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吧发黄图的变态还有没有人管了吗

内容字号:
段落设置:
字体设置:
精准搜索请尝试:
手机QQ为什么做不过微信?
来源:网易科技作者:王利阳责编:悠悠
为什么手Q做不过微信?其实从数据上来看,手Q仍然领先微信很多,根据易观最近发布的2013Q1移动IM市场数据来看,在累计账号数与活跃账号数两项数据上,手Q都遥遥领先于微信(累计账号总数12.2亿,手Q占比38.07%,微信占比27.97%;活跃账号总数6.2亿,手Q占比42.54%,微信占比23.38%)。不过,在舆论热度上手Q要远逊于微信,致使用户普遍出现了手Q不及微信的认知,这就是舆论的作用和用户心理奇特之处。
为什么手Q做不过微信?第一:微信是移动互联网产品更符合手机用户习惯;第二,微信是新生事物可创富,更吸引眼球;第三,手Q包袱太重,微信品牌形象更贴切;第四,QQ给了微信非常大的成长空间。
微信是手机端产物即时性要稍强于手Q
微信是手机端产物,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应运而生,它起初最大的卖点是以更低的使用费用取代短信而被广泛推崇。
微信的用途是取代短信,实现手机——手机互通,而手Q则是手机——手机/PC相通,如果看交流方式的多样性,手Q要比微信优秀,但问题是这是一款手机IM工具,用户使用它的目的是实现手机之间的直接交流,手机与手机直接交流的最大特征是即时性要比QQ更强。短信是随时发随时到对方手机的,微信也能做到即时发到对方手机上,而如果是手Q发一条信息没,说不准是到对方的手机上还是电脑上了,电脑接收信息的效率要低于手机,这就降低了手Q的即时性。可能这也是微信不急于向PC端迈进的原因,不然微信真成为另一个QQ了,目前的微信网页版足够对PC端做补充了。
微信的产品功能更适合手机端
QQ是PC时代的产物,手Q是PC端的延伸,由于产品团队在早期发展时就将QQ在PC端的交互设计思维用到了手Q中,所以手Q虽然好用但不太符合一款手机IM的交互形式。微信是从开始就建立在手机之上,而其之前也有模板抄袭,所以在现成的产品借鉴之下,微信的整个交互设计都结合了手机操作习惯,尤其是气泡对话框与苹果安卓机的短信对话框非常相似,这让用户感到亲切,认为是一款可替代短信的手机应用,而手Q之前的产品对话形式是与PC端相类似的,近期产品升级才变得与微信相同。
另外,微信的语音信息功能也是手Q不能轻易模仿的,微信语音信息在手机与手机之间交流非常方便。而手Q的前期产品不具备语音信息功能,就算现在的产品具有了语音信息功能,但就像上文提到的手Q发出语音信息不能确定接收人将会使用哪种终端接收,要是用PC,则语音交流起来就非常不方便。可以看出,微信的很多功能都是围绕手机用户习惯设计的,而现在手Q团队在经过对用户使用习惯市场调研之后选择模仿微信了,这说明微信确实更符合手机使用习惯。
微信众星捧月手Q习惯成自然
与手Q相比,微信受到了众星捧月般的待遇,由于是后起之秀,是新鲜话题,所以舆论焦点一直围绕微信。而手Q诞生至今已有10年时间了,用户和舆论早已习惯它的存在,没有太多新鲜感可言。
由于是新鲜事物,用户一谈到微信,每个人都能说上两句,介绍微信如何如何,但一谈到手Q,已无需多言了。用户对微信更感兴趣,就像前不久“微信收费”的话题一出,很多用户就像炸了锅似的讨论。有人关注就不缺少话题,微信的约炮、收费、对战运营商、移动支付、公共账号等等,围绕微信的讨论一波接一波,而围绕手Q的话题则是拿来对比微信。微信做到了在舆论与用户关注上超越了手Q,百度指数上手Q与微信早已不在同一量级了。
微信的造富运动更吸引眼球
做产品需要做品牌,做品牌跟做明星一样需要舆论关注,微信就是移动互联网的明星。同属腾讯公司的微信和手Q,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微信是舆论的宠儿,手Q则逊色太多,这离不开创业者们对微信的支持。蜂拥而至的创业者们选择微信平台去实现创富梦,使微信不在单单是一款移动社交工具,而被想象成一个无所不能的创富平台,以至于微信的一举一动都牵动了众多人的心,舆论媒体也就对微信格外关注,形成一种谁不谈两句都显得落后的风气。
吸引追随者最有效的手段是以利诱之,微信就做到了这一点,微信自上线之初就有无限赚钱的想象空间,所以吸引了大批追随者前来掘金。微信造富运动引来创业者狂欢盛宴,致使微信出现了更多的关注点,赚足了舆论眼球与媒体曝光率。而手Q能给创业者带来的惊喜太少,市场想象空间也非常有限,所以也少有人问津。
手Q承担QQ负担太重微信轻装上阵
手Q是QQ在PC端的承接,所以手Q需要承受太多来自PC端的负担。初期手Q只是PC端的衍生品,产品设计需要围绕QQ进行,所以整个手Q就显得非常臃肿,是QQ在移动端的翻版,包袱太重。在没有微信时,用户们也无从对比,只能用手Q,但当微信出现之后,用户发觉微信较为简单产品设计才是用户在移动端上真正想要的。既然微信与QQ都能联系上自己的好友,那为何不选微信呢,既方便又省钱。
不过,现在腾讯要给微信增加包袱了,不断推公众账号,本地生活服务,电商等等业务,让原本一款轻产品越来越重,这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产品形象也助微信用户飙升
微信作为一款取代短信的移动产品,其产品形象非常贴近手机用户对移动IM的认知,而QQ的品牌影响太过强大,以至于手Q很难摆脱QQ是PC端IM工具的形象。若果手机用户要选一款移动IM应用来替代短信,微信必然成为首选。QQ有8.5亿用户,手机用户已接近11.5亿,目前微信有4亿用户,手Q有5.5亿多用户,但作为一款取代短信的产品,微信还有7.5亿的手机用户市场可以抢占,手Q只有剩下的那3亿QQ用户了,而微信的移动IM形象比手Q更容易获得手机用户的青睐。
QQ给了微信生存空间
微信能有今天离不开QQ提供的充足的生长空间,QQ让微信用户把自己在QQ上建立起的好友关系导入微信,这对微信的用户增长起到了非常大的推进作用,这就是自家兄弟之间的情谊。虽然微信和手Q两个自家孩子也会争风吃醋,但腾讯肯还会扶持壮大自己的孩子并打击其他竞争对手。腾讯最强大的地方就在于其QQ上有着其他社交应用不可撼动的社交关系,这是腾讯14年的积累,腾讯愿意把这个关系借给微信,才造就了微信短时间的爆发式发展,米聊的发展证明了这点。
为什么手Q做不过微信?事实是微信还没超过手Q,举个例子,手Q现在是一个24岁的成年人,他身体发育已经完成,现处在增加阅历的心智磨练阶段;微信是一个12岁的孩子,他正处于生存发育的高峰期,而现在舆论的关注点是他们谁长的快,这当然是微信。但等微信身体发育也完成之后,再对比微信与手Q谁的成就高,那才公平有意义。
最后,研究此问题的价值在于了解在面对腾讯时该如何做社交产品,尤其是在巨头们虎视眈眈的移动社交领域,微信与手Q虽同属腾讯公司,但在内部他们是真正的竞争对手,微信对手Q的逆袭值得其他公司借鉴。
大家都在买
软媒旗下软件:
IT之家,软媒旗下科技门户网站 - 爱科技,爱这里。
Copyright (C)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鲁ICP备号为什么微信比QQ受欢迎?其实是有原因的
相对于QQ来说,微信仅用不到两年的时间就风靡全国,除了借力腾讯内部资源推广,更多的是站在了移动互联网的风口,反观目前社交工具中,微信的使用率明显遥遥领先于QQ,但对于马化腾来说,无论哪款产品谁能笑到最后,都是值得开心的事情,毕竟都是自家产品。
QQ从1999年推出至今,为腾讯的成功贡献了主要力量,从聊天工具到会员增值服务再到游戏,依托QQ这颗“摇钱树”,腾讯扶摇直上最终成为一家娱乐帝国,市值高达2000亿美金。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小米率先推出移动社交工具“米聊”,在经历过野蛮生长后用户一度达到千万级别,但拥有社交基因的腾讯在三个月后推出微信后,一举打败了米聊,成为移动社交工具的翘楚,自始,米聊也终成了群星闪耀中一款陨落的星星。微信在QQ邮箱的借力下用户迅速超过1亿,截止目前为止,全球用户超过7亿,是当之无愧的移动互联网入口。遥想当初,如果微信没有推出,想必目前移动社交阵营中,米聊、QQ、陌陌就成了三国鼎立之势了。
言归正传,为什么在现阶段的移动社交工具中,微信比QQ更受欢迎呢?
1、回头看来,QQ定位比较模糊,无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均可以通过QQ联系,还记得当年申请QQ号后很多人都会加一大堆好友,表明上看很热闹,但往往关系不牢靠,而微信主打熟人社交,通过绑定手机通讯录将熟人与熟人联结,因此关系更为牢靠。
2、微信去除了是否在线状态,潜移默化的替代了手机的短信甚至电话聊天,相对于QQ而言,即时性更强。
3、一大波公众号的加入使得微信拥有更高可玩性,同时,诸如抢红包、摇一摇等功能无不增加了用户的粘度。
4、微信的设计相比QQ更加简洁,广告植入也不多,这也是加分项,当然,还是不排除微信会加入更多广告,毕竟腾讯嘛,这块最在行。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IT新闻(216)
如果中移动的未来肯定不是飞信,那么就应该是那些与中移动可以进行利益分享的OTT产品。对于中移动来讲,没有了自己的“亲儿子”,就更应该扶持一些可以对抗微信的产品,或现在参股,与微信分一杯羹。
中国移动不愿意沦为“管道”的心,正让其更加深度地陷入一个收费悖论中——收,对微信并无太大影响,且可能杀死那些小OTT公司,反而替微信清理了竞争对手;不收,微信越长越大,未来将抢走中移动的几乎所有增值业务,无论是内容类、广告类、游戏、视频还是微信都可以独揽。而事实上,现在微信正在这么干。
OTT 是“Over The Top”的缩写,即“过顶传球”,是通信行业非常流行的一个词汇,指互联网公司越过运营商发展基于开放互联网的各种数据业务,如国外的谷歌、苹果、Skype、Netflix,国内的QQ、微信、网络视频以及各种移动应用商店里的应用都是OTT。不少OTT服务商直接面向用户提供服务和计费,使运营商沦为单纯的“传输管道”,根本无法触及管道中传输的巨大价值。
这两年OTT崛起异常迅速。但OTT也同样有他们的痛苦。
以一个名为“畅聊”的公司为例,虽然凭借独特的炫酷短信、全屏动作、免费电话等功能,博得了追求时尚的青少年用户的喜爱,上线三个月就达到了近100万用户,并顺利拿到了第一轮融资,已经算是发展迅速,但仍没有盈利。这样的小OTT公司比比皆是,他们不仅要负担高昂的无线人员工资成本,与拥有海量用户的大公司竞争,也要面对巨额推广费——目前一款手机游戏或者一个应用,进入一个用户手机的平均成本已经高达5元人民币。
事实上,这还不是他们困苦的全部。在中国,一款游戏即便花了5元钱买到了一个用户下载,但是能留住这些用户的概率也不高,一天的留存率能达到40%、七天的留存率能达到20%,就已经算是很成功。
而如果中移动及其他运营商此时收费,这些尚未“挺”到盈利的小公司、小应用很可能因为成本的上涨而消失。
到了那个时候,中移动所要面对的,就只有像腾讯这样的巨无霸。这样的巨无霸存在的“好处”就是:三大运营商2月底召开了一次会议邀请腾讯来商量如何收费的事,而腾讯拒绝参加。
此外,如何收费其实才是中移动真正头疼的事。大多数用户已经付了包月的流量套餐费,如果针对某个应用再收一次包月费显然不合理,且如果使用微信的用户要单独支付流量费,那么将来别的应用发展壮大了,是否也要单独叠加流量费?这样一来,套餐失去意义。
而且仅向微信收费吗?未来更大的流量应该会是手机视频,如果到时候再向视频APP收取套餐费外的流量费,即出现了“流量歧视”。
向腾讯收费?一者,腾讯目前尚未在微信上收费或赚钱;二者,中移动有什么理由去和腾讯分享收益?
有人把中移动想分成的计划比喻成,一家供应水电煤的公司接入了一家饭馆。这家饭馆深受消费者欢迎,赚了很多钱。但现在水电煤公司认为这家饭馆是用了自己的水电煤才赚了这么多钱,因此要求来划分利益,要么让客户每桌吃饭都另外支付水电煤的钱,要么和这家饭馆分成。
听着有点荒谬,但运营商就是这个逻辑。让每个客户单交水电煤的钱显然不靠谱。中移动唯一能够做的就是提高“水电煤”的价格。
他们是打算这么做,但是在竞争中的中移动又不敢向消费者抬高套餐价格,这样会损失用户——毕竟中移动的3G其实根本也没有好好踏下心来做,这家公司在3G牌照发放之前就已经在研发4G,准备一步到位。但联通却是着实凭借3G抢了不少中移动的高端用户。
当然,中移动不是没有挣扎过,曾大力扶持飞信及10多个应用基地——音乐、阅读、游戏,这些中移动自己的OTT在与“微信”们的竞争中占尽先天优势——通过套餐推广、免费短信、赠送彩信等等手段。
但显然这已经不是一个资源垄断型的竞争环境,而是市场化。那么多“基地”现在看起来成功的并不多。一位业内人士对飞信的没落看得十分到位:你如何要一个中移动的外包团队像我们对待自己亲生儿子一样对待飞信?这是一个企业的“基因”问题。
如果中移动的未来肯定不是飞信,那么就应该是那些与中移动可以进行利益分享的OTT产品。
对于中移动来讲,没有了自己的“亲儿子”,就更应该扶持一些可以对抗微信的产品,或现在参股,与微信分一杯羹。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市场的手段才能对抗垄断。
参考知识库
* 以上用户言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CSDN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访问:418965次
积分:10092
积分:10092
排名:第1405名
原创:432篇
译文:218篇
评论:60条
(12)(30)(6)(1)(1)(1)(5)(5)(2)(3)(32)(27)(36)(2)(2)(18)(23)(18)(18)(30)(60)(101)(161)(59)(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瑞雪传销没有人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