
父之堂兄:称伯伯 故堂伯 公 老大人收用 孝堂侄
父之侄:称兄或弟 故堂兄或弟 老大人收用 堂兄或弟
母之父:称外祖父 故外祖考 公諱 老大人收用 孝外孙
母之兄或弟:称舅 故舅考 公諱 老大人收用 孝外侄
母之伯爷:称堂外祖 故堂外伯祖 公諱 老大人收用 孝堂外孙
母之堂兄:称堂母舅 故堂母舅 公諱 老大人收用 堂外侄
父之姐夫:称姑父 故姑父 公諱 老大人收用 内侄
父之姐妹:称姑母 故姑母 府 氏老孺人收用 胞侄
父之姑爷: 称故姑公 公諱 老大人收用 孝内侄孙
父之姑娘:称姑婆 故姑婆 府 氏 老孺人收用 孝侄孙
同父母之姐:称胞姐 故胞姐 府 氏收用 胞弟
胞姐之丈夫:称姐夫 故姐夫 收用 内弟
母之姐夫:称姨父 故姨父 府 老大人收用 姨侄
母之姐妹:称姨母 故姨母 府 老孺人收用 姨侄
妻之父:称岳父 故岳父 公諱 老大人收用 孝婿
妻之伯爷:称伯岳父 故伯岳考 公諱 老大人收
妻之伯娘: 故伯岳妣 母諱 氏老孺人收用 侄婿
妻之祖父: 故内祖考 公諱 老大人收用 孙婿
妻之姐夫: 故襟兄 府
公諱 收用 襟弟
妻之姐姐: 故姨姐 府 氏收用 姨妹弟
祖母之姨侄: 故姨表爷 公諱 老大人收用 表侄
母之姨侄: 故姨表兄 收用 姨表弟
岳母之舅娘老表: 内表母舅 老大人收用 外侄婿
妻之表兄: 内表兄 收用 表妹弟
乾爹: 故寄父考 老大人收用 寄男
乾爹之父亲: 故寄祖考 老大人收用 寄孙男
乾爹之岳父: 故寄祖考 老大人收用 寄外孙
乾爹之子: 故寄兄 收用 寄弟
后父: 故继父 老大人收用 继男
后母: 故继母 老孺人收用 继男
大妈的儿子与小妈: 故妾母 老孺人收用 孝嫡男
小妈的儿子与大妈: 故嫡母 老孺人收用 孝庶男
奶妈: 故乳母 府 氏 收用 孝奶男
丈夫: 故良人 收用 荆室
妻: 故贤妻 收用 为夫
朋友: 故彦兄 收用 世弟
老庚: 故庚兄 收用 庚弟
后夫与前夫: 故同绿 收用 同绿弟
手艺与师父: 故恩师 老大人收用 孝门徒
拜把弟兄: 故血兄 收用 血弟
伯或叔的侄: 故贤侄 收用 愚伯或叔
亲家: 故姻兄 收用 姻兄
未婚夫与妻: 故结发 府 断弦妹收用 断弦兄
未婚妻与夫: 故淑配 府 无缘兄 无缘妹
父亲与儿: 故幻化亡男 反念父
翁父与媳妇: 故幻化亡女媳 反念翁父
父亲与女: 故夭命亡女 反念父
岳父与女婿: 故贤门亡婿 反念岳
亲家的父母: 故姻尊 姻侄
亲家的之祖: 故太姻尊 姻内侄孙
乞丐与施主: 故施主 丐人
说明:1、落款要加上烧袱人的名字
2、落款名字后添奉上
3、文章来源于网络
范文二:中元节烧包袱的写法:
农历七月初至七月半,是人们中元祭祖的日子。烧包袱,是由烧纸钱演化而来。民间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三(新亡人)十四日(老亡人)祭奠亡灵时,都要烧包袱。意在寄钱给祖先亡灵,好让他们在阴间有钱用,更好地庇佑子孙。将打好的纸钱,用白纸封起来,就成了一个个长方形的袱子了。封好后,还要用毛笔字写上敬奉的字样。
男称大人,女称孺人。
父母死三年内:父称 新逝显考,母称 新逝显妣。孝男:XX、XX
三年后:父称故显考,母称故显妣。孝男:XX、XX
其格式如下:
故显考(姓)公 讳(名字) 老大人 正魂收用或冥间受用或受用或收用(任一都行) 故显妣(父姓)母 (母姓)老孺人
正魂收用或冥间受用或受用或收用(任一都行) 孝男: XX 孙:XX
时间:年号(六十花甲)七月十四(或中元)
其他亡亲称呼:
九代:故鼻祖考(妣)
八代:故远祖考(妣)
七代:故太祖考(妣)
六代:故烈祖考(妣)
五代:故天祖考(妣)
四代:故高祖考(妣)
三代:故曾祖考(妣)
二代:故祖考(妣)
一代:故显考(妣)
父之兄: 故伯考
父之弟: 故叔考
父之堂兄: 故堂伯
父之侄: 故堂兄(弟)
母之父母: 故外祖考(妣)
母之兄或弟: 故舅考(妣)
母之伯爷: 故堂外伯祖
母之堂兄: 故堂母舅
父之姐夫: 故姑父
父之姐妹:故姑母(其夫姓)府 (自姓)氏老孺人收用 胞侄 叩
父之姑爷: 故姑公(姓) 公諱(名字) 老大人收用 孝内侄孙
父之姑母: 故姑婆(其夫姓)府(自姓) 氏 老孺人收用 孝侄孙
同父母之姐:故胞姐(其夫姓)府(自姓)氏老孺人收用 胞弟
胞姐之丈夫: 故姐夫(姓)公讳(名字) 老大人收用 内弟
母之姐夫: 故姨父(姓) 府公讳(名字)老大人收用 姨侄
母之姐妹: 故姨母(夫姓) 府(自姓)老孺人收用 姨侄
母之祖父:故外曾祖考(姓)公讳(名字) 老大人收用
母之祖母:故外曾祖妣(夫姓)府(自姓)老孺人收用 曾外孙
妻之父母:
故岳考(妣)
妻之伯爷: 故伯岳考 (妣) 侄婿
妻之伯娘: 故伯岳妣(夫姓) 母(自姓)氏老孺人收用 侄婿 叩
妻之祖父母: 故内祖考(妣)孙婿
妻之姐夫: 故襟兄 收用 襟弟
妻之姐姐: 故姨姐 府 氏收用 姨妹弟
母之姨侄: 故姨表兄 收用 姨表弟
妻之表兄: 内表兄 收用 表妹弟
乾爹(娘): 故寄父考(妣)寄男
乾爹之父亲: 故寄祖考 老大人收用 寄孙男
后父: 故继父 老大人收用 继男
后母: 故继母 老孺人收用 继男
丈夫: 故良人 收用 荆室
妻: 故贤妻 收用 为夫 具
朋友: 故彦兄 收用 世弟
老庚: 故庚兄 收用 庚弟
手艺与师父: 故恩师 老大人收用 孝门徒
拜把弟兄: 故血兄 收用 血弟
亲家: 故姻兄 收用 姻兄
未婚夫与妻: 故结发 府 断弦妹收用 断弦兄
未婚妻与夫: 故淑配 府 无缘兄 无缘妹
与亲家父母: 故姻尊 姻侄
与亲家之祖: 故太姻尊 姻内侄孙
范文三:中元节烧包格式 写包袱格式写法怎么写
七月半 中元节 写包 祭祖 称呼 格式 民俗 风俗
农历七月半俗称中元节,也叫鬼节,是民间一个比较隆重的节日。每年到七月初,家家户户都要接老人回家供奉和准备给老人烧包。据传说,七月初一开鬼门,阎王爷就放出全部的鬼魂,让他们享受一年一度的“假期”,死去的先人魂归人间检查后代们的善恶情况,在阳间的人们就举办一些祭拜活动来款待他们,尤其是中元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富的祭品,烧香焚纸,以此祭拜这些从阴间来的鬼魂。现将我们这地方过七月半烧包的习俗介绍如下:
一、接老人:就是在七月初,把写有先人名号的祖宗牌挂在家中墙上,牌位下边的桌上摆放金山、银山、鲜花、香花、麦芽、盘香、蜡烛等摆设和水果、蛋糕、糖果等供品,每天早中晚做新鲜饭食供奉,供奉时需要先净手作揖上香,供饭完后需要烧化纸钱。
二、封包:包,也叫包袱,封包就是将纸钱分为约一公分厚一叠一叠的然后用封皮封成包。包,分为花包和白包,花包和白包的区别主要是封皮上有无沙衣和路票,沙衣相当于衣物等行李,路票相当于过路的介绍信,有沙衣和路票的是花包,没有沙衣和路票的是白包。白包用于死亡未满三年的人(也叫新亡人),花包则用于死亡超过三年的先人。
三、写包:就是在包的封皮上相关栏目内写上先人的称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数、烧包者的姓名及时间等。这虽是一项简单工作,但由于学校里没这科目,就使许多人不懂而经常弄错。写包时,需要搞清楚收包的先人和烧包的后人之间的关系,然后才按规定的称呼写包。现将其体写法介绍如下:
1、封皮内容解释:封皮的文字是直排的,从右到左各列内容(以花包为例,括号内为解释)为:
第一列:中元胜会之期虔备冥资成
封(中元节鬼魂胜会之期虔诚准备冥界纸钱并打包成多少封)
(恭敬地奉送给)
收用(已经故去的XXXX老人收用)
祀(阳世孝人XXXX祭奠)
第五列:天运
日叩化(农历XX年XX月XX日跪拜焚化)
2、各列内容写法:第一列:如果是花包,就在下边“封”字前空白处填上包的封数,一包为1封,一驮是2封,按写给某先人的包总封数填写。如果是白包,则“中元胜会之期”处是空白,需要填上“中元胜会之期”,之所以留空白,是因为对新亡人需要烧七七包、一周年包、二周年包和三周年包,每次烧包填写内容不同,因此就留空白让烧包的人根据情况填写。写七七白包时,空白处一七写“首七化财之期”,二七写“二七化财之期”,以此类推,七七写“毕七化财之期”;烧一周年包,空白处写“小祥化财之期”,烧二周年包,空白处写“大祥化财之期”,烧三周年包,空白处写“除服化财之期”。第二列:一般不用填写,但若第一列未留空白填封数的,则在“上奉”之前填写封数。如包是老的写给小的,则应将“上奉”改为“付与”。第三列:如果是新亡人,需要在“故”字之前写“新”字,如果封皮上无“故”字的,则写“新故”或“新逝”二字。“故”字之后是写先人的称呼和姓名,不同关系不同辈分的写法不同。首先是需要在“故”字之后姓名之前写明先人与送包人的关系(具体见附表)
;其次是男人称考,女人称妣,但如先人是送包人的同辈和小辈的则不可称考妣,
直接写明关系就行;其三是写姓名和性别,并且姓和名是分开的,如男先人写“某公某某”(前一“某”为姓,“公”为性别,后二“某某”为名),女先人写“某母某氏”(前“某”为夫家之姓,后“某”为外家之姓,因古代女人们多无学名只有小名,而称小名又不够尊重就根据外家之姓称某氏);其四是在先人的性别之后把男先人称老大人把女先人称老儒人,如果是老的写给小的,则不分性别只在姓名之后写“名下”即可。“收用”这里,有的是“正魂收用”,有的是“冥中收用”,这个不用管。第四列:在“孝”字之后写送包人自己与收包人的关系(自称)及姓名,这与第三列一样是比较复杂,不同关系不同辈分的称呼是不同的(具体写法见附表)。第五列:这列的写法比较简单,把具体烧包那天的农历年月日写清楚就行。补充一点,就是在包的反面,需要在封口处写上一较明显的“封”字表示密封,意思是此包经送包人打上封条,非收包人不得拆开,这个“封”字本来是用印章盖的,但一般人家都没有印章就用毛笔或软笔写上,如果封皮上本身有“封”字的就不用麻烦了。
四、烧包:就是在七月十三晚上将封好的包烧化送给先人。关于烧包也是有规则的,不是随便就拿去烧。烧包的步骤首先是捆包,就是把写好的包按两封为一驮先用细绳捆好以便托运;其次喂马,就是对承担托运任务的纸马进行喂料,即找些粮食、青草和水等放在堆马匹的地方让其吃饱;第三是供马夫,就是请赶马的纸人们吃饭,同时还烧纸钱给他们作赶马费用;第四是上驮子,就是将已捆好的包抬上马背,实际是将纸马夹捆好的两包中间;第五是画烧包圈,就是用白灰在准备烧包的地方(一般是门口院内)画一个有出口的圆圈,直径约一米,出口对着大路方向;第六是插引路香,就是烧一把燃香沿烧包圈出口到大路之间顺路每隔2—3米插一柱香,作路灯指引马队出发;第七是砌包,就是将需要烧的包在烧包圈内堆放成有一定空间的形状(一般是中空的塔形)以便燃烧焚化。第八是烧包,就是对堆砌好的包用纸钱点燃焚化,边烧边念先人的名字请他们各人来认领自己的钱。在焚化到中途的时候,顺便将家里供奉的那些金山银山、香花、纸花等供品烧掉,同时在烧包圈外另烧一些散纸钱,边烧边念请那些无人侍奉的孤魂野鬼们来领用。
帖子相关图片:
范文四:包袱书写格式
旧俗,农历七月初一到十五是阴间放鬼的日子,亡人在此期间被阎王放出来,到阳间接受后人的祭祀。
这个有人看做是封建迷信,但是也有人将此当作一种习俗。自己把握。 引述一些民俗材料: 农历进入七月初一至七月十五日期间,每天正午前又家中男丁打印纸钱,一张八开纸裁成三张,每张纸在打印时,只能打印七、九排,成单数。打印好后,用白纸包好,三、七、九张钱纸成单数包一包。
正面共分四行由右至左竖排,写给祖人的格式,依次写&中元化袱
包&、&上奉&、&故祖考
老大人收&、&孙
祀&;如果死者的儿子活着,写包袱时称呼、落款以儿子为主。即:依次写&中元化袱
包&、&上奉&、&故考
老大人收&、&男
祀&。包袱的背面写上&封&字。如若不能到坟前供祭,那就在外地焚化包袱,包袱就要送几个给&力夫&,包袱正面写&力夫&二字即可。 有说法就是包袱背面除了写“封”字,还要写上亡故的地点,详细程度类似邮递,但无须具体门牌。
这里列出一下写包袱的格式,一般只需要写头包,后面的包袱则写以某字为号第XX。
范文五:包袱书写格式
旧俗,农历七月初一到十五是阴间放鬼的日子,亡人在此期间被阎王放出来,到阳间接受后人的祭祀。
这个有人看做是封建迷信,但是也有人将此当作一种习俗。自己把握。 引述一些民俗材料:
农历进入七月初一至七月十五日期间,每天正午前又家中男丁打印纸钱,一张八开纸裁成三张,每张纸在打印时,只能打印七、九排,成单数。打印好后,用白纸包好,三、七、九张钱纸成单数包一包。
正面共分四行由右至左竖排,写给祖人的格式,依次写
有说法就是包袱背面除了写“封”字,还要写上亡故的地点,详细程度类似邮递,但无须具体门牌。
这里列出一下写包袱的格式,一般只需要写头包,后面的包袱则写以某字为号第XX。
七月半,中元节,写包,称呼格式
农历七月半俗称中元节,也叫鬼节,是民间一个比较隆重的节日。每年到七月初,家家户户
都要接老人回家供奉和准备给老人烧包。据传说,七月初一开鬼门,阎王爷就放出全部的鬼魂,让他们享受一年一度的“假期”,死去的先人魂归人间检查后代们的善恶情况,在阳间的人们就举办一些祭拜活动来款待他们,尤其是中元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富的祭品,烧香焚纸,以此祭拜这些从阴间来的鬼魂。现将我们这地方过七月半烧包的习俗介绍如下:
一、接老人:就是在七月初,把写有先人名号的祖宗牌挂在家中墙上,牌位下边的桌上摆放金山、银山、鲜花、香花、麦芽、盘香、蜡烛等摆设和水果、蛋糕、糖果等供品,每天早中晚做新鲜饭食供奉,供奉时需要先净手作揖上香,供饭完后需要烧化纸钱。
二、封包:包,也叫包袱,封包就是将纸钱分为约一公分厚一叠一叠的然后用封皮封成包。包,分为花包和白包,花包和白包的区别主要是封皮上有无沙衣和路票,沙衣相当于衣物等行李,路票相当于过路的介绍信,有沙衣和路票的是花包,没有沙衣和路票的是白包。白包用于死亡未满三年的人(也叫新亡人),花包则用于死亡超过三年的先人。
三、写包:就是在包的封皮上相关栏目内写上先人的称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数、烧包者的姓名及时间等。这虽是一项简单工作,但由于学校里没这科目,就使许多人不懂而经常弄错。写包时,需要搞清楚收包的先人和烧包的后人之间的关系,然后才按规定的称呼写包。现将其体写法介绍如下:
1、封皮内容解释:封皮的文字是直排的,从右到左各列内容(以花包为例,括号内为解释)为:
第一列:中元胜会之期虔备冥资成
封(中元节鬼魂胜会之期虔诚准备冥界纸钱并打包成多少封)
(恭敬地奉送给)
收用(已经故去的XXXX老人收用) 第四列:
祀(阳世孝人XXXX祭奠)
第五列:天运
日叩化(农历XX年XX月XX日跪拜焚化)
2、各列内容写法:第一列:如果是花包,就在下边“封”字前空白处填上包的封数,一包为1封,一驮是2封,按写给某先人的包总封数填写。如果是白包,则“中元胜会之期”处是空白,需要填上“中元胜会之期”,之所以留空白,是因为对新亡人需要烧七七包、一周年包、二周年包和三周年包,每次烧包填写内容不同,因此就留空白让烧包的人根据情况填写。写七七白包时,空白处一七写“首七化财之期”,二七写“二七化财之期”,以此类推,
七七写“毕七化财之期”;烧一周年包,空白处写“小祥化财之期”,烧二周年包,空白处写“大祥化财之期”,烧三周年包,空白处写“除服化财之期”。第二列:一般不用填写,但若第一列未留空白填封数的,则在“上奉”之前填写封数。如包是老的写给小的,则应将“上奉”改为“付与”。第三列:如果是新亡人,需要在“故”字之前写“新”字,如果封皮上无“故”字的,则写“新故”或“新逝”二字。“故”字之后是写先人的称呼和姓名,不同关系不同辈分的写法不同。首先是需要在“故”字之后姓名之前写明先人与送包人的关系(具体见附表);其次是男人称考,女人称妣,但如先人是送包人的同辈和小辈的则不可称考妣,直接写明关系就行;其三是写姓名和性别,并且姓和名是分开的,如男先人写“某公某某”(前一“某”为姓,“公”为性别,后二“某某”为名),女先人写“某母某氏”(前“某”为夫家之姓,后“某”为外家之姓,因古代女人们多无学名只有小名,而称小名又不够尊重就根据外家之姓称某氏);其四是在先人的性别之后把男先人称老大人把女先人称老儒人,如果是老的写给小的,则不分性别只在姓名之后写“名下”即可。“收用”这里,有的是“正魂收用”,有的是“冥中收用”,这个不用管。第四列:在“孝”字之后写送包人自己与收包人的关系(自称)及姓名,这与第三列一样是比较复杂,不同关系不同辈分的称呼是不同的(具体写法见附表)。第五列:这列的写法比较简单,把具体烧包那天的农历年月日写清楚就行。补充一点,就是在包的反面,需要在封口处写上一较明显的“封”字表示密封,意思是此包经送包人打上封条,非收包人不得拆开,这个“封”字本来是用印章盖的,但一般人家都没有印章就用毛笔或软笔写上,如果封皮上本身有“封”字的就不用麻烦了。
四、烧包:就是在七月十三晚上将封好的包烧化送给先人。关于烧包也是有规则的,不是随便就拿去烧。烧包的步骤首先是捆包,就是把写好的包按两封为一驮先用细绳捆好以便托运;其次喂马,就是对承担托运任务的纸马进行喂料,即找些粮食、青草和水等放在堆马匹的地方让其吃饱;第三是供马夫,就是请赶马的纸人们吃饭,同时还烧纸钱给他们作赶马费用;第四是上驮子,就是将已捆好的包抬上马背,实际是将纸马夹捆好的两包中间;第五是画烧包圈,就是用白灰在准备烧包的地方(一般是门口院内)画一个有出口的圆圈,直径约一米,出口对着大路方向;第六是插引路香,就是烧一把燃香沿烧包圈出口到大路之间顺路每隔2—3米插一柱香,作路灯指引马队出发;第七是砌包,就是将需要烧的包在烧包圈内堆放成有一定空间的形状(一般是中空的塔形)以便燃烧焚化。第八是烧包,就是对堆砌好的包用纸钱点燃焚化,边烧边念先人的名字请他们各人来认领自己的钱。在焚化到中途的时候,顺便将家里供奉的那些金山银山、香花、纸花等供品烧掉,同时在烧包圈外另烧一些散纸钱,边烧边念请那些无人侍奉的孤魂野鬼们来领用。
其他网上材料:
包袱的反面都只写一个字:封。草体,压着折纸的缝写,代表封口,在邮寄的路上不要让别人拿了去。
正面的写法就较复杂了。譬如在阴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某人给故去的父亲写包袱,正面就这样写。
故显考某府讳某某老大人
子 某某某 某某某
媳 某氏 某某某
如果是给故去的母亲写包袱,中间一行则改为“故显妣某府某老孺人”。
其右上角的“中元寄钱”,讲的是烧包袱寄钱的原由、时间。人刚死,烧包袱过去,谓伴棺寄钱;正月初一、五月初五、七月十五、八月十五,烧包袱过去,分别为“元旦寄钱”、“端阳寄钱”、“中元寄钱”、“中秋寄钱”。
中间的那一行,是包袱的主体部分,注明收钱人的称谓、姓名。“故”,死也。“显考”、“显妣”是父亲、母亲的敬称,至于父母是否“显”过,并不重要。如果是孙辈给祖辈烧包袱寄钱,则要写“显祖考”、“显祖妣”。“某府”,表明是某家的事。“讳”要朝右挪半个字,上辈人的名字,是不能随便说随便写的。男的接着写名讳。女的写姓氏即可,不写名字。我的祖母那一辈女人也没有学名,只有小名。而母亲的小名,子女并不一定知道的。“老大人”、“老孺人”,是再一次的敬称。无论死者生前是何身份,一律“大人”、“孺人”称呼,这是公平的。阴间与阳间价值取向不一,乞丐死后可能升天,王公大臣死后可能就要下地狱。
“魂下受用”,让人看到晚辈跪在逝者魂灵前,双手捧钱高举过头顶,孝顺地呈上。 落款看似后人名字的罗列,其实并不简单。男人的配偶只能写姓氏,即使有姓有名也只能写姓氏。未出嫁的女儿、孙女可以写名字,但出嫁后成了别人家的人,就不能再写了。
伴随邮给收件人大批包袱的同时,人们还会写上一两个特殊的包袱,正面中间写“地盘业主 孤魂野鬼”,右侧写“魂下受用”。
史上最全写袱子知识。祭奠必读
基本知识:
男称大人,女称孺人。
老人死三年内:亡男称新逝显考,亡女称新逝显妣。
三年后:亡男称故显考,亡女称故显妣。
孝家称呼 烧袱子火单写法 自称
九代:称鼻祖
故鼻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八代:称远祖
故远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七代:称太祖
故太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六代:称烈祖
故烈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五代:称天祖
故天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四代:称高祖
故高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三代:称曾祖父 故曾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二代:称祖父
故祖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一代:称父亲
故顯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父之兄:称伯伯 故伯考 公 老大人收用 孝胞侄
父之弟:称叔叔 故叔考 公 老大人收用 孝胞侄
父之堂兄:称伯伯 故堂伯 公 老大人收用 孝堂侄
父之侄:称兄或弟 故堂兄或弟 老大人收用 堂兄或弟
母之父:称外祖父 故外祖考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孝外孙
母之兄或弟:称舅 故舅考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孝外侄
母之伯爷:称堂外祖 故堂外伯祖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孝堂外孙
母之堂兄:称堂母舅 故堂母舅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堂外侄
父之姐夫:称姑父 故姑父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内侄 具
父之姐妹:称姑母 故姑母 府 氏老孺人收用 胞侄 叩
父之姑爷: 称故姑公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孝内侄孙 叩
父之姑娘:称姑婆 故姑婆 府 氏 老孺人收用 孝侄孙 叩
同父母之姐:称胞姐 故胞姐 府 氏收用 胞弟 叩
胞姐之丈夫:称姐夫 故姐夫 收用 内弟 叩
母之姐夫:称姨父 故姨父 府 老大人收用 姨侄 叩
母之姐妹:称姨母 故姨母 府 老孺人收用 姨侄 叩
妻之父:称岳父 故岳父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孝婿 叩
妻之伯爷:称伯岳父 故伯岳考 公讳 老大人收用 侄婿 叩
妻之伯娘: 故伯岳妣 母讳 氏老孺人收用 侄婿 叩
妻之祖父:
故内祖考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孙婿 叩
妻之姐夫:
故襟兄 收用 襟弟 叩
妻之姐姐:
故姨姐 府 氏收用 姨妹弟 叩
祖母之姨侄: 故姨表爷 公讳 老大人收用 表侄 叩
母之姨侄: 故姨表兄 收用 姨表弟
岳母之舅娘老表: 内表母舅 老大人收用 外侄婿
妻之表兄: 内表兄 收用 表妹弟
乾爹: 故寄父考 老大人收用 寄男 叩
乾爹之父亲: 故寄祖考 老大人收用 寄孙男 叩
乾爹之岳父: 故寄祖考 老大人收用 寄外孙
乾爹之子: 故寄兄 收用 寄弟 叩
妻之保爷: 故寄岳考 老大人收用 寄子婿
后父: 故继父 老大人收用 继男 叩
后母: 故继母 老孺人收用 继男 叩
大妈的儿子与小妈: 故妾母 老孺人收用 孝嫡男
小妈的儿子与大妈: 故嫡母 老孺人收用 孝庶男
奶妈: 故乳母 府 氏 收用 孝奶男
丈夫: 故良人 收用 荆室 叩
妻: 故贤妻 收用 为夫 具
朋友: 故彦兄 收用 世弟 叩
老庚: 故庚兄 收用 庚弟 叩
后夫与前夫: 故同绿 收用 同绿弟
公讳: 老大人收用 世侄 叩
手艺与师父: 故恩师 老大人收用 孝门徒 叩
拜把弟兄: 故血兄 收用 血弟
道士与老师: 金羽化法师 大真人收用 门徒
异族化纸: 故异族 收用 异族 叩
伯或叔与侄: 故贤侄 收用 愚伯或叔
亲家: 故姻兄 收用 姻兄 叩
未婚夫与妻: 故结发 府 断弦妹收用 断弦兄
未婚妻与夫: 故淑配 府 无缘兄 无缘妹
父亲与儿: 故幻化亡男 反念父
翁父与媳妇: 故幻化亡女媳 反念翁父
父亲与女: 故夭命亡女 反念父
岳父与女婿: 故贤门亡婿 反念岳
与亲家父母: 故姻尊 姻侄 叩
与亲家之祖: 故太姻尊 姻内侄孙
乞丐与施主: 故施主 丐人 叩
祭祀节气与称谓
父与子化纸
雨打青梅丧明
翁与媳化纸
叔与侄化纸
父与女化纸
柳伤或折翼
自已生日化纸
妻与夫化纸
夫与妻化纸
男孩打三朝
女孩打三朝
送男方结婚
送女方出阁
乔迁或菲仪
祭祀写袱子书写格式:
1、天运 年 月 日 火化 祀 具
故 老 人收用 上
今当 之期化帛一封奉
背面写封号
2、中间写“故考某某某老大人收用”
左写“天运某某年七月某日火化”
右写“今当中元胜化帛虔具冥冥钱共多少封奉”
右写“今逢月半(或者中圆)之期处备钱币(冥钱)一封(或一包)奉上
中间写“故考某某某老大人名下收用”
中间加上 :孝什么什么奉上
左写“天运(或者公元)某某年七月某日火化”
以在左上加点水陆通行 风雨无阻之类的东西
后面大大的封口
范文六:写包 男称大人,女称孺人。老人死三年内:亡男称新逝显考,亡女称新逝显妣。 三年后:亡男称故显考,亡女称故显妣。
最重要的亲戚可以送36个,最低的送4个。但是一般重要的亲戚只送12个,其次8个,其次6个,其次4个。不可送单和送10、14、20、26、28、30
包的写法是(从左到右):恭逢*之期(七月十三填中元)孝*虔备冥财,上奉*包(如送12包就依次写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拾壹、拾贰)故***收用。早登仙界,求判生方,天运*年*月*日化。写完正面后写后面,封口上写个封字。一般难在写故***,父亲就写故先考*公**收用,孝*那里就写孝男***,实例:恭逢中元之期,孝男龙政权虔备冥财,上奉壹包,故先考龙公昌清老大人收用,早登仙界,求判生方,天运二零一零年七月十三日化。母亲就写故先妣*婆*氏,如母亲姓张,父亲姓杨,就写故先妣杨婆张氏老孺人收用(男先人写“某公某某”(前一“某”为姓,“公”为性别,后二“某某”为名),女先人写“某母某氏”(前“某”为夫家之姓,后“某”为外家之姓)。父亲的弟弟写(父亲的兄弟没有后人才写包)故叔考,哥哥是故伯考;父亲弟弟的老婆是故叔妣,父亲哥哥的老婆是故伯妣;爷爷是故祖考,奶奶是故祖妣;爷爷的弟弟是故叔祖考,哥哥是故伯祖考;爷爷弟弟的老婆是故叔祖妣,爷爷哥哥的老婆是故伯祖妣;孝*就写孝孙***。 男称考,女称妣,平等辈,莫
老奉上乱写,考妣二字写不得. ,少付与,男大人,女孺人,府君太君要分明. 或姐妹,或兄嫂,某名某氏就完了.写家中,老与幼,单写学名两个字. 若写与,处亲戚,本已决定要写姓. 老写虔备,少写具备.同辈以下,写名下收. 生身父母,显考显妣,孝男某人.
正月里,写新春,或写岁首说得伸. 二月里,写上元,上元化财也要得.
三月里,写清明,或写拜扫化财帛. 四月里,写麦秋,麦秋化财更要得.
五月里,写蒲节,蒲节化财也使得. 六月里.写天脱,天脱化财烧纸帛.
七月里,写中元,或写孟兰记心田. 八月里,写中秋,中秋化财也合格.
九月里,写重阳,重阳化财更要得. 十月里,写下元,阳春化财更合格.
冬月里,写冬至,或写下元也要得. 腊月里,写年尽,三十晚上写除夕
九代:称鼻祖
故鼻祖 (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 (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耳孙
八代:称远祖
故远祖 (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云孙
七代:称太祖
故太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 (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乃孙
六代:称烈祖
故烈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弟孙
五代:称天祖
故天祖 (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来孙
四代:称高祖
故高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玄孙
三代:称曾祖父
故曾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曾孙
二代:称祖父
故祖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孙
一代:称父亲
故显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男
父之兄:称伯伯
故伯考公老大人收用
父之弟:称叔叔
故叔考公老大人收用 孝胞侄
父之堂兄:称伯伯 故堂伯公老大人收用 孝堂侄
父之侄:称兄或弟 故堂兄或弟老大人收用 堂兄或弟
母之父:称外祖父
故外祖考公讳老大人收用 孝外孙
母之兄或弟:称舅 故舅考公讳老大人收用 孝外侄
母之伯爷:称堂外祖
故堂外伯祖公讳老大人收用 孝堂外孙
母之堂兄:称堂母舅 故堂母舅
老大人收用
父之姐夫:称姑父
老大人收用 内侄
父之姐妹:称姑母 故姑母
氏老孺人收用 胞侄
父之姑爷: 称故姑公
老大人收用 孝内侄孙
父之姑娘:称姑婆 故姑婆
老孺人收用 孝侄孙
同父母之姐:称胞姐 故胞姐
胞姐之丈夫:称姐夫 故姐夫
母之姐夫:称姨父 故姨父
老大人收用 姨侄
母之姐妹:称姨母 故姨母
老孺人收用 姨侄叩
妻之父:称岳父
故岳父公讳老大人收用
妻之伯爷:称伯岳父
故伯岳考公讳老大人收用
妻之伯娘:
故伯岳妣母讳氏老孺人收用 侄婿叩
妻之祖父:
故内祖考公讳老大人收用
妻之姐夫:
故襟兄收用
妻之姐姐:
故姨姐府氏收用
祖母之姨侄:
故姨表爷公讳老大人收用
母之姨侄:
故姨表兄收用
岳母之舅娘老表:
内表母舅老大人收用
妻之表兄:
内表兄收用
乾爹:故寄父考老大人收用 寄男叩
乾爹之父亲:故寄祖考老大人收用 寄孙男叩
乾爹之岳父:故寄祖考老大人收用 寄外孙
乾爹之子:故寄兄收用
妻之保爷:故寄岳考老大人收用 寄子婿
后父:故继父老大人收用
后母:故继母老孺人收用
大妈的儿子与小妈:
故妾母老孺人收用
小妈的儿子与大妈:
故嫡母老孺人收用
奶妈:故乳母府氏收用
丈夫:故良人收用
妻:故贤妻收用
朋友:故彦兄收用
老庚:故庚兄收用
后夫与前夫:故同绿收用
老大人收用
手艺与师父:故恩师老大人收用 孝门徒叩
拜把弟兄:故血兄收用
道士与老师:金羽化法师大真人收用 门徒
异族化纸:故异族收用
伯或叔与侄:
故贤侄收用
亲家:故姻兄收用
未婚夫与妻:故结发府断弦妹收用 断弦兄
未婚妻与夫:故淑配府无缘兄 无缘妹
范文七:2014年第232期
艺术研究与教育
 [摘  要]用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主题思想。可以说相声剧本是由一连串的“包袱”组成,从一个包
袱到另一个包袱的组织运用,环环相扣,不断引出矛盾、解决矛盾、从而推动情节发展,揭
示主题。但“包袱”的本身并不是写作目的,它的组织运用只是一种服务内容的艺术,是烘
托主题和加强艺术效果必不可少的东西。[1]
[关键词]包袱、相声写作、组织运用一、相声的特点
相声之所以流行于我国南北各地,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原因,因为它是一种“笑的艺术”,通过滑稽幽默吸引观众,活跃剧场情绪,以更好的表现出主题思想。所以有人认为相声属于喜剧范畴,寓庄于谐展现生活乐趣,插科打诨、嬉笑逗乐招人发笑。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相声的特点在于通过“包袱”直接揭露矛盾,以语言结“包袱”和抖“包袱”,是相声反映社会生活的基本形式,通过笑来抨击假、丑、恶,通过笑来歌颂真、善、美。这也是它与包括喜剧在内的其他艺术形式相区别的主要标志。[2]
二、主包袱与次包袱
我们常说相声是由一连串“包袱”组成。那什么是包袱?所谓“包袱”就是能构成笑料的矛盾。[3]一般来说“包袱”应分为主包袱与次包袱。通过作者事先设计情节、随内容的发展直接为表达主题服务而产生的包袱,是主包袱;在写作中起活跃气氛和陪衬作用的包袱是次包袱。如:笔者的相声《“总理”的一天》,作品通过描写一名喜逸恶劳的青年担任一天“小巷总理”(街道主任)的真实感受,描述基层干部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工作情形。为凸显出青年懒散好吃的人物个性,笔者在多处设计了主包袱——肉包子。
甲:当小巷总理好啊,没准还能拿到国家民政部的“糯米牛”奖……
乙:“糯米牛”?等等,那是民政部授予基层干部的最高奖——“孺子牛”奖。
甲:奖一头牛多费劲啊,干脆直接换成肉包子?
乙:什么话!
甲:(畅想)我要是当上“小巷总理”,胡同里的肉包子……哼……
乙:怎么?你打算白吃啊?
甲:我让他给我打9折。
乙:瞧你这点出息!
在描写懒汉青年临时担任“小巷总理”的第一天,不料他一改往日贪睡的毛病、起了个大早,这里笔者又埋下包袱。
甲:我凌晨5点就起床了。
乙:新官上任三把火,得好好表现一下。
甲:那倒不是。
乙:就为这个啊!
甲:我领了201个。
乙:你干嘛多拿一个?
甲:嘿嘿,装包子用。
乙:脏不脏啊?
在处理下水道事件时,青年组织不当导致食堂延误开饭时间,为解决吃饭问题,青年请大伙吃肉包子,事后却为花了半月工资心痛不已,感受到街道主任处理日常事务的艰辛。这个作品的主包袱,笔者运用了传统的三番四抖的手法,对包袱的设计既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加上次包袱的点缀、铺垫,使人物形象逐渐鲜活、丰满起来,让人觉得人物性格与事情发展合情合理,基本上经得起推敲。
当然,一段相声不能只有一两个老大老长的包袱,因为这样会导致甩不响,相反,包袱虽然一个接一个,却背离主题内容,再好笑也只能说强加附会,空洞无物。又如笔者初写的相声《难不倒我》就存在这个问题。
甲:我是说你是……哪儿人?
乙:哦,你问这个啊,我是xx人。
甲:不是,我问你,在哪儿活着。
甲:不是,在哪儿趴着。
乙:趴着?
甲:蹲着?将就着。
乙:什么叫将就着啊,想好了再说好不好。
甲:不是,我就是想知道你是吃什么的。
乙:吃什么的?
甲:喝什么?不是,你怎么长的。
乙:嗨!没一句人话。
甲:你别急啊,我是问你,你开户了没有。
乙:开户,炒股票?
甲:不是,你户口落下了没有?
乙:我都多大了,还没落户口。
甲:你是什么户口?哎!对了,你是什么户口?
乙:好家伙,这个问题提的,我是城市的。
甲:哦,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乙:这人耳朵有问题,听清楚!我是城市的(急)。
甲:城市的怎么咧,你还要咬人啊。
笔者开始写《难不住我》的初衷是借助典型事例讽刺当下那种满嘴功夫却不干实事的人,但满篇只有无关紧要的次包袱而忽略主包袱的作用,导致主题模糊,让听众不知就里,到底要说些什么。次包袱在整个段子中虽不像主包袱那样与主题结合较紧,但它穿插在相声段子中,间接为主题服务,起到红花绿叶的点缀效三、“包袱” 的组织结构。
所以相声的组织过程就是紧跟主题事件组织的包袱的过程。每个包袱必须遵循相声的结构(即铺垫和抖响两部份),再通过情节发展、逐个解决,一个包袱抖响了,马上系下一个包袱。有的包袱虽然都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基本上与大体内容相关联。
如:笔者另一相声《英雄的苦恼》,描写见义勇为的老王,一夜成名后成了众人热捧的对象,遇到各种不近人情的麻烦。为突出他的境遇,设计了几段饶有风趣的情节:
甲:没错,王师傅为了救活亏损的酒厂,为酒厂免费代言。
乙:发扬风格。
甲:酒厂把酒定名为“英雄酒”,把王师傅头像作为酒的标签。
乙:那是对英雄的热爱。
甲:上面有句广告词让老王看了激动万分。
乙:都写了什么豪情壮语?
甲:酒好人胆大,狗熊变英雄!
乙:这象话嘛?!
甲:王师傅为了救厂整天被拉去“陪喝”,白天喝晚上喝天天喝,将二百多斤的体重喝到了一百来斤。乙:这样喝能不瘦吗?
甲:减肥药厂的瞅准机会,也要王师傅发扬风格,做减肥代言…
乙:得,一连救活了二个厂。
甲:何止啊,连承包厕所的也来了。
乙:他来干嘛?
甲:请王师傅第一个为厕所“开光”。
乙:没听说过。
甲:这有什么奇怪的,厕所门口不是写的很明白吗?
乙:都写了什么?
甲:任你英雄好汉,到此屁滚尿流!
相声包袱之所以能叫听众发笑,就在于包袱产生“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的尖锐对立。这里矛盾对立,即听众的日常逻辑与相声逻辑对立,所以包袱组织和运用,要做到“铺平垫稳”。铺平垫稳的关键在于使“忽然”转化为“必然”。一方面要努力创造条件,让听众沿着自己的逻辑推演出结果来;另一方面,包袱一揭开,又生出一个与听众逻辑不同或者相反的结果,而这个结果恰恰符合故事情理和相声逻辑。如《英雄的苦恼》待业青年要老王帮忙找工作的这段:
乙:这样吧,说说你找工作的条件。
甲:只要符合四项基本原则就行。
乙:哦,那可是一百年都不能变的?
甲:头可断,血可流,坚持原则争上游。
甲:……由于粗心大意,在计算中连出错误,领导对我提出了……
乙:表扬?
甲:批评!
这严格来说根本没有包袱,甲的底早在观众的意料之中,按照正常思维,都不能出现“表扬”之说。如果改动一下就不同了。
甲:……由于粗心大意,在计算中连出错误,顾客对我提出了……
乙:批评?
甲:表扬!
乙:还表扬呢?
甲:能不表扬吗?多给了顾客200块钱。
所以组织包袱结构要根据主题、情节和表演需要,安排合理,有主次、有轻重、有先后、疏密相间、详略得体,而不能平均罗列,这样才能突出高潮,抓住听众。
四、组织包袱应注意几个问题
当一个相声剧本写出来的时候,它还是属于平面艺术。有时单看剧本好像有包袱,但演员“立”起来效果却大打折扣,出不来效果。这是什么原因呢?一般来说应注意下几点:
1. 忌露底。我们在组织“包袱”时,特别注意不要事先泄露包袱的
秘密,因为泄露了秘密,它不能达到出乎意料之外的效果。
2. 忌皮厚。就是指“包袱”抖开,观众开始不明白,要过后思考
番才明白。而看剧本,经过反复细看、上下结合、仔细推敲,方才明
白其中的道理,这就说明“皮太厚 ”,所以写包袱时,应该言简意赅,条理清楚、才能通俗易懂,达到演出效果。
3. 忌过多使用。就是有些“包袱”抖开响了,那就达到了目的,点到为止,不必再往下重复或故意拉长。这点在写作时要视人物特点和事例而定,如果集中在一人物或时段过多同样包袱,就会让听众觉得味同嚼蜡、索然无味。
甲:表演赛,那可精采呀!是单打还是双打?
乙:谁打呀?
甲:我跟你对付一盘儿,让你先开球。
乙:开球?!我会弹球儿。
甲:弹,你弹过来我给你挡回去。
乙:我得接的着啊!
甲:接不着,那算出界,你先输一分。
乙:这就一分呀?你先等等吧!
乙:嘿!怎么叫我碰上啦!
乙:我再弹了一把。
甲:没够着,又输一分。
乙:合计我老输啊!
4. 两个人一唱一和,相得益彰,把段子说得生机勃勃。包袱要“系、解、丢”得好,要求逗哏捧哏配合恰当。捧哏有很多惯用语如:啊、是、像话嘛、这样啊……等等语言目的是肯定和否定逗哏的话,不仅起到给观众提点兴趣的作用,也起到为逗哏随时规范和托底的作用,不可忽视。往往写作的时候,作者通常把主观意识从逗哏中偏重体现,忽略捧哏的作用,这样反而不能更好表现结构相声的包袱,是不可取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观众需求,相声也出现了一些革新。如湖南奇志、大兵,周星星、何晶晶,他们的多部作品在内容上描摹、针砭世情百态,揭露、讽刺普遍存在的人性弱点和缺陷。在结构上,不局限于传统的铺平垫稳和三翻四抖,往往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甚至随翻随抖或一翻数抖,其包袱设计也拓展了相声的发展空间。但他们和大多优秀相声作品一样,包袱的设计和运用主要来源于生活,并紧扣主题思想、人物特点,加以提炼、丰富,用渲染、夸张而成的,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好作品。
参考文献:
[1]罗荣寿.相声表演漫谈.中国曲艺杂志社,2002(9);
[2]王建浩.相声的写作学习.人民文艺出版社,2005.11期;
[3]侯宝林.相声艺术对社会影响.中国曲艺出版社,1992(5);
[4]杜均辉.相声发展现状及思考.中国青年文学杂志社,2007(4)。
作者简介:李建华(1977—),男,本科,中级,研究方向:群众文化专业。曾创作多部小品相声作品
参加广东省戏剧曲艺花会/广东省群众文艺作品评选获得一二等奖,现任职东莞市厚街镇文广中心群文办。
范文八:中国女排包袱重陈俊宇
今晚观看女排四分之一决赛,中国与巴西的生死大战,由于对中国女排的希望很大,但结果却让人感到很失望,感到叹息,感到不是兹味,感到中国女排好象背着沉重的包袱在作战。
中国女排在整个比赛过程发挥极不正常,竟于0:3完败,主要原因:一是精神包袱重,生怕卫冕失败,所以发挥失常。二是技术不过硬,在重要环节上老是出问题、网上拦不死、扣球扣不死,开球不是出界就是不过网。三是精神不集中,没有形成合力,表现出夺取胜利的信心不足,第一、二局比分还比较接近,第三局更不像话,竟相差12分多,说明越打越没劲,越打越没有信心,越打越松散。整场比赛让人感到老队员软弱无力,新队员失误多多,所以失败就变成现实!
中国女排还有一战,要与古巴队争夺铜牌,相信中国队能重整旗鼓丢掉思想包袱,轻装上阵,顽强作战,输球不输勇气,不输志气,争取稳住第三名,不要让国人失望,为国争光。 欢迎同学们发表奥运观后感
范文九:放下心中的包袱
--读《不抱怨的世界》有感
当我拿到这本书时,我的心里在想这可能又是一本讲大道理的书。可是在我慢慢沉浸在书中世界时,才突然发现,这其实就是一面心灵的镜子。里面并没有什么大道理,只是用很普通的方式,很普通的事例,来告诉我们一种生活的态度。让我们更加了解在镜子里看到的自己,外表是否整洁,我们的脸上是什么表情,是愤怒还是难过,,,,而这本书就是返照内心的镜子,让我们看到自己不能外露的内心世界,是乐观向上的,还是消极低沉的?这些可能在表情上我们没有表露,但在言语上或多或少有抱怨的产生。当然,有人认为抱怨是一种宣泄;一种情绪的调节方式。没有看这本书前我也是如此认为,我们把抱怨俗称“发牢骚”,认为偶尔发发牢骚有助于自己内心平衡的调节,有助于摆脱心灵的阴影。
当我看了这本书后,才知道原来抱怨是一种流行病,你的抱怨会唤起他人的共鸣,让抱怨成为一种传递的心灵疾病,不但不能找到解决的方法,还可能让你因为抱怨的快感而升级抱怨的程度,最终又可能导致不可收拾的结果。也许你往往因为自己的抱怨,而忽略了身边的人的感受,因为你的抱怨,身边的人也许会感到不耐烦,这样只能让你身边的朋友远离你,对于自己本身都是一件有害无益的事情。
很多时候,我们会感到不快乐,是由于我们要求太多却无法实现;很多时候,我们会感到很失落,是由于我们总按着自己的设想臆造客观世界,却发现事实原来不是自己所想的一样。想要快乐其实很轻易,珍惜眼前便可;想要满足其实很轻易,平常心接受现实便可。
有时我们总是很愚昧,总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使自己变得不开心。与其抱怨别人哪里哪里不好,不如把抱怨的时间用来检视自己是不是哪里哪里可以做得更好,不断地改变自己、完善自己,这是个一举两得、利人利己的美事。
想起一个很简单很老套但却很富哲理的故事,有一个老人家整天愁眉苦脸,一邻居问其原因,只听老人家抱怨道:“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卖雨伞,小女儿卖鞋,天晴的时候大女儿生意不好,下雨的时候小女儿的生意不好,无论天晴天雨,我总要想到有一个女儿生意不好就会伤心流泪。”那个邻居开解道:“那您应该感到开心啊,天晴的时候小女儿生意好,下雨天的时候大女儿生意好,无论天晴天雨,总有一个女儿生意好。”于是,那个老人家天天都笑呵呵的,开心不已。
这便是心态!“不抱怨”就是一种心态,只有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正面乐
观积极地态度往面对生活与工作,往与人相处,则自己开心了,四周的人也会被感染而变得快乐,工作自然也会事半功倍,生活自然也就随着幸福美满了。
假如我们碰到困难时,一开始就能以冷静的态度、平和的心境看待以及处理,很多困难往往就会变得不再困难。当工作不顺利时,您是否能够暂时放下一切,或许到空旷的地方走一走,呼吸下新鲜空气,再重返办公室,你会发现随着你心态的改变工作也会变得轻松。当生活不如意时,是否可以将其当成一种难得的经历,人生因起伏而出色,或许换个角度就能发现另一处风景,换个心情便能重新启程,怨天尤人只能使自己陷进困境不得自拔。
想想现在的工作,日复一日,有时自己很努力,成效却很微小,于是我们总会在别人身上寻找原因,某某不配合,指导不正确,对手太强大,,,,等等,总有成千上万的理由,却无一条是关于自己的,就算有也是运气太背之类的。抱怨别人、抱怨外部都是愚蠢、无济于事的,这种消极心理更会使自己永远得不到进步、永远无法取得成功。在工作中,我们更应该放弃抱怨。当我们放弃抱怨,心怀感恩,用一颗宽容的心投入工作时,你会发现你所期待的一切又已“水到渠成”。过多的抱怨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只能让你的心情更加不好。学会不抱怨之后,心情会比较开朗,也会有能量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难题。
《不抱怨的世界》所提倡的精神在于你是否能真的拥有一个阔达平和的心境,是否能真的拥有一个乐观开朗的心态。放下所有的不满,不抱怨了,心里的包袱就会随之卸下了,生活自然便会过得轻松有趣。或者这个过程很难,但一起为之努力吧,相信会有收获的!
让我们用《不抱怨的世界》来警醒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努力工作,专心生活,做个快乐的人吧!
范文十:一对靠捡破烂为生的夫妻,每天一早出门,拖着一部破车到处捡拾破铜烂铁,等到太阳下山时才回家。他们回到家的时候,就在门口的院子里摆上一盆水,搬一张凳子把双脚浸在盆中,然后拉弦唱歌,唱到月正当空,浑身凉爽的时候他们才进房睡觉,日子过得非常逍遥自在。
他们对面住了一位很有钱的员外,他每天都坐在桌前打算盘,算算哪家的租金还没收,哪家还欠账,每天总是很烦。
他看对面的夫妻每天快快乐乐地出门,晚上轻轻松松地唱歌,非常羡慕也非常奇怪,于是问他的伙计说:“为什么我这么有钱却不快乐,而对面那对穷夫妻却会如此的快乐呢?”
伙计听了就问员外说:“员外,想要他们忧愁吗?”
员外回答道:“我看他们不会忧愁的。”
伙计说:“只要你给我一贯钱,我把钱送到他家,保证他们明天不会拉弦唱歌。”
员外说:“给他钱他一定会更快乐,怎么说不会再唱歌了呢?”
伙计说:“你尽管给他钱就是了。”
员外果真把钱交给伙计,当伙计把钱送到穷人家时,这对夫妻拿到钱真的很烦恼,那天晚上竟然睡不着觉了。想要把钱放在家中,门又没法关严;要藏在墙壁里面,墙用手一扒就会开;(励志名言 )要把它放在枕头下又怕丢掉;要……他们一整晚都为这贯钱操心,一会儿躺上床,一会儿又爬起来,整夜就这样反复折腾,无法成眠。
妻子看丈夫坐立不安,也被惹烦了,就说:“现在你已经有钱了,你又在烦恼什么呢?”
丈夫说:“有了这些钱,我们该怎样处理呢?把钱放在家中又怕丢了。现在我满脑子都是烦恼。”
隔天一早他把钱带出门,整条街绕来绕去不知要做什么好,绕到太阳下山,月亮上来了,他又把钱带回家,垂头丧气的不知如何是好。想做小生意不甘愿,要做大生意钱又不够,他向妻子说:“这些钱说少,却也不少,说多又做不了大生意,真正是伤脑筋啊!”
那天晚上员外站在对面,果然听不到拉弦和唱歌了,因此就到他家去问他怎么了?这对夫妻说:“员外啊!我看我把钱还给你好了。我宁可每天一大早出去捡破烂,也比有了这些钱轻松啊!”这时候员外突然恍然大悟,原来,有钱不知布施,也是一种负担。
什么样的人生才是快乐的呢?
放下沉重的包袱,不为贪婪所诱惑,择精而担,量力而行。这样的人生,自然是轻松
而快乐的。
人生箴言:不被贪婪所诱惑的人最没有负担。因为没有人与他结怨,他也没有心机来和别人计较。这种日子最轻松,这样的人生最快乐。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