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电式回讯开关,回路有压降,并电容压降后正常,什么原因?

油气田及管道工程仪表控制系统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油气田及管道工程仪表控制系统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油气田及管道工程仪表控制系统设计规范
Code for engineering design of instrument control system for oil/gas fields and pipelines
主编部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油气田及管道工程仪表控制系统设计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油气田及管道工程仪表控制系统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 ,自日起实施。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本规范是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1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1]17号)的要求,由中国石化集团中原石油勘探局勘察设计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完成。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吸收了近年来全国各油气田及管道工程方面出现的新技术、新设备,参考国内外有关标准,并广泛征求意见,完成报批稿。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11章和1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缩略语、基本规定、仪表控制系统设计、仪表选型、仪表安装、仪表盘/台、控制室、供电和供气、电线电缆和仪表管道管缆、接地等。
&&&&本规范由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石油工程建设专业标准化委员会负责日常管理,由中国石化集团中原石油勘探局勘察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石化集团中原石油勘探局勘察设计研究院(地址: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中原东路332号,邮政编码:457001),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
&&&&主编单位:中国石化集团中原石油勘探局勘察设计研究院
&&&&参编单位:胜利油田胜利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大庆油田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西南分公司
&&&&主要起草人:胡迈清
程云海 卢文达
田京山 张德发
连家秀 祁会芳
赵国敏 王美燕
高志国 张倩
王愔 王志强
&&&&主要审查人:高新焱
钟小木 冯卫
宋春红 赵文恒
为指导和规范油气田及管道工程中仪表控制系统的设计工作,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节能环保,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陆上油气田和管道工程及其辅助设施的仪表控制系统设计。
油气田及管道工程仪表控制系统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术语和缩略语
measure and control equipment
&&&&油气田及管道工程生产、运行中,具备对各变量进行检测、显示、转换、运算、控制、执行等功能的自动化仪表、设备的总称。
fire & gas system
&&&&用于监控火灾和可燃气、有毒气泄漏并具备报警和消防、保护功能的控制系统。
sequential control
&&&&按预先给定的顺序或条件对各控制阶段逐步进行控制。
controlled object
&&&&接受控制的对象。
controlled variable
&&&&被控对象的输出变量。
manipulated variable
&&&&主控系统的输出变量,也是被控系统的输入变量。
desired value
&&&&在规定条件下,控制所要求的变量值。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动态特性是指控制系统的输入变量随时间变化时,被控变量的响应特性。
static characteristics
&&&&静态特性是指控制系统的输入变量不随时间变化时,被控变量的响应特性。
working grounding
&&&&仪表控制系统正常工作所要求的接地。
接地连接电阻
grounding connection resistance
&&&&从仪表或设备的接地端子到接地极之间的导线与连接点的电阻总和,称为接地连接电阻。
grounding resistance
&&&&接地极对地电阻与接地连接电阻之和称为接地电阻。
control valve
&&&&过程控制系统中由动力操纵,调节流体流量的装置,由执行机构和阀组成。
&&&&将信号转换成相应运动的机构。
thermo insulation
&&&&隔绝、阻止热量的传递、散失、对流,使密闭区域内温度或者热量不受外界影响或外界不能够影响而保持内部自身稳定或独立发生变化的过程和作用。
heat tracing
&&&&为防止仪表和管道中的介质冻结,在其旁敷设加热源进行加热的措施。
&&&&仪表之间或与仪表有关的管线配置。
&&&&在被测对象上为安装连接检测元件所设置的专用管件、引出口和连接阀门等元件。
&&&&仪表与控制系统之间或与其有关的电缆、电线配置。
术语和缩略语
measure and control equipment
&&&&油气田及管道工程生产、运行中,具备对各变量进行检测、显示、转换、运算、控制、执行等功能的自动化仪表、设备的总称。
fire & gas system
&&&&用于监控火灾和可燃气、有毒气泄漏并具备报警和消防、保护功能的控制系统。
sequential control
&&&&按预先给定的顺序或条件对各控制阶段逐步进行控制。
controlled object
&&&&接受控制的对象。
controlled variable
&&&&被控对象的输出变量。
manipulated variable
&&&&主控系统的输出变量,也是被控系统的输入变量。
desired value
&&&&在规定条件下,控制所要求的变量值。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动态特性是指控制系统的输入变量随时间变化时,被控变量的响应特性。
static characteristics
&&&&静态特性是指控制系统的输入变量不随时间变化时,被控变量的响应特性。
working grounding
&&&&仪表控制系统正常工作所要求的接地。
接地连接电阻
grounding connection resistance
&&&&从仪表或设备的接地端子到接地极之间的导线与连接点的电阻总和,称为接地连接电阻。
grounding resistance
&&&&接地极对地电阻与接地连接电阻之和称为接地电阻。
control valve
&&&&过程控制系统中由动力操纵,调节流体流量的装置,由执行机构和阀组成。
&&&&将信号转换成相应运动的机构。
thermo insulation
&&&&隔绝、阻止热量的传递、散失、对流,使密闭区域内温度或者热量不受外界影响或外界不能够影响而保持内部自身稳定或独立发生变化的过程和作用。
heat tracing
&&&&为防止仪表和管道中的介质冻结,在其旁敷设加热源进行加热的措施。
&&&&仪表之间或与仪表有关的管线配置。
&&&&在被测对象上为安装连接检测元件所设置的专用管件、引出口和连接阀门等元件。
&&&&仪表与控制系统之间或与其有关的电缆、电线配置。
&&&&COD——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
&&&&MTBF——无故障工作时间(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
&&&&PID——比例微积分(Proportional Integral Derivative);
&&&&UPS——不间断电源(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SIL——安全完整性等级(Safety Integrity Level);
&&&&SPD——浪涌保护器(Surge Protective Device)。
仪表控制系统设计应满足工艺要求的功能和安全性要求。
仪表控制系统设计应满足电磁兼容性和防电涌要求。
压力容器、管道上安装的测控设备及附件的公称压力等级,应满足工艺压力等级的要求。
测控设备及安装附件材质应满足使用环境、介质和工况要求。
测控设备外壳防护等级应根据使用环境条件确定,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 4208的有关规定。
电气设备的防爆类型,应根据爆炸危险类别和范围,以及爆炸混合物的级别、组别确定,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和《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GB 3836.1~GB 3836.17的有关规定。
火灾自动报警和消防联动系统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和《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183的有关规定。
可燃气体报警系统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石油天然气工程可燃气体检测报警系统安全技术规范》SY 6503的有关规定;有毒气体报警系统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GB 50493的有关规定。
仪表控制系统设计
生产过程参数显示功能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需要现场观察的参数应设置就地显示功能。
需要实时监视的参数应设置远传显示功能。
影响生产安全、产品质量、生产稳定性的参数应设置就地和远传显示功能。
记录和/或存储功能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需要进行分析或影响产品质量的参数,应设置记录功能。
用于经济分析或核算的参数应设置记录功能。
报警宜设置记录和存储功能。
经济核算的流量参数应设置积算功能。
对工艺过程生产运行影响较大的参数,应设置自动控制功能。
频繁、多步、有规律操作的被控对象,宜设置顺序控制功能。
影响生产安全的参数,应设置报警和/或安全联锁功能。
经常操作的阀门、风门及其他设备,宜设置远程操作功能。
仪表控制系统设计
生产过程参数显示功能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需要现场观察的参数应设置就地显示功能。
需要实时监视的参数应设置远传显示功能。
影响生产安全、产品质量、生产稳定性的参数应设置就地和远传显示功能。
记录和/或存储功能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需要进行分析或影响产品质量的参数,应设置记录功能。
用于经济分析或核算的参数应设置记录功能。
报警宜设置记录和存储功能。
经济核算的流量参数应设置积算功能。
对工艺过程生产运行影响较大的参数,应设置自动控制功能。
频繁、多步、有规律操作的被控对象,宜设置顺序控制功能。
影响生产安全的参数,应设置报警和/或安全联锁功能。
经常操作的阀门、风门及其他设备,宜设置远程操作功能。
仪表控制回路
连续控制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被控变量、操纵变量及控制方式,应根据生产过程的变量性质及其相互关系、被控对象的特性和工艺要求确定。
被控变量的动态特性和静态特性应满足生产过程的要求。
控制回路应是稳定的,被控变量输出应趋近于期望值。
控制回路应具有手动操作功能,能实现手动/自动切换。
当控制回路出现故障时应自动回到或保持在安全状态。
连续控制方式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单回路的流量、温度、压力、液位、成分控制,宜采用PID控制。
被控变量受时间常数、干扰幅度、干扰频率的影响,采用单回路控制难以达到要求时,可采用串级控制。
两种或多种物料要求按一定比例混合时,宜采用比值控制。
一个设备的出料作为下一个设备的进料时,中间未设缓冲设备且前一设备操纵量的变化会引起下一设备被控量较大波动时,宜采用均匀控制。
下列场合宜采用分程控制:
&&&&&&&&1)采用多个执行元件,扩大可调比的场合;
&&&&&&&&2)不同生产负荷和启/停过程需采取不同控制方式的场合;
&&&&&&&&3)不同阶段需采取不同控制方式的场合。
顺序控制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每个被控对象应设置单独手动控制功能。
每步的运行状态应显示,时间应可调。
每步的运行指令不能正确执行时,应进行故障提示、报警或联锁保护。
过程中出现保护动作指令时,应能中断自动程序并将控制输出置于预设状态。
自动程序中断后,应能选择任意一步程序恢复到自动状态。
在程序投入自动状态前,应能自动检查各设备的状态;不能满足要求时,程序应拒绝进入自动状态并报警提示。
应能实现手动/自动切换;手动状态时,应能实现手动单步运行操作。
信号报警系统
信号报警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信号报警、联锁及保护的设置、动作设定值及可调范围应满足工艺过程要求。
信号报警系统应以声、光形式表示过程参数越限和/或设备异常状态。
信号报警应由发讯装置、逻辑单元、灯光显示单元、音响单元、按钮及电源装置等组成。
信号报警系统宜采用声光报警器、分散控制系统或可编程序控制器。
联锁保护应设置预报警和联锁报警。
信号报警灯光显示单元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具有首出报警点和一般报警点时,应分别显示。
越限报警、首出报警及危急状态应采用红色灯光;预报警或非首出报警应采用黄色灯光;正常运行状态应采用绿色灯光。
报警顺序的不同状态应采用闪光、平光或熄灭表示。
灯光显示单元上应标注报警点名称和/或报警点位号。
信号报警音响单元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音响单元宜采用不同的声音或音调区分不同的报警系统或区域、报警功能及报警程度。
重要场合可采用语音报警器。
音响报警器的音量应高于背景噪声10dB(A)。
信号报警按钮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根据报警顺序需要可设置试验按钮、消音按钮、确认按钮、复位按钮和首出复位按钮。
报警确认按钮应为黑色;试验按钮应为白色;其他按钮可视具体情况确定,但不应有相同颜色。
信号报警辅助输出应符合下列要求:
报警辅助输出可表示一个或一组报警点信息,并可用于远距离报警、记录或控制。
当辅助输出接点连至顺序事件记录仪时,报警延迟时间不应改变事件的记录顺序。
当辅助输出接点用于控制时,触点动作应与灯光同步。
计算机控制系统实现的信号报警应符合下列要求:
显示器显示的报警信息应包括报警级别、报警参数当前值、报警设定值、文字描述。
不同的报警功能或报警程度应以不同的声音或音调区分。
消音、确认、试验功能按钮可采用显示于屏幕的“软开关”,也可采用操作键盘上的专用按键。
重要报警点除采用显示器显示外,尚应设置独立的灯光显示单元。灯光显示单元可安装在辅助操作台上。
报警顺序应符合下列要求:
选择报警顺序应根据工艺、操作要求及报警信号级别确定。
一般声光报警顺序应符合表4.3.7-1的规定。
区别首出信号的声光报警顺序应符合表4.3.7-2的规定。
区别瞬时信号的声光报警顺序应符合表4.3.7-3的规定。
表4.3.7-1
一般声光报警顺序
表4.3.7-2
区别首出信号的声光报警顺序
表4.3.7-3
区别瞬时信号的声光报警顺序
安全仪表系统
安全仪表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安全仪表系统的设计应根据确定的安全完整性等级(SIL)设计。
生产过程达到触发条件时,安全仪表系统应立即动作,将生产过程带入安全状态,且该状态应保持至复位信号产生为止。
生产故障或危险排除后,安全逻辑重启前系统应先进行手动复位。
安全仪表系统应设计为故障安全型。
多个安全仪表回路在一套安全仪表系统内完成时,共用部分应按最高的安全等级设置。
其他仪表系统的功能由安全仪表系统完成时,不得干扰或危及安全仪表系统的安全功能。
过程控制系统出现故障时,不应影响安全仪表系统的安全功能。
安全仪表回路中传感器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传感器的独立性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SIL1级安全仪表功能回路,传感器可与过程控制系统共用;
&&&&&&&&2)SIL2级安全仪表功能回路,传感器宜与过程控制系统分开;
&&&&&&&&3)SIL3级安全仪表功能回路,传感器应与过程控制系统分开。
传感器的冗余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SIL1级安全功能回路,可采用单一的传感器;
&&&&&&&&2)SIL2级安全功能回路,宜采用冗余的传感器;
&&&&&&&&3)SIL3级安全功能回路,应采用冗余的传感器。
冗余传感器的逻辑结构应符合下列要求:
&&&&&&&&1)侧重系统的安全性时,应采用二选一逻辑结构;
&&&&&&&&2)侧重系统的可用性时,应采用二选二逻辑结构;
&&&&&&&&3)系统的安全性和可用性均需保障时,应采用三选二逻辑结构。
安全仪表功能回路阀门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阀门的独立性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SIL1级安全仪表功能回路的阀门可与过程控制系统共用,但应确保安全仪表功能回路的动作优先于过程控制系统的动作;
&&&&&&&&2)SIL2级安全仪表功能回路的阀门宜与过程控制系统分开;
&&&&&&&&3)SIL3级安全仪表功能回路的阀门应与过程控制系统分开。
阀门的冗余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SIL1级安全仪表功能回路可采用单一阀门;
&&&&&&&&2)SIL2级安全仪表功能回路宜采用冗余阀门,采用单一阀门时,配套的电磁阀应冗余配置;
&&&&&&&&3)SIL3级安全仪表功能回路应采用冗余阀门,配套的电磁阀宜冗余配置;
&&&&&&&&4)冗余的阀门,宜采用一台控制阀和一台切断阀。
阀门的电磁阀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做切断用的气动控制阀、气动切断阀、气液或电液联动阀均应配备接受联锁控制信号的电磁阀;
&&&&&&&&2)电磁阀应采用单电控型电磁阀;
&&&&&&&&3)控制阀的电磁阀应安装在阀门定位器与执行机构之间的气动管路上;
&&&&&&&&4)电磁阀放空口应配防堵塞装置。
安全仪表功能回路的逻辑单元可由继电器、可编程序电子系统构成,也可根据需要组合构成。
站场消防控制系统应具有下列功能:
控制消防设备的启停,并显示工作状态。
消防泵的启停,除自动控制外还能在控制室手动直接控制。
接收火焰探测器、手报按钮及其他火灾探测设备的信号,显示火灾报警和故障报警的部位。
在报警、喷淋各阶段,具有相应的声、光报警信号,并能手动消音。
显示系统供电电源的状态。
站场建筑物火灾报警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有关规定。
石油天然气生产装置采用计算机控制的控制室应设置火灾报警系统。
可燃/有毒气体报警系统应具有下列功能:
可燃气体报警系统应能明确显示检测值;采用无测量值显示功能的报警器时,应将信号引入计算机控制系统或其他仪表设备进行显示。
接收可燃气体和/或有毒气体检(探)测器及其他报警触发部件的报警信号,应发出声光报警,并予以保持。声光报警应能手动消除,再次有报警信号输入时应能发出报警。
同一区域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报警级别优先顺序的确定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GB 中第3.0.2条的规定执行。
应具有报警开关量输出功能。
应区分和识别报警位号和/或区域。
应具有故障报警功能,故障报警的声、光信号应与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浓度报警有明显区分。
可燃/有毒气体报警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宜采用常规显示报警仪表或独立的工业程序控制器、可编程序控制器。
可与火灾检测报警系统合并设置。与生产过程控制系统合并设置时,输入/输出卡件应独立设置。
报警系统应设置在有人值守的控制室或现场操作室;有毒气体还应在现场报警。
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报警设定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可燃气体的一级报警(高限)设定值不应大于25%爆炸下限,二级报警(高高限)设定值不应大于50%爆炸下限。
有毒气体的报警设定值不宜大于100%最高容许浓度,当试验用标准气调制困难时,报警设定值可为200%最高容许浓度以下。
可燃和/或有毒气体检(探)测器的设置原则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GB 中第3.0.1条的规定执行。
下列场合应设置火灾、可燃和/或有毒气体检测装置:
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凝液生产装置区及厂房内宜设置火灾自动报警设施,并在装置区和巡检通道及厂房出入口设置手动报警按钮。
浮顶油罐单罐容量不小于50000m3时,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设施。
天然气凝液和液化石油气罐区、天然气凝液和凝析油回收的工艺设备区内,以及其他有可燃气体存在且一旦泄漏可能超过爆炸下限的场所,应设置可燃气体检(探)测器,并宜在装置区、罐区四周设置手动报警按钮。
对输出功率大于1200kW的自动燃气燃烧装置,应设置漏气检测装置。
在有毒气体存在的场所,当有毒气体泄漏可能达到最高容许浓度时,应设置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
集输含硫的酸性天然气的井场、集气站硫化氢泄漏检测仪的设置,应按国家现行标准《含硫油气田硫化氢监测与人身安全防护规程》SY/T 6277的有关规定执行。
测控仪表的种类、量程、精确度等级应根据工艺生产过程的要求及介质的特性确定。测控设备的公称压力等级应满足工艺过程设计压力要求。
安装在振动较大场合的仪表,应选用耐振型仪表。安装在湿热环境的仪表,应选用耐湿热型仪表。
腐蚀性介质的测量,应选用耐腐蚀型仪表或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粘性介质、高温、低温或超低温介质的测量,应采取隔离保温措施。
现场总线仪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通信网络
现场总线规范
第2部分:物理层规范和服务定义》GB/T 16657.2的有关规定。
测控仪表的种类、量程、精确度等级应根据工艺生产过程的要求及介质的特性确定。测控设备的公称压力等级应满足工艺过程设计压力要求。
安装在振动较大场合的仪表,应选用耐振型仪表。安装在湿热环境的仪表,应选用耐湿热型仪表。
腐蚀性介质的测量,应选用耐腐蚀型仪表或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粘性介质、高温、低温或超低温介质的测量,应采取隔离保温措施。
现场总线仪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通信网络
现场总线规范
第2部分:物理层规范和服务定义》GB/T 16657.2的有关规定。
就地检测仪表的选型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般工业用温度计的精确度等级应选用1.0级或1.5级;精密测量用温度计的精确度等级应选用0.25级或0.5级。
温度测量显示仪表的使用范围宜取仪表量程的20%~90%;正常测量值宜在仪表量程的50%左右。
压力式温度计测量值应在仪表范围的50%~75%。
测量介质温度为-80℃~500℃的仪表宜选用双金属温度计。
振动较小、读数方便的场合,可选用玻璃液体温度计,但不应使用玻璃水银温度计。
有振动、无法近距离读数、测温精确度要求不高、-80℃以下的介质温度测量,宜选用压力式温度计。
集中(远传)检测仪表的选型,应符合下列要求:
当温度检测信号需要远传时,宜选用现场安装的温度变送器。
测量介质温度为-200℃~650℃时,宜选用热电阻;测量介质温度为-200℃~1800℃时,宜选用热电偶。
测量设备或管道的外壁温度,宜选用表面热电阻(偶);测量流动的含固体硬质颗粒介质温度,应选用耐磨热电阻(偶)。
检测元件有弯曲安装或要求快速响应以及其他必要的场合,可选用铠装热电阻(偶)。
&&&&5 热电偶测量端型式应根据响应速度的要求选用露端式、绝缘式或接壳式。
测量含氢量大于5%(体积)的还原性气体,温度高于870℃时,应选用吹气式专用热电偶或钨铼热电偶。
当一个测温点需要在两处同时显示温度时,可选用双支热电阻(偶),在同一检测元件保护管中,要求多点测量时,宜选用多点热电阻(偶)。
热电阻的接线宜选用三线制。精密测量用热电阻的接线应选用四线制。
温度仪表的连接方式,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般情况下,宜选用螺纹连接方式。在设备、衬里管道、非金属管道和有色金属管道上安装时,宜选用法兰连接方式。
用于剧毒、结晶、结疤、堵塞和易燃、易爆、强腐蚀性介质时,应选用法兰连接方式。
显示仪表的类型、精确度和功能,应满足运行、安装、维修的需要。当热电偶的冷端温度不恒定,影响系统精确度时,应选用具有冷端补偿功能的显示仪表。
压力测量仪表选型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般测量用压力表的精确度等级应选用1.0、1.6、2.5级;精密测量用压力表的精确度等级应选用0.1、0.16、0.25或0.4级。
测量稳定压力时,正常操作压力应为仪表测量量程的1/3~2/3;测量脉动压力时,应为仪表测量量程的1/3~1/2;测量压力不小于4MPa时,不应超过仪表测量量程的1/2。
就地压力表选型应符合下列要求:
测量腐蚀性介质时,应选用耐腐蚀压力表或不锈钢膜片压力表。
测量强腐蚀性、含固体颗粒、粘稠液体等介质时,应选用膜片压力表或隔膜压力表。
较强振动场合测量时,应选用抗振压力表或采取防振措施。
压力变送器选型应符合下列要求:
测量结晶、易堵塞、粘稠、结疤及腐蚀性介质时,应选用法兰式变送器。
测量精确度要求较高的压力或差压测量,宜选用智能型压力或差压变送器。
与介质直接接触的材质,应符合介质特性要求或采取隔离措施。
小于500Pa(G)的微小压力测量时,可选用微差压变送器。
流量测量仪表选型应符合下列要求:
天然气和原油流量计量仪表及其附属设备配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253、《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251和《油气集输设计规范》GB 50350的有关规定。
对于直线刻度仪表测量范围,最大流量不应超过仪表测量范围上限值的90%;正常流量应为仪表测量范围上限值的50%~70%;最小流量不应小于仪表测量范围上限值的10%。
对于方根刻度仪表测量范围,最大流量不应超过仪表测量范围上限值的95%;正常流量应为仪表测量范围上限值的70%~80%;最小流量不应小于仪表测量范围上限值的30%。
流量计精确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单井油气水日产量计量流量计的精确度不应低于2.0级。
原油输量计量流量计的精确度等级,不应低于表5.4.2-1中的规定。
天然气输量计量流量计的精确度等级,不应低于表5.4.2-2中的规定。
油品交接计量的流量计的精确度不应低于0.2级。
液态烃交接计量的流量计的精确度不应低于0.2级。
表5.4.2-1
原油输量计量流量计的精确度等级
仪表精确度等级
外输原油的贸易交接计量
内部净化原油或稳定原油的生产计量
内部含水原油的生产计量
表5.4.2-2
天然气输量计量流量计的精确度等级
仪表精确度等级
外输气的贸易交接计量
5000≤Qnv<50000
Qnv≥50000
内部集气过程的生产计量
内部生活气计量
注:Qnv表示标准参比条件下的体积输量(m3/h)。
差压式流量计选型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般流体测量,应选用孔板、喷嘴和文丘里管标准节流装置,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安装在圆形截面管道中的差压装置测量满管流体流量》GB/T 2624.1~GB/T 2624.4的有关规定。
当采用非标准节流装置时,低雷诺数宜采用1/4圆孔板,脏污介质宜采用圆缺孔板。
差压范围的选择应根据计算确定:
&&&&&&&&1)常用的低差压范围宜为:0kPa~6kPa、0kPa~10kPa;
&&&&&&&&2)常用的中差压范围宜为:0kPa~16kPa、0kPa~25kPa;
&&&&&&&&3)常用的高差压范围宜为:0kPa~40kPa、0kPa~60kPa。
取压方式宜选用法兰取压。
特殊型差压式流量计的选型应根据介质的工况条件选择。
可变面积式流量计(转子流量计)的选型应符合下列要求:
可变面积式流量计宜用于中、小、微流量的测量。
低压、洁净透明、无毒、无燃烧和无爆炸危险且对玻璃无腐蚀无粘附的流体流量的就地指示,可选用玻璃管转子流量计。
易燃、易爆介质的流量测量,宜选用普通型金属管转子流量计;易结晶、汽化介质的流量测量,可选用带夹套的金属管转子流量计。
具有腐蚀性的介质的流量测量,可选用耐腐型金属管转子流量计。
要求就地显示,且用于洁净液体、气体和蒸汽的较大流量测量,可选用旁通转子流量计(分流式流量计)。
容积式流量计选型应符合下列要求:
原油、重油、高粘度液体的流量测量,且要求测量精确度较高的,宜选用容积式流量计。
含有颗粒杂质的脏污液体、稀浆流、悬浮流及含有砂、蜡、粘稠的原油的流量测量,宜选用弹性刮板流量计。
涡轮流量计宜用于下列工况:
洁净、单相流、粘度小的介质测量。
液化气、轻烃的流量测量。
易结垢的水流量测量,可选用拆卸式防垢涡轮流量计。
高压流量的测量。
电磁流量计宜用于下列工况:
导电流体的流量测量。
液固两相、脏污流介质的流量测量。
明渠液体的流量测量。
涡街流量计宜用于下列工况:
宜用于液体、气体、蒸汽、部分混相流体的流量测量。
可用于高压介质流量的测量。
旋进旋涡流量计宜用于下列工况:
宜用于洁净、单相流、粘度不高的介质的测量。
用于压力、温度波动较频繁的介质时,宜采取温压补偿措施来保证计量的精确度。
靶式流量计宜用于下列工况:
用于液体、气体、蒸汽的流量测量。
用于含有杂质(微粒)的脏污流体、原油、污水、高温渣油、浆液、烧碱液、沥青等介质的流量测量。
超声波流量计宜用于下列工况:
大口径管道气体以及液相流体的流量测量。
高压、易爆、高粘度、强腐蚀、放射性恶劣条件的被测对象的流量测量。
采用气体超声波流量计测量天然气流量时,其流量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气体超声流量计测量天然气流量》GB/T 18604的有关规定。
精确度要求高、量程比大的流体测量。
科氏力质量流量计宜用于精确测量流体的质量流量,且测量值不受流体密度、粘度等物性的影响。
热式质量流量计宜用于干燥、洁净、不含水分和油质的气体介质的流量测量。
皮带秤宜用于皮带传送的颗粒状、块状固体物料的流量测量。
冲量式流量计宜用于自由落体的粒状、封闭传送的固体介质的流量测量。
轨道衡宜用于车载介质的重量计量。
物位仪表选型应符合下列要求:
液面、界面和料面的物位测量,应根据被测介质的特性确定。
仪表量程应根据工艺对象的实际变化范围确定。
仪表精确度根据工艺要求选择。容积计量的物位仪表的精确度应至少达到±1mm。
压力式、差压式物位测量仪表选型应符合下列要求:
水池、水井、水罐的液面连续测量,宜选用静压式仪表。
液面和界面的连续测量,可选用差压仪表。
粘稠性、结晶性、结胶性、沉淀性的液体,以及含悬浮物液体及易凝固液体的液位测量,宜选用插入式法兰差压仪表。
物位差压仪表的正、负迁移和迁移量,应根据仪表的结构形式、安装位置、测量要求确定。
用差压式仪表测量锅炉汽包液面时,应选用双室平衡容器进行补偿。
浮筒式液位仪表选型宜符合下列要求:
浮筒式液位仪表宜用于测量范围不大于2m,相对密度介于0.5~1.5的清洁液体液面;或测量范围不大于1.2m,相对密度差介于0.5~1.5的清洁液体界面。
不宜停车的工艺设备或密闭容器内液面和界面的测控,宜选用外浮筒物位仪表;在操作温度下不结晶、不粘稠,但在环境温度下可能结晶或粘稠的液体对象,宜选用内浮筒式物位仪表。
当测量精确度要求较高,信号远传时,宜选用力平衡式;当精确度要求不高,就地指示或调节时,可选用位移平衡型。
浮子式液位仪表选型应符合下列要求:
大型储槽清洁液体的液面连续测量和容积计量,可选用伺服液面计、光导液位计、磁致伸缩液位计。精确度要求较高时可选用伺服液面计、磁致伸缩液位计,精确度要求不高时可选用钢带液位计。就地液位的测量也可选用多个色带式浮球液位计、磁翻转液位计重叠安装。
卧式罐的液位就地测量,宜选用杠杆式、色带式浮球液位计或磁翻转式液位计。
位式液位控制,宜选用浮球液位开关。
浮子式仪表用于测量界面时,两种介质的密度应恒定,且相对密度差不应小于0.2。
内浮式液位仪表液面测量,浮子漂移、浮子受液面扰动时,应采取预防措施。
射频导纳式液位仪表宜用于下列工况:
腐蚀性、粘稠性液体的液面连续测量和位式测量。
易挂料的颗粒状、粉粒状料面连续测量和位式测量。
电容式物位测量仪表宜用于下列工况:
腐蚀性、沉淀性液体,以及其他工艺流体的液面连续测量和位式测量。用于界面测量时,两种液体的电学性能应符合产品要求。
用于颗粒状、粉状物料的料面连续测量和位式测量。
测量粘性导电介质的液位和界面时,电极表面应选择与被测液体亲和力小的材料;测量非导电介质的液位和界面时,可选用裸电极。
电阻式物位仪表宜用于下列工况:
水位的位式控制和报警。
导电物料或导电性差,但含有一定水分能微弱导电的物料料面的位式测量。
无振动或振动小的料仓、料斗内颗粒度不大于10mm的颗粒状料面的位式测量和液位测量,可选用音叉液位计。
超声波物位测量仪表宜用于下列工况:
用于高粘性、腐蚀性、有毒性的液体液面,以及液-液分界面、固-液分界面的连续测量和位式测量。
颗粒度不大于5mm的粉粒状物料的料面位式测量,可选用声阻断式超声料位计。
液体温度、成分变化较大时,宜采取温度对声波传播速度变化影响的补偿措施。
雷达物位测量仪表宜用于下列工况:
用于高温、高压、腐蚀性、高粘度、易燃、易爆及有毒液体的大型立罐、球罐等存储容器的物位连续测量或计量。
用于高温、高压、强腐蚀性、高粘度、易爆及有毒的块状、颗粒状、粉状的料面测量。
火灾和可燃气体及有毒气体仪表
火灾和可燃气体及有毒气体仪表选型应符合下列要求:
仪表选用应根据可燃物质的分类、可燃气体及有毒气体泄漏的危险、火灾的不同阶段、探测器的探测原理选择。
仪表应符合国家相关部门的强制认证的规定。
仪表探测器种类应根据气体的物性、检测器的适应性、稳定性、环境特性及使用寿命确定。
可燃气体及有毒气体检(探)测器的选型,应符合下列要求:
烃类可燃气体可选用催化燃烧型或红外气体检(探)测器。当使用场所的空气中含有能使催化燃烧型检测元件中毒的硫、磷、硅、铅、卤素化合物等介质时,应选用抗毒性催化燃烧型检(探)测器。
在缺氧或高腐蚀性场所,宜选用红外气体检(探)测器。
氢气检测可选用催化燃烧型、电化学型、热传导型或半导体型检(探)测器。
检测组分单一的可燃气体,宜选用热传导型检(探)测器。
硫化氢、氯气、氨气、丙烯腈气体、一氧化碳气体的检测可选用电化学型或半导体型检(探)测器。
火灾探测器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对火灾初期有阴燃阶段,产生大量的烟和少量的热,很少或没有火焰辐射的场所,应选择感烟探测器。
对火灾发展迅速,产生大量热、烟和火焰辐射的场所,可选择感温探测器、感烟探测器、火焰探测器或其组合。
对火灾发展迅速,有强烈的火焰辐射和少量的烟、热的场所,应选择火焰探测器。
对火灾形成特征不可预料的场所,可根据模拟试验的结果选择探测器。
常用过程分析仪表
常用的过程分析仪表的选择,应根据被测介质的背景组分、待测组分及含量、操作温度、压力及物料性质确定。
原油及成品油密度的测量宜选用振动式密度计。
原油含水率的测量宜选用电容法、微波法、差压法或辐射法原油含水率检测仪。
天然气组分的测量,应选用工业气相色谱仪。
天然气烃露点的测量,宜选用冷却镜面法烃露点分析仪。
天然气水露点分析仪宜选用冷却镜面法分析仪、光纤法分析仪、晶体振荡式水露点分析仪、氧化铝电容法水露点分析仪、激光湿度分析仪。
在线硫分析仪选型宜符合下列要求:
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的分析,宜选用紫外吸收光谱分析仪、醋酸铅纸带分析仪、电化学分析仪。
天然气或原油中无机硫和有机硫总含量的分析,宜选用总硫分析仪。
天然气热值的检测,可选用燃烧法气体热值分析仪、热值指数仪或色谱分析仪。
烟道气中氧含量分析仪选型宜符合下列要求:
工业锅炉烟道气或其他燃烧系统烟道气中氧含量的测量宜选用氧化锆氧分析仪或顺磁式氧分析仪。
含氧量为0~5%或0~10%的工业锅炉烟道气或其他燃烧系统烟道气,当响应时间要求短时,宜选用氧化锆氧分析仪。
燃煤锅炉烟道气中二氧化硫含量分析可选用抽取式二氧化硫在线分析仪。
水质分析可选用在线分析仪表,选型应符合下列要求:
余氯浓度的检测,宜选用在线比色法余氯分析仪。
悬浮物含量的检测,宜选用在线浊度计;介质中存在水泡时,应采取消泡措施。
原水化学需氧量检测,宜选用CODMn水质在线自动监测仪;污水化学需氧量的检测,宜选用CODCr水质在线自动监测仪。
微量硅酸根离子的含量在0μg/L~100μg/L时,含量检测可选用硅酸根分析仪。
含盐量或电导率的检测宜选用电极式电导率仪、电磁感应式电导率仪。
磷酸根离子含量的检测,可选用在线磷酸根分析仪;水中总磷检测,可选用在线总磷分析仪。
溶解氧量分析,可选用水中溶解氧分析仪,仪表的测量范围宜为0μg/L~20μg/L。
硬度检测,可选用硬度分析仪。
经阳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后的水中钠离子浓度的检测,可选用在线钠离子计。
pH值的检测,宜选用玻璃电极式pH计、沉入清洗式发送器、流通清洗式变送器、压力流通式变送器、锑电极pH计。
控制阀的选型应根据工艺变量、流体特性以及控制阀管道连接形式综合确定。
高、低温工况应选用适合高、低温工况的结构和材质的控制阀。
直通单座控制阀宜用于下列工况:
泄漏量小、流量小或阀前后压差较小。
粘度不高且不含悬浮颗粒流体。
直通双座控制阀宜用于下列工况:
泄漏量要求不高、流量大、阀前后压差较大且调节精度不高。
粘度不高且不含悬浮颗粒流体。
套筒控制阀宜用于下列工况:
阀前后压差大、流体可能出现闪蒸或空化现象且要求低噪声。
洁净流体不含固体颗粒。
球形控制阀宜用于下列工况:
高粘度、含有纤维、固体颗粒或污秽流体。
V形球阀宜用于连续控制且要求流通能力大、可调范围宽的场合。
O形球阀宜用于两位式开关的工况。
角形控制阀宜用于下列工况:
高粘度、含有悬浮物或颗粒状物质流体。
气-液混相或易闪蒸流体。
管道要求直角配管。
高静压、大压差。
偏心旋转控制阀宜用于下列工况:
阀门前后压差较大、介质粘度高。
要求流通能力大、泄漏量小或可调比宽。
蝶型控制阀宜用于下列工况:
大口径、大流量或低压差。
浓浊液及含悬浮颗粒流体。
工艺介质要求分流或合流时,宜选用三通控制阀,两流体合流的温差不应大于150℃。
电磁阀宜用于差压小、小口径管道的两位和开关操作控制的工况。直通型电磁阀可用于双位控制和远程控制,根据程序控制的逻辑关系可选择电开式或电关式。
自力式控制阀宜用于工艺介质流量变化小、控制精度要求不高或无外动力源的场合。
控制阀口径可按本规范附录A的方法确定。
控制阀的选取应避免使阀工作时出现闪蒸、汽化等现象。
控制阀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噪声不应大于85dB(A)。
控制阀流量特性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流量特性的选取应根据被调参数、干扰源、阀阻比S值、系统的特性、管道的配管、负荷变化综合确定。
直线特性的阀门宜用于下列工况:
&&&&&&&&1)侧重阀门寿命时;
&&&&&&&&2)阀压差及给定值变化小,工艺过程主要变量的变化小时;
&&&&&&&&3)调节对象特性为线性的场合。
等百分比特性的阀门宜用于下列工况:
&&&&&&&&1)放大倍数随负荷干扰加大而趋小的对象;
&&&&&&&&2)要求可调范围大,管道系统压力损失大,开度变化及阀上压差变化较大时;
&&&&&&&&3)阀阻比S为0.3~0.6时;
&&&&&&&&4)系统负荷变化较大;
&&&&&&&&5)阀常在小开度状态下运行时。
直线特性或等百分比特性均可选用的阀门宜用于下列工况:
&&&&&&&&1)阀阻比S为0.6~1.0时;
&&&&&&&&2)系统比较稳定,阀工作区域很窄时。
阀门的流量特性可按表5.8.16选取:
表5.8.16
阀门的流量特性选取
△Pn为正常流量下的控制阀两端压差。
△PQun1为控制阀关闭时的两端压差。
快开特性的阀门宜用于下列工况:
&&&&&&&&1)两位动作的场合;
&&&&&&&&2)需要迅速通过介质获得控制阀最大流通能力的场合;
&&&&&&&&3)控制器应设定在宽比例带时。
控制阀流开、流闭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公称直径不大于20mm、静压高、压差大或气蚀冲刷严重的高压阀,应选用流闭型;当公称直径大于20mm时,应以稳定性好为条件来决定流向。
角型阀用于高粘度、含固体颗粒介质的场合且要求自洁性能好时,应选用流闭型。
单座阀、小流量调节阀宜选用流开型;当冲刷严重时,可选用流闭型。
单密封套筒阀宜选用流开型;有自洁要求时,可选用流闭型。
单座阀、角型阀、套筒阀或快开流量特性的两位式控制阀,应选用流闭型;当出现水击、喘振时,应选用流开型。
执行机构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执行机构的输出力矩、行程、响应速度应与控制阀相匹配。
自动调节和起切断作用的控制阀,宜选用气动执行机构。无气源时,可选用电动、液动、气-液联动或电-液联动执行机构。
气动执行机构宜选用气动薄膜执行机构;要求执行机构输出力较大、响应速度较快时,宜选用气动活塞式执行机构或长行程执行机构。
要求推力大、响应时间快或气源难以满足要求的控制阀,宜选用气-液联动、电-液联动执行机构。
上阀盖型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当操作温度介于-20℃~200℃之间时,应选用普通型阀盖。
当操作温度高于200℃时,应选用散热型阀盖。
当操作温度低于-20℃时,应选用长颈型阀盖。
当工艺介质有毒、易挥发或不允许外泄漏时,应选用纹波管密封型阀盖。
阀材料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阀体材质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阀体的材质应根据工艺介质的温度、压力、差压和腐蚀性确定,且不应低于相连接的工艺管道的材质;
&&&&&&&&2)阀体材质可选用铸钢或锻钢,当工艺介质有特殊要求时,可选用不锈铸钢、不锈锻钢或特殊材质;
&&&&&&&&3)铸钢阀体宜用于空气、饱和蒸汽或过热蒸汽非腐蚀性液体和气体。
阀内件材料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非腐蚀性流体,阀芯材质宜选用不锈钢;
&&&&&&&&2)腐蚀性流体,阀芯、阀座的材质应根据流体的种类、浓度、温度和压力,选用相适应的耐腐蚀材料;
&&&&&&&&3)闪蒸、空化或严重汽蚀介质的场合,阀内件表面应进行硬化处理;
&&&&&&&&4)流体温度不小于300℃、阀两端压差不小于1.5MPa的场合,阀内件表面应进行硬化处理;
&&&&&&&&5)流体中含有固体颗粒的场合,阀内件表面应进行硬化处理;
&&&&&&&&6)流速大或冲刷严重时应选用耐磨材料。
填料函结构、材料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填料函宜选用单层结构,对毒性较大的流体、低温或温度高于200℃的场合,应选用双层结构;
&&&&&&&&2)填料函材质宜选用V形聚四氟乙烯,温度高于200℃的场合应选用柔性石墨。
控制阀附件的选型应符合下列要求:
阀门定位器宜用于下列场合:
&&&&&&&&1)摩擦力大、需要精确定位时;
&&&&&&&&2)需要提高控制阀响应速度时;
&&&&&&&&3)需要提高执行机构输出力和切断能力时;
&&&&&&&&4)分程调节系统或控制阀运行中要改变正反作用形式时;
&&&&&&&&5)需要改变控制阀流量特性时;
&&&&&&&&6)调节器比例带很宽,但又要求对小信号有响应时;
&&&&&&&&7)选用无弹簧执行机构或活塞执行机构实现比例动作时;
&&&&&&&&8)用标准信号操作弹簧范围在20kPa~100kPa以外的执行机构时;
&&&&&&&&9)大口径控制阀;
&&&&&&&&10)高压差场合。
气动控制阀阀门定位器,宜选用电/气阀门定位器;振动场合及温度较高的场合,宜选用电气转换器及气动阀门定位器。
手轮机构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工艺安全生产联锁用的紧急切断阀或安装在禁止进入的危险区内的控制阀不应设置手轮机构,用于其他功能且未设置旁路的控制阀应设置手轮机构;
&&&&&&&&2)大口径及需要用手轮限制阀门开度的场合应设置手轮机构。
控制阀的阀位应在动力失效后处于工艺要求的状态。
阀位回讯器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气动执行机构需要远程指示控制阀开、关状态的场合应配用阀位回讯器;
&&&&&&&&2)电动执行机构应配用阀位回讯器。
电磁阀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控制单作用气缸执行机构、气动薄膜执行机构、气动控制阀及其他控制系统进行气路的自动切换控制或联锁程序控制的场合,宜用二位三通电磁阀;
&&&&&&&&2)控制双作用气缸执行机构、活塞式执行机构以及使用切断球阀的自控系统中实现自动切换控制或联锁程序控制的场合,宜用二位五通电磁阀。
调节和显示控制仪表
调节仪表的选型应符合下列要求:
调节仪表宜选用全刻度指示型。
调节规律应根据对象特性,检测元件、变送器、执行器的各单元特性,干扰形式和部位,以及调节品质确定。
位式调节仪表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用于联锁和自动启、停车,调节品质要求低的开关式简单调节系统,宜选用位式调节器;
&&&&&&&&2)要求改善调节品质时,宜选用具有时间比例、位式比例积分或比例积分微分调节规律的位式调节器。
复杂调节系统中的调节仪表,宜选用单元组合式调节仪表或可编程序调节器。
按时间程序给定的单变量调节系统,气动仪表可选用气动时间程序定值器;电动仪表可选用带程序给定装置的动平衡式仪表或其他程序给定装置。
采用手动远程操作改变调节系统的设定值或对执行器直接操作的场合,可选用手动操作器(或遥控器)。
调节仪表附加功能的选择:
&&&&&&&&1)只允许单向偏差存在或间歇工作的具有积分作用的调节器,应选用具有防积分饱和功能的调节器;
&&&&&&&&2)根据安全、限制调节阀的开度等工艺过程的要求,需要限制调节器的输出信号的调节系统,应选用具有输出限幅功能的调节器;
&&&&&&&&3)调节仪表应具有手动-自动、内设定-外设定功能,应附有自动跟踪功能的无扰动切换装置。
显示仪表的选型应符合下列要求:
需要精确读数的变量显示,应选择数字显示仪表。
显示仪表的精确度不宜低于检测仪表的精确度,显示仪表的量程应与检测仪表的量程相匹配。
控制室盘装显示仪表宜选用矩形表面的仪表,用于现场安装的仪表,可选用圆形表面仪表。
同时显示的多个参数对工艺过程影响小、变化缓慢时,宜选用自动巡回检测仪表,检测点数可适当备用。
重要参数的报警,宜将报警开关信号直接引入闪光信号报警仪表作声光报警。
工艺过程中的重要变量需要记录时,宜选用记录仪。相关的多个变量需要记录时,可采用多通道记录仪。
现场仪表至控制系统的信号传输方式,应根据信号精确度、选用技术和信号源条件、操作需要、可靠性和信号响应确定。
电动仪表信号可选用模拟量信号、数字量信号和数字通信信号,也可选用电阻、毫伏、脉冲等其他类型信号,信号传输类型应符合下列要求:
模拟量信号宜为4mA~20mA DC、1V~5V DC两线制,可选用带数字通信的模拟量信号。
数字量信号应为无源或有源触点开关信号,开关触点容量应与控制系统的负载匹配。
数字通信信号包括串行数据、现场总线,数字通信信号应能通过控制系统或手持通信器,实现对现场仪表进行参数组态、自诊断。
热电阻、热电偶根据仪表选型要求,可选用电阻、毫伏信号。
流量计根据仪表选型要求,可选用脉冲信号。
气动仪表信号宜为20kPa~100kPa。
仪表应安装在测量准确、便于观察、操作及维修的位置,避开振动、高温、静电和电磁干扰;无法避开时,应选择适合工况的仪表或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仪表安装方式应保证测量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当仪表不能满足环境条件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与仪表连接的工艺过程连接头、管阀件的压力等级和材质不应低于所在工艺设备或管道的相关要求;法兰密封垫片和紧固件的材质,不应低于工艺法兰所用密封紧固件的材质。
流量仪表和控制阀应在工艺管道吹扫后安装,流向应与工艺介质流向一致。
取压和测温元件在同一管段上安装时,取压点应在测温元件前(按介质流向),二者相距不应小于200mm。
仪表或连接附件与工艺管道焊接时,宜避免异种钢焊接。
常用过程分析仪表检测器的安装、取样及预处理装置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石油化工仪表安装设计规范》SH/T 3104的有关规定。
仪表应安装在测量准确、便于观察、操作及维修的位置,避开振动、高温、静电和电磁干扰;无法避开时,应选择适合工况的仪表或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仪表安装方式应保证测量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当仪表不能满足环境条件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与仪表连接的工艺过程连接头、管阀件的压力等级和材质不应低于所在工艺设备或管道的相关要求;法兰密封垫片和紧固件的材质,不应低于工艺法兰所用密封紧固件的材质。
流量仪表和控制阀应在工艺管道吹扫后安装,流向应与工艺介质流向一致。
取压和测温元件在同一管段上安装时,取压点应在测温元件前(按介质流向),二者相距不应小于200mm。
仪表或连接附件与工艺管道焊接时,宜避免异种钢焊接。
常用过程分析仪表检测器的安装、取样及预处理装置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石油化工仪表安装设计规范》SH/T 3104的有关规定。
温度测量仪表
温度测量仪表宜采用固定法兰或固定螺纹方式安装。
温度测量仪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温度测量点应设在能准确、灵敏反映介质温度和振动较小的位置,不应设置在介质不流动的死角处。
温度测量仪表宜安装在流量计下游,安装时宜符合有关规范要求。
温度测量仪表在管道上宜垂直安装,在弯头处安装时,应逆向介质流向,在设备上宜水平安装。
公称直径不大于DN80的管道,温度测量仪表可在弯头处安装或扩大管径斜45°逆流向安装。热电偶、热电阻和双金属温度计,管道直径宜扩大为DN100。压力式温度计的扩管管径应根据计算后的浸没长度决定,扩大管径部分的长度为250mm~300mm。
压力式温度计测温元件应全部浸入被测介质中。
温度测量仪表的插入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在管道上的插入深度宜到管道中心。当管道直径大于DN250时,应根据具体工况计算确定,并应保证测温元件敏感段全部插入介质中;
&&&&&&&&2)在设备上的插入深度应能保证精确测量介质温度,且不应与设备内构件碰撞;
&&&&&&&&3)在烟道、炉膛及绝热材料砌体设备上安装时,检测元件插入深度应根据具体工况计算确定。
储罐上温度测量仪表的安装位置宜高于罐内加热盘管600mm;在浮顶罐上安装的温度测量仪表不应妨碍浮盘移动。
表面温度计的感温面应与被测表面紧密接触。
温度测量元件用于测量下列介质和装置的温度时,应外加温度计套管:
可燃介质。
压力较高或高速流动的非可燃流体。
压力较高的储罐。
采用不能抽芯的测温元件或不允许停产检修的工艺装置。
有毒介质。
选用的测温元件套管或管嘴应符合下列要求:
测温元件套管或管嘴材质应根据被测介质的温度、压力、腐蚀性及磨损等因素选择,不应低于设备或管道材质要求。
套管的工作压力不应超过相应工作温度下套管的允许最大工作压力。
套管的工作流速不应超过套管在相应的工作温度下可承受的最大流速。
保护套管的形式应根据介质的条件确定,中、低压介质宜采用直形保护套管;高压介质和流速较高介质应采用整体钻孔锥形保护套管。
测温套管和管嘴与工艺设备、管道采用焊接方式连接时,宜选择与工艺设备、管道相同的材质。
采用法兰式或法兰夹持安装的测温套管,可选择与设备、管道不同材质,但应适应介质物理性质和防腐要求。
压力测量仪表
压力仪表取压接口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取压接口应设在被测介质流束稳定的位置,避开管路弯曲、分叉及涡流的区域。接口形式可为法兰或螺纹。
在调节阀前取压时,与阀门距离不宜小于2倍管径,在其后取压时,不宜小于3倍管径;泵出口取压时,与泵出口法兰的距离不宜小于2倍的管径。
水平或倾斜管道上的取压接口不应设在管道底部。
塔和容器上的取压接口宜设在气相段。
压力仪表的安装方式应根据被测介质的物理性质确定,当测量介质高温、粘稠、含颗粒杂质时,宜采用法兰连接。
压力仪表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应安装在取压点较近的位置。
带就地指示表时,应安装在易观察和检修的地方。
仪表的取压接口应设置根部阀,就地压力表宜根据介质物理性质和工艺要求增设排放阀或二阀组。压力远传仪表除设置根部阀外,GC1/GC2管道还宜设置阀组和泄压部件。
就地压力表宜垂直于水平面,安装在易于观察和检修的地方。
高压压力表安装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法兰式差压变送器毛细管敷设宜加保护措施。
仪表安装部位有振动时,应选择合适的仪表或采取减振措施。
压力仪表安装附件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安装附件应根据工艺介质的压力、粘稠性、温度高低进行选择。
介质温度高于60℃或低于-29℃时,导压管应有足够长度的散热或汽化段。
测量易汽化液体及易凝结气体或被测介质腐蚀、粘度大、易结晶,应加装隔离装置。
被测介质的压力急剧变化或脉动,应加装阻尼器或缓冲器。
当环境温度接近或低于测量介质的冰点或凝固点时,测量管道应采取绝热或伴热措施。
流量仪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流量仪表宜水平或垂直安装。除特殊要求外,垂直安装时,介质流向应自下而上。
流量计应安装在被测介质完全充满且无机械振动的管段上。
流量计上下游应按产品和有关规范要求设置直管段,上下游直管段公称直径与流量计的公称直径应相同。
在连续运行的场合,应设置前后截断阀和旁路阀。当用于贸易计量或有备用回路及采用可更换孔板节流装置时,应设置前后截断阀而不设置旁路阀。
应留有足够维修、拆卸空间。
应根据流量计和过滤器的重量设置支撑或基础。
孔板流量计、文丘里管、喷嘴的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安装在圆形截面管道中的差压装置测量满管流体流量》GB/T 2624.1~GB/T 2624.4的有关规定。
可变面积流量计应垂直安装在无振动的管道上,其中心线与铅垂线间的夹角不应超过2°,上游侧直管段长度不应小于2倍管径。测量脏污介质时,上游侧应装过滤器。
靶式流量计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可安装在水平或垂直管道上,当介质含固体悬浮物时,应安装在水平管道上。
靶中心应与管道轴线同心,靶面应迎着流向且与管道轴线垂直。
上下游直管段长度应满足产品要求。
测量易凝、易结晶或含悬浮颗粒的介质时,流量计应设置冲洗管嘴。
插入式流量计焊接短管高度宜为80mm~120mm。
涡轮流量计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涡轮流量计宜安装在水平管道上。
上下游直管段长度应满足制造厂要求。
上游侧宜装过滤器,当被测液体中含有气体时,上游侧应装除气器;过滤器、除气器应位于直管段之前。
当流量计用于液态烃计量时,安装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液态烃体积测量
涡轮流量计计量系统》GB/T 17289的有关规定。
旋进旋涡流量计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宜安装在水平管道上,也可垂直或倾斜安装。
流量计和测量管路安装时,应减小管路安装所产生的应力。
上游直管段宜为5倍管径,下游宜为3倍管径;当需要精确计量时,上游直管段不应小于10倍管径,下游不应小于5倍管径。当流量计本体自带流动调整器时,上下游直管段长度应按产品要求确定。
容积式流量计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容积式流量计宜安装在水平管道上。
上游侧应装过滤器。当液体中含有气体时,上游侧还应装除气器。
电磁流量计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电磁流量计应安装在不会产生负压和远离强磁场电气设备的管段上。
上游直管段长度不应小于5倍管径,下游不应小于2倍管径;需要精确计量时,上游直管段长度不应小于10倍管径,下游不应小于3倍管径。
插入式电磁流量计在水平或倾斜管道上安装时,探头应安装于管道中心线平面上下45°的范围内。
插入式电磁流量计探头中心线应与管道中心线相垂直。
电磁流量计的传感器宜采用单独接地线可靠接地。
涡街流量计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涡街流量计宜在水平敷设的管道上安装。在垂直管道上安装,测量气体时流体可取任意流向;测量液体时,流体应自下而上流动。
涡街流量计下游直管段长度不应小于流量计直径的5倍管径,上游直管段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工艺管道直径大于流量计直径需缩径时,不应小于15倍管径;
&&&&&&&&2)当工艺管道直径小于流量计直径需扩径时,不应小于18倍管径;
&&&&&&&&3)流量计前具有一个90°弯头或三通时,不应小于20倍管径;
&&&&&&&&4)流量计前具有连续两个90°弯头时,不应小于40倍管径;
&&&&&&&&5)流量计装于调节阀下游时,不应小于50倍管径;
&&&&&&&&6)当流量计前装有不小于2倍管径长度的流动调整器时,流动调整器前应有2倍管径,流动调整器后直管段长度不应小于8倍管径。
被测液体中可能出现气体时,应在上游侧安装除气器。
测量液体时,涡街流量计应安装在介质完全充满的管段上,且不会引起液体产生气化的位置。
涡街流量计前后直管段内径与流量计内径的允许偏差宜为±3%。
插入式涡街流量计宜安装切断球阀。
涡街流量计不应安装在有振动的场所。
质量流量计的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
质量流量计宜安装于水平管道上;当在垂直管道上安装时,流体宜自下而上流动,且出口宜留有适当的直管长度。
当用于测量易挥发性液体时,流量计出口处压力应高于液体的饱和蒸汽压力。当安装于垂直管道上时,宜安装于管道的最低处。
质量流量计转换器处的环境温度不应高于60℃。
质量流量计不应安装在有振动的场所。
直径不小于80mm的质量流量计应在两端加支撑固定。
被测液体含有气体时,应在上游侧加除气器。
气体热式质量流量计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气体热式质量流量计宜安装于水平管道上,当气体流速较低或水平直管段长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可安装于垂直管道上。
气体热式质量流量计上、下游直管段长度应根据工艺安装条件,按产品要求确定。
插入式气体热式质量流量计宜安装截断阀。
外夹式超声波流量计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所选管段应避开强磁场和振动干扰,管段内部应光滑、壁厚均匀。
上游直管段长度不应小于10倍管径,下游不应小于5倍管径。
流量计上游与机泵距离不应小于30倍管径。
外夹式超声波流量计探头宜安装在管道的中部,避开顶部和底部。
安装探头处的管道表面应进行光洁度处理。
外夹式超声波流量计探头安装宜采用V形方式。
当管径小于DN200时,在下列场所探头应采用Z形安装方式:
&&&&&&&&1)被测量流体浊度高,用V形方式测量接收不到信号或信号很弱时;
&&&&&&&&2)管道内壁有衬里;
&&&&&&&&3)管道使用年限太长且内壁结垢严重。
管段式超声波流量计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信号转换器不应受到振动,流量计两侧宜设置支撑。
沙漠或阳光直射的场所,宜安装遮阳板。
流量计应安装在介质完全充满的水平管道上,不应安装在管道的高点、泵入口处。
超声波流量计本体与上下游直管段应同心安装。
上下游直管段应按有关规范和产品要求设置。
气体超声波流量计与调压器一起安装在两汇管之间的管路上时,宜在流量计和调压器之间加设减噪器或减噪管。
物位测量仪表宜采用法兰连接;在常压或低压容器上安装时,也可采用其他连接方式。
物位测量仪表安装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物位测量仪表在容器上连接头的位置,应避开物流的冲击。
仪表的观测面应朝向操作通道,周围不应有妨碍维修仪表的物件。
仪表连接头在容器的底部时,在容器内的伸入长度不应小于100mm。
在容器顶部安装时,下面不应有障碍物。
差压法测量界位时,物位测量仪表的上部仪表连接头应位于液相层内。
数个液位计组合使用时,宜采用连通管安装形式。
料位计安装口应远离下落物料或加保护罩。
玻璃板/管液位计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用玻璃板/管液位计和浮球/浮筒液位计测量同一液位时,玻璃板/管液位计的测量范围不应小于浮球/浮筒液位计的测量范围。
数个液位计组合使用时,相邻的两个液位计在垂直方向应重叠150mm~250mm。
数个液位计组合使用时,宜采用外接连通管安装,连通管两端应装截断阀,玻璃板/管液位计装在此管上,可不另装截断阀。
外浮筒液位计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外浮筒与容器引管间应装截断阀。
液位计安装高度宜使正常液位或界面处于浮筒中心。
内浮筒液位计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正常液位宜在浮筒的中间位置。
液位波动较大时,应加防波管。
浮球式液位仪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仪表连接头的内径应大于浮球的外径,侧装式的连接头长度以浮球无障碍活动为宜。
侧装式液位仪表安装法兰的水平中心线宜与正常液位一致。
在浮球活动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在物流冲击较大的场合应加防冲板。
磁致伸缩式液位计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磁致伸缩式液位计宜安装于容器顶部或容器侧面引出的连通管顶部。
安装于拱顶罐或球罐顶部的磁致伸缩液位计宜采用法兰安装方式,法兰式仪表连接头的内径应大于浮子直径。
当安装于容器外的连通管上时,连通管内径应大于浮子外径,连通管应采用非导磁材料制作;设备与连通管间应安装截断阀。
超声波及微波/雷达液/料位计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测量液位的场合,应与液面向下垂直安装;在容器上接管的长度应保证天线伸出接管外。
测量料位的场合,超声波或微波的波束宜指向料仓底部的出料口。
最高物位不应进入测量盲区,仪表安装连接短管不应设在罐顶中心位置,距罐内壁的最小距离应满足产品要求。
超声波或微波的波束途径应避开容器进料流束的喷射范围以及进料口、搅拌器及其他罐内构件。
雷达液位计天线的轴线应与液位的反射表面垂直。
导波雷达与电容式液位计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液位计应安装于储罐顶部,与罐壁的最小距离应满足产品要求,并避免与设备内的可动部件相碰。当设备内介质波动剧烈时,应对导波杆加透孔式保护管固定。
液位计在设备外连接的旁通管上安装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导波杆的长度应包括上、下部盲区,端部应低于连通管下部连接口中心至少50mm;
&&&&&&&&2)采用双杆式探头的导波雷达液位计时,连通管公称直径不应小于80mm;采用单杆式探头的导波雷达液位计时,连通管公称直径不应小于50mm。
采用电缆探头式液位计测量液位时,宜在设备底部对电缆探头进行拉直固定,且周围至少300mm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液面波动剧烈的场合应加透孔式保护管固定。
静压式液位测量仪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单法兰式液位计的仪表连接头与罐底距离宜大于300mm。
双法兰远传式差压液位计的传导毛细管应采用角钢或钢管固定,环境温度变化大的场所宜采取绝热保温措施。
采用差压变送器测量液位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上下取压仪表连接头之间距离应大于所需测量范围,下取压仪表连接头与罐底距离不宜小于200mm,且宜避开液体出口;上取压仪表连接头宜避开气相喷入口,无法避开时应采取防冲措施;
&&&&&&&&2)测量易挥发、粘稠、易冷凝介质液位时,应在负压侧(气相)加隔离罐或在正负压两侧均加隔离罐;
&&&&&&&&3)测量蒸汽锅炉汽包液位时,应安装温度自补偿式平衡容器,宜对导压管进行隔热保温。
采用插入式反吹法测量液位时,插入导压管的端部与罐底距离不应小于200mm,并应切削成斜坡状。
磁翻板和磁浮子液位计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磁翻板液位计应垂直安装。磁翻板液位计与容器引管间应装设截断阀。
磁翻板液位计本体周围不应与导磁物质接近,不应用铁质材料固定。
磁翻板液位计的安装位置,应避开或远离物料介质进出口处。
磁浮子液位计测量管内不应有焊渣、导磁性物质及其他杂物存在。
火灾和可燃气体及有毒气体仪表
建筑物内的感温探测器、感烟探测器、感烟/感温复合探测器宜采用吸顶式安装,其他探测器的安装应按产品要求进行;手动报警按钮、声光报警器宜采用壁挂式安装,安装位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的有关规定。
手动报警按钮宜安装在人员巡检通道附近,距地面高度不应大于1.5m;声光报警装置可安装在手动报警按钮附近,距地面高度宜大于2.0m。
火焰探测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宜避开高温物体、火炬的火焰、阳光或其他光源直接或间接照射的位置,当不能避开时,应采取相应措施。
不应有障碍物的阻挡,对于外形横、纵尺寸不超过0.5m的障碍物,探测器与障碍物的距离不宜小于2.5m;对于外形尺寸超过0.5m且无法避免时,应适当增加探测器的数量。
线型感温探测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靠近被保护物安装,可采用直线式、环绕式或近似正弦波方式安装。
接线盒和终端盒应安装在便于检查的位置,且牢固、防振。
应避免重物压在探测器上,也不应在传感电缆上涂刷其他物质。
不应安装在可能存在机械损伤的场所。最小弯曲半径宜为150mm,不应将传感电缆锐角折弯使用。
点式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检(探)测器安装位置与周边管线或设备之间应留有不小于0.5m的净空和出入通道,红外对射式可燃气体检(探)测器之间不应有遮挡物。点式可燃气体探测器安装高度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石油天然气工程可燃气体检测报警系统安全技术规范》SY 6503的有关规定,有毒气体检(探)测器安装高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GB 50493的有关规定。
控制阀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控制阀宜垂直,正立安装在水平管道上。公称通径大于DN80的控制阀的前后管道上宜设支撑。
控制阀的安装位置应远离连续振动设备,且便于观察、操作和维修。
控制阀带有事故气罐、手轮、闭锁阀等辅助装置时,应留有安装和操作空间。
控制阀底部距地面或平台的距离应大于250mm,对于反装阀芯的单、双座控制阀,宜在阀体下方留出抽出阀芯的空间;顶部与邻近管道的净空间应大于200mm,当设置旁路阀时,控制阀与旁路阀的上下位置应错开。
控制阀用于控制含悬浮物或粘度较高的流体时,宜设冲洗管道。当介质粘度高、易结晶、易汽化或低温时,应采取保温或保冷措施。
控制阀宜设置前后截断阀和旁路阀,截断阀和旁路阀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控制阀设有旁路时,控制阀的上、下游应设截断阀,旁路应设旁路阀。
截断阀尺寸宜与管道尺寸一致。当控制阀公称直径比管道通径小二级时,截断阀可比管道尺寸小一级;当管道公称直径不大于50mm时,截断阀与管道尺寸一致。
当管道公称直径不大于50mm时,旁路阀和旁路的管径与主管道一致;当管道通径不小于80mm时,旁路阀和旁路的管径可比主管道小一级。
自力式控制阀的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
带指挥阀的自力式压力控制阀,指挥阀前宜安装过滤器。
温度控制阀的检测器为双金属时,检测器应垂直安装在水平管道上;温度控制阀的检测器为温包时,宜垂直安装;当条件不允许时,也可倾斜安装,但与水平管道的夹角应大于45°。
自力式压力控制阀前后应安装就地压力表。
仪表盘/台的选型
仪表盘/台应根据仪表设备的选型、控制室布置及环境条件选择,主体材质应为金属,且宜采用标准规格、尺寸的产品。
仪表盘/台的设计选型应符合下列要求:
控制室内安装的仪表盘宜选用柜式。
环境较差的小型控制室和现场安装的仪表盘宜选用柜式仪表盘,当需要操作台时宜选用附接式。
大、中型控制室宜设置独立操作台。
当防爆仪表箱或仪表盘/台采用正压通风时,技术要求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5部分:正压外壳型“p”》GB 3836.5的有关规定,并应设置压力低限报警装置。
室外仪表盘/台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护级别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 4208的有关规定。
仪表盘内应分别设置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铜排和微动开关控制的照明灯,盘后门内侧宜设有资料栏。
集中安装的仪表盘/台颜色宜保持一致。盘与盘、台与台除宽度外的外形尺寸宜保持一致。
仪表盘/台的选型
仪表盘/台应根据仪表设备的选型、控制室布置及环境条件选择,主体材质应为金属,且宜采用标准规格、尺寸的产品。
仪表盘/台的设计选型应符合下列要求:
控制室内安装的仪表盘宜选用柜式。
环境较差的小型控制室和现场安装的仪表盘宜选用柜式仪表盘,当需要操作台时宜选用附接式。
大、中型控制室宜设置独立操作台。
当防爆仪表箱或仪表盘/台采用正压通风时,技术要求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5部分:正压外壳型“p”》GB 3836.5的有关规定,并应设置压力低限报警装置。
室外仪表盘/台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护级别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 4208的有关规定。
仪表盘内应分别设置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铜排和微动开关控制的照明灯,盘后门内侧宜设有资料栏。
集中安装的仪表盘/台颜色宜保持一致。盘与盘、台与台除宽度外的外形尺寸宜保持一致。
仪表盘/台的盘面布置
在同一控制室里,仪表盘之间及每块盘/台上仪表的排列顺序宜按照工艺流程的顺序和操作岗位的要求按顺序从左至右排列。
仪表的排列及编号应与有关工艺设备的排列及编号相对应。
当采用较复杂的调节系统时,应按该系统的操作要求排列仪表。
经常操作的设备宜布置在台面的前方,相互关联的设备宜邻近布置。
仪表和电气设备在盘面上宜布置在距地面高度为850mm~1900mm区间。仪表顶部外缘到盘顶距离不应少于140mm;侧部外缘到盘的侧边不应小于80mm。
仪表盘盘面布置的仪表宜为三排。相同功能的仪表宜布置在同一排。同一排的仪表尺寸宜一致。
盘面上段宜布置指示仪表、闪光报警器和信号灯等监视仪表;中段宜布置需要经常监视和调节的仪表;下段宜布置记录类仪表或开关。
仪表盘/台面布置设计时,应注意仪表和相关电气设备相互位置的对应关系,仪表宜成排布置,仪表和电气设备的下方均应设置铭牌框;设备布置应满足安装、操作和检修的要求。
仪表盘/台上宜预留将来增加仪表的备用位置。
就地仪表盘/台上的电动仪表和电气设备不应与直接检测气、水、油或有爆炸性危险气体的仪表布置在同一盘/台上。
仪表盘/台内的设备布置
安装在盘侧壁的设备与装在盘面的设备应留有适当的安装维修空间。
电动仪表的架装表宜布置在盘后区中间偏上的地方;供电装置、继电器箱宜布置在盘后区的上部。
盘内电源开关、熔断器的布置不宜高于1700mm;横向端子排布置高度不应低于300mm。
附接式操作台上用电设备的电源开关宜布置在相对应的仪表盘内;独立式操作台用电设备的电源开关宜布置在该操作台内。
工艺设备所带的仪表、保护装置宜布置在单独的盘上。
仪表盘内端子排应根据信号类型分别布置。
仪表盘/台的配线配管
仪表盘内配线宜采用暗配线。配线汇线槽的布置宜为环形,汇线槽内配线所占空间不应大于汇线槽横截面积的90%,小型仪表箱内可整齐捆扎明线配线。同一接线端子上的连接芯线不宜超过2根。
软导线应通过接线片或管状端头与仪表及电器元件相接,导线与接线片的连接宜采用压接方式。仪表盘(箱、柜)内部配线不应存在中间接头。
进、出仪表盘的电缆应做电缆头并加以固定,每根电缆应配有相应的电缆标识牌。
现场电缆与仪表盘内仪表之间的接线应通过接线端子连接,但热电偶的补偿导线(缆)及特殊要求的仪表接线可直接接到仪表盘内的仪表上,并应用电缆绑扎带扎牢。
电涌保护器、继电器和安全栅的接线端子不宜直接与现场电缆连接,宜通过盘内接线端子排接线。
电源线与信号线应分开布线。电源线端子与信号线端子应分开,并应用标记端子加以区别。
本质安全型仪表的安装和配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本质安全型仪表的信号线与非本质安全型仪表的信号线(缆)应分开布线。
本质安全型仪表信号线的接线端子与非本质安全型仪表信号线的接线端子应分开布置,其间距应不小于50mm。
安全栅、电流隔离器本质安全关联设备应安装在安全场所一侧,并应可靠接地。隔离式安全栅可不接地。
本质安全线路及其附件,应具有耐久性蓝色标记。
仪表箱(柜)与外部气动管线应采用穿板接头连接。爆炸危险场所仪表箱(柜)的仪表管道及线路引入孔处应采用防爆结构。
仪表盘/台的安装
仪表盘/台宜安装在钢制基座上。当采用屏式仪表盘时,盘后应用钢架支撑。
仪表盘/台的安装与地面应垂直,其倾斜度不宜大于1.5mm/m。
现场就地安装的柜式仪表盘和操作台,应做混凝土基础和钢基座,且应高出周围地面50mm~100mm。
仪表盘/台与基础的固定不应采用焊接方式;室外安装的仪表盘/台应防止日晒、雨淋或风雪自然条件变化对设备造成的不利影响。
控制室的位置选择
控制室的位置应选择在无爆炸、无火灾危险的区域内,宜接近主要工艺装置,但应远离有危险性的工艺设备场所;控制室与站场内各工艺装置的距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183的有关规定。
工艺设备区设置的控制室,当受条件限制不能满足本规范第8.1.1条要求时,应采取正压通风的防护措施,保证室内压力不小于25Pa。
当工艺装置为阶梯式布置时,控制室不应设置在低洼处。
对于易燃、易爆、有毒、粉尘或有腐蚀性介质的工艺装置,控制室应布置在本区域全年主导风向的上风侧。
控制室应远离主干道、强磁场、噪声源及振动设备。
控制室不宜与变压器间、鼓风机间、压缩机间、输油泵房、化学药品仓库相邻。
控制室的位置选择
控制室的位置应选择在无爆炸、无火灾危险的区域内,宜接近主要工艺装置,但应远离有危险性的工艺设备场所;控制室与站场内各工艺装置的距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183的有关规定。
工艺设备区设置的控制室,当受条件限制不能满足本规范第8.1.1条要求时,应采取正压通风的防护措施,保证室内压力不小于25Pa。
当工艺装置为阶梯式布置时,控制室不应设置在低洼处。
对于易燃、易爆、有毒、粉尘或有腐蚀性介质的工艺装置,控制室应布置在本区域全年主导风向的上风侧。
控制室应远离主干道、强磁场、噪声源及振动设备。
控制室不宜与变压器间、鼓风机间、压缩机间、输油泵房、化学药品仓库相邻。
控制室的面积和平面布置
控制室的面积应根据仪表盘或控制柜、操作台的数量和布置方式确定,并应满足监视、操作、维修的需要。
控制室的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仪表盘可按直线型、折线型、弧线型方式布置;操作台可按直线型、弧线型方式布置。
盘前区设操作台时,操作台与仪表盘面距离宜为1.5m~2.5m,与墙面净距离宜为2.0m~2.5m。不设操作台时,盘面与盘前区墙面净距离不宜小于3.5m。
盘后边缘与墙面净距离,宜为0.9m~1.2m。盘后区有辅助设备时,应再加上辅助设备的外形尺寸。盘后区无辅助设备,前开门的柜式仪表盘和通道式仪表盘可直接靠墙安装。
仪表盘(柜)、操作台侧面通道距墙的净距离不宜小于0.8m;其周围1m范围内不应设置采暖设施。
控制室的建筑要求
控制室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2级。当控制室的长度超过12m或面积大于100m2时,出入口不应少于2个。
控制室净高宜为3.0m~3.6m,除采暖管线和仪表风管线外,不应有任何管道通过。控制室进线电缆沟内不应有高温管线通过。
控制室朝向有爆炸危险的工艺装置区侧的墙面上不应设置门窗及洞口。
大型集中控制室的地面应采用防静电活动地板,防静电活动地板距地面高度宜为0.3m,平均负荷不应小于5000N/m2。中、小型控制室的地面宜采用地面砖地面。控制室基础地面应高出室外地面0.3m,当控制室位于爆炸危险场所,且可燃气体或可燃蒸汽相对密度大于0.75时,室内基础地面应高出室外地面0.6m。
控制室的门应按安装在室内设备的最大外形尺寸确定,并应向外侧开启。门、窗宜开向无爆炸、无火灾危险的场所;采用空调装置或正压通风的控制室,宜装气密性良好的固定窗或双层玻璃窗。
控制室的采光和照明应符合下列要求:
控制室宜利用自然光、盘前单侧窗采光。采光面积不应小于地面面积的1/5。
控制室采用自然光时,阳光不宜直接照射在仪表盘或操作台上,入射光不应刺眼和产生眩光,否则应采取遮阳措施。
采用人工照明时,应使仪表盘盘面和操作台台面得到最大照度,且光线柔和、无眩光、无灯影。人工照明的照度值,仪表盘盘面和操作台台面处宜为250lx~350lx,盘后区不应小于200lx。控制室事故照明,盘前区不应小于50lx,盘后区不应小于30lx。
照明灯具宜采用格栅结构的三基色荧光灯,其布置及安装应美观并应易于维护。
控制室的温度宜为18℃~28℃、湿度宜为40%~70%并不应结露。控制室内的墙面应平整无反光,颜色与室内设备的颜色相协调。
控制室内不应引入有毒气体和可燃气体,当有可能出现有毒气体和可燃气体时应设置有毒气体和可燃气体报警装置。
控制室应设置消防和通信设施。
控制室的进线方式和电缆管缆敷设
控制室宜采用地沟进线和架空进线方式;当电缆数量较少时,可采用穿管埋地进线方式。架空进线时,穿墙或穿楼板处应进行密封处理;地沟进线时,室内沟底标高应高于室外沟底标高0.3m以上,入口处应进行密封处理;穿管埋地进线时,穿线管宜倾斜设置,室内外高差不应小于0.3m。
控制室内电缆、管缆应在电缆沟或防静电地板下基础地面上敷设,也可沿盘顶汇线槽敷设;当仪表盘或操作台间的电缆、电线数量较少时,也可穿管敷设。
电线电缆和管线管缆进出控制室处应密封,易燃、易爆场所应符合防火、防爆规定。
供电和供气
仪表供电范围应包括控制室内的电子仪表、计算机控制系统、火气、安全仪表系统和现场仪表设备用电。
供电系统应按用电仪表的电源类型、电压等级设计。仪表供电负荷可分为特别重要负荷和普通负荷。
特别重要负荷应采用不间断电源(UPS)。
普通负荷可采用普通电源。
仪表电源质量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
交流电源电压:(220±22)V;频率:(50±1)Hz;波形失真率:小于10%。
直流电源电压:(24±1)V;纹波电压:小于5%。
电源瞬断时间应小于用电设备的允许电源瞬断时间。
电压瞬间跌落应小于20%。
UPS输出质量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
交流电源电压:(220±11)V;频率:(50±0.5)Hz;波形失真率:小于5%。
直流电源电压24V:24V~28V可调;直流电源电压48V:48V~52V可调;纹波电压:小于0.2%。
电源瞬断时间不应大于3ms。
电压瞬间跌落应小于10%。
仪表供电电源的容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工作电源的容量宜按仪表及控制系统用电量总和的1.2倍~1.5倍确定。
UPS的容量宜按需用UPS仪表用电量的1.2倍~1.5倍确定。
UPS电池后备时间在UPS额定负荷下不应少于30min。
交流UPS应具有下列功能:
故障报警及保护功能。
变压稳压功能。
维护旁路功能。
宜设置通信功能。
UPS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应符合下列规定:
1kVA~5kVA的UPS的MTBF不应小于55000h,当带自动旁路时不应小于150000h。
5kVA~20kVA的UPS的MTBF不应小于150000h。
直流稳压电源及直流不间断电源装置应具有下列功能:
输出电压上下限报警及输出电流过电流报警功能。
输出过电流或负载短路时的自动保护功能,当负载恢复正常后,能自动恢复。
供电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同一控制系统应在同一交流工作电源下工作。双电源供电时,电源应互为备用。
采用交流供电,在仪表系统启动时宜有防冲击保护措施。
仪表电源系统应有电气保护和接地。
安全仪表系统的供电应符合下列要求:
安全仪表系统的供电,应由UPS供电。
电磁阀电源宜采用直流24V。
安全仪表系统的直流电磁阀宜由冗余配置的直流稳压电源供电。电源容量应按额定工作电流的1.5倍~2倍设置。
并联运行的直流稳压电源的容量配置及冗余,应符合下列要求:
采用并联叠加方式配置时,其总容量不应小于仪表系统直流电源的计算容量。
应采用n+1的冗余方式。
供电和供气
仪表供电范围应包括控制室内的电子仪表、计算机控制系统、火气、安全仪表系统和现场仪表设备用电。
供电系统应按用电仪表的电源类型、电压等级设计。仪表供电负荷可分为特别重要负荷和普通负荷。
特别重要负荷应采用不间断电源(UPS)。
普通负荷可采用普通电源。
仪表电源质量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
交流电源电压:(220±22)V;频率:(50±1)Hz;波形失真率:小于10%。
直流电源电压:(24±1)V;纹波电压:小于5%。
电源瞬断时间应小于用电设备的允许电源瞬断时间。
电压瞬间跌落应小于20%。
UPS输出质量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
交流电源电压:(220±11)V;频率:(50±0.5)Hz;波形失真率:小于5%。
直流电源电压24V:24V~28V可调;直流电源电压48V:48V~52V可调;纹波电压:小于0.2%。
电源瞬断时间不应大于3ms。
电压瞬间跌落应小于10%。
仪表供电电源的容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工作电源的容量宜按仪表及控制系统用电量总和的1.2倍~1.5倍确定。
UPS的容量宜按需用UPS仪表用电量的1.2倍~1.5倍确定。
UPS电池后备时间在UPS额定负荷下不应少于30min。
交流UPS应具有下列功能:
故障报警及保护功能。
变压稳压功能。
维护旁路功能。
宜设置通信功能。
UPS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应符合下列规定:
1kVA~5kVA的UPS的MTBF不应小于55000h,当带自动旁路时不应小于150000h。
5kVA~20kVA的UPS的MTBF不应小于150000h。
直流稳压电源及直流不间断电源装置应具有下列功能:
输出电压上下限报警及输出电流过电流报警功能。
输出过电流或负载短路时的自动保护功能,当负载恢复正常后,能自动恢复。
供电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同一控制系统应在同一交流工作电源下工作。双电源供电时,电源应互为备用。
采用交流供电,在仪表系统启动时宜有防冲击保护措施。
仪表电源系统应有电气保护和接地。
安全仪表系统的供电应符合下列要求:
安全仪表系统的供电,应由UPS供电。
电磁阀电源宜采用直流24V。
安全仪表系统的直流电磁阀宜由冗余配置的直流稳压电源供电。电源容量应按额定工作电流的1.5倍~2倍设置。
并联运行的直流稳压电源的容量配置及冗余,应符合下列要求:
采用并联叠加方式配置时,其总容量不应小于仪表系统直流电源的计算容量。
应采用n+1的冗余方式。
仪表供气系统的负荷应包括气动信号转换器、电气阀门定位器、气动执行器、吹气法测量用气、正压防爆通风用气、气动仪表调试检修用气和仪表吹扫用气。
仪表总耗气量可采用下列方式估算:
每台气动阀耗气量为1Nm3/h~2Nm3/h计算。
现场每台气动仪表耗气量为1Nm3/h。
正压通风防爆柜每小时换气次数大于6次。
仪表用气源宜采用洁净、干燥的压缩空气,氮气可作为临时性的备用气源。
供气系统气源操作压力下的露点,应比工作环境或历史上当地年(季)极端最低温度至少低10℃。
仪表空气经过净化处理后,含尘粒径不应大于3μm。含尘量应小于1mg/m3。油分含量应小于10mg/m3。
气源装置的输出压力范围宜为500kPa~1000kPa。
控制室内应设气源总管压力指示和压力低限报警。
压缩机停运时,贮气罐的容量应维持供气时间15min~30min;如设有备用气源,备用气源应能即刻启动投入工作。
仪表空气引入每个供气点前应设置气源球阀,并经空气过滤器减压阀净化和稳压处理。
单独供气过滤减压时,气源阀应安装在空气过滤器减压阀的上游侧,并靠近仪表端。
集中过滤减压时,气源阀应安装在空气过滤器减压阀的下游侧支管上。
现场供气总管、干管、支管或气源分配器前的配管,宜采用镀锌钢管或不锈钢管。连接管件宜与管道材质一致。
气源球阀后及空气过滤器减压阀下游侧配管,宜采用带PVC护套的紫铜管或不锈钢管。
空气过滤器减压阀上游侧供气系统配管,在气源球阀前最小管径宜采用DN15。空气分配器、气源球阀后及空气过滤器减压阀下游侧等短距离配管宜为个6mm×1mm、8mm×1mm或10mm×1mm的紫铜管或不锈钢管。
用气设备集中的地方宜采用气源分配器集中供气,用气设备分散的地方宜采用单回路供气方式。
供气总管、干管或气源分配器上,应留有10%~20%备用供气点,且不少于1点。
供气管路宜架空敷设,敷设时应避开高温、易受机械损伤、腐蚀、强烈振动及工艺管路或设备物料排放口等。
供气管路应避免U形配管,区域的最低点及污物易积聚处应设排污阀。排污阀宜采用球阀或截止阀。
采用集中供气方式时,供气主管应有1/的坡度,并在下游最低点装设排污阀。
从气源干管或支干管向气动仪表配气的支管宜向上或水平向上倾斜引出。
镀锌管应采用螺纹连接,6mm×1mm,8mm×1mm或10mm×1mm的紫铜管或不锈钢管宜采用卡套连接。
电线电缆和仪表管道管缆
电线电缆的选择
电线电缆的选择应根据传输信号类别、敷设方式、环境条件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应选择铜芯电线电缆。
重要检测、控制、安全功能回路的仪表线缆应选用阻燃型,消防系统的电线电缆宜选用耐火型;阻燃电线电缆的耐火等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阻燃和耐火电线电缆通则》GB/T 19666的要求。
电线电缆在酷热、寒冷地区及高温、低温场所,不应超过其允许使用温度范围。
当采用本安仪表系统时,所用电线电缆的分布电容、电感等应符合本安回路的要求,电缆外护套宜为蓝色。
采用带盖板的电缆托盘或汇线槽敷设时,宜选择电缆;穿管敷设时,可选用电线或电缆;敷设在露天的电缆梯架内、地下和易受机械损伤的地方,宜选用铠装电缆。
仪表信号电缆宜选择对绞屏蔽电缆。
热电偶补偿导线的选型应与热电偶的分度号相匹配。
电线、电缆线芯截面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仪表信号电线电缆的线芯截面应满足检测、控制回路对线路阻抗及施工机械强度的要求。一般电缆的线芯截面不宜小于1.0mm2,盘内导线的线芯截面不宜小于0.5mm2。
热电阻、报警联锁信号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容电抗回路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