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文字D梦现↓↓ed2k链接转http源地址 http://pan.baidu.com/s/1bpMycn9

流量不清零跑得快风波,运营商到底在掩盖什么
扫描到手机,看更多国搜资讯
您可以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您可以在手机国搜客户端继续浏览本文,并可以分享给你的好友。
核心提示:近日,电信运营商流量不清零再起波澜,用户说流量不清零跑得快,中移动、中联通中电信均否认称,运营商不能修改计费系统,用户要警惕“无意中”上网流量。而电信专家则称,运营商的处理方法(投诉后就送流量),让人觉得运营商有意在掩盖什么。
文/搜狐科技
近日,电信运营商流量不清零再起波澜,用户说流量不清零跑得快,中移动、中联通中电信均否认称,运营商不能修改计费系统,用户要警惕“无意中”上网流量。而电信专家则称,运营商的处理方法(投诉后就送流量),让人觉得运营商有意在掩盖什么。
三电信运营商均出现“跑得快”现象
中移动:据媒体报道,一位消费者原本每个月套餐内700MB的流量都用不完,但在中移动宣布自10月1日起套餐内剩余流量当月不清零之后,才到10月2日,他突然发现居然已经“使用”了近550MB的流量。当他致电中国移动表示质疑之后,客服人员爽快地提出“赠送500MB流量”,并且在电话挂了之后就马上到账。
中联通:媒体报道称,联通用户@二愣子叔叔:9天用完了平时30天的量。据了解,“二愣子叔叔”,是来自浙江的李先生,称不管在家还是上班基本都是连Wifi的,但9天就差不多把平时1月的流量用完了,而且周围的不少朋友都出现了此问题。
中电信:据《央广网》报道,有不少消费者吐槽10月以来流量用的速度过快,以前月底还有流量,现在到月中流量已经用完。其中,电信用户@CV小天叔:360手机卫士测出来的和电信官网给出来的数据出入很大。报道称,“CV小天叔”,是来自广州的谢先生,称他的手机有时候1秒用掉二三百兆流量。当他向广州电信投诉时,客服人员告诉他可以返还部分钱,但责任应归咎于谢先生的手机本身。谢先生还称,他身边使用电信的朋友,5位中有4位反映流量使用过快。于是,谢先生怀疑是电信运营商偷了流量。
流量跑得快风波为何要急于平息?
在“流量不清零”之后,“流量跑得快”在互联网上持续发酵,电信运营商和用户各执一词,专家更是模棱两可,搜狐科技调查,主要原因有三个:
1、调查中,电信行业之外的人士对运营商做法非常不解,既然没有偷用户的流量,为何用户一投诉,运营商就立即返还流量?这不明摆着理亏吗?
对此,运营商内部人士对搜狐科技透露,这个奇怪现象主要原因缘于工信部对电信运营商的考核:
其一、严控电信用户申诉率,考核指标为电信用户申诉率每季度不高于20人次/百万用户,全年不高于70人次/百万用户;
其二、严厉打击不明扣费,考核指标为电信用户涉及相关问题争议的申诉率年度不高于6人次/百万用户,对“恶意扣费”零容忍。
该人士说,在《电信法》没有出台之前,主管部门靠政策的高压态势下,运营商宁可“赔付”用户,用户表示满意了,就息事宁人。要解决运营商“花钱”摆平投诉的问题,就必须建立一个公开透明的投诉机制,而不能让运营商自己证明自己没有偷流量,而是由第三方来调查。
2、运营商以“用户隐私”为由难以服众
用户流量哪里去了?针对用户9天用户了一个月的流量、10月份流量超过了以往任何月份,这种现象也不全是用户和媒体凭空捏造。运营商声明称,移动互联网软件多、4G网络流量跑得快等。其实,这种说法也只是一种猜测。
搜狐科技拨打了10086客服热线咨询,目前用户在手机平台或营业厅可以查询流量使用情况,但是,只能查询到具体时段使用情况,不能查明用户到底下载何种软件或者浏览何种网页(相关人士解释这是用户隐私,电信运营商不能监控),因此,即便是用户确实自己过失导致流量损失,仍然没有权威数据来说服用户。
3、据统计,三大运营商净利总和1100亿元,相当于前三季度平均日赚4亿元。但是,运营商财报却表示,流量不清零会导致第四季营收下降。运营商为了应付国资委利润考核,在“流量不清零”、“提速降费”等问题上迟迟不决,也是利润考核压力。在搜狐科技调查中,有内部人士透露,中国10亿用户,系统出错率在0.1%,也是一个巨大的人群,而且跨区域计费系统不能保证100%不出错,内部人士做了手脚的情况存在。由于缺少第三方权威机构监督,在计费问题上,运营商既是裁判员也是运动员,用户投诉运营商偷流量,由运营商自己来处理自己,外界很难查明“内鬼”。
专家质疑运营商:有意在掩盖什么?
“运营商的处理方法(投诉后就送流量),让人觉得运营商有意在掩盖什么”。电信业资深人士付亮认为,“运营商宣传不及时不到位,近几个月来,流量高消耗投诉一直时有发生,也有媒体报道,运营商未积极分析问题并宣传。本月初,有媒体将此现象与“流量不清零”联系在一起,甚至出现大量媒体评论后,运营商还假装不知道。”
付亮称“不少用户感觉到近几个月所使用流量有明显增加,形成了共鸣(可以发现不少认证名人,包括业内人士,他们也怀疑自己的流量消耗加快)”。再加上运营商“公信力”太差,因此一与运营商相关,就可能被舆论导向负面(典型例子是中国移动阶梯套餐试点套餐还未推出,就已经引来几波媒体负面评论);另外,权威声音迟到,即使三大运营商迟到的辟谣信息中,也并未能做到真正“解惑”。
“一些人自己流量多了,不从自己找原因,就想运营商的计费系统被修改了,流量跑得更快了”,电信专家项立刚撰文力挺运营商称“运营商的计费系统不能轻易修改。”项立刚分析认为,电信运营商计费系统是一个严格管控系统,工信部一直有管理和检查,任意修改数据是违法行为,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三大运营商集体“喊冤”:都是4G惹的祸
流量不清零跑得快,就像当初“一夜之间房子归中移动”一样在互联网发酵。在市场上“肉搏”多年的三大电信运营商这次异口同声地做出了回应,这是媒体谣言。运营商的计费系统没有问题,流量跑得快与移动互联网和4G有关,和月底流量不清零无关。
中移动:警惕无意中上网流量
“相关报道不属实,手机流量不会跑得快”,中移动声明表示,其计费系统有着严格的检查校验机制,通过了各级主管部门和独立第三方的不断检查测试,同时针对相关报道,中国移动还专门组织了流量计费测试,没有发现“手机流量跑得快”问题。中国移动郑重承诺,“计费误差,双倍返还”,客户尽可放心使用。
对于流量剧增原因,中移动称,智能手机中很多应用软件在客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无意中”产生了上网流量。如天气预报程序定期自动更新天气数据;手机杀毒软件自动进行病毒库的下载;手机邮件收发软件为了保证及时收到邮件而定期访问邮件服务器进行查询;软件定期检查版本、升级或下载补丁软件;免费游戏带有的广告条或广告弹窗内容的更新等。还有一部分由于手机中病毒、木马等导致流量消耗。
中移动说,如果用户对流量使用有任何疑问,通过中移动10086微信、10086微博、,或者10086热线、当地营业厅与中移动联系,中移动将及时为您查证、解答。一旦出现“计费误差,双倍返还”。
中联通:WiFi信号不佳自动启动4G网络下载
针对近日一些媒体和用户对于“手机流量跑得快”现象质疑,中联通表示,计费系统有着严格检查校验机制,通过了各级主管部门和独立第三方的检测,不会出现因计费系统原因导致的“手机流量跑得快”问题。
对于用户流量跑的太快原因,中国联通称,随着4G网络覆盖不断完善、各种应用软件的日益丰富、多种智能手机的频繁推出,用户手机上网习惯的逐渐养成,用户所消费的手机流量将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
“在用户使用手机流量的过程中,还会出现一些应用软件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产生上网流量的问题。”中联通声明称,近期一些用户在更新某款手机操作系统时,新系统默认在下载软件时如果WiFi信号不佳即会不经许可自动启动4G网络下载,用户因此产生高额流量,而用户仍以为是在WiFi状态下上网,不会发生流量费用。针对此现象,建议用户手动关闭该功能,以避免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产生高额流量。
用户发现流量异常反映渠道,每日流量短信提示流量使用进度,通过手机营业厅查询上网流量详单。用户如对其流量使用存有异议,中联通建议可以通过10010与客服人员沟通解决。中国联通将按照客户服务投诉处理流程积极规范处理用户投诉。
中电信:计费系统没有问题,这是诚信的底线
尽管中电信还没有发出公开声明,有关负责人在接受搜狐科技采访时表示,流量计费系统没有任何问题,这是运营商诚信的底线,没有人敢于触碰。希望第三方机构介入调查,还运营商一个公道。
责任编辑:吕志超
免责声明:
本页面呈现之信息,如无特别注明的,均来源于网页搜索结果,中国搜索呈现这些内容之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证实其真实性。如中国搜索呈现的稿件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版权说明:
凡来源标注为“中国搜索”的本网稿件,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
针对近日媒体关注的“手机流量跑得快”问题,中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相关报道不属实,手机流量不会“跑得快”。针对相关报道,中国移动还专门组织了流量计费测试,没有发现“手机流量跑得快”问题。中国移动郑重承诺,“计费误差,双倍返还”,客户尽可放心使用。
针对近日媒体关注的“手机流量跑得快”问题,中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相关报道不属实,手机流量不会“跑得快”。针对相关报道,中国移动还专门组织了流量计费测试,没有发现“手机流量跑得快”问题。中国移动郑重承诺,“计费误差,双倍返还”,客户尽可放心使用。
针对近日媒体关注的“手机流量跑得快”问题,中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相关报道不属实,手机流量不会“跑得快”。针对相关报道,中国移动还专门组织了流量计费测试,没有发现“手机流量跑得快”问题。中国移动郑重承诺,“计费误差,双倍返还”,客户尽可放心使用。
手机流量跑得快被网友广泛关注,除了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发布公开声明回应消费者疑虑,中国电信仍然保持沉默。当前我国电信计量监管存在一定问题有关,建议相关部门探索建立“电信公平秤”制度。
自三大运营商推出10月起手机流量单月不清零后,近日,有网友吐槽流量消耗过快,怀疑运营商在“偷流量”。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在声明中强调,其计费系统有着严格的检查校验机制,通过了各级主管部门和独立第三方的检测,不会出现因计费系统原因导致的“手机流量跑得快”问题。
免责声明:
凡发布在本网上的内容,除标注为“中国搜索”或“国搜”的稿件外,其他均转自第三方网站,是为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不意味着本网认可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如有意见建议,请点击页面下方的“对国搜说”,欢迎及时反馈。
版权说明:
凡来源标注为“中国搜索”的本网稿件,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科技热搜词
黄金周哪些景点最受欢迎,会不会被挤成饼干?当前位置:
&&&流量不清零跑得快风波,运营商到底在掩盖什么
流量不清零跑得快风波,运营商到底在掩盖什么
  近日,电信运营商流量不清零再起波澜,用户说流量不清零跑得快,中移动、中联通中电信均否认称,运营商不能修改计费系统,用户要警惕&无意中&上网流量。而电信专家则称,运营商的处理方法(投诉后就送流量),让人觉得运营商有意在掩盖什么。
  三电信运营商均出现&跑得快&现象
  中移动:据媒体报道,一位消费者原本每个月套餐内700MB的流量都用不完,但在中移动宣布自10月1日起套餐内剩余流量当月不清零之后,才到10月2日,他突然发现居然已经&使用&了近550MB的流量。当他致电中国移动表示质疑之后,客服人员爽快地提出&赠送500MB流量&,并且在电话挂了之后就马上到账。
  中联通:媒体报道称,联通用户@二愣子叔叔:9天用完了平时30天的量。据了解,&二愣子叔叔&,是来自浙江的李先生,称不管在家还是上班基本都是连Wifi的,但9天就差不多把平时1月的流量用完了,而且周围的不少朋友都出现了此问题。
  中电信:据《央广网》报道,有不少消费者吐槽10月以来流量用的速度过快,以前月底还有流量,现在到月中流量已经用完。其中,电信用户@CV小天叔:360手机卫士测出来的和电信官网给出来的数据出入很大。报道称,&CV小天叔&,是来自广州的谢先生,称他的手机有时候1秒用掉二三百兆流量。当他向广州电信投诉时,客服人员告诉他可以返还部分钱,但责任应归咎于谢先生的手机本身。谢先生还称,他身边使用电信的朋友,5位中有4位反映流量使用过快。于是,谢先生怀疑是电信运营商偷了流量。
  流量跑得快风波为何要急于平息?
  在&流量不清零&之后,&流量跑得快&在互联网上持续发酵,电信运营商和用户各执一词,专家更是模棱两可,搜狐科技调查,主要原因有三个:
  1、调查中,电信行业之外的人士对运营商做法非常不解,既然没有偷用户的流量,为何用户一投诉,运营商就立即返还流量?这不明摆着理亏吗?
  对此,运营商内部人士对搜狐科技透露,这个奇怪现象主要原因缘于工信部对电信运营商的考核:
  其一、严控电信用户申诉率,考核指标为电信用户申诉率每季度不高于20人次/百万用户,全年不高于70人次/百万用户;
  其二、严厉打击不明扣费,考核指标为电信用户涉及相关问题争议的申诉率年度不高于6人次/百万用户,对&恶意扣费&零容忍。
  该人士说,在《电信法》没有出台之前,主管部门靠政策的高压态势下,运营商宁可&赔付&用户,用户表示满意了,就息事宁人。要解决运营商&花钱&摆平投诉的问题,就必须建立一个公开透明的投诉机制,而不能让运营商自己证明自己没有偷流量,而是由第三方来调查。
  2、运营商以&用户隐私&为由难以服众
  用户流量哪里去了?针对用户9天用户了一个月的流量、10月份流量超过了以往任何月份,这种现象也不全是用户和媒体凭空捏造。运营商声明称,移动互联网软件多、4G网络流量跑得快等。其实,这种说法也只是一种猜测。
  搜狐科技拨打了10086客服热线咨询,目前用户在手机平台或营业厅可以查询流量使用情况,但是,只能查询到具体时段使用情况,不能查明用户到底下载何种软件或者浏览何种网页(相关人士解释这是用户隐私,电信运营商不能监控),因此,即便是用户确实自己过失导致流量损失,仍然没有权威数据来说服用户。
  3、据统计,三大运营商净利总和1100亿元,相当于前三季度平均日赚4亿元。但是,运营商财报却表示,流量不清零会导致第四季营收下降。运营商为了应付国资委利润考核,在&流量不清零&、&提速降费&等问题上迟迟不决,也是利润考核压力。在搜狐科技调查中,有内部人士透露,中国10亿用户,系统出错率在0.1%,也是一个巨大的人群,而且跨区域计费系统不能保证100%不出错,内部人士做了手脚的情况存在。由于缺少第三方权威机构监督,在计费问题上,运营商既是裁判员也是运动员,用户投诉运营商偷流量,由运营商自己来处理自己,外界很难查明&内鬼&。
  专家质疑运营商:有意在掩盖什么?
  &运营商的处理方法(投诉后就送流量),让人觉得运营商有意在掩盖什么&。电信业资深人士付亮认为,&运营商宣传不及时不到位,近几个月来,流量高消耗投诉一直时有发生,也有媒体报道,运营商未积极分析问题并宣传。本月初,有媒体将此现象与&流量不清零&联系在一起,甚至出现大量媒体评论后,运营商还假装不知道。&
  付亮称&不少用户感觉到近几个月所使用流量有明显增加,形成了共鸣(可以发现不少认证名人,包括业内人士,他们也怀疑自己的流量消耗加快)&。再加上运营商&公信力&太差,因此一与运营商相关,就可能被舆论导向负面(典型例子是中国移动阶梯套餐试点套餐还未推出,就已经引来几波媒体负面评论);另外,权威声音迟到,即使三大运营商迟到的辟谣信息中,也并未能做到真正&解惑&。
  &一些人自己流量多了,不从自己找原因,就想运营商的计费系统被修改了,流量跑得更快了&,电信专家项立刚撰文力挺运营商称&运营商的计费系统不能轻易修改。&项立刚分析认为,电信运营商计费系统是一个严格管控系统,工信部一直有管理和检查,任意修改数据是违法行为,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三大运营商集体&喊冤&:都是4G惹的祸
  流量不清零跑得快,就像当初&一夜之间房子归中移动&一样在互联网发酵。在市场上&肉搏&多年的三大电信运营商这次异口同声地做出了回应,这是媒体谣言。运营商的计费系统没有问题,流量跑得快与移动互联网和4G有关,和月底流量不清零无关。
  中移动:警惕无意中上网流量
  &相关报道不属实,手机流量不会跑得快&,中移动声明表示,其计费系统有着严格的检查校验机制,通过了各级主管部门和独立第三方的不断检查测试,同时针对相关报道,中国移动还专门组织了流量计费测试,没有发现&手机流量跑得快&问题。中国移动郑重承诺,&计费误差,双倍返还&,客户尽可放心使用。
  对于流量剧增原因,中移动称,智能手机中很多应用软件在客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无意中&产生了上网流量。如天气预报程序定期自动更新天气数据;手机杀毒软件自动进行病毒库的下载;手机邮件收发软件为了保证及时收到邮件而定期访问邮件服务器进行查询;软件定期检查版本、升级或下载补丁软件;免费游戏带有的广告条或广告弹窗内容的更新等。还有一部分由于手机中病毒、木马等导致流量消耗。
  中移动说,如果用户对流量使用有任何疑问,通过中移动1、,或者10086热线、当地营业厅与中移动联系,中移动将及时为您查证、解答。一旦出现&计费误差,双倍返还&。
  中联通:WiFi信号不佳自动启动4G网络下载
  针对近日一些媒体和用户对于&手机流量跑得快&现象质疑,中联通表示,计费系统有着严格检查校验机制,通过了各级主管部门和独立第三方的检测,不会出现因计费系统原因导致的&手机流量跑得快&问题。
  对于用户流量跑的太快原因,中国联通称,随着4G网络覆盖不断完善、各种应用软件的日益丰富、多种智能手机的频繁推出,用户手机上网习惯的逐渐养成,用户所消费的手机流量将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
  &在用户使用手机流量的过程中,还会出现一些应用软件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产生上网流量的问题。&中联通声明称,近期一些用户在更新某款手机操作系统时,新系统默认在下载软件时如果WiFi信号不佳即会不经许可自动启动4G网络下载,用户因此产生高额流量,而用户仍以为是在WiFi状态下上网,不会发生流量费用。针对此现象,建议用户手动关闭该功能,以避免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产生高额流量。
  用户发现流量异常反映渠道,每日流量短信提示流量使用进度,通过手机营业厅查询上网流量详单。用户如对其流量使用存有异议,中联通建议可以通过10010与客服人员沟通解决。中国联通将按照客户服务投诉处理流程积极规范处理用户投诉。
  中电信:计费系统没有问题,这是诚信的底线
  尽管中电信还没有发出公开声明,有关负责人在接受搜狐科技采访时表示,流量计费系统没有任何问题,这是运营商诚信的底线,没有人敢于触碰。希望第三方机构介入调查,还运营商一个公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亿智蘑菇官方微信!
Ta的热门文章
535人申请驰为Q-power QC3.0快充移动电源
594人申请Wewow fancy手机云台稳定器
691人申请小嘀T510云智能锁
670人申请饭来F1S 烹饪机器人
898人申请哈德 HUD X1
¥249熊大大: 石墨烯快充充电宝 自带充电头
¥79【EBER】EBER H3mini智能体脂秤:解析身体的秘密
¥1999【小吉】小吉迷你滚筒洗衣机:小身材 大讲究
¥3199【大朋VR】大朋VR一体机M2 Pro:让想象触手可及
¥228【空气净化灯】聪明一休空气净化灯:不光能照明,净化能力也够牛!
你还可以分享到以下地方,获得10蘑菇参与!
免费试用:
微信添加"亿智蘑菇"获取我们的服务
微博添加"亿智蘑菇"获取我们的服务
下次自动登录
使用第三方登录流量跑得快:运营商缺一个交代
从13点40分到16点20分,这3个小时内,中国电信陆陆续续发了7条信息给龙小姐,告知她电话号码用了近23G流量,由于超出消费额度,她手机被停机,必须补缴1100多元的上网流量费才能开机。
&&&&来源:&&&&
原标题:流量跑得快:运营商缺一个交代
  朱慧卿/图
  从13点40分到16点20分,这3个小时内,中国电信陆陆续续发了7条信息给龙小姐,告知她电话号码用了近23G流量,由于超出消费额度,她手机被停机,必须补缴1100多元的上网流量费才能开机。(11月8日 《广州日报》)而家住重庆渝北区的马先生上个月在一天内,手机流量被“偷跑”了近1G。投诉后,他获赔80元话费。(11月8日《重庆晨报》)
  ●质疑
  运营商欠一个交代
  从10月1日开始,三大电信运营商开始推出“流量不清零”业务。本是一项惠民政策,但在推行之后,却屡屡被反映出现流量“跑得快”、“偷跑”等怪象。假如,流量消耗过快只是个例,或许与用户自身以及手机有关。但是,当这种现象频繁发生,确实有必要反思,其背后到底有没有猫腻,是否存在做手脚的空间。
  目前,所谓的流量计费,完全由电信运营商掌握话语权。流量用了多少,剩余多少,应该缴纳多少费用,公众只能获得一个大概结论,是否真实却难以知晓。当然,怀疑并不等于真相,在真相没有明了前,流量“跑得快”的责任不能归因运营商,应该等待最终的调查结果。平心而论,公众的质疑和诘问,其更多的来自于运营商处理方式欠妥当。
  运营商在面对公众疑问时,往往采取简单化的处理方式,贬损了自身的诚信姿态。比如,有的运营商置之不理,对于客户的反映,不仅不及时解决,而且态度生硬冷淡。有的运营商则息事宁人,采取退费、赠送流量等方式,来兑换客户的满意等等。但是,不管是何种处理方式,都没有明晰流量是否存在“偷跑”情形,只会进一步加大公众的怀疑。运营商应该主动出击,给出一个真实合理的答案。一方面,对于流量“跑得快”的投诉,构建规范有序的处理机制,在查清原因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处理,而不能只是和稀泥。另一方面,建立并强化外部监管,将监管渗透进流量计费的每个环节和流程,并及时公开监管的结果,打消公众的诸多疑虑,并倒逼运营商提高自律意识。推行“流量不清零”,本具有善意的目的,但效果颇为令人不满。因此,有必要澄清事实,给公众一个合理的交代,不要再让流量“被偷”的焦虑继续下去了。
  刘建国
  ●建议
  不能坐等损失惨重
  龙小姐觉得自己非常冤枉,因为这3个小时,自己并没有用手机上网,而手机则是“放在抽屉内充电”的。那么这23G的流量从何而来呢?当然,龙小姐首先需要自证“我没有用这么多流量”。但很明显,除了提供自己的手机上网、下载、浏览网页、看视频等的历史记录之外,作为消费者,很难证明23G流量从何而来。特别是,作为一种无形的商品,流量消耗有其特殊性,比如存在误计误扣的可能,比如手机中病毒导致流量消耗,比如转嫁使用或者被人冒用等等。
  在这样的情况下,相关电信运营商明显不能以一句“无法查询流量详情”就将消费者打发了。最起码,电信运营商有必要证明“我们确实没有扣错,更没有多扣”。很明显,提供流量消耗的详情信息,流量使用监控信息等,就成为必须。比如相关流量到底是不是消费者使用掉了,是否存在计算错误的可能?比如流量是否被转嫁使用、冒用等,用在了何处?类似信息,电信运营商不能一问三不知,更不能拒绝向消费者提供。否则,不仅无法查清事实、自证清白,更是涉及到侵犯消费者知情权等问题。
  更值得反思之处在于,当消费者的流量使用情况出现异常时,电信运营商显然不能只有短信通知。特别是如果消费者与运营商之间有相关约定的,比如使用相关套餐,一月4G限定流量,超用不超过4G等。在消费者流量使用猛增的情况下,运营商有必要及时限用与停机等,不能等消费者损失惨重了才采取措施。
  龙小姐的遭遇已经并非个案,比如前不久就有网友投诉称,自己在国外时,已经将国内手机的SIM卡取出,但运营商依然扣除了其相关数额的流量。类似情形是否随时会摊在任何一个手机用户头上?对此,相关运营商不妨就从查清个案做起,先给“3小时耗23G流量”一个明确的说法吧!刘鹏
  ●呼吁
  不能无监管
  一天之内看到两条手机流量“偷跑”的新闻,难免让人人心惶惶,这是巧合吗?还是电信运营商流量统计中经常会出现的“bug”,以上两个案例流量跑掉数额大,用户自己发现了。如果手机流量只是多统计几十兆,那我们用户难不成都在被“暗算”?在新闻中,我们可以看到,重庆马先生的流量偷跑,运营商的客服表示无解,只是赔付了一定的话费;而广州的龙小姐,三个小时偷跑了23G,营业厅竟然不能提供流量的明细单,只是说“龙小姐用的是4G卡,按照网速,3小时用23G流量是完全有可能的”,这难免让人觉得店大欺客。
  按照消费者的逻辑,运营商收取顾客的费用,那么,一定要提供清单,在超市购物如此,打电话、发短信也如此,凭什么用流量不提供明细单。很多手机安全软件都能够提供流量清单,比如QQ用了多少,UC流览器用了多少,微博用了多少,等等。换句话说,这既能够保证客户利益,也能自证清白测控清单的技术,运营商为什么没有?是真没有,还是假没有。既然很多软件能监控,有这样的技术,运营商却不用,只能让人怀疑,这是由于垄断而带来的傲慢。
  再三暴露的流量偷跑事件也给市场监管部门一个提醒,但凡商品就应该有所监管,没有监管的流量市场很难说是有序的。退一步说,就算监管部门没有这个能力,也可以花钱聘请独立的第三方机构进行监管,值得一提的是,浙江2015年发布《浙江省计量监督管理条例》,指出计量主管部门对电信运营商的流量有监管的权力。实际上,每个地方都有必要落实这一制度,加强对流量计量的市场监督,及时查处流量计量违法行为,保证电信市场的健康发展,维护每个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刘义杰
  ●结论
  别让惠民政策打折
  手机月套餐内剩余流量实行当月不清零,着实让消费者兴奋不已。可是人们的兴奋劲还没过去,消费者就发现了问题:流量消耗过快。不得不说的是,消费者投诉后,客服人员立即进行赔付的不止马先生这一例,如:一网友自己原本每个月套餐内700兆的流量都用不完,居然一天使用了近550兆的流量,投诉后客服人员主动提出“赠送500兆流量”,并且在电话挂了之后马上到账。按理说电信商这种办事效率应该赢得掌声,然而消费者却怎么都高兴不起来。
  消费者还是那些消费者,消费者的上网习惯还是那些习惯,可是推行流量当月不清零后,却突然出现“大单”相当于十几天甚至是二十几天的流量,显然不是一个“乱”字能让消费者信服的,尤其是消费者投诉后客服立即进行赔偿,说明了电信商对客服进行了授权。可以说电信商对消费者流量被“偷”或许是心知肚明。即使不是电信商故意扣消费者的流量,至少消费者流量被“偷”后,电信商有利益分成,故而对“偷”流量的贼视而不见,故对投诉立即进行赔偿,毕竟能发现“偷”流量的还是少数。希望电信商能够以诚取天下,及时校验流量计量系统,及时扎紧流量被“偷”的篱笆,这是电信商应尽的责任。不然流量被“偷”,脏水都会泼到电信商身上,希望电信商好自为之!
  李方向
  ●三言两语
  欠费就停机,为什么不能流量套餐用光后自动停流量,这是技术问题吗?
  ――辛新
  以为现在开流量手机耗电快,我都关掉了!没想到还耗流量!吓死宝宝了。
  ――孙嘉怡
  今天我基本没有用手机上网却显示使用流量1.6G,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田心情
  别说是流量不清零坑人,就是以前也常有!我三月份就被坑了四百多!还有没有人管!
  ――李廷荣
  嗬,青岛大虾看到都哭了。
  ――柳诗
  流量还想存下月,搞的你月月都要哭。
  ――王国庆
(责编:孟哲、杨波)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通信一周热点回顾
通信新闻|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磁力链接转换为http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