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 成功投资者后的P2P平台不再需要草根投资者了吗

草根P2P平台风光不再 股权众筹成最后稻草
作者: 金评媒来源: 金评媒 11:51:24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当前已经获得融资的P2P平台已经有六十多家,在资本的推动下,巨头开始显现,行业格局基本已定。如今再伴随着《指导意见》的发布,更是让草根平台压力倍增。网贷行业现倒闭潮 草根平台如何突围?根据第三方机构数据显示,8月份,P2P行业新增问题平台81家,跑路类型平台占比达79.01%,数据呈现显著上升。从某种程度上看,8月份的问题平台有不少都受到了《指导意见》的影响,监管意见的出台加速了不合规平台的跑路。早期由于行业门槛过低,网贷平台质量良莠不齐,不少平台在运营上更是问题频现,不具合规性。如今监管的步伐越来越近,在政策压力下,部分极度不规范的平台更是选择一跑了之,而这个时期内平台跑路潮的升温也给行业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综合当前消息不难看出,未来政策在对P2P行业实行监管时的首要举措还是抬高行业准入门槛,目的是先排除运营不规范的不良平台,以保证行业的有序发展。以银行存管为例,自《指导意见》正式提出银行存管概念后,如何满足银行条件接入存管就成了P2P平台的当务之急。当前坊间流传的民生银行托管要求就显得十分严苛,以平台背景来说,民生银行的这份托管标准要求平台有国资或上市公司背景、或拿到过知名风投机构投资。由此可见,平台仅仅是规范运营不够,其股东背景、资本实力也是判定其是否合乎监管标准的关键要素。换言之,P2P行业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资本的作用已经开始显现,而随着国资上市公司的介入,资本推动下的行业格局也已经成型。对于草根平台来说,在如此严苛的行业环境下,首先要遵循的原则就是规范化运营。而这种合规运营的重要性在近日也逐渐显现。过去,经侦局彻查P2P平台往往是因为投资人举报、资金链断裂;而最近光是深圳地区就有多家P2P平台遭到经侦局调查,且是经侦局主动出击。可以看出,监管部门已经开始行动了,开始主动清理涉嫌违规运营的P2P平台,足以证明合规运营是决定平台能否存活的第一要素。融资潮已过 众筹成救命稻草?留心最近的融资情况不难发现,新增的平台融资案例大多集中在已经成功拿过融资的平台。以点融网为例,刚刚完成了总额为2.07亿美元的C轮融资。至此,国内排名靠前的几家大平台都已经成功获得过千万级或上亿的融资,这也进一步加速了行业格局的分化。资本的不断涌入,导致草根平台和大平台之间实力悬殊越来越大,大平台在模式及运营上都具备更强的综合实力,同时又能凭借资本优势把持了行业流量入口,因而获客也比草根平台更为容易。投资人蜂拥进入大平台,而草根平台却面临居高不下的运营成本,这样的行业格局对于草根平台而言是非常不利且艰难的。而从风投角度来看,投资入股新平台的最佳时机也已经过去了。第一,行业格局基本已定,即便是风投巨额注资,新平台仅仅靠烧钱就想跻身行业前列并非易事;第二,监管意见虽然已经出台,但细则未定,风投机构在政策尚未明朗的情况下,就贸然注资新平台,对于风投机构而言,投资风险也是非常高的。但是,草根平台在保证自身规范运营的情况下,也不得不顾及监管层提出的资金要求。同时,现阶段整个行业尚属于早期的市场开拓期,因而P2P平台也仍处于投入期,多数网贷平台还处于投入期,基本很少有盈利的。平台为了保证发展的可持续性,就必须持续、不间断地投入资金。一旦这个阶段平台的资金无法支持运营,又难以完成融资,就只能选择退出市场。如果细心关注网贷领域,其实我们可以发现,有部分网贷平台在不接触风投的情况下,选择通过股权众筹来完成融资。目前,已经有两起千万级的融资案例都是通过股权众筹的形式来完成,分别是4小时认购完成1500万的果树财富;以及通过股权众筹形式完成1000万融资的人人聚财。这两起成功的股权众筹融资案例似乎给草根平台的融资梦带来了一丝希望。股权众筹融资应抓住最后的窗口期最近证监会发布的《通知》显示,股权众筹的认定标准为公开、小额和大众。由此可见未来政策对于股权众筹的要求其实是非常严苛的。但现阶段政策尚未落地,对于P2P网贷平台来说,或许可以抓住最后的窗口期,以股权众筹的形式帮助平台完成融资。(注:以上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网立场)
48小时不间断直播 全网最全最及时资讯
打开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和朋友圈
电商服务频道
电商服务推荐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最有看点的互联网金融门户
草根投资P2P必须避开的心理误区
拓天速贷 | 未央网
本文共1138字,预计阅读时间22秒对于P2P行业现阶段出现的各种乱象,草根投资者们喜欢单纯地将其归咎于监管政策与技术的缺失以及国内征信体系的不成熟,除了在朋友圈自嘲“屌丝死于P2P”之外,很少想过投资者自身的心态与风险把控的关系。其实在很多情况下,投资者的错误心态促成了不良平台的蔓延,最终洗空投资者自己的资金。那么,小编就来分析下现在投资人主要有哪些错误的投资心态需要避开呢?
用玩股票心态的投资P2P
“北京地区20万P2P投资者中,至少60%参与过打新。”其实,参与“打新”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刚开始运营的平台收益要比老平台高,有时候高的还不是一星半点儿。伟大的经济学家曼昆曾经指出:“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即机会成本。”用一句俗语简单地讲: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试想一下,人家凭什么给你这么高的回报呀?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的道理大家应该都懂吧?好,你可能会想,也许平台真有这样的业务,年收益在50%以上,甚至更高,只是缺钱而已。然而年收益高于36%的属于高利贷,法律不仅不保护投资人,还规定强制出借人返还对方。
P2P网贷并非高利贷,而是一种合法的投资理财方式,试图靠它投机而一夜暴富的想法只会让自己掉入陷阱。对于动不动就24%以上的收益率我们就要警惕了,莫被高收益所诱惑。
群羊心态,盲目跟风
P2P网贷本是一出完美的戏,却被不入流的客串者们搞得乱象频发。它的诞生丰富了人们的理财生活,一些别有用心的平台却为了招揽用户注册,提高业务量,总是名不副实的大张旗鼓夸大宣传。这一点,投资人一定要多加警惕。广告做的好,并不一定代表着平台就真的好,很多不过是平台自吹自擂制造的噱头,只是看上去很美。投资人不能盲目轻信这些宣传,或看到很多人在某个平台上投资,就放手一投。投资者要做足功课,多了解平台,最好能亲自走访一番,对目标平台的风控能力作出详细考察。
分散投资,对平台运营关注缺失
投资者常常将“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一投资准则奉若宝典,常常选择十几个P2P平台分散投资。然而,国内P2P运营平台良莠不齐,诈骗平台更是络绎不绝,分散投资绝对不是良策。投资P2P,切忌广撒网、分散投资的做法,这会分散投资人对平台运营的持续关注力,扩大投资风险。
投资人更应重点关注少数优质平台,在投资种类上分散选择。作为互联网金融的新领域,通过P2P平台进行投资,是未来发展的主流,是草根们抵御资产贬值的有利手段之一,只要找到合适的P2P平台,不盲目追求高收益,合理进行资产配置,赚取良好的收益还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总之,对于草根投资者而言,在享受由P2P理财带来的财富恩惠的同时,切莫忘了摆正投资心态,积极投入,理性对待,从投资心态做起,给投资加固一道安全防线。
本文系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用微信扫描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
您的评论提交后会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的留言会展示在下方留言区域,请耐心等待。
版权所有 (C)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互联网金融实验室 | 京ICP备号-1P2P平台的出身:拼什么才能赢_新浪深圳金融
P2P平台的出身:拼什么才能赢
南方都市报评论
  曾有这样的言论:互联网金融的P2P平台再发展下去,就是80%的屌丝为80%的屌丝服务。这个观点,在P2P发展之初的确符合“行情”,但随着P2P的发展,越来越多上市公司、互联网大鳄、国开行、商业银行进场,P2P行业已不再是草根当道了。进入2014年,“出身名门”的平台比比皆是,可谓遍地开花。
  “草根系”P2P爆发有成因
  P2P的草根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理财门槛低;二是平台自身准入门槛低。追溯P2P的起源可发现:P2P最早是在欧美国家流行,通过互联网技术让金融脱媒,让借款人实现快速、低成本的融资,让债权人获得收益,属于平民化的民间借贷。进入国内后,P2P作为互联网金融一个分支火起来,但本质还是民间借贷。相对传统金融动辄上万元入门,P2P平台满足了大多数有着小额投资需求的投资人,成为“草根金融”的代表。
  P2P平台草根化的另一方面,在于平台自身准入门槛低。P2P跨越了互联网和金融两大行业。如果以传统金融手段去监管,那么90%的“草根系”P2P平台都会倒下,容易使行业发展失去活力。因此,监管部门对P2P的态度极为谨慎,目前为止,仍没有对平台的准入门槛作出硬性规定。低成本的注册资本、零门槛的准入资质,使得P2P平台在态势上呈现野蛮生长,在质量上则表现得良莠不齐。
  “名门派”将抢夺未来的半壁江山
  目前国内的P2P平台数量已超2000家,但随着数量的扩增,P2P行业也不再是草根一族的天下,不仅有风投进驻,还迎来了许多银行系、国资系和上市公司的抢滩布局。这些有强劲背景的P2P平台被业内人士戏称为“名门派”。
  “名门派”较之“草根系”,优势显而易见。P2P虽然是互联网玩法,但核心依然是金融。而金融的核心是风控。相对草根平台而言,背靠银行系、国资系和上市公司的P2P平台是传统金融市场的正规军,更加有资本、有能力、有经验去做好风控环节。目前大部分草根平台既缺乏资源,又缺少相关经验,同时也为了节约成本,不是在业务上过于依赖合作机构就是自身风控没有做好,无形之中增加了风险。前段时间业内比较热门的贷帮1280万逾期事件,就是因为它过于依赖小贷公司,无法直接把控风险,可见这种全权对接小贷公司的业务模式本身具有极大的风险性。红岭创投的亿元坏账事件后便按照银行管理架构,对风控体系进行了重新梳理和整顿。“名门派”则往往拥有银行、上市公司等股东的资本和经验,成立之初就严格按照银行的风控标准来打造我们的风控团队,从而规避了后期可能面临业务模式转型所带来的风险。虽然目前“名门派”P2P平台的收益率处于业内中等水平,但对稳健投资人吸引力很大,更有实力在未来的市场中抢占半壁江山。目前,不少投资者通过P2P平台投资,平台出身背景成为其选择平台的重要指标。
  “草根系”和“名门派”共生发展
  在未来的行业发展中,草根系也并非没有生存的空间。在监管政策逐渐规范整个行业的过程中,必然会有大批草根系P2P平台面临出局或者被迫转型,这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
  “草根系”P2P平台在风控能力、用户资源、产品业务上可以吸收“名门派”的人才、经验、模式,并加以创新,形成强大的竞争力。有风投、国资或者上市公司背景的P2P正规军,则需要摆脱传统金融的束缚,在产品设计、理念创新、渠道开发上加快步伐。可以说,无论是“草根系”,还是“名门派”,谁能够在创新之路抢先一步,谁的赢面就大。
  记者点评:有P2P平台创始人将平台的出身更加细分化,并总结成投资顺口溜称:贵族平台放心投,富二代平台看爹投,土豪平台看钱投,草根平台用心投。
  而对于P2P平台来说,不必因为出身“草根”而悲叹。市场竞争原本就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只要以诚信、创新、勤奋等精神,来弥补平台出身的不足,并持之以恒,积少成多,互联网金融庞大的市场前景,自然会给其带来丰厚的回报。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成功后的P2P平台 不再需要草根投资者了吗 ?
摘要:P2P网贷平台发展至今,并非一帆风顺。ProsperMarketplace虽是美第一个网贷平台,但作为早期的投资者/出借
P2P发展至今,并非一帆风顺。 Marketplace虽是美第一个平台,但作为早期的/出借者,你拿回当初投入的资本,这就够幸运,因为大多数人最后都是负收益的。 之后平台推出更为严格的准和预设的利息率。现在,这两个平台的运营架构基本相似,似乎创建了一种可行的商业模式。事实上,LendingClub平台预计以其最近获得的38亿美元融资为基础进行首次公开募股。这听起来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LendingClub到2013年才开始盈利,而这也是其7年里的首次获利,盈利仅700万美元。
我虽不是大额者,但也已经在领域投资15,000多美元了。起初,我会认真阅读所有的贷款列表,因为通常那其中会有借款者用途的相关介绍(比如还债、创业、或者购买一套200平房英尺的小房子)。后来,我开始使用自动化软件筛选贷款,但仍感觉这个过程还是个人之见的行为。据《纽约时报》一篇题为 《贷款要绕过银行了吗?也许不是》的文章显示,现在大部分的贷款是卖给,比如、、甚至银行。 “Prosper平台过去几年一直都在吸引机构投资者,而且3月份达成的80%以上的贷款都流向了机构投资者,后者创建的十几种都是为了进行P2P。[…] 西班牙桑坦德银行的美国部门就与LendingClub签订协议,约定购买其25%以上的贷款。” LendingClub的一位内部人士表示,其现有平台投资者主要由以下三部分构成:“约三成是直接的,三成是高端投资者,剩余三成是机构投资者。” 这是一个思维实验:如果摩根大通银行也去做P2P投资,购买一些针对个人的风险贷款,这与个人直接使用摩根大通会有很大区别吗? 过去常常是个人投资者才会冒险借贷,获取高额利息。而P2P公司只关心贷款量,因为它会从每笔贷款中抽取费用。但是,如果这些投资来自于那些公司,并且享有优先权,那么留给这些个人投资者的是不是就是些残羹冷炙了? “那些富有经验的投资者未认购的贷款,会重新对个人和机构投资者开放。有些贷款也不是这么乐观。“机构投资者会买掉所有的优良贷款,”一位投资者在Prosper的博客中这样写到,这与许多评论者观点都类似。[…]“这种摘樱桃式的挑选方法导致剩下的贷款几乎都没有高质量的,” 英国个人投资者网贷平台Zopa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Giles Andrews说道。” 难道P2P平台成为一种合法的高效的最好证明,竟然是华尔街和其他专业投资者努力将草根投资者都排挤出市场吗? 来源:搜狐证券 作者:未央网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为信息传播之需要,不作为投资参考,网贷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相关阅读:
还可以输入 500字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
主要是要安稳
1楼的盛开网,我投资了,感觉还不错。
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即使失败了,经验也是值得的,虽然代价有点大
所谓得屌丝者得天下,这种古老的保守主义看法必将在互联网浪潮中消散的
相关推荐:
投资人QQ群
沪公网安备 4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聪明投资者的成功之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