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尼康相机维修点特约维修点怎么样

对于求职者来说,该如何输出一份好的产品分析 - 推酷
对于求职者来说,该如何输出一份好的产品分析
大家好,我是小C,来自武汉大学的-1岁产品经理。在浏览、分析了诸多求职者的产品分析作品和一众PM前辈们对新人应该如何撰写产品分析的指导之后,自己做了比较清晰的总结,写下这篇文章作为分享,希望可以帮到求职路上的小伙伴们。
在网络上流传的各种求职者的产品分析报告,的确有一些出彩之作,但平均质量(个人认为)是比较低的(即使只是站在一个求职者的角度审视)。更有甚者,罗列一堆数据统计图、产品功能脑图和百度指数(居然直接把这个称作用户群体分析),仅仅陈述现象,描述概念,根本没有“分析”可言。
下面进入正文:
一. 为什么写产品分析?
对求职者来说,就是为了给面试官看。
同时,对于“行业之外”的大学生来说,写产品分析这个过程本身也是融入行业、学习相关知识的大好机会。真正“写作过程中收获很大”的产品分析,过面试官的眼也是很容易的。
但“收获大小”不好量化,专门针对面试官的关注点来写,也是可以的。那么面试官从产品分析报告看什么呢?学长
很好的回答了这个问题:
通过咨询阿里巴巴、百度的一些面试官,我了解到这些面试官主要希望从产品报告中获得这样的一些信息:
1. 工具和软件使用能力(MSOffice、keynote、PS 等);
2. 文案能力(语文水平、排版及美化能力);
3. 逻辑思维(是否逻辑通顺、是否言之有理、是否突出重点等)
4. 产品 sense(从产品经理的角度分析产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二. 基本要求是什么?
首先,工具、软件、排版乃至语文能力,通过有意识地练习,达到基本要求并不难。接着就是如何体现逻辑思维和产品sense,我们分别来看。
1. 逻辑思维
(1)不要写废话
如大段产品介绍、无用的数据图表,以及其他你觉得可以用来装点门面但其实没什么用的玩意儿。
(2)逻辑通顺和言之有理是基本要求
一定要有论据(数据/用户反馈/客观普适的观点等),比如:
通过 产品版本迭代记录 推得 产品的发展路径和思路
通过 按钮点击数据 推得 首页应该突出什么按钮(不要仅凭主观YY,当然你不一定知道数据,但要表明自己考虑到了这一点)
(3)有自己的思考
这一点是“亮点”的关键,做好这一点,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不要害怕自己的局限性。 我们还没有入行,个人的局限性在所难免 ,但在有限的信息条件下,给出自己的推理、结论和建议,虽然说对真正的PM的工作不一定有意义(大多数可能都没有..),但是能够体现自己的 思考能力和抓重点的能力 ,在具备了更全面的信息和成为业内人之后,是有潜力的。
2. 产品 sense
(1)具备“入行”的姿态
这是基本要求(不只是成为一名PM,更是成为一个互联网人),需要持续收集足够的行业信息,学习基本的行业知识,融入业内。(前沿的技术,目前热点,基本的商业模式等)。对于真正想做的PM的同学,这是自己的日常。
(2)刻意培养PM的思考角度
这一点非常重要,为了把这个讲清楚,我先引用一段
学长的经验,再给出自己辩证的分析,帮助大家理解。
作为产品经理,很多时候应当关注的是产品较为宏观的一些方面,和竞品之间的关系也主要是从目标用户、功能差异等角度来分析。而如果是作为产品设计师或者交互设计师,则更需要从产品的 UI、交互细节方面入手,宏观则不是考虑的重点。
许多人乍一看,会粗暴地认为,产品看宏观,交互看微观。PM的思考角度就是宏观的思考角度。这种想法不完全对。
因为并不是分析UI和交互细节的产品分析就一定是跑题的 ,如果某些UI和交互细节对产品 做出差异化、树立品牌形象 不可或缺,就像产品的独有特性一样(比如探探的左右滑动),对产品的宏观层面很有意义,宏观指导微观,微观促进宏观。这样的交互是而对产品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交互”。
和仅仅是用来提升用户的 普适体验 的“交互”,比如说某页面上下拉动越顺滑,体验越好,微博、知乎所有feed流都有这个要求,那就不用一个产品经理专门去分析够不够顺滑了,这就是执行层的事了
三、写什么?怎么写?
1. 写什么?
首先, 不要不经思考地套《 用户体验要素》的战略层、范围层….的模板,或者别的模板。(除非你只是为了练手)。
不同的产品、所能收集到的信息(论据)的不同程度,再加上写作者的思考点的差异,决定了产品分析并没有一个完完全全固定的程式。
其实这样一来,“写什么?”这个问题反而简单了,只需要:
(1)亲自体验了产品
(2)根据自己的需要,收集了力所能及的足够信息
比如基本信息(背景资料、产品定位等)、产品数据和反馈(排名、下载量变化、用户评论、竞品信息(异同点等)、专业信息(譬如电商类应用与电商相关的某些信息、知识和数据)
(3)记录了体验产品、收集信息,和思考过程中的“写作点”,然后有条理的整理出来
“写作点”,就是在以上过程中,捋顺信息并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所迸发出的有具体写作意义的点子。
整理出的“写作点”,自然是你要写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基本上都能体现你的思考。
如果你说做完前两步,你一个“写作点”也没有,那么只能说,你的知识储备不足以引发联想和思考, 你需要先学习更多的知识,再来到输出产品分析这个阶段 。(真得去做了,才会知道,其实会想到很多点子,同时有很多鸡肋的点子需要砍掉。)
2. 怎么写?
上面确定了写的内容范围,那么如何把他们输出?
输出的内容包含:
(1)对必要信息的简洁表述和呈现,比如框架类语言、论据性信息。具体是:
框架类语言: 组织一篇文章的基本语言。
对产品(竞品)现状的基本描述: 简单明了,不要复制粘贴一堆广告词。
必要的论据: 没有必要把自己收集的或思考过程中的所有内容都展示出来,很多同学一个脑图“功能框架图”往上一贴,又啥都不说。用脑图列举功能只是分析的时候自己一个思考的过程,贴上去做什么?除非是用来说明功能结构上的思考或者重大对比,不然只是陈述事实。
(2)在框架中,输出经整理后的“写作点”(结合上面说的“论据”),注意:
有自己的想法 :“写作点”本身就包含了。
体现对产品/用户的价值 :谈战略不都代表自己思维太飘,而谈交互也不一定就是舍本逐末。重要的是,落点能够到产品的用户价值和商业价值。避免写成仅仅是对主观感受的陈述。
易于理解的表达方式 :图、表、字,无论什么,能让人以最快的时间理解,就OK。
3. 写作点从哪里来?(供参考)
前面的内容已经提到
真得去做了,才会知道,其实会想到很多点子,同时有很多鸡肋的点子需要砍掉。
所以这个直接去做是可以的,这里还是给两位学长的经验,帮助大家(和自己)抓住重要的思考维度。首先
学长提到:
总结了一下看过的一些应届生求职向的产品分析报告,无非四字:舍本逐末。很多所谓的产品分析,大部分的着重点在于功能点的优先级排序、细枝末节的用户体验、配色排版好不好看、交互动画等等以主观感受为主,缺乏数据和逻辑支持的吐槽,而忽略了最为重要的“ 需求(痛点)、实现(落地)、赚钱(商业价值) 。”
学长提到:
分析维度:
a. App store里的产品版本迭代纪录。 告诉你人家的产品经理在这个时期做了什么!去思考为什么别人要这么做!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还有用户评价!专门看差评!你会收获很多!
b. 逐个功能点去分析。 一个功能能上线都是有他的道理的!背后的逻辑是什么?符合什么场景?满足什么样的用户需求?好好想一想!
c. 专业分析。 去看看知乎上别人怎么分析的,一些行业资讯每年也会出年报!很多东西我们外行人是摸不到的!比如携程的酒店业务!业务线非常深!
d.&看竞品 。相同的功能点说明大家都认可?不同的功能点是否具有存在的理由?
感谢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知乎等所有平台的前辈的经验分享。也希望自己的分享能够给求职路上的小伙伴带来一点点价值。其实只要真心喜欢产品,不怕困难,写一篇有自己的想法的产品分析,对大家来说都不难。突然想起一句
越难走的路会越走越容易,越容易走的路会越走越困难。
共勉,加油。
本文由 @小C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已发表评论数()
请填写推刊名
描述不能大于100个字符!
权限设置: 公开
仅自己可见
正文不准确
标题不准确
排版有问题
主题不准确
没有分页内容
图片无法显示
视频无法显示
与原文不一致> 网友心声!大胆评人体工学鼠标发展史
&网友心声!大胆评人体工学鼠标发展史|全文浏览 00:01&&&&【 投稿】 作者: | 责编:陈志勇&&&&&
品评人体工学鼠标发展史
越来越的的人在越来越多的时间里越来越离不开。腕管综合症、手等也离我们越来越近,真的不是危言耸听。每天用8小时以上的,大家的右手多少都有磨硬的现象(一天8小时劲舞的不算)。非鼠标数外设(轨迹球、触摸板、等)不是高昂,就是使用有局限性。在鼠标成为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也成为了隐形的健康杀手。当鼠标的精确性和稳定性大幅提高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该适当的关心下健康哪?
&&& 让我们来关注一下那些专门为了健康和舒适而设计的鼠标们吧。让我们来品评一下那些专门为了健康和舒适而设计的鼠标们吧。顺便分析一下人体工学鼠标发展史(文中所列及鼠标,均为有代表性创意和设计的作品,故有部分人体工程学设计的鼠标,未能一一列举,敬请见谅。)
&&& 上世纪90年中期,微软发布了视窗Windows95。从此,命令行操作系统退居二线,Windows的风暴席卷了全球。而作为视窗操作系统必备外设之一的鼠标,也随着Windows进入了千家万户。从此时起,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使用和接受鼠标。而因为长时间的使用,人们对鼠标提出了舒适性的要求,于是,人体工程学设计的鼠标开始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 早于Windows95上市二年,高瞻远瞩的微软就发明了第一款人体工程学鼠标。Microsoft Mouse2.0:
Microsoft Mouse2.0
&&& 就是这款看似简陋的鼠标,却受到了极大的欢迎。广大用户爱昵的称其为“歪把子”。向左弯曲的设计和宽大的左键,更好的贴合了用户的使用习惯。Microsoft 也成为了微软硬件发展史上的一个光辉的里程碑,同时也是人体工程学鼠标的起始点。
如果想知道更多关于此产品的内容,请关注键鼠频道[]
&&&&&& &[ 官方QQ群:3369725 ]
人体工学鼠标第二个经典与最辉煌
&&& 人体工程学的第二个经典,就是的机械银貂:
罗技机械银貂
&&& 遗憾的是,这款被发烧玩家誉为人体工学设计之经典,并且现在还有人高价求全新盒装的,却在上市时因高昂的,怪异的造型,造成了它不能得到普及的后果。尽管在当时的市场反应看来,机械银貂不是一款成功的鼠标。但是,在人体工学鼠标发展之路上,机械银貂可以称得上是一块坚实的奠基石。他的蛇形设计、侧面防滑、按键平面右倾,都是史无前例的。手掌放在上面,可以得到充分的放松。后来的很多鼠标身上,都可以看到机械银貂的影子。
&&& 鼠标史上最辉煌的神话,IntelliMouse Explorer 3.0
&&& 2001年,微软发布的一款貌似平凡的鼠标,创造了鼠标史上的一个无法超越的神话。在那个光学鼠标不能满足游戏需求的时代。IE3.0,用他的IntelliEye3.0核心和6000FPS的刷新度,结束了人们对光学鼠标的不良印象。由于良好、精准的定位和舒服的人体工程学设计加上欧姆龙的微动开关,使得这款本来针对商务办公的鼠标,受到了全世界玩家的追捧。无数的顶尖玩家,在CS的历史上,用他打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神话。
AK王子HeatoN
&&& 尽管他有着滚轮松动,侧键松动,侧面发黄的缺点。但没有影响广大玩家对其的喜爱。2003年年底,为了给后续IE4.0让路。微软将IE3.0停产。停产后,玩家的热情更是空前高涨,IE3的价格越涨越高。两年后也就是2006年,微软再次推出了升级版的IE3.0,也就是大家常说的IE3.0复刻版。
IE3.0与IO1.1客观评价
&&& 一款,有近十年的生命力,这是任何也无法超越的辉煌。摘下IE3.0头上的光环,我们会发现,原本针对于商务办公的人体工程学设计,可以让你以最放松的姿态将手放在上面。当你把手全放在IE3.0上的时候,你的大拇指正好位于两个侧键的正下方。你的手腕与,只有一点轻微的接触。鼠标的右侧,可以让你的无名指跟小拇指轻松的夹住鼠标(当然,你也可以把无名指放在右键上面,用中指控制滚轮,还是一样的舒服。)
&&& 当然,针对雅利安人种设计的人体工程学,会令部分手掌小(中指指尖到手掌下缘小于180mm)的玩家感到难以控制。但是,还是有很大部分手掌并不是很大的选手在使用它。
&小苍MM使用IE3.0中
&&& 提到了IE3.0,就不得不提他的同胞兄弟IO1.1,尽管采用了对称式设计,但是微软依旧在对称的鼠身上演绎了完美的人体工程学设计。
IntelliMouse Optical&
&&& 相比IE3.0较小的尺寸,令它成为国内玩家的最爱。毕竟按国人用鼠标的习惯,IE3.0手掌长度小于185mm的玩家在使用IE3.0时,还是很不习惯的(国人习惯指控,也就是所谓的捏鼠的人比较多)。宽大的底盘,提高了移动时的稳定性。高耸的背拱。可以适应捏鼠和趴鼠,在你使用时为你的手掌提供良好的支撑。这点都是某以仿生学为卖点的鼠标厂家所无法比及的。因为其良好的手感和与IE3.0一样的内核,国际巨星中使用IO1.1的也不在少数。如一代狙神Johnny•R,再生侠Spawn等等。
Johnny•R在比赛中
&&&&外壳采用磨砂的工程塑料设计,避免了IE3.0的掉漆问题和手汗问题(IE3.0的手汗问题并不严重,手掌出汗手。因为鼠标与手掌的贴合度高,并不会像一般鼠标一样出现打滑。只是使人感觉不太舒服。当然,IO之所以采用磨砂外壳,与其对手掌的贴合度没有IE3.0那么高,也有一定关系)。但是,不得不说,过于宽大的侧键,不光是在用的时候容易按到。不用的时候,也会误按到,还有滚轮有着和IE3.0一样的松动问题,侧键也用久后,也有一定程度的松动(不过,没有IE3.0那么严重。)
为微软IE4.0平反,最舒适的鼠标
&&& IE3.0停产后,微软推出了接替IE3.0位置的IE4.0。与IE3.0最初的定位一样,IE4.0针对的也是商务办公。微软在IE4.0身上应用了新的技术左右滚轮,并将FPS值提升到9000。借助于IE3.0的东风,IE4.0一段时间内也受到大家的追捧。遗懒的是,过于舒服的IE4.0并不适合CS,兼容性也不如IE3.0,左右滚轮的故障率也比较高。由于模具的问题。IE4.0的双击问题,明显高于IE3.0系列。微软硬件辉煌后的低迷作品,IE4.0
&&& 尽管IE4.0被广大CS玩家所不认同(不得不说,当年微软开发IE4.0,本身的定位就不是游戏,针对的是高端的商务办公用户),但是IE4.0的舒适性和左右滚轮的便捷性,对商务人士、文案来说,再实用不过了。高耸的背拱托起您的手掌,按键上的波形固定了手指,IE4.0确实算是最舒适的之一。
罗技如何反击mx518也有缺点
&&& 面对着微软硬件在CS的游戏市场的风光无限,另一巨头当然不会袖手旁观,尽管此时的罗技在RTS中占据了半壁江山,MX300、MINI等被广大专业玩家使用,但是在FPS游戏中,罗技却是战绩平平,MX500,MX510等反响平平,03年年底,微软硬件宣布一代经典IE3.0停产,罗技抓住机遇。于2005年年初发布了另一经典CS利器,拥有最高1600CPI、默认支持三档变速、软件支持50CPI每档调速的人体工程学鼠标MX518上市了。
&&& 罗技MX518采用安捷伦生产的A3080芯片组,CMOS点数30×30,FPS值6500,数据处理能力5.8M/s,数据带宽16bit。同时还有着不错的人体工程学造型,拇指握感舒适,侧键手感极好,位置合适,多个按键支持自定义等等众多优点,使其成为当时性能顶尖的鼠标之一。
&&& 不过,人无完人,鼠也远完鼠。MX518光滑的后背令汗手玩家颇为难过,表面经常会留下汗垢。拇指部位的类肤涂层会剥落,长期使用后鼠标左右按键偶尔会出现段落感(一体式按键的鼠标,用久了都会有这种问题,原因笔者分析应该是材料疲劳变形所导致)等缺点。
&&&&而让广大CS玩家叫苦不迭的,却是MX518从MX500那里传承下来的外型。鼠标的右侧太低,导致无名指只能搭在鼠标右边的棱角上面不上不下的。这让大部分用大拇指和无名指来操持鼠标的玩家极不适应。不过,炫酷的外观,精细的做工,还有手感出色的侧键、滚轮,可调式DPI设计都成为玩家喜欢它的理由。
罗技G5与G9 到底如何?
&&& 同年年底,发布Copperhead(中文名称:铜斑蛇)的同时,也发布了自己的顶级游戏鼠G5。
&&& 罗技G5采用了安捷伦专为罗技打造的S6006芯片组,最高2000DPI,FPS值7080,数据处理能力6.37M/s数据带宽16bit,默认400\800\2000三档调速,采用了与MX518相类似的造型(可能是因为有玩家反应MX518的“前进”键在正常握持时无法触及,所以G5取消了前进键,的左侧只有一个按键)。罗技G5拥有独特的自定义配重设计。全套16个砝码,不光可以改变的重量,还可以通过砝码放在配重盒上不同的位置来改变鼠标的重心,以达到不同的手感。
&&& 尽管是05年的设计,但是G5的配重盒设计还是超越了现在的自定义重量的鼠标。很多自定义鼠标,都是把配重仓设计在鼠标的尾部,如果装上全部配重,鼠标重心明显靠后。造成低速移动时不能精确控制鼠标指针,形成所谓的“飘”的现象。而G5的配重仓,是从鼠标后部斜向上前方延伸的,移动时的感觉,是简单的在鼠标后部开个小盒,放两个铁疙瘩的自定义配重的鼠标所无法比及的(当然,生产成本也加高了许多,但你不得不佩服罗技的工业设计)。
&&& 07年初,罗技的一款旗舰G9上市了,G9一反罗技一贯的MX500式的人体工程学造型,略显有违大家对人体工程学鼠标一贯的印象。
&&& 罗技G9采用了可更换式的外壳,两种外壳,两种手感,适应不同的使用要求。其实,G9更像一个罗技顶级技术的结合体,除了可调式DPI以外,还集G5的自定义配重和MX Revolution上的MicroGear滚轮设计。G9的左键更是返璞归真,采用了分体式设计。个人感觉,分体式鼠标按键,不仅手感优于一体式鼠标按键,而且对模具制做精度要求较低,对控制成本有一定的效果。当然,在上,分体式按键,明显是为了手感而存在的。
罗技大热的几年微软到底在干什么?(上)
&&& 面对着在游戏市场上的一帆风顺,微软在05年也发布了一款激光暴雷鲨6000,但是,市场反响平平。不过,在2007年,微软的一款针对商务办公人士的“人体工学无线霸雷鲨6000”却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 & 整个因为怪异的型状,被玩家们戏称为“馒头鲨”。鼠标最高处高达近60mm,这个高度,比微软最经典的IE3.0高出20多毫米,鼠标表面采用类肤材质,保持了良好的握感。鼠标为标准的5键鼠标,左右滚轮设计。
&&& 这款鼠标最具特点的是鼠标的左右按键,被设计成了大角度的倾斜表面。一改普通鼠标的左右按键基本水平的布局,使手常放在上面时,可以保持自然放松的姿势。基本可以说正确的使用,完全可以杜绝鼠标手的发生。但是过高的高度和相对高度来说较小的底盘,造成了重心过高,移动时的感觉不是很好,不适合高速剧烈的操作。但是做为一款办公鼠标来说,人体工学无霸雷鲨6000,完全能够满足您做为商业精英的需求。
罗技大热的几年微软到底在干什么?(下)
&&& 2007年,微软硬件也推出了一款游戏,SideWinder战镭鲨,怪异的造型仿如外太空飞船,却同样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
&&& 微软SideWinder战镭鲨一改一向的流线形人体工程学设计,整体线条硬朗,配合金属滚轮,O和上下排列的金属按键,整体充满着后现代工业设计的美感。
&&& 开始有玩家怀疑鼠标的左侧突起会影响正常的使用,但是实际上以人体工程学设计而闻名的微软硬件当然不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整个鼠标握感出色,手掌操控鼠标时处于一种放松的姿势。由于尾部的设计,狭长的按键也不会给人带来不适的感。
&&& 除了外观的设计不同,微软SideWinder战镭鲨与其它鼠标最大的不同就是,微软首次将鼠标的侧键从以往的横向设计改为了纵向设计这样的设计,与其说是一种创新,其实是对玩家的一种妥协。在IE3.0、IE4.0的时代,就经常有玩家报怨,不是前侧键按不到,就是后侧键按不到。而IO1.1的对称设计的宽大侧键,又让玩家报怨经常误触。等到暴雷鲨6000时,微软参照玩家意愿,将侧键改小,可是玩家又在抱怨按不到(同样按不到侧键的,还有SideWinder X3)。无奈的微软终于在SideWinder战镭鲨的身上将按键改为单侧上下排列,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只要你能的手能够到一个按键,稍稍一动,就能够到另一个。也许是真的完美无缺,也许是受众太少。
&&&&反正现在笔者还没发现谁在报怨SideWinder战镭鲨的侧键问题(很奇怪,我用鼠标没什么固定的姿势,都是手往鼠标上一趴,手的重心完全落在鼠标上,移动鼠标靠移动前臂,但是我用鼠标时,就没遇见过什么侧键够不到的问题。难道鼠标都是按我的手掌来设计的?)
极具争议的steel Ikari Laser鼠标
&&& 2007年,丹麦著名的外设厂商Steel Series发布了旗下首款游戏Ikari Laser。怪异的外形,被玩家戏称为“蛤蟆”。
steel Ikari Laser
&&& 与SideWinder战镭鲨不同的是,Ikari Laser外形采用了宽平后背的流线形设计,Ikari Laser的FPS值达到了前所未有的40000帧/s,最高3200DPI,可以免驱动每DPI为一档进行调节。Ikari Laser右键长于左键,握持时,鼠标中轴线与前臂中轴线垂直,保证移动时,不会出现轻微上扬。鼠标右侧的突起适当的撑起无名指跟小指,解决了IE3.0握持时无名指跟小指“挤”在一起的情况(不过习惯了,挤在一块也很无所谓了)。
&&& Ikari Laser左侧的突起则是借鉴了的人体工程学设计,保证移动时大拇指得到一定的支撑。可以说,如果你能正确的握持使用Ikari Laser,那么它就是最舒服的鼠标(比IE4.0还舒服),如果你不能按照设计师设计的方案使用。那么,它就是最别扭的鼠标。人体工程学设计的东西,越舒服,他的受众也就越小。
人体工学是双刃剑,越舒服的鼠标,受众越小
&&& 人体工学是一把双刃剑,用着越舒服的,受众也就越小。用着舒服与否,除了与鼠标造型设计有关外,还与用鼠标的姿势有关系。一般的人体工程学鼠标,一般都是按照趴鼠的姿势来设计的,就是使用时,整个手完全放在鼠标上,与鼠标保持最大的接触面积,整个手的重量,由鼠标来承担。这样的话,一款好的人体工程学设计的鼠标才能发挥到它应有的功效。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鼠标手的发作机率。
&&& 同样的鼠标,你要是这样用。就跟本起不到他应用的功效。可以说人体工程学的设计,基本没起到任何效果。
&&& 当然,对于RTS战略游戏的玩家来,手全放面鼠标上,会比较累(因为大幅度移动鼠标时,手臂要大幅度的摆动,而RTS战略游戏却是要经常性的大幅度移动鼠标)。也会影响到APM值。所以大部分的星际、魔兽争霸玩家都会选一些小而灵活的对称调计的鼠标,如G1、Mini、金环蛇等。对于这类玩家,我还是建议多注意运动,尽量减少使用鼠标时间。如果您是职业玩家,不得不练习的话,您可以在手边放两个核桃或是铁球(推荐核桃,揉的时候有一定的按摩功效),练习间隙时揉两下,活动下手指和手腕,有助于疏通血络。
&&& 正确的鼠标,加上正确的使用姿势,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如果可能的话,还是多做一些户外运动吧。阳光、雨露、新鲜空气。这些对我们的身体比冰冷的屏幕和无情的辐射要有好处的多。&
如果想知道更多关于此的内容,请关注键鼠频道[]
&&&&&& &[ 官方QQ群:3369725 ]
&相关阅读:
·三种背光模式 狼蛛飞鱼游戏鼠标98元
&&·零延迟出击 血手幽灵A91游戏鼠标179元
&&·亮瞎双眼 极智G1880游戏鼠标仅128元
&&·经典再造 赛睿Rival 300游戏鼠标首报
&&·出色人体工学 新贵秘法光球鼠标128元
给文章打分 5分为满分(共0人参与)
频道热词:&&&&&&
键鼠导购热点
排行 文章标题
键鼠网友精品
TOP10周热门鼠标排行榜
商家报价:
82用户点评
商家报价:
61用户点评
商家报价:
83用户点评
商家报价:
293用户点评
商家报价:
26用户点评
商家报价:
13用户点评
商家报价:
31用户点评
商家报价:
58用户点评
商家报价:
175用户点评
商家报价:
49用户点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尼康维修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