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100 谁有不要的王者荣耀谁偷了鲲号,可以给我吗,谢谢啦

您好, []|
皮尤:用社交媒体看新闻?并没有那么好
当你在Facebook、Twitter上看新闻时,你会发现社交媒体已经和新闻供应商抢饭碗了。但是,新闻“社交化”真的好吗?
据Wired报道,近期,皮尤中心开展了关于现在用户如何获取新闻资讯的调查,引发人们对“通过社交媒体了解新闻”的重新审视。让人倍感惊讶的是,该调查的结果最终竟是两个相反的结论:
1.人们并没有将社交媒体视作一个重要的新闻来源
2.人们会通过Facebook和Twitter来获取实时新闻
要想弄清这两个看似矛盾的结论有哪些玄机,媒体人就需要剖析这份报告的研究对象――社交媒体。
专栏作家Alan Rosenblatt对这一调查结果产生了几个疑惑。他思考的问题是:“媒体人应该如何继续观察、报道社交媒体带来的影响?”为了找到自己心中问题的答案,Rosenblatt请教了皮尤新闻研究中心的主任Amy Mitchell。随后,他把这次访谈整理为3大问答:
Q1:社交媒体为什么更易被当做新闻来源?
对于一部分人而言,从社交媒体上获得信息意味着获取事件现场的一手报道。这个时候,相关事件的现场证人们会用社交媒体来分享他们所看到的情况。 因此,新闻报道的来源并不是那些本应被当做传播媒介的社交媒体;真正的源头还是那些在现场做报道的人。
然而,很多时候人们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什么新闻,直接就转发了,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应该考虑到新闻报道的出处。Rosenblatt认为皮尤中心在询问是否使用社交媒体时,没有向被调查对象说明“社交媒体”具体指代什么。
针对Rosenblatt提出的第一个问题,Mitchell对皮尤中心的调查结果作出解释:
“随着新兴新闻供应商数量的飙升,与这些新闻供应商建立联系的方式也逐渐变得多样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给新闻下的定义、对新闻作出的新思考自然也层出不穷。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一直在尝试为这个问题找到合适的答案。”
“除此之外,分析社交媒体还存在另一个困难,那就是用户们的使用经验过于个性化。这些使用行为的形成与一个人在习惯养成方面作出的选择、他的人脉圈中流行的做法、及他所接触应用软件的设计方式等因素有关。”
Mitchell还指出,广泛地接触不同用户群,可以帮助研究中心了解更多的新闻来源。不过,这样的研究结果并不算准确。因为想要了解人们如何获取某个信息,其实十分困难,通常情况下人们都记不太清自己是在什么场合、通过什么渠道获得该信息的。
Q2:新闻被层层转发,你还记得它是从哪来的吗?
针对这个问题,Mitchell认为:“我承认大多数情况下新闻报道经过多次传播后,读者都会不自觉地把社交媒体平台当作该报道的原始出处。”
在这种在社交平台上层层转发的新闻分享中,受众就像身处“口口相传”模式,并不知道自己得到的新闻资讯原先是通过阅读报纸、收听广播电台还是和另一个朋友交谈获取的。
“而我们调查的重点就是,找出用户究竟是依靠什么即时媒介来获得他们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研究不止一次表明‘口口相传’模式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信息传播渠道。”
Q3:记者过度依赖社交媒体平台有啥副作用?
这是Rosenblatt的最后一个疑惑,而Mitchell的回答是:
“的确,新闻组织、记者们可能已经非常了解如何应用社交媒体;在工作中,他们甚至已经十分善于利用这个平台。皮尤中心过去的调查结果表明:社交媒体仅仅被当做一个信息传播平台,而没有被视为一个和新闻受众建立联系的方法。”
“在2008年和2012年的美国大选期间,我们研究了参选团队利用社交媒体的方法。一般情况下,这些团队会利用社交媒体平台来和选民保持互动,同时也随时和记者通气。”
最后,Rosenblatt认为,如果媒体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不能相应地调整姿态,那么基于社交平台的报道的“害处”会很多:低质量的报道不但不能够向人们展现媒体的真实情况、不能告诉人们如何高效筛选信息,甚至会让社交媒体在人们心中留下一个负面形象,最终导致人们摒弃通过社交媒体获取新闻资讯的习惯。
====================
本文系《全媒派》独家编辑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注微信公众账号“全媒派”(ID:qq_qmp),阅读更多精选文章。
你可能也喜欢:
关注全媒派公众账号及时查看最新文章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欢迎来到中国58论文网!如果您感觉还不错,可以起来哦!
您现在的位置: >
农业信息传播在社交媒体方面的研究_农业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 17:26
所属栏目: 浏览:次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信息传播主要依赖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农民信息知识水平的提高,基于数字信息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的新媒体,特别是社交媒体,由于其具有的参与性、广泛性、开放性、互动性、社区性、连通性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信息传播主要依赖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农民信息知识水平的提高,基于数字信息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的新媒体,特别是社交媒体,由于其具有的参与性、广泛性、开放性、互动性、社区性、连通性等诸多优点,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农民所接受。
  一、社交媒体概念及理论
  1.1Web2.0Web2.0是基于相对Web1.0的新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是从核心内容到外部应用的一次革命。不同于Web1.0的单纯依靠浏览器浏览网页单方向获取信息,Web2.0更强调信息内容的主动创造和参与者之间的关系,社会化和以人为中心是Web2.0的核心所在,其基本理念是创造、互动、分享和关系。
  1.2六度分隔理论六度分隔理论由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拉姆(StanleyMilgram)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可以简单概述为:一个人与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的间隔不会超过六个人,也就是最多通过六个人,就可以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是指世界上任意两个人要想建立联系,最多只需要通过6个人的介绍就能够实现。尽管六度分隔理论自诞生以来一直有所争议,但后期的一些社交网站的调查验证了理论结果,甚至低于理论数据。据国外社交网站Facebook最近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要比以往更加紧密,最新的数值已达到了4.74,也就是说,把两个互不相识的人联系起来只需要4个人就可以实现,无论两个人所处的地域、种族、行业等有多么的不同。
  1.3社交媒体社交媒体,可以被定义为一组基于Web2.0思想和技术基础之上的互联网应用程序,它允许用户参与网站内容创建和相互之间的交流。中国主流的六大社交媒体是腾讯的QQ、QQ空间、微博、微信以及新浪微博和人人网。
  1.4社交媒体特点相对于传统媒体,社交媒体有着明显的不同:
  (1)传统媒体受时间、版面等限制,内容比较单薄,而社交媒体则无此限制,内容较为丰富。
  (2)传统媒体的传播范围较窄,有着明显的地域属性,传播范围通常局限于某个地域,而社交媒体是网络无限传播,没有丝毫地域限制。
  (3)传统媒体是线性的单向传播,方向由传到受,而社交媒体是非线性的、&节点&广播&模式的互动放射性传播,传受双方可以互动和对话。
  (4)传统媒体的更新频率较低,制作周期往往长达几天甚至几个月,而社交媒体的内容制作仅需要不到一天时间,甚至几分钟即可以完成。
  (5)传统媒体的内容是相对固定不变的,内容一旦发布出去,只能通过后续版本进行答复、修正等,而社交媒体的内容则可以随时随地修改更新。
  社交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因此,社交媒体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大有取代传统媒体的势头。全球社交媒体发展速度最快的是中国,据麦肯锡2011年底的调查数字显示,中国社交媒体用户数量已达3亿,拥有全球最多也最活跃的社交媒体用户群。
  二、社交媒体的特性与农业信息传播要求的契合
  农业信息传播是面向广大农民的平民化传播,社交媒体的诸多特性决定了其很适合用于农业信息传播与交流:
  1.社交媒体的互动性有助于农民及时接收和反馈信息。社交媒体的双向互动、多向传播等特点,可以在农民与政府、农事部门、农业企业、农业专家之间搭建对话通道,打破信息只能由上到下的单向流动,实现准实时的对话交流,农民可以借助社交媒体,通过视频、照片、文字、语音等多种方式交流,增强农业信息传播效果和效率。
  2.社交媒体的开放性有助于形成海量的农业信息资源。社交媒体将信息的制作和发布权发放到了个人,而且大部分社交媒体是可以免费参与的,它鼓励人们制作、评论、分享、转发各类信息,农民参与制作和利用社交媒体的内容不存在成本、权限等诸多障碍,有助于丰富社交媒体中的农业信息内容,形成海量的农业信息资源。
  3.社交媒体的参与性有助于激发农民主动贡献和反馈信息,增强农民信息意识。社交媒体模糊了信息传受双方的界限,所有用户既是信息接受者,同时也是信息传播者,农民可以通过制作、评论、转发和分享信息来寻求各种农业问题的解决方案,交流心得和共享经验等,有助于农民处理解决日常农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
  4.社交媒体的广泛性有利于农业信息的快速、广泛传播。社交媒体用户分布于网络的各个角落,数量十分巨大。以微博为例,我国有100余家网站提供微博客服务,注册用户约12亿。2012年底,主流的四大微博(新浪、腾讯、网易、搜狐)中,新浪微博的账户数量达5.36亿,活跃客户4980万,腾讯微博账户数达5.4亿个,日均活跃用户数量超过1亿。庞大的活跃用户数量有利于农业信息,特别是农业灾害信息、农业气象信息等时效性要求较高的农业信息,快速而广泛地传播。
  5.社交媒体的社区性契合农民对农业信息的多元化需求。受信息意识强、有头脑的农业致富典型的影响,农业信息对增加收入的积极作用被更多的农民所认识,农民对农业政策信息、新技术信息、新品种信息、农产品信息、市场信息、科技知识等信息需求强烈,但各有侧重或不同。社交媒体的社区性恰好契合了农民的多元化信息需求,农民可以依据各自不同的需要,在社交媒体中聚合成一个个不同的&圈子&,在圈子里共同寻找、交流、分享所需的农业信息。由于圈子成员间具有较高的认同感,圈子中传播的信息易于被圈子成员所接受。
  6.社交媒体的连通性契合农业信息传播的多媒体需要。农业信息传播对载体的要求不尽相同,不同载体承载的农业信息的传播效果也有着很大的差别,而社交媒体都具有很强的连通性,通过链接可以实现打开图片、文件、表格,播放声音、视频、动画等,还可以转到其他网站浏览详细信息,实现多媒体的快速融合。
  三、基于社交媒体的农业信息传播发展策略
  社交媒体拥有庞大而快速增长的用户群体,无以伦比的快速传播功能和影响力,社会公众的广泛接受和参与,是农业信息传播的极佳工具,重视并发展社交媒体这一传播途径,是解决传统农业信息传播途径覆盖面小、对象不明确、缺乏互动、传播效率低、效果不佳等问题的上佳选择。
  1.提高农民科技知识水平,增强社交媒体传播效果和效率。加强农民的再教育,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鼓励、引导农民使用社交媒体。开辟农业专家博客、微博、微信、论坛等,通过社交媒体的信息交流和分享,使得农业专家的一对一服务转化为一对多服务,为其他具有相同问题或相同境遇的农民提供解决之道,提高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效率和效果。借助社交媒体的圈子特性在农民之间、农民与消费者之间快速而简单地建立关系,促进农民之间、农民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对话。
  2.借助移动社交媒体,提高农业信息传播时效性。随着移动互联网络的延伸和发展,智能手机、PAD等的日益普及,人们的上网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社交媒体的访问已从传统的上网终端转向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2012年6月,我国网民中用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用户占比已达到72.2%,成为我国网民的第一大上网终端。农村网民达到1.65亿,占网民总数的27.9%,农村网民的增加很大程度上源于移动互联网络的发展。如今手机市场上非智能手机已很少见,几百元智能手机也不鲜见,社交媒体未来的发展一定是基于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因此,必须重视移动社交媒体,利用移动社交媒体即时性强、受众广、活跃用户多等优势,探索农业气象、灾害、农产品购销等时效性较强的农业信息在移动社交媒体的传播。
  3.借助口碑传播,拓宽农资品牌传播渠道。农资产品质量关乎农民收入,如何选择、购买、放心的农资产品,归根到底就是品牌问题。随着社交媒体用户数量的激增,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以社交媒体作为决策参考的重要信息来源,社交媒体改变了中国消费者的消费潮流和购物习惯,购物决策受社交媒体的影响比世界其他国家更大,品牌意识更深入人心。因此,利于社交媒体的多媒体连通性,把农资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全面、直观地展现在消费者面前,可以增强消费者对农资品牌的信心和忠诚度,借助消费者口碑的自发性快速传播,提高农产品品牌的大众知晓度和参与度,树立农资产品品牌。
  4.发挥政府部门职能,推进农业电子政务建设。政府部门深入研究社交媒体发展趋势和特点,发挥职能优势,推进农业政务微博建设。利用社交媒体的开放性、参与性、互动性,发挥农业信息传播主体作用,传递农业政策、法规、市场、科技等信息,同时接受农民的质询、监督和信息反馈,使农业政务微博成为政府与农民间的信息交流平台和服务渠道,强化政府对农业发展的管理和导向能力,增强对各级农业部门的管理和监督,加强政府与农民间的沟通,实现农业政务信息的公开、公正和透明。
  5.加强农业信息员培养,顺应信息时展要求。推选具有良好科技素质,较高的转培训能力的农民担任农业信息员并加以培养,提升农业信息员的网络信息技术素质、能力和水平,提高农业信息员对社交媒体的应用能力,将社交媒体作为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和交流新工具,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方式,满足新形式下农业科技信息推广传播需要。转载请注明来自中国58论文网:.cn/nylw/230.html 权威论文发表机构。
编辑推荐相关
三类农业产业化模式经营主体间博弈分析及最优选择
中国58论文网正规可靠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您可以在这里找到最具时事性、最具代表性的各类期刊和文章。文章均为免费和开源,大家都可以相互借鉴和学习,如果您需要发表期刊论文,请点击获得专业教授发表服务,您也可以把此篇文章收藏起来以便以后查看:
浙江职称论文发表
福建职称论文发表
贵州省职称论文发表
论文点击榜
372人352人327人298人287人
编辑老师在线
杂志社400电话
24小时咨询热线:
手机下载58论文网!更便捷!一键扫描二维码:研究发现社交媒体的正面影响远超负面
导语:社交媒体在给我们提供便利的同时,又给我们带来哪些不便?它究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经济观察网 曹惺璧/文 当前,社交媒体(Social media)已经渗入到我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极大地冲击到传统媒体。然而社交媒体在给我们提供便利的同时,又给我们带来哪些不便?它究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凯度公司于1月21日在北京发布的《2014中国社交媒体影响报告》显示,用户认为社交媒体给生活带来的正面影响远远超过负面影响,但与此同时,他们也担心社交媒体导致他们远离阅读纸质书籍,并可能泄露隐私。用户们对社交媒体给生活所带来的影响打了百分制中的73.4分,说明他们对社交媒体持有非常正面的看法。
凯度公司是全球调研咨询行业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本次调查利用了大数据挖掘、微博文本分析,以及网上调查三个渠道,共覆盖60个中国城市,7.4万个样本以及300万条新浪微博内容。
&这个研究项目让我们清楚地捕捉到了中国社交媒体用户的行为和态度,&凯度公司传播总监曼迪&浦乐表示。&我们发现了中国社交媒体用户的特别之处。该研究也让我们建立起了很好的参照系,能比较中国和其它国家的情况。同时我们也有机会把将来的数据与今年的作对比,以观察中国社交媒体环境的变迁。&
该报告已经通过凯度中国观察网站()发布,该网站提供凯度及旗下公司掌握的中国经济各方面数据,通过网站的数据库,记者可以免费、便捷地获取商业、技术和消费相关领域的深度数据和专家评论。
有12,221名实名注册用户参与了该报告的网上调研部分。其中76.8%的用户表示社交媒体对他们生活的影响是正面的,16.5%认为中性,只有6.7%的被访者认为社交媒体让生活变坏了。
就正面影响而言,人们认为社交媒体可以&调节心情,缓解现实生活中的压力&(67.2%)和&让我的生活更便捷,更高效&(48.3%)。而在负面影响方面,人们担心的有&对纸质书籍的阅读少了&(52.8%)和&个人信息安全,隐私缺乏保障&(39.1%)。虚拟社会的联系看起来还没有严重影响真实生活中的关系,因为仅30.8%的受访者认为社交媒体&降低现实中人际交往的质量&。
&我们可以看到人们把社交媒体作为`晒幸福&的渠道,比如美食、美景、萌宝宝。中国人还利用社交媒体调侃不如意的事情或是坏现象。他们认为社交媒体是用来排遣生活中压力的有效工具,&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CTR)媒介与消费行为研究的研究总经理沈颖评论道。&然而,我们也注意到人们开始关注隐私和社交媒体对现实生活中关系的负面影响。我想以后我们会听到更多的此类担心,而社交媒体的负面影响将更多地显现出来。&沈颖的团队执行了该调查的网上调研部分。
网上调研也调查了微信和微博的使用情况。受访者认为,微博是个&公开社交&渠道,在&公开互动&方面领先于微信(40.2%对25.3%),而微信则是个&私密社交&渠道,更多地用来与同学、朋友和同事沟通(76.3%对69.6%)。
该报告还分析了5.3万名中国城市居民的连续性调查结果,得出了中国社交媒体用户的特征。在80后90后人群中社交媒体的渗透率高于城市居民的平均值。社交媒体用户中48.6%的人单身,而城市居民总体中只有29.5%的人是单身。
尽管社交媒体用户喜欢追逐最新的时尚和科技潮流,但他们同时也有很多精神层面的需求。他们中同意&我有信仰&的人和&我对其它文化有兴趣&的比例都高于城市居民整体平均值。
为了解年轻一代的社交媒体用户,该报告对后新浪微博用户发布的300万条微博进行了语义分析。
两个人群在微博上都表现出了压倒性的正面情绪,其中80后(76%)稍稍高于90后(72%)。
&拥有6亿用户的社交平台反映和定义了什么是中国当下最热门的话题,同时也提供了最佳的了解中国消费者的机会。我们的研究利用了CIC自有技术分析了80后90后用户发表的300万微博内容,&CIC的创始人和CEO费嘉明评论道。CIC是凯度旗下专业社交媒体分析公司。
&我们发现80后和90后在社交媒体上对待他人非常有互助心,充满正能量。娱乐和情感是最热门的主题,尤其对90后而言,&费嘉明说。
CIC的数据显示,&视频&在两个人群之中都是提及最多的娱乐话题(22%对29%)。对80后而言&购物&排第二(20%),而&星座&是90后提及最多的话题(18%)。费嘉明认为这一差别是由于80后与90后处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所造成的。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社交媒体及社交媒体营销概述,mba市场营销论文_学术堂
| [ 学术堂-专业的论文学习平台 ]
您当前的位置: >
社交媒体及社交媒体营销概述时间: 来源:学术堂 所属分类:
本文字数:7341字
&&&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第1部分】【第2部分】【第3部分】 社交媒体及社交媒体营销概述【第4部分】【第5部分】【第6部分】【第7部分】【第8部分】
  第2章 社交媒体及社交媒体营销概述
  2.1 社交媒体概述
  2.1.1 社交媒体的定义
  有位叫安东尼.梅菲尔德的美国学者,在他自己撰写的社交媒体的着作:《什么是社交媒体》一书中,对社交媒体的解释是:向用户提供巨大参与空间的新型在线媒体。
  而在 2008 年出版的《关于社交媒体要点的讨论》中,对于社交媒体,美国公共关系协会是这样定义的:从技术层面的角度上来说,社交媒体指的是支持互联网的相关服务和技术。一般来说,社交媒体的使用花费是非常低的,甚至是免费的。社交媒体通常都是一个在线的平台,并且可以为特定的用户进行量身定做。从趋势层面的角度上来说,社交媒体为人们提供了获取所需信息的一个平台,这个平台是基于相应的网络技术来实现的,并且有别于而非传统的商业或者信息平台。国内研究方面,陈亮途在《社交营销》一书中提出,社交媒体平台是一种基于用户关系网络,给用户极大参与空间的互联网平台。 在本篇文章中,笔者概括并归纳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对社交媒体的定义如下所述:
  社交媒体是以全体民众为主要受众对象,在 Web 2.0 的网络技术基础上,通过内容创造,信息分享,交流互动和去中心化的网络来产生、传播或获得他们所需信息的新媒体传播形式。它让人们在互联网的世界里同时扮演信息接收者和信息创造及传播者多种角色,在交流中的中产生基于经济、政治、文化交流应用等各种关系。
  相近概念的区别(见表 2.1):【表2.1】
  2.1.2 社交媒体分类及特征
  伴随着社交媒体的不断发展,不断涌现出了许多新型社交媒体类型。这些新型社交媒体主要有以下几类:
  (1) 社会新闻类网站:主要包括那些允许社区成员向网络社区提交新闻,视频或照片的网站。社区可以通过投票的形式决定被提交的内容的排名先后次序。
  (2) 社交书签类网站:社交书签类网站主要目的是使人们能够收藏整理并且可以在整个社区内分享和推荐的网站。
  (3) 社交类网络:社交类网络允许社区成员上传照片和视频,标记区分不同的好友,把相互的评论贴到对方的留言板上,创建各类不同主题的虚拟部落,添加粉丝。
  (4) 博客:博客由论坛进化而来,是用户原创内容的一种早期形式。博客允许创建者向所有互联网用户自主表达他们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5) 社交媒体类网站:社交媒体类网站的最大特点是能够及时发现与分享。社交类分享网站通常侧重于两种类型的媒介:照片和视频。
  (6) 维基:维基是一个多语言、内容自由、任何人都能参与的协作计划平台,其终极目标是建立一个完整、准确且中立的百科全书。维基是人们分享对于各种事物的知识和理解的一种信息交流方式,交换信息的速度非常快。
  (7) 论坛、留言板论坛和留言板均为社交媒体的初始形式。主要是兴趣相投的互联网用户们经常访问的地方,他们想从有经验的人那里获得一些感兴趣的信息。
  无论是哪种社交媒体形式,这些媒体都有其共通的显性特征:
  (1) 公开与透明:互联网中的每个人都有机会自由平等的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进行创作、传播、编辑和发表评论。
  (2) 参与和分享:用户可以自由创造内容,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形式与兴趣相投的人群建立联系并主动提出反馈,所有人都可以以创造者、读者、消费者、传播者的身份投入其中。
  (3) 交流与对话:社交媒体是一种新型的信息交流形式。推翻了传统的传播媒体信息单向流动的模式,塑造了一种创新性的双向交流。这种交流融合了媒体机构、商业企业、生产企业与一般用户的纵向交流,也可以形成一般用户间的横向交流,并且具有双向同平台即时对话的特点,能针对某一主题进行追踪式的深度对话。
  (4) 融合与连通:大部分社交媒体均可以通过图片、文字、声音、视频等进行整合性的平台内传播。而且在社交媒体里,通过链接的方式产生了极具穿透力的连通性,一个用户可以同时以多个身份使用多个媒体平台及媒体传播方式。
  (5) 社区化:互联网用户在社交媒体平台中,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很快创立独特的社区或者群体。在这些群体中用户会针对共同感兴趣话题进行交流,并形成较稳固的类似于现实的社会交往关系,从而产生较高的网络平台内的信任。
  (6) 涌现性:由于信息流动非常自由而且管控相对较少,所以媒体系统的终端用户越多、各类信息涌现的规模越大,整体信息系统就越无序。在这种无序和有序的状态之间,各类热点事件的产生和演变就成为一种系统性的不规则涌现,很难进行事前的准确预测和事后及时控制。
  2.2 社交媒体的理论基础
  社交媒体的发展也有它的理论基础,笔者收集整理了一下几个主要理论:
  2.2.1&六度分隔&理论
  &六度分割&的理论始于 1967 年,当时一位名叫米尔格拉姆 (Stanley Milgram)的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做了一个着名的实验:随机寄给 160 个人一封信,信中写了一名股票经纪人的名字,而他身处遥远的波士顿。教授在实验的过程中要求这 160名随机的收信人把收到的信件转寄给别人。实验的结果令人惊奇,它证明了绝大多数收信者人最终把信件转交到了教授指定的这名股票经纪人手里,而这一过程只用了五到六个传递的步骤。社交网络的应用基础就来自于&六度分隔&这个着名的理论。米尔格拉姆教授的这个连锁实验表明出了一个似乎普遍的但却又客观存在的规律:当今全球化的世界,所有社会成员之间,都能依靠&六度分割&的理论相互联系,绝对的隔绝是不存在的。
  2.2.2 150 定律
  罗宾.邓巴(Robin Dunbar)是英国着名的人类学家,他曾经深入研究过人类大脑和社会网络之间的关联。对灵长类动物与人类的深入研究表明,人类社交对象的数量决定于大脑皮层的容量。在任何一个时期,人类社交网络里相对有效的关系数量都是比较稳定的。罗宾.邓巴教授坚信,对于普通人类来说,这个有效并且稳定的人际关系数量维持在平均为 147.8 人左右,也就是大约为 150 人。后人将其研究理论称之为&150 法则&。
  同样的,随后有一位叫马尔科姆.格兰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的学者研究分析了一个欧洲非官方组织,这个组织名为&郝特兄弟会&。这个组织将聚集的人数限定于150 人之内,如果这个团体的成员超出了 150 这个数字,组织就按照约定俗成的规定把它继续分拆。如果 150 定律与 SNS 结合在一起,就能形成相对有效并且稳定的人际关系圈。这个理论与&六度空间&理论有相似之处,也就是人际关系可以量化为可记录的并且能通过分享传递的网络式人际脉络。
  2.3 国内外社交媒体的典型应用与发展趋势
  2.3.1 国外主要社交媒体的现状
  国外社交媒体起步较早,发展速度也非常快。目前最流行且影响力较大的社交媒体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平台:
  (1) Facebook:目前 Facebook 月活跃用户接近 8.5 亿,其中 4.25 亿为移动终端用户。在 Facebook 中每天上传的照片总量约为 2.5 亿张,每天产生约 27 亿个 Links。全世界的网络 PV 总数中 FB 约占 20%。
  (2) Twitter:目前 Twitter 约有 4.65 亿多个注册账户,目前用户每日发布的 Twitter信息总量已突破 4 亿条。
  (3) LinkedIn:每秒钟有 2 个新用户加入 LinkedIn,其中有 5700 万用户来自美国,美国是用户数量最多的国家,其次是来自欧洲的会员,拥有 3400 万,60%的用户来自美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在 2013 年有超过 52 亿的职业搜索请求。LinkedIn 访问量在全球排在第 36 位。
  (4) YouTube:Alexa 排名第三大访问量的网站,每天有超过 20 亿的浏览量,占据整个互联网流量的 10%。平均每个用户每天花 900 秒在 YouTube 上,44%的用户年纪介于 12 到 34 岁之间,每天超过 829000 个视频被上传。
  (5) Instagram: 2012 年 4 月 10 日,着名社交网站 Facebook 宣布收购在线照片共享服务商 Instagram,成交价为 10 亿美元。4 月 11 日上午,Instagram 首次荣登苹果App Store 免费应用排行榜榜首。4 月 14 日,图片分享应用 Instagram 用户量目前超过4000 万,10 天内增加了 1000 万。
  (6) Pinterest:2011 年 11 月 Pinterest 成为全球 10 大社交网络之一,每周访客超过 1100 万。在 2012 年 2 月它的推荐流量已超过了 Google+、MySpace、Reddit、YouTube和 LinkedIn 的总和,可就在六个月前,Pinterest 网站还只拥有 0.17%的推荐流量。Pinterest 由此成为迄今用户数增长最快的网站。
  (7) Google+:Google+上线时间为 2011 年 6 月 28 日,到 2011 年 7 月 14 日,用户迅速达到了 1000 万,Google+的+1 按钮每天被使用 50 亿次,每天新增用户 625000。
  相对于国外,中国社交媒体的诞生标志是 1994 年中国第一个 BBS 论坛-曙光BBS 的正式成立。自 1994 年到 2003 年,各类论坛、点评网站、即时通讯软件的出现极大丰富了互联网应用。2004 年以来,博客、百科网站、视频网站、微博、社交网站、LBS 网站(基于位置的服务网站)、团购网站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网络中。
  社交媒体的组成日趋复杂,网民对社交媒体的认识和理解也正逐步加深。
  2011 年后,各类社交媒体的跨界整合开始成为一股新的趋势。目前国内较有影响力的社交媒体主要集中在:微信、新浪微博,点评网站,优酷网等网络平台。
  2.3.2 社交媒体前沿发展与趋势
  以上列举的这些社交媒体的迅速发展,已经彻底改变了大众的日常生活。与此同时,他们也随着市场和互联网技术一起变化,更多的功能将不断被开发,同时也有更多的领域将会诞生出新的平台和工具。根据国内外科技媒体的分析,社交媒体的发展趋势将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交媒体的工作分工将更加具体
  根据国外媒体的分析,2014 年下面 6 大社交媒体相关工作岗位需求量将暴增,其中包括:社交媒体战略官、社交 SEO 工程师、在线社区产品经理、社交市场产品经理、社交市场协调经理、博客/社交媒体编辑。
  (2) 新的社交媒体平台将涌现
  在福布斯上发表的一篇关于 2014 年主导社交媒体趋势的七大主要元素的报道中,以下几点内容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MySpace 极具潜力,Google+将扮演&主要角色&,微视频将继续流行。
  虽然 MySpace 改进版本还没有发布,建议不要急于将所有的社交网络宣传策略基于想象中的新平台而制定。但应当在未来一年中,向产品中逐步引入与社交平台相适应的显性特征。
  Google+将证明其作为谷歌平台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地位,影响到谷歌搜索引擎的优化并推动着社交网络的进一步发展。以 Vine,Instagram 为主流的微视频在社交媒体上变得越来越熟悉,人们也将逐渐熟悉了这种新的媒体模式。如果这种趋势预测正确,那么制作吸引人的小视频将变得像 140 字内的微博那样重要。
  (3) 细节将产生大效果
  PD Daily 网站总结了 2013 年社交媒体网络的 10 大事件,并认为这也是 2014年的发展趋势。其中提到包括推特的实时广告,Facebook 引入的&标签&,Pinterest的图片化趋势等,这些都可以为宣传策略所借鉴。
  Facebook 新推出的&标签&功能在各种应用中已不屡见不鲜,新浪微博中的&话题&也与之类似。随着&标签&的流行,商家可能会在各种场合,如电视宣传片、印刷资料、广播中更主动的加入&标签&这种元素,加强与社交网络之间的互动性宣传。
  Pinterest 今年的功能更强大了,增加了诸如 Place Pins(结合 Foursquare 和Mapbox 的地理位置信息服务,与旅游媒体合作推出)和 Rich Pins(提供更丰富的图片信息),以提升 Pinterest 服务的变现能力。
  (4) 粉丝经济将进一步加强
  粉丝,即&拥趸&,本质上是疯狂追随者的代表,他们存在于通常的客户群中,这些粉丝愿意承担很多义务的营销工作,将所热爱的品牌免费推广给周围网络人群。
  在新的一年里,各个行业都将更主动的识别并且发掘各自的拥趸们,联系他们并给予这些粉丝适当的工具来帮助和引导他们,而这将会对产业的发展起到意想不到的推动作用。
  (5) 情景营销将引发业界关注
  我们经常听过这样的说法,企业需要专注于创造更多的内容,&内容为王&。
  目前,很多企业已经开始推行内容营销。但在 2014 年,内容的需求将变得没有那么重要,公司将会更专注于建立与社会渠道情境相关的内容,提高社交内容与营销情境的契合度。
  品牌商家应该从一开始就问自己:&人们如何使用一个特定的社会渠道?&和&自身渠道的独特之处到底在哪里?&基于对这种问题的理解,然后再创建与情境相关的内容,不管它是文字、图片、音频还是视频,都必须适合当时的情境选择。
  (6) 付费社交广告将开始流行
  全球着名社交网站 Facebook 一直在优化动态消息演算法(News Feedalgorithm),即决定用户在动态消息(News Feed)中看到什么和忽略什么的一个系统,从而进一步限制了大多数帖子的点击量。&科技改变世界&,在社交网络这一领域中,一点点代码的优化都将对业界产生意想不到的&蝴蝶效应&。
  如此多的品牌使用 Facebook 来经营业务,因此如果希望他们的内容被更多的粉丝看到,付费传播的有效性将成为他们在社交策略方面的关键部分。
  此外,Twitter 正在创造新产品以期扩大其付费广告的选项,例如最近宣布的&量身定制观众&。如果企业想在 Facebook 和 Twitter 等社交平台上抓住他们的特定客户群体,投入付费的社交媒体广告就需要成为 2014 年成为企业营销计划的一部分。
  在科技不断进步发展的时代中,广泛获取最新的信息对社交媒体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即使我们可能已经在各种纷乱的网络信息面前感到困惑,但最应当保证的还是品牌及产品质量。如果没有高质量的有保证的品牌支撑,再多的社交媒体宣传也不会带来任何长期有效的结果。
  2.4 社交媒体营销
  2.4.1 定义
  基于社交媒体的特性和核心价值,社交媒体营销就是利用社交网络、在线社区、博客、百科或者其他互联网协作平台和媒体来进行资讯传播和发布。通过开放性的社交平台进行产品营销客户关系服务维护及市场开拓的一种新型营销方式。通常的社交媒体营销工具包含有博客、论坛、微博、SNS 社区、图片及视频分享网站等,以上工具平台所传递的内容通常通过自媒体平台或是组织媒体平台进行发布传播。
  同时,社交媒体营销也是一个在不断发展的营销领域,它打破了营销人员对于销售产品,提升业绩的传统理念。不再只是关注如何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而是要更多的倾听、理解和参与到横向交流中去。社会媒体营销带来的企业营销战略规划与策略实施上的重大变革,也有利于不同规模的企业都能进入这个低门槛的领域。
  2.4.2 社交媒体营销的优势
  社交媒体营销具有传统网络媒体营销的大部分传统优势。例如传播内容的声光效果、多媒体特性、不受时空限制、信息传播可带来的长尾效应等。但是社交媒体营销与普通网络媒体营销对比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第一、社交媒体可以精准定向潜在目标客户。社交网络掌握有大量用户资料,除去用户隐私的内容不便涉及,仅仅是公开的用户信息数据中,就可以利用大量极有价值的信息。不仅仅是收入、地址、工作、消费习惯等一些浅层的信息,通过对互联网终端用户发布和内容分享的整理和归纳,就可以判断用户的个人喜好、消费习惯及潜在购买能力等高附加值信息。此外,随着移动互联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个人用户习惯使用移动终端的比例也越来越高。移动互联网可以轻松分析和统计消费人群地理位置的这一特性也将给营销带来极大的机遇和变革。通过对精确定位后的目标用户集中有效的促销信息投放,所收到的效果自然远比在传统网络媒体中的效果更好。
  第二、社交媒体的互动性可以缩短传统企业与用户之间的空间距离。互动体验曾经是网络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的一个明显优势。但直到社交媒体的兴起,我们才有机会真正领略到互动性体验所带来的巨大进步。传统媒体所投放的广告很难看到用户的即时反馈,即便是官方网络上的意见申述平台或者是网站投票反馈也是单向性或者即时性很差。即便是大规模的发布了广告或者新闻,而且之后陆续也看到用户的评论和反馈,但继续深入互动和改善却有很大难度。但是社交网络却使我们可以设立企业的官方微博,可以创立企业的人人网官方主页。在这些开放平台上,企业和顾客都是平等的用户主体,先天的平等性和社交网络的沟通及时便利性使得企业和顾客能更好的互动,从而建立并加强良好的自身企业品牌形象。此外,微博、微信等新型社交媒体天生就是一个理想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通过收集整理用户对企业服务或产品的需求讨论和意见意见,企业可以迅速的作出调整,并借助解决用户问题的契机,还能帮助企业迅速提高企业形象。如果企业官方账号能够与优质顾客或者潜在顾客建立良好的沟通互动关系,让顾客把企业账号作为一个亲密朋友的账号来平等对待,那企业所将的获得的潜在价值将是难以估量的。
  第三、社交媒体的大数据特性可以帮助企业进行低成本的舆论导引和市场信息收集。随着社交网络的日益普及,社交网络所包含的大数据特性也逐步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企业如果能做好社交网络中的数据整理收集和分析处理,就能从中收获颇丰。首先,通过社交媒体企业可以低成本的进行舆论导引。社交网络出现以前,企业想引导互联网用户进行舆论的难度很大。但如今,社交媒体在企业危机公关处理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普遍认可。任何一个负面消息都是由点及面的。只要企业能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立即进行舆情干涉,就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品牌危机产生和扩散的可能。其次,通过对社交平台大量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企业就有可能准确的挖掘出用户的潜在需求,可以在产品设计开发时考虑到精准的客户需求。比如一个关注细分市场的蛋糕制造商,发现在社交网站上有大量的用户正在搜寻关注法式蛋糕的信息,于是就可以提起准备这方面的产品设计和开发。在社交网络普及以前,这几乎无法实现。而如今,只要适当准备些小礼品,在适当的社交媒体做一些小型活动,就可以收到海量的用户反馈信息。
  第四、社交媒体使得企业获得了构建低成本组织的可能。通过社交网络的平台,企业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迅速组织起一个庞大的平民粉丝团队。而粉丝团队能带给企业的价值,举例而言,小米手机如今拥有最为庞大的粉丝团,数量众多的米粉为小米手机的崛起发挥了重要作用。每次小米手机推出新品,粉丝们就会奔走相告,四处宣传。而这些线上的隐性营销活动,厂家几乎没有成本。如果没有社交网络,小米的宣传必然要花费极高的营销成本。另外,社交媒体的公开信息平台也可以帮助我们迅速地识别出平民意见领袖,通过对意见领袖的宣传和引导,可以收获到更好的宣传和营销效果。
  社交媒体营销可以说是传统营销手段的一个创新和拓展,它不仅需要整合网络传播技术、市场营销信息、消费环境信息等多种资源,还需要实施全程引导与监控。所以,当前市场所需要的是灵活创新的运用社交媒体这个营销平台,而不仅仅是将其当作传统媒体营销方式的空白填充。伴随着变革的社交网络时代,社交媒体营销的体系也必将会逐步完善。
相关内容推荐
相近论文:
上一篇: 下一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王者荣耀谁偷了鲲 的文章

 

随机推荐