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保诚香港诈骗罪的亿万富翁躲过电信诈骗了吗?

  电信诈骗案件层出不穷,呈现出科技驱动、产业协作、跨境实施等特点。其背后的黑市产业链已经成为电信、互联网、金融等行业的公害。数据生态健康与否将决定经济社会活动的性质。数据生态治理是一场艰巨的战役,迫切需要各国联手共同努力
  个人信息泄露是祸端
  突然有一天,&非洲某国酋长的子嗣&历经&千辛万苦&给你发来电邮:我有一笔巨额财产等待继承,但因被流放欧洲,先需要一笔钱才能回到祖国,所以请求你的资助;事成后,你将获得丰厚的回报,还可能迎娶&非洲公主&。
  在这样的诈骗场景中,骗子&以自我为中心&设计骗局来广撒网,坐等轻信者上钩。这样的伎俩就主要来自于跨国电信诈骗的重灾区&&尼日利亚。显然,很多人看到邮件后第一感觉都是莫名其妙。因此,大部分人都能轻易识破。
  当下,信息革命席卷全球,骗子的伎俩也水涨船高,开始&以对象为中心&打造骗局,通过你熟悉的人际关系等设计一个虚幻的场景,将你带入其中。例如,从海外来的电话能清楚地说出,国庆期间你的父母在某国旅游遭遇事故,目前暂时无法联系,急需大笔钱救急。也许这个骗局还不算高明,如果骗子进一步掌握了你的家庭和社会关系、工作信息、偏好喜好、近期行踪等个人信息,再花点心思打磨这个骗局,加上合适的时机,很难有人不为所动。
  个人信息泄露是电信诈骗的祸端。个人信息一旦泄露,将造成个人信息扩散范围和用途的完全失控。以个人信息为基础的精准诈骗,欺骗性和危害性成倍增长。数字化的深入发展使得日常生活越来越与互联网融合,原本线下的各种场景都逐渐搬到了线上;每个人在网络上的虚拟身份,已经不仅仅具有获取信息、社交的功能,更是理财、看病、办事的闸口。骗子一旦掌握了个人信息,就有能力窃取人们在网络上的虚拟身份,进而获得各种网上服务的信任,冒名顶替实施诈骗。因此,许多境内外的网络犯罪团伙将目标瞄准了个人信息,已窃取了数以亿计的个人信息,并形成了交易个人信息的地下产业。
  美国智库对外关系委员会将2014年评为&商业网络攻击年&。2014年,除针对索尼影业的网络攻击外,美国还发生数起&千万级&的数据泄露事件,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如2014年1月,塔吉特百货公司宣布被黑客窃取了超过7000万名顾客的个人信息,以及4000万张信用卡的数据;2014年8月,摩根大通银行承认,在其遭受的网络攻击中,有7600万家庭用户和700万小型企业的信息被泄露,涉及人数超过美国人口的1/4;就在不久前,美国雅虎公司承认,至少5亿名用户的账户数据被黑客窃取,包括姓名、电子邮件、电话号码、出生日期和散列密码、加密或未加密的安全问题和答案。
  数以亿计被窃取的个人信息在黑市里流通,并且被明码标价。据美国英特尔公司2015年底发布的研究报告《隐藏的数据经济》显示,一套信用卡信息大约能卖5美元,如果配上持卡人的出生年月则涨到15美元;有400至1000美元余额的银行支付账户,其用户名和密码的价格在20至50美元之间,如果余额在美元间,账户信息则高达200至300美元。
  个人信息泄露给民众和社会造成巨额损失。据美国信息管理研究公司波耐蒙研究所2016年5月发布的报告显示,2015年数据泄露事故每条记录的成本达到154美元,比2014年增长12%,单起数据泄露事故的平均总成本上升了23%,高达379万美元。
  美英防范与立法并重
  近年来,电信诈骗已经成为各国面临的共同难题。各国政府所采取的策略大致相同,针对犯罪分子加大打击力度、强调电信运营商和银行等企业的责任,以及加强对公众防范电信诈骗的意识教育。同时,每个国家所面临的电信诈骗形式各有不同,各国政府也在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电信诈骗治理方案。
  美国因为电信和互联网行业发达,电信诈骗出现得也早。上世纪80年代,各种类型的电信诈骗就已经在美国大行其道。电信诈骗往往瞄准特定的社会群体,如老年群体和移民群体。这些群体相对防范意识不强、心理承受能力差,所以容易上当,很多受害者甚至家破人亡,引起了社会舆论和政府的广泛关注。在联邦立法层面,美国在1991年和2003年先后通过了《电话消费者保护法》和《控制非自愿色情和推销侵扰法》。随着互联网诈骗与电信诈骗的结合,美国又先后对《美国法典》及一些相关的法律进行了修订,增加了针对电信和电子邮件诈骗的内容。
  美国参议院的&老年特别委员会&积极推动政府在涉及老年人电信诈骗方面的立法行动,主张加大针对老年人等弱势群体实施诈骗的惩罚力度。他们鼓励受害的老年人积极报告受骗情况,分析针对老年诈骗的具体情况,总结出十大诈骗方式,督促政府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案。此外,一些政府部门也会积极采取举措。美国国税局采取了一系列宣传措施告知民众,政府不会通过电话的方式要求公民补缴税款。国税局官员还主动参加电视、报纸等媒体组织的各种活动,告知民众如何提高防范意识。
  英国也是电信诈骗的重灾区,据官方机构英国防止金融诈骗行动(FFA)统计,2015年电信诈骗的涉案金额达7.55亿英镑,给个人和企业带来了极大的损失。英国政府高度重视电信诈骗问题,采取了包括立法、宣传和强调运营商责任等一系列做法。英国的做法更强调公民的自我保护的责任和意识。英国政府认为,进入信息社会之后,每个公民都应当有预防电信诈骗的责任,具备不上当受骗的自我保护意识。
  英国政府针对公众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成立了&国家诈骗信息局&,并联合银行等机构开展了&英国防止金融诈骗行动&等活动。这些机构的主要任务就是组织策划各种形式的活动,包括在主流媒体上增加针对电信诈骗的案例报道,制作各种防电信诈骗的资料放在银行、车站和书店等公众易于获取的地方,联合学校开展打击和预防电信诈骗的课程。只要公众稍加留心就可以获取有关电信诈骗的各种信息和资料。
  斩断非法产业链源头
  在全球范围来看,电信诈骗实施成本低,打击难度大,诈骗分子的技术能力和组织能力也越来越精密,几乎没有方法可以彻底根除。各国政府的实践对我国打击电信诈骗来说是一种可借鉴的参考经验,加强与各国政府以及相关国际组织和机构的合作交流,取长补短,是提高和完善我国打击电信诈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信网络诈骗背后的黑市产业链已经成为电信、互联网、金融等行业的毒瘤和公害。虽然各国对电信诈骗的查处力度和公众防范意识在不断增强,但精准诈骗和新电信诈骗技术也在不断出现。很多电信诈骗分子还藏身于非洲、东南亚国家,地理上的跨国界和法治环境的差异,使得打击和追赃更为困难。
  对于屡禁不止的电信网络诈骗问题,国内法律实际上已给出源头防控方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明确提出网络服务提供者和其他企业事业单位在业务活动中加强公民个人电子信息保护,在提供电话入网、信息发布服务时,应当要求用户提供真实身份信息;《刑法修正案(九)》则进一步强化对非法获取、买卖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刑事打击力度,明确网络服务提供者履行网络安全管理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进一步拓宽实名制的内涵与外延,明确要求电信、互联网、金融等业务经营者、服务提供者,应当对客户身份进行查验,不得为身份不明或者拒绝身份查验的客户提供服务。
  自去年底开展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以来,我国公安机关已经通过跨境警务合作等方式,从境外抓回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千余名。目前跨境电信诈骗治理主要聚焦打击层面,侧重通过警务合作对境外拨打诈骗电话、网络诈骗平台、地下钱庄等团伙的直接打击。但根据木桶效应原理,那些对电信诈骗特别是跨境电信诈骗缺乏有效和有力法律应对及综合治理的国家和地区,仍可能继续成为电信诈骗的温床与重要源头。
  因此,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的治理重点,需要转向产业链源头。各国监管和执法部门应携起手来,因地制宜地整合各方资源,研判分析主要国家和地区跨境电信诈骗资金流、信息流、人员流情况,以尽可能实现跨境电信诈骗的早发现、早通报。
  虽然《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网络犯罪公约》《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等为打击跨境电信诈骗犯罪提供了国际法依据,但由于电信诈骗团伙藏身地所在的肯尼亚、马来西亚、柬埔寨、老挝等非洲、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往往缺少情报实时共享机制、执法人员国际执法合作培训机制,甚至存在法律空白、错位乃至地方保护主义。各国有必要群策群力,加强务实合作,保持对跨境电信诈骗全产业链的高压态势。同时,加深国家间的执法协作、司法协助乃至立法协调,实现国际电信诈骗监管力度、惩戒尺度与法律规则的相对平衡和有效衔接,努力提升各国、各地区打击此类犯罪的整体能力和综合水平,并争取形成打击跨境电信诈骗的国际性条约,促成有利于电信网络诈骗问题解决的国际政治、经济、法律和技术环境。
  电信诈骗往往是跨区域犯罪,这就决定了对其防范打击必然是建立在多方协作基础上的,包括跨境协作和境内协作。通过国际协商、签署相关法律文件,在法律框架内积极构建合作模式,并充分发挥国际刑警组织等国际组织和相关基础协议的作用,开展跨境联合打击行动,对电信诈骗形成围剿之势。
  (作者单位分别为四川大学网络空间安全研究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全球治理研究所、阿里巴巴集团法律研究中心)
&&&&编辑:温伟伟&&&&责任编辑:胡立荣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为什么中国人老遇上电信诈骗?这份调查或揭露真相_网易新闻
为什么中国人老遇上电信诈骗?这份调查或揭露真相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为什么中国人老遇上电信诈骗?这份调查可能揭露了真相!)
“我是你领导……”、“我们是XX节目组……”、“您的号码已绑定XX服务,退订请回……”回想一下,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遇上各种来路不明的短信和电话号码,又是从何时开始慢慢习惯,还时不时写段子调侃的?▲图片来源:视觉中国不少人会回答“这些几年前就有了”,事实上,国家对于电信诈骗的打击力度,近年来也在不断提高。据新华网报道,月,全国共阻截、清理涉案银行账户60余万个,关停涉案电话号码80余万个;共破获各类电信网络诈骗案件9.3万起,查处违法犯罪人员5.2万人,同比均成倍增长。但每经小编注意到,引发公众对电信诈骗普遍关注的“徐玉玉案”,其实刚过去5个多月。而且据媒体报道,直到鸡年春节前夕,“徐玉玉案”都尚未报送审查起诉,处于侦查阶段。为什么中国人老遇上电信诈骗?小编注意到,近日一份来自德国某公司的调查或许能说明一些问题。近4成中国网民愿为折扣透露隐私电信诈骗,或者说“通信金融诈骗”,其中包括两个关键词,一个是“通信”,另一个是“金融”。一方面,诈骗团伙需要借助电话、互联网等通讯工具与受骗者联系;另一方面,完成联络后,他们还要通过刷卡、取现、转账等金融行为实现资金的非法占有。不论诈骗方法多么千变万化,它都无法跳出这两个关键词。在通信阶段,诈骗团伙为博取受骗者信任,时常以一些较为私密的个人信息作为筹码,这也是所谓的“精准诈骗”。这些隐私信息从何而来?此前的报道中,业内人士认为有三种泄露途径:一种是接触到数据的工作人员泄露数据;一种是黑客入侵目标获取数据;还有一种是第三方IT系统服务公司在提供服务时获取数据并泄露。然而每经小编注意到,我们可能忽略了一个更加根本的泄露源——我们自己。1月27日,德国消费调研公司(GfK)公布了一份多国在线问卷调查的结果,调查显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网络用户更愿意为获得折扣等优惠透露个人信息。“我愿意用我的个人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病例、财务数据、驾驶记录、家庭水电费等),来交换一些福利,比如低价折扣或私人订制的服务。”在该调查中,参与者需要从1(完全反对)到7(完全同意)中选出一个数字,来描述自己上面这句话的认同度。结果显示,来自17个国家的受访者中,有27%的网络用户愿意用个人信息换取折扣,表示“完全不愿意”的仅有19%。从年龄上看,30-40岁之间的用户最愿意透露自己的隐私,比例为34%;20-30岁的用户紧随其后,为33%;15-19岁的用户为28%。值得注意的是,该调查还指出,表示愿意透露隐私换取折扣的中国网络用户竟高达38%,远高于27%的平均线;明确表示不愿意的只有8%。从性别上看,中国女性网络用户表示愿意的比例就更高了,为42%。其它“愿意”比例居高的国家还有墨西哥(30%)、俄罗斯(29%)和意大利(28%);“不愿意”比例居高的国家则是德国(40%)、法国(37%)、巴西(34%)、加拿大(31%)以及荷兰(30%)。▲点击可以放大再回想一下,你是否曾经为了换小礼品、办各种会员卡或参加商家优惠活动,填写过自己的姓名、电话号码,有时甚至是身份证号、住址?又或是在网上,为了玩一些“测运势”、“查一查多少人拉黑你”之类的小游戏,轻易地勾选了“允许访问我的通讯录、好友信息”?如果按照上述调查结果,可以说,近4成中国网络用户的隐私信息都还没被黑客“拖库”、“撞库”,就已经面临被诈骗团伙恶意套取、导入黑产的风险。每经小编来做个调查吧↓为什么我们一见“小福利”就把持不住?每经小编注意到,GfK公司的调查并不是唯一一份针对此类消费者行为的调查。去年1月,美国独立民调机构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发布的一份名为“隐私与分享(Privacy and
Sharing)”的报告显示,在美国,51%的受访群体在面对“用隐私换折扣”的情况时表示拒绝;33%的受访者认为“可以接受”,还有15%则表示要看具体情况。而早在2013年,计费和客户服务(CC&B)软件公司Amdocs发布的一则调查报告也明确指出,“消费者已经意识到,个人信息可以用来换取更好的服务和回报;用户数据有可能成为新的行业货币(industry currency)”。▲图片来源:视觉中国该调查显示,有57%的消费者愿意提供诸如定位信息、在网上互动最多的5位好友的姓名之类的个人隐私来换取福利,54%的受访者甚至同意将这些信息移交给第三方。(可见,有时候信息泄露源头不在自己,还可能被朋友“出卖”)Amdocs公司在报告中提到:1.过半消费者在得知可以得到更优惠的价格、更好的网速、更优先的服务时,就会更加愿意分享个人信息。2.三到四成的消费者在面对返现、积分、优惠券等直接关系到钱的福利时,也愿意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还有36%的消费者甚至愿意“白给”……为什么我们看到“小福利”就把持不住?难道“贪小便宜”真是人类的普遍心理?小编注意到,Amdocs公司还指出了这样一点:消费者的信任可以被充分开发。鉴于56%的消费者愿意信任向他们提供服务的人/机构,这些服务提供方大可将收集到的数据精准应用到新的商业模式中,比如“卖给第三方”。可见,造成许多消费者容易掉以轻心的原因,一方面是对自己的隐私认识还不够充分;而另一方面,对于那些带着福利来套取信息者的天然信任,也让不少人放松了警惕。所以,以后再遇到要用个人信息换取的小恩小惠可得当心了!关于如何预防电信诈骗,此前网上已有不少攻略,最后我们再复习一遍吧。▲以上图片来自人民日报微博
日,陕西省城固县袁家营村村民张新荣突然出现呼吸急促等症状,紧急送医后于当天夜里去世。死后,他的房间里被发现堆积着大量的“收藏品”和46张汇款凭证。而死前两月,他向工商部门写投诉材料,控诉被骗的经历。
本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曾自航_NN6325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您现在的位置: >>
英国亿万富翁躲过电信诈骗 朋友成替罪羊被薅上千万
时间: 7:14:27 点击: 【
】来源:凤凰网
文章来源:凤凰网源文章地址:/a/96772_0.shtml
维珍品牌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原标题:英国亿万富翁躲过电信诈骗 朋友成替罪羊被薅上千万元10月17日,英国亿万富翁、维珍(Virgin)品牌的创始人布兰森(Richard Branson)在自己的博客和维珍公司网站上分享了两段堪称离奇的经历。布兰森说六个月前,他的助理收到了一张手写的便条。便条用的纸看上去像是英国政府专用的信纸,上面留了一个电话号码,称英国国防大臣法伦(Michael Fallon)有急事找布兰森,要他立刻给法伦致电。看到留言后,布兰森按照纸条上的号码拨通了电话,接电话的人与法伦的声音&简直一模一样&。对方说接下来要讨论的事情非常敏感,要求布兰森确保周围没有其他人。在得到布兰森的保证后,&法伦&透露,有一名英国外交官被绑架了,目前正在恐怖分子手中。&法伦&称英国的法律禁止政府为这类绑架案支付赎金,而他通常也是按规矩办的;但是这位外交官的情况不同,政府因为&非常敏感的原因&,需要将外交官赎回来。为此,英国政府正在&呼吁一群英国商人介入&,而此事属于&高度机密&。布兰森说,当时&法伦&要求他为筹集赎金贡献500万美元,同时还向他保证,英国政府&会想办法通过某种方式偿还这笔钱&。听到这则离奇的消息后,布兰森在电话里对&法伦&的处境表示了同情,但同时指出他听说了很多电信诈骗的事,因此需要&完全确认&这不是一起诈骗。&法伦&听到布兰森的回复后并没有慌张,反而称对他的担忧&完全理解&,还表示布兰森可以派人到&法伦&位于伦敦白厅的办公室,与他的秘书&私下沟通&。&法伦&还强调,这件事情只有秘书一个人知道,与她沟通的人需要说出暗号&Davenport&,然后她就可以证明事情的真假。放下电话后,布兰森对整件事依然存有疑虑。于是他让律师前往白厅,同时自己又给唐宁街打电话,联系法伦的办公室。最后,法伦的秘书向他保证,法伦此前没有跟他通过话,也没有人被绑架。整起事件就是一起电信诈骗。布兰森将事情经过告诉了法伦的秘书并报告了警察。然而第二段经历就没有这么幸运了。飓风过后,布兰森在内克岛上。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六个月之后,布兰森在他的加勒比海私人小岛内克岛的地堡里躲过了飓风&艾尔玛&,内克岛位于英属维京群岛。当他重新能上网的时候,布兰森收到了一封来自美国的邮件。邮件来自布兰森的一位商人朋友,这位朋友问布兰森什么时候能归还一笔为了帮助维京群岛而借走的贷款。布兰森说当他看到这封邮件时,&完全不知道里面在说什么&。之后布兰森得知,当他在地堡避难期间,一名声称是他助手的人给这位美国朋友发邮件,称布兰森要和他通话。在电话里,朋友听到的声音也与布兰森本人的声音&几乎一模一样&。这位&布兰森&称他正在为援助维京群岛筹款,但因为通讯无法连接,不能联系英国的银行,只能用卫星电话与美国的这位朋友联系。相信了&布兰森&的话之后,这位商人毫不犹豫地给对方转了2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325万元),这笔钱立刻就被划走了。当布兰森在电话里说出事情的真相时,这位被震惊的朋友还反复跟布兰森确认两人最后一次见面的细节,以确定通话的就是布兰森本人。布兰森说这位朋友谨慎了一辈子,&他告诉我,他无法相信自己居然如此的蠢&。而布兰森则对朋友的乐于助人表示了赞扬。截至目前,警方尚未找到制造这两起电信诈骗的嫌犯;布兰森认为,两起诈骗案为同一伙人所为。电信诈骗如今已成为了全球问题。据美国政府统计,去年,联邦商务委员会共接到了130万起关于诈骗的投诉,受害者被骗走金额的总数达到7.4亿美元。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前特工威廉姆斯(Jerri Williams)在接受CNBC采访时指出,在电信诈骗中,大部分受害者的钱都找不回来。因为&警方工作的重点是让诈骗犯被定罪,而不是把你的钱找回来&。威廉姆斯说,电信诈骗犯通常会制造紧急情况,比如亲人有难、税务局找麻烦等借口来让受害者丧失冷静,从而套取个人银行信息等。除此之外,威廉姆斯指出,诈骗犯也经常利用人们贪小便宜和希望一夜暴富的心理,比如打折、不合理的低价、中奖等,引诱受害者点击某些链接。对于如何避免落入圈套,威廉姆斯给出的建议是:不要冲动。
上一篇:下一篇:
没有相关文章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ICP备案号:粤ICP备号-1 &&
本站仅为报业相关从业人员提供赏析、学习、交流原版报纸的服务。如果您非相关人员,请主动关闭网站离开。
免责声明:本站仅提供一个原版报纸赏析、学习的平台。所有报纸均来自于爬虫自动从网络抓取,非人为转载、传播,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内容涉及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您现在的位置: >>
韩国延长卸任总统保护期至20年?奥巴马优越感来了
时间: 7:14:28 点击: 【
】来源:凤凰网
文章来源:凤凰网源文章地址:/a/96780_0.shtml
日,美国夏威夷,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和时任韩国总统李明博出席会议。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原标题:韩国延长卸任总统保护期至20年?奥巴马的优越感来了韩国内阁10月17日通过一项提案,同意将卸任总统及其配偶的安保服务期从目前的最多15年延长到20年。下一步,这项提案将交由韩国国会表决,通过后将正式生效。韩国法律规定,总统卸任后,其本人和配偶可继续获得国家安保部门的服务,期限为10年。10年期满后,如果前总统提出要求,可额外获得最多5年的安保服务。新华社报道说,根据内阁新通过的提案,额外提供的安保期限将由5年延长至最多10年。由此,卸任总统及其配偶将可获得最长20年的国家安保服务。20年期满后,这一安保工作将由警方接手。谈及延长安保期的原因,韩国政府一名官员解释说:&我们想提高对前总统及其配偶的待遇,因此将把额外安保期从5年延长至10年。&这项提案在内阁通过后,下一步将交由国会表决。如果获得通过,将作为法律正式生效。届时,前总统金大中的遗孀李姬镐、前总统卢武铉的遗孀权良淑、前总统李明博及其配偶均可获得多达20年的安保服务。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仍在拘留所中的前总统朴槿惠的安保期也将得到延长。不过,由于朴槿惠是遭弹劾下台,未干满5年任期,安保待遇将有所不同。韩国法律规定,如果总统未能在5年任期结束后离任,只能获得5年安保服务。如果其本人提出要求,可额外延长5年。如果这项新提案获得国会通过,朴槿惠的额外安保期限也会相应延长。这意味着朴槿惠获释后,将获得最多15年的安保服务。相比卸任韩国总统受到的安保待遇,美国前总统奥巴马一定会欣慰得多。日,他签署了由参众两院通过的《2012前总统保护法》,根据该法案,日之后当选的总统及其配偶,都可终生享受美国特勤局(特工处)的保护。该法案生效后的第一个受益人是小布什,而第二个受益人则是奥巴马本人。特勤局是美国专门为重要领导人、来访别国首脑提供保护的联邦执法机构,隶属美国国土安全部。根据上述法律,除了为卸任总统夫妇提供保护外,特勤局也为卸任总统未满16岁的子女提供保护。事实上,早在1965年,美国国会就立法授权美国特勤局保护卸任总统及其配偶终生,但美国国会于1994年通过一项新法案,规定日以后就任总统的,卸任后保护期限限制为10年。根据这一法案,在1993年至2001年间出任总统的克林顿可以获得终身保护,而小布什及以后的总统只能获得10年保护。当时的国会议员们认为,将保护期承诺缩短可为联邦政府节省数百万美元的开支。中国日报网报道说,2012年国会改变立场支持恢复对前总统的终身保护,主要是&考虑到全球性恐怖威胁不断增加的现状&,多数议员认为&在充斥危险的世界中,对前总统实行终身保护是必要的&。但也有人对2012法案提出异议,认为前总统们根本&不差钱&,卸任后完全有经济能力雇佣私人保镖,而不必花费纳税人的钱。1974年辞职的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1985年就主动放弃了特工保护,他是首位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这么做的美国前总统。
上一篇:下一篇:
没有相关文章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ICP备案号:粤ICP备号-1 &&
本站仅为报业相关从业人员提供赏析、学习、交流原版报纸的服务。如果您非相关人员,请主动关闭网站离开。
免责声明:本站仅提供一个原版报纸赏析、学习的平台。所有报纸均来自于爬虫自动从网络抓取,非人为转载、传播,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内容涉及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国时代教育 诈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