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移动联通宽带对比 移动 联通 为什么别人要骂你们?

移动电信联通为何今天又被全国用户骂了?_财经评论(cjpl)股吧_东方财富网股吧
移动电信联通为何今天又被全国用户骂了?
  一句话,有感觉吗?  去年的今天(5月15日),对广大网民来说是个重要的日子。那一天,中国移动、中国电信 、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都公布了提速降费方案。  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提速降费”进行得如何了呢?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近日,三大运营商均表示:  我们超额完成了降费目标!  然而,部分用户对此的反应是三  大运营商:超额完成降费目标  让我们仔细看看三大运营商交出的答卷吧。据中新网报道:  中国移动称,其2015年公布的八项降费举措已经全部上线并进行推广,覆盖客户群达1.23亿户,2015年全年手机上网资费较2014年下降43%,超额完成工信部要求的全年资费下降30%的目标。  中国电信表示,2015年,其流量平均资费较上年下降31%,降至0.082元/MB,提前完成年度下降30%的目标;有线宽带的单位带宽价格下降58.8%,由4.9元/Mbps下降至2.02元/Mbps,超额完成年度下降35%的目标。  中国联通方面,今年3月份,中国联通董事长王晓初公开表示,其固网宽带平均单价下降了50.6%,移动数据流量综合单价下降了27%,超额完成预期目标。  4月28日,在一季度工业通信业发展情况发布会上,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表示,今年3月份的用户使用量和去年相比大概增长了46%,而整个通信业的收入增长4.2%。5月6日,闻库还公开表示,去年“提速降费”惠及用户超过400亿元。  电信分析师付亮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如果从工信部逐月公布的《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看,通信业务总量和带来收入之间的剪刀差不断加大,这是‘降费’的表现。”  用户:咦,为啥没感觉?  为什么主要提“降费”目标,而不是“提速”目标呢?记者的理解是这样的:  同等费用享受的带宽更高,网速自然更快,可谓“提速”。同等带宽承担的费用更低,每Mbps带宽的价格下降,可谓“降费”。所以“提速”和“降费”带来的是同一结果——上网体验更好。  从数据上看,三大运营商确实做了很多工作。然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多位用户,得到的反馈多是“没什么感觉”。  图片截自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评论  “我用的是中国联通针对在校大学生的一款套餐,我每月话费50左右,没感觉有什么变化。晚上多了闲时流量,我也没怎么用。如果不外出,我都很少用流量,现在校园里都有wifi。”  ——大学生小李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如是说。  而在北京工作的赵伟(化名),用的是中国移动动感地带一款18元的套餐,其中包括30分钟本地主叫市话,50MB国内数据流量和100条短信。  赵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供的他最近11个月的电话账单显示,他平均每月话费为112.29元,与去年6、7月份相比,去年末到今年前4个月的话费支出差别不大。赵伟说:  “降费以来,套餐费和原来一样,感受比较明显的就是剩余流量不清零。但是剩余流量转到下月仍然用不完。我18元里的50MB流量不够用,额外买了30元500MB的又用不完,没有其它合适的选择。还有短信套餐,现在也不怎么用短信,都发微信了,但套餐费也没少交。”  赵伟2016年1月通信量使用明细截图  对于用户的感受,去年底人民网发起“提速降费你感受到了吗”的调研,96%网友选择了“无”。  平均每月省了2.6元  “提速降费”一年了,三大运营商让利400多亿,为何用户依然表示没感觉?5月6日,工信部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对参与2016“宽带中国”调研采访的媒体表示,我国移动通信用户规模庞大,平均下来,每个用户每月节省2.6元,所以感知不明显。  另据工信部数据显示,2015年,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到389.3M,同比增长89.9%。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邓中亮表示,虽然流量单价下降了,但是因为用户流量使用量上涨了,所以总体消费没有下来,这也是用户感觉降费不明显的原因。  付亮也向记者分析,三大运营商的降费方案主要在降低流量费或者赠送流量,推出不含漫游费的全国统一套餐这些方面,但是对于流量使用少,不经常去外地的用户来说,降费的效果确实不明显。  记者对三大运营商推出的4G无漫游费套餐进行了大致测算。这类套餐市话、长话、漫游实行统一价格,但这一统一价格比原来分开定价时的市话和长话费要高,因此,对于打长途加漫游时间少的用户来说,可能还不及原来漫游分开定价划算。  据中新网报道,相比去年5月15日三大运营商公布的提速降费措施,今年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公布的方案数字指标描述较少,尤其在流量资费下降方面。  去年中国移动称,预计年底流量综合资费下降35%;中国电信称,流量资费降30%;中国联通称,流量单价降20%以上。  今年中国移动对流量资费下降的描述为“降低4G套餐门槛”;中国电信称,“降低移动网络流量平均单价”;中国联通尚无公开表态。  每日经济新闻提到:  任何打圆场都不能回避一个真问题:用户“基本没有感知”的降价,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提速降费”。  眼下而言,要做的无非两件事:一是审计一下去年提速降费方案的落实情况,包括这“400亿元”的胡椒面是怎么计算出来的;二是厘清概念,告诉公众,究竟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提速降费”。
陕西宝鸡网友
股价长点,是硬道理。
胡说八道,我每月的中国移动流量都被清零了.近几个月每月多用了30多元流量费.这就是福建三明移动.移动宽带也是没降费还降速.全是骗人的.
他们临终前的话也许可信性高点!
我都满上了哦
辽宁本溪网友
降价提速了,瞪眼说谎。
是提费降速
评论该主题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
  一句话,有感觉吗?  去年的今天(5月15日),对广大网民来说是个重要的日子。那一天,中国移动、中国电信 、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都公布了提速降费方案。  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提速降费”进行得如何了呢?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近日,三大运营商均表示:  我们超额完成了降费目标!  然而,部分用户对此的反应是三  大运营商:超额完成降费目标  让我们仔细看看三大运营商交出的答卷吧。据中新网报道:  中国移动称,其2015年公布的八项降费举措已经全部上线并进行推广,覆盖客户群达1.23亿户,2015年全年手机上网资费较2014年下降43%,超额完成工信部要求的全年资费下降30%的目标。  中国电信表示,2015年,其流量平均资费较上年下降31%,降至0.082元/MB,提前完成年度下降30%的目标;有线宽带的单位带宽价格下降58.8%,由4.9元/Mbps下降至2.02元/Mbps,超额完成年度下降35%的目标。  中国联通方面,今年3月份,中国联通董事长王晓初公开表示,其固网宽带平均单价下降了50.6%,移动数据流量综合单价下降了27%,超额完成预期目标。  4月28日,在一季度工业通信业发展情况发布会上,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表示,今年3月份的用户使用量和去年相比大概增长了46%,而整个通信业的收入增长4.2%。5月6日,闻库还公开表示,去年“提速降费”惠及用户超过400亿元。  电信分析师付亮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如果从工信部逐月公布的《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看,通信业务总量和带来收入之间的剪刀差不断加大,这是‘降费’的表现。”  用户:咦,为啥没感觉?  为什么主要提“降费”目标,而不是“提速”目标呢?记者的理解是这样的:  同等费用享受的带宽更高,网速自然更快,可谓“提速”。同等带宽承担的费用更低,每Mbps带宽的价格下降,可谓“降费”。所以“提速”和“降费”带来的是同一结果——上网体验更好。  从数据上看,三大运营商确实做了很多工作。然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多位用户,得到的反馈多是“没什么感觉”。  图片截自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评论  “我用的是中国联通针对在校大学生的一款套餐,我每月话费50左右,没感觉有什么变化。晚上多了闲时流量,我也没怎么用。如果不外出,我都很少用流量,现在校园里都有wifi。”  ——大学生小李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如是说。  而在北京工作的赵伟(化名),用的是中国移动动感地带一款18元的套餐,其中包括30分钟本地主叫市话,50MB国内数据流量和100条短信。  赵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供的他最近11个月的电话账单显示,他平均每月话费为112.29元,与去年6、7月份相比,去年末到今年前4个月的话费支出差别不大。赵伟说:  “降费以来,套餐费和原来一样,感受比较明显的就是剩余流量不清零。但是剩余流量转到下月仍然用不完。我18元里的50MB流量不够用,额外买了30元500MB的又用不完,没有其它合适的选择。还有短信套餐,现在也不怎么用短信,都发微信了,但套餐费也没少交。”  赵伟2016年1月通信量使用明细截图  对于用户的感受,去年底人民网发起“提速降费你感受到了吗”的调研,96%网友选择了“无”。  平均每月省了2.6元  “提速降费”一年了,三大运营商让利400多亿,为何用户依然表示没感觉?5月6日,工信部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对参与2016“宽带中国”调研采访的媒体表示,我国移动通信用户规模庞大,平均下来,每个用户每月节省2.6元,所以感知不明显。  另据工信部数据显示,2015年,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到389.3M,同比增长89.9%。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邓中亮表示,虽然流量单价下降了,但是因为用户流量使用量上涨了,所以总体消费没有下来,这也是用户感觉降费不明显的原因。  付亮也向记者分析,三大运营商的降费方案主要在降低流量费或者赠送流量,推出不含漫游费的全国统一套餐这些方面,但是对于流量使用少,不经常去外地的用户来说,降费的效果确实不明显。  记者对三大运营商推出的4G无漫游费套餐进行了大致测算。这类套餐市话、长话、漫游实行统一价格,但这一统一价格比原来分开定价时的市话和长话费要高,因此,对于打长途加漫游时间少的用户来说,可能还不及原来漫游分开定价划算。  据中新网报道,相比去年5月15日三大运营商公布的提速降费措施,今年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公布的方案数字指标描述较少,尤其在流量资费下降方面。  去年中国移动称,预计年底流量综合资费下降35%;中国电信称,流量资费降30%;中国联通称,流量单价降20%以上。  今年中国移动对流量资费下降的描述为“降低4G套餐门槛”;中国电信称,“降低移动网络流量平均单价”;中国联通尚无公开表态。  每日经济新闻提到:  任何打圆场都不能回避一个真问题:用户“基本没有感知”的降价,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提速降费”。  眼下而言,要做的无非两件事:一是审计一下去年提速降费方案的落实情况,包括这“400亿元”的胡椒面是怎么计算出来的;二是厘清概念,告诉公众,究竟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提速降费”。“提速降价”,这是今年三大运营商自上而下的一个大使命。平心而论,在兼顾互联网转型、人才体制转型等时代背景下,三大运营商在提升基础服务的成绩已然是不错的。中移动几天前表示今年的宽带整体降价45%,同样的,广东省电信今年单位带宽单价从年初5.83元/M降至3.22元/M,降幅超45%。而300万户的新增光宽用户超过了前三年光宽的新增总和。今年通信日,三大运营商推出眼花缭乱的“提速降价方案”,诸如闲时流量、夜间流量等名目被吐槽华而不实,但从年底总体的平均数字上看,这些方案确实不是“绣花枕头”,为何吐槽的声音依然那么强烈?被骂的是运营商,我们首先应该从运营商身上找原因。这次运营商的提速降价,很容易被消费者认为是“总理一句话效应”,自上而下总会让用户觉得这并不是真心诚意为用户所做出的改变。且不论出发点是什么,但用户与运营商的互动机制确实过于简单,效率也相对较低。我们可以看到打车、电商网站的评价体系,用户可以看到自己的反馈真正影响到业务;我们也可以看到移动互联网的定制化趋势,用户可以通过自己喜好选择独一无二的产品形态,即使只是一个手机壳颜色的不同———用户需要这种“这家企业为我而改变”的成就感,而运营商给人的这种感知度并不明显。当然从另一个角度说,新生代互联网公司没有运营商的历史用户包袱,而运营商从系统后台、用户运营、客服体系等诸多方面都是一个运转了几十年的大系统,要在这里面加入一个互动、评价、定制等C2B环节,简直是牵一发动全身,需要整个系统的配合,比如说如何把评价体系纳入客服或套餐设计的考核中;比如说如何改进计费系统来适应个性化套餐的出现。但这些还是其次,最关键是老用户的配合程度也决定新业务的开展。比如说黑卡实名登记问题,三大运营商黑卡强制停机的呼声一出就挨喷,但实际上,许多黑卡用户并没有主动的意愿去配合实名登记;比如说光纤进场,物业排他、用户抵制、高额进场费都是常见的问题。运营商除了是一个商业主体以外,还是一个社会公共服务机构,所以在考虑业务发展的同时,也需要考虑新老用户的平衡及社会稳定,这也导致其处理历史遗留问题进度缓慢。运营商既然有两重身份,就需要有两重身份的相对隔离。对于其社会公共服务角色,需要各级政府的政策配合及社会各界的支持。2014年,广东省政府也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我省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来保障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有序开展以及用户自由选择运营商的权利,但是这些举措并未能真正得到有效落实。笔者认为,可以把全省光网建设、光网城市建设等纳入各级政府领导主要考核指标里,定期通报,藉此来表明光纤建设的决心;其次,参照家电补贴模式,对铜升光用户予以补贴,降低用户升光门槛,同时,每月定期进行查处、通报和处罚,促进高速宽带的良性发展,通过奖惩机制来促进良性循环。当前位置 & &
& 移动宽带的辛酸泪 基本免费还年年被骂
移动宽带的辛酸泪 基本免费还年年被骂
06:34:52&&出处:&&作者:杨景景
编辑:雪花 &&)
让小伙伴们也看看:
阅读更多:
好文共享:
文章观点支持
文章价值打分
当前文章打分0 分,共有0人打分
[01-10][01-09][01-09][01-09][01-09][01-07][01-06][01-04][01-04][01-04]
登录驱动之家
没有帐号?
用合作网站帐户直接登录移动电信联通为何今天又被全国用户骂了?
去年的今天(5月15日),对广大网民来说是个重要的日子。那一天,中国移动、中国电信 、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都公布了提速降费方案。
一句话,有感觉吗?
去年的今天(5月15日),对广大网民来说是个重要的日子。那一天,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都公布了提速降费方案。
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提速降费”进行得如何了呢?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近日,三大运营商均表示:
我们超额完成了降费目标!
然而,部分用户对此的反应是三
大运营商:超额完成降费目标
让我们仔细看看三大运营商交出的答卷吧。据中新网报道:
中国移动称,其2015年公布的八项降费举措已经全部上线并进行推广,覆盖客户群达1.23亿户,2015年全年手机上网资费较2014年下降43%,超额完成工信部要求的全年资费下降30%的目标。
中国电信表示,2015年,其流量平均资费较上年下降31%,降至0.082元/MB,提前完成年度下降30%的目标;有线宽带的单位带宽价格下降58.8%,由4.9元/Mbps下降至2.02元/Mbps,超额完成年度下降35%的目标。
中国联通方面,今年3月份,中国联通董事长王晓初公开表示,其固网宽带平均单价下降了50.6%,移动数据流量综合单价下降了27%,超额完成预期目标。
4月28日,在一季度工业通信业发展情况发布会上,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表示,今年3月份的用户使用量和去年相比大概增长了46%,而整个通信业的收入增长4.2%。5月6日,闻库还公开表示,去年“提速降费”惠及用户超过400亿元。
电信分析师付亮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如果从工信部逐月公布的《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看,通信业务总量和带来收入之间的剪刀差不断加大,这是‘降费’的表现。”
用户:咦,为啥没感觉?
为什么主要提“降费”目标,而不是“提速”目标呢?记者的理解是这样的:
同等费用享受的带宽更高,网速自然更快,可谓“提速”。同等带宽承担的费用更低,每Mbps带宽的价格下降,可谓“降费”。所以“提速”和“降费”带来的是同一结果——上网体验更好。
从数据上看,三大运营商确实做了很多工作。然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多位用户,得到的反馈多是“没什么感觉”。
图片截自@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评论
“我用的是中国联通针对在校大学生的一款套餐,我每月话费50左右,没感觉有什么变化。晚上多了闲时流量,我也没怎么用。如果不外出,我都很少用流量,现在校园里都有wifi。”
——大学生小李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如是说。
而在北京工作的赵伟(化名),用的是中国移动动感地带一款18元的套餐,其中包括30分钟本地主叫市话,50MB国内数据流量和100条短信。
赵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供的他最近11个月的电话账单显示,他平均每月话费为112.29元,与去年6、7月份相比,去年末到今年前4个月的话费支出差别不大。赵伟说:
“降费以来,套餐费和原来一样,感受比较明显的就是剩余流量不清零。但是剩余流量转到下月仍然用不完。我18元里的50MB流量不够用,额外买了30元500MB的又用不完,没有其它合适的选择。还有短信套餐,现在也不怎么用短信,都发微信了,但套餐费也没少交。”
赵伟2016年1月通信量使用明细截图
对于用户的感受,去年底人民网发起“提速降费你感受到了吗”的调研,96%网友选择了“无”。
平均每月省了2.6元
“提速降费”一年了,三大运营商让利400多亿,为何用户依然表示没感觉?5月6日,工信部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对参与2016“宽带中国”调研采访的媒体表示,我国移动通信用户规模庞大,平均下来,每个用户每月节省2.6元,所以感知不明显。
另据工信部数据显示,2015年,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到389.3M,同比增长89.9%。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邓中亮表示,虽然流量单价下降了,但是因为用户流量使用量上涨了,所以总体消费没有下来,这也是用户感觉降费不明显的原因。
付亮也向记者分析,三大运营商的降费方案主要在降低流量费或者赠送流量,推出不含漫游费的全国统一套餐这些方面,但是对于流量使用少,不经常去外地的用户来说,降费的效果确实不明显。
记者对三大运营商推出的4G无漫游费套餐进行了大致测算。这类套餐市话、长话、漫游实行统一价格,但这一统一价格比原来分开定价时的市话和长话费要高,因此,对于打长途加漫游时间少的用户来说,可能还不及原来漫游分开定价划算。
据中新网报道,相比去年5月15日三大运营商公布的提速降费措施,今年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公布的方案数字指标描述较少,尤其在流量资费下降方面。
去年中国移动称,预计年底流量综合资费下降35%;中国电信称,流量资费降30%;中国联通称,流量单价降20%以上。
今年中国移动对流量资费下降的描述为“降低4G套餐门槛”;中国电信称,“降低移动网络流量平均单价”;中国联通尚无公开表态。
每日经济新闻提到:
任何打圆场都不能回避一个真问题:用户“基本没有感知”的降价,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提速降费”。
眼下而言,要做的无非两件事:一是审计一下去年提速降费方案的落实情况,包括这“400亿元”的胡椒面是怎么计算出来的;二是厘清概念,告诉公众,究竟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提速降费”。
(责任编辑:DF155)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移动、联通、电信都出了小程序,你还没用上吗?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流量包余额剩余多少,直接影响着我们每天生活的质量。
毕竟,流量告急的话,就无法畅快打游戏、刷微博、看视频了。
要查询流量及话费余额等信息,可能大多数人还停留在「短信获取」这个已存在十多年的「古老招式」上,但短信内容有限且纯文字,已不太适合当下这个时代了。
好在运营商们都还是非常与时俱进的,纷纷发布了小程序版的营业厅,手机流量、话费等相关业务可以在微信中快速操作完成。
本期,知晓程序(微信号 zxcx0101)就给大家来详细介绍三大运营商的营业厅小程序。
关注「知晓程序」微信公众号,在后台回复「0109」,一张图教你玩转小程序。
中国移动 10086+
「中国移动 10086+」 这款小程序,主要提供流量话费等信息查询和充值两大功能。
当你输入手机号与短信验证码完成登录后,你的流量余额就会在最显要的位置,以图形的方式清晰展示在你面前。
可见,移动还是知道大家最关心的是什么的。
此外,还能在此界面中迅速查看到话费余额、剩余通话时长、当月话费及积分等信息。
点击流量图表下方的「充流量 充话费」按钮,就可以迅速给手机充值话费和补充流量包啦,只是价格上并没有什么优惠。
顶部的手机号也可以更换为其他移动的号码,帮别人充值也是可以的。
整体来说,查询和充值都算是很便利的。
「中国移动10086+」小程序使用链接
/miniapp/3289/
「中国联通」这款小程序,打开后的第一步,同样也需要输入手机号和验证码完成登录。
成功登录后,你将能看到一个 3 格仪表盘,分别展示话费余额、剩余流量、剩余语音时长这 3 项重要的信息。
账户信息查询方面,联通在这款小程序中,还更进一步提供了实时话费和套餐余量这两项。
这里特别要给套餐余量这个功能点赞,因为终于知道我的流量余额是由那些流量包组成,以及各个流量包的消耗进度具体如何了。
看到目前为止,上月转结剩余的流量还没用完,其他两大核心流量包还处于全额待命状态,我就安心了。
在充值方面,中国联通目前仅提供流量包充值,不能进行话费充值。
值得注意的是,流量包的订购是直接计费到你的手机账户上,通过手机余额进行费用结算扣除,并不能直接微信支付购买。
「中国联通」小程序使用链接
/miniapp/3290/
中国电信营业厅
中国电信是三家运营商小程序中功能最全面的一个。
除了在顶部位置能看到一个比中国移动的小程序还要详实的流量数据图表以外,还提供套餐用量、历史账单、话费充值、流量充值和积分查询 5 大功能,移动和联通两家小程序所具备的优势和特色,电信也都有。
在套餐用量中,能查看到所有已开通的套餐计划的当前消耗进度,上月转结的流量也有清晰的展示。
如果你觉得流量不够用了,还有快速进入充值的按钮,催你赶紧买买买、花花花,想得还是很周到的。
历史账单也能提供非常详细的账户消费数据,能查询到最近 6 个月的账单信息。
如果收到账单短信感觉话费消耗有异常,可以来这里了解具体费用的详情。
在电信这个小程序里,可以进行话费充值和流量充值,并且可以直接微信支付,充话费还有折扣。
从这几个功能细节来看,电信小程序的充值功能已经全面超越了移动和联通。
「中国电信营业厅」小程序使用链接
/miniapp/3292/
三家运营商的小程序对比下来,如果要对体验进行排名的话,我觉得是中国电信 & 中国联通 & 中国移动。
不过,无论你是哪家运营商的客户,目前都能通过他们提供的小程序顺畅完成流量查询、话费查询、充值这三项主要业务。
由于每个月总会有那么几天会生活在流量告急的焦虑之中,所以我最希望这类小程序能增加一个流量预警或是流量余额定期提醒的功能,这样有助于管好自己的手,让流量能成功撑到月份的最后一天。
关注「知晓程序」微信公众号,在微信后台回复「购物」,获取更多购物类小程序推荐。
有好的产品或者项目希望我们报道,猛戳这里
12文章总数
全新爱范儿 App 现已适配
Android 及 iPhone
使用微信扫码关注爱范儿微信公众号
关注爱范儿微信号,连接热爱,关注这个时代最好的产品。
想让你的手机好用到哭?关注这个号就够了。
关注玩物志微信号,就是让你乱花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移动联通电信4g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