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D 软件2do 王者荣耀下周限免英雄一周,有人谈谈这款软件的用户体验吗

如何学会 GTD ?有哪些好的软件和书籍推荐? - 知乎602被浏览66216分享邀请回答/html/1242-gtd-book-read.html最好的GTD软件:推荐笔+纸,软件无,没有一个软件能适合所有人,需要不段尝试找到适合自己的软件,别追求完美。先解决最常遇到的问题,然后再考虑其它,要努力培养习惯,而不是去测试各种GTD软件谁能教我GTD? 有钱,可以去参加付费培训。如果在大城市可以看看当地有没有GTD小组、幸福行动家的分支,通过都会有一些定期的聚会,会有人分享自己的心得没钱,自学。去买几本,看书,参加一些网上社区,阅读这方面的Blog,关注一些时间管理达人的微博4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1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2Do:曾获苹果年度最佳的todo工具|2Do_软件_新浪科技_新浪网
& 软件游戏 &&正文
<h1 id="artibodyTitle" cid="41392" docid="crvvpkkDo:曾获苹果年度最佳的todo工具
  说到 GTD app,久负盛名的 OmniFocus 是很多 GTD 践行者的首选——它严格遵循了 GTD 的整套理念,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它建立适合自己的工作流。
  但 App Store 里从来不只有一种选择,本周苹果「App of The Week」活动带来了一款同样老牌的 todo app —— 2Do 长达一周的限时免费。从 2011 年上架起,2Do 已经经过三代更迭。一路使用下来,从 UI 设计、交互以及功能上,已然是一款非常成熟的产品。
  2Do 的界面很简洁,颜色元素也偏 Yosemite 清爽风格。主界面将所有事件集中展示,左上角(图中「到期日」位置)可以根据不同的维度排列事件;右上角(图中「灯泡」位置)则是聚焦功能,点按则聚焦今日事件,长按可设置。
  作为一款 todo app,事件的入口当然十分重要。无论你在什么列表中,都可以通过点按右上角「+」来创建事件,也可以通过长按「+」快速添加,为轻量级用户提供了便利。
  由于事件的本身属性可以非常多,往往需要从不同的方面去进行描述,所以创建事件时可以进行多少操作是我比较看重的。而 2Do 正好也提供了足够多的操作:为事件设置任务、项目或者清单三种基本属性,可以添加相应的子事件;标签、备注以及优先级,让事件层次分明;添加更多的日期、 提醒、重复、动作、地点以及附件,满足你所有的描述需求,几乎包含了日常中所有的维度。
  在编辑事件时,除了展开事件界面操作,在列表中长按同样可以快捷操作。点击右下角的多选按钮,可以同时编辑多个事件进行设置。
  相比同类 app,2Do 也有一些独特的设计,当你在界面向右滑动的时候,会发现 2Do 的边栏有两个层级,并且可以常驻,可以快速地检视和切换列表。
  在屏幕上通过双指捏合,可以在三中视图(紧凑、标准以及扩展)间进行调整,选择一个当前需要的视图,这也是一个充分利用手势的绝妙设计。
  既然事件本身有多重维度,筛选就成为了一个提高效率的重要功能。2Do 也将它作为一个核心设计,在多处位置都可以调用筛选。
  点击左下角的「日历」按钮,除了查看不同日期的事件,按住拖拽还可以筛选一个时间段的事件,顶部还可以进行更多的详细设置。如果你想将这个筛选长期调用,还可以保存预设为智能列表,在边栏快速查看。
  除了通过时间维度筛选,在界面左滑可以进入标签管理,同样可以点击(一个或多个)标签来进行筛选。同时左下角还可以查看地理位置与日历。如果你有更高级的需求,可以将多个筛选维度进行叠加,实现更精准的定位。
  同步方面,2Do 支持 iCloud(通过 Reminders 登陆账号)、Dropbox 等方式,甚至可以通过自定义 CalDAV 服务器来同步。通过搭配不同的同步方式,可以在多个 todo 服务共同管理。在用户设置、导出备份以及用户支持上,2Do 也做得很完善。
  当然,初学者使用还是需要一定的学习成本,开发者也贴心地制作了一系列的图文及视频教程(请前往
  同时,2Do 也支持 iPad、Mac 以及 Android 平台,在多个平台间无缝同步的体验也很流畅。相比手机的屏幕尺寸,iPad 和 Mac 端的操作更为高效,甚至 iPad 上可以直接展示更多的模块,让所有事件一目了然。
  对严谨的 GTD 践行者来说,2Do 可能不是最好的选择,然而它的全面和独特想必能让它找到自己的受众。而有限时间的试用也无法让我完整展示 2Do 的全貌,推荐你趁此次限免亲自试上一试。
  2Do 适用于 iOS 8.0+ 的 iPhone 和 iPad 及 Android 2.2+ 设备,iOS 版 36.3 MB,原价 98 元,限时免费中;Android 版 8.3 MB,价格 6.99 刀(提醒:上次更新时间为 2013 年底);Mac 版 11.2 MB,原价 328 元,限时特价 163 元(官网提供试用版)。
  扫一扫,一起坐看风云变幻。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科技官方微信(也可微信搜索:techsina或新浪科技)。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限时特价] 你想做的事,这款效率 App 都能帮你搞定 - Things 3 #iOS
作者:赵茜
GTD 应用发展至今,大致分为三类:
以 OmniFocus、2Do 为代表的「强悍筋肉人」类
以奇妙清单、滴答清单为代表的「聚合交际花」类
以 Any.do、Todoist 为代表的「轻便小公主」类
Things 以 UI 整洁、操作流畅著称,理应归到第三类,实则兼具各类优势。历时近三年,Things 大版本更新至 3.0, 原价 62.5 元,目前限时 8 折特价中,优惠活动截止至5 月 26 日结束。接下来,AppSo(微信号 AppSo)为大家详细解析它的功能。
与大部分同类应用相似,Things 3 的界面简洁明了,任务按时间/类型排列,除必要的添加按钮和搜索框外再无冗余。
清爽的配色和明晰的 icon 也能减少我们的学习成本。
Things 3 的过人之处,首先体现在赋予「+」更多功能:
点击添加事项/项目/区域任务;
拖至特定位置即在指定分类下添加新任务;
拖至左下角快速添加任务至「收件箱」;
拖至左侧边缘创建「标题」。
不仅操作更加便捷,任务在 Things 3 上的独特呈现效果,也令事项划分更加清晰。
其次,Things 3 与原生应用的融合也堪称完美:呼出 Siri 向「收件箱」添加提醒事项,一键导入原生日历,通过 Widget 和 3D Touch 快捷操作,你甚至可以用扩展直接将微博导入其中。
除此之外,它还支持自然语言、Handoff 等功能,可以 确保你用最少的步骤实现最完整的操作。
其实大部分 GTD 的功能无可指摘,但我们遇到的问题往往是: 需要的时候想不起来,想起来的时候又不知道怎么用。AppSo(微信号 AppSo)这里推荐就几个常见场景的使用模板,给大家做个参考。
旅行过程中,你最不想遭遇的状况就是「遗漏」。行程中弄丢个人物品、心心念念的打卡地点忘了逛、帮代购的东西没买齐…… 光是想想就够焦虑了。有 Things 3,这一切都不是问题。
你可以利用「标题」区分各段行程,在「计划」中快速查看并合理安排出行时间,边走边逛的时候勾选嵌套「列表」以确保剁手无憾。是不是十分方便?
而 Things 3 的便利性也显而易见。即使行程比较紧凑,会有重复的待办,我们只要设置「重复提醒」,就不怕忘记啦。
比如说,正在准备欧洲 15 日游的你,每到一个地方都要买买买,那么就可以设置一个「买买买」的重复提醒 ??
搬家是个大工程,亲历过的人一定深有感触。
需要注意的是,旧家和新家侧重点不同。前者的关键词是「整理」,每件事都必须提前计划并按时完成。后者的关键词是「保洁」,所有事项几乎都没有严格的 deadline,Things 3 能帮你井井有条地完成搬家计划。
在 Things 3 里新建「区域」,将新、旧家的待办事项统一到同个列表,其它任务随时想到即可随时补充。
比如「修改送货地址」,难保一次完成(电商、外卖、叫车哪个都不能少),且重要性很高,不妨单独设置任务,时时提醒就不会发生「叫了外卖却送到旧家」的尴尬情况。
又比如「邀请朋友来玩」,不一定非要完成,时间更是没谱,放到「某天」,搬完家再慢慢计划也不迟。
旧家需要整理的杂项多,建立「项目」将全部任务列出,同时设定结束时间,就不怕遗漏物品了。新家基本都是清洁整理工作,建个「列表」就足以搞定。搬家腾不出手的时候,别忘了呼唤 Siri 帮你添加任务。
毕业设计、项目追踪等工作相关的任务,可能是我们最常使用效率应用的场景,相信大家都很熟悉。
但与预想的不同,这些看似最需要严格遵守时间的项目,其实变数最大,需要我们依据项目进展以及团队配合情况不断查看、调整。
利用 Things 3 的「随时」以及「日志簿」功能,可以在有限的时间范围内,把任务落实到具体的时间点,以便后续核对任务完成情况。这样做对个人目标乃至整个项目的推进都会起到促进作用。
Things 3 当然存在不足,比如无法添加附件、无法通知联系人、无法设置快捷方式等。
但对于一般用户,它的功能足以覆盖生活和工作中的绝大部分场景。 我们要做的,是让 GTD 协助完成任务,而非被其奴役。功能越多意味着学习成本越高。量力而为,酌情选择,才是合理使用效率 app 的金标准。
AppSo(微信号 AppSo)介绍了这么多,你对 Things 3 应该也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此次的 8 折限时优惠很见诚意。优惠马上结束,至于入手与否,相信你会做出明智的判断。
http://app.so/app/download/20119/
如果不想错过限时免费 / 特价的应用和游戏?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 AppSo(微信号 AppSo),在菜单栏就能获取每天更新的限免信息。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Things 3:开启 GTD 应用新风范-ZAKER新闻
这两天真是够热的,早上逃脱了单位里组织的无聊活动,蹲在家里开着空调和大家好好聊聊周五入手的 Things 3 吧(我买的是 iOS 版)。其实 GTD 应用这几年发展的情况真的没有太大变化,无非就是在交互设计上出的花样比较多罢了,而圈里名声最大的我认为有三家:Omnifocus、2Do 以及今天的主角 Things,前面两家比较注重功能实用性,透视列表和 Email2Do 是他们的看家本领,而 Things 在我眼里没有太突出的强项,但在设计上绝对是排第一位的。Things 一摆之前 " 性冷淡 " 的设计风格,冰冷的线条,处处存在的分界线以及沉闷的背景色已经被简约的无边界架构、活泼的彩色图标以及黑色粗体文字所取代,实际上它给我的感觉很像 Castro,两者均使用了黑色加粗字体,风格类似的 ICON,以及黑色弹出窗口搭配白色背景的设计组合:Things 对待办事项,也叫任务,英文多叫「Task」,后面我们均称呼为「任务」。Things 对任务的组织形式我认为可以分为三个维度:第一个是「收件箱」,在 iOS 和 macOS 平台,用户放置任务的第一站就是收件箱,如果你对此任务有特殊安排,比如它是你一个大型项目(工作、学习计划等)其中一项,你可以将其移动到对应项目,或者直接标记其处理时限。在 iOS 段,我们可以利用 Things 的 Share Sheet(分享菜单里的 Action)或者 Today Widget 直接新建任务;在 macOS 系统里我们可以通过 PopClip 插件等形式快速添加任务到收件箱。第二个是「分组」,按涉及范围大小排序是:责任区域 – 项目 – 待办事项(任务)- 检查列表。「责任区域」对「项目」是包含关系,指的是这些项目涉及到的大方面,如果你的「计划」中有涉及到家庭,或是多个工作领域,或是和谁合伙做一个领域的事情,你就可以用「责任区域」来分组这些「项目」。不过我认为如果你不够 " 忙 ",「责任区域」完全用不到的、「项目」就好理解了,基本上所有任务管理应用都会有此设计,它是「任务」的集合,是一项工程或一系列工作的组合,然后就是「待办事项」(任务),最后是「检查列表」,检查列表就是我们常见的 Task List,它和任务的关系,与任务与项目的关系,之间的对比还是有明细区别的,任务在项目之下是有时间、提醒这些动作去组织的,而检查列表在任务之下只是对此任务有一个更细化的备注说明,比如出去采购这类任务,你可以在里面新建几个检查列表,把需要购买的物品都填进去,防止遗忘。第三个是「排期」,这是我对 Things 对任务组织形式定义的自创名词,我没有仔细看官方 HELP,也许人家对此有一个官方的称呼吧,Anyway,这不影响我们对此认知。我们管理任务可不是放在里面欣赏着玩的,实际上有许多朋友在使用 GTD 应用确实是存在放在里面折腾着玩的。你需要在一段时间内处理完它,可以是在当天(今天),也可以是今晚,或是在指定的一个时间点要完成这项任务。对此 Things 设计了「今天」、「计划」、「随时」、「某天」以及「日志薄」这么多时间规则去分类任务,初次使用 Things 不要被这些设计吓到,开发者做出这些东西是有意义的,这些设计从上一代 Things 延续下来,「今天」的意义不言而喻,你可以把今天就能完成的任务放置在里面,「计划」则是显示不会在近期完成的任务,是真正需要在明天或者更久的将来完成的任务或项目;「随时」是指那些还未设置 deadline 的任务归类,但可以随时放置进「今天」进行标记的任务;「某天」最容易和「随时」混淆,某天里的任务并未有明确的完成意向,或者你也不打算在近期完成它,所以可以在「任务」编辑里标记为「某天」,最后是「日志薄」,里面放置了已完成的任务。Things 3 的设计原则规避了以前那种在好几个页面来回滑动切换的繁琐设计,3.0 的页面切换不超过一次,大部分靠弹窗来承托内容,比如:新建「任务」(或是项目、责任区域,这三者被集成到了一个弹窗里);编辑任务;在项目页面右上角触发隐藏菜单,可以操作「新建标题」、「选择」、「共享」等操作,在这里说一下「标题」,「标题」的设计我非常喜欢,对于一个复杂的项目来说,你可能需要一步一步完成,其中有阶段性的目标,有需要涉及到不同部门同事的配合(可以利用标签配合管理下面的任务),这时利用「标题」可以对任务进行有机管理,它的存在可不是「任务」的父级,也不是「项目」的子级,大家一定要区别开来;在项目页面里的项目标题右侧「省略号」触发隐藏菜单,可以操作「完成项目」、「添加标签」、设置完成「时间」、「添加 dealine」、「移动」(在责任区域之间)、「复制(项目)」、「重复(项目)」、「删除」这几个操作;在项目页面里的「标题」最右侧「蓝色省略号」触发隐藏菜单,可以批量对此「标题」下的任务进行统一「存档」、「移动」、「删除」;对任务(项目)设置完成时间或是 deadline;对任务(项目)设置「标签」,也只有任务和项目可以设置「标签」。Things 3 搜索任务,项目的设计改为了弹窗设计,只要用手势向下滑动,即可触发搜索窗口。此外 Things Cloud、通过 Siri 新建提醒并自动导入 Things 收件箱、导入 iOS 日历事件显示今日「今天」列表这三项功能得以保留,值得庆贺的是 Things Cloud 不再被墙了,无需梯子直接和实现任务数据的同步。Things 3 的手势操作设计非常丰富,目的就是最大限度的降低页面切换和按钮点击的出现次数,比如下面两个动图所展示的设置操作时限、移动 / 删除任务和搜索功能。里面右下角蓝色新建按钮被赋予了「生命」,它是可以移动的,你可以将其拖动到对应项目下后放开手指,系统会自动在这个项目下弹出任务添加窗口。在分享我对 Things 3 这类 GTD 应用的使用体验时,我依旧选择了 iOS 客户端,这是因为我觉得 iOS 端操作此类应用的频率最多,也是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的依托平台,但这不说明 macOS 版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事实上 macOS 客户端在热键设计,手势应用等方面也有自己的特色,但唯一要吐槽的是 3.0 这种 modern design on iOS 风格,放在 Mac 上没能表现出其精美简约的气质,相反,大屏幕下,如此多的留白和分界线的缺失给我一种很 low,很 web package 的感觉。以上就是我对 Things 3 的大体印象,界面设计、交互体验我给打 98 分,功能 80 分,因为用管了 2Do 的 Email2Do,所以短时间内还不会把 Things 当做 only one。后面随着深入,长时间的使用,我还会与大家分享更多的使用心得,而且我相信我们每个人对 3.0 版本的看法也各有不同,后面版本的演进还是很值得期待的。本文发表自 Mac 玩儿法,转载请注明转自《》----------你还可以通过微博:@Mac 玩儿法 ; 微信公众号: @Mac 玩儿法,或者到各大自媒体平台关注我们的同名账号(Mac 玩儿法或玩儿法),获取最新鲜的应用产品内容推荐。----------Mac 玩儿法 - 应用提高设备生产力(
相关标签:
原网页已经由 ZAKER 转码排版
IT之家5小时前
科技频道5小时前
App精选3小时前
IT之家4小时前
腾讯科技2小时前
Mac玩儿法2小时前
手机之家1小时前
手机中国2小时前
PingWest品玩2小时前
PingWest品玩3小时前
太平洋电脑网2小时前
cnBeta4小时前
财视传媒4小时前
IT之家5小时前
IT之家5小时前手把手教你入门 OmniFocus(附最全面的资源汇总)
我的图书馆
手把手教你入门 OmniFocus(附最全面的资源汇总)
最近几年,效率 App 得到疯狂的追捧,加上苹果良心的生态圈,应运而生大批优秀的生产力效率工具,这些工具中有一类 GTD 时间管理应用,主要目的是帮助用户科学地进行时间规划,逐步地完成每天的任务目标,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比如 Mac 和 iOS 平台上的 、、、2Do 等等。在众多 GTD 时间管理应用中,最受推崇的莫过于 OmniFocus 了。它覆盖 Mac、iPhone 和 iPad 三大设备,功能丰富、设计和用户体验极佳、扩展性强,素有「GTD 神器」的称号。但初入门用户往往由于 OmniFocus 功能太过强大、设置过于复杂、学习曲线太高,转投其它更轻量级的 GTD 应用,因此,笔者一直就想写这篇文章,帮助更多初学用户更好上手这款「神器」。以下将以 OmniFocus for iPhone 为例,详细为大家讲解 OmniFcus 的基础功能和使用方法,文末还有笔者长期收集的最全面的学习资源汇总,欢迎分享收藏。1. 自带入门教程初进 OmniFocus,应用实际自带了一个基础入门教程,以帮助新用户在短时间内尽快上手这款功能复杂的应用。如果你想学到更多,还可以前往美国区的 iTunes 下载官方出品的 iBooks。1.1 初始设置加载完 OmniFocus 之后,首先会显示一个欢迎界面,我们在这个界面里需要选择数据同步的方式,以便我们在不同的设备上实时同步项目和动作列表。比如你在一台 iPhone 上编辑了一个新的任务或者项目,通过数据同步操作之后,你可以在 iPad、Mac 甚至另外的 iPhone 设备上访问这些数据(相同同步帐号的前提下)。当然如果你不想进行数据同步,只想在本设备上使用,你可以选择「Keep Data Here Only」。不过笔者还是推荐用户开启数据备份和同步功能,一是方便数据的同步共享,二是为了避免本机误操作或数据丢失,可以利用云端备份进行恢复。当然进行远端数据同步的方式也可以进行选择,这点我们会在后面的评测中细讲。1.2 任务列表范例接下来,我们会在收件箱中看到一个任务列表,这个任务列表是 OmniFocus 自带的,目的是为了帮助用户快速掌握 OmniFocus 的基本的功能和设置。选择第一条「动作」,在「注释」项中可查看这条动作的内容。该列表总共有 6 ~ 8 条记录,我们可以快速翻阅,暂时不必纠结于一些术语,比如「收件箱」「上下文」等概念,这些概念我会在后面的评测中一一为大家讲解。2. 实战入门教程完成上面的自带教程,我们大概知道了 OmniFocus 是个什么样的东西,应用大概长什么样,但对很多概念可能不是很了解或者说完全不了解,对于如何使用 OmniFocus 这款应用还是有很大的困难,没关系,这一节我将为大家一一解答。2.1 动作和无限项目层级首先从主界面说起。最上面一栏是「时间预测栏」,显示「今天」、未来四天、「过去」及「将来」的到期动作数。这里先解释一下项目(Project)和动作(Action)的概念。根据 GTD 理论,「动作」是 GTD 中最小的、不可分解的事件单元,而「项目」是包含若干「动作」的集合。举个简单的例子,以「上街买菜」为例,今天要买猪肉、排骨、西红柿、鸡蛋等等一堆食材,每一个购买的选项都是一个「动作」,在这个动作里面你可以指定动作相关的细节,包括这个动作的具体的名称、所属项目及上下文信息、标记、持续时间、推迟及到期时间、注释和附件。而这些类似的动作构成一个大的项目,名为「买菜」。可能有人觉得将「买菜」是不是作为一个动作来看会更好,因为今天上街买菜,明天上街买菜,每天一个项目可能太繁琐了,甚至还可能把「买菜」包含在一个更大的项目里面,比如「生活开销」。绝大多数 GTD 应用允许用户指定一个项目,在项目中添加多个动作,但只允许用户进行一个项目层级的定制。而&OmniFocus 的杀手锏是「支持无限层级项目的定制和管理」,它允许我们在项目里面嵌套项目——这符合我们的预期,多数情况下我们可能会设置两三层的项目层级,但笔者建议最好不要进行太多项目层级的定制,因为从数据结构的角度来看,多层项目层级意味着增加了数据的深度,会增加遍历检索所需的时间,而且过多的项目在实际使用中也会更繁琐。2.2 预计持续时间 & 到期这个很好理解,「预计持续时间」也就是项目或动作预期的完成时间,大概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完成;「到期」则是指项目或动作具体的截止时间。2.3 上下文第二个要解释的概念是上下文(Context),这是 OmniFocus 独有的一项设计,简单来说,上下文类似 Tag 标签,利用上下文,我们可以快速分类管理和检索项目或动作。如何在实际使用中运用「上下文」呢?这里大致有两种思路:一种是采用地点的方式划分,列出执行任务所在的不同场所——家里、办公室、商场、菜市场等等;另一种是根据我们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及精力来划分,比如重要、紧急、立即、琐事等等。但需要注意,OmniFocus 的上下文不支持标注多个「上下文」,这也是它区别于通常「标签」功能的重要体现。因此,这两种上下文机制对于同一个任务不能同时使用,那么具体使用哪一套,各位就要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选择了。2.4 任务推迟、注释、附件及分享功能接下来讲的「推迟至」在任务执行过程中经常会碰到。比如预计定于昨天下午 5 点完成的任务,最后因为某某突发原因或者自己拖延,一直搞到今天上午 10 点才搞定,这个时候你不必删除原来的任务,再新建一个任务,只需在原任务上点击「推迟至」重新确定一个时间即可。& & &「注释」是一个比较实用的功能(这里 OmniFocus 官方翻译为「注意」,但笔者认为「注释」更好理解)。在规划或者任务执行的过程中,我们多少需要记录一些必要的信息,帮助自己更准确地描述任务和日后的归档检索,纯文本的「注释」功能就非常有用。「附件」这个不用多说,它可以将任务有关的图片和音频资料添加进来,但 OmniFocus 做得比较简陋——一来它不能批量添加附件,比如我每次外出会给任务添加一个离线的地图,如果有多张图就需要一个个添加,实在麻烦;二来当附件中有多张图片时,每次只能查看一张图片,不能左右滑动切换上一张 / 下一张,很不方便。「分享」这个功能也不用过多解释,用户可以将已经定制好的项目或者动作以短信、邮件的方式进行分享,目前 OmniFocus for iPhone 已经支持 iOS 8 的分享扩展菜单,所以你甚至可以利用 &进行更复杂的分享操作。2.5 任务和项目的转换OmniFocus 中的项目和动作是支持互相转换的。我们通常在指定任务的时候,很可能对全局的把握不是很准确,需要在之后调整。OmniFocus 提供了方便的转换功能,可以将项目转成动作,也能将动作转成项目。一般来说,当一个动作需要很多步骤才能完成时,我们就应当将一个动作转成项目,以便更好地规划管理。&2.6 透视功能什么是「透视」呢?简而言之,就是事先设定的一组过滤器,可以对数据库中的多个项目和动作进行不同维度的筛选过滤,只显示符合你要求的项目和动作,避免过度的任务对我们当前的状态产生不必要的干扰。这个功能绝对是 OmniFocus 最大杀手锏,但是目前在 iPhone 版上不支持定制,只能查看,在 iPad 和 Mac 上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任意定制,具体定制方法可以查看本文末尾 Oceangirl 的教程。顺带一提,OmniFocus for iPhone 默认不显示「已完成项目」的透视,我们需要进入「透视」中点击右边的五角星,之后便可以在应用主界面快速查看已完成的项目和动作。&2.7 附近、检索功能「附近」是 iPhone 版独有功能,大概原理是利用网络定位,为任务进行地理位置的分配,方便对任务进行聚类管理,但由于国内定位偏移的问题,这一功能的实用性很低。差点忘了说一个重要的功能——「检索」。当数据库中的任务越来越多后,我们有时需要对之前的项目进行检索,甚至对已完成的任务进行检索,OmniFocus 可以按照项目名、动作名甚至注释对用户数据库进行检索,帮助我们快速找出任务目标。&2.8 WebDAV 及 TextExpander 支持前文提到过,笔者强烈建议所有人都开启 OmniFocus 的云端数据备份功能,但可能有些用户会抱怨 OmniFocus 自有的同步服务速度太慢或不稳定,那么可以试试使用国内的 WebDAV「坚果云」对 OmniFocus 的数据进行同步,具体方法可参考一文。此外,,OmniFocus 也完美支持,只需在设置中对 TextExpander 片段进行同步,便可开始使用。3. 入门教程及相关资源推荐以下是我耗费很长时间精心收集的一些 OmniFocus 的教程和评测贴资源,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问题导向选择进行查看,在查看完后一定要记得多进行实践练习,方能不断提高 OmniFocus 的利用率,提高自己的效率。3.1 少数派相关技巧教程原作者:iTodd @ 少数派& & &&3.2 系列教程:「工具控的福音 - OmniFocus 使用心得总结」原作者:Oceannagirl @ douban3.3 褪墨专题文章3.4 知乎部分精华问答汇总3.4.1 专题3.4.2 OmniFocus 购买咨询及其它 GTD 产品对比3.4.3 OmniFocus 评价3.4.4 OmniFocus 入门问题3.4.5 OmniFocus 进阶问题3.4.6 OmniFocus 其它这是 GTD 时间管理的两个英文站点,博客内容更新很快,提供订阅式服务。这里汇集了从基础入门、进阶到高手的各种教程,各种你想不到的教程资源,对于有一定英文阅读能力的用户强力推荐。&4. 总结语不管这些工具多么强大、多么智能,要明白的是他们不能替代我们进行干活,只是从运筹学角度来说帮助我们规划管理,提升单位时间的产出,所以说动作才是根本,没有执行,再好的规划都是天方夜谭。另外搜集、筛选、整理和归纳汇总这个总结帖着实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但限于我个人的理解和水平仍可能有不到位之处,欢迎各位指正、补充。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王者荣耀本周限免英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