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4d中,地面和c4d背景与地面有什么区别呢?

CNNIC历史介绍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简称CNNIC)是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于日组建的管理和服务机构,隶属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行使国家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职责。作为中国信息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者、运行者和管理者,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国家公益、安全可信、规范高效、服务应用”方针的指导下,负责国家网络基础资源的运行管理和服务,承担国家网络基础资源的技术研发并保障安全,开展互联网发展研究并提供咨询,促进全球互联网开放合作和技术交流,不断追求成为“专业o责任o服务”的世界一流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根据《中央编办关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划转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管理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14〕66号)和《中国科学院关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不再加挂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牌子的通知》( 科发人字〔 号)的通知要求,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于日起不再加挂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牌子。&
资源解析和查询服务
CNNIC负责运行和管理国家顶级域名.CN、中文域名系统,以专业技术为全球用户提供不间断的域名注册、域名解析和Whois查询服务。以CNNIC为召集单位的IP地址分配联盟,负责为我国的网络服务提供商(ISP)和网络用户提供IP地址和AS号码的分配管理服务。建立并维护全国最高层次的网络目录数据库,提供对域名、IP地址、自治系统号等方面信息的查询服务。
CNNIC统计报告
互联网地址资源注册管理服务
CNNIC基础资源服务服务专员
以处理用户问题为核心,为用户提供满意的服务。
以处理用户问题为核心,为用户提供满意的服务。
以处理用户问题为核心,为用户提供满意的服务。
以处理用户问题为核心,为用户提供满意的服务。
以处理用户问题为核心,为用户提供满意的服务。
以处理用户问题为核心,为用户提供满意的服务。
以处理用户问题为核心,为用户提供满意的服务。
掌握咨询、投诉现场的整体情况,保证话务的正常...
 |  |  |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84
电话:010- Email:  在1983年,随着中国第一台每秒钟运算一亿次以上的&银河一号&巨型计算机的研究成功,我国才真正跨入超算的队伍,中国随后的超级计算机发展经历了几个重大的突破,日,中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诞生,标志着中国的超级计算机成果晋级到新的台阶,恰逢&天河一号&4岁生日的来临,我们一起来回顾国内的超级计算机发展历程。HPC代表的是强国之梦  谈到HPC,相信不少朋友都不会感到陌生。毕竟全球HPC TOP500每年都会更新两次榜单,里面可全是&世界的计算超人&。这些&运算超人&是一个国家技术的象征,也是一个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对国家安全、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如在国防领域可用于模拟核试验、飞行器设计、监听对方通讯系统、反导弹武器系统等都可以看到超算的背影。正因为如此,长期以来,把握超级计算机领先技术的西方国家,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实行了严格的管制,严禁出口相关的高端技术和产品。  俗话说&靠人不如靠自己&,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技术封锁,激发了我国自主研发超算的决心。我国的超级计算机研制起步于60年代。到目前为止,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60年代末到70年代末,主要从事大型机的并行处理技术研究;第二阶段,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主要从事向量机及并行处理系统的研制;第三阶段,自80年代末至今,主要从事MPP系统及工作站集群系统的研制。而在日,随着中国第一台每秒钟运算一亿次以上的&银河一号&巨型计算机的研究成功,我国才真正跨入超算的队伍!一、银河一号,我国跨向HPC强国的第一步  谈到超算,&银河一号&超级计算机是不得不提的重要角色。这位诞生于日的计算大块头是我国第一款自主研发的超级计算机。研制&银河&超级计算机的难度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的:当时文革刚结束,国家百废待兴,我国气象部门急需巨型机做中长期天气预报,航空航天部门急需超级计算机以减少昂贵的风洞实验经费,石油勘探部门急需超级计算机进行三维地震数据处理。有一个部门租用了外国一台中型计算机,却要由外方控制使用,算什么题目都要交给人家,中国人不得进入主控室。为了研制新一代导弹核武器,必须进行大量的数值计算和模拟来计算核武器的杀伤效能等等数据,显然不能再靠手摇计算机+人海战那么干了。因此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根据时任国防科工委主任的张爱萍上将的指示在1975年开始了对巨型机研制进行调研。  直到1978年3月,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同志专门听取了关于计算机发展情况的汇报后,才明确由国防科工委系统承担亿次机研制任务,张爱萍将军为该机命名&银河&。 历经5年研制后,&银河一号&才在国防科技大学诞生。虽然&银河一号&的运算能力每秒钟只有一亿次,甚至比不上的运算速度,但它却是我国成为能研制巨型机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之后,国防科技大学又继续研发出&银河Ⅱ、银河-III、银河-Ⅳ&几兄弟,在我国不同的科研项目中发挥着重要的&思考运算&工作。二、曙光一号,我国首款基于通用的并行计算机  也许&曙光&系统的名头并不如&银河&系列、&天河&系列亮堂,但它也是我国超算发展路上不可或缺的成员。如我国首款基于超大规模的通用微处理器芯片的超算系统就是1993年由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后成立北京市曙光计算机公司)研制的曙光一号,因此体积远远小于&银河一号&。&  1995年,曙光公司又推出了曙光1000,峰值速度达每秒25亿次浮点运算,实际运算速度上了每秒10亿次浮点运算这一高性能台阶。之后年,曙光公司先后在市场上推出曙光1000A,曙光2000-I,曙光2000-II、曙光4000、曙光5000超级服务器,其中曙光万亿次的峰值速度及180万亿次Link值,在2008年11月公布的全球HPC TOP500中位列第10位。
本网站试开通微、小企业商家广告业务;维修点推荐项目。收费实惠有效果!欢迎在QQ或邮箱联系!
试试再找找您想看的资料
资料搜索:
查看相关资料 & & &
   同意评论声明
   发表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copyright & &广电电器(中国梧州) -all right reserved& 若您有什么意见或建议请mail: & &
地址: 电话:(86)774-2826670& &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简述Internet在中国的发展历史.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一)可持续发展:21世纪中国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二)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总体进展(三)中国可持续发展重点领域的行动与成就(四)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二、科教兴国战略(一)科教兴国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抉择(二)提高科学技术的整体水平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三)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教兴国道路三、依法治国战略(一)依法治国战略的提出及主要标志(二)依法治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三)实施依法治国战略需要处理好若干重大关系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准确定位(二)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我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特色(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处理好若干重大关系五、西部大开发战略(一)改革前区域发展战略的演变(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三)西部大开发的基本思路及进展六、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提出及其形成过程(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意义、机遇与挑战(三)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选择七、推进城镇化战略(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城镇化的历史进程(二)城镇化战略的提出及其重大意义、基本内涵(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城镇化战略八、人才强国战略(一)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及重大意义(二)人才强国战略的内涵、目标、重点及组织保证(三)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要求及主要任务九、中国和平崛起战略(一)中国和平崛起战略提出的时代背景(二)中国和平崛起新道路概念的缘起及内涵(三)中国和平崛起道路的实现途径(四)中国和平崛起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一、主题与形式中国互联网历史长廊将以“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网”为主题,以公益性、非商业性的角度切入,以时间为线索,用图片、文字的形式,向与会观众描绘一个中国互联网产业成长、成熟的历史脚印.历史长廊将向观众展示对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具有标杆作用的事件、人物、技术,展示对人们生活消费具有变革意义的新技术、新应用.二、大纲我们参照中国互联网发展的轨迹,把中国互联网发展划分成五个阶段:第一阶段 网路探索(1987年~1994年)中国的互联网不是八台大轿抬出来的,而是从羊肠小道走出来的.第二阶段 蓄势待发(1993年-1996年)四大Internet主干网的相继建设,开启了铺设中国信息高速公路的历程.第三阶段 应运而起:(1996年-1998年)中国互联网进入了一个空前活跃的时期,应用和政府管理齐头并进.第四阶段 网络大潮:(1999年—2002年底)中国互联网进入普及和应用的快速增长期.第五阶段 繁荣与未来(2003年~至今)应用多元化阶段到来,互联网逐步走向繁荣.每个阶段从互联网建设和互联网应用两方面收集资料.内容大纲以CNNIC编辑的中国互联网发展大事记为依据.三、长廊详细内容材料11我们的生活, 我们的网——中国互联网历史长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制二〇〇四年八月2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网——中国互联网历史长廊历史需要记录.亲爱的朋友,请您沿着这条互联网历史长廊一路走过去,在时间与空间的纬度中见证中国互联网的风雨历程和累累硕果.没有勒石纪念那无数无名的参与者,但是我们相信纸墨之恒,寿于金石.参与这场革命的人,相信一定会胸中万千感慨突兀起,斗酒倾尽荡气回中肠.3第一阶段:网路探索(1987年~1994年)中国的互联网不是八台大轿抬出来的,而是从羊肠小道走出来的.——胡启恒4发出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日,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发出了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 ”(越过长城,走向世界),揭开了中国人使用互联网的序幕.5技术的探索1988年,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采用X.25协议使该单位的DECnet成为西欧中心DECnet的延伸,实现了计算机国际远程连网以及与欧洲和北美地区的电子邮件通信.1989年11月,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简称NCFC)正式启动,由中国科学院主持,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共同实施.1992年 12月底,清华大学校园网(TUNET)建成并投入使用,是中国第一个采用TCP/IP体系结构的校园网.6世界你好!中国连入国际互联网是一段奋争的历程.1992年6月,在日本神户举行的INET'92年会上,中国科学院钱华林研究员约见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国际联网部负责人,第一次正式讨论中国连入Internet的问题.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接入美国斯坦福线性加速器中心(SLAC)的64K专线正式开通.这条专线仍是中国部分连入Internet的第一根专线.1993年6月,NCFC专家们在INET'93会议和CCIRN会议上利用各种机会重申了中国连入Internet的要求,这对中国能够最终真正连入Internet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1994年4月初,中美科技合作联委会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会前,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胡启恒代表中方向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重申连入Internet的要求,得到认可.日,NCFC工程连入Internet的64K国际专线开通,实现了与Internet的全功能连接.从此中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真正拥有全功能Internet的第77个国家.7世界网络,中国标识日,钱天白教授代表中国正式在SRI-NIC(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s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注册登记了中国的顶级域名CN,从此中国的网络有了自己的身份标识.1993年4月,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召集在京部分网络专家调查了各国的域名体系,提出并确定了中国的域名体系.日,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完成了中国国家顶级域名(CN)服务器的设置,改变了中国的CN顶级域名服务器一直放在国外的历史.8第二阶段 蓄势待发(1993年-1996年)四大Internet主干网的相继建设,开启了铺设中国信息高速公路的历程.9科技网先行——中国科技网建设1990年11月 NCFC立项, 1993年11月 NCFC主干网网络开通并投入运行.1994年4月 NCFC网络与美国Internet互联成功,这是我国最早的国际互联网络.1995年4月,中国科学院启动京外单位联网工程(简称“百所联网”工程).1996年2月 中国科学院决定将以NCFC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中国科学院互联网络正式命名为“中国科技网(CSTNet)”10金桥试水——金桥网建设日,朱镕基副总理主持会议,提出和部署建设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简称金桥工程).日,李鹏总理批准使用300万美元总理预备费支持启动金桥前期工程建设.日,金桥前期工程建设全面展开.1995年8月,金桥工程初步建成,在24省市开通联网(卫星网),并与国际网络实现互联.日,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连入美国的256K专线正式开通.中国金桥信息网宣布开始提供Internet服务,主要提供专线集团用户的接入和个人用户的单点上网服务.11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建设1994年9月,邮电部电信总局与美国商务部签订中美双方关于国际互联网的协议,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的建设开始启动.1995年1月,邮电部电信总局分别在北京、上海开通64K专线,开始向社会提供Internet接入服务,中国互联网进入商用化阶段.1995年5月,中国电信开始筹建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全国骨干网.并于1996年1月,并正式开通提供服务.12CERNET萌动——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建设1994年7月初,由清华大学等六所高校建设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试验网开通,并通过NCFC的国际出口与Internet互联.1994年8月,由国家计委投资,国家教委主持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正式立项.1995年12月,“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示范工程”建设完成.13网路畅通——四大骨干网互联互通1997年10月,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实现了与中国科技网(CST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的互联互通.14第三阶段 应运而起:(1996年-1998年)中国互联网进入了一个空前活跃的时期,应用和政府管理齐头并进.15政府推动,兴利除弊日,国务院第195号令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日,邮电部发布《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管理办法》,并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日至21日,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在深圳市召开.会议确定了国家信息化体系,并通过了“国家信息化九五规划和2000年远景目标”.日,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授权中国科学院组建和管理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日,公安部发布了《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日,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实施办法》.1998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成立信息产业部中国互联网的第一1994年5月,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开通曙光BBS站,这是中国大陆的第一个BBS站.1995年1月,由国家教委主管主办的《神州学人》杂志,经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进入Internet,成为中国第一份中文电子杂志.日,中国第一个城域网——上海热线正式开通试运行,标志着作为上海信息港主体工程的上海公共信息网正式建成.日,实华开公司在北京首都体育馆旁边开设了实华开网络咖啡屋,这是中国第一家网络咖啡屋.日,人民日报主办的人民网进入国际互联网络,这是中国开通的第一家中央重点新闻宣传网站.中国互联网的第一1997年2月,瀛海威全国大网开通,成为中国最早、也是最大的民营ISP、ICP.1997年1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一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日,163.net开通了容量为30万用户的中国第一个免费中文电子邮件系统,日,中华网在纳斯达克首发上市,这是在美国纳斯达克第一个上市的中国概念网络公司股.18第四阶段 网络大潮:(1999年—2002年底)中国互联网进入普及和应用的快速增长期.19资本燃烧的岁月.日,新浪网宣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第一只真正来自中国大陆的网络股登上纳斯达克.日,网易公司宣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登陆纳斯达克.日,搜狐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三大门户网站的相继上市,掀起了对中国互联网的第一轮投资热潮.20吹尽黄沙始见金.网络泡沫破灭之后,中国互联网经历了一场“挤水分”式调整的严酷洗礼.阳光总在风雨后,月,三大门户网站相继宣布实现赢利..COM生生死死是个不断挖掘互联网价值的过程,这是个大浪淘沙的年代.21信息化风起云涌——三大上网工程相继启动日,由中国电信和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牵头、联合四十多家部委(办、局)信息主管部门在京共同举办“政府上网工程启动大会”,倡议发起了“政府上网工程”,政府上网工程主站点开通试运行.日,由国家经贸委、信息产业部指导,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与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共同发起的“企业上网工程”正式启动.日,由信息产业部、全国妇联、共青团中央、科技部、文化部主办的“家庭上网工程”正式启动.23与世界对话1994年11月,由NCFC管理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协办的亚太网络工作组(APNG)年会在清华大学召开.这是国际Internet界在中国召开的第一次亚太地区年会.1996年3月,清华大学提交的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中文编码的汉字统一传输标准被IETF通过为RFC1922,成为中国国内第一个被认可为RFC文件的提交协议.日—31日,全球互联网地址、域名管理机构国际互联网络名字与编号分配公司(ICANN)在上海举办会议,这是ICANN会议第一次在中国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和中国互联网协会(ISC)共同承办.2004年4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主导制定的“中日韩多语种域名注册系统”被IETF发布为RFC3743,这是中国第二个IETF标准.跻身国际互联网组织1995年3月,清华大学李星教授第一次当选亚太网络信息中心(APNIC)执行委员会委员.日,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钱华林研究员全票当选亚太地区顶级域名组织(APTLD)理事会主席.2001年11月,中国科协副主席、CNNIC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胡启恒院士被聘任为ICANN多语种域名委员会委员.日,我国计算机网络与数据通信专家、中科院研究员钱华林当选ICANN理事,任期三年.这是中国专家第一次进入全球互联网地址资源最高决策机构的管理层.25网络扩建日,中国移 动互联网(CMNET)投入运行.日,中国联通CDMA移 动通信网一期工程如期建成,并于日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通运营.中国联通CDMA网络的建成,标志着中国移 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领域.日,中国网通集团在北京向社会各届公布中国网通集团与中国电信集团的公众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实施拆分,并隆重推出中国网通集团新的业务品牌“宽带中国CHINA169”.打造产业链日,中国移 动正式推出“全球通WAP(无线应用协议)”服务.日,中国移 动推出“移 动梦网计划”,打造开放、合作、共赢的产业价值链.日,中国电信在广州启动“互联星空”计划,标志着ISP 和ICP开始联合打造宽带互联网产业链.日,中国移 动率先在全国范围内正式推出GPRS业务.11月18日,中国移 动通信与美国AT&T Wireless公司联合宣布,两公司GPRS国际漫游业务正式开通.26应用初露锋芒网上教育1999年8月,在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中,六个省、市的二百余所高校使用“全国高校招生系统”在CERNET上进行第一次网络招生获得成功.随后网校大量出现.日,中国科普博览网站开通,并成立顾问委员会.这是一个综合性的以宣传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为目的大型科普网站.今天它已发展成全球最大、最权威的中文科普网站.网上银行1999年9月,招商银行率先在国内全面启动“一网通”网上银行服务,成为国内首先实现全国联通“网上银行”的商业银行.电子商务日,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应用博览会在北京举行.是中国第一次全面推出的电子商务技术与应用成果大型汇报会.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历史阶段划分_陈建功_新浪博客
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历史阶段划分
来源:互联网天地
中国互联网的奠基人胡启恒女士说:中国的互联网不是八抬大轿抬出来的,而是从羊肠小道走出来的。那么,中国互联网的起点在哪里?它走过羊肠小道之后,又经过了一个怎样的历程,发展成为今天的5.91亿网民的第一互联网大国?在快速迈向网络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回头总结中国互联网的历史,又应该如何科学、合理的进行阶段论的划分?
纵观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历程,笔者以为,可以根据互联网的重点应用方向的变迁,简单把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归结为:引入期(学术牵引期)、商业价值发展期、社会价值凸显期等三个阶段。
其中,引入期指互联网作为舶来品从美国引入中国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互联网从“暗渡陈仓”到书面获许,从信息检索到全功能接入,从科研推动到商业化萌芽,每一步都走得十分艰辛。在这一过程中,学术需求推动了互联网在中国的落地、生根、发芽。
第二阶段,商业价值发展期,指的是互联网借助商业化获得它的快进步、大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互联网在中国有过疯狂、有过彷徨、也有过理性快速增长。在这一阶段,互联网的商业模式逐渐成熟,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不断增强,作为信息社会基础设施的地位不断凸显。
第三阶段,社会价值凸显期,作为媒体的互联网向草根延伸,自媒体、社交媒体获得快速发展,互联网推动社会进入到“人即传媒”时代。人即传媒时代的到来,意味着来自社会底层的力量,获得了更有力的推动社会进步的工具。这一阶段,在自媒体等的推动之下,政府开始探索互联网的治理之道,寻求社会治理与网络民意的理性、和谐的互动模式。
下面我们详细分析每个阶段的时间跨度、划分依据、阶段特点。
第一阶段:引入期(1980’s-1994)
20世纪80年代是全球互联网发展的关键时期,互联网的很多关键性、基础性标准都是在这个时期确定的。1983年,保罗·莫卡派乔斯(Paul
Mockapetris)发明了DNS;1984年,美国国防部把TCP/IP协议确定为所有计算机网络的标准,为互联网的全球一体化奠定了基础;1989年,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发明了万维网(world wide
web),为互联网在全球的普及做好了准备,之后www站点迅速发展。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的努力,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开始的。
这一阶段,互联网在中国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作为信息检索的工具,作为信息通讯的工具,而应用的主体,也主要集中在学术科研机构。
作为信息检索工具的互联网
我们知道,互联网诞生于美国,其前身是阿帕网(ARPANET——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Network)。阿帕网在1968年开始组建;1969年第一期工程投入使用,当时只有四个节点;到1981年节点扩展到94个。这期间,最大的信息检索系统DIALOG也接入了阿帕网。
尽管中国到1994年才实现了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接入,但是,中国对互联网的实际应用其实并不晚。根据胡启恒院士的回忆,在中国政府的努力下,最早在1980年3月,就已经在香港建成了一个国际在线信息检索终端,随后向国内科研机构提供服务。而到了1981年12月中,北京通过传真线设立了一个国际在线检索终端。通过租用的卫星线路,这条线链接到美国的TYMNET或TELENET,实现与阿帕网相连,最终进入到DIALOG数据库系统。
这期间的应用,很多都是来自军方的,比如国内第一个在线检索终端就是当时的兵器工业210研究所在北京设立的。但是由于美国当时对中国的信息封锁政策,这些操作都是以民间学术科研的形式开展的,这也正是笔者在本文开始定义其为“暗渡陈仓”的原因。
作为通讯工具的互联网
当时中国刚刚开放,中国的许多科研机构都和国外同行开展了学术合作和交流。在这些合作和交流过程中,通过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效率低而成本高。于是一些学者开始尝试较为新型的信息传输方式——电子邮件。
1986年8月25日,瑞士日内瓦时间4点11分24秒(北京时间11点11分24秒),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吴为民在北京710所的一台IBM-PC机上,通过卫星连接,远程登录到日内瓦欧洲核子研究组织(CERN)一台机器(VXCRNA),并使用王淑琴(SHUQIN)的账号,向斯坦伯格(Steinberger)教授[3]
发出了一封电子邮件。这是目前所知的第一封在中国境内操作发出的电子邮件[4]
1&&吴为民发给斯坦伯格教授的电子邮件
1987年9月,在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KarlsruheUniversity)维纳&措恩(Werner
Zorn)教授带领的科研小组的帮助下,王运丰教授和李澄炯博士等在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ICA)建成一个电子邮件节点,并于9月20日向德国成功发出了著名的“越过长城,走向世界”的电子邮件。这个电子邮件节点,是目前所知的中国第一个电子邮件节点。
2&&“越过长城走向世界”的电子邮件
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
“越过长城,走向世界”的邮件虽然发送成功,但是这一邮件在美国方面仅仅被看作一项试验,而并不是正式接受中国接入国际计算机网络。在维纳&措恩等国际友人的努力下,1987年11月8日,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NFS,National
Foundation)的主任斯特芬&沃尔夫(StephenWolff)表达了对中国接入国际计算机网络的欢迎。这被认为是正式接受中国加入CSNET和BITNET(美国大学网“Because
It's Time Network”)。但是这仅仅是对接入电子邮件的认可。
为了实现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中国的科研工作者又做了大量的工作:
——1990年11月28日,在王运丰教授和维纳&措恩(Werner
Zorn)教授的努力下,中国的顶级域名.CN完成注册。由于当时中国尚未实现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联接,.CN服务器暂时设在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
——1993年6月,钱华林研究员参加CCIRN(Coordinating
Committee for Intercontinental
ResearchNetworking)会议,讨论中国连入Internet的问题,获得大部分到会人员的支持。
——1994年4月初,中美科技合作联委会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胡启恒代表中方向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重申接入Internet的要求,得到认可。
——1994年4月20日,NCFC(中国国家计算机与网络设施)工程通过美国Sprint公司接入Internet的64K国际专线开通,中国实现了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
3&&斯特芬&沃尔夫对中国电子邮件接入BITNET和CSNET的认可性贺信
中国实现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互联网被正式引入中国,标志着引入期的结束。在这一时期,无论是推动力量还是应用者,都来自学术和科研机构。同时,中国实现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也标志着中国互联网时代的帷幕慢慢拉开,中国进入互联网发展期。与此同时,中国互联网的应用和推动力量快速向民间转移。
第二阶段:商业价值发展期(1994-)
随着国际社会对中国接入互联网的认可,中国互联网进入商业发展期。这一时期,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几个亚阶段:准备期、加速期、泡沫期、可持续发展期。
准备期()
在这一阶段,中国互联网的基础设施、骨干网络开始布局。
1994年5月21日,在钱天白教授和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的协助下,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完成了中国国家顶级域名(.CN)服务器的设置,改变了中国的.CN顶级域名服务器一直放在国外的历史;9月,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的建设启动,并于1996年1月完成第一期骨干网建设;1995年1月,邮电部电信总局分别在北京、上海设立的通过美国Sprint公司接入美国的64K专线开通,并且通过电话网、DDN专线以及X.25网等方式开始向社会提供Internet接入服务。
这一时期,主要是国有力量的在推进互联网基础设施、基础网络的搭建。当然民营力量也开始介入——1995年5月,张树新创办“北京瀛海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主营ISP(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业务;1996年12月,瀛海威的8个主要节点建成开通,初步形成了全国性的主干网。
加速期()
这一时期,来自民间的、商业的、应用层面的力量开始大举进入互联网(主要体现在网站建设上),互联网显现出蓬勃发展之势。
国际上,1989年万维网的发明,使互联网的应用门槛大大降低。一些公司或机构纷纷建立自己的互联网信息站点。1994年1月,雅虎网的前身“杰瑞的网络指南(Jerry's
Guide to the World Wide
Web)”上线,1995年4月12日,YAHOO!上市。YAHOO!的上市,鼓励了中国的效仿者。
在国内,1996年6月,新浪网的前身“四通利方网站”开通;8月,搜狐的前身“爱特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立;1997年5月,网易公司成立;1998年11月12日,腾讯公司成立,1999年2月OICQ(腾讯QQ的前身)上线;1999年3月,阿里巴巴成立;2000年1月,百度公司成立。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从1997年到1999年,中国的网站规模迅速从1500个发展到15000余个(见图4)。后来形成中国互联网商业格局的大公司等,在这一时期基本都已诞生。
年中国的网站规模(数据来源:CNNIC)
泡沫期()
从资本市场发展历史来看,泡沫多来自人们短期内对新技术、新应用前景的过度乐观和非理性追捧。从1999年初开始,作为新经济晴雨表的纳斯达克指数开始快速攀升,一路上扬(中华网就是在这一时期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到2000年3月10日,纳斯达克指数突破了5000点大关,并创下5132点的纪录。之后快速下滑,一直到2002年底,下滑到最低点1108(见图5)。这一时期被看作是国际互联网市场发展的泡沫期。
尽管互联网的泡沫在1999年才开始在纳斯达克指数上显现,其实在更早的1995年,这一泡沫就已经开始吹起。一个典型的案例是:1995年4月12日,YAHOO!(雅虎)在华尔街上市,上市第一天股票总价就达到了5亿美元,而YAHOO!在1995年的营业额才不过130万美元。
纳斯达克指数走势
在中国,互联网的泡沫则是从中华网上市开始显现出来。1999年7月12日,中华网在纳斯达克首发上市,这是第一个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上市当天,股价报收于67美元,而在2000年3月的泡沫顶峰时,中华网的市值一度高达50亿美元。中华网的上市,极大的刺激了中国互联网的热潮。1999年中国的网站总量只有15153个,而到了2000年底,这一数字剧增到265405个(见图4)。这期间,新浪、网易、搜狐等互联网公司相继在纳斯达克上市。
在当时,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尽管互联网都受到了资本市场的极力追捧,但是互联网并无成熟的盈利模式,无法给投资者带来预期的收益。正是这一原因,导致了互联网泡沫的破裂。而盈利模式这一问题在国内互联网领域表现的尤其突出。因为在美国,网络广告尚能产生一定收益,但是在国内,由于当时网民规模小,广告主对网络广告的价值认可度低,因而互联网的广告价值极低。
2000年11月10日,中国移动推出“移动梦网计划”——中国移动提供接入平台和信息通道;各SP利用“移动梦网”这一平台向用户提供各类信息和应用服务,从而获得分成。在互联网商业模式不清晰、盈利困难的环境下,以“移动梦网”为代表的移动增值业务,为中国互联网企业熬过泡沫寒冬,探索盈利模式赢取了时间。2002年第三季度,搜狐、新浪率先实现盈利。在搜狐第三季度的750万美元收入中,以移动增值为代表的非广告业务占到了全部收入的51%。第四季度,网易也实现盈利。
可持续发展期(2002-)
移动增值业务为互联网公司赢得了探索盈利模式的时间,而时间则为互联网公司积累了市场。尽管互联网行业遭遇了泡沫,但是用户并未因此停止了上网的热情,从1997年到2005年,中国的网民规模迅速从62万增长到一个亿以上(见图6)。随着网民规模的快速扩张,中国互联网的商业价值也逐渐得到了认可,盈利模式逐渐成熟起来。一些互联网公司开始摆脱对移动增值模式的过度依赖。
年中国的网民规模(数据来源:CNNIC)
盈利模式之一:网络广告。在2003年,搜狐的广告营收达到2950万美元,较2002年增长113%;新浪的广告营收超过4000万美元,较2002年增长了67%。据统计,2003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超过了10亿的规模,较上一年实现了翻番式的增长(见图7)。之后,中国的网络广告市场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
盈利模式之二:网络游戏。2003年第三季度,网易将游戏作为独立项目列出,其收入达到5650万元人民币,较上一年同期增长366.8%;2004年5月,盛大网络上市,当年实现了13.672亿元的收入。据统计,年期间,中国的网络游戏市场,几乎每年都保持在50%以上的增速以上(见图7)。
盈利模式之三:搜索引擎。2004年8月google在纳斯达克上市。一年之后的8月,“中国的google”——百度——赴纳斯达克上市成功,当年实现收入人民币3.192亿元。据统计,2004年中国的搜索引擎市场规模达到5.7亿人民币,较2003年翻一番还多(见图7)。
年中国互联网几种商业模式市场规模(亿元)(数据来源:iresearch)
盈利模式之四:电子商务。2007年11月,阿里巴巴在港交所上市。当年实现营业收入21.628亿元人民币,较2006年增长67.2%。根据阿里巴巴发布的数据,年间,淘宝的网络零售交易额年年翻番式增长。互联网已经成为商务交易活动的重要信息流、资金流渠道。
年阿里巴巴(淘宝)网络零售交易额(数据来源:阿里巴巴)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从1994年到2006年,在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之后,经过基础准备、加速发展、泡沫膨胀与破裂、可持续发展几个阶段之后,中国互联网的主要商业模式逐渐确立并成熟起来,互联网市场价值不断获得突破性增长。商业互联网已经走上良性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三阶段:社会价值凸显期(2006-)
2006年12月,美国《时代》杂志评出了2006年时代人物——你(you)。《时代》周刊对此解释说——从机构向个人过渡,个人正在成为“新数字时代民主社会”的公民。今年的年度人物将是互联网上内容的所有使用者和创造者。——“你”的当选,标志着在全球范围,互联网已经成为一支影响社会进程的重要力量。
社会价值初显
作为媒体的互联网进入中国之初,之所以能够活下来,与互联网从业者与政府达成的一个默契关系密切:第一,企业以商为重,不问政治话题;第二,政府放开IT、娱乐、体育等非敏感领域。在这一默契之下,互联网站获得了快速的繁荣发展。但是在那时,恐怕谁也没有预想到互联网的社会价值会如此之大。换成一个问句:如果当时的决策者知道互联网会有今天的发展,他们在当时,还会不会做出那样的决定?
在中国,互联网作为推动社会政治变迁的力量,在2003年开始显现出来:2003年3月20日,湖北青年孙志刚在广州被收容并遭殴打致死。该事件首先被地方报纸媒体曝光后,我国各大网络媒体积极介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互联网的舆论监督作用得以显现。6月20日,国务院发布《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同时废止《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
在社会价值初显期,在信息源上,互联网对传统媒体还存在较大的依赖与依附性。然而,从2005年开始,随着以博客为代表的web2.0类应用的兴起,自媒体的影响力不断增强。此时草根精英借助自媒体的快速崛起,为互联网输送了大量接地气的新闻素材。web2.0不但弱化了互联网对传统媒体信息源的依赖,甚至使互联网成了一些热点事件的原发地,而传统媒体则成了跟进者——互联网与传统媒体位置开始倒置,互联网逐渐从传统媒体的舆论放大器,发展成为舆论引导者。2006年的“虐猫事件”、“铜须门”,2007年的“最牛钉子户”,都是首先从互联网上引爆的。——互联网媒体地位的提升,在2006年的“中国新闻奖”上获得认可。
互联网获得主流媒体地位
2006年7月18日,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第16届“中国新闻奖”揭晓,网络新闻作品首次纳入该奖评选,13件网络新闻作品获奖——互联网作为主流媒体地位得以确立;2007年12月18日,国际奥委会与中国中央电视台共同签署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地区互联网和移动平台传播权”协议——这是奥运史上首次将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作为独立转播平台列入奥运会的转播体系;2008年6月20日,国家主席胡锦涛通过人民网强国论坛同网友在线交流;2009年2月28日,两会前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网友在线交流,了解民意——互联网作为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正受到政府高层越来越多的重视。
伴随着网民规模的扩张,人们对互联网依赖性的增强,以及互联网媒体地位的提升,互联网的双面性也日益体现出来:一些网站的内容出现了低俗化倾向,甚至一些网站传播淫秽色情内容;盗版侵权案件屡屡发生;网络攻击也在不断侵犯人们的财产和信息安全。
针对网上出现的问题,政府逐渐加大互联网的治理力度。2009年1月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等七部委在全国开展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12月初,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在清理整顿违法、违规视听节目网站的过程中,关闭包括BT中国联盟在内的530多家BT(BitTorrent)网站;12月,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等九部委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深入整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专项行动;12月26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首次规定了网络侵权问题及其处理原则——一系列互联网治理的举动,使2009年成为中国互联网的“治理年”。
“人即传媒”推动社会政治变迁
从作为自媒体的博客出现开始,互联网逐渐进入到“人即传媒”时代。
人即传媒时代的特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作为传播的主体,传播者能够自主地选择受众、并向受众传递自己希望传播的信息。这个时候,虽然依然有互联网作为载体,但是它已经作为基础设施退居到后台。它的作用,就像口口相传需要空气作为介质一样——它是必要的,但不会反过来控制传播者。
其次,作为个体,用户可以自主地选择接收谁的信息,也可以自主地选择成为(或者不成为)其他信息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信息承载和传递的中介,这个角色在以前则主要由报纸杂志、电台电视承担。这个时候,作为个体的人同时兼具了信息的生产者、传播者、接收者三个角色,换句话说三者实现了合体。三者的合体意味着人的主体性的回归,作为媒体的个人,获得了自我成长的动力。
从人即传媒的发展历程看,其应用门槛在不断降低。首先,博客使传统的媒体由精英落地到民间,一些草根创作者借助博客,快速获得了话语权;而微博客则鼓励发表短文,甚至限制文章的长度,人即传媒的门槛被进一步降低。微博客一诞生,就获得了快速的增长,根据CNNIC的统计,截止2013年中,中国的微博客用户超过3.3亿,在网民中的渗透率达到56.0%。2012年手机首次超越台式电脑,成为中国网民的第一上网终端,手机上网的快速发展,进一步降低了人即传媒的门槛。甚至人们不用文字,只要打开手机的照相、录像、录音等功能、点击几下,就能采写并传播一条爆炸性新闻。此时,人即传媒的门槛被彻底踩平。
人即传媒,是互联网真正显现其社会价值的关键应用。下面是这一应用推动的部分事件:2008年9月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有博客刊登举报信反映8月1日山西娄烦县山体滑坡事故瞒报死亡人数》做出批示,要求核查该起重大尾矿库溃坝事故;2009年,上海“钓鱼执法”事件因为网络媒体的热议,而推动了透明执法、公正执法的发展;2010年,“我爸是李刚”事件,则推动了面对特权阶层的“司法正义”;2011年初的“微博打拐”事件,体现了网络媒体的在打击社会犯罪上的动员力量;2012年,“表哥”、“房叔”、“雷政富”等事件,成为微博反腐的典型案例。
下一阶段,从何时开始?
目前第三阶段尚未结束,预测之后的阶段更难。笔者只能根据互联网发展的趋势特点、当前所处的阶段,进行简单判断。
互联网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为中国人所用,经过多方探索与努力,到1994年实现全功能接入,大约经过了10年左右的时间;在商业互联网发展的阶段,从全功能接入之后的准备,到第一个互联网公司实现盈利,再到后来多种盈利模式实现齐头并进,也经过了大约10年左右的时间;在社会价值凸显期,社会问题藉由互联网平台得以集中凸显,目前面对这一局面,政府尚在被动应对,但是笔者相信,经过10年左右的探索,也能找到有效的解决之道。
中国互联网上,存在两种问题:一种是互联网本身存在、或者因互联网而得以强化的问题,比如信息安全的问题、知识产权的问题、隐私保护的问题、黄赌毒信息传播问题等等;另一种是互联网作为媒体,反映出来的其他社会问题。这种问题,无论有没有互联网,都客观存在,只不过通过互联网被披露到了公众面前。
这两种问题,在互联网治理的过程中,要有明确区分,属于互联网自身的问题,通过技术的、法律的手段予以解决;而属于社会问题的,只能通过社会治理的手段,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遗憾的是,目前,我们在这两种问题的治理上,并没有进行明确的区分,有时候甚至颠倒因果,以A治B,以B治A。以网络技术手段来解决社会问题,只能是治标不治本,从这里摁下,从那里起来。
当然,面对互联网这一全新的事物,社会治理者也需要一个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我们相信,再经过几年的努力,中国政府能够找到互联网治理、借助互联网实现社会治理、实现互联网与社会治理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之路。而这个时间,结合中国的政治周期考虑,笔者判断标志性成果可能会出现在2017年前后。之后,作为中国信息社会的基础设施,互联网将全面开启其推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转型与发展的新阶段。
*写在最后:本文即将截稿时,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的消息正式发布。笔者相信,它的成立,将加速这一进程。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发展大事记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3.&&&&&&&&胡启恒Internet
Development in
China&在“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20周年纪念会议”上的讲话
4.&&&&&&&&姜奇平激荡的十年——中国商业互联网十年发展报告
5.&&&&&&&&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电子工业出版社
6.&&&&&&&&彭兰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清华大学出版社
&陈建功,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高级工程师。
&李晓东,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198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兵器工业210研究所的郭于军先生表示在他们使用远程终端进行信息检索时也曾经发出过电子邮件,但是目前我们尚未找到书面证据。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0
博客访问:962
关注人气:0
荣誉徽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4d野外地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