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a9索尼a7和佳能6d5d4哪个好

5被浏览2500分享邀请回答0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被浏览54分享邀请回答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蜂鸟手机端
焦圈,为摄影而生
切换到宽屏
浏览(55171)│回复(38)
【转载】它凭什么卖这么贵!索尼a9全方位解析
索尼a9(ILCE-9)发布于日,是目前定位最高的全画幅无反相机。它拥有首个全画幅积层式CMOS,具备最高20张/秒高速连拍和内置有线网络接口,是一款面向体育、生态题材职业摄影师,摄影发烧友的产品。
a9海外定价4500美元(约31000元),国内官方指导价是31999元。从价格上,不难看出a9的定位远高于之前的a7系列,所以a9发布和a7系列价格调整没有任何必然联系。
引用高炮兵的兵发表于1楼的内容
建筑物中最重要的部分其实是没有建筑的部分。
身边有超过5位好友认为a9叫好不叫座了,我觉得关键在于“叫座”的标准。和a7相比肯定是很难卖得过的,但是和尼康D5、D4S等产品比呢?
在我看来,a9的出现更大意义是向大家传达索尼也能提供旗舰速度机这一信号,这与当年A900具有相同的战略意义。今年是2017年,明年有韩国平昌冬季奥运会,3年后才是传统意义上的“奥运年”(东京夏季奥运会)。纵然大家对a9还有这样那样的不满意,按照索尼“刷机身”的速度,说不定到2020年就已经有a9II了——到时候,也是佳能、尼康推出新一代旗舰机的时候(尼康2年小改款不算),那时候的“三雄会”更值得期待。
引用高炮兵的兵发表于2楼的内容
建筑物中最重要的部分其实是没有建筑的部分。
现在,索尼选择在北京P&E摄影器材展前期发布a9,而不是在Photokina、CP+等更国际范的舞台上,可以认为是更重视中国市场。中国市场有什么?有全球最大数量的摄影发烧友啊。所以,a9剑指体育、生态领域,实际上真正击中的或许是那些需要高性能,同时渴望轻便、易用的摄影发烧友。
旗舰级相机的体量本就不大。现在被索尼分走一杯羹,佳能、尼康所要面对的研发成本压力就更大了。销量降低,就意味着收回研发成本需要更长时间,或者产品价格要进一步提高。而无论哪种情况,都代表着产品竞争力会逐渐下降。长此以往便会进入到一个恶性循环之中。我并不觉得是危言耸听,这几年手机就是这样蚕食入门级数码相机市场的。正因如此,我才会说“留给单反们的时间不多了”。
与佳能、尼康等单反厂商相比,索尼一方面拥有CMOS领域的“核心科技”,另外也在于“微单”(无反)结构的优越性。取景、成像、对焦、测光、拍摄几乎所有操作都由CMOS完成,光学和机械部件少,而CMOS的研发成本又可以通过整个产品线,通过手机等其他产品来分摊。
说到CMOS,就不得不提到a9上搭载的全画幅积层式CMOS。考虑到这块CMOS的技术门槛,我不认为a9会在上市后快速降价(说什么半年后能降价的,请看看佳能5D4)。事实上能不能保证稳定供货都很难说,以16nm FF+(可靠来源信息)制造一块接近800+mm?的数字电路,难度和成本还是相当可观的。
所以,a9绝对称得上是买CMOS送相机了。
引用高炮兵的兵发表于3楼的内容
建筑物中最重要的部分其实是没有建筑的部分。
a9的机身延续了a7 II/a7R II/a7S II的设计风格,手柄区域略大一些,一方面能容纳更大容量的电池,另一方面也能提升握持感。担心小拇指没地方放的朋友,索尼还准备了型号为GP-X1EM的附加手柄。这个小手柄没有电池和快门按钮,就是为了让你的小手指有地方放(不过会影响电池更换)。
引用高炮兵的兵发表于4楼的内容
建筑物中最重要的部分其实是没有建筑的部分。
在a9的机身上,体育和新闻摄影师欣喜的看到了AF-ON按键和对焦拨杆,a系统老粉(比如美能达老用户)望着双转盘泪流满面。我早知道索尼会有一台比a7R II、a7S II定位更高的机器,但没想到索尼能把这样的高性能塞进和a7系列差不多的小巧机身里。
引用高炮兵的兵发表于5楼的内容
建筑物中最重要的部分其实是没有建筑的部分。
对比一下佳能、尼康的旗舰产品,a9配上VG-C3EM竖拍手柄依然够小、够轻。
引用高炮兵的兵发表于6楼的内容
建筑物中最重要的部分其实是没有建筑的部分。
续航能力一直是索尼微单受人诟病的地方。为了提高续航能力,a9换用了全新的NP-FZ100电池,能量达到原来NP-FW50的约2.2倍。新电池的体积明显增大,所以和原来的相机并不兼容。
a9在使用液晶屏拍摄时,最多可以拍摄约650张照片;使用电子取景器时,最多可以拍摄约480张照片——费电不费电主要看像素数量,和尺寸关系并不大。
值得一提的是,a9配VG-C3EM手柄后,依然可以使用USB充电器给电池充电。而此前a7系列的USB充电仅限于机身内电池。
引用高炮兵的兵发表于7楼的内容
建筑物中最重要的部分其实是没有建筑的部分。
a9的一系列性能突破,大半归功于这一块全画幅积层式CMOS,我对于将“Stacked CMOS”翻译为“堆栈式CMOS”多少还是有一点抗拒的。
和RX100IV、RX100V、RX10II、RX10III相似,a9上的CMOS也内置了DRAM,从而大幅提升数据读取速度。配合BIONZ X图像处理器和在a99 II、a6500等产品上得到验证的LSI前端处理电路,a9最终实现了高速连拍、高速无畸变电子快门、高速对焦、测光操作的三高特性。
或许是为了保护a7S系列“视频”微单,a9在短片拍摄功能上有一些缩水(后面会详细说明),也没有提供1000FPS高速慢动作记录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索尼并没有提到a9取消了低通滤镜,而业内也只有徕卡会在全画幅2400万像素规格上取消低通滤镜。再加上积层式结构主要是为解决信号传输速度而不是信号传输质量,所以并不会对成像质量带来多少提升。所以,更在意成像质量的朋友还是购买a7R II吧。
再次强调a9和a7R II定位完全不同的两款产品。
引用高炮兵的兵发表于8楼的内容
建筑物中最重要的部分其实是没有建筑的部分。
好帖!学习了。
引用陈坛新酒发表于9楼的内容
中国人钱多人傻?那是从前选择少,连德国都放下身段。这价注定失败,比到5D4、D8l0卖呢可能会好些。想进专业选手圈子,还有一段路要走。
引用FNYX发表于10楼的内容
【转载】它凭什么卖这么贵!索尼a9全方位解析
您可以发表新主题
您可以回复主题
您可以上传附件
您可以编辑您的帖子
&普通的新帖
&普通的帖子
&我参与的帖子
论坛启用BB代码
论坛启用表情符号
论坛启用[IMG]代码
论坛启用HTML代码
&关闭的帖子SONY 索尼 旗舰机身 A9 测评_使用评测_什么值得买
SONY 索尼 旗舰机身 A9 测评
小编注:双11买了不晒损失一半,#晒单大赛#活动火热来袭,剁过的手都开个箱吧!iPhoneX等好礼等你来赢,投稿即得额外100金币,还有原创新人独家奖励,App可光速投稿,详情。前言从上古的美能达时期以来,“9”这个数字对于这个品牌体系的产品来说就是一个代表了旗舰与荣耀的数字,直到其相机部门被索尼收购之后也延续了这个习惯——第一台全画幅A900、第一台全画幅半透A99,以及今天我们的主角,第一台以“速度旗舰”的名义推出的产品,A9(商品全名ILCE-9,Interchangable&Lens&Camera with&E-mount)。速度旗舰这个领域之前被称为“单反最后的自留地”,佳能 1DX2和尼康 D5各执一端,你来我往,好不热闹。而A9的定位和它们一致,规格上也是看齐甚至超越,宣告着单反相机能做的事情,无反也可以。虽然无反的各项性能尤其是速度都很依赖传感器,但是刷起传感器速度来谁能比得上我?虽然索尼这么对外宣传,但东西具体怎么样还是需要测试来说话的。至于本次测试的陪练嘛,就是那对老冤家佳能1DX2和尼康 D5,由于本次测试的主角是索尼 A9,对于这两位哥的测试有些地方就略去不提,感兴趣的观众可以点击我们之前的评测查看。本次评测采用旗舰级产品的测试标准和测试方法,在画质之余对于速度类性能项目的评价也列于重要地位。参测机型简介索尼&A9最直接的对手就是佳能 1DX2和尼康 D5,所以规格和外观方面也免不了直接把它们来对比一番。作为一台【微单】相机,索尼 A9在外观上突出的依然是一个“小”字(相对于同为旗舰定位的佳能&1DX2和尼康&D5而言),并没有像传闻中的那样将机身放大到接近6D/D610的水平。不过平心而论,机身小的优点很突出明确(便携),但是对于旗舰机型来说,将机身做大一些也有一定的好处,比如续航(可以塞入更大的)、更好的散热空间和更舒适的持握感等。然而很明显索尼在这里选择了更好的便携性,一定程度上放弃了后面这些。纸面规格方面的对比如下表:*:红色加粗项目为该指标在三台参测相机当中具有优势地位。**:对于十字对焦点这个项目,索尼官方并没有在公开文件当中提及。但通过我们的实际测试表明整个取景器内所有区域都不能对平行于传感器长边(横向)的线条对焦,表现为拉风箱之后对焦失败。由此判定索尼 A9并没有十字对焦点。垂直于传感器长边(纵向)线条对焦正常。***:可实现20fps连拍时追焦的镜头列表见:产品图赏传说中两层堆栈,数字部分采用TSMC 16nm FinFET Plus高性能工艺的全画幅堆栈式图像传感器,信仰满满。搭配FE 100mm f/2.8GM STF OSS镜头时的谜之和谐感插槽,采用了带锁定机构的设计,但是周围并没有胶圈密封。上面的Slot 1支持SDXC UHS-I和记忆棒(这都2017年了还想着记忆棒的事,为了这个不惜放弃双UHS-II和XQD的支持,索尼还真是懂得坚持),下面的卡槽支持SDXC UHS-II卡,实测最大写入速度120MB/s左右。菜单与体验解析需要注意的是,索尼 A9虽然搭载了一块触摸屏,但是目前触摸屏能实现的操作仅有选取对焦点这一个,菜单当中无法使用触摸屏来进行点选,回放也无法双指放大/拖动图片,属于半残款触屏。索尼 A9采用了新式菜单,跟A6500的非常相近,在菜单选项的条理性方面相比旧款机型好了不少。出于旗舰定位,索尼&A9相比之前的A7系列/A6X00系列在菜单当中增加了几个新功能,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佳能相机上常用的“相机方向与对焦点方向联动”这次在索尼上也有了,但这个翻译……你要说这不是把“水平と垂直AF区に換する”的假名去掉然后调成SVO语序当成汉语用的我都不信……索尼相机部门还是需要长点心啊。不过一码归一码,这个功能本身非常好用,时而横拍时而竖拍的话,可以固定对焦点在同一位置。tips:其实类似的日语习惯中文在索尼相机的菜单里还不少,包括之前广受吐槽的“眼控对焦”和“音频信号”,“控”这个汉字在日语里的意思不多解释了,总之萝莉控不是控制萝莉的意思……对吧。至于“信号”,汉语日语的意思也不尽相同,日语里交通信号灯的“绿灯”叫做“青信号”(あおしんごう),这里面“信号”更接近“提示”的意思,而不是类似英语的Signal。这两个词的正确汉译应该是“眼优先对焦”和“声音提示(提示音)”,而不该直接把日语汉字拿过来用。可以注册一下自己常用的AF区域,然后一键调出。不过在有了触摸屏之后这个功能有点点鸡肋,如果确实自己常用的对焦点只有那么几个,倒也不妨一用。这次索尼&A9也加入了类似5D4上的FTP文件直传功能,限于评测周期,我们并没有仔细试用它,用过的可以评论一下使用体验如何。不过这里操作逻辑似乎有点小Bug,同时插入两张卡,以RAW&JPEG保存,且【记录模式】为“分类JPEG/RAW”。默认设置为JPEG进卡1(高速插槽),RAW进卡2(普通插槽)。此时需要将【选择摄像媒体】选项设置为【插槽2】,才能让JPEG进卡2(普通插槽),RAW进卡1(高速插槽)。同时插入两张卡, 且【记录模式】为“插槽1保存照片,插槽2保存视频”。此时需要将 【选择摄像媒体】设置为【插槽1】,才能保证照片进卡1(高速插槽)、视频进卡2(普通插槽)。好在这只是个操作逻辑问题,固件修复应该是so easy。还有个问题就是这个选项不会自动切换,比如你选择写入卡槽1但是只在卡槽2里插了卡,它就会一个劲儿提示你卡槽1无存储卡,而不是自动写入卡槽2,也不会提示你改变设置,这个……菜单当中消失了一个面孔——就是从NEX时代就开始有的机内App。据索尼官方的解释这是为了提高开机和响应速度。实际效果也是可以的,开机响应速度经试用基本如下:冷启动开机(拔掉电池重新插入或者长时间关机放置)——3秒左右热启动开机(短时间关机后重开)——1~2s待机恢复(一段时间不操作相机其黑屏后按按钮唤醒)——1s以内相比A7系列慢吞吞的反应速度来说进步不少,虽然还是比不上1DX2/D5的即开即用(真的是打开开关就可以按快门),但是实用性相比自家A7系列来说好到不知道哪里去了。如果不是即时性非常强的抓拍,或者是拍娃党,这个问题可以直接忽略。很多人也关心索尼&A9的写卡速度,以及写卡时是否能使用/调节设置的问题。我们对三台旗舰机身进行了重新测试。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手头没有XQD/CFast卡,对于佳能&1DX2和尼康 Df的测试我们是用CF卡(读150/写120)来做的。用XQD/CFast的成绩会好一些。&*:存储卡标识里X/Y表示读取速度为XMB/s,写入速度为YMB/s的存储卡在这个并不公平的对比(佳能&1DX2和尼康 D5都没有用上它们自己支持的最高规格存储卡)当中,写卡速度佳能 1DX2是相对最快的(5.3张/s),尼康次之(2.89张/s),索尼&A9搭载高速卡的写入速度尚可(2.39张/s),但是搭载低速卡就GG了(0.73张/s)。不过实际上不仅仅是写入速度的差别,在这个测试当中我们采用的是各自的最高画质RAW+最高画质JPEG,RAW无压缩,JPEG压缩比也不高的A9显得有点吃亏。我们把速度换算成更通用的MB/s来进行对比:实际上这三台旗舰机的物理写卡速度基本相当,但是由于索尼 A9最高质量图片的编码效率不高,加上缓存大张数多,形成了一种写卡慢的假象。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佳能 1DX2和尼康 D5分别发挥出了这张CF卡92.5%和90.45%的速度,索尼 A9仅仅发挥出了这张SDXC UHS-II卡42.27%的速度,应当还有一定的潜力可挖,期待索尼未来的固件更新可以进一步提升写卡速度。需要提个醒的事情就是索尼A9并不能实现传说中的JPEG格式无限连拍,我们在拍摄追焦测试(输出JPEG次高级画质)的时候A9拍到过缓存满。而且实测表明JPEG格式写卡的速度要慢于RAW,应当是这个原因。还有一件事就是在写卡的同时可以进行的操作,之前A7系列不光写卡速度慢,写的时候几乎什么都做不了这才是最蛋疼的问题。这次索尼&A9有没有改进呢?相比佳能 &1DX2和尼康&D5又如何呢?三台机器中只有尼康 D5可以在写卡的时候按右手食指边上的红点按钮直接开始视频录制,佳能 1DX2和索尼 A9会提示写卡中请稍后之类的语句。而除了录制视频之外,佳能 1DX2在写卡的同时不影响其它操作(当然肯定不能进菜单格式化存储卡,这是废话)。索尼 A9写卡的时候不能做的事有点多,其实不能删除图片和不能录制视频倒是还好,不能按Menu进主菜单这个影响有点大。连拍了一堆照片之后想改个关键设置(比如RAW/JPEG画质选项)继续拍,还要等卡先写完,特定情况下还是挺影响操作体验的。其它细节操控方面除了左上角转盘、增加的摇杆之外跟a7系列一脉相承,摇杆手感不错,操作细节类似于索尼&A99上面那个。选对焦点、摇菜单都还算好用,使得触摸屏不能点菜单的影响降低不少。按键手感也有提升,终于可以感觉到索尼【用心】的地方了。不过还是有一个小瑕疵:左上角对焦模式选项拨盘,从MF方向往AF-S方向转动时,拨盘的杆会卡住手指,位置十分别扭,相信用过机器的应该都明白我在说什么。另一个槽点就是屏幕,触摸半残也就算了(据说索尼近期会推新固件增加触摸屏的功能),色彩依然渣,刷新率竟然还是30fps,甚至都不用去对比,把EVF调成60fps用习惯了之后再用屏幕取景,都能感到晃动时一卡一卡的。而佳能 1DX2和尼康 D5都是60fps的屏幕,使用流畅性好很多。虽然EVF给了120fps高刷,但是对于一台旗舰机来说吹毛求疵尽善尽美的要求并不过分。30fps的卡顿屏幕应该也算是一个不大不小膈应人的点,希望下一代产品可以有改进吧。&理论画质测试(14bit)这次的理论画质测试,有一个问题依然绕不开——出于某种原因,索尼相机在使用某些拍摄设置的情况下,ADC的输出会被限制在12bit。在索尼&A9当中,输出限定12bit的情形包括:连拍(无论多少速度,无论机械/电子快门)Auto BKT(自动包围曝光)B门长时间曝光降噪比A7系列稍微好了一些的是单纯开启电子快门(静音拍摄),不开启连拍的话依然能保持14bit输出。而且实测单纯电子快门对于画质影响非常小,可以忽略不计(影响大概0.02~0.05EVs的动态范围)。所以本次测试就基于12/14bit两种输出情况进行画质测试。实际上对于一部速度机来说,连拍是不可能不用的功能,所以12bit输出的画质表现甚至比14bit更重要更受关注。但还是要按照基本法,我们先看一下14bit(无压缩)格式的画质表现吧。测试设置:机械快门、单张拍摄。Resolution&理论分辨率转接同一支Otus 55mm f/1.4 ZF.2镜头,光圈设为f/5.6,ISO设为100,读取全画面中最高的MTF50分辨率数值。RAW转录Tiff,所有锐化和降噪关闭。2400万像素相比万像素,分辨率例行提升很正常。这个水平不过不失。然而有点诧异其实索尼完全是可以在索尼&A9上直接去低通的,佳能5D4带低通是因为照顾低取样频率的Binning视频,索尼&A9的视频是6K超采,按道理说去低通的影响很小,正面效益远大于负面,这个有点想不通,或许还是习惯使然吧。Dynamic Range&动态范围按照动态范围定义(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零输入响应)对两款机身的理论动态范围进行测试。在像素、量子效率和画幅相同的前提下,动态范围和实拍宽容度存在很好的正相关。虽然说13.23EVs的成绩算不上什么惊喜,甚至有点惊吓(索尼这4年的新品动态范围一直都是一个比一个倒退,A7M2不如A7、A7R2不如A7R,这又来个索尼&A9),然而实际上有一个改进是可圈可点的——受益于采用先进工艺的高能效比CMOS,长曝光时的散热问题得到了一定幅度的改善。就是不知道类似的工艺去做一个画质底,实际效果究竟如何。索尼 A9和佳能&1DX2、尼康&D5的理论动态范围对比如下:具体数值可以去兰拓官网数据库查看。总体来说就是基准ISO下佳能 1DX2&索尼 A9&尼康 D5,高ISO下尼康 D5&索尼 A9=佳能 1DX2。佳能这个翻身翻得有点莫名其妙,其实13.69EV的成绩也不算多喜人,但是奈何对手更不给力,所以就有了这么个段子:——你就是2017年穿越回来的时间旅行者吗?告诉我2017年发生了什么?——旗舰机身的宽容度跑分尼康倒数第一,佳能第一了,中间是索尼——你放苟屁!不知道当年天天把“旗舰速度机身宽容度没用”挂在嘴边的佳能粉丝,和持“无论什么相机宽容度高就是好”观点的索尼/尼康粉丝,现在作何感想……Latitude&实际宽容度我们都知道单纯的动态范围只在画幅和量子效率相同的机身之间具有直接判定宽容度的价值,对于不同的传感器,实际曝光宽容度还需要进行测试。测试结果以“暗部有效像素”来表示,可以准确反映该相机能达到的实际宽容度。有效像素的意义:在保证画质可以达到你所设定的图像信噪比的前提下,该相机可以输出图片的最大尺寸。与佳能&1DX2、尼康&D5的对比如下:具体数值可以兰拓画质数据库查看。实际的宽容度排位也是佳能 1DX2&索尼 A9&&尼康 D5,跟理论动态范围的排位相同。根据我们以前的,索尼 A9的宽容度分数在排位表中位置如下:位于全幅、内置ADC架构相机里吊车尾的位置,仅好于APS-C画幅的尼康D7200,甚至略逊于初代索尼&A7。High ISO&高感画质高ISO画质以各个感光度设置下的“平场有效像素”作为评价标准,有效像素的意义与前面“暗部有效像素”当中的一致。与佳能&1DX2、D5的高ISO有效像素对比如下:具体数值可以去兰拓画质数据库查看。高ISO画质的排位顺序是尼康 D5>索尼 A9>佳能 1DX2,但需要注意的是三者之间实际差距并不大,排出名次来更多的是锱铢必较的这种对比,对于高ISO的实用水平来说,可以认为这三台相机相当。根据我们以前的,索尼 A9的高ISO画质在排位表中位置如下:成绩不错,位于我们所有测试过的相机中的第四名,相对于自家A7R2也有差不多20%的进步。理论画质测试(12bit)前面我们也有讲到,对于速度机来说,连拍是一个不可能用不到的功能。而索尼 A9在画质方面的一个槽点就是开启连拍等功能(具体列表前面有提到)时,图像传感器的输出会被限定在12bit。鉴于我们对于旗舰机吹毛求疵精益求精的测试思路,12bit输出限定下的画质表现也是一个不可不测的内容。我们将拍摄模式调到低速连拍,其它不变,此时输出的RAW文件便是12bit。以下测试结果均基于此设置。Resolution&理论分辨率转接同一支Otus 55mm f/1.4 ZF.2镜头,光圈设为f/5.6,ISO设为100,读取全画面中最高的MTF50分辨率数值。RAW转录Tiff,所有锐化和降噪关闭。结论,在误差容限之内,可以认为14/12bit输出对于索尼&A9的极限分辨率没有影响。Dynamic Range&动态范围按照动态范围定义(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零输入响应)对两款机身的理论动态范围进行测试。在像素、量子效率和画幅相同的前提下,动态范围和实拍宽容度存在很好的正相关。索尼 A9在开启连拍之后由于量化精度的下降会增加额外的量化噪声,导致底噪增加曝光宽容度下降。在开启连拍之后短时间曝光的动态范围会下降到12.96EVs,跌出13EV的“及格”线,这个表现可以说不算太好。长曝光的动态下降幅度则类似,详细数据和机型比较见兰拓画质数据库Latitude&实际宽容度我们都知道单纯的动态范围只在画幅和量子效率相同的机身之间具有直接判定宽容度的价值,对于不同的传感器,实际曝光宽容度还需要进行测试。测试结果以“暗部有效像素”来表示,可以准确反映该相机能达到的实际宽容度。有效像素的意义:在保证画质可以达到你所设定的图像信噪比的前提下,该相机可以输出图片的最大尺寸。12bit输出时的实际宽容度较14bit有所降低,而且随着欠曝深度的提高宽容度衰减(信噪比降低)的幅度有略微增加。随着输入信号的减弱,量化噪声对于画质的影响会慢慢显现出来。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其实12bit输出的影响也没那么大——至少不像字面上的差距(14bit是12bit的4倍)那么大。12bit输出时,索尼&A9在我们宽容度排位RANK分当中的成绩如下:也就是说开启连拍之后实际宽容度的损失在20.1%左右,说大不大,但是……这么一亏,就比不过尼康 D7200了……要说连拍时候宽容度有用的场景,用得最多的应该就是实时跟焦拍妹子拍娃然后后期调整时候处理头发丝里的彩噪了。或者衣服亮度低的时候也会面临这个问题。除此之外就是拍风光的堆栈操作,但是这机器本来就不太适合风光,所以这方面的影响可以忽略。High ISO&高感画质高ISO画质以各个感光度设置下的“平场有效像素”作为评价标准,有效像素的意义与前面“暗部有效像素”当中的一致。12bit输出对于高ISO画质也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幅度同样不大。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觉得我是一个记者我不拍RAW我只用JPEG这里就对你完全没影响了(影响不大可以忽略和没影响是两码事),JPEG也是从传感器输出的数据当中生成的,传感器的输出限定在12bit的话同样会影响JPEG直出的高ISO画质——只是影响同样很小罢了,但对于锱铢必较的旗舰,总会让人感觉有那么一丝不舒服。下面是ISO 25600时分别设为单拍/连拍、高ISO降噪关闭的JPEG直出100%裁图。12bit输出时,索尼&A9在我们高ISO排位RANK分当中的成绩如下:同样是12bit输出限定,高ISO画质的亏损相比宽容度方面来说亏损小很多,只有不到7%,除非有氪金写轮眼其实也很难看得出来。但是还是那句话,在旗舰机身本身排位咬得就很死的前提下,掉了7%的高ISO有效像素就使得索尼 A9憾负于佳能 1DX2。好在成绩依然优秀,对于日常使用来说也没有什么影响。对于需要高ISO性能的用户,可以放心大胆的用连拍,实际上可能环境光闪烁造成的影响都不止这一点儿。机械性能测试Speed&对焦速度既然是“速度旗舰”,那自然“速度”方面的测试也是少不了的。对于对焦测试我们分成“速度”和“精度”两块——因为虽然大家都说无反相机吼啊,不跑焦啊,但是……就这么说的话,会不会给人一种……嗯?所以还是要测一下给个验证的。速度方面跟我们之前旗舰机身测试的标准相同,使用原生卡口的70-200mm f/2.8GM OSS镜头,采用4种光源、5种照度,共计20组测试。镜头拧到最长焦端(200mm),对焦范围为无穷远到3米。▼ &标准白光光源:▼ &D65冷荧光灯光源:▼ &白炽灯光源:▼ &暖荧光灯光源:其实从这些测试结果当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主传感器对焦(无论是索尼 A9的片上式相位检测点还是佳能 1DX2的双核像素)相对于独立相位检测模块都具有更好的弱光和复杂光线适应能力。索尼&A9的表现不错,配合索尼&70-200GM镜头在弱光环境下对焦能力完胜佳能 1DX2(独立对焦模块)和尼康 D5。但是相对于全部像素都可以拿来对焦的佳能 1DX2(Liveview)来说,弱光能力有那么一点不足。但是落后只有25lux这一档照度,并且落后幅度也不算大。考虑到佳能 1DX2变态的电池电压(意味着对镜头马达的驱动力),索尼&A9有这个表现已经算很不错了。不过按道理说索尼 &A9的对焦点应该是全同的(各个位置片上点的规格和性能完全相同),性能有偏差的原因应该是光线直射/斜射和镜头暗角问题导致的。Precision&对焦精度对焦精度测试方面我们分别使用各家的85 1.4(1.2)规格镜头,全开光圈对标板中心位置进行对焦,每次对焦之后手动拧到无限远端再进行下一次对焦。由于各个镜头本身的分辨率数值不同,我们将数据处理一下,只关心分辨率的标准差(意味着偏离平均值的幅度),而略去绝对的分辨率数值。总共拍摄20张进行统计,环境照度50lux(弱光环境下更能反映对焦精度的偏差)。无反相机对焦传感器和成像传感器绝对共面的结构确实能很大程度上增强对焦稳定性——包括佳能&1DX2的Liveview也是同样原理。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杜绝跑焦,一些诸如惯性之类的偶然误差因素也会导致焦点漂移。但总而言之同样在使用取景器的情况下,索尼&A9的对焦精度相对于1DX2/D5来说有不小的优势。不过其实这几个机身对焦精度都可圈可点(哪怕是35.44的标准差,相对于1000多的总分辨率来说也影响不大),日常使用不会造成太多由于偶然误差形成的困扰,无反的优势主要还是在于避免系统误差。Continuous&连续自动对焦追焦测试也是对于一部体育旗舰来说必定要测的项目。我们依然采用拍摄马路上路过的汽车的方案,每次拍摄的汽车辆数为50辆。同时采用训练好的神经网络进行图片计数,计数的目标为【清晰的蓝色边缘】,所以我们只拍摄了车牌为蓝色的燃油汽车。受时间限制,10fps只测试了中心点的连续自动对焦性能。为了真实反应 索尼 A9 因为镜头不同分别提供20fps和10-15fps连拍速度的特性和测试超高速连拍时对追焦精度的影响,我们对中心点追焦精度分别测试了最高速度和10fps两种模式,最高速模式下索尼 A9,佳能 1DX2和尼康 D5的连拍速度分别为20fps、14fps和12fps。在都使用中心点时,索尼&A9在最高连拍速度下追焦成功率似乎不如佳能&1DX2和尼康&D5,但索尼&A9的连拍有20fps,这就意味着具有更好的成片率——更别说很多连拍只要成片1张就可以,这种情况下索尼&A9明显更能抓住决定性瞬间。在锁定10张的情况下,三者的追焦成功率都有提升,索尼&A9的提升幅度最大,此时索尼 A9的成功率只比尼康 D5稍微差一点,好于佳能 1DX2。但是它们总体的追焦成功率都在95%以上,可用性非常高。切换到边缘对焦点后,由于单反相机对焦模式的限制,佳能 1DX2和尼康 D5的追焦成功率都有明显的下降。而传感器对焦的索尼 A9则几乎不受影响,边缘点追焦成功率反超佳能 1DX2,仅落后于尼康 D5。3D追焦模式我们从右侧边缘点锁定车辆之后,让车辆横穿画面。尼康 3D追焦能力算是一绝,明显领先其它品牌。索尼 A9的软肋依然在3D追焦(对焦点随着物体自动移动)方面。具体的表现就是对于快速移动或者移动中突然有障碍物出现的物体锁不住,目标丢失,以及跟着跟着对焦点会跑到地上。按道理说拥有2400万像素主传感器进行物体识别的无反相机,做这种事情应该比仅仅靠36万像素RGB-IR测光模块做物体识别的单反要更得心应手才对。希望后期有能通过固件优化的空间吧。Sensitivity&最小对焦亮度这一环节统一使用各家的50mm f/1.8镜头,并且折算成相当于T1.8的数值。索尼&A9在各款旗舰当中对焦亮度下限表现最好,但各款旗舰之间没有明显的差距。值得一提的是标称-4EV对焦的尼康 D5实际对焦亮度下限水平不如标称-3EV对焦的索尼 A9。其它测试项目在这里我们要对比的是其它纸面性能,以及一个趣味项目——屏幕色域。屏幕测试结果如下:之前佳能&1DX2和尼康&D5评测的时候我们就开玩笑说佳能的LCD屏幕绝对是这部机身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片子拿给妹子看妹子一看就高兴。这次测试依然如此,索尼 A9的屏幕不得不说是个短板——虽然EVF看起来色彩和刷新率表现都好很多(暂时没有办法进行色域量化测试),但是,拿给妹子看的时候用EVF怎么样都觉得怪怪的……关于续航在总结之前我想说一个关于电池续航方面的直观的试用感受。众所周知其实CIPA的续航测试标准是单反时代制定下的,对于无反的续航测试来说有点不公平。但我们也没有自己的续航测试标准,就说说自己的主观体验吧。之前拿着索尼 A9、FE 50 1.4ZA和FE 100 2.8STF GM出去玩了两天,拍的东西包括扫街/吃的/追着猫连拍/静物等等,使用习惯跟平常一样(有时候拍完关机有时候不关),拍摄307张,电池从83%用到71%,用掉了12%的电量。按照这个推算,日常轻负载随手拍这种使用,续航在2500张左右,电池是16.5wh;而索尼 A7R2之前试过,类似的拍摄习惯使用2天,拍摄434张照片之后电池耗尽,续航就是434张。FW50的容量是7.78wh,也就是说&索尼&A9整体的功耗降低相比A7R2来说有63%之多,制程红利有点夸张。这个能效虽然比65nm IMX157的尼康 D750还差点(14wh,2700张左右的日常续航),但是作为无反,相当可以了。点评与总结整体说索尼&A9大体上还是对得起“旗舰”的称号。强大的无黑视20fps连拍能力;旗舰级的追焦能力;旗舰级的高ISO表现;解决了存储速度和续航的短板;强化了操作感。确实在纯粹的性能方面有着跟1DX2/D5一较高下的能力。但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A9更像是一部由下而上做的强化版A7,而不像佳能&1DX2和尼康 &D5在设计的时候就是自上而下的最高标准和要求——增加了很多大大小小的功能(当然你也可以认为是佳能尼康比较奸诈,消费级上阉割得比较多),同时在反应速度、操作和耐候上做到极致优化(5D4/D810的冷启动开机时间大概有半秒,而佳能&1DX2和尼康&D5都是即开即用)。而且还有一些实际上不难通过固件解决的小毛病,以及20fps连续追焦实用性虽然牛逼但是不是所有镜头都支持,都让人觉得这部机器总会有那么一点不够“爽”。但索尼 &A9对于它自己针对的用户群来说优势也是非常明显——这是一部你可以作为日常使用的旗舰机。如果说索尼 A7R2相对5D4/D810的便携优势还没那么明显(重量差距不到1倍)的话,索尼&A9相对于1DX2/D5的便携优势就比较夸张了(仅有1/3的重量)。这种差距使得你需要高性能的时候装上个大炮扛起来就是速度旗舰,不需要的时候拧个FE55上去一样能日常使用。对于日常消费者来说需要扛炮的时候终究还是少,这时候索尼 A9能当日常小钢炮用的优势也就体现出来了。所以严格来说索尼&A9和1DX2/D5的用户定位并不相同,可能在2018年的奥运会上,我们暂时还看不到太多索尼的身影,但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你终于能在便携性和旗舰性能之间取得一个不错的平衡了,可喜可贺。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和什么值得买共同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如有更多内容分享或是对文中观点有不同见解,值客原创欢迎您的投稿。
推荐关注:
鼠标移到标签上方,
尝试关注标签~
相关热门原创
作者其他原创(4)
MayAir 美埃D-Genius340R新风机+空气净化器一体机
DJI大疆创新“御”Mavic Pro铂金版
BAOMI/豹米 GENERATION 3 空气净化器
万家乐A+变频恒温热水器 14L
小米米家空气净化器2s
范克 flatmini 双肩包
爱普生新一代GPS运动手表ProSense J-50
锤子科技新品
Garmin vívoactive 3 GPS智能运动支付手表
锤子科技新品
IOG欧果G2智能行车安全助手
赞19评论68
赞18评论41
赞51评论20
赞1693评论1381
赞1489评论956
赞4051评论208
赞441评论510
赞362评论48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
用户名/邮箱
两周内免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索尼a9 5d4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