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Book 不开盖的状态下,怎么4s黑屏但是开机状态

微信为什么能在手机QQ身旁崛起--百度百家
微信为什么能在手机QQ身旁崛起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如果说QQ是互联网开拓出来的一片新大陆的话,那么微信则是互联网对旧大陆的一次入侵和颠覆
(微信海外版请到梅西作为形象代言人)
文/明道副总裁 &许维
公众号/xuwei0418
我想很多人都会有这个疑问吧:手机QQ已经有8亿多用户了,为什么微信这个看起来样子差不多、功能也差不多的APP,仍然能够悄然崛起,同样赚得8亿多用户呢?要知道,这么多年过去了,还从来没有另一个软件能撼动QQ的垄断地位。
尽管表面看起来二者的功能接近,但它们却有三个本质上的差异:
1、微信类实名制,QQ非实名制
当我们注册微信账号时,我们必须先绑定一个手机号,微信没有给新用户其他注册方式的选项(虽然注册成功后,用户可以把QQ号或邮箱和这个手机号绑定到一起,都可以进行登录)。这样的账号注册流程基本上确保了一个用户对应一个微信账号,从而使它成为一个类实名制的聊天软件。当然,不排除有些用户有多个手机号,注册了多个微信号,但这种情况总是少数,并非主流。
反观QQ,它的注册是比较随意的,你只要有耐心,愿意多花一些时间,你可以注册无数多个QQ账号,你可以伪装成任何身份,因此QQ从账号这一环开始,就难以确保身份的真实性。也正因此,QQ总是难以逃离“小孩子玩的”、“闲聊天用的”这样一些标签,因此年纪大一些的用户可能不愿意使用QQ。加上QQ平台上搭载了很多娱乐功能,所以很多公司都会屏蔽QQ,以防止员工上班时间开小差。
在注册这一环上的“出身不同”,使得微信的用户群定位和QQ得以差异化,微信适合于所有人使用,这也让它争取到了很多之前不用QQ的用户,比如对互联网不是很擅长的中年用户、办公人群,人群覆盖范围更广泛。我个人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感受,我的微信好友数量远远大于QQ好友数,很大原因就在于我好友当中有很多人之前是不用QQ的,而现在他们都用了微信。
2、微信是通信属性,QQ是社交属性
怎么理解通信属性和社交属性的区别呢?我举个简单的例子,你会认为短信是一个社交软件吗?不会,短信是非常典型的通信属性,它没有个性可言,你想用它来发什么都可以。当你用手机QQ的时候,你有没有同时在使用短信?大部分人的答案应该是有。二者并没有非常直接的替代关系,原因就在于二者的属性不同,一个是通信,一个是社交。
可是,当我们开始使用微信以后,我们还继续在使用短信吗?大部分人都不发短信了,运营商非常受伤。从这个结果当中我们能得出一个结论:微信是短信的替代品。为什么微信能替代短信呢?因为它和短信一样,是通信属性。
微信之所以能替代短信,和它的实名制属性密切相关。我们的微信好友大部分都是互相认识的熟人,所以我们其实是在进行通信,而非社交。在微信当中,较少发生互相搭讪、互相介绍、互相熟悉的社交场景,而这些场景在QQ、微博、陌陌这类社交软件当中,则是非常普遍的。
通信和社交是全集和子集的关系,通信包含社交,社交是通信的一种特定场景,我个人是如此理解的,因此定位于通信的微信相比定位于社交的QQ,其应用场景更加广泛。
3、微信全天在线,QQ有离线状态
我们在发短信的时候从来不会先发一条“在吗?”,然后再开始进行下一步的聊天,但我们在聊QQ的时候经常会这样做,因为从PC端诞生的QQ是有在线场景区别的,你可以设定“在线”、“忙碌”、“隐身”、“离线”。
不过这样的区别到了手机时代就显得有些奇怪了,手机是24小时开机的设备,它何来离线状态呢?因此微信在设计的时候就去掉了这些在线状态的设定,除非用户退出登录,用户即便关闭微信程序,微信也会在后台运行,有新消息会第一时间收到推送通知。
这种24小时在线的设定,不但使得微信能够彻底替代短信,同时也将大量QQ争取了过来。虽然QQ后来也修改了设定,但是为时已晚了。
“实名制-通信属性-全天在线”这三个特点就像三角形的三个角,它们互相支撑、缺一不可。如果说QQ是互联网开拓出来的一片新大陆的话,那么微信则是互联网对旧大陆的一次入侵和颠覆——QQ并没有动摇电信运营商的地位,而微信则让它们感到了强烈的威胁;QQ为社交而生,它的基因是休闲娱乐,而微信为通信而生,它的基因是连接一切。
今天这篇文章的来由是我和朋友探讨产品设计时的对话,我发现有些产品经理和设计师非常沉溺于细节的打磨,这当然没错,这是匠心的一种体现。但是,如果把产品设计的重点太过聚焦于交互和视觉层面,则难免因小失大。
对于一个产品来说,产品战略(我拆解为客户定位和需求分析)、产品形态、产品架构都是最最根本和紧要的问题,它们决定一个产品的生死。我们也看到过不少交互和视觉做得非常牛逼,顺利拿到融资,然后又悄然消失的“明星”产品,大抵都是在这三个地方出了问题。
----- 搭车招聘 -----
明道产品部、研发部正在招募鲜活、好用、靠谱的产品经理、设计师和程序员,有兴趣和我一起工作的,就把简历砸过来吧:pilo.。
如果你觉得身边有合适的小伙伴适合推荐给我,就请不要客气的把我的邮箱转给他吧!
阅读:415885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12万
热门文章HOT NEWS
《人民的名义》火了:但为何躺枪的是小鲜肉?
老冀说科技
冯先生失眠中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QQ暗藏陷阱 微信变成“危信”?
  【案例4】
  微信相识,90后闪婚又要“闪离”
  微信作为新型的线上交友工具,比起网络交友,具有更“高效”的特点。因微信,2位90后当事人相识后产生好感而结婚;而结婚后不久,两人又因微信聊天记录产生矛盾要求离婚,这起特殊的离婚案发生在常德安乡县。
  郭某和张某都是90后,两人通过微信交友认识后经常聊天,相互产生好感,并于2012年10月登记结婚。婚后张某到县城茶楼打工,每天早出晚归,小夫妻常为家务琐事发生争吵,于是双方分别在网络上向各自朋友诉说心中的苦闷,有时还说一些暧昧的语言,结果两人在互相查看对方的微信聊天记录后矛盾升级,张某一气之下回了娘家。
  今年2月,小郭诉至法院要求与小张离婚。面对提供的证据——对方的网络聊天记录,承办法官查明事实后对该案进行了调解:“婚姻是人生中的大事,岂是几张聊天记录就能轻易放弃……仅凭着几张聊天记录,无法证明双方感情已彻底破裂。你们是90后,在现实生活中,要多沟通,多交流,加强理解,这样才能组建一个和谐的家庭。”通过法官的劝解,最后双方才同意和好。
  “QQ、微信等社交软件在为人们沟通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风险,在了解不深的情况下盲目交友,甚至草率结婚,极易产生各种纠纷。”法官表示。
  多用身份验证和黑名单功能
  QQ、微信等聊天工具,缩小了用户之间的空间距离,也给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机。正因如此,QQ聊天遍布陷阱,微信几成“危信”,形形色色的犯罪现象和犯罪行为,已经给人们带来了不小的风险。
  法官表示,QQ、“微信”作为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原本无辜;但不法分子利用这些工具实施诈骗、盗窃和强奸等犯罪行为的报道屡见不鲜,而因此引起的民事纠纷也有愈演愈烈之势。广大QQ、“微信”用户,尤其是女性,一定要提高警惕,切勿轻信陌生网友,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法官提醒,发布个人信息一定要慎重,网上交友要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与陌生人、网友约会见面,要有防范意识,必须确认对方的真实身份,必须以自身安全为前提,一般不要单独前往。不可轻信刚认识的朋友,涉及金钱利益等要提高警惕,确保自身权益不受侵犯。如果遇到不法侵害,要及时报警。
  一位“微信达人”告诉记者,如果不愿意不认识的陌生人骚扰,微信用户可设置为“加我为好友时需要验证”,或者将陌生人“拉入黑名单”。使用微信时,不要轻信、也不要轻易与陌生人见面。如果对方提出借钱一定要小心,防止上当受骗。( 记者 李广军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4s黑屏但是开机状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