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作品过得好的定义义—UI设计

京东商城与亚马逊中国哪一个更接近亚马逊(美国)?
【的回答(283票)】:
在当当 亚马逊 天猫 京东 这几个平台的仓储都内部访问过。 京东是卖货为主的,物流系统是复制亚马逊,京东也从亚马逊挖过去几个物流系统高管。京东的系统是前段(客户体验段)比较好,后台真的是远远不够。京东的后台一大部分是靠供应商团队的人力物力在支撑。我们京东团队单单物流支持就五个人,装柜协调,调度,查阅,跟踪,入库,残品,结算核对。亚马逊团队物流支持就2个人。货品量基本一致。
亚马逊的物流仓储,真不是盖得。太精确了。至于有人说亚马逊慢,如果算失约和慢的概率,亚马逊还是很低的。简单的说,京东是典型的中国企业,力求多快好省,准备不充分也要上,边走边补丁。亚马逊是美资企业,客户体验为第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不急不躁,力求准备充分在全力开打!
现在亚马逊全国15个运营仓库。70万平米,京东110万平米。销售额京东是亚马逊的10倍。但厚积薄发,看看再过2年。试试看吧。现在风向已经开始挂到亚马逊了,比如数据挖掘,比如千人千面首页等等技术。
PS, 有记者说京东不差钱,余粮很足。亚马逊笑了!
补充一下回答。有人问是否京东自营也是供应商支持?
看合同怎么签了。但基本上就是供应商支持。 比如亚马逊是是任意一个库进去,全国自动平衡库存负载。数据挖掘分析和供应链非常精准高效。我们一个货柜进去,最快的是在1小时后,就看到另一个出口,我们的货跟随亚马逊的供应链系统卡车,启程前往其他仓库。
京东就白瞎了。全国十几个库,下一个单给供应商,供应商要根据指定仓库,促销活动自行分拆,分别联系,十个批次送货。退货也要自行联系,自行提出,自行收回,这尼玛太坑爹了,因为这个成本相差很大的。
如果亚马逊是智能聪明系统。京东的仓库就是聪明节点。就是货到了他的某一个仓库,某一个仓库就能运作的还凑合。一旦要做到全部仓库都能聪明。就彻底抽搐。
京东去年就想搞供应链系统,卡车都整了百台,但貌似到今年还没有搞定。任重而道远。聪明的系统,不是你想学想学就能学啊。
【杨小彻的回答(276票)】:
这是个大题目,得好好答,统计图片较多,手机党慎点
首先由于传统零售在中国不像北美过于成熟和强大,中国网购蚕食传统零售渠道的市场份额,而美国更多是零售业的补充;
在城市群密度高的区域,网络购物模式由于运营成本低于传统零售,将对传统零售形成直接冲击;在城市群密度低的区域,由于中国传统零售依然无法有效覆盖广阔的市场,网络购物模式能够提供更加丰富的购物选择,其长尾特征更加明显,也将对传统零售形成直接冲击;
沃尔玛和亚马逊的案例研究表明:零售业态的大变迁,主要体现在新的模式能更深地渗透到产品供应链中,大幅提升供应链的运作效率,为消费者创造真实价值;
与目前占据网购绝对优势的纯平台型电商模式(只控制信息流和现金流,如B2C的淘宝商城,C2C的淘宝集市)相比,由于综合B2C模式(控制平台资源和物流资源,如)对上下游的服务更具粘性,能提供更好的客户体验。我认为,综合B2C模式最终将取代纯平台型的市场主导地位;
资本和管理团队将造就未来中国最具竞争力的B2C电商,而全国仓储布局和运营效率则是其竞争力的表现形式。在这点上,题主还漏了一个苏宁易购,未来三~五年,中国最有竞争力的综合性B2C电商将在京东商城,和苏宁易购中间产生,下面我们就来比较三者
先来看看擂主亚马逊的表现:
在1995年美国的电商开始发展的时候,是面临着强大的对手的,也就是沃尔玛,实际上在1960年代沃尔玛就确定了一个原则,「从小镇入手,凡人口超过4,000人的小镇就建店」,到1995年沃尔玛在全美已有1,359个门店,而且主要在小镇,我们来看看沃尔玛在全美的「细胞繁殖」式扩张路径(),这就是亚马逊当时面临的对手
时至今日,在美国本土,传统零售业强大依旧,电商弱小
再来看看我国的大环境:
中国发展电商时,传统零售业其实是欠发达的:
表现之一就是中国大卖场的普及率不高,连锁零售商的覆盖率也不高
我们可以横向对比一下
家电连锁零售商国美(1987年创立),于今仅在336个城市拥有门店;
家电连锁零售商苏宁(1990年创立),于今仅在231个城市拥有门店;
跨国的零售商在中国的覆盖率更低,如沃尔玛仅在120个城市拥有门店;
欠发达的表现之二:中国零售业态的集中度不高:
上图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前20家零售商只占城市零售总额的13%左右。而截止2010年,中国最大的零售商高鑫零售仅占12%的市场份额。
欠发达的表现之三:中国传统零售渠道复杂且冗余
上图我们可以看到中国零售供应链复杂且冗余,导致电商更快速地蚕食传统零售渠道的市场份额,下面我们再来看看物流成本这块:上图我们可以看到中国零售供应链复杂且冗余,导致电商更快速地蚕食传统零售渠道的市场份额,下面我们再来看看物流成本这块:
电商物流总成本:配送、仓储及人员占据了95%,其中配送成本中,末端配送占据了53%
中国综合物流配送成本较低,配送成本越低,则客单价低,能够进入网络购物的商品越多则适合更多商品网购,这当然是有原因的:
1:经济地理结构决定末端配送成本(最后一公里):人口密度越高,配送成本越低,美国地广人稀且人口居住相对分散:
2010年,美国超过5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仅9个
我们看到美国人口的分布密度很分散,而中国地少人多且人口居住相对集中:2008年,中国人口超过600万的城市就有44个;
上图可见,中国每平方公里平均人口密度为130人,约是世界人口密度的3.3倍,且中国人口分布很不均衡: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每平方公里超过400人;中部地区每平方公里为200多人;而西部高原地区人口稀少,每平方公里不足10人。
人口越稠密,某一城市日包裹配送量越大,成本则越低
2:中国劳动力成本远低于美国,人工成本相对低 ;
3:中国城市中央商务区地价很高,而几十公里之外的地价急剧下降,仓储成本可以有效降低。这对可行,对实体零售不行。
国内在城市群密度高的区域,网络购物模式运营成本低于传统零售;
在城市群密度低的区域,网络购物模式能够提供更加丰富的购物选择;
综上所述,所以在国内的不同区域,电商都有优势。
我们来看看三家电商的比较:
仓储运营中心的覆盖情况:
这是京东的仓储的分布情况
苏宁易购的
我们再随机地从4家电商的最普通商品---书籍,3C,大家电和日用品中抽取相同的10件产品,并比较价格和品种丰富度(结果不具有代表性,只是小测试)
在书籍中,就品类的丰富程度和价格,京东优势最为明显
在3C中,就价格而言,京东和亚马逊中国优势明显,品类当当最多
在大型家电中,就价格而言,亚马逊中国最优,而京东拥有最多的品类
然而就供应链的发展来说,京东无疑使最接近于未来模式的然而就供应链的发展来说,京东无疑使最接近于未来模式的
再来看看擂主亚马逊的优势,主要有三点:物流,IT,免税:
亚马逊的仓储物流服务(Fulfillment by Amazon, FBA),亚马逊通过仓储服务收入(FAB)抵消掉部分自己的物流成本
再来看看亚马逊的IT优势
云计算领域领先公司:
最后来看看因为免税,亚马逊和其零售业竞争对手的价格差异
————————————————————分割线—————————————————————
综上所述,擂主亚马逊通过布局大型仓储运营中心,将供应商或者消费者分散的信息流和物流集中了起来,发挥规模效应,降低了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成本,最终打败竞争对手,抢占更多市场份额,然而这些优势在中国,除了IT技术,其他便算不得优势了
目前国内的电商物流现状:参与国内B2C电商物流配送有三方,一是定位高端和国际的外资快递,如FedEx, DHL,UPS等,配送的通常是价格重量比高的商品;二是有实力的综合性电商,如京东商城,苏宁易购,和亚马逊中国,在小商品(图书,3C)上自建仓储和配送队伍,在大家电上自建仓储和第三方配送队伍;三是第三方物流,众多中小电商最经济,也是最多的选择,占据80%的市场份额。
其中京东目前的自建仓库投入很大。自建仓储由于规模经济的考虑需要极大的投入,购地、建仓库、建配套设施。只有资金雄厚的电商才有实力超前投资,布局全国,而一旦形成规模效应,则在成本上就比竞争对手有很大优势。例如京东商城的「亚洲一号」仓库的投入为8亿-10亿。
所以从物流成本,仓储规模,商品的价格和种类优势上来看,我看好京东。
【邢孔育的回答(63票)】:
京东是由创始人刘强东在盯着,美国亚马逊是由创始人贝索斯盯着,中国亚马逊是职业经理在盯着。股东和职业经理人,还是有很多差别的。
【杨欢欢的回答(23票)】:
亚马逊超越沃尔玛是因为亚马逊的整个进销存、物流体系的超越,即后台能力的超越。
亚马逊的核心竞争优势是技术和物流(即后台进销存);
技术方面,京东与亚马逊相较而言要差一些;但是,卓越亚马逊也没让中国用户体验到啥叫技术领先;
物流方面,京东在国内要强于卓越亚马逊,反应速度各方面目前来看是所有综合性电子商务公司当中最好的,这就是差别。
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看核心竞争力
【王海天的回答(16票)】:
对于二个公司的不同,首先应该是架构的不同:京东的背后是风投,而亚马逊是一家上市公司,京东的打法是高举高打,亚马逊中国则更加保守稳健。由于架构的不同,创始人主导的京东在决策上更加灵活,例如刘强东上线大百货、卖书等。而职业经理人主导的亚马逊中国必然在决策上束手束脚。原中国区CEO王汉华只负责销售,可见是多么尴尬。在战略上,京东的目标是线上沃尔玛,即标准商品自营,非标准商品选择开放平台。并且自建的物流已经可以对接开放平台的商家。而亚马逊中国虽然也是做自有和平台,但是比京东差很多。例如有些节日,商家想搞活动却得不到亚马逊的支持;有些标准的商品,亚马逊中国也对商家开放,但同时自己也卖。这就会导致很多商家的不满……可以说,京东完全是按照中国的市场来做电商,也懂得中国的消费者内心,更懂得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用户。对于当前的京东,早就不是那个经常打价格战的京东了,而是正朝着品牌溢价和删选用户的阶段迈进。而亚马逊中国,有什么呢?核心竞争力在哪呢?便宜?物流?一句话:京东在按中国的逻辑玩电商,而亚马逊中国还是固化在美国的模式里。如果非要找出亚马逊中国比京东强的:可能就是IT系统这点了。
【胡江的回答(24票)】:
我举自己为栗子。作为一个买书不看书的人,我在京东上买到了无数重复的书。而亚马逊会告诉你,这本书已经买过了。
京东的第三方商家每次都不开发票,还有一大堆理由。而亚马逊的第三方默默地自动补寄给你。
【刘爽的回答(2票)】:
【胡南的回答(4票)】:
我同意这个观点,其实主要是从用户体验上来说的。亚马逊绝对不是一家技术型公司,而是一家以技术手段为用户提供最好的用户体验的电子商务公司。从这个方面来说,京东更接近它,至少京东也把完善用户体验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而至于卓越我就比较奇怪了,被亚马逊收购后,按说应该获得亚马逊的特质,可亚马逊卖的东西它都不卖,Kindle它不卖,Android App Store它也没有,我很困惑它到底和亚马逊是什么关系?至于用户体验,我觉得确实比不上京东,从这一点上说,它还没有京东具有亚马逊气质。
【SEMWatch老高的回答(5票)】:
反问:为什么说京东商城会比亚马逊中国更接近亚马逊?
亚马逊是个技术公司,京东和卓越都是卖货的,哪里像了?
【知乎用户的回答(4票)】:
亚马逊,你真正体验一下亚马逊的物流以及推荐等数据技术就知道了,这两个不是一个层级上的,京东就好像080年后房地产迅速扩张占地的新楼一样,而亚马逊则是一栋百年庄园
【昔日之的回答(1票)】:
亚马逊的云计算做的是如火如荼啊,京东和卓越确实是不能比。
不过很纳闷,为什么亚马逊的网络技术会那么好,能发掘云计算这个高地,当然这是另一个问题了。
【Nekor的回答(2票)】:
其实都不像.
【涂照锐的回答(0票)】:
严重同意邢孔育的回答,这也是当时中国新蛋网被京东搞下去的原因。京东可以说正在用中国特色的方式来模仿亚马逊,而卓越只是亚马逊的一个BU罢了,所以这两个只是形态上可以比较;至于发展与规模,不是一个概念~
【张卫的回答(1票)】:
最近使用京东,也发现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例如:
1、非自营商品,是由商家发货,效率不可控,而且是交给第三方快递负责配送的;
2、商品下面的虚假评论非常多,和淘宝比过之而无不及。
【李璐祎的回答(1票)】:
亚马逊中国首页是根据浏览历史的推荐,感觉非常的个性化;京东的首页总是大幅的促销广告,各种明降暗升
亚马逊中国的物流可以根据所在地址显示预计送货时间,而且可以晚间送货;京东的送货时间很没谱(个人体验,北京四环内)
亚马逊中国可以晚间送货,下午两点前订货当天晚上就可以送到;京东基本都是第二天送,而且没事儿爱送到自提点自提点发短信让自己去提我为什么要自己大老远的跑去提货我没有写自己的个人地址么?
【孙宗尧的回答(1票)】:
一定是亚马逊中国。
亚马逊中国只是亚马逊在全球范围内的一个布局,局部利益服从整体规划,中国这边的管理者在自主性和决策权都没那么强,大事儿还得听美国总部的;在前台用户体验与后台供应商管理上,也是沿用在美国已经成型的套路,比较强大,尤其后台部分。因此各方面都比较相似;
而京东是完全本土成长起来的,选择性地野蛮生长,为啥这么说,在于京东把大部分资源投入到前台,从品类齐全、价格优势、展示方式、物流管理、送货速度等,不遗余力,让用户在购物体验上非常满意;而在后台,对供应商就没那么方便和智能,但这很正常,你抓住了用户,让用户在你的平台形成消费习惯,供应商哪怕麻烦点也会向你靠拢。且在供应商最在乎的回款问题上,京东还是做得可以的,供应商也就没那么多怨言。
【若木的回答(2票)】:
1、从影响力和体量来说,京东在中国领先,这点和美国的亚马逊比较像。但只是说他们都是各自国家的第一而已,美国亚马逊的市场占有率之类的数据应该是遥遥领先京东吧。
2、从网站来看,无疑是中国亚马逊和美国亚马逊像,除了语言都快基本一样了吧。
3、在那些人每一年唱衰中国亚马逊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中国亚马逊除了不是第一之外,一直都在第一阵营里面。
4、我最反感那种动辄车创始人和经理人区别的人,这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百年企业都不是创始人当家的吧?那我可不可以说创始人当家的都企业命都长不了!
【侯楚倩的回答(1票)】:
个人比较喜欢卓越亚马逊,有时候上京东或者当当看完后,比较了价钱,如果只是差几块钱的话,还是会选择亚马逊。一来卓越的速度一直很满意,二来,我一般是买书,亚马逊会针对你个人买过的书给你推荐,不得不说每次推荐的都很符合我,而且书籍品种很多,也能找到很多外文原籍书。目前在卓越还没有买到质量差的或者是假货。
【叶海林的回答(1票)】:
京东是用速度做电商,亚马逊是用数据做电商。
【彭小勇的回答(1票)】:
题目是问谁更接近美国亚马逊,当然是亚马逊中国啦!
亚马逊中国很少广告,显得低调。京东则喜欢大肆宣传,各类活动,很高调,吸眼球。
这招在国内还是有用的,所以京东市场份额更大。
但问题是,亚马逊中国早已盈利了。京东实现盈利了吗?
两家的竞争不是百米赛,而是马拉松啊。
我更看好亚马逊。
【阿豆的回答(2票)】:
卓越和京东,个人认为,简直就是,一个是有鞋穿,一个是光着脚丫,你认为哪个会更努力呢?
【Bonbon的回答(0票)】:
从卓越到卓越亚马逊之后,我觉得物流仓储明显改善了.也许还是有些不好的用户体验,但我觉得这些无论对京东还是卓越亚马逊其实都是一个概率问题. 另外外国亚马逊和卓越亚马逊都提供了B2C的平台.
【匿名用户的回答(0票)】:
一个连最基本的销售明细都给不了供应商(或者是不愿意给)的平台就别跟其他人比这比那了。
【mrqhz的回答(0票)】:
比模式的话,应该是京东更像一些,美国亚马逊的商品大部分都是第三方供货,亚马逊更多的是充当一个平台的作用。而亚马逊中国现阶段还是以自营商品为主。
从用户体验来说,当然是亚马逊中国更接近亚马逊美国了,可以说整个购物体验和美国亚马逊几乎是一样的(因为整个前后端的架构几乎都一样),不仅有准确的送达时间保证,而且相比美国亚马逊还多了许多国内的特色体验,比如当日达,货到付款,晚间送货,30元免运费等等。
【杨韬的回答(0票)】:
卓越亚马逊给人一种冷冰冰的感觉,不过当两家价格相同时,会更倾向于卓越亚马逊,不知道为什么。
【匿名用户的回答(0票)】:
亚马逊(美国)这样的公司在美国只有only one 没有 number one
【秦亚杰的回答(0票)】:
在校学生表示,京东在食堂边上有个包裹自提点,三天之内都可以去拿。而亚马逊要在通知当天中午到校门口拿。其实对亚马逊还是很有感情的,是卓越时代的老客户,但自从上次在亚马逊上的第三方买到了假鞋,还被删了评论,就很不舒服。
【米哲敏的回答(0票)】:
amazon美国的三架马车是电商 AWS Kindle 京东和卓越亚马逊都只是个电商而已 卓越亚马逊还是个比京东差很多的电商。。今年貌似CIA和Amazon签了个六亿美元的单子要amazon给他搭云计算平台 这些技术京东和卓越都差太多了
【杨波的回答(0票)】:
从物流上来说。都甩美亚好多条街
【陈婧的回答(0票)】:
你应该问海淘过美亚的人,还会看京东和中国亚马逊么?呵呵。
亚马逊美国做着做着能把云服务卖出来,京东呢?呵呵。
用户体验,毕竟两者距离不一样,近水楼台,
【BD BBJJ的回答(0票)】:
从纯用户角度讲:亚马逊买东西无条件退货,快递员会来你家取。京东退货相当麻烦,不一定给退,即使能退还得邮回去,这一点上高下立现。
【tuzipp的回答(0票)】:
京东和亚马逊都是有技术包装着自己商务的内核,重商务,用户技术实现自己的用户体验;
卓越不敢恭维
【Jason Huang的回答(0票)】:
我觉得一个互联网公司核心竞争力还是在于高层对用户体验足够执着的追求以及他们的执行力。刘强东是个执行力非常非常强的人,据说每年他做的财务预测都是刚刚好达到指标(前提是他每年都在翻几番),我觉得这点非常可怕。相比而言,卓越的高管完全和当年创立卓越时候的人都换班了(具体原因不清楚,请其他知友补充):陈年做了凡客,王树彤做了敦煌。作为高管,拿着高工资是很难执着地去追求用户体验的。可能宏观层面的差别在这里吧
【匿名用户的回答(1票)】:
说那么多没用的。
这两家都跟相差的老鼻子远了。
都是只照猫画虎了一点点皮毛。
【Blanc的回答(0票)】:
【liu polo的回答(0票)】:
京东物流理念接近。
仔细想想亚马逊也成长为一个恐怖的巨型公司了。
【cru danny的回答(0票)】:
京东、亚中、苏宁,我感觉在这三家中,最会在中国消费者体验上下功夫的,是京东。
一年前在上海看到易迅的广告,意思是在上海他家配送最快。看到这个我就想呵呵,太小家子气了。这种完全不能称之为优势,最多叫一先手的东西,当成很重的砝码,真是笑话。亚中会说“这不是我追求的”,京东会说“切”,苏宁会说“我有门店”。现在京东已经在许多城市推出当日达了,易迅在上海最快有啥用?
很多时候看到这类的对比我就想到了那个拿电风扇吹空肥皂盒的故事。天朝很多人的思维模式真的只有“多快好省”四个字,效率以外的东西一律无视。之前听过相关理论解释说这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别是从文字和语言开始的,深以为然。但这不妨碍我依然得出京东在中国市场一定能压着亚中打的结论。这是品牌战略造成的,就像在北上广易迅绝不会轻易输给京东一样。这样一来,LZ这个题显然就有点问题了,因为二者不能相提并论。
如果把亚中从亚马逊全球战略中拿出来,并且假设他要全力占领中国综合B2C这个市场,那么,他确实如前面各位所描述,犯了生搬硬套模式经验的错误。
再来看看苏宁,LZ没提苏宁毫不意外,因为他的存在感太稀薄了,不靠0元购怒刷下存在感实在让人难以对其保留印象。作为当年卓越网金卡、现在的京东金牌,个人网购经验还是比较丰富的,各大B2C电商京东、亚中、苏宁、易迅、新蛋、凡客甚至邦购之类都有过购买经验,也很喜欢跟配送员聊天,从中也了解了很多东西。在我的购买经历里面,京东是最先采用集成了条形码读取功能的刷卡器的,但亚中的不粘标签是我最喜欢的,而苏宁,抱歉我没发现他家任何优点,糟糕的线上体验(做他家网站的人跟我吐槽无数遍)、混乱的仓储管理(一单多件时不能合并,一单居然能让人刷60次卡,而且多件还是分开在大单子的各个角落)、磨蹭的物流(预约送货时间比别人迟三四天就罢了,实际送货还要晚一两天),因此有足够的理由让我相信这苏宁易购纯粹就是一个拍脑袋的产物,而且这一下拍的还不轻,有脑震荡嫌疑。虽然苏宁“我有门店”是他最大的资本,但这个庞大的仓储如何能够有机地整合到包涵其他品类的整个B2C平台上,我觉得这已经超出了拍脑袋的那些的理解范围。
【胡东炀的回答(1票)】:
拿送货速度讲,我在前一天晚上下单,京东第二天到货,而卓越要5天。
【Ivan的回答(0票)】:
京东和亚马逊不是一个层次上的,无法去比较,而且量级差的很远,京东想做到亚马逊的层次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如果说国内能够成长为像亚马逊这样一个平台型的公司,我觉得最有可能的是苏宁易购,如果苏宁想发力电子商务的话,它的资源平台要比京东大的多。
【王琼的回答(0票)】:
京东较卓越强大的地方体现在物流上,而在技术上和书籍品种上还有欠缺。
&&&&&本文固定链接:
【上一篇】
【下一篇】
您可能还会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最新日志热评日志随机日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过得好的定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